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业业态发展趋势范文

商业业态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商业业态发展趋势

第1篇:商业业态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 商业银行 管理模式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深度转型调整期和“三期叠加”关键期,商业银行面临着利率市场化提速,金融脱媒加剧,客户需求日益多元化等内外部形势,供应链金融已成为各商业银行寻求竞争力与战略转型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商业银行面临严峻挑战:一是供应链金融根本在于抓住“核心企业(平台)”,因此对合作方依赖度较高。二是核心企业(平台)加速脱媒,部分核心企业成立下属金融机构或保理公司替代商业银行,或通过资产证券化等直接融资手段替代供应链金融的资金来源。因此,商业银行需要适应合作与竞争的局面,深入研究经济新常B下供应链金融特点,强化内部管理和产品创新,打造全方位综合化的金融服务。

一、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必要性

发展供应链金融是促进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推进,将实现客户的批量拓展,增加新客户、新账户,进一步夯实客户基础;通过量身定制服务方案,制定差别化信贷政策,提升客户粘性,增强客户忠诚度;通过交叉销售,提高客户产品覆盖率,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通过建立链式营销服务平台,实现资金体内循环,带动对公存款、中小企业贷款投放、中间业务及个人业务等的协同发展,满足客户多元化融资需求,提高商业银行综合收益。

二、供应链金融发展思路和目标

商业银行通过为链条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来满足核心企业优化产业链条的需求,围绕产业-金融-链条,建立覆盖境内外、大中小微全量客户、线上线下的统一服务平台,实现一体化、自动化、专业化、差别化的“四化”目标,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的水平。

(一)服务平台一体化

建设客户界面友好、操作便捷、客户体验统一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实现“境内外、本外币、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提供“投资-融资-结算-管理”的一揽子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实现供应链业务一点接入、条线联动机制。

(二)业务操作自动化

对外,商业银行与核心企业(平台)合作,整合双方资源,通过系统对接共建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供应链管理平台,为核心企业上下游客户或平台上的交易客户,提供全流程网上操作的金融服务。对内,商业银行业务受理电子化,银行子系统交互友好,实现贷款受理、尽职调查报告、业务申报,合同签约,贷款投放还款等各环节全流程电子化,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三)服务模式专业化

制定供应链业务专项政策和产品管理办法。组建供应链金融专营团队,整体解决客户供应链金融服务需求,选择供应链链条成熟、完整且链条企业较多的核心企业(平台)进行营销拓展。

(四)风险控制差别化

设计单独的供应链企业评级评价体系,创新整个链条进行整体授信机制,建立供应链融资预警平台,给予专项的信贷政策。深入研究核心企业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流”特点,实现经济资本占用精细化参数设置,探索建立相应风险预警机制,建立个性化、灵活的风险补偿和风险缓释方案。

三、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趋势

(一)供应链融资线上化趋势

供应链金融线上化顺应了互联网+的社会发展,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思维和技术与银行核心业务进行深度整合,通过银行系统与核心企业、核心平台系统对接,实时交互数据和信息,为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提供全流程在线操作的网络融资服务。

网络供应链融资在银行服务日趋同质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开启了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在服务模式方面,银行与核心企业双方平台融合为一个新平台,“三流”数据全面共享,流程齿接、信息实时交互,银行深入了解每个平台的经营情况、业务流程、发展阶段和金融需求,为核心企业提供有针对性地量身定制的综合金融服务。在业务模式方面,整合银行与核心平台资源,在贷前客户准入、贷中交易信息确认、贷后风险预警、逾期处置等各环节合作发挥双方优势,链条企业借助核心企业信用和交易数据增信,以较低的融资成本解决资金问题。在业务操作方面,银行与合作企业(平台)、物流、保险、借款人等互联互通,信息数据自动驱动业务,全流程在线方便快捷,提升银行集约化经营能力。在风险控制方面,运用交易、物流、保险等相关数据信息,自动预警、远程视频监控、共同控制风险。

(二)链式营销趋势

从营销单一企业向营销整个链条转变,“一链一策”地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定制产品,开展链式营销;转变服务理念,由简单的银企关系向协作发展转变,改变传统的企业提出需求、银行提品的合作模式,转为核心企业向银行提供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业务信息及数据,银行与核心企业共建供应链管理平台,在有效控制“三流”的基础上,为整个链条提供全方位的综合化金融服务,实现银企共融、协同发展。

(三)专业团队服务趋势

组建总分支各层级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专业团队,打破传统条线管理,由专业团队负责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营销和管理,负责辖内核心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营销、方案制定、产业链分析研究、线下产品线上迁移推广等工作,提升供应链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实现专业专注管理与服务。

(四)盈利综合化趋势

将供应链作为整体服务对象,依据链条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的紧密度、业务量等要素,制定了供应链金融服务综合定价机制、收益分配机制。转变传统的以单一客户、单一产品为对象的思路,向充分挖掘整个链条的需求,考量供应链全链条对商业银行的综合贡献度进行综合定价,实现单点盈利到综合化盈利模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赵燕.互联网金融冲击下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11:127-129.

[2]白世贞,黎双.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的创新分析[J].物流技术,2013,2:234-237.

[3]董少广.以差异化推动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思考[J].国际金融,2013,06:24-28.

[4]李毅学.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10:36-41.

[5]孙莉.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转型升级之路[J].中国经贸导刊,2014,07:62-65.

