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病保险工作总结范文

大病保险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大病保险工作总结

第1篇:大病保险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病案资料;利用;复印

近年来随着公众法律意识的增强,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落实,以及医患纠纷、公伤、评残、病退等一系列的解决方式都离不开病历,病案利用的范围不断扩展,这已成为医院病案室一项常规工作,尤其是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险,只要参保,就一律复印病历,所以导致近几年病历复印量处于上升趋势。

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07年到2009年病案室复印病历的统计数据。2007年总出院病历数为17297份,复印数为6159份,占全年总数的35.6%。期中农保1833份,保险1730份,投保410份,医保902份,学险304份,司法280份,其他700份。2008年出院病历总数为19200份,复印数为8636份,占全年总数的44.9%,其中期中农保2835份,保险2843份,投保353份,医保824份,学险327份,司法322份,其他1132。2009年出院病历总数为20568份,复印数为10588份,占全年病历总数的51.5%,其中期中农保3503份,保险3163份,投保605份,医保1199份,学险343份,司法357份,其他1418。

2 结果

表1

2007年到2009年病案复印情况统计(例)

农保保险投保医保学险司法其他

2007年18331730410902304280700

2008年283528433538243273221132

2009年3503316360511993433571418

表2

每年复印病历总数占全年病历总数的百分比(例,%)

复印总数病历总数百分比

2007年61591729735.6%

2008年86361920044.9%

2009年105882056851.5%

随着病案的公开化,复印病历的数量越来越多,复印病历所占全年病案总数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复印病历的原因也一年比一年有所变化,病案资料的社会使用价值日渐提高,医疗制度改革以后商业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数越来越多,这些医疗保险措施的落实都离不开病案资料,病案是最有说服力,最直接的一种法律证据[1]。病案使用范围扩大,使用率提高,是人们健康意识、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最好体现[2]。

3 分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要求复印病案的客户无论哪一类都有增加的趋势,个人要求复印病历的增加更加明显,说明人们的法律意识、健康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保险意识都有所增加,患者不再认为是弱势群体[3]。

从表1中可以看出农村合作医疗复印量变化最大,由2007年的1833份增加到2009年的3503份,其次是保险机构的复印量也大幅度增加,由2007年的1730份增加到2009年的3163份,这与近年来病案的公开化,患者有知情权有很大关系,人们对健康的观念也发生了质的改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但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人们的保健意识,健康意识增强了,人们更希望借助病案来增加健康透明度,也有的复印者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健康资料,为以后再就医做好准备[4]。农村合作医疗复印数由2007年的1833份,增加到2009年的3503份,自从2004年国家实行农村合作医疗以来,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得以解决,医疗费报销再也不是城镇职工的专利,从这方面看,农村与城镇的距离正在进一步缩小。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病历复印数量在逐年增长,接待复印已成为病案室的一项重要工作。

保险业复印是保险公司须进一步了解投保患者的病情,病情发展程度、转归、费用等,并以此作为投保理赔的依据。

司法部门复印病历是伤残鉴定和纠纷鉴定,以及律师受委托进行司法调查等。

农村合作医疗是现阶段农村患者住院费用报销的重要部门,需要的住院资料必需完善具体。

病案是一种法律效力的医疗信息资料,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与医疗事件相关的各个方面,医务人员要注意提高法律意识,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知识,加强自我保护,而对社会各方面对病案信息资料需求的不断加大,如何更好地保证病案信息的可利用性,更好地为需求方提供服务,对于病案管理人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总之,做好病历的复印工作,需要全院各科室,各部门协同努力,提高医疗质量,病案质量,病案管理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

参考文献

[1] 贾莉莉.病案信息的社会化价值.中国病案,2006,7(7):13.

[2] 高玉华.2336份病历复印的原因分析.中国病案,2008,9(5):10-11.

第2篇:大病保险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社会医疗保险政策;医疗服务

我国的医疗服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二是有效平衡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增加医疗和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三是强化医疗服务管理。完善社会医疗保险政策,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医疗服务,从而有效地提升我国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一、我国现阶段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分析

1、社会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标准不统一

虽然我国正处在逐步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阶段,各地也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但基于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从而导致了每个地区的社会医疗保险的筹资标准及待遇不统一,致使城市务工人员或者城郊结合的居民出现重复参保或有选择地参保等现象出现。目前,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的距离正在逐渐缩小,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远远低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使得许多外来务工人员纷纷选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对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稳定运行是非常不利的。

2、门诊费用增长过快

有数据表明,2000年县级医院门诊费用相对于1990年增长了6.81%,2005年增长至10.43%,到了2010年县级医院门诊费用则上涨到15.03%,且2011年国务院的一项调查显示,城市居民医保门诊报销费用不足1/3。由此可见,我国门诊费用增长过快,但居民医疗保险却不能得到合理的报销。虽然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中有关于报销大病费用的相关政策,但关于门诊的医疗保障服务还是不够完善。

3、社会医疗保险统筹资金收支运行不平衡

随着社会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县级以上医院住院治疗费用增长速度也明显加快,这都是造成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统筹资金收支运行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我国对社会医疗保险政策不断进行改革与推进,使得医疗保险的补偿水平逐年提高,极大地降低了居民医疗负担的风险。在社会医疗保险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医疗费用却逐渐上涨的情况下,社会医疗保险统筹资金的平衡运行也因此埋下极大的隐患。

二、社会医疗保险政策对医疗服务的影响效果

1、门诊统筹对医疗服务的影响

(1)研究门诊统筹制度对医疗服务影响的方法。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影响效果,本次研究选用了“门诊+住院补偿”医疗模式与“个人账户+住院补偿”医疗模式进行对比。参加两组医疗模式的实验者年龄均在32—49岁,文化背景、月收入均无显著差异。其中参加“个人账户+住院补偿”医疗模式的实验者在身体健康方面与“门诊+住院补偿”医疗模式的实验者存在高于1%的差异;在生活习惯方面“个人账户+住院补偿”医疗模式的实验者与“门诊+住院补偿”医疗模式实验者存在高于1%的差异。研究实验进行两周,两周后对比两组医疗模式的门诊就诊率、住院率、自我医疗率与未就诊率。(2)门诊统筹对医疗服务影响的研究结果。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门诊+住院补偿”医疗模式的门诊就诊率下降了16.13%,自我医疗率增加了13.11%“;个人账户+住院补偿”医疗模式的门诊就诊率增长了12.19%。(3)关于门诊统筹对医疗服务影响的讨论。从研究结果可以分析得出,门诊统筹制度明显降低了居民的门诊就诊率,家庭人均收入升高,其门诊就诊率也会得到相应的升高。自我健康评价差的居民,其门诊就诊率就越高。患有慢性疾病实验者的门诊就诊率低于没有患病的实验者的门诊就诊率。门诊统筹制度实施两周之后,自我医疗率明显上升,并随着家庭收入额增加而降低。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门诊统筹制度有效地提高了社区门诊医院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了慢性疾病患者去医院的就诊率;有效降低了居民的自我治疗率,增加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门诊统筹制度的制定有效降低了居民的疾病负担,实现了让每位居民都享受到了最基本的医疗服务。

2、大病医保政策对医疗服务的影响

(1)研究大病医保政策对医疗服务影响的方法。随机选取某市城镇医疗保险数据库2009—2012年10%的样本进行研究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就诊日期、疾病诊断、住院总费用、统筹支付、大病医保支付、自费支付。因大病医保从2011年实施了自费补充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得到提高,故而将2009—2010年前的调查样本作为一组,2011年—2012年的调查样本作为一组。(2)门诊统筹对医疗服务影响的研究结果。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大病医疗保险政策实施后,患者个人自费支付的费用下降了19.83%,个人支付费用在住院总费用的占比下降了2.82%,灾难性医疗支付费用降低了41.23%。(3)关于大病医保政策对医疗服务影响的讨论。从研究结果可以分析得出,大病医保政策明显地降低了患者住院的自费支付,其主要原因是:大病医保中增加自费补充医疗保险,从而使得大病补充报销可以高达50%,降低了患者的自费费用,实现了患者“看得起病”的目标。但随着医疗费用的不断增加,大病医保又降低了患者自费支付,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医疗行为的监管,尽量避免医疗道德事故的发生。大病医保政策实施后,退休人员的自费费用与灾难性医疗支付的比例增加了,离退休人员自费费用与灾难性医疗支付比例也有明显上升。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大病医保自费补充的政策会引导退休人员或离退休人员进行一些不必要的医疗服务,导致医疗道德事故的发生。世界银行发展部门专家AdamWagstaff曾研究我国西部新农合医疗实施的效果,发现“按服务付费”与“大病统筹”等制度有助于增长主张患者过度治疗的现象发生。因为大病医保政策中的多种支付方式,促使一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的管理机制,以提高大病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在大病医保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不少医院不得不改进自身的医疗技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降低整体的住院费用。大病医保政策不仅保证了医疗质量、促进了医院的自我发展,也有效地提升了大病医保资金的使用率。

