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城市智能化管理范文

城市智能化管理全文(5篇)

城市智能化管理

第1篇:城市智能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1我国建筑智能化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智能化工程是现代化工程与高新信息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是多学科、多技术系统的综合集成。我国的建筑智能化行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截至今日走过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虽然我国在建筑智能化工程领域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且智能化工程的项目管理更是一项复杂且具有挑战的系统性工作,因此广大建筑智能化项目管理人员在工程实施中或多或少遇到过困难。智能化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大致分为以下两大类。

1.1项目技术管理问题

(1)目前,很多建筑智能化项目自规划开始时就只注重“概念”操作,把“智能化”当成建筑项目的卖点,把原本有限资金和精力放在某一个或几个系统上,不扎扎实实地做好项目智能化需求的整体规划工作,使得建筑智能化的投资方、使用者、运营管理方大失所望,发现“智能化”不过如此,根本没有达到智能化项目立项初期预想的结果。(2)目前,我国的建筑智能化设计定位是不清晰的。在整个智能化项目设计过程中,往往滞后于建筑总体设计,绝大多数的系统集成商还停留在传统弱电系统的运用上,呈现出电子、自动化、通信技术产品及其功能的简单集合与堆砌的设计倾向,在设计建筑智能化时没有一种整体思维,根本就谈不上全面智能系统的规划和设计。(3)建筑智能化系统产品选型时贪新求全,被产品供应商所称的“最新技术、最新科技”、始终不落后,不可替代等等推销手段所蒙蔽,导致建设方投入大量资金、精力,最终却无法获得所期盼的综合智能系统的结果。造成这样的原因说到底就是工程总是滞后于科技的发展,且最新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应的。

1.2项目工程管理问题

(1)智能化项目管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我国的智能化工程建设管理人员有不少直接是从建筑工程机电专业管理转入建筑智能化项目的管理中来的,甚至有从强电施工人员中抽调进来的,因此缺乏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如最新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等,尤其在新时代下“云计算”、LOT物联网、“大数据”、5G等先进技术进一步引入智能化项目后,管理负责人、团队成员的整体技术能力更加捉襟见肘。(2)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管理的专业人员,对最新的建筑智能化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专业技术等必修内容不了解、不熟悉。在项目实施管理上没有形成对工程技术与质量方面把握和控制的方法与程序,尤其对专业设备和产品的质量、性能与真伪缺乏辨别能力和检测手段,对安装和调试、检测、验收过程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和目标控制。(3)项目管理团队在具体的智能化项目管理中,依然沿用老旧的管理流程框架体系,较为落后的项目管理方式。这些管理方法粗犷且单一,缺乏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项目管理中各类电子邮件、纸面管理文件满天飞,却很难达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落实管理质量,实现管理目标的效果。

2智能化工程管理中的问题之解决建议

2.1项目技术管理建议

(1)首先,建筑智能化建设应从规划设计出发,严格按照工程建设流程开展智能化项目立项,坚持以专业有资质的智能化设计公司为主导;结合建设项目实际情况,以业主方、使用方、管理方的需求为依据;落实智能化建设范围,以各项规范标准为准绳,进行相应的总体智能化框架定位。定位方案必须经相关专家论证和评审通过后方能得以真正确立。方案的论证与评审应从可行性、成熟性、可靠性、标准性、稳定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开放性、安全性和保密性等多方面进行,从而做到“综合考虑、深入优化”,以满足建筑各智能化子系统的功能。(2)智能化项目有了准确的功能、需求定位后,接下来就应由专业设计单位负责详细的设计扩初和审核,并由建筑物或建筑群的工程总设计单位牵头,协调沟通土建、机电、装饰等相关单位,加大智能化设计的投入力度,确立和完善各系统的项目施工设计及最终竣工验收目标。在这过程中,智能产品供应商应积极主动参与详细设计,确保系统构架符合各项要求。(3)智能系统产品设备的选用应充分考虑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性能可靠,并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的特点。坚持按品质一流、功能全面、结构清晰、配置简洁、操作性强的指导思想,以规范实用与功能灵活相结合的智能产品为优选,推荐给最终用户,从而打造一个理想方便的建筑智能环境。