第2篇:商业业态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经济学分析;应对策略

1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的主要特征

1.1移动化特征:从电子商务平台的形态来看,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的移动化特征非常显著,且其终端结构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甚至还将颠覆PC电商。电子商务平台的终端逐渐由PC电商终端慢慢发展成为移动终端,从而使得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形态逐渐发展成为移动化。另外通过2015年的洗礼,在电子商务平台中,以“微商”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会不断将行业的发展秩序规范化,将商业模式创新化,从而探索出更大的增长空间,且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还能实现更大的突破,从而有利于促使移动腾讯电子商务平台更快的发展,并促进阿里系电子商务平台也逐渐朝着移动化的平台转换。

1.2服务化特征:从电子商务平台的内容来看,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的服务化特征逐渐凸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日常消费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发生转变,这对电子商务平台的服务内容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2015年,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已经开始向生活电商服务方面进行投资,例如百度糯米,快递与滴滴的合并等。在今后的消费需求中,其会由产品销售逐渐转变成服务类的销售。因此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也会逐渐拓展到服务化的平台中去,这样一来其在未来的电商市场竞争中将会获得更大的优势。

1.3纵深化特征:从电子商务平台的辐射来看,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服务化的特征日趋明显。随着各种扶持政策、物流快递网络以及基础网络设施的建设,电子商务平台也正在逐渐下沉,在一些乡镇地区以及三四线的城市中,电子商务正在表现出飞速的发展趋势,京东、苏宁以及阿里等电子商务平台都在大力的开发农村市场以及三四线城市等。

1.4融合化特征:从电子商务平台的结构来看,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还具有较强的融合化特征。目前,实体商业与电子商务融合的趋势日益凸显,且两者也逐渐有冲击关系转变成融合关系。同时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以及可穿戴设备等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虚拟现实的销售模式也会得到更大的创新,并且实体商业也会面临又一次发展的机遇。另外由于电子商务平台的竞争局势的不断加剧,实体商业还能够为电子商务平台提供更好的支撑,从而极大的促进实体商业与电子商务寡头的纵向融合。

1.5全球化特征:从电子商务平台的格局来看,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正逐渐趋向于全球化。近些年,电子商务平台的跨境使得电商获得全新的增长点,国内庞大的消费能力以及海外市场等促使电子跨境商务获得了更大的发展。但是在电子跨境商务中,由于其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涉及到了很多的环节,例如边检以及海关等,因此各个国际对于者方面的政策还存在较大的动态性。

2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的应对策略

2.1辩证认识“寡头化”趋势: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本身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这与行政力量干预下的形成的寡头具有本质差异。因此政府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要辩证的、客观的认识电子商务平台的“寡头化”趋势,不仅要看到其存在的弊端,同时也要看到其存在的有利因素。同时企业们也要对其进行理性对待,要清楚的认识到电子商务平台发展以及生存中,用户才是关键因素,因此只有将用户的需求充分考虑到,才能促使电子商务平台获得更大的发展。

2.2健全法律体系: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寡头垄断会对其产生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还会对消费者以及中小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针对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首先就是在确保政策以及立法灵活的前提条件下,以行业公约自律以及规划发展为基础点,实时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并不断完善相应的监管体系。要对电子商务平台给消费者以及中小企业造成的损害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不断吸取电子商务平台的有效规制滥用市场的科学经验,从而促使电子商务平台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2.3重视差异引导: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并不代表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缺乏机会。电子商务平台的蓬勃发展,也为一些特色领域以及细分的行业带来了一些商业机会。因此针对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可以制定一些具有特色差异的扶持计划进行有效的引导,并且还可以支持一些电子商务平台的商业网站的发展和建设。同时还可以对一些中小企业进行交易扶持,并不断激励电子商务企业注重创新和增量,这样就能打造出一批更具有特色的电商平台。

2.4创造有利环境:最后针对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对于市场以及政府之间的关系也要进行正确的处理,并始终坚持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将市场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同时还要努力创造更加开放的、公平的、和谐的市场有利环境,例如搭建监管部门、企业、港口码头以及地方政府在内的多元化的服务性、公共性商务平台从而确保电子商务平台能够实现规范化、健康化的发展。

3总结

综上所述,在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的趋势之下,必须对其进行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对待,要辩证的对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以及寡头垄断下的市场经济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探索出能够促使电商平台、消费者以及中小企业都能获得最佳效益的有效策略。

作者:李东升 单位: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8班

参考文献:

[1]林鹤.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国零售业的经济学分析———结合阿里巴巴零售平台的商业模式进行研究[J].现代商业,2016,05:9-10.

[2]何勇.电子商务平台“寡头化”趋势的经济学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6,03:104-111.

[3]王法涛.电子商务平台纵向关系治理及竞争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

第3篇:商业业态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采购;发展趋势;竞争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0月8日

随着科技和管理理论的发展,一些新理论、新技术使采购工作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认清这些发展趋势,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进而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一、E-采购

从全球的采购发展趋势来看,E-采购将越来越广泛地被企业管理者接受。而事实上,许多跨国公司已通过电子采购方式获得了它们想采购的相当部分物品,一些公司一年通过电子采购的金额就达数百亿美元之巨。实行了E-采购的企业认为E-采购比传统采购方式有更多的优点,一方面互联网给采供双方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余地,另一方面在采购单价及采购管理费用上的开支也会降低甚至大幅度减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ERP系统的日益普及,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企业之间通过网络交易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种环境中,采购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加强管理,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条件,逐步实现企业物资采购的网络化管理。

二、供应商数量减少

太多的供应商不仅让采购人员难以应付,而且供应商的总体表现往往差强人意,采购人员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供应商的数量不在多而在于精。不难想象,把一样多的精力放在200家供应商上和放在100家供应商上,它们之间的效果差异。例如,某公司在供应商的选择上采用了“资源市场”这种形式。通过企管法规、设备管理等职能部门对供应商的审核和考察,在诸多的供应商中批准符合生产、供货要求的,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供应商进入“资源市场库”。这样,采购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就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资源市场”范围内的供应商上,选择品质优良价格公道的供应商参与投标,从而节省了采购环节和时间。

三、采供关系转变

供应商管理作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成为工业生态化战略的重要环节之一。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如通用汽车、惠普、宝洁等已经开始把供应商纳入企业的环境管理范围,要求供应商不断评估和降低其环境成本,并通过环保导向的采购政策来影响其环境行为和获利能力,形成了迎合全球工业生态化趋势的生态型供应商管理新模式。

传统的供应商管理以压缩采购成本,获得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因此企业和供应商之间是价格驱动下的竞争关系。生态型供应商管理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考虑生态效益,即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环境保护,这种模式的核心思想认为好的环境管理很大程度是好的资源管理,一个环境友好的供应商是有效率的供应商。

