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总结范文

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总结精选(九篇)

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总结

第1篇: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总结范文

—,—管理系2006年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管理工程系分团委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响应学院团委号召,帮助,引导青年学生进一步学习,宣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服务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我系于今年七,八月份组织广大党,团员青年进行"大学生就业见习行动",社会调研活动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认真贯彻和实践了"三走进,三了解,三提高"口号(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厂矿企业;了解社情,了解民情,了解省情;提高党员思想意识,提高思想素质,提高实践能力).

在总结历年社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系结合专业特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实践基地为依托,紧紧围绕"创''''三有一好'''',树公民典范"的活动主题,根据"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提出"争创''''三有一好'''',争做时代先锋,走有特色,有成效,有意义的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之路"的口号,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期间,我系广大学子坚持用先进思想武装头脑,发挥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不折不挠的作风,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风貌.

一,活动简介

暑期期间,我系同学积极响应号召,纷纷参加学院,系开展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如学院的"三下乡"活动,我系的服务队等.还有大批同学留校或返乡进行各种形式的实践.我系今年充分考虑实际情况,采取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结合,重点组队的形式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点上,有113名学生参加了系组织的社会实践,主要有党员服务队,南方物流实习队,调研队,新港队和邦众信息队.其中,男生62人,占总人数55%;女生51人,占总人数45%;学生党员30人,占总人数27%.特别强调的是,由15名学生党员组成的党员服务队,切实把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保持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党员在服务中践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实践中加深对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理解;我系的南方物流一,二队,调研队,新港队和邦众信息队分别为我系学生量身定制,充分突出专业特色.整个实践活动下来,共提交社会实践报告,心得体会及实践总结119篇,撰写工作日志和实践日记800多篇.面上,我系其他同学纷纷主动出击,进行了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工厂实习,乡镇调查,义工等,参加人数达1200多人,共计提交社会实践报告898篇.我系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收获颇多,再次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

活动特色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响应团中央"三走进,三了解,三提高"的号召而开展的教育活动.过去一个多月的社会实践,我们扎扎实实的开展着,也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今年我系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有如下六个特色:

(一),以专业为特色,量身定制相关实践项目

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系从实际出发,采取专业与实践队一一对应,实践队与专业一一结合的组队方式,充分考虑专业特色与学生专长.如我们的南方物流实习队,由物流专业学生组成,到物流公司提前见习,让学生提前应用相关物流软件设施,熟悉物流运作;我们的新港队由秘书,商务和物流专业学生组成,秘书专业学生主要负责行政助理,文档管理,办公日常事物处理等工作,商务专业学生主要配合网站建设信息管理等,物流专业学生主要配合社区管理,社区宣传等;我们的邦众信息队由商务,营销专业学生组成,主要进行网页策划,网页制作,网页调试和网页管理等;我们的党员服务队由物流,秘书和商务专业学生组成,百分之一百学生党员,主要实践内容有协助新港街道办进行"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宣传,开展"三走进三了解三提高"活动—走进街道社区,走进工厂企业,走进基层群众,了解市情,了解社情,了解民情,提高党员意识,提高思想素质,提高实践能力,完成"城中村信息化扫描"的调研课题.

(二),实行专业老师和管理老师双重指导

实行专业老师和管理老师双重指导是我系社会实践的又一重要特色.每一支实践队我们都配备专业教研室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指导实践如物流教研室的缪兴锋老师指导南方物流一队,赵霞老师指导南方物流二队,黄巨龙老师指导调研队,曾洁雯老师指导邦众信息队,整个实践过程中,我们的专业老师谆谆教导学生分析,讲解,传授相关专业知识,及时为学生们在实习中进行难题答疑,让学生更好把专业知识应用与实际工作,再通过实践使专业知识得以升华,巩固.我们每个实践队都安排了相应的思想教育老师进行指导,主要负责我们生活管理方面的指导,如心态的调整,上下班的安全问题等等.

(三),实行社会实践课程化,优化课程体系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习,我系大胆改革创新,逐步探索,改进社会实践学分制,把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课程.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有学校开出的实践证明,实践单位的实习证明与鉴定,经学校相关部门的审核合格后均可获得相应学分.实习期间,我们的专业老师定时为实践队同学授课,45分钟一节课,老师认真备课,同学认真听讲,深入思考,课堂上讨论气氛活跃.

(四),实践中进行理论讲座,实现理论实践互动

实践中,我们的同学白天进行专业实习,晚上及时总结,写报告.我们的南方物流实习一队,在南方物流公司,公司领导和工作人员为我们的队员提供了多次深入浅出的专业培训,如"食品生产企业物流流程简介","物流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和建设原则","谈判"等等.培训班上,我们的队员精神高度集中,视线不停地跟着老师转,生怕错过一次小环节.通过理论讲座,使我们实习队的同学更清晰更系统的接受与消化实践工作经验,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进行.

(五),与就业密切结合,逐步实现专业实习的常态化

在往年就业见习的基础上,我系加大步伐为同学联系专业见习基地,如我们的新港街道办实习,南方物流公司黄埔见习基地.整个实习过程中,我们的学生认真思考,勤恳劳作,把实际工作于专业理论知识相联系,从实际出发,在实习工作中找就业方向,到实际操作中去把握,争取就业.

(六),严密组织,强化管理,升华经验

此次社会实践得到了系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几次系务会议讨论之后最终确认实践原则,在此原则的基础上由系主任出面进行专业见习基地的联系如南方物流基地,新港街道办事处等.在系主任和专业教研室的共同努力下初步成立了六支社会实践队伍.

在此基础上对系内进行了广泛的动员,并严格要求报名队员如要求参与实习的大二同学拥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能吃苦耐劳,有勇于,善于克服困难的准备.商务班同学拥有计算机二级证书与助理电子商务师证;秘书班的同学要求熟悉礼仪,文档处理,办公系统操作,办公器材的使用熟练等特点.实习的同学在参加过程中,要服从安排,服从老师及队长的领导,不可半途而废.且每天要做好工作记录,工作总结,以及日记.在实践结束之后,我们将总结,记录进行整理,提炼,写成了社会实践报告,且我系及时召开了社会实践总结大会,让我们的知识,经验得以升华.通过紧张的招聘最终我们于7月8日晚上进行了培训,分团委书记从组织纪律,处事方式,成果汇报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细化和强调.

