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慢性病保健知识范文

慢性病保健知识全文(5篇)

慢性病保健知识

第1篇:慢性病保健知识范文

关键词:慢性病;老年人群;中医特色健康护理模式;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内科治疗的2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男53例,女47例,年龄61~86岁,平均年龄(69.3±7.4)岁,高血压37例、高血脂23例、糖尿病22例、冠心病18例,病程6个月~12年;对照组100例,男52例,女48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69.8±7.6)岁,高血压35例、高血脂21例、糖尿病24例、冠心病20例,病程6个月~10年;所有患者均为老年慢性病患者,年龄≥60岁,意识清晰、思维能力良好、语言表达清楚;排除合并严重慢性病并发症者、意识障碍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精神疾病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慢性病类型、病程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统一介绍疾病知识、自我护理的方法、日常饮食及运动注意事项、用药方法,指导患者自行监测血压、血糖等,若有不适及时来院复查。观察组采用中医特色健康护理模式:①中医特色健康护理的理论基础。中医健康教育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护理理论、中医养生保健等理论为基础,共同构建了中医特色健康教育体系,从而指导临床健康教育,从疾病护理、养生保健、情志调护、生活调摄等方面入手,既普及了健康知识,又符合患者自身的需求,使中医养生方法用于日常生活实践中,利于患者的认识和接受,开展也更为顺畅[3]。②情志调护护理。中医将情志分为“怒、喜、忧、思、悲、恐、惊”七情,七情对应脏腑功能,每种情志过盛则相应脏腑功能出现损伤,日久导致脏腑病变、阴阳失调。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或加重。《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从安来。”说明情志的调和对于防治疾病有重要作用[4]。而老年慢性病患者病程长,需长期用药治疗,疾病恢复过程缓慢,使得心理容易出现烦躁、焦虑、不安、孤独等负面情绪,造成心理压力过大。通过普及中医情志养生知识,采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调畅情志,利用舒郁导情法、情志相胜法、暗示解惑法等方法,使情志与脏腑保持制约和平衡状态,减轻情志损伤对疾病的危害[5]。③饮食调护护理。中医食疗是中医特色养生方法,历代医家对于食疗的内容记载丰富,主张综合膳食调理,少盐少油、低糖低热量,将药材添加入菜肴或粥中做成膳食。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是药三分毒”,老年患者选择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调理,可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高血压者多食用富含钾元素多的瓜果蔬菜,高血脂及冠心病者多食用清淡、降脂食物,糖尿病者饮食进行低糖饮食,从而平衡机体气血阴阳、调整脏腑功能,缓慢达到调整机体的作用[6]。④中药内服指导。通过辨证使用中药内服,可调养气血、扶正补虚、促进病情康复。临床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疾病及中药的四气五味作用辨证给药,指导患者补益药宜饭前服用,安神剂、润肠剂宜睡前服,对胃有刺激的药应饭后服用等,用药期间注意药食配伍及相关服药禁忌,促进药效的发挥[7]。⑤中医养生保健护理。中医养生理论内容丰富,很多精华时至今日仍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如顺四时,治未病;调情志,贵恬愉;避邪气,防传染;适劳逸,勿过用等。要求老年患者注重调整生活习惯,适当运动锻炼,如步行、慢跑、爬坡、打太极拳、八段锦等,以柔和的运动方式增强体质,达到疾病预防和保健的目的[8]。⑥中医特色护理。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较多,如足浴、针灸、刮痧、拔罐等,可根据老年患者的不同疾病类型及体质情况选择适宜的保健技术。高血压者多采用按摩大拇指底部的方式,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冠心病者可穴位按压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外关;糖尿病者可常按涌泉、中脘、三阴交等穴位;通过泡脚配合足底按摩,可起到改善微循环、养生保健的效果[9]。

1.3观察指标

采用自制健康知识调查表评估对疾病知识、并发症、药物知识、改善生活习惯、饮食及运动等健康知识掌握率;健康教育后测定血压、血糖、血脂水平,统计达标率;统计健康教育后的护理依从性,分为自我监测血压、规律用药、合理饮食、科学运动等;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价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包括健康、认知、生理、生活、情感、工作等项目,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率(%)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比较