2.2项目工程管理建议

(1)确保项目负责人综合水平智能化工程项目负责人首先应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精通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自动化控制的同时,也要有良好的项目管理实操经验。只有老老实实做好项目的沟通管理、成本控制、项目团队管理、项目进度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采购管理等有效整合,才能达到建筑智能化项目的整体管理目标。作为智能化项目的管理负责人,应当沉下心积极进行学习和深造。只有充分了解智能建筑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才能真正了解市场的需求和企业的发展规划。(2)提高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的团队人员素质第一,团队人员选用上必须经过相应的技术及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将最新最全的建筑智能化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专业技术等作为选用人员管理上岗的必修内容,不断提升建筑智能化管理团队人员技术管理水平。第二,加强在岗智能化项目管理团队人员的再培养,建立全面的再培训体系。不断更新培训资料和相关知识。只有经过长期稳定的培训,才能不断提升团队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在智能化项目管理过程中实现全方位的管理控制。第三,鼓励智能化管理团队人员积极主动参与各智能产品供应厂家的系统方案推荐、技术交底、产品选型、安装调试、运行测试等各流程工作,以此来提高智能化项目建设各环节的把控。同时为相关管理团队及技术人员配备智能化项目建设管理所需的办公及专业工具设备,始终倡导合格的管理人员是干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是带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只有肯学实干、勤学巧干、活学苦干,才能真正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智能项目管理者。(3)全面落实项目管理信息化,提倡智能化项目创新管理随着新科技的涌现,新基建的开展,建筑智能化工程已经占据建筑行业的主导地位。建筑智能化项目的管理更需要与时俱进。项目管理体系的流程应做到更加规范、更优化、更实用。全面落实智能项目建设的信息化管理,采用具有自身企业要求的智能化工程项目管理定制软件或云服务,建立以具体项目管理信息流、数据流为驱动的数字智能化工地,以此来提高我们项目管理的效率。同时,解决各环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该系统应以合同管理为主线,物资管理为重点,通过投标管理、合同管理、进度管理、物资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风险管理、竣工管理、资金管理等模块应用,实现对智能化专业承包项目的进度、设备、成本费用、收入、分包/采购合同、资金收支和质量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建设贯穿项目管理全过程的一体化管理平台。BIM技术的兴起给建筑行业管理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对我们智能化项目的管理同样具有重大意义。BIM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数学模型技术,这种技术是可视化的,通过应用BIM技术对项目施工进行精细化管理,对建设效率和工作水平都会有所提升。进度管理:BIM模型可视化技术对项目的施工过程进行仿真建模,通过BIM技术的使用,分析项目的进度计划与实际完成情况,了解实际施工与进度计划的偏差,合理纠偏并调整进度计划。在进度的计算以及支付方式上都有了全新的方式。成本管理:BIM模型在建设项目成本管理信息化方面有效提高了工程量计算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利用BIM技术结合施工进度可以实现成本管理的精细化和规范化,减少物资材料的浪费。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先对某时间段的工程量进行适当汇总和统计,在形成造价文件的基础上提供技术支持,实现工程进度和支付工程款的计算。质量管理:BIM具有信息集成整合,可视化和参数化设计的能力。这样施工、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参数比对来判断施工质量情况,让质量管理工作更加透明可靠,第一时间解决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安全管理:应用BIM技术对施工现场布局和安全规划进行可视化模拟,可以有效地规避运动中的机器设备与人员的工作空间冲突。应用BIM技术还可以对施工过程自动安全检查,评估各施工区域坠落的风险。材料管理:基于BIM技术实现对不同的设备件、流水段、时间节点等目标的确定,对采购计划、进场计划、消耗控制等进行优化处理,实现对项目的精确性、完整性控制。这也对材料进行选择性购买、出入库等有效管控提供了一定的方向。运维管理:BIM技术在建筑物使用寿命期间可以有效地进行运营维护管理。BIM的应用推广的趋势已不可阻挡,这也势必会创造出新的智能管理模式和新的工作岗位。总之,希望大家可以有效利用先进智能软件工具进一步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实现项目管理工作目标。

3结语

总结这些年参与过的大小智能化项目,实施中不乏有完美成功的项目,但也有缺陷收场的项目。通过对这些项目的管理总结,成功的建筑智能化项目管理技术管理是龙头,是智能建筑功能与水平的体现;工程管理是智能建筑成败的关键;通过系统集成商的选择,开展严格的技术标准设计、规范的施工流程控制和施工质量控制是工程成败的三要素;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是智能建筑成果的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周平.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3).

[2]方勇.楼宇智能化工程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7).

[3]袁幸溶.建筑智能化工程的项目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8(39).

[4]刘碧珍.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现状及策略分析[J].建筑发展,2019,3(6).

[5]俞秀萍.BIM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建筑发展,2020,4(3).

