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动物与人的故事范文

动物与人的故事精选(九篇)

动物与人的故事

第1篇:动物与人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 动物诊疗 事故 技术鉴定 特点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9-0220-01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动物诊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其行业内的动物诊疗事故与纠纷也在不断出现,并且动物诊疗行业的医患矛盾也在不断加剧。为了实现我国的动物诊疗行业的平稳发展与社会和谐,加强对动物诊疗事故技术鉴定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目前,我国进行动物诊疗事故解决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当地动物诊疗行政管理机构的仲裁,这对于动物的主人与动物诊疗工作人员来说都是相对公平合理的。而本文将从我国的动物诊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特点与问题出发,提出新的应对措施。

一、我国动物诊疗事故技术鉴定特点与存在问题分析

1.我国动物诊疗事故技术鉴定特点分析

1.1多为动物主人提出事故技术鉴定申请

根据相关统计,在我国所出现的动物诊疗技术鉴定当中,有90%左右都是动物主人做出的申请。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宠物数量在这些年来快速上涨,动物主人的素质提升,法律意识强烈,善于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一些动物的主人并不了解动物诊疗行为当中的风险性,只要危害到自己的权益,造成动物死亡,就会将责任推诿给动物诊疗人员。

1.2动物医院出现动物诊疗纠纷数量较多

作为动物诊疗从业主体,与其它的动物诊疗机构相比较,动物医院出现的动物诊疗纠纷数量较多。这主要是因为一般的动物诊疗机构或者个体经营者没有能力对动物实施手术,因此其进行动物诊疗的风险性较低。而动物医院进行动物手术的数量较多,动物出现死亡的危险机率更高,因此动物诊疗多发于动物医院。

1.3动物诊疗事故技术鉴定中犬为主要鉴定对象

在我国的动物诊疗事故技术鉴定当中,有四分之三的鉴定对象都是宠物狗。这主要是因为狗是我国宠物当中的主要品种,也是动物诊疗当中的重要对象。

2.我国动物诊疗事故技术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动物诊疗人员的技术水平与职业道德是事故多发原因

我国的一些动物诊疗的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专业技能不高,因此,在进行动物诊疗的过程当中,会暴露出诸多问题,加之工作经验有限,很容易造成动物诊疗事故的发生。比如说,在对一家动物医院进行调查之时,发现在发生的五起医疗事故当中,有三个是因为术后并发症导致动物死亡,另两个的事故原因是抢救不当。另外,还有一些动物诊疗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不尊重动物,对于动物诊疗工作没有给予重视,在工作当中疏忽大意,违反诊疗操作规程的动作多有发生,最终导致诊疗事故的发生。

2.2诊疗缺陷成为动物诊疗事故重要原因

动物诊疗发生的原因当中,诊疗缺陷是其中关键的一种。除了上文不如上提到了动物诊疗人员技术与思想问题之外,还有一条就是缺乏与动物主人的沟通。与动物主人的沟通不足,就使得动物诊疗人员无法详细地了解动物的病情,对于其病情的判断准确率有着明显的影响。还有就是在对动物进行手术的前后,没有与动物主人进行有效地沟通,告知其手术当中存在风险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

二、动物诊疗事故的防范措施

1.提高我国动物诊疗人员的诊疗行为规范充,提高防范意识

随着我国宠物数量的增加以及动物主人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烈,这就使得我国的动物诊疗行业面对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要想有效地杜绝或者减少动物诊疗事故的发生率,明确其技术鉴定结果的清晰程度,就要加大规范我国动物诊疗人员诊疗行为的力度。在职的动物诊疗人员要严格学习我国关于动物诊疗行为的相关规定,将其熟记于心,体现在具体实践当中。另外,要从思想上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和工作的重要责任,建立正确的动物诊疗价值观,对动物生命负责,对动物的主人负责。在进行诊疗之时,要明确自己作为一名兽医的职责所在,严格遵守职业操守,认真填写各项资料,与动物主人做好风险沟通,防范动物诊疗事故于未然。

2.提高动物诊疗条件与工作人员技术

除了要在思想上严格对待动物诊疗行为之外,动物诊疗机构还应当对自己机构内部的诊疗设施进行更新换代。使机构内的医疗设备可以面对不断变化的动物病情,这是对患者负责的表现,更是加强自身诊疗能力的具体实践。另外,还要加大对动物诊疗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因为动物诊疗人员的个人失误而造成的动物诊疗事故并不在少数,为了确保动物诊疗的安全性,要鼓励动物诊疗人员进行终身学习。在失败中总结经验,积累经验,将经验运用于理论之中,使其自身的动物诊疗水平大幅度上升。特别是对于新一代的动物诊疗人员来说,更应当充实自己的医学知识,向前辈请教诊疗经验,提高自己的应急能力,拯救动物于危急。只有这样,我国的动物诊疗机构才能有效地减少动物诊疗事故的发生机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我国动物诊疗事故技术鉴定结果的特点与动物诊疗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了我国动物诊疗行业发展的漏洞。希望以自己的动物诊疗事故防范建议,作用于我国动物诊疗事业的健康发展,保障动物的生命安全,保护动物主人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石海燕;林德贵.宠物诊疗纠纷产生的心理因素及对策[J].中国兽医杂志.2012(03).

[2]林文秀;李旭辉;周晓峰;王春涛;何日升.在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中的事故纠纷的形式及解决办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12).

[3]孔力.谁来鉴定宠物医疗事故[J].法庭内外.2011(03).

第2篇:动物与人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电影;剧本;激励事件;巧合驱动;非巧合驱动

“事件究竟是否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事件对人物及对情节发展有何重要意义。”[1]激励事件就是这种重要的事件,它是指使故事的走向发生明显变化的一个或一组动态事件。在激励事件发生之后,故事中人物与身边各种因素的冲突加剧,主人公的生活被改变,所承载的价值意义也进入一个更深的层次。他们会生出一个新的欲望,这个欲望会推动故事往新的方向进展。

故事按照高潮与节奏的组合关系,从大到小分别分隔为幕、序列、场景和节拍,依次拥有激烈程度由大到小的不同高潮。而激励事件数次的发生,有改变故事的正负平衡的能力,使得这个递进的结构得以发展。

故事中免不了出现巧合,特别是在激励事件发生时的那种迅速的破裂和蜕变中。太过强调人物行动、事件发生的内因,往往会忽视了巧合对于转折的作用。有些故事中并不存在很明显的巧合,而另一些则用巧合刺激出人物的欲望,使他们走向下一步。按照故事中第一次激励事件中的巧合与因果关系的趋向,我们可以尝试着将故事分类:

1 完全无巧合

人物的塑造是故事发展的关键。在故事中,读者最关心的是事态如何发展、僵局如何打破、问题如何被解决等,都集中在人物的点滴上。而无巧合便意味着人工性。这一类无巧合的故事的第一个激励事件的发生,往往完全由人为操纵所得。在这种人为的行为中,也蕴含了人物欲望与所遇到的障碍之间形成的冲突。“所有的戏剧就是一个冲突。”[2]在组成激励事件的这一段行动中所形成的因果关系,与整个故事的内在动因成同一个套路,都是为了阐释同一个预设主题。

电影《盗火线》中,警察汉纳和匪首麦考利几乎处于对等的地位,而几次转折都是由匪方的犯罪行为造成,也就是说主角汉纳的行动由麦考利及其集团的刺激而引发。在这里,麦考利们的第一次抢劫行动让汉纳被迫作出了反应,作为警察的他不得不踏上将麦考利们绳之以法的路程。这次事件完全弃绝了巧合因素,将犯罪行为归于麦考利们的贪欲,同时也是一项经过故事中人物谋划和安排的事件。此时,影片的正反两方都有了自己的欲望和行动目标,打破了故事原有的相安无事的平衡。

上述故事的第一个激励事件中,麦考利犯罪集团的新成员,毫无行事原则的混混韦恩格罗违反了麦考利不伤人的命令,射杀了押护运钞车的警员,逼使其他人也不得不动手开枪。这同样也不是一个巧合。他本身的性格造成了他动手开枪的事实,也是内在原因所导致的人物行动在片中的一个实例。

2 有原因的巧合

这一类故事的激励事件虽然是一次巧合,但巧合的背后仍是由人控制的。这种情况下,主人公往往并不知情,而产生了一种被动的、潜在的欲望,或是一种想要获知真相的欲望,推使他往前。