观察组疾病知识、并发症、药物知识、改善生活习惯、饮食及运动等健康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各指标达标率比较

观察组血压、血糖、血脂等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自我监测血压、规律用药、合理饮食、科学运动等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4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在健康、认知、生理、生活、情感、工作等SF-36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老年慢性病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较高,病程长,需长期服药治疗,且无特效治疗方法,容易产生诸多严重并发症,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0]。临床认为,老年慢性病治疗和控制的关键在于加强慢性病管理,普及健康知识,提升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危险因素的刺激,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从而达到延缓病情发展、保障患者健康的目的[11]。中医特色健康护理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融合了中医基础理论、养生理论、护理理论等多种内容,帮助患者认识到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不同体质特征与疾病的相关性,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养生技术、情志调护、生活起居调理等制定个体化的应对措施,完善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从而提升了老年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提高了运用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的能力,能够自觉将中医养生的理念贯彻到日常生活中,从而有效提升了健康意识和身体健康状态[12-13]。其次,中医特色健康护理重视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不光注重身心的调适,还从四时、四气、个人体质等方面进行养生调理,食用适宜的药膳,采用针对性的中医外治技术,从而有效恢复机体阴阳平衡,调整脏腑功能,促进病情的缓解,生活质量的提高[14]。因此,临床应加大中医特色健康护理的宣传力度,增加中医养生保健人才的培养,促进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在老年患者中的普及和运用,使中医养生的内容更多元化,涵盖范围更广,实用性更强[15]。中医特色健康护理有三大优势。第一,强调整体观念。中医将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待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强调人与环境、社会的和谐,运用中医健康知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整体调整脏腑机体,提振机体正气[16-17]。第二,个体化。中医强调辨证施护,针对不同患者处于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个体化指导,增强教育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提升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有效性[18]。第三,防治结合。中医理论遵循“治未病”的思想,结合中医养生特色,进行饮食、食疗、运动、情志调畅等综合教育,有利于提升自我管理能力,防止疾病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19-2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疾病知识、并发症、药物知识、改善生活习惯、饮食及运动等健康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压、血糖、血脂等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监测血压、规律用药、合理饮食、科学运动等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健康、认知、生理、生活、情感、工作等SF-36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明中医特色健康护理模式在慢性病老年人群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有效提升健康知识掌握率,提高对疾病治疗和保健的重视程度,提升自护能力及护理依从性,从而提高对慢性病的控制效果,改善生活质量。综上所述,中医特色健康护理后模式在慢性病老年人群中的应用,有确切的效果和实践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郭建华,宁艳花.授权教育对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干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1):4735-4736.

[2]王凤伶.中医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13):164-165.

第2篇:慢性病保健知识范文

【关键词】药学服务;2型糖尿病;高血压;生活质量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的重要病种,因糖尿病与高血压均可诱发机体慢性、弥漫性损害,故被视为拉低生命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重要疾病因素。我中心高度关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群体的生存现状,自2017年推行药学服务模式,组织药剂师对辖区内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慢性病健康管理,旨在通过针对性地药学服务切实改善该类病患群体的生存质量。现将实践体会和相关服务对策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7年2月至2017年9月上马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慢病管理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男女构成比例为19:11,年龄低至56岁,高至75岁,均龄为(63.75±3.20)岁,高血压病程约为(10.20±1.50)年,糖尿病病程为(7.65±2.05)年,受教育年限约为(11.50±3.00)年。

1.2方法

改变传统的药物窗口配发工作模式,对收治患者进行药学服务和指导,措施如下。

1.2.1健康档案创建汇总就诊患者的个人信息、疾病史、用药史、联系方式、家庭背景等,为患者建立慢性病健康管理档案,结合患者个体差异评估健康需求并将患者血压、血糖水平以及当前用药方案等信息记录在档,便于复查和随访。

