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慢性疾病的发病原因范文

慢性疾病的发病原因精选(九篇)

慢性疾病的发病原因

第1篇:慢性疾病的发病原因范文

[关键词] 慢性病;发病率;共患病

[中图分类号] R18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34-17-02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to Chronic Disease of Aged People at Linyin Community Medical Care Center of Hangzhou City

FANG Qian

Linyin Community Medical Care Center of Hangzhou City,Hangzhou 31001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and related factor of chronic disease in aged people in Linyin community of hangzhou city. Methods Investigated the aged people at Linyin community of hangzhou city with sample survey, incidence rate and distribution of chronic disease were analized. Results Disease rate of chronic disease in aged people was 34.9%, hypertension, diabetes mellitus,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poplexy and m alignant tumor was major component part of chronic disease. constituent ratio of geriatric patient who was with one disease was 81.7%, constituent ratio of geriatric patient who was with chronic disease more than two type was 18.3%. Disease rate of hypertension and stroke was higher in aged male than aged female. Disease rate of hypertensio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m alignant tumor was higher in geriatric patient who was elder than 71 years than in geriatric patient who was younger than 71 years. Conclusion Disease rate of chronic disease in aged people is higher, rate of multiple chronic disease is frequent, should be interfered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 of chronic disease.

[Key words] Chronic disease; Disease rate; Multiple disease

伴随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我国社会老龄化的进程,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慢性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1],老年人是慢性病发病的主要群体,我地区近年慢性病大宗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尚缺乏系统的资料,为此,我们对老年人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情况进行分析,为本地区慢性病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在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杭州市灵隐街道东山弄社区1124名老年人进行慢性病调查,其中男672名,女452名,年龄65~86岁,平均(71.0±8.2)岁。

1.2 调查项目

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受调查者姓名、年龄等一般状况及慢性病既往诊断情况,其中既往曾诊断慢性疾病者需有二级以上医院诊疗记录及诊断结果。慢性病范围包括心血管病、慢性肺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泌尿系统疾病、风湿病以及恶性肿瘤等。

1.3 质量控制

参加调查人员由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培训,问卷结束后抽取问卷10%进行质量评价,控制抽样调查质量。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检验方法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杭州市灵隐街道东山弄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发病情况。

杭州市灵隐街道东山弄社区抽样调查1124名中老年居民,患有慢性病者394人,患病率为34.9%。

2.2 老年人慢性病单病种的发病情况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及恶性肿瘤发病率分别为12.1%、10.1%、8.4%、6.1%、4.1%,发病率在老年人中居前五位,是慢性病的主要构成。见表1。

2.3 老年人慢性病共患情况

老年人患一种慢性病者构成比为81.7%,患两种慢性病构成比为11.2%,患三种慢性病构成比为5.1%,换三种以上慢性病构成比为2.0%。见表2。

2.4 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老年人5种主要慢性病发病率

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老年人5种主要慢性病发病率比较发现,男性老年人高血压及脑卒中发病率高于女性老年人,年龄>71老年人高血压、冠心病及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年龄≤71岁老年人。见表3。

3 讨论

慢性病是影响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国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较高,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2],我国慢性病的发病率接近40%,在特殊地域及人群患病率甚至可达90%,慢性病的发病与生活方式、生活环境、饮食结构等密切相关,大部分慢性疾病属于生活方式疾病,伴随我国居民生活质量及饮食结构的变化,慢性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既往的研究结果显示[3.4,7],我国居民的慢性病的发病呈现明显的地域分布,在不同的地区慢性病的发病率及疾病构成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农村及经济不发达地区,风湿病、腰椎间盘突出、高血压等疾病发病率较高,而在经济发到地区及城市,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发病率较高,研究结果也显示,年龄与慢性病的发病呈现动态相关趋势,伴随年龄的增长,慢性病的患病风险不断增加,心脏病、高血压和关节炎的发病率都有随年龄增加而显著提高的趋势。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在对杭州灵隐街道东山弄社区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病率为34.9%,与该地域既往的研究结果大致相同,其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及恶性肿瘤是构成老年人慢性病的主要病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共患病的情况非常常见,有接近20%的老年人患有1种以上疾病,甚至有超过7%的老年人患有3种或3种以上疾病,说明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形式非常复杂,伴随近年来卫生医疗条件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平均年龄不断增长,慢性病的患病机率增加,如脑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合并脑血管疾病等,在对患者一般情况对慢性病发病的影响分析发现,男性老年人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而年龄>71岁老年人高血压、冠心病及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年龄≤71岁老年人,其可能同不同性别的老年人生活方式存在一定差异有关,如男性老年人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较多,均为心血管及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5],增加心脑血管系统慢性病的发病机率,而伴随年龄增长、动脉硬化及肿瘤发病风险的增加可能是高龄老年人高血压及恶性肿瘤发病比例升高的原因之一[8]。

本组调查资料的研究结果显示,杭州灵隐街道东山弄社区的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病率较高,而且患病形式较为复杂,共患病人群比例较高,因此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上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减少慢性病的患病风险因素[6],降低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病率,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陶敏亚,张一英,黄芳,等. 上海市嘉定区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状况[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8(2):201-202.

[2] 黄凤珍,庞栋,刘军. 济南市老年人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36):271-272.

[3] 姜黎黎,黄巧云,李伟明,等. 云南省楚雄州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卫生软科学,2010,24 (5):458-463.

[4] 林松柏,宋桂香,周峰,等. 上海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趋势研究:1951~1998年死亡资料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4):562-268.

[5] 孙宁玲. 从新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看心血管疾病的综合防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25(11):.868-869.

[6] 王淑康,李士雪,罗司军,等. 慢性病健康管理必要性的实证性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10(268):713-715.

