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会保障卡管理办法范文

社会保障卡管理办法精选(九篇)

社会保障卡管理办法

第1篇:社会保障卡管理办法范文

1、统一标准。社会保障卡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省统一规划和标准建设发行。社会保障卡纳入金保工程统一规划建设范围,统筹考虑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等各项劳动保障业务。

2、分级负责。按照省、市两级建设和管理的原则,省厅负责制定全省社会保障卡统一标准,对各市社会保障卡建设进行管理和指导;各市负责抓好本地区社会保障卡建设。

3、网卡结合。网络和统一数据库建设是社会保障卡应用的前提,社会保障卡是办理劳动保障事务的电子凭证,三者必须统筹协调发展。

4、保障安全。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管理体制,强化管理,抓好社会保障卡系统及卡应用环境的安全。

5、平稳过渡。已使用条码卡、磁条卡、逻辑加密卡及自行设计的IC卡的地区,应逐步更换为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

二、规划目标

社会保障卡(下称社保卡)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规划,由各地劳动保障部门面向社会发行,应用于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领域的集成电路卡(IC)卡,其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社会保障卡既是我国金卡工程规划的行业大卡之一,也是金保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卡分为个人卡和用人单位卡。其中,社会保障(个人)卡是我省目前建设的重点。

按照稳妥起步、有序发行的原则,我省面向社会保障对象发行符合国家统一标准和规范的社会保障卡,实现社会保障卡在办理就业服务、劳动合同管理、工资收入管理、职业资格、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业务中的应用,实现社会保障卡信息共享和交换,逐步实现社会保障卡在省内跨地区、跨业务的使用,最终实现社会保障卡的“一卡多用、全国通用”。

三、应用管理

(一)发卡审批

根据国家金卡办《集成电路卡注册管理办法》(国金卡〔20*〕3号)的要求,社会保障卡的发行采用统一的注册管理制度。各地的社会保障卡发行机构标识号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分配,并由部信息办统一向国家IC卡注册中心备案。

1、申请条件

(1)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流程较为规范,能够保证社会保障卡的有效应用。

(2)按照金保工程建设要求建立数据中心,业务信息系统建立了为社会保障卡应用提供的后台支持资源数据库和适于用卡方式的网络。

(3)城市管理和信息系统管理达到一定水平,各项业务间具有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

(4)具备支持社会保障卡管理和应用的技术力量,包括人员、设备等,能快速完成使社会保障卡切实达到应用目的的系统布局。

(5)制定了符合规定、合理有效、操作可行的实施方案,包括应用设计方案、费用解决方案、信息采集方案和具体发行方案等。

2、申报材料

(1)填写完整的《社会保障卡发行注册申请表》(劳社信息函〔20*〕14号);

(2)依据《社会保障卡发行筹备情况说明编制提纲》(劳社信息函〔20*〕14号)要求编写的《社会保障卡发行筹备情况说明》;

(3)应用领域和卡内应用文件结构(包括本地扩充的应用领域和指标);

(4)卡面样式。

3、注册流程

(1)社会保障卡以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为主体提出注册申请,原则上县(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能单独申请。因现有统筹等原因,县(市)级部门需要单独发卡的,应向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由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统一申报。

(2)发卡地区须按照《社会保障卡发行注册流程》要求,填写社会保障卡注册申请表,报省厅进行初审,初审同意后由省厅提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进一步审核。

(3)省厅对上报的申请资料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发卡地区是否具备发行条件(业务流程规范程度、基础应用数据库准备情况、网络完善程度、用卡布局等);是否符合国家和省的统一规范和安全要求;发行和管理等各环节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

(4)对于具备发卡条件,能够正常发卡和有效用卡的地区,予以批准发卡,取得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分配的社会保障卡发卡机构标识号。未经批准的地区不得擅自发卡。

(二)密钥管理

社会保障卡采用密钥安全技术,实行全国统一的密钥管理体系。

1、密钥分散和管理

(1)按照部—省—市三级密钥分散管理要求,全国通读、通写文件的控制密钥,以及其他需要全国范围内使用的密钥的根密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生成和管理。

(2)全省使用的密钥由省厅负责在发卡地区加密机主控密钥卡上加载省级密钥,分散生成当地应用密钥,并以母卡形式保存。同时,省厅与发卡地区共同签订《社会保障卡密钥交接备忘录》(劳社信息函〔20*〕14号)。

(3)发卡地区自行扩充文件的读写密钥,其根密钥由发卡地区自行生成、管理和分散。在市级劳动保障部门没有建立密钥管理中心,不具备生成、分散和管理密钥能力的情况下,市级的工作可暂时委托给省里代办。

2、密钥管理系统

(1)采用全国统一的密钥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加密机、加密算法及密钥管理软件等。

(2)省、市管理部门利用密钥管理系统,实现密钥的生成、分散、备份、检验、修复等功能。

(3)发卡地区社会保障卡的申请在获得批准后,向国家指定的密码产品销售厂商购买专用数据加密机(发卡地区应至少配置两台加密机,其中一台为备机),由部省分别加载部级和省级密钥。

3、PSAM卡申领

(1)按照统一提供、分级加载的原则,社会保障PSAM卡省级、市级密钥由省、市劳动保障部门利用部统一提供的密钥管理系统分别加载。如果市级劳动保障部门没有设立相应的管理或技术部门,市级密钥可以暂时委托省里代为加载。

(2)发卡地区根据应用需要,确定所需PSAM卡数量、用途和密钥清单,上报省厅,由省厅负责向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申领、代购已加载部级密钥的PSAM卡,并按照发卡地提供的密钥清单加载省级密钥。

(3)发卡地区需增发或弥补损坏的PSAM卡,应向省厅及时进行申请和订购。发卡地区对社会保障PSAM卡要严格管理,不得遗失。

(三)制作发放

社会保障卡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应用软件和系统平台两部分。

应用软件配合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收集、识别、共享和交换;系统平台主要包括社会保障卡制卡设备、读写机具、加密设备、读写软件、数据标准、管理规范、数据库和网络等建设。我省社会保障卡芯片应选择16K或以上的CPU卡。

1、社会保障卡应用软件是劳动保障部门用于进行社会保障卡的管理和发放,并与劳动保障业务系统直接对接的通用、安全和可扩充的管理信息系统。社会保障卡应用软件由省厅负责统一开发,各地负责统一软件的本地化开发和实施。

2、社会保障卡实行全省统一初始化、区域级个人化管理。发卡地区负责对完成全省统一初始化的社会保障卡进行二次写卡。

3、发卡地区选用的COS系统必须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委托专门机构实施的硬掩模产品检测,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社会保障(个人)COS检测合格证书》。

4、为保障社会保障卡的通用性,避免因设备兼容造成的问题,发卡地区使用的社会保障卡读写器必须选用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检测,并获得《社会保障(个人)卡读写器检测合格证书》的产品。

5、发卡地区应按照政府采购的要求,选择卡片供应商。在初次发卡、更换卡商、更换芯片和COS版本时,须报省厅备案,并按照规定流程送部里进行通用性检测。发卡过程中产生的检测费用和统一初始化费用由发卡地区负责解决。

四、工作职责

(一)省级职责

1、制订全省社会保障卡发展规划、管理办法、数据标准和业务规范;

2、审查发卡地区的发行注册申请文件,指导和监督各地社会保障卡发行和应用工作,协调社会保障卡跨地区业务;

3、负责省级密钥和密钥载体的管理;

4、负责全省PSAM卡的申领、代购和省级密钥加载;

5、负责全省社会保障卡初始化工作;

6、负责省本级社会保障卡的个人化制作、发行和应用工作。

(二)市级职责

1、负责本地区的发卡注册申请,指导和监督发卡县(市)社会保障卡的发行和应用工作;配合部、省开展跨地区用卡业务;

