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物流体系创建途径

农业物流体系创建途径

1农业物流及其体系的构建

1.1农业物流的内涵

物流与第一产业—农业相结合,便成为农业物流[2]。从农业物流的外延来看,农业物流包括农业供应物流、农业生产物流和农业销售物流。其中,农业供应物流是指为保证农业生产不间断进行,对农业生产所需要的一切生产资料的采购、运输和调配等物流过程;农业生产物流是指从作物耕种、田间管理到农业收获过程中由于配置、操作和回收各种劳动要素所形成的物流;农业销售物流是指农业生产结束后的农产品从田头到消费者餐桌运动过程中的一系列环节,包括为了销售农产品而实行的收购、运输、储存和装卸搬运,为了满足消费者需要而实施的初深精加工、包装和配送等活动。与农业物流相关的概念还有农村物流和农产品物流。笔者认为:农村物流是存在于农村的以农业生产为中心而发生的一系列物的运动过程和有关的技术组织、物流管理等活动[3],是从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对物流类别进行区分。农村物流以农业物流为主,但也存在非农业物流。农产品物流是指为满足用户需求和实现农产品价值,以脱离农业生产领域的农产品为中心而发生的一系列物质运动过程、相关的技术信息流动过程及组织、物流管理等活动。由此可见,农村物流和农业物流在内涵上存在相互交叉,即在农村范围开展的农业物流和非农业物流(如生活资料物流)都属于农村物流的范畴,而在农村范围外开展的农业物流不属于农村物流。农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在内涵上是被包含与包含的关系,即农业物流包含了农产品物流,农业物流中的农业销售物流可以理解为农产品物流。

1.2农业物流体系框架的构建

王新利从一般要素、支撑要素和功能要素等几个角度来分析农村物流体系构成要素;黄祖辉等认为,完整的农产品物流体系要素主要包括参与农产品物流的主体、农产品的物流通道和功能性物流业务3个方面;赵勤认为,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包括农业物流供应主体、需求主体、基础设施平台、信息平台和政策保障平台。笔者从4个层次构建了农业物流体系层次框架,即基础层、主体层、功能层和目标层。农业物流基础层是农业物流活动所依托的物理设施和社会环境,是开展农业物流活动的基础,由硬件基础和软件基础构成。硬件基础主要包括物流基础设施平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场站基础设施、通讯信息基础设施、仓库基础设施等)和物流信息网络平台(网络设施、物流信息技术及应用系统等);软件基础主要包括物流政策环境平台(物流产业政策、物流法规体系、物流标准化体系、物流发展战略规划等)和人才环境平台。农业物流体系主体层也可以称为农业物流体系主体要素层,是整个体系的能动者,推动整个物流体系的运动。参与农业物流任何一个功能环节的活动或者对任何功能环节活动产生影响的组织或个体都是农业物流主体,主要包括农民、企业、政府、市场中介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农业物流体系功能层也就是物流体系功能要素层,包括物流作业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其中,物流作业系统包括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和配送活动等。物流功能层是物流发展的核心,其发展的依托主要是物流市场、物流经营方式与经营战略、物流技术与信息手段以及物流组织手段等。农业物流体系目标层也就是农业物流体系运行的目标,即降低农业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2我国农业物流体系发展现状与问题

2.1农业物流基础层现状与问题

1)物流基础设施有了较快发展,但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匹配。随着国家和地方对农业物流的重视,我国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在近几年有了快速的发展,但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一方面,很多农村地区公路、铁路、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数量少,交通方式单一,不能形成交通网状结构,没有形成多种运输方式的联合;另一方面,农业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程度低,储运设备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差,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不健全[4]。

2)物流信息体系建设取得一定进展,但信息化仍旧滞后。随着人们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加深,农业物流信息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除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外,各种农村经济信息中心和农产品专业性网站相继建成,有的农产品物流企业和个体还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或网页,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但是,在农业物流信息化过程中还存在诸如以下的问题:一是农民很难获取双向有效信息,信息滞后失真现象严重;二是信息网络在乡村容易出现断层,导致农业物流信息共享度低,信息流通不畅[5]。

3)物流政策体制有待完善,物流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当前,我国农业物流管理体制处于条块分割状态,从中央到地方虽然均有相应的管理部门,但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权利和责任交叉重复。各部门与各地区的分段管理造成农业物流过程和农业物流体系的人为分割,给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造成了困难。此外,我国农业物流领域法律法规尚不健全,适应农业物流发展的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农业物流非标准化装备、设施和行为仍相当普遍[6]。

