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教学技能范文

生物教学技能精选(九篇)

生物教学技能

第1篇:生物教学技能范文

[关键词]教学;学生;技能培养;中专物理

前言

中专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活泼好动且富有热情和积极性,但该阶段年龄的学生身心和心智发育未成熟,对技能和自我认知度较差,且对于物理学习技能的掌握程度较差,很难提高学习过程中的技能水平。故中专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树立物理学习的正确观念,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中专物理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规范教学流程,应用多媒体等先进技术来提高教学效率,为提高中专学生学习技能做好准备工作。

1 树立正确的物理学习观念

1.1 中专生的自身特点

中专生是从初中阶段直接过度到中专学习阶段,而没有进入到高中学习,但已经基本具备了初中物理的相关知识。中专生往往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基础并不好,对于掌握学习技能的程度也较差,故中专物理教学中可以将初中物理知识与中专物理学习相结合,并且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改变原有学生固定的思维模式,从创新和发散思维的方向来提高学生的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

1.2 教学目标的树立

首先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物理学习认识,让每个学生都制定一个物理学习的目标,以提高学生技能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学生已经形成的思维定式,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2 中专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技能

2.1 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中专物理教学中存在很多实验,但很多中专学生对物理实验并不感兴趣,甚至感到厌倦和乏味,久而久之就很难认真学习物理实验。教师可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将现实生活中具体的实例与课本上的物理实验将结合,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来引入课堂教学,让物理实验更加清晰化、具体化,更接地气,这样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积极地去探索物理实验中的秘密,并通过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2.2 企业氛围的创造

很多中专生对未来的就业情况很迷茫,并不知道现在学习的内容是否能够应用到未来的就业工作中,于是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企业氛围,根据专业的不同来进行划分,将物理原理、基础知识等与现实企业工作形式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进一步的结合,让学生更清楚自己应该具备何种技能。

2.3 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对学习物理不感兴趣,认为物理专业学习枯燥、乏味,只要考试及格就无所顾忌。而中专物理学习的目的主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不仅仅局限于对物理基础理论的掌握,故在教学中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动漫视频、活动的融入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动力,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和发现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同时锻炼自身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教师的积极引导

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充分的信任教师,同时教师也是学生的榜样和楷模,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明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智力发育情况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加强对差生的鼓励和帮助。

2.5 多媒体新型教学手段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的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也在逐渐优化和革新,当前物理教学中逐渐应用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利用这些先进的教学方式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课堂,能够利用具体的视频课件等来展现物理实验中的变化。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更清晰的掌握物理原理,对物理基础知识有更深的印象。并且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利用创新型教学方式,可以设定情景教学,让学生扮演实验中的角色,且通过上台演讲或者小组讨论等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和协调沟通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占据主动,提高其主观能动性,这样学习效率更高,学习速度更快,学生对获取的知识印象更深刻,记忆效果更好。

3 讨论与建议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中专物理教学质量,培养中专物理教学中学生的更多技能,就需以中专学生为核心,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创新教学手段等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通过实验具体操作等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等。

参考文献

[1] 顾斌驰.浅析多媒体技术在中专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 (29).

[2] 王志刚.中专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归纳与演绎推理能力研究[J].读写算(教研版),2015(05).

[3] 陈萍.在中专物理教学中师生互动交流的应用探究[J].学周刊,2016(09).