2、负责本地区社会保障卡密钥的申领,密钥和密钥载体的管理;

3、负责本地PSAM卡的申领和日常登记管理,本地区扩充应用项目的读写密钥的管理;

4、市本级社会保障卡的个人化制作、发行和应用工作;

5、根据本市实际,制定本地区的卡结构标准,向省厅报备扩充的项目及指标;

6、负责本地区社会保障卡卡号的编码规则设计(附件1)。

(三)县(市)职责(需独立发卡县[市])

1、负责本地发卡注册申请文件的编制;

2、负责本地社会保障卡的个人化制作、发行和应用工作;

3、负责本地PSAM卡的申领和日常登记管理;

4、配合部、省、市开展跨地区用卡业务。

五、建设要求

1、加强社会保障卡的发放、管理和应用工作。各地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保障卡的发放,进一步规范对发卡、用卡等各环节的管理,适应劳动保障业务发展的需要,逐步扩展社会保障卡的应用范围,积极推动社会保障卡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险业务中的全面应用,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2、适应金保工程全面建设的需要,加强社会保障卡对系统的支撑能力。一方面要在本地金保工程建设中加强社会保障卡建设与应用系统建设的协调,让两者建立良好的衔接关系,确保实现社会保障卡的有效应用。另一方面,要抓紧研究社会保障卡对异地联网应用的支持方案,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卡在全省和全国联网应用中的身份识别、信息交换功能。

第2篇:社会保障卡管理办法范文

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社会保障卡推广应用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并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卡管理服务工作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

社会保障卡;应用;问题;建议

社会保障卡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在初步完成大批量申领人员制卡信息的采集整理以及成品卡发放的工作基础上,秦皇岛市社会保障卡建设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社保卡的应用上来。2012年9月14日,秦皇岛市在河北省率先启动了社会保障卡应用工作,实现了在医疗保险业务中的应用。但是,在社会保障卡(以下简称社保卡)的推广应用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制约着社保卡功能的进一步发挥。

一、社保卡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应用范围单一。本着“急用为先”和“尽快实现全覆盖”的原则,秦皇岛市首批可申领社保卡人员为全市的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群,农村从新农保开始,城镇从医保开始,进行社会保障卡的采集申领。但目前秦皇岛市社保卡的应用仅以医疗保险系统为支撑,暂仅实现了灵活就业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的缴费与医保报销费用领取,应用范围和业务类型比较单一。持卡人手上只是多了一张可以替换旧医保卡的“新医保卡”,与实现“一卡多用”、人社部门“身份证”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2.制卡周期长。从秦皇岛市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参保人员提交申领资料到领成品卡,几乎都要七八个月到一年时间。造成这种社保卡制卡周期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社保卡制作要求严格,首次制卡必须从省厅制作;二是社保卡的制作涉及部门多(省人社厅,市人社局,服务商,合作银行)、环节多(参保人申领,信息采集处理,制卡信息上传,制卡申请,划分批次,合作银行批次开户,合作银行回盘,卡厂制卡,洗卡商洗卡,银行写磁),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其中主要是“四个慢”制约了社保卡制卡进度:一是银行开户慢,二是卡厂制卡慢、三是洗卡商洗卡慢,四是银行写磁慢。特别是银行开户,当申领人员的信息不正确或银行的联网核查不通过,就会导致银行开户失败,这部分人员的制卡工作只能中断,须改正信息后重新开户,这是制卡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3.金融功能激活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加载了银行借记卡功能,社保卡与其他卡有了本质的不同。但在应用中金融功能激活的积极性并不高,这由多方面原因造成,这些因素制约了社保卡服务民生优势的正常发挥,造成了有关金融资源的闲置。

3.1社保卡的金融功能作为新生事物,市民对其认识不够。许多市民对社保卡的了解仅限于医保卡功能,对金融功能了解甚少,甚至对激活金融功能的安全性存有疑虑,导致激活社保卡金融功能的积极性较低。

3.2金融功能的合作银行是指定的,不能选择。在社保卡制卡过程中,社保卡金融功能的合作银行由社保部门划分指定的,不一定是持卡人最想用最方便的,况且市民现在基本都已持有多张银行卡,这也极大的影响了激活金融功能的积极性。

3.3社保卡金融账户激活不方便。在城市地区,对于持卡人数超过300的单位,合作银行提供预约活;在农村地区,新农保参保人员的社保卡发放时,合作银行跟着激活金融功能。除此外,对于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及个人领卡人员,社保卡持卡人须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到银行网点柜面办理激活业务,这对持卡人来说,手续相当于新办一张银行卡,并且,有些持卡人距离银行营业网点路途较远、又不符合条件,增加了社保卡激活的难度,影响了激活率的提高。

4.个人基本信息泄露风险大。社保卡的卡面除了有参保人员的照片和姓名外,还有个人的身份证号,社保卡号,银行卡卡号等,卡片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泄露持卡人基本信息。虽然社保卡有国家、部、省三级密钥,几乎无法破译,但社保卡的医保账户有初始密码,一旦参保人员激活医保账户后没有及时修改初始密码或卡密码被盗取,社保卡都将会陷入被冒用或盗用的极大风险中。

二、完善社保卡应用的建议及对策

1.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保卡应用氛围。大部分参保人员对于社保卡的用处是不熟悉的。我们要充分发挥各级宣传媒体的作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大力宣传社会保障卡功能和使用方法,为百姓了解社保卡、用好社保卡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同时,各合作银行在宣传社保卡金融账户使用的优惠措施的基础上,加强其应用方面高安全性及强耐用性的宣传。

2.加快技术开发,稳步拓展应用范围。在进一步完善社保卡在医疗保险业务领域应用的基础上,全面整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类数据,推进社会保障卡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企业养老和机关养老、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以及公共就业服务、人事管理、劳动关系、职业培训鉴定等业务领域中的应用。随着社会保障卡系统的逐步完善,加快技术开发,进一步挖掘和发挥社会保障卡作用,开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区服务等其它社会领域的应用,加载更多的便民服务功能,努力将其打造成市民办理社会事务的“贴心卡”。

3.加快社保卡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用卡环境。如何让老百姓方便快捷使用社保卡,关键在于卡的服务体系和应用系统的支持。新建立的秦皇岛市社会保障卡管理服务中心,应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技术支撑平台,定期开展对工作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加强社保卡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不仅如此,社会保障卡服务管理中心,要与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12333电话咨询中心以及县区基层社保服务中心建立形成联动机制,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卡管理工作机制。同时,目前秦皇岛市社保卡管理服务中心只有一个合作银行驻扎办理金融功能激活业务,应促使其余合作银行也派人驻扎,使秦皇岛市社保卡管理服务中心成为“一体化”和“一站式”社保卡服务中心。

4.强化对社保卡服务商及合作银行的督导和监管,确保制卡进度。人社部门要加强指导,及时跟进,对各环节规定完成时限,并定期通报服务商与合作银行的完成情况,给予奖惩措施。只有督导与监管齐头并进,才能有效的缩短服务商信息采集录入及合作银行的银行账号耦合工作周期。各部门通力合作,这样才能全面提升社保卡申领及制卡工作效率。

三、结语

社会保障卡的有效应用是我们最终追求的目标。然而,现在的应用效果并不是完美的,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隐患,需要重视和解决。为了取得应用实效,必须深入研究各类业务细节,通过卡的有效应用促进业务流程的优化、规范业务经办、提高工作效率、拓展服务手段,实现各项业务资源的整合。这样才能使得社保卡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真正为参保人“记录一生、保障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努力为参保群众提供更加周到便捷的服务,使社会保障事业得到新的突破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汤孙寿,金融社保卡推广应用遇到的问题及建议[J].金融科技时代,2013(2).

[2]陶冶,社会保障“一卡通”的优势、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13).

