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企业文化策划范文

企业文化策划全文(5篇)

企业文化策划

第1篇:企业文化策划范文

关键词:企业文化;概况;形成机制;建设策略

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是独特的,是别人不可模仿的。从企业诞生那一天,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基因就已经开始注入。企业文化是每个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不同的企业其文化存在差异,也就意味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与效果也不尽相同。然而现阶段,许多企业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还处于迷茫中,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只是浮于表面。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逐步建设形成。

一、企业文化的概况

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管理方式,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指导理念都存在较大的不同,在长期的发展中,企业制度、指导理念等内容会融入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思想意识,这种思想意识感染着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即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文化不仅代表着企业内涵,还给予员工精神上的支持,是员工思想、行为的指导,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企业文化通常是由表面层的物质文化、中间层次的制度文化和核心层的精神文化三个层次面构成。物质文化又被称为企业的硬文化,主要包括产品与环境两个方面的内容。产品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展的主要内容,产品服务是企业面向群众所呈现产品的一种形式。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以及涉及产品服务所需的配套行为。相较于企业精神文化,企业物质文化是有形的,是具体的,人们可以通过直观具体的体验来了解企业文化,企业物质文化也更为偏重于企业文化呈现,是企业与顾客沟通交流的桥梁。企业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企业领导机制、组织机制和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制度文化主要为企业生产运营提供指导,并且对生产运营行为进行规范。企业的精神文化是企业的核心内容,是企业思想与智慧的结晶。企业的精神文化不仅指导着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规定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同时也引领着企业的员工,从思想上感染着员工的行为,培养员工的思想意识,将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结合在一起,对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进行强化,同时也引导员工积极地参与到企业建设与发展中。

二、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求

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需要一定的价值导向,从思想意识上指导行为,从行为中强化思想意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一直呈现增长的趋势,不思进取就会被淘汰。在企业的生存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瓶颈和挑战。在外部发展环境的影响下,企业需要从内部环境进行强化,根据发展的实际需求对企业文化进行调整,最大限度地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优势。

(二)企业文化得益于少数人的倡导和示范中

企业文化更为强调员工思想与行为上的主观性,自主参与到企业建设中,而不是采取消极的态度被动参与。一种全新的企业文化的建立与某些人的既得利益往往是相违背的,每个员工的思维想法是不同的,加上传统思想的影响限制。在企业文化最初的形成过程中,只有少数员工可以理解,并且给予大力的支持。这部分员工会从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上进行革新,与企业的发展需求相适应。其他员工在这些先进员工的指导与影响下,也会看到所取得的成效,进而也参与其中。通过少数人的倡导和示范,可以实现企业发展的统一,取得更好的发展效果。

(三)企业文化是坚持规范管理,不断实践和宣传的效果

企业文化的形成实质上是适应企业发展文化需要的新观念和行为方式战胜原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并且对实践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善,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通过有效的企业文化宣传,可以使员工对企业文化有正确的认识,并且对企业文化给予高度的信任与支持,促进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建设中。同时也可以加深外界对自己企业文化的了解,提高知名度,增加外界的好感度。企业在发展实践中,要对企业文化进行不断的调整完善。

三、企业文化建设策略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特色企业文化

在企业的发展中,企业文化的建立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还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成效。在企业发展的实践中,为企业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也为企业文化的完善提供了条件。在企业文化建立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指导理念,这意味着将人放在企业文化的中心。那么什么是以人为本呢?从实质上来讲,就是要满足人的各种需求。从人们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可以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更好的条件优势。例如,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给予员工和他的劳动付出成正比的薪资报酬,这样就会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满足员工的工作岗位需求,安慰员工的心理,可以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适当对员工进行鼓励,帮助员工释放压力,增强员工的工作热情。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使员工有被需要感、归属感和满足感,员工就会产生对企业的特殊情感。这为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和依赖感打下了基础,进而形成积极、高效、优秀的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的强化

在企业诞生之际,独特的文化基因就被注入进去。而这独特的文化基因来自于创始者最初的信念、价值观念,他们不断努力,有效满足社会和企业发展,他们取得了成功。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些信念、价值观连同形成的经营理念、企业管理方式等得到企业成员的普遍肯定和认可,这些指导企业经营管理的信念和模式得以延续。在创业最初,创始人并没有明确、清晰、一致的信念和价值观,但经过不断探索和创新,逐渐总结出了较为明确、清晰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随着企业的不断成功,这些理念和价值观积淀为企业文化,人们不加思考地选择和沿用文化中的理念和价值观,随着人们持续采用这些理论,并不断成功,人们逐渐形成惯性,便把这些文化看作与生俱来,理应如此的,这些文化已经深深植根于企业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企业的传统惯例。这些理念和价值观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如果企业发展过程中没有达到预期的成功,这些理念和价值观也不会被普遍认可和接受,它们也不能成为企业文化的基础。在企业不断成功和发展过程中,需要企业人士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进行更高层次的凝练和概括,形成更加明确的企业价值观和文化。这种高层次的凝练和概括有利于统一员工的思想认识,有利于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形成。总结、概括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并不是文化建设的终点,而是文化建设新的开始。部分企业总结、概括出了价值观,但是并没有落实到员工中,以致不能形成强有力的企业文化。

(三)企业文化建设要突出效益性

任何一项制度的改革都会有其不利的一面,企业文化的建设也不例外。重要的是,要用什么样的标准去衡量它。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也会陷入迷茫中,要强调效益性可作为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衡量的标准。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就会节省很多时间。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这样就可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资源浪费。企业文化的建设要实事求是,不能浮于表面,要运用切实可行的策略进行企业管理,注重效益性。

(四)专注顾客服务,提升企业文化的服务效力

企业要想在社会上长远立足下去,必须受到广大顾客的认可。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注重客户需求,提高服务质量以及效果。产品服务是连接企业与客户的桥梁,同时也是发展评价的标准。在企业文化构建中,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对服务内容进行调整完善。与此同时,还可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使得企业产品与服务可以与客户需求相适应,取得更好的评价。在企业产品与服务完善的同时,企业要注重企业文化的构建,从企业内部环境出发,培养员工的思想意识,获取员工的信任与支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推动企业长远持续发展。

(五)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和领导能力

企业文化来源于继承和汲取社会传统文化,学习和借鉴外界先进文化。但是,具体到一个企业,应该继承和汲取传统文化的哪一部分?借鉴什么?建设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取决于领导者的价值观和选择,与领导者密切相关。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变化都离不开领导的决定。首先领导者创造了文化,最原始的企业文化基础是由领导者创造的;企业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也是由领导者灌输和加强的。当企业遇到瓶颈时,就需要领导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引导企业员工和团队抛弃一些不适用的文化理念,注入新的文化理念。这个变化的过程要求明确该消除哪些文化要素,正是文化的动力使得领导的职能尤为重要。领导最重要的职能就是控制企业文化。领导者的才能和魅力对企业的发展发挥着很大作用,但是不能过分依赖领导者的效力。领导者的魅力在于他可以把自己的魅力注入企业文化中,使企业文化可以深刻影响企业员工,即使自己离职后企业的运作也不会受到影响。保证企业文化不会因为领导者的更替而改变,企业文化要与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相适应,核心的文化信念和价值观会一直被传承下去。

(六)建立诚信文化,倡导创新精神

在企业当前的发展中,市场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对于企业发展的要求也在不断进行更新。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企业必须倡导创新精神,实现企业在管理、技术方面创新性的提高,取得更好的发展优势。诚信文化是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对企业的基本要求。在实际的发展中,企业要秉承诚信理念,指导各项内容更好落实。与此同时,通过创新精神进行发展指导,可以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

四、总结

企业文化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成败,在企业的发展中,要对企业文化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对文化建设中的各项内容进行确切的落实。企业文化体现着企业全体员工的价值观念,员工的信念和价值观对企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企业的发展中,企业要加强对企业文化的管理调控,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改革强化,实现企业创新性的提高。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更是创建优秀文明企业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刘伟鑫.浅析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价值工程,2015(6):186-187.

