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慢性支气管炎病理学特征范文

慢性支气管炎病理学特征精选(九篇)

慢性支气管炎病理学特征

第1篇:慢性支气管炎病理学特征范文

【关键词】 咳嗽 内窥镜术 诊断 呼吸系统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tiological factors of chronic cough and the effect of endoscopic examination of th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Method: Endoscopic examination of th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and the assistance inspection were performed on 120 cases of chronic cough to explore the etiology. Results: In the 120 cases, posterior nasal drip syndrome was found in 47 cases, acidophile bronchitis and cough variability asthma in 32 cases,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s in 35 cases, hysteria in 2 cases and unknown cause in 4 cases. After treatment, 98 cases were greatly improved in 37days, 106 patients felt obviously improved in 2 weeks, and 106 cases stopped taking medicine 1 week after the symptoms vanished. The other 14 cases were transferred to departments of paediatrics or psychology. Conclusion: Chronic cough is caused by many factors. Endoscopic examination is helpful in observing the slight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KEY WORDS] Cough; Endoscopy; Diagnosis; Respiratory system

临床上通常将以咳嗽为惟一症状或主要症状、时间超过8周、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者称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慢性咳嗽涉及多种病因,常规查体及辅助检查阳性率较低,若对本病认识不足,则常导致盲目治疗,使病情迁延不愈。慢性咳嗽临床表现与慢性咽炎相似,故就诊于耳鼻咽喉科者较多。上呼吸道内镜技术可使检查更加缜密、细致,故耳鼻喉科医生对此病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2006年1月 12月,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采用上呼吸道内镜检查辅助诊断和治疗慢性咳嗽患者12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男52例,女68例;5 63岁,平均48.5岁,5 15岁23例,15岁 63岁97例。全部病例曾在外院或我院按慢性咽炎或支气管炎治疗,胸透检查均未见异常,病情经久不愈。

1.2 诊断标准 (1) 咳嗽反复发作>2个月,常伴夜间或清晨发作性咳嗽,痰少,运动后加重;无咽痛或脓痰,较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2) 双肺听诊无干、湿性?音;(3) 胸透示双肺纹理稍粗或无明显异常;(4) 除外其他原因特别是占位引起的慢性咳嗽。

1.3 诊治程序 共分为4步:(1) 详细询问病史,如急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炎、个人或家族过敏史、胃痛、返酸、嗳气史等,本组患者有过敏性鼻炎或皮肤过敏史57例,慢性鼻炎、鼻窦炎病史2例,有返酸病史、餐后咳嗽、进食咳嗽5例,慢性咳嗽影响睡眠45例;(2) 根据病史特点,以鼻内镜、硬管咽喉部窥视镜显像系统行鼻、咽喉部上呼吸道黏膜检查,发现鼻黏膜及软腭苍白水肿45例,鼻腔及鼻咽有黄白色分泌物13例,咽、喉部黏膜慢性充血23例,咽喉黏膜表面有粘性分泌物20例,下咽黏膜肿胀35例;(3) 根据查体所示阳性体征进一步行辅助检查,选择性行皮肤过敏试验13例,其中阳性8例;诱导痰细胞学检查涂片21例,其中痰嗜酸细胞≥2.5% 18例;行支气管舒张试验12例,均呈阳性,测最大呼气峰流速(PEF)日间变异率9例,>20%者3例;24?h食管内pH监测16例,食管pH值24?h监测DeMeester[1]积分>14.70 10例;行鼻窦CT扫描15例,其中鼻窦有阳性所见12例;(4) 行心理测试2例。

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及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吸入辅舒酮(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每次1喷,2次/d;明确诊断为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患者吸入舒利迭(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每次1吸,2次/d。反流性食管炎者治疗原则包括减少胃食管反流、减低反流物的酸度、增强对食管的作用和保护食管黏膜,药物治疗多采用制酸药、动力药和黏膜保护剂等。鼻后滴漏综合征中确诊慢性鼻窦炎12例,行包括手术在内的综合治疗,其余35例给予减充血剂、鼻喷激素、抗组胺1类药物及黏膜促排剂、红霉素等药物治疗。