第3篇:社会保障卡管理办法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的进展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改善服务手段,增加工作透明度,提高决策水平,加速社会保障管理科学化进程等几个面进行了论证分析,为进一步提升社保系统信息一体化建设,提出了相应的一些改进措施和方法。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提高,信息化建设成为体系的重要保障和体现。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就是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及管理技术等多学科的高技术为一体,在各部门之间实现了联网和信息共享的基础上,通过统一集中的有效管理,建立起来的信息资源全方位、全包容的综合信息系统。信息化建设既是社保系统加快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技术支撑。推进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对于改善服务手段,增加工作透明度,提高决策水平,加速社会保障管理科学化进程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纵观近几年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与社保体系不断发展与完善紧密相连,大都经历了单机操作、服务器共享、社保系统信息联网和社保、医疗网络化建设四个阶段。通过多年的不断努力和探索,目前社会保险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实现了数据集中管理,信息统计、查询的动态实时化管理,构建了社保中心与相关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通道和信息共享平台,大大推进了社保系统社会化、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所有参保职工都可持社会保障卡就医。社保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大大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使得各项管理更加规范化、流程化和透明化。

一、社保系统信息化建设问题分析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人,对社保系统的管理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实现“五险合一”后,信息化建设作为整个系统基础信息管理的平台,是保证数据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保障,是确保社保系统高效运行的基础。就目前来看,社保系统信息化建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信息化保障制度缺乏系统连续性

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在硬件配置和相应的支持应用软件开发方面,已经具备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但是,如何保障信息化建设在比较高的起点上,继续保持发展的势头,还要不断的完善。应该建立一套从方案前期调研、方案制定和论证,以及后期维护的系统化管理制度,既考虑到长远的发展利益,也应考虑如何用最少的资金来满足需求,促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二)网络建设覆盖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近几年社保系统信息化网络建设之所以发展比较快,主要得力于各地方局域网的基础建设,因此在地方内部实现各部门的联网比较容易。但是,在纵向上与省市及各业务经办部门联网,横向上应与银行、财政、邮局、医院和药店等相关部门联网,目前还不能实现资源交换与共享。这样无法实现社会保险各种前台业务的计算机网络规范化管理,例如目前异地经办业务就无法通过网络化管理来实现。

(三)业务流程缺乏一定的稳定性

经历了近几年改革,保险政策的改变造成业务流程也随之变化,并引发工作重心的转移,使业务流程缺乏稳定性。造成职工无法及时掌握整个业务流程的规定,对信息流程的不明确,造成不必要的误会,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化建设的优势。

(四)资源数据库信息质,存在缺陷

实施“五险合一”管理后,实现了数据库资源的共享,数据由分散实现了大集中,使得整个信息化管理向前迈了一大步。但是由于近几年改革步伐加大,机构重组现象比较多,造成职工信息变化比较频繁,必然使某些数据不准确。分析认为信息不准确主要原因,一是建立数据库时原始数据提供不准确,二是数据库的维护跟不上,有些需及时更改的数据没有改,三是新老程序交替时出现数据错误。数据的错误直接影响职工的切身利益,也影响了数据库的质量。

(五)网络安全管理面临的威胁

威胁社保系统信息化网络安全因素有三个:一是人为的无意失误,管理人员操作的失误或是安全意识薄弱造成的安全漏洞。二是人为的恶意攻击和各种网络病毒的侵害,这是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这种攻击可对计算机网络造成极大的危害.并导致信息的丢失和泄露。三是网络软件的缺陷和漏洞,软件的缺陷和漏洞是客观存在的,并且这些漏洞和缺陷正是各类攻击的首选目标。

(六)社会保障卡管理存在的问题

社会保障卡的应用由于种种原因,无形中增加了很多的麻烦,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社保卡信息不准确。数据库内信息不准确;制卡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表现在卡内芯片损坏、内面信息不一致、卡面照片与本人不一致、卡内帐户金错误等等。二是医院读卡经常出现读错或读不出的现象,这样持卡人必须上保险所再次读卡;而对于所持卡有错误的人员就更加麻烦了,必须上保险所登记等待更改,耽误了就医人员的使用。三是卡的保管不当,经常有丢失的情况,不仅影响了就医还有可能被别人盗用。

二、提高社保系统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规范信息系统制度保障建设

信息系统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是保障社保系统高效、平稳、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在制度保障方面,建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逐步完善:

一是结合实际情况,编制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规划目标,使得信息化建设按照统筹规划、科学设计的原则,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实施有效提升;二是整个系统制定统一的软硬件核心设备标准,避免接口不一、信息不畅的现象;三是信息建设经费应实行专项管理,完善相应的评价和论证工作审批程序,充分发挥有限的资金的作用;四是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加大信息化技术培训的力度,造就一支信息化建设所需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五是完善建立信息化管理联动机制,即将行政管理、信息技术和业务经办形成互动机制,业务经办人员是直接面对参保人员,在熟练各种业务的基础上,及时捕捉新的管理服务要求,反馈给行政管理和信息技术部门提出改进要求。

(二)拓展信息网络化建设

信息网络化建设是社保信息系统建设的一个发展趋势,网络化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信息化的水平。随着改革的不断深人,以及各地社保政策区域性差异的减小,必将进一步促进社保信息网络化建设的发展。

基于目前的实际情况,一是充分发挥目前各地局域网的优势,进一步完善目前的信息网建设,实现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和信息查询无纸网络化办公;二是充分发挥社保信息网站的作用,充分发挥网页图、文、声并貌的优势,作为宣传保险制度政策的重要阵地,直接面向参保人员,向他们提供数据查询、政策咨询、办事指南等相关服务,将大大提高社保系统的服务水平;三是开发相应的应用软件,用于医院、药店等机构业务的监控,充分发挥社保系统监督稽查的职能,通过在线随机抽查和分类别抽查的方式,加大对各项基金的监管力度;四是应当适时地开展一些跨局域网业务的可行性研究,为将来社保信息联网的进一步扩大奠定技术基础。

(三)规范业务流程

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是以系统论的科学方法对各管理环节进行优化,在制定出规范的业务管理流程的基础上,计算机系统才能对业务实行严谨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

一要优化业务流程,对处理环节相一致的业务进行合并,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二要规范办事程序,对各类业务的办事程序制定明确的秩序,各个环节紧紧相扣,相互制约,不要因人而异,任何人都不能擅自更改办事程序;三要规定管理权限,对所有操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和业务管理范围、操作权限都要有严格的规定,谁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都要有明确权限,避免越权办事和推诱扯皮的现象;四要充分考虑政策的延续性,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参保职工能够及时了解掌握系统的工作流程,更好地服务于参保职工。

(五)网络安全管理面临的威胁

威胁社保系统信息化网络安全因素有三个:一是人为的无意失误,管理人员操作的失误或是安全意识薄弱造成的安全漏洞。二是人为的恶意攻击和各种网络病毒的侵害,这是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这种攻击可对计算机网络造成极大的危害.并导致信息的丢失和泄露。三是网络软件的缺陷和漏洞,软件的缺陷和漏洞是客观存在的,并且这些漏洞和缺陷正是各类攻击的首选目标。 (六)社会保障卡管理存在的问题

社会保障卡的应用由于种种原因,无形中增加了很多的麻烦,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社保卡信息不准确。数据库内信息不准确;制卡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表现在卡内芯片损坏、内面信息不一致、卡面照片与本人不一致、卡内帐户金错误等等。二是医院读卡经常出现读错或读不出的现象,这样持卡人必须上保险所再次读卡;而对于所持卡有错误的人员就更加麻烦了,必须上保险所登记等待更改,耽误了就医人员的使用。三是卡的保管不当,经常有丢失的情况,不仅影响了就医还有可能被别人盗用。