一般情况下的采供关系是双方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开展合作,采供双方能对对方产生较大的信任感并能把合作关系较长时间地维护下去。现代先进模式的采供关系是战略联盟关系,这种关系把供应商的利益与企业自身利益紧密糅和在一起,制定共同的长期发展规划,开诚沟通,信息共享。和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固然可以让双方长期从中获利,但要在采供双方之间建立起这种关系需要双方高层管理者的深层次沟通,只有双方拥有相同或相近的经营理念及达成一致的长期发展目标,才有可能走到一起。

四、采购业务外包

随着国内生产企业分工越来越细化,企业的部分采购业务也倾向外包。在目前阶段,大部分将采购业务外包的企业只是把一些相对于生产原材料不太重要的杂项采购外包给别的公司来经营,主要物品的采购工作仍由企业自身的采购员工来操作。把采购业务外包的好处是承包公司有更强的采购能力、更多的采购渠道,或者整合多个企业的相同需求来和供应商谈价,从而获得价格折扣,从而企业可以获得比自身采购更大的利益。

采购的发展趋势远远不止上述几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全球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采购还会不断吸收新方法、新技术而引起采购方式上的更多变革,把握有关发展趋势,有助于做好采购工作,从而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于丹.采购的发展历程和趋势[J].科技视界,2014.14.

[2]郭晨.关于国有企业实施现代化采购的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4.

[3]李方方.浅谈供应链环境下如何提高企业的采购管理水平[J].中国包装工业,2014.6.

第4篇:商业业态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消费行为;零售业态;营销策略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正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购物已经变成一种娱乐与休闲方式,消费者追求购物的舒适性、选择性、便利性。这种趋势促使我国零售业需要从消费者的行为分析入手,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趋势

1.多元化。随着社会文化的日益多元化,产品和服务的日益丰富,消费者的购物选择范围越来越广阔。在选择购物地点和购买方式上都较之以往有很大的变化,人们不仅追求物质的满足,更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求新求变的思想希望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以至于新的消费群体不断出现。伴随着各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群体的出现,零售业态也呈现出多种形式,消费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显著。

2.个性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城市居民个性化需求愿望也日益高涨。消费者会寻找商品间的细微差别,并将这种差别延伸为个人的独特性。独特性需求的增加意味着消费者会越来越多的参与消费,提出个性化的要求,甚至亲手营造这种独特性巩固自身与产品的特殊关系,以达到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张扬独特个性的目的。

3.主动化。受新观念导向的影响,消费者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企业所确定的商品概念,而是开始主动介入商品的生产和营销活动,尤其是对于关系自身情感享受的商品属性予以密切关注,消费行为主动积极,依靠自身的消费行为和观点展示对企业的营销活动进行积极干预并引导企业重视其消费选择。

4.便捷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城市居民时间观念增强,希望能有额外的服务来帮助他们节省时间,甚至不惜为这些额外的服务支付报酬,因此,消费行为将更强调消费的便利性和快捷性。

5.专业化。消费者的成熟体现在越来越坚持在更充分了解信息的情况下再做出购买决策,他们有能力、有条件在各类产品中寻找价值最优者;他们期望获得专业化的产品和服务,优化消费价值。

二、我国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依据我国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我国零售业态的发展趋势:

第一,零售业态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多元化将导致我国零售业态向多元化的业态结构发展。百货商店、大卖场、超级市场、便利店、专卖店、专业店、网上商店、ShoppingMall等多种功能不同、类型各异的零售业态将会以各自的经营和服务特色,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为消费者提供适合各自品位的商品和服务。由单一业态转变为由购物中心、百货店、专卖店、超市等相结合的多业态经营体是必然选择。以沃尔玛为例,其共有三种业态形式:第一种是传统意义的巨型食品超市;第二种是超级中心,提供传统的品种之外如服装、电器、书籍等不同商品;第三种是以公司创办人命名的萨姆俱乐部百货公司。

同时,消费行为的多元化发展也将不断创造出新型的零售业态,比如面包房的前店后厂、美容院的前店后院等。当然,在演进的过程中,既会有新业态产生,也会有原有业态因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逐渐被淘汰,如个体杂货店,大多为夫妻店,营业面积不大,经营品种有限,多为低档日用消费品,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低,商品价格低、质量较为粗糙。在商品短缺条件下,这种商店迎合了城市中低收入居民的要求,从而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在目前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全面升级的条件下,低水平的产品结构逐渐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同时消费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随着便利店不断优化商品结构,突出经营特色,购物便利性和快捷性特点的日益突显,城市居民将会越来越避免去个体杂货商店购物,个体杂货商店将逐渐被便利店取代。

第二,零售业态更加注重细分化。零售业态的变革,使人们的消费行为类型化。城市居民购买不同类型商品已经形成业态上的“定势”,即各种业态已按照城市居民不同的购物需求,形成了各自的经营定位,如百货商店能够提供较为丰富的商品和完善的服务,大卖场和仓储商店拥有丰富的日用品和低廉的价格,专卖店以品牌支撑,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专业店以精、专、尖、深的经营优势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便利店则能够随时随地地充分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ShoppingMall在给顾客提供一站式购物便利的同时,还给人们带来了文化、娱乐、餐饮、休闲、健身等全方位的享受和满足。各种零售业态以错位经营占领着各自的市场空间,互为补充,为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提供适需的商品和服务。

第三,零售业态融合化趋势加强。随着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在购物过程中的时间成本和体力成本,他们更愿意把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集中起来购买。这种行为变化趋势,促使了零售业态的融合化发展趋势,即以一种主导业态为主,适度引入其他业态为辅,优势互补,科学组合,将目标顾客相同或相近的多种业态有机组合,各种业态相互呼应,形成整体的市场定位。对于消费者而言,能够满足目标顾客的不同消费需求,提高了购物的效率;对于零售企业而言,可以引发合力效应,形成综合竞争优势。现在像超市引入专卖店如药店、茶叶店、小吃快餐已成为潮流,而百货店则不仅有超市,还有餐饮、娱乐、健身等项目,俨然有购物中心的面貌,不但减少了消费者购物的成本而且还满足了消费者的娱乐和社交的需求。多种业态的相互融合,在满足多种层面消费需求的基础上,兼顾个性需求的实现,做到整体强势,单项极致,多维发展,凸显优势,既扩大规模,又减少风险,既增加功能,又提高绩效,实现多业态的有序化、可持续发展。