2 结 果

120例患者中,鼻后滴漏综合征47例,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及咳嗽变异型哮喘32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35例,癔病性病因2例,原因不明4例。除2例转入心理科治疗外,98例患者3 7d内咳嗽明显好转,106例2周内自觉咳嗽明显好转,于咳嗽消失1周后停药;12例明确哮喘患者转入儿科持续治疗2 6月。41例患者不同意进一步检查,根据前2步作出诊断,其中34例3 7?d咳嗽明显好转。

转贴于

3 讨 论

慢性咳嗽涉及多种病因,不同的种族、地域、生活习惯导致病因分布存在差别[2]。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为鼻后滴漏综合征、咳嗽变异型哮喘、胃食管反流和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3]。此外,心理因素也是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慢性咳嗽的治疗重心主要为查明病因,然后进行特异性治疗。耳鼻咽喉科医师在鼻咽喉内镜电子成像系统下能更加微观、清晰地观察上呼吸道的黏膜病变,为慢性咳嗽病因诊断提供较多的阳性体征。

本组资料显示,在慢性咳嗽患者中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和咳嗽变异型哮喘所占比例较大,二者均属于变应原性因素,均无肺部阳性体征,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均有效,部分此类患者具有过敏史,内镜下见鼻腔、咽部黏膜水肿、苍白,主要鉴别点为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患者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增高,咳嗽变异型哮喘呼气峰流速变异率(PEFR)>20%,因为患者对监测呼气峰流速变异率不配合而不容易鉴别。文献报道慢性咳嗽的患儿31.4%为咳嗽变异型哮喘[4],特点是咳嗽于夜间和清晨明显,运动可诱发或加重,其发病机制多数与哮喘相同,都以持续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为特点,可转化为典型的哮喘。除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外,还应用支气管扩张剂。

鼻后滴漏综合征是指鼻咽部疾病引起鼻后和喉咽部有较多分泌物粘附,甚至反流入声门或气管所导致的咳嗽。多种疾病可引起鼻后滴漏综合征,如变应性鼻炎、鼻窦炎、非变应性鼻炎等。根据体征、鼻窦CT扫描所见多可以作出诊断,然后进行包括手术在内的综合治疗,使咳嗽消失。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为胃酸和其他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发现下咽黏膜肿胀,24?h食管pH监测Demeester积分≥14.70为其诊断的金标准[4],本组确诊为此类病因的大部分患者于内镜下可见梨状窝及披裂区黏膜肿胀、肥厚,其余2例发现梨状窝黏膜菲薄。本病特点是试验性抗反流治疗后咳嗽明显减轻或消失。

根据对本文资料的分析,我们体会慢性咳嗽病因诊断时需遵循以下原则:(1) 重视病史采集,包括耳鼻咽喉、消化系统病史、职业接触史及用药史等;(2) 根据病史选择有关内镜检查,检查由简单到复杂,先考虑常见病,后考虑少见病;(3) 根据病史、内镜下体征选择相应性辅助检查,条件不具备时,可根据临床特征进行诊断性治疗,但治疗无效时,应及时转诊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检查,以免延误病情;(4) 当治疗无效时选择其他相关辅助检查,许多慢性咳嗽患者具有多种病因,诊断慢性咳嗽应综合考虑,必要时应与相关科室协作诊治。

【参考文献】

[1] 刘春丽,赖克方,钟南山.胃食管反流与慢性咳嗽[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25(6):446448.

[2] Lawler WR. An office approach to the diagnosis of chronic cough[S]. Am Fam Physician, 1998, 58(9):20142016.

