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科学探究的方法范文

生物科学探究的方法精选(九篇)

生物科学探究的方法

第1篇:生物科学探究的方法范文

如何结合生物教学、指导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的探究方法,并灵活运用科学方法,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加强。

一、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

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人们常把观察称为智力的门户。观察是发展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生观察能力的强弱对学生其他智力的开发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它是学生认识自然、获取信息必不可少的一种智能活动。观察在生命科学研究上具有重大作用,许多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规律都是由生物学家通过观察发现的。英国的胡克受列文・虎克的影响,在显微镜下观察软木切片,发现了细胞;达尔文在五年环球考察中,积累了丰富的动植物及大自然的观察资料,经过研究提出了自然选择进化论,写下了《物种起源》这部巨著。达尔文在《对我的智力的评估》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具有比一般人更高的本领,能够看到那些容易被人忽略的事物,并且对它们做细致的观察。我在观察和收集事实方面,勤奋努力,真是无以复加。”勤奋努力的观察,这就是达尔文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在观察实践中才能形成和发展。生物教学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观察,我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灵活运用以下的方法和途径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并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课外活动和野外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应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和进行野外观察。学生在课外活动和野外观察中,通过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栽培植物、饲养动物、进行杂交实验、组织培养、生态调查等,可以观察到大量的感性材料。这不仅大大地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使学生掌握了观察兴趣、观察能力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在教学观察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明确观察目的。2.选择适当的观察对象。3.采用适当的观察手段。4.观察完毕后要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看到观察的对象,还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如由局部到整体、由表及里、从上至下等都是生物学常用的科学观察法,教师应尽量以探究性的启发代替结论性的解释,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要加强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方法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比较复杂和抽象的。对于初中生来说,一些直观性的知识比较容易掌握。因此,教师若结合课堂演示实验来讲授新知识或复习旧知识,学生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研究的内容越来越广泛,实验方法的种类也日益增多。涉及中学生物的实验方法有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定性实验、对照实验、模拟实验等。生物实验的一般程序为: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验目的不同,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安排实验,设计实验步骤,通过现象观察并收集资料、数据再进行分析思考、概括或归纳出结论。

在生物实验中,学生要通过视、听、嗅、触、味,全面观察动植物和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因此,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主要途径。在通过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教师要充分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这是保证观察顺利进行的前提。准备实验用具和选取实验材料,课前,教师一定要按实验要求亲自做一遍实验,以便了解观察内容的各个细节和观察中易出现的问题,从而上课时能正确指导学生,精心设计观察的方法和程序,例如,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根据观察内容选用“观察――思考――总结”的观察程序的探索式同步观察法。总之,作为直观教学手段――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应利用每个演示实验,伴其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使每位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生物学知识和生物实验技能,培养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篇:生物科学探究的方法范文

学校是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的地方。当然,要把最好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他们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获取比较先进的做事方法,以此来提高他们地做事效率,增强他们地创新能力。因此,生物课的教学要向学生介绍科学的探究方法。另外,中学生大多在11—18岁之间,他们的生活阅历浅,社会经验不是那么丰富,尤其是经历的探究过程比较少,对探究方法了解不足,给一个具有的问题,不知道该怎么思考,怎样操作。人都是有争胜心的,年轻人尤其如此。他们渴望得到科学的探究方法,能够在生物科学研究方面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能够快速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生物科学的探究,通常要经过如下过程: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由于人们认识事物总是“从感性到理性”。因此,教师可以先叙述和或者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简单的科学研究,当学生对这些科学研究的事例有所了解之后,再来分析这些科学探究的过程,把它分解为上述六个步骤。这样,学生不但对科学探究的方法有感性认识,而且也有理性认识,获得的方法就是完备的。

