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风险估值法范文

风险估值法全文(5篇)

风险估值法

第1篇:风险估值法范文

关键词:在建工程;司法处置;房地产估价

1司法处置中的在建工程概述

在建工程是指正在建设、尚未竣工投入使用的建设项目,而本文中的在建工程是指在建房地产项目。房地产开发建设的程序包括提出投资设想、细化投资设想、可行性研究、获取土地使用权、合同谈判与协议签署、工程建设、竣工交用、物业资产管理八个步骤。司法处置中的在建工程一般处于工程建设阶段,尚未竣工交付使用,其不包括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产权证书的、未竣工验收的房地产。房地产开发商现金流中断等经营问题,导致房地产开发商与施工单位、金融机构、担保人、预购业主之间发生债务纠纷,是在建工程成为司法处置资产的主要原因。当金融机构、担保人与房地产开发商发生债务纠纷导致在建工程成为处置资产时,处置资产通常是被抵押的整栋建筑或整个在建工程。当施工单位、预购业主与房地产开发商发生债务纠纷导致在建工程成为处置资产时,处置资产通常为债权数额确定的数套分户房地产。司法处置中的在建工程在处置阶段通常处于停工状态,开发商一般不具备持续开发的能力。

2司法处置中的在建工程价值评估方法

《房地产估价规范》(GB/T50291—2015)规定:“选用估价方法时,应根据估价对象及其所在地房地产市场状况等客观条件,对比较法、收益法、成本法、假设开发法等估价方法进行适用性分析。”受市场交易案例和租赁案例的影响,在实际估价工作中,工作人员主要采用成本法和假设开发法来评估在建工程的价值。

2.1成本法

成本法的理论依据是生产费用价值论,即商品的价格是依据其生产所必要的费用而决定的。在这一原理下,卖方基于过去的“生产费用”,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不能低于其开发建设花费的价格;买方基于“替代原理”,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不能高于市场重新开发建设该房地产的必要支出及应得利润。采用成本法评估司法处置中在建工程的技术路线为:工作人员先梳理估价对象在价值时点的房地产价格构成要素,在认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衡量开发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投资利息、销售税费和开发利润的取值,测算估价对象在价值时点的重新构建价格,再减去建筑物的折旧价格,进而求取估价对象的成本价值。

2.2假设开发法

假设开发法的理论依据是预期原理,即预期收益减去续建成本。受后续开发主体的影响,假设开发法的估价前提可分为业主自行开发前提、自愿转让开发前提、被迫转让开发前提三种。受资金的时间价值影响,假设开发法在测算过程中可分为动态分析法和静态分析法。评估司法处置中在建工程价值的目的是为人民法院提供涉案房地产财产处置的参考价。司法处置中的在建工程通常以被迫转让开发为前提,故采用静态分析法,其技术路线为:测算开发完成后的估价对象房地产价值,扣减后续开发的必要支出及应得利润,求取估价对象的开发价值。动态分析法的技术路线为:预测开发完成后的估价对象房地产价值和后续开发的必要支出及应得利润,并且折现到价值时点后相减,进而求取估价对象的开发价值。

3司法处置中的在建工程价值评估风险

在建工程区别于普通房地产,其权属资料和基础数据复杂,评估处置风险较高。司法处置中在建工程的价值评估风险主要包括委托方风险(司法机关及办案人员)及受托方风险(评估机构及估价人员)。本文仅针对受托方风险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3.1权属资料缺失的风险

在建工程权属未进行产权登记,权属状况较为复杂。工作人员需要收集的权属资料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项目总平面图、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房产测绘成果报告等。上述资料由房地产开发商保管,保存于自然资源和住建部门的各下属科室。在司法处置过程中,司法机关办案人员(委托方)受被执行人配合意愿和协助调查难度的影响,较难完整地收集在建工程的权属资料,这会造成权属资料缺失,进而影响估价结果的准确性,加大了估价人员的执业风险。

3.2尽职调查的风险

估价机构的估价人员在估价工作中应履行尽职调查义务,收集合法的、真实的、准确的、完整的估价资料。[1]在实际工作中,估价人员在评估司法处置中的在建工程价值时,除了需要收集完整的估价对象权属资料以外,还需要在现场勘验时,重点关注影响在建工程价值的重要因素,例如开发建设税费缴纳情况、隐蔽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已售物业数量、是否超规超建等因素。在被执行人配合意愿低的情况下,估价人员通常难以从委托方那里获取上述建设资料,这极大地影响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加大了估价人员尽职调查的风险。

3.3技术路线的风险

司法处置中在建工程价值的评估方法,主要采用成本法和假设开发法。当工作人员采用成本法对在建工程进行估价时,在建工程的进度在投资和施工进度缺失的情况下,通常难以准确衡量在建工程的价值。当工作人员采用假设开发法对在建工程进行估价时,静态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均难以准确衡量资产整体价值和分户价值的差异、后续工程量。在建工程作为未竣工交用的房地产,受购买意愿的影响,其购买群体较少。根据市场供需原理,司法处置中在建工程的现有价值和开发完成后的价值均应低于同类未停工建设的在建工程价值。而估价人员在估价工作中,应用成本法和假设开发法对司法处置中的在建工程进行估价时,难以通过调整开发利润、交易价格等方法,准确反映在建工程在价值时点受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此类技术路线上的缺陷,会增加当事人对评估结果的异议,提高估价机构及估价人员的经营执业风险。