第2篇:生物教学技能范文

关键词:加强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应该指出,目前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不少教师在主观或客观上并不十分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因此,我认为,初中物理教学应十分注重实验教学、切实加强实验教学。

一、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如在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时,要提示注意:①手帕摩擦过的塑料膜对碎纸屑有什么作用?②手帕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在相互接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③把用手帕和毛皮分别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靠近些?它们之间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观察,学生自己得出了“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及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结论。通过对上述物理现象的观察,不仅成功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识图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本中各种各样的电路图、滑轮组装配图、物态变化图像等等,都是从画图、识图及图像与实物转化的角度,训练学生对物理规律掌握的程度的,换句话说,也就是靠想象来认识物理规律,然后靠作图来进行分析、判断的。如“电磁感应现象”这一节,在学习“导体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这一内容时,可启发学生联想“右手拿镰刀割麦子”的情形。根据“右手定则”,磁力线方向(麦子)、导体运动方向(镰刀)、导体中感生电流方向(四指)的关系就十分明确了。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想象使学生头脑中出现一些超乎他们自己经验的形象;由于想象的材料来源于实践并与感知、记忆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识图、观察图表和模型等。来帮助学生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产生清晰的表象,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扩大知识范围,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三、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

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小实验、小制作,可以创设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并使班级中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求知欲都能得到满足。

四、通过实验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中学物理实验又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比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安培表、伏特表的连接特点及“+”、“一”极的接线位置,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的误差大,又避免量程过小使电流烧坏仪表。通过实验,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注意实验的分组归类,使学生知识的储备进一步系统化。知识的应用更加灵活

教材中有关实验内容,是根据课文知识的章节安排的,各章节的实验内容,基本上无必然的联系。学生所掌握的有关实验方面的知识,往往既多又乱。因此,在总复习中,可以将原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次序打乱,重新归类为如下几部分:观察物理现象、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物理量的测量、验证物理规律等。实验分组归类,是在学生掌握系统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实验的方法,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配合学生的学习。打破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重新分组,目的是避免学生套用一种方法和方式学习物理知识,使学生灵活地运用各种仪器、各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技能。

在归类分组实验中,还可以及时补充对比性或综合性强的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观察物理现象和模型,进行各种物理实验,应用画图、识图的训练等,都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该把精力从单纯传授物理知识转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和训练上来,切实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第3篇:生物教学技能范文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导入技能 类型 应用

一、导入技能的类型

1.直接导入。

教师上课一开始就直接指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主要的教学内容等。教师运用直观材料,联系实际,通过讲述或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直接导入新课。例如,在讲高中生物“生命起源”一章时,可以这样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新的一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这一章主要探讨地球上生命是怎样起源和进化的。这是人们历来关心的问题,存在着一些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同时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和传说。今天我们将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进行学习和研究,下面我们先来研究第一个问题‘生命的起源’。”

2.由旧知识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原有知识之间的相关性和递进性,在温故的基础上提出稍为复杂的问题,进而导入新课,这是常见的一种导入方式。由旧知识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便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

3.利用直观(实验)演示导入。

实物、标本、挂图、模型、投影、幻灯、电影、电视、实验等比口头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实感。直观(实验)演示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而且可以为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故事导入。

中学生的特点是求知欲强,颇具好奇心,喜欢听故事。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能激起人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我们要善于结合所教内容的性质,根据教学目标,把所要讲的课题渗透在故事中,巧妙地提出学习的任务,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

5.设疑、悬念导入。

实际证明,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疑问、矛盾、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钥匙,以知识冲突的方式设疑,以强烈的感彩构成悬念,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迫切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所以,有经验的生物教师在教学开始时,常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提出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回忆、联想、预测,再进入本课学习的主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减数分裂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导入:“我们已经知道,每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如人体细胞中有染色体23对。可是在生殖过程中,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经过分裂和分化,逐步发育成胎儿,那么胎儿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少?要保持体细胞的恒定,和卵子中应各有多少条染色体?它们的染色体数是如何变化形成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引入新课的教学,学生思维活跃,兴趣较浓。

6.事件与情景导入。

我们在上课开始时,要善于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事件导入新课,利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生物学史、生物学最新研究成果等作为导入的材料,创设学习环境,使学生很快进入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例如,利用“多利克隆羊故事”导入生殖与发育新课;2002年3月29日,兰州地区遭遇特大沙尘暴,使日本、韩国要到中国来植树。通过这些事例导入“生物与环境”的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导入技能的应用