第2篇:城市智能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智能化;实现路径

在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管理工作中,应秉持多方监督机制,整合具体管理体系,确保可突破传统质量管理模式的瓶颈,从数据管理模式、配套管控系统连接的方式入手,践行更加完整的数据化全过程管理体系,促进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全面进步。

1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智能化设计的原则

在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智能化体系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融合信息技术的优势,打造更协调完整的控制机制,并充分提升智能化平台的可行性,为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全面优化提供支持。第一,完整性原则。在智能化框架体系设计过程中,应保证设计方案涉及的因素、业务内容较为完整,确保可从根本上提升管理效率,打造更加有效的运行流程。第二,准确性原则。应进行深度的数据整合和编制,确保采取统一的数据标准,维持数据应用处理的准确效果。第三,统一性原则。应保证设计工作更加细化,维持整个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高度统一,以此优化具体工作水平。第四,可拓展性原则。由于工程项目复杂多变,因此,应保证顶层设计方案和系统的可拓展性,从实际需求入手,提升动态化管理的综合效果[1]。

2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智能化设计的基本框架

建立一平台、多系统的处理模式,核心架构体系如表1所示。

2.1业务框架

在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管理工作中,涉及的要素较多,因此,为了保证其综合水平,应从业务细节出发,建立健全完整的管控体系,且保证业务框架贯穿整个工程项目。在完善不同交互关系的基础上,依据智能化管理节点建构体系完整的框架模式,业务框架如表2所示。第一,确立服务对象[2],分别为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第二,建立质量管理服务、安全管理服务和对外服务等模块,确保对应工程项目均可落实动态化管控要求,真正提升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水平。例如,在安全管理服务中主要针对特种设备,如塔吊、架桥机、施工升降机等,均应依据智能化管控设计模式落实安全管理条例。第三,业务支撑模式中,应建立用户管理、数据管理、文件管理及审批管理等具体模块,确保事务管控工作有序开展。

2.2应用框架

在整体业务框架基础上,应整合基础设施平台应用模式,有效建构完整的应用框架,从数据资源共享和交换等方面,提升具体应用效果,确保在完善基础信息汇总处理的同时,提升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智能化水平。第一,数据层。主要建立数据交换平台,针对工程项目的桥梁主体工程、路基工程及特种设备等进行基础信息的收集和汇总,利用外部系统接入的方式建立基础数据体系。第二,服务支撑层。主要是建立业务服务和基础服务两个模块,前者主要从质量管理及安全管理方面入手,后者负责用户、数据、审批等项目的管理,借助行业内已经成型的系统完成标准接口的接入[3]。第三,应用层。主要是对各项基础工程单元进行独立的监督检测、预警分析及数据审核,确保各个环节运行的完整性。

2.3技术框架

技术框架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确保从技术层面完成数据的采集和传递分析,进一步优化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效果,维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综合水平。第一,Web层。对基础业务数据予以汇总,且集中呈现,确保对用户的不良操作可及时予以纠正和预警,控制运行体系的正确效果[4]。第二,服务层。主要是编写对应的业务逻辑项,且保证可建立调用DAO操作的环节。第三,DAO层。主要是结合数据模块的具体内容完成持久化操作工序处理工作,且实现DAO的编写,有效判定对应方法的合理性[5]。第四,实体层。主要是分析模板内涉及的对应列表,并明确各个表之间的关系,有效维持持久化实体运行质量。

2.4安全框架

为了保证数据安全和运行完整性,应建立合理性的数据安全监督机制,促进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管理工作向安全稳定的方向发展。首先,维持数据安全。应保证数据库可实现流程完整的安全审计工作,借助快照备份、片花存储、异地容灾等方式提升数据管理的综合效果,打造安全合理的数据监督约束平台。其次,维持应用安全。应利用防火墙和网页防篡改检测等方式进行应用安全监督,提升工程质量智能化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最后,应重视系统安全。利用主机入侵防御系统、系统安全加固、端口安全检测、安全组策略等完善多元化管理工作,并全面关注云平台的应用价值,保证多元化安全监督工作的合理性[6]。

3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智能化设计的实现路径

在全面分析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职能设计要点的基础上,从细节出发,保证可实现相应的规划工作,提升质量管理智能化水平,为工程建设项目的全面发展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3.1数据支持