2、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讲,提出问题要比研究问题难。一方面是因为人们的活动总是依据于现有的经验,而现有的经验都是经过实践所检验的,非特殊情况不会出现问题。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没有发现问题的机会;另一方面是因为长期依据过去经验活动,没有遇到问题,人们发现问题的意识淡漠,不会去刻意寻找活动中的问题。还有一个方面是问题总是隐藏在事物的背后,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有些问题特别隐蔽,极不容易被人发现。还有,问题具有不确定性,我们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在哪一个工作过程中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寻找问题没有明确的方向。而一旦问题被提出,解决它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只不过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简捷,是否科学而已。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是重要的,而且有比较大的难度。因此,提出问题的能力是科学探究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使他们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逐渐增强质疑提问的本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故意留下后门,让学生钻空子,找问题。例如,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复习上一节的内容“植物的生殖和发育”,强调植物的繁殖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有性繁殖,一种是无性繁殖。然后,按照教科书的介绍,引导学生学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前面的复习,繁殖的两种方式在学生的心目中根深蒂固,可是学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科书所列举的例子都是有性繁殖,学生不免会想到:昆虫有没有无性繁殖呢?如果有它又在哪里呢?这就引出了一个生物方面的科研课题。但是,如果教师不做复习,或者在复习的时候不强调两种繁殖方式,那么学生可能就提不出这样的问题。

3、要重视研究计划的制定

第3篇:生物科学探究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科学探究;特征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6-063-1

如何在现有条件下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和改进我们的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究学习机会?这是每位教学工作者应该探索而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认识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

1.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的界定。“科学探究”就是让学生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按照一定的科学思维程序去探索学习的过程。《课程标准》指出这种思维程序由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七个要素组成。在探究的内容上,“活动建议”不是规定的教学内容。探究内容的设置和确定,教师可从内容标准的“活动建议”中选用,也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水平、学校的设备等,自行设计与确定,探究的方式以及探究要素的确定也是灵活的。不一定每个探究活动都要有七个基本要素,这体现了“科学探究”的灵活性。

2.从人类学习的本能思考“科学探究”。人类与生俱来就具有探究的本能,探究的过程是由一个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或要理解观察到的内容以及解决一个问题的热情所驱动的。“科学探究”就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

二、弄清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的特征

1.物理问题情境的特征。问题与疑问是科学探究的起点,也是“科学探究”的一个基本特征。初中物理的“科学探究”,必须努力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物理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我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的雪山、树枝上的冰凌;展示春天到来时冰雪融化成水;展示火炉烧水时壶上冒出白气、茶杯上的白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等现象。创设出“雾、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水为何会变成白气”、“白气又为何会变成水滴”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思维开放特征。“科学探究”是通过发现问题,研究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形式。“科学探究”关注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结果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实施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必须具有思维开放特征,所有问题应启迪学生充分思考,必须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

例如,在探究“浮力大小的决定因素”时,我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提出浮力大小可能与液体的体积、物体的体积、液体密度、物体密度等因素有关,在判断猜想正确与否的途径上,学生提出了设计实施实验、读课本、查资料、问老师等多种方法。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思维活跃,体现了“科学探究”思维的开放性。

3.学生主体特征。“科学探究”,是通过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探索真理的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初中物理“科学探究”中,应体现物理学研究方法教育的特征,对学生适时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成为这种研究方法的主体和受益者。

例如,在“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中,我选择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猜想影响因素,再设计检验方式和途径,然后进行实验检验,最后写出实验报告。学生做了“比较湿毛巾折叠晾与展开晾”、“比较一杯开水和一杯冷水蒸发”、“比较用电吹风吹和不吹的两杯水的蒸发”、“比较一杯水和一桶水的蒸发”等大量实验,教学活动全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特征。

三、形成“科学探究式”学习方法

中学物理教育普遍存在的重讲解轻实验,重结果轻过程,重传授轻启发的现象。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改革,教学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高度重视物理学中的实验成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物理的实质性问题。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尽量多做实验,并适当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将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力求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科学”。如在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提出可能的因素(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大小、接触面积、物体运动速度)与实验方案,但故意不讲要采取控制变量法,让学生自行判断、分析、实验。探究的问题提出后,在进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和分析与论证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应自始至终起好引导作用,不能袖手旁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要形成探究式学习方法,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教师角色就是要重视引导,教给学生独立学习、研究、自行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起到了“授之以渔”的作用。

四、注重生活实际,培养探究能力

第4篇:生物科学探究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科学方法;途径

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点,熟知物理变化规律,并以此为依据将物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物理问题,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在传统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自己的“教”,常常忽略了学生的“学”,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此,初中物理教育者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将“授人以鱼”的教学模式逐渐转化为“授人以渔”,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

一、强化基础知识,探究科学方法教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探究教学就是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是现代化教学模式之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实现师生或者生生之间的充分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种教学模式以探究作为物理课堂教学的核心,使学生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利用集体或者个体的力量解决问题。