第2篇:慢性支气管炎病理学特征范文

【关键词】蒙西医结合;慢性支气管炎;体会

【中图分类号】R56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2)lO一0010一01

蒙医“蒙克日病”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现代医学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阻肺都属于“蒙克日病”的范畴。蒙医学对其临床证候、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蒙克日病”又称肺气虚,是指咳嗽、气急、喉中痰鸣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肺疾病,亦称慢性肺病或气道病¨12]。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是由于各种非感染或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在临床上以长期反复咳嗽、喘息、咯痰为主要特征。该病病情反复,发病率高,且如控制不当病情进一步发展可损害肺功能,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肺心病等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就此,笔者运用蒙西医结合的方法,对84例慢支患者进行了对照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从2010年1月1日到2011年12月31日前来我院就诊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4例,依据患者自愿原则随机分为蒙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观察组”)与西医治疗对照组(简称“对照组”)。观察组42例,男30例,女12例,年龄26—65岁;病程平均(11.75±2.70)年;其中包括13例单纯性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肺心病者各9例。对照组42例,男32例,女10例,年龄30~69岁;病程平均(10.27±3.25)年;包括9例单纯性慢性支气管炎,10例合并肺心病,8例合并肺气肿。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及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参考《实用内科学》与《蒙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诊断标准为:①反复咳嗽、咳痰或喘息;②年龄≥18岁;③病程≥2年,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以上。

排除标准:①排除肺结核、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及肺癌等同样伴有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心肺疾患;②临床资料收集不完整、中途失访者筛选在外;③接受治疗前1周内已应用其他药物治疗者。

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盐酸赛庚啶片2mg/片,2次/d,1片/次;感染明显者,进行抗炎治疗;咳喘明显者,口服氨茶碱缓释片0.1g/片,2次/d,1片/次;缺氧者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心衰者对症给予强心利尿等对症支持治疗。

观察组在服用上述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早:葡萄一7味散5g;中午:敖希根-18味丸15粒;晚:沉香-15味散5g;以上药物均用白萝卜汤送服。用以上两种方法治疗3周后进行疗效评价。

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气喘、咳嗽、咳痰等主要症状基本控制或消失,肺部听诊湿罗音基本消失,影像学检查病灶基本吸收;有效:气喘、咳嗽、咳痰等主要症状有效缓解,肺部听诊可闻及少量湿罗音,影像学检查可见病灶部分吸收;无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无减轻,甚至加重。

5 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47%,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4.28%,经统计学软件SPSS V13.0处理显示P

第3篇:慢性支气管炎病理学特征范文

专家答疑 呼吸系统疾病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科 朱宝玉教授

咳嗽是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但其他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咳嗽,甚至慢性咳嗽。最让患者苦恼的是慢性长期不愈的咳嗽。一般认为,咳嗽持续时间在8周以上,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病变者称为慢性咳嗽。调查结果显示,慢性咳嗽最为常见的病因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鼻后滴漏综合征、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占了呼吸内科门诊慢性咳嗽的70%~95%。还有一些引起咳嗽的疾病属于少见病因。

常见的慢性咳嗽病因如下:

1.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以慢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通常咳嗽比较剧烈,夜间咳嗽为其重要特征。感冒、冷空气、灰尘、油烟等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

2.鼻后滴漏综合征,通常指鼻和鼻窦分泌物后滴,反复吸入,刺激咽喉局部反射引起慢性咳嗽,包括各种病因,如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血管舒缩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鼻后滴漏综合征是一组与鼻、鼻窦相关疾病的总称。

3. 胃食道反流性咳嗽,多由于食管下括约肌松弛,胃内容物经食管反流吸入气管所引起的疾病,大量吸入可造成肺吸入综合征等,长期反复吸入可造成复发性吸入性肺炎、肺纤维化和阻塞性细支气管炎,临床多表现为顽固性的、难以治愈的咳嗽。

