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业银行工作总结范文

商业银行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商业银行工作总结

第1篇:商业银行工作总结范文

2010年过去了,我进入工商银行这个大家庭已经有半年了。感谢工商银行,路支营业厅和永前支行在过去的6个月里给了我不断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新年伊始,为了给今年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将对过去半年的培训和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在路支营业厅实习的一个月,让我对银行的现金柜工作有了初步而形象的认识。并在韦国祥师父的指导下进行了实践。正是这种有效的接触,使我在此后的培训中能够很快的熟悉所学知识和技能,顺利的完成培训任务。

其次,在参加新进员工的入行培训过程中,我作为柳州分行的组长,在副组长和各位同事的支持配合下,努力营造学习氛围,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我们不仅取得了气排球联赛的第二、第三名,而且在结业考试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我和另一位同事荣获优秀学员,并且我很荣幸的作为优秀学员代表在结业典礼上发言。通过培训,我学习了工行的基本知识,全面了解了工行的各项业务,并掌握了一些临柜基本技能,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在培训期间的朝夕相处,更是让我跟同事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再次,进入永前支行见习的两个月,在所内各位前辈的帮助和指导下,通过不断实践不断学习,我才真正成长为一名独立的柜员。永前支行地处社区中心,每天业务繁忙,客流量大,对于如何应对临柜工作,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第一,细心谨慎,戒骄戒躁。与钱打交道,必须保持高度集中,否则一个分身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即使长时间不出差错,也不得大意,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认真对待每一笔业务,不可因程序简单而放松,亦不可因自我感觉良好而大意。第二,放宽心态,善待每一位顾客。对于老年顾客的各种活动不便,要耐心等待,用微笑打消老人的紧张。对态度蛮横的顾客,亦要用微笑抚平其烦躁。我发现在服务工作中微笑是无往不利的法宝,一个微笑往往顶的上10句解释。顾客是面镜子,你用微笑面对她,她也会用微笑回报你。第三,坚持学习,全面掌握各项业务。顾客问的问题千奇百怪,作为临柜人员代表的是工行的形象,是工行的窗口,顾客在你这里得不到回答,自然会认为是银行的用人不当,进而会对工行留下不佳印象。而且柜台是的广大顾客是潜在的中高端客户群,如果业务熟练,知识全面,可以及时向顾客宣传工行的新政策或者新产品,抓住每一个潜在资源。第四,虚心请教,勤做笔记。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请教所里的前辈,每解决一个问题就要拿本子记下来,以便下次遇上能够顺利解决。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看多记多听,潜移默化中个人业务能力会有所提高。

最后,我很高兴能加入工行铁路支行这个温暖的家。过去六个月来我接触的每一个同事都让我感受到了关怀和友好。在2010年,我将继续坚持“工作第一”的原则,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学习,提升自我价值,提高个人素质,绝不辜负各位领导和前辈对我的关心和期望,兢兢业业,努力工作,爱岗敬业,吸取他人之所长,克己之短,为工行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第2篇:商业银行工作总结范文

思南农村商业银行2014年网点服务

标准化工作总结

根据《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网点服务三年提升工程及网点服务标准化实施方案》文件要求,明确2014年为服务规范年,着力推进网点服务标准化工作,实现网点服务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科学化,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服务竞争力。自2014年3月正式启动我行网点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至今年12月已完成6个的标杆网点创建工作,完成了省联社下达的本年度创建任务,现将思南农商行2014年服务标准化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我行按照《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网点服务三年提升工程及网点服务标准化实施方案》要求聘请外部专业培训机构于2014年5月12日至29日组织全辖266名员工开展银行职业品质暨网点服务提升培训,员工参训率达100%。此次培训得到行

领导高度重视,培训期间老师授课讲解课题深入浅出,幽默风趣,全体员工气氛活跃,踊跃发言,积极参与互动,通过此次培训,增强了全员职工的凝聚力、执行力、服务力,使全体员工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针对省联社网点服务三年提升工程和全面推进网点服务标准化建设,我行成立客户服务部制定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并建立健全了关于网点服务标准化管理的相关制度及服务规范监督检查、客户满意度调查及客户投诉处理机制等,服务日常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三)思南农商行根据《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网点服务三年提升工程及网点服务标准化实施方案》要求,对2014年网点服务标准化建设计划达标的网点(即大坝场支行、三道水支行、文家店支行、合朋溪支行、亭子坝支行、大河坝支行)进行了网点改造、服务礼仪培训、业务技能培训等,网点服务环境、员工服务形象及日常服务行为规范得到很大提升,在当地客户满意度很高,受到广大客户一致好评。

(五)严格执行网点服务管理检查制度,对2014年申报的计划达标的6个网点进行了专项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了通报。

二、存在的问题。

在网点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中,虽然6个网点达到验收标准但我们也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因思南农商行标杆网点创建工作实施较晚,培训力度不够,总行监督、制度执行不到位。二

是网点员工服务意识虽有提高但执行力不强,标准化服务流程服务手势不规范。三是优质服务评比等活动开展较少,员工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由客户服务部组织实施,定期对辖内所有员工开展礼仪、服务规范、业务技能等服务标准化培训,更好的提升服务形象、服务水平、服务效率,弥补2014年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中所发现的不足。

(二)做好2015年服务提升年计划达标的14个网点(40%)的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积极开展优质服务评比活动,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鼓励员工多说、多学、多练,推动行内良性竞争使员工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加强合作、共同进步。

第3篇:商业银行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所有制;运营绩效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31(2010)01-0024-04

根据中国银监会的划分标准,我国主要的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两大类。其中,国有商业银行指的是国家独自或国家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指非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因为不同的所有制结构,导致银行的经营目标、运营机制存在很大的差别,如国有商业银行承担宏观调控的职能,常常和普通商业银行的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悖,最终这种股权所有结构方面的差别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运营绩效。本文通过实证比较研究股权结构不同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所有制结构分析

我国两类商业银行的主要区别在于所有制结构不相同,且伴随着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进程,这一区别表现为商业银行股东性质的差异。以10家商业银行的股权数据为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见图1。

图1显示,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4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权绝大部分由国务院通过下属的汇金公司及财政部控制,没有或仅有少量的无限售条件的股权,性质上属于国有范畴。例如,工商银行70.7%的股份由国家控制,无限售条件的股份仅占4.2%。另一方面,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股权虽然部分由国有企业掌握,会受到政府的间接影响,但由于有大部分无限售条件的股权,且股权分布较分散,因此其所有制结构接近私有化。比如,招商银行有67.37%的无限售条件股,32.63%的股份由十多家国有企业控制,国家持股为零。

所有制结构的不同使得两类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采取不同的方法:国有商业银行的决策更多的表现出国家的意志,会根据政策的需要调整经营策略;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则依照董事会的决策行动,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其结果必然表现为不同的运营绩效。本文商业银行的运营绩效是指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全部结果,包括银行规模的扩大、盈利能力的提高和银行对社会的贡献力(简称社会效益)。通过对运营绩效设置指标并进行评估,我们可以清楚地比较国有制与股份制在商业银行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二、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绩效的实证比较

笔者认为,可以将商业银行的运营绩效分解为竞争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三部分进行评价。已有学者对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进行过分析,但目前为止尚没有对商业银行整体运营绩效的评价研究,而且对社会效益的研究目前也只处于定性分析的阶段。本文将从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分析,进而形成对运营绩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评估两类商业银行的运营绩效,比较国有制与股份制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

(一)运营效益的指标体系

本文从竞争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考察商业银行的运营绩效。具体来说,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是指银行在金融市场角逐中所体现出的综合能力,是银行运营的基础;经济效益是指商业银行自身财富的增长,是银行经营活动产生的内部效益;社会效益则是指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为社会的持续发展所作的贡献。银行的竞争力越强,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越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效率与公平并重。

在这样的前提下,本文认为可以将运营绩效、竞争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个变量的关系概括为:运营绩效=竞争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即评估商业银行运营绩效的总公式,以下分别设置这三方面的计量指标。

1.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评价可以从资产、设施等资源条件入手,这里选择的指标包括:一是资产规模。资产规模是银行的资本总额与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率,即资本总额/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是用来考察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数据。资产规模越大,银行的实力和信誉才越有保证。银行间经常发生的收购、重组案例就是商业银行为提升其资产规模进而提高竞争力的鲜明例证。二是机构分布水平。机构分布水平是银行的分支机构数与我国县级行政区数的比率,即分支机构数/县级行政区数。分支机构的分布情况关系到商业银行开展业务的难易程度,机构分布广泛可以成为银行经营的一个有利条件,这一点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地域广、储蓄率高的国家来说显得更为重要。三是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是保证商业银行正常运营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一般都有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保证银行可以化解和吸收一定量的风险。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规定,资本充足率目标标准比率为8%。[1]由此建立的衡量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公式为:竞争力=(资产规模+机构分布水平+资本充足率)/3。

