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慢性盆腔炎中西医药剂治疗效果对比

慢性盆腔炎中西医药剂治疗效果对比

龄女性,西药治疗是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主要方法。近几年,随着中医临床研究的不断发展,采用中医药剂治疗慢性盆腔炎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1]。本组研究中,通过对比观察中医药剂与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妇科临床收治的11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年龄25岁~45岁,平均年龄(35.4±5.7)岁;病程2个月~8年,平均(4.5±1.4)年。采用数字随机抽取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5)与观察组(n=55),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纳入标准

中医诊断参考《中医新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慢性盆腔炎的内容,并给予中医辨证分型。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0.5g阿莫西林胶囊,3次/d,0.2g甲硝唑,3次/d,7d为1个疗程。观察组患者根据的中医辨证分型,给予中医药剂综合治疗方法。方剂选择:气滞血瘀型,丹参20g,赤芍、白芍各15g,制香附、延胡索、红藤、乌药各12g,柴胡、夏枯草、当归各10g,炙甘草8g;湿热瘀结型,炒白术、云苓各16g,丹参、赤芍各15g,红藤、皂角刺各12g,苍术、延胡索各10g。上述方剂全部水煎200mL,口服100mL,另100mL保留灌肠,在方剂温度在40℃时,给予导尿管插入肛门,缓慢灌入,患者臀部垫高,保留至少2h,1次/d,14d为1个疗程。其余药渣放入适量黄酒搅匀,用纱布包裹,热敷下腹部,保留约30min,经期停止使用。

1.4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诊断标准,痊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妇科检查、理化检查等相关检查均提示恢复正常,患者体征积分减少在95%以上,停药1个月,未见病情复发。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消失,妇科检查、理化检查等相关检查均提示恢复正常,患者体征积分减少在70%~95%。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好转,妇科检查、理化检查等相关检查提示病情改善,体征积分减少30%~70%。无效:以上改善皆无。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给予全部患者为期1个月以上的随访,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整体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72.7%,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盆腔炎是女性临床较为常见且多发的疾病,可分为慢性盆腔炎与急性盆腔炎,急性盆腔炎如果没有得到彻底治疗,将演化为慢性盆腔炎,其病情顽固,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多数学者认为,慢性盆腔炎是由于外感内伤,致冲、任、带脉损伤引起的,其病位于胞宫、胞脉及胞络,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多发于行经产后,胞门未闭,风寒湿热、虫毒等侵袭,与冲任气血相搏结,蕴积于胞宫,致耗伤气血。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方法有保留灌肠、中药口服、热敷、针灸等多种方式,并在疗效上较西药取得更明显的优势。中药保留灌肠药物直接通过直肠作用,渗透入病变部位,同时,可长期保持一定的药物浓度,利于炎症吸收,药物加热灌肠,有利于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中药外敷可利用热导作用,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使其直达病所,促进炎症吸收。二者与口服中药共同作用,达到内外兼治的效果。本组研究中,采用中医药剂综合治疗方法,即口服中药、保留灌肠及热敷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与西药治疗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之,采用中医药剂治疗慢性盆腔炎较西医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乔治 单位:九江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