对于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智能化设计工作而言,为了保证整体工作的有效性,应从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和建设安全管理两个方面入手,打造完整的标准机制,促进相应工作的全面进步。本文以桥梁主体工程单元为例,为其建立工程质量管理智能化平台。第一,分析具体内容。桥梁主体工程项目主要涉及工程中桥梁基础施工单元、梁段施工单元及墩台施工单元等,均为混凝土施工工程项目单元。第二,判定数据标准。在分析工程项目施工内容时,应结合工程单元和工程环节落实相应的模块化管理机制。以桥梁工程项目为例,数据标准涉及的内容主要为混凝土的相关信息,主要包括混凝土原材料配比参数、生产过程、运输过程、浇筑过程及后期养护过程等,均应依据数据标准进行逐项的核查和校对[7]。第三,建立标准平台。应建立自动采集和实时性上传的数据标准平台,确保相应的数据标准规范性和统一性。在判定基础流程后,应对工程项目桥梁主体施工产生影响的关键性数据进行分析,结合数据配合技术目标制定对应的施工原则,并要求数据标准可在实际质量管理工作中发挥实际作用。例如,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应对拌和站基础数据、拌和站生产数据及预应力张拉数据等予以汇总,统筹分析数据的稳定性和关联度,为保证实时性监督施工质量提供支持。

3.2管理支持

除了完善数据分析流程外,应配合智能化数据分析结果落实完整的管理体系,利用行政手段颁布相应的规定和标准,作为进一步推广数据平台监督的重要路径。第一,为了发挥智能化质量管理平台的价值,应明确主客体,确保项目监督部门、建设部门及监理部门等可各司其职,明确自身工作权限,构建完整的管理方案。第二,相关部门应关注智能化管理平台的动态,及时进行实时性监测数据的调取,并结合数据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监督监管,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整体水平。

3.3平台支持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智能化设计工作最关键是建立完整的信息监督和控制平台,应保证监控预警系统运行的完整性,在符合相应需求的基础上,维持智能化标准管理要求,发挥平台的实时性监管优势。第一,应对权责予以系统分析,保证相应主体能够落实自身职责,共同打造完整且科学的智能化质量管理体系,整合质量监督单元,维持整体性[8]。第二,应明确智能化平台运行的具体规程,按照标准化操作有序开展具体作业,维持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首先应进行项目信息的录入,确保平台中基础信息保持完整。施工单位应依据具体的管理要求进行预警系统和接口连接,确保数据共享和传输的便捷性。监理单位应对具体数据进行集中审核,若出现异常需责令施工单位开展具体的整改作业。

4结语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工程建设项目应紧跟发展脚步,积融合智能化技术,建设更完整、合理的工程质量管理智能化平台,促进工程建设项目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白慧娟.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智能化框架及实现路径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6):202-203.

[2]黄发林,银乐利,肖鑫.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智能化框架及实现路径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9,63(9):39-45.

[3]姚猛,李贻浩,周雅哲.基于BIM技术4D进度计划控制在国际油气储运工程项目中应用启示[J].石油天然气学报,2020,42(2):157-161.

[4]王国法,任怀伟,庞义辉,等.煤矿智能化(初级阶段)技术体系研究与工程进展[J].煤炭科学技术,2020,48(7):1-27.

[5]孙振川,钱彤途,任颖莹,等.隧道掘进机工程大数据管理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J].隧道建设:中英文,2020,40(6):783-792.

[6]李继伟.机械与智能化施工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建筑机械,2020(3):30-33.

[7]范瑜,饶永才.实现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环境质量全面提升的举措[J].环境科技,2019,32(5):76-78.

第3篇:城市智能化管理范文

智能润滑系统功能多 

在现代工业领域,液压传动技术快速发展,此技术由于传输力矩大,可实现无级变速,并具有使用寿命长、应用范围广等优势,但是液压系统也有加工精度高、制造成本高的劣势,特别是出现故障不易排除。液压系统有3个基本的“致病原因”:污染、过热和进入空气。由于液压系统中涵盖的集成元件极为精密,油液污染危害更为突出,所以油液污染在线监测和控制在线液压系统的应用就显得极为重要。液压油污染的主要原因有机械内部的摩擦产生磨损颗粒,油液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其功能下降而产生的胶结、油泥,工作环境的杂质入侵等。有关资料表明,油液污染是润滑、液压系统发生故障及液压元件早期磨损或损坏的主要原因,由此引起的损失约占液压系统故障损失的70%~80%,油液污染已成为液压系统最主要的故障源。有实验资料证明,油品清洁度越高,相应润滑部件的寿命会越长,维护费用会也随之降低,从理论上看,清洁度的提高可以延长设备部件的寿命。下表显示,油品清洁度从21/19/16提高到16/14/11,对于液压系统和发动机,部件寿命提高4倍、滚动轴承部件提高2.5倍、滑动轴承提高3倍、齿轮提高2倍。对于设备而言,油品的清洁度对于设备油品寿命的延长和设备维修率的降低,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对油液的污染检测与净化手段主要采用定期抽样送检和检修安排过滤方式,尚未实现油液油质在线监控与自动净化。智能润滑系统的润滑油路、操作油液在线监测与操作自动净化系统,将实现油品在线监测、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查询、数据分析、及时预警并能实现自动净化操作,实时掌握油质劣化趋势并进行油质劣化控制,降低润滑、液压系统因油质劣化导致的故障发生率,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设备云智能润滑优势显见