2.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对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评价主要是从银行经营的利润方面考虑,本文只选取两个指标:一是资本金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是利润总额占资本总额的百分比,是反映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金的获利能力的指标。资本金利润率越高,说明银行使用资本创造的利润越多,资本的利用效率越高。二是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又称股东权益收益率,是净利润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银行运用自由资本效率的指标,其值越高,说明给股东带来的收益越大。这里采用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以衡量银行在固定时点的效率。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计算公式就是:经济效益=(资本金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2。

3.商业银行的社会效益。衡量商业银行的社会效益,可以从银行对社会的经济贡献、创造就业能力和员工的福利水平三个方面设立指标:一是人均缴税水平。人均缴税水平是银行上缴的所得税额与银行员工人数的比率,用来衡量银行中劳动者对社会做出经济贡献的能力。银行的人均缴税水平越高,劳动者在该银行中为社会做出的经济贡献就越大。二是就业水平。就业水平是银行的员工人数与分支机构数的比率,用来衡量银行为社会创造就业的能力。就业水平越高,银行的发展所提供的就业机会越多,吸收劳动力的能力越强。三是平均福利水平。平均福利水平是银行对员工的支付总额与员工人数的比率。平均福利水平用来衡量银行中的劳动者获得的平均收益,其值越高,说明劳动者的劳动获得的回报越大,银行对员工的关注程度越高。三项指标的平均数就是商业银行的社会效益:社会效益=(人均缴税水平+就业水平+平均福利水平)/3。

(二)运营绩效的实证比较分析

建立以上指标体系后,我们对两类商业银行实际的运营绩效进行比较,评价采取不同所有制结构对商业银行所造成的结果。

1.原始数据。本文采用我国10家商业银行2003至2008年6年的年度报告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其中包括国有商业银行4家: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6家: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见表1)。由于数据较多,仅列出对数据进行算术平均后的结果。

为防止银行在特殊年份出现极端值而影响最终比较结果,本文对各银行6年的平均指标进行比较。根据指标计算公式及表1的数据,得到各商业银行2003-2008年6年间竞争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运营绩效的平均水平(见表2)。

2.竞争力分析。以6年数据平均值计算,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明显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国有商业银行中,竞争力最弱的农业银行指标水平为8.63,比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最强的招商银行4.20的水平高出一倍多(见表2)。国有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主要是由于国家在资本规模和机构设置方面给予的有力支持。[2]

3.经济效益分析。除建设银行外,国有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均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水平;国有银行经济效益的平均水平为6.32,小于股份制商业银行8.62的平均水平; 在4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家持股比例最小的建设银行超过了股份制银行的平均水平(见表2)。另外,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于2005年和2004年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可以通过分别计算两家银行6年的经济效益指数以判断股份制改革对银行经济效益的影响(见表3)。[3][4]

由表3可以看出,与股份制改革的完成时间相对应,工商银行的经济效益在2004-2005年间有大幅度提升,中国银行的经济效益则在2003-2004年间产生了飞跃。

4.社会效益分析。6年间股份制商业银行比国有商业银行创造了更大的社会效益,在对社会的经济贡献方面、创造就业的能力方面和员工福利水平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具有明显优势。

5.运营绩效分析。根据6年的表现判断,除农业银行外,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营绩效均明显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见表2)。[5]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设计指标并对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实证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国有商业银行在竞争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资金实力与机构规模均大大超越股份制银行的水平;第二,股份制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总体水平高于国有商业银行,这表明在中国目前的商业银行体系中,股份制对银行自身的发展起到了更有力的作用;第三,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带来了银行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同样表明了股份制对银行经济效益提高产生了推动作用;第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社会效益明显高于国有商业银行,在促进社会持续发展的方面比国有银行发挥了更大作用;第五,国有商业银行运营绩效的总体水平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主要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在竞争力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了更强的规模经济。

综合以上的分析和结论,笔者认为: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迎合了全球范围内银行间强强联合的趋势,既保存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前的竞争优势,又使股份制结构发挥了提升经济效益的作用。因此,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应当继续推行并且不断深化,在保存规模优势的前提下,促进股东结构的多元化发展,最大限度的吸纳社会资金。另一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当通过收购与重组不断扩大自身的规模,提高竞争力,这样才能使股份制结构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势得到更有效的发挥。[6]■

参考文献:

[1]杨家才.商业银行竞争力及其评价研究[J].金融研究,2008(12).

[2]黄惠春,于润.上市前后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效率比较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5).

[3]张杰.市场化与金融控制的两难困局:解读新一轮国有银行改革的绩效[J].管理世界,2008(11)

[4]巩云华.外资银行进入对转轨国家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中东欧五国的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4).

第4篇:商业银行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短期薪酬;员工;薪酬激励机制;经营业绩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9-0028-02

当前全球市值排名前十大银行中,三家中资银行榜上有名,而且工商银行独占螯头。近几年来,中国银行业快速发展,国有商业银行员工的薪酬水平也是水涨船高,与其他行业相比,差距越来越大。一方面,在金融全球化的形势下,对于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员工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薪酬激励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与已经建立起薪酬激励制度的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国有商业银行员工的薪酬是否与银行业绩相匹配,而这一个问题就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一、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薪酬水平现状

通过查找上市商业银行银行2008年年报,对员工薪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而这其中,去年人均年薪最高的是浦发银行。年报披露,浦发银行去年实现净利润54.99亿元,支付的员工薪酬为人均36.67万元;工商银行去年实现净利润812.56亿元,人均年薪为14.38万元;建设银行去年净利润691.42亿元,排名第二,人均薪酬16.56万元;中国银行去年净利润620.17亿元,人均15.28万元。工商、中国和建设三大国有银行的薪酬水平,与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明显落后,又以工商银行的为最低(见下表)。

部分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财务指标的统计,由表中数据可见,工商银行资产规模和员工人数在中国银行业均列第一,其资产规模是浦发银行的9.5倍,员工人数达27倍,而员工平均薪酬不到浦发银行的1/3,员工平均创利仅为民生银行的1/2左右。显而易见,中国国有银行的资产规模和员工人数是股份制银行的几倍以上,但员工平均薪酬和平均创利却不及股份制银行。

二、国有银行经营业绩对员工薪酬影响的实证分析

考虑到银行员工薪酬不仅与银行经营业绩相关,还与银行规模、银行面临风险以及银行存款总额等因素有关,因此本文在实证过程中,将对银行员工薪酬有影响的所有因素都纳入其中进行研究,在综合角度考虑银行业绩对其影响大小,这样得出的结论更加符合实际。

1.数据来源及变量选择。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信息不透明导致的相关研究数据的难以获得,是开展实证研究的主要障碍。正是基于此,本文将收集到的国有商业银行年报作为数据来源,经筛选,最终确定了中国银行(2000―2007年数据)、中国建设银行(2002―2007年数据)、中国工商银行(2001―2007数据)年这几年时间跨度内的共21份年报作为研究的数据来源。

对于研究变量,本文采用国有商业银行损益表中营业费用项目下的员工费用为被解释变量(以PC代表)。解释变量:根据国内外实证和规范研究的有关结论,结合国有银行的特点,我们提出可能影响商业银行员工薪酬的四类因素:(1)银行业绩:可以银行盈利和资本资产使用效率评价。盈利以净利润(NI)衡量;资本资产使用效率用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总资产收益率(ROA)来衡量。(2)银行规模:以总资产(ASSET)衡量。(3)银行存款总额:吸收存款是中国商业银行十分重视的环节,以DEPOSIT代表。(4)银行面临的风险:以不良贷款率(BAR)和资本充足率(CAR)衡量。

2.变量相关性分析。银行员工薪酬(PC)与净利润(NI)、总资产(ASSET)、存款总额(DEPOSIT)、资本充足率(CAR)高度正相关;银行员工薪酬(PC)与总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中度正相关;银行员工薪酬(PC)与不良资产率(BAR)高度负相关。其中与净利润的相关系数为0.880,与总资产的相关系数为0.910。

