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动物科学导论范文

动物科学导论全文(5篇)

动物科学导论

第1篇:动物科学导论范文

关键词:生物工程导论;中医药院校;教学

生物工程导论是一门生物工程专业基础理论课,属于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开设对于让学生认识专业、了解专业、重视专业、热爱专业有重要的意义。中医药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开设生物工程导论课程的宗旨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全面而系统地了解专业全貌,进一步拓展学习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还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生物工程与中医药的联系,如何使现代的生物工程技术与古老的传统中医药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培养中医药背景的生物工程复合型人才[1]。本文就中医药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工程导论教学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一根据中医药院校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生物工程导论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对生物工程的发展有一个总体认识,初步了解和掌握生物工程的知识体系。生物工程导论在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属于专业必修课,共有36学时,主要是介绍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五大工程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但由于学时有限,生物工程专业在高年级会开设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对应的专业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针对专业特性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减少具体深入的理论性知识的讲授,增加生物技术在中医药开发、研究中的应用,授课内容应难易适宜、详略得当,从而达到普及生物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的教学目的[2]。由于生物工程导论中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生物相关的方方面面,因此,生物工程导论这门课的内容必将与其它课程的内容存在或多或少的重复。如基因工程中的核酸、蛋白质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等内容可能在分子生物学中已经有过讲述;细胞工程中动物细胞培养、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等内容与先导课程细胞生物学课程有所重复;发酵工程中菌种的选育和保藏等内容与同学期开设的工业微生物学重复较多。为了避免相同内容的重复授课,避免学生形成对相同课程内容的疲倦性,同时结合有限的授课学时,故针对相关内容进行有侧重的讲解。如基因工程摘除与分子生物学重复的内容,细胞工程摘除与细胞生物学所讲授的,重点讲述植物组织培养在中药材生产中的应用、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干细胞工程等与医药相关的部分内容。我们根据中医药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特点和培养要求,选取“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部级规划教材,即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宋思扬、楼士林主编的《生物技术概论(第四版)》为教材。按在过去三年的教学中,我们在学时数不变的前提下,根据需要和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进行适当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具体调整方案为:第一章生物技术总论及第2-6章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五大工程各4学时,共计22学时,在有限的学时里让学生对生物工程的五大工程有所了解,讲述的过程中舍去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相关课程中已经详细讲述的内容,避免基础知识的重复介绍,把重点放在各个工程产生的由来及发展上,对具体的复杂的技术理论仅做一般了解。剩余14学时着重以实例的形式讲述生物技术在中医药中的应用,如:细胞悬浮培养、毛状根培养等技术在中药材生产中的应用、单克隆抗体在现代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传统红曲等发酵类中药的现代制备工艺等,让学生能接触到生物工程,了解到生物工程的广泛内涵,增加其专业的归属感,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

二充分利用丰富教学资源

在生物工程导论教学过程中,我们把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难点与学生自身兴趣点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生物工程导论课程理论点多面广,很多内容又相对深奥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加之该学科发展更新快,学生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全面的、系统的掌握生物化学知识困难重重。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国内外的图片、影像资料,借助色彩明快、富于变化的图片资料和短小精干的动画等,对大学生扩大、拓宽知识面,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如在讲述PCR反应原理时,我给同学们播放美国Bio-Rad公司的PCR之歌,歌曲内容包括了PCR技术发明的背景、发明人、PCR原理及过程、PCR技术的用途等,在短短的三分钟内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不仅活跃了教学气氛,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可以启迪思维,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把握。在网络资源日益发达的今天,网络资源在教学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的知识的途径不再是单一的教材,网络也成为向学生输送知识的一条重要窗口。在生物工程导论的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我们在教学中,积极向学生推荐相关专业网站等,配合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生物工程相关知识的大体框架,扩展视野,充实自我,也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三增加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复杂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要讲好每一堂课,需要针对该学科的特点,在学生的接受能力的范围内,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3-4]。在生物工程导论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强调将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与学生兴趣点结合,基础知识与生产应用相结合,还着重增加一系列背景知识,如经典技术的发现和发明过程,有卓越贡献的科学家的传奇故事等,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整堂课进行填鸭式“枯燥”理论的学习。例如,在讲述限制性内切酶时,我列出了一个由限制性内切酶的发明人—瑞士微生物遗传学家阿尔伯的女儿西尔维娅讲述的国王与仆人的故事,在故事中引导学生发现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及其限制修饰的基本原理。在介绍到一些重要的实验技术时,对该技术的发明者及该领域的一些著名专家给予一定的介绍,吸引学生学习该技术的兴趣。例如,在讲解蛋白质结构解析时,我会给学生介绍我国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教授及其部分研究成果,以引起学生探究神秘的蛋白质结构的兴趣。