第2篇:企业文化策划范文

摘要:在当今企业发展的道路上,企业文化建设已然成为了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人力资源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满足企业文化建设中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问题,成为了企业走长远路的重要问题。本文就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及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企业发展;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分析

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就需要有足够的软实力,也就是企业的文化建设足够稳固。而企业文化建设的稳固又需要企业有高水平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是息息相关的。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就成为了我们需要重点分析、研究的问题。

一、企业文化建设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

1.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企业文化为管理基础的

每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都是以企业的文化作为参考或标准制定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也是归根于企业文化的不同,可以说企业的文化建设指引着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文化建设在企业中一般落实于企业知名度、企业员工工作态度、企业绩效等,而这一切其实都基于企业的员工,员工的工作决定了企业的成长。人力资源管理就是直接作用于企业员工的。员工在企业文化的影响下接受着人力资源管理,改善和提高自己的工作思维观念和对企业的归属感。

2.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相互联系

企业的文化环境直接影响着人力资源管理是否能够有效的实施,就像一个国家的社会风气和文化环境关系着这个国家的法律能否得到有效的实施一样。而企业的文化建设又需要通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来体现,企业员工对企业的管理以及规章制度的认可就关系着企业的文化建设是否成功、是否有足够强的软实力。总体来讲,企业的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是成相互的正相关关系,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就说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就说明企业的文化建设成功。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二、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一个企业、公司对员工的招聘、培训、管理等。企业文化建设,顾名思义就是指企业对自己大框架的包装,也是企业为了获得员工认可、社会认可的重要工作,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工作。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的培训让员工更加了解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的鼓励、奖励让员工能够充满热情的工作,对企业产生亲和感。这些都让员工慢慢的融入企业、融入企业文化,最终成为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辉煌发展的助推器。

2.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因为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所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上总会影响着企业的文化建设。在国内大多数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不齐全都阻碍着企业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不能体现企业的文化建设;文化建设不能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表现。这些都是当前国内企业在文化建设道路上步履艰辛的罪魁祸首,企业的文化建设要想快速发展,就必须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大做文章。一个优秀、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需要有能激发员工的制度在其中,要把“公平”“公开”“公正”作为原则,嘉奖优秀员工,适当惩处犯错的员工。要给员工一种家的味道,让员工对企业的亲和力倍增。当然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最重要的角色,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带头工作,以身作则成为员工的榜样,成为企业文化传播的建设者。只有解决了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才算为企业文化建设铺平了道路。

三、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核心,并要将这个核心理念落实于每个员工,让员工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心、照顾、尊重。这样就能让员工的潜能得到最大化的挖掘,并且毫无保留的为企业付出。在员工培训方面要做好对员工的分析,让每个员工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这种因地适宜、因材施教的方法也能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从根本上解决文化建设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一个成熟的企业懂得利用管理者去传播企业文化,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永远不要忽视管理者对企业员工的带动作用。一个管理者的言行举止都将影响员工对企业的认知以及态度。这也是解决企业文化建设中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重要一步。企业可以让管理者成为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企业形象的“代言人”,给员工带去正能量。总之,一个企业的成功需要依托于一个成功的企业文化;一个成功的企业文化需要依托于一个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坚实基础,企业文化要想高屋建瓴就必须看人力资源管理这个基础是否牢靠。在新时代、新市场的带动下,企业只有把企业文化建设这面强盾举好了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壮大。

参考文献

[1]李二青.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4(1):155-158

[2]刘波伟.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J].商业经济,2011(1):88-89

作者:范海亮 郑玄 王春 单位: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物资公司

第二篇: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执行力影响分析

摘要:现代社会进入了快节奏的发展时期,企业也要跟着社会的变化,不断创新,才能与社会发展正常接轨。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精神面貌和专业素质的体现,必须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也是关键性不可缺的环节。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为企业营造出和谐的文化氛围,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的工作执行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越战越勇,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文化建设;执行力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加快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经济全球化在逐步的形成。企业要在这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发展、壮大,就必须做到与时俱进,紧跟社会的时代步伐,勇于创新,建设好企业自己的文化,打造出具有企业特色的品牌,提升整体的竞争实力,才能得到长期、稳定发展。员工也会在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中,提升执行力,更好的服务于企业,促进企业发展。

一、企业文化对执行力建设的作用

从本质上来讲,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所积累沉淀而成的人本管理理论,其不仅能够对企业的整体合力进行有效的调整,同时也能激发起企业个体员工的创造能力,来为企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更多的正能量[1]。首先,在企业的发展建设过程中,企业文化是其重要的建设基石。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管理与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执行力不仅是其最重要的动力,同时也是促进企业业务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保障,而要想提高企业的执行力,就要强化企业的文化建设,运用文化的影响作用,来对企业员工的行为进行合理的规范,并以此来促进企业执行力的全面提升。其次,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员工的素质水平,能够对企业的管理质量产生最直接的影响。要向衡量某一文化是否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其最核心的标志,就在于该文化是不是能够为企业培育出一批具有高度责任感与奉献精神的员工[2]。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企业的文化就是企业内部员工的一种共同的追求与信仰,因此,其必须要深深地根植于员工的内心深处,来对员工的具体行为进行引导。最后,通过为企业员工灌输高质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并使之形成一个有着共同的思想理念与目标的整体。作为这个共同体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员工个体既能够有效的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来增加整体的智慧,又能够有效的在整体的发展过程中,充分的展现出自我的价值。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员工个体的执行力,同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整体执行力的优化与提升。

二、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执行力

1.强化引导,发挥领导的带头作用

从本质上来说,企业的文化建设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高级管理手段,其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因此应当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关注。通常来说,在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领导自身的发展眼光与文化层次,往往能够直接决定整个企业的发展方向,并且,领导者对于企业执行能力的重视程度,能够直接决定企业员工的执行程度。所以说,企业的领导应当强化自身的领导作用,并在日常的生活中做到以身作则,通过自身行为的规范,来影响员工,并带领其一起努力,来进行企业的优秀文化建设[3]。

2.以人为本,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企业的执行力水平,主要还是体现在管理水平上。作为管理当中的基本元素,“人”的因素与企业执行力的提升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因此,只有建立起了能够让员工普遍接受,并且利于企业建设的管理制度,才嗯呢该真正有效的实现员工的行为认同与行为自觉,并将企业员工的向心力凝聚起来,促进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才能真正达到管理的效果。此外,从本质上来将,只有建立起了高质量的员工队伍,才能真正推动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企业应当强化员工的培训,强化员工的素质,并大力推进学习型企业的建设,强化员工的团队学习意识,并提升员工的执行能力与综合素质,来推动企业业务的发展与进步。

3.强化制度文化建设,展现企业管理内涵

首先,要求企业的领导层应当对企业内部员工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并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制度,合理地量化员工的工作任务,并在最大程度上,来满足员工的各项需求。与此同时,要求企业应当确保其内部制度的落实与实施,提高对于员工的管理与监督,并确保工作的制度化与规范化。其次,企业应当建立起完善的运行机制。大胆创新,通过运用精细化的管理策略,来建立起更加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以此来提高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第三,应当对员工的考评机制进行合理的优化。强化内部员工的监督与管理,来让员工能够根据企业的制度处理工作,并积极的规范自身的工作行为。此外,要充分实现实际工作与相关制度之间的结合,确保在制度落实的基础上,来有效提升员工的实际执行能力,对员工进行必要的量化考核,来激发起员工更高的工作积极性[4]。

4.招纳培养一些可塑性人才

企业的成功运用,往往是离不开优秀管理人员的管理的。因此,在进行企业的管理工作时,要求其应当积极招揽一些高素质高能力的年轻人,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加先进的文化与思想,并注入新鲜的血液,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此外,优秀的人才也通常会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给予一些更具建设性的意见,让企业的发展能够真正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并引领时代的发展潮流,确保其能够始终走在市场经济的前沿地段,增加企业的竟争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如果想要促进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要充分意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作用。企业必须打造出自己的文化,具有企业自己的文化内涵及灵魂,只有这样才能指导企业明确目标,做好战略,通过完善制度、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利用科学管理和技术,在不断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同时实现企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琼.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

[2]刘利民.企业执行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

[3]姜泓屹.企业文化对员工执行力提升的路径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2.