导入类型是在深入钻研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分析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确定的。因此,每种导入都应从教学目标出发,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集中注意。

导入的首要任务是使与教学无关的活动得到抑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指向特定的教学目标,进入创设的学习情境中去。

2.引起兴趣。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情感的体现,是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部分。导入的目的就是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明确目的。

导入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学习任务及学习方法,对学习程序做到心中有数,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进入课题。

在充分了解并运用学生原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使导入的内容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自然地进入特定的学习情景。

三、导入设计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教材的结构是根据知识内在联系设计的。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意新旧知识的前后衔接,而且要注意知识结构内部的横向联系,所以导入一定要强调知识模式的内化,灵活运用导入技能,通过知识模式的建立而形成教师、学生和知识三者之间的整体系统。

2.启发性原则。

我们设计导入时,要采取启发诱导的方法,激发学生思考,活跃他们的思维,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努力进取。

3.趣味性原则。

第4篇:生物教学技能范文

那么,如何做到成功地导入呢?本文就教学导入方式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

1.采用多媒体手段导入

这种方式主要是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或影片,甚至听一段解说等等,由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热情,在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转入正题。在讲授“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这一节时,便可采用这种方式导入。

2.借教具导入

授课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教具,诸如:挂图、模型、实物等等,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图画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对于不熟悉的教具,马上就会提出疑问:“这是什么东西呀?”由此,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3.通过设问导入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贮存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由静息状态转变成动作状态(即活跃状态),减少新知识输入的阻抗,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一定的“心智紧张度”。例如,在讲授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时,教师设问:“为什么我们家里阳台上种植的花卉总是朝着光源方向弯曲生长呢?”在学生初步讨论之后,教师进一步设问:“为什么生长素与这种现象有关呢?”通过设问,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形成对新知识强烈渴求,这样就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创造了前提条件。

4.以名人轶事或科学家生平导入

例如,在学习生物的遗传规律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孟德尔的生平,由此引出高二阶段所要学习的两大遗传定律,即基因分离定律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这样,学生不但明白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而且也会想知道孟德尔当时是怎么进行遗传实验的,由此我们可以很自然地引入新课。

5.以旧拓新,“启发式”导入

高中生物内容较多,知知识间的联系较为紧密,系统性强。教师在授课时,往往采用这种方式导入。例如,在讲授“生物基本特征”和“内环境与稳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知识,以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做为桥梁,引出新课内容。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利用旧知识作为辅垫,过渡到新知识,真正做到有启有发,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6.一针见血,直接切入

这是一种直接向学生阐明学习目的,产生学习动力的导入方式。对于奥赛班的学生,由于他们学习目标明确,自觉性较高,基础较扎实,很多学生有超前学习的习惯,我在教学导入上往往简捷、明了地讲述或设问,直接向学生摆出将要学习的内容,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进而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所在。

7.通过练习导入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练习,让学生在课前训练,注意练习中要包含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也要穿插一些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在师生共同解题时,学生就可以发现自己所欠缺的知识点,上课时便会集中精力听讲,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出新课内容。

第5篇:生物教学技能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科技教育;创新能力

生物属于自然学科,实验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进行高中生物学习时,不仅需要学生对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也需要对一些生命现象系统剖析,实验方式能够使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在此过程中能够实现对学生的科技教育,并且培养其创新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和实践中有所收获[1]。

1做好学科教育与科技教育之间关系的处理

在进行生物学科教育的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科技辅导,多数高中生对科技活动的参与热情都比较高,但是在具体实施时,活动小组中的人员在流动性方面比较大,取得的效果也差强人意,而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处理好学科教育与科技教育之间的关系。科技教育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传播科学知识,培养科技人才,学科教育是由教育体系向认知体系的转变,进而使学生在丰富认识的过程中获得更全面的发展。因此学科教育与学科教育之间相互影响、联系紧密。但是就当前情况来讲,学科教育是教育活动主要方向,并且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使学生认知水平获得发展,学科教育质量的提升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2]。因此科技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和学科教育之间实现融合,这样才能获得社会的广泛支持,进而增强学生的科技活动当中的热情,使活动小组更具稳定性,进而科技教育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获得更好效果。