四联系生物工程应用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1世纪以来,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生物技术成果已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将这些真实的事例向学生讲解,说明生物工程技术改变我们现实生活的巨大潜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如在讲述单克隆抗体时,我会进一步讲述单克隆抗体药物在抗肿瘤和自身免疫系统缺陷治疗领域的应用,并以贝伐珠单抗等常用单克隆抗体药物为例介绍单抗药物的分子机理及市场趋势,让学生真实了解到生物技术为人民健康和企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利益。类似的实例还有很多,例如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CRISPR/Cas9技术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潜力、人参、丹参毛状根的大规模发酵生产等,通过这些案例的讲解,学生既增强了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念,对其建立专业的认知的树立专业的归属感具有重大帮助。

五科研反哺教学,课堂融入科研成果

教学和科研是推动高校发展的两翼,也是人才培养的两大支柱。只有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有效地实施科研反哺教学,才能使教学与科研共同提高,从而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培养造就出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科技人才[5]。生物工程领域的许多基本原理和理论均与实际生产联系十分密切,在教学过程中就注意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一些实际科研问题联系起来,在部分相关章节的讲述中结合目前教师所在的课题组已取得的部分科研成果,这样有利于发现学生兴趣,为进一步鼓励引导学生及早进入教师研究室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奠定基础。例如,在讲述高通量测序在药用植物中研究的应用时,我以课题组前期发表的相关论文为例,为学习详细阐述高通量测序在河南道地药材地黄、山茱萸次生代谢生物合成中的作用。所选用的文章涉及了RNA提取、RNA质量控制、转录组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文章的详细讲述,不仅回顾了之前章节核酸的性质的部分内容,又结合了正在讲述的高通量测序,还进一步对后续章节中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有了初步的印象,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观念,也启发学生如何探索科研的思路。通过上述的探索在教学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增强了其专业的认同感,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余勤,吴昊,万海同,等.中医药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的特色定位和人才培养[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1):34-35.

[2]苏秀红,董诚明.《生物工程概论》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09(5):76-77.

[3]廖润华,杜洁,苏小丽,等.《近代生物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4(34):155-156.

[4]纠敏,汪伦记,邱智军.生物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科教导刊,2013(10):116-116.

第2篇:动物科学导论范文

【关键词】动物科学;创业设计;教学改革;教学实践;创新能力;创业培养

1创业设计课程设置的意义

动物科学专业,即通常所说的畜牧学专业,设立比较早,是我国乃至国际上大学教育的传统专业,是一门有丰富历史积淀的、经典的学科。动物科学专业是研究动物遗传育种、繁殖、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和代谢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现今食品安全层出不穷的问题,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动物类食品安全、有机生态农业的开发、动物环境污染等问题都需要由动物科学技术来解决[3-4],因此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的动物科学人才来创业提出了现实的迫切要求。为深化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贯彻落实我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与任务,使我校动物科学专业本科教育不断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在我院动物科学专业开设动物科学创业设计课程。

2创业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

结合我校的现有教学条件和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学情,参考《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和《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等教材,本课题组编写了《动物科学创业设计》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学习指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从创业团队的组建、创业风险及其规避、创业计划书的编制、企业开办与管理等方面全面讲解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3动物科学创业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本着培养应用型畜牧业双创人才和为地方畜牧业经济发展服务的基本思想,《动物科学创业设计》课程从理论基础知识入手,通过导师培养制,共建实践基地和科研服务平台为辅,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的支持等多渠道,开展教学改革,实施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3.1理论教学为基础

