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工业污染治理范文

工业污染治理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工业污染治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工业污染治理

第1篇:工业污染治理范文

1推行环保补贴和排污权制度,鼓励企业主动治理

鄂州市政府可以通过对环境保护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予以资金上的补贴,鼓励企业积极主动地解决污染问题。目前许多企业不愿意主动治理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资金问题,污染处理往往资金投入大,许多企业因看不到短期收益而不愿投资,大部分中小企业则没有投资污染处理的资金实力。政府可以通过补贴制度,解决企业在污染处理时的资金问题,对于没有实力进行污染处理的中小企业,可在其聚居地进行区域治理,由多家公司共同解决污染处理问题,提高污染治理效率,减轻企业负担。鄂州市也可以施行排污权交易制度,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迫使污染者为追求盈利而降低治理成本,进而设法减少污染,对鄂州市目前存在的工业污染起到很好的遏制作用。

2深入宣传,构建以环境伦理和道德为基础的生态文化体系

简单的宣传往往能带动大家一时参与,但无法长时间延续。鄂州市在进行环境治理宣传的同时,还应做到深入宣传,构建以环境伦理和道德为基础的生态文化体系,使环境治理的理念深入人心。环境保护不应“逢场作戏”,在积极开展全民参与的同时,更应思考怎样将使环保思想留在市民心里,在政府部门环保常态化的同时,也要做到市民环保常态化、长期化,才能真正达到宣传的效果,使环境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二、结语

第2篇:工业污染治理范文

关键词:大气环境污染;因素;治理措施

引言

大气环境污染是阻碍社会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污染来源广泛,污染物种类多样,具有危害性和复杂性特点,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尤其新时期背景下,各行各业发展规模逐渐壮大,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导致大气环境污染进一步恶化[1]。虽然近年来,我国针对大气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一系列防范治理,但治理效果却不尽人意,甚至一些发达城市大气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雾霾、沙尘暴等现象层出不穷,对地区生态环境和谐发展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人们身体健康。想要从根源上解决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就要了解大气污染成因以及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措施治理,从而为改善地区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1.1生活污染因素

人类在生活和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垃圾。当前,我国针对生活垃圾处理大多采用集中焚烧方式,由于焚烧过程中会产生浓烟和有害物质,所以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破坏,从而污染大气环境[2]。另外,一些居民生态意识较差,在日常生活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现象屡见不鲜,进一步加剧了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深入,一些居民只注重享受物质生活带来的体验,没有认识到大气环境污染对人类发展造成的危害,导致其在自然资源开采过程中缺乏合理规划,无法充分满足低碳、环保理念,使得各地区排污量大规模增加,为人类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1.2工业污染因素

工业污染是大气环境污染中较为常见的因素之一。具体来说,工业生产需要依赖动力、电能、热能等生产装置,这些装置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供应大量燃料,而燃料燃烧的同时也会释放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这些气体穿透力极强,稳定性较高,在空气中滞留时间相对较久,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另外,现如今,部分工业企业为了节约生产成本,获取最大化经济效益,在生产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手段和装置,没有采用现代化排污装置,导致污染物排放不达标,导致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这一现象在重工业城市更加明显[3]。

1.3交通运输污染因素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们日常出行日益频繁,各地区贸易往来急剧增加,加上物流行业迅速崛起,使得道路交通中机动车数量越来越多。在为人们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时,汽车尾气排放量也大量增加,这也使得城市地区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大气污染程度不断加深。另外,现阶段很多私家车和货车在行驶过程中采用柴油燃料,由于柴油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所以排放出的尾气会为人们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危害,不利于人类健康发展。

1.4农业污染因素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促进作物健康生长,同时降低病虫害侵蚀,需要在农田中施加大量化肥和农药。但是在化学药剂应用过程中,由于农民生态意识较差,经常将化肥或农药包装随意丢弃在农田中,导致化学药物进入农田周围的水源或土壤结构中,随着蒸发作用,农药中的有害物质会进入大气环境中,从而导致大气环境受到严重污染[4]。

