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科学素质知识竞赛范文

科学素质知识竞赛全文(5篇)

科学素质知识竞赛

第1篇:科学素质知识竞赛范文

关键词:安全教育;知识竞赛;实验室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冯端院士曾说“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1]。高校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必备场所。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实验室数量的增多,安全问题日积月累,隐患逐渐演变为事故甚至灾难,使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面临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2-5]。近年来,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均重视实验室安全工作,除加大了人、财、物等方面投入外[6],还陆续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展安全教育是增强广大师生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安全责任心和安全防范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7]。传统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多停留在消防安全知识讲授,以及有关规定的学习上,缺少系统的安全观念、安全意识、安全文化教育,且教育方法过于单一,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反而易使学生产生麻痹心理,从而不能达到理想的安全教育效果[8-10]。为了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增强我校学生实验安全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公共卫生学院受学校委托连续3年承办基于“以人为本、预防在先”的实验安全知识竞赛。采用知识竞赛方式对在校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以轻松活泼的方式达到教育目的,帮助学生确立安全第一的认知。

1内容与方法

1.1竞赛的组织与实施。竞赛由学校资产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教务处、学生处主办,卫生检验与卫生化学系组织、编写复习资料和考试试卷及评分细则;挑选高年级学生中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作为评委,根据评分细则进行培训。学生会负责宣传动员、日程安排等竞赛工作[11]。1.2竞赛内容。竞赛包括个人赛和团队赛,个人赛成绩优秀的学生晋级团队赛。具体考查内容涉及各类实验室消防、安全、应急管理等基本知识,包括实验室水、电、火、气、急救、防护、危险化学品使用的常识和规则,常规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的实验操作规范等。1.3竞赛形式。个人赛采用闭卷方式进行,包括判断题40题(每题1分)、单选题40题(每题1分)、多选题10题(每题2分),涵盖了实验室日常管理、电器规范操作、危险化学品存放及安全使用、生物安全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个人赛成绩优秀的学生各自组队(每队3人),采用现场答题的形式。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完80题选择题,每题1分;若出现同分,需要继续分出高低的则回答判断题,一题定胜负。成绩最高的前8组进入团队决赛,决赛为视频题,根据视频回答问题并把答案写在答题板上,时间到,各支参赛队展示题板,并且不得再对答案进行修改。其中一题要求每队轮流上台根据答题板所写的答案展开论述。1.4奖励机制的建立。为了提升知识竞赛对广大学生的吸引力,根据比赛结果,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奖励,颁发荣誉证书,获得一等奖可以直接申请学校三等奖学金,其他获奖和参赛学生在评优上给予适当加分。比赛还通过微信进行线上投票,评选出“最佳人气奖”。

2结果

2.1参赛学生情况。竞赛注重学生的覆盖面,鼓励学生跨学院、跨专业参与活动。3年来,来自公共卫生学院、药科学院、临床医学院、中药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护理学院、健康学院、研究生学院等学院的3625名学生参加了竞赛(见表1)。2.2竞赛成绩分布情况。参赛学生成绩基本呈正态分布,见表2、图1、图2、图3。2.3学生对知识竞赛认同情况。公共卫生学院有237名学生参加了第三届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对其发放调查问卷237份,收回237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知识竞赛的认同率达97.9%。

3效果

我校从2016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到目前已经举办了3次,参赛人数达3625人,从中选拔了6名本科生参加了广东省高校第一、第二届化学化工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获得个人二等奖1个、三等奖5个及团队优秀奖2个。3.1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参赛学生希望在竞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因而会积极主动地看书学习或向老师提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7.9%的学生会根据要求先看相关资料。3.2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4.5%的学生能从中学到新的知识,97.8%的学生认为增强了自己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3.3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竞赛既有个人赛也有团队赛,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表达和协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此外,许多学生参与了比赛的组织工作,培养了组织能力、策划能力、协调能力及奉献精神。学生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4结语