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开展科学方法教育,教师要先从物理基础知识入手,加强学生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和运用能力,以研究物理问题为重点,让学生了解物理概念与物理知识,进而发挥科学方法教育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物理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汽化和液化”一课的教学设计中,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让W生探究沸腾的特点以及蒸发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的关系。教师要以学生生活中较为熟悉的现象为例,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蒸发和沸腾的概念。设计的实验过程如下:教师取一烧水壶,壶嘴正冒着热气,提出“壶嘴为什么冒白气”的问题。为了效果明显,壶嘴上可盖一玻璃片,玻璃片上出现大量水珠。通过演示实验、口述过程、得出结论,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汽化现象,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在通过探究实验得出沸腾和蒸发的有关知识后,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沸腾和蒸发现象,掌握科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进而实现本节课的科学方法教育。

二、进行物理实验,开展科学方法教学

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力,教师一般要借助物理实验引导学生进行物理探究,感受直观的物理现象。同时,在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借助物理实验开展科学方法教育,达到物理探究教学的预期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在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在烧瓶中放少量碘,同时摇动烧瓶,并展示碘的变化,提出“烧瓶里的碘是什么状态的?瓶塞底部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可以听见碘在烧瓶里晃动的声音,观察碘的状态并回答:烧瓶内是固态的碘,瓶塞底部是白色的,同时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在导学案上。摇动烧瓶是为了让学生确定里面的碘是固态的,展示则是让所有学生都能清楚观察。为了确信碘的凝华现象,让学生观察瓶塞底部的颜色,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习惯。综上所述,利用物理实验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为科学方法教育创造有利的教学条件。

三、观察物理现象,渗透科学理念

初中物理学科在实际教学中有极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为了实现物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习物理知识,提高物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在物理探究教学中,物理现象作为物理实验的最终结果,对科学方法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教师可以借助物理现象对学生开展科学方法教育,进而实现物理探究教学的最终目的。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一课的教学设计中,为了使学生深入了解浮力,教师可以开展浮力实验教学活动,先将小石块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示数为F1;再将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2;将小石块从水中取出,给一个向上的托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能变为F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水给小石块一个向上的力,教师加以总结,得出浮力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浮力。

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方法意识,提升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卓玉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5.

第5篇:生物科学探究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探究教学 教育理念 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b)-0179-01

探究探究教学已经提出多年,也是最热门的教育话题。然而,实际上人们对探究教学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甚至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影响了探究教学的实践应用。笔者认为,物理教师应该从教学理念的高度来认识探究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态度和观念,使其成为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

1 目前对探究教学的认识误区

(1)认为探究教学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有些教师认为探究教学就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因此就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需要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探究教学,比如,有些物理概念和习题的讲解,就不能采用探究方法来进行教学,而要采用接受教学。

(2)认为探究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模式。提起探究教学,我们往往就会想起一整套的探究模式,即:①提出问题;②猜想或假设;③设计实验;④进行实验;⑤分析和论证;⑥评估;⑦交流。这是物理新课标中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但是很多教师却将它误解为探究教学的程序,并将它完全模式化,反倒禁固了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呆板,容易使学生失去探究活动的兴趣。

(3)将探究教学等同于实验探究。由于教师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看成是探究教学模式,所以要进行探究教学,就必须按照模式要求完整地进行,因此只能结合实验来完成探究教学。

2 学习过程与科学探究

科学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所获得和积累起来的、现在还在继续积累的认识成果。科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人们对未知世界不断探究的过程,探究是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永恒的主题。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个体主动完成的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试探、分析、综合、创造和再发现的过程。同胚胎的个体发育过程在很大程度上重复了生物物种的系统进化历史一样,今天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对人类文化发展过程的一种认知意义上的重演,即现代人的认知发展是对其祖先认知水平长期演化过程的浓缩。学生所学习的科学知识是人类长期探索积累的成果,这些已经被人类所掌握的知识,对学生而言仍是未知的。而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过程与前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而积累知识的过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遵循着同样的规律。学生学习科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之处,往往就是人类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需要长时间累积、消化和突破的难题。因此,让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按照前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方法,去观测、困惑、沉思、试探和创新,才能更容易建立科学的观念,理解科学的本质,掌握科学的方法。这也是探究教学的依据之所在。

3 “探究”应该成为物理教师的教学理念,而不应仅仅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来应用