经过紧张的准备我系2005年暑期社会实践于7月11日早上在系部办公楼前进行了出征仪式,刘主任,李书记分别进行了讲话并叮嘱同学们要严肃对待,认真学习,仔细总结.

在为期一个多月的暑期社会实践中,院系领导多次到实践基地看望实践的同学,如学院党委周书记亲临新港街办进行交流,刘主任,李书记分别到南方物流的黄埔基地,东莞基地进行了解.

各队在进行的过程中每天坚持日记,周记并及时总结和汇报,在结束后都进行了总结和实践报告的撰写,9月6日下午新港街实践队的总结大会在广州校区隆重举行,通过总结大家交流心得,互相学习,互相升华.

心得体会

(一),积累了生活阅历,积累了实践经验

通过开展广泛的多角度的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对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经济文化的运行,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与见解.通过三下乡,专业见习等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深入社会,深入农村,切身体验我国农村现状,加深了阅历.在新港街道办,邦众信息公司,物流基地等企业公司实习,有很多事都要靠自己或整个团队去完成.实习,锻炼了我们的组织能力,增强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了科学的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

(二),激发了专业情感,激发了学习热情

很多参加实习的大二学生都感慨万分:实习让我们更好地看清了目前就业形式的紧迫,明确了自己的就业方向,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知识的浅陋,在今后大三的日子里,我们要倍加珍惜时光,更加努力于我们的专业学习.确实,社会实践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动力,是一种信仰的升华.实践,让他们将社会与"象牙塔"生活相对照,从而找出自身的不足及需要改进之处,再而激发了学习热情.

(三),了解了市情,社情,民情

经过社会实践,学生走进了工厂,乡镇企业,街道社区,他们深入调查,综合分析.实践过程的一切,他们都看在眼里,想在心里,做在手里,切切实实地查市情,观社情,思民情.参与社会实践,同学们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对市情,社情,民情有了进一步了解,在奉献社会服务基层的过程中,加强了思想修养,树立起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四),提高了党员的意识,提高了思想素质,提高了实践能力

大学生党员是党的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在学生党员中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具有重大意义.我系紧抓"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契机,结合专业特点,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相结合,重点组织了党员服务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的党员学生利用自身优势和特长开展了各类调研和服务活动,在实践中锤炼党性.实践证明,学生党员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了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社会实践,增强了我系学生对党的感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爱,激发他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

结语

回首过去几个月的辛酸,我系取得的成绩是骄人的,正如在我们的社会实践总结会上,周书记所说的:领导重视,计划周密,措施到位,效果良好.

好的成绩是值得肯定,但我们深知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及需要改进之处.展望未来,我们深感任重道远,我们会继续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坚定信念,以积极向上的实际行动,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系的专业优势和实际情况,不断地创造新的社会实践辉煌!

邦众信息队

商务专业15人

营销专业15人

营销渠道铺设

商务网站建设

物流一队

物流二队

物流专业30人

了解物流流程,熟悉物流程序,

新港调研队

秘书专业15人

物流专业5人

实践调研方法,掌握调研知识

新港一队

商务专业15人

第2篇: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总结范文

关键词:社会实践;实践育人;创新人才培养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现状分析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高校开始有组织地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至今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当前,高校社会实践工作稳步推进,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不足。

(一)活动覆盖面广,参与度高,但缺乏专业性的指导体系

据统计,每年有200多万名大学生参加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活动,94.2%的大学生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4]。社会实践是教学课堂之外学生开展的实践项目,活动的组织实施主要由高校团学系统完成。同时,因为参与度高、项目团队数多等诸多因素,有针对性的专业实践指导体系较难跟上。少部分由学校组织的优秀项目虽然获得专业教师指导,但对其他团队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较小。多数由学生自主设计开展的实践活动,在选题、报告撰写、行程安排、成果总结、课题深化等方面存在困难。社会实践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与补充,具有对专业知识进行拓展学习的要求,更需要相关部门用专业思维来指导。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提高专业教师的参与程度与有效投入度,是提高实践质量,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

(二)活动项目丰富,贴近青年需求,但缺乏系统性的资源保障

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学生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青年学子以理论宣讲、实践调研、志愿服务、科技创新等不同形式,围绕国际热点、国内民生等议题开展实践活动,在提升能力的同时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但在社会实践的资源保障方面,如基地建设、实践课题、校外合作等,还尚未形成统一的、推广性强的做法和工作体系。目前,团中央在每年的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挖掘各地资源设立了专题类项目,并倡导设立了一批社会实践基地。学生可以通过申请实践专项,获得进入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实践的机会。但由于全国参与社会实践高校数、学生人数众多,绝大部分学生的社会实践开展仍然需要自己寻找社会资源。深入企业、事业单位或科研机构、公益组织的走访调研、志愿服务项目,缺乏系统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实践的专业性、针对性和持续性的发展。

(三)目标明确,问题导向强,但缺乏科学性的评价机制

各高校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工作,从人才培养全局角度,通过建立实践基地、拓展实践渠道,引导和帮助学生提升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但是,当前社会实践的评价机制还未夯实,科学、规范、完整的评估体系尚不健全。大部分高校将社会实践纳入课程体系,作为实践学分来计入成绩,但对于具体的实践效果、成果质量以及相关配套的实践教学效果、后续支持等缺乏科学的评估标准。很多学校以项目评优方式代替评估,学生通过提交实践报告、现场答辩的模式参与其中,但最终获得评估的只是少部分学生的实践成果。绝大部分成果难以获得一对一的评估及反馈,因此,也未能形成有效提升和项目的深化发展。