三、基于消费者行为分析的零售业市场营销对策

随着我国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多样化及个性化发展,零售业态的多元化及细分化趋势日益明显,零售商要善于转变自己的观念,根据消费者的购物习惯调整市场策略。

1.明确的市场定位

定位的概念源自识别并满足目标顾客的需要,零售业态的定位不是指商品档次和价格定位,而主要是指目标市场定位,即预期满足哪一阶层的哪一类需求。零售企业需要在市场中不断调整其经营定位,更准确地与自己的目标市场的需要相吻合。有些零售商全力争取“所有消费者”的努力最终往往是模糊了门店类型之间的品牌形象。如百货店定位于某类人群,能体现其价值、标明其身份、张扬其个性,而不是定位于不同人群中的共同需要。

零售企业要获取竞争优势,关键在于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如大卖场、超级市场等业态应定位于城市中的普通消费者;百货零售企业应以城市中、高收入阶层为目标市场,在购物环境、经营范围、特色服务等方面展现自己的个性。如今的百货店许多传统的经营项目已经退出百货店的经营范围,如大家电、自行车等,而服装、服饰、鞋帽、箱包类商品已成为百货店的主营商品和利润的增长点,使百货店的传统含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超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诸如“生鲜加强型超市”、“食品加强型”超市,已成为超市经营重点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标志。显然,只有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相应调整商品结构,形成商品经营重点与特色,才能更好地吸引消费者。

2.零售业应向专门化发展

差异化营销在零售业态中主要表现为专业化的发展趋势。通过专业化,零售商业企业可以集中采购与销售品种齐全的商品,还可以向消费者提供价格低廉、可充分比较选择的同类型商品,因而比综合商场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明确的购买需要。专业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专营店的发展,形成以专门经营某一大类商品为主的专业店;以专门经营或被授权经营某一主要品牌商品为主的专卖店;和以专门销售建材、装饰、家居用品为主的家居建材商店。同时随着各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群体的出现,消费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显著,人们的消费行为也随之类型化。比如买洗化用品去超级市场、买家电去专业家电大卖场。以苏宁、国美等大型电器商场的出现与发展,进一步加快了大型卖场的专业化发展。

如果零售业定位不明确,就会出现目标顾客不清的问题,必然会“不够专业”,因而必须突出自身特色,增强针对性。比如百货店可以走中档或高档路线。如走中档路线,其目标顾客主要为工薪阶层,追求商品性价比,注重实惠,而对商品的样式、服务和购物环境无过高要求;而走高档路线则目标顾客主要是高收入阶层,这就要求商品的品牌、样式,同时价格、利润均保持较高,并不断通过自身品牌价值的提升以实现企业利润的增长。根据企业自身经营的优势同竞争对手相比较,选择所经营商品的品种,培育企业较强的竞争能力。

3.注意开发网络营销渠道

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多元化直接导致了零售业态多样化:大卖场、超级市场、便利店、专卖店、ShoppingMall。尤其是发展迅猛的无店铺零售业,如电话销售、网络商城、邮购等正以各自的经营和服务特色,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2008年中国网购市场的年交易额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200亿元,同比增长128.5%,与2007年相比,增幅上升40%。据专业咨询公司的统计报告预计到2010年此数字将增长至4640亿元,届时网上销售额将占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以上。当前国内消费者的消费重心正在向网络转移,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消费主力越来越崇尚网络消费,这也成为中国零售业增长的又一大市场空间,庞大的网购市场应该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零售业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水泥+鼠标”模式,这种模式既能发挥零售企业传统店面的销售优势,又能为越来越多习惯于网购的消费者提供便利。

TESCO公司成立于1924年,是全球第三大零售连锁企业,目前在全球有超过3700多家店,遍布全球14个国家。TESCO最初的店铺经营模式只限于食品类零售服务,经过八十多年努力经营,以及随着零售市场需求的变化,TESCO已发展成为多元化的跨国连锁集团。近年来,TESCO也把焦点移至“非食品项目”上,大部分超级店铺除摆放食品外,同时设有成衣以及日用百货零售服务。除传统式的店铺零售,在2000年TESCO专门成立网上销售服务。从推出至今,一直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在线销售渠道。

4.大力发展城市购物中心业态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竞争日益加剧,大型购物中心应运而生。这种商业形式聚拢了众多零售业态和餐饮、娱乐服务形式,充分展示“一站式满足”的理念,顾客从中能够得到全方位良好感受,因此吸引了各阶层各类消费人群,成为城市中产阶级购物娱乐天堂和青年人超前消费的乐园,具有“城市代言人”的特征。这种商业形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人们的需求,进而刺激了消费品生产,尤其是刺激了餐饮、娱乐、文化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客观上起到了拉动经济的先导作用和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推动作用。

根据世界城市化过程中零售商业格局变迁规律,目前我国省会级中心城市,其商业资源正在由“向心集聚”转向“向外分散”或“向外集聚”,ShoppingMall具备了一定的发展条件,适度发展一些ShoppingMall是完善商业空间结构和业态结构,提高商业成熟度,加速商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闾志俊.基于消费者行为分析的百货零售业市场策略研究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8年2月

[2]西容.AC尼尔森最新调查显示零售业应瞄准专门化中国质量报/2003年5月13日

第5篇:商业业态发展趋势范文

在电商行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传统零售商纷纷触“网”。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2012传统零售商开展网络零售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共有59家传统零售百强企业开展了网络零售业务,经营超过70家网店,大多以百货业态为主。而一些在网上成名的网店却纷纷“试水”线下市场,通过建立实体店、加盟店提升品牌影响度。随着市场的发展,线上线下的融合模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商家线上线下双向发展加剧

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和天猫今年的11月11日网购单日纪录再次刷新:天猫132亿、淘宝59亿,合计191亿。从淘宝天猫的火爆不难看出电商业的的发展已经是势不可挡。电子商务已成为目前最受关注的一个新兴渠道。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传统零售企业纷纷上线开起网店。为了更好的发展,做到线上线下多渠道发展,12月29日,苏宁首家以“虚实结合”为概念的门店将在南京新街口开业。国内知名企业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向媒体坦承今年客流量严重下降,网上商城对实体商城冲击很大,因此万达要做“智能广场”,把线上和线下结合。 国美近日也宣布将整合旗下电商企业。

