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动物防疫体系范文

动物防疫体系精选(九篇)

动物防疫体系

第1篇:动物防疫体系范文

[关键词] 动物防疫 防疫机构 体系 建设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9-0179-01

近些年来,我国的畜牧业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与发展,我国的畜牧产品已经可以达到世界产量前沿。而近些年来,由动物而来的传染病使得许多社会大众受到牵连,这就使得国家与个人都开始关注我国动物防疫事业的发展。动物防疫机构体系是动物防疫工作的基础性内容,动物防疫机构体系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我国动物防疫带来取得到成效好不,因此,加强我国动物防疫机构体系的建设已经成为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期望。因此,本文对动物防疫机构体系建设的探讨是有一定的社会现实基础的。

一、我国动物防疫机构体系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动物防疫工作人员更新速度慢

动物防疫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其工作环境相对恶劣,工作的压力较大,经常在脏乱环境当中进行大量的工作。也正是因为如此,动物防疫工作并不是人们所向往的工作,也没有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支持,从事动物防疫的工作人员没有得到他人的尊重。因此,对于现代的年轻人来说,动物防疫工作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不会选择的。本人对某县的动物防疫人员进行了调查,在被调查的180位动物防疫工作人员当中,有30%在50岁以上,40到50岁工作人员占到40%,30到40岁的动物防疫工作人员有25%,也就是说,在这个县的所有动物防疫工作人员当中,年轻人只有5%。这足以说明动物防疫工作人员的更新速度缓慢。

2.动物防疫人员的专业水平低下

在我国的动物防疫人员的组成当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没有经受过专业的教育的。没有文化直接进行动物防疫工作的人不在少数。现就职的动物防疫人员当中,专业的防疫人员很少,其中的大部分人都是根据师傅的动物防疫经验在进行自己的工作,对于动物疾病是如何形成,将会如何发展,根本没有专业的认识。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动物防疫的种类也会越来越多。而现在动物防疫人员没有专业知识,更没有研究的能力,很难应对未来复杂的动物防疫情况。

3.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

众人皆知,动物防疫人员的工作环境差,工作量大,但其薪酬并不多。近些年来,我国相关部门一直在上调我国动物防疫人员的薪酬,但是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相比,其上涨程度远远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而薪酬的不定时发放,更是使得我国的许多动物防疫人员丧失了对这份工作的积极性,转行已经成为许多动物防疫人员的选择,这对于我国动物防疫机构体系的建设是非常不利的。

二、动物防疫机构体系建立对策

1.加强动物防疫人才的引入

我国的动物防疫队伍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老龄化现象,也就是说,在我国的动物防疫队伍建设中,断流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因此,加强动物防疫人才的培养与引用已经成为了进行动物防疫机构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动物防疫的业务部门应当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意识,对新人才的引用加以重视,利用合理的手段使得我国更多更优秀的年轻动物防疫人才加入到现有队伍当中来,为我国动物防疫队伍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

2.重视动物防疫人员的素质提高

面对我国动物防疫人员,特别是基层动物防疫人才素质低下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当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人才培训体系,对我国的动物防疫人才进行合理的素质提升。比如说,给予动物防疫人员更多实践的机会,以此来提高其综合能力,助力于动物防疫队伍的建设。另外,要制定合理的人才培训计划,可以以年、月、周作为时间阶段,加强理论学习,并适当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动物防疫人员的素质提高了,我国的动物防疫机构体系的建立才能够有动力。

3.提高动物防疫人员的福利待遇

薪酬已经成为了我国动物防疫人员的痛处,所以,要想留住动物防疫专业人员,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不断地提高我国动物防疫人员的福利待遇。而这些,需要地方的政府部门加大对动物防疫工作的资金投入。福利待遇的提高主要包括为当地的动物防疫工作人员购买合理的工伤保险与人身险等等。我们都知道,动物防疫工作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的,如果动物防疫人员在工作当中出现意外,有保险公司负责理赔,可以减轻动物防疫机构的经济损失,也能使工作人员减轻后顾之忧。另外,个人养老保险也是动物防疫人员的福利内容,其薪酬本来就低,从养老的角度考虑,为了解决动物防疫人员退休后的经济问题,政府应当以当地的最低生活标准为基础,对其进行养老保险福利的提供,使其可以安心地奉献于我国的动物防疫事业。也只有这样,才能减小我国动物防疫队伍的流动性,保证动物防疫机构体系建立的顺利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我国在动物防疫机构体系建立过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自己的切身感受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希望我国的动物防疫部门可以加大重视力度,使我国的动物防疫机构体系得以顺利的建设,动物防疫人员获得更为合理的生活保障,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畜牧业,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云权.浅析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J].中国动物检疫.2007(08).

[2]刘学平.对鹤峰县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思考[J].湖北畜牧兽医.2010(05).

[3]付海兰;才尕.玉树州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9(03).