(四)进行了系统的工作研究,但运行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研究,相关学者、高校学生工作者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主要涉及社会实践的意义作用、存在的问题困难以及对于改进工作模式的建议对策等。研究者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加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称[6];学习性、成长性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本质规定的抽象和概括[7]。各高校根据教育部、团中央的各项文件要求,组织学生参与各类专题性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理论普及宣讲、科技支农、志愿服务、红色之旅、军民共建等。在社会实践运行方面,要形成大学生实践能力培育共同体,即协调政府、高校、社会、教师和学生等各构成要素,建设以培育和提升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培育载体[8]。在实践环境方面,构建就近、就地与社会支持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新机制是高校社会实践工作的必由之路[9]。这些研究成果虽然相对丰富,但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的探索还不够深入。与国外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和个人多方参与模式相比,我国尚处在探索协同开展实践育人模式的进程中,尚未形成全员参与的制度安排和做法。大学生实践育人的功能研究有待深化、工作的运行模式还有待完善。

二、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维度解析

坚持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党多年来一贯坚持的方针。毛泽东在《实践论》一文中对实践的认知过程进行了四个阶段的概括:第一步是对事物的感性认知;第二步是通过推理、判断形成概念;第三步是将已形成的法则性的思想、理论、计划或方案变为事实;第四步是通过不断试错调整方案到达预期的实践效果,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10]。指出:“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学习有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实践知识的学习。”[11]基于实践和认识的相互作用规律,要构建契合育人目标的社会实践工作维度,就要做到遵循人的成长规律,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将高校社会实践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科学构建实践育人工作维度[12]。

(一)构建社会实践的理论学习维度,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校要重视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以扎实的专业基础为根基的社会实践理念。要通过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课堂教学,为学生打牢知识基础、训练专业思维,帮助他们掌握认知世界的工具。要以课堂知识为出发点,积极设计与专业知识相对接的社会实践项目。要引导学生广泛涉猎文献并深入思考,运用专业的思维逻辑,寻找与个人兴趣相契合的观察视角。要设计好实践规划,形成科学性和可行性强的实践行动计划,这是开展高质量社会实践的基础。课堂教学也要不断适应青年成长的社会需要,开展系列特色课程,使之与学科前沿、时展相匹配,为青年学生成长提供与时展相适应的能力和素质培养模式。

(二)完善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维度,突出社会实践的育人实效

社会实践是广泛的育人课堂。要紧密围绕育人目标,围绕各校人才培养特色,开展具有鲜明育人导向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通过亲身的参与、思辨,把关于“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的指示落到实处。要充分发挥社会育人与高校育人相结合的优势,一方面鼓励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另一方面也邀请社会人士加入指导队伍,建立政府、高校、社会、教师和学生等构成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育共同体,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落地生根。

(三)把握社会实践的社会认知维度,突出实践的真理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国近40年的快速发展和巨大进步,充分说明了改革开放的路线是正确的,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命力。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毛泽东思想的实践理论和关于实践育人的重要论述都指出了实践的重要作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的育人成果终究要体现在服务我国社会发展这个根本问题上来。研究表明,与实际生产、社会实践等应用行为紧密结合的过程,更有利于高等学校发挥知识生产和创造的功能[13]。大学生要在掌握理论知识和调研方法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在理论指导下进行社会认知。要将科学知识、方法论与劳动过程所获得的经验体悟相融合,进行再认知、再学习,发挥好社会实践的真理校检功能。

三、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举措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14]这是总书记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对高校社会实践工作提出的要求。要落实讲话精神,就要构建政府、高校、社会通力协作的工作机制,从专业课程、校园文化、教师和学生等学校环节以及政府、社会的资源立体化供给出发,系统协调推进社会实践工作,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校要通过价值引领、制度保障,引导多方参与、协同育人,共同推进社会实践工作科学化常态化制度化运行。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校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要突出与育人导向相契合、与校史校情相结合、与热心公益相融合。高校可以利用各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类实践项目,传承红色基因;把握国家发展重点,开展国情类社会实践项目;聚焦家乡变迁,对家乡发展、农村变化等进行走访和调研,开展支持区域性发展的项目;设计爱校荣校、热心公益等志愿服务行动类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怀与责任。要围绕上述主题,充分运用实践育人这一有效平台,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确立务实、清晰的实践课题和行动方向,从而将个人实践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夯实平台、打通渠道,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要紧紧围绕学校、政府、社会三方需求,寻求最大公约数,有效进行社会实践大类指导、交叉组队、专题立项。同时,依托校企、校地、校校联合的高质量实习实践基地,实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提升育人质量双丰收。学校应鼓励学生依托教师专业课题,申报实践项目。通过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双选的模式,鼓励学科交叉,发挥朋辈引领优势,扩大项目受益面。要积极与校院两级实践基地深化合作,围绕企业、政府部门所需现实问题,设立实践项目,形成实践立项的问题导向机制。此外,要探索校外单位在实践课题、资金支持、项目联合、成果孵化等方面多方合作机制,形成多方参与、互利共赢的实践模式,使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激发创新潜能。

第3篇: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总结范文

关键词:社区管理与服务 社会工作 培养目标 教学方法

“社区”一词自20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后,经历了由社区服务到社区建设,由社区实验到社区示范的发展,已经深深根植于中国的社会生活中。截止2011年底,全国共有6923个城市街道,8.7万个城市社区,共建成街道社区服务中心3515个,社区服务站44237个,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50.81%①。随着社区建设的深入与社区服务的推进,建设一支适应当前社区发展要求的专业化与职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据统计,到2010年底,全国共有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43.9万人,社区公共服务从业人员105.9万人②,然而在这支队伍中,普遍存在着专业素质不高、能力不强、职业化水平低等问题。而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要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到2015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200万人,到2020年,达到300万人。可见,社会工作人才还存在着庞大的缺口,而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尤其缺失。因此,寻找一套适合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教学方法,培养一批高素质、强能力、专业化与职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概述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始建于2011年,是嘉兴市首家开设该专业的学校,至今共招收2011级和2013级两届学生(2012、2014年停招),共有学生77人。该专业有专业教师3名,均为硕士以上学历的“双师型”人才,其中副高级职称1人;校内专业兼课教师6人,其中双肩挑教师1人;另外有来自民政局、街道、社区等的领导和社区干部担任的校外兼职教师6名。目前共有1届毕业生,截至今年6月份就业率为95%,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只有2人在社区相关单位就业,专业对口率较低。该专业还处于新专业的建设阶段,学生人数不足,专业教师的师资力量略显薄弱,同时专业对口率不高,而造成专业停招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上对该专业的认可度不高,职业化渠道还不通畅,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扩大专业的影响力,加大专业的宣传力度,同时培养一批适应社区工作的专业化人才来得到社会各界,包括政府的认可,才能打开与畅通职业化道路,而其关键就在于培养目标的确定与教学方法的探索。