《楚门的世界》中,主人公楚门生活在一处名为“桃源”的地方,这其实是一档真人秀节目的拍摄地,而楚门是唯一不知情的主角。如果没有意识到一些端倪,楚门将会永远生活在别人的电视机中。

由于节目制作组的重大失误,几十年后某一天的街道上,楚门看见了一个流浪汉,那就是自己本已经去世的“父亲”。

故事的第一个激励事件,打破了楚门与“真人秀”之间的平衡,使得楚门有了不断挖掘自己身世之谜的动力。巧合成为了人物有了行动力的诱因,而背后的黑暗也直接被披露。

3 无原因的巧合

无原因的巧合与有原因的巧合不同,这种无原因的巧合的背后没有暗中的推手。这使得人物的欲望就产生于自身,除开社会背景等因素就少有其他影响。读者的注意力只集中在主人公身上,而不去考虑另一面的力量,显得人物缺少了对抗势力。这时往往需要多个人物或多条线索来弥补这一缺点。

在电影《阅后即焚》中,中情局特工奥斯本被炒鱿鱼之后开始写自己的传记,却把记载着回忆录资料的光盘不小心遗落在一家健身中心。健身中心员工查德和琳达拾到光盘,误以为是中情局秘密资料,并用它对奥斯本进行勒索。同时,奥斯本的妻子在外与中年危机的财务部联邦探员哈里,哈里又通过社交网站认识了对自己外貌不满意的琳达,便也卷入了这一场骗局之中。这部由几个自以为聪明的傻瓜组成的荒唐故事,便在这些巧合之中展开。

为了追求喜剧效果或者戏剧性的故事,往往会采用这种巧合的开局。和有原因的巧合不同,这种偶然不仅是读者或观众所意想不到的,同样也是故事中所有的人物都无法预料到的。这种“始于无”的特点,为人物的行动都增加了很多荒诞性质。

4 完全巧合

极少数电影在故事使用了“先锋”套路,几乎避免了障碍+欲望的冲突模式,消解了人物行动的内因,而从始至终用巧合的偶然性推动故事的发展。麦基把这一随意碰撞的模式归入“反情节”,与符合因果关系链条的“大情节”故事相对。这种故事通常“将故事拆解为互不关联的片段和一个开放式的结尾,表现出现实存在的互不关联性。”[3]

电影《业余时间》讲了一个小伙子下班后从傍晚到第二天凌晨的故事。他依次经历了偶遇女孩、发现女孩试图自杀、被误认为盗窃犯、藏在真正的盗窃犯的卡车内,最后逃出卡车,摔在自己办公楼的门前,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这一系列的巧合形成一个荒诞故事。在第一次激励事件之后,依次而来的转折点仍然是各种巧合。这种巧合已经掩盖了主人公那渺小的欲望。

在巧合比重不同的事例中可以看到,汉纳是被事态所逼,只能采取行动的。楚门则有了一些主动性,他被夹在了原本的生活和求知的欲望之间,进退都很艰难。而查德、琳达是完全主动的,如果他们不想勒索奥斯本便完全可以放弃这一次机会,那么便不会有这个奇怪的故事。在最后一种以巧合为线索的故事里,就找不到人物的主动与被动,巧合便消解了第一步之前人物的欲望冲突。

在某些故事中,由于叙事的需要,巧合显得并不那么切合实际。但巧合是激励事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或多或少的巧合会让故事有不同的意味,对于控制人物的内心和行动走向,也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雅各布・卢特.小说与电影中的叙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77.

[2] 悉德・菲尔德.电影剧本写作基础[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116.

[3] 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62.

[4] 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第3篇:动物与人的故事范文

近年来我国煤矿重大恶性伤亡事故频发,给人民造成了很大的精神损失,也给我国国际声誉带来了不良影响。据统计,目前发生的煤矿事故中人失误造成的事故起数已高达91%。可见,人失误已对系统安全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因此,针对严峻的煤矿安全形势,结合伤亡事故分析,构建煤矿事故新模型很有必要。

二、煤矿事故人失误模型

通过对多起煤矿伤亡事故统计分析及事故发生机理研究,提出煤矿事故人失误模型。

(一)因素分析及模型构建。普遍认为,事故的发生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共同组合导致的,但如果再进一步探索“为什么物会处于不安全的状态”这个问题,那么事故的发生机理就应该有另一个更为清晰的解释,即除去由于大自然灾害原因,如陨石坠落、地震等引发的意外事故外,其他任何事故的发生,归根结底都是由于人的原因导致的,也就是人失误是导致一切事故发生的最根本原因。人是生产活动的主体,但也是激发事故的必要因素。基于上述思路,结合前人所提出各种模型的大量分析,对煤矿各类事故(不包含突发自然灾害造成的事故)的实际调查研究,以失误理论为依托,构建了“煤矿事故人失误模型”,见图1。(图1)

(二)模型要素分析。人失误:是指人在规定的条件下,未能完成或未能及时完成规定的功能,从而使系统中的人、物、环境的状态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物失当:物处于不正常的状态。环境恶化:环境处于不正常的状态。决策层指:企业领导及主要负责人。管理层包括:各层管理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操作层包括:实际与物接触的人员,包括一线工人、所有机器的操作者、维修人员等。宏观上的环境指社会大环境、企业内的大环境。微观上的环境指实际的工作环境,如照明、通风等。物包括机器(含工具之类)和煤岩。煤矿安全生产绩效,可以通过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来反映。

(三)模型合理性说明。“煤矿事故人失误模型”重在体现人是事故发生的最终原因这一理论发现,模型整体由两部分组成,即红线(虚线,下同)区域内和红线区域外。红线区域外的部分从宏观上体现了人失误、物失当、环境恶化三者间的关系,及事故发生的机理及后果;红线区域内的部分从微观上详细表征了事故不同的发生过程,及最后的事故分类。物失当与环境恶化均是由人失误导致的,红线区域即方框内的部分是对上述部分的细化,即以煤矿行业为研究对象,将人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3类;将物分为机具和煤岩2类;环境恶化则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考虑。依据红色区域部分箭头所示方向,总结事故发生渠道,有如下4种情况:

1、①③⑤事故。即,由人失误直接造成的事故,称为A类事故,此类事故中,物和环境均处于正常状态。

2、①+②③⑤事故。即,由人失误、物失当造成的事故,称为B类事故,此类事故中,环境处于正常状态。

3、①③+④⑤事故。即,由人失误、环境恶化造成的事故,称为C类事故,此类事故中,物处于正常状态。

4、①+②③+④⑤事故。即,由人失误、物失当、环境恶化共同作用造成的事故,称为D类事故。

依据上述分析,可以对事故分类一个新的定义,即将煤矿中所有发生的事故分为4类,分别定义为A类、B类、C类、D类,即仅由于人的原因造成的事故称为A类事故;仅由人、物二者造成的事故称为B类事故;仅由人、环境共同作用造成的事故称为C类事故;把由人、物、环境三者共同作用造成的事故归为D类事故。可见,各类事故起因均少不了人失误,这正体现了煤矿事故人失误模型的本质。

(四)煤矿人失误模型的意义。事故模式理论是从本质上阐明工伤事故的因果关系,说明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后果的理论,它对于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指导事故调查、事故分析及事故预防等都有重要的作用。所提出的煤矿人失误模型从一个崭新的视觉角度再现了煤矿企业中事故发生的机理过程,并从一个新的视角将事故进行新的分类,即把煤矿事故共分为A、B、C、D4类事故,分别为:由人失误直接造成的事故;由人失误、物失当造成的事故;由人失误、环境恶化造成的事故;由人失误、物失当、环境恶化共同作用造成的事故;这4类事故的提出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动力学分析。根据煤矿事故人失误模型,采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构建煤矿安全管理系统SD模型有助于煤矿通过模型理解煤矿安全的波动规律,以及有助于煤矿企业制定较合理的长期规划。

1、因素分析及SD模型构建。煤矿事故的产生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人、物、环境。煤矿企业中,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是通过安全投入与安全产出的比例来体现,也是由以上三个方面因素间接影响制约的,而这三个方面因素的状态又与企业的安全投入息息相关,它们不同的状态组合所决定的事故情况又影响着安全产出的状况。所以,可以以人、物、环境为纽带,从分析企业对这三方面安全投入的多少,及根据实际需要,对三方面投入比例的合理分配情况入手,适当调配安全投入的方向和比例,以分别降低人、物、环境失误的发生概率,进而降低企业整体事故的发生概率,在年产量正常、煤炭价格稳定的情况下,企业的安全效益就将增大,安全管理水平就高,反之,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就低。总之,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存在着多重的正负反馈关系。将这多重的反馈关系与前文所提出的事故分类概念相结合构建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动力学模型,见图2。(图2)