二、提高社保系统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规范信息系统制度保障建设

信息系统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是保障社保系统高效、平稳、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在制度保障方面,建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逐步完善:

一是结合实际情况,编制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规划目标,使得信息化建设按照统筹规划、科学设计的原则,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实施有效提升;二是整个系统制定统一的软硬件核心设备标准,避免接口不一、信息不畅的现象;三是信息建设经费应实行专项管理,完善相应的评价和论证工作审批程序,充分发挥有限的资金的作用;四是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加大信息化技术培训的力度,造就一支信息化建设所需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五是完善建立信息化管理联动机制,即将行政管理、信息技术和业务经办形成互动机制,业务经办人员是直接面对参保人员,在熟练各种业务的基础上,及时捕捉新的管理服务要求,反馈给行政管理和信息技术部门提出改进要求。

(二)拓展信息网络化建设

信息网络化建设是社保信息系统建设的一个发展趋势,网络化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信息化的水平。随着改革的不断深人,以及各地社保政策区域性差异的减小,必将进一步促进社保信息网络化建设的发展。

基于目前的实际情况,一是充分发挥目前各地局域网的优势,进一步完善目前的信息网建设,实现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和信息查询无纸网络化办公;二是充分发挥社保信息网站的作用,充分发挥网页图、文、声并貌的优势,作为宣传保险制度政策的重要阵地,直接面向参保人员,向他们提供数据查询、政策咨询、办事指南等相关服务,将大大提高社保系统的服务水平;三是开发相应的应用软件,用于医院、药店等机构业务的监控,充分发挥社保系统监督稽查的职能,通过在线随机抽查和分类别抽查的方式,加大对各项基金的监管力度;四是应当适时地开展一些跨局域网业务的可行性研究,为将来社保信息联网的进一步扩大奠定技术基础。

(三)规范业务流程

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是以系统论的科学方法对各管理环节进行优化,在制定出规范的业务管理流程的基础上,计算机系统才能对业务实行严谨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

一要优化业务流程,对处理环节相一致的业务进行合并,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二要规范办事程序,对各类业务的办事程序制定明确的秩序,各个环节紧紧相扣,相互制约,不要因人而异,任何人都不能擅自更改办事程序;三要规定管理权限,对所有操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和业务管理范围、操作权限都要有严格的规定,谁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都要有明确权限,避免越权办事和推诱扯皮的现象;四要充分考虑政策的延续性,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参保职工能够及时了解掌握系统的工作流程,更好地服务于参保职工。

(四)建设高质f的资源信息库

针对目前数据库部分数据不准确的现象,应该全面开展一次彻底的数据库质量整治,充分组织动员所有参保职工及单位,对业务库信息进行彻底清理,校正错乱信息、补充欠缺项目;其次,加强数据的标准化管理,数据标准的统一是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前提,只有基础数据和交换数据统一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上来,才能实现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和跨地区的信息交换,才能实现进一步的升级联网。三是树立数据安全第一的意识,从制度上和系统上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建议建立一套数据安全应急保障对策方案,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

(五)规范社会保障卡的管理

社会保障卡包括所有要用卡来管理的社会保险业务和劳动业务,必须做到统一技术标准。目前还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一些业务操作细则和流程还在不断变化。从使用情况看,社会保障卡应用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相应的保障制度是否健全,参保人员是否清楚掌握IC卡的功能和使用方法。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每一位参保职工都了解社保卡的重要性,予以妥善保管。其次,加强相应配套制度的完善,例如卡的挂失、加密、锁定和更换管理,为职工提供优质的服务。

第4篇:社会保障卡管理办法范文

今天,我厅与中国农业银行省分行联合举行新农保业务软件上线和首批新农保远程设备发放仪式,这标志着我省新农保信息系统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标志着我厅与省农行新农保社会保障卡金融服务合作项目成功启动。在此,我代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向中国农业银行省分行对全省新农保试点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也预祝我们的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农保社会保障卡金融服务合作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新农保社会保障卡金融服务合作,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新农保试点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去年9月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从年起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并要求逐步扩大范围,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根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省政府于去年底启动了13个县(市、区)的新农保试点工作,要求大力推行社会保障卡,方便参保人持卡缴费、领取待遇和查询信息,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金融网络为新农保工作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切实做好账户管理、政策咨询、查询服务、养老金支付等工作。新农保试点工作涉及面广,资金量大,参保居民居住分散,迫切需要依托覆盖广大农村的金融服务网络,为参保农民办理新农保业务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开展新农保社会保障卡金融服务合作,就是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将新农保业务管理系统与银行金融服务网络有效对接,使持卡人既能够方便地办理新农保业务,又能够便捷地享受到金融服务,从而将新农保试点工作的各项部署和要求落到实处。

(二)开展新农保社会保障卡金融服务合作,是提高基层服务平台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手段。新农保工作面向广大农村居民,乡镇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尤为重要。去年,经省委常委会审议,省编委《关于加强和完善全省新农保试点县(市、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有关问题的意见》,各地普遍建立了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落实了机构、场地和人员。但是,基层服务平台的信息化建设还十分薄弱,绝大部分地方网络没有开通,办理业务还是依靠手工操作,数据资料不全、采集标准不统一、不能实时更新等问题比较突出,这都影响到了基层服务平台整体功能的发挥。从新农保工作的发展态势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服务对象、服务范围、服务领域将会快速向下、向基层延伸,提高基层服务平台的信息化水平显得尤为迫切。开展新农保社会保障卡金融服务合作,充分利用银行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网络优势,加快基层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上下联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实时更新、动态管理的基层信息服务平台,是确保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的重要方面。

(三)开展新农保社会保障卡金融服务合作,是全面提升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新农保试点工作的推开,社会保障制度将逐步覆盖到所有城乡居民,这对我们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新农保信息系统采用全省大集中的模式建设,对数据的安全性、网络的稳定性、流程的规范性带来了新的挑战。开展新农保社会保障卡金融服务合作,可以进一步推动全省信息系统建设步伐,整合信息资源,将信息网络延伸到乡镇和有条件的行政村,充分利用银行网点优势和现代网络技术,创新信息化服务手段和方式,使参保农村居民不出村组就能够接受到各项高质量的服务,便捷地办理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

二、准确把握新农保社会保障卡金融服务合作的重点内容

为加快推进我省新农保试点工作,经省政府批准,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中国农业银行省分行作为全省新农保社会保障卡金融服务合作银行。采取的合作方式是,在全国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卡面上,加载银行借记卡隐形磁条和银联标记,增加金融服务功能,实现社会保障卡与银行借记卡功能的对接。社会保障卡除具备国家规定的参保人办理新农保业务等功能以外,还能够满足参保人通过银行网点持卡缴费、领取待遇和查询本人参保信息的需要。合作内容主要有两点:

(一)社会保障卡合作。省农行按照新农保社会保障卡的发卡总量,以单卡投资18元/卡的标准核算,投资支持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其中,先期一次性预付3500万元,主要用于新农保信息系统硬件及软件的建设,包括试点县(市、区)终端设备配备。今后,各县(市、区)发放新农保社会保障卡,即按本次招标的单卡投资报价进行核算,资金主要用于本地信息化建设投入,以及省市信息化建设相关投入。

(二)金融服务合作。为配合推动全省新农保工作的开展,省农行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利用其营业网点、自助终端、转账电话、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金融工具,为全省新农保参保人提供参保缴费、养老金待遇领取和查询参保信息等服务。