第2篇:科学素质知识竞赛范文

一、材料和方法

竞赛前一个月,在通知学生全面复习的同时,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拟定出竞赛用题。赛前一周,对竞赛用题进行了最后筛选,决定用120道题作为竞赛使用,其中掌握内容50道题,熟悉内容50道题,了解内容15道题,超出教材内容5道题。然后将赛题做了分类和分配。系统解剖学授课结束后,利用周末晚自习时间组织了解剖学知识竞赛。临床医学专业159名学生,分6个学习小组,从每个小组随机抽出3名学生组成6个竞赛小组,其余141名学生作为观众。由3名解剖学教师、1名病理学教师和1名外科学教师组成5人评委。由1名电教室工人和2名辅导员老师负责电子计时器计时和计分,由2名解剖学任课教师担任主持人。竞赛程序为:依次进行小组1号、2号、3号队员必答,小组必答,小组抢答。其间穿插进行观众抢答。计分方法为:答题必须在题读完后30秒内开始,回答时间以1分钟为限。必答题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不扣分;小组抢答题答对一题加10分,犯规和答错一题扣10分;观众抢答题答对一题加10分,同时发给纪念品,答错不扣分,个人得分累计。所有答错和无人回答的赛题均按作废处理,由主持人公布标准答案。凡答题结果与标准答案有差距时,请评委仲裁决定。竞赛结束时根据各小组得分总数和观众得分总数确定出名次。最后奖励小组前三名和观众前三名。第四到第六名的小组发给纪念奖。

二、讨论

本次竞赛结束后,我们对赛题的得分、扣分和作废题数量进行了统计(见表2),编制了11个项目的信息反馈调查表,由参加竞赛的159名学生、5名评委和1名主持人(另1名为主讲教师除外)共165人进行了填写,统计结果见表3。从表2看到,赛题中64%被答对,与赛前估计基本符合。但29%的赛题成为作废题,却在预料之外,究其原因,除了主持者过于严格之外,参赛学生临场慌乱、心理素质差是主要方面。例如“:为什么精索静脉曲张多发生在左侧?”答案的关键词是“左精索静脉以直角注入左肾静脉,左肾静脉再以直角汇入下腔静脉,回流途径曲折,阻力大。”同学们赛前复习时对这个问题十分熟悉,但因过度紧张,在赛场不能准确回答。从表2还可看到,小组的赛题作废率大于观众,答对率小于观众。分析这种现象,一则是坐在小组席上的学生比坐在观众席上的学生心理更紧张;二则说明竞赛小组成员中,有些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应变能力较观众席上的少数学生差。例如获得观众得分第一名的学生答对了5道题,而排名第六的小组总共答对了4道题。从表3看到,在11个反馈调查项目中,有7个项目的赞成人数在81%以上。这7个项目反映出:解剖学知识智力竞赛活动可增加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能促进学生对解剖学知识进行全面复习、归纳、总结和强化;能促进学生医学专业思想的巩固;能促进学生应变演说和临场发挥能力的培养;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竞争意识的培养;能促进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交流,活跃课余生活,是开展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形式。97%的被调查者赞成解剖学知识智力竞赛这种形式,说明这次活动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目的。从表3还可看到,知识竞赛不能全面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只能说明某些方面,更不能代替理论考试,也就是说,知识竞赛只能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表3中对本次竞赛试题的评价一栏,意见分散,只有67.9%的人认为有趣味,提示我们在筹备试题时应注意广度、难度和丰富多彩,防止发生过于单调的现象。有101人在表3第11项填写了本次竞赛调查表中未反映的意见和建议,概括起来,主要意见有:启发性赛题太少;小组必答题太多;神经系统赛题偏多;结合临床病例的赛题偏少。主要建议有:增加小组笔答题;增加趣味性赛题;增加反应学习方法的赛题;答题时间要根据赛题的难易程度灵活掌握;当小组抢答题无小组抢答时,应改为观众抢答,不要按作废题处理;希望这样的知识竞赛经常举行。我们认为:这些意见和建议比较准确地暴露了本次竞赛的不足之处,值得今后举办类似竞赛时采纳纠正,使知识竞赛活动办得有声有色,不断提高。