1.2.2科普教育在窗口配发药物期间以及随访时围绕高血压、糖尿病的病因,影响因素,药物配伍禁忌,常用联合方案,药物作用机制,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等作详细说明;发放中心自制慢性病管理手册供患者自行查阅;定期举办知识讲座,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在系统化主题讲座中获取更多保健知识。为激发患者管理疾病的动力,对参会人员分发小礼品,同时为保证宣教科普的质量,每次讲座邀请20~30人。

1.2.3个体指导积极与患者互动,通过面对面交流了解患者对疾病和药物认知的误区和盲区,结合药学知识进行纠正;了解患者当下用药方案,对处方进行评价,若存在问题则向主治医师反馈共同商讨、调整;就处方中相关药物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说明,以药学知识增加宣教的说服力,以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了解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筛查诱因,通过对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的科学指导降低风险;综合患者年龄、合并症、经济条件等对用药方案提出建议,以确保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1.2.4定期随访按照建档存留联系方式与患者保持定期联系,通过电话随访的形式对患者用药和血压、血糖波动,身体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并将随访结果统计于电子档案中,便于对患者病情的全面评估。

1.2.5公益支持定期邀请患者来中心测量血压并领取免费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化验单,通过公益支持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并鼓励患者强化自我健康管理意识,注重病情的定期复查和管理。

1.3观察指标

对药学服务前后,入选者血压和血糖水平、健康知识知晓优良率、生存质量评分进行统计和对比。①知晓优良率的测评使用自制问卷表,得分不低于60分者计入优良率的统计中。②生存质量的测评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00),满分为100分,得分高提示生存质量佳。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统计使用SPSS18.0这一软件进行分析,血压、血糖和生存质量以以(_x±s)表示,健康知识知晓优良率以[n(%)]表示,依次以t、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药学服务前后血压和血糖指标统计

第3篇:慢性病保健知识范文

组成培训专家组,由科主任任组长,由长期从事糖尿病管理和教育的医务人员负责制订并实施授课计划。

1.1培训内容及教程

以《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3]和我科自编的《糖尿病家庭保健员计划指导书》为基本教材,向糖尿病家庭保健员讲解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运动、口服药物、胰岛素注射指导、低血糖知识指导、自我管理、血糖监测、并发症、胰岛素泵的管理、心理及自我管理技能的支持等内容,同时对其他慢性病的防治、心肺复苏、医学伦理学等知识进行培训。

1.2培训方式

①理论培训与互动、讨论、相互交流相结合。考虑到家庭保健员年龄偏大,记忆力和接受能力较差等原因,我们将培训内容制成幻灯片,并将控制血糖的各个方法做成看图说话,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大家学习简单易懂。一周学习两次,一次理论培训,一次互动讨论。可提高学习积极性,也可增进保健员之间的互动,便于保健员带领患者进行运动。进行糖尿病低血糖知识指导时,制作并发放糖尿病自救卡,以便于发生低血糖时快速纠正低血糖。②分类培训与入户指导相结合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针对性培训,例如糖尿病合并心脏病、高血压的患者、糖尿病足的患者等,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家庭保健员,进行补课或个别辅导,对于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入户进行分析指导,要求家庭保健员定期向医务人员汇报实施情况,以便及时指导,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③指导自学,向家庭保健员下发《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并发放科室自编的《糖尿病家庭保健员计划指导书》。医护人员根据季节安排学习内容,提出知识点,并下发模拟病例卷宗,让家庭保健员进行判断处理,定时由医护人员回收,专家点评,避免单调乏味的理论讲解,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3评价内容

①糖尿病相关知识评价。采用世界健康基金会中国糖尿病教育项目组提供的“糖尿病知识问卷”,共25题,每题4分,满分100分。②自我管理能力评价。由笔者参照相关资料自行设计调查表,内容包括遵守饮食和运动计划、遵医用药、监测血糖和定期进行慢性并发症的筛查、参加糖尿病讲座次数及自学次数等内容,共20题,每题5分,评分为3级,好计5分,一般计3分,差计0分,满分100分;问卷经100例家庭保健员前后间隔10周的两次评定比较,重测信度0.89,效度0.84。