1.5自然因素

我国地大物博,国土面积较大,并且各地区地理环境不尽相同,受自然因素影响,导致局部地区时常出现泥石流、地震、森林火灾等现象,这些自然灾害在发生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并形成的化学云还能够与工业排放的氮气结合,从而对大气环境中的臭氧层带来危害。

2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特点

2.1污染物种类多样化特点

由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大气环境污染物来源广泛,种类多样,其中包括悬浮颗粒、可吸入颗粒、粉尘、烟雾等。尤其在北方地区的春冬季节,由于天气寒冷,大量植被进入休眠期,使得土地大面积裸露,一旦遇到大风天气,会将土壤中的沙尘卷入空中,从而形成沙尘暴,并污染大气环境。另外,虽然新时期背景下,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大规模运用,但我国在发电、供热等方面,仍然将煤炭资源作为主要能源。众所周知,煤炭资源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颗粒物以及二氧化硫,与空气结合后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长此以往还会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引发各种呼吸道疾病。

2.2细菌含量高特点

我国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人口大国,无论城市地区还是农村地区,都面临人口密度大问题。为了满足人们生存需求,近年来我国各种基础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各地区绿植覆盖率。绿植在杀灭细菌、净化空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绿化工程建设规模有限,所以净化效果并不明显。这也使得城市工业区及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细菌滋生越来越多,并且含量超标,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大气环境污染危害。

3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3.1控制大气环境污染源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看出,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很多,包括人类活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各个方面。所以想要有效提高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效果,就要从根源上控制污染排放。为满足这一需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控制生活中存在的污染源。新时期背景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规模的扩大,导致生活垃圾、汽车尾气排放等问题日益加剧,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5]。针对这一问题,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强化污染排放监管力度。当前,我国针对环境保护工程出台了一系列分类标准和管理措施,为大气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汽车尾气排放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发放标志卡方式控制污染物排放。针对排放不达标的车辆需要发放黄色标志卡,达标汽车发放绿色标志卡。对于不达标车辆需要限制行驶范围,对于没有标志卡的车辆需要禁止其上路。另外,政府部门还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和引导群众低碳生活,以步行或自行车替代机动车,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排放量,全面提高大气环境治理水平。第二,控制工业生产污染源。当前我国坚持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工业生产需要充分做到与时俱进,及时淘汰耗能高、污染严重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积极引进节能化技术和设备。与此同时,工业生产还要强化废气、废水回收力度,在为企业创造利润空间的同时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第三,控制农业生产污染源。农业生产污染主要来源于化肥和农药。当前,我国已经研发出了多种低碳、低残留农药和化肥,并且效果较好,农业生产人员在选择农药和化肥时,需要优先选用新型产品。并且在农药、化肥施加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用量,并将包装清理干净,统一处理。

3.2完善法律体系

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关系到生态环境发展状况以及人类生存健康状况,由于其影响范围深远,所以在治理过程中,不仅需要提高群众自觉意识,还要采取强制化手段落实各项工作[6]。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大气环境治理法律体系,并强化相关部门执法力度。在以往大气环境治理工作中,由于流程负责、涉及部门较多,加上法律体系不完善,导致各部门职能重复,使得治理工作无据可依,执法力度不强。另外,部分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无视法律法规,肆无忌惮排放污染物,导致大气环境污染程度加剧。针对这一问题,立法机构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并结合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现状,了解法律体系中存在的漏洞,并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法律体系。保证执法部门在执行各项工作时有法可依。在此基础上,执法部门还要明确划分工作职责,保证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针对违规企业或个人给予严厉处罚,从而提高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效果。