[4]周帅.企业执行力文化建设问题浅谈[J].中国安防,2010,06:86-88.

作者:高春辉 单位:唐山钢源冶金炉料有限公司

第三篇:政工管理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摘要:经济的全球化带来的不仅是机遇,更是激烈的竞争。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得市场的主动权和一席之位,就必须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和运用企业中的人才。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重视政工管理工作,实现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结合,提升企业内人才的全面素质,才能实现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促进企业的发展。本文主要正对企业政工管理工作和企业文化相关内容展开讨论,提出了提升企业政工管理和企业文化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政工管理;企业文化;意义;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繁荣,我国的综合实力在不断的提升,这就加快了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接轨,逐渐趋向了经济的全球化。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企业受到了外国企业文化和经营模式的影响。由于我国企业还处于市场经济的初步阶段,还未形成完善的企业文化,因此在这个阶段一定要强化企业政工方面的管理,凝聚企业内部力量,提升整体核心力和综合竞争实力,创建自己的企业文化,才能在市场中站稳,实现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政工管理与企业文化

1.企业政工管理

企业政工管理一般是指:企业党委或者政工部门,向员工开展的以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体系为重要理论依据的思想教育,旨在帮助企业员工提高思想觉悟,树立科学世界观、正确人生观,培养员工奋斗不息和无私奉献精神。与此同时,还要帮助员工掌握唯物主义哲学理论,学会用科学的方法,不断实现工作中的探索和创新,真正认识到思想和知识武装头脑的重要性,并对企业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不断为企业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获得贡献力量[1]。

2.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实现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指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并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创起的企业与员工间的和谐关系、共同发展的文化,将企业的顽强精神、奋斗精神和文化观念有了完全的展示,并将企业的价值观和正能量传达给企业员工,是其在长期影响下形成正面、积极的行为习惯和准则,成为一种具有自发性质的正面价值观[2]。

二、政工管理工作利于企业文化建设

1.政工管理有效帮助企业提升凝聚力

政工管理是保证企业实现高效工作的基本,是顺利开展文化建设的首要条件。企业利用政工管理来给员工传输正确的思想,并将企业文化灌输给企业员工,让员工从内心提升对企业的认同感,让员工有归属感,提升企业的凝聚力[3]。企业开展政工管理工作,能够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面升华,企业可以从现状出发总结出有力于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和方式,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2.政工管理帮助企业维持特色企业文化

我国经济体系改革道路在不断延伸,大部分企业也在改革道路上不断摸索,并创建了促进自身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企业在内部有效开展政工管理工作,能够实现对员工思想教育的进一步加强,为企业文化建设创造良好基础。在企业开展思想教育过程中,很容易形成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具有企业的显著特色。所以,在企业开展政工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对文化现象进行分类,对符合企业特点,促进企业成长的进行汇总,选出符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现象,以便在之后实现对员工企业文化的传播和灌输。

3.促进符合我国企业发展管理模式的创建

企业管理知识是从西方提出传入我国,很多管理内容和方式适用于西方国家。此外,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开始于改革开放之后,时间较短,很多企业为了获取高的生产效率和利润,将外资企业管理生搬硬套过来,并未取得良好效果。企业采取政工工作的管理,是建立在我国国情和基本政策之上的,利于对外资企业管理文化及经验的分析和改革,并促进形成更加符合我国经济适用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企业开展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不断促进我国经济的向前发展。

三、企业文化建设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

目前来看,我国企业的管理模式一般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管理,即上级颁布任务,下级接受完成目标,完全是个被动的过程,存在很大的缺陷。例如,下级无法高效的完成上级的指示任务。任务从上级颁布到传到,有一个过程,这就会耽误一定的时间。再就是下级完成的情况不符合上级要求,就要重复全部环节,根本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这些问题,企业就可以利用企业文化的建设来解决。企业文化不仅能够让员工产生企业共鸣和归属感,还能促进员工和企业间的合作,提升各部门和员工之间、部门之间合作能力,并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促进企业员工潜能的发挥,这样就不仅提升了工作的效率,还从整体上提高了企业的综合实力。

四、提高政工管理与企业文化的主要措施

1.实现多元化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具有多方面和多样化的特点。在企业开展文化建设时,首先应定好任务目标,然后在定好目标的基础上开展多样化的文化建设;通过不断创新,来提升企业员工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员工完成任务使满足感和价值认同,不断提升企业员工工作效率,优化企业整体竞争力。

2.加强素质和道德培训,提高政工人员素质

企业政工人员是开展企业政工管理的关键主体,其职业素质影响着运行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要求政工人员必须具备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才能帮助企业有效的解决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问题。针对企业政工管理效率的提升,企业要定期开展人员道德和素质等方面的培训,确保任何时刻政工人员都有正确的态度和思维来解决政工工作开展中出现的管理问题。

3.多方向加快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要加快文化建设,就要从多方面来开展,不仅要对企业员工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进行关注,加强改善,同时也要补充和完善企业管理体系来加强总体的管理。要对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明确,制定奖罚分明的制度。同时,要加快企业文化建设和改善的速度,并通过定期的审查和抉择,对原有企业文化进行优化;对选出的适合当前经济形势的企业文化进行组织和宣讲,让员工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并产生共鸣,不断提升自我,进而促进工作效率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使企业面临的环境越发的激烈和复杂,在此时,应充分发挥出企业政工管理的作用,加强企业问价的建设,不断跟随社会经济和时代的发展创新和改革,才能使企业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促进企业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肖帆.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融合[D].湖北工业大学,2014.

[2]吕东.思想政治工作对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功用探析[D].吉林大学,2014.