[7] 高颖,李琳,刘京龙. 太原城区435名老年人老年痴呆患病现况调查[J].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6):126.

[8] 王宣淇. 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及老年高血压防治[J]. 医学综述,2011,17(11):1674-1677.

第2篇:慢性疾病的发病原因范文

每一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早期诊断的新仪器、新方法问世,都会 吸引众多呼吸科医生的目光。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他们却遇到了另外一个出乎意料的问题:早诊断后,却只有不到25%的COPD患者进行治疗,大部分患者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很多人已经被确诊为COPD,当我告诉他们时,他们依然面带微笑地告诉我,他们没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国际联盟(ICC)主席Yousser Mohammad教授这样说。

科普这个时候就变得尤为重要。想要恶补自己对慢阻肺的无知,不如从以下问题着手,看看自己能答对几道题。

1.慢性阻塞性肺病很难被检测出来。■对 错

答案理由:一种叫做“肺通气功能测定”的简易肺功能检查,通过测量人体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以及一秒率,就可以诊断该疾病。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对 错

答案■理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通常是指两种肺部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一些慢阻肺病人,可能患有其中一种肺病,但更多人两种都有。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支气管炎症。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导致气管黏膜发生变化,导致过多黏液产生并引起慢性咳嗽。肺气肿是不可逆的肺泡壁破裂,会使肺失去弹性,影响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还会增加心脏的负担。

3.什么让人们忽视了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症状?

■症状发展缓慢减少活动,避免呼吸困难以为是自然老化的现象

以上都包括

答案理由:通常在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情况下,极易漏诊。而当其出现明显症状,如活动后气促等症状后,并得到确诊时,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损害往往已经比较严重,失去了最佳治疗机会。此外,很多人把呼吸困难或咳嗽归结为身体开始衰老的结果,他们认为随着年纪的增大,这也是一种正常现象。有些人会减少或避免那些让他们气喘吁吁的日常活动,在症状减轻后就以为自己没事了。这些都会延误病情。

4.国内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人数有多少?■1000,000 5000,00010,000,000

大于40,000,000

答案理由:在所有呼吸道疾病中,慢阻肺称得上是“不动声色”的沉默杀手,是近年来死亡率升高的主要死因之一。据估计,由于吸烟、空气等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重,全球已有2.7亿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国的慢阻肺患者超过4000万,平均每分钟有2.5个人死于慢阻肺。全国40岁以上的人群中,慢阻肺的患病率为8.2%。高达73%的慢阻肺患者日常生活(如上楼梯、做家务、洗衣和穿衣)存在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哮喘。■对 错

答案■理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有一些共同的症状。很多慢阻肺患者同时患有哮喘,但大多数哮喘病人没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哮喘患者经过适当治疗,症状就基本消失了。此外,气喘、呼吸困难、咳嗽等哮喘症状通常有明显诱因,比如过敏原、冷空气或运动等。哮喘发作通常发生在较年轻的非吸烟者身上,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往往与老年人和吸烟有关。哮喘患者的气道阻塞通常是可逆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造成永久性的气道损伤。

6.下列哪项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症状?■严重的头痛鼻窦堵塞慢性咳嗽、痰多、活动后气短以上都包括

答案理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预警信号可能会因人而异有所不同,但其中最常见的是:

从肺里咳出的痰不断增多

活动后气短

慢性、长期的咳嗽

7.下列哪项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的方法?■肺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吸氧治疗以上都包括

答案理由:肺康复治疗包括运动、营养教育、以及心理辅导等;药物治疗可以放松呼吸道,使呼吸更容易;如果有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还能通过长期氧疗缓解症状。虽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法治愈,但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规范化治疗,来改善症状,延缓疾病的发展。

8.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原因。■对 错

答案■理由: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首要原因。大多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烟或曾经吸烟。当然,也有不少吸烟者没有得慢阻肺。但约85%~90%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死亡是由吸烟引起的。

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法治愈,一旦得上就没盼头了!■对 错

答案理由:虽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法治愈,但根据症状,进行规范化的治疗是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活动耐力,减少急性加重的。如果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更可减缓病情的进展,延长寿命。

1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会感觉肺部通气不畅,这是因为:■支气管发炎和增厚肺泡之间的外壁被破坏 两种都是

答案理由:支气管发炎和增厚;呼吸道有黏液堵塞;肺泡之间的细胞壁被破坏,从而导致它们失去弹性和弥散功能下降,降低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功能等。

1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人应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对 错

答案■理由: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流感常会引发该病的急性加重,所以他们应该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还面临肺炎链球菌等多种细菌的感染,易患上肺炎,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接种肺炎疫苗。

12.戒烟是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对 错

答案■理由:科学研究发现,戒烟能够有效延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展。只要此刻便开始戒烟,至少可以停止或减少对肺的进一步损害。

1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要比正常人需要更多能量。■对 错

答案■理由:在体重相当的情况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用于呼吸的肌肉,要比正常人多燃烧10倍以上的热量。如果体重超重,心脏和肺就需要加倍工作以维持正常的呼吸;而如果体重过轻,又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因此,保持适当的体重,并保证摄取充分的营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是有益的。

14.看看你是不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潜在患者?■你是40岁以上的烟民,或曾有吸烟史?在工作场所长期或大量接触某些化学品、烟雾或灰尘?