3.4时效性风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确定财产处置参考价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8〕15号)规定:“评估机构应当在三十日内出具评估报告。人民法院决定暂缓或者裁定中止执行的期间,应当从前述期限中扣除。评估机构不能在期限出具评估报告的,应当在期限届满五日前书面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院决定延长期限的,延期次数不超过两次,每次不超过十五日。”而司法处置中在建工程价值评估项目的前期对接工作和资料搜集工作都需要较长的时间,评估机构存在较高的时效性风险。

3.5司法处置的风险

由于估价资料不完整,在司法处置中的在建工程价值评估项目中,估价人员通常需依据现有资料,结合估价对象实际情况,根据《房地产估价规范》(GB/T50291—2015),在评估报告内设定假设条件和限制条件。估价人员因资料不全,强行设定假设条件和限制条件,司法机关办案人员不仔细阅读假设条件和限制条件,都会导致财产处置价与市场公允价发生偏离,加大估价机构及估价人员在财产处置环节的风险。[2]

3.6司法诉讼的风险

在建工程因缺乏市场交易案例,使得申请双方当事人对其价值争议较大。被执行人通常以开发完成后的市场期房成交价来衡量在建工程价值,申请执行人则通常以“烂尾楼”“残值”为导向来衡量在建工程价值。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结果,通常难以得到双方当事人的认可。在评估异议和评估复议无法改变评估结果的前提下,不认可的一方当事人会在财产处置后,在对司法机关提起行政复议的同时,还会对评估机构和估价人员提起司法诉讼,极大地增加了评估机构和估价人员的司法诉讼风险。

4司法处置中的在建工程价值评估风险防范措施

4.1提高评估专业人员职业风险防范能力

防范司法处置中的在建工程价值评估风险,重点在于提高估价人员的职业风险防范能力。首先,估价人员应加强职业继续教育,在提高职业技术水平的同时,提高执业风险辨识能力。[3]其次,估价机构应定期开展估价职业道德宣讲活动,向评估专业人员灌输职业风险意识。最后,估价机构应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开展职业警示教育,明确法律责任,约束和评估专业人员的执业行为。[4]

4.2健全估价机构内部管理制度

估价机构规范司法处置程序和估价程序,是控制司法处置业务风险的有效方法。估价机构应健全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在估价作业的各重要环节,如收集资料、实地勘验、撰写报告、审核报告等环节,制订内部作业规范、技术标准和作业流程,完善估价工作质量控制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另外,估价机构还应采用流程化作业的方式来规范估价程序,建立司法处置项目流程跟踪表,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估价作业符合司法处置程序要求。

4.3积极沟通,合理规避风险

2021年8月18日,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印发了《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关于印发〈涉执房地产处置司法评估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中房学〔2021〕37号,以下简称《通知》),于2021年9月1日起施行。《通知》对司法处置评估中委托评估材料不全、财产范围不明确、交易税费负担方式差异、权益状况不明晰等问题进行了指导,其中明确提出:“评估对象的财产范围不明确的,应当提请人民法院书面予以明确。”因此,评估专业人员应严格按照《通知》的相关要求,与案件承办法官积极沟通,共同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请求人民法院出具书面意见。此外,评估专业人员在撰写估价报告时,应合理利用评估假设和限制条件,重点说明争议事项和重大事项,避免报告使用人不合理使用评估报告,进而降低司法处置风险。

5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由于评估结果与市场交易价格偏差严重,评估人员因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获刑的案件时有发生。在建工程是一个复杂的评估项目,估价人员在评估司法处置中的在建工程价值时,更应谨慎对待。估价人员应与案件承办法官积极沟通,认真履行尽职调查义务,合理选取技术参数,从而降低执业风险。此外,评估机构及估价人员在接受司法机关处置资产评估委托时,要充分考虑业务风险,对于缺少关键资料或程序受限导致评估结果受到影响的业务,需谨慎接受委托,必要时应考虑退案。

参考文献:

[1]吴玲,何灵.房地产评估业风险形成机制及防范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30):137-138.

[2]敖立新.浅谈房地产司法拍卖及估价[J].中国房地产估价与经纪,2017(2):73-77.

[3]赵华.房地产估价风险类型及如何防范[A].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估价服务——2018中国房地产估价年会论文集[C].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2018(4).

第2篇:风险估值法范文

[关键词]水利堤防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风险评估

水利堤防工程项目相对比较庞大,涉及到的因素比较多。每一个具体的因素都能够构成对整个工程的影响,因此就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做好施工质量管理工作。要建立起更加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形成对整个施工建设过程的有效监管。这样能够更好的避免一些危险因素的出现,满足高标准水利堤防工程建设的需求。