[3]马媛.当前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作者:张延明 单位:唐山钢源冶金炉料有限公司

第四篇: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策略

摘要: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除加强人才建设与企业管理之外,企业文化建设同样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对企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期下,企业文化建设虽然得到一定发展,但不是十分理想,仍有些问题存在,因而企业内部有关工作人员应当通过有效策略积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从而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有效策略

企业文化在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属于核心内容,尤其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新时期下,企业文化建设更加重要,同时也十分必要。在当前形势下,企业领导人及管理人员应当清楚认识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选择有效策略将其解决,从而使企业文化建设取得较理想效果。

1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1.1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完善制度

无论任何工作,为使其能够成功必须要保证将完善制度作为基础,从当前大部分企业实际情况来看,对企业文化建设产生影响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缺乏完善制度,在大多数企业内企业文化建设仍被当作表面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宣传以及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健全工作制度,造成大多数企业内部文化建设只是表面宣传,但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都不具备实质性的一些东西,基本也未进行变革。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若企业文化长期未得到发展,必然会严重影响企业发展。

1.2企业文化建设战略缺乏统一性

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均缺乏完善战略部署,其所导致结果就是虽然在财力及物力方面投入比较多,然而无法得到应有效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保证战略部署完善可使企业成功率大大增加,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若与整体战略部署发生分离,则很容易导致两者之间有不平衡发展情况出现,从而造成企业文化与企业实际情况之间发生脱离,这种情况的发生会严重阻碍企业发展,甚至会导致企业出现破产情况。

1.3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创新型传播方式

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很多企业在传播企业文化过程中仍选择纸质传播方式,对于这种传播方式而言,其不但消耗的时间与精力比较多,并且所得到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通常情况下在传播过程中企业内大部分员工关注度都比较低,并且其内容基本上都比较空泛,基本上不会对员工产生任何影响。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将传播方式改变,与当前科学技术相结合,在传播过程中融入多种科技,这样不但能够使员工更加关注,同时还可以全面具体地展示给员工企业文化,使员工在文化建设中能够自觉参与。

2新时期文化建设有效策略

2.1企业文化建设应当将其战略发展方向作为核心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将企业战略发展方向当作其主要目标。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对于企业品牌形象应当积极创建,在企业内部加强软管理,从而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奠定较好基础。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而言,其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之间存在直接关系,在企业文化建设良好基础上才能够使企业经济建设得到长期较好发展,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实现良性循环。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建设及经济建设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两者之间能够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企业文化建设应当与其整体战略发展相配合,为企业较好发展在精神上提供动力。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为能够使其较好进行,应当将战略目标当作核心内容,将系统建设方案建立起来,使方案增强可操作性,对于各种建设方案真正落实。

2.2文化建设及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在有些企业领导人看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是经济建设,往往将文化建设置于可有可无地位,这种观念不但存在认识方面错误,同时还会导致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严重损失。所以,为能够使企业文化建设得到较好发展,一项必要任务就是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济两者之间关系协调好。有些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认识仍比较片面,在一些企业领导人看来利用企业文化建设能够将企业内存在的所有问题解决,因而对于适当物质满足可不必考虑。但是,对于企业文化而言,其核心内容为企业价值观,企业各个方面工作中均应当渗透以人为本经营理念,应当使企业文化建设密切结合其它工作,这样一来才能够使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牢固物质基础,才能够使企业文化建设得到持续发展。

2.3团队建设及个人发展相协调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对团队合作加强重视,团队发展与个人发展两者之间不应表现出矛盾,应当对个人尊重,同时对个性发展积极提倡。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团队发展以及个人个性培养均属于一种文化,企业在发展团队文化的同时,应当充分激发员工个人潜能,对员工个性进行培养,从而有效激发其创造力,使员工个人能力能够得到较好发挥,从而使企业文化建设能够得到全面进一步发展。

3结束语

在新时期下,为能够使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一项必须任务,并且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企业内领导人及相关管理人员应当积极探索,认清当前形势,通过有效策略及途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从而使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旭平.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6(6).

[2]王艳妮.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4(35).

[3]叶玲瑛.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5(27).

作者:张众伟 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第五篇: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摘要:在当今经济弱增长的新常态下,如何构建独特的企业文化已成为港口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之举。本文以福建省莆头港企业文化建设情况为研究背景,分析当前港口企业文化的现状,提出存在问题,并给出新环境下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思路,希望能为港口企业尤其是新建港口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提供借鉴。

关键词:港口企业文化;现状分析;建设思路

1港口企业文化概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服务理念、职业道德及企业组织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企业思想与观念不断发展的最好体现,是增强企业活力,发挥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力量源泉,是营造企业和谐气氛和优良环境的保证。港口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分支,有其鲜明的行业特性,集中体现为港口资源的有限性、港口服务的专业性、岸线资源的不可移动性。这些港口特性决定了港口企业必须突破一般企业文化建设的模式,着重于通过港口企业的软硬件的建设,吸收借鉴现代管理和企业文化的优秀成果,以制度管理为切入点,以强港奉献、以港为家为追求,以服务港口经营发展为宗旨,以人本管理为核心,建设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内涵丰富和独具特色的港口企业文化。

2港口企业文化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港口行业的投入逐步加大,港口建设发展迅速,港口产能大大提升,港口发展的各项指标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港口企业文化在推动港口企业健康发展、凝聚员工归属感、激发员工使命感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宏观经济发展的波动,港口行业发展低迷,尤其是近几年投产的新建码头面临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以致企业文化建设力度不够,企业文化灵活适应港口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1)港口发展的快速增长与企业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矛盾凸显。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建码头增多,港口产能大幅增加,货物吞吐量得到了迅猛发展,使得港口经营管理层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吞吐量为重中之重,着重在港口建设、先进设备采购、技术更新与应用等领域开展工作,而对企业文化的建设重视力度不够,企业文化建设仅停留在表面,忽略企业文化在港口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导致港口发展软环境差,员工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企业发展活力不足。

(2)宏观经济低迷,激烈的市场竞争与落后的港口服务意识矛盾明显。随着近几年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煤炭、钢铁等行业发展放慢,市场供需矛盾严重失衡,港口市场竞争明显加大,前期大规模投资效益回收力度下降,很多港口码头面临倒闭破产、资产转让的境地,港口经营者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企业全部的发展重心完全转移到业务拓展、货源的抢夺和降低管理成本当中。同时很多港口企业仍存在计划经济下港老大的心态,员工服务意识教育欠缺,港口服务水平低,客户满意度低,严重影响了港口企业对外业务拓展,大大降低了客户的忠诚度。

(3)企业的快速发展与员工职业规划目标的实现存在较大差距。随着港口企业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的经营效益、品牌的塑造以及社会知名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往往忽视了员工的个人发展,大部分企业仅仅注重员工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员工精神文化建设以及员工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工作机制不健全,员工个人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员工自我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严重影响了港口经营队伍的稳定性。

(4)员工队伍综合素质低与先进设备与技术更新速度快的矛盾突出。当前港口行业发展迅速,企业装卸设备的使用与更新以及先进技术的应用步伐加快,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自动化水平大幅提升,而员工队伍的建设、员工综合技能的培训与提升却成为企业发展的短板,容易出现对新设备、新技术的适应能力弱,新技术得不到快速的普及和应用,员工工作能力得到较大挑战,容易导致员工的流失。

3当前港口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企业的发展具有时代性,作为展示企业发展经营理念和发展历程的企业文化同样具有时代特性。如何结合当前形势重新定位企业文化功能,认识企业文化与时俱进的特点显得尤为重要。

(1)港口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港口管理体制的变化,市场化运营,都加快了企业改革和发展步伐,使得港口企业的经营策略、运营方式、内部管理都发生了重大的现实变化,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途径、目标等要素也受到了影响。因此,要求港口企业文化建设与港口管理体制变化紧密结合的呼声越来越高。

(2)企业所面临的历史阶段、发展历程以及本身固有的文化积淀都各不相同,企业文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不同的企业将会形成不同的企业文化理念,虽然在一定阶段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企业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企业发展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港口企业竞争的加剧,沿海港口企业整合重组的影响,企业文化的创新和融合也成为港口企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3)面临经济下行的发展形势,尤其在近几年特殊的宏观经济背景影响下,港口企业的营销策略、内部管理、经营风险等面临巨大挑战,港口经营不再局限于港口自身而是围绕整个物流链与上下游客户进行战略协同合作,使得港口成为物流链上不可或缺的部分,彼此企业文化也相互影响和渗透,不同文化出现了一定的交流和融合。跨文化的融合以及借鉴学习的趋势,给港口企业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建议。