对于传统电商企业纷纷“触网”,而一批成名于网上的网店名牌却反其道而行之,开始了拓展实体店的征程。淘宝女装品牌韩都衣舍,这个号称山东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的企业如今走到了线下,首家线下实体店已经在山东试营业。无独有偶,广州的网店茵曼也开设了20家实体店,打响了网络服装品牌进军线下之战。在外国,主打男性裤装的互联网时尚品牌Bonobos也在公司总部开设了名为Guideshop的实体店。

不论是线上的电子商务公司还是线下传统零售商,在市场不断变化的今天,线上线下齐发力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趋势。

多渠道融合成业界常态

如今,多渠道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了业界的常态。而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一方面是经历了高速成长期的电子商务从单纯的规模扩张向物流、供应链等后台管理系统竞争转变,这需要其领导者具备更多的传统零售经验以及了解更多的行业发展规律。另一方面,从双11等节假日促销电商巨头节节攀升的零售额就可见,传统零售商正在面临着电子商务的强烈冲击。不仅表现在零售额的此消彼长,还表现在消费者消息习惯潜移默化的改变,如今,80后的年轻消费者更多的习惯选择在网上购物等新型消费形式。由于很多时候网上的价格会比实体店便宜,所以也不断吸引中年的消费群体。除此之外,网购也滋生了一群“试衣族”、“试鞋族”,这类人把卖场当成试衣间,只试不买。这也给很多的实体店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人表示,网购只是一种方便、经济的购物方式,但更放心的仍是实体商店。不少商家也表示,尽管这几年网购模式给实体店带来冲击,但实体店依然存在自身优势,短期内不可能被替代。

网购的迅猛发展给传统销售渠道形成了不小的冲击,传统企业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而电商企业虽然发展迅猛,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下滑,风险投资者也越来越谨慎。所以,电商企业与传统企业的融合化发展成为新模式的尝试和趋势。

两线交融之处寻找到平衡点

传统零售商与电子商务公司在发展中可以说各有利弊,都需要向对方取经,融合发展将是大势所趋。

传统零售商的优势在于有稳定的进货渠道、较为完善的物流体系、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同时,实体商店能够向消费者提供面对面交流的亲切感,以及触摸商品的机会,消费者可以最直观的感受商品质量的优劣,享受健全的售后服务。但是相比电子商务企业来说,传统零售商成本大、购物便利性不足等特征就显现出来。

同样电子商务自身的优缺点也十分棉线。电子商务公司大量减少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交易活动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由于成本减少,这也大大将近其商品的价格。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的不足也逐渐体现出来,如物流的不完善、支付安全等问题。可以说电子商务公司和传统的零售商各有千秋。由此,更多的企业尝试多渠道融合发展战略。例如、以线下零售起家的国美苏宁都纷纷尝试体验店模式等。

第6篇:商业业态发展趋势范文

随着大型集团企业尤其是央企对信息化投入的不断加大,集团管控的模式和思想在集团企业中的普及和深入,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带来的产品升级和商业模式的变革,我国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正面临新的发展思路和挑战。国内软件企业积极抓住这一变化趋势,利用自身对本土企业的深入了解,为集团企业提供更全面、更有针对性的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

浪潮通过全面实施“专业化领先”战略,对全线产品进行了5年规划,形成了以浪潮GS、PS为主的ERP产品,以及浪潮BI、浪潮SCM、浪潮eHR等一系列管理软件产品,进一步扩展了管理软件产品线,为用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和专注化服务,取得了不俗业绩。高端市场实现了60%的高增长,继续保持了在军工、建筑、医药、船舶、矿业、粮食储备与农业、装备制造、快消品等行业的领先优势。

浪潮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杨良指出,在此基础上,浪潮发现集团企业信息化发展呈现出以下七大发展趋势。

趋势一:云计算。云计算作为一种全新的IT商业模式和应用模式,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必将对集团企业信息化产生深远影响。

趋势二:物联网。从2010年开始,我们已经进入第三次信息革命时期,将要解决信息如何实时获取和动态反馈,解决人脑与机器的全自动信息对接、信息交换和互动问题,使信息物理系统成为现实。

趋势三:全过程/全职能。集团管控信息化从注重核心应用到发展全过程、全职能的应用,从集团财务、资金管理、全面预算进一步发到集团供应链、销售与分销、费用管理及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等。

趋势四:全相关方。企业价值提升从以企业内部为主到整体产业链的提升,通过与供应商、经销商、客户、银行、政府等联合,打造全相关方的商业生态系统。ERP建设通过扩大ERP外延或ERP与SCM、CRM进行集成融合实现电子采购、电子销售等电子商务管理以及供应商和经销商协同。

趋势五:全员。从专业应用到全员参与,信息系统不再是高深的技术,全员参与建设系统、使用系统已经成为一种迫切的要求和必然的趋势。

第7篇:商业业态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区位商; 优势产业;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3.3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3-89-03

一、引 言

地区优势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中处于支配地位,比重较大,效益较好,与其他产业关联度较高,对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浙江省作为我国经济较发达省市之一,分析浙江省三大产业,计算出三大产业区位商以及三大产业内部区位商,找出并发展适合本地发展并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维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选取了2001-2011年的全国以及浙江省的三大产业增加值的具体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从动态与静态两个角度运用区位商原理对浙江省三大产业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进而对浙江省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有效意见。

二、区位商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区位商是测度一个地区某一产业相对于参照地区的产业集中度的方法(参照地区通常是其所在国家),反映本地该行业的规模水平和专业化程度。在产业结构研究中,区位商主要用以分析区域优势产业的状况,其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 LQij是i地区j行业的区位商;Lij是第i个地区j行业的产值。

公式表示的是i地区j行业占全国j行业的比重与i 地区经济总量占整个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之比,反映了行业的集中化程度。含义是,若 LQij>1,则表明某产业在研究区域的集中化程度高于平均水平,可能属于主导产业;若 LQij