3.3强化宣传推广力度

第3篇:工业污染治理范文

关键词:大气环境;污染因素;污染治理措施

引言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大气环境有所变差,很多城市的大气环境都受到了一定的污染,例如,“雾霾”天气的出现,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果对这些污染现象不加以治理,就会对人类的正常生存造成更大的影响。所以,针对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的因素进行具体的治理已经成为环保部门刻不容缓的问题。当然,为了保障大气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能够实现其应有的效果,就需要先对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的因素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够为治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支撑,使治理工作的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有效,从而提高大气环境的质量。

1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的因素

1.1人为原因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生产生活,但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都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第一,生活污染,人类在日常生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在对这些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时,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以及烟尘,这些物质严重破坏了大气环境。并且在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同时还有较强的穿透力,这些气体在大气中长时间停留,会对大气层造成巨大的破坏,从而使大气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第二,工业污染,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就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工业生产离不开电能以及热能的支持,而电能以及热能的共赢大部分都是依靠燃烧燃料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一定量的有害气体,从而破坏了大气环境[2]。另外,不管哪种类型的工业生产,在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排放物,而且现代化的工业生产规模更大,所以产生的排放物也就更多,虽然会对排放物进行净化处理,但是由于净化系统的不完善,在排放物中仍然会存有对大气环境有害的物质,例如,氯化物、硝化物、氮化物、氰化物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没有经过处理而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逐渐进入大气层,当这些物质慢慢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就会产生酸雨、雾霾等大气污染现象。由于工业生产的特殊性,其产生的污染性物质是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第三,农业污染,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使种植物能够获得更大的产量,并且减少病虫害对农业的破坏,就需要化肥以及农药的支持。如果在使用化肥以及农药过程中使用的量太大,就会对农田周围的灌溉用水造成污染,这些水在蒸发后依然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得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1.2自然原因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差别。并且有的地理环境下较易产生海啸、泥石流、森林火灾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发生时势必产生一定量的大气污染物,从而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3]。例如,在发生雷电灾害时,会产生大量的臭氧,从而给地表的大气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

1.3缺少大气环境可持续发展思想认知

大气环境的污染过程属于一种不可逆的过程,因此想要使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提升,就要从根源上提出针对性的措施,避免大气环境污染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大的威胁。但是在实际生活过程中,由于人们对于大气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不足,导致人们只注重近期和局部的经济发展需求,所以在制定经济发展方向时,就会忽略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大气环境污染,经常发生以牺牲大气环境为代价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的现象。所以说人们缺少对大气环境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知,这对大气环境造成的破坏是无法挽回的。

1.4资金投入缺失

大气环境治理投入资金较少,所以配备的设备以及人员也就相应较少,这种现象与大气环境污染现状相比严重不足。这也使得大气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很难有序的开展下去,从而使得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效果不是很好。

1.5执法力度不严

现阶段,我国并没有建立更加完善的大气环境污染预防和治理的相应规定,在实际治理过程中仍然会存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这对于整体大气环境污染的治理是非常不利的,不能够有效的控制住大气环境的污染。

2大气环境污染所产生的影响

2.1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影响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大气,因此大气环境污染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当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含量不太高时,可能不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很严重的影响,但是如果长期生活在被污染的环境下,或者污染物的含量不断增加,就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很严重的影响。如果污染物的浓度不断增加,还会使人体出现中毒的现象,从而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4]。

2.2对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的影响

随着大气环境污染物的增多,也会对农业的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一些大气环境污染物的颗粒会悬浮在大气中,而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将这些污染物吸收,从而影响农产品的质量,进而威胁人类的食品安全。同时,这些大气环境污染物还会在工业设备以及一些精密仪器造成腐蚀现象,从而降低设备和仪器的精准度,并影响其正常的运行,从而为工业生产带来一些困难。

2.3对天气方面和文物遗迹的影响

大气环境污染也会对局部的天气产生影响,如果大气环境中的颗粒物浓度较高时,就会出现雾霾等恶劣天气,从而对可见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大气环境污染的加重也会对文物遗迹产生侵蚀,从而对文物造成不可逆的破坏,这大大的降低了文物保存的年限,并且还降低了文物应有的价值。

