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闻传播多屏互动应用

新闻传播多屏互动应用

1多屏互动应用案例

(1)苹果iCloud———以“云”为平台的多屏互动办公苹果公司在2014年9月了移动端的iOS8更新和电脑端的OSX系统更新,其一大特色是增强了苹果不同设备间的协作能力。系统更新后,苹果的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之间借助iCloud云平台可以轻松实现用户跨屏办公。iCloud平台上汇集了邮件、通讯录、日历、iCloudDrive、查找我的iPhone、备忘录、提醒事项以及办公软件等项目,如图1所示。用户在任何苹果终端或iCloud页面上登录,在上述任何项目中的操作都将被同步至云端。当用户离开一个终端,转移至他处,只要打开处于登录状态的苹果设备或iCloud网页,所有云上的内容都将同步到此终端。有了这一功能,用户可以在自己的任何苹果终端上查看邮件和电话号码簿,也可以在其他终端上继续未完成的文件编辑工作。

(2)腾讯微信/QQ———多屏多应用同步社交微信诞生在移动端上,最初无意向PC电脑端延伸,但用户需求的多样性使微信不得不搭建一条从移动端跨至PC电脑屏幕的桥梁。2014年2月,腾讯推出浏览器版微信,用户登录微信网站,用移动端上微信的“扫一扫”功能扫描二维码,如图2所示,用户移动端微信账号中的聊天对象和群组名称以及新增的内容便可以同步至PC电脑上。同时,微信还内置了“文件传输助手”功能,用户可以轻松地实现文件在移动端或PC端之间的便捷传输。与微信不同,腾讯QQ不但实现了使用二维码登录、跨屏,还实现了消息在PC端和移动端的同步,成为一种随时在线、无处不在的跨屏通信软件。在移动端,QQ还可以通过在微信中绑定QQ账号,在微信中接管在PC电脑端离线的QQ用户对话信息,因此,QQ成为真正多屏、多应用间互动的典型应用。

(3)亚马逊Kindle———软硬件结合实现多屏连续阅读亚马逊在主推硬件Kindle终端阅读器的同时,从2009年起就开始设计Kindle移动端应用和网页阅读器,从而实现跨屏阅读,该技术在2013年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亚马逊分别为iOS系统、Android系统的移动设备和PC台式电脑设计了Kindle阅读软件,用户可免费下载安装。用户使用一个账号登录,便可在不同终端上阅读。借助Whispersync技术,用户能够在不同的阅读设备上自动同步最新的阅读位置、书签以及标注。无论使用何种设备,用户都可以从最新的阅读位置继续阅读,保证了用户在不同设备切换间的流畅阅读,不留下任何空白和断点,满足了碎片化时间的阅读习惯。

(4)麦库记事、有道云笔记———笔记类多屏同步收藏应用麦库记事是由盛大集团开发的一款个人云中记事本,目前有电脑版、Android版、iOS版、Mac版等多种版本。用户可以在以上各类终端上使用麦库记事,可以随手记事、写备忘、拍照、录音,并分类整理、存储,同时上传到云端的私密个人空间。拍照、语音、涂鸦等可自动保存为附件,保存的材料可在任意多台终端设备间同步;对于文档的改动,也可以同步保存。有道云笔记(原有道笔记)是网易旗下有道推出的个人与团队的线上资料库,支持Windows、Android、iOS、OSX等系统以及电脑网页等平台。有道云笔记支持多种附件格式(包括图片、PDF、Word、Excel、PowerPoint等),能够实时增量式同步,并采用三备份存储技术,具有网页剪报(实现将网页里的信息一键抓取保存至有道笔记里,并可对保存的网页进行二次编辑)、待办事项、历史版本等全新功能,方便用户更好地管理日程及笔记内容。

2分析与比较

从工作效率、阅读、社交、笔记这几个多屏互动的例子可以看出,同一个应用、内容能在不同终端和屏幕上同步、不断点使用,满足了人们在不同场景下连续使用同一个服务的需求。跨屏应用虽然也能在不同场景下使用,但不能无缝延续;多屏互动不仅需要界面有连续性,还要能互动———连续操作和参与,如续写、编辑、保存、发微信,甚至是继续玩游戏,而不仅是看,应用本身具有的互动性也能无缝延续。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多屏互动和跨屏应用在实现方式和运营维度方面存在一些共性。

(1)多屏互动的主要实现方式通过对比前文多屏互动的应用案例可知,内容与服务的集中统一和应用多终端模拟是多屏互动的主要技术实现形式。云中是“家”,终端是“旅舍”;或者说统一集中的云端计算机平台是“仓库”,各种智能终端是“工作台”。苹果自成封闭体系,其内容与服务被严格限制在其产品线上,即苹果产品的多屏互动是狭义上的苹果产品内跨屏交互使用。亚马逊的Kindle、腾讯微信和QQ、有道笔记和麦库记事等,均采用软件多终端模拟的形式,在各种终端上为同一用户提供连续、一致的服务体验。云计算平台是满足内容与服务集中与统一的理想选择,从前文的案例中可以看到,苹果、亚马逊、麦库记事和有道笔记,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将用户本地生产的内容在用户保存的同时,传输一个拷贝文件到中央云端。因此,当用户以同样的身份从另外一个终端登录时,就能够看到相同的内容,甚至能看到上次离开时的状态。