3、总额预付制下的结算办法对医疗服务的影响

(1)研究总额预付制下的结算办法对医疗服务影响的方法。分析某市住院总人次前80%的医疗结构,用不同的方式对患者的次均住院总费用、次均自费支付进行结算,随后比较自费支付费用比例的变化。(2)总额支付制下的结算办法对医疗服务影响的研究结果。总额控制、增幅管理的结算方法下,次均住院费用与使用医保支付费用增加明显,但总额费用控制效果比较好的普遍是三级医院。针对一些特殊疾病,总额控制、增幅管理的结算方式下的次均住院总费用和使用医保支付费用的情况有所下降,但结果并不明显,二级医院的次均医保费用支付明显是高于三级医院的。从整体上看,使用总额控制、增幅管理结算办法的患者住院自费支付比例下降了2.6%,三级医院自费支付比例下降了2.4%。(3)关于总额支付制下的结算办法对医疗服务影响的讨论。精细化总额控制(即住院总额与次均住院总费用)、增幅管理结算办法有助于医疗结构提高对医疗费用的使用效率,减少患者住院的时间。通过总额控制、增幅管理结算办法可以看出,二级医疗机构的次均医保支付费用明显高于三级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的挂床现象也明显高于三级医疗机构。主要原因为一些二级医疗结构的医疗水平明显提高后,导致了一些不必要住院的现象存在。对此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尤其是对二级医疗机构。推行对特殊病种实行精细化总额控制、增幅管理的结算办法,提高对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随着我国医保制度的不断改革完善,相关部门应该探索出符合住院服务的支付方法,优化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提升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三、关于社会医疗保险政策的建议

1、推进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制度

我国当前并没有统一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从而造成我国城乡医疗体系不完善。无论是医疗资金的统筹管理还是医疗保险的待遇及相关管理制度,都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导致重复参保或有选择性参保的现象出现。要按照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新要求,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制度,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出统一的医疗保障体系,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医疗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基本制度、管理体制、政策标准、支付结算、信息系统、经办服务的有机统一,建立起符合实际、统筹城乡、惠民高效、公平可及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最大程度惠及参保居民。

2、推进门诊统筹制度的广泛实施

门诊部门作为我国社区医疗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没有进行合理的利用就会造成我国医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当门诊服务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居民就会更多的选择住院来治疗,从而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患者过度治疗的现象发生,间接加重了我国看病难的情况,也增加了医疗道德事故的发生风险。医保部门应重视门诊统筹制度,完善并推行门诊统筹制度的广泛实施,提升门诊对小病的治疗率,优化我国医疗体系,提升门诊医疗医院的使用率。

四、结论

结合我国居民当前看病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改善,才能逐步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医疗保险政策。在完善社会医疗保险的同时,国家也要重视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工作,增加卫生部门与监管部门的协作,降低医疗道德事故的发生,有效地提升我国医疗资源的使用率,如此才能实现社会医疗制度最初的目的,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看病难的情况。

参考文献

[1]许海茹:社会医疗保险政策对医疗服务影响的效果评价[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5(7).

[2]潘杰、雷晓燕、刘国恩:医疗保险促进健康吗?──基于中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13,4(12).

[3]毛阿燕:近二十年我国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对患者的实际影响:患者就诊实际报销比例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2,10(24).

[4]汤金洲、侯晓丽: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2,27(7).

第3篇:大病保险工作总结范文

刚才,我们组织收听收看了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1月9日,我们刚刚召开了全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重点河道治理工作会议,对总的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工作重点和措施要求都已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必须强调,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用三年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省委、省政府要求用三年基本完成所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用五年基本完成重点河道治理任务,这个目标是非常明确的,也是不容动摇的。上次会议之后,相信大家都有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总体上认识是一致的,都想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同时也存在任务繁重、要求严格、时间紧迫、压力巨大等诸多困难。有困难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思想麻痹、认识不足、畏难发愁、措施不力、工作不实。各地要迅速搞好组织发动,立即启动开展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春节一过就要大干、快干、干好,力争在赶在大汛之前完成800座重点头顶险库加固的主体工程建设任务,打好这场水库加固及河道治理的开局仗。下面,就贯彻落实国务院会议精神、加快实施我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重点河道治理工作,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迅速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上来

刚才,回良玉副总理作了重要讲话,对进一步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回副总理的重要讲话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更加关注民生、构筑防洪安全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四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重大意义,针对近年来全国水旱灾害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总的任务目标和措施要求,并就今年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进行了重点安排。回副总理的重要讲话把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优先解决民生问题、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位置,对抓好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利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切实做到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实施水库除险加固与河道治理的重大部署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刚刚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全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重点河道治理工作会议结合起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省委、省政府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出发,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作出了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规划内重点河道和重要小型泄洪河道治理的重大战略部署。这充分显示了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彻底解决这个心腹之患的信心和决心。各级各部门要深刻领会和用心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思想上再发动,认识上再统一,切实把加快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重点河道治理工程作为解决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大事、要事来抓,迅速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要求上来,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作为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抓紧组织开展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积极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投资大、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当务之急就是要全力抓好前期工作。一要进一步加快前期工作步伐。要在全面搞好水库、河道普查和安全鉴定的基础上,能做大的做大,该做小的做小,该消号的消号,该降级的降级。认真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治理工程的勘察设计工作,本着“做深、做实、做透”的原则,力求方案安全、经济、实用。要加快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骨干河道治理工程的立项审批步伐,要两步并成一步走,实行“二合一”,按照国家规定可以直接进入初步设计阶段工作的要抓紧安排,要尽可能简化程序,加快进度。对小型病险水库,今年必须先干800座重点头顶险库,今年干其实就是要求今年汛前必须完成,否则一旦出险,就是大事,要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能从简的从简,总的要求就是快干、早干。二要切实搞好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的相关服务工作。要组织勘测设计、计划管理、财务管理、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和骨干技术力量,实行包干制度,加强对本辖区内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的安全鉴定、初步设计、资金管理、质量管理、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的管理,确保每一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不少于两名技术负责人,同时做好跟踪技术指导服务。各相关业务部门要从力保按期完成加固治理任务的大局出发,积极为工程实施创造条件,提供方便。三要及时总结和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对工作开展中发现的典型做法,无论是资金筹措方面的,还是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都要迅速进行总结推广,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全力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重点河道治理步伐。