3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有效措施

3.1工业污染方面的治理措施

(1)加强工业生产中排放物的管理。由于现代化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排放物数量较大,因此在进行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时首先要进行严格的管理措施。第一,根据实际的生产需求制定生产目标,从而减少工业生产中排放物的量,使污染物的排放降到最低。第二,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废料必须要放在指定的地点,而且还要严格规定每天的排放量,并且进行严格的检查不能超出规定的量,否则就要对相关生产企业进行严重的处罚。第三,如果有的生产企业由于生产所需,必须要进行大量的排放,则这些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净化设备,对排放物进行彻底的净化,从而减少排放物对大气环境的污染[5]。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加强对排放物的管理,可以在保障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对所有的排放物进行集中管理,同时,充分利用净化技术以及设备来对排放物进行处理,从而使排放物能够符合排放标准,降低对大气环境的污染。(2)回收利用技术应用。回收利用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污染性质的废气、废料进行二次处理,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净化其中含有的污染物,而且还能够充分的发挥出这些废弃、废料的剩余价值。例如,将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收集到一起,然后充分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技术,对废弃进行一定的净化,使其能够符合相应的排放标准,而这些吸附后的物质可以作为其他方面的能源使用。总之,在工业污染治理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回收利用技术对污染物进行净化,更好的保护大气环境不被污染。

3.2生态环境的构建

为了更好的实现大气环境污染的治理,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生态环境的构建。在进行生态环境构建时要关注以下两个重点,只有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才能够使大气环境污染得到有效的治理。(1)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加强管理。随着城市越来越多建筑物的建设,城市的绿地面积在不断的缩小,这对生态环境的构建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为了更好的完成生态环境的构建,有效的提高大气环境的质量,就需要采用植树造林的方式进行城市绿地面积的扩张。同时,还要做好对绿地的管理工作,确保种植的植物能够正常的生长,从而有效的改善大气环境。(2)生态环境与城市环境相符。在生态环境构建过程中,还要注意实现生态环境与城市环境的融合,使生态环境的建设能够符合城市环境的需求。根据城市的天气条件以及环境,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种植,使城市环境能够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从而有效的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从而利用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有效的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3.3提升清洁能源、新能源的开发及利用率

现阶段,为了更好的解决大气环境污染问题,采取了各种鼓励措施,使各行各业提升对清洁能源以及新能源的利用。这可以有效的降低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同时,相关的技术人员还要加大对清洁能源、新能源的开发力度,提高这些能源的开发效率和利用效率,还要不断的提升污染物的治理水平[6]。例如,煤炭行业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如果没有有效的改善措施,就只能减少对煤炭的需求,从而减少排放量,降低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另外,在使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时,还要对当前的资源配置结构进行优化,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减少传统能源对大气环境的破坏。

4结语

综上所述,大气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是一项繁琐,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而且在工作过程中还离不开各个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因此,在进行大气环境污染治理前,首先要找到造成污染的因素,然后采取针对的治理措施,从而使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更加具有成效。另外,还要加强对大气环境保护的宣传,使人们意识到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实现人人参与、人人配合的治理现象,有效的推动大气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侯欢乐.大气环境污染因素及其治理措施[J].科技风,2020(23):114.

[2]林天佳,罗美,吴植.大气环境污染因素及治理措施探讨[J].环境与发展,2020,32(10):29-30.

[3]刘方政.大气环境污染原因及治理探究[J].科学大众,2020(02):198-198.

[4]赵磊.大气环境污染原因及治理核心[J].大科技,2020(03):297.

[5]张华峰.大气环境污染原因及治理核心探究[J].清洗世界,2020,36(01):31-32.