第2篇:动物防疫体系范文

[关键词] 动物 防疫 体系 建设

[中图分类号] S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208-02

一、前言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我国的畜牧业得到了急速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动物疾病传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而动物防疫机构体系的建设是整个动物防疫系统建设的基础。因此,加强我国的动物防疫机构体系的建设是十分迫切的。

二、我国动物防疫机构体系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 动物防疫工作人员更新速度慢

动物防疫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且工作的环境相对比较恶劣,工作压力也比较大。正是因为如此,对于动物防疫这项工作极少人愿意进行,同时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也没有得到社会群众的认可。所以,现在的社会工作人员除非在不得以才会参加这项工作,造成工作人员更新比较缓慢。

2. 动物防疫人员的专业水平低下

现在,我国的许多的动物防疫工作人员都没有进行比较专业化的教育,许多的工作人员都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许多防疫人员的学习都是根据师傅的传授进行学习的,而对于疾病的发生机理等缺少理解,造成动物防疫人员的专业水平相对比较低下。

3. 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

由于动物防疫人员的工作环境比较差,而且防疫工作的工作量比较大,但是在大量工作之后得到的报酬却很少,在现如今的物价条件下,可谓是捉襟见肘。同时,防疫人员的工资上涨水平比较低,且工资发放时间不够确定,造成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严重不足,造成许多的从业人员开始转行。

总的来说,以上这些因素对于动物防疫体系的建设都是非常不利的因素。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进行克服,促进防疫机构体系的长久发展。

三、强化动物防疫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的建议

1. 加强普法宣传

法律法规想要更好地顺利进行实施,就必须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广泛的宣传,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对其进行了解。在现如今情况下,各种法律法规日益增多,可谓是条款繁复。对于动物防疫法律的宣传可以借鉴其他法律宣传的措施以及方式,更好地进行宣传。

2. 完善法规体系

社会在不断变革,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应当进行不断的更新。对于动物防疫法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应当及时,并增加其可操作性。各个地方的动物管理部门也应当及时的制定符合当地情况的法律法规,并将具体的操作进行规范,及时的完善法律法规。

3. 严格执法监督

在《动物防疫法》经过修订、出台以后,并经过对兽医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之后,动物防疫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的管理已经比较的规范。现在的动物防疫法律法规虽然比较的完善,但是仍需要确保法律执行的严格以及公正,加强对执法机构的监督力度。首先,应当严守法律防线,将动物防疫法中规定的内容落实到实处,在进行工作时应当加强对工作的范围的控制,将“不管地带”进行消灭。其次,采取比较好的措施以及手段,积极开展专项工作,以便更好地突破工作中的难点以及重点,面对典型的案例应当进行严格的执法,提高动物防疫法的威慑能力。最后,应当加强各个部门的之间工作的协调,畜牧兽医系统和动物防疫法执法队伍之间应当良好的配合,与此同时,动物防疫法执法的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与工商行政管理等进行良好的合作,如果在必要的条件下,可以将案件进行移交,甚至进行严格的执行,确保动物防疫法可以严格进行执行。

四、动物防疫机构体系建立的对策

1. 积极申报项目,争取国家支持

为了积极的响应国家的号召,更好地进行动物的防疫工作,应当得到上级部门的足够的支持。各级部门应当积极的进行申报,最大程度的争取到国家的各方面的支持,更好地进行动物防疫工作,为养殖业保驾护航。

2. 贯彻落实政策,加快体系建设进度

为了保持养殖业可以更好地进行发展,并保持稳定。而动物防疫工作是确保养殖业发展的关键,并将技术服务作为基础。因此,在近些年来,国家积极日推动养殖业发展的同时,还积极的建设动物防疫机构体系。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养殖户应当抓住国家的有利发展时机,将养殖业的发展推上健康发展之路,并将标准化的养殖作为生产的核心。逐步推广规模化养殖,完善养殖基础设施的建设,并逐步改善动物防疫条件,积极推广养殖新技术,从而改善养殖业的发展方向,使得养殖业逐步走向标准化、生态化、规模化的养殖模式。各级政府积极对养殖户进行动物防疫知识的培训,进一步加强养殖户的动物防疫意识,进而确保养殖业能够平稳的发展,为经济的建设打下基础。

3. 强化技术培训,提高防疫员综合素质

为了刚好的进行动物防疫工作,我们需要加强养殖户以及防疫人员的动物防疫意识,并提高动物防疫技术。为此,各级政府可以建设一套完善的培训制度,定期对防疫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最大程度的提高动物防疫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控制疫病的流行,减少因疫病带来的经济损失,保障养殖户的切身利益。

4. 规范操作管理,提高体系运作效益

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种疾病层出不穷,动物的疫病也同样如此,对于动物防疫工作而言,形式越加的复杂以及严峻。对此,我们就需要培养出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管理规范的队伍进行防疫工作。因此,应当把动物防疫机构体系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进行,以便用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进而提高防疫体系的运作效益。

五、结语

总的来说,通过对我国动物防疫机构体系建设过程中晕倒的问题,以及我国现行动物防疫法律法规进行介绍,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动物防疫机构体系的进行建设,以便可以更好地进行动物的防疫工作,提高防疫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更好地服务于畜牧业的发展,从而保障社会能够平稳、安全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动物防疫体系范文

1.1 村级动物防疫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专业技能不高,动物卫生服务水平低 主要原因:一是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能供选择的范围有限,不得不用年龄大,靠有丰富经验的老防疫员;二是工资待遇太低,很多职高和中专毕业生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担任防疫员;三是父子相传或亲友相传,业务素质太低;四是新聘用的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属非专业人员。

1.2 村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差,技术手段落后 主要表现在:一是村级动物防疫工作大多数无固定工作用房。全市2071个行政村、160个社区村级动物防疫室挂牌的仅占三分之二,而其中50%仅是临时挂牌;二是设施设备差,防疫资料无法保管,疫苗质量难以保障。多数已挂牌的动物防疫室无资料柜及办公用具,也无消毒锅、电热炉,更无小型冰箱、保温瓶,疫苗保管和使用存在隐患,质量难以保证;三是技术条件差,器具消毒不严。由于无消毒锅、电热炉,注射器具难以按要求进行消毒;四是服务物资紧缺。常用的酒精、碘酒、消毒药棉不能常备,注射消毒工作难以开展,特别是免疫救治药品紧缺,不能及时对免疫反应动物进行紧急救治。