第4篇:城市智能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园林管理;绿化;人工智能;5G技术;互联网+

当前,园林管理的专业优秀人才短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如何有效地解决园林管理方面人才需求,行业需要另辟蹊径。当前,新兴技术的兴起成为了园林管理解决方案的新曙光,从人工智能到5G技术的应用,从互联网化到万物互联的转变,园林管理已经不再是拘泥于人工对园林的管理以及维护。园林管理完全可以成为一个自动化、智能化的平台。下面,笔者将从几个技术的应用着重介绍智能化园林管理的设计。

1园林管理的意义

在城市系统中有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城市绿化。众所周知,城市的绿化生态建设,其实是城市建设里最关键的部分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城市建设最终的质量,关系城市居民中生活水平及其舒适度[1]。城市园林绿化,是指城市化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也是现代化背景下,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方式。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含义,是指在生态、环境的基本原则下,最大化地发挥出环境效益,结合我国园林建造的基本模式,采用先进的技术,配合科技化的机械等,来完善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它的建造,不仅能够满足现代居民们对城市的基本要求,使人们的生活环境中充满绿色、健康的空间,起到放松、休闲的目的,并能通过艺术、美观的方式,起到环境的改善作用,促进园林绿化、城市建设的共同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速度也随之提升,城市建设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因此,对于城市绿化工程也就有更高的要求。随着对城市绿化要求的提升,接踵而来的就是对绿化园林工程管理的要求的同步提升。同时,城市园林绿化也是城市的“净化器”,高排放的汽车尾气、工业排放气体等等都对现代化城市的空气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美国健康效应研究所近日的《2019全球空气状况》报告(基于2017年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因长期暴露于室外和室内空气污染而死于中风、心脏病、肺癌、糖尿病和慢性肺病的人数达到近500万;而在中国,该数字是120万。可见空气污染是一种多么可怕的世界性问题,而近5年来,中国空气质量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雾霾”漫天到今天的“蓝天白云”,这其中城市园林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2智能化园林管理平台的设计思路

专业的园林管理应该更加强调因利导势、因地制宜,从绿化工程开始绿化位置分配、绿化植物选配、绿化设施植物管理等方面,都需要具有相当专业化知识的人才来进行统一设计、分配、调度以及管理,而园林管理就目前市场状态来看,依旧处于简单、粗暴式的管理方式,很难以使每一个园林绿化项目工程都得到最专业的管理。如何解决这种问题?这就是设计智能化园林管理平台的设计初衷。以5G技术为联结纽带,将园林绿地分配、绿植数据等信息汇总入智能管理平台,采集当地天气、植被和园林风格等信息,不仅可以自动推荐最适合的绿植、园林分布等,还可以针对城市天气和节气自动调整园林维护方式。结合园林城市大数据信息,将实现如下5种功能,如图1所示。根据园林绿化项目所在地域过往5年的天气信息,综合预测天气实时情况,针对严寒、干旱和暴雨等多种极端天气出现,给予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和日常管理的维护方案。根据园林管理平台收集的全国园林管理数据方案,解决在园林管理中遇到的采购预算、绿植分配和管理人员分配等问题,还可以做到精准分配和病虫害预警等。依托5G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化园林将实现园林自动喷洒、病虫害实时预警、人工手动干预喷洒、远程遥控园林自动化维护、定向修剪等各种技术操作,园林管理员还可以依托平台自动生成管理数据。预警措施:园林绿化景观极端天气预警、园林绿化管理人为破坏警报和园林工程监控设备维护等。园林管理综合解决方案,结合过往数据及人工方案进行完善,自动生成包括天气综合解决方案、地域植被综合解决方案、景观绿植分布分配及采购方案、病虫害实时预警及消杀方案。

3大数据在智能化园林管理平台的应用

云端大数据技术,将成为园林管理平台的核心技术组成之一,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国家城市规划政策和“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等标准让地方政府在城市建设中重视园林的营造。同时,城市居住舒适感和房地产消费水平升级的要求也刺激了园林绿化率的不断上升,这都为园林绿化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通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智能化园林管理平台将依托大数据技术在市政园林、地产园林、生态修复都能起到改变产业格局的作用。智能化园林管理平台将在园林建设伊始提供多套园林风格建设方案、绿植搭配方案等多种园林建设集成解决方案,在苗木养护、人工监查、定时修剪等多方面都可以提供卓越的三维展示,使园林管理者能够更加直接地展现城市绿化和景观特点。将大数据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在园林管理中,构建城市园林信息管理平台,能够有效地提高园林管理效率,提升城市园林整体形象。