第4篇:工业污染治理范文

化工行业以往粗放的发展方式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问题,尽管化工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这种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退出,传统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显然不合适,而且在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化工行业越来越受到质疑,其中的关键就是化工行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长期以来,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都是以消耗大量资源、能源,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所以化工行业一直以来都是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部门,从原料到成品,从生产到使用,都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目前全球有10万种化学工业制品,从医疗设备到个人护理用品等等化学工业品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化学品在全球的总行业价值高达4.7万亿美元。我国的工业污染在全国环境污染问题中占比高达70%,几十年来,国家一直致力于工业污染治理,建立了大批量的污染治理设施,效果也比较明显,但是比较悲观的是,污染治理的发展远远比不上化工行业发展的速度,废水、废气、废渣的治理率都还比较低。近几年随着国家加大了污染治理的力度,化工行业遭遇了严重困难,但是庞大的体量,加上污染治理手段的滞后性,引起了很多应激反应。具体原因可能包括思想认识上存在不足,尽管中央到地方都在强调环保和生态文明建设,但是可能存在部分人员认识不充分,对化工行业的监管不足,而化工行业企业很多都是上世纪70年代建成的,现存的企业大部分都是技术改造后扩建而来,设备较为陈旧,生产条件较差,生产管理人员素质也有待提升,这些问题和短板,造成了化工行业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逐步激化,到了不得不转型的时期。

二、化工与循环经济

化工行业在发展过程当中,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制造了大量污染,如果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转变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然的,国内的情况与德国类似,德国早期化工行业高度集中带来巨大环境压力,且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付出了高污染的代价,上世纪50年代,鲁尔工业区规划部门计划出台控制空气污染的法案,要求企业、政府以及社区共同努力减少空气污染,但是该法案遭到了抵制,尽管如此也引起来德国全社会关于环保和发展的辩论,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的爆发,使得民众开始关注环保问题。国内化工行业所经历的过程差不多也是如此,因而化工行业必须要走循环经济模式,其驱动力,主要在于法律政策层面的压力、经济利益以及社会效益。90年代我国颁布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新世纪初,颁布了清洁生产促进法,近几年更是实施了史上最为严格的环境污染防治法。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促使化工行业必须要转型发展。对于化工企业而言,实现绿色转型升级也是获取经济利益的关键手段,通过降低原材料消耗成本,打造绿色的营销体系,利用政府的激励政策等等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我国对化工行业的改造主要突出了节能减排,在循环经济中,这是一个比较关键的点,节能减排可以控制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提高其利用率,进而降低成本,通过回收以及使用更为环保的替代品等可以进一步节约成本。在以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以后,全国上下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为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所有高污染行业都需要进行改革创新,工业污染在国内的污染能力最强,其中化工居首位,化工行业改革创新实现绿色发展,所能够取得的社会效益也是非常显著的。