2对科技教育和学科教育进行整合

科技教育与科学教育之间的整合,能够使科技教育获得快速发展,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对整合模式进行积极探索。在课程改革逐渐实施和深入背景下,教育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主要方式是使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实现方式的转变,由传统教育模式中的被动状态逐渐变得主动,积极运行探究、合作学习模式。在对高中生物进行探究学习时,主要包括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做出假设、交流讨论和实施计划等几个方面[3]。探究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够使学生以更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并且能够使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在实际探究时,可以以某个方面为切入点,也可以将完成过程作为切入点。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促进科技教育与学科教育之间的整合。在高中生物课程中,有很多关于思维创新与科学实践的课题,比如微生物学、环境学以及动物学等,这也使科技教育和创新能力在培养层面上变得更加广泛,使学生在对课题进行研究时更具多样性。在学习中,兴趣能够发挥对学生的驱动作用,使学生在探究问题时更具倾向性,因此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科技教育的重要推动力。在生物教学中,往往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能够使其在学习中更好地获得灵感,在获取灵感时,学生可以运用查找书籍方式,也可以运用寻求网络、杂志等帮助的方式,这主要是由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发现课题、探究课题以及理解课题,并且对课题内容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同时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比较能够使其在探究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兴趣培养充分的重视,促进其科学素养的提升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增强。

3综合利用教学资源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需改变以往满堂灌教学模式,将学生视为课堂中的主体,运用帮助、引导以及启发教育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过程中,需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学会独立思考、探究,并且积极创新,进而使教学获得较好效果[4]。在此过程中,尤其需注重对学生的求异思维的培养,开展针对性教学。科技教育实际上属于自由、开放活动,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对内容、方法等进行研究,并且对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将学校资源作为依托,并且自主地查找一些有效的资源,进行使学生在接受科技教育时能够获得较为丰富的资源,并且获得社会比较广泛的支持。

4组织科技创新大赛

为了使科技教育获得更好的效果,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应积极组织科技创新大赛,在组织科技创新大赛时,需选择比较有价值和创意的研究课题,并且解决科技创新大赛与学科教育在时间方面的冲突。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可以在课程当中进行研究学习,掌握学科学习方法,并且发现相关研究价值比较大的课题。在学习中,学生可以利用自身课余实践参与相关活动和大赛。

5积极联系生活实际

运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相应问题意识,使在生活常见现象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在交流和讨论中解题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需给予其适当的引导。而在学生对问题进行解决时,又会产生全新的问题,在问题解答与问题产生的循环中,能够增强其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科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得到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物有很多内容都需运用实验方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实验的开展,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在实验中,学生学习兴趣能够得到明显增强,视野也会得到开阔。同时也会使其形成热爱自然的思想意识,自觉探究自然界的奥妙。为了使学生在较短时间了解实验基本操作,提升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将实验室开放或者是设置第二课堂,实验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也能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并且开发其智力。实验中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会得到不断强化,为学科素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验中,教师可以将生活背景、学科知识、科学实践之间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学科知识进行科学之间,进而使学生在认识上实现感性到理性的转变,实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用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生物这一学科来讲,其中包含的知识多数和学生的生活、健康比较贴近,这使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能够较容易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在生活当中。在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培养其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当中的现象,并且运用生物知识和观点对生活内容进行剖析,进而使生物教学更生活化和实际化,实际学习中能获得更好效果。

第6篇:生物教学技能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技能;培养

初中物理虽然属于理科学科,但也是源于生活、反映生活的学科。若想学好物理就要接触到物理实验,有很多物理结论和研究都是通过物理实验所总结出来的。当前新课标要求物理实验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启发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物理,喜爱物理。