理论教学采用“PBL”授课模式,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学[1]蓝佳佳,韦雯静,何丽华,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现状研究——以某医学院校为例[J].管理观察,2018(17):129-130.[2]尹荣焕,原婧,韩小虎,等.动植物检疫特设专业实践创新教学体系的探索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1):239-241.习的主体。每班学生分为6个小组,每组5~6名学生,设组长1名。针对学习内容,教师设置一些案例,课前1周,将案例和问题布置给学生,学生通过网络查询、图书馆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得答案。课堂上,每组选派1名同学汇报自己的查询结果,各小组依次汇报,全班同学讨论。汇报结束后教师用简短的时间进行总结,归纳重点与难点,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补充总结。与讲授式教学方法比较,PBL教学模式更适用于创业课程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3.2“导师制”配合,保障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质量

我校动物科学专业从大学一年级入学伊始,本着“实施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的宗旨实施导师制,建立导师与学生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制度,本着思想引导、专业引导,学术引导和成长引领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成长。动物科学创业设计的课程也要积极利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调动导师积极参与到本课程之外的培养中。

3.3第二课堂活动,借助校外实践基地和科研服务平台

抓好社会实践载体,引导学生学以致用[5]。为解决校内导师生产实践经验匮乏,对企业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要求知之甚少的问题,我们聘请企业内具有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经验丰富的人才担任校外指导教师,为学生传授先进的创业理念以及企业管理模式,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效果。在创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主体是学生,要想高效的开展创业教育,学生参与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必须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出来。根据学生兴趣和意愿,有计划选择、联系企业,让学生能够深入企业参观学习,甚至接受培训和实践锻炼,从而进一步提升培养学生的能力[6]。此外,本校积极鼓励学生能够就所学专业为出发点来自主创业,并针对学生选择的创业项目进行指导,同时,邀请我校优秀的创业校友以及本行业经验丰富的管理者为学生做创业和企业管理相关的讲座,将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其中的深刻体会介绍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鼓励学生申请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邀请相关研究领域的教师指导,或者加入申报项目的导师团队中,利用项目经费的支持来完成学生感兴趣的有意义的课题。通过大学生创新计划训练项目的锻炼,使得学生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够得到巩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双创能力。

3.4以导师自有科研项目为载体,搭建科研实践共享平台

科学研究是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客观规律运用多学科知识来进行的研究、实验等活动,是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8]。我院动物科学专业鼓励学生积极融入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力求做到人人有团队归属,人人有项目归属,借助校内开放共享的公共平台,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获得创新研究的方向灵感。培养过程包括教师利用学生自选和教师根据学生特长安排的双向原则将科研工作中的实验内容拆分给专业学生,作为综合性实验训练项目,指导学生自组团队,学生在仔细了解项目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进一步明确项目的目的与意义、项目的内容与具体操作方法、项目的创新性等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在思考、分析和实际操作等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并能够借助公共平台顺利完成项目内容。

3.5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园的利用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促进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在高校建立的一种新型经济组织,坚持大学生创业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与科研成果转化相结合而建成的一个综合服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能够有效地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是一条为躲开千军万马挤过的“就业独木桥”的严峻的就业形势而成功开辟的创业道路,这的理念与本课程的开设宗旨不谋而合,因此学生要积极利用校内建立的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园,提供的免费场地和仪器设备等配置,完成“低成本、少投入、小规模”的创业模式,切身体会创业的感受。

4结语

第3篇:动物科学导论范文

1强化创新创业建设,依托校企联合创新项目,联合构建校内外实践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建立健全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强化临床实践教学,并把科研训练纳入实践教学计划中;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无缝对接,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结合全国大学生各类比赛(如雄鹰杯等),为学生创造便利条件,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生产实践活动,拓宽社会实践,加强创新创业实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具有影响力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现有校级教学科研基地16个,院级教学科研基地48个,充分发挥校级和院级教学科研基地的作用,有意识的选择有研发能力的企业设立学校企业创新项目,结合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国家创新创业计划和学校SRT计划,联合构建校内外大学生(兽医专业)实践创新人才基地。在以上基地和项目的基础上,加强和完善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构建以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龙头、省级项目为主干、校级项目为主体、院级项目为基础的国家、省、校和院四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体系。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逐步融入培养计划。鼓励全日制本科生在校期间在“大创”项目、竞赛、论文、专利、深度社会实践等方面取得成果。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融入专业教育。聘请知名专家开好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教育,讲好研究生的第一堂课,为新生开设“新生研讨课”和“专业导论课”,让研究生和大学生一进校门就对专业与创新有所感悟、有所期盼;通过组织各类专家讲座、举办教师科研工作进展动态报告、给学生开设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公选课,定期对学生指导性的创新实践项目,引导研究生主动开展专业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在大二和大三两年时间内主动进入创新创业平台,学生可以自主组建创新创业团队,选择到合适的创新创业项目。引导一部分学生在完成创新创业的基础上,主动面向社会和市场,进一步开拓创新,在专业教师和学校创业教育专业团队的共同引导下,继续开展创业性实训和创业实践体验,实现从创新到创业的对接和有机融合。