三、化工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分析

(一)化工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思路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以及相应法律政策机制体制的完善,循环经济的全球总值在2030年有望达到4.5万亿美元,不管是法律政策还是普通群众对环境保护都日益关注,化工行业都面临重重压力,特别是普通群众在新时期消费偏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更关注环保产品,希望企业在社会、文化、环境和政治问题上积极表明立场,设计可重复利用、回收利用以及无需填埋的产品对于化工行业企业而言至关重要。所以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化工行业要实施循环经济,要从设计、原材料选择、工艺过程、技术进步以及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入手,将环保理念尽可能地植入到每一个环节之中,使化工行业实现节能减排,尽可能降低污染。这是化工行业企业的根本出路。循环经济要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并在中间过程当中对这些可循环利用物加以治理和再利用,对于那些无法再利用的废弃物则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这是一种节约经济,要最大化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突出依法、科学、精准治理污染,强化人口密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化工行业要发展,就必须要坚持循环经济,努力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因此,首先必须要转变增长方式,要全面革新化工行业的发展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由此要对未来化工行业发展要有清晰认识,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工作。可以预见的是化工行业在未来五年中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行业的质量、效率、效益都要全面提升,将形成绿色发展、高端发展的格局,为此必须要转变以往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发展循环经济,要求采取循环供应链,消除供应链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减少不可再生资源、能源的利用,企业内部流程以循环使用可再生能源、资源为基准,在制造产品过程中采取可持续生物材料或完全可回收再利用材料。其次,不管是要实现循环发展还是高质量发展,都必须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我国化工行业产值位居世界前列,但整体处于国际分工当中的低端环节,一些关键领域的关键技术还比较落后,比如化工新材料方面,因此技术创新将是化工行业走循环经济道路的关键点,因此应当引导促进企业不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积极构建企业创新体系,完善研发体系,提高研究开发关键技术的效率,当然关键的创新人才是基础,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人才素质,如此不管是老旧设备改造还是新设备制造都有力量支撑。最后,必须要坚持化工企业进园区,通过循环化改造将化工企业进行集中管理,通过整体循环的工业园区来实现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可借鉴德国鲁尔区Chemsite和ChemCologe化工带、莱茵区Chemiepark等优秀化工园区经验,构建国内一体化、集约化发展的特色化工园区。目前国内已经开始发力对化工园区进行整治,陆续出台多部文件来指导园区整治工作。

(二)国内循环经济模式国内化工行业在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上已经形成了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模式,包括清洁生产模式、生态工业园区模式、基于循环经济的绿色管理模式、企业内部物料再循环模式等。其中生态工业园区模式是实现化工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和方式,其优势在于有助于综合利用资源,以产业链为抓手,实现上下游集约化发展,中间环节少,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高,有助于对废水、废气、废渣进行集中治理,有助于保护环境,也可以减少环保投资,节约环境治理费用,也方便政府监管,治理成本低。在生态工业园模式下,又分出联合生产、联合组团、核心企业、复合共生等模式,比如上海化学工业园和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就是以联合生产模式为代表,这种生态工业园一般规模都比较大,以世界级的炼油乙烯装置为龙头,以产业和产品链条为纽带,实现水、电、热、气的集中供应。四川泸州的西部化工城则是联合组团模式的代表,一般这类模式下主要拥有丰富的煤、硫铁矿、天然气等资源以及化工产业方面的优势,可以逐步向精细化工、油脂化工等方向发展。鲁北工业园区则是核心企业模式的代表,该工业园区以磷铵、硫酸、水泥联合生产、海水一水多用和盐碱电联产三条产业链为核心,并通过一体化循环经济体系实现了以化学为核心的供应链紧密共生的鲁北工业生态,三条产业链延伸出17种共生关系。比如第一条产业链,以磷矿为主,开采磷矿后经过必要的处理得到磷石膏和磷酸,其中磷石膏与焦炭粘土、煤混合烘干后进行生料配制,分解煅烧等供需得到水泥,一些煤渣、高硫煤、混合材料等进一步分解煅烧也能制成水泥,当然还可以制取硫酸,一部分硫酸回到萃取过滤工序,与磷酸混合,加入氨,中和浓缩后制造干粒,可得磷铵。整个过程基本无废弃物排放。又比如贵州开磷公司也是核心企业模式,其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如图所示。该公司是内部循环体系,基本形成生产原料自给自足,磷煤化工产业配套,实现磷—煤—电—建材—环境友好的生态产业链,是比较具有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结语

第5篇:工业污染治理范文

【关键词】共同前沿;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区域差异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目前,从我国环境治理投资的总体情况看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方面环境保护投资的总量还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环境保护投资的运行效率持续低下。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对资金的需求量都非常大,环境治理投资资金受到制约是无法避免的,如何在有限的资金约束下提高环境治理投资的效率,更好地实现污染治理,是目前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问题,而这需要科学地测度各省市环境治理投资效率。

