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小血站下的信息系统控制作用分析

中小血站下的信息系统控制作用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中小血站的信息系统运行经验,分析血液信息系统在采供血、临床输血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探讨信息系统对流程的精准控制,未来血液信息系统的流程设计要点。

关键词:从血管到血管;信息系统;过程控制

良好的过程控制是保证血液质量的重要保证,从献血者登记献血到受血者的临床输注全过程,亦即血液“从血管到血管”的全流程,需要进行多个环节的处理,中小血站在设备、技术上相对较弱,在过程控制上更需要发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作用,在血液处理上辅助以严格的管控,全面有序记录、分析血液数据,才能跟踪一袋血液的处理过程,一旦发现问题,能够及时查找原因,纠正错误,保证血液的质量安全。因此,仅有正确的血液信息是不够的,血站还必须要有完整的血液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中小血站对血液质量的控制能力逐步提高,血液信息管理系统已经能够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和记录。

1信息管理系统在“从血管到血管”过程中的精准控制

1.1系统筛选、招募合格的固定献血者

信息管理系统在献血招募这个血液采集的首个环节就要起到智能筛选的作用,从采集合格血液出发,筛选合格的长期固定献血者十分必要,几十年来,各家血站在信息系统中建立的献血者的基本档案库,稀有血型献血者数据库等献血大数据,在招募阶段,信息系统发挥大数据检索分析、智能筛选作用,找出捐血车所去的目的镇街,献血2次以上的合格固定献血者,由系统自动定向发送短信和微信通知,通知捐血车流动捐血时间和地点,有效为献血者提供及时的服务,采集到的血液合格率较高,是血液质量的第一步保证。根据多年的数据统计,血站在献血前招募阶段的筛查,定向通知有效提高了采血工作的效率,也方便了长期献血者的定期献血的善行。如图1所示。

1.2血液采集环节

血液采集过程,包含身份核查、体检、初筛、采血等步骤,此时信息系统在过程中发挥核查身份、核对历史献血记录,上一次献血检测结果情况,不合格献血者在此阶段应及时识别出来,终止献血流程,合格献血者记录身体检查、血液快速检测等数据,导引采血过程的按步骤进行,使采血工作流程规范化、系统化[1]对采集到的血液进行标识、称重、留样操作,同时记录献血者的献血反应等。近年来,各中小血站在采血环节都使用PDA等手持式终端设备,对于流动捐血车的街头献血可以实时记录采血量、血型、时间、采血者等数据,进一步提高了过程控制能力[2]。

1.3成分制备过程一体化处理系统

成分制备是对采集的全血加工处理成血液制品,如红细胞、血浆的过程,在工作中,成分制备一体化系统起到了质量把关的重要作用,如超过采血时间8小时的血液无法再分离新鲜浆,由于全血在采集时已实时录入了采集时间,所以要求采集后必须要在8小时内送回血站进行血浆分离并速冻,否则将影响血液质量。信息系统在成分制备进程中尤其重要,不同于批量生产的药品,血液制品来源于不同的献血者,严格意义上具有不同的质量,成分制备过程需要逐一处理。血液制备过程包括成分分离、白细胞过滤、血浆病毒灭活等等。信息系统在各环节都设置必要的条件、如分离时间、离心温度、离心速度等,诸多细微环节都可能影响血液制品的质量。成分制备过程一体化系统及PDA投入使用,实现血液制备全联调的登记与追溯,包括原来无法追溯及定位责任人的滤白、离心等过程。

1.4标本的检测,筛选合格血液,检测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信息系统在此对接检测仪器、无论是ELISA方法、还是核酸检测方法,信息系统需逐一对每个标本跟踪到底,记录检测仪器从加样、检验各数据,并绘制质控图进行质控对照,确保检测结果在合理范围内。信息系统起到贯穿全局监控和统计作用。信息系统需要编制详细的检测规则、做好规则的维护,制订检测项目的判定方案,对不同类型的标本绘制检测流程图,规定检测试剂、检测次数等条件,最终判读结果。试验的权限控制也是信息系统关键控制点,授予相应人员常规检测和核酸检测的权限,系统的授权控制是检测工作分级管理的具体表现。检测结束,信息系统需做检测结果一致性分析,酶免、核酸鉴别对比统计,S/CO值分析等。每一个标本的每次检测都在物料系统自动消耗一人份试剂,联动物料管理系统准确核算试剂的出入库、消耗数量。

1.5储存运输、冷链,发放环节

采集的全血在血站完成各项处理,对合格血液贴合格标签,入库,然后发放到医院,在储存环节,与储血冰箱联网的信息系统对储存温度等要素实时监控,跟踪监测储存运输冷链温度,保证温度适宜,防止在此过程中温度失控发生溶血问题。

1.6临床输血

临床输注前的交叉配血,是进一步确保血型等指标与用血者符合,避免出现输血反应等事故,信息系统在此环节严格核对病人、血液制品的血型等要素,起到输注前的最后把关。信息系统在交叉配血过程中可分解为:血标本接收和处理、血型鉴定、配合性实验、实验结果核对、发出报告等子过程。输血目的必须与疾病相吻合。决定输血前,需对患者进行血型、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等指标检测。血型正确无误后方可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不合时,应进行抗体筛查实验,输注后病人,要监控输血反应,治疗结束,利用信息系统预先设定的疗效评价规则库,评价治疗效果,为下一步治疗提供数据和依据,如图2所示。

2未来血液信息系统的流程设计要点

(1)流程设计应与法律法规相符,及时响应法律法规的变化。血站目前执行的与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全血成分血质量要求》、《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随着采供血事业的发展进步,行业规范的变更,血站业务操作流程需要不断修改,因此,信息系统的也要相应升级以适应业务的变化。(2)信息系统对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建立覆盖从“血管到血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点,提升AI水平,智能处理血液处理流程中的各环节,把控关键控制点。全面有效地保证输血安全和临床合理用血。(3)信息系统功能点设置贯穿全流程,增加参数化设计范围,以适应不同处理模式,快速响应各种行业标准的变化和本站业务流程的改变。

3结语

当前,血站和医院的信息互通互联,实现了血液“从血管到血管”的全程追踪管理,使得一袋血液信息从采集到输注都有完整记录。“从血管到血管”的过程全控制[3],对保证血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系统不只是信息处理工具,信息系统应引领工作人员进行规范化、标准化操作,并智能化检错纠错,信息系统在开发建立时,就应以质量管理体系为原则,是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流程中的具体实现手段。

参考文献

[1]徐娟.细节管理在血站采血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7):194-195.

[2]司丽萍.PDA技术在采血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师,2016(02):259+261.

[3]李响.基于云计算的医院输血科信息化系统建设和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9(09):106-107.

作者:李跃林 单位:佛山市顺德区中心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