1关于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概述

首先在施工之前就应当要做好相关的质量管理工作。提前对目标施工区域的相关数据进行调研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更加优质的水利堤防工程建设方案。然后以此为依据来确定实际施工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各种资源以及相应的设备,然后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获取到更加优质的原材料,严格确保材料都质量达标。并且根据具体的工程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做好细节的设计和优化,形成全面的监管,这样才能够给实际的施工建设过程提供有效的指导。一线施工人员要和方案设计单位之间对施工图纸的要点进行沟通,明确施工建设的特点。其次是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已经建立起的质量管理体系来开展各项作业。对每一项具体的施工行为都需要加强监管,避免出现不正确的施工行为,这样将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并降低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实际的施工建设过程要和预期的设计图纸进行实时对比,一旦发现存在差异就应当立即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办法来进行补救。要坚持质量优先的施工理念,例如在使用混凝土的过程中,只有达到足够的强度之后才能够进一步施工,如果在此阶段过于追求施工进度,就有可能带来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最后体现在施工建设完成之后,还需要进一步做好水利堤防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对于本次施工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项目资料都需要进行及时的整理,获取竣工之后的质量检测报告。一些技术性文件需要交给相关单位来进行再次审核,严格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有利于及时投入使用。施工建设单位也需要提供一些后期的维护保养支持,确保水利地方工程能够有效的延长使用寿命,为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现阶段水利堤防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以及风险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2.1工程评估方面

水利堤防工程量往往比较庞大,各种资源投入比较多。因此在施工建设之前开展工程评估时就需要做好施工成本和经济效益的评估。但是从实际开展工程评估的情况中可以看出,如果过于突出施工成本以及经济效益,这样就会导致在实际施工建设过程中构成了对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并且在施工进度方面设置不够合理,有可能会存在质量安全问题。如果施工进度过快,就有可能造成一部分工程建设的质量不达标,最终在投入使用之后有可能出现坍塌的情况。工程评估的不合理也就加剧了安全风险的出现,并且还会出现权责划分不清晰的情况,造成实施工建设中出现权力交叉。

2.2工程招标方面

工程招标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有利于通过合适的成本获取到更加优质的施工建设单位,这样有利于确保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并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体现出经济效益。但是在实际招标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一些违规操作的情况,这样就打破了原有的良性竞争氛围,一些资质不达标的承建单位缺乏先进的施工建设能力,不能够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来作业,在建设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危险操作的情况,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并且很有可能出现重大施工事故。

2.3缺乏先进的施工能力

总体来说,很多一线施工工人都不具备十分扎实的施工技术和丰富的施工经验。那么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违规操作的情况。这些施工工人具有较高的流动性,一些不具备施工经验的人员在经过短暂的培训之后,就开始纷纷上岗工作,这种情况是不合理的。并且在开展施工质量管理时,现场管理制度还存在一定的不科学性,很难形成对施工现场的高效监管。并且质量管理人员工作权限还不够,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较大的阻力,甚至会面临一部分工作人员不配合的情况,这就会使得他们的工作形同虚设,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3做好水利堤防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以及风险评估的途径

3.1优化审批流程

在对工程进行评估时,需要经过较多的环节以及层层审批,最终才能够开展具体的施工工作。因此就需要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要做好权责划分,每一级签字盖章都必须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才能促使他们能够对项目审批进行更加细致的了解,避免出现疏漏。对于施工图纸以及施工材料等方面,要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要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来进行综合评估,只有在满足国家相关标准以及预期工程建设要求之后才能够通过审批。要根据建设区域的实际环境因素以及地质条件进行多次试验,一定要确保方案的合理性之后才能够开展下一阶段的各项工作。在工程开建之后,监理单位要对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严格监管,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来实时反馈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前解决能够影响建筑质量的各项因素。一旦发现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就应当要立即停止施工,召集专家组来对现场的情况进行评估,并告知甲方真实的施工进度以及情况,以便商讨出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

3.2规范招标过程

招投标过程是极其重要的,要严格打击一些存在的违规操作情况。在这方面需要做好管理权责划分,将每一项责任都划分到具体的责任人身上。这样才有利于形成严格的威慑作用,一旦出现了管理方面的问题,就能够立即追究责任。要做好项目建设者和项目监管方之间的管理权限划分,使得两者之间形成一定的约束力。要公开招标的具体信息,使得投标方都能够站在公平的起跑线上来竞争。同时也需要积极引入相关部门的监管,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资质审核。并且加强和社会上第三方机构之间的合作,对于材料供应商所提供的样品进行精确的数据分析,这样才能够更加真实的反馈出材料的具体性能。在后期施工的过程中,也要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材料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核,避免出现掺杂不合格施工材料的情况。要严厉打击可能出现的串标以及抬标等情况,保持对社会公众高度的责任心。必须要明确做好工程建设的招投标,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水利堤防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效果,这样才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基础设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3.3全方位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

针对一部分一些施工人员施工能力不强的情况,就需要采取更多有效的方法来加强对他们的技能培训。在每一位工作人员上岗工作之前,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技能考核,不同的技术工种对应不同的考核标准。如果技能要求不合格,就需要开展技能培训。并且要更新施工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使得他们能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提高施工质量的重要性,坚持安全施工的发展理念。并建立起有效的监督举报机制,鼓励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够对具体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违规情况进行匿名举报,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现可能隐藏的质量安全问题。并针对各种质量问题做好风险评估体系的建设,实时反馈出水利堤防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和谐因素,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以及风险评估的效力。

4结语

本文对水利堤防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以及风险评估进行了细致分析。总体来说,需要建立起更加科学有效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提高风险评估意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各项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来进行解决。要不断增强所有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自觉在工作中严格按照规范来作业,这样有利于全方位提高水利堤防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吕乃文.水利防洪工程系统洪灾风险评估探析[J].地下水,2018,40(03):161-163.

