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底线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底线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传媒产业的快速进步。重视培养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避免新闻失范的关键。本文分析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现状,认为新闻工作者应坚守职业道德底线,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关键词: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

新闻传播的本质就是客观事实的即时传递,要求新闻工作者尽可能客观地还原事实真相,让公众获得准确客观的新闻信息;同时新闻传播又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闻职业道德指从事新闻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新闻工作的社会责任与义务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一定的社会或阶段对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①近年来,由于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虚假新闻、有偿新闻、有偿不闻、恶意炒作等有违新闻职业道德的现象层出不穷、屡禁不止,严重损害了新闻工作者的声誉,大大降低了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修养刻不容缓。

一、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现状

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标准多元并存,越来越难以用统一、权威的尺度去衡量。由于经济效益更具现实意义,近年来因追逐金钱和享乐造成的新闻道德失范愈演愈烈。

(一)频繁出现有偿新闻

一些新闻机构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将新闻媒体的党性原则与社会责任置于脑后,频频爆出“有偿新闻”的丑闻。有些媒体出卖版面,打着“赞助”或“协办”等旗号刊播购买方指定的信息内容;有些媒体不问企业或者产品真假,不审验证照是否齐全,只要给钱就;一些新闻工作者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向被采访对象索取报酬。原21世纪传媒股份公司沈颢等人涉嫌敲诈勒索、强迫交易被提起公诉,《新快报》记者陈永洲收受利益发表不实报道被逮捕等案例,是有偿新闻的典型。有偿新闻不仅破坏了新闻的公正性、客观性和真实性,还会导致黑白颠倒、歪曲事实,对公众利益造成巨大危害。因此,新闻媒体绝不能为了眼前的经济效益而牺牲长远的社会效益,新闻工作者不能为财屈膝,必须将法律和职业操守常存心中。

(二)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

新闻工作者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底线就是恪守事实,绝不能为了追求轰动效应而无中生有。随着网络媒体和自媒体的异军突起,传统媒体面临激烈竞争。有些新闻工作者不惜采用炒作甚至造假等错误手段来博取眼球。如2007年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的编导为了制造轰动效应,导演了“纸馅包子”的闹剧。又如2016年春节后,媒体竞相转载和评论的《一个病情加重的东北村庄》最终被证实是虚构杜撰的文章;“上海逃饭女”事件最终被证明是虚假新闻。这些假新闻不仅误导公众,还给公众生活带来恐慌和不安,使公众对媒体不信任。

(三)违背廉洁从业原则

廉洁自律是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一些新闻工作者受经济利益驱使,伸手向提供新闻的个人或单位索要红包,甚至承诺“拿钱办事”。如2003年9月,11名新闻记者在采访山西繁峙矿时收受当地有关负责人及非法矿主贿送的现金和金元宝;2008年的山西霍宝干河煤矿事故,上演了一出真假记者排队领取“封口费”的丑闻。这类行为不但违反了新闻职业道德,甚至触犯了相应的法律。

(四)基本道德素质低下

新闻工作者在履行职务时的行为举止应符合社会公共道德。两者发生冲突时应宁愿牺牲专业职责也要首先履行社会职责,这是新闻工作者的“道德底线”。有些新闻工作者一味追求轰动、刺激、煽情的效果,连杀人放火作奸犯科的细节都不惜全部披露出来。在“5•12”汶川特大地震救援现场,一些新闻工作者缺少应有的怜悯、同情,甚至为了抢发新闻而不顾采访对象的生命安危。2008年5月17日,河南消防总队成功营救出被困124小时的卞刚芬。当卞刚芬被救援人员抬出来的一刹那,几十名记者蜂拥而上围着伤者拍照。现场的武警指挥官发出怒吼,救援官兵才得以挤出人群,将卞刚芬抬上救护车。这些记者本应明白抢救生命比抢新闻紧迫重要得多。