1.3 农村动物养殖方式落后,组织和补偿经费不到位,基础免疫难度大 我市畜禽养殖模式大多为一家一户散养,养殖规模小,管理粗放,且禽类养殖很大一部份没有笼舍,栖身于住宅周围或放养于农田,本身给动物免疫带来很大难度。加之免疫反应救治迟缓、免疫反应死亡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严重挫伤了农民接受免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甚至公开抵制或阻挠免疫工作的进行,加大了免疫难度。

1.4 村级动物防疫员劳动强度大,工作风险大,待遇低,队伍难以稳定

1.4.1 防疫任务重。村级防疫员要完成春、夏和秋季动物的普免工作以及平时的补免、免疫档案建立、疫情普查和动物健康巡查及报告、参与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还要协助动物产地检疫,任务非常繁重。

1.4.2 工作风险大。村级动物防疫员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要面临“四大风险”。一是受人畜共患传染病感染的风险;二是意外伤害的风险;三是人为伤害的风险;防疫员在从事强制免疫工作中,由于群众的接受程度不一,个别养殖户对村防疫员无理取闹,甚至还出手伤害村防疫员;四是责任风险大。

1.4.3 防疫待遇低。对于从事强制免疫、产地检疫、消毒灭源、疫情观察、无害化处理和防疫工作的村级动物防疫员来说,风险和利益不相符合,工作量和收入不相匹配。特别是部分技术单一、经验尚浅的防疫员,收入更加低下。因此,严重影响了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对策和思考

2.1 指导思想 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建设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按照国家和省兽医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完善村级动物防疫功能和提高服务能力为核心,以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素质为基础,以建设村级动物防疫室为重点,建设村级动物防疫服务网络,从整体上为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提供保障条件,夯实动物防疫基础。

2.2 发展目标 通过加大投入,推进村级动物防疫室建设,改善村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条件,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培养等措施,力争到XX年,建立起基本设施比较齐全的村级动物防疫室,建立起具有一定专业素质的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建立起运转有效的村级动物防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满足村级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增强动物防控手段,全面提升动物防疫能力。

2.3 主要措施

2.3.1 充分认识村级防疫体系建设在我市动物疫病防控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和完善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改善村级动物防疫服务条件,提高村级动物防疫服务能力,对于预防控制重大动物疫病,提高村级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水平,保护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意义。各级要高度重视,按照现代畜牧业“发展在规模,成败在防疫”的要求,将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摆在整个动物防疫长效机制建设特别是公共卫生事业建设的重要位置,将其纳入当地政府的工作目标,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布置,统一安排,统一考核,切实解决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村级防疫员队伍素质,增强村级动物防疫功能。使其在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动物疫病防控中发挥更大作用。

2.3.2 多条腿走路,提高村级防疫员待遇,增加村级防疫员收入,稳定村级防疫队伍。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已成为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公共卫生的基础,各级政府要认真研究村级防疫队伍工作的激励机制。一是将村级防疫员纳入村干部管理序列。将村级动物防疫员纳入村级干部管理序列,从而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政治地位和工作地位,有利于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增加村级防疫员财政补贴预算。各县(区)人民政府在财力增长的情况下,应逐年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待遇;三是增强村防疫员的服务能力。业务主管部门要采取有效手段,使其成为动物健康服务能手,增加服务项目,通过服务、医疗服务、常见动物疫病的预防免疫服务、兽药饲料的经营和配种服务等增加收入;四是开展保险。各地要结合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规定,为村级防疫员买意外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逐步解决村级防疫人员的后顾之忧。

2.3.3 多项投入,完善村级动物防疫室建设,改善村级防疫员的工作条件,为村级防疫员提供服务阵地。村级动物防疫室是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基础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增强村民的防疫意识,强化动物疫病防控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将村级动物防疫室建设的投入纳入县(区)动物防疫预算资金。各县(区)将村级动物防疫室建设列入当年动物防疫财政预算资金,每年从动物防疫预算资金中拿出10%~20%投入到村级动物防疫室的建设上;二是将村级动物防疫室建设纳入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基础是动物防疫,畜牧业发展的效益在规模,成败在防疫,各级要将村防疫室建设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相结合,将村防疫室建设纳入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现代畜牧业园区或养殖专业村的设立村级动物防疫室。三是将村级防疫室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动物卫生是世界“三大卫生”之一,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各地要将村级防疫室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通过多项投入,在现有基础上,按每年再建15%的进度,在XX年前建立起覆盖全市各行政村、基础设施设备齐全、服务功能完善的村级动物防疫室,增强村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第4篇:动物防疫体系范文

村级动物防疫员在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护畜牧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确保无重大动物疫情、无动物源性食品药物残留中毒事件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村级防疫员的身份又是农民技术员,人多,流动性大,如何管理和调动好他们的积极性,如何巩固成果,防止反弹,实行“花钱买事,不以事养人”,是摆在我们动监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近几年的工作实际,笔者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应引起注意:一是部分人员年龄偏大;二是人员素质偏低;三是部分人员兼职;四是人员不稳定、流动性较大。

村级动物防疫体系是四级动物防疫体系最基础的部位,其工作质量决定整个动物卫生和畜牧业发展工作成效。如何真正建立一支合格的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并形成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是目前深化基层动物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为妥善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就如何充分发挥和调动好村防疫员的积极性,加强和完善村级防疫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应当明确村级动物防疫员是动物防疫的主力军,并形成共识