4)物流专业人才短缺。人才是任何工作发展的根本因素,农业物流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一个瓶颈。农业物流并不是简单的农产品运输和农产品储存,而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目前,我国设置物流专业的高校不少,而专门开设农业物流专业的学校则是少之又少,因此在推进农业物流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物流人才的短缺问题显得尤为突出[7]。

2.2农业物流主体层现状与问题

2.2.1物流主体多样化

农业物流主体不仅包括农民、涉农企业和消费者等,还包括一些对农业物流运作有相当影响作用的政府部门、中介组织、科研机构、农产品检验监测机构和协会组织等利益相关者。由于农业与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密切,政府部门在农业物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农业物流有着重要影响。此外,一些非盈利组织也直接参与到农业物流的运作中(如农协等),加之农业与资源环境和消费者生命健康有着重要关系,农业物流也受到诸如环境保护协会、消费者协会等一些非盈利组织的参与和约束。因此,农业物流主体的多元性是其他行业所不能比拟的[1]。

2.2.2物流主体间存在功能错位现象

农业物流主体之间分工不明确,不能形成优势互补和有效的机制,导致主体间功能错位严重,主要表现为政府的错位和缺位:一方面,政府存在过度干预行为;另一方面,在一些本应由政府起主导作用的环节(如农业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物流进入标准的设立、农业物流的监管以及信息平台的建立等方面),政府又往往缺位或表现不够。

2.2.3农民物流主体发育不全

在我国,作为农产品的生产者,农民在生产、销售和采购过程中的组织化程度低、规模小、层次低、离散性强及联合性差,并且缺乏竞争力,很难应对来自市场和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的冲击,更难以同具有先进管理和运营方式的大型跨国物流公司竞争。

2.3农业物流功能层现状与问题

首先,物流各功能环节浪费严重。农业物流流体的特殊性对农业物流功能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工业品不同,农产品的生化性决定了其在物流过程中存在包装难、装卸难、运输难和仓储难等问题。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多以常温物流或自然形态物流形式为主,缺乏冷冻冷藏设备和技术,导致我国水果和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与储存等物流环节的损失率达25%~30%,每年约有总值750亿元的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腐烂或损失,而发达国家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其次,物流功能环节增值能力弱。加工增值和配送服务增值是现代农业物流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农业物流配送服务活动才刚刚开始起步,加工增值活动与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很大差距: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例平均为3:1,而我国只有0.6:1;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程度达到80%以上,而我国只有45%,其中二次以上的深加工只占到20%[8]。此外,物流各功能环节存在人为分割的现象。从农业物流整体来看,我国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视,投入较多,但产后投入明显不足。如果能够更多关注生产、流通和加工一条龙的供应链经营,大力提升物流过程增值能力,将有巨大的利润空间。

2.4农业物流目标层现状与问题

从各环节看,农业物流运输成本、仓储和保鲜成本偏高。运输在整个物流中占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农业物流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常常出现迂回运输、重复运输、返程或起程空驶、运力选择不当等不合理运输。同时,在运输路线、运输方式、运输工具以及时间的选择上没有很好地进行优化处理,导致运输中间环节太多,使得运输费用加大,在增加运输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农产品的损耗。由于农业物流流体的生化性特征,农业物流对仓储和保鲜技术有较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我国农产品仓储设施和保鲜技术的落后,无法满足时效性农产品新鲜储存的要求,果蔬等损耗率大。此外,由于市场信息的缺乏,农产品呆滞库存、过量到货库存、提前到货库存等库存成本偏高。从成本核算来看,农业物流成本核算模糊。传统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将农业物流成本分散到许多成本项目中,很难看清农业物流耗费的实际情况。在核算时,仅将运输或仓储的费用列入农业物流成本,把农业物流成本和流通成本混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物流费用,常常与生产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等混在一起,因此容易被忽视,甚至未被列入物流成本,导致农业物流成本的低估和模糊,不利于农业物流成本的控制。从管理成本看,农业物流管理成本偏高。目前,我国农业物流管理存在一些问题,管理水平低下,管理者的文化水平低,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差。农业物流组织化程度不高,经营管理的效率低,服务方式和手段单一,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落后。农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无疑会降低物流企业的运行质量,增加物流成本。

3对我国农业物流体系发展的思考

3.1基础层层面

1)完善农业物流法律法规及政策体制,为农业现代化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在中国,农民物流意识淡薄,应通过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物流管理体制和物流标准等来引导农业物流的发展。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物流知识,使各农业组织部门以及广大农业生产者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农业物流对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政府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来推进农业企业改革和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发展,为物流和配送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必须加快农业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尽快解决“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政出多门和分散指导”问题,统一指导和协调我国农业物流的发展。