3.多元回归分析。根据相关分析的结果,建立国有商业银行员工薪酬模型:

PC=β0+β1*NI+β2*ASSET+β3*DEPOSIT+β4*CAR+

β5*ROA+β6*ROE+ε

式中:β0 ―常数项βi ―系数(其中i=1,2,……6) ξ―残差项

然后对薪酬模型进行回归,由于薪酬模型是多元线性模型,变量间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本文采用“逐步回归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在相关分析中,虽然总资产(ASSET)、净利润(NI)、资本充足率(CAR)、总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存款总额(DEPOSIT)、不良资产率(BAR)对国有银行员工薪酬水平都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但由于所选择的7个变量间存在着高度的多重共线性,因此,模型只保留了“ASSET”和“NI”两个变量,回归模型如下:

PC=β0+β1*ASSET+β2*NI+ε

式中:β0 ―常数项 βi ―系数(其中i=1,2,……6)

ξ―残差项

运用SPSS16.0软件,得到具体的回归方程如下:

PC=-5998.394+0.005ASSET+0.235NI

同时得到相关系数的检验结果:

R2=0.937AdjustedR2=0.930

DW=1.915,从回归结果看,R2值以及调整后的R2值表明方程的拟合度较好;D.W检验值为1.915,可认为残差无序列相关,回归方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变量ASSET和NI的回归系数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净利润(NI)和总资产(ASSET)对银行员工薪酬有很重要的影响,净利润每增加10 000元,银行员工薪酬增加2 350元。

三、结论

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国有银行经营业绩与银行员工薪酬的关系,可得到以下结论:(1)从回归方程上得出,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净利润)对银行员工薪酬有重要影响,另外,相关系数反映出国有银行员工薪酬与反映银行业绩的净利润、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2)国有银行员工薪酬与总资产规模显著正相关,即总资产规模越大,薪酬越高。银行存款规模对于员工薪酬水平的影响也是显著的,这也代表了中国商业银行重视员工吸收存款成绩的普遍现象。国有银行员工薪酬和银行的不良资产率显著负相关,与资本充足率明显正相关,说明国有银行员工的薪酬水平是与银行资产质量相联系的,控制风险问题已成为衡量银行员工业绩与奖励的重要内容。(3)从回归结果来看,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正积极地推行(短期)薪酬激励机制的改革,让员工的收入与效益紧密挂钩,加大效益工资在收入中的比例;也根据效益提高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年收入水平,逐步拉开收入差距。“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短期薪酬机制已经基本建立。

参考文献:

[1]李华民.国有商业银行薪酬体制改革及激励目标改进[J].金融论坛,2003,(3):13-19.

[2]郑先炳.美加银行业股票期权计划的实施及启示[J].世界经济,2001,(9):73-80.

[3]阙澄宇,王一江.银行高层激励:美国20家银行调查[J].经济研究,2005,(3):16-25.

[4]孙健,郭少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191-192.

[5]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第5篇:商业银行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事业部制;组织架构;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检验员工工作效率、确定工资薪酬的重要指标,已成为商业银行推动业务发展、提升经营业绩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迅速壮大,原有的职能制的组织结构已不适应银行业的发展,各家银行开始调整组织结构,向事业部制转变。制定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平衡事业部与分支行的利益关系,对体现事业部制的优势,实现事业部制的成功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此角度出发,探讨重塑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的对策。

一、商业银行推行事业部制的重要意义

事业部制是最早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于1924 年提出的一种分级管理、分级核算、自负盈亏的组织形式。企业按照其经营的事业(包括按产品、地区、顾客等)划分部门,设立若干事业部。事业部在企业领导下,拥有完全的经营自,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既是受公司控制的利润中心,同时也是产品责任单位或市场责任单位,对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及销售活动负有统一领导的职能。商业银行事业部是指在全行内按照特定的产品、客户群体及市场划分,将原有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某项业务的研发、生产、营销等职能和决策权集中到事业部,作为独立的利润中心运作的组织。各事业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有经营权、决策权和资源配置权,同时各事业部间往来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的目标是利用事业部制优点,满足商业银行持续壮大形势下的发展要求,解决现有制度存在的弊端,增强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实行传统的总分行制,个别股份制商业银行虽设有事业部,但不占据主导地位,作为商业银行组织架构改革方向,事业部制对当今迅猛发展的银行业优势明显。

第一,事业部制有利于提高银行的运营效率。按照产品、地区、顾客划分部门,各事业部员工负责一种产品或一个地区,有利于银行某一特定产品或地区业务的做大做强。将银行按经营事业划分简化了公司的组织结构,提高了银行的管理效率。银行根据员工的专业和特长,将员工分配到各事业部,将使员工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提高事业部的业绩。各事业部之间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的特点将使事业部之间存在竞争,在银行内部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同时,事业部的建立将使最高决策层摆脱日常经营管理事务,真正意义上成为公司的战略机构和决策部门,致力于公司长期发展的战略选择。

第二,事业部制降低了公司的经营成本。事业部制的设立,使得银行的成本细化到部门,提高了银行成本核算的精确度。成本核算的改善将使得同一业务和产品的成本进行清晰的比较,成本较高者自然会将降低成本作为工作重点。事业部内职能单位横向联系更加顺畅,有效提高经营决策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另外,由于业务线从上到下的垂直管理,减少了管理层次和管理环节,经营管理的成本得以降低。

第三,事业部制有利于绩效管理和评价。事业部作为独立核算部门,衡量工作效率和业绩的标准比较明确,以产品、地区或顾客的分类标准建立的部门考核指标简单明了,易于评价各类产品对利润的贡献。将公司的绩效考核转变为事业部之间、事业部内部的绩效管理,减少了传统总分行制绩效考核的环节,使得绩效考核的效率大大改善。

二、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现状

(一)商业银行重视经济价值的增加,强化了资本控制和质量优先意识。通过引入经济资本管理的概念,建立以经济增加值(EVA)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强化经济资本对风险资产总量的约束和资本回报对经营管理的要求。通过设置经济利润值等考核指标,为银行集约化经营、优化资源配置奠定理念基础。二是普遍增加了资产质量指标、效益指标在考核体系中的权重,引导员工提升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三是增设了更加细致的衡量指标。包括当地市场份额、市场占比排名、市场份额调节系数等指标, 注重在当地同业中的竞争力考核,扩大市场份额。增加了对单个产品和服务的考核力度。包括个人业务、国际业务以及信用卡、个人贷款、中小企业贷款等重点业务, 同时重视对客服的考核,增设了客户结构和质量考核指标。

(二)绩效考核由单纯的以量为主向以质为主的方向转变。过去,商业银行主要根据存贷款量、利润总额、信用卡、借记卡数量等指标进行考核,银行业务规模迅速扩大,已超出银行的承受范围。目前,商业银行的考核指标向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变。如从总量指标向人均指标转变、从利润额、信贷额等绝对值向资产收益率、股权收益率等相对值转变,由定量指标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转变等。通过改变,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的范围得以拓宽,效率得以提升。

(三)重视非财务指标的考核。在当前公司的发展中,非财务指标成为公司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当前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体系越发重视顾客、工作进程和员工成长等内容,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银行的长期发展,淡化计划完成率考核, 建立质量和素质相结合的指标体系。

三、事业部制下银行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内商业银行的迅猛发展,信贷总额、利润额的持续攀升,绩效考核体系越来越被银行所重视。银行从过去追求信贷总额和利润额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逐渐向追求规模、效益的平衡转变。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也在由原来的职能型向事业部制转变。合适的绩效考核体系对银行事业部制的改革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事业部制的转型,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还存在较大缺陷。

(一)绩效考核指标未能体现风险和收益平衡的理念。商业银行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绩效考评使得银行信贷量持续攀升,规模不断扩大。但盲目决策和过分追求规模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在我国各大商业银行中,风险防控指标占比较少且和效益、规模指标相比难以落到实处,增加了考核难度。此外,商业银行的考核体系重市场占有额轻内部管理调控,使得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存在隐患。在当前银行市值巨大的情况下,经营风险防控和和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隐患已成为商业银行业务、规模继续扩大的重大隐患。