二、文献综述

众多国内外学者对环境治理投资效率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国外,研究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规模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效率主要使用均匀污染法和投入产出数学归纳法[1]。均匀污染法在确定环境保护投资最优规模时的重点和基础是找到环境保护投资的边际治理成本和环境污染的边际损害成本,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找到这两种成本相等,限制了均衡污染法在现实中的应用。投入产出数学归纳法是对经济—环境在结构上的相互关系、活动状态进行明确分析,结合社会有限选择和扩大了的消耗可能性,确定综合平衡调整中环境保护投资的最优规模。艾里斯—尼斯模型建立在质量守恒定理应用基础上,其将经济系统物资应用引起的环境问题划分为一个重要类别方面作出了首创性研究[2]。维克托对艾里斯—尼斯的理论研究作了许多改进,为了计算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划,建立了加拿大经济的经验模型。在国内,研究重点集中在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环境治理投资进行定性分析并主要使用DEA模型对环境治理投资效率进行定量分析。如冯健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从供给角度剖析了由于市场失灵和政府缺陷的存在,而导致农村环境污染及治理不足的成因[3]。杨艳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农村环境治理不足并提出对策建议[4]。环境治理投资效率的定量分析研究中,从研究对象上主要分为两类:产业污染治理效率评价和区域污染治理效率评价,多使用CCR、BCC以及超效率等DEA模型进行运行效率、相对效率、静态与动态效率和影响因素分析。如袁华萍通过构建DEA-CCR模型对中国2005—2010年各地区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效率进行DEA视窗分析[5]。兰明慧使用环保投资优先增长模型及DEA—CCR模型,分别对福建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运行效率及福建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相对效率进行实证分析[6]。陈雯采用DEA—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来研究华东地区各省市工业环境治理投资的静态和动态效率[7]。戴红昆利用DEA-C2R模型、BC2模型以及C2R超效率模型对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效率进行了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评价[8]。王兵、罗佑军运用基于RAM的网络DEA模型对2001—2010年环境约束下中国区域工业生产效率、环境治理效率和综合效率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并对影响生产效率、环境治理效率和综合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9]。王俊霞、王荣采用DEA-TOBIL两阶段模型法,对西部地区的环境投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10]。刘冰熙等借助修正后的三阶段BootstrappedDEA方法,对我国29个省份2007—2013年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去除外生变量和随机变量的影响后,我国各地市环境治理效率普遍呈现波浪形发展规律,但出现日趋恶化的趋势[11]。综上所述,虽然国内学者采用多种DEA模型来分析环境治理投资效率,但研究思路大都将所有省(市)基于统一的前沿面进行效率测度,并没有考虑区域发展基础、区位特点等个性因素,即忽略了区域之间的异质性。鉴于此,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区域环境治理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区域异质性特点,构建基于共同前沿的区域环境治理投资效率评价模型,并对2012—2014年间我国31个省(市)环境治理投资效率进行实证研究。

三、研究设计

(一)共同前沿模型

在传统的区域环境治理投资效率DEA测度中,并未考虑各区域的地域限制、资源禀赋、政策导向等因素,认为不同区域是同质的,从而将各区域作为相同的决策单元,应用统一前沿面进行效率测算。但是,众所周知,各省(市)地理区位、资源禀赋、政策倾斜程度等均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导致各省(市)环境治理投资效率严重依赖其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先天要素,从而导致效率测度结果不真实。由此,借鉴Battes,O'Donnell对共同前沿模型的界定,将N个待评价区域划分为K(K≥1)个不同类型的组,X=(x1,x2,…,xm)为投入要素,Y=(y1,y2,…,ys)为产出要素,则第K个组的投入产出关系可以表示为Pk(x)={y:(x,y)∈Tk}。Tk为第K组决策单元构成的生产可能集,而Pk(x)形成的前沿面可以称之为区域前沿面,所有Pk(x)共同构成的前沿面称为共同前沿面。