2、SD模型分析方法及应用。通过模型置信度测试验证SD模型的有效性,确定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以便更为详尽地描述煤矿安全管理中安全效益与各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并给出模型中所有数据的具体量化方法,通过有针对性地改变系统条件来进行多次方针运算,以谋求安全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从系统的角度提出改善我国煤矿安全现状的建议。

三、结语

(一)笔者从煤炭行业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煤矿事故发生的详细机理,提出了煤矿事故人失误模型,为煤矿企业及其基层单位的人因事故预防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二)本文结合煤矿事故人失误模型,应用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构建了“煤矿安全管理SD模型”,为今后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1]胡玉奎,韩于羹,曹铮韵,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进化[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10

第4篇:动物与人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 故事化新闻 新闻要素 变体

中图分类号 G210 文献标识码 A

The Variations Of “5W”and“H” In News-story

QuJirong

(Department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Yongzhou 425100)

Abstract Story-style news enables news to be individual in its unique way of narrating the news story, and it is one of the means that printed media can achieve success in the drastic competition. The story-style news enables the news reporting to return to the facts, seeks the readability of news and respects readers’ reading experience. I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exploiting the factors of the greatest human interest and feelings, emphasizes the vivid story scenario and rich feelings and consciously puts emphasis on the artistic beauty and style in the course of narration.

Key words story-style news “5W”and“H”variation

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媒介激烈竞争引起的媒介资源相对过剩,而这种过剩的根本原因在于媒体内容的日益趋同。如今的新闻竞争很难做到信息源的独家垄断,所谓“独家新闻”也只有在报道方式上追求个性以寻找出路。故事化新闻以其独特的讲述新闻故事的方式让新闻极具个性,是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手段之一。在现今商业主义的气息之中,叙事成了消费大众文化的重要内容,新闻报道也因此进入了一个叙事的时代,一个“讲述”的时代。在这种新的话语环境下,如何把现实生活中的重大政治、经济、法制等严肃主题的新闻,以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化形式表现出来,是新闻传媒探索的一个现实命题。只有增强新闻的可读性,才能保证信息传播的效果。

关于新闻的故事化报道的界定,目前并无统一认识,人们引用得最多是曾经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著名记者富兰克林对“故事化报道”所下的定义,即“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开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实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是“一种形象化的报道方式,即以讲故事的形式报道新闻”。①

传统的新闻旨在传递信息,而故事化新闻则在此基础上强调对受众接受体验的尊重。故事化新闻不再着重纯粹地提炼、概括新闻的信息,而更注重将新闻回归事实,还原成一个真实的故事,发掘事实中最具人性、人情的因素。在叙事过程中,有意识地突出描述的艺术美感和写作风格,并以此带给受众阅读享受。在价值取向上,传统新闻更注重新闻的重要性,而故事化新闻更倾向新闻的接近性、趣味性和人情味价值。这些差异表现在新闻要素上,两种不同风格的报道方式也有所不同。新闻中的各个要素在故事里都有了相应的变体:“What”情节;Who人物形象;“When”过程;“Where”现场; “Why”悬疑;“How”语境设置。这些变化都增强了新闻的故事色彩。

一、“What”:“何事”向“情节”的转变

无论采用什么方式、何种手段报道新闻,“What”始终是最基本的要素,它也是众要素中唯一不可或缺的,因为新闻报道就是对事件的报道。就信息传递而言,最核心的莫过于事件的结果,因此在传统新闻里,往往也是将重点放在对事件结果的报道上。但故事化新闻不一样,虽然也报道故事的结果,但更关心的是事件发生的过程。只有将过程演绎成情节,新闻事件才能转化成新闻故事。

从新闻真实性要求来说,故事作为事件的延伸,只是记者写作的素材,容不得任何篡改和虚构。记者真正能得以发挥的是新闻故事的情节。按照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观点,情节是故事得以被人创造性地扭曲并使之面目皆非的独特方式。②在新闻报道中,这种扭曲主要表现在记者对事实的选择和对时间的处理,使故事的情节在报道中呈现出来。我们知道,按时间顺序发生的新闻事实本身是不存在所谓情节的,只有理清事情的联系,并将它们以某种因果关系呈现出来,才可能形成情节。新闻事件的情节化,就是强调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突出事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故事化新闻之所以吸引人,首先就是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新闻故事的情节具体表现在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动作或因果关系中,其诱人之处在于事件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变过程中的无限可能与唯一结果之间的矛盾。故事的情节一般包括在受众心理上引发兴趣及其它情感的某些冲突、悬念,比如偶然事件与必然结果、尖锐的矛盾、举棋不定的选择等。因此记者不仅仅告诉受众新闻事件的结果,更要描述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抓住其中的矛盾,并将它展开为丰富的故事情节。这就要求记者通过采访、调查让这些“意外”得到合乎逻辑和令人满意的形式解决。因此记者要善于思考和捕捉事件中存在相互联系的片断,在报道中以恰当的顺序、视角和节奏呈现故事,并适当留出空白,给受众留下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和推理的机会。

二、“Who”:“何人”向“人物形象”的转变

在传统新闻里,作为“五要素”之一的“Who”要素,指的是行为的发出者或接受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或某些机构,他们的基本作用都是为了传递事件的信息。故事化新闻里,人物一般是专指人。他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符号,而是有着丰富内容的人物,是鲜明的、个性化的人物形象。故事化新闻提倡“事件人物化,人物命运化”,在新闻诸要素当中更注重突出人物要素。且不管是不是推动事件发展的中心人物,他们的重要性都得到放大了。他们既是信息的传递者,也是情感的传递者,更是新闻本身要加以表现的对象。人物的个性表现在其思想、情感、语言、行为和心理等方面与普通人的异质性上。因此在故事化新闻中,叙事是围绕人物展开的,描写人物特定的生存境遇,传达人物特有的思想感情,每个人都是独特而不可取代的。故事化新闻之所以能更感动读者,原因就在于它将故事与人物的命运联系起来,表现出对人命运的关怀,体现人的价值和意义。而受众对新闻故事的关注,也出于对自身命运的思索。故事化新闻就是要让受众通过故事将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将他人的命运与自己的命运联系起来,使新闻叙事为受众提供联系过去与现在、他人与自己的桥梁。在非事件性新闻中,由一个或一些人物串联起整个故事,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叙述模式。因此李希光教授甚至认为“在讲故事新闻学里,人物高于主题 ”,③虽然是否高于主题不好说,但由此可见人物形象的刻画在故事化新闻中的重要地位。

三、“When”:“何时”向“过程”转变

在新闻中,时间不仅仅具有作为记录事件进程标记的作用,它既可以提示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也能阐释许多事件的意义并揭示事件之间的相互因果关系。有人指出,新闻报道的时间已不再是自然附着在新闻事件内部的一个元素,时间具有相对的叙事能力。④新闻报道所讲述事情的时况和叙述时况之间的差别可以造成时况上的扭曲,而这种扭曲是叙事作品在将事件时况转换成作品时况时的必然结果。因为和自然时间相比,新闻里的时间总是断点的。它可以选择某些时间点,也可以选择某些延续的片段。不同的选择就有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前者侧重时效性,后者注重可读性。

时间作为表明事件先后顺序的维度,在传统新闻里通常用以告诉受众每个时间点所对应事件状态和结果。故事化新闻的时间更侧重时间的延续性,将它表现为一种过程,以时间来串联起事件的起源、发展及结果,并揭示它们的内在联系。它不仅仅提示事情的先后顺序,也是故事发生、发展的过程各阶段所蕴含的情感线索。新闻故事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必须提供许多具象的细节引领受众去还原事件,让他们能依据细节和想象重构故事;也要有详细过程让受众积累和释放他们的感情,因为受众的情感总是需要一段时间来酝酿的。同时,新闻故事对时间顺序的调整,并没有改变事件的性质,但却可能形成悬念等故事元素。因此在故事化新闻里,时间要素已经有了超越本身意义的功能。