2 培养目标定位

根据国家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才需求,全国各大本专科院校纷纷开设了社会工作相关专业,在这里需区分两个专业,即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与社会工作专业。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主要开设在各大高职院校,目前大约有60多家,而社会工作专业主要开设在各大本科院校,目前有200多所大学开设了该专业,这两个专业虽然都是适应我国社区发展而开设的,很多学校也把这两个专业混淆,但实际上这两个专业还是有所区别的。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社会工作价值感和服务精神的,掌握社区工作、物业管理知识和技能,能在基层行政、企事业单位,从事社区管理与服务、物业管理与经营的高素质、技能型实用性人才,可见其培养人才的工作重心主要在社区,是集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专业。而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其核心理念是“助人自助”,是一种帮助他人与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其帮助的重点在于帮助别人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更加注重专业技巧的培养,更加体现服务意识,而在此基础上开设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就业范围更加广泛,可以分布于民政、社会保障等政府部门,社区服务中心等社区组织,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学校、医院等社会服务机构以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机构中,同时社会工作专业也是我国的示范专业,前景更加明朗与广阔。

然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出现又有其必然性,这与社区在中国发展的特殊性有关。社区在中国起步较晚,处于建设初期,社区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染上了中国的行政色彩,我们更多接受的是“管理社区”,对于社区工作人才的需求也使得我们将人才培养主要定位在社区层面。另外,社工这个职业在中国的发展渠道还不通畅,虽然在西方国家与中国台湾,社工是一个高薪职业,但是在中国对社工的理念还不能完全接受,还停留在帮助人应该无偿进行的状态,所以一方面政府在大力宣传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性,比如嘉兴市在《〈嘉兴市中长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发展专项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嘉委办[2011]67号)明确了“1152”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数量总目标(即到2015年达1万人,到2020年达1.5万人、中高级社工人才2000人),并提出接受系统社会工作专业学历教育和取得各类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的专业人才需占总量的30%以上,但另一方面这一类社会工作人才目前并没有在嘉兴发挥它应有的职业水平。截止2012年2月,嘉兴市的社会工作人才总量为7000余人③,这些人才多数分布在社区居委会中,从事着行政与管理工作,少数分布在社工机构中,更有许多社区工作人员考取社工证的目的只是为了加薪,而忽视了社工本身“助人自助”的职业特点,因此社工在嘉兴还远远没有形成一个职业,相应的职业渠道也没有健全,在考虑这样的发展背景下,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就应运而生了,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是集社工、管理、服务为一体的,在职业选择上更能为人们所接受,既满足人们对社区的构建,又能向社工灵活转变,是顺应中国社区建设国情的产物。

鉴于此,我认为,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分为两大方向,一个是侧重于社区日常管理与服务人才的培养,主要从事的是对社区公共事务与公益事业的行政管理与服务工作,目的是保证社区的正常运转,这类人才的就业渠道可以是社区组织(居委会、物业公司等)、街道,也可延伸至企业,而其发展前景一是社区组织中职位的提升,二是将社区作为跳板进入“公务员”行列。另一个方向是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社会工作者,从整个国家政策来看,其发展前景更为广阔,适用范围也更广泛,基本适用于各行各业人们的需要,从长远来看更加符合社区自治的发展。实际上,从对深圳、广州社区管理模式的调研发现,这两类人才在共同推动着社区的建设与发展,社区一方面需要能够进行日常管理与服务的工作人员,使社区能够正常运转;另一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社工机构派驻到社区服务中心或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社工们承担着专业化的服务工作,共同推动社区的和谐与发展。

3 教学方法探索

说到教学方法,我们一般首先想到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对于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同样重要,然而在论述侧重点的时候,就不得不考虑培养目标的定位了,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基于培养目标而产生的,纵观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无论是哪一个方向的人才培养,都非常注重实践能力的运用,注重专业实用性与技巧性,理由如下:

①从社区的发展来看,社区管理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步迈向了社区治理,更加强调各类社区管理主体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来,更多地采用参与、协商、合作等非强制性的方式进行,强调持续的互动,因此,相较于管理的强制性与教条性而言,社区治理更加强调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谈判协商、沟通合作、相互认同,而这些技巧是没有固定的理论可以执行的,只能在实践中培养与提高。

②从学生的特点看,更适合实践主导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不同于本科院校学生的特殊性,他们热情、活泼、动手能力普遍较强,但知识的学习兴趣较低,专业知识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对于他们进行理论教学效果不佳,而更加适合在不断实践中总结与论证理论知识。

③从社会工作的理论发展来看,其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总结。社会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说它是科学是因为其有规律可循,具有一套科学的工作方法,称为“通用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是在实践经验中提升出来、描述和总结实务运作过程的重要变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而逐渐形成的;说它是艺术是因为这种工作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因人而异的,需要在实践中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分析与运用。

由此可见,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因此,我们主张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侧重于实践教学,以实践引导理论的学习,以适应专业的特点。下面将主要介绍以实践为主导的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对实践内容进行反思性批判,多次实践后形成新的理论观点。