4. 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以气道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非哮喘性支气管炎,是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主要症状为慢性刺激性咳嗽,常是唯一的临床症状,一般为干咳,偶尔咳少许黏痰。部分患者对油烟、灰尘、异味或冷空气比较敏感,常为咳嗽的诱发因素。患者无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肺通气功能及呼气峰流速变异率正常,无气道高反应性的证据。

第4篇:慢性支气管炎病理学特征范文

【关键词】 三伏;穴位贴敷;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难治性疾病,临床以长期反复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为主要特征。特别是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笔者根据“冬病夏治”理论,自2006~2008年选择中医传统方法和经典中药进行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126例,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6例入选病例均来自本院住院或门诊病例,均符合《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中有关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1],且排除具有咳嗽、咯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入肺结核、肺心病、肺脓肿、冠心病、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鼻咽炎疾患等。全部病例采用随机分组,观察组126例,男95例,女31例,年龄55~60岁43例,61~70岁例65例,71~75岁18例,平均64.77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2年,平均7.91年;对照组80例,男57例,女23例,年龄55~60岁28例,61~70岁例35例,71~75岁17例,平均65.31岁,病程最长13年,最短2年,平均8.61年;两组之间年龄、性别、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在头伏、二伏、三伏的第一天贴敷三伏贴;药物配制:白芥子、麻黄、黄芪、白术、细辛、僵蚕各1份,共研细末,加入适量生姜汁,调成糊状备用;腧穴选取: 取大椎、肺俞、脾俞、肾俞、定喘;操作方法:用生姜涂擦穴位, 以皮肤稍潮红为宜,将药糊摊在3 cm见方的胶布上,敷贴在穴位上,每次贴24 h;此后一年内不再给予其他治疗。

1.2.2 对照组 应用斯奇康注射液(卡介苗多糖核酸)肌注,每次0. 5 mg,隔日1次,疗程36 d。此后不再给予其他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1]自拟:临床控制:观察期内(三伏贴敷贴前至敷贴后一年)咳喘、咯痰、喘息等症状控制或基本控制,肺部X线检查肺纹理增粗等体征明显改善。显效:咳喘、咯痰、喘息等症状明显好转,肺部X线检查肺纹理增粗等体征改善;好转:症状体征改善,但未达到显效水平;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1.8%,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安全性评价,两组观察和研究均未出现发热、鼻衄、皮损、皮疹、烦躁及肝肾功能损害等明显的不良反应病例。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学“咳嗽”、“喘证”范畴,其内因责之于肺、脾、肾三脏不足,痰饮内伏,外因责之六淫、饮食、劳倦及七情等。《丹溪心法》曰:“肺以清阳上升之气……脏气不和,呼吸之息,不得宣畅而为喘急。亦有脾肾俱虚,体弱之人,皆能发喘……又因痰气皆能令人发喘。治疗之法,当究其源”,《景岳全书》载:“喘有夙根”。 “冬病夏治”是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指导下,“治未病”的具体体现。中医学认为,夏季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病邪也随阳气升发而易随其外透,有些疾病易在冬天发作或病情加重,而到了夏季则缓解,此时用一些疏经通络的药物,可使病情得到改善。三伏之时为阳气最盛之日,方选阳性药物,为祛痰利气、散寒逐饮之品,穴选阳经腧穴,人体阳气得天阳相助,几阳相合,有助于阳性药物刺激阳经,共奏扶正祛邪,提高机体免疫能力,防止咳喘发作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较优于对照组,且在观察周期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可见三伏贴防治慢性支气管炎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第5篇:慢性支气管炎病理学特征范文

[关键词] 儿童慢性咳嗽病因;临床分类及病情观察;健康教育

1.儿童慢性咳嗽病因

儿童慢性咳嗽是指咳嗽症状持续大于4周称为慢性咳嗽(依据2007年12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呼吸学组制定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

1.1婴幼儿(小于1岁)

常见于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先天性气管、肺发育异常,胃食管返流,肺结核,其他先天性心胸异常等。

1.2幼儿期(1~3岁)

