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与法治中国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本质与目的都指向人的发展,而不单单是成绩的提高。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最好时机,开展有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很有必要。与此同时,学校与社会对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也应树立较高的标准与规范,以提升教学有效性,更好地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最长阶段,影响着学生一生的发展。小学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将道德与法治结合,旨在促进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观念与全面的法律知识储备,提升教学有效性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新课改理念下,综合素养已经成为学生教育活动的重中之重。因此,社会、学校、教师都应尽最大的努力,采用多种策略,发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最大作用。

一、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概述

在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上,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很有意义。学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教师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也应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成长为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也就是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应依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寻找教学的切入点和联系点,重视学生的生活实际,深化学生生活中现有的思想学习教材,将生活中的人和事与课堂知识点相联系,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琐事出发,找到相应的教学重点,以求理论与实际的最佳结合,尽可能地提升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懂得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作用,从而获得真正的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相对而言比较简单,教师在进行这门课时不能天马行空的想象,也不能一味地灌输理论,而应采用小学生能听懂的方式指导教学,在学完一节课后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指导学习生活。与此同时,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必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要重点推动学生智育的多维度发展,帮助小学生获得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减少因为忽视了其他素质对个体的综合发展造成的阻碍,必须是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能够容易感知和有效参与的,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为目的,让这节课更加接近学生,从而影响学生,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问题分析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法制观念,为其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到修道德明法治,顺利立足于社会。实际上,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部分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并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一些方面仍然存在问题,譬如教学方式陈旧、教学目标模糊、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师生缺乏互动等。

(一)教学方式陈旧

学生接受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适应社会并建设社会,反之,社会的变化也会为学生教育带来新的可能。这也意味着教育教学的内容应顺应社会,不断增加,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与此同时,部分教师在展开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以直接传授、灌输式为主,这就导致教学课堂枯燥乏味,容易引起学生抵触心理的出现,如此恶性循环,良好的课堂效果不复存在。道德与法治是属于知识理论性很强的一种课程,实际的课堂氛围要想活跃有趣是存在难度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在黑板前讲,学生在黑板下听的模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即使有互动也是以问答为主要方式,无法激起学生了解学习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的兴趣,课堂教育教学很难实现目标,不利于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与法治意识。陈旧的教学方式很难满足社会赋予教育的真实意义,学生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中接受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导致课堂无法顺利、高效地进行,学生高尚情操与正确法治观念的培育受到阻碍。

(二)教学目标模糊

道德与法治课堂已经成为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理解掌握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师生共同完成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意识、法治意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这也是教育改革的意义所在。在实际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部分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育部门与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并没有理解道德与法治课堂开设的真正意义。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目标并不明确,忽视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同时教师也没有将相关知识与生活相连接,只是一味地度过课时。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也不会真正重视课堂,很难保证学习主动性与学习效率,很显然这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与法治观念。

(三)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教师是课堂的实施者、引导者,教师的教学理念与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知识的质量与效率。在教学过程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并非主科,在部分教师的观念里只有主科才需要花费时间与精力教学,其他只要过得去就行。学生的道德素养法制观念由此很难受到重视,更不用说提升了。部分学校在道德与法治授课方面,往往会选择一些没有实际教学经验的教师来教授。教师没有教学经验,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授课过于知识化,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没有规律,无法理解并掌握重难点知识,很难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目的。

(四)师生缺乏互动

先进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课堂从来都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发挥自己引导者的作用,与学生沟通互动,塑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但是,在实际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很多教师很难做到这一点,更多的是机械式的讲解与问答,很少能够与学生共同建设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

一节引人入胜、真正实现教育意义的课堂需要师生共同创造,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也需要启蒙学生的学习意识。教师有效地教,学生有意识地学,才能达成最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要想让课堂高效进行,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启蒙。从目前的小学授课情况来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应该主动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例如,在“正确认识广告”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则广告,让学生仔细观看并在观看结束后总结出广告的特点。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举例,生活中有什么常见的广告,并将这些广告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分类。如,以地点分,则包括互联网广告、手机广告、电视广告、大街广告等;以广告对象分,则包括生活用品广告、旅游广告、食品广告、住房广告等。在学生对广告进行分类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广告的感受和看法。为了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努力寻找生活中的一些隐藏广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为之后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带来积极的影响。