四、“Where”:“何地”向“现场”的转变

电视新闻比较容易做到这点,只要记者善于观察思考,镜头会忠实地纪录下现场的一切。对纸质媒体而言,现场感的缺失却是一大弱点。这恰恰也为文字新闻提供了可以努力拓展的空间。任何新闻事件总是与特定的地点联系在一起的,故事化新闻要做的就是把事发地点转换成现场,将事件中最生动过程、最传神的细节描绘出来,引领读者身临其境进入故事,感受故事。

现场感来自好的描写。故事化新闻的一个特点就是一种突出描述艺术,强调文字描述对感官的刺激。这就要求记者深入现场,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分析。事件的状态情景、人物的动作语言、场面的背景氛围都是记者要仔细观察的重点。更为关键的是调动各种感官将观察到的内容以文字的方式描绘出来,让读者得到亲历现场的感受。有经验的记者善于模仿镜头的运动,从多个角度将现场用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读者就很容易获得记者描述的形象,接受记者传达的感情。

在“何地”向“现场”的转变的过程中,鲜活的直接引语、生动的细节总是重要的内容。生动的细节叙事可以避免文字信息传播中的概念化、僵硬的缺点,以具体形象的细微特征还原新闻现场的情景和氛围,形成一种虚拟的现场效果,帮助读者进行想象。这种“还原”既可以表现出新闻事件的细微部分和细小变化,增加新闻的真实性,又有助于传达微妙的情感体验,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读者的阅读体验总是建立在新闻提供的人物、事件的信息与自己的人生经验之上的。通过对新闻中这些最细微情节的描述的联想,读者就很容易体验到新闻发生时的气氛,感受到新闻人物的独特个性。因此,对话、动作与环境等细节在故事化新闻里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五、“Why”:“何因”向“内因”的转变

“Why”在新闻中通常是指新闻的背景要素,也就是相对新闻主体事实而言的事实和信息。它不是事件发生的最新状态和动态,而是用来解释、说明新闻事实的各种其它事实材料。包括事实背景、人物背景和知识背景等。新闻背景可以从一个更广阔的舞台来展示事件及人物,有利于故事情节铺叙和气氛的营造。当作为新闻背景的信息转化为人物、事件的内在动因以后,读者能更加清楚整个事件的全貌,在整体上把握新闻故事,更加清晰地体会到新闻中人物的精神世界。在有些故事化报道当中(比如《华尔街日报》的故事化写法),故事只是一个由头,背景信息才是核心。在这样的报道中,记者就要更好地将“Why”要素转化成故事的内在动因,使背景信息与故事主体融为一体,否则故事就会游离于背景之外,导致新闻背景与主体的脱节。

一般来说,这些材料不是新闻主体事实的内容,是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外部推动力量,是“外因”要素。但从辩证的角度来说,外因与内因的区别只有在一定的范围才有效。扩大事件的范围,就能显现出新闻背景与新闻主体之间的内在联系,背景也能成为推动事实发展的内在动力。这样,背景就成为新闻故事的内在组成部分。这也是“Why”要素在故事化新闻中的特殊转变。故事化新闻中,记者要善于发掘出背景材料中的某些信息,使之成为人物活动的内在动机或者主体事实发展的直接推动力量。当然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记者的意志改变。但记者可以通过扩大或者缩小报道范围,使这种联系得以明白表现。事实上,作为新闻背景,它对人物、事件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总是存在的,记者并不需要夸大这种联系,而只是以合乎逻辑的方式让它得以显现。

六、“How”:“何果”向语境设置的转变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How”所代表的“结果”,并非报道的主体事件的结果,因为作为事件一部分的“结果”已经包含在“What”要素之中。“How”相对于新闻主体事件而言,也是要素,它要呈现的则是新闻事件的直接或间接的结果,也就是新闻事件发生后所产生的意义和影响,也包括对事件后续发展的预测。受众对新闻事实后果的评价直接决定着他们情感的反应强度,这种评价往往是与他们自身的利益紧密相关的。⑤

一般来说,受众了解了主题事件的信息之后,就会对事件的影响以及人物的命运产生较为强烈的关切之情。而“Whow”要素所提供的信息则能满足受众的这些需要,并且还能在此基础上对受众的情感进行导向。利用“Whow”要素所提供的信息在受众身上唤起独特的阅读反应和情感效果,从本质上属于新闻叙事的时候的语境设置。⑥故事化过程中,记者选择适当的“Whow”素材对受众的情感反应进行引导和强化。它不是一般地提供事件的最新动态或者外界的反应,而是选择某些与受众可能相关的事实,带他们体验同时代人的情感,譬如焦虑与释怀、悲伤与欢乐。一般来说,这些事实应该具备几个特点:它在某种程度上涉及到受众自身的利益,或者满足受众的某些情感诉求,能进一步引发受众的注意力,让新闻故事具有持续的吸引力,深刻地保留在他们的记忆中。

注释

薛国林:《当代新闻写作》,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2页。

莱蒙,雷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四篇论文》。转引自蒋原伦,张柠主编:《媒介批评(第二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4页。

李希光:《写人性的故事与找回记者的尊严》,《新闻传播》,2006年04期。

李岩:《媒介批评:立场、范畴、命题、方式》,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6-78页。

第5篇:动物与人的故事范文

一个故事开始了。讲故事可以复杂如《尤利西斯》,也可以简单到街头打油诗,故事讲好了可以换饭吃,讲歪了可以骗姑娘,还可以拿去给人拍成电影,这就是“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从前有座山,剧作基础入门栏目。

观影五洲东道主,

拥碟百城南面王,

万部影片我来品,

使君耳目焕一新。

专栏作者:玄武

电影剧本中故事的元素

所谓故事者,在我看来就是一个事件,是随时间变化的各种相关因素的集合。电影剧本都存在故事性。只不过是故事复杂程度和讲述的方式不同罢了。剧本中的故事有以下一些元素。

首先是人物。人物是故事的主体和核心,是故事情节发展的内在动力。故事必须通过人物的活动、语言、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向前推进。故事中的矛盾冲突主要来自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外部环境之间。即使有些剧本中主角不是人,但它必须体现人性,必须投射出人性,从而让观众联想到自身的生活。剧本中的人物要么是传奇般的、高高在上的,他们带着观众走进一个陌生而内心又极度向往的新奇世界。好莱坞电影中的超人、蝙蝠侠以及一系列孤胆英雄都是这样的人物。要么是极为普通平凡的,像我们的邻居,甚至是更加悲惨的挣扎在社会的底层。而现在的编剧们常常使用一种更加讨巧又可能更加真实的方法,就是描写伟大人物或英雄时一定要借机表现其阴暗和脆弱的一面;而小人物也要体现其光辉或感人的一面。前者的风潮由《公民凯恩》带起,其剧本多角度的描述方法使人物性格更加饱满,故事更加真实。后者则在很多伊朗儿童影片诸如《小鞋子》、《何处是我朋友的家》中体现出真诚执著的人性光辉。也有的剧本通过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对比和融合来构造整个故事。比如说《雨人》当中的哥哥和弟弟;《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杀手和小女孩。把身份、性格、习惯或年龄极不相同的置于同一环境往往会很出戏,增加矛盾冲突的同时又会给煽动情绪留有很大的空间。总之,用人物的性格冲突和丰富的情感变化会使故事引人注意又耐人寻味。遍数电影史上的伟大作品,几乎都是因为塑造了经典的人物形象。无论是《教父》中的黑帮家族首领,还是《精疲力竭》里的玩世青年,有了好的人物形象才有让人难忘的故事。由此联想到张艺谋的《英雄》,并非故事的创意和结构不好,而是人物太过模式化,几乎都是都是从头到尾板着脸,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所以才会让人看得昏昏欲睡。