三、拓宽思路,多渠道筹措工程建设资金

资金问题是决定这项工作能否顺利推进的最重要因素。病险水库加固及河道治理工程,是一项公益性为主的事业,按照现有财税政策,投资主体就是各级政府。因此,省政府在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时,就提出要按照“分级负责、分级管理”和“财政投入为主,市场融资为辅,鼓励社会参与”的原则,多层次、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各地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要多想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既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市场调节这只无形的手引导各方面资金投入水库加固、河道治理这个领域。省级财政要继续加大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重点河道治理的扶持力度,本着“足额配套、先急后缓、突出重点”的原则,将资金重点用于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骨干河道治理及小型病险水库加固的奖励补助,并优先安排前期工作及进度快、质量好、市县配套资金到位的项目。各市县要根据各自情况制定相应的投入政策,明确投入渠道和资金比例,千方百计增加地方财政投入。要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积极引进外资,用足、用活“一事一议”等相关政策,动员组织农民群众投资投劳,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但绝不允许借机加重农民负担。要搞好资金的使用管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最大的效益。绝不允许出现挤占、挪用建设资金的现象,一经发现,将依法依纪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四、强化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水库和河道是防汛保安的基础工程,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重要安全屏障,质量重于泰山,责任重于泰山。检验工程质量高低,既要执行好国家标准、技术规范,但是更重要的是要经受的住暴雨洪水的检验,经受的住历史的检验。这一点,绝对马虎不得,也麻痹大意不得。一是严格工程施工要求。大中型病险水库与骨干河道治理要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对小型水库、小型河道,本着严格管理、简化程序的原则进行建设与管理,要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和施工。要严把工程验收关,不按批准设计内容实施或工程质量不合格的,坚决不给予验收。二是坚持建管并重,明确监管主体。无论什么类型的水库,都要明确管理主体和受益主体,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有关人员的管护积极性。对完成加固治理后的水库,要结合水管体制改革,明确部门职责,结合工程自身的特点,健全完善管理体系,理顺管理运营体制,建立完善确保工程良性运行的长效机制。三是严格水库、河道安全管理。要高度重视在建工程的安全工作。认真汲取甘肃高台县小海子水库非汛期、大白天垮坝的教训,妥善解决好工程进度与安全度汛的问题,组织落实好各项施工安全措施。要迅速组织精干力量,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就病险水库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一次排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落实处理措施,一时难以处理的,要认真落实应急预案,必要时可以降低水库运行水位或空库除险加固,确保水库安全。要科学界定水库、河道管理与保护范围,严肃查处非法侵占、围堵河道等违法行为,确保工程安全运行。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责任制落实

能否如期实现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强组织领导是关键,这既是过去我们做好工作的宝贵经验,也是今后做好水库加固及河道治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当前,市、县党委、政府换届工作已经结束,新班子、新领导要迅速进入角色,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重点河道治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这项工作当成一项硬任务、硬指标来抓,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在前几天的会议上,我已代表省政府与各市负责同志签定了水库除险加固责任书,省及各市政府的职责和要求都已经十分明确。在具体工作中,要着重抓好四个方面的责任落实:一要落实领导责任制。有句话说的好,“工作干的好不好,关键在领导”。这次水库加固及河道治理实行的是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除险加固责任制,各级政府一把手要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层层签订责任书。省政府文件对这一点也作了明确要求,如果干不好,就要依规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二要落实岗位责任制。要将工程建设任务分解到各有关部门,逐一落实工程项目的具体负责人,确保每一座加固的水库、每一条治理的河道都有明确的监管责任人、主管责任人和建设责任人。三要落实项目实施责任制。工程实施过程中要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做到每一个建设环节都有专人管理、专人负责。四要落实绩效考核与督查督导制度。各市都要将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政府绩效目标考核体系,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部门、单位及相关责任人要进行责任追究。同时还要将这项工作列入政府督查范围,实行重点督查和逐级督导,责任明确到哪一级、哪一单位,督查落实就到哪一级、哪一单位,确保各项治理加固任务按期完成。

第4篇:大病保险工作总结范文

一、主要工作与成效

(一)制定倾斜性医疗优惠政策,提高贫困人口受益率。 

1.免费参保。一是免费参加居民医保保险。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补助,2018年为18034名贫困人员缴交参保费324.612万元。二是免费参加重大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2018年市财政为1803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按每人每年260标准购买重大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总金额468.884万元。

2.建立绿色通道。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在市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执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制度,住院就医免缴押金,出院时只需负担自负医疗费用;到市外定点医院住院就医的,出院后将住院材料交当地医保所,由医保所送市医保局审核报销,市医保局进行医疗保险、大病保险、重大疾病补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政府统筹兜底一站式报销,大病保险、重大疾病补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政府统筹兜底报销款全部由医保局垫付。

3.免住院报销起付线。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在宜春市内一、二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报销免起付线。2017年免起付线3068人次96.83万元,其中:一级医院863人次8.63万元,二级医院2205人次88.20万元;2018年截止11月30日,免起付线4626人次117.36万元,其中:一级医院2256人次22.56万元,二级医院2370人次94.80万元。

4.提升和扩大门诊慢性病保障水平。2017年起,农村参保人员慢性病病种由原来的14种增至28种,Ⅰ类慢性病最高支付限额10万,Ⅱ类慢性病最高支付限额5000元,Ⅱ类每多增加一种慢性病,封顶线增加2000元。

5.提高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对符合大病保险范围的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下降50%,即6000元,支付比例提高5%。即55%,年度封顶线25万元

6.严格控制目录外诊疗项目、药品的使用。农村贫困人口住院治疗,经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重大疾病医疗补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后自付医疗费用不得超过医疗总费用的9.5%,如因过度医疗或不合理医疗导致农村贫困人口住院自付费用超过9.5%的,超过部分由就诊所在医疗机构承担。

7.继续提高15种重大疾病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患耐多药肺结核等15种重大疾病,实行按病种定额救治,在二级和三级定点医院治疗,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分别按80%和70%补偿后,再由重大疾病医疗补充保险核报销18%和27%,个人只需负担2%和3%。

8.门诊三免、住院六免费。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在市内一、二级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诊时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肌肉注射费、换药手续费,住院时实行“六免”即注射费、普通换药费、“三大常规”(血液、大便、小便常规)检查费、胸片检查费、普通床位费、护理费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民政救助结算后需个人自付部分的费用,由医院免收。截止目前2018年门诊共减免56324人次,减免金额7.98万元;住院减免经四道保障线报销后需个人自付部分的费用4.39万元。

9.在市、乡二级医疗机构设立扶贫床位。市级医疗机构按总床位的5%左右设置扶贫病床,各乡镇卫生院设置扶贫病床不少于2张。全市共设立扶贫病床158张。

10.住院医疗费用报销得到保障。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住院就医,经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重大疾病医疗补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报销后,自付医疗费用超过医疗总费用的9.5%,超过部分由政府统筹兜底。具体报销情况如下:

2018年。截止11月30日,住院5376人次,医疗费用总计金额3871.57万元,其中:医疗保险报销2274.59万元、大病保险报销403.47万元、重大疾病医疗补充保险报销891.00万元、医疗救助报销52.86万元、医院机构减免12.45万元、政府财政兜底34.64万元,个人自负医疗费用202.56万元,个人自付比例5.23%。

(二)多措并举,持续深入宣传健康扶贫政策。

XX市卫计委、医保局充分利用广播、电视、XX微信平台、宣传栏、宣传单等多种媒体宣传健康扶贫政策。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以及机关干部、医保人员、医务人员参加的会议上发放宣传资料,广泛宣讲健康扶贫政策、健康生活方式和合理就医观念。在XX电视台播放医疗健康扶贫政策60多次,更换宣传栏100多期,发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联系卡8000多份、向全市领导干部等发放健康扶贫政策宣传资料,培训村第一书记、村妇女主任600多人次,向群众发放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清单6万多份、慢性病健康保健手册10000多本、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健康扶贫政策、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三)优先为贫困家庭开展居民健康签约服务。

采取“签约医生+服务团队+支撑平台”服务模式,优先为贫困村和贫困户开展签约,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建立上门随访联系制度,将因病致贫农村贫困人员纳入医疗服务重点管理对象,按照健康档案病种管理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免费随访、指导康复等专项帮扶服务。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人数18034人,签约率100%,100%的贫困户接受了两次及两次以上的免费健康体检服务,免费体检金额160.2万元。

(四)开展巡回医疗义诊活动。

定期开展院内义诊及进社区、下乡村义诊活动,对行动不便的贫困、疾病患者入户进行诊查。开展“认门入户”宣教咨询,通过入户走访、电话随访等形式,为辖区内残疾人、贫困户等特殊人群主动服务。共组织医疗队21个,医务人员68人,义诊共计23529余人,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9000余份,免费测血糖1365人,免费发放药品6万多元. 