4人工智能技术在园林管理智能化平台的应用

智能园林管理平台,通过应用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园林养护过程中的动态监测。建立园林大数据,为行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首先,智能管理平台将针对园林管理中的八大主要工作提供最全面的实时动态监测,如图2所示。1)日常管理。通过园林监控范围以及清扫人员佩戴的动态记录仪,在园林日常养护、卫生清理以及设施维护中达到实时动态监测、实时动态反馈的目的。2)植保工作。在病虫害防治、药剂管理中,严格控制,并可以定时委派无人机实现定点定量的除虫消杀。我们知道人工消杀需要大量的成本,同时也有时间限制,无人机却可以完全在24h的任意时间开始消杀,避免引起公众反感。3)抢险工作。在面对极端气候等突发性情况时,抢险工作、补植记录、抢险热区和应急物资等方面智能化设备将提供最快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减少经济损失,避免人员伤亡。4)巡查台账。台账数据下发、苗木采购数据、人员薪资数据等数据的下发、监控、分析,避免内部腐败问题的发生,确保园林管理正常运营。5)病虫害预警。防患于未然,在病虫害预警方面可以达成,病虫害监控、幼虫网幕、分析预警和爆发地图构建等多种功能。6)古树名木。古树名木在我国各种类型的园林中屡见不鲜,从广州的古荔枝树到北京古刹、风景名胜园林中的古树名木的保护是最繁重也需要最细心的,巡查管理、养护管理、复壮管理、认养管理都有非常卓越的表现。7)养护管理。植物是园林绿化工程的重要构成,其养护和管理同样也是园林工程技术中的重点项目,随着我国城市中园林的建设规模逐渐增加,已经引起了各部门的重视。因此,养护和管理工作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会对最终的设计效果产生影响,还是园林绿化工程进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智能化平台对园林养护管理将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8)公园管理。智能化园林管理平台,将可以取代传统管理平台,对园林项目内的设施管理、游船管理、活动管理、流量监控等方面成为不可或缺的存在。

5智能园林管理解决方案

智能园林管理平台将为用户提供了七大解决方案,包括园林养护管理解决方案,设立三层级模式,总部即平台管理端,负责技术支撑、技术开发及推广,合作相关的产业链服务商执行相关的工作及线下服务工作。1)智能灌溉解决方案。针对全社会缺水的现状,将先进灌溉技术引入城市园林管理中,根据不同管理对象,设计由点到面的灌溉图纸,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节水灌溉,做到不浪费一滴水,不少浇一株植物。将科技手段植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中。2)古树名木管理解决方案。建立全面的古树管理档案,通过技术手段全面还原古树全貌;记录古树生长曲线;监督正常的养护、修剪、复壮工作;利用科技数据建模,对古树生长进行监测及预报等。3)病虫害监控解决方案。根据病虫害发生、发展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监测方法及手段,收集、整理监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对病虫害发生、发展进行有效、科学的预测报,为管理单位提高防治效率,减低防治费用。4)智慧公园解决方案。利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对公园管理水平进行评估,针对管理薄弱环节,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加强公园管理系统化联系,将管理数据有效整合,为公园管理提供科学决策。5)园林管理人员培训方案。大数据综合分析园林管理项目中缺少的人才和专业领域知识,从苗木养护、名树保护、树种培育和管理专业等多方面课题生成园林管理人员培训方案。6)园林管网解决方案。园林中的灌溉条件必不可少,园林管网也将成为园林重点维护的对象,但是园林管网出现故障后的人工逐步排查耗时耗力,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遍布管网系统的传感器和监测报警器,一旦出现故障,能够达到精准的第一时间排查,及时止损。