三、认真落实新农保社会保障卡金融服务合作项目

(一)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为配合新农保业务管理软件的启动实施,按照本次招标提出的需求,经与省农行协商,为各市(州)、试点县(市、区)和乡镇配备首批终端设备,共计配备台式计算机552台、激光打印机184台。其中,每个市(州)和新农保试点县(市、区)配备3台台式计算机和1台激光打印机,试点县市所辖每个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各配备3台台式计算机和1台激光打印机。这次按统一标准下发的新农保终端设备,主要满足新农保业务管理软件上线的基本需要,今后,随着业务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再逐步配备第二批设备。考虑到各地新农保业务的发展和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工作需要,这次为市(州)配备的台式计算机分配农保科、劳动关系科、信息中心各一台。为此,各地要配合银行做好设备领用、交接和管理工作。要指定一名设备专管员负责与当地农行农户金融部衔接,办理领用、登记、核对、验收手续。办理完交接手续后,交接单据应一式四份,分别交省农行农户金融部、省厅信息中心以及当地农行农户金融部、当地人社部门信息中心各一份。各地要加强对设备等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设备管理台账,指定专人管理。对于省农行配备的相关设备,要粘贴“新农保远程专用设备”专用标签,做到专项使用,不得自行调剂、处理和挪作他用。对于需要处置的专用设备,应逐级上报省厅、省农行备案后,办理相关手续。

(二)要统一社会保障卡管理。省厅即将开展社会保障卡卡片招标工作,预计9月份可确定4家制卡商,负责全省社会保障卡的制作。本次招标范围是,全省新农保社会保障卡以及委托省厅招标的9个市州城镇社会保障卡卡片制作。没有委托省厅招标的地方,待合同期满以后,逐步委托并过渡到全省统一的管理办法上来。否则,今后无法与省厅管理系统对接,无法全省通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各地一定要按照省厅统一部署和要求,加强对社会保障卡的统一管理。为实现“一卡通”的目标,省厅还将强化全省社会保障卡统一初始化和统一管理密钥的模式。凡新制发的社会保障卡,必须由省厅统一初始化,并严格执行省有关社会保障卡标准和管理规定。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一卡通”是国家和省确定的方向,从业务上讲,要各险种通用;从区域上讲,要全国、全省通用。通过统一初始化,可以检测卡的芯片以及数据结构,确保标准统一,方便以后职工流动。与此同时,省厅正在组织开发全省统一的社会保障卡管理软件,建立社会保障卡“一卡通”省级交换平台,并与医保异地结算系统对接,优先在城市圈开展社会保障卡跨地区通用试点。

(三)要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开展新农保社会保障卡金融服务合作,是各级人社部门和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一件大事,既涉及到社会保障卡的数据采集、制卡、发放,又涉及到固定资产的申报、采购、配置,还涉及到金融服务网点和基层服务平台的对接,等等。涉及面广,资金量大,环节多,时间长。各地人社部门与农行之间要建立正常的沟通协调机制,及时通报情况,主动研究解决问题,确保合作项目顺利实施。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分管信息化工作的负责人,是项目合作的第一责任人,信息中心和农保机构以及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共识。基层业务部门根据工作提出需求,上级部门要认真审核把关,做到上下沟通、互相支持,共同推动项目有序实施。

四、扎实做好新农保业务管理软件上线各项工作

经过三个月的准备,我省新农保业务管理软件本地化开发工作已基本完成。8月20日,通过了软件各项功能测试,具备上线条件。考虑到我省新农保业务经办规程正在制定中,国家对新农保业务管理软件上线时间又有要求,这次软件开发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按照国家统一规程和我省已明确的业务需求开发软件,以满足各地业务经办的基本要求;第二阶段,待全省新农保业务经办规程确定后,再根据新的业务需求,对软件进一步修改完善。从8月31日起,新农保业务管理软件正式启动上线工作,9月底以前,要全面实现新农保业务经办的信息化管理。为此,我就相关准备工作强调三点:

(一)做好网络环境准备。4月12日,在全省视频网络建设视频会议上,对全省主干网络和乡镇基层网络建设进行了部署。将省-市-县主干网络由2M提高到10M,乡镇建设2M带宽的VPDN专线。主干网线路租费由省统一支付,VPDN专线按照50元每个节点的月租费标准,由各地支付。截至目前,省厅核心路由器已配备到位,到各市州的10M专网已连通。由于部分地区路由设备没有到位,导致全省业务专网建设进展比较缓慢。为此,各地要高度重视,抓住新农保业务软件上线的契机,按照省厅下发的《关于认真做好金报工程主干网络升级工作的通知》(鄂人社办发〔〕55号)要求,尽快将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配备安装到位,主动与当地电信部门配合,确保省、市、县三级主干网络连通。新农保试点县(市、区)要加快乡镇基层网络建设进度,通过省电信公司VPDN专网,将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直联到省数据中心,将这次下发的设备安装到位,确保新农保业务经办。

(二)做好系统参数和操作用户信息的上报工作。新农保业务管理软件上线以后,需要在系统中设定各试点县(市、区)所辖乡镇、村的名称和编码,对每个终端的操作人员需要分配权限和密码。为此,省厅制发了新农保试点地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信息上报表》和《新农保操作人员名册表》(表格可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网上下载”栏目中下载),请各试点县(市、区)尽快将本级行政区划代码、所辖乡镇、村组名称及编码,以及操作人员名单上报省厅。

(三)做好数据采集、导入、比对工作。新农保业务管理软件上线以后,针对各试点县(市、区)此前已发生的新农保业务数据,东软公司开发了数据采集模板,专门用于将老数据转入到新系统中。数据采集模板包含参保人员基础信息、缴费信息、享受待遇人员信息、待遇发放信息,对应的文档为《参保人员基础信息采集表》、《参保人员缴费信息采集表》、《领取待遇人员基础信息采集表》、《待遇发放信息采集表》。各试点县(市、区)要在核实各乡镇参保人员名单、缴费记录和待遇发放名单、发放记录的基础上,以电子表格的形式录入基础信息,并导入新农保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再与手工记录的资料进行比对。在完成上述工作过程以后,新农保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正式运行。

第5篇:社会保障卡管理办法范文

为进一步规范社会保障卡业务管理,全面提升社会保障卡服务质量,6月13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全市社会保障卡服务规范培训班举办。各县(区)相关机构社保卡负责人、制发卡人员等129名工作人员参与培训。

培训中,市人社局工作人员就社保卡业务管理规定、制发卡注意事项、服务规范等内容进行讲解,并对各县区反馈的日常业务经办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逐一解答。参训人员纷纷表示,这次培训很及时很有必要,为自己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传授了工作方法,为基层下一步推进社保卡“一卡通”应用,提升社会保障卡服务质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下一步,人社局与合作银行将把工作重心由制作发行向应用服务转变,积极探索第三代社保卡及电子社保卡的应用,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推广第三代社保卡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更多应用,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卡“一卡通”的强大优势。

第6篇:社会保障卡管理办法范文

 (2018年8月27日)

今天,各位领导莅临我局调研,充分体现了对人社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此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根据工作安排,下面汇报三个方面情况。

 

一、人社信息化建设情况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简称“金保工程”,是国家十二个重点信息化建设项目之一;建成统一、安全的人社信息系统事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利益。因人员流动,异地就业、养老、就医非常普遍。2002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根据就业社保业务特点,全国一盘棋,统一规划全国的“金保工程”建设,按照全国“一个工程、二大系统、三级中心、四级网络”的原则,建设覆盖全国、统一规划、统筹建设、网络共用、信息共享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电子政务工程;建立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险两大信息系统;建立部、省、市三级数据中心,构建一个人社业务专网,涵盖部、省、市、县区四级网络,并延伸到乡镇(街道)、社区和村;具备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四大功能。将原来各地区、各业务分散的、低层级的信息系统整合,构建全国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人社信息网络系统。

我局信息化管理综合部门是统计信息中心,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现有工作人员10人,其中研究生2名,信息项目管理师1名,信息工程师3名,经过近几年的信息化建设