1.4评价方式

满10周后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评价及自我管理能力评价。共发放调查表100份,收回100份,回收率100%。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评分标准:糖尿病相关知识、自我管理能力知识掌握合格率两项内容按100分计算,得分在7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

2结果

100名家庭保健员掌握的合格率明显优于培训前,且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体会

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为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这些健康问题的凸显,使人们更加愿意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以达到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而家庭保健员的培训不仅把防治和保健知识技能传播出去,更强调培养家庭成员的医疗保健意识,使其能够承担自己及家庭成员的健康教育及管理,起到医患沟通的作用[4]。如何让家庭保健员更有效的掌握糖尿病护理的专业知识,形成有效的培训方法,是每一个医护工作者特别是糖尿病专科医护人员应有的责任。笔者从多年的糖尿病护理的经验中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糖尿病家庭保健员学习的培训方法,以理论培训与互动、讨论、相互交流相结合,分类培训与入户指导相结合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培训,再结合相应的教材进行理论强化,达到易学、易懂、易记的目的。经过本培训方法培训的糖尿病家庭保健员抽样调查合格率得到明显提升,且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第4篇:慢性病保健知识范文

关键词:杭州市;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现状调查;对策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如何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国内外相关调查研究指出,制定和落实科学有效的健康管理方案,有助于预防慢性疾病和并发症,降低医疗成本,延长老年人寿命,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中医学的“治未病”理念强调通过运动、饮食、中医药保健增强免疫力,提高老年人的生理功能,达到强身健体、预防老年性疾病的目的。这与现代养生理论不谋而合。中医学通过望闻问切,将老年人的体质分为9种类型,并制定了个性化中医药保健策略。基于上述理论的中医药健康管理干预也更具针对性,体现了明显的应用优势[2]。为了调查杭州市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的效果和开展现状,促进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本文进行了相关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从杭州市所辖的8个市区、两个县中选取杭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1000名为调查对象。从2020年1月开始,观察期1年。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0名。对照组男265名,女235名;年龄61~79岁;体重指数(BMI)19.6~25.8kg/m2,有慢性病史者占42.8%。观察组男270名,女230名;年龄62~81岁;体重指数(BMI)19.2~26.1kg/m2,有慢性病史者占44.2%。两组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0岁。②部分合并Ⅱ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和单纯性肥胖等慢性疾病。③调查对象思维清晰、全程配合,接受社区中医药健康管理干预1年以上和相关调查测试。④所选对象及家属接受培训,对研究的目的、方法和意义充分了解,自愿参与,签订研究同意协议。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精神疾病者。②排除合并严重躯体疾病,如恶性肿瘤、重度脑梗死、长期卧床者。③排除合并恶性传染病、隔离观察者。④预计生存期不足两年者。⑤研究中途退出、失访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方法

两组调查对象均按要求以入户询问、现场访谈和发放问卷等形式接受知信行调查表、中医体质判定表和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调查和健康管理。对照组采用中医药常规健康管理,设立管理专员,确定社区服务网络,对本组对象统一建立健康档案,档案除含完整的个人信息、病历资料,还对干预期间每月的健康指标进行记录,包括血糖、血压、心率等,并及时更新;评估健康需求,每年至少提供1次家庭护理、康复护理、心理干预和健康检查;对患有慢性病者给予用药指导、运动饮食指导;开展健康教育,包括疾病预防、自我监测、自我保健和自我救治等。观察组采取中医药个性化健康管理,除完成对照组常规保健外,保证每季度为辖区老年人提供至少1次中医药服务。①完成中医体质辨识,应用中医体质表对被调查者的体质状况进行评分和归类。②为不同体质的老年人提供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措施,包括情志调节、营养摄入、作息习惯、运动保健、药浴穴位按摩、食疗、针灸等。③进行健康宣教,发放健康手册,进行家访,开展专题讲座,增设社区宣传栏和社区卫生中心咨询窗口等,采用多种形式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利用中医药知识开展自我保健、自我护理和自我救治的能力。