4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思路

山东龙口港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了身深厚的企业文化底蕴,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龙口港人为振兴港口奋勇拼搏,无私奉献。一是在龙口港的发展历程中,呈现出多元并举、包容性强、拼搏竞争的文化特质,优良的文化基因是龙口港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势所在;二是面对激烈的国内外环境,同质化竞争加剧,龙口港勇于创新,实行差异化战略,主动适应,抢抓机遇,赢得了发展主动权;三是作为国有企业,龙港口资源担当国企应有的责任和使命,体现了国企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价值取向和引导作用。自强不息的精神、创新超越的精神、知行合一的精神构成了龙口港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动力。福建省莆头港作为新建码头,仅有短短7年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但企业文化建设一直是莆头港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7年来在公司全体员工的努力、支持和信任下,通过借鉴学习包括龙口港在内的多家港口企业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理念,通过调研学习,逐步形成了莆头港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独特的文化理念:即和谐、创新、竞争的企业文化理念和为员工创造幸福、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财富的经营理念。

4.1关心干部职工,创建和谐港口家园

(1)莆头港作为新建码头,工程建设与生产经营并行,且地处偏远生活条件差,干部职工队伍缺乏稳定性。企业发展初期,首要任务就是稳定员工心态,公司以创建港口安全文化为突破口,每年通过定期举办各种安全技术培训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演练,在活动中让干部员工熟悉各项生产标准、规程和应急解决措施。通过每年举办“安康杯”竞赛,与属地消防单位合作演习等方式,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在企业员工中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安全价值观,为企业的建设和运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努力维护员工利益,制定合理的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举办多种活动使员工能够充分了解企业发展动向,关注企业未来发展,参与企业决策。努力丰富员工文化生活,投资建成集公寓、餐厅、健身、图书阅览、侯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员工后勤服务区,广泛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关心员工日常工作、生活,不断提高员工收入,保障员工合法权益。

4.2领导干部为主导,发挥领导层的中坚力量

(1)莆头港领导层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企业领导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知识,率先垂范,身体力行,通过对企业未来发展蓝图的构架、企业经营环境和未来发展潜力的分析和定位,制定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和一系列加强内部管理措施。通过下基层,深入一线带头示范亲自参与文化理念的提炼,提出具有前瞻性的管理意识,并亲自付诸实践,积极参与到企业文化的贯彻和传播当中,领导层的积极参与为企业全员参与企业文化建设起好了步,带好了头。

(2)随着宏观经济持续低迷的发展态势,领导层及时调整发展策略,确立了合作共赢、整合内部同类资产和资源、外拓市场内抓管理等发展理念,从营销策略、制度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入手,实行了一系列针对性调整,积极加强同临港工业和规模客户的战略合作,力推项目落地发展,保障企业经营稳定性,同时树立了良好的社会信誉,企业的知名度也得到了较大提升。

4.3完善软硬件建设,全面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1)莆头港口注重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做好港容港貌建设,建设花园式环境,为员工、广大货主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定期组织和开展系列文化娱乐活动,加强与员工、客户、合作伙伴的沟通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支持,建立客户回访制度,客户满意度调查等工作,适时召开互动座谈会,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不断完善港口企业管理水平。

(2)推进开展企业员工素质提升工程,梯次开展员工培训工作,分别对企业一线操作员工,企业财务、技术、安全、业务等专业人才以及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开展培训,为企业未来发展储备人才。通过与高校、培训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定期开展员工各项素质技能培训,通过扎实开展学习、研讨等活动,引导员工改变自身知识结构,转变思维方式,提高员工综合素质能力,实现企业与员工价值的和谐统一和共同发展。

4.4打造“莆头港”品牌,服务港口经济发展

(1)莆头港作为新建企业,整体社会知名度较低,为打造“莆头港”品牌,公司着力建设具有莆头港特色的效率型、学习型、安全型的班组,业务部门以全程供应链服务的标准对业务流程进行合理调整,全程跟踪客户需求,及时解决客户问题,提高客户服务的满意度。同时通过对外宣传,积极参加各类推介会、交流会,宣传企业文化、经营能力,推广企业管理理念。通过实践,企业文化的积极因素极大的提高了公司的社会知名度的美誉度。

(2)莆头港作为实体单位,港口经营是重中之重,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和调整,企业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增强员工发展信心、完善工作生活环境、明确员工职业规划等系列措施,稳定员工工作心态,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形成“莆头港大家庭”的集体荣誉感,无形中将企业文化精神渗透到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中去,使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能有创造性的工作和奉献,为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结语

新形势下,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创造并提升企业价值,为港口企业发展提供发展内动力。莆头港自建港以来,始终坚持循序渐进,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的方式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因地制宜,形成了一套适合莆头港发展的独特的企业文化,并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宏观经济的变化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加强和提升。因此港口企业在重视吞吐量不断提高的同时,更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才能使企业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使充满活力,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港口持续稳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国华.港口企业沟通与企业文化研究.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3.

[2]马艳仪.GZ港集团企业文化发展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3.

[3]付子顺.优秀企业文化与企业持续发展.河南社会科学,2007.

[4]张绍伦.港口企业文化的创新与运用.中国水运月刊,2012(2):58-59.

[5]王舒玫.现代物流大背景下港口企业文化建设问题思考.中国港口,2003(7):45-46.

作者:余仁玉 单位:福建省莆头港口开发有限公司

第六篇:后GDP时代企业农机变革文化建设思考

摘要:在后GDP时代,中国农机企业发展面临创新驱动不足,增长方式粗放,国际竞争激烈等诸多挑战。本文分析了农机行业持续发展存在的深层问题和亟需解决的矛盾,并就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农机企业变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企业文化;后GDP时代;农机企业变革

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历史经验表明,高速增长只是经济发展的某一个阶段的表征,而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GDP只是衡量经济发展的数量指标,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更要关注体现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已经开始从“GDP时代”转向“后GDP时代”,即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后GDP时代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新方式。因此,企业必须积极适应这种新变化,不断转变发展方式,持续推动转型升级。

1后GDP时代农机企业面临的新挑战

我国农机行业经历过较为辉煌的发展阶段,工业体系布局完备,共同为新中国的农业机械化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不少企业没有经受住风雨洗礼,退出了或正在退出历史舞台。我国经济发展步入后GDP时代,农机行业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如产能过剩,农机购置补贴增幅明显放缓,驱动市场高速增长的力量不断减弱等。经历了2004年以来的10年高速增长之后,2014年农机工业增速开始跌入个位数,行业发展表现为中低速增长态势。在后GDP时代,中国农业企业发展形势呈现出新特点,面临着新挑战。

1.1农机行业创新驱动力量不足

农机行业作为传统机械制造业,劳动密集性强,以市场、技术和竞争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不够完善,吸纳全球农业装备领先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不高。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有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才能不断提高创新对企业增长的贡献率,才能推进农机产品升级,加快新产品商品化,形成中高端产品优势。“《中国制造2025》系列解读”提出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构建形成核心功能部件与整机试验检测开发和协同配套能力,国产农机产品市场占有率90%;149.1kW(200hp)以上大型拖拉机和采棉机等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达30%。

1.2农机行业增长方式面临重大转折

后GDP时代,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建立在互联网和新材料、新能源相结合基础上的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正逐步到来,全球技术要素和市场要素配置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未来农机行业的增长方式重在提质增效、产业升级,单纯以量取胜、以价促销的发展模式将被市场淘汰。国家“十三五”规划全面推进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及共享5大发展理念,2016年我国经济工作明确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5大任务。市场饱和、用户购机积极性下降、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盈利能力较低、国三切换,再加上非农机行业参与及资本市场介入等多种不确定因素叠加,行业“洗牌”将成为“十三五”农机行业的新常态,未来市场竞争格局更加复杂。