我市从2007年开始“金保工程”建设,建立市级数据中心、人社业务专网。先后建成就业、养老、医保、工伤、失业等业务系统,数据由市级集中统一管理,网络覆盖全市人社系统、乡镇(社区)、医院、药店、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为全面贯彻党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决策部署,建立人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加快推进人社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实现信息数据共享,提升政府效能,最终建成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智慧治理的人社政务服务体系,实施“互联网+”和大数据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二、大数据应用情况

(一)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推行社会保障“一卡通”

社会保障卡是由人社部统一规划,由各地人社部门联合合作商业银行面向个人发行,具有多种社会保障应用功能和金融应用功能的集成电路(IC)卡,是持卡人享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权益的信息载体。

一是目录内应用情况。目前全市已开通人社部102项应用目录中的92项社会保障卡应用,应用目录开通90.2%,其中:养老、医疗生育、失业、工伤保险、就业等领域社会保障卡应用目录开通100%,人事人才社会保障卡应用目录开通50%,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卡应用目录开通25%。养老保险领域实现了参保人员凭卡在待遇申请、资格认证、参保缴费、待遇查询和领取等方面的应用;医疗保险领域实现了参保人员凭卡在医保信息记录、信息查询、就医结算、缴费和待遇领取等方面应用,全市三级医院已实现“就医一卡通”。二社保卡是目录外应用情况。鼓励县区通过社会保障卡发放各种惠农资金,新田、零陵、江华等9个县区已通过社会保障卡发放惠农资金、惠民补贴、低保待遇等资金。

 

(二)以社保数据为载体,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依托“人社信用体系”,建立业务分类处理新模式,对诚实守信主体实行信用承诺、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激励措施。探索通过社保卡查询核验持卡人信用情况,分级授权网上业务范围,分类设定创业担保贷款额和贷款周期等。推动公务员录用、荣誉表彰等业务环节同步审查信用情况。加强对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社会保险协议服务机构的信用管理,依法打击用人单位违法行为,惩处“黑中介”和协议机构的违规、欺诈、骗保等失信行为,引导社会诚信文化。

 

(三)以业务协同为重点,推进人社服务“一体化”

构筑和完善业务协同平台,促进部门协作。依托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推动与政府其他部门的信息共享,进一步减少纸质证明材料,按规定支持相关部门及社会机构联网核验参保状态情况。鼓励与相关部门合作,建立部门协同的网上人才绿色通道。配合“精准扶贫”工作,做好贫困人员社保卡发放和信息核对。利用社保卡基础信息,对精准扶贫对象建档制卡。做好全民参保登记工作,我市社保卡数据采集将制卡数据与公安户籍数据、城乡居民医保数据进行比对,清理出已参保数据和未参保数据,通过联合教育部门,由县区社保卡服务中心组织工作人员到学校采集照片、核对信息并提交制卡。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牵头深化全市人社系统“放管服”改革,梳理各部门权力清单、服务清单、问题清单,优化再造办事流程,清理精简证明材料。

(二)制定市本级行政许可制度改革具体举措,对市本级行政许可事项进行梳理,组织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便民化,彻底清理各类无谓证明,为企业降费减负。

(三)全面清理对外办理事项,深入推进“互联网+人社”,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提升人社领域审批和公共服务标准化、信息化和便民化水平。形成平稳有序、运转高效的行风建设工作机制,建成全市统一的人社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各级审批和公共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完成“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任务,90%以上的服务事项可以网上办,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第7篇:社会保障卡管理办法范文

本文是首次对外披露的某市社保卡管理系统结构和七大应用子系统。

“社会保障卡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卡管理系统”)是通过统一规划和整合政府的相关网络资源和市民数据,形成全市统一的信息交换平台和市民基础数据库。其功能是规范和统一发行社会保障卡、建设市民服务体系,构建方便市民办理个人事务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社会保障卡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子系统”、“批量人口数据比对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卡的发行与管理子系统”、“卡的批量制作子系统”、“密钥管理子系统”等子系统。某市自2004年6月开始经历了业务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等过程,于2005年8月投入试运行后,通过优化和完善,目前应用系统早已进入正式运行。

设计目标

社会保障卡管理系统建设完成后将达到以下目标:

形成准确、一致、共享的市民基础信息数据库; 实现市民凭“社会保障卡”办理个人事务,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银行业务; 实现部门间的数据复用; 建立便民利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社会保障卡管理系统的建设涉及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公安局、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单位,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障、金融等业务,因而牵涉的业务种类繁多,作业流程比较复杂,而各业务部门的信息化程度不尽相同,所采用的标准和规范不一致,信息共享程度低,因此该项目是一个投资大、周期长、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四大子系统

社会保障卡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四个子系统:

市民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 存放市民基础数据库,通过数据交换子系统与各业务系统、卡管理子系统进行数据的交换和共享; 实现对不同业务数据的整合; 为面向市民的社会化服务子系统提供数据基础。

卡管理子系统: 实现社保卡的制作、发行、维护和管理等功能,通过数据交换子系统和数据中心子系统保持市民基础信息及卡信息的一致性。

数据交换子系统: 支持数据在卡管理系统与公安、商业银行、社保业务系统和劳动业务系统之间的交换。

社会化服务子系统: 为市民提供呼叫中心、网站、电子邮件等服务,并支撑社会化服务网点的建设和运营。

狭义的社保卡系统包括上述四个子系统,广义的社保卡系统还包括市公安局、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计生委、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及其他社会公共服务部门的业务系统。

社会保障卡管理系统以各相联的部门业务系统为基础,同时为各业务系统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共享服务。

工程建设原则

社保卡系统是一个卡网结合,并具有信息采集、处理、应用、维护、交换及服务功能的综合信息应用系统。工程应用系统设计,包括介质、网络、交换、各分系统应用等多方面。系统设计应贯彻如下指导思想:

卡的管理与使用: 统一发卡,方便市民。避免各分系统重复建立发卡中心,重复发卡。

卡的信息维护: 卡内的基本信息由公安分系统和卡管理中心维护。公用信息中的户籍信息由公安分系统维护,工作单位信息由劳动和社保分系统维护,银行账户信息由商行和邮储分系统维护。

信息的交换: 社保卡系统应成为一个信息交换的中心。交换的种类有以下两种: 卡内信息及卡应用信息的交换; 分系统间业务数据的往来。

社会化服务: 市民可以凭着社保卡很容易地、非常快捷地得到政府和社会提供的许多种服务。

系统的规划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实用性、先进性、经济性、安全性、开放性、可扩展性等。

总体架构

由于社保卡系统不仅要完成与各业务系统之间的系统对接,实现与各业务系统以及各业务系统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信息传递,而且还要完成信息的沉淀和数据集中存放的功能。不仅要完成市民卡的发放和管理功能,还要使中心所收集到的信息服务于市民,服务于社会。

完整的市民服务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见图1。

设计目标和原则

为了确保整个系统的协调管理和高效运作,在进行方案设计时遵循以下原则,这也是进行社会保障卡建设所要实现的目标:

统一性、先进性、实用性、可扩展性、安全性与可靠性、易用性、数据集中、管理分级、应用独立等特性。

网络架构

社保卡系统计算机网络是一个集主机系统、网络产品、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和终端设备为一体的市民保障信息专用服务网络。它由社保卡中心、公安信息中心、劳动与社保信息中心、街道服务网点系统构成一个星形网络拓扑。其中社保卡中心承担着跨银行、社保、公安行业、跨系统市民保障信息的交换和市民IC卡的发放与管理等工作。

服务网点子系统是整个社会保障卡计算机网络的一部分,它通过VPN与服务中心网络进行连接,其范围覆盖全市。

其基本思想是把各个网点系统视为社会保障卡计算机网络的业务子网,在保障卡中心和街道服务所分别构造一个局域网络,通过路由器和一主一备的广域网络,实现各个业务子网和局域网的互连。确保保障卡服务中心主机、局域网络、网络设备和广域网络无单点故障导致网络的失效; 做到业务子网和局域网的内部结构与总体网络架构无关,便于它们今后的升级和扩充。