第3篇:慢性疾病的发病原因范文

关键词:慢性肾脏疾病;贫血;调查分析

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中,贫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期均有严重的影响,同时也是影响心血管疾病的一种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上得到了肾内科医生的高度关注[1]。本研究以我院肾病门诊2013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肾病门诊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贫血情况以及贫血相关因素,进而改善患者的贫血状况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肾病门诊2013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诊断均符合慢性肾脏病及透析临床指南中的定义[2],男109例,女91例;年龄18~88岁,平均年龄(56.3±14.6)岁。70岁65例D分期:Ⅰ期27例,Ⅱ期32例,Ⅲ期38例,Ⅳ期34例,Ⅴ期69例。是否血透:血透患者57例,非血透患者143例。基础肾脏疾病:肾小球肾炎122例,糖尿病肾病28例,高血压肾病22例,多囊肾病6例,其他22例。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组研究,签署知情通知书。

1.2方法 ①根据调查内容自制调查问卷,对我院肾病门诊收治的200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发放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当场作答并回收,回收率100%。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文化程度、饮食情况、原发肾脏疾病等等;②同时对患者进行抽血化验,观察患者的血液相关生化指标,包括血红蛋白值(Hb)、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铁蛋白(S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

1.3诊断标准[2,3] 参照NKF-K/DOQI慢性肾脏疾病贫血治疗临床实践指南,贫血标准:①男性患者于绝经妇女血红蛋白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9.0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经诊断,200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中,贫血144例(72.0%),其中重度贫血17例,中度贫血44例,轻度贫血83例,分别占到总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8.5%,22.0%和41.5%。

144例慢性肾脏疾病贫血患者中,男性80例,占所有慢性肾脏疾病男性患者的73.4%;女性64例,占所有慢性肾脏疾病女性患者的70.3%;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P>0.05)。

144例慢性肾脏疾病贫血患者中,70岁贫血患者58例,占到>70岁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89.2%。其中30~50岁、50~70岁、>70岁贫血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

144例慢性肾脏疾病贫血患者中,慢性肾脏疾病Ⅰ期患者贫血6例(22.2%),Ⅱ期患者贫血12例(37.5%),Ⅲ其患者贫血26例(68.4%),Ⅳ期患者贫血32例(94.1%),Ⅴ期68例(98.6%)。随着患者肾功能的减退,贫血患病率逐渐升高,分期越晚,贫血发生比例越大,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84.7,P

144例慢性肾脏疾病贫血患者中,血透组贫血56例,占血透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98.2%;非血透组贫血88例,占非血透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6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24,P=0.000

144例慢性肾脏疾病贫血患者中,体质指数BMI24的贫血患者11.0%(12/10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1,P>0.05)。

3 讨论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贫血情况: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贫血是由于肾脏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或者失血、叶酸缺乏、红细胞生存时间变短、铁的摄入量减少、蛋白质缺乏等原因造成的[3]。

大量的研究报道中,肾病贫血的发病率并不完全相同。在Agarwal[4]等的研究中指出CKD患者患有贫血比例约为40%,而本研究中发现200例CKD患者中贫血患者比例为72.0%,与相关报道中的比例相比显著要高,且主要表现为轻度贫血。相关报道指出,CKD贫血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为年龄,且在老年CKD贫血患者中其发病更早。本研究结果发现,144例慢性肾脏疾病贫血患者中,70岁贫血患者占89.2%。其中30~50岁、50~70岁、>70岁贫血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

综上所述,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贫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年龄、肾功能减退、血透与贫血的发生具有相关性。而对CKD患者的早期与定期贫血情况评价,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保红云,荣冬靖,邱敏,等.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发病情况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4):95-98.

[2]EKNOYAN G,LEVIN N.NKF2Kl DOQI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anemia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update 2000[J].Am J Kidney Dis,2001,(37):S7-S12

第4篇:慢性疾病的发病原因范文

[关键词] 病伤死亡;死亡率;构成比;死因顺位;慢性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 R19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2-0015-02

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分析是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公共卫生水平和人群健康状况的主要手段,也是评定社会卫生保健工作成效的依据之一。它可以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合理分配医疗卫生资源提供参考资料,也为疾病防治等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1]。主要疾病死亡分析,是对死亡的原因进行分类归纳,统计出各类疾病中主要疾病的死亡情况。现将东陵区2006~2010年死亡资料进行主要疾病死亡分析,为我们的疾病预防工作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死亡资料来自沈阳市东陵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2010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数据库。5年的数据库经过核查复实(即死亡证明书输入数与公安局销户口数一致,符合率达100%)。人口资料来自沈阳市东陵区公安局人口资料统计,根据年末人口数计算当年平均人口数。标化人口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

1.2 统计学分析

2006~2010年死因资料按ICD-10编码进行分类统计。死亡资料通过DeathReg2005软件录入并进行统计,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趋势性检验。

2 结果

2.1 主要疾病的死亡情况

东陵区2006~2010年总人口数为1 609 488人,其中男性为809 720人,女性为799 768人。男女之比为1.01∶1。主要疾病死亡位于前5位的依次为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死亡数及死亡率相近,死亡率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位居前3位。另外,除心脏病外,其他4种疾病的男女死亡率经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即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见表1。

2.2 不同时期主要疾病死亡率、死因顺位及构成比

根据主要疾病死亡分析报表,位列前5位的疾病分别为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5种疾病的死亡总数占全部死因的82.63%,其中脑血管疾病占25.41%、心脏病占24.81%、恶性肿瘤占24.70%、呼吸系统疾病占4.41%、损伤和中毒占3.30%。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的死亡率所占比重较大。不同年份疾病死亡情况经趋势性检验无明显差异,见表2。

3讨论

2006~2010年五年来主要疾病死亡位于前5位的依次为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的死亡率比较相近,差异无显著性;除心脏病外,4种主要疾病的死亡率均是男性多于女性;5种疾病的死亡率占全死因的82.63%,死亡排序几乎没有改变且以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为主,这给我们今后的慢病防治提供了依据。

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城区、农村慢性病死亡比例高达85.3%和79%[2],东陵区属于城乡结合部,慢性病死亡率已接近这个水平。