(二)绩效考核体系与战略目标脱节。当前,商业银行各部门、各岗位的绩效目标不是依从于银行战略目标,而是根据各部门的工作内容,结合各自的任务制定的。各职能部门在绩效考核中更多考虑本部门利益而忽视银行整体战略,由于各部门工作性质和内容的不同,不能有效落实和反映银行整体经营战略与中长期经营发展目标,绩效考评与银行战略目标相脱节,银行整体的组织绩效降低,不利于商业银行战略目标的实现。这也是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绩效考核中员工参与度不高。员工作为绩效考核的对象,在绩效考核前应对考核指标的内容进行了解,只有得到员工的认同,该考核才有意义。目前各商业银行绩效考核制定过程中,普遍忽视员工参与,往往事先没有广泛征求意见,造成员工对绩效考核体系知之甚少,简单地将考核和薪酬、奖金、晋升相联系。对绩效考核缺乏认同感会使员工对工作产生消极态度。此外,绩效考核缺乏对员工的辅导和反馈,员工只知道奖惩却不知晓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只得到眼前的奖惩却难以在工作中取得进步,久而久之将挫伤员工积极性,降低归属感。

(四)绩效考核过度激励员工的短期行为,不利于银行的长期发展。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考核体系与员工的薪酬、奖金相联系,激励手段单纯变为物质奖励和职务升迁,缺乏员工的业务培训、长期福利和职业规划等。这导致员工在工作中以个人为中心,通过致力于现有的业务和产品,提高个人业务量的短期努力,缺乏金融创新和服务创新的动力,不利于形成商业银行长期竞争力的提升。

(五)绩效考核体系忽略了产品、地区和顾客差异。事业部制要求银行根据产品、地区、顾客等经营的事业划分部门。银行在考核各部门的效益、规模等指标时,不能只参考绝对数量的多少和单纯的排名情况,而应考虑事业部经营事业的特殊性。在考核各部门员工的绩效水平时不能按照统一标准,而应根据各部门的特点制定考核指标。然而,当前的商业银行在考核各部门的绩效时往往一概而论,盲目比较,导致某部门或员工不应有的奖惩发生,违背了绩效考核的初衷。

四、事业部制下重塑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的对策

规模的迅速扩大、业务的迅速扩张使得商业银行由职能型制向事业部制转变成为必然。绩效考核作为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公司运营效率的重要手段,其有效性和适用性对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事业部制的特点和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本文对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的改进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和员工的沟通交流,建立反馈机制,使员工参与到绩效考核评估。由于管理层缺乏和员工的沟通交流,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员工对绩效考核知之甚少,逐渐产生消极态度。由于缺乏系统的反馈机制,商业银行在绩效考核后仅通知奖惩结果,而未提出改进意见。事业部制下,商业银行具体到各部门,员工业绩考核也将由部门执行。事业部制下,员工和管理层的距离拉近,由于致力于同种产品或地区,在绩效考核体系的沟通上存在便利,理应利用这一条件建立被绝大多数员工满意的考核体系。各部门在考核后应将意见结果及时反馈给员工,让员工明白自身存在的不足,帮助员工改进,提高各事业部的工作效率,进而提升企业的长期竞争力。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平衡考核指标的权重。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中,市场份额、利润总额等财务类指标占据较大比重。随着商业银行业务规模的不断攀升,原有的考核模式已不适应商业银行的要求,如何管理巨大的人员结构和资产规模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工作重点。新形势下,实行“平衡记分卡”的考核体系成为商业银行改革的趋势。“平衡记分卡”将业绩评价分为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其中财务计量是业绩指标,其他三个表示未来财务业绩的驱动因素,企业通过三个非财务计量指标预测未来财务业绩。平衡计分卡是四个指标相互联系的考核体系,指标之间存在清晰的因果关系,从而将企业的各个角度指标联系在一起,符合共同的战略目标。“平衡记分卡”这一模式要求银行经营者将财务测评和顾客满意度、内部程序及企业创新与学习能力结合起来,建立起有助于商业银行在产品、内部程序、顾客和金融创新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管理体系。

(三) 采取多层次的激励措施, 建立有利于银行长期发展的激励机制。当前商业银行将绩效考核与奖励、晋升机会相挂钩的模式刺激了员工的短期行为。但过度的短期激励使得企业的长期发展面临隐患。在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的过程中,各部门间独立核算、独立经营,需要制定多层次的激励措施将各部门联系起来,提升企业的长期竞争力。除了奖励、晋升机会等传统形式外,绩效考核还应采取多样化的激励手段,例如采取奖金延后支付的方式,实行股权激励和长期福利,赋予考核结果优秀的公司人才更多的企业责任。对达到一定绩效分的员工给予一定股份,提高其退休后的待遇并对员工进行培训,增强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提升银行的长期竞争力,实现银行的战略目标。

(四)重视风险防控指标和成本预算,建立完备的绩效管理体系。当前我国银行业规模巨大,信贷数量全球领先,在拥有如此业务的前提下,控制成本、防范经营风险对商业银行保持现有的业务规模具有重要意义。事业部制下,各部门独立经营、独立核算,成本预算和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商业银行应提高成本类指标和风险调控类指标在绩效考核体系中的权重,通过对各事业部门的管理和调控,建立完备的绩效管理体系,促进银行战略目标的实现。

(五)考虑到产品、地区和顾客的因素差异,在各事业部间建立不同的考核体系。事业部制是按公司经营的要素如产品、地区和顾客等因素划分,如果银行在全行内部实行统一的绩效考核体系,则不同事业部间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将不具可比性。因此,在建立绩效考核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到各事业部间的差异,在不同的事业部间设立考核体系。同时根据各部门间的差异,对相应指标设定比重,提高绩效考核体系的适用性。

伴随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金融市场化改革,我国银行业呈膨胀式发展态势。银行网点不断开立、资产规模雄踞全球之首、信贷总量屡创新高、业务规模空前壮大,原先的职能型的组织架构已不适应当前银行的发展,事业部制这一适合于拥有多产品、多顾客群体和经营范围公司的组织架构成为商业银行改革趋势。绩效考核是公司重要组成部分,对员工有着积极的激励作用,其对银行的适用性决定公司的长期竞争能力。根据事业部制的特点,商业银行管理层应做出决策,设计合适的绩效考核体系,推动商业银行的事业部制改革。

项目来源:湖南省金融学会重点研究课题《基于事业部制下的商业银行考核体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闫红兵.商业银行事业部改革中绩效考核方案的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10):72-76

[2]张云.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3]张春燕.商业银行绩效考评机制研究: 国外经验及中国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7,(11)

[4]杨艳红.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评价[J].现代商贸工业,2009,(13)

第6篇:商业银行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6月4日

当前局势下,随着国际化步伐的加快,金融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我国,由于我国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银行业已经进入到营利性的竞争阶段,并且具有了企业化的特征。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总体状况却是喜忧参半:一方面国内各商业银行规模和竞争实力迅速壮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另一方面部分商业银行在经营中也暴露出诸如竞争实力不强、盈利能力较弱等问题。其中,绩效问题是反映种种状况的一方面评价标准。目前商业银行的绩效水平已经呈现出收敛并且下降的趋势,中国商业银行的绩效体系尚待规范,出现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绩效管理

(一)绩效管理的含义。绩效管理是基于企业战略的一种管理活动。它是通过对企业战略的建立、目标细分、业绩评价,将绩效评价结果用于各机构的日常管理活动中,用以激励员工改进并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管理活动。

(二)绩效管理的目的。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绩效改进,而不是单纯的绩效评价。各个企业机构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所运用的绩效管理系统可能侧重于不同的目的,总结起来,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

1、管理目的:组织在管理决策中要使用到绩效管理信息,尤其是绩效评价的信息。绩效管理的管理目的在于对员工的绩效表现给予评价,并给予相应的奖惩以激励员工。绩效管理中绩效评价的结果是企业进行薪资管理等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时的重要依据。

2、战略目的:绩效管理系统将员工的工作活动与组织的战略目标联系在一起。绩效管理为战略目的服务,二者相辅相成。在绩效管理系统的作用下,组织通过提高员工的个人绩效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从而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在企业中,任何一种举措都必须服务于企业、服从于企业的整体战略规划,这是实现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基础。

3、评价目的:在管理中,理应正确地对待每一名员工,这就需要企业公正、公平的对待他们。如果不能对他们的行为、贡献做出精准的测量,就不能给予他们公正的评判,那么企业的有关人力资源决策也就没有了根据,不能做到有的放矢。

4、发展目的:企业经营的不只是产品,还有人。绩效管理应当建立在“共赢”的基础上。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获得利益、发展,那么员工理应获得自我认知、提升和发展。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绩效管理的过程能够让组织发现员工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便对他们进行针对性培训,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加有效地完成工作。从员工自身的角度来看,绩效管理就像是摆在员工面前的一面镜子,可以从中加深对自己的认识,通过与他人对比找出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进而进行自我评价,从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实现发展。