七大应用系统

卡中心的应用系统由密钥管理系统、卡的发行和管理、卡的小批量制作(卡中心本地)、批量人口数据比对、卡中心数据库、数据交换平台、服务网点、声讯服务系统、新老卡切换九个子系统构成。下面我们选择其中的七个子系统逐一进行描述。

密钥管理系统

密钥管理系统为社会保障卡的密钥生成、传输、存储和使用提供安全服务,金融磁条的密钥系统执行银行规范,不在本范围内。密钥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各种密钥的生成机制和加密算法,并将生成的密钥存储在具有密钥导出功能的CPU智能卡,即PSAM卡中,并确保以上所有环节中密钥的安全性和一致性,实现集中式的密钥管理。

卡的发行与管理系统

通过社会保障卡的发行,使得作为办事媒介的社保卡,将市民的个人社会保障信息与政府管理数据库内信息一一对应起来。通过对社会保障卡的有效、正确的管理,方便市民作为社会人在社会上办理事务,提高了市民办事的效率和现代生活的高度社会化程度。金融消费的金额、地点、时间可追溯性,以及卡、库中个人信息的一致性、完整性、共享性,都大大加强了政府管理的职能和准确性。社保卡发行管理系统包括卡应用规划、卡的业务系统、卡的生产系统。

卡的批量制作

卡的小批量制作是指在社保卡中心进行的小批量的社保卡的制作,用于满足补换卡、零星申领制卡的要求。

大批量制卡的流程: 先由上级市卡中心制作社会保障卡的IC卡部分,再交给市卡中心,市卡中心交给商业银行制作社会保障卡的银行磁条部分,完成卡的邮封和分拣,形成卡制作状态信息文件交给卡中心。卡的制作流程: 市卡中心抽取制卡数据上级市卡中心制卡(社保卡IC卡)市卡中心商业银行制卡(社保卡磁条部分、邮封、分拣操作)市卡中心,最终交与应用系统使用。

小批量制卡的流程与大批量制卡的流程大致相同。

批量人口数据比对

数据比对的工作内容包括从公安、社保进行数据采集,采集到数据后,根据中心数据库标准的要求进行数据转换和校验,再进行数据比对,最终进入中心数据库。在数据处理各个环节中的错误或有疑问的数据按照一定的处理规则进行处理。图2对工作流程作了具体的描述。

为了保证各个业务系统数据的一致性,社保比对策略为以公安数据为基准进行比对,在比对中发现有问题的数据根据错误类型的定义返回给数据提供的业务系统,业务系统进行处理后再提供给本系统。

公安作为本系统数据比对的基准数据,其数据的准确性非常重要,所以,公安数据在前面的数据转换、校验等的清洗过程应非常严格,由于公安数据具有一定的保密性,社保卡中心不对公安数据作检查,由公安系统对数据准确性作出保证。

卡中心数据库

数据库建设有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数据库的数据内容设计和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社会保障卡数据库建设的数据内容在设计上应当涵盖各业务分系统需要共享数据的各个方面,为给各部门提供有效的数据共享服务,提高政府管理和为民服务的水平和效率。社保卡中心数据库包含以下几大类:

信息类数据

指来自申领采集或由各业务分系统提供的个人信息以及卡内个人基本、公用信息等数据。包括卡内个人基本信息、卡内个人公用信息、个人社保信息、银行信息、申领信息、申领照片指纹、通过申领采集、申领勘误信息等。

业务类数据

指用于业务受理、信息处理等用途的数据。包括申领对象表、暂缓制卡表、统计汇总表、信息更正表、业务处理流转单表等。

制卡类数据

指涉及社保卡制作的各种数据,包括制卡生产表、制卡状态表、个人卡内发卡机构数据表、补换卡信息表、错退卡库、废卡库等。

交易类数据

指用于信息交换的业务类和交易类数据。包括交易信息表、黑名单信息表等。

历史记录类数据

指各种历史记录数据。死亡迁出表、信息更正日志表、暂缓库日志表、其他信息表的日志表等。

代码表类数据

指各种标准代码类数据,一般每个代码表都有一个业务系统负责维护和。包括民族代码表、公安路名表、网点代码表、冷僻字代码表等。

数据交换平台

数据交换平台(也可称为联机交易处理子系统)完成跨系统消息的转接及卡中心与分系统间文字信息传送消息及网络管理消息的交换等。跨系统消息转接指卡中心接收从各联网的分系统上送的请求交易信息,转发至相应的分系统,并接收其应答信息转发至发起请求的分系统中心。卡中心与分系统消息交换指请求方(卡中心/分系统)发送消息到消息接收方(分系统/卡中心),接收方作相应处理后回应答到消息请求方。

服务网点

服务网点是社会保障卡中心的派出服务机构,通过服务网点可以向市民提供一站式服务。

服务网点具有以下功能,包括组织申领、申领采集、卡的发放、挂失、解挂受理补(换)卡受理、密码设置及解锁、验卡及查询、咨询、查询服务、收费与资料管理等。

在业务处理方式上,系统主要采取联机实时处理方式并配以批处理方式用来辅助。联机实时处理方式可以处理所有网点的业务,特别是需要将个人信息及时上传市卡中心并广播到其他应用系统的业务必须采取这一方式,例如: 卡的书面挂失、解挂、回执信息的上传,因为这些业务关系到申领人所持社保卡在应用系统中的使用。考虑到线路成本部分业务也可以采用批处理方式,例如: 申领数据的录入上传、补(换)卡信息的上传等,因为这些业务的处理周期较长,对实时性要求较低。

链 接

卡的发行与管理子系统对整个白卡、半成品卡、成品卡、废卡实现了动态管理,对卡的挂失、解挂、补换卡及卡的注销实现了实时跟踪,对卡的收费情况做到实时汇总。

通过密钥管理子系统发放了符合国家密码管理局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范要求的DES算法和国产SSF33算法的社会保障卡。

数据交换子系统与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的交换实现了卡信息的实时和批量两种方式的信息交换,不仅保证了基本信息的正确性,而且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两卡合一,一卡多用,方便于民的预期目标。

第8篇:社会保障卡管理办法范文

1 关于医疗保险业务档案的立卷方式

现阶段,我国通行的立卷归档方式主要有两种,即:按卷归档和按件归档,其中按件归档是国家档案局推荐的归档方式。《规定》中提出的“五类九种”(五类即管理类、征缴类、统计报表类、稽核监察类和待遇类;九种是将待遇类分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后,再加上管理、征缴、统计报表和稽核监察4项)的分类方案就是以按件归档为前提确定的。这主要源自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现代档案管理的要求是高效、快捷、易于检索、便于利用,按件归档方式简单、便于查阅,因此为信息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所推崇。但是,社会保险档案不同于其他文书档案,较之其他档案,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关联性和个体化特质更为明显,按件归档虽然也能够在社会保险档案中使用,但从医疗保险业务档案的长远发展来看,按卷归档更加有利。原因有两点:

一是医疗保险档案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按件归档的优势在于快速查找便于利用,不足之处在于割裂了档案之间的有机联系。举例言之:实行总额预付后,某医院当年度计划预分额度为X万元、实际统筹发生额为Y万元、审核扣款额度为Z万元、年度实际支付给该医院W万元。依照按件归档原则,这四个数字分别对应在医疗保险基金分配(综合计划部门制定)、医疗保险报表(定点医疗机构传输)、医疗保险待遇审核(医药审核部门核定)和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财务结算部门拨付)等四个案卷中,果真如此,则既不能反映出该医院的医疗服务发展趋势,亦不能反映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状况,更加不能体现出付费方式改革对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效率的影响。