[2]王永江.提高水利堤防工程施工质量的若干措施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5):183.

[3]李轶.水利堤防工程砂砾料填筑施工的质量控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04):5-6.

第3篇:风险估值法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并购;财务风险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行业已经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最大平台。即便如此,互联网企业单纯靠内延式发展不能满足其快速扩张的需求。因此,大多数企业选择并购的方式实现抢占市场并做强做大。较传统企业相比,互联网企业因高增长、轻资产、高估值而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与此同时,因为运营模式上存在的较大差异,也使得互联网企业的并购较传统企业风险更高。对于这些风险而言,往往出现在并购的各个阶段,主要涉及了估值、支付、融资以及整合等相关风险,若在并购的过程中不能全面分析互联网企业并购存在的相关风险,进而采用比较冒险的并购方式,除了会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之外,还会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陷入发展危机。若要降低互联网企业并购中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则必须先了解互联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同时对互联网企业并购的特点、风险领域进行分析,最后根据风险发生的各个阶段以及不同的风险类型对防控财务风险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一、互联网企业并购动机

(一)资源整合

互联网时代,谁掌握大数据,谁就掌握市场先机。说到底,被并购企业若能给并购企业带来潜在客户及衍生业务,拓展市场空间,曲线切入新领域,那么被并购企业的隐含价值就大大提升,这也是并购企业为何愿意花重金进行并购的根本原因。通过并购交易,企业可以获得所需要的产权及资产,实行一体化经营,从而达到规模经济;可以弥补自身短板,完整企业的产品线;可获得被并购企业所收集的数据资源,利用存储的大量数据,可以对被并购企业的生产经营政策进行控制并获取可变回报等等。

(二)提高企业估值

互联网企业上市前,如何以高估值融资,获得机构投资者的青睐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而提高估值的最佳途径无外乎通过资源整合、加强生态合作、获取上游供应商支持、延伸下游客户等途径来实现。因而,企业并购的方式可以占领更多的细分市场,对潜在客户进行精准推送,从而增加客户的品牌忠诚度及粘性,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可以使企业在短时间内实现资本扩张,从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上市前获得更高的IPO估值。如美团在上市前收购了大众点评,阿里上市前收购了陌陌等。

二、互联网企业并购前的风险

(一)估值风险

估值风险是指收购方企业高估了被并购企业的经济规模、收益水平或固定资产价值等情形,导致收购价格过高,致使并购企业无法承受,或并购完成后未能实现预期利润的风险。目前,市场上对于企业估值的方法有重置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由于互联网企业属于“轻资产”类型,其核心技术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源、技术研发投入,并非通过机器设备、生产线等资产体现,而人力资源成本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多数通过研发费用进入利润表,并未完全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采用重置成本法不符合互联网企业的特点,在对企业估值时多数采用收益法和市场法。在采用收益法对互联网公司进行估值时,由于收益法估值采用的是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的模型,而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大部分依赖主观性估计,所以被并购企业为提高自身价值,很可能不恰当地对企业未来的收入增长率、利润率等影响现金流量指标进行高估从而虚增企业估值;另外,如果采用市场法对互联网企业进行估值,由于市场上很难找到与被并购企业所处的业务领域、商业模式、发展阶段等完全相同的可比公司,或者虽然找到可比公司,但无法从公开市场获取全部信息,所以需要对可比交易案例的相关参数进行主观修正,这就导致采用市场法的估值结果可能与被并购企业的实际价值不符。

(二)融资支付风险

对于交易金额重大的项目,企业在并购过程中需要考虑并购资金的安排。以2014年1月,联想集团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业务为例,涉及企业并购的资金达到29亿美元。通常情况下,企业实施并购时筹集这么多巨资并非易事,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想要突破资金限制,需要有效应用各种融资措施,比如可以借助债券发行和增发股票等,如此巨大的交易进而容易使企业的财务健康带来影响。以发行债券为例,企业承担巨额的还本付息风险,如果企业并购后出现无法预测的运营资金短缺,则会造成企业发行债券出现违约,产生信用风险,从而造成连锁反映;企业在实现并购任务的过程中,很多企业都需要压缩主营业务的现金流,进而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较大的财务困惑,致使自身企业资金链运转不周。若未完成企业兼并,或者呈现出来的兼并结果和预期目标产生较大差距,都容易影响企业的财务运营健康状况。在这种背景下,这种庞大的资金体系是企业并购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三)政府监管风险

我国互联网企业并购在发展过程中起步相对来说比较晚,相关的法律法规起到的监管作用有限,很多地方都存在模糊的灰色地带,政府部门只能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在互联网企业经营方面的关注度不是特别高,这就导致互联网企业在并购方面出现鱼龙混杂的状态。随着最近几年政府对企业互联网企业的并购模式规范程度的逐步提高,在互联网企业并购方面的经营理念以及政策方针均提出了合理的规划设计,政府监管方面较前些年大大提高,互联网企业的并购质量亦随之提升。但即便如此,鉴于现有法律体系仍存在着某些盲区,不法分子仍想钻法律空子,导致并购风险仍不能完全避免。除法律上存在的固有风险,互联网企业在规范过程中,自身的生产经营仍存在一定的弊端,规范会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和税负成本,导致企业不想从根本上消除经营风险。(四)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采取并购措施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较多的不确定因素,从宏观方面进行分析,容易受到国家经济政策、利率汇率变化、经济周期波动等系列因素的影响;从微观层面进行研究,并购方的经营环境和资金状况不停变化,很难全面排除潜在的被并购方采用反收购等措施,甚至还会出现并购后的整合过程中的变化等。这些变化都会使企业并购结果与预期发生偏离。