本文利用动态和静态指标从两个角度对浙江省三大产业的区位商进行分析,考察浙江的优势产业。首先通过整理、计算数据得出三次产业2001-2011年的区位商,动态分析了浙江产业优势的变动趋势。进而针对2011年数据,静态分析三大产业内部的产业优势。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浙江省统计年鉴》。

三、浙江省三大产业的“区位商”计算及其优势特征分析

(一)三大类产业的区位商分析

本文选取了浙江三大产业增加值等的数据,利用区位商方法对浙江三大产业的规模优势进行计算和分析,通过计算和分析得出的结果为调整浙江产业结构提供科学依据,对选取的l1年(2001-2011)数据(见表l、表2)应用上述计算公式计算其区位商值,并将计算的结果(见表3)按时间顺序进行比较和分析。

表1 中国2001-2011年的三大产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1相关数据。

表2 浙江省2001-2011年的三大产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省统计年鉴》2001-2011相关数据

利用上述的区位商计算公式对表1和表2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以下表3有关浙江省三大产业的区位商值的数据。

表3 浙江省三大产业的区位商值

从表3可得如下结论:

第一产业:从总体上看,在这11年中浙江省第一产业区位商小于1,说明浙江省第一产业专业化程度在全国水平之下,处于比较劣势地位,需要从区外调入或进口,才能满足市场需要。从变动趋势来看,浙江省第一产业区位商逐渐变小,相对弱势越来越大。

2、第二产业:从总体上看,浙江第二产业区位商一直大于1,说明浙江第二产业专业化程度较高,意味着浙江第二产业生产集中,具有规模优势,发展很快,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同时也意味着浙江第二产业产品除满足本区域需求外,还对外提品和服务。从变动趋势来看,区位商值基本呈递减趋势,比较优势逐渐变小。

3、第三产业:从总体上看,区位商值基本等于1,说明浙江省第三产业专业化程度基本等于全国水平,其规模具有比较优势。第三产业的产出可以满足本区域的需求。从变动趋势上来看,浙江第三产业的区位商基本递增,说明区外比较优势在逐渐增强。

综上分析,浙江省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处于比较劣势地位,第二产业处于显著优势地位,第三产业处于比较优势地位。

(二)三大类产业内部结构的区位商分析

以2011年的统计年鉴最新数据为准,静态具体对三大类产业内部结构进行区位商分析。

1、农业内部结构的区位商分析。收集浙江省2011年在全国及浙江省有关农业内部结构的数据,如表4所示。

表4 农业内部结构的增加值 单位:亿万

依据区位商公式和表4的数据,计算浙江省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的区位商分别为0.88,1.38,0.68,2.78。农业和畜牧业区位商均小于1,尤其是畜牧业,因为浙江地处东部沿海,牧场数量少,所以牧业属于弱势产业。由于浙江省的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导致农业发展缓慢。林业和渔业的区位商均大于1,属于优势产业。特别是渔业表现突出,主要得益于浙江省临海的地理位置优势,海岸线总长6486.24 公里,居全国首位,且区内江河纵横,河流湖泊占全省大陆面积的6.4%。浙江省的森林覆盖率达57.4%,居全国前列,森林资源丰富,易于林业的快速发展。

2、工业内部结构的区位商分析。由于第二产业是浙江的支柱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中的工业,故对工业内部37个行业进行了静态计算与分析,收集浙江省2011年全国及浙江省有关数据资料计算浙江省的工业内部结构的区位商,结果如表5所示。

浙江工业行业中,区位商大于2比较优势非常明显的行业有3个,分别是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区位商大于1小于2的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有16个行业,如橡胶制品业,废弃资源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等轻工业行业。其他行业区位商小于1,煤矿等重工业行业处于比较劣势地位,这是由自然资源和要素禀赋决定的,浙江的煤炭、矿产贫乏,铁矿资源有限。总体而言,浙江的工业行业在三大行业中处于非常优势地位,发展迅速,能够带动浙江的经济高速向前发展。

表5 工业内部结构的区位商

3、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区位商分析。第三产业又称为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批发和零售业产值、金融业和房地产等,再参照《中国统计年鉴》、《浙江省统计年鉴》的数据,可得出表6如下:

表6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增加值 单位:亿万

依据区位商公式和表6数据,计算浙江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和房地产行业的区位商分别为0.80,1.09,1.58,0.91。第三产业中属于传统服务业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区位商小于1,属于劣势产业,而批发和零售业的区位商大于1,说明浙江省的此行业为优势产业,属于现代服务业的金融业的区位商大于1,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浙江省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结构已逐步优化,应该大力发展这些优势产业。

四、结论与建议

依据前文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从静态角度看,浙江省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专业化水平在全国水平之下,处于比较劣势地位,第二产业具有明显的优势,专业化程度较高,第三产业处于比较优势地位。从动态的角度来看,浙江省第一产业相对弱势越来越大,第二产业区位优势稳步变化,第三产业比较优势越来越大。

2、浙江省第一产业专业化水平在逐渐减弱,第二产业快速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中,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橡胶制品业,废弃资源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等轻工业行业。这说明浙江的工业,尤其是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而第三产业的比较优势在逐渐增大,所以提高第一产业的专业化水平,继续增强第二产业的比较优势,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形成“一二三”的产业格局,是今后浙江省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浙江省发展优势产业,加快经济高速发展的建议:

1、大力提升第一产业。农业方面,首先,应大力发展以设施农业为代表的沿海都市观光型现代农业,提升设施农业效益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其次,应加强科技力量投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绿色生产功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并辅以相关政策支持。其中,应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积极支持特色优势农业发展,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以现有资源为基础,大力发展林业、现代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

2、积极稳步发展第二产业。工业始终是经济发展的支柱性力量,而且轻工业是浙江省的传统优势产业,应继续提高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等具有显著优势的行业,同时还要促进具有比较弱势行业的发展,以优势行业带动弱势行业,鼓励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层次和竞争力的提升。

3、加快速度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方面,要继续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尽快提高生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在服务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制定服务业及其重点行业发展规划,完善推进政策,提升金融等优势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对外开放,扩大服务贸易,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顾春霞.基于区位商分析的浙江省产业结构实证研究[J].经济视角(中旬),2012,(02).