2改变传统教育思想,调整育人机制,加强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兽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围绕创新型和与国际接轨高素质兽医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我国动物疫病防控需求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要求,在创新兽医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深化动物医学专业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建立与社会资源共享的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国际性联合培养机制,构建具有国际化特征和示范作用明显的拔尖创新型兽医人才培养体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课程改革,建设微课、慕课、金课等各种创新课程,进行教学案例库建设和实践类课程改革建设,培养兽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1)要转变传统教育思想,完善创新教育观和创业人才观。加强拔尖型人才培养工作,改变旧的传统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树立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思想,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形成既传授知识又加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观念,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从而建立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机制。(2)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快教材和课程设。进一步围绕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创新创新能力、加强优秀教材建设,实现主干专业课程国际化。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加强加大课程中国外优秀课程引入比重,利用互联网络技术直接进行国际课程的学习,加快高质量专业慕课建设进程,积极申请和继续打造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共享优质资源,构建高层次课程平台。(3)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以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和学习方法转变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和尝试本专业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子。积极采用研究性学习、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积极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将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教改成果和实践运用互为一体。(4)不断完善教学管理与服务,为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创造更好的条件。按照“以生为本”的要求,不断强化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管理与服务,并营造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努力构建拔尖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

3培育高水平师资团队,建立和完善具备创新培养能力的师资队伍

借鉴其他学校部级教师团队引领作用,内扶外引,加强教学骨干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实施“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计划”,推动青年拔尖教师脱颖而出,培养1~2名部级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入选者。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建成一支国际化程度高、结构合理、善于合作、勇于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团队。完善激励与保障措施,推动教师回归教书育人本分。以创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动物疾病防控、公共卫生、食品安全领域的教学团队为目标,充分发挥现有学术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坚持内扶与外引并重原则,加强学科团队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建设,引进国外优秀学科带头人和江苏省特聘教授,引进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和讲座教授,打造一批具有学术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将教学团队作为专业建设的重点,加大教学团队建设投入力度,设立专项经费,努力建成一支国际化程度高、结构合理、勇于创新、善于合作、求真务实、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教学团队。

4推动任课教师和学生国际、国内交流机制,拓宽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国际学术视野

帮助青年教师规划设计好发展目标,制定青年教师成长发展规划,全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化工程”。推行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发展规划制、科研资助制、实践锻炼制,在课题申报、培养进修、国际交流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给青年教师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使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提高师资队伍的学术竞争力和学术活力。山东农业大学动科学院动物医学专业已实现了通过假期时间进行国内外交流,开拓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国际视野的做法,学生利用假期到美国肯塔基大学进行短期交流,参加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举办的线上会议。动物医学专业在今后的几年中通过国际交流处和教师交流的沟通,逐步建立国内外科研院、著名高校、所建立多变的学术交流机制,拓宽授课教师的国际学术视野。针对当前兽医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常见问题和不足,强化创新创业建设,改变传统教育思想,培育高水平师资团队,加强兽医学生培养经验交流,重点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从而建立基于教学和实践结合的兽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王自力,王鲜忠,赵永聚,等.基于产学研结合的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兽医杂志,2017,53(11):109-112.

[2]王真.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38):122.