根据当前的形式,疾控中心在健康教育内容及慢性病防治方针上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主要通过降低危险因素的方式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主要采取改变生活方式、不吸烟、少饮酒、改变饮食习惯等来预防,实行分级预防策略,把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目前对肿瘤病因认识显示,多数肿瘤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通过环境改造、个人自我保健等措施,可以推迟和防止肿瘤的发生[3]。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可通过疾病监测、接种疫苗和服用化学药物预防。损伤和中毒主要以预防交通事故为主,近几年车辆巨增、人口密度大、安全意识淡薄是造成交通事故频发的重要因素,应建议改善道路的状况及进行交通安全的宣传,另外中毒、溺水、自杀发生比例也在增加,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多数慢性病的死亡主要集中于60岁以上的老人,因此应重视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同时制定相应的防制策略,降低慢性病的发生[4]。针对男性有更多的不良嗜好,暴露于更多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酗酒及接受更多的社会心理压力以及缺少运动等情况[5],应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并进行慢性病干预。

总之,根据疾病的死亡状况采取针对性的疾病防治是我们工作的内容。工作中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慢性病必须双管齐下。通过告知信息、传授技能,使个体能够做出健康的选择与改变,这是必要但非唯一的策略;政府还必须同时建立支持的环境,为个体创造健康生活的公平机会,使个体赢得健康而付出的努力是一种轻松快乐的选择[6]。

[参考文献]

[1] 方积乾,孙振球. 卫生统计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5.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慢性病报告[L]. .cn/ n272442/n272530/n272742/appendix/manxingbing. pdf2008-09-22.

[3] 戴龙. 厦门市区居民心脑血管病死亡资料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03, 19(9):116.

[4] 顾志兰,张宏,黄建萍. 2004-2006南通市港闸区主要慢性病死亡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9,17(1):90.

[5] 高瑾,王建,徐红梅. 2006年齐齐哈尔市5种慢性病发病现状[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5):498.

第5篇:慢性疾病的发病原因范文

一些慢性病患者经常会问,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治愈这些慢性病,同时副作用又较小?虽然每年全世界的科学家都会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源进行慢性病的研究,但遗憾的是,就目前人类的医学水平来说,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在内的多种慢性病仍是无法治愈的,现有的医疗手段只能尽量缓解症状、尽量减少并发症而已。以很多人的眼光来看,这些无法治愈的疾病大约和癌症一样都可以归类为“不治之症”了。

在这几十年里,不仅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学科学家对疾病的认识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过去,一场普通的感冒都有可能演变为肺炎而造成死亡。对那个年代的人来说,只要治愈这些疾病,就意味着延长寿命,并且有机会活到中老年。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从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创伤和急性传染病已变得不那么常见、也不那么致命了,大多数人都能平安的活到老年。所以很多过去人没有机会罹患的疾病、各种慢性病就慢慢占据疾病谱的主导位置,成为损害现代人健康的主要凶手。如今,慢性病(学名应该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困扰中国人健康的主要问题。

在新的时代,一味追求治愈的诊疗思路已经行不通了。慢性病往往难以治愈,但同时他们又不像创伤和急性传染病那样急骤而暴虐,在短时间内夺人性命,而是如温柔一刀,缓慢地、渐进式地慢慢把人杀死。既然如此,医生在处理慢性病时的主要着力点就不应该在如何进行徒劳的治愈疾病的努力,而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如何缓解症状、减轻并发症和推迟慢性病造成死亡的时间上。原本这也是无奈之举,但随着医生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医学和疾病的关系。

过去,医生总是把视线集中在疾病身上。他们所有的诊疗工作都是围绕着疾病进行。很多时候为了根除疾病甚至不择手段,过于强调“无害”原则可能束缚医生的手脚,使患者不能及时接受到有效(但是可能有副作用)的治疗。随着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人们认识到这种激进原则的局限性,也认识到这种做法违背了医学的基本原则,因为医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人,而不仅仅是疾病本身。

当“人”重新回到医学的中心位置时,医生面对疾病应该持有态度也就昭然若揭了:所有诊疗操作都应该为缓解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的寿命服务。衡量患者的获益成为诊疗决策的核心。如果治愈疾病对患者来说收益大于受损,那么医生就会争取治愈疾病,就好像医生对大多数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所做的那样;如果治愈疾病的收益小于受损,或疾病不能治愈,那么诊疗的目的就是减轻痛苦、延长寿命。有人说,生命是一种死亡率100%的性传播疾病。既然死亡是所有生命尽头共同的归宿,那么费尽心机地治愈疾病也不过是将这必然到来的终点延后几年而已。

回到慢性病的诊疗,当我们接受了“生命是一种死亡率100%的性传播疾病”的设定,就会发现追求“治愈慢性病”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只要能活得长久、活得高质量,身上带不带病又有什么关系呢?对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来说,只要把血糖或血压控制好,就能长期维持和健康人完全一样生活的身体机能,有病或无病实在没有太大的区别。相比徒劳的治愈疾病的努力,与疾病和谐共存才是真正明智的做法。