(五)做好城乡对口支援工作。

认真实施市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稳定持续的组团式帮扶,提升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着力在选派优秀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加强对基层专科的帮扶和人才培养上下功夫,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水平整体得到提升。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第5篇:大病保险工作总结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棉花糖果”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精准医保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关于精准医保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为全面落实党的和对脱贫攻坚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城区医疗保障局在城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南宁市有关医疗保障工作的决策部署,行使医疗保障监督管理职能,坚持以关注民生为宗旨,认真贯彻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医保二次报销、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各项政策,切实抓好医疗保障工作,深入查找推进精准医保扶贫工作的关键环节,通过走访调查、实地观摩视察、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方式,了解实情、研究问题、指导工作,督促落实,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良庆区2020年医保扶贫基本情况

全面落实“198”政策。截至11月30日,国扶系统共有建档立卡户10944人,城区政府已为符合条件的1094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额代缴城乡医疗保险参保费,建档立卡人口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代缴率达100%、参保率达100%。良庆区贫困人员住院及门慢共报销9990人次,其中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特殊慢性病报销7561人次,涉及门诊慢性病医疗费总金额215.29万元,享受报销总费用199.86万元,报销比例达92.83%;住院报销2429人次,涉及住院医疗费总金额2239.20万元,享受报销总费用2060.72万元,报销比例达92.03%;累计认定审批通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门诊特殊慢性病待遇2148人,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全面落实“一站式”结算,贫困群众“跑腿”“垫费”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2020年11月,良庆区迎接自治区“四合一”脱贫攻坚验收,医保扶贫工作顺利通过,取得较好成绩。

(一)及时传达、组织学习和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一是学习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讲话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二是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南宁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南宁市精准防贫基金专项保障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南扶领发〔2020〕17号)文件精神,共同做好防贫工作。并根据文件精神,分别于10月下旬,12月初,安排专人对我城区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和29种门诊特殊慢性病治疗,在按政策规定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基本医保二次保险、医疗救助或政府财政兜底政策报销相应的费用补偿后,年度内自付和自费的医疗费用超过0.5万元的人员进行排查,并将排查人员名单提供给城区扶贫办。

(二)落实“198”政策。一是全额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代缴参合费。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二是建立“兜底”保障机制。切实降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医负担,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倾斜政策。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在统筹区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取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起付标准,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提高5%;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按照现行的甲类药品报销比例给予支付;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治疗全区统一确定的29种门诊特殊慢性病的,取消起付线,报销比例提高10%;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10%;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基本医保二次报销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参保年度内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城乡医疗救助报销后,余下的医疗费用(不含自费药品及自费项目)按照30%给予再报销待遇;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费用、门诊特殊慢性病医疗费用政府兜底政策,住院实际医疗费用达90%以上,门诊特殊慢性病达80%以上。

(三)实行贫困人口特殊慢性病“先享受待遇后备案制度”。良庆区医疗保障局对基层医疗机构上交的贫困人员门诊特殊慢性病申请给予优先审批,并及时将审批结果报给卫生院,由卫生院及时将门诊特殊慢性病卡发给贫困人员,落实贫困人口门诊特殊慢性病先享受待遇后备案制度。优化门诊特殊慢性病审批程序,采取多种方式,会同卫健部门做好建档立卡人员门诊特殊慢性病认定。联合城区卫健局组织城区内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五象医院、广西水电医院、崇左市复退军人医院等单位的主治及以上职称的医师组成的专家小组,对辖区贫困人口慢性病进行认定及办卡,对符合办理条件的,审批通过,发放慢性病卡给贫困人员。

(四)全面落实“一站式”结算。2019年6月底前,各定点医疗机构积极进行院端系统功能升级改造工作。根据南宁市社保局、南宁市社保卡办的要求,城区所辖定点医疗机构于2019年7月6日已正式上线运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保二次报销+医疗救助+兜底保障”一站式结算,解决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基本医保二次报销、医疗救助等政策环环相扣、却又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带来的群众“多头跑”难题。同时,为了解决参保居民因为没有办理社保卡而不能持卡结算的问题,实现通过“人脸识别”实人认证方式在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医疗费用,有效地解决了贫困人口“跑腿”“垫费”难题。

(五)做好村卫生室(所)“就医直接结算”工作。为贯彻落实医保扶贫领域有关工作要求,加强基层定点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所)标准化建设,保障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正常就医结算,我局主动与城区卫健部门对接,开展对辖区内村卫生室(所)“就医直接结算”情况进行摸底,做好村卫生室(所)连接南宁“金保工程”网络登陆医药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为村卫生室(所)开通医保系统的结算权限,并举办了村卫生室医保系统报销操作知识培训班,落实好推进村卫生室“就医直接结算”相关工作。目前,我城区现有卫生室59家,已全部开通医保报销系统并通过系统直接结算。

(六)开展“医疗保障进万家”扶贫宣传活动

1.良庆区医保局制定了宣传活动工作方案,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形式,大力宣传、普及基本医保及健康扶贫政策,使医保政策深入人心,增强全民参保意识。2020年截至11月22日,良庆区累计共发放健康扶贫宣传资料12万份,海报700余份。良庆区累计推荐在广西医保微信公众号平台查阅基本医疗及医保扶贫政策信息7000人次。

2.良庆区医保局加强对医保经办机构经办人员及各镇分管、驻村干部、帮扶干部,以及乡镇卫生院一线医务人员、村医的医保扶贫政策培训及医保结算业务指导,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障服务水平,确保政策“说得清”,群众“听得懂”。一是5月9日医保局专门致函给各帮扶单位,要求组织全体帮扶责任人举行相关医保政策培训。二是5月15日组织医保经办机构经办人员及各镇分管、扶贫业务负责人、脱贫攻坚工作分队分队长、各帮扶责任单位联络员、各定点医疗机构分管领导、各定点村卫生室负责人举办脱贫攻坚基本医疗保障战役业务培训会,增强各帮扶干部对健康扶贫政策的理解和宣传,提升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村卫生室、医保经办机构人员业务能力,提高我城区城乡居民对健康扶贫政策知晓率。三是5月29日下午,城区医保局在2020年良庆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人员培训班上进行基本医疗保障业务培训,城区160名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参加了培训。截至11月30日,良庆区医保部门累计对医保经办机构人员及驻村干部、帮扶干部以及乡镇卫生院一线医务人员进行医保扶贫政策培训1800人次。

(七)出台脱贫监测户及边缘户享受医疗补助实施方案。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坚持“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减少贫困存量的基础上,防止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着力巩固脱贫成果。6月底,城区政府印发了《良庆区脱贫监测户享受医疗临时补助实施方案》、《良庆区边缘户享受医疗方面防贫资金补助方案》。城区医保局根据补助方案,及时将监测户及边缘户1-11月享受的补助资金50657元下发给脱贫监测户及边缘户,防止他们因病致贫返贫。

(八)简化“零星报销”大病保险业务办理赔付手续。即从2020年8月12日起,对良庆区参保居民在办理大病保险报销手续进行改革,即由原先参保人员在办理医疗保险报销后,再自己跑到保险公司办理大病保险报销的流程,转变为由城区医保局社保中心直接将符合大病保险患者的银行账号、联系方式等信息提供保险公司,再由保险公司通过医保系统导出的报销数据直接核算,并将赔付金额直接转账到患病居民的账户,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多头跑”难题,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广大参保居民。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一)因国扶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医保系统的数据更新也需要同步更新,如更新不及时,会导致自治区医保局的医保系统数据与国扶系统参保数据不一致。

(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9种门诊特殊慢性病审批及门慢卡办理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门慢卡认定办理不够及时。

(三)医保政策宣传不够到位。

四、对策建议

精准聚焦问题导向,切实增强医保扶贫政治责任、工作担当,真抓实干,不断探索医保扶贫新模式、新做法,确保健康扶贫连战连胜!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保障。坚持将医保扶贫作为医保局头等大事,坚定必胜信心,全力以赴推进建档立卡群众100%参保缴费;未脱贫人口及两年扶持期内建档立卡贫人口合规住院报销达90%,29种门诊特殊慢性病门诊报销达80%;全面落实一站式就医结算;落实门诊特殊慢性卡先享受待遇后备案制度等医保扶贫四大工程。

二是继续加强与扶贫部门对接,共同做好数据核实比对。同时积极与财政、税务、扶贫、卫健、民政、残联军人事务管理局及各镇、玉洞街道的沟通协调,做好建档立卡人员动态信息比对工作。