第4篇:动物科学导论范文

关键词:食品毒理学;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教学

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一直强调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来培养。在高校教学体系中,每一门课程就是这个体系的关键点。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这些人贯穿到每一门课程教学环节中,是落实这项重要任务的根本所在。课程建设是决定培养人的关键环节,如何上好一门课,怎样将课上教授与课下学习结合起来是解决课程建设的关键。《食品毒理学》是黑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营养与功能模块内的必修课程,其实验部分是食品营养与功能大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毒理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理论性表现在,该门课程的很多知识与有机化学、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营养学等知识密切相关,而对于食品专业的学生,没有接触过有关人体解剖及生理学知识,这增加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理解的难度;实践性表现在,任何一种食品有没有毒性,或者毒性的大小都是通过实验来验证的,尽管目前关于动物试验提倡3R原则,但是一些基本的动物实验操作还是不可缺少的。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对课堂教学模式、实验教学环节以及考试形式都做了改革尝试。笔者就近几年在该门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方面浅谈一些感受。

一、明确教学目的

食品安全问题是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食品毒理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从机理的角度阐述什么样的外源化合物是安全的,如何确定某种物质是安全的;同时阐明食品毒理学研究的三个阶段,即描述性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之间的关系。基于这样的目的,在第一堂课,就要从一个新的角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个角度就是将每一名学生置身于其中,创造一个可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环境,激发学生去寻找避免中毒或者解毒的途径。通过这样一个小的案例,使学生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

二、课堂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教师上课讲述的内容不应该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整合书本知识进行升华,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对教学过程提出了更多的新的要求。笔者经过多年的理论教学,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食品毒理学课堂教学的一套方案。首先是课下自学与课上讲授相结合。食品毒理学课程涉及内容广泛,要求学生掌握的前修课程比较多,不仅仅是有机化学、无机化学、食品营养、食品微生物等知识,还应该包括人体生理学、解剖学方面的知识。而鉴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系统性不强,在人体生理学、解剖学方面的知识存在空白。在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搜集经典的文字材料、动画等素材,提供给学生自学,并辅以一些问题,要求学生课上回答,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督促学生对相关的知识有更广泛的接触。其次是知识点与案例教学相结合。食品毒理学课程尽管涉及的内容较多、较散,但还是围绕两条主线来展开的。一条是人的自身,即强调将我们每个人置身于其中,从我们自身去想,我们能接触到什么,这些物质怎么样能进入到我们体内。另一条就是构效关系,在食品毒理学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这种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这里的构效关系不仅仅是指外源化合物的构效关系,还包括我们自身组织结构、细胞结构等与效应的关系。从第一条主线来看,学生虽然对人体生理学没有太多的了解,但是通过动画及一些文字材料的描述,学生对食物通过口进入体内的这条通路有一点感性认识,再结合第二条主线,在这条通路上,有一个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这样就把细胞的结构与其摄取营养物质的关系结合了起来。

三、考试方式改革

在食品毒理学这些年的教学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一些生活素材、现实案例。所以在考试方式上,从最初的个别案例考试模式到今年实行开卷考试,考试模式朝着更开放的形式发展。例如,针对课堂理论知识,最初通过某一食物中毒的案例描述,提出一些基本问题,涉及中毒的途径,中毒的可能物质,解毒的可能方式,这些问题要求学生至少要掌握中毒的这些物质的可能结构,再根据构效关系分析可能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解毒。到今年该门课程完全采取开卷考试的模式。今年通过开卷考试,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上,如果没有对本门课程知识体系的系统掌握,如果不能很好地抓住这门课程的两条主线,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成绩。从今年考试的成绩来看,发现这样的考核方式能够取得高分的是课堂上学习处于中等或者上中等的学生,通过传统闭卷考试成绩拔尖的学生在这样的考试环境下未必取得高分。从今年的学生成绩分布来看,90分以上的仅1人,这是以往闭卷考试所没有的现象。在闭卷考试环节中,很多学生通过背下一些关键的题,在一些大题上就可以取得满分,而今年的考试,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所以很多学生在大题上拿不到高分。

四、实验教学改革

1.重视实验教学目的,实验教学内容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与提高

如何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是摆在本门课程面前的重要课题。动物实验是食品毒理学实验的核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动物实验操作,以及对动物饲养管理过程的详细讲解是本门实验第一次实验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结合视频辅助教学,同时引用相关的文献加深学生对动物实验伦理学的理解。