二是参保群众更高层次的要求。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以“五险”分开管理的多,“五险”统一管理的少,这种现状带来的结果就是既给参保人员带来了诸多不便,也造成了重复建档、资源浪费、管理混乱等现象。前不久,我们就遇见了这样一件事情:一名参保人员在没有携带领卡凭证的情况下到经办机构索要3年多以前补办的社保卡,工作人员在查询系统后,显示“已发卡”,但参保人予以否认。无奈之下只得求助档案管理部门,但是由于现行的业务档案是按照“年度―部门―业务”分类归档的,这就需要查询当年办理的为数众多的参保凭证,费尽周折才在一大批领卡凭证中找到了参保人的领卡凭证,证实了参保人已经领取了社会保障卡。如果实现“一人一档”的话,那情况就简单了,查到归档号,调出参保人的档案,只需要一分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参保人的所有参保变化了。

因此,从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要想真正实现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的长远目标,“五险合一”是基础,“一人一档”是关键。所谓的“一人一档”,指的就是以单个参保人为归档对象,改变现行的以业务、部门、时间等为对象的“粗放式”的档案管理模式,按照参保人员的出生时间、参保形式、参保变更、转移接续、待遇享受等内容立卷归档,实现立体式管理,既方便参保人员办理业务、接受咨询,也便于经办机构研究个体与群体的社会保险需求变化,促进社会保险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 关于医疗保险档案的归档分类

《规定》在附件中明确了社会保险业务材料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这就给我们的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不止一个单位在确定本单位业务档案分类时直接把归档范围当成了本单位的分类方式,这显然是一个误区。

归档范围,顾名思义,是确定需要纳入档案的材料范围;而分类方法则是指档案形成单位的归档原则。两者区别在于归档范围具有宽泛的指导意义,而分类方法则因单位而异,各单位可依照实际分别制定。其实,《规定》在第八条中已经给我们明确了分类方式:“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分类应当按照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的规律和特点,以方便归档整理和检索利用为原则,采用‘年度―业务环节’或‘年度―险种―业务环节’的方法对社会保险业务材料进行分类、整理。”这种方法既符合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的特点和规律,也兼顾到目前大多数经办机构设置的实际情况和业务档案管理的实际做法,大家只需要在此基础上,根据机构设置、业务流程、管理习惯等确定分类方法就行了。凡是有利于反映医疗保险业务档案的历史面貌、有利于归档管理、有利于查找利用的,无论是单式还是复式分类法都可以大胆应用。

3 关于医疗保险档案的保管期限

《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中将档案保管期限定为永久和定期两种,其中定期又分为lO年、30年、50年三档。《规定》在定期中又增加了100年一档的保管年限,这主要是考虑到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涉及参保对象的基础信息、待遇领取核准材料等,需要较长时间保存。可以说《规定》既兼顾了国家的相关规定,又充分考虑到社会保险档案的特殊性。但其所确定的档案保管年限,立足点主要是现有的业务档案,并没有考虑到新型社会保障体制和电子档案的出现,因此,其确定的保管年限仍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为参保人员办理社会保险卡(证、手册)首发、补发、收回等管理的登记表单及相关材料为50年”。此规定在执行上有以下几个难点:一是经办机构在社会保障卡制作、发放等环节上实行的是“年度―业务环节”的立卷方法,在纸质档案中不能有效区分参保群众具有不规律变化的社会保障卡变更行为。二是社会保障卡发放面广,业务量大。以郑州市为例,全市参保人员近300万人,平均每个工作日的电话挂失、现场挂失和补办卡业务均在400例左右,这还不包括新参保制卡和社保关系转移制卡等业务,如果按照50年保管期限计算,考虑到人口增长等因素,仅社会保障卡业务档案的存放需求就相当惊人。三是社会保障卡业务在很多地方是由信息部门管理的,他们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是平行的两个机构,其业务档案分属不同全宗,难以统一管理、统一存放。存储空间大、使用率低,保存成本高,其结果只能是单纯为了保存而归档,失去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原意。

再有,就是电子档案与其对应纸质档案之间的关系及保管时限问题。我市某经办机构在档案资料堆积如山、存放空间严重不足时,曾经有这样一个设想,即在生育保险报销过程中采用电子扫描的方式收取资料,并建立信息系统进行管理,但在咨询有关部门后,这个计划就不得不终止了。原因很简单,有关部门要求在加强电子档案管理的同时按照《规定》要求时限保留纸质档案。经办部门主要考虑的是实际工作需要,而有关部门则是从国家规定考虑,两者的出发点都没有问题,只不过是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众多计划赶不上变化的一个缩影罢了。电子档案的效力问题已经讨论了很多年,但至今只有一个简单到不能行的《国家档案局6号令》。社会保险档案是重要的民生档案,有其本身独有的特点:一是电子化、信息化水平高,在“金保”工程的推动下,大多数地区均已实现网络化办公。二是业务变更频繁、数据量大。三是医疗保险关系变更具有可覆盖性和对应性,一种医疗保险关系对应一种待遇和一个参保人员,一变俱变,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参保人员的身份和参保类别也会随之变化。因此,医疗保险电子档案的保管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如果能够尽快就社会保险电子档案管理出台相关规定,并结合电子档案适当调整纸质档案保管年限的话,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发展将非常有利。

4 其他问题

一是业务档案的管理体制问题。目前档案管理工作基本上由办公室或综合部门牵头,综合部门业务相对较多,而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牵涉到诸多部门的配合,任务重,难度高,建议增设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负责该项工作。二是档案管理人才短缺。一方面是绝对人数不足,另一方面则是缺少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三是库房不足。随着参保人数的增加,经办场地愈发紧张,很多地方仍然靠租房来解决办公用房,加之业务档案量增长迅速、鉴定工作滞后等因素,库房不足问题较为突出。

第9篇:社会保障卡管理办法范文

“十二五”期间,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发放数量预期将达到8亿张,覆盖60%人口。届时,8亿参保人的养老、医疗、失业、生育等社保信息都将统一在这张社保卡内。

按照人社部规划,全国将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社保卡普遍具有金融功能的目标。

国新办日前举行新闻会,向公众传递明确信息:社保卡今后可作为普通银行卡使用。社会保障卡采用全国统一标准,社会保障号码按照《社会保险法》的有关规定,采用公民身份号码。

加载金融功能的社保卡集各种卡于一身,不仅可以支持身份凭证、信息查询、医疗费用结算等不需要金融功能支持的社保应用,也可以支持社会保险费缴纳、待遇领取等需要金融功能支持的社保应用,同时也支持金融应用(人民币借记应用)。

功能 1

可作身份凭证 查询信息

据介绍,与金融功能无关的社保应用主要包括身份凭证、信息查询和医疗费用结算。

身份凭证主要是指作为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就业扶持政策和参保登记、缴费申报、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医疗费用报销、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等业务办理的身份凭证。

信息查询则是以社会保障卡为入口,持卡人可以登录网站及在触摸屏上查询相关信息,还可以在网上办理有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

医疗费用结算方面,凭卡实现在本统筹地区及跨统筹地区医疗费用即时结算。

功能2

缴纳领取养老金等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社会保障卡加载金融功能后,各地人社部门要积极推动其在社会保险费缴纳、待遇领取等业务环节的应用,逐步将涉及个人缴费、支付的各项业务,集成到社会保障卡加载的银行账户之中办理,实现集约化管理和服务。

包括社会保险费的缴纳、养老金、失业保险金等待遇的领取以及医疗费用即时结算后的费用支付等。

另外,各地可在上述应用基础上,借助社会保障卡加载的金融功能,探索开展其他便民服务。

功能3

在部分商户消费或享优惠

具有金融功能的社会保障卡作为具有特殊性质的银行卡,其金融功能有着一定的限制。

比如只限在境内使用,暂支持借记应用,限定为人民币借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