(2)多屏互动的转变维度业界普遍认为,在多屏互动时代,经营主体至少可以从4个维度进行转变:硬件维度、软件维度、内容维度和服务维度,如图4所示。在这些维度上的任一级,只要能够接触到用户,就可以影响其他级,进而在多屏互动时代占有一席之地。苹果以硬件为优势统领其他软件开发者、内容供应商(图书、音乐、电影等)和服务提供者,它的多屏应用也因此进展顺利,体验效果较好;亚马逊以内容维度为主,推广其多屏应用的战略以满足用户在多终端时代的阅读需求;腾讯以服务维度吸引用户;有道和麦库则以软件作为突破口。

3新闻传播的多屏互动

网络新闻传播正在经历从单一PC电脑向多终端传播和社交化转变。目前许多媒体已经完成从内容传播到多终端的布局,但基本只有断点的跨屏应用,用户使用不同终端阅读内容都需要重新开始,如在PC电脑上查看某个网页,用户因为种种原因离开电脑后,使用手机再打开该网站,阅读进程没有任何延续性,必须在手机上找到想继续查看的内容,甚至还会因为手机网页内容与PC端网页内容有差别而找不到所需内容。因此,媒体面临的难题是同一内容在多个终端上实现一致的呈现和多终端阅读情景下的同步、交互,如PC电脑的大幅页面如何转换为窄屏的智能手机版?在微信公共账号上看到的内容如何保存到PC电脑的指定目录下?在PC电脑上看到的重大事件和访谈直播,如何切换到手机上接续观看甚至发表评论?根据前文论述可以得知,要解决上述难题,实现新闻传播的多屏互动,满足用户随场景变化进行跨屏阅读、多屏互动的需求,媒体在硬件、软件、内容和服务等几个维度都可以进行战略思考,但至少要实现内容的统一集中和应用多终端模拟。

(1)内容方面要打破各终端内容的割裂,从用户需求着眼,保持内容的统一、同步,可以先从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做起,实现内容多终端同步。用户看新闻、参与社区等互动讨论甚至上传现场爆料时,可以在不同终端延续,记者、编辑在用不同终端采写、发稿时也能无断点延续(特别是在报道重大事件、突发事件时)。用户离开PC电脑马上可以在移动设备上延续操作,也可以脱离手机在PC电脑或电视等大屏幕上延续操作,在各种屏幕上可以双向、多向同步、互动。

(2)应用多终端模拟方面新闻传播具有的天然优势是网络浏览器。以目前HTML5相关技术的成熟度,已经足以在标准浏览器内完整地呈现一个新闻,无论是文本、图像、音频或视频新闻。这为新闻传播的多屏互动提供了“温床”,新闻机构并不需要像亚马逊Kindle、有道笔记和麦库记事一样开发各种客户端以实现应用多终端模拟。当屏幕、设备增加时,新闻传播的场景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从前是多用户单设备,无论用户怎么挪移,设备就在那里,甚至可以认为“设备就是用户”,因此,几乎无需用户服务器就可以满足需求;现在“设备不是用户”,设备与用户分离,因此,跨屏应用、多屏互动的前提是内容面向多终端和用户账户漫游,两者缺一不可。前者可以通过应用多终端模拟实现(浏览器),后者则需要用户统一账号服务器。内容响应多个设备,用户通过多个设备阅览,设备从内容服务器提取内容,内容服务器在推送内容时需要先从用户服务器获知当前用户的状态。这需要建立相对完善的用户账号系统和相对成熟的用户识别技术,持续记录用户的阅读状态,无论用户何时从何设备登录到新闻站点,总能延续上一次的阅读状态和操作状态。

4结束语

基于用户的内容与服务集中、账号统一是本文中案例分析的共性,也是多屏互动的前提和基础。无论是苹果的iCloud还是亚马逊的Kindle,无论是有道笔记还是腾讯QQ、微信,都有这种特征。基于新闻传播的应用多终端模拟软件———浏览器的新技术标准,媒体需要将内容做成面向多终端的形式,为多屏互动做好内容准备。以内容为战略切入口,进入多屏互动的互联网竞争中。增强经营实体统一账号跨设备,兼容更多网络账号的能力,为多屏互动的新闻传播提供统一的用户识别服务,在实现“全网一号”后,继而实现“全设备一号”。

作者:刘振兴 刘扬 张春贵 唐胜宏 单位:人民网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