6园林管理的未来展望

2016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了57.35%,仍然低于发达国家的80%平均数值,城市化将持续推进已经是不争的实时了,这也就意味着园林管理特别是市政园林和地产园林将有巨大的市场空间,随着园林绿化标准的提高,我国和地方各级政府都在相继出台鼓励园林绿化发展的政策,智能化园林管理平台的未来市场需求将不可限量。但是,智能化园林管理平台依然有相当漫长的技术创新之路,例如,在苗木移植中,众所周知,一些古树和名贵木种是严禁砍伐的,但是,在园林项目施工或者移植过程中,苗木移植技术将成为重中之重,以往的苗木移植中需要先适当地进行栽培,提高其存活概率。但是并没有准确的衡量标准,依托智能化园林管理平台的大数据解决方案,我们可以将同类型苗木的移植成功案例进行数据比对,为古树名木提供可量化执行的移植前培育标准,并制定完整的移植详细流程,并针对失败案例中出现的问题生成解决方案,并依据当地交通、天气和环境等各类型因素选择移植时间、移植路线等,避免白天在拥堵型城市中出现的堵塞、碰撞和路面限高等问题的发生。此外,在苗木修剪上,智能化管理平台还可以结合机器人进行全自动化修剪,员工只需要起到观察和监测的作用即可,在园林苗木修剪中,要结合不同树木的生长特点、树龄以及周边环境,综合进行考虑。例如,小型的乔木植物或者密集生长的灌木植物,可以将其种植成护栏式的景观,并修剪成波浪形、圆形等多种形状。除了对乔木进行整体的修剪,还要注重其主干的保护,使其保持固定的形状[2]。绿篱通常可以建设在道路侧边,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针对灌木,可以根据生长情况,将其中老旧的枝丫剪掉,只留下形状美观的枝条,将其调整成圆形。以往的修剪过程中需要人工凭借经验和手法来进行修剪,但是园林修剪机器人(如图3所示)结合智能化管理平台数据,只需要简单的指令就可以操作。

7结语

智能化园林管理平台还可以针对园林园艺进行设计,主要是从其使用的功能方面来进行,并采取科学的布局方式,一般来说,园林园艺主要是种植自然的树种,并搭配乔木、灌木等,综合布局,根据生态学的原理为基础,再以美学设计原理为辅助,在保证所有植物能够生长健康的前提下进行设计和施工,而且还要根据季节的变换、植物生长周期等,增加养护工作的人员[3]。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园林园艺工程产业将逐渐成为新兴的互联网新贵产业,正因为有了智能化园林管理平台的设计和建立,将为园林产业提供不同的价值,并为这个行业带来新的赋能,智能化园林管理平台将在未来成为园林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参考文献

[1]单娜.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管理与施工技术难点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6):242,244.

[2]刘晓斌.绿化工程园林园艺施工及养护技术[J].江西农业,2020(8):66.

第5篇:城市智能化管理范文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中的垃圾分类问题受到社会人士的广泛关注,同时这一问题也是我国实现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目标的一大阻碍。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应从源头上加以控制,在城市环境管理的同时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运用智能化技术及设备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毕竟,城市生活垃圾的科学分类,既能节约资源,也能保护升天环境和发展循环经济。至今为止,如何在循环经济下推行城市生活垃圾智能化分类依然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因此,论文对基于循环经济推行城市生活垃圾智能化分类进行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循环经济与垃圾分类的相关概述

2.1循环经济

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的循环经济,不仅依据清洁生产要求综合利用物质资源和废弃物而实现的经济过程,也始终坚持Reducing减量化、Recycling资源化及Resuing再利用的原则,综合利用物质资源和废弃物。循环经济不同于传统经济的发展线性模式,而是以物质闭环流动的方式进行的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注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

2.2垃圾分类

循环经济的兴起和发展,对垃圾分类的出现提供了先决条件。确切地说,垃圾分类可以看做是循环经济的一种标志。垃圾分类不仅要考虑自然资源减量化的技术问题,也要考虑再利用与资源再生化方面的技术类问题。当前,垃圾分类在回收阶段、清运阶段及处理阶段,都融入到了循环经济。当循环经济与垃圾分类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在垃圾分类的每个环节运用到循环经济的优势,以便于垃圾污染问题的有效解决和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基于循环经济下推行城市生活垃圾智能化分类的必要性

一般来说,我国传统垃圾收集处理缺少垃圾分类的环节。即使是垃圾分类了,但因为垃圾收集的过程中是处于混装状态,这就失去了垃圾分类的真正意义。所以,现阶段,我国格外重视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并希望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和相关智能化技术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确切来说,我国垃圾在最近几年的产生量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却不同城市的垃圾人均产量也有差异性。尤其是城市发达的地方,生活垃圾人均产量明显较高。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过程中,主要是填埋、堆肥及焚烧的方式,并引发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使得城市被垃圾所包围(刘青,浅析城市垃圾分类回收中的循环经济效应:时代金融(中旬),2016)。除此之外,传统垃圾分类的设施相对落后,在回收利用中依然无法发挥出垃圾分类的真正价值。很多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依然是采用传统垃圾桶分类的方式对垃圾进行收集,垃圾分类的最终目的难以实现。循环经济下,城市生活垃圾智能化分类,以智能化设备分类垃圾,如厨余垃圾用以生产有机肥料,其他垃圾进行焚烧可以供热、发电及制冷等。在提高垃圾处理技术到一定程度后,就能充分发挥生活垃圾的真正作用,实现垃圾真正意义上的变废为宝。因此,基于循环经济下推行城市生活垃圾智能化分类,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4.基于循环经济推行城市生活垃圾智能化分类的具体策略