2.基于能力培养修订实验教学内容

在食品毒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逐步将传统的验证性试验向综合性、设计性试验转变。以生大豆慢性毒性试验为例,我们基于有限的课时,对某些试验环节增加了设计性的内容,要求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自己的给药剂量,最后观察小鼠的行为,测定体重、血液等指标,然后对全班同学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剂量反应关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思路,使学生学会如何设计实验,并如何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处理。

五、结语

在工科专业开设一门课程,特别强调该课程对教学目标的贡献,食品毒理学是我们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营养与功能食品方向的必修课程。因此,我们在这门课程的理论及实践教学过程中,就特别重视学习该门课程对选择该模块学生毕业目标的达成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对一门课程的理解程度,在覆盖教学大纲范围的同时将理论知识系统化,建立学生课下课上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将科研的理念引入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中,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洲,王松,张长贵,魏琴,张超.食品工艺学导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7:256-258.

[2]江芸,金邦荃,刘琛,詹巍.《食品毒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0.

[3]金铁岩.浅谈食品分析研究性教学方法的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6:136-137.

[4]杨怡姝,肖向茜,王小利,沈思嗣,艾萍.《食品毒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3.

[5]盛姣.食品添加剂教学改革路径探究[J].食品安全导刊,2017:63.

[6]王新,张建新.食品毒理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中国校外教育,2011:73.

第5篇:动物科学导论范文

关键词:高中汉字教学汉字构形学

《汉字构形学导论》是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的一部学术著作,王宁先生在本书中提出并最终建立了有关汉字构形学的理论体系,对汉字整理、应用和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汉字构形学理论的核心内容

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直接显示的信息是语义,所以汉字构形的最大特点是根据汉语中与之相对应的某一个词的意义来构形。因此,汉字的形体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而构形中所体现的可分析的意义信息,就是造字者设计字形的意图,也称构意。这也就决定了在认识汉字时必须通过构形的分析确定其构意,即构形由哪些构件组合而成,明确构件在构形中的功能作用(表形构件、表义构件、示音构件与标示构件以及丧失构意功能的记号构件),构件数目的多少,构件拼合的方式(平面结构、层次结构、综合结构)、放置的位置等,足见构件在汉字分析和汉字教学中的重要性,这便是汉字构形学的主要内容。汉字构形学旨在探讨汉字形体以一定的理据构成和演变的规律,其构形共有十一种模式(全功能零合成字、标形合成字、标义合成字、标音合成字、形音合成字、义音合成字、有音综合合成字、会形合成字、形义合成字、会义合成字、无音综合合成字),这些内容即是进行科学汉字教学所需遵循的普遍学理和重要依据。

二、高中汉字教学现状与新课标要求

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已由识字、写字转向了阅读与写作,汉字教学处于被弱化的状态。涉及的汉字教学,也仅局限于对字音与字义的识记层面,未能从汉字学理的角度进行阐释与说明。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教师对汉字学理在汉字教学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对汉字学理的把握在精透与丰富的要求上未能满足。汉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独立内容,可谓是语文教学的基石,其他教学内容皆需依托汉字内容才能得以实现和完成。所以就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和写作教学而言,必须要在汉字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但这绝不表明汉字是阅读写作的附庸,而是反映出汉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基础地位,汉字教学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带动阅读与写作教学水平的提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课标(2017年版)》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一门学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a。由性质可知语文教学内容的重点有二:一是学习掌握语言文字,二是学会运用语言文字。由此性质还决定了“语言的建构与应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带动其他核心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新课标的另一亮点在于课程架构的核心元素——学习任务群,也强调了汉字教学的重要性。比如学习任务群四——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就重在培养已经具备一定汉字功底的学生通过积累而观察语言文字现象,找到语言文字现象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理性认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再如学习任务群十三——汉字汉语专题研讨,是在学习任务群四的基础上,对汉字或汉语某一问题的归纳与梳理,从而加深学生对汉语的理性认识。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教材内容与新课标要求,则需要“汉字构形学”的理论指导,否则学生将无法积累有关汉字、汉语的现象与理性认识、了解汉字在汉语发展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无法更好地巩固和加深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的汉字知识、理清汉语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更无法增强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三、汉字构形学理论指导下的高中汉字教学

汉字构形学原理可具体指导高中汉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主要应用于科学讲解汉字字理、通过表意汉字与词之间的关系积累词汇、发掘历史文化在构意讲解中的作用。

