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10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完善对策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脱离实际,忽视教学的实效性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有的学校也丰富了其教学形式,然而,只注重形式多样化,效果却不佳。一堂课结束,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识字任务无法完成,简短的课文都不会读。有的老师不因材施教,完全脱离了教材和实际情况,忽视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能力。这样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更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师生之间缺少互动,缺乏情感交流

课堂上时间有限,有的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讲课速度较快,很多学生都没有理解透彻,而师生之间互动又少,没有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导致了很多学生跟不上进度。课堂上互动时间少,师生之间缺少交流的机会。这也是导致目前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一)改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师要抛弃过去陈旧的教学观念,改变以教师为主体得教学模式,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同时,要转变教学方法,可以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不同的课堂情境,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合理配置课堂教学时间,把握重难点,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长时间的教学学习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学校应设置合理的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寓教于乐,在活跃的课堂上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适时地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加强对口语交际和写作教学的认识

小学语文教师应认识到对口语交际和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在语文课堂上除了辅导学生理解课文,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外,还应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水平的练习。比如,在讲解课文或阅读理解时,可以让学生上讲台将某一个段落大声地朗读出来,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胆量,培养学生在公开场合的演讲能力,还可以让他们更容易记住这段话的亮点,用了何种修辞手法,以便在自己写作时能够借鉴这种用法。

(四)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付诸感情,在讲课时还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以免课堂枯燥、乏味。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广泛的语文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去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富有感情的语言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还应该注意面部表情的变化,面带微笑的老师更有亲和力,更能得到学生的青睐。

三、小结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立足教材,从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寻求到一种合适、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教为学服务,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才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与目的。教学方法得当,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每一次都有所收获,才能达到爱学语文、学好语文,会学语文的理想境界。

作者:吴娟 单位:新疆哈密市第三小学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堂作文教学

一、通过阅读,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

小学生美好的心灵世界中,都有一个个美好的愿望,教师要及时的启发学生的谈话,引导学生走向阅读。如:在看到孙悟空的时候,学生也许会想,如果我有孙悟空变化莫测的本领多好;当学生学习感到疲惫的时候,可能会想如果我是一片云多好啊,我就不用学习了。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学生的愿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幻想,把自己的原想写到作文中。其次,为了帮助学生领悟假设类想象作文的写法规律,教师要广泛的搜集假设类想象作文,做好摘录笔记,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揭示这类作文的规律,并且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如:“在读这类文章的时候,你对那些人物印象深刻?”,“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啊”,“这类作文和一般的记事作文、写人和景的作文有什么区别啊?”通过这些提问,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再进行归纳,揭示写法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愿望,选择一些理想中的人物来写,让学生大胆、合理的假设,在情节上要生动有趣,要具有人的行为和思维。另外,引导学生积极地想象,如: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雄鹰、一条鱼,通过这些想象,出一个作为题目《假如我是……》,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等等,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引导他们说说自己写的理由,并且采取提供材料写到自己独立表达构思的方法,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作文习作能力,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因此通过阅读可以积极地激发学生作文学习的兴趣。

二、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激发学生的作文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年轻的心灵中,都有一个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能不能点燃这个火药了。”首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越高。如:在讲《五彩池》一课中,教师利用开端引趣的方式“设疑”,为这堂课奠定了基础,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轻松自如。其次,教师要联合实际,根据实际情况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激起他们的表达欲望。如在一次课堂讲课中,一位教师发现外面突然雷声大作,大雨倾盆而下,学生都好奇的往窗外看,无心听讲。教师灵机一动,就让学生趴在窗户上看雨景,然后对学生讲:“你们谁能一边看雨景,一边说出描写雨景的有关词和句?”学生们兴奋极了,边看边说:“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乌云密布”,学生们七嘴八舌,纷纷进行思考,仅仅几分钟的时间,就上了一堂精彩的口头作文课,更好的促进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对作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喜欢上了语文作文。另外教师要刻意求新,积极地调动学生作文学习的积极性,结合教学的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抓住学生求新的心理,哪怕是一个新词汇,也要在学生的面前展现灿烂的知识新天地。在作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讲述、讨论、阅读相结合,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如:通过一些戏剧或者诗歌等等,举办一些朗诵会,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引入竞争,抓住学生求新的心理,刻意求新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特殊的意义。只有在对学习感觉到兴趣的时候,雪上才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才能心情愉悦的接受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引导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作文兴趣的重要措施。如: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竞争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词,让学生进行造句比赛,看那看水造的好,谁造的多,这样可以充分的锻炼学生组词造句的能力,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可以在朗诵的范文的时候,看看那位同学朗诵的有感情,谁对范文体会的深,这样可以很好的增强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也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另外,要充分的抓住青少年好奇的心理特征。在语文课的讲授的时候,结合教学内容,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异。使每一节课都能有一点新的东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的体会到新意。