3.1 项目情景教学法。是指将学生置于一定的情景中,通过情景角色转换,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具体项目,以任务的完成过程贯穿于项目教学中,同时将该项目的知识点逐级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如项目“为桂苑社区设计一次中秋节的文化活动”,需要学生将自己转换成桂苑社区的工作人员,通过调研、访谈、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桂苑社区的背景资料、以往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居民需求等,以中秋节这个特定氛围,从参加人员、时间、地点、活动内容、注意事项、奖品设置、前期准备、人员分工、经费安排等各个小项目来设计文化活动,随后在课堂上展示成果,采用学生分组演讲与点评的方式,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修正,最后每位学生完成一份总结报告,对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感想、建议等进行总结。

3.2 实验模拟教学法。即模拟社区管理的情景开展教学活动,包括:①虚拟居委会。学生分组(6~7人一组)组建社区居委会,为社区命名,进行职责分工,制定规章制度(主要是考核方式),在课程学习中以之为单位进行合作与学习共勉。②模拟社区活动。即将社区中经常开展的活动缩小到学校层面来开展,比如“组织与召开社区会议”可以通过“组织与召开班级总结会议”或“组织分院会议”来模拟,会前准备、会议进程、主持、拍照、记录、会后清场等一系列工作都由学生来安排。③模拟社区网络。即利用QQ、博客等网络工具来进行专业互动,比如按照嘉兴市桂苑社区的博客,建立班级博客,将日志区分为班级简介、政策学习、专业知识、新闻、日常活动、实践活动、作业布置与答疑、学习交流等板块,进行学习互动与专业信息的共享。

3.3 案例教学及角色扮演。①学生自述。由学生在课前寻找与社区管理相关案例,在课堂上轮流讲述,并作分析总结。②教师导入。由教师引入社区中发生的真实案例,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发言,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与点评,教授正确的处理方法与知识点。③个案重演。引用个案工作中的真实案例,隐去个人信息,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展现服务对象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社会工作者的处理方法。

3.4 现场训练。即让学生处于真实的场景中进行技能训练,包括:①专项能力训练。如采用向陌生人问路(设置时间下限)和对居民访谈的方式来训练沟通能力。②班级特色活动训练。如社管131班组建了一个基于传统玩具的团体游戏的搜集、设计与实施的特色项目,收集了陀螺、空竹、沙包、毽子、铁环等传统玩具,由学生设计游戏项目,主办了分院运动会、幼儿园助学活动等多项活动。③小组训练。针对学生面临的问题,开展提高学习能力、正确处理情感问题、野外拓展训练等的成长小组和教育小组,由学生设计、实施与参与,从而掌握小组工作的特点。

3.5 工学结合。依托社区与社工组织,开展校企合作。首先,鼓励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了解社区与社工组织的特点,培养服务意识;其次,在课程中聘请社区工作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分享工作经验,并安排学生进入社区参与社区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再次,利用认识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机会,加强与社区、社工组织的合作,安排学生进入社区或社工组织进行长期学习与实践。

4 结论

随着社区在我国的深入发展,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学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重的局面,为此,我们需要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综合采用多种以实践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培养一批具有服务意识与责任感的高素质、强能力、专业化与职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才有利于推动社区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注释:

①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2011〕61号).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1年12月29日。

②同上。

③万强:嘉兴出台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发展专项规划.浙江在线嘉兴频道(.cn),2012年02月12日。

参考文献:

[1]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编写.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1:2-3.

[2]汪大海主编.社区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1.

[3]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编写.社会工作实务(中级)[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1:2.

第4篇: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总结范文

一、广泛发动,积极组织,认真指导

作为院团委书记,我在深入了解学生需求和学生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我院特色和学生的发展方向对暑期的社会实践进行了定位,确定了增强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深入了解国情、增强责任感和是敏感的宗旨。召开了团支部书记会议并下发了《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关于XX年暑期社会实践安排意见》,对报名、组队、新闻写作、总结规范等作出了明确要求。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报名,积极与实践单位联系,并按时组织了14个实践队。在放假前,院团委召开了动员大会,对如何开展社会实践进行了辅导,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根本任务,规范了活动内容。二三年级分散开展的社会实践工作由各系团总支、辅导员分头进行动员和指导,开展的主要内容为勤工助学、回乡服务、就业见习等。通过集体辅导,广大同学加深了对社会实践重要性的认识,确立了自己社会实践的规划,坚定了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决心。

二、与祖国共奋进,在实践中长才干

学院14支实践队分别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深入到农村、学校、企业,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立志成才,勇于奉献,将真情和汗水播撒在我省各地,扎实的专业技能、严谨务实的作风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在各实践队开展活动期间,我通过直接带队、打电话、发电子邮件、到场察看等形式对实践活动进行了指导。

1、赴北戴河就业见习实践团得到国家领导人的称赞

6月20日至8月30日,学院08级旅游管理专业的56名同学在王卫民、王好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再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北戴河服务局东二路宾馆,开展了为期7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同学们分别被分配到前厅、客房、餐厅等部门,在各自岗位努力学习、工作。大一学生从温馨的校园一下子进入了十分忙碌工作的状态,虽然一时适应不了,但是同学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克服了种种困难,将所学的专业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餐厅和客房由于客人多,每天工作达到十几个小时,每天需要将所有的客房打扫干净,但同学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折不扣地完成了任务。在首长楼的同学严谨、慎重、周到地做好各项服务,做好首长的家庭服务员,每天打扫客房两次,负责端饭、刷碗、洗菜等。同学们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高质量服务和吃苦耐劳精神获得了首长和经理们以及客人们的一致好评。在服务间隙,同学们苦练基本功,认真训练斟酒、铺床、导游讲解等内容的技能训练,开展了小型的技能比赛,既丰富了业余生活又提高了服务技能。

在发给我的邮件里,团支部书记赵继坤写道:“经过两个月的社会实践,我深刻体会到深入工作岗位对自己成长的必要性,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专业技能,丰富了生活阅历,这些将是我走向社会前积累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第5篇: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总结范文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从广义的角度而言,主要是人类对社会、自然全部活动的改进;从狭义角度来看,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主要指高校的大学生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在校园外展开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各项举措。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对社会环境的接触,其为社会做出贡献,长才干,接受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从精神和物质活动两方面给予大学生充分的成长帮助。 