1.3观察指标

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分别以入户询问、现场访谈和发放问卷形式,采用知信行调查表、中医体质判定表和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对两组老年人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效果进行评估。1.3.1知信行调查表。知信行调查表分为认知、态度、行为三个维度,每个维度设置4个问题,每个问题25分,分6个级别计分。0分极差、5分较差、10分中等、15分较好、20分良好、25分优秀,主要条目包括:①认知评分:K1对社区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了解情况、K2对社区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要求了解情况、K3对自身中医体质了解情况、K4对中医保健知识获取途径的了解。②态度评分:A1对中医药健康管理对体质改善的期望、A2中医药健康管理对慢性疾病和并发症预防效果的期望、A3对中医药健康管理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改善的期望、A4对中医药健康管理开展的期望。③行为评分:E1自身对中医药保健方法的实践情况、E2自身对中医药健康管理档案建档实践情况、E3自身对中医药健康管理的宣传情况、E4自身对亲朋好友进行中医药保健指导情况。1.3.2中医体质判定表。参照如下标准对老年人的中医体质进行评分和分类:①平和质:目光有神,面色红润有光泽,不易疲劳,精力充沛,睡眠良好,舌淡苔白,脉和缓有力。②气虚质:语声低落,容易疲劳,精神不振,多自汗出,舌淡边有齿痕,脉弱无力。③阳虚质:手足怕冷,面色淡白,口唇色淡,脱发,大便溏薄,舌淡胖嫩,脉沉迟。④阴虚质:为手足心热,口燥咽干,潮热盗汗,脉细数。⑤痰湿质:身体肥胖,四肢沉重,口中黏腻。⑥湿热质: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爽,小便短黄。⑦血瘀质:口唇暗淡,面色晦暗,色素沉着。⑧气郁质:情绪郁闷,急躁易怒,体内易多生结节。⑨过敏质:接触寒冷气候或花粉尘螨等,会出现咳嗽、鼻涕、咽痒等症状。除平和质外,其余8种体质为非平和质。1.3.3生活质量评分。采用浙江大学中文版SF-36量表,从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个维度评价两组的生活质量,每个维度包含若干条目,每个条目分5~6级计分,条目的正向、反向计分混合,要求受试者在30min完成问卷,最终评分取标准分,标准分=Σ(实际得分-该条目理论最低分)/(该条目理论最高分-最低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2018软件录入资料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包对研究资料之间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组间资料两两配对比较,计数资料用(%)表示,采取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χ±s)表示,取t检验,同组资料两两配对比较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两组知信行问卷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对中医药健康管理的认知评分、态度评分和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两组的中医药健康管理的认知评分、态度评分和行为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增加(P<0.05),但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干预前后两组中医体质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与干预前相比,两组平和质占比上升,非平和质占比下降(P<0.05),但观察组平和质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干预前后两组非平和体质比较

结果见表3。

2.4干预前后两组SF-36量表总分(标准分)比较

结果显示,与干预前相比,观察组的SF-36量表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中医“治未病”是指在评估特定人群的体质、病史、精神心理状态、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的前提下,通过给予食疗、药浴、针灸等干预手段,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提高其生理功能,从而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这种干预模式在老年人健康管理中应用较为广泛,对于改善60岁以上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增强体质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对杭州市老年人的中医药健康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有助于发现老年人中医药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出相关对策,促进杭州市中医药健康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本研究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对杭州市辖区1000名60岁以上老年人,从中医药健康管理知识知信行水平、中医体质分类、生活质量三个方面评估了中医药健康管理效果和现状。结果显示,干预前,老年人对中医药健康管理的认知评分为65~70分,态度评分为60~65分,行为评分为50~55分,说明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缺少系统性和个性化的专业保健指导;老年人普遍不能对其中医体质进行正确判断,缺少保健意识,导致老年人在疾病预防、自我监测、自我保健和自我救治等方面能力欠缺,可能带来较高健康风险和严重后果[3]。针对上述健康管理现状和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个性化的中医药健康管理策略。①提高中医药管理服务和宣传频度,从1年至少1次提高至每季度(3个月)至少1次。②将中医体质评估结果纳入健康档案,根据每次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中医药干预方案。③调查老年人的健康保健需求,开展健康检查、心理干预、康复护理、中医保健指导等个性化干预方案。④加大健康宣教力度,丰富宣教形式,多渠道、多形式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以及利用中医药知识开展自我保健、自我护理和自我救治的能力[4]。本研究比较了两组的生活质量、中医体质和知信行评分,结果显示,与干预前相比,观察组的认知评分、态度评分、行为评分、中医体质构成和SF-36生活质量总分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采用中医药个性化健康管理,有助于改善杭州市老年人对中医药健康管理认知、配合和行动不足的现状,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中医体质,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叶静雪,曾庆秋,钱宁,等.基层医疗机构2型糖尿病患者家庭医生团队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1):22-26.