其次是悬念。剧本应该通过运用叙事技巧,根据电影表现方式的特点来设置悬念。悬念的作用是推动情节发展,增加影片的张力,营造影片气氛,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尤其是在营造影片气氛方面,悬念应用的好坏是能否吸引观众看下去的关键因素。悬念是制造一个未解的现象或事件,无论是剧中人物还是看电影的观众都想解开它。在这一过程中,剧中人物是直接参与其中的,而观众则通过旁观、思考和情绪的投入间接参与进来。编剧编织的故事是不是精彩要看观众参与和感情投入的程度有多大。《骇客帝国》的开端部分通过一系列悬念的设置让这部有着深刻主题的动作片,有一种阴郁凝重的气质,观众是带着紧张而沉重的心情观看影片。观众的情绪始终随影片的情节变化,仿佛进入了片中人物的心理状态。编剧对于未来世界的设想在揭开那一刻是让观众震惊的,之前的悬念则让观众完全沉浸在影片要营造的气氛和要传达的情绪当中。悬念并不是都要由剧中人来解开,有时需要靠观众的思考和领悟来解开,并且答案可能不止一个。《公民凯恩》一开始就设置了“玫瑰花蕾”的悬念。之后为了解开这个悬念,影片让观众从新闻、朋友、前妻、合作者等多角度了解了不同人对凯恩的看法。最后影片用一个主观镜头告诉观众“玫瑰花蕾”真正的含义。悬念的解开让观众对于凯恩有了新的认识,也联想到自身和人类最宝贵的情感。而影片给出的答案又不是唯一的,每个观众心中都会有他自己的“玫瑰花蕾”。用一个悬念引出了整部影片的对角度叙事,揭示了深刻主题,又能引发观众的思索,编剧真可谓别具匠心,。

另外还有细节。细节是剧本中故事的血肉,是决定一部影片质感的重要因素。我们可能对一部很久以前看过的电影无法清楚地记得它的故事情节,但是一些细节会不时闪现在脑海中。编剧在描写细节时要找到最能打动观众的部分。电影《蓝》的细节刻画非常成功,人物的一个眼神、一块饼干、一杯咖啡、手指划过乐谱、甚至细微光线的变化都在传达着人物内心深处的情绪,感染着每一个观众。很多编剧在细节上要么不真实,要么给人粗糙之感,在于没有丰富的知识和生活阅历。因为我们对于自己熟悉的事物总能更好地说出其细微的部分。还有就是想象力,它能帮助我们的编剧超越一般的感受,加入自身的风格和新鲜的元素。

第6篇:动物与人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咬人事件 法律规控 侵权责任

2016年7月23日在北京延庆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内,两名自驾游女游客在猛兽区下车后,被老虎袭击,造成1死1伤。当事游客自驾车过程中,车辆行驶至猛兽区的东北虎园里,年轻女子突然下车去拽男司机的车门,结果被蹿出来的老虎叼走。年长的女子看到年轻女子被叼走,立刻下车营救,被另外一只老虎当场咬死并拖走。

2016年8月24日,调查组认定该事件不属于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2016年11月16日,北京八达岭老虎伤人事故完整视频首度曝光。视频记录了事发之后动物园的施救过程,当赵女士被老虎扑倒后,在他们后方很快出现了巡逻车,但是巡逻车只是停在原位不停按喇叭。

2016年11月22日,事件当事人赵女士表示,父亲赵先生将到北京延庆区法院八达岭野生动物世界。

八达岭野生动物世界在事发前进行了口头告知,发放了严禁事项的告示,与赵某签订了《自驾车入园游览车损责任协议书》,猛兽区游览沿途也设置了明显的警示牌和指示牌,事发后及时进行了现场处置和救援。

这里面涉及到法律问题包括,一,开始签订的《自驾车入园游览车损责任协议书》是否可以让动物园免责;二,安全事故认定对于最后的侵权责任是否有影响;三,所涉及到的侵权核心问题是什么。

首先,游客与动物园之间所签订的协议为格式条款,即动物园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签订该合同并不意味着免除动物园的责任,相反,排除对方权利,免除自己主要义务是无效的,因为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一死一伤的严重后果,因此,该侵权责任动物园是逃避不掉的。再退一步讲说,合同归合同,侵权归侵权,此次事件中受损的是人的生命权健康权,而非简单的违约。因此,该格式条款的签订不会对影响最后侵权责任的认定。

第二,由北京延庆区安全监管局牵头,区监察局、延庆公安分局等有关部门组成,并邀请区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的事故调查报告,认定|北虎致游客伤亡事件不属于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安全事故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身安全和健康,或者损坏设备设施,或者造成经济损失的,导致原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活动)暂时中止或永远终止的意外事件。安全事故的处理轻则罚款,重则进行刑事处罚。若认定为安全事故,证明该动物园责任重大,若未认定为安全事故,也不意味着该动物园不存在过错,因为安全事故本来就是发生的意外事件,法院的侵权认定不是简单的行政方面的确认就定对整个案件盖棺定论。但其中该事故认定书中所说的该女士不守规则私自下车,以及动物园所做的必要的防范措施在一定程度可以减少该动物园的责任。

第三,在该事故报告出来后,受害人律师在9月就该事故报告进行了强有力的反驳,从保护力度趋于流程化到侵权责任及救援速度的回应也都有理有据,本文认为,最核心的先在与侵权责任的认定,有关动物侵权的规定最早出现于《民法通则》第127条:“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于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由于第三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第三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近年来通过对民法通则的细化与创新,我国于2009年立法通过《侵权责任法》第十章第78条至第84条规定饲养动物致害的责任。

涉及该事件引用最多的包括两个,一是侵权责任法第十章第78条“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二是81条“动物园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园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本文认为,与该事件涉及最密切的是第81条,即动物园为过错推定,从事实角度来看,动物园的确不能摆脱自己的关系。其一,从一开始的签订协议,保护警示,虽然存在着受害人自己不守规矩的一面,但也存在该园安全措施的表面化以及安全防护措施的不完善,包括野兽区与非野兽区之间的划分模糊(此次导致该受害人不熟而下车引起悲剧),哪怕是最后的事故报告也承认该园安全考核趋于形式化,要求予以改正;其二,即下车后的救援措施完全体现不出一个野生动物园该应有的经验,因为野兽伤人事件在该园不是第一次了,之前已出现过死伤事件,而这次事件体现出动物园各方面的不力来,首先在救援受害者的途中,虽然及时赶到,但除了按喇叭与轰油门以外无其他有力措施,没有麻醉枪也没有其他救助工具,对于事故的发生没有应急的准备,其次是该次事件的死者的尸检报告是因失血过多而死,而当时救援人员无应急的救援人员,在拨打救援电话刻意隐瞒原因(把咬人事件说成交通事故)也就是说,死者的死不是因为老虎的袭击致命的,而是因为救援不力导致失血过度而死,再次,涉及人生命财产的权利时,加害方是不能免除自己的过错责任的。因此,关于该事件中侵权的认定,动物园是需要承担必要的责任的。

侵权责任法中涉及动物侵权的法规寥寥数条,运用在实际中要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违反规定并不一定意味着承担所有的责任,而未履行必要的责任则一定会承担相应的义务。

参考文献:

[1]张新宝.侵权责任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延庆区“7・23”东北虎致游客伤亡事件调查报告.

[3]对《延庆区“7・23”东北虎致游客伤亡事件调查报告》的质

疑意见.

[4]王胜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释义.法律出版社,

2010 .

第7篇:动物与人的故事范文

一、适用范围

本县行政区域范围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一般、较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置及相关工作,适用于本办法。环境污染、国防生产等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不适用于本办法。

有关法律法规对道路交通、水上交通、消防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二、主要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三)《**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

(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伤亡事故处理程序暂行规定〉的通知》(**府发〔2000〕44号);

(五)《**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重大、特大及特别重大安全事故现场处置程序的通知》(**办发〔2004〕318号)。

三、事故分类

(一)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四、事故报告

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或所在地街镇乡报告;单位负责人或所在地街镇乡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县安监局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行业主管部门报告。县安监局和行业主管部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按规定处理并逐级上报至县政府、市安监局和市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事故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续报。事故情况不得瞒报、谎报、误报或者故意拖延不报。

五、善后处置

较大事故由县政府负责处置,一般事故按照事故发生所在地和行业隶属关系实行属地和分级处置。县政府认为必要时,可由县政府直接牵头负责处置。

(一)较大事故善后处置

由县政府牵头,成立县政府行业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政府主要领导认为必要时,可担任组长),行业主管部门、安监、监察、宣传、、公安、劳动保障、总工会、卫生、民政、工商、事故所在地街镇乡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事故善后处置领导小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积极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二)生产经营单位一般事故善后处置

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没有行业主管部门的,由事故所在地街镇乡政府牵头),安监、公安、劳动保障、总工会、卫生、民政、事故所在地街镇乡等相关部门参加,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积极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三)非生产经营单位一般事故善后处置