1.3农机行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十三五”期间,全球制造业格局将面临重大调整,企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而紧迫。国内外领先企业加快产品线的延伸,外资和其他行业资本正大举进入农机行业,促进农机行业整合,使行业竞争方式和模式不断创新与升级,企业面临竞争威胁加大。国际著名农机企业立足中国,不仅带来技术升级同时引发竞争升级。世界农机先进企业不仅进入中国高端农机市场,还有计划地进入低端领域,如迪尔、CNH等纷纷在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国生产制造相对低端产品进入次发达国家,成为市场主流,使竞争进一步加剧。持续低迷的制造业使得境外、业外资金进入农机行业的欲望更加强烈,业内相对低端的管理水平、资金实力迫使企业加快转型与提升的步伐。

2文化建设引领后GDP时代农机企业新变革

企业文化是企业广大员工所信奉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农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培育先进文化,提升企业的软实力,使企业文化在农机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质量控制及营销服务等价值链发挥牵引作用,为农机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指明发展方向,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保障。

2.1培育创新文化,助推农机企业转型升级

农机企业要加快企业转型,需要营造全员创新氛围,培育人人创新、事事创新文化。以开展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及工艺革新等活动为载体,有效应对企业转型升级、制造方式变革及商业模式创新带来的冲击,提高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在技术创新方面,通过构建开放式研发平台,不断优化产品开发流程和标准,推进核心产品升级。在营销创新方面,抓住“互联网+农机+农业”发展大势,借鉴农机及其他行业营销模式创新做法,开展营销平台优化、融资租赁,逐步构建起满足未来发展的创新型营销模式。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有效利用信息领域的新技术、新手段,加快信息化与工业生产相结合,推进业务升级,不断满足需求、创造需求,实现增值服务、价值提升。建立鼓励创新的容错机制,调动全体员工创造活力,增强创新动力;完善全员创新平台搭建,为“创新人人可为、事事可以创新”提供保障。

2.2培育用户至上文化,提升农机企业市场竞争力

当前,国内外各品牌拖拉机产品竞争日益加剧,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不断地为用户创造价值尤为重要。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需求就是中国农机企业的使命,农机企业要持续开展用户至上文化建设,以用户至上文化的持续培育不断提升企业满足市场、服务用户的能力,适应“私人定制”等市场需求个性化发展的趋势。根据市场变化、围绕用户需求进行产品开发,制造出更多“私人订制”的农机产品。营销人员要贴近用户、贴近市场,更深入地挖掘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及时将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研发。只有不断为用户创造价值,努力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中国农机制造才能走向国际化。

2.3培育品牌文化,打造中国农机品牌

优秀农机品牌是中国农机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核心资源。如家喻户晓的中国农机品牌“东方红”,已成为中国农机产品的代名词。培育中国农机品牌,必须依靠不断创新新型营销模式,企业间的竞争必须突出各自核心的优势和特点,让终端用户对所选择的品牌有所了解和认知,逐步引导用户需求从价格导向向价值导向转变,最终才能摆脱对手的围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全面推进农机产品品牌文化宣传,大幅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实现农机企业由做产品向做品牌、做文化的营销转型。

2.4培育担当文化,打造优秀职业化员工队伍

拥有一支优秀的职业化员工队伍是农机企业创新变革的重要保障。农机企业要培育员工树立强烈的职业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使全员增强对企业、对岗位的敬畏之心和担当意识。通过活动牵引,典型引路,培育全体员工自觉树立强烈的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精湛的职业技能,为推进企业发展做出职业化业绩。持续推进企业文化落地,提高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企业文化传播,使全员认知、认同并接受先进文化理念,实现理念与行为的零距离契合,建立起高绩效的企业文化,助推农机企业创新发展。

作者:刘学功 单位: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第七篇: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常言道:十年企业靠管理,百年企业靠文化。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呈现新特征,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作为国有企业,如何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建设顺应发展要求的先进企业文化,不仅关系到企业改革调整、转型升级成败,关系到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主导和支柱作用发挥,而且关系着企业先进文化建设成效。

一、新常态下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导向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文化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企业发展、凝聚员工力量、树立企业形象、塑造品牌价值、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围绕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广泛进行宣传教育,广泛进行探索实践,在贯穿结合、融合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在坚持不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实践具体化、系统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广大员工焕发出创新激情,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企业要坚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时代精神,促进企业良好风气的形成和发展,建立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企业要奉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崇高理念,增强广大员工爱企业的热情,形成幸福和谐的氛围,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二、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与任务

在经济新常态下,发展依然是企业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国有企业必须围绕如何实现企业价值和员工价值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引导和鼓励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相生相伴、相辅相成。只有着眼于发展,国有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找到解决矛盾和冲突的方法和途径,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只有构建支撑发展的企业文化,才能让员工认识到问题和困难的现实性和暂时性,建立起克服困难、共创辉煌的信念和力量。

三、新常态下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路径

(一)全面理解新常态,构建科学发展的战略文化。战略事关全局,战略决定命运。没有战略的引领,企业就会在竞争中迷失方向,行之不快,行之不稳,行之不远。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改革创新等一系列战略调整,需要有适应新情况、新变化的新型企业文化作为支撑,需要将企业新的战略目标化为所有员工认同的企业发展愿景,形成新常态下的战略文化。因此,国有企业要始终把战略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高度重视战略的牵引作用,注重以战略统一意志,以战略传递动力,以战略激发活力。同时,要加强顶层规划,将文化建设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制订完善的企业文化发展规划,明确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实施办法和保障机制,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轨道。

(二)主动适应新常态,构建凝心聚力的人本文化。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与任务是“促进企业价值和员工价值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企业要发展就要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责任感;视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在企业中通过营造尊重员工、关心员工、塑造员工凝聚员工的良好氛围,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员工的潜能,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要在尊重员工、发展员工和满足员工需求的前提下,将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融入企业发展目标,促进每个人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潜能的充分发挥并释放以及生命价值的最终实现,充分体现企业管理“发展为了员工、发展依靠员工、发展成果由员工共享”的真谛。国有企业人本文化的构建,必须以创设人文精神和人文环境为导向,以提高人的素质、满足人的需求为主线,以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体现人的价值为核心,在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发展中,追求和实现人自身的发展。

(三)积极引领新常态,构建驱动发展的创新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结合,使企业适应新形势、新环境,做大、做强、做长。国有企业文化创新必须以理念创新为先导,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要将文化创新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营造创新环境,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通过文化建设为国企扩大竞争视野,增强凝聚力和竞争力。

(四)积极适应新常态,构建融合发展的开放文化。开放是一种胸襟、一种气度,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如何把民族的传统文化、企业所在地的区域文化、企业的自身文化,以及外来文化相融合,从而构筑与企业内外环境密切结合的企业文化,已成为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直接因素。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在不断扩大开放的过程中,在坚持文化自主的前提下,突出文化的对外传播,特别是品牌文化的传播与保护;要尊重当地文化风俗习惯,突出文化融合,努力构建开放、兼容、合作、共赢的开放文化。

(五)主动适应新常态,构建依法治企的法治文化。全面依法治企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只有不断提高依法治企的能力,才能确保企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企业要积极拓展法治文化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行为规范体系,积极用法律来规范自身发展战略,以提供更合法规范的社会服务;企业应以法治文化为导向,建设一批专业高效、按章办事、执行力强的法律事务管理团队,实现风险前端控制,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和风险分担能力,从而促进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稳定健康地发展;企业要加强与政府的相关协作,促进法治文化完善与监督。