(五)信息的不对称性

通过对信息不对称风险进行分析,主要强调的是企业在实施并购的过程中,对被并购企业的了解程度较股东和相关管理人员低,容易出现信息了解不对等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企业并购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此外,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被并购的企业为了有效获取利益,容易出现隐瞒不利于开展并购的信息,甚至还会出现有利信息杜撰等情况。通过对企业进行分析,实际是一种多种生产要素和关系交织在一起,有效构建成一个综合系统,展现出较强的复杂性,导致并购方在短时间很难对企业的内部问题全面、清晰的认识,很难对其真伪逐一辨别。在一些并购活动中,由于事前缺乏对并购对象的主要盈利状况、资产信息和质量以及相关事项进行全面和深入了解,未能及时发现诸如诉讼纠纷、债务风险、潜在资产问题等隐瞒信息,完成并购后难以自拔。

三、互联网企业并购后的风险

(一)财务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由于并购互联网企业的估值定义主要依赖对被并购企业收益法的估值结果,即对被并购企业未来各年的净利润、现金流净额进行预测,从而得到估值结果。虽然并购过程中被并购企业所处的行业发展较快,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实力,未来发展前景可期,但若并购后行业发展放缓或企业经营状况发生较大改变,被并购企业可能无法实现预测的经营业绩,造成经营业绩下滑风险。

(二)商誉计提减值风险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并购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并购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该等商誉不作摊销处理,但需要在未来每年会计年末进行减值测试。由于互联网企业属于“轻资产”类型,所以交易完成后会形成很大的商誉金额。对于被并购企业而言,若在未来经济、技术以及法律等环境产生变化,容易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或者呈现出来的经济绩效无法满足预期需求,导致包含分摊商誉的标的公司资产组合的公允价值净额和资产组合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低于账面价值的,这就需要在当前全面确认商誉值损失,若存在减值迹象并计提商誉减值损失,进而对并购企业的主要经营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三)业务整合风险

并购完成后,企业会从经营和资源整合的角度,对被并购企业的治理结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客户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以及业务拓展等方面进行一定的融合,企业治理层、经营管理层的经营策略、人才战略会发现变化,如企业未来业务的发展具有不确定性,若不能对被并购企业实施有效整合利用,则将不能发挥协同效应,从而导致投资价值丧失,给企业造成损失。因此,需要努力整合双方资源和业务,进而通过这种方式来合理配置资源,将重复的业务进行剔除,通过这种方式来减少成本,满足双方优势互补需求,尽可能促使业务重组后有效形成并购协同效应,进而避免相同产品之间产生价格差异,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核心人员流失风险

由于互联网企业业务的开展主要依赖于人员的研发、运营,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从算法开发、资源获取、程序设计、跟踪优化等方面都需要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并购完成后,一般会对被并购企业人力资源进行整合,会对其组织架构、岗位设置进行调整,被并购企业高管会担心职位变化、权力缩减,会考虑自身的职业发展和企业并购后的发展前景,这样必然会增加高管的心理负担,如不能有效保持并根据环境变化而不断完善核心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将会影响到核心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甚至造成核心人员的流失。

(五)文化整合风险由于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在行业背景、运营模式和高管基调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这种局面下,实施并购的过程中必定会出现文化冲突。通过对文化整合风险进行分析,其主要指的是双方的文化精神交流沟通失败没能和谐并存产生新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使员工的归属感降低,甚至还会出现工作消极等连锁反应。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的文化若存在较大差异,双方高管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也不同,则会对企业长期有效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四、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

(一)明确战略布局、规避并购风险

互联网并购所需资金较大,一旦并购失败,将对并购企业产生不可估量地经营风险,企业管理层应考虑公司整体的战略布局以及未来的市场目标,选择合适的标的公司进行并购,促进企业战略实现。因此,在并购过程中,企业应建立健全自身的风控体系,提高风险意识,多渠道对被并购企业进行充分了解,企业管理层讨论后再进行决策,有效规避并购风险。

(二)对被并购企业进行科学估值

企业实施并购时,并购双方通常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现象,这就需要全面调查被并购企业信息,有效借助多样的估值方法,全面掌握目标企业的相关信息,进而在实施并购之前全面降低互联网企业在并购时的财务风险。在分析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进行全面分析,通过这种方式来保障财务数据信息的可靠性,被并购企业的高管基调、经营模式、风险意识、并购态度对并购交易是否成功起到重要作用。若被并购企业的财务报表未经审计或者虽经审计,但是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非标意见的审计报告,并购企业一定要重点关注出具非标意见的原因,在风险消除前,会大大增加估值风险。其次,要在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基础上对被并购企业进行数据分析,对被并购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以及发展能力与同行业进行比较,分析其持续业务增长以及抗风险能力。最后,在对被并购企业进行估值时要选择科学的估值方法。由于互联网企业的轻资产、高盈利性的特征,采用重置成本法可能不能真实反映被并购企业的真实价值,建议同时选择收益法和市场法两种估值方法进行评估,再参考市场上的同类可比案例,对评估预测的关键参数如收入增长率、毛利率、利润率等关键指标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有利于减少并购的估值过高造成的财务风险。