三、结束語

(1)知识竞赛活动能促进学生学习,强化专业知识;能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能促进教学相长,活跃第二课堂;是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的辅助方法之一,具有可行性。

(2)知识竞赛用题的确定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教学对象全面考虑,既要有广度和难度,又要注意丰富多彩和趣味性,多联系临床问题,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第3篇:科学素质知识竞赛范文

课外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生态道德的培养效果。以环境科学和绿色行动为中心,提高学生生态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1.开展环境科学知识讲座。开展知识讲座是培养学生生态道德的有效途径,能够让学生全方面地了解历史和环境的关系。开展专题讲座可以通过对专题的分析,强调自然环境与历史发展的关系。

2.开展纪念日活动。针对一些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纪念日,比如植树节、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组织学生搜集相关的知识与图片,相互学习和讨论,增加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3.开展知识竞赛。知识竞赛是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从赛前准备、赛中发挥再到赛后总结,学生可以加强对环境保护和破坏的行为理解,锻炼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生态道德培养的不足之处

(一)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观念有待增强

大部分中学历史教师都没有经过环境知识培训,没有扎实的环境科学知识基础,再加上传统的历史教学没有过多的关注生态道德,致使中学历史教师知识结构不完善,观念有待强化。学校要加强师资的建设,为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确立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观念,从我做起,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

(二)考核标准制约了生态道德的培养

历史教育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的人格养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生态道德是人格养成的重要部分。由于考核标准成为了升学考试的工具,学生所学的内容围绕考试展开,制约了历史教育的人文性,阻碍了学生的生态道德培养。因此,学校应该对考核标准进行改革,将硬性的纸质考试转化为实际观念的培养。

(三)生态道德教育的协调机制不完善

生态道德教育体系不仅在校内,与家庭、社会也有着必然的影响。家庭生态道德教育最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生态道德,随着环保宣传的日益扩大,许多家庭都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但是一些家庭的言行不一,影响学生的生态道德培养。教师要更多的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从多方面引导学生保护环境。(四)历史教学改革没有突显生态道德培养我国生态环境相关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生态道德培养知识相对薄弱。受到传统历史教学的影响,中学历史教材主要为政治史,生态道德培养没有得到突显。要想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要及时进行教学改革。在课程结构的调整和教材内容编写上,着重引入生态道德培养。

三、结语

第4篇:科学素质知识竞赛范文

【关键词】以赛促学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

引言:

计算机专业自身的实践性比较强,开展针对性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竞赛活动,不仅能够检验学习成果,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中,强调“以赛促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并强化其实践应用水平。根据实践情况,总结“以赛促学”的实际应用。

一、“以赛促学”内涵

“以赛促学”主要是指在教学中营造高度仿真的竞赛环境,使学生能够尽快掌握多种技能,强化其专业操作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参赛,演练多种考核,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与此同时,“以赛促学”还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操作能力及沟通交流水平,展现团队协作所产生的效能,为学生进入社会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二、“以赛促学”模式作用分析

1、改正学生学习方法。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以赛促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改变传统学习方法的单一性,从而促进新的学习习惯的养成[1]。同时,利用竞赛学习,可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在自我肯定中激发更多潜在特质,改正松散懒慢学风。2、改变教师能力结构。对于计算机教师而言,开展“以赛促学”的过程,也是对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转变的有益帮助。这是由于“以赛促学”模式需要将过去理论知识、一般素质教学、技术讲解等统统摒弃,从而实现具体操作、实作知识的进一步完善,促进教学模式深入改革。3、改革教学组织管理。对于学校而言,“以赛促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组织管理能力,这是因为计算机竞赛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能使教学改革逐渐标准化、社会化。同时,开展“以赛促学”活动,要求学校大力支持,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密切配合。