常见于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症,咳嗽变异性哮喘,气道异物,胃食管返流,肺结核等。

1.3学龄前期(3~6岁)

常见于同幼儿期病因,此外尚有支气管扩张等。

1.4学龄期(6周岁至青春期)

常见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肺结核,心因性咳嗽,气道异物,支气管扩张。

2.临床分类

2.1特异性咳嗽

2.1.1咳嗽伴随呼气性呼吸困难、听诊有呼气相延长或哮鸣音者,往往提示胸内气道病变如气管支气管炎、哮喘、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等。

2.1.2伴随呼吸急促、缺氧或紫绀者提示肺部炎症;

2.1.3伴随生长发育障碍、杵状指(趾)者提示严重的慢性肺部疾病及先天性心脏病;

2.1.4伴随有脓痰者提示肺部炎症、支气管扩张等;

2.1.5伴随咯血者提示严重肺部感染、肺部血管性疾病、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或支气管扩张等。

2.2非特异性咳嗽:

2.2.1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 许多病原微生物如百日咳杆菌、结核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可引起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慢性咳嗽常见原因,多见于小于5岁的学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咳嗽症状持续4周可考虑为感染后咳嗽。机制:感染引致气道上皮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和(或)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的鳞状化和(或)持续的气道炎症伴有暂时的气道高反应性。临床特征:1)近期有明确的呼吸道感染史;(2)咳嗽呈刺激性干咳或伴少量白色粘痰;(3)胸X线检查无异常;(4)肺通气功能正常(5)咳嗽通常具有自限性;(6)除外引起慢性咳嗽的其他原因。如果咳嗽超过8周,应考虑其他诊断。

2.2.2咳嗽变异性哮喘 是引起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之一。临床特征:(1)持续咳嗽>4周,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运动、遇冷空气后咳嗽加重,临床上无感染征象或经过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2)支气扩张剂诊断性治疗可使咳嗽症状明显缓解;(3)肺通气功能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提示气道高反应性;(4)有过敏性疾病史包括药物过敏史,以及过敏性疾病阳性家族史。过敏原检测阳性;(5)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慢性咳嗽。

2.2.3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各种鼻炎(过敏性及非过敏性)、鼻窦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鼻息肉、腺样体肥大等上气道疾病可引起慢性咳嗽,既往诊断为鼻后滴漏(流)综合征,即:鼻腔分泌物通过鼻后孔向咽部倒流引起的咳嗽。目前称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临床特点:(1)慢性咳嗽伴或不伴咳嗽,咳嗽以清晨或改变时为甚,常伴有鼻塞、流涕、咽干并有异物感、反复清咽、有咽后壁黏液附着感,少数患儿诉有头痛,头晕、低热等;(2)检查鼻窦区可有压痛,鼻窦开口处可有黄白分泌物流出,咽后壁滤泡明显增生,呈鹅卵石样,有时可见咽后壁黏液样物附着;(3)针对性治疗如抗组胺药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鼻用糖皮质激素等有效;(4)鼻窦炎所致者,鼻窦X线平片或CT片可见相应改变。

2.2.4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胃食管反流在婴幼儿期是一种生理现象。健康婴儿发生率为40%~65%,1~4个月达高峰,1岁时多自然缓解。当引起症状和(或)伴有胃食管功能纹乱时就成为疾病即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特征:1)阵发性咳嗽,有时剧咳,多发生于夜间;2)症状大多出现在饮食后,喂养困难。部分患儿伴有上腹或剑突下不适、胸骨后烧灼感、胸痛、咽痛等;(3)婴儿除引起咳嗽外,还可致窒息、心动过缓和背部呈弓形;4)可导致患儿生长发育停滞或延迟。

2.2.5其他病因 咳嗽是气道异物吸入后最常见的症状,异物吸入是儿童尤其是1~3岁儿童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有70%的气道异物吸入患者表现为咳嗽,其他症状尚有呼吸