四、总结

综上所述,要想激发学生作文学习的兴趣,就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让学生喜欢上写作,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作文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

作者:杨朝梁 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荆溪小学学区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一、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问题是语文教学的心脏。巧妙的课堂提问,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使之更好地掌握、理解语文知识。要想将语文教学从传统的满堂灌输转向启发疏导,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思维素质,教师就必须重视课堂提问的设计。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呢?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有系统性。教师所提问题不能是各个孤立的,应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做,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顺思维。二是要有启发性。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化解学习中的困难,增强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三是要难易适度。若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毋需进行思维活动就能回答,这样的问题就成了形式,没有任何意义。反之,教师把问题设置得过难,超越了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学生就会放弃对问题的回答,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不能完全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我们只有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以“适度”为准则提出问题,才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二、发挥多媒体优势,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往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合学生的发展,此时多媒体教学应运而生。它不仅能呈现单纯的文字、数字等教学信息,还能输出动画、视频、图像和声音,做到教学信息的图、文、声并茂,非常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开展。因此,教师要重视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其优势,以灵活性、随机性、立体化的方式把信息形象、生动、全方位地展现给学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如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要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必须要懂得一些科学知识,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难,此时教师就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叶子、虫、滕之间的关系直观地呈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弄懂了它们的因果联系,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课文要阐明的道理。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也有局限性,我们不能盲目、过多过滥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而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适时地应用,这样才能发挥它的最大功效,取得最佳效益。

三、小结

总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是一场持久战,任务艰巨。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把握好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灵活应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作者:邱贺坤 单位:河北省巨鹿县堤村校区堤村中心小学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堂口语教学

1.恰当的内容选择是口语交际适度创设的基础,也是口语交际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恰当的口语交际内容的选择一方面保证了学生思考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为口语交际的高质量奠定基础。例如《白杨》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在预设课堂时发现本课是进行思想教育的非常好的文本,能够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探讨和表达,促进学生表达能力和思想品德的双重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浸入到课文当中,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杨的品质,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和感悟,在学生有了思考之后,创设口语交际,让学生谈一谈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踊跃表达,再次加深了对爸爸的话的理解,也让学生对自己的理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个口语交际环节的设置,既符合教学目标,也契合课堂教学的流程,让学生的思考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也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都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口语交际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2.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表达的有效性是口语交际创设的重要支点

口语交际顾名思义,就是要口头表达,除了内容的选择之外,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否得到充分的表达时间、能否有效的参与到口语交际过程之中。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程度高低直接关系到口语交际能否顺利进行、能否发挥应有作用。从学生层面上来看,参与到口语交际中来,首先建立在对交际内容的有效理解上,只有有效的理解的内容的深层含义,才能保证口语交际中发言的质量。其次学生是否对表达的内容感兴趣,也影响了学生能否参与到口语交际中来。第三方面学生能否在口语交际中有所收获是口语交际创设的重要指向,也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重要目标。当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感受到知识的提升、能力的发展和自信心的获得时,他们必然会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口语交际之中,思考的层次也就更深刻、表达也就更有效。当然,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参与程度高低和表达的有效性呈现出离散相关的特点,部分学生参与到口语交际过程中,经过自己的思考,表达的有效性就得到了提高,而部分学生虽然参与,但是思考的灵活程度不够,表达的有效性也不高。