三是继续优化门诊特殊慢性病审批程序,落实贫困人口门诊特殊慢性病先享受待遇后备案制度。城区医保局、城区卫健局和基层医疗机构加强沟通,采取组织专家下乡、进村入户等多种有效形式,共同做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员门诊慢性病卡办理认定工作。

第6篇:大病保险工作总结范文

社会医疗保险是一种“低水平,广覆盖”的保障,其最高“赔付金额”是当地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在全国大多数地区为2~5万元,而重大疾病医疗费用一般高达10万元以上,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缺口。

商业医疗保险的空间

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已经是当务之急,从目前来看,利用商业医疗保险建立一个没有漏洞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就险种类别来看,目前上公众急需的医疗保险、老年护理保险,属于健康险的范畴,而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家专业的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健康险也只是作为寿险的附属业务。尽管如此,我国近年来的健康险增长依然迅速,2000年度我国健康险保费达到27.69亿元,占人身险总保费的2.77%;2001年健康险保费达到60.27亿元,占人身险总保费的4.24%。这一成绩较之成熟市场的1/4到1/3有较大距离,但较上年增长117.65%,远远高于同期42.6%的人身险保费增长率。在七月召开的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健康保险工作部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上,专家们认为,由于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不足,保障程度相对不高,为商业保险公司发展健康保险留下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较为谨慎的预测是,到2008年前后,我国健康保险的市场规模在1326亿元左右,而较为乐观的估计是在2837亿元左右。这一切表明中国健康险市场充满巨大的潜力。

商业保险公司的“苦水”

市场潜力巨大,老百姓又急需,这种两全其美的事情,为什么得不到保险公司的热烈响应呢?实际上,商业保险公司有其商业上的苦衷,多种因素制约了业务的顺利开展。

赔付率居高不下

长期以来,各保险公司开办的医疗保险都处于收赔相抵,甚至收不足赔的状况,个别地方的赔付率甚至高达300%,这使保险公司的利润微乎其微,不少公司对大力发展医疗保险的热情不高。

管理难度较大

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关系难以建立,加上医疗制度的不完善,透明度不高,保险公司难以对医疗费用进行控制。保户中存在着不少逆选择投保的,而且一些道德风险和索赔欺诈风险大量存在,使保险公司难以拓展市场。

经营管理方法不先进

在美国普遍使用的风险管理技术,如复杂的费率厘定、承保选择、次优要求、大案管理、非比例再保险保护等,在我国还鲜为人知。

专业化程度低

一方面,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家专业的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国内保险公司把健康险作为寿险的附属,极大地影响健康险的经营战略决策。另一方面,人才匮乏。医疗保险对保险人员的医学知识要求较高,在核保、理赔、精算等方面都需要专业性较强的人才,而保险公司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影响了医疗保险业务的推广。

适合健康险业务的系统缺乏

品种单调,个性化、多元化程度差。当前,公众急需的是纯粹的医疗保险、老年护理保险等,而市场上没有老年护理保险,而一些险种又是以附加险形式随主险开展且以统保形式承保的,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国际上成熟的商业健康险市场一般包含四大类产品:医疗费用给付类、失能收入损失补偿类、长期护理保障类和疾病给付类。我国虽已有180多种健康险产品,但主要集中在第一类上,而且都是一年一保的短期产品。

症结所在

健康险的症结在于风险控制难度大、专业技术要求高。

第一,从管理上说,健康险对案件的管理不是结果管理,而是过程管理。它保障的不是“疾病发生”,而是“就医事件”。“就医事件”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包括疾病发生、就医、治疗、痊愈及出院等步骤,每一个步骤不同的处理方式决定了案件结果的不同。这决定了医疗保险在精算、风险控制、核保理赔、医疗协调管理等各方面均不同于寿险和意外险。其次从协调管理上说,在我国商业保险公司、社会保障部门、被保险人和医疗服务提供者构成了健康保险的四方关系,在这四方关系中,医疗服务提供者对发生就医的被保险人的住院时间长短、治疗方案、是否发生医疗费用及发生多少医疗费用等起着重要作用,社会保障部门与商业保险公司在统一标准、信息共享方面有较强的合作需求。因此加强协调管理对合理施治和合理用药方面的管理有着突出重要的意义。

第二,从风险控制上说,寿险的基础是建立在大数法则上,依赖于“死亡事件”,而死亡是投保人或是被保险人较难人为控制的事件,是一种纯粹风险。而对健康保险来说,其经营的是就医事件和医疗费用风险,被保险人可能在医疗服务提供方的配合下,“无病看病、小病大看”。因此其道德风险要比寿险和意外险严重且不可控。其次,同传统寿险相比,对被保险人的风险控制更为复杂。传统寿险通常将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及家族病史作为核保的重点,而对于健康险来说,被保险人保障水平、保险信用记录、过度利用倾向、收入水平、职业情况以及定点医疗机构行医记录等信息也是风险评估的重要部分。

第三,从费率厘定上说,人寿保险主要考虑死亡率、费用率和利率,健康险所要考虑的不仅是疾病的发生率、就医率和住院天数,更要考虑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医疗消费水平、区域及城乡差异、投保团体的情况、医疗环境和诊疗技术的变化等因素。由于医疗保险受免责期、等待期和免赔额的影响,其责任发生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在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未决赔款准备金的计提上又不同于财产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

智能化系统解决之道

健康险这些独有的特性决定了传统的业务系统将很难满足健康险业务的发展,因此,一套能解决业务难点、满足其特殊业务需求的智能化系统就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因为一套好的健康险智能化系统应具备有效的过程管理、强大的数据交换功能、全方位的风险控制和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并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智能化系统通过科学地监控疾病发生、就医、治疗、痊愈及出院整个“就医事件”,从而实现有效的过程管理。由于健康险业务的复杂性、频繁性和实时发生性,需要有效的过程管控系统,单纯的业务流程管理将不能适应医疗保险业务发展和风险管控的需要。传统的业务系统通常只能进行事后型的管理,即就医事件结束后,被保险人持医疗费用帐单进行索赔时,业务系统才开始进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要对就医事件进行审核困难明显加大,常常导致保险欺诈,由于对某些不合理的医疗费用的发生未进行事先控制,导致理赔时出现纠纷。通过过程管理,能够有效地消除保险人、被保险人及医疗机构三者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保险人可以及时获得被保险人的诊疗信息,并可在就医事件出现不合理的情况下及时介入,防止不合理费用的发生。通过过程管理,结束了医疗费用的高低基本受控于医疗机构的情况,加强了保险人对医疗费用的控制力,极大地降低不合理医疗费用的发生率。

智能化系统可同医疗服务提供者、社保机构进行同步/异步数据交换,能够及时地获取各种信息,如:被保险人的医疗信息、药品、诊疗项目、服务项目列表及给付比例等基础数据。通过数据交换,为过程管理及风险监控提供了必要的数据,为保险公司协调管理社会保障部门、医疗服务提供者和被保险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录入量,增强了业务处理的自动化程度,使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智能化系统拥有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由于健康险业务的复杂性,在对被保险人进行核保时必须全方位的评估被保险人的风险,如:被保险人保障水平、保险信用记录、过度利用倾向、收入水平、职业情况以及定点医疗机构行医记录等。通过科学地风险评估体系能够准确全面地揭示被保险人的风险,为核保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避免了被保险人逆向选择等风险,从而减少了保险公司的损失。

智能化系能够有效协调保险人、被保险人和医疗服务提供者三方关系,并能对就医事件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发现被保险人“无病看病、小病大看”,医院过度提供医疗服务等风险。通过先进的人工智能判断技术,增强了业务处理自动化的能力,可减轻核保、核赔业务人员的工作压力,降低商业医疗保险费用;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智能化系统建成后,经过一定时期的运行,将积累大量的业务数据,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从大量的数据集合中有效发现有价值的商业信息,同时因为有了足够的样本数据,从而为健康险的费率厘定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对业务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保险公司将逐步建立起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智能化系统积累的经验将成为其他公司唯一无法赶超的“信息壁垒”。

由于各地医疗服务水平、基本医疗保障、疾病发生率等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不能按照同一种模式对各地的健康险业务进行统一的管理,智能化系统能对于不同类型的医疗服务、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采取有针对性的管控,使得保险公司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顺利开展业务,扩大市场,提高了管理效率,节约成本。