二、中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在运作中的经营绩效评价工作仍然局限于成本、利润指标,没有形成科学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虽然作为金融机构运作,但始终不同于企业经营。我国现存国有商业银行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绩效评价上只能在设计指标体系时作为参考。中国商业银行在绩效评价体系上一直存在如下问题:

(一)评价方法落后、评价结果失真。我国现阶段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局限于传统的财务数据考评,评价过程中主要使用静态的财务指标,根据财务报表提供的数据,对基本的指标进行分析。这些基本的指标主要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边际利润率、资产回报率等。在银行资金利用效率方面则缺乏评价,同时在管理层面上,对于银行的非财务因素,诸如员工本身的业务素质、管理水平、技术装备的配合等不够重视,这些容易造成绩效评价的方法落后。而银行管理人员有时处于自身利益考虑会或多或少的干涉银行的绩效评价工作,这就造成了评价结果失真的现象。

(二)绩效评价的结果未能与激励、惩罚接轨。绩效评价的目的有很多种,无论是管理目的、战略目的还是发展目的,都不是只为了评价而去评价。评价的结果可以反映出银行过去的经营活动进展情况,可以对银行的总体战略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对制定的战略可行性进行评价,确认是否需要修改,并且能做出科学的预计。如果评价结束之后不了了之,而没有对相关人员与机构做出不同程度的奖惩,那么在银行的经营管理中做出贡献的人得不到一定的奖励,而对经营过程中对银行绩效没有做出贡献或者做出的贡献小于其职位规定的人员做出惩罚,会使银行的绩效评价工作失去作用。在员工对银行的信任度方面也有一定的损害,降低员工的参与性。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这种对绩效评价结果未进行相应奖惩的现状,长此以往,会使商业银行的绩效产生不进反退的效果。

三、以农商银行和村镇银行为例列举其绩效评价工作体系

以下情况由调研结果显示:

村镇银行的绩效考核由人力资源部组织实施,各部门配合。人力资源部按部门建立考核台账,便于对考核结果的认定和汇总;各部门按单位或个人建立专业考核台账,按月向人力资源部报送考核结果,便于沟通情况,跟踪考核结果整改。考核对象为营业部、支行以及机关全员。

考核方式为:综合绩效考核,实行目标绩效和管理绩效的“百分”考核方式。年终根据考核结果合理确定目标绩效和管理绩效占比。

目标绩效包含的内容:存款(实行双线考核。旬均平均余额和月末余额的分配比例为6∶4)、信贷(信贷营销考核、信贷结构调整考核、到期贷款回收考核、不良贷款占比考核、贷款利息回收考核)。

管理绩效涵盖的方面:负债专业(存款工作、文明服务规范、保险业务)、信贷专业(执行信贷政策规定、执行担保制度按规定权限发放贷款、贷款支付管理按贷款新规执行、贷款操作流程的执行情况、贷款档案管理情况、贷款报表的及时性及准确性、贷款风险管理等)、计划财务专业(基本规定、财务收支、计算机综合系统、会计业务核算、出纳业务及现金管理、重要空白凭证及印章管理、反洗钱培训、考试以及制度执行情况、事后监督管理、银监局、人民银行)、科技信息专业(制度建设与岗位管理、计算机安全管理、设备管理)、综合管理专业(材料上报工作、收发文件工作、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防火、防盗抢演练、保安工作职责情况)、人力资源专业(业务培训工作、遵守作息时间、实行干部定期交流制度、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后备干部管理工作、加强员工队伍管理、做好党务工作)、监察审计专业(审计工作、监察工作)。

绩效工资所产生税款由所得者承担。绩效工资由总行监察审计部审计后进行分配。

对比来看,农商银行的绩效评价则分为三部分:综合绩效考评以利润为核心,以效益、资产质量、业务发展及案件防控为重点,包括“目标绩效考评”、“管理绩效考评”及“案件防控绩效考评”三大部分。各部分考核分值相加后得出综合考评得分。目标绩效考评以计划完成情况为核心,设置8项指标,以每名职工计划值为标准值,采用统一计分办法,用以考核评价每名职工综合指标完成情况。管理绩效考评以业务经营管理为核心,设置10项指标,采用统一计分办法,用以考核评价每名职工业务经营管理情况。案件防控绩效考评以增强案件防范和风险控制能力为核心,设置4项内容,采用统一计分办法,用以考核评价各支行案件防范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村镇银行与农商银行在绩效评价体系方面考察方式与标准基本一致,大同小异,系统完善。但是,还是有可以改进的空间,具体的改进方案可以根据下面的论述做出适当调整。

四、影响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内外部因素

(一)内部因素

1、中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业务单一、缺乏创新,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这个特点尤为显著,来自创新业务的业务收入仅占总收入的30%左右。金融创新的不足阻碍了商业银行的发展,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水平。随着现代金融的深化,科技水平的发展,客户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化,创新银行产品及服务种类可以扩大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为商业银行提供新的市场平台,提高核心竞争力。因此,通过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占领新的市场,并优化经营管理方式成为获取利润新的来源。这也是绝大多数外国银行提高绩效的重要途径,金融创新的必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2、中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公司治理具体表现为公司的管理制度和组织制度:管理制度指的是公司的基本章程和管理标准,是保证公司各司其职、有效制衡的基础;组织制度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等各组织结构的分工职责,建立各司其职、有效制衡的运行机制。公司治理能够提升组织经营管理水平,提高运营效率,实现股东利益和公司利润最大化。

(二)外部因素

1、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产品差别化、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规模经济等。中国商业银行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在产品差异化方面,我国商业银行收入来源非常单一,创新产品少,主要依靠传统的贷款等资产的收益。虽然在产品、服务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别,如商业银行客户偏好、信誉问题、营业网点分布范围等,但是由于其职能是相同的,因此总体差别还是很小的。

2、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行为。市场行为由市场结构决定,又反作用于市场结构。可以概括为:政府行为、竞争行为、组织调整行为等。政府行为方面:我国对商业银行的金融管制政策,如近年开展的国家助学贷款方案,在北京、广州等地一些商业银行开展国家助学贷款的不良贷款比率高达20%,这些不良贷款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绩效;在竞争行为方面,各银行具有部分浮动定价权,总体价格水平是由央行制定的,因此这部分权利的缺失导致了市场竞争的弱化,致使部分银行竞争手段扭曲,出现了非正当竞争行为;在组织调整行为方面,主要指企业的合并行为,一般属于横向兼并,在兼并重组过程中,不乏政治色彩。

五、对中国商业银行建立高效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的建议

(一)借鉴国外绩效评价体系的设立方法,“洋为中用”、创建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国外绩效考评以财务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标为辅,将评价方法与企业发展战略及企业最终的经营目标相结合。总结起来,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综合平衡记分卡和经济附加值两种评价方法。结合中国目前的具体情况,两种评价方法在中国商业银行业的绩效评价中都存在一定的可行性。可根据发展需要,选取适合的绩效评价方式。

(二)将绩效评估结果与相应的激励惩罚结合起来,以增强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效力。薪酬是用来衡量员工的绩效的,而绩效必须有激励的良好支持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能者多劳,因此能者多得,这是绩效在薪酬方面的体现。但是,绩效不应该仅与工资或奖金挂钩,激励有利于鼓舞员工的士气、提高员工的素质以及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所以应该使激励的手段多样化,如员工个人能力的发展、获得职位的提升以及获得公开的精神表扬等,把绩效与薪酬紧密的结合,才能更好地激励员工,更充分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如果激励惩罚不能与绩效评估挂钩,那么绩效评价也就失去了意义。综上,要采用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将绩效考评作为员工晋升与获得奖励的主要参考依据,才能激发组织内部人员的积极性,实现商业银行与内部员工的共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泽跃等.高绩效工作体系与提高商业银行竞争态势[J].金融论坛,2002.6.

第7篇:商业银行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所有制;运营绩效

Abstract:In China,because of different ownership structures,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and joint-stock commercial banks may have diversities in operate.This paper will analyze firstly the ownership structure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and then set index to the competitiveness,economic effection,social effection of a bank which will be finally used to assess and to compare the operating effection between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and joint-stock commercial banks.