村级动物防疫员是防疫体系的关键环节,我们的工作能否落实取决于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监部门必须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重视村防疫员队伍建设,要以争创“三好”动物卫生监督所和“五好”村防疫员活动为载体,巩固基层防疫体系建设成果。

二、明确职责,理顺关系

按照《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市县动物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xx〕46号)规定:在每个行政村聘用1名动物防疫员,接受区域性动物防疫监督所(动物防疫检疫站)的业务培训、指导、考核和监督管理,承担动物计划免疫或强制免疫注射、佩带耳标、填发免疫卡、填写免疫档案、协助动物产地检疫、消毒、疫情报告、掌握畜禽饲养情况,以及动物卫生管理部门委托的其他工作。目前需要加强的是动物产地检疫、畜牧技术推广等工作:

1、抓好产地检疫工作。面对产地检疫工作人少、面广、线长的实际问题,又要切实、有效地全面开展,必须充分发挥村防疫员(协检员)的作用。在明确村级动物防疫员协助开展动物产地检疫和消毒工作的职责后,就需要建立统一的工作规范,明确责任、科学实施、做好落实。保证将疫病消灭在产地,外疫不传入。要建立和完善《村级防疫员管理办法》、《村级协检员聘用委任书》、《村级协检员动物检疫工作责任书》等管理制度。要实行报检和巡检相结合的检疫管理工作机制。

2、开展畜牧技术推广工作。结合区域畜禽饲养情况,开展人工受精、种草养畜、清洁养殖等技术推广工作。

3、实施相应的兽医服务。因为村级动物防疫员目前还做不到专职,因此多数还进行相应的动物诊疗、兽药、饲料经营服务,但必须服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大局,使其在诊疗活动中掌握本村疫病流行状况,为上级疫情预警预报工作提供参考。

4、理顺工作关系。村级动物防疫员接受区域性动物卫生监督所的业务培训、指导、考核和监督管理。

三、逐步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补贴标准和福利待遇,改善工作条件,为做好基层动物卫生工作和畜牧业发展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资保障

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经费纳入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范围,补贴经费必须进入县级动监局专户,实行每半年发放一次。因此对经费使用情况要加强监督管理。市县动监部门应主动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积极落实和兑现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补贴,不断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方便条件。要将对防疫员的补贴落实情况作为考核、立项、评优的先决条件,对于不落实或减少补贴资金的,不予支持。要按照每个行政村一个防疫室和“五有一落实”(有防疫员、有防疫室、有交通工具、有通讯工具、有防检疫和冷链设备,落实防疫员报酬)的建设标准,并有计划地免费对村级防疫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其达到中专学历水平。

四、建立定期考核机制,实施奖惩制度

县级动监部门和乡镇区域所应按照《村防疫员管理办法》等规定,完善细化县级考核办法,配合有关乡镇政府和村委会选聘合格人员。本着绩效挂钩和多劳多得的原则,采取指标考核方式,确保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质量,对不合格者不予兑现工作补贴。考核的重点主要有:

1、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率和免疫合格率,可通过实地检查和抽样调查等方式确定是否100%进行免疫,通过实验室的血清学试验确定抗体保护率水平,以检验免疫质量。另外也可根据动物疫病的发生情况确定本地动物防疫工作成绩。

2、免疫标识和免疫档案是建立畜禽及畜禽产品可追溯制度,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要检查对免疫标识佩戴和免疫档案填写完成情况,规模饲养场和养殖小区用药记录、无害化处理记录等作为考核村防疫员的重要内容。

3、免疫和畜牧业生产相关报表的填写、上报是否完整、按时。

4、产 地检疫工作完成情况,要根据检疫书证使用和收费帐目考核检疫、消毒工作,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的要坚决予以处理。

第5篇:动物防疫体系范文

关键词 家兔;兔场;防疫体系;建立

中图分类号 S858.291;S8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273-02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家兔饲养量最多的国家。近年来,养兔在投入、生产方式、规模上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农户分散饲养开始迈向产业化经营阶段。家兔是一种十分娇嫩的动物,一旦感染传染病,极易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动物防疫体系,是规模兔场生产成败的关键。

1 家兔主要生物学特性

家兔属哺乳纲啮齿目兔亚科穴兔属的家兔变种。家兔由于自卫能力差,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很多适应自然环境、有利于其生存的生物学特性。

1.1 生活习性

昼伏夜行,据测定,家兔夜间所采食的日粮和水占全部日粮和水的3/4左右,产仔也多在夜间。听觉灵敏,视觉迟钝,胆小怕惊。喜干燥,爱清洁,易发脚皮炎。具有穴居性,群居性差,同性好斗[1]。体温调节功能不全,仔兔惧寒,最适温度为30~32 ℃;成兔怕热,最适温度为15~20 ℃。

1.2 采食特性

家免具有食草性、择食性,属单胃草食动物,以植物饲料为主,喜食植物的根茎、叶和种子,摄食范围广。喜食多叶、带甜味的饲料,且有习惯性。家兔门齿是恒齿,必须啃咬硬物。

1.3 消化特性

家兔具有特异的口腔构造和淋巴球腺,盲肠极发达,能够有效利用低质高纤维饲料,日粮中粗纤维必不可少。家兔有食粪性,对其本身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消化系统疾病发生率高。

1.4 繁殖特性

家兔属双子宫阴道型动物。刺激性排卵,母兔只有在接受公兔、相互爬跨或注射外源激素后才发生排卵。繁殖力强,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一般年产5~6胎,窝产仔6~8只。

1.5 生产特性

仔兔出生时闭眼,无毛,各系统的发育都很差。一般初生重40~60 g,在母兔泌乳正常的情况下,体重增长很快,生后1周时可增加1倍以上,4、8周龄时约为成年体重的12%、40%。此后,生长速度逐渐下降[2]。