例如《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中,学生在学习中了解了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并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的理解,一步一步让学生理解了作者的童年为什么如此有趣,得出作者对童年深刻记忆来自于她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学生理解了童年趣事的意义,教师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童年又有什么记忆最深的事情,每个学生都有记忆深刻的事,都能参与到表达之中。整个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学生全面参与,通过表达也加深了对课文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3.教师对口语交际的有效参与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质量

口语交际并不只是学生的表达场所,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承担着引导和点拨的角色。由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难免会出现偏差,教师就要在这个过程中巧妙的指导,让学生的思考能和主题相契合,同时随机纠正表达的不准确和模糊之处。当然教师的参与并不是要主导口语交际的过程,教师要注意参与口语交际的视角和方法,做一个倾听者和引领者,为学生的表达营造安全的氛围,让学生能够把自己最有效的思考呈现出来,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充分的激活思维,让学生的思考时刻处于活跃之中。例如《祖父的园子》一课,学生在表达“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为什么能够留下深刻印象的时候,出现了“贪玩”“不懂事”等片面的思考,教师及时的引导学生重新思考“我”的举动源自于童年的天真和幼稚,从而体会到童年的乐趣和祖父的爱。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承担着引导和点拨的责任,同时也巧妙的参与到学生的口语交际之中,随时随地纠偏指难,把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偏差之处进行纠正,把学生的精妙表达进行适当的放大,以激活其他同学的思考,从而有效的促进了口语交际质量的提高。

4.小结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的创设口语交际,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有效之法。教师要提高口语交际的创设能力,全面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飞跃。

作者:杜金桂 单位:青海省曲麻莱县巴干乡中心寄校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以多媒体运用丰富教学方式

信息科技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给人们生活与工作带来了便利。我国教育界紧跟时展脉搏,信息技术也应用到了日常教学当中。多媒体教学是以投影仪、计算机等硬件将教学内容以图像、文字、动画等方式展现在学生者面前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将抽象、难以口述呈现内容的直观、具体表达,便于学习者理解,增强学习干劲。小学语文课堂中,以多媒体实现有效性教学是考虑学生各项情况的不二之选。如果将生硬、死板语文知识以动画的方式展现出现,学生在看“动画片”的同时,也能学到语文知识(教师指导必不可少)。比如,在人教版三年级教材中的《香港,璀璨的明珠》课文中,对香港的人文、经济、社会做了归纳性的描述,并称香港为“万国市场”,如果仅以文字性的描述与教师的口头表达,学生是很难想象香港在旅游、航运、贸易等是如何的繁荣昌盛(这在偏远小镇更是难以理解)。为此,教师可先在网上下载关于介绍香港的视频,然后组织学生观看。“看”并不是多媒体教学的唯一目的,还应该“学”。如课文中的“璀璨cuǐcàn”、“贸mào易”等生字词,可在观看完后组织学生学习,这样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二、有效性课堂的构建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爱

爱是世界上最难以表达的感情,爱情、亲情、友情无一不被多情人所牵挂。小学生的年龄、心智发育不健全,需要更多的保护,更需要被人关爱、重视。爱学生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并用行动去诠释。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太过严厉或凶横,以为这样即树立了教师的威信,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调皮捣蛋,认真学习。殊不知,学生内心是感到无比的恐惧与厌烦,何来学习的决心?和蔼可亲的教师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爱主要有充分给每位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这是平等的爱,不可偏废;在课堂上学生太过顽皮、知识掌握不彻底,不可严厉批评,这是鼓励的爱。另外,某些学生爱好逃学,教师也不能动不动就叫其通知家长,因为这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很大的伤害,如在同学面前丢脸,也会还会遭受父母的毒打等。教师应首先了解学生的各项情况,如家庭背景(是否单亲或留守儿童)、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努力与学生谈心,以平等、友好的姿态表示出对学生的关心,这是设身处地的爱。当前,教师欺辱学生的事件多有发生,给学生的心灵造成巨大的损伤,这种行为无关乎爱与不爱,而是人性的问题,在道德与法律上都不可容。教师时常以《爱的奉献》教导大家心中有爱,但是,教师更应该以榜样的力量诠释这种爱,融洽课堂关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有效性的课堂教学更应该以课后练习为补充