(一)科学讲解汉字字理

之所以要强调科学地讲解汉字的字理,是因为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虽已完成常用字的学习,但就实际掌握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对3500个常用字的学理知识了解得并不充分,甚至有违反学理解字情况的存在,诸如将“饿”字解释为“我要吃东西,因为我饿了”,这种释字方法违背了字理和学理,不利于学生后续的汉字学习。而科学地讲解汉字字理可以提高学生的汉字学习能力,使学生领会汉字的表意性质,感受汉字构形系统的结构,同时通过汉字学理知识的积累养成思考字与字之间关系的习惯,科学地掌握汉字字形与字义的关系,明确构件在汉字构形中的各种功能与作用。故此作为教师,更需要在汉字学理方面的精透和丰富,从而在汉字构形学理论的指导下,科学地讲解汉字,明确汉字是表意文字,其汉字构形具有系统性的规律和特点。例如:在讲授“饿”字时,根据汉字构形学理论可知,其构形模式为义音合成字,其中“我”为示音功能构件,“饣”为表义功能构件。通过“饿”与“饥、饭、饱、饼、馒、饺”等字形义关系的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掌握相同构件“食(饣)”,在不同汉字构形中带入相同构意的学理知识,明确这些字因共同的表义功能构件“食(饣)”而使之字义皆与饮食有关;再通过“饿”与“峨、俄、娥、鹅、蛾、哦”之间的形音关系的比较,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字的构形中相同构件“我”的功能作用,“我”在这些字的构形中非表义功能,却体现出其字音与“我”读音相近,表明“我”在这些字的构形中充当的是示音功能构件。由此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汉字构形中构件的功能作用,从而从字音和字义两个方面体会汉字构形的规律,加深对汉字构形系统性的理解,避免将“峨”解释为“我的山”、“俄”解释为“我的人”、“娥”解释为“我的女”、“鹅”解释为“我的鸟”、“蛾”解释为“我的虫”、“哦”解释为“我的口”等各种违背汉字学理的讲解,科学地掌握和使用汉字。

(二)通过表意汉字与词之间的关系积累词汇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通过文字来了解语言,通过文学来积累语言是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在此过程中充分借助语言文字带动阅读写作。汉字教学与阅读写作教学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促进与带动方面,通过阅读能够强化汉字的积累与运用。渗透汉字学理知识,分析讲解汉字字形的目的主要在于解释词义,同时通过表意汉字与词之间的关系来积累词汇,进而理解文本语境中词汇的意义。所以汉字是理解词汇意义的津钥,而词汇意义是阅读理解的关键。对汉字结构的分析,可以理解古代词义,更能合理解释现代词义,它沟通着古今词义。同时在讲解汉字字形时,要分清构意与实义的区别,构形体现构意,构意反映字义,而实义才是词义,有些字的构意与实义没有区别,比如上文中所举例子“饭、饱、饼、馒、饺、饿、饥”等字都从“饣”,都与食物有关,再如“感、意、愿、恩、惠、恶”都从“心”,都与心理活动有关。这些字都可以直接将构意与实义对应,根据字形也可以理解词义。而有部分字需通过构意分析才能理解其词义,比如“理”,我们在初期并不能将其与“玉”联系起来,只有分析构意才能了解,因为要顺着玉的纹理来雕刻玉饰,所以就出现了一系列构意为条理化的词语“治理、整理、理顺”,等等。对于这类字,我们也需注意,总体而言,由于词义的概括性,我们需将构意与词义利用字理分析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了解汉字与理解语言的双重目的。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把汉字教学、讲字与阅读教学、讲课文有机结合,实现将汉字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例如在统编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上第一课《沁园春·长沙》中,“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b中,“竞”与“争”的今义皆有“争夺,竞争”之义,而在这首诗中,作者想要表达的并非“争夺、斗争”,而是“并行、一起”,是“竞”与“争”的古义,“竞自由”即“一起共享自由”,如果译成“争夺自由”则错解了文意。其次也可以将文言与白话通过汉字同步学习。例如“兵”:修尔车马,弓矢戎兵。(《诗经·大雅·抑》)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资治通鉴》)赵亦盛设兵待秦,秦不敢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礼记·礼运》)兵,是一个会义合成字,从廾持斤。斤,斧斤,本义是武器,在《诗经》“弓矢戎兵”中体现的正是本义;由兵器引申指拿武器的士卒、战士,上文“皆以为晋兵”意为都以为是晋国的士卒;由士卒义引申指军队,“赵亦盛设兵待秦,秦不敢动”可理解为“赵国也部署了大批军队防备秦国,因而秦国也不敢轻举妄动”。由“军队”又引申指战争、军事。上文“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即可译为“所以奸诈之心由此而兴起,战乱也因此而发生”。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这些义项的分析都是汉字字形分析的结果,而且是以本义为起点进而联系到引申义,这些义项可以贯穿古今,体现了文言与白话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这些关系进行教学,把握词汇意义之间的关联。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更好地理解汉字的特点与规律,促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实现通过掌握词义系统带动阅读能力的提升。学习汉字汉语知识的目的在于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通过词汇积累促进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进一步带动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充分发掘历史文化在构意讲解中的作用