一、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察思考能力

初中生在接触到新知识时往往都有好奇心,因此,教师要懂得运用这一特点,在物理教学中添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元素,把学生积极引导到对实验进行探究,培养学生能够对物理事物细心观察的习惯。例如,学习“惯性”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演示,将鸡蛋放在水杯上的木板上,同时提问学生:如果将鸡蛋下面的木板抽走会怎样?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了解物理知识,并且引导学生去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从而培养学生能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并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最常接触的就是物理仪器,如,温度计、伏特表、游标卡尺、天平等,如果不会运用这些仪器学生也很难提起研究物理实验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实验前要耐心地教授学生如何使用这些仪器,使学生明白实验的重点是什么,从而避免毫无目的的实验。

三、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实验

首先,在物理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交代清楚实验的目的和步骤,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清楚整个实验过程,避免茫然地进行物理实验。其次,指导学生正确调整仪器和运用仪器。例如,在连接线路的实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将电路分为干路和支路。学生安装完毕后教师要进行复查方可进行实验测量。最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每一次的物理实验都应该有新的了解和突破,这些都建立在良好实验习惯的基础上,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进行物理实验,如在物理实验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分析;能够了解误差的概念;能够完成实验报告,根据实验体会写出结论等。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技能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与耐心指导,只有在实验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切实为学生考虑,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第7篇:生物教学技能范文

关键词 高中生物;思维能力;现代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9-0132-02

1 高中生物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现代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很迅速,学生在数量上在逐年增多,而教师的数量却始终达不到学生规模扩大的需求,两者之间产生一定的矛盾。就当前来看,高中教育规模的日益扩大,主要是采取大班教学。教师无论是精力还是在时间上,都很有限,已经不太可能客观地对传统言传身教的方式继续加以采用。因此,现代教育的应用几乎就成为一种必然,是一种十分必要的存在,能大大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当前高中学生基本是90后群体,网络信息时代是这一群体成长的背景环境,他们对新兴的各种技术都十分熟悉。

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够对课堂的形式、色彩以及声音和影像等加以极大地扩展,而且能使高中学生的视听、触觉等各种感官需求达到满足。由于高中生物是一门抽象学科,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因此,高中生物教学中对信息技术加以借助,是跟随时代步伐的产物。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知识网状化、交互性强以及多种形式一体化等新型特点,这些都对生物教学模式、内容和手段的更新有重要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吸引现代网络环境下的新一代高中学生。

2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生物教学的现状

生物课程具有较强的实验性,是一门互动学科,而教材知识一般较为机械,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关注度普遍偏低,给生物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多媒体技术是典型的现代教育技术,主要利用网络信息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师能够将课本中的知识进行简易转化,使专业枯燥的语言变得直观,易理解。多媒体技术文字、声画图像结合的特点改变了传统静态的板书教学模式,形象生动、声情并茂的动画片段可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互动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增强教学效果。另外,教师通过在线网络,收集优秀课件,拓宽学生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虽然多媒体技术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但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教师对多媒体的操作熟练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多媒体教学方式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多媒体技术应用过于形式化,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3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转变职能角色,精心安排教学课件 利用多媒体技术,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强,师生互动频率高。教师应当首先转变自身的职能和角色,建立师生之间平等交流的关系,做好学生的指导者、监控者,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点。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师的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还要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应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选择教学案例时应选择学生关心或感兴趣的社会现象,不可漫无目的地为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而插入大量的动画、视频,以免因过多、无用的内容干扰学生的思维,影响到教学的实效性。比如,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将课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通过多媒体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并进行相应的文字介绍,以打破原有的认识方式,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此外,教师要熟练掌握一些电脑软件,以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技术。