所谓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物理教师能以“探究”的理念指导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物理教师要建立探究的理念,需要从以下几方面重新认识和理解探究教学。

首先,探究者的探究热情是科学探究的关键,而探究的方法不是最重要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保护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剖析每一位物理大师的探索动机和科学思想,就会发现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与执着,正是有了这种热情和执着,才能让他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顽强地探索。教师要在探究理念的指导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和探求自然奥秘的热情,有了这种热情,他们不再会觉得学习是枯燥无趣的,相反他们自己会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究未知世界。方法不会可以学会,甚至没有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来。

其次,能让学生以探究者的身份去思考问题才是探究教学的关键,而是否一定要经历一个完整的、按部就班的探究过程不是最重要的。探究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仅仅掌握一系列与探究相关的技能,而是发展他们对探究的理解。科学家在探究世界的过程中,往往是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毫无头绪,但是偶然一个直觉、灵感便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个顿悟的过程不是我们用一套完整的探究模式、方法就能演绎出来的,这样的直觉、灵感是通过思考积累汇聚出来的,思维过程才是整个探究过程的核心。让学生的头脑动起来,从做中学,不要受到模式的禁锢,其实没有模式的探究是最好的探究。

再次,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是探究教学的根本,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关键还看教师是否具有这种意识。探究理念给老师提供了发展平台,教师可以在这一平台上自由发挥,设计灵活多样的探究教学方法来实现丰富多彩的探究教学过程,使每节课,包括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都可以渗透探究意识,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这个过程不是一个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需要物理教师把探究的理念渗透到物理教学的方方面面,自始至终坚持寓物理教学于探究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 李艳平,申先甲.物理学史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 刘筱莉,仲扣庄,等.物理学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6篇:生物科学探究的方法范文

一、改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课标》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明确地将科学探究列入了内容标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引进自主探究的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参与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理念是行动的灵魂,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要走出传统教学观念的藩篱,建构新课程有效的教学理念,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究学习并获得不同的发展,营造一种自由的、轻松的、开放的探索氛围,促进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获取物理知识与技能,认识和解决物理现象,从物理角度认识科学、社会和生活;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及创新意识;通过科学探究能了解并解决与物理有关的生活问题和社会问题,增进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增强对科学的情感和探究能力。

二、探究方法要体现多元化创新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课程内容因材施教,灵活地选择探究方法,千万不可咬定一种探究方法,否则,必定要走进“死胡同”。应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和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挖掘潜力,发现强项和弱项,有针对性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例如在初中物理中有很多的演示实验,若我们都做演示实验,学生在下面观察,是不是就能够很好地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是不是就能达很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适当地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随堂实验,这样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在《光的折射规律》一课中,每组分发给激光手电筒、碗、硬币、适量的水、筷子、方型玻璃水槽、墨水、玻璃砖、钢笔,让学生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反射的基础上,结合自习,自主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得到的结论比平时单纯由老师演示得出结论要好得多。

三、重视引导学生探究的方法。要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物理学科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好教材,科学方法对学生科学认识能起到重要作用,它有助于延伸人的感官,使人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更大程度的挖掘和培养。例如类比方法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的教学始终,教学中常将电磁学的内容与力学内容类比,静电力与重力类比,电势能与重力能类比。通过类比,学生可以提出假设,进行推测,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向,同时能唤起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或经验表象实现知识或经验的有效迁移。当然,教师应自始至终起好引导作用,不能袖手旁观。要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要探究的内容进行搭桥,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思维,缩小学生的探究范围与探究难度,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较快地成为一个探索者、研究者与发现者。物理世界是一个充满神奇的世界,大量的物理实验能显现各种奇妙的物理现象,并且物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非常切合实际,能够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在教学中,要设法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身边的物理现象、实验等方法来刺激学生那种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培养起他们的创新意识。如在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可以事先安排学生带一些常见乐器,让学生观察乐器发声时出现的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发声的变化,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四、为科学探究提供多种资源支持

《物理课程标准》的很多教学内容要求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学习,科学探究成了物理教学的常规性活动,探究过程往往需要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报刊、书籍、音像、电视、电脑、调查访问等多种渠道获取知识信息。如果只有传统的教学资源可用,教师在开展科学探究教学时就会受到束缚。学校应该认识到仪器、设备是探究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投入充足的资金用于购买仪器、设备并保障它们的使用,还要抓好校园网、图书馆、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的建设与使用。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提倡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材料改进设计实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不仅是解决新课程实验设备不足的权宜之计,而且还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体验到科学的真实性,体会物理学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五、将探究延伸到课外活动