第3篇:企业文化策划范文

要发挥人文环境的育人作用,深化“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使员工主动围绕公司发展目标进行有组织的学习,互相沟通和交流。在公司中营造以人为本的团队学习氛围,为员工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充分实现员工自身价值。通过相互诚信的人文关怀,提升员工的思想境界和素质修养。当今的竞争主要不是拼体力、拼资源、拼资本,更重要的是比知识、比智力、比人才。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建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而参与建设学习型社会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学习力是提升生存力、创新力、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和员工个人价值的前提和基础”,“为员工提供学习培训机会是企业给员工的最大福利”,沙市供电公司积极组织包括职工夜校在内的各种学习,职工每月都有至少2个晚上可享受到这样的“充电”福利。沙市供电公司非常重视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把它作为改善干部职工心智模式、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增强应对生产经营各项工作挑战的能力和提升优质服务水平的一项重大措施,作为解决工学矛盾、加强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要求把职工夜校学习作为一项制度来落实,注重实效。根据行业要求,夜校学习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有关电力法律法规、企业中心工作重点、营销优质服务、专业技术业务学习及岗位培训、结合工会“职工兴趣小组”开展有关专题讲座。同时,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班组等也在积极创建中。在学习型企业的创建中,其运用手段应该引起重视。现代企业应当积极为员工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例如公司自主研发的“报装工程信息网”,该网站包括报装工程进度管理、工程简报、通报考核、信息动态、下载中心等栏目,是公司运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的报装工程动态进行有效管理的有效尝试,网站的建成,实现了报装工程动态信息的透明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将在实现信息资源集成与共享的同时,有力的促进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的提升,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之举。

二、以“负距离”服务理念深入推进服务文化建设

任何新举措的出台必然有着相应的社会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群众对电力供应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用上连续可靠的电,还要享受到更优质满意的服务,当前全社会广泛开展的民主行风评议工作也对电力行风提出了进一步要求。我所在的公司主动自加压力,适时提出“负距离”全新供电服务理念。“负距离”服务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服务模式,而是一种定位。供电企业优质服务活动开展了十年之久,但过去对服务的定位,始终停留在供电设备产权分界点以前。而“负距离”服务则是淡化这个概念而为用户提供的服务,从空间上将服务延伸至产权分界点以后,时间上体现出服务的主动性和超前性,心理上尽可能缩短与用户之间的距离。“负距离”服务淡化产权分界点前后的区别,强调供用电服务的一体化;在强调服务优秀的同时,也强调适度的利润回报;强调服务的市场化;以客户为中心,强调服务需求的客观性。公司从三个方面践行该服务理念。一是作为国有公益型供电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能力所及范围内努力做到“三个不计”,即不计成本,将每个服务环节细化,签订责任状;不计电力设备产权界限,优质服务无终点;不计时间,不论上下班,加班加点,对客户有求必应。二是“三管齐下”抓优质服务,即“人管”、“制度管”、“文化管”。三是“三个底线”毫不放松,即安全生产底线、资产经营底线、队伍稳定底线。此外,建立优质服务长效机制也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不断完善优质服务、规章制度及工作措施的同时,针对政府、社会与客户对供电企业关注的问题,不断深化优质服务内涵,建立系统、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长效考核机制,力求让政府放心,使群众满意。

三、建立“爱心、平安”为主题的安全平安文化

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确定的工作重点,也是电力企业的工作主线,电力企业要在全面完成各项经营指标的同时,扎实推进以“爱心、平安”为主题的安全平安文化,建立该项工作长效机制。

1•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通过各种形式,定期研究和解决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领导和协调,指导活动深入开展。加强对各基层单位活动的组织和督导,同时将爱心平安活动融入农电管理,延伸到供电营业所、农电工。

2•是以“爱心活动”和“平安工程”为载体,切实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公司以“珍惜生命,杜绝事故”为主题,开展“四个百分之百”进行施工现场安全稽查,制止施工现场违章行为,防止人身伤亡事故和人员责任事故。

3•是深化载体活动,努力培育爱心理念和平安理念组织各种兴趣活动小组,让职工在活动中体验爱心,享受平安,受到教育和启发,树立起爱心理念和平安理念。如在员工中广泛开展各类体育邀请赛、亲子活动、撰写读书心得与摄影展等活动。

4•是坚持文化提升,建设“爱心”和“平安”文化

对内大力倡导“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公司文化,激发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化解矛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推进和谐企业建设。对外通过践行“负距离”服务,落实“三个十条”,兑现服务承诺,全面落实“阳光电力”服务文化,同时强化新闻宣传,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不断提高供电公司的社会形象。

四、探索电力企业持续发展的管理文化

企业发展的根本在于管理,先进的企业经营理念能指导企业走上快速稳定发展的道路。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企业即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的人本理念,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导向、激励和转化等功能,用远景鼓舞人,用精神凝聚人,用机制激励人,用环境培育人。二要重在建设,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选择好突破口,借助必要的载体和抓手,把企业精神、价值观、经营理念变成具体的规章制度,建立规范的内部管控体系和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用符合文化理念的管理机制引导、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三要突出特色,个性特色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力。把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很好地结合起来,总结出自己的优良传统和经营风格,在企业精神提炼、经营理念概括和视觉形象设计上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形成富有行业特点和独具魅力的企业文化。沙市公司作为县级供电企业,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并实践“负零一二三”的企业经营理念。“负”即实行“负距离”提升服务的理念,突出优质服务无止境。树立“大服务”观念,推行领导为员工服务,机关为基层服务,生产为经营服务,经营为多经服务,建立优质服务长效机制;营造“七心级”供电服务品牌,即业务咨询称心、业扩报装顺心、安全用电舒心、缴纳电费省心、故障抢修放心、特殊照顾贴心、个性服务温心。“零”即实行“零事故”目标、提升安全的理念,突出人身安全和电网安全。充分利用“检电共建”预防职务犯罪的平台,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宣传平安理念,树立平安观,实现安全的可控、能控、在控,建立闭环管理的安全机制。

“一”即实行“以线损管理为纲”的理念,全面提升各项指标。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以抓好线损指标为突破口,落实线损“四分”管理责任,加强营销精细化管理,量化营销考核指标,实施工作绩效考核,全面完成营销指标。

第4篇:企业文化策划范文

(一)加快人才培养,提高营销策划整体水平

政府在中小企业发展中应该起到引导、扶持的作用,我国政府可以出资开展一系列的中小企业营销策划论坛,加大在营销策划方面的课题研究经费等活动,吸引中小企业家、营销专家的参与,提高重视。现阶段的营销策划领域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应该及时的进行内部规范化的管理控制,对于不具备策划能力的人员实行吊销上岗证书的处理,而企业中存在的不合理的策划部门的设置也应该进行调整治理,保证它能在商业盈利的目的下切实制定出符合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的策划方案,这对于营销策划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也十分有利。

(二)积极研究创新型营销策划方法

在营销策划方法的研究中,行业专家应该结合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力量,比如教练式营销策划与逆向式营销策划都是值得借鉴的营销策划方法,前者是在企业内部进行员工的选拔组成策划部门,在整体领导之下自主的去完成营销策划工作,这一方法能达到传播营销知识,培养策划能力,实现资源共享的效果,对于中小企业的文化积累以及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后者就是营销策划的有下至上的逆向的制定,也就是要先找到在局部市场实践中的有效战术,再从局部向整体扩展,最后用战略使策划战术得以实现。在进行营销策划方法创新的过程中不能呆板借鉴,应该积极开发寻求新的策划手段,为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三)加强营销策划的情感注入