如讲解“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时,必须要带上几幅细胞分裂的图例,用很长时间才能把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给学生讲解明白。有时候,由于光线的原因,后排许多学生看不清楚,导致他们逐渐对生物失去兴趣。无形中不但浪费了许多时间,还耽误了课时,效果十分差。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细胞分裂的过程做成Flash,用十几秒的时间就可以形象地把细胞分裂过程表现出来,之后只需要简单讲解,学生就可以理解得很彻底。

增加课堂互动,设置情境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并在课堂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转变授课方式,增加课堂互动,通过播放视频和生动的实验场景加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另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趣味实验,将学生的学习与实验有效结合起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由于动画教学内容多,若不能处理好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关系,容易使教师成为单纯念课件的“播音员”,不能对教学内容进行很好的延伸,师生之间的互动少,课堂氛围沉闷,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当注意将传统的优秀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合理正确地运用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

比如,在讲述复杂的生物实验时,首先将实验器材在多媒体屏幕上进行罗列,并一一向学生介绍器材的用途和方法,使学生对实验器具有着正确的了解和认知。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实验器材的基本使用功能时,还应告知其安全操作事项,提醒学生注意实验难点和易出错点,避免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严重错误。此外,多媒体不仅能够模拟演示实验,而且能够完成实际操作条件无法进行的实验,为教学工作创造有利技术环境。多媒体技术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生物知识,并为其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对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理论结合实际,侧重实验练习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往往在帮助学生明确实验教学的目的后,才能促使学生更为周密地掌握实验活动的细节,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现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之初带领学生观察实验动画,让学生仔细观察多媒体演示的实验过程,并提出相关问题,然后适时暂停实验,鼓励他们结合预习和已掌握的知识分析和发表看法,得出实验结论。当学生观看视频时,会被实验现象吸引,进而主动发散思维,进行实验探索,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寻找实验原理,最后得出实验结论。这种教学方法既没有偏离既定实验目的,又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符合现代教育理念。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按照实验要求,设计完整、有序的教学程序。下面以测试生物中的脂肪、蛋白质和糖类含量为例,讲述生物实验步骤。首先在屏幕上显示白萝卜、大豆和花生的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生物的特点,并探讨三个物体中是否含有共同的物质;然后通过问题和图片的引导,使学生逐渐领会到实验的目的。多媒体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思考空间,易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是一门抽象及复杂的学科,优化生物课堂教学,将传统课堂转变为一个高效自主的课堂,是高中生物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因此,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发展个性,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蔡红英.应用生物学史开展高中生物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

第8篇:生物教学技能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物学实验;合作学习;师范生;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3-0087-02

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1]微格教学可以分为六个过程: 教学前的学习和研究查找资料编写教案教学实践反馈评价修改教案。[2]通过微格教学训练,被培训者可以了解、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掌握、提高教学的基本技能。[3][4]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5]合作学习包含积极互赖、面对面促进性相互作用、个人责任、社交技能和小组自评5个基本功能要素。[6]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科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探究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手段。[7]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和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与他人交流与合作能力、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科学的世界观。

在教学设计的多元化时代,生物学实验的教学要怎样设计才能使教学效果发挥得更好,从而实现多元化教学目标?微格教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在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微格教学在英语、体育、物理、化学、生物等常见基础学科中的应用都有多方面的研究。[8]胡志刚阐明了微格教学在普通生物学教学中的必要性。[9]新课改以来,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新兴EEPO形式的有效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EEPO教学方式是指师生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依据生理、心理的变化特点,把经常性的七个基本要素“听、看、讲、做、动、静”交替使用的教学活动方式,它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基本教育思想,EEPO 有效教育的理论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10]

本文以生物科学专业大学二年级开设的中学生物实验课程为例,利用微格教学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教学中的实践,探讨两种教学模式合作教学的效果。实践发现,微格教学与合作学习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效果良好,下面以高中教材“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为例进行研究。