(三)合理选择融资支付方式

目前,互联网企业并购中,多采用是现金或者股权置换的融资支付方式,为了有效降低风险,企业在进行融资支付时,如果选择现金支付,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现金头寸,避免因并购交易影响企业正常运营所需资金;如果采用股权置换措施,这就要求企业在实施置换后全面掌握控制权,进而有效避免控制权转移的风险。对于并购企业而言,可以综合采用股权置换以及现金支付等措施,这种措施能够满足财务风险降低需求,不断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最终合理确定支付方案。

(四)实施多重控制方式,降低整合风险

并购企业在完成并购交易后,要与被并购企业在财务、人员、业务、资源、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整合,确保实现并购目标。在这些整合控制中,首先要对双方的财务方面进行整合,使用统一的财务制度,派遣财务管理人员对被并购企业的重大事项进行有效决策和审批,对被并购企业实施财务控制。其次,除财务整合以外,并购企业双方要在人员融合、资源调配、业务协同等进行充分筹划,缩短双方的磨合期,促进企业整体的运营发展。对于核心技术人员要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如实施股票期权计划等方案,从而发挥核心人员积极性、创造性。与此同时,也要尽快形成整合完成后共同认可的企业文化。

五、结语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并购定价、融资、支付等各项财务决策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互联网企业进行并购活动前,要充分考虑估值风险、融资支付风险、政府监管风险、环境不确定性风险及信息不对称性风险,并购交易后要重点关注财务业绩不及预期风险、商誉减值风险、业务整合风险、核心人员流失风险和文化整合风险,这些风险因素都会造成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要想将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降至可接受程度,明确战略布局、对被并购企业进行科学估值、合理选择融资支付方式、实施多重控制方式,降低整合风险,从而降低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问题,提高企业并购的成功率。企业并购本身既是企业的一种财务活动,同时还属于风险较高的投资活动,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财务风险容易影响并购效果。在并购过程中,财务风险是核心问题,需要在实施并购时全面了解容易产的各种原因,在此基础上有效做好防范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财务效率,降低并购风险,提前做好规划以预防财务风险的出现。

参考文献:

[1]袁涛.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20.

[2]尚春秀.互联网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7):63-64.

第4篇:风险估值法范文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防范

一、企业并购的动机

并购是一种企业间的合并和收购行为,是占据市场优势地位的企业为扩大经营规模、优化资源配置而采取的一种获得其他公司所有权、控制权的一种市场经济行为。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类动机。一是通过企业并购扩大生产规模,整合生产性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形成产业集聚优势,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二是通过企业并购实现人力资源整合,集中企业人才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占据市场先机,形成品牌效应。三是通过企业并购扩大经营范围,弥补企业市场服务对象单一的缺陷,分散行业竞争风险,实现多元化战略发展目标。四是通过企业并购规避融资难题,给予业绩良好型中小企业扩大规模、获取投资的机遇,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类别

(一)估值风险估值风险是指对所收购企业的市场估值与实际价值产生较大差距,一般表现为预估价值远远超过实际价值,给并购企业带来财务损失,甚至影响其正常经营活动,阻碍其持续健康发展。当前企业常用的估值法是现金流量法和净资产法这两种,主要是通过企业财务报表和经营盈利能力来评估其市场价值,再加之这两种方法对现金流和贴现率的预估存在较大偏差,也就不可避免给企业并购带来财务风险,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融资风险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大多数企业的自有资金不能支持其完成并购活动,还需借助外部融资来推动并购的顺利进行。然而单一的融资方式或许也不能保证并购顺利,这就需要采取多元化融资方式。当然,融资风险主要表现为供应风险、结构风险两种。资金供应风险是指并购企业在并购活动中能否提供足够的自有资金或者筹措资金,如果并购资金供应不足、不及时或衔接不当,就会引发财务风险。资金结构风险是指并购企业通过股票、债券等多元化方式获取的融资,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并购企业原有的资本结构,引起企业短期资本、债务资本、长期资本间的较大差异,也会给企业财务风险。

(三)整合风险在企业并购活动中,获取目标公司的生产经营控制权是重要一步,后续还将对所收购企业进行整合,包括资源整合、人员整合、财务整合、经营整合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关系到并购的成效,可以说是极其关键的环节。然而,财务整合又是整合环节的核心内容,是保障财务协同效应的关键,是企业并购的重中之重。

(四)支付风险支付风险是指在企业并购中与资金流动和股权稀释相关的资金使用风险,它又与融资风险、估值风险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它是在企业通过配股筹资、售股集资的资金筹措后,引起现金支付工具变现能力波动变化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财务风险,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