2 规模兔场建立动物防疫体系的主要内容

集约化兔场养殖密度大,生产流转速度快,兔场动物防疫贯穿整个生产过程。因此,建立家兔防疫体系应根据家兔的生物学特性、疾病发生流行特点以及规模场具体情况进行。

2.1 兔舍建设

兔舍是家兔生活的场所和生产的必要基础。应根据家兔的生活习性、气候特点、品种、饲养方式等,规划、建设符合动物防疫条件,有利于疾病控制、保障兔群健康的专用兔舍。兔场宜建在远离公路、城镇、村庄,地势高燥处,避免吵杂、惊扰。根据有利生产、控制疾病、保障安全的原则,兔场应分区设置,合理布局,实行清洁、污染道分开,生产、生活区分开,种兔、商品区分开,养殖、加工区分开。四周建围墙与外界物理隔离。

2.2 优化兔舍环境

兔舍环境条件是影响家兔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需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有害气体的调控。保证有适量的通风换气,必要时使用换气扇。舍内的硫化氢浓度要低于10 mg/m3,氨浓度低于30 mg/m3。二是温度调控。长期处于低质量的空气环境中,兔体质易变差,抵抗力下降,呼吸系统疾病明显上升,死亡率升高,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温;夏季做好防暑降温,特别要防止种公兔及繁殖母兔的热应激。三是湿度调控。兔舍内相对湿度以60%~65%为宜,一般不应低于55%或高于70%。四是光照和噪声调控。每日光照以繁殖母兔14~16 h、公兔12~14 h、肥育兔8 h较为适宜。家兔胆小怕惊,突然的噪声可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和严重后果,日常管理时动作要轻、稳,禁止在兔舍周围燃放鞭炮。

2.3 加强饲养管理

2.3.1 坚持自繁自养。对于规模较大的兔场要自行组建核心群、扩繁群。在正常情况下,种兔使用周期最好不超过1年,以保持较强的生产性能。后备种兔必须经过0~28日龄、29~84日龄和85~140日龄3个阶段的严格选择。核心群进行育种改良需要引进外血时,应到无疫区引进,并在场外隔离观察2周以上,确认无病后方可进场饲养。注意选种选配,不近交、优配优,降低遗传性疾病发生率。

2.3.2 实行全进全出制。相对于连续式生产,能避免兔群与兔群、兔群与设备之间的交互感染,有助于控制兔疾病,缩短出栏时间,提高饲料报酬。

2.3.3 使用全价饲料。根据家兔不同生产日龄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饲喂不同的全价料、饲料添加剂要选择质量可靠、有信誉的厂家产品,并经小群试验后方可全群使用。

2.4 建立卫生防疫制度

2.4.1 严格消毒。进入场区要消毒、更衣、换鞋。场内谢绝参观,生产人员定岗定员,不随意串岗。各兔舍工具不得交叉使用。兔舍、兔笼定期消毒,注意定期更换消毒药[3-4]。

2.4.2 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结合当地疫病发生流行特点和本场实际,选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驱除寄生虫病。

2.4.3 搞好兔场环境卫生。保持兔舍内外良好的环境卫生,舍内每天要打扫卫生1次,保持清洁干燥。粪沟内不得有积粪,兔笼底要经常清扫,不得残留污毛。定期灭鼠,生产废物回收、集中无害化处理。

2.4.4 病死兔无害化处理。按照“预防、淘汰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兽医及饲养员每天要仔细观察兔群的排便及粪便形态、躺卧地点及姿势、呼吸频率、采食量等,在群体中发现异常个体,可做好标记。对患病兔及时隔离,对症处理。病死兔按照规定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

3 参考文献

[1] 朱凤云,罗平恒.肉兔饲养管理的主要技术环节[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8(1):94-95.

[2] 孟昭宁.兔场生物安全控制措施[J].农村养殖技术,2010(23):26-27.

第6篇:动物防疫体系范文

关键词:南漳县;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S851.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5-0074-03

近年来,特别是2005年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以来,南漳县坚持把建立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做为畜牧兽医工作的着力点,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素质培训加强人员队伍建设、与时俱进创新管理体制机制,逐渐形成了科学合理、保障有力的县、镇、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确保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畜牧强县创建的稳步推进。但是,随着畜牧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动物疫病防控形势的不断变化,一些矛盾和问题逐渐凸显,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已不再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求,亟需出台相关配套政策,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动物防疫根基。

1 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

2007-2009年,借助实施中央投资的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南漳县千方百计筹措配套资金,不断推进动物防疫体制改革、不断强化基层防检专业人员培训,通过抓改革建体制,增投入强基础,构筑了一个素质过硬、运转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网络,全县多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安全事件发生。

(1)健全了防疫监督体系。全县基本建成县、镇、村三级动物防疫、检疫体系: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动物卫生监督所重新进行了岗位设置,并纳入全额财政预算;公开考核聘用23名防疫监督员派驻11个镇(区),承担动物防疫组织协调、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村级防疫员培训管理、畜牧兽医行政许可初审等职责,监督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县、镇两级政府分别成立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组建了专家组和疫情应急预备队,建立了畜牧兽医执法队伍和疫情控制专班,每个村聘用了动物防疫员。防检体系的建立,为圆满完成“两个确保”目标提供了人力支撑,奠定了坚实基础。

(2)优化了动物防疫体制。体制改革后,“以钱养事”经费主要用于动物防疫工作,对六种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费预防,改变了以往防疫服务按头(只)收费、有偿服务、计划免疫的做法,确保了防疫密度。