为了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教育部从具体的量上规定了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标准,以表现其对祖国花朵的关怀。其实,在应试教育尚未被真正的废止那一天其,所谓的减轻课业负担对于学生来说是可望而不及的,此处对此不加探讨。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这表明,自身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后续的学习与练习。小学课文教育同样如此,学生的课堂学习仅是走马观花,并无特定目的,课后遗忘的情况较为多见。为此,布置一定量的课后练习是课堂教学成效的保证。课后练习的布置应该适量、适中,即难度适中,作业适量。难度适中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作业适量考虑到应预留充分的时间给学生玩乐(儿童生性好玩,不可违背天性)。比如,简单的要求学生就课文中的生词抄写一遍或回家将课文朗诵给家长听(此任务很难把握,为此,可以任务书的形式布置,如教师在学生课本注明要求,朗诵完后家长也签名证明以完成,此为监督作用)等。

四、结语

有效性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提高、性情培养等作用十分明显,怎样让语文教学更加的贴合实际需要,让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充分发挥短短的课堂40分钟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位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

作者:陈以兰 单位:重庆市万州区孙家中心小学

第六篇: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自主学习

一、创设自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这句话说明了创建民主和谐教学氛围的重要性。为了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站起来发言,自愿到讲台上演示;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和合作伙伴,完全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样做的结果,真正给予了学生自由,放松了学生的身心,还给了学生无拘无束的学习空间,便于激发他们的灵感,发展他们的个性。例如,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这一课时,我鼓励学生将自己最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调动起了学生积极性,学生争相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时可以启发大家思考自己对于这篇课文最感兴趣的地方和最想学习的方面,这样学生就为自己制定了自学的目标以及方法。一旦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自学的效率就提高了。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提出问题

古语有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毫无疑问,疑问可以调动学习兴趣,有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去探索问题的答案才能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学习。比如,在《一路花香》课程教学时,有学生提问:“为什么以‘一路花香’为题呢?是谁让这一路上的花开得这么艳呢?”这个问题非常有讨论价值,抓住了文章的要点。教师应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答案,这样的教学方式就可以做到积极有效、事半功倍。

三、感受语言情感,自主阅读

教师应鼓励学生反复阅读,带着情感去朗读课文。例如,在《二泉映月》的教学之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感觉最生动的句子进行朗读。在学生读得声情并茂时,我顺势启发学生思考体会阿炳当时的心理感受,理解了阿炳的感情积淀。“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是阿炳忆起了辛酸的生活,伤心的往事,应读得舒缓而又低沉;“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是阿炳历经磨难之后对命运的抗争,对美好未来的充满渴求与向往。学生通过朗读,充分传达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领悟。

四、独立思考,协作学习

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提升独立思考的空间,才能使他们在阅读中有所收获,而不是人云亦云。在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协作学习,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自己思考的结果,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有助于他们思考得更加成熟。如在教学《秦兵马俑》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这篇课文共写了几种兵马俑?让小组自行确定选择某种兵马俑形态,合作学习,细细读一读,抓住重点的词语感悟品味,然后再比一比其他兵马俑的特点,体会不同形态兵马俑之美,在独自理解的过程中进而合作学习才能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五、调动积极性,树立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积极地评价,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增加与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亲切,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教师的评价应中肯,对于回答得好的学生,可以对他们讲:“你真会学语文!”“你的语言真美,简直就是个小诗人!”“你真会动脑筋!”之类的话语进行表扬,而有些回答得不太好,语言不太连贯的学生,可以再给他一次机会,并给一些鼓励性的语言,例如,“你能把刚才说的那句话说得再完整一些吗?”“你能换个词语来形容吗?”教师中肯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去学习,提高学生的信心。

六、总结

新课程理念指出:反对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倡导教师与学生一起走向知识,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和协作主动获得知识。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努力实现因材施教,积极鼓励学生自己选择教学方法,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更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独立地获取知识,个性发展,不断走向成功。学习是学生的学习,教师绝不能越俎代庖。我们应该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分析、思考,去寻找答案,让学习真正成为他们自己的学习。