(二)指标体系构建

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本文以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和当前完成环保验收项目投资作为投入指标,以工业废水处理量、城市污水处理量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作为产出指标,构建我国环境治理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四、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2—2014年我国31个省(市)为研究样本,所取数据主要从《中国统计年鉴(2012—2014)》、《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2—2014)》等整理获得。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

将31个省(市)根据经济带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群组,并分别在区域前沿面下和共同前沿面下测算各省(市)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值,根据对表2的分析可得,2012—2014年我国整体环境治理投资效率水平偏低,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均值为0.70,年度效率值变化趋于稳定,极差仅为0.04。从三大地带来看,东部地区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水平接近于全国平均水平,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值除2012年低于全国均值外,其余年份都高于全国均值,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由0.68上升至0.74。在东部11个省(市)中,北京、河北、广东三个省(市)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值始终为1,一直处于有效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前沿面上,其余省(市)的效率值大部分在0.5到0.9之间,只有山东、天津两个省(市)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值一直低于0.5。中部地区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值虽然在2013年出现了下降,但是都高于全国均值,环境治理投资效率水平是三大地带中最优的。其中,湖南省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值始终为1,一直位于前沿面上,其余7个省(市)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均值都大于0.7。由此可见,中部地区各省(市)环境治理投资效率普遍较高,且省(市)之间差异较小。与东、中部地区省(市)相比,西部地区各省(市)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均值较低,且一直低于全国均值,仅为0.61。其中,青海省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值始终为1,广西、云南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均值始终大于0.9,其他省(市)的效率值低于0.5,占西部总数的40%。由此可见,提升西部地区省(市)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对于全国环境治理效率的提升具有直观作用。据对表3的分析可得,东部地区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均值为0.80,环境治理投资效率水平较高,且年度效率值变化趋势平稳,但各省(市)之间差距较大。北京、河北、辽宁、广东四个省(市)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水平最高,效率值始终为1,上海和福建的效率值也达到0.9以上,除天津外,其余省(市)的效率值都在0.5以上。中部地区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均值达到0.96,最小值也有0.91。其中山西、吉林等5省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值始终为1,一直位于前沿面上,其余省(市)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均值也都大于0.8。可见,中部地区各省(市)的环境效率水平普遍很高且各省(市)之间差距不大。西部地区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均值为0.76。其中,广西、重庆、四川、云南、青海5个省(市)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值始终为1,贵州、陕西、宁夏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均值较高,其余省(市)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均值都在0.5以下。可见西部地区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水平较高,但各省(市)之间差距很大。综上,在共同前沿面和区域前沿面下,我国各省(市)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差异显著。总体来看,我国绝大多数省(市)在共同前沿面下和区域前沿面下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表现差异明显,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绝大多数省(市)在共同前沿面下和区域前沿面下表现差异巨大。以河南省为例,在共同前沿面下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均值只有0.77,效率水平较高,但在区域前沿面下河南省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值均为1,一直位于前沿面上。而东部地区个别省(市)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在两个前沿面下的表现差异也很巨大,例如辽宁省、福建省、山东省。这说明我国三大地带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水平都不高,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我国用于环境治理的投资虽然逐年增多但占GDP的比重一直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我国污染源治理和建设项目环保支出方面存在明显过度投资现象,合理有效配置环保支出的能力不足;我国政府与其他各方面的配合力度不够;我国环境保护与治理专项资金效率评价监管长效机制的构建不完善等。

五、结论

本文应用共同前沿模型定量评估了2012—2014年我国31个省(市)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水平,主要结论为:从东、中、西三大区域看,中部地区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水平最高,东部地区的环境治理投资的效率水平接近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的环境治理投资的效率水平最低;从整体来看,我国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均值仅为0.70,且绝大多数省(市)在共同前沿面下和区域前沿面下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表现差异明显,说明我国整体环境治理投资效率水平偏低。荫

【参考文献】

[1]谭志雄.我国环境保护投资运行效率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