由事故所在地街镇乡牵头,行业主管部门、公安、劳动保障、卫生、民政、工商等相关部门参加,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采取“一对一”的包户安抚等措施,积极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六、事故调查

(一)一般、较大事故调查由县政府具体负责组织。县政府可授权有关部门组织调查。

(二)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的单位应在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遇有特殊情况,报经县政府批准,可以适当延长提交事故调查报告时间,但延长时间不得超过20日。

(三)事故调查领导小组组长原则上由县政府行业分管领导担任,相关部门领导参加。事故调查领导小组下设调查组、处置组、综合组等。

1﹒调查组由县安监局牵头,公安、劳动保障、总工会、行业主管部门、事故所在地街镇乡领导参加,必要时可邀请有关专家参与,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开展调查工作。

2﹒处置组由县监察局牵头,安监、公安、总工会组成,邀请检察院参加,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3﹒综合组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安监、、宣传、公安、总工会参加,完成调查报告、对外宣传解释等工作。

七、调查报告

(一)调查领导小组职责

1﹒查明事故经过、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

2﹒查明责任或非责任事故原因和事故性质;

3﹒确定责任单位和责任者,提出对事故责任的处理建议;

4﹒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所需采取措施的建议;

5﹒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二)调查报告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调查组的组成情况;

5﹒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6﹒已经采取的措施;

7﹒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及认定依据;

8﹒事故的性质;

9﹒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者的责任、认定依据以及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10﹒事故的主要教训和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所需采取措施的建议;

11﹒其他需要报告的内容;

12﹒调查组全体成员签名。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法律、法规、证据材料。

八、事故结案

一般事故、较大事故均由县政府批复结案。

县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0日内做出批复。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县政府的批复,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对事故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行政处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九、部门职责

1﹒县政府办公室:接处事故报告,请示县政府领导启动事故处置预案,通知相关部门和单位立即赶赴事故现场。联络协调各成员单位的处置工作。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事故调查处置进展情况,传达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领导同志的指示和批示。负责联系武警部队、驻足部队援助工作。协助抢险救援物资的调运。

2﹒县委宣传部:负责组织事故处置过程中的宣传报道工作。

3﹒县办:负责做好政策解释、社会稳定工作。

4﹒事故单位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所属事故单位启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内,提出抢险救援方案,提供相关资料、器材和物资实施抢险救援。及时报告事故态势和处置情况。尽力提供参加事故调查和处置工作人员的食、宿等便利条件。积极组织参加事故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工作。为事故抢险救援及调查提供后勤保障。

5﹒县安监局:按要求负责现场指挥的日常工作。监督检查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启动执行情况。组织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督促、指导、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工作。

6﹒县企业发展局:积极参加事故调查处置相关工作,尽力提供必要帮助。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所属事故企业启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组织有关力量,对企业事故及时抢险救援,提供抢险技术方案。负责组织、提供必要的抢险器材和物资等。

7﹒县教委: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本系统发生事故的教育机构启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在对教育机构事故处置中,负责对师生员工的疏散、抢救,稳定教职员工、学生和学生家长情绪,保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为事故处置提供所需的各类资料、器材和物资等。

8﹒县公安局:负责组织、协调、督促事故区域警力启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积极组织力量参与事故抢险救援工作,组织事故可能危及区域内的人员疏散撤离,保护现场和财产安全。实施危险区域安全警戒和人员撤离区域的治安管理,实施事故区域周边道路的交通管制,保障救援的道路畅通,维护社会稳定,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9﹒县公安交警大队:负责组织启动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及处置程序预案。实施事故区域周边道路的交通管制,保障救援的道路畅通。

10﹒县公安消防大队:负责组织启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参与事故抢险救援,扑灭各种火灾。协助提供控制泄漏方案。实施现场抢险搜救受伤人员,配合环保、卫生部门灾后洗消工作。

11﹒县监察局:负责对各级各部门国家公务人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情况以及事故处置情况实施监督。查处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行为。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12﹒县民政局: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本系统涉及事故的单位启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负责组织事故处置过程中受灾群众所需的相关救灾物资,协助疏散群众的临时安置,支持配合善后处理工作。

13﹒县财政局:根据县政府要求,为抢险救援工作提供必要的应急资金支持,支持配合善后处理工作。

14﹒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本系统涉及事故的单位启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为事故抢险救援提供必要的帮助。负责工伤认定、政策咨询以及参加事故善后工作。

15﹒县国土房管局: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本系统涉及事故的单位启动突发性灾害处置应急预案。组织各方面力量,对灾害实施抢险救援,提供抢险技术方案,为抢险救援工作提供相关资料、抢险救援器材和物资。参与煤矿、非煤矿山、房屋拆迁及相关安全生产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为抢险救援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16﹒县建委: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本系统涉及事故的单位启动建筑工程事故处置应急预案。组织有关力量,对事故及时抢险救援,提供抢险技术方案,负责提供必要的抢险救援资料、器材和物资。

17﹒县市政局: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本系统涉及事故的单位启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对市政设施引发的事故,组织有关方面进行抢险救援,提供抢险技术方案,提供抢险救援资料、器材和物资。

18﹒县交通局:负责组织、协调、督促交通运输行业和交通建设行业涉及事故的单位启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组织交通事故的抢险救援,提供抢险技术方案、提供资料、器材和物资。为各类安全事故抢险提供所需要的水、陆交通运输和通行便利,为灾区疏散群众安排运输工具。在水运事故处置过程中,负责调集抢险船舶,组织疏散遇险人员,对事故现场水域进行警戒,维护事故现场通航水域秩序,提出施救技术方案,组织水上搜救。

19﹒县水务局: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本系统涉及事故的单位启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对水库等水利工程事故、农用机械事故,组织各方面力量实施抢险,提供抢险技术方案,提供抢险救援的各类技术资料、器材和物资。

20﹒县农业局: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本系统涉及事故的单位启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对渔业船舶事故,组织力量及时抢险救援,提供抢险技术方案,为抢险救援提供必要的渔业船舶资料、器材和物资。

21﹒县贸易局: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本系统涉及事故的单位启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组织力量对危险化学品、民爆器材事故进行抢险救援,提供抢险救援所需相关技术资料和抢险技术方案。负责协调各类安全事故抢险救援器材和物资的调配,保障事故处置物资供应。

22﹒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协调、督促事故所在地医疗单位启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确定受伤人员救护与专业治疗定点医院,派出医护专业人员参与事故抢险救援工作。负责事故现场调配医护人员、医疗器材、应急药品,组织现场救护及伤员转移,负责统计伤亡人员情况。

23﹒县环保局:负责组织、协调、督促启动本系统对事故所在地环境污染的监测应急预案。负责对事故现场及周围区域的环境质量进行监测,配合相关部门提出控制建议,指导消除事故现场遗留的危险物质。

24﹒县质监局: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本系统涉及事故的单位启动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事故处置应急预案。提出相关特种设备事故处置方案,组织事故抢险救援工作,提供必要的抢险救援技术资料、器材和物资。

25﹒县旅游局: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涉及事故的单位启动旅游行业事故处置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力量,对事故进行抢险救援。提供抢险技术方案,提供必要的抢险救援资料、器材和物资。

26﹒县总工会:参与事故抢险及调查工作,配合当地街镇乡政府和主管部门做好群众的稳定工作,并为群众提供相关权益咨询。支持配合善后处理工作。

27﹒县气象局:负责启动事故所在地应急气象服务预案,负责为事故处置提供现场风向、风速、温度、气压、雨量等气象资料。进行气象灾害的调查评估。

28﹒县工商局: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涉及事故的单位启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组织有关力量,对个体工商户和商贸行业事故进行抢险救援,积极配合所属行业主管部门或街镇乡开展事故调查处置工作。

29﹒涉及街镇乡:负责组织、协调、督促启动本行政区域内各类安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在接到事故报告后,按照事故处置程序,主要领导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相关人员,调动各类应急资源及时对辖区内发生的事故进行抢险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危害,减少事故造成的影响。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工作,保持社会稳定。为事故抢险救援及调查提供后勤保障。

30﹒事故单位:负责启动本单位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发生事故后,在第一时间立即组织所属各方面力量进行抢险救援,抢救受伤人员,迅速转移可能导致连锁反应事故和严重社会危害后果的危险物资,疏散现场人员,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故态势进一步扩大。并立即上报有关部门,保护事故现场和财产安全,配合事故调查。负责事故善后处理工作。为事故抢险救援及调查工作提供后勤保障。