汉字的历史文化就存在于汉字的构形与构意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形所体现出的构意来分析汉字所蕴含的思想认识,由此了解古人对事物的理解与认知,体会其思维特点与方式。从字形的分析中还可以看出汉字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1.“鹿、马、虎、犬、豕、牛、羊”等这批象形字,其绘形性特点携带了众多的历史文化信息,在这类描绘动物的独体象形字中,动物的外形可能会趋于一致,都有首尾与四肢,而甲骨文却能抓住其最突出的特点加以呈现,以便区分。“鹿”的甲骨文中突出其角,虎字突出尖利的牙齿,犬字突出其向上弯曲卷翘的尾巴,豕字突出大大的肚子。通过这一组表示动物的字所采用的构形与构意的方法,从形象性特征方面体现汉字构形的区别性,并据此作为古文字形。2.合体象形字往往能够反映古人生活的图景。比如“向”本义为朝北的窗户,由此了解古代的房屋结构及生活习俗。3.表义功能构件携带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比如“张、弛、发(發)、弯、强”都从“弓”,“运(運)、输、军、辖、轨”都从“车”,从这类表义功能构件中可了解周人对射箭与驾车的重视。4.义音合成字中表义功能构件的变化,能够体现社会发展的痕迹,比如小篆里的“鬴”,是一种炊具,从“鬲”“甫”声,其表义功能构件是“鬲”,表示此炊具是陶器制品;随着青铜器的使用,“鬴”产生了一个异体字“釜”,为从“金”的“父”声,说明古时烧陶技术早于冶炼技术,由此体现社会生产的发展。5.意义相关的汉字构形与构意反映出饮食烹饪与酿造技术的情况,如“酸”从“酉”,表示酿酒;“鹹”从“鹵”,表示腌制。从汉字的构形中就可以了解古人的饮食与酿酒工艺。总之,通过对汉字构形构意体现出的历史文化信息的发掘,据此可使学生很容易理解文意,从而带动阅读能力的提升。统编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下第二课《烛之武退秦师》中有“夜缒而出,见秦伯”c一句,通过对“缒”字的形义关系的分析——用绳索把人从高处送下去。在讲解“缒”的字义时,使学生了解古人生活的图景,古代夜晚城门关闭,烛之武欲见秦穆公,需用绳子将其从城楼处下放。需要注意的是,在汉字的分析中,不可对汉字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求之太过,因为这些信息仅仅是人们通过字形对其构意体现的主观解读,不能作为科学的证据,在语文教学中要适当运用。高中汉字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汉字知识,并且能够通过汉字知识的梳理与积累转化为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教师需要在汉字构形学理论的指导下,科学讲解汉字,结合学习任务群四与学习任务群十三的要求,使学生在阅读与鉴赏方面,能够由语言文字深入到作品的内涵,产生自己独特的文学体验与感受;在表达与交流方面,能够结合语境,选择最适合最贴切的词汇写出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文章。只有充分发挥汉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基石作用,才能更好地强化学生对汉字学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在阅读与写作方面对汉字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宁.汉字构形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2]王宁.语文教学与提高语言运用能力[J].中学语文教学,2005(8).

[3]李节.再谈汉字教育的科学性——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访谈[J].语文学习,2015(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