[2]王礼文,陈小琴,吕伟波.老年人中医药服务知信行现状及体质辨识成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20,2(29):113-116.

[3]邹学敏,陆娟,唐婉如.社区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干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9,33(9):1605-1607.

第5篇:慢性病保健知识范文

[关键词]社区医院;实习生;带教模式

在三甲医院培养实习生的过程中,实习生往往只能够了解上级医院的相关模式及治疗方法,而对社区医院的预防、保健、慢性病的管理、健康宣教、康复等工作[1]缺乏一定的了解,而对上述相关内容的了解可以为日后的从医生涯带来很大的益处。因而该院将社区医院实习纳入到带教范围中,以丰富实习内容、开拓实习生视野,提高实习生综合素质,进而提高该院教学质量。为此,该研究探讨如何构建一个严谨的社区医院实习生带教模式,并对此作出思考,具体如下。

1教学实施计划

1.1带教老师队伍的组建

带教老师由有3年以上社区医院临床经验、经过专业培训、有教学意愿且有良好的评价和反馈能力的教师承担。要求带教老师尽可能给实习生实践机会,“放手不放眼”,有教学责任感。

1.2实习生实习安排

每3~5人组成一个实习小组至社区医院实习,每个实习小组设置一名组长,负责统筹整个实习工作。一周安排2次社区实习,3h/次,共安排4周。同学们在进社区后认真听带教老师的讲解,了解社区、积极实践,能够对疾病的预防、保健、慢性病的管理、健康宣教、康复、医患沟通等方面有更加感性和深刻的认识,课后可以组建交流群,师生共同探讨[2],促进学习。

1.3教学培训内容

通过广泛查阅资料,收集教学素材,征集实习生意向等方式确定教学内容,主要教学内容有[3]:①系统介绍社区医院的服务对象及功能定位,包括以个人为中心的服务方法,以预防为导向的服务理论;②介绍社区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的管理与治疗,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中毒、休克等急症的基本抢救措施,可以用情景角色演练的方式来加深认识;③介绍社区医院的常规诊疗思路,接诊转诊方式;④介绍社区居民个性化健康档案管理模式,包括对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的管理以及高危人群的管理,建立数据库进行跟踪随访;⑤介绍对于疑似传染病病例的鉴别与上报过程,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介绍社区疫苗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⑥讲述社区中妇女儿童的保健知识;⑦介绍社区医院中医患沟通与交流技巧。通过相关内容的讲授,弥补实习生们在上级医院实习的知识空白。同时采用理论授课、情景授课、临床技能演练等多种授课方式,让同学们更容易接受、学习和消化。此外,带教老师提出问题、或者同学们之间互相提问,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师生讨论等,加深对提出的问题的认识。与此同时,同学们还应完成一定的社区实习任务,如负责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接诊管理慢性病患者、转诊特殊疾病患者、提供妇女儿童健康咨询服务等。

1.4教学评价

学生成绩评价主要由平时成绩和社区实习出科考核组成,平时成绩根据平时表现、实习任务完成情况、小组成员互评进行打分,出科考核包括笔试和技能演练,由带教老师负责出题和实施。对于教师带教情况评价,包括学生评价、自我反馈评价和分管领导评价,主要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采集评价意见,评价反馈后,带教老师及相关人员开会总结,不断改善带教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2实施效果