作者:于广耀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八巨中心小学

第七篇:小学语文课堂提问

一、了解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课堂提问能够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因为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要在头脑中进行思考,并且将思考的答案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以提高。

(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经常提出一些具有创造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这样的问题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会为了解决它而积极的思考和探究,进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堂提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提出的提问随意性较大,不能够突出重点有些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只是习惯性的提问,对所提问题的重点和目的并不明确。而且,有时候提出的问题对学生来说过于简单,教师长此以往,学生也就不愿再思考了。

(二)问题的提出没有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有些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并不注重问题的提出是否会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只关注课堂教学的任务能否按时完成,因此提问变得过于形式化。这样的提问虽然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但是学生的能力却没有得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三)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有些教师在提出问题后马上就让学生进行回答,不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学生没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回答问题的效果就会降低,提问的目的也就显示不出来了。

(四)教师提问学生的范围有限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为了节省时间,很多时候都是只找基础好的学生进行回答,而基础差的学生,由于受不到教师的重视,在课堂上往往会变得被动,甚至会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

(五)不能合理掌握所提问题的难度有些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如果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超过了学生理解的范围,他们无论怎样思考都想不出答案,长期下去,就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抑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果提问过于简单,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回答正确,他们的思维能力就会得不到发展和提高。

三、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提出与他们学习水平相适应的问题,并且要多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提问,这能够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且学生在提问与回答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问题。对于语文基础比较好、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而对于语文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的提出一些符合他们知识水平的问题,让他们通过回答问题树立自信。总之教师在提问时,不能将问题设计过难,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也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出来。教师的提问必须符合学生自身的特点,而且问题的难度要因人而异,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三)教师要对课堂提问进行精心的设计教师在课堂提问之前,要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从问题的引入到问题的层层深入,或者哪些学生能够回答哪类的问题、什么情况下适合提出什么问题等,都要充分的考虑。这样,既能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又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注重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要对其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要对他们进行肯定和表扬;当学生回答的不够准确时,教师也不能批评,而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使答案变得更加准确,同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小结

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认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争取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作者:张焕丽 单位:河北省临西县吕寨校区吕寨中心小学

第八篇:小学语文课堂表演式教学法

一、表演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说写能力

同行们在平常交流时说:“现在的学生不高兴写作文,作文课时拿着笔冥思苦想一节课也写不出几个字。何故?生曰:“无话可写。”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把二年级语文上册《狼和小羊》编成课本剧,请同学扮演文中的小羊,老师扮演文中的大灰狼,教师和学生按照文中的角色特点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表演结束后教者首先进行了鼓励,潘老师为大家高兴.你们不仅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表达,还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表演!再次引导学生想象说写:如果我是小羊……各个小组的同学讨论热烈。这时有两个同学举手说:我不想让小羊死。我来演给大家看,狼张开血盆大口,一下子把小羊按倒在地,小羊急中生智,大喊道:“狼先生,等一等,我刚才不小心吃了一棵剧毒草,现在肚子疼得要死,如果您吃了我的话,会中毒死亡的,您还敢吃我吗?”狼看了小羊这副认真的样子,它还是不大相信。这时,小羊疼得痛苦地打起滚来。狼看了看小羊,恶狠狠地说:“你如果骗我的话,我绝不会饶了你,不过,你好象真的中了毒了,就放过你吧!”说完,狼便走了。它一边走一边嘀咕:“今天运气真不好,一片肉也没吃到。”小羊看见狼走远了,一骨碌爬起来,跑回了家。他们的表演带给了老师和学生许多的快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丰富想象力,以及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创造性的使用。表演看似是轻松的游戏,实际上并不轻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各个感官都被调动起来,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过程,尤其是他们的语言,并不仅仅局限于课文中的语言,而是自己的再度创造。只有教者创造地设计出多种培养学生说写能力的途径,学生写出的文章才富有真情实感,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有所提升。