Key Words:commercial bank,ownership structure,operating effection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09)12-0050-04

根据中国银监会的划分标准,中国主要的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两大类。其中,国有商业银行指的是国家独资或国家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指非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因为不同的所有制结构,导致银行的经营目标、运营机制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如国有商业银行有时会更多地承担宏观调控的职能,而这种职能的实现,常常和普通商业银行的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悖,最终这种股权所有结构方面的差别会影响到其运营绩效。本文试图通过实证比较研究股权结构不同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

一、中国商业银行的所有制结构分析

根据中国银监会的划分标准,中国主要的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两大类。这两类银行的主要区别在于所有制结构不相同,而且伴随着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进程,这一区别表现为商业银行股东性质的差异。以10家商业银行的股权数据为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见图1。

图1显示,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4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权绝大部分由国家即国务院通过下属的汇金公司及财政部控制,没有或仅有少量的无限售条件的股权,性质上属于国有范畴。例如,工商银行70.7%的股份由国家控制,无限售条件的股份仅占4.2%。另一方面,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股权虽然部分由国有企业掌握,会受到政府的间接影响,但由于有大部分无限售条件的股权,并且股权分布较分散,因此其所有制结构已接近于私有化。比如,招商银行有67.37%的无限售条件股,32.63%的股份由十多家国有企业控制,国家持股为零。

所有制结构的不同使得两类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采取不同的方法:国有商业银行的决策更多的表现出国家的意志,会根据政策的需要调整经营策略;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则依照董事会的决策行动,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其结果必然表现为不同的运营绩效。在这里,商业银行的运营绩效是指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全部结果,包括银行规模的扩大、盈利能力的提高和银行对社会的贡献力(简称社会效益)。通过对运营绩效设置指标并进行评估,我们就可以清楚地比较国有制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二、中国商业银行运营绩效的实证比较

笔者认为,可以将商业银行的运营绩效分解为竞争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三部分进行评价。已有学者对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进行过分析,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对商业银行整体运营绩效的评价研究,而且对社会效益的研究目前也只处于定性分析的阶段。本文将从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分析,进而形成对运营绩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评估两类商业银行的运营绩效,比较国有制与股份制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

(一)运营效益的指标体系

本文从竞争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考察商业银行的运营绩效。具体来说,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是指银行在金融市场角逐中所体现出的综合能力,是银行运营的基础;经济效益是指商业银行自身财富的增长,是银行经营活动产生的内部效益;社会效益则是指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为社会持续发展所作的贡献。同时,我们有理由相信:银行的竞争力越强,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越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效率与公平并重。

在这样的前提下,本文认为可以将运营绩效、竞争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个变量的关系概括为:运营绩效= 竞争力×(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这是用来评估商业银行运营绩效的总公式,以下分别设置三方面的计量指标:

1. 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评价可以从资产、设施等资源条件入手。这里选择的指标包括:(1)资产规模。资产规模是银行的资本总额与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率,即资本总额/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是用来考察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数据。资产规模越大,银行的实力和信誉才越有保证。银行间经常发生的收购、重组案例就是商业银行为提升其资产规模进而提高竞争力的鲜明例证。(2)机构分布水平。机构分布水平是银行的分支机构数与中国县级行政区数的比率,即分支机构数/县级行政区数。分支机构的分布情况关系到商业银行开展业务的难易程度,机构分布广泛可以成为银行经营的一个有利条件,这一点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广、储蓄率高的国家来说显得更为重要。(3)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是保证商业银行正常运营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一般都有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保证银行可以化解和吸收一定量的风险。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规定,资本充足率目标标准比率为8%。

由此建立的衡量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公式为:竞争力=(资产规模+ 机构分布水平 + 资本充足率)/3

2. 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对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评价主要是从银行经营的利润方面考虑。这方面的指标比较容易获得,这里只选取两个,以避免重复:(1)资本金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是利润总额占资本总额的百分比,是反映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金的获利能力的指标。资本金利润率越高,说明银行使用资本创造的利润越多,资本的利用效率越高。(2)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又称股东权益收益率,是净利润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银行运用自由资本效率的指标,其值越高,说明给股东带来的收益越大。这里采用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以衡量银行在固定时点的效率。

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计算公式就是:经济效益=(资本金利润率 + 净资产收益率)/2

3. 商业银行的社会效益。要衡量商业银行的社会效益,可以从银行对社会的经济贡献、创造就业的能力和员工的福利水平三个方面设立指标:(1)人均缴税水平。人均缴税水平是银行上缴的所得税额与银行员工人数的比率,用来衡量银行中的劳动者对社会做出经济贡献的能力。银行的人均缴税水平越高,劳动者在该银行中为社会做出的经济贡献就越大。(2)就业水平。就业水平是银行的员工人数与分支机构数的比率,用来衡量银行为社会创造就业的能力。就业水平越高,银行的发展所提供的就业机会越多,吸收劳动力的能力越强。(3)平均福利水平。平均福利水平是银行对员工的支付总额与员工人数的比率。平均福利水平用来衡量银行中的劳动者获得的平均收益,其值越高,说明劳动者的劳动获得的回报越大,银行对员工的关注程度越高。三项指标的平均数就是商业银行的社会效益:社会效益=(人均缴税水平+ 就业水平 + 平均福利水平)/3

(二)运营绩效的实证比较分析

建立了指标体系,下一步就是要对两类商业银行实际的运营绩效进行比较,评价采取不同所有制结构所造成的结果。

1. 原始数据。本文采用中国10家商业银行2003至2008年6年的年度报告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其中包括国有商业银行4家: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6家: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由于数据较多,以下仅列出对数据进行算术平均后的结果,见表1。

为防止银行在特殊年份出现极端值而影响最终比较结果的公平,可以对各银行6年的平均指标进行比较。利用前面设计好的计算公式对表1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各商业银行2003至2008年6年间竞争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运营绩效的平均水平,结果见表2。

下面分别对体系中各项指标的结果进行分析。

2. 竞争力分析。将表2中银行竞争力的数据做成柱状图的形式,见图2。

观察图2可以发现:以6年数据平均值计算,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明显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国有商业银行中,竞争力最弱的农业银行指标水平为8.63,比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最强的招商银行4.20的水平高出一倍多。国有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主要是由于国家作为最大的股东在资本规模和机构设置方面给予的有力支持。

3. 经济效益分析。将表2中经济效益列的数据做成图形进行比较,见图3①。通过观察图表可以发现:除建设银行外,国有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均低于股份制银行的水平②;国有银行经济效益的平均水平为6.32,小于股份制银行8.62的平均水平;在4大国有银行中,国家持股比例最小的建设银行超过了股份制银行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注意到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于2005年和2004年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可以通过分别计算两家银行6年的经济效益指数,以判断股份制改革对银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见表3及图4。

通过观察图表可以发现,与股份制改革的完成时间相对应,工商银行的经济效益在2004至2005年间有大幅度提升,中国银行的经济效益则在2003至2004年间产生了飞跃。

4. 社会效益分析。将表2中银行社会效益的指标做成柱状图,结果见图5。

图5显示,6年间股份制商业银行比国有商业银行创造了更大的社会效益,在对社会的经济贡献方面、创造就业的能力方面和员工福利水平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具有明显优势。

5. 运营绩效分析。最后,将表2中银行运营绩效的指标做成柱状图,结果见图6。图6显示了对中国商业银行运营绩效评估的最终结果:根据6年的表现判断,除农业银行外,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营绩效均明显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银行运营绩效的平均水平为177,高于股份制银行109的平均水平。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设计指标并对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实证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国有商业银行在竞争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资金实力与机构规模均大大超越股份制银行的水平;第二,股份制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总体水平高于国有商业银行,这表明在中国目前的商业银行体系中,股份制对银行自身的发展起到了更有力的作用;第三,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带来了银行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同样表明了股份制对银行经济效益提高产生了推动作用;第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社会效益明显高于国有商业银行,在促进社会持续发展的方面比国有银行发挥了更大作用。换句话说,股份制银行比国有制银行对社会作出的贡献更大。第五,国有商业银行运营绩效的总体水平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主要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在竞争力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了更强的规模经济。

综合以上的分析和结论,本文认为: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暗中迎合了全球范围内银行间强强联合的趋势,既保存了国有银行改革前的竞争优势,又使股份制结构发挥了提升经济效益的作用。因此,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应当继续推行并且不断深化,在保存规模优势的前提下,促进股东结构的多元化发展,最大限度的吸纳社会资金。另一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当通过收购与重组不断扩大自身的规模,提高竞争力,这样才能使股份制结构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势得到更有效地发挥。

注:

①光大银行由于改革重组导致数据异常。

②剔除光大银行后的平均水平。

参考文献:

[1]巩云华.外资银行进入对转轨国家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中东欧五国的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4).