(五)贪图享乐责任心缺失

不怕吃苦,甘于深入第一线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基本职业素养。然而有些新闻工作者缺乏责任心,怕苦怕累,不愿深入基层寻找有价值的新闻,甚至没有弄清楚事实就匆忙新闻。2007年4月,广州某晚报曾报道一则交通事故,将B车违章掉头引发与直行A车碰撞的事故,说成是因A车变线引发B车追尾,配发的照片还将A车车牌号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以致A车主的许多亲戚朋友看到报道后纷纷来电询问。这则失实报道给A车主带来了负面影响,他投诉报社并表示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原来,事故发生在下班高峰期,记者怕塞车未到现场核实,仅凭读者的报料就匆忙发稿并配发了报料者提供的照片。这起由于责任心缺失引发的纠纷,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报社和当事记者的公信力。

(六)揭人隐私,侵犯人格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个人隐私权神圣不可侵犯。新闻工作者享有采访、报道和评论各种社会现象的权利,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滥权”。有些媒体喜欢以揭人隐私为卖点,常常毫不留情地曝光公众人物的个人生活等隐私。甚至普通民众遭遇不幸时,某些记者还去挖掘他们的悲惨、痛苦,这对当事人来说无异于痛上加痛。1999年戴安娜王妃为躲避记者的围追堵截不幸香消玉殒;2013年为拍到离婚后的王菲流泪哀伤的照片,娱记们竟在高速公路上飙车,两度逼停王菲的座驾,所幸没有造成事故。离婚对于当事人来说是隐私,且不说娱记们起码应有同情心,如此不顾安危玩命追求所谓“第一手资料”,实在不该。

二、提升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策略

选择了新闻这个职业,新闻工作者除了像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一样须守法合规、承担社会责任外,更须重视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培养,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2016年,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新闻媒体要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时代的记录者和社会公德的守望者。

(二)学习新知识拓宽知识面

“新”是新闻信息的主要特征,很多新闻事件都蕴含着一定的知识或常识。一些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新闻工作者可能不了解,但在报道新闻事件的过程中,为让公众对新闻事件有一个深入而全面的了解,需要新闻工作者解析这些新闻事件所蕴含的知识,然后再为公众作出系统的概述。②无论何时何地,新闻工作者都要抱有一颗好奇心,勤学好问,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才能避免因自身知识缺失错误解读新闻而对公众造成误导。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新闻职业道德约束

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个人言论行为的基础。新闻工作者要熟悉党的方针政策,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牢记洁身自律的行为准则,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态度,多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多做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采写出有根有据、实实在在的鲜活新闻,才能杜绝以采谋私、以编谋私、以稿谋私、以版面谋私。(四)加强规范管理和群众监督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所从事的各项新闻活动,应当受到政策和法规的约束,《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自律公约》和《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等相关规定是新闻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准则。对违反行业规范、违背职业道德的新闻工作者,应从法律和道德角度进行惩处;同时,要调动人民群众的监督力量,对新闻工作者予以监督和制约,严防新闻失范现象的出现。

三、结语

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应严格遵守的准则,虽然它并不具备法律的强制力,但是发挥的作用却是法律法规替代不了的。想成为一名坚持真理、敢讲真话的新闻工作者,除了坚决不踏入新闻法规的禁区,还要坚守新闻职业道德,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以行业内部的相互监督和个人的自律来抵御社会上的种种诱惑。美国著名报人约瑟夫•普利策曾说:“只有高尚的理想、最严谨追求真理的热情、最正直的丰富知识,以及最真诚的道德责任感,才能将新闻事业从商业利益的臣属、自私自利的追求及社会利益的敌对上拯救出来。”这句话从理想、知识、责任、利益等方面为新闻工作者如何坚守职业道德底线提供了参考。

注释:

①李凯歌.从央视记者大闹冬运会安检谈新闻人职业道德缺失现象[J].活力,2016(5):56.

②李宗艳.论转型时期新闻职业道德的问题[J].新闻研究导刊,2016(6):205.

作者:陈晓 单位: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