第6篇:慢性疾病的发病原因范文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药物机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呼吸道系统慢性疾病,临床常见,有较高的病死率与发病率,该病主要特点为易复发、病程长以及痛苦大,主要特征则为肺功能进行性发展以及呼吸道气流不完全受限等[1]。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而言,经过急性发作期后肺功能也在不断恶化,且受到外环境有害因素与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的影响致使发展反复并诱发各类心肺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与劳动能力有严重影响。当前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本文现探讨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机制,综述如下。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肺部慢性疾病,主要诱发因素为慢性肺气肿或者支气管炎致使气流受限,还会损害肺外器官。气流受限具有可逆性,不完全,发展时呈进行性。当前临床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关联于过敏、感染、职业性粉尘、有毒物质、吸烟以及大气污染的长期吸入,同时还有机体内在因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及营养状况等,均会诱发支气管慢性炎症,导致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坏死或者变性,导致粘连、纤毛倒伏以及变短甚至脱落等,进而致使鳞状上皮化生、纤维组织增生以及肉芽组织等,诱发支气管或者气管管腔狭窄,形成疤痕或者重塑气道壁结构,诱发气道高反应,最终导致气流受限。当前临床尚未阐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多认为关联于细胞凋亡、抗氧化失衡、蛋白酶失衡以及慢性炎症等,而该病主要发病环节为受到细胞因子与炎症介质介导的气道慢性化炎症反应[2]。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及环境的不断恶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死率与发病率逐年提升,据调查,在全球疾病死亡原因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位列第四,在40岁以上人群中其发病率约为8.2%。在该疾病中主要感染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细菌感染为其急性发作首要因素,其中有30%的新菌株在持续寄殖细菌抗原变异产生,不敏感于局部免疫机制,病毒感染则为第二因素。因此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而言一定要尽早治疗,并对感染与急性发作期予以积极控制,同时注重心肺功能的改善。但是确诊该病患者需要较长时间,且在发病初期主要依据经验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确诊病原体后再予以调整,因此发病初期需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将疗程缩短,改善症状。

2 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机制

临床上主要使用多氨茶碱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前者为常见甲基黄嘌呤衍生物,可当作支气管扩张剂,因此在支气管治疗中效果明显,可对支气管平滑肌予以有效松弛,但是其最大疗效的发挥需要在机体中保持一定药物浓度。左氧氟沙星属于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使用频率较高,属于氧氟沙星左旋异构体,广谱抗菌性优良,且可有效对抗厌氧菌,属于新型光学活性喹诺酮抗菌剂,可有效杀害非典型微生物、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抗酸菌以及厌氧菌等[3],且与多索茶碱联合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机体排泄、药物分布与吸收以及代谢等产生影响,机体中多索茶碱可迅速分布与吸收于机体中,肺部浓度较高,且尿液可在12h中将其排净,因此使用左氧氟沙星时需将多索茶碱血药浓度考虑在内。临床经研究后证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疗效明显,联合使用于多索茶碱后可将多索茶碱血药浓度提升,但是效果欠佳,有较高安全性。左氧氟沙星优势主要如下:

2.1 抗菌广谱且高效

该病主要抗菌机制为抑制蛋白质与RNA合成、细菌DNA旋转酶活性等[4],可高效对抗呼吸致病菌,特别是革兰阴性菌与阳性菌,生物利用度较高。总而言之,左氧氟沙星的主要特点为可有效抗菌、抗菌谱广等,可有效对抗伤寒沙门菌属、部分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属以及志贺菌属等,亦可优良对抗葡萄球菌、衣原体、流感杆菌以及肺炎链球菌等。

2.2 药代动力学优良

左氧氟沙星药代动力学优良,患者口服后药物吸收速度快,血药浓度较高,可于各组织中均匀分布,且药物有效浓度维持时间较长。研究细胞渗透性后得知,相较于氧氟沙星更容易渗透进机体多核白细胞中,故而药物浓度较高,且细胞中有较高活性。若细胞外左氧氟沙星药物浓度为5至10mg/L时,其在细胞内浓度则可高出细胞外7倍。除此之外,左氧氟沙星在组织培养的纤维细胞与上皮细胞中也更易渗透。

2.3 耐受性优良,不良反应少

左氧氟沙星可选择对哺乳动物与细菌拓扑异构酶I的抑制作用,二者差别在1400倍以上,因此安全性较高。相较于其他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具有毒性小、肝肾毒性与血液毒性不明显的优势,还不会延长心脏QT间期。该药物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恶心、厌食以及便秘等消化道反应,且发生率较低,有优良的一般耐受性,尤其是光毒性出现少。国外有学者观察3460例年龄层次不一的患者,发现出现光毒性不良反应的患者仅有1例。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左氧氟沙星使用范围广泛,可高效且广谱抗菌,且药代动力学优良,良好耐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患者用药后不适感程度较轻且疗效确切。因此,左氧氟沙星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优良,经济实惠,药物浓度高且药效维持久,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小虎,刘晓菊. 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的系统评价[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06(33):694-699.

[2]陈志锋. 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2,27(26):489-490.

第7篇:慢性疾病的发病原因范文

关键词:鸡慢性呼吸道病 诊治 霉形体

鸡的呼吸道病在养鸡生产中是比较复杂的,疾病的种类也很多。有的是由病毒引起的,有的是由细菌和支原体引起的。因此,鸡的呼吸道疾病在养鸡生产中是不容忽视的一类疾病。呼吸道疾病之所以重要,一方面经常发生,各种日龄的鸡均可感染。另一方面是发病率高而且容易引起多种疾病的继发感染,可使雏鸡生长发育迟缓,成年鸡产蛋下降和引起各种日龄的鸡只死亡。为帮助大家现场做出初步诊断,现将各种呼吸道疾病以及具有呼吸道疾病症状的多发常见病介绍如下:

一、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本病各种日龄的鸡均可发生,但以雏鸡和育成鸡多发。该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其特点是发病急、传播快。

此病有三种类型,即呼吸型、肾型、腺胃型。

1.呼吸型传支

雏鸡多发,发病后以呼吸困难为特征,有的呈张嘴呼吸,鼻腔有分泌物,常常甩头。病鸡精神、食欲很差。病后1~2天鸡只开始死亡,并且死亡呈直线上升,约1周后死亡开始下降。成年鸡发病呼吸道症状不明显,但是产蛋明显下降,产出畸形蛋,蛋壳粗糙,蛋的质量差,蛋黄与蛋清分离,蛋清稀薄如水。10天后产蛋逐渐恢复。