对完成社区实习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①社区医院实习生带教模式的总体效果评价;②对临床医学本科五年制学生安排社区实习内容的实践意义评价;③对该模式在提升临床技能,扩大视野等方面的满意度评价。根据得分梯度划分5个等级,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基本不满意和不满意。共发放40份问卷,回收40份,回收率100.0%。其中,37名学生(92.5%)对带教模式的总体效果评价为满意及以上;对于社区实习的实践意义也得到同学们的一致认可,40份问卷的评分均属于“非常满意”和“满意”梯度;对于该模式给实习生带来的临床技能、视野、医患沟通、社区基层预防、保健、急救等方面的提高,38名学生(95.0%)表示满意或者非常满意,2名学生(5.0%)表示为基本满意。问卷显示,实习生普遍认可对临床医学本科5年制学生安排社区实习内容,同时也对社区医院实习生带教模式表示肯定,同时同学们在社区实习过程中也得到很多的收获,意义重大。此外,通过在实践教学中摸索,带教老师的带教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社区医院实习带教模式进一步完善,努力实现患者、实习生、带教老师、医院多方共赢的目标。

3思考

目前,在国内社区医院教学属于初期发展阶段,存在很多的问题,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教学体系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合格的带教老师并不多,教师能力提升的途径少,教学方式也较为单一,同时实习生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吃苦精神,态度不够积极,没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4]。在多年来,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社区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了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学习效果,还会造成恶性循环,不断对学校的教学质量产生影响,具体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缺乏创新意识:虽然说成熟的教学实践模式会使得学生在具体学习的过程中少出错误,但是单一的模式会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还会出现跟不上时展潮流的情况,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越来越远[5]。②临床教学资源不足:虽然说很多医学院不断招聘优秀人才,让其担任社区实践教学工作,但是近些年来本科教育不断扩招学生,导致了学校内的教育资源出现缺乏的情况,即使不断招聘优秀人才也无法补足这一缺口。除此之外,由于实践学生数量过多,社区医院并没有数量庞大的临床见习以及实习的床位,这便造成了学生与患者的接触机会很少,无法完成实践教学的目标。③缺乏严格技能训练:由于学生数量众多,很多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技能训练,导致学生在实际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操作不规范以及不科学的情况。④对社区实践教学认识不足:很多学生仅仅为了完成学业,并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对于社区实践教学认识不足,甚至出现了教学过程中不认真学习,逃课等情况。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来定制针对性的改革教学方案才可以达到较佳的效果,该院积极探索一种合适的带教模式,尽量多元化教学,调动实习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在带教中不断创新[6]。教学方式改革首先便是组建带教老师队伍,带教老师对于实践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带教老师的教学经验不丰富,无法应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那么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必然不会达到很高的要求。因此在选取时必须遵循上文所提到的有3年以上社区医院临床经验、经过专业培训、有教学意愿且有良好的评价和反馈能力等原则,保障教师质量,才可以使得教学质量得到保障。随后便是对学生的实习制定计划,该环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实习计划制定科学,才会使得后续的实习过程不会出错,在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召集多方面的专家与学者进行研究与分析,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代表参与其中,制定出学生真正喜欢的实习方案[7],这样才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案制定完毕后,便是最为关键的环节,科学的方案需要由具体实践过程来检验,在学生实践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由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督,防止出现纰漏,而实践后便需要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评判,以此来查看实践教学的效果。学校按照这样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方式进行社区实践教学,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提升学校的形象[8]。根据研究结果显示,该院的社区带教模式达到了预期效果,实习生们增加了对社区医院的了解,提高了自身的临床技能与沟通能力,医院的带教模式也得到完善,也为其他医院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梁万年.全科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袁荣明,方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在社区医院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8):1567-1568.

[3]元传霞.专题研究培训模式在本科生社区服务中心临床实习阶段的应用研究[J].科技视界,2017(24):31-32.

[4]刘秀梅,吴浩.全科医学方庄社区培训基地教学模式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13(3):267-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