三、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市场信息不对称企业并购成功的前提是准确合理评估目标企业的市场价值,以便更好地判定企业自身的并购能力。但是,在实际并购活动中,目标企业与并购企业之间常常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以此使得目标企业的市场价值被过高评估,也间接地给并购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一方面,因为对目标企业缺乏充分足够的论证,不能准确发现目标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不能准确辨别各类潜在风险,以此给并购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因为对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过分依赖或分析不足,对财务报表中部分内容虚假、虚构问题以及经营信息披露不完整的问题未能进行准确、合理评估,以此极易引发财务风险,导致并购失败,甚至影响并购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缺乏系统评估在并购活动中,并购企业不恰当的价值评估方法会导致评估失衡,也就是对目标企业的估值过高。高额的成本支出会加重并购企业的生产经营负担,也会影响预期的评估收益,导致并购企业利益受损。同时,由于部分中介评估机构多关注历史数据,对新兴实时数据关注度不够,对非财务因素的定性定量分析不足,以此评估的未来市场价值也就自然不准确,也就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三)财务整合不力财务整合的成效决定了企业并购的成功与否,影响着并购企业的发展态势。当前大多数并购企业在财务整合阶段常常采取的“全权接管”这一方法,对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和接管,随之也承担着目标企业的相关性债务。而对目标企业的债务问题,一些企业往往简单采取的是定额偿还的方式,对债务未进行充分论证计算,一方面,会给企业带来债务危机,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目标企业的生产经营伙伴关系,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四)缺乏标准化支付在企业并购活动过程中,不合理的资金支付方式会引发资金流动性风险,给企业发展带来重大阻碍。一般支付工具包括现金支付、股权支付、混合支付这三种,但是当前众多企业往往采用的是以现金支付为主,股权支付为辅的支付方式,并且现金、股权分配比例也不合理,进而导致企业后期出现财务风险。

四、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防范

(一)科学合理估值,确定目标企业价值并购企业应该充分完整收集目标企业的相关性信息,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资产状况不实,也应科学合理评估目标企业的市场价值。首先,要选择恰当的估值方法,通过对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重点分析调查,从市场地位、财务状况、营业利率、债务风险、发展潜力、市场前景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评估,从而确保目标估值准确合理。其次,要聘请客观公正的中介机构,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多种机构,对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进行综合分析,降低目标估值的偏差性,提高估值水准。最后,要安排相关人员对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以外的情况进行调查,合理利用市场了解目标企业的未披露信息,避免因经验不足或相关规定不清楚等因素影响估值的准确性,从而保证目标估值科学化、合理化。

(二)拓宽融资渠道,确保融资结构合理并购企业应当制定科学完善的融资制度,以此防范化解融资风险、拓宽融资渠道,确保融资结构合理化。为此,在制定融资制度前,并购企业应当全方位考察各类融资方式,有效分析各渠道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从而制定科学有效的融资方案,确保企业并购活动顺利进行。同时,并购企业的自有资本、融资资本、债务资本、权益资本之间的结构比例也需要进行合理化、科学化的配比,以此确保融资的安全性、多元性,推动企业并购的重组、整合顺利实施,促进并购企业的持续发展。

(三)妥善处置资产,多元经营分散风险现金流动性对于并购企业而言是尤为重要的,通过财务整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金流短缺的境况,这就要求并购企业须及时有效处理与企业核心业务不相关的资产。整合目标企业的固定资产、短期资产,转移分散不良资产风险,以此提高资产利用率、投资回报率、市场竞争力,促进并购企业的持续高效发展。同时,并购企业还应通过多元生产、多元经营、多元投资、多元筹资的方式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减少企业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影响因素,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性、独立性、盈利性,推动并购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泽琴.论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规避[J].国际商务财会,2018(12):39-41.

第5篇:风险估值法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独角兽企业;并购;企业估值

一、引言

“独角兽企业”(Unicornenterprise)的概念由美国著名风险投资家、CowboyVentures的创始人AileenLee于2013年首次提出,是指那些创立时间不超过10年,成长迅速,私募和公开市场的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新型领军企业[1]。作为近几年新出现的企业群体,独角兽企业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创新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彰显一个国家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评价指标[2]。独角兽企业的概念自提出以来,已经得到科技界和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受到各路资本的追捧,并成为战略管理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根据长城战略咨询于2019年5月的《2018年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中国目前有超过200家的独角兽企业,总估值高达7441亿美元,其中包括7家市值超过100亿美元(含)的超级独角兽企业[3]。2018年11月15日,国家正式宣布设立科创板,监管层频频对“四新经济”领域的独角兽IPO释放利好消息[4],独角兽企业成为新经济时代下的热门话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首次提出国家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互联网+”是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融合之后创造出的全新体验,为企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对于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引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级都具有重要意义。自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以来,我国互联网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近几年,新兴企业群体———独角兽企业出现,凭借独特的商业模式和创新的信息技术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取得了巨大发展,成为互联网某一细分领域的领军者,产生了突出的示范效应,例如并称为TMD的三家独角兽企业———今日头条、美团点评、滴滴出行,其产品分别占据中国资讯、消费和出行的入口,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目前,独角兽企业主要分布在科技领域,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独角兽企业的快速崛起,而独角兽企业的发展对于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高速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购作为现代企业实现快速扩张和整合的重要方式之一,实质上是企业对资源重新整合与配置的过程,如果能合理整合被并方的资源,以实现协同效应,将会给主并方创造巨大的价值,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高溢价并购形成的巨额商誉,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存在潜在风险,容易引起股票市场的动荡。目前,资本市场普遍认为估值的高低是评价一家独角兽企业成败的决定性标准,同样是成立不到10年的创业型企业,为什么有的独角兽企业估值非常高,有的估值却比较低[5]?在中国,绝大多数独角兽企业都处于经营亏损的状态,其估值没有现有利润作为参考,纯粹是一种未来预期,从而导致高估值实质上成为一种对未来价值的透支,具有极高的风险性[5]。基于此,本文试图填补独角兽企业并购估值领域的研究空白,基于中国情境,分析独角兽企业在并购活动中的估值情况,以理解这类新兴企业群体的成长机制和估值规律,同时为科学且准确地评估独角兽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促使其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二、文献综述