第8篇:商业银行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 收入结构 多元统计法 MATLAB SPSS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开放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再加上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不断加强,其盈利能力受到挑战。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息差的经营模式收入逐渐减少,而国外的银行已经开始大力开拓中间业务等非利息收入。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利息收入所占的平均比重已由2010年的80%下降到2015年的70%,而国外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利息收入所占平均比重已经达到了40%。由此可见,加快经营模式和和收入结构的改变,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方向之一。

一、数据来源及模型假设

本文选取16家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对其2010到2015年年报进行整理分析,获得所需数据。为了便于解决和研究问题,提出以下几条假设:⑴假设16家上市银行的年报真实可信;⑵假设上市银行在编制年报时使用会计记账方式等一致;⑶假设设置的变量取值都有实际意义且数据记录准确规范。

二、根据收入结构对商业银行的分类

(一)研究思路

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将多个指标浓缩为少量几个指标,消除各个指标间的多重共线性,然后根据主成分得分对其用二阶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最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最终聚类结果。

(二)数据处理

1.主成分分析。将我们整理的2015年16家上市银行收入结构的各项指标用SPSS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在方差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情况下,得出F1、F2、F3、F4主成分得分函数:

F1=-0.379X1+0.316X2+0.023X3-0.28X4+0.3X5+0.075X6

F2=-0.163X1+0.325X2+0.439X3+0.156X4-0.354X5-0.332X6

F3=-0.244X1-0.143X2+0.431X3+0.322X4-0.09X5+0.796X6

F4=-0.293X1+0.416X2-0.684X3+0.851X4+0.032X5+0.013X6

将各指标值分别代入4个得分函数中,就可以得出每个商业银行的主成分得分,得分结果如表1所示。

2.聚类分析。根据表1,对其用二阶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先分别聚成四类、五类和六类。

下图为三种聚类的“模型概要”和“聚类质量”图。

“聚类质量”通过不同的颜色来表示聚类质量的“差”、“良”、“好”和“较佳”三个等级。蓝色条带表聚类质量达到的等级。由上图可以观察到,三种聚类结果的聚类质量良好,说明聚类成三种方式都是合理的。

下表是将16家商业银行分别聚成四类、五类和六类的情况。

表2 不同聚类结果表

由表2可以看出,不论将这16家银行分为四类、五类还是六类,我们都可以发现: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被分为一类,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被分为一类,浦发银行和民生银行被分为一类。最终我们结合实际,将四类的结果作为本文的最终聚类结果。

(三)结果分析

第一类银行的利息收入平均为72.58%,低于其余13家银行2.3%。并且其他营业收入平均占总收入的4.93%,远远高于其余13家商业银行4.03%。这说明国有的三大商业银行比其他商业银行具有较优的收入结构,这也为工商、建设和中国银行成为全球顶尖银行提供了依据。

第二类商业银行是利息收入占比降低最快或营业额相对庞大的商业银行,这四家银行的收入结构虽然没有第一类好,但在优化收入结构的能力上存在比较大的潜力,相信其收入结构在以后几年会快速得到改善。

第三类商业银行是唯一在汇兑收益中亏损的一类商业银行,这类商业银行都是股份制银行,资产规模较小,但是最富创新力的银行。但就目前来说,其收入结构是16家商业银行中最差的一类银行,应该得到管理层的重视。

第四类商业银行处于四类银行收入结构的中间水平。其中,招商银行零售业务备受认可,平安银行依靠其母公司平安集团快速扩张,意图成为全能型模式银行。此类银行的利息占比收入是四类银行中最低的一类银行,甚至低于第一类国有控股银行2.5%。但资产规模较低,其他业务收入占比仅为0.15%,远远低于第一类商业银行其他营业收入平均占总收入的4.93%。

三、收入结构与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之间的联系

(一)研究思路

本文假设收入结构与资产规模和营养结构之间是确定的函数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收入结构与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之间的函数表达式,通过对各参数的分析,可分别得到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之间对收入结构的影响。

(二)数据处理

1.回归分析。用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作为自变量,用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 、汇兑收益、其他业务收入作为因变量。由于6个自变量具有不同的重要性,假定收入结构可分为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因此先对这6个变量分别赋予权重0.5、0.1、0.1、0.1、0.1、0.1,然后再进行回归分析。此数据是截面数据,有可能存在异方差,所以直接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回归权数设置为残差平方和。用EVIEWS进行WLS回归。

①资产规模回归方程

回归结果如下:

Y1=-21.8235+43.817X1+195.5811X2+189.2389X3+363.1467X4 +394.9035X5+335.5921X6

T=(-1.7214)(1.6997)(1.6064)(1.6930)(1.8888)(2.8589)(1.7292)

R2=0.9999,DW=0.8,F=1094270

由回归结果可以看出R2=0.9999,这说明模型对样本拟合度很高;F=1094270,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通过查F分布表可知,此回归程显著。

②业收入回归方程

回归结果如下:

Y2=-16.844+33.147X1+152.972X2+166.822X3+350.225X4 +334.845X5+265.7024X6

T=(-1.1819)(1.1438)(1.1177)(1.3276)(1.6204)(2.1563)(1.2179)

R2=0.9999,DW=0.7513,F=957327

由回归结果可以看出R2=0.9999,这说明模型对样本拟合度很高;F=957327,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通过查F分布表可知,此回归程显著。

(三)结果分析

由资产规模回归方程中可以看出,6个自变量的系数都为正,说明6个变量与银行的资产规模呈正相关。又发现利息收入的系数最小,说明利息对银行资产规模的边际弹性低,无法通过增加利息收入而增加资产规模。

由营业收入回归中可以看出,6个自变量的系数都为正,说明6个变量与银行的资产规模亦呈正相关。和资产规模回归方程一样,利息收入的系数最小。因此建议商业银行应该增大非利息收入,这样可以优化自己的收入结构,更快的提高营业收入。

四、收入结构的预测

(一)研究思路

在前文分类的基础上,为了代表所有的上市银行和计算的方便性,我们挑选4类中一家银行的收入结构进行灰色预测。因为影响收入结构最主要的因素是利息占总收入的比重,我们选取这一项作为预测对象。

(二)数据处理

灰色预测

商业银行利息占总收入的比重近年来都呈现下降的趋势,因此我们选取GM(1,1)灰色预测模型。

1.工商银行。利用MATLAB软件求出模型参数a、b,即发展灰度和内生灰度的估计值:a=0.0132,b=0.7897。由此可求得一次累加原始数列拟合序列表达式:y=59.9381-59.1405E-0.0132t,以此计算而得的数列再进行累减还原即可得灰色预测后的拟合序列,最后进行模型误差的检验。

由表3可以看出,2016~2020年拟合数据与原始数据的残差均小于0.02,相对误差均小于2%,说明此模型可以用来预测工商银行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

利用上述建立的模型,用MATLAB直接预测2016~2020年工商银行利息占总收入的比重数据,如下表4所示:

2.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采用与工商银行相同的建模方式,对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的利息占总收入的比重进行灰色GM(1,1)预测,预测误差直接用图2展示。

图2 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误差与相对误差分布图.

由图2可以直观的观察到,2016~2020年拟合数据与原始数据的残差均小于0.02,相对误差均小于2%,说明此模型对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和平安银行的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可以进行预测。

由此,我们用MATLAB求出其余三家商业银行利息占总收入的比重数据,如表5所示:

(三)结果分析

由表4和表5可以观察到,平安银行的利息收入在2020年占比最低为52%,远高于工商银行的68.75%,说明第四类银行,即最富有创新的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前景乐观。而第一类银行即目前具有相对最优收入结构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其利息收入所占比重虽然在逐年降低,但其速度远远小于第四类股份制商业银行。

五、总结

本文首先聚类分析了国内16家上市银行收入结构的现状,我们发现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现阶段凭借其强大的资产规模,构建了比其它商业银行更优的收入结构,以此成为全球顶尖银行。而第四类股份制商业银行虽然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但其收入结构现状仍不及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然后回归分析了商业银行收入结构与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之间的关系,得到利息收入对银行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的边际弹性低,因此商业银行欲通过增加利息收入从而增加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已是不明智的选择。最后对4类银行中典型的4家银行的利息收入所占比重进行灰色预测,发现5年后富有创新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占比已经低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因此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创新,重新定位经营业务结构,向股份制商业银行学习,与国际金融大环境接轨,效仿国际先进理念,把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新效益增长点。股份制商业应该保持其创新能力,继续开展收入结构改革,扩大资产规模。国家应该逐步放松对金融的管制,让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逐渐形成混业经营模式,成为多功能、综合性的“金融百货公司”,以此达到优化收入结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邢学艳.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实证分析[J].经济师,2011(9):181-183.