三、“以赛促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制定竞赛计划。对教学及主要课程进行了解,制定详细竞赛计划,结合学生实际学习需要,保证方案和计划合理科学。一般情况下,每个学期举办一次竞赛即可,竞赛内容应与教学内容充分结合,将竞赛结果计入到学生的学分中[2]。例如,某学校计算机专业制定竞赛内容时,将教学计划充分融入其中。网页设计、编程软件设计等知识竞赛,不仅突出活动目的,同时也逐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确立竞赛项目。计算机教师应结合竞赛目的及主要内容,尽早确立竞赛项目及方案,确定每个环节的指导教师,明确相关机能培训方案。结合课程内容,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竞赛项目中。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将所学理论及操作知识充分应用在竞赛中,从而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例如,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确定网页制作课题,小组间开展竞赛,要求每个小组独立完成竞赛项目,实现工学结合。3、竞赛项目检验。通过不同小组或不同班级之间的技能竞争,可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可在相近专业中开展素质拓展课程,要求学生参与到学术讲座中,通过友谊赛形式,保证学生参与热情。通过对竞赛项目的检验,可对学生计算机课程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检验,突出学习成果,也可对学生实践操作及知识运用情况加以了解,借此选出表现优秀的学生,使其参与到更高级别的竞赛中。4、建立考评系统。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建立新型课程考评系统,突出对“以赛促学”成果的重视,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3]。例如,对每个竞赛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解,及时考核组内成员的学习成果。通常,从理论知识、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协作能力、创新水平等方面入手,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判定。

四、注意事项

①新入学学生不适宜开展此种教学模式,在其具备一定计算机操作技能后实施效果更佳;②开展竞赛活动时,教师做好引导,避免出现“小团队”现象;③合理调整原来课程,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和沟通,避免授课内容出现较大偏差。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以赛促学”模式中应用在计算机教学改革中,紧紧围绕竞赛项目所涵盖的理论及实践知识,能够进一步挖掘学生学习兴趣,定向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同时,“以赛促学”也能对计算机教学改革成效加以判断,及时发现教学实践中的不足,强化教学质量。实践证实,“以赛促学”将教学改革与人才竞赛充分结合,可有效提高计算机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金宗安,项莉萍,李棚.“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03):1-3.

[2]殷晨,刘美芳.“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改革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培训,2015(08):189.

第5篇:科学素质知识竞赛范文

关键词:法律教育;学校德育;法律素养;学校德育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而实现这一伟大方略的前提条件是公民素质的提高和法律观念的增强,国家有关教育的文件和法规也一直强调法律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中职阶段是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青春期,被称为“最珍贵、最个性鲜明的阶段”,青少年在心理上、生理上和人际关系、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认识体会渐渐成熟。同时,这也是一个“高危期”或“暴风骤雨期”。是青少年人生的关键期。也是青少年思想品德逐渐形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如何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律教育,帮助他们掌握学习、和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中必备的法律理念,培养法律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的习惯,使自己能够健康成长。我认为,要在加强中职生的法律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挖掘法律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法律素养

课堂教材是对学生进行各方面教育的主要形式。而现行的中职思品教材中有许多法律教育的内容,如《宪法》、《刑法》、《民法》、《婚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这些教材中涵盖体现的法律知识都是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来编撰的,它并不是枯燥乏味的说教,而是整合了许多鲜活案例、具体情境、生动的图文资料等来帮助学生认知,学生普遍可以接受。这些经过诸多教育专家淘沙取金、实用性的针对性很强的法律案例,给我们的法律教育带来了便利。例如,我在讲人教版中职一年级思品第六课《隐私权初探》时,就使用了教材里案例:未经本人同意,老师拆看自己学生的信件、父母拆看自己孩子的信件,领导拆看阅览单位下属的信件。这些拆信者均认为这是在行使自己教育、管理的权利。先由学生分组讨论:以上行为是否合法?并阐述理由。再引导学生使用教材知识来处理解决问题,同时还引用“知识链接”中《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条款。最终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备在查阅搜寻一课本内容优先的典型案例的同时,我也适时补充,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动案例。如我在讲《这些财产留给谁?》时,就应用了课本中的案例:大华的父亲病逝后,大华的母亲、祖父母、叔伯谁能继承大华父亲的遗产?还没有成年的大华能继承吗?然后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并说明理由。利用教材知识就解决了核心知识。所以,作为从事法律教育的老师应该很好地利用手中掌握的优化配置现有资源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塑造孩子们的法律素养。