第7篇:生物科学探究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探究能力 学习方式 实验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通过不断学习及教学实践,笔者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的物理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新一轮课程的改革,是“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更加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提高。新一轮物理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现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更重视素质教育的开展,要求培养出具有良好的品质、高尚的情操、卓越的智慧及健康的体魄的高素质人才。要求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一、真正搞清科学探究与探究式教学的实质

《从物理课程看科学探究》一文对科学探究作了这样的阐述:第一,它是一种学习方法,强调学生自己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获取知识、体会科学方法、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第二,科学探究本身也是学习的内容。平常所说的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怎样进行科学探究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以前对这类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如今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要通过对探究过程的反复体验,学会怎样进行科学探究。这在过去强调得不够,应该引起重视。第三,科学探究是一种精神。要用这种精神探索和研究自然规律,也要用这种精神学习物理课程的所有内容,这点尤为重要。探究式教学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模拟,无论是探究的广度、深度、复杂程度或时间的长度,都无法与科学探究比拟。但是,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以知识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形成科学概念,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从中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学习时的科学探究不一定是完整的,有的教学过程也许只有一两分钟,但它包含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及简单的分析。尽管学生不可能得出可靠的结论,但它具有科学探究的典型要素,这种互动就是科学探究。

二、新一轮课程改革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趣,掌握程序与方法。科学探究式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堂上的教材内容,还包括习题教学、实验教学及拓展性的课外实践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也不应该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只是单纯地教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而应真正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物理定律这些基础知识,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解释和解决。在教学方法上要加以创新,为创新教学创造环境和条件。即使是老方法,只要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这也是一种探索。在使用探究教学法时,要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留有必要的创新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探索。在不同的思维层面上领略创新的乐趣,激发创新欲望,逐步形成创新意识。若能提出一个问题,就标志着科学探究的开始,而创造性思维就始于对问题的研究。围绕问题展开相互交流,能形成竞争机制,相互启发能活跃思维,分析问题全面深刻。

三、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理念要求转变过去单纯注重接受的被动学习方式,倡导学习方式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新课程教科书对传统教材的编写方式做出调整,以便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条件。根据新课程教学方式的新变化及对学习方式提出的新要求,高中物理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过分强调教师讲,忽视学生接受情况的教学方式,而要根据新课程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将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中心,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定位,将关注的焦点从单纯的知识讲解转到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上。

四、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新课程改革标准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判断、总结与概括能力。

第8篇:生物科学探究的方法范文

一、深刻领会科学探究的含义

科学的本质是对未来事物的探究,科学探究是指科学家用科学的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科研活动。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探究教学是指教师如何按照科学探索的一般规律,创设学生有所发现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多侧面的教学活动,需要设计活动方案,搜集资料,提出问题;设计并操作实验,需要认真观察,并运用各种手段来分析、解读、处理数据;需要提出假设或预测,并把自己的看法、意见传递给他人,最后得出结论。所以科学探究式教学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性地学习,也就是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从中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领略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所以科学探究式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目标

科学探究式教学是要突破传统的课程教学思维方式及操作模式,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让学生真正得到学习过程的体验,在体验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其目标在于通过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获取技能的目的。

三、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接受学习”指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让学生进行记忆、理解;“发现学习”指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学生主动进行假设,探究结论。前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后者是知识的发现者。物理学不只是大量知识的凝聚过程,还是一个实验探索过程。因此,探究式教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问题性。问题是思维运演的催化剂,教学中若不能提出富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就不会有认识的冲动,科学探究也就无从展开。因此,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和核心。

2.过程性。过程和结果是学习过程中的一对矛盾,科学探究注重对结论的获得过程的探索,通过对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过程,使学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原理,获得科学思维方法,增强科学探究能力。

3.主体性。探究式教学将学生置于认识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探究的指导者和协作者。因此,探究式教学是主体性教学原则的具体落实,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突破口。

四、科学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

科学探究式教学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而探究性的学习目标是多元的,内容是开放性的、丰富性的,方法是多样性的、探究性的,它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和亲身体验,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和领悟科学家的思维过程、思维方法。