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来看,艺术院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主要是为了配合所学专业的课堂教育,结合实践应用来进行对理论知识的考核。社会实践行为是其艺术院校大学生在校期间极为必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学校督促学生了解、认识社会,将自身的专业知识融入社会中去的重要途径。通过社会实践,艺术类大学生可以明确找出自身存在的诸多不足,而社会实践本身同样也可以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健康发展提供助力。 

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长期而艰巨的伟大事业。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这个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指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文學、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领域,都要跟上时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艺术院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应该提倡什么、发扬什么,反对什么、限制什么,不但教师要遵循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要教师身体力行,通过各种形式教育,使学生认识清楚,在大的原则面前、是非面前,切不可含含糊糊。要旗帜鲜明地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和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其作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的需要为中心,让人民喜闻乐见,为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提高做出贡献。 

指出:“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艺术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其自身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特点是活动内容主要围绕艺术专业展开。普通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在教育计划范围内的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公益劳动、生产见习等。另一部分主要是课程之外的实地考察、走访参观、技术咨询、支教援助等。相对来说,艺术院校大学生实践的内容主要偏重艺术专业性,但形式表现比较多样化,其中学校作为艺术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倡导者,主要对社会实践的内容进行统一的组织、安排、策划,其内容主要包括志愿服务、音乐汇报、文化下乡、慰问演出以及假期社会实践等。同时,学生也会自行参与各种艺术类的培训、创意制作的设计,通过在社会上艺术表演的形式或者在互联网上文艺创作的形式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第二个特点是学生参与活动态度主动积极。艺术院校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主要为了将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融入实际中进行比对,以迅速完成对自身艺术专业技能的提升。坚持进行此类社会实践行为的学生对本专业极为热爱,并期待自身的社会实践可以为其毕业后的工作提供机会。相对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效果来看,社会实践活动既可以完成对社会提供服务的目标,又能展示艺术类大学生当前的精神风貌,其身心健康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以提升,因此,艺术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对其自身技术和专业能力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他们也更乐于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态度是主动的、积极的。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服务群众作为社会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方式,推出艺术院校的特色。在活动中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用艺术的力量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实施艺术精品工程,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艺术服务。 

当前,以人民为中心强化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提高学校的组织和策划能力。艺术院校要旗帜鲜明地把中央的要求在学生中深植厚培,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工作,紧密结合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积极探索,锐意创新。第二,加强专业教师的指导能力。艺术类大学生的培养模式和培养特色要求他们在入校初期就会选择专业导师,此专业导师对其所产生的影响一直保持到毕业时,因此专业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社会实践趋向的选择以及对待社会实践的态度本身具有很大的影响,这同样也是艺术类院校在进行大学生社会实践规划和指导之处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实践活动中,专业指导教师需要对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进行指导,但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指导教师只根据自身的专业性进行指导,而对学生的交际意识、团队意识、协作意识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力度不足,这就会导致艺术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与自身之间存在直接利益的社会活动以外很难保持持久的动力。学校要加强导师的培训,让导师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导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觉悟,明大德、识大局,追求高线,守住底线,远离红线,努力提升思想境界,培养道德情操。第三,调动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学生家长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看法和态度也是影响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因素。一些学生家长思维和观念比较保守,他们对艺术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不看重。相对而言,他们更关注学生的就业问题和专业知识的学习程度。在这样的认知下,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共同联动教育方式就会被打破。此外,学生家长对于学校所倡导的社会实践有可能产生学校以此为创收方式的想法,学生家长的此类想法同样对学生本身和学校的社会实践工作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制约。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的思想,以好家风涵养学生的好作风。充分调动家长积极性,使他们主动为学生联系社会实践的单位和提供途径,在这样的支持下,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6篇: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总结范文

一、方式

本专业的社会实践提倡采用多种形式,从当前的实际出发,采用社会调查方式,即由学生自主确定调查题目,报当地电大审核批准,学生根据题目开展调查活动,写出调查报告(或体会)。

二、内容

电子商务专业的社会实践必须具有专业特色,活动内容应当在电子商务系统的运用、管理和维护等范围内。

三、要求

1.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

2.开展社会实践的时间由学生自主安排,学生向所在学校(分校以上)提出申请,学校同意后,负责安排指导教师,实践活动完成后,由学校组织评定成绩。原则上在学生修满最低毕业学分的60%以上时应完成社会实践。时间不少于三周。

3.进行社会调查的学生要根据选题列出提纲(包括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作好调查过程记录。

4.参加社会调查活动的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调查内容,调查结果,调查体会。字数要求不少于3000字。

调查报告要求语言简练、明确;叙述清楚、明白;资料、数据真实;结论要有理、有据。

5.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会实践的,要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原则上每人提交一份调查报告,如小组合写,需在报告中附上每一位成员承担的任务和完成情况说明,且字数须在5000字以上。

6.提交调查报告或项目报告时必须附调查过程记录或活动记录。

7.调查报告应自主完成,禁止抄袭,如有抄袭行为将视同考场作弊,取消下次补做机会。

四、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内容

(1)社会实践时的基本情况与表现;

(2)调查报告(或项目报告、工作总结等)的内容与文字表达。

2.考核标准

社会实践成绩原则上分合格和不合格两等。

对于社会调查,调查过程记录清楚完整,调查内容真实,完成调查题目指定要求者为合格;调查过程记录清楚完整,调查内容真实,没有完成调查题目指定要求者,如果能够对调查过程进行认真分析并写出体会者也为合格。凡调查过程记录不完整,调查内容不真实者为不合格。

3.成绩评定办法

(1)由个人填写鉴定表,由被调查单位或从事电子商务实践活动所在单位签署意见。

(2)调查报告(或项目报告、工作总结等)由两人评定,其中一名应为被调查单位有关负责人。分校负责审核。

(3)初评不合格者,允许补写一次。

4.调查报告(或项目报告、工作总结、模拟实验等)经审核合格后给予3学分。没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未交调查报告(或项目报告、工作总结等)者不计学分。