(3)加大了硬件设施建设和投入。2007年至2009年,南漳县11个乡镇畜牧中心分批实施了基础设施改扩建项目。通过项目建设,共改扩建业务用房2 201 m2,配备摩托车22辆,所有乡镇均配备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投影仪等办公设备,共采购化验室仪器设备630多台套,基层兽医站的工作环境显著改善。同时,动物防疫冷链体系逐步完善,县畜牧局建起冻库、乡镇配套大容量冰柜,50%村级防疫员购买了冰箱。

(4)完善了服务管理机制。创新了对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管理:一是岗位管理,实行竞争上岗,所有村级防疫人员聘用竞争上岗,实行动态管理,形成了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机制。二是合同管理,防疫人员的工作职责,通过合同管理方式得到具体清楚的界定。三是严格考核,每半年进行一次动物防疫工作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经费拨付挂钩。通过量化考核和绩效挂钩的方式,约束了服务行为,基层队伍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大大增强。

2 存在的问题

南漳县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与畜牧产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期望仍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仍然薄弱。近年来,国家虽然投入资金对乡镇畜牧中心进行改建,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除去仪器设备以后,可用于办公用房建设的资金很少,加上地方财力有限,配套资金难到位,乡镇畜牧中心的办公条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设施仍然非常简陋。村级防疫员没有业务用房,防疫物资与兽药饲料混杂摆放,无疫苗冷藏设施和必要交通、通讯工具,严重制约了防疫工作的开展。

(2)年龄老化,乡镇队伍青黄不接。2005年改革时,南漳县共选择聘了23名动物防疫监督员派驻11个镇区,由县财政负担工资,而乡镇其他原在职人员无工资、年龄大、转行难,成为基层兽医站的沉重包袱。据统计,这部分人50岁以上的占到80%左右,大专以上文凭的也只有10多人,虽然部分年轻人员转化为村级防疫员,直接从事防疫免疫工作,但是随着老同志陆续退休,导致能干事、会干事的专业人才越来越少。以肖堰镇畜牧中心为例,目前在册17人,年龄最小的51岁,能从事动物防疫服务的仅有5人。同时,2005年后,没有出台新进人员工资、养老保障政策,年轻人员根本进不来,导致队伍青黄不接。

(3)工作任务繁重,一线服务后继无人。由于工作任务重、工资待遇低,从事一线服务的村级防疫员流失严重:一是工作头绪多。村级防疫员除了搞好动物基础免疫外,还要协助负责畜牧生产指导、疫情监测、产地检疫、科技推广、品种改良、能繁母猪登记等等工作,联系千家万户,工作千头万绪。二是工作任务重。以六种强制免疫病种每年普免两次计算,每头猪每年需注射6针,每只羊、禽注射4针,每头牛注射2针,每年防疫工作需要4个月以上,工作任务相当繁重。三是工作环境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白天进猪圈、晚上钻鸡笼;头顶蜘蛛网、脚踩猪牛粪;家人不理解、社会瞧不起”是防疫员工作环境、社会地位的真实写照。四是劳动报酬低。2012年防疫员的工资为人均6 268元/年,与高强度的工作劳动严重不成比例。五是人才流失多。据统计,全县235名村级防疫员中,50岁以上98人,40~50岁69人,30~40岁61人,30岁以下7人,分别占41.7%、29.4%、25.9%、2.9%;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113人,高中76人,农广校毕业40人,大专6人,分别占48%、32.3%、17%、2.9%。近几年人才流失相当严重,年富力强的防疫员大多数外出打工自谋职业,全县近七年来没有引进畜牧兽医大专毕业生。

(4)经费缺乏、疫病监测手段落后。南漳县虽然建立了兽医实验室,但由于人才培训跟不上,设备试剂配备不全,监测经费昂贵,动物疫病监测难以常态化,县级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基本没有开展工作。同时,没有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和设施设备,“瘦肉精”检测试纸的生产厂家参差不齐,仅凭检测试纸(试剂条)快速检测,结果不很准确,动物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很难到位。

3 措施与建议

针对重大动物疫情的复杂性、多变性和防控任务的艰巨性、长期性的特点,各级政府应从全局的高度和长远的角度出发,从体制建设、阵地建设、队伍建设、经费保障四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高动物疫病防控水平,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1)理顺管理体制。乡镇畜牧服务中心为“民办非企业”性质,无组织协调能力和执法监督权限,在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规范养殖场户防疫行为和畜产品安全监管上保障乏力。为此,建议将乡镇畜牧服务中心恢复“畜牧兽医工作站”名称,恢复事业单位性质,或实行服务中心与工作站“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进一步明确职能职责,以独立主体承担动物防疫服务,不再实行政府委托服务制,切实提高乡镇兽医站的地位,强化执法监督能力,增强发展活力。

(2)加强阵地建设。要按照“提升县级、充实镇级、创新村级”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和硬件投入:①提升县级。一是兴建县级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加强硬件建设,配套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车辆和必要检测设备,提高动物产品质量的检测水平和快速检测能力,确保问题产品早发现、早处理,减少损失和影响。二是巩固完善县级兽医实验室,配套相应仪器设施,强化人员培训,拓宽动物疫病诊断范围,提高诊断水平,为广大养殖户尽可能提供专业服务和有效服务。同时,配备专业化应急处置车辆,提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能力。三是建设“宠物医院”,规范宠物治疗市场。②充实镇级。一是继续加大对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的要求,每个兽医站业务用房不少于250 m2,做到有办公室、会议室、疫苗冷藏室、检疫检验室、防控物资储备室等,并配套交通工具。二是根据畜禽流动情况,建设区域性动物及动物产品报检点,从源头上把好动物产地、运输检疫关。③创新村级。参照村级卫生室建设方案,选择试点创新性开展村级兽医室建设,标准必须达到“六有”: 有取得相应资质并承担本村动物防疫任务的兽医人员、有50 m2以上的业务用房、有疫苗冷藏设施、有基础疫病防控设备、有统一管理制度、有摩托车手机电脑等现代化工具。