能力是活动的结果,不同类型的能力只能通过相应类型的活动来培养,创新离不开对问题的探究,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也就是科学思维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真实情景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作出合理猜想或假设,然后自己制定探究方案,动手动脑去验证猜想或假设,同时借助教师的帮助,学生通过协作和交流的方式,达到对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最后发现物理现象与规律。这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又都渗透着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有机结合,体现着科学方法的运用。物理教学若使学生按此过程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认知活动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技能,使学生学到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而且能使学生体验到科学家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心理活动,从而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五、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过程

第9篇:生物科学探究的方法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物理学是一门以物理实验为基础探索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物理教材以物理现象为学习与探究的领域,既介绍了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又关注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关注学生的需要与体验,注重科学素质的培养,兼顾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教材从学生的经验和发展需要出发,对物理学科进行以主题辐射型的整合,注重知识的关联性、整体性和开放性,扩大学生认识事物的视野,帮助学生从不同的侧面了解物理、社会、生活,以获得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科学的整体认识。教材强调物理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使学生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与探究、实验过程的合作与讨论、对环境问题调查与分析等开放的多样的活动,在体验与探究中主动地学习。

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活动,学生加深对物理、生活、社会等现象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同时中学生由于年龄和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很强,容易对新知识、新事物、新情境发生兴趣,学习态度积极,参与意识强烈,较易为教师所引导,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持久地保持学习兴趣。所有这些表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宜地采用探究教学法,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大有好处。

二、物理探究教学法的界定

探究法是强调把科学探究作为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应用到物理教学中则是在教师的必要的指导下,学生开展独立自主的研究活动,从而学到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渠道多元化、信息资源无限丰富的今天,学生开展独立自主的科学研究已具备了较好的充分的条件。要想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公民,我们不仅要将教育延伸到学校之外,而且要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探究教学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同时,探究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较全面的自学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意志品质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物理教学探究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组织形式,通过自主独立的探究完成一系列由易到难的题目,并在这个过程中受到意志的培养和磨炼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物理探究教学法设计依据

1.要从物理教学目标出发设计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是物理教师授课的方向,它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根本,方法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一种手段。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物理课堂教学每节课的具体目标是不同的,但基本上都要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个方面。为了实现具体的目标,可以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采用探究教学法。

2.要从物理教学内容的需要上来设计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内容来体现的,而教学方法的选用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内容的教学。教学内容的不同也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同类别的教学内容适宜于不同的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和深入,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上设计教学方法。

学生的年龄、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等,都影响着物理教学的效果。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因素,因为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认知活动才能实现,教学方法只有符合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特别是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初中生的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式的新颖性,创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有一种学习的成就感。为此,教学方法的设计应充分吸取各法的长处,加以巧妙组合运用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4.要从物理课堂教学的类型上设计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的类型,也称为课型,是指课堂教学的种类。它是依据课的不同教学任务而划分的,一般有综合课、新授课、复习课,等等。课型的不同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设计。因为具体任务的不同决定了课型类别的不同,而教学方法又是能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以应针对不同课型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方法各有长处,利用好其优点,可以有针对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此外,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和考试制度等因素也对教学方法的设计有着一定的影响。

四、物理探究教学法的设计要求

受物理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影响,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运用探究教学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教师的指导,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和认识有一个随意到专注、由表面到深层、由静止到发展、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的基础首先在于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兴趣和积极性是学生愿意投入研究的内在动力,教师对这种动力的加强应予以引起足够的重视。物理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中设计了许多研究性和探究性课题,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这些与教学内容主体联系紧密、难度较低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探讨,然后提升课题的难度,扩大课题研究的范围,培养学生把解决问题攻克难题当成一种乐趣。

2.设计一些简易的研究性课题。

就中学生的认知能力看,适度提出一些简单易行、难度较低的研究课题,有利于学生科学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原有物理教材受传统教育思想制约,在物理问题的认识上通常采取理论推导得出结论的形式,这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也削弱了学生追求真理和科学认识的愿望。新教材在许多物理规律和物理定理的得出上改变了以前重理论推导轻探究发现的办法,特别注重探究的方法和探究的过程,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可适当安排这类问题让学生进行研究。但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论素养的不足,对研究性课题可采用“降低难度、适度理性、方法对路、自圆其说”的策略。这样既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又能保护学生的探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