二、完善法律课堂教学,提升法律学习效果

巩固课堂教学主渠道,我采取升华法律素质和掌握法律知识相融合、法律教育和道德情操教育相融合的方式,以课堂教学作为法律教育的主阵地,对学生开展法律教育。毋庸讳言,新时期的学生对填鸭式教学普遍反感。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利用并完善课堂教学这一主体形式,激发学生对对法律理念和思维,使学生立体化掌握法律知识,形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在具体实践中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首先,在各个教学周我都会督促学生们收看央视综合频道每天12:38的《今日说法》或央视新闻频道中午12:35的《法治在线》,当然也建议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收看央视法治频道的金牌栏目——《中国法治报道》、《法律讲堂》等法律节目。在收看以上栏目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们在上课伊始的五分钟左右时间进行“法治采风”现场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法律知识,熏陶法律教育。其次,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还采取了广受学生们欢迎的“法治辩论会”、“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法治征文你我他”等形式进行法律教育,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例如:在讲《公民的人格权和名誉权》时,我创设了模拟法庭的情境来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律教育;在讲《未成年人保护法》时,则公开召集征文比赛,组织撰写法律刊物读后感和法律节目的观后感来调动学生学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们在激扬文字的同时,逐渐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而讲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后,在学生们初步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我又趁热打铁,设计了“宪法知识竞赛”。我提前做了大量准备以确保知识竞赛的最终质量,通过与学生一起浏览下载资料,购买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奖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对于本节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再如在讲《驱散阴霾的阳光》时,为了让学生清晰明辨所谓权利义务的知识,形成权利义务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观念,我筹划组织班里学生进行一场生动活泼的“辩论赛”。各个辩手和后援团经过前期的准备演练,在辩论时唇枪舌剑、激情四溢,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一件件鲜活深刻的案例,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课堂活动,把握住了学生的心弦,使其在自觉主动中掌握了法律知识,培养树立了法律理念,懂得成为一名好公民必须具备的担当和道义。

三、拓宽法律教育途径,夯实学校德育基础

青少年法律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倡导发动全社会都来关注青少年法律教育,积极参与、密切配合,构筑起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法律教育平台,为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情境,促进青少年健康茁壮成长。我通过邀请公安、法院、司法局工作的有一定法律教育经验、思想品德优秀的业务骨干为法律辅导员,定期给学生作法律报告,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鲜活案例现身说法,帮助学生认清美丽公平与丑恶猥琐、正义光明与阴暗龌龊,增强辨析能力,提高维护法律和保护自己的自觉性。我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或筹划“法律读书会”来让学生有效认知法律,其中包含但不限于《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以及有关禁绝黄赌毒方面的相关法律知识。同时我还在中职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具体情况开展法律知识竞赛,例如;中职一年级开展“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中职二年级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知识竞赛。另外,我还在课余课外、日常生活中给学生们结合自身经历讲解法律法规知识。这些看似平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都起到了良好的成效。除此之外,我还因势利导地在主题活动日、班级班会日等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每次公休日放假前,都要对学生进行“生活安全教育”等方面的专题培训。这些有的放矢的教育,往往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收到了理想的效果。法律教育光靠教室和课堂不一定能收到圆满效果,我们还应该从纵横立体交叉整合的角度去为学生们提供法律教育的网状空间。所以我通过沟通交流、磋商观摩等形式,组织班里的学生到法治博物馆进行警示教育,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电影、VCD等,参观法律教育图片展。总之,中职阶段是我们的教育对象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伴随着身心的迅速变化,孩子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启蒙苏醒后树立成长起来,各种会陪伴终生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沿袭。所以,在如此关键的阶段,集思广益、扎实有效地开展法律教育活动,对他们的今后成长具有长远意义。当然,对青少年进行法律教育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程,让我们依靠家庭、依托学校、依赖社会的群策群力,为青少年的茁壮成长开辟出蓬勃气象,万里晴空。

【参考文献】

[1]吴丹.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法律教育的探索[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2):36.

[2]王涛.青少年法律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3]詹云来.中小学法律教育: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成都:西南政法大学;20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