五、时间安排和步骤

1.学员于前一学期的第16周填写社会实践资格审核表,学校通过学员自审、班主任审核及专业责任教师审核三个环节对学员参加社会实践的资格进行审查。

2.学校于前一学期的第16周确定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学员应及时与指导教师取得联系。

第7篇: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总结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于福(1955-),男,吉林长岭人,长春大学光华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领域:教学管理、ERP。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4-0078-03

21世纪初,我国特有的独立学院得到了快速发展,它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为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独立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数量的快速扩张,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日益受到重视。由于独立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加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倡导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实验条件的改善就成为关键性问题。

一、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独立学院应根据这种新型的高等教育类型自身的特点,进行独特定位。由于独立学院是三类本科,所以应找到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相对弱势,作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和突破点。从目前来看,普通本科高校的理论基础相对较强,实践能力相对较弱,高职高专院校则恰恰相反。这样,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侧重点就在于:与普通本科高校相比,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应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与高职高专院校相比,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应有更扎实的知识基础、更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独立学院要在深入研究自身的服务对象、层次定位的基础上,区别于母体高校的培养目标,避免“趋同化”,找准自己的位置,科学合理地进行办学定位。在这种定位下,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以市场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一线、基础扎实、专业实践能力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的文件精神,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因此,在培养方案中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制定与理论教学计划相符的实践教学总体建设方案,明确实践教学建设目标,从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出发,加强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课程实习、专业实习、职业资格培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实践教学相对课堂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探索性、启发性等特点,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深化,其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都具有特殊意义。实践教学体系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实践环节在发挥各自作用的同时,要相互联系、相互配合,以实现其总体效能。根据独立学院的特点构建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在一个基本目标下,由实践能力体系、实践内容体系、实践保障体系、实践评价体系4个体系,基础实践层、专业实践层、综合实践层、创新实践层、就业实践层5个层次,16项内容构成的实践教学闭环系统。

(一)基础实践层

基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定位,在基础实践层安排计算机类课程实验、专业基础的大型作业和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认识实习3个环节。通过计算机类课程的上机实践,管理学、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的案例分析实践,初级财务会计学大型作业、统计学综合训练等实践形式,以及到企业实地参观认识实习,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等基础能力,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专业实践层

工商管理类专业在专业实践层主要完成各专业不同岗位的基本训练,提高专业基本技能。在这个层面上包括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等3个方面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包括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生产作业、技术经济学、客户关系管理、电算化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推销理论与技巧、营销策划等课程设计,通过不同的专业课程对实践能力进行培养。

(三)综合实践层

在这个层次要通过手工模拟、计算机模拟、沙盘模拟、毕业实习等4个实践教学环节,完成各专业综合模拟训练、在校内仿真企业工作实际操作和在校外深入企业一线顶岗操作。其中经营决策沙盘模拟可以全面模拟企业经营决策实际,使企业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一体化,涉及企业战略、产品研发、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沙盘模拟中学生可以担任CEO、研发总监、营销总监、采购总监、生产总监、财务总监等职务,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制定战略方案、市场开发决策、产品研发决策、产品组合和市场定位决策、生产决策、营销决策、财务决策,体验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全过程,培养学生经营决策思想理念、程序方法、分析判断、团队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在计算机模拟中,ERP软件系统是集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等子系统于一体的管理软件。学习ERP软件可以使学生掌握企业是怎样计划和控制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企业流程是怎样优化和重组的,资源应怎样有效利用和整合的。通过“分岗作业式”手工和计算机综合模拟训练,在校内营造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做到实践内容仿真、操作流程仿真、实际训练仿真,达到缩小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之尽快适应实际工作的目的。针对学生所学的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要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5-8周的综合毕业实习,让学生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顶岗实习,锻炼学生独立实际工作能力,为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四)创新实践层

这个层次包括毕业论文、学科竞赛和创业大赛3个环节。毕业论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学生的文字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将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在这一过程中,首先,涉及毕业论文的选题。每个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要与其兴趣相结合或与其实践经历相关,并充分考虑其未来就业目标。据统计,学校有50%以上毕业论文都是在实习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的。通过填写《毕业论文题目申请表》,指导教师协助学生将自选题目控制在符合学科学术规范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框架之内。其次,是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宏观的指导规范是学校统一制定的《毕业论文指导书》,而每个学生具体的论文指导则由指导老师和学生配合协作完成。在这一过程中,指导老师将充分了解学生的愿望和想法,帮助其梳理要表达的思路,对其创造性的思维和观点要大力支持和引导,以帮助其发现和提升自身的创新潜力。如果学生的选题方向和指导老师的研究方向有相近之处,师生间的不断研讨和思维碰撞将迸发出对双方都有益的创新灵感,这也会促进指导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最后,还要对优秀论文进行评定和表彰,以此来鼓励和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和工作自信心的系列化活动。通过学科竞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创业大赛即创业计划竞赛,起源于美国,是近几年风靡全球高校的重要赛事。它是借用风险投资的实际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服务,围绕这一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商业计划。这是对学生的一种高层次、高要求的综合培养。由于创业计划包括企业概述、业务展望、风险因素、投资回报、退出策略、组织管理、财务预测等多方面内容,因而可以极大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文字能力、表达能力、专业能力以及所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些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五)就业实践层

这个层次包括社会实践、职业化培训、岗位证书培训3个环节。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高度重视社会实践环节。校企合作教育运行机制可以使独立学院与社会相结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与条件。与企业合作办学,学校实行订单式培养的专业实训模式,采取的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实训方式,共同培养学生。从而真正做到学院教学与企业、社会接轨,达到学院和企业合作“双赢”的目的。实验教学的教师是双师型(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等)的教师,学生毕业应获得双证书(毕业文凭和职业技能证书)。通过建立这一系列高质量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模拟实际,仿真实训,可以有效地实现零距离就业。此外,职业化教育和岗位证书培训也是就业实践的重要方面。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教育、创业培训和就业指导等职业化教育的培训,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明晰的努力方向。学生在职业化教育方面获得一定学分才能毕业,强化了其对职业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岗位证书培训方面,要根据各专业对人才需求的情况,要求学生通过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课程的学习,在毕业前至少获得1个部级岗位资格证书,以提高学生的通用技能和专用技能。

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都是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保障体系的完善在于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投入和建设,此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组织运行的管理也是实践教学体系顺利实施的保证。评价体系起到对整个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监控和评价的作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必须对实践教学中5个层次的各项内容制定一系列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以便对实践教学运行结果进行评价,最后需将实践教学评价结果反馈给实践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对下一次循环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 杜龙政、熊妮.高校管理学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02).