[2] 刘晓红、李国平.基于区位商分析的区域产业结构实证研究[J].统计观察,2006,(03).

[3] 程选、杨萍、刘立峰.我国地区比较优势研究[J].管理世界,2001,(02):45-55.

[4] 赫春和.对我国产业结构趋同化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资料,1997,(09).

第8篇:商业业态发展趋势范文

《2014中国运动时尚流行趋势报告》在2月27日的全天中国运动时尚趋势论坛中。报告通过“星际航行、异国岛屿,极地露营、喧嚣都市”四个主题,用专业的角度从色彩、面料流行趋势、前沿技术与市场应用等多维角度全面解读了新一季的运动产品开发方向。同时,报告中还列举部分行业领军品牌带来的下一季主打产品,诠释“功能性”运动时尚服装的新定义。

其中,“星际航行”灵感来自于太空旅行。纯净的灰色及含灰色系营造了主题基调,浩瀚的蓝色和动感的荧光色与深色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其轻盈的材质和极简外观,醒目地表达这一主题的科技感。“异国海岸”主题运用暗紫、棕红、绿金色,形成极富异域情调色彩组合。产品外观上强调时尚的设计,并融入浓郁的东方韵味。“极地露营”是一个对不可触及的自然之美充满好奇的主题。通过水质的蓝色,礁石的褐色,晨光中雾霭般的粉色及灰色等富有层次感的不同色彩及材质的拼接,呈现丰富的视觉层叠效果。“喧嚣都市”主题强调有观点的将街头文化、流行元素、复古风格混搭,张弛有度地展现个性。极其醒目的亮色与都市感的保守色调相互冲撞且共存。电玩画面、互联网符号、像素效果、民俗元素被涂鸦式地应用于服装及配饰中,这一主题设计风格无疑是诸多80、90后的最爱。

同时,展会现场的2014中国运动时尚流行趋势静态展区,则围绕流行趋势的四个主题,以国际流行资讯和运动时尚流行趋势展示为主要内容,结合生活方式、市场消费、流行色彩、典型面料以及未来可能流行的设计款式进行主题展示,展现运动界纺织服装领域创新成果及发展趋势,为企业提供创意灵感和最新时尚讯息。

据了解,静态展区的产品精选自东丽、福华、华懋等国内数十家行业领军品牌,的近500种面辅料产品中,无论在材质的创新,抑或时尚设计方面,与历届相比都有很大的提升。区以趋势概念与面辅料实样结合的形式呈现,不仅方便专业观众了解不同品类产品的流行走向,还为专业买家提供方便快捷的适合自身需求的采购信息,为品牌商和经销商搭建最为实用的商贸服务信息平台。

第9篇:商业业态发展趋势范文

1卓越大展

本届展会展出面积 11.5 万m2,共计 10 个展厅,云集来自 20 个国家及地区的近 2 500 家参展商。展会共迎来超过 56 645 名观众,创下参观人数最高纪录。各参展商在 4 天展期里,纷纷展出最新面料产品,涵盖时尚女装、衬衫、正装、功能/运动装、休闲装及辅料。面料种类繁多,有牛仔、蕾丝及刺绣,以及棉、针织、羊毛及各种纤维产品。

展会让世界各地的专才云集一隅,缔造了绝佳的商机。亮相展会的品牌及采购公司包括:Benetton、Bridgestone Sports、Burberry、Charles Vogele(瑞士)、Chico's、Columbia、Crocodile、Dewhirst(UK)、E. Land(韩国)、Eddie Bauer、Esprit、Gap International Sourcing Ltd.、Hugo Boss、Leverstyle、Mango、Mast Industrial(香港)、The North Face、Perry Ellis、Pierre Cardin、Ports、PVH、Quiksilver、Sixty SpA(Miss sixty, Energie)、Vaude及Wacoal等。此外,来自中东、韩国、泰国、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买家代表团也都出现在展会现场。

The Indian Silk Export Promotion Council今年协助筹办首个印度国家展团,带来了几家丝绸制造商。该会副秘书长S. Venkatramani先生表示:“我们遇到不少优秀的中国及海外成衣制造商,甚至现场进行交易。明年我们打算带来更多丝绸供应商,令我们的展位进一步扩大。”

随着中国纺织业前景越见乐观,参展商纷纷强调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的重要性。西班牙公司Nylstar事务及国际策略发展主管Raul Gonzalez先生表示:“我们决定在这里为Nylgold举行会,因为我们知道,许多知名品牌和制造商皆云集这里。这是我们一个重要的展会,而这个星期所见,我们的产品的确大受欢迎。”法国品牌Petit Bateau童装及女装设计师Stephanie Lollichon赞扬展会上展品一应俱全:“展会非常出色,它能一次展出所有种类的面料,也给了我很大的选购空间。”

2展会采用主题区域集中展示产品

2.1设立花样设计区

展会上,来自英国、意大利、韩国等 7 家参展商组成的花样设计区设在W2馆,展示了各类新颖的面料画稿。其中E6馆有来自海外的优秀辅料制造商 53 家,如致力于拉链生产的瑞士品牌Riri;专业生产钮扣的德国品牌Union Knopf和来自奥地利的知名仿钻配饰制造商Swarovski。

7 家花样设计展商中,来自意大利的Bernini & C Sas工作室已经成立 20 余年,在本届展会上,他们展示了在世界各地,包括巴黎、科莫(意大利丝绸城)、拉斯维加斯的主要设计产品。Union Design(上海)Ltd. 提供了来自数家欧洲知名工作室的最新设计。其中来自英国的Whiston and Wright工作室已经运作了 20 余年;Circle Line(英国)工作室与很多世界知名品牌合作,也为杂志提供最新的纺织潮流趋势;Design UNION工作室,是支年轻的设计团队,主要消费群体是三四十岁的女性,他们有很多年轻的创意;Anteprima Sas工作室被看作是推广及创作人手绘画花样设计的先驱,生产设计女装、男装、童装、内衣和沙滩装;New Age Srl(意大利)工作室,是一个拥有设计理念和产品,并把全球趋势和市场潮流完美结合的设计队伍;Tom Cody London(英国)工作室设计开发了原创的艺术品;Studio G Textiles Limited(英国)提供具创造力的设计理念,并在展会期间推出了下一季的色彩方向。