2.肾型传支

以20日龄左右的鸡多发,发病鸡精神、食欲差,呼吸道症状不明显,或呈一过性。拉灰白色稀便。死亡快且呈直线上升。死后变化以肾的变化最为明显,肾脏高度肿胀、苍白,由于尿酸盐的沉积,呈“花斑肾”样。死亡率可达10~20%。

3.腺胃型传支

40~80日龄的鸡多发。鸡群发病传播速度较上述两型要慢,病鸡精神食欲差,有呼吸道的症状,比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呼吸道症状明显且严重。下痢。死亡比较缓慢,但拖延的时间长,可达20天以上。死亡的鸡非常瘦是明显的特点。解剖后的变化以腺胃的变化最特征,腺胃肿胀明显,有的可呈圆形。胃壁增厚,腺胃周围出血。其他变化无诊断价值。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病毒病,治疗上没有特效药物。在发病时给予抗生素主要是防止鸡白痢、大肠杆菌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继发感染。关键是搞好预防工作。呼吸型传支可用新城疫传支二联苗。肾传支和腺胃型传支可选择油乳剂灭活苗进行免疫。

二、鸡慢性呼吸道疾病

该病是由鸡毒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疾病。支原体广泛地存在鸡体内,可以说在各种品种的商品蛋鸡群中,均有一定比例的鸡体内带有这种病原体。但是,在正常的情况下,没有其他疾病发生时,这种支原体不会引起鸡群发病。因此,支原体能够引起鸡群发病,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或者说必须在多种应激因素的作用下,才可能发生。

鸡群发病主要的表现 : 本病的特点是发病急,传播慢,病程长。在没有其他疾病发生时,只是由于气温的变化、饲养密度大、鸡舍通风不良时发生单纯性感染,多数鸡只精神、食欲变化不大,少数鸡只呼吸音增强(只能在夜间听到)。上述发病因素过强也可使多数鸡只发病,这时饲料消耗减少,在鸡群中可以看到有些鸡眼睛流泪,甩鼻,颜面肿胀。眼睛流泪多为一侧性,也有双眼流泪的。如果治疗不及时转为慢性,鸡的食欲时好时坏,眼内有干酪样渗出物,有的如豆子大小,严重时可造成眼睛失明。少数鸡由于喉头阻塞窒息而死。如没有继发感染死亡率低。死亡鸡解剖后主要的病理变化是气囊炎。成年鸡发病对产蛋的影响是呼吸道疾病中影响最小的。但是,在实际生产中本病发生后常继发大肠杆菌,尤其是在肉鸡更加明显。结果使病情复杂化,鸡群死淘率增加。因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而死的鸡,解剖后可见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有的还出现卵黄性腹膜炎的病理变化。多数情况下该病出现在多种疾病发生的过程中,因此,死亡鸡只解剖后的病理变化还可见到原发病的变化。

本病的防治应遵循以下原则:由于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诱因,因此预防工作显得更为重要。

在预防工作中,首要的是对各种病毒性疾病要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其次是加强饲养管理精心地管好鸡群,夏天做好防暑降温,冬天做好防寒保暖。一年四季都要做好鸡舍的通风,给鸡创造一个较好的生存条件。

该病一旦发生,重要的是尽最大努力去除发病诱因,改善环境。这样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如果有其他的病毒性疾病发生,则以控制病毒性疾病为主。

三、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该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尤以成年蛋鸡多发。传播速度比较快,但是发病率不如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那样高。

病鸡呼吸极度困难,比任何呼吸道病的症状都明显。可见有的病鸡伸颈张口吸气,低头缩颈呼气。在鸡舍随时可听到怪叫声。有的病鸡咯出血痰。

鸡群发病后很快出现死鸡,解剖后在喉头和气管处见有含血的分泌物,这一变化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病程长的死鸡在喉头和气管常不见出血变化,但经常被分泌物阻塞窒息而死。

发生本病后,可给鸡群投予抗生素,控制鸡白痢、大肠杆菌和慢性呼吸道病的发生。如若继发症控制的好,死亡率不高。

对本病的防制关键是做好鸡群的免疫工作。鸡50日龄时免疫一次,90日龄时再免疫一次。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的毒力稍强,鸡免疫后有一定的反应,希望大家注意。

四、鸡传染性鼻炎

它是由一种叫做副鸡嗜血杆菌的细菌引起的疾病。任何年龄的鸡均可发生,但育成鸡、产蛋鸡多发。本病在寒冷季节容易发生。一旦发生传播速度快,几天内就可涉及全群。在一个鸡场中的适龄鸡群无一幸免。

病鸡鼻腔有分泌物,常见甩鼻。多见一侧颜面肿胀。在鸡群中可发现有的鸡肉垂水肿。发病后2~3天鸡的食欲尚可,随后食欲明显下降,与此同时产蛋急剧下降,大约要持续10天以上。发病的早、中期鸡只死亡少,随着鸡群精神、食欲的好转、产蛋量的回升,鸡的死淘率明显增加。死亡的鸡大多数是由继发症而死(如鸡白痢、大肠杆菌病、慢性呼吸道病)。产蛋恢复后,产蛋量接近原有水平。