第7篇:动物防疫体系范文

[关键词] 动物防疫体系 重大动物疫病 防疫 现状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5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237-01

我县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使我县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薄弱、服务手段落后的状况大为改善;预防、控制和扑灭各类重大动物疫病的能力大大增强,各类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畜牧业将健康稳步发展;动物产品卫生质量与安全大为提高,人类健康和消费安全将更有保障。

一、现状

1.我县动物防疫县、乡、村人员基本情况

1.1 我县县级防疫机构是金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金平县国家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疫控中心编制10人,监测站编制3人,目前有人员11人,疫控中心8人,监测站3人。结构组成:11人中,年龄结构为: 35岁至50岁9人、35岁以下1人;文化结构为:本科2人大专8人、中专文化1,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1人,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1人。

1.2 全县设乡镇畜牧兽医站13个,编制39人,现有人员34人。结构组成:34名乡镇人员中,年龄结构为: 35岁至50岁17人、35岁以下17人;文化结构为:本科1人、大专20人、中专文化13人。

1.3 全县共有村级动物防疫员97名,以乡镇畜牧兽医站管理为主。劳动报酬:每人年劳务补偿2400元,由县财政局下拨到各乡镇畜牧兽医站,由各站根据实际用工使用情况给予劳务补偿。结构组成:全县97名村级防疫员中,文化结构为:本科1人,大专1人,中专(高中)文化14人,初中文化66人,小学15人;年龄结构为:50岁以上 7人、35岁至50岁69人、35岁以下21人。

2. 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情况

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现有50平方米的防疫物质储备库1个,20平方米疫苗保存室1个,监测站现有110平方米实验室1个。我县防疫冷链建设全部到位,运行良好。全县共配备冰箱或冰柜:县级5台(其中1台已报废)乡镇24台(其中4台已报废),村级冷藏包108个(其中14个已报废)。目前,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均无专门的疫苗保管室,村防疫员只有简单的防疫器械。

二、我县动物防疫体系存在的问题

1.问题

1.1村级动物防疫员工资补贴低。村级动物防疫员工资普遍偏低,相对与当地农民或小工相比,因为强制免疫不允许收取费用,月平均工资补贴仅200元,小工日收入平均超出80元以上,造成部分村级动物防疫员为养家而长期外出打工。

1.2村级动物防疫员劳动强度大。由于我县农村大部分处于山区,村级动物防疫员由于地域广,村寨分散,散养户多,畜禽养殖量多,畜禽免疫病种、免疫品种多,劳动强度特别大。

1.3村级动物防疫员整体素质差。村级动物防疫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正规教育偏少,大部份子承父业,知识老化,缺乏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等问题。

1.4有的乡镇畜牧兽医站办公房是使用上世纪的房子,大部分乡镇是使用乡镇政府的房子,产权不清晰,站房占地小,面积不大。因动物防疫体系基础建设需要改、扩建时,普遍存在对产权的归属有争议和纠纷。

1.5县级和各乡镇的冰箱、冰柜已经出现破损,老化情况严重,需及时更换,村级动物防疫员只有疫苗冷藏包,不利于疫苗的保存。

1.6我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于2008年,但至今县人事部门并没有下文认可,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的身份和地位处于尴尬状况。

1.7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工作繁重,一要开展动物防疫工作;二要搞肉食品检疫工作;三要搞畜牧方面的品种改良、种草养畜、草原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工作;四是乡镇党委、政府每年都要安排“中心”工作给乡镇畜牧兽医站,且抽调乡镇站工作人员长期脱离本职工作,安排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

三、建议与对策

1.加强领导,继续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加强领导,逐步推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是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举措。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完成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任务,始终把机构编制和经费保障问题作为改革的核心内容,切实解决兽医工作机构人员编制问题,完善动物防疫经费的保障机制。应及时解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编制问题,乡镇畜牧兽医站实行独立建制问题,在春防和科防和重大动物疫病排查期间,不应抽调人员,要做到五有,即有编制、有人员、有牌子、有房子、有设备;因人员调动出现空岗时,要及时补充增加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

2.增加投入,完善基层动物防疫设施设备

2.1建议解决县级和部分乡镇兽医站疫苗冷藏设施老化问题。

2.2解决各乡镇无疫苗保管室的问题,以利于疫苗的储备和保存。

2.3加强对村级动物防疫室的建设,要做到一村一室,并配备基本的防疫设备,冷藏设备,对村级动物防疫员防疫器械要及时给予更新。

2.4应适当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资补贴,根据我县实际,从目前的每月200元提高到每月500元。

3.建立三项强制免疫补助制度,夯实动物防疫基础

3.1建立强制免疫反应治疗及死亡补助制度。对因强制免疫疫病出现的免疫反应、反应死亡,应给予补助适当治疗费用和死亡补贴。

3.2建立强制免疫劳务补助制度。针对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量增大,补贴工资低,强制免疫不允许收取防疫费的实际,对强制免疫工作按实际免疫数量给予适当的劳务补助。