“花样设计区”另一个重要的展商是由浙江省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和韩国纤维设计中心STD合作成立的中国第一个织物花样设计中心。织物花样设计中心不仅通过展会来推广设计开发成果,还致力于提高中国设计在国际上的地位,同时带动提升染色加工业,主导设计开发领域,为纺织企业提供差别化的设计。

“花样设计区”的设立不仅是intertextile面料展主办方的一次突破,也是打通中国纺织面料设计与国际时尚交流渠道的一次突破。对于启发中国面料的设计、使海外设计进入中国市场都有着积极意义。

2.2流行趋势区

意大利、日本和韩国等展团均有代表各自国家、民族设计特色的流行趋势的区域。意大利通过“经典传承”的主题表达了其面料加工的悠久历史;日本则通过“素颜的微笑”的流行主题突出了其具有民族特点的设计风格;韩国通过流行主题“梦幻记忆”、“哥特魅力”、“运动风”和“北方游牧”展现了其面料对色彩的大胆和成熟运用。意大利和日本的流行趋势除了强调色彩的灵感和优雅以外,同时也通过诸如“技术要领”、“精良工艺”、“缝制工匠的精神”等流行主题表达了他们对精良技术的执着。海外各国展团通过在展会趋势区展示和论坛等方式多方位地传递各自的流行趋势。日本的流行区有日本展团专业销售人员向观众介绍所展示的面料产品及其生产商,使观众体会到流行趋势和产品及商业运作的完美结合。

本届展会国内展区也紧紧围绕各馆产品主题,在W2、E2、E4和E5号馆设立 4 个面料流行趋势区(其中2011/2012正装面料趋势区设在E2馆,女装面料流行趋势区设在E4馆,功能运动装趋势区设在E5馆)。此外,E6馆还设立了辅料时尚演绎区。

3国家和地区展团展出情况及其亮点

参展的供应商跟买家同样国际化。海外参展商分布在W1、W2和W3馆的一部分,分别有来自中国台湾、韩国、日本、意大利、德国、泰国、土耳其、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9个国家和地区展团参展。伊藤忠和致兴公司;鲁泰纺织和陶氏化纤;海天科技和杜邦都联合在海外馆展出。另外还有特色纤维产品组团展出:Lyocell纤维的领先者 ―― 奥地利Lenzing卫星展团、莱卡® 纤维的代表 ―― Invista卫星展团、韩国Hyosung卫星展团和美国国际棉花协会卫星展团。

其中,日本国家展团大幅增加展览面积达 80%,突显了全新的日本品牌形象。日本共有 33 家参展商,JFW JC的宣传展位有 54 m2,组合 28 家企业的展位共 834 m2。展出的面料体现了纤维科技、设计艺术和精良工艺的密切配合。日本面料重视环保吊牌和标签的应用普及;重视二次设计;多采用生产快速交货的储备销售方式。

由台湾纺拓会筹组的中国台湾参展团共 125 家纺织企业及 7 家公会,是海外馆最大的参展团。展团设计统一采用橘黄和绿色,寓意着健康和生态,其主要展示的产品有功能性生态环保面料和针织面料。台湾面料引领着功能技术、生态环保、运动时尚风潮。

德国展团由德国联邦经济与技术部、德国贸易展览工业协会与德国纺织及时装业联盟组织,共有展商 27 家。作为国际知名品牌,“German in Germany”纺织产品继续引领国际优质纺织产品的潮头,面料产品范围涵盖棉、毛、丝、麻、化纤、印染和功能等。此外,展团还展示了辅料产品及面料流行趋势书籍。

由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组织的意大利国家展团拥有参展商 52 家。意大利纺织产品具有高质量、多亮点、深内涵等特点。此次展会,意大利展商展示了棉类、丝绸类、麻类面料产品。

韩国展团由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与韩国Fashion素材协会组织,共有参展商 72 家。韩国面料以其时尚造型及合理价格享誉世界。各展商展示了高档人造纤维、纱线及生态环保功能面料产品,其最终用途用于时尚女装、休闲装及运动装系列。

4展会加重了技术创新的空间和份量

本届展会并没有被多场滚动热闹华丽的流行趋势会所淹没,在多场流行趋势的同时加重了技术创新的空间和份量。展会围绕纺织行业新技术、新产品、新趋势以及纺织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方面的权威和最新信息,组织了 34 场论坛。海外企业更加重视通过论坛介绍宣传他们的新技术和商业理念。海外参展商在论坛活动中主要展示的是纤维原材料技术、环保的整体生产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的创新等问题。

同时在W4馆开辟专区进行了 30 多场现场的新技术推介会。国内参展商主要展示的技术有纺织厂的自动信息化管理以及一些功能性面料的开发。如棉纺厂和印染厂数字化工厂的整体解决方案;面料和服装的ERP系统;高附加值面料的开发(高支苎麻面料);自然升温环保节能多功能面料的开发等等。

5展会期间纺织产业链的中介服务业呈现繁荣 态势

生产技术的创新是纺织产业链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保障,制造业的持续成长与强大才能支撑服务业的繁荣。从展会中此起彼伏热闹的海外流行趋势的可以看到,一方面,国外纺织产业的服务型企业特别关注我国的纺织产业链相关市场,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外纺织制造产业的萎缩正在使大量的纺织服务中介机构涌入中国。当然,这为带动并繁荣我国的纺织服务业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如英国WGSN公司、意大利意德玛设计公司、法国罗伯特韦内印花图稿公司均是依托全球的视野为纺织产业链的后端提供市场研究、品牌运作咨询、设计和创意服务等。再如美国格柏科技提供工业服务,针对细分市场,推出专业的行业解决方案,帮助全球客户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实现材料利用率最大化、节省时间、降低成本,最终提高利润空间等。格伯科技凭借他的FLMTM时尚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GERBERdisignerTM款式设计系统、GERBERmarkerTM样板设计、防码、排版系统、贴标签系统等自动化和软件系统服务于服装、产业用纺织品、交通运输内饰、家具、合成材料等行业。

6从展会看未来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