在处理健康险业务时,不仅数据量大,而且还需要综合不同类型的数据,例如:在理赔时,除需要知道被保险人的自身信息外,还需要知道就医医院,使用的药品明细等信息。智能化系统能处理健康险大量数据要求,协调各种业务数据,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智能化系统实现了数据大集中,能够处理日益显著的人口流动问题,真正支持商业医疗保险产品“全国联保”,实现“风险控制到人”。由于能更好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从管理角度而言,数据集中充分体现了公司总部的监管作用,实现业务数据的实时收集,汇总和查询,同时允许各分支公司在统一管理下的部分个性化。

此外,智能化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扩展性,由于健康险业务在中国发展得非常迅速,新的需求、保险产品、业务规则不断出现,具备良好扩展性的系统可通过很少的调整,甚至是不作任何的调整就可以处理新的业务,从而极大地节省了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

案例:

太平洋补充医疗保险方案

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实施后,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得到了保障。但是,由于基本医疗保险只能解决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而不能解决劳动者患重大疾病超过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负风险;加之参保人员的住院费用是按比例报销,职工个人负担部分较重。因此,为化解参保人员患重大疾病的大额医疗风险,减轻其住院费用负担,太保寿险在全国一些地区相继推出了补充医疗保险。

有效监管面临挑战

太平洋保险寿险总公司希望用一套健康险业务系统来统一管理全国各分支公司的补充医疗保险业务。目前的情况是大部分的分支公司通过人工方式进行核赔理算,带来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由于缺少自动化导致工作效率低,容易出错,客户从报案到得到理赔等待的时间长,客户满意度差。而有些分支公司使用简单的系统进行业务处理,这些系统只针对当地的业务而开发,因此可扩展性差,无法满足业务发展的要求,而且数据共享的难度大。由于各地健康险业务“各自为营”,导致总公司无法直接取得业务数据,因此很难进行有效的监管。

与此同时,要开发一套统一的、集中式的健康险业务系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业务存在地区差异。由于各地医疗服务水平、基本医疗保障、疾病发生率等存在一定的差别,太保各分支公司在开展健康险业务时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这使得各地协议书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系统必须有足够的灵活度以覆盖绝大部分的健康险业务。其次,各类基础数据没有统一标准。例如,针对同一种药品,各地的命名可能是不同的,因此没有一套标准来规范诸如药品、疾病、诊疗项目、服务项目等基础数据,导致数据交换无法进行。最后,建立数据接口存在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同医院建立数据接口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实现。而同社保间的数据接口,由于各地社保的数据格式不一致,因此系统必须能处理各种不同的数据格式。

集中式解决方案

该系统是一套采用B/S结构的集中式系统,所有的数据都存放在太保寿险总公司,从而很好地解决了数据集中的问题,提高了管理效率。

该系统最大的四个特色是灵活的责任管理、标准化的医疗字典、强大的数据交互和复杂的业务逻辑。首先在本系统中通过责任管理,可以方便地设置、修改保险责任,并可针对保险责任设置对应理算公式。在新建保单时,可以灵活选择与之相匹配的理算公式。其次,系统建立了标准化的医疗字典,包括:药品、疾病、诊疗项目、服务项目、医院信息、社保机构。根据太保健康险业务的实际情况,疾病使用ICD9编码。药品以上海市卫生局HIS系统标准代码为基础,编码时将药品分为化学药品及中成药两大类,化学药品以药品用途分类为主,中成药按药理作用进行分类;所有药品,以一物一码为原则。诊疗项目、服务项目则使用太保提供的编码。通过同各地的数据建立对应关系,实现了数据的交换。第三,系统同社保间建立了数据接口,方便地导入被保险人的医疗费用信息。通过其它的数据接口,实现批量导入客户信息及药品、疾病等基础数据。实现了对被保险人医疗费用的监控,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录入量。最后,系统可处理复杂的业务逻辑,在案件内部的逻辑关系中,可实现在一个案件下的多次报案,多次立案,多次理算,多次给付。在协议书同保单的关系中,可实现一份协议书下对应多个保单,而每份保单又可对应一个投保人及多个被保险人。

此外系统记录被保险人从报案、回访、立案、资料处理、调查、理算到赔付的所有信息,实现了对被保险人就医事件的监控。

理算时,系统根据一定的规则自动计算进入保险责任的理算金额,并根据影响理算的各种因素,如:基本医疗部分的理赔情况、免赔额等,自动计算出理算结果。降低了错误的概率,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能适应各类核赔流程,系统使用强大而灵活的工作流,通过设置核赔规则,实现自动核赔流程。

客户收益

尽管该系统命名为补充医疗保险理赔系统,但由于设计合理根据太保健康险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因此通过简单调整即可适应80%的太保健康险业务。这样一来,一方面实现了太保寿险总公司使用一套健康险业务系统来统一管理全国各分支公司的补充医疗保险业务,另一方面也为今后的扩展奠定了基础。由于是一套集中式的系统,太保寿险总公司可以实时地取得业务数据,从而对健康险业务的监管更高效,更有力。

各地分支公司使用该系统后,工作效率大为提高,节约了人力成本,缩短了理赔时间,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更为重要的是,该系统能帮助太保寿险更好地规范补充医疗保险的业务,使补充医疗保险能够健康地发展。

个人健康管理系统

■肖桦

个人健康管理在国外的商业化应用已有20多年。由于医疗费用的不断增加及人们对健康需求意识的改变,保险公司及企业纷纷采用此类服务,通过改善健康预防疾病来降低医疗费用。它不但能有效地调动个人在改善自身健康过程中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更准确地筛选高危人群从而增加预防措施的针对性。由此,保险公司可以更准确地衡量被保险人的风险,为厘定费率搜集基础数据。被保险人一方面获得了增值服务,另一方面也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预防疾病从而降低医疗费用。版权所有

KYN是个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之一。它是英文knowyournumber的缩写,即知道你的数字。KYN是根据美国及中国有关科研机构多年合作的成果,在美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流行病学调研结合中国人群疾病发生的特点而设计的。其目的是通过收集生物学信息(包括身高、体重、年龄到血糖、血脂、胆固醇水平等各项实验室指标,也包括食物摄入量、吸烟量、体力活动等生活方式有关的信息),对慢性病进行危险评价。以控制危险因素为目标,从而达到减少疾病发生机率与控制疾病进展的目的。

KYN项目有三个组成部分:1、个人健康信息管理系统,即收集和管理个人健康信息,对服务对象目前和将来的健康及疾病的危险性进行评价、跟踪并进行健康行为指导;2、个人健康评价系统,主要包括一系列的疾病危险性评价方法,用以确定个人患慢性疾病的危险程度及发展趋势;3、个人健康改善的行动计划及指南,即通过健康管理的办法对不同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实施个人化的健康促进,最终达到预防及控制发病、改善健康、减少医疗费用的目的。

第7篇:大病保险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全民医保 垫付款 地位

新农合制度是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保,由政府、集体、个人筹资的为农民提供医疗保障的一种制度;居民医保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城镇居民自愿参保,由政府财政、个人筹资的为城镇非从业居民提供医疗保障的一种制度 ;城职工医保是由单位、个人及财政筹资的为在职及离、退休职工提供的一种医疗保障的制度;大病保险是医保及农合为大病病人再投的,针对个人的目录内自费部分达到一定的额度给予再报销的一种险种。医院每日对各种保险的垫付款随着就医人次的增长而不断增加,每月代垫出的结算资金成了医院一笔不小的开支。一方面,医院每日开门营业要付各种供应商药品款、材料款、人员工资、在建工程款等;另一方面,医院每天的营业额成了账面数字,实际上都为各保险单位代垫出去。而药品厂家、医疗材料供应商、大型设备供应商及人员工资是必须按时支付的。而各种代垫保险款项却又不能及时足额的收回,给表面营利的医院造成了巨大周转困难。为了不对应付款单位违约,影响声誉,人员工作安心,保障医院建设,有时就不得不为融资做未雨绸缪,即使麻烦也要家家银行都待着,降低与银行谈判的姿态。如果做好结算资金的管理和催收就可缓解不小的压力。