中小企业相对大型企业不具有规模和资金优势,在这个方面中小企业很难与大企业抗衡。在其中的商品组成、价格以及促销方式等方面都具有相当程度的竞争,在当前市场运行逐渐完善的情况下,信息的流通更加顺畅,企业之间进行效仿和借鉴的能力和速度得到提高,这种竞争的优势地位也变的不那么明显,但是企业品牌信誉的想成则可以有效的赢得顾客的信赖,在与企业客户的沟通过程中,从内在体制到外在的形象再到品牌的信任,这一过程中信任能够发挥主要的作用,所以,现代的营销策划竞争将越来越倾向于文化情感方面的竞争,在营销策划中加入更多的感情因素,实行情感营销,将是今后营销策划工作的发展趋势。

二、结束语

第5篇:企业文化策划范文

关键词: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相融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办学实践中不断积累并形成的办学理念、道德规范等能够体现出学校全体师生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的独特的人文价值观。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积累出的行为准则、行为方式等内容。在以就业为最终导向的高职教育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文化与高等院校的文化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其带有较强的企业文化特色,因此,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在不断地遵循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探索出更好的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方式,从而不断地提高高职院校的文化软实力。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内涵

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校园为主要空间,以高职学生为主体但包括学校全体教职工在内的,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学校的办学精神、宗旨、理念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性文化,它是学校形象的代表也是学校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因此,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2.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中不断积累并形成的,被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独具本公司特色的经营理念、行为方式、企业精神等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形象的代表和企业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对一个企业来讲,创立品牌、树立口碑和形象等都受到企业文化的指导和约束。因为只有企业文化有质量,企业才能实现不同层次的跨越。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融合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的教育是以就业为最终导向的,因此,它具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双重属性。它的职业属性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企业文化侧重的是社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对高职院来说,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是重中之重,因此将优质的企业文化不断渗透到校园文化中去,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就业和学校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职院校的教育要有所提升就一定要对自身的特色“大做文章”,即抓住它的职业属性,在学校定位、办学理念、专业设置等方面凸显其职业教育的特点。高职院校应吸收借鉴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断调整教学结构,最终实现与社会接轨并解决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状,创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就业导向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必须向企业文化靠拢,而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校园文化,可以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高职学生的竞争力和适应力。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不断融合的过程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在校园文化中不断渗透企业文化,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存的问题

1.重视硬件建设,忽视文化建设。高职院校的办学时间相对较短,办学经验相对较少,因此,大多重视硬件建设,在显性元素建设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而在校园文化建设等隐性元素的建设方面就比较薄弱。且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出现了注重形式、制度,轻视内容、精神等偏差。更有部分高职院校把校园文化建设限制在对高职学生进行管理教育的层面,并没有真正地进行校园文化圈的建设。

2.相关教师实践经验不足。进行实际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目前高职院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大多只停留在学校为企业提供技能型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和就业的场所的层面。同时,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并没有在企业中工作的实际经验,对企业的真实情况较为陌生。因此,学校与企业在文化层面的交流和互动就相对缺乏,使校园文化建设有所缺失。

四、高职院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的对策

虽然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同属大文化范畴,但这两种文化属于不同的类型,想要将两者完全融合,就必须要进行系统的规划,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为此,本文提出了以下促进高职院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的相关策略。

1.科学定位,形成特色校园文化。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学校的办学方向和目标,科学、合理地确定自身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位置。高职教育特有的职业属性,要求高职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突出更多的职业特色,例如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形成特色的高职院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形象,不同的高职院校应该有其不同的校园文化特色,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应该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引领下结合学校特点和行业特色,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2.制度保障,共建校企相融的长效机制。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学校与各方正常进行各项活动的保证。因此,要强调制度文化在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方面的作用,不断引导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使高职学生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逐步受到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也要合理地运用保障机制与评价机制等,不断促进两种文化的渗透。高职院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不断借鉴企业文化中优秀的部分,例如,思维方式、规章制度、奋斗精神等,让高职学生在进入企业之前就能不断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这对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同时,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要定期、多渠道的收集企业的反馈信息及校企文化融合对高职学生就业影响的情况。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更容易与企业文化找到契合点,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进而达到校企文化相融合的最终目标,使校企合作更具生命力。

3.创新形式,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主题突出、形式新颖的校园文化活动,对高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以及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重要影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注重校园文化活动的作用,并结合自身特色,加入职业特征,体现高职院校文化的特色。因此,高职院校要将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目的,注重文化传播媒体的建设和校报、广播等校园文化窗口的建设。高职院校要注重对各类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宣传载体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要开拓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与企业、媒体等社会组织联合举办活动,借助多方面的力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的影响力。

4.改善环境,促进校企文化融合。长期生活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学生十分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就显得十分重要。良好的人文环境会在无形中释放正能量,影响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给予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这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十分有利。因此,高职院校在制订具体的人才培养计划时,要充分考虑校园环境的作用,对工作岗位的职责要求和技能要求等进行分析,深入了解企业的文化。落实具体实施时,要注重具有企业文化特点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日常课堂教学的结合,提前渗透企业的用人标准、文化精神等内容,并联系相关部门进行实地培训和实习。通过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慢慢地积累企业所需的素质,不断提升就业竞争力。

5.课程对接,深化校企合作。大多数人认为高职院校学习的专业技能与企业十分对口,高职学生一毕业就可以进入企业上手工作,但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从学校到企业,高职学生往往需要经历至少一轮的再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人才从学校到企业的距离。因此,加强专业技能培养、优化课程设置和对接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行业、企业对职业资格有不同的标准,高职院校应该按照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课程结构,把企业的用人标准和要求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深化校企文化的相融。一方面,企业可以提前将企业文化中的管理理念、职业道德等内容慢慢地渗透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过程和校园文化中,使高职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以便更快的适应岗位要求,缩短从校园到企业的适应期。与此同时,要建设专业的训练教室,将行业的标准、惯例等引进教室,创设更为真实的职业情境,不断地将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融合。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活动,经常性的组织高职学生进如企业、工厂等进行实践,采用工学结合、课间实习等多种方式,帮助高职学生学习企业文化,从而增强他们的职业素养。同时,也要给教师更多的实习机会,进行专业技能实践,促进整体师资队伍水平的提升。

6.加强交流,提高学生素质。高职院校要组织活动,促进与企业之间的文化活动、思想理念等多方位的交流。通过不同层面的交流促进双方在职业技能、职业文化等方面的融合。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企业杯”等一系列专业比赛,有意识的将创新意识、科技意识等企业文化渗透到各项比赛中,使高职学生在比赛中感受企业文化。学校也可以定期举办企业家交流会,邀请行业中优秀的企业家等榜样人物来校串讲,使学生通过现场交流的方式,加深对企业和行业的了解,为日后走向社会、走向岗位做出更加充分的准备。

五、结语

高职教育因其特殊的办学目标和属性,使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相连。但需要注意的是,学校和企业不同,企业文化不等同于校园文化,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虽然要显示企业文化的特点,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的内涵应当更加丰富。因为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先进、实用技能的现代人才,这与企业对社会的贡献是不一样的。因此,高职院的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思考、努力探索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融合的新模式,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提高高职院校文化的软实力。

参考文献

[1]马树超.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2]汪长礼,李奇亮.从人文精神与职业文化相结合的角度谈高职校园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1(9).

[3]熊子健,陆恒,刘茂灿,等.社会资本理论视野下的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4]严俊杰,汤忠义,段慧兰.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理工高教研究,2010(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