2)加大农业物流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在发展农业物流中要加大对农业物流设施和设备的投入力度,要完善农村公路网络,提高公路网的通达深度和能力,确保农用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运输道路畅通无阻,使农用生产资料能够及时快捷的运抵产地,农产品能够及时快捷地从产地运出来,在市场上实现其价值。同时,还要加强棉库、粮库、糖库和冷藏库等的建设,并逐步实现农业物流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化。此外,应合理规划和发展农业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和连锁超市等的建设,加强农产品储运工具的开发生产,发展与改进各式农用运输车以及提高设施和装备的利用率等。

3)加快农业物流信息化建设,完善农村信息体系。在农业物流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在原有农村经济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加强市场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生产者和销售者计算机联网、信息共享,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二要建立农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三要依托现有的农村经济信息系统,逐步建成连接设区(市)、县乡镇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加工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农村经营大户的信息网络,让农业信息真正进村入户,切实为农户和龙头企业提供前瞻性与引导性的市场信息。

4)加强物流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应该把物流技术创新贯穿到物流活动的每个环节:一是在生产上要大力推进农业的标准化生产,把标准化贯穿于产前的种子种苗、化肥、农药、饲料等生产资料等选用,产中的栽培、饲养等技术规程,到产后的加工、包装和产品质量的检验;二是要提高加工、包装技术,未经加工的农产品,无论是时间和流通效率上都不适应多环节、长距离的流通链条,因此要积极采用新型的保鲜技术,延长农产品的储藏时间,扩大农产品销售半径;三是要积极运用现代营销手段,在抓好传统销售方式革新的基础上,大胆地探索和应用现代销售手段,鼓励龙头企业在大中城市特别是在沿海沿边口岸设立销售网点和对外窗口,发展商,建立直销市场,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和配送等形式。

3.2主体层层面

1)对于农民主体,可以通过农业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提高农民主体的主动性。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农业物流人才的培养计划,建立培训制度,建立农村物流人才库。运输、配送、物料搬运与制造等物流环节都是劳动密集型,可以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劳动力,加强农业物流的教育和培训,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和会物流管理的新型农民。

2)对于企业主体,可以通过体制创新或资产重组等整合农业物流企业主体,使其在农业物流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是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间、龙头企业与商业、运输、仓储企业间的联合,着力打造一批优势农业物流企业;二是推进传统储运企业、粮食系统企业、供销系统企业、农业系统和农资经销单位向第三方农业物流企业转变;三是大力扶持农业经纪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四是积极吸引国内外优秀的物流企业;五是加快农业物流信息企业的发展。

3)对于政府主体,应发挥其在农业物流发展中的政策主导、规划主导、投资主导以及管理协调的作用。政策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政府应根据农业物流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我国农业物流的具体情况,通过制定适合我国农业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规划主导作用和投资主导作用是指为了弥补企业和个人缺乏对全局规划和投资的能力与动力,政府应该在农业物流发展所必须的各种基础设施、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等的规划和投资建设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管理协调作用是指政府能够而且应该在全局利益上统筹协调不同物流主体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以促进农业物流的有序发展。

3.3功能层层面

1)发展农业物流增值功能,提高农民收入。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通过发展流通加工和物流配送等,可以实现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增值,提高农民收入。这就要求发展农业物流时应重视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研究,延长农产品供应链,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应注重农业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以及配送服务水平的提高。

2)发展第三方物流,创新农业物流模式。虽然中国的大型农业企业通过物流功能完善可以成为近期带动农业物流业发展的主体和龙头,但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第三方物流仍是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农业物流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的关键。要实现这一转变,首先要创新观念,正确认识第三方物流。其次,要开发和拓展农业物流需求:一方面要加强引导,树立物流服务商与生产者“双赢”的理念;另一方面,物流企业必须尽快转变观念,从顾客需求出发,树立用户导向的营销理念,切实降低用户的物流成本,充分挖掘市场潜力。最后,政府或者行业协会在建立公共信息平台、规范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协调部门和地区关系等方面为农业第三方物流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4结论

1)可以从基础层、主体层、功能层和目标层等4个层次构建我国农业物流体系。

2)按照农业物流体系构建的要求,应从农业物流法律法规、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农业物流信息化、农业物流技术、农业物流主体、农业物流模式以及农业物流理论等方面推动中国农业物流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