一、各种保险欠费的原因

现在各医保、农合对医院实行的都是由医院先代其垫付病人应该报销部分的资金给病人,然后再由医院和各报销单位结算。而保险公司更是与医保、农合性质不同,讲求的是经济效益,这给资金足额结算更是造成了困难。

各医保、农合与医院所处角度不同,利用其行政地位,过度维护所谓的统筹基金安全,都有一套维护基金安全的办法。如:一经发现违规则由医院付费还要罚款。审核人员并不是在治疗一线,因误解而常造成误罚。沟通不充分,医院又处于政策的弱势地位,造成各医保、农合常常乱罚款;这些常常是由财务部门回款时才知晓原因,但财务人员却又被关在政策沟通的门外,而医保办、农合办却又只在前方执行却无法知晓结果。一些社保资金回款迟滞,问题多,农合办与医保办政策的反馈对财务不能及时。遇到问题时医保办、农合办人员不知道结果,知道结果的财务人员又被以“这应该由医保办或农合办管理人员来解决”为由,使财务人员处于不管工作落实不好,管又显得手伸太长被踢皮球的尴尬地位。

新的医保、农合政策“总额控制”。即医保、农合与医院签定合同每年给付定额资金于医院,余下部份由医院“买单”。这样造成了以前不能报销的外伤病人在医保审核时由于现在实质是由医院“买单”,迫于病人的压力,审核责任弱化而被通过,给医院造成了更大的损失。因为全民医保的时代,周边下级医院在此政策的影响下就会因为“定额”的原因而纷纷有计划地“上转”病人,而地级市三甲医院承载了一定区域内三甲的荣光。从医疗技术、社会责任、医者仁心的道义上均不忍因为“定额”而拒绝病人。希望“总额控制”制度能细化,完善,因院治宜。有时有的材料或治疗项目物价部门已经审批,病人已知情同意自费,但医保、农合以自费部分过多,而不理会病人实际需要与医保、农合政策不能满足的矛盾为由,滥用权力对医院进行罚款。也迫使一些病人因为没钱不得不“委宜就钱”而勉强使用稍次但属于目录内的项目。病人也在此时处于政策的弱势地位。

有的地方农合设定一个数字,“例均费超标”即三甲医院就诊的病人总费用超过总体平均数就要罚款,且多倍地罚。不管三甲医院的特殊性,本来大多数来三甲就诊的病人就是重病、大病,费用当然要比一般病的病人稍高,但有些农合办不理会沟通、不受理异议。农合办人员在前端难知后端结果,财务人员又处于“管辖”范围外很被动,整个医院结算流程从最初的农合办签定合同受理,农合管理人员执行,财务的落实,到最后回款的评价,从总体来讲衔接不够严密,给各合管办留下机会,致使回款严重不到位,却又无法努力挽回。

还有的医保也有”例均费超标”、非医学人员对医院进行考核,加扣“多开药,乱记费”的帽子,对医学治疗、检查的具体情况不知不问,想当然地进行罚款;有的医保也因网络程序造成对账差异,导致回款不能及时到位;保险公司的大病保险就曾经出现过因为农合认可并予以报销,但保险公司却不认可,而保险公司是在合管办的影响下与医院合作并将程序与农合一并捆绑,结算口径一致,致使医院为其代垫大病报销款给病人而久久不能收回,保险公司与各医保、合管办又是合作关系,遇到问题沟通时医院再次处于弱势地位。

医院与各医保、合管办、保险单位合同签定不合理。由于医保、农合属于政府政策,医院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大多数合同只是单方面要求医院履行义务而未载明医院权益,各合同单位只有对医院的权力而没有定期足额支付的义务及解决办法。 有的虽然略有所表,但医院无法与之较真,导致医院无法违护自己的权益。

二、针对以上的难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

(一)从医院内部来看

第8篇:大病保险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 病险水闸; 成因; 除险加固; 使用年限; 防洪标准;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长,各行各业也随之出现了很多问题,水闸出险加固工作也是一样,文本就实际遇到的问题逐一讨论,分析探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下面就开始详细论述。

二、水闸的作用以及意义

1、对防洪安全造成威胁

水闸作为江河湖泊防洪体系的骨干工程 , 在历年的防汛和抗洪抢险斗争中 ,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 病险水闸运用不可靠 , 不但对防洪安全起不到积极作用, 反而带来潜在的危险。 任何一座大中型水闸失控或失事, 都将给上下游广大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 对社会稳定造成不利的影响 。大量病险水闸的存在, 已成为防汛工作的心腹之患。只有尽快对这些病险水闸进行除险加固 , 才能保证水闸安全, 减免洪涝水害给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 保障水闸上下游防洪保护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防洪安全。

2、防洪除涝功能严重削弱

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 , 即使同一流域内的各条河流, 洪水来势也不一样 。通过水闸调控和分流 , 可以错开各河洪峰, 减免洪水造成的灾害 。但是, 有的病险水闸设计标准低 , 行洪排涝能力不够 , 容易造成洪水漫顶 、 倒灌, 甚至使堤防决口 , 或者是农田因长时间浸泡而减产 。有的水闸闸门结构不合理, 影响泄洪。更多的水闸闸门长期得不到维护和更新, 严重变形和漏水, 启闭失灵 , 安全运行得不到保障 , 汛期不能按防汛调度要求适时拦蓄或排泄洪涝水 , 殆误时机, 影响水闸设计防洪除涝效益的发挥。

3、严重影响兴利效益的发挥

除防洪排涝外 , 水闸还具有许多种兴利用途 ,是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增长与水资源普遍严重短缺这一矛盾的日益突出, 抗旱显得与防洪同等重要 , 因此, 水闸对水资源的调配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是 , 由于病险问题的存在, 影响了水闸作用的发挥。特别是西北地区水资源偏少, 农业灌溉及人畜饮水主要依靠水闸拦蓄冰山融雪产生的径流 ,是当地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设施 。水闸存在病险 , 或者水毁后不能及时修复, 都将使当地群众的生计失去依靠 。总之,病险水闸的存在,不但危及防洪安全, 而且制约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必须尽快进行除险加固,确保水闸安全和正常运用及兴利作用的发挥。

4、水闸闸址选择是水闸经济与安全的前提和保证

(一)闸址选择一般要注意四个前提条件,分别是:①地形、地质条件;②水流条件;③铁路、公路的影响;④施工、管理条件,综合考虑其功能、特点和运行要求等,对多个方案作合理的比较,确保闸址选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如本文就对两个闸址方案作了比较,在地质条件和铁路公路的影响条件基本一样的前提下,主要考虑了地形、水流条件和施工、管理条件等条件,经综合比较后,认为选定的闸址地形条件较为开阔,出水流条件较好,对导流明渠的布置有利,拆迁工程量小,各项经济指标较优。

(二)闸孔总净宽及单孔宽设计是水闸水力设计的重点,也直接关系到水闸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工程中,很多大中型水闸基本上都处于高淹没出流状态,采用哪个公式的计算结果,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三)水闸或者其它水工建筑物的兴建,都将会影响河流的原有各种平衡关系,设计不当时,甚至对河流两岸的安全都会有重大威胁,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三、病险水闸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设先天不足, 工程质量差

有不少水闸是 “边勘测、 边设计、 边施工” 的 “三边”工程, 施工质量较差。有些水闸的建设甚至没有设计。加之, 施工设备简陋, 水泥、钢材等建筑材料短缺、 大量使用替代材料等,致使许多水闸建设质量先天不足, 隐患较多。

2、管理后天失调, 老化失修严重

受水闸管理体制不顺、 机制不活、 管理人员素质低等因素的制约, 水闸管理投入长期不足, 管理水平低。由于缺乏维修加固资金,管理单位难以完成必要的维修加固工作, 或搞限额设计, 应急处理, 致使水闸的维修加固不及时或不彻底, 久而久之, 工程 “积病成险” 。除工程本身存在病险问题外, 水闸的管理设施非常落后, 绝大部分水闸缺少必要的雨水情和工情观测设施。