3.3建立强制免疫耗材补助制度。针对强制免疫不允许收取防疫费的实际,强制免疫耗材如酒精、棉球、针头、注射器等耗材费用无来源,需要财政给予补助。

第8篇:动物防疫体系范文

一、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主要目标

(一)动物防疫体系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最近几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频繁发生,在一些国家和我国部分地区呈较快蔓延趋势,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畜牧业稳定发展。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必须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二)毗邻浙江,属市郊农业大区,也是畜禽养殖业重要区域,生产的畜禽产品在本市占较大比重,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情任务艰巨,压力增大。现行防疫体制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晰、防疫队伍不稳定、镇级弱化、村级断层等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控的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加强和完善防疫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当前紧迫的任务。

(三)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主要目标。本着“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整合资源,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动物防疫体系和运行机制,强化各级畜牧兽医行政机构的管理职能,健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完善动物卫生技术支持体系,稳定和加强各级动物防疫队伍,提高畜牧兽医管理总体水平,努力构建与我区公共卫生水平相配套的动物防疫体系。

二、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健全区级动物卫生行政管理体制。区农委作为区政府在农业行政管理方面的职能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动物卫生行政管理职能,按照加强动物防疫体系的要求,合理调整内设机构,将畜牧水产办公室更名为畜牧兽医水产办公室。

(二)建立区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将区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更名为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辖区内动物防疫、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动物产品安全和兽医饲料监管行政执法工作,指导本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为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隶属于区农委。

(三)建立区级动物卫生技术机构。将区畜牧兽医站更名为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辖区内动物疫病监督、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及兽药饲料技术检测工作,指导镇、村动物卫生防疫工作。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公益性事业单位,隶属于区农委。

(四)加强镇级动物防疫力量。在各镇、工业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增设镇级畜牧兽医站。负责辖区内动物防疫、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动物防疫管理及其它与动物防疫相关的工作,根据各镇、工业区动物饲养量和动物产品流通量配备人员5-7名,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畜牧兽医专业知识,经考核上岗。

(五)健全村级防疫员队伍。村级防疫员队伍是整个动物防疫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真解决村级防疫断层断线的突出问题。规划属农业区域的村都要配备防疫员,非农业区域的行政村,但仍有一定的动物养殖可配备兼职防疫员,或由镇、工业区畜牧兽医站派人负责防疫工作。区级动物防疫技术部门在对防疫员技术业务培训后,实行持证上岗;镇级动物防疫检疫站应加强对防疫员的业务指导。镇、村两级在加强对防疫员考核管理的基础上,对其所从事公益性工作实行必要补贴,对防疫员日常管理纳入村级农业综合服务队范围。

三、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保障机制

第9篇:动物防疫体系范文

[关键词] 动物疫病防控 存在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 S85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191-01

江城县是一个集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山区特点为一体的部级贫困县。位于云南省南部,东经101o14′-102o19′,北纬22o20′-22o55′之间,海拔317-2207米,总面积3544.38平方公里,有7个乡镇50个行政村,人口12.4万人。地处中国、越南、老挝三国交界处。有4个乡镇10个行政村与越南、老挝相接壤,相互间无天然屏障,边境村、组,农户借耕、混牧情况较多,人员来往频繁,动物及其产品的流通逐年增加,加速了疫病传播、扩散,也增加了动物疫病防控难度。如何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并结合我县实际,针对当前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一下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经费投入不足。江城县7个乡镇是山区半山区乡镇,村落分布较散,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较低,多为散养。全面实施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和雄厚的财力支撑,一年两次防疫工作(春秋两防),每次防疫平均一个乡镇按4万元工作经费计算,一年共需防疫经费是56万元。目前市级、县级财政预算和乡镇自筹的经费不能满足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的需要。

2.乡镇技术人员动物防疫力量薄弱,专业技术人员4人以下的乡镇较多,人少事多,即要抓畜牧科技推广,又要抓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同时还要参与乡镇安排的各项中心工作,工作力不从心,基层动物防疫力量有待加强。

3.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基础设施薄弱。村级动物防疫员待遇低,动物免疫注射费用难以收取,村级动物防疫员不稳定,工作积极性不高,部分村级动物防疫员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难于适应当前的动物防疫工作。

4.我县属边境县,民间通道较多,边民互市频繁,流通渠道多,周边国家疫情复杂,给疫病防控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防堵工作任务繁重。

5.我县动物免疫反应应激死亡补助没纳入财政预算,畜禽在免疫过程中出现部分应激反应,虽经抢救仍有死亡或母畜流产现象,在补偿不及时的情况下,群众对此项工作思想情绪较大,严重影响防疫密度和质量。

二、建议

1.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建立和完善县、乡、村动物防疫体系。强化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建设,提高动物疫病预防、诊断、监测、控制和扑灭的能力,使我县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能力与现代畜牧业发展和动物疫病的变化相适应。根据“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强化动物疫病免疫工作,按照“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进”的方式,大力推广计划免疫和市场补针,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保护率。

2.提高重大动物疫情应急能力。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体系,强化应急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应急预案,积极开展应急演练,落实应急物资储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

3.完善重大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建设。加快县畜牧科技推广中心大楼建设,改善动物疫病检验监测条件,依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的更新改造,提高动物疫病诊断能力。完善县级动物疫病检测实验室、动物疫病报送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加强村防疫员队伍建设,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预警预报能力。

4.建立和完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系。进一步深化全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改革,建立和完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法制宣传与执法培训工作,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规范执法行为。积极开展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努力实现动物产地检疫乡镇和行政村开展面达100%,屠宰检疫率达100%,实现动物卫生全程监管,确保上市畜禽及产品的质量安全,有效防止动物疫情通过流通环节传播和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