二、表演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表演式教学中,学生表演题材应来源于教材,但决不拘泥于教材,而是对教材内容的再创作,从而完成由想象向再造想象飞跃发展的过程。如教《乌鸦喝水》一课时,教者首先引导学生自学课文,了解聪明的乌鸦是怎样喝到瓶子里的水的,继而启发学生:我们的小朋友一定比乌鸦更聪明,会想出很多的办法,使乌鸦喝到瓶子里的水,想到的小朋友到讲台前表演给全班同学看。这时一个小朋友说:“我有办法。”说完他走上讲台,拿出一根喝饮料用的空心塑料管,将它插入瓶中,美美地吸了一口,还幽默地拍了拍自己的小肚皮,说道:“真爽啊!”在他的表演启迪下,同学们都动起了脑筋,有的小朋友把瓶子里的水倒进了小塑料方便袋中,一下子喝到了瓶中的水;有的小朋友把瓶子倾斜到一定的角度喝到了瓶子里的水;有一位女学生解开了自己辫子上的空心皮筋,一端放到瓶中,一端衔在嘴里,吸了一口后,瓶中的水自动往下流,同学们都拥过来,你一口,我一口,他们喝得可高兴啊!通过学生的想象表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表演式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连平时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学生都跃跃欲试,也要走上讲台来表现自己,在众多的贴近日常生活实际的对话场面中,使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设计能力、自我创新能力融合在一起,提高了他们对课文重点难点的把握理解程度,同时学生在自编中培养了创新思维的品质,在自导中培养了组织协调的能力,在自演中培养了语言交际的能力。运用表演式教学服务我们的教学工作,对于执行新的课程标准、提升新的教学理念、落实新的教学策略,大有益处。

作者:潘存胜 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六灶学校

第九篇:小学语文课堂气氛营造

一、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小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对操作能力的兴趣,还能在操作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可以促使脑结构的完善发展,使身体各部分的运用更协调。通过观察进行的操作,使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和知识都能反映到大脑中,促进思维的进一步完善。例如,让学生把报纸上的名人名言和美文剪下来组成剪报,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还能通过动手来提高学生知识的积累。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设计手抄报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在进行设计时,学生对手抄报进行整体设计,促进学生对和谐统一的理解,对手抄报内容的选取时,使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再次回忆和重现,使知识得到复习,同时也能获得新的知识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动手操作促进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思维的提高也对动手操作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是互相促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动手操作题目和要求,并对他们的进步表示鼓励,促进学生更好地从各方面进行提高。

二、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教师要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扼杀了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教师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板起面孔去说教的教师,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轻松自在,才能积极主动地去调动思维。

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教学中也引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已经成为很多教师的选择。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之后,学生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资料,能把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好地激发出来,使他们对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更感兴趣。例如,在教学《黄山》一课时,仅仅让学生通过文字对文章进行了解,学生不能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这时如果教师把黄山的景色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学生在观看的时候能体会到真实的美,对黄山的景色更感兴趣,促进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能让学生观看到真实的图片信息,还能利用有趣的视频故事来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在这种兴趣的激发下,学生不再感到语文课堂的枯燥,而是对语文课堂充满期待,从而喜欢上语文。

四、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愿意把课堂氛围搞得太活跃,认为这样学生会不注重课堂纪律,导致他们的注意力不集中,影响教师的教学效率。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只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在教师进行提问时能积极思考,而没有提问时不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提出疑问。这就导致学生被动地听,思维在不进行运转的方式下机械地记忆教师传授的知识,没有思维的创新性和对知识的质疑,单纯地靠记忆教师所讲内容来获取知识。所以,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要把新课标的要求理解透彻,能充分把学生放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能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来调节课堂气氛,认识到轻松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促进作用。教师在不断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同时,要为学生创设出有利于学习的环境,使他们的思维充分运转,能力不断提高。

五、总结

总之,教师给学生创造的轻松学习氛围对他们在学习上的动力和兴趣能起到很大的提高作用。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对知识探索得更深,在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加深了之间的情感,能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采用各种灵活的方法来使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使学生能在积极思考中不断获得知识的积累和提高。