独角兽企业虽然是新生事物,但其爆发式的成长速度和巨大的估值空间使其成为新经济时代现象级的企业,能够引领区域新经济的快速发展[6]。独角兽这一企业群体,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是目前对于该群体的研究比较少见[5]。独角兽企业估值之高,融资速度之快、资产扩张规模之大是其它类型的创业企业所无法比拟的[7],但是未公开上市导致其难以由市场给出公允价值,同时轻资产、轻利润、重模式、重流量等特点又使得传统估值方法失效,因此,独角兽企业的估值既可能存在泡沫也可能被低估[5],目前关于独角兽企业估值的研究和实践探索都处于初级阶段[8]。蒋光祥以京东数科为例,谈到多数金融科技领域的独角兽企业至今为止仍然处于亏损边缘,虽然业务基础不好,但估值被吹得很高,独角兽企业未来的发展重心应当是尽快找到盈利变现模式[9]。白雪认为目前独角兽企业的市场估值水平普遍较高,由于未上市且多为轻资产企业,导致其财务信息透明度较低,商业模式不明确,经营风险比较大,因此,很难合理评价独角兽企业的市场估值情况[10]。吕梅萌和杨银娥以小米集团为例,分析独角兽企业价值评估的影响因素,提出应当考虑行业影响、独角兽企业的特点、经营状况、文化理念和架构,同时对资产基础法、市场法和收益法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收益法在目前独角兽企业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较高[11]。宋立丰、祁大伟等从独角兽的内涵与外延出发,对传统估值方法进行调整,引入媒体报道、企业类型动态发展、血统、制度环境与制度创业以及社群五个新要素,结合独角兽企业自身的特点,综合考虑和判断企业估值的高低,并提出独角兽企业最核心的差异体现在估值上[5]。陈靖、徐建国等首次对独角兽企业的估值进行量化研究并分析其背后的驱动因素,从全球四个重要的初创企业数据库中整理和分析了273家独角兽企业的信息,发现独角兽企业的估值呈现两大趋势:一是初创企业达到独角兽估值所需的时间迅速缩短,二是独角兽企业的估值水平不断提升[12]。通过梳理现有文献,本章对独角兽企业的估值研究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分析。目前关于独角兽企业估值的研究和实践探索都处于初级阶段[9],很少有学者将独角兽企业的估值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5],独角兽作为一个较新的企业群体,关于它的研究有着巨大的现实需求,而且相关实践进展已经远远快于理论,因此,也有着迫切的研究需求。

三、独角兽企业并购估值分析

独角兽企业作为互联网经济的典型代表,有创新和话题,在资本的助推下以迅猛之势崛起,随后开始野蛮生长,但也频现成长之痛,目前只有少数独角兽企业探索出一个比较清晰的盈利模式,绝大多数独角兽企业仍处于经营亏损的状态,其业务持续性亏损,每年的现金净流量为负,导致难以用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对独角兽企业进行价值评估。价值评估作为并购决策的关键环节,合理的评估方法有助于提升并购决策的科学性,并购的价值评估既需要考虑并购的协同效应,又要考虑并购后市场竞争结构变化的影响。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三大价值评估方法,也是我国价值评估理论和实践中普遍认可且采用的评估方法。独角兽企业具有轻资产的特点,核心价值是品牌、技术和人才等,这些都无法用数字量化,因此,成本法无法评估独角兽企业的真实价值。而市场法要求在市场中找到与被评估企业相同或类似且具有可比性质的公司,独角兽企业一般成立时间较短,相关业务领域内很难有可比的已上市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主并方一般更加关注被并方未来能为企业所带来的收益,而收益法就是将被并方的未来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以确定公司的价值。例如美团并购摩拜,看重的并不是摩拜所拥有的共享单车这类固定资产,而是注册用户和出行大数据,希望共享单车用户能为美团带来持续流量的增长,同时给已有平台上的客户群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品质化服务,以满足客户不同的场景需求,创造更大的价值。扩大资本收益也是并购活动的重要动因,资本市场对独角兽公司主营业务未来前景的看好将会推动并购活动的高估值。基于此,本研究认为采用收益法对独角兽企业进行估值更为合理。大数据时代,流量为王,用户信息作为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互联网公司的命脉,为此,企业不惜通过大规模烧钱和给用户补贴来实现快速扩张,抢占市场份额。车培荣和尚茹南通过对36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活跃用户的信息数量能够极大提高公司的市值[13]。企业价值=活跃用户数×单位用户价值,这一计算公式能够体现处于成长期的独角兽企业流量价值,但这一指标的关键在于单位用户价值的估量。目前,国内不少学者已经开始研究数据资产的价值评估,这一新兴领域将会有一个不断完善的研究过程[14],这对于提高独角兽企业价值评估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四、并购估值活动的风险以及发展前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