第8篇:慢性疾病的发病原因范文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低钠血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并发低钠血症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发生率约为36%[1]。中轻度的电解质紊乱比较容易纠正,但是重度低钠血症改善却较为缓慢,并且可能诱发多器官衰竭,导致患者死亡[2]。为找出本疾病的影响因素和防治措施,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2010-2013年106例在本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出现低钠血症的原因和相应的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2013年共有符合条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并发低钠血症患者106例,其中男73例,女33例,年龄(70.35±8.17)岁。轻度低钠血症患者61例(血钠浓度120~134 mmol/L),中度患者27例(血钠浓度110~120 mmol/L),重度患者18例(血钠浓度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给予肺部抗感染、支气管解痉、化痰平喘等常规治疗,同时对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进行对症的干预。轻度低钠血症的患者采用高盐饮食,同时减少利尿剂的使用频率;中度及以上的患者给予3%氯化钠溶液静滴,用量按低渗性脱水补钠公式计算Na+(mmol/L)=(135 mmol/L-血钠测定值)×0.6,首次用量为标准用量的1/2,以后每日复查测定1次血清钠,视检查结果调整每日剂量,电解质紊乱得以纠正后停止用药。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后患者血钠恢复到正常值(血钠>134 mmol/L)的视为痊愈,治疗后患者血钠上升但仍低于正常值的视为好转,治疗后患者血钠指数不变或下降,患者死亡的视为治疗失败。

2 结果

经治疗后患者痊愈77例(72.64%),好转26例(24.52%),病情恶化死亡3例。死亡的3例中,2例(1.88%)死于多器官衰竭,1例(0.94%)死于重度低钠血症。

3 讨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概率约为36%,发生率高且原因复杂,主要可归为下列几点:(1)长期使用利尿剂,排钠过多,食物、补液中疏忽补钠,导致循环血量中钠减少。(2)糖皮质激素的长期使用,破坏了肾上腺皮质功能,醛固酮分泌减少[3],人体储钠量降低。(3)钠摄入不足,由于呼吸衰竭缺氧、高碳酸血症引起消化道淤血,胃纳下降,同时饮食不当限钠,钠的总摄入量不足。(4)呼吸衰竭引起的高碳酸血症刺激脑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导致水潴留和稀释型低钠血症。(5)呼吸衰竭引起的高碳酸血症似的心肌收缩力下降,肾血容量减少,肾小球滤过钠减少,造成水钠潴留。

本次研究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血钠降低程度,不仅是单纯的电解质紊乱的表现,也是反映病情预后的重要指标[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伴随重度低钠血症的患者预后较为恶劣,本次研究中,3例死亡的患者在治疗前的检查结果均为重度低钠血症。钠离子是血浆中比重最大的阳离子,占总渗透压的90%,因此钠离子的浓度改变,能够极大的影响血浆渗透压。严重的低钠血症会使得血浆渗透压明显下降,水分子从细胞外流入细胞内,这种内环境的改变发生在脑部就会引起脑水肿[5-6],产生低渗性脑病;与此同时呼吸衰竭引起脑缺氧也会加重脑细胞受到的伤害,这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伴随重度低钠血症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7-8]。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疾病患者继发低渗性脑病的临床表现与肺性脑病相似,当患者病史中存在肺性脑病时,低钠血症常被误诊为肺性脑病加重,贻误了补钠的时机,造成预后恶化[9]。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精神症状时,需进行血电解质检查,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低钠血症出现后,常会伴随其他血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氯血症,治疗时需要全面考虑,以期能够尽快纠正电解质紊乱,避免房颤、房早和其他心律失常的发生[10]。

通过对本次研究数据的分析和相关文献的查阅,笔者认为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低盐饮食,避免长期使用利尿剂和糖皮质激素,定期检查血电解质平衡,与肺性脑病做好鉴别诊断。患者出现症状,诊断明确之后,做到早期治疗,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以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改善他们的预后。

参考文献

[1]陈雪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低钠血症35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6):201-202.

[2]王卫彪.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低钠血症医源性因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8):40-41.

[3]李芝兰,师宏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合并低钠血症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2):1853-1854.

[4]党庆莲,苗子成,闫平.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电介质紊乱的治疗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6):107-108.

[5]庄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电解质紊乱86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13):2638-2639.

[6]徐慧敏,赵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与低钠血症的关系[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52-53.

[7]王美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低钠血症6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0):253-254.

[8]魏予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低钠血症30例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1,22(1):38-39.

[9]沈新秀,王莉,魏叶,等.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电解质紊乱的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0,8(10):108-109.

第9篇:慢性疾病的发病原因范文

【关键词】 高龄老年人;合理用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 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逐年上升, 老年人口将逐年增多, 到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 占总人口的14.3%, 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7.2%。老年人疾病多, 用药多, 不合理用药及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日趋严重, 本文对某部两所干休所105高龄老干部的用药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某部两所干休所105名老干部, 男99名, 女6名, 年龄78~93岁, 平均85.38岁。

1. 2 方法 查阅105名老干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医疗保健病历、医疗处方, 询问老干部的用药史。

2 结果

2. 1 患病情况 105名老干部都患有慢性疾病(100%), 其中, 患有1 种慢性疾病1人(0.95%), 患有2种慢性疾病10人(9.52%), 患3种慢性疾病16人(15.24%),患4种慢性疾病27人(25.71%), 患5种慢性疾病19人(18.10%), 患6种慢性疾病11人(10.48%), 患7种慢性疾病6人(5.71%), 患8种慢性疾病4人(3.81%), 患9种慢性疾病4人(3.81%), 患10种慢性疾病3人(2. 8 6%), 患11种慢性疾病3人(2. 8 6%), 患13种慢性疾病1人(0.95%), 人均患有慢性疾病4.99种, 最多1人患有慢性疾病13种。慢性疾病患病率前10位依次为:①前列腺增生(74.83%);②高血压(69.32%);③冠心病(65.57%);④老年性白内障(57.36%);⑤脑供血不足(45.16%);⑥骨关节病(39.57%);7.慢性胃肠道疾病(35.38%);8.高脂血症(33.68%);9.糖尿病(32. 6 4%);10.慢性支气管炎(29.71%)。