作者:王艳萍 单位: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

第十篇:小学语文情趣课堂创设

一、探径寻踪,剖析寓意

每一篇文章都有一条主线,既是作者写作的主线,也是学生阅读的主线。围绕这条主线进行教学,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绪,使其探径寻踪、沉浸于文本世界,方能不断深入,层层剖析,理解作者的寓意。运用这一方法,不仅使教学变得层次分明,也给了学生一个为探寻心中的谜底而自觉挖掘文本深意的机会。

(一)探径寻踪,激发想象

阅读教学分为预设、探究、反思三大部分。预设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探究是使学生逐层深入到文本世界中,最后的反思则使学生抽身出来,从全局的角度、结合自身体会去体味作者要表达的深意。在最初的预设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重点。

(二)剖析反思,体味寓意

接下来到了画龙点睛的一笔———反思。学生了解到“山谷中的谜底”就是雪松时,不禁被雪松的“苍翠挺拔”震撼,被它的百折不挠吸引。这时,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将阅读的重点放在最后两个自然段,作者在其中抒发了写作的本意,希望读者了解到雪松坚韧的品格,明白如何与外界压力抗争。学生沿着这一思路去思考,自主认识到“弯曲是为了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的道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

二、游戏觅趣,愉悦心情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也是行之有效的课堂互动方式。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的愉悦感。

(一)表演课本剧

课本剧是互动教学的常见形式,选取教材中具有特色的文章改写成课本剧,由学生担任其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人物和文本的理解,提升课堂教学的情趣。在《三袋麦子》的教学中,由于文本人物可爱,寓意深刻,可将文本中对话和旁白挑出,由教师指导学生改编成课本剧,由学生担任“土地爷爷”、“小猪”、“小牛”和“小猴”四个角色,教师组织其他学生观看。当然在表演中,鼓励学生对原文内容进行再创作,不拘泥于台词和形式,启发学生大胆创新,加入时代元素和自己对人物、对文本的理解。

(二)加深体验感

表演本身就是一次与人物贴心的体验机会,越是贴近人物的内心世界,越能体会到作者描写这个人物的用意。在上面的表演中,学生体会到“小猪”、“小牛”和“小猴”身上三种不同的处世态度,“小猪”好吃懒做,“小牛”勤恳却墨守成规,“小猴”善于计划、能够发展地看待问题。而“土地爷爷”对“小猴”的肯定表示了对他的赞赏。学生从这次表演中体会到处世的眼界要开阔,既得到了表演的满足感,又体会到了作者的寓意,起到了开启智慧的作用。

三、感受生活,笑中悟道

生活是任何语言学习的养分。文字来源于生活,又还原最真实的生活。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肩负培养学生识文断字的能力,还肩负教导学生领悟生活智慧的责任。课堂情趣教学,使学生在欢笑当中领悟到人生哲理,感受生活的美丽。

(一)用生活再现课本

很多时候,学生会觉得课本离自己的生活很远。其实只是因为缺少用生活再现课本一步,因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生活的真谛、人生的哲理没有改变。比如饱含哲理的《最大的稻穗》一文,学生会感慨古希腊与自己的生活相去甚远。教师便刻意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郊外体验活动,活动地点正是一片稻田,在金秋时节,稻穗丰盈之际,重现文中的场景。学生们畅游在稻香扑鼻的田地间,享受午后的阳光,比一比谁最快走出稻田,看谁摘的稻穗最大。尽管学生们早已知晓最终答案,也知道摘得一颗稻穗就往稻田外走的道理,但这样与苏格拉底的学生无比亲近的机会,才是此次活动的最终目的。

(二)用欢笑书写哲理

这样一堂再现课本场景的实践教学,使师生们领悟最深的就是“生活才是最好的课堂”。整个活动无时无刻不呈现出学生们欢快的笑声,这是在课堂教学中不多见的。很多学生体验到笑声令他们的记忆更加深刻,更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体悟到做苏格拉底的学生并不难,即使时空变换,岁月变迁,依然能领悟他教育世人的人生哲理。

四、小结

情趣课堂的创设,不仅仅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会到乐趣与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有所得。通过对生活的再现,对自然的再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存在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正是“造景生趣,笑中悟道”,一堂充满童真和童趣的课,让学生在笑声中得到了精神的给养。

作者:潘胜男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滨海园区三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