一、“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酶的作用和本质后向学生介绍酶的高效性、专一性及作用条件的一个探究性实验,但教材并未给出详细的实验步骤,实验现象不确定。这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主设计、探究的空间。

(二)学情分析

此年龄段的学生,对探究性实验的一般过程已有一定的前科学知识概念。学生已初步掌握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概念以及实验设计的原则;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实验操作还不够规范。作为生物科学专业大二年级的师范生,开始接触教学技能训练是必要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巩固酶的特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展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合作、交流以及教学设计、试讲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四)教学过程

1.课前的准备

课前一周,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让学生查找资料,归纳影响酶活性条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教学设计。安排好小组成果展示的顺序(每人5min,可进行说课、试讲,或者说课、试讲两者结合)。预先收集实验的标准操作方法的微格视频或进行录像并加以剪辑,后期协助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学生工作流程:小组查找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微格教学实践―评价―选代表―实验操作分工。各小组组长课前一起准备好实验器材和试剂。

2.教学实施阶段

此阶段工作流程:小组成果展示―交流意见和建议―教师点评,补充、总结―实验操作。教师简要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查漏补缺,说明该实验的原理和注意事项。然后播放微格视频,示范实验操作步骤,重要的操作暂停进行讲解或重播,组织学生实验并进行个别指导。学生观看录像,分工记录下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操作过程中,各小组安排成员轮流把本组实验的操作过程录下来,为实验教学的反馈准备好素材。

3.实验现象观察与记录

小组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以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

4.清洁与整理

教师指导清理所有的仪器和品,并放到适当的位置,以备下次使用。实验结束后立即洗手。

二、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课前的资料查找,初步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了解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有酶的种类、温度、pH等,在脑海中对实验的过程有一定的思路。但学生容易对于温度和pH这两个因素实验试剂添加的操作步骤以及检验试剂的选取产生疑问。因此,要利用微格教学展示实验的基本操作过程、方法和实验结果,减少示范实验时所需时间,把时间留给学生;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和掌握实验的操作步骤,有利于顺利地完成实验教学,学生对实验现象有一个比较,有助于实验报告、实验现象的撰写和讨论。学生通过微格训练,知道了自身优点以及存在的不足,以他人为镜,去粗取精,增强自身的教学素质和心理素质。

实验操作过程中,小组与小组之间有走动交流,打破小组成员固定组内合作学习的思想,促进不同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教,方便教学,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学生对探究性实验有了进一步的科学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实践中,学生第一次进行教学技能的训练,每位学生都能坚持并顺利完成展示,但教学课件的设计、语言组织能力、教态等方面存在不足,有待学习和训练。通过小组组内和组外的合作学习,使学生明确自身的工作和责任,互相帮助,提升了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和范围,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次教学不足之处在于教学时间分配把握不严谨、实验现象不明显,有待进一步改进。

三、结语

对于还未修完学科教学论的师范生来说,提前对其进行微格教学的教师技能训练接触,是值得鼓励和学习的。生物学实验课程是每位生物学科专业师范生的必修课,也是师范生在进行教育实习前必须要完成的课程。在这门课程中,教师可以一改之前任课老师给出实验设计方案、思路,学生一味跟从的教学方式。微格教学结合合作学习应用于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在微格教学试讲的过程中,对专业知识和实验的操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综合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帮助学生摆脱“高分低能”的现象;教师利用微格视频,简洁明了,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而且在学生合作过程中,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团结合作的能力,增强了学生耐力素质、学习信心和积极性、责任感,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人际交往,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实践表明,实验教学中利用微格教学与合作学习结合模式,不仅顺利完成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进行了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培训,提高了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促进了师范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课堂应用多元化教学,实现了多元化教学目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荣静娴,钱舍.微格教学与微格教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季春轶,朱明.简论新教师微格教学评价标准的建立[J]. 理论界,2008(2):203-204.

[3] 田华文,胡安正.微格教学是提高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J].电化教育研究,1995(4):54-58.