2. 2 用药情况 105名老干部平均每天用药:5种药以下6人(5.71%);6种药10人(9.52%);7种药13人(12.38%);8种药30人(28.57%);9种药16人(15.24%);10-15种药15人(14.29%);15~20种药11人(10.48%);20种药以上4人(3.81%)。平均每人每天用药8.76种, 最多一人每天用药22种。药物种类按服用人数多少依次为:心血管系统类药物(60.32%);泌尿系统类药物(57.16%);维生素类药物和保健药品(52.35%), 内分泌系统类药物(47.69%);神经系统类药物(40.57%);呼吸系统类药物(36.87%);骨关节系统类药物(32. 58%);抗生素类药物(21.45%);皮肤系统类药物(13.23%);血液系统类药物(10.16%)。

2. 3 不合理用药 本组105名老干部中有86名老干部存在不合理用药(81.91%), 主要表现在:①联合用药种类繁多且不合理, 如降血压药一天中用了五种:复方降压片、螺内酯、 倍他乐克、硝苯地平缓释片、依那普利和厄贝沙坦;扩血管药物:复方丹参滴丸、冠心苏合丸、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单硝酸异山梨酯合用等。②滥用维生素类和保健类药品:长期同时服用维生素E、C、B1、B2、B12, 长期服用广告宣传的冬虫夏草胶囊和珍珠胶丸等保健类药品。③不正确用药:地高辛与钙尔奇D同服, 川贝枇杷露与达美康合用, 黄连上清片与多酶片合用等。④滥用抗生素:患感冒等无明显使用抗生素指征的情况下, 常服用抗生素来预防上呼吸感染等。⑤无效用药:长期口服板兰根冲剂、维C银翘片等感冒药预防感冒;长期口服去痛片预防头痛等。⑥不按时、不按量服药, 随意停药, 如血压、血糖正常了, 就擅自减少或停用降压、降糖药, 测血压、血糖高了, 又擅自提高降压、降糖药的剂量等。

3 讨论

3. 1 不合理用药产生的主要原因为:①高龄老干部疾病多, 就医条件好, 到上级医院就医方便, 各专科医生对本系统疾病用药最想做到“用到量, 疗效好”, 疾病多, 多科用药, 易造成用药品种多, 现在许多医院尚缺少合理用药评价有效机制, 没有合理用药评价专业科室, 没有合理用药评价与警示软件系统。②基层保健医生对评价上级医院专科医生用药的合理性缺乏技术能力, 与上级医院专科医生沟通少, 工作责任心有等进一步提高, 对老干部用药前后病情变化、不良反应和对血压、心电图、血生化的监测等方面做的还不够, 未能及时提出和纠正老干部的不合理用药。③老干部患病多, 受疾病困扰时间长, 对疾病治疗也缺少充分的认识, 认为多用药、用新药、用贵药好, 过度相信偏方和保健药品的作用, 忽视了治疗疾病的正常用药[1], 四处求医, 多处取药, 造成滥用药、无效用药、错误用药。④老干部因记忆差、反应慢、感觉迟钝、听力下降等高龄化因素, 导致不能及时感知和表述用药前后的各种不良反应, 常不按医嘱服药, 甚至出现误服、停服或重复服药的现象[2]。

3. 2 不合理用药引发的后果:①不合理用药增多, 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率亦上升[3]。同时使用5种以下药物的ADR发生率为4.2%, 6~10种为10%, 11~15种为25%, 16、20种为45%, 21种以上为54%。全球每年死亡病例中1/3与ADR有关, 老年人ADR比成年人高3倍以上, ADR致死病例中老年人占一半[4]。②不合理用药可影响疾病治疗效果。用药不对症, 给药剂量太大或不足, 疗程偏长或偏短等, 都直接影响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轻者降低疗效, 重者加重病情, 延误了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机而导致治疗失败[5]。③造成了大量的药品浪费, 据统计, 2011年我国药品销售额突破9000亿元, 而每年家庭浪费药品价值超过100亿元, 而对公众健康产生的远期影响, 尚待观察[6]。

3. 3 针对上述调查分析, 要做好对高龄老年人的合理用药, 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强合理用药方面知识的宣传。利用宣传栏、健康保健知识手册、合理用药知识专家讲课、基层医护人员直接向老干部讲解等多种方式, 不断进行合理用药方面的知识宣传, 使老干部和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让老干部们走出求新、求贵、求多、求洋、求补的用药误区, 正确理解疾病的发生和所需治疗的过程, 很好地按医嘱去合理用药。②基层医护人员, 特别是保健医生, 要不断加强对老年人生病理特点、老年疾病诊治和老年人合理用药知识的学习, 高度重视合理用药在老年人疾病诊治中的重要性, 对老年人要按“受益原则、少精原则、小量原则、择时原则、停用原则”[7]进行科学合理用药;增强工作责任心, 及时发现老干部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与上级医院专科医生进行沟通, 定期对老干部的用药情况进行认真地检查, 仔细询问老干部用药前后的反应, 对感觉不好、表达不清的老干部要认真体格检查, 定期检测血压、心电图、血生化, 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③根据高龄老干部病情和生活能力, 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 对记忆力不好和没有生活能力的老干部要向其家人或保姆交待清楚如何服用药物, 有条件单位的医护人员可以摆药到户, 定期检查老干部家中贮存药品的情况, 及时发现过期和变质的药品回收销毁。高龄老干部疾病多, 用药多, 要按经济、有效、安全的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用药, 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叶凤萍, 吴雅妮.军队离退休干部患病及用药情况调查分析.人民军医, 2009,52(7):422-423.

[2]胡燕红.110名离休干部用药情况调查及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药学报,2011. 27(1):86-87.

[3]李冰清,郭亮, 梁国新, 等. 74名离休干部院外用药及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医学杂志,2005,7(1):38-39.

[4]蹇在金.老年人用药五大原则.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3,22(8): 510-512.

[5]薄艳.不合理用药的现状分析.当代医学, 2009,15(30):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