3、安全标准偏低

部分水闸修建时, 实测水文系列较短,随着水文系列的延长, 以及极端天气现象的频繁发生, 按照现行规范重新进行设计洪水复核,很多水闸的洪水标准低于部颁标准。同时, 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与水闸建设有关的技术标准不断得到修订、 完善, 很多水闸的安全标准偏低, 亟待提高。

(1)防洪标准低, 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的。

(2)闸室不稳定, 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满足要求。

(3)渗流不稳定, 闸基或墩墙后填土产生渗流破坏。

(4)抗震不满足要求或震害后没有彻底修复。

(5)闸室结构混凝土老化及 损坏严重。

(6)闸 下 游消 能 防 冲设 施 严重 损 坏 。

(7)泥沙淤积问题严重。

四、除险加固的主要工程措施

病险水闸除险加固 , 主要是在现有工程基础上, 因地制宜 , 通过采取综合加固措施, 消除病险, 确保工程安全和正常使用 , 恢复和完善水闸应有的防洪减灾和兴利效益 。

1、首先应弄清现状 , 查明问题, 分析原因 , 根据工程和当地特点 , 研究综合性加固措施 。由于各地气候 、 自然环境 、 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不同 , 加固方法也是多种多样, 不宜照搬照抄 。加固方案要体现先进性、 科学性和经济性 。无论从勘测 、 设计 、施工 、 管理等各方面 , 都应重视采用新技术 、 新方法、 新材料、 新工艺 , 努力提高科技含量。

2、要采用最新资料和现行技术规范, 对工程的等级、 防洪标准进行复核。标准不够的水闸, 要加高或扩孔或扩建。鉴定为四类的水闸应考虑拆除重建或移址新建。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的同时 , 应当完善各种必要的管护设施, 对水闸的管理范围要确权划界 , 为运行管理创造必要的条件。

3、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

贯彻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体现和反映国民经济发展对水利工程的要求;从国土整治 、 防洪保安、 保障经济高速发展、 促进和深化水利体制改革的高度, 研究和制定全国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专项规划, 为国家进行水利建设与管理宏观决策 、 安排病险水闸加固工程项目提供可靠 、 科学的依据。

五、结束语

总之,本文从水闸的作用以及意义、病险水闸存在的主要问题、除险加固的主要工程措施等几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水闸除险加固的必要性和具体方法,都是参考有关文献整理总结出来的,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袁庚尧,余伦创. 全国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专项规划综述[J].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12

[2]钟国锋. 当前病险水闸形成原因分析及除险加固思路[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

[3]毛新强. 沩水水闸除险加固设计及研究[D].南昌大学,2013.

第9篇:大病保险工作总结范文

建国以后,中国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公费医疗制度,企业实行劳保医疗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制度的弊端愈发明显。首先,医疗费用的增长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换句话说,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跟不上消费水平。不仅如此,这种医疗制度还造成企业之间负担差距过大:新兴产业老职工少,医疗开销相对少,而老企业背上的是总也甩不掉的包袱。另外,个人也被免费医疗制度惯出了毛病。“一人看病,全家吃药”,“小病看成了大病,没病看成了有病。”图的是什么?报销。赚的是谁的钱?国家和企业。造成了什么后果?浪费。

基于日益沉重的医疗费用包袱,1994年国务院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并于1998年底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低水平,广覆盖,双方负担,统账结合”。“双方负担”即基本保险由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统账结合”即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已实行40多年的公费、劳保医疗制度就此告终。到2000年底,我国已基本建立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人口5000万。

2002年4月份在哈尔滨召开的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要求全国各地加快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革工作进程,切实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确保完成今年医疗保险90%以上统筹地区启动,覆盖8000万人的工作目标。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取得相当成效,到今年6月底,全国349个地级以上统筹地区中,307个已经启动实施,占全国的88%;覆盖人数达到5026万人,占全国应参保人数的30%.

二。新医疗保险制度中现实存在的问题

1.会带来医疗风险

新制度仅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险,并不是覆盖所有的医疗费用,所以,享受了几十年免费医疗的老百姓似乎一下子难以接受自己要交钱看病这个“残酷”的现实,明显地流露出对过去医疗制度的留恋。以个人账户为例。规定要求个人交纳月平均收入的2%,单位总共承担垫,其中的30%以内划入个人账产,也就是总数的1.8%,折算一下是个人月收入的38%以内。北京市员工平均年收入是一万多元。因此中等水平的职工个人账户只有不到300元。这就是他一年的门诊医疗费用。社会统筹还好,可是,要是得一场大病个人帐户的资金就很捉襟见肘了。因此,可能很多人舍不得看病而影响到自己的健康。

另外,新制度中没有把小孩包括进去,而以往的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孩子的医药费用基本是父母所在单位共同承担的。

新医疗制度对预防问题准备也是不足的。以前的医疗重视预防,单位有定期的体验,有固定的医务室、还有儿童防疫站。这些在新医疗保险中属于门诊的范畴。也就是说要从个人账户中花钱。这样很可能导致:本来应该看的病没看,本来是小病结果耽搁成大病。而国外历来将“预防是控制大病的最有效方法”视为至理名言。

2.医院可能拖医保改革的后腿

医疗保险改革是所有社会保障项目中最复杂的,它牵涉到社会保险机构、医院、个人、企业和医疗行业。错综复杂的关系再加上过去医院医药不分,就变得更复杂。医疗保险改革难,不是难在本身,而是难在医保之外。医院体制的改革和医药体制的改革很可能会拉医疗保险改革的后腿。

医疗保险改革的总体思路是“用较少的费用为老百姓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满足他们的基本医疗需求。”控制费用是医疗保险的根本问题。这是医保本身无法解决的,只能诉诸于医院。造成目前医疗费用过高的主要原因是药品价格太高。医院是出售药品的主要渠道,向出售药品是医院收入的重头戏。医院作为非赢利性机构,要维持日常运转,国家财政拨款只能满足它50%的需要。另外50%则主要靠卖药。

另外,医疗资源结构不合理是另一个突出问题。抛开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别(占总人口不到30%的城市人口享有全国70%的医疗卫生资源),就城市医院的结构来说,就相当不科学。90%的人生的是一股的小病,没必要去综合性的大医院看。而现在恰恰是大医院过多,服务于社区的小医院少。大医院多,建设成本高,收回成本的愿望就更强烈。没有发达的社区医院医疗网络,个人疾病医疗的代价更高,医疗保险的代价也会更高。

3.新制度规定中本身的漏洞

依据新的医保制度,当事人只要付相当少的一部分费用,便可在不超过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额(以上海为例:新医保为累计超过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4倍,2000年为5.6万元)内随意使用医药费。一些医院和医生为了将更多的医保资金划进自己医院的账户上,也不限制开出药品的数量和金额。这样,持卡人就有可能与医院或某些医生联手将国家医保资金骗入私囊或小团体的账户中。另一种情况则是一人医保,全家享用,因为医保卡划账时,医院并不要求持卡者本人到场。

[NextPage]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处于道德失范的混乱阶段,新规矩和老规矩并存,原有的社会道德规范和道德底线受到侵蚀和破坏在所难免。

三。针对问题初步探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方案

中国医疗保险改革确实有难点。承认难是为了慎重、积极地改。中国医疗保险改革会非常艰难,不会一步到位,可能经历一个比较长的时期,需要不断提出适应的方案。

方案1 要坚持医疗保险、医疗卫生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三改并举”(三个方向一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改革;二是医药公开核算,分别管理;三是医院分类管理)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医疗服务管理。

近期社会保障会议指出,经济条件差的地区可以先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对无力缴费的困难企业职工也可以采取先参加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的基本医疗保险的办法,解决好职工住院和大病医疗问题,使医疗风险达到最小化。

实行医疗保险制度,必须解决当前存在的以药养医问题,必须切断医疗机构和药品营销之间的直接经济利益联系。医院的门诊药房要改为药品零售企业,独立核算,照章纳税。中国卫生部已经明确要求药品要集中招标采购,以后逐步将基本用药目录中和临床用量大的药品都纳入集中招标采购的范围。

医院改革首先要求医院分类管理。非赢利性医疗机构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而设立,主要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并执行政府规定的医疗服务指导价格,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赢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放开,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确定医疗服务项目。这样有利于医院之间的竞争,并且有利于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