十、其他说明

(一)所称“生产经营单位”指各类企业,所称“非生产经营单位”指企业外的个体工商户和村(居)社等。

(二)非生产经营单位事故发生后,能够确认有主管部门的,事故调查处置工作由所属行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组织。不能够确认有主管部门的,事故调查处置工作由所在地街镇乡具体负责组织。

第8篇:动物与人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 初中科学 设谜 教学艺术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就是问号。”这就说明了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问”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好问的兴趣呢?这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要围绕着如何去“问”,如何设置谜团来诱导学生的好奇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入手。

一、利用故事来设谜的教学艺术

在科学课堂上,如果有一位会讲故事的老师,就很容易使得学生变成故事迷,使课堂气氛愉快活泼,时而歌,时而笑,时而游戏,这才是寓教于乐的真正含义。就初中生的心理成熟程度而言,对于以故事的方式来讲授科学知识,是比较受欢迎的,同时,从教育学的角度看,认为故事教学可使学生心情愉快、学习语言、涵养性情、增进知识、引起学生的想象、陶冶爱好、增进友谊、抑制恶感、培养表达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等,因此,利用故事的方式来设谜,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1.教师在讲故事时应该注意遵循以下技巧

首先,自己要有浓厚的兴趣,彻底了解故事的内容以及科学知识的内容,将两者相结合,时刻记住以学生之心为核心,以故事中的人物为主而忘掉自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情节中,引学生入境。

其次,要有自然的姿势与动作,用恰当的语言和语调,并要常常练习,才能熟能生巧,教师要明确讲故事的目的,不是为了故事而言说故事,而是要为了引起学生的疑问,设置一个科学谜团,在故事中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在学生脑海中构建“为什么?”“怎么办?”的思维图像。

最后,讲故事的环境(教师、学生以及一切之物)要注意:随时随地随事都要留心,以引起学生爱听故事的动机;教师讲故事时,最好处于教室中间而非讲台,与学生的距离可以贴近一些,增加故事的真实感,同时也容易控制学生的注意力。

2.以故事来设谜的具体方法

教师在结合科学知识来讲故事时,可以充分地利用初中生非常喜爱的《福尔摩斯探案记》中柯南道尔作为故事的主角,来编一个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可以这样来设置故事:

有一天晚上,柯南道尔被一阵阵刺耳的响声吵醒,原来村庄里的人们敲着锣打着鼓地在街上游行,经打探得知,原来是在附近的一片墓地上,有村民在一个没有星星,没有月亮的晚上,在漆黑的夜里,看到墓地上那火光闪闪烁烁,明明灭灭,飘飘忽忽,于是“鬼火”的事在村里传得飞飞扬扬,柯南道尔为了揭开这个谜底,开始了一系列的侦查活动。

教师将故事讲到这里,就可以提问学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难道这世上真的有鬼的存在吗?那鬼火究竟又是哪方神圣?这样引人入胜的故事,就会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去思考这个谜团究竟是怎样一回事,然后再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不点自燃的蜡烛》,给大家揭开谜底,动手一起去“探案”,同时,还可以利用实验来证明最后的“探案”结论是否正确。教师先准备好相应的器材,然后取一支点燃过的蜡烛,固定在安全的地方(烛芯要长并且尽可能弄松散一些),接着在试剂瓶中加入5毫升左右的二硫化碳液体(注意它有很强的挥发性),再用镊子夹取一块黄豆大小的白磷放入二硫化碳中,塞上瓶盖,轻轻摇晃,任白磷溶解在二硫化碳中形成溶液。最后用滴管取少量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滴到烛芯上。接下来要耐心地等待片刻,就会看到神奇的现象出现了,不需要点燃,烛芯就自己燃烧起来了。原来,将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滴在蜡烛上以后,由于二硫化碳挥发快,在烛芯上就留下细小的白磷颗粒。白磷与空气接触,发生缓慢氧化逐渐积聚热量,当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时。白磷便自燃将烛芯点着了,自然界中“鬼火”现象的原理与上述小实验差不多。因为人或动物的骨骼中含有磷的成分,当尸体腐烂后,有机物被分解,留下含磷的无机物,经过一系列的变化,便产生了自燃现象。

二、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设置谜团

“习以为常”是科学精神所要批评的对象,因此,要教会学生学会从平凡的事情中看出不平凡的科学知识来,就是我们进行初中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就如伟大的科学家牛顿从一个苹果的落地,而引发了他的思考,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伟大的物理学家。在教学中,教师仍然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做到启发学生的“爱问为什么的”的习惯,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的踪影,发现科学的魅力无处不在。如在学习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要让学生明白世间的生物与环境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在生物群落中,不仅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而且和它所在的环境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生活在自然界中的生物会受到温度、阳光、水分、食物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影响环境。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一下教室外面的花盆或者草坪上的土壤,为什么土壤上会有一些小小的孔洞?这是谁造成的?为什么会这样?然后,教师在提出一系列问题后,才开始为学生解开谜底,原来是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同时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的肥力,促进植物的生长。

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如仙人掌能耐受长期的干旱,适应沙漠环境;哺乳动物发达的四肢,适应在陆上行走或奔跑……生物对所栖息的环境具有普遍的适应性。教师还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来配合教学,给同学们播放《动物世界》等优秀的影片,在观看时,要提醒学生观察为什么这种生物会有这样的特性?观察他们是如何对自身生存而进行保护的?接着再介绍关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科学知识,如保护色,就是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天敌发现,对御敌和捕食有利。拟态,就是某些生物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地相似的现象。拟态可以以假乱真,难以被其他生物发现,有利于动物的捕食或御敌。另外,还要结合当前的全球气候情况,跟学生共同研究探讨人类该如何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创造共赢,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学会思考和解答问题,从而达到素质教育中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结束语

初中科学是一门极富思辨色彩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科学知识,还要通过课堂的设谜教学艺术,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发挥其探求科学殿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严育洪.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第9篇:动物与人的故事范文

一、 纪录片故事化的可行性

从呱呱坠地开始,人对故事就有着特殊的偏爱,故事在人的一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祖先将故事口耳相传,那些奇思妙想的神话童话没有交流的界限。而当今,无论是书刊报纸、戏剧广播,电影电视还是新兴的网络手机,故事在媒介时代无时无刻不在被传播着。人之所以对电影、小说、戏剧和电视的消费如此如饥似渴并陶醉其中,是因为故事在不断地设法挖掘人生的真谛。这不仅仅是单纯为了获得知识,而且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情感化的体验。

纪录片的纪实手段和故事片的叙事手法截然不同,长期以来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审美感受。“纪录片的故事化是把文学和戏剧采用的技巧借用到了纪录片中,其中叙事对象更加个体化,叙事本身更讲究情节化,叙事过程中注重悬念和高潮的设置,以及开放式叙事结构的安排和处理。”[1]纪录片故事化可以被看作是纪录片向故事片借鉴、进而互补、融合的一种手段。当然,保证真实性是纪录片故事化的前提和基础。与故事片不同,纪录片呈现的故事是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挖掘。纪录片故事化以事件和人物为故事载体把纪录片创作的内容和形式表达出来。

二、《猴子王国》的故事化叙事分析

近年来,自然题材纪录片逐年增多,像法国导演雅克?贝汉的作品,BBC的自然纪录片等画面精美、震撼人心。这类作品主要涉及地球上生物类别的多样性,反映大自然中生物的生存现状,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唤起人类的环保意识。《猴子王国》的导演马克?林菲尔德和艾雷斯泰?法瑟吉尔有着丰富的自然纪录片创作经验,他们的《熊世界》《黑猩猩》《冰冻地球》《地球》《深蓝》等令人难忘。担任本片顾问的动物学家Wolfgang Dittus,自从1968年就一直在斯里兰卡研究猕猴。这部《猴子王国》的创作精神是放下人类的高姿态,心怀尊重与真诚平视动物,将动物拟人化,接下来谈到的该作品的故事化手段都从“平等”这一点出发。

纪录片借鉴故事片的叙事手段包括:塑造人物、设计情节、设置悬念高潮等,从而提高纪录片的观赏性。这是一种丰富纪录片表现手段的方式,是一种深化纪录片生命力的手法。纪录片《猴子王国》有效地使用了故事片的叙事手法,像迪士尼以往的作品一样,梦幻而不失真实,令人耳目一新。