基于循环经济下推行城市生活垃圾智能化分类意义重大。可从引入创新理念、细化智能分类垃圾的设备、激发居民参与的积极性、设立奖励机制、运用智能化思想解决分类设备归类错误问题、引入举证责任倒置模式及做好监督与管理工作等方面做起。具体来说,基于循环经济推行城市生活垃圾智能化分类,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4.1引入创新理念,细化智能分类垃圾的设备

引入创新理念,转传统垃圾分类方式为智能化分类,是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必然趋势。毕竟,城市生活垃圾的传统分类方法对居民的自律性及自觉性要求极高,这就导致一旦居民的自律性及自觉性偏低,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就不乐观。为此,城市生活垃圾智能化分类,就应真正意义上实现垃圾的智能化分类,对垃圾进行细致分类,细化智能分类乐基的设备。细分类模式也即是分来不同功能的垃圾分类设备,某一种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只能回收某一特定的废旧物(陆海良,基于循环经济的垃圾分类处理方法及运行管理模式分析:低碳世界,2017)。当有着更加详细的垃圾分类设备,就会让居民在投放垃圾时有更容易里理解的操作,以便于垃圾分类更加彻底和细化,并提高城市居民整体的生活水平。

4.2激发居民参与的积极性,设立奖励机制

居民的参与行为是城市生活垃圾智能化分类是否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为引导居民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城市生活垃圾的智能化分类中,应激发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以设立奖励机制的方式。引导居民下载垃圾智能分类APP软件,当居民正确投放垃圾后能积累个人积分,并对积分进行兑换,如兑换一些如洗手液、香皂、纸巾等生活用品。这一奖励机制就能激发居民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并提升城市生活垃圾智能化分类的有效性。当然,如果在人口流动量非常大的城市进行生活垃圾智能化分类,积分积累和兑换的方式不太明显,就要需要社区管理人员了解社区住户的基本信息,掌握住户的生活习惯,并掌握居民投放垃圾的实时情况,鼓励和宣传表现非常好的住户,并对表现不好的住户进行专门的垃圾分类教育,确保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到位。

4.3从智能化角度,解决分类设备归类错误问题

一般来说,城市居民生活垃圾主要是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厨余垃圾的危害极大,容易产生恶臭和腐烂,并影响到城市居民生活。为更好地做好城市生活垃圾的智能化分类,就应从智能化角度,及时地解决分类设备归类错误的问题。通过对每家每户设置二维码,在生活垃圾分类时以二维码的方式丢弃厨余垃圾,严格按照垃圾分类的程序进行垃圾分类(范文宇,薛立强,循环经济视角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平行双轨制”的建构:环境保护,2017)。智能回收机要具备收集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的功能,同时也要在垃圾回收机中设置X光机,对垃圾种类进行检测。居民通过扫码垃圾窗口,并在相应的垃圾箱里放入垃圾,最后结束垃圾分类。当垃圾分类正确,就可以对居民的账户进行积分积累和信用积累,可关系到居民小孩的择校权限等,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智能化分类的效率。

4.4引入举证责任倒置模式,做好监督与管理工作

城市生活垃圾智能化分类设备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以社区为例,当居民没有依据垃圾分类的标准放置垃圾时,就要在APP软件上把这些垃圾分类的信息反馈给该用户,给予警告,若二次违法就要对该用户进行断电断水的惩罚。当然,当用户多次没有进行分类处理垃圾,应依据举证责任倒置的方式,强制性要求用户进行垃圾分类,并给予该用户行政处罚。当然,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也要自觉地进行垃圾分类,确保城市生活垃圾智能化分类工作的顺利进行(李凌云,蒋立荣,试论循环经济下的城市建筑固体废物再利用模式:价值工程,2018)。对单位区域的生活垃圾而言,就要对投放单位进行专门的二维码设置,确保单位员工在垃圾投放时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一旦单位员工不按照规定投放生活垃圾,应追踪投放单位找出投放者,对其实施罚款,若情节非常严重可作开除处理或者是征收环境污染税等。

5.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