[4] 于四海.新课程背景下微格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 基于训练的研究[J].课程与教学,2011(8).

[5]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 崔鸿.中学生物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7] 张成军.中W生物学实验教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8] 李隆庚,李秀荣.我国微格教学发展的期刊文献分析[J]. 唐山学院学报,2009(3):96-98,101.

第9篇:生物教学技能范文

一、首先要加强组织纪律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是上好实验课的保证,为了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实验顺利进行,必须向学生强调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的重要性。并要向学生讲清道理,反复教育,使学生明白并自觉遵守,保证实验室内环境安静。要求学生不到下课时间,不准擅自离开实验室。如本人实验完毕或有事要离开,须报告教师。总之,要养成有组织,有纪律的实验习惯和良好作风。

二、预习好实验内容,明确实验过程

只有让每个学生弄清了每个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和每个实验的全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进入实验室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教师要事先进行实验难点和要点的讲解,以使学生掌握要领,使实验达到预期目的。如制作临时装片,练习使用显微镜,对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教师可事先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培养好骨干,再由这些骨干学生去辅导带动其他同学做好实验,在练习使用显微镜时,就要特别强调其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领。如顺时针调节粗调节轮时,使镜筒缓慢向下,这时头应向左侧偏下,眼光与装片在同一水平面上,眼要特别注意物镜下降的位置,当物镜靠近装片时停止。这时用左眼从目镜观察,同时右眼也要睁开,用右手逆时针方向转动调节轮,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对准焦点,看清物像为止。再转动细准焦螺旋,来回调节,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千万不能违反操作规程,下降镜筒时,一定要从旁注视物镜,防止物镜碰到盖玻上,损坏玻片标本和物镜。教师也可以用两台显微镜示范,一台是已经对好光了的,另一台则是已找到标本清晰图像的,让学生观察后做模仿。

三、要有实事求是和富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要求学生在做实验的同时,一定要做好记录,如果一个实验小组两人,则一人做实验,一人记录,下一次实验互相对调。实验绘图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照看到的实际画,在实验课中完成。如在解剖鲫鱼时,有的同学发现鱼的心室和动脉球的搏动位置在心房的上方,而在生物教学挂图中,心室位于心房下侧,在心室前端有一白色的动脉球,这就要按实际看到的画。又如初中生物课本中,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实验,而在实验报告册上则要求,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要用0.01%亚基蓝溶液作为染色剂,如果此种试剂一时买不到,不进行染色,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透明度大,那么在显微镜下很难看清其细胞膜和细胞核等。为了观察清楚,这时可提示学生是否也可用稀释的碘酒或墨水作为染色剂,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学生试着做了结果很满意。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被染成黄(红)色,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看得很清楚。细胞周围空间呈白色,图像很清晰。再如有些同学,即使不用牙签轻刮口腔上皮,用一滴口水,处理后也可找到口腔上皮细胞,这又是为什么?等等。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索和实际操作、制作能力,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要关心爱护教学仪器,节省实验材料

在做每个实验前后,要求学生一定要养成洗手的习惯,以免实验时沾污实验仪器和试剂、样品、标本,从而引起实验误差,同时还要求学生不应做与本实验无关的动作,以免损坏实验仪器,甚至发生意外事故。要节约实验材料,如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只要取一张洋葱表皮就够了,不必取大块,另外如擦镜纸、吸水纸,大头针和各种试剂等也要节约使用。严禁将教学器具如镊子、放大镜、剪子等带出实验室。同时为保证实验用品、材料、仪器不丢失,在实验前分发给每个小组一份实验仪器、材料登记表,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后核实,并填写本节课的实验名称,日期,班级和组别等,最后要签名,以示清点核实无误并承担责任。实践证明,在实验中对学生进行爱护关心仪器和经常节约实验材料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产,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有利于调动学生上好实验课的积极性。

五、做好实验小结,启发学生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