(一)有意义的主题

题材是血肉,主题是灵魂,主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故事的品质。在纪录片故事化的过程中首先要为作品寻找确定一个有意义的主题。

《猴子王国》将镜头对准南亚斯里兰卡丛林的猕猴。猕猴是群居的灵长类动物,高等级的猕猴优先获得资源,包括食物和配偶,俨然是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王国”。适者生存,物竞天择是自然界的法则,本片导演赋予猴群以人类社会一般的生活准则。主人公玛雅,一只生活在猴子王国最底层的猕猴,过着平静的生活。在产下儿子吉普之后,玛雅的世界彻底改变。玛雅决心让自己的儿子过衣食无忧的生活,而唯一的途径就是登上等级阶梯的最高处。一天,玛雅和她的家族居住的岩城堡遭到强势猴子家族入侵,她和族群不得不迁徙别处。玛雅用一个单身母亲的智慧和勇气带领族群漂泊,联合猴群通力合作夺回家园,最终成为王后,一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正如片中解说词所言:这是一个关于玛雅如何麻雀变凤凰的故事。故事精彩,情节曲折,充满抗争与险阻,心酸与幸福,尽显生命的伟大与艰辛。这部充满人性光辉的作品的主题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一位单身母亲的奋斗历程。主题很明显,即成功主题,是当下流行的励志故事,带有动物界包括人类的共性。

(二)有难题的人物

在故事片中,需要塑造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特别是设置主要人物的需求。主人公要实现一个目标,总会有各式各样的力量出来阻挠他,情节在矛盾冲突中一点点发展。在纪录片中我们无法也无需设计人物,需要做的是在现实中发现和挖掘有故事、有表现力的人物。

《猴子王国》中成功的人物选择以动物顾问严谨的科学考查,摄制组长期驻扎跟拍为基础。玛雅生活的环境是由50只猴子建立的王国。在这里有对立面:威严独裁的国王拉简、位高凶狠的“贵族三姐妹”、入侵者雷克斯(刀疤脸)。亲情关系:不谙世事的儿子吉普、丈夫库马尔。正如该片导演所言:这些“演员”都是天然的,“是如此的出色”。在猴子王国之中,如灰姑娘一般的主人公玛雅逆来顺受,但是突如其来的爱情和成为单身母亲的遭遇,令一个母亲有了保护孩子生命的原始而强大的力量。为了孩子能活下去她必须去抗争,又屡屡挫败。直至族群遭受到失去家园的威胁,单身母亲保护孩子的渴望,长期以来在底层积累的生活经验,玛雅的命运轨迹有了逆转的可能。玛雅拥有作为主人公的强大吸引力,她的需求明确,遭遇曲折。

人总是生活在各种环境中,环境不只为人物提供活动空间,甚至影响着人物性格以及人物需求的形成。斯里兰卡猕猴常出没人居环境与寺庙中,在卡古庙遍布的“文化三角”一带比较常见,因此绰号为“寺庙猴”。玛雅和猴群生活在南亚森林的波隆纳鲁瓦古城,古城1982年列入世界遗产。沧桑的面孔,千年的遗迹依然渗透着着年轮的气息,斑驳的古城、祥和的佛像,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它的深邃与神秘。玛雅生活的猴子王国就建立在这个曾经的人类古堡之上,颇具有象征意味。星轨划过,云卷云舒,如现代寓言一般,这是一个拍摄迪士尼纪录片的绝佳环境。

(三)情节设计

情节是构成故事的重要元素,故事的建构离不开情节的设置。冲突是情节的基础,没有冲突就没有情节。这就要求作者以深刻的洞察力和熟练的艺术技巧对现实生活进行加工、提炼、集中、概括,并按生活和人物性格本身发展的逻辑加以精心编织和巧妙安排。故事就是要给主人公树立一个势均力敌的对立面,千方百计地阻挠、干扰其达到目的。 纪录片故事化叙事,可以借鉴故事片中情节的运用,在纪录片中设置安排情节,使纪录片的故事更加生动。纪录片中的情节就是导演对相互关联的真实事件的选择以及对其在整个纪录片时间上的安排,秉承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结构模式,内在连贯的事件在纪录片创作者的安排和设计中,影片叙事清晰,浑然一体。这其中有矛盾冲突也有悬念。

随着航拍镜头,我们进入了斯里兰卡神秘的森林。人类遗弃的古堡里生活着看似无忧无虑的一群兰卡猕猴,这是一个猴子王国。镜头对准了只能捡拾树顶贵族掉落的果子果腹的女主人公玛雅,“但这并不代表她的生命中就不会有好事情发生”。外来的英俊小伙库马尔为姑娘带来了爱情,但小伙子被国王拉简驱逐,6个月后玛雅有了自己的宝宝吉普。到此为止,影片完成了建置的任务。

吉普降生就注定了底层,玛雅要为改变这种命运要去抗争,当然过程并不顺利:拉简、三姐妹、巨蜥、豹子,各种危险和阻碍围绕着玛雅。她为吉普去荷花池捞荷花,生命受到“三姐妹”的威胁。终于,越发强壮和睿智的库马尔回来了,他见到了久别的妻儿,为赢得国王拉简的认可他费尽心机。而此时“刀疤脸”雷克斯的入侵引起了猴群的大战,大战失利后玛雅和库马尔带领猴群寻找适合居住的地方,

到人类社会谋生,重整旗鼓后夺回了岩城堡,库马尔成为新国王,玛雅成为皇后,吉普幸福成长。由此,可以这样画出《猴子王国》的情节线:

戏剧悬念即:悬而未决的矛盾。戏剧悬念的构成,主要依靠以下条件:1.人物命运中潜伏着危机;2.生与死、成功与失败均有可能出现,存在两种结局;3.发生势均力敌而又必须有结果的冲突;4.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行动能引起观众在感情上的爱憎;5.观众对未来事态发展的趋势不清楚。在本片玛雅的故事中,合乎逻辑的剧情发展和强烈的爱憎会使得观众对玛雅的命运产生强烈的关注,怀有揭开谜底的强烈欲望。《猴子王国》的总悬念在片头解说词中已经提出:在不可能打破的阶级规则中,玛雅是怎样“飞上枝头变凤凰”的。分悬念有库马尔求爱、巨蜥突袭、绑架吉普、猴群大战等。导演将本是猴群习性的觅食、求偶、争夺地盘联系在一起,讲述成一个悬念迭起的好莱坞电影。

(四)细节拍摄

戏者,细也。对于纪录片而言,细节可以激发受众的情绪,细节运用的越多越巧妙,打动人的力度就越大。细节是构成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情景、自然景观的最小组成单位。“它往往是整个纪录片最感人的闪光点,是深化主题、反映主人公个性魅力的点睛之笔。”[2]“纪录片应该有细节,有了细节,可以使影片主题深化,并且形成更生动的形象。这种细节是摄影记者从现实生活中抓取的,是依靠‘挑’‘等’‘抢’的采访摄影拍下来的,而不是由编导臆造,让人表演出来的。”[3]

《猴子王国》中的细节捕捉到位,描摹细腻。用了大量的细节捕捉玛雅的底层生活,吉普诞生后作为母亲对宝宝的怜爱。季风过后的大雨之中,单身母亲玛雅怀抱着湿漉漉吉普,眼望着贵族宝宝在岩城堡中享受温暖,玛雅的心都在滴雨。在洒满温暖阳光的树林中,库马尔跳跃着够取树叶,玛雅关注而又羞赧的眼神。

(五)故事性的重要手段――解说词

纪录片的解说词是特殊的文字语言,是介于电视和文学之间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解说词不是独立存在的,必须通过解说员的解说转化成声音语言并和画面结合才能发挥作用,传达作品的完整信息。解说词的创作是推动故事发展、凸显作品主题、呈现作品风格,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猴子王国》的解说词无疑是出色的,它的成功不是因为依靠解说词讲故事,而是因为解说词贯穿故事内外,把观众带入到故事情境中。本片的解说如母亲给孩子讲童话故事一般,时而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娓娓道来,时而进入剧情,演绎不同的角色。美国剧作家,喜剧演员蒂娜?菲为该片解说,她对作品内容和人物情感的把握到位,时而深情时而诙谐,自然而然地吸引观众的观影兴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