[2] 杨丽萍.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研究[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7,(06).

第8篇: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总结范文

一个月过去了。我从对期货的一无所知,渐渐开始了解和熟悉这个行业,在实际应用中,发现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确是两者不可分离。理论知识可看做是入门的铺垫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准备。实践操作,则是对理论知识的一种灵活应用,并且更重要。因为它是工作的具体内容。一个月的亲身体验中,我总结出了个人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心得:相关文档:科学发展观个人剖析材料

一、英语能力小结

在校只知道考四、六级英语,却从没想过英语学习的真正应用,到了公司,才知道英语的重要性。金融投资是个十分重视资讯和信息的专业,第一手资料都是以英文形式率先公布的,为抢得先机,必须能够看懂诸如摩根斯坦利等著名投资银行的商业报告,所以,以后的英语学习,要主要着重于英语实际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专业知识小结

金融行业是个专业性较强的专业,故很多专业术语和操作包括整个行业对我而言都比较陌生。使得自己花了不少时间在熟本文来自悉行业上,这直接影响了社会实践的进程和效果。这在以后的实践中随着专业课的逐渐开设,我想会尽量避免这类问题的。同时需要我们更深更广的了解所学专业知识。“面”要广,“点”要专。栏目推荐:个人总结

三、学习能力小结

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新事物,新观点层出不穷,必须具备快速学习的能力,并要以一种终身学习的心态来积极吸收新知识和新观念,以开放的姿态面对未来的变革。同时,要注意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结合。要以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提高理论可信度,深化认识。以后我们面对社会的选择,所学专业与从事的工作很可能不一致。那时就应该调整心态,找准个人定位,及时充电,更快更好地适应新工作发展的需要。

四、适应能力小结

第9篇: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总结范文

经过多年的建设,浙江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一套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平台,进一步完善该平台的功能,充分利用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该平台的作用,是实现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最可靠途径。

(1)实验与研究基地: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有环境生物技术实验室、环境微生物实验室、环境化学实验室、环境毒理学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固废物实验平台、水处理实验室、大气控制实验室、膜技术实验室等。实验室为学生课程实验、开放性实验和创新实验提供良好的平台。

(2)实践教学基地:浙江省工业环保设计研究院持有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废水甲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资格证书等。作为学院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环境影响评价实习和毕业实习提供了很好的实战平台。

(3)产学研基地:杭州博世华环保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已成功开发多项废水和废气治理技术、固废物处置技术。通过产学研基地,充分利用学校、学院科研力量与企业的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

(4)校外实习基地:学院与杭州市多家环保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其中杭州七格污水处理厂、杭州九溪水厂、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等作为学院校外实习基地,提供了学生参加校外实习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

2认真实践环节

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认知实习、课程实验、环境影响评价实践、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将这些具体环节进行有机衔接并有序地认真实施,是实现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根本保障。

(1)认知实习:认知实习是在学生即将开始学习本专业理论课程之前进行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其他各实习环节的基础。环境科学专业在第一学期安排了20个学时的认知实习,通过认知实习,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使其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实验:课程实验是对课程基础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巩固,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课堂理论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环境科学实践课程的设置过程别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和拓展、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实验报告的总结和分析,这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和表达能力非常重要。

(3)课程设计:设置了3周的环境科学专题课程设计环节,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运用一门或几门课的知识,通过必要的参考资料的查阅和整理,去解决环境科学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

(4)毕业实习:在大四第一学期学完全部专业课后,组织学生分别到各环保公司、各生产现场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验证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提高思想认识。

(5)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设置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四年学习基础和知识的系统总结和应用。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效果显著,包括文献的调研总结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论文撰写能力、学术论文的演讲能力以及回答问题的能力。

(6)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学生走出校门、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2008级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在暑期进行了“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以及环境人才需求特点分析”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走访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了解环境科学专业特点及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并开展主题班会,增加了同学对专业的了解,明确了学习目标,激发了学习兴趣。

(7)开放性实验、创新实验:开放性实验、创新实验可以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更好地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新生专业介绍时也介绍学院专业老师的研究方向,鼓励学生从大一开始与专业老师接触,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实验,也可以跟专业老师共同探讨,选定题目,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教学环境。

(8)其它:在教学体系培养中,专业教师也结合课外科技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勤工助学活动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实践环节与理论知识的衔接

实践教学的构建和有效实施,依赖于对实践教学改革内涵的正确理解、实践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实践课程的准确设置、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的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整体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专业特色的显现。要真正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必须紧密结合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是主从关系,而是辩证统一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实践环节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反过来理论知识又可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只有在理论和实践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引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在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安排上,学生认知实习、课程实验、社会实践等各实践环节由理论授课教师和专业教师指导,以达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真正结合。

4结语

针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对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导致了对环境科学人才的很大需求,这种需求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都是潜在巨大的。但在实际环保工作中也暴露出了我国高等环境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诸如学生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专业实践能力较弱,社会适应性较差,就业渠道单一等[4]。浙江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旨在探索一种适合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高途径的模式,配合教学计划,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激发和调动学生参加专业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培养的学生适应当代社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探索过程中,应坚持针对性、实用性、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相结合以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保证实践教学的实效。

(1)针对性原则:针对环境科学专业的特点,分析学生未来岗位(群)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确定实践教学的总体框架和具体的技能培养方案。

(2)实用性原则: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需要,从实际、实用、实践的角度出发,建立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以及实践教学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