(二)完善教学方式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教学效果,一定意义上极受教学方式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努力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产生新奇感与探索欲望。与此同时,让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机械的问答与死记硬背。一定程度上,这可以使课堂变得活跃有趣。优秀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改善课堂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意识,还可以让教师开拓思维,提高授课技能,也有利于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时,就应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从而为教师与学生都带来好的影响,促进课堂更高效地进行。例如,在“合理消费”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初始让学生讨论一个问题:自己的零用钱都来自哪里?接着让学生展开描述,零用钱的来源都有什么,本节课的课堂就会在这种积极活跃的氛围中开展。教师这时候就可以通过故事的方式举例子,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合理消费。如,团团过生日的时候,妈妈决定让团团自己挑选生日礼物,团团要求妈妈买最新出的限量版洋娃娃,理由是别的同学有,自己也得有。通过这样一个案例,学生能够自己判断并讨论这个洋娃娃究竟该不该买,以及在案例中团团的观念是否存在不当的地方,如何改正,应该怎样树立正确的观念。这样一来,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对合理消费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留有深刻的印象。

(三)创设学习情境

情境教学法经过教师无数次的实践与考验,在各种教学方式里有着毫不动摇的地位。创设学习情境不仅能够激起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热情与动力,还可以增强学生课堂体验感、参与感。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相关教学活动时,一定要重视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当前阶段,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采用“互联网+”模式展开教学。在绝大部分学校中都会配备一定的教学设备,教师依据教学方案设计应用设备即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与时俱进,让学生感到课堂的先进性、新颖性,学生自然会对课堂兴趣满满,理解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就会更深入、更容易,进而有效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互联网获取信息,从海量的资源中选择道德与法治相关内容,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方式,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创设一定的氛围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体验感。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理解知识点,可以联系相应情境加深理解深度。

(四)开展学习活动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道德与法治相关的学习活动引起学生注意,提高学习兴趣。譬如设计道德与法治辩论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提高对学习活动的重视程度,多多尝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开展辩论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在“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讲解具体内容外,还可以组织一次具体的辩论活动。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正方反方持相反意见,设计“公民应先履行义务还是先享受权利”的论题,学生就此展开讨论,教师适当提示指正即可。学生在实际辩论中,更容易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增强法律意识。

(五)引进多媒体教学手段

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比较简单,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部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制能力有所欠缺,他们会表现为非常容易被外界影响,从而注意力神游他处。若教师创设出生活化教学情境,就要对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学习特点有全面的认知,让学生可以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手段,消除学生对学习的抗拒情绪,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进,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付出更多的细心和耐性,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与情感体验,将精力投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例如,当讲到《做遵规守法的公民》时,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一些交通事故的图片、动画片、短视频等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总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交通事故,是因为车辆原因还是行人原因。教师需要注意,在多媒体设备上播放交通视频时要做好筛选,减少残忍、严重或者血腥场面。其次,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交通信号,让学生自己回忆“行人过街与车辆行驶时的不同,是不是行人和车辆都需要看交通信号灯,怎么正确看交通信号灯”等问题,从而引出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向学生讲解“马路上交通信号的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到交通规则,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和质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小学生接收并全面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多媒体教学的图文视频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能让学生明白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必要性。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就自己的不良行为展开交流和讨论,增强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

四、结语

任何一个公民都应该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与正确的法律观念。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即将升起的太阳,更应该注重道德观念与法制观念的培养。小学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有助于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对家庭、社会、国家有利的人。

参考文献:

[1]朱韵桦.捕捉教学时机催生课堂亮点———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J].教育界,2021(16).

[2]徐静.巧借思辨话题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吉林教育,2021(10).

[3]林翠金.让生活融入课堂——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J].教育艺术,2020(8).

[4]徐艳玲.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3).

[5]张国红.解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中华少年,2020(2).

作者:周志琦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思源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