[2]黄国妍.商业银行收入结构与银行风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3]黄宏运,吕石山,朱家明.空气污染的计量评估方法[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6,04:1-5.

[4]杨桂元,朱家明.数学建模竞赛优秀论文评析[M].中国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3.9.第一版.

[5]冯岩松.SPSS 22.统计分析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6]杨桂元.数学建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

[7]孙亚静,辛雪娇,张彦红.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3:26+226.

[8]张畅.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6,07:54-56.

第9篇:商业银行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国际比较

由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在银行经营管理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因此,人们把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当作“企业良心”,当作维护企业道德文化的最后一道防线。

一、中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独立性比较分析

(一)美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美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较高。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和本质特征,也是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权威性的前提和保障。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有利于降低银行系统的风险,提高银行系统的健全性。美国对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定位很高。美国内部审计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l Additions)是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所有公司内部审计规范的权威制定者,已制定的规范里明确规定各银行要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对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保障股东的利益。在美国,任何一家银行的董事会里必不可少的委员会就是审计委员会,该委员会的委员都是银行高层管理人员以外的股东,这是银行审计部门的最高决策机构。各行的审计部门向总行审计部门报告工作,总行审计部门直接对审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部门的年度经营预算、年度工作计划和季度审计工作的评价等,都由审计委员会作最后决定。在这种垂直管理的组织体系中,审计机构利益与被审计部门完全脱钩,审计事项决策不受被审计单位、被审计事项的影响,从而使得银行内部监督控制机构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以美国花旗银行为例。花旗银行审计委员会有3名董事会成员,且这3位委员均满足纽约证券交易中心和其他法律、规定对其独立、经验和专业的要求。其中一名成员是被国家证监局认可的财务专家。审计委员会主席和委员会成员是由人事委员会和监管委员会推荐,董事会任命的。委员会下面建立了总部一级的内部审计组织,直接对辖内银行实施内部审计监督。首席审计官为公司高级副总裁,直接向全行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全球范围内设立了数个审计中心,各审计中心与各地分行没有任何隶属关系,而是根据总部统一指令,负责本行全球业务审计及内部管理状况审计。各审计中心的经费统一列入总部预算。在这种垂直管理的组织体系中,内部审计机构与商业审计单位没有任何瓜葛,其独立性甚至高于独立会计师事务所。

(二)中国商业银行内部稽核的独立性

中国商业银行目前尚未真正实现内部稽核(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目前,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稽核体制是:总行设立稽核部,主管全行稽核工作。各地区分行设立稽核处,作为基层稽核单位,负责辖内的稽核工作。在这种组织结构中,分行稽核部门及其负责人直接向分行行长负责报告,很难实现分行稽核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这种体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弊端:

1.分行稽核人员的编制、人事调配、工资福利待遇均由稽核所在分行管理,使得稽核工作人员往往处于“两难”境地,无法对分行经营管理层决策的事项和敏感性问题的合规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稽核,无法有效规避审计风险,影响了稽核职能的充分发挥。

2.各分行设置的稽核部门单纯是作为所在分行下设的一个管理部门,接受本级行长的领导,按照分行的整体工作部署开展工作,不能充分体现对同级的内部管理机构的监督职能。

3.由于受到总行对分行“内控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考核,考核结果必然牵涉分行领导个人或者单位集体的利益。而“内控管理、风险控制”的考核依据恰是稽核检查所反映的问题,由于局部利益,分行往往会以直接管理者的身份对稽核工作进行指导,造成稽核上报信息失真。由于组织独立性和人事独立性的缺乏,致使国内商业银行内控监督的主要执行者——分行稽核部门只是应付上级稽核和外部审计,“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不了,下级不敢监督”的现象在银行界普遍存在,稽核部门处于“看起来重要,说起来可要可不要,做起来不要”的尴尬地位,毫无独立性和权威性可言。

以中国银行为例,中国银行于1983年首次设立内部稽核职能,但该职能长期设置在业务经营部门内,直至2005年发生黑龙江哈尔滨市河松街支行票据诈骗案后(涉案10亿元人民币),中国银行才将内部稽核系统从业务经营部门中分立处理,以巩固内部控制系统。为了配合上市需要,2006年中国银行对内部稽核体系进行了进一步调整。目前,中国银行内部稽核体系如下:中国银行董事会下设稽核委员会,稽核委员会由5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人数在1/2以上,主席由独立董事担任。委员人选由人事和薪酬委员会提名,主席人选由董事长提名,董事会批准。稽核委员会下设总稽核,总稽核负责整体总部稽核职能,在职能上向董事会及其稽核委员会负责报告工作,在行政上长期以来向行长负责报告工作。总行内部稽核部门主要负责检查总行和境内一级分行、海外分行和子公司。同时,管理、指导和协调境内一级分行和海外分行内部稽核部门开展内部稽核职能。分行内部稽核部门主要负责检查分行和辖内分支机构。

从形式上看,中国商业银行与美国商业银行的内部稽核体系设计颇具相似之处,但实质上却有天壤之别:中国商业银行内部稽核部门在行政上向同级行行长负责报告工作,使得内部稽核工作无法触及本行管理层,也就不能对本行重大事项及领导决策进行有效的监督;分行稽核部门和稽核人员列入分行编制,分行稽核人员的工资、奖金及晋级等与分行考核评定结果直接挂钩,参与分行部门内的考核。由于稽核工作的特殊性,往往会出现稽核工作做得越多、发现的问题越多、业务部门给稽核部门考评分数打得越低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分行稽核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能真正贯彻稽核超脱业务之外的原则。没有自主的人事和预算权,内部稽核部门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从西方发达的市场经验看,内部审计作为实现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中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价值比较分析

(一)美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重点

美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是风险的防范与监控。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体系既重事后监督,又重事前控制;既重事后复核,又重风险稽核;既重部门稽核,又重过程复核。例如,花旗银行重点对以下8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审计:1.战略风险;2.网络风险;3.政治风险;4.信用风险;5.市场风险;6.操作风险;7.用人风险;8.法律风险。这8方面的内容涵盖了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及业务流程的大多数环节,既对人,也对事;既含有事前监督,又有事后检查,审计面宽,审计价值高,较好地起到了防范风险的作用。

(二)中国商业银行内部稽核重点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稽核重点为“合规性”稽核,尚未形成以银行风险为导向的审计体系,审计价值不高。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银行业引入了“风险”和“控制”的概念,但整个银行业的内外稽核系统成长缓慢,长期以来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多年来,稽核内容狭窄,难以提供有重要价值的审计信息,这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造成:1.国内商业银行的稽核工作满足于围绕报表、账簿、凭证及规章制度,通过查账、算账、找问题、提建议来核查是否有违章、违规、违纪及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未能从单纯的发现问题、查出问题转移到防范风险上来。2.重部门稽核而非过程稽核。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未形成以业务流程为导向的过程稽核。按照现代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要求,一项业务的完成不允许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包揽,因此,稽核最终的目的应该是通过检查整个业务过程,对其内部控制作出评价以达到防范风险的效果。但是目前商业银行的内部稽核着重从部门稽核角度切入工作,而不是从稽核业务流程角度切入。 三、改进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

(一)设置合理的内部审计组织结构,充分发挥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对内部审计的组织结构作如下调整:1.在管理体制问题上,垂直管理审计系统,直接向董事会负责。借鉴国外先进银行内部审计体制架构,按现代企业和公司治理的要求,建立“总行稽核总部——派驻分行稽核专员办公室”的两级稽核组织架构,建立隶属于总行稽核总部、直接垂直管理的行政管理体系,两级稽核机构均代表总行行使检查监督权力。稽核部门实行由监事会直接领导、稽核事项直接向监事长汇报机制的两级稽核体制框架,强调一级管理职能,突出一级业务职能;2.在决策人事编制问题和资金运转问题上,稽核人员编制归总行,工资和福利待遇等由总行统一管理,摆脱人事编制、经济利益等羁绊,从根本上解决行政权力对稽核体制的干扰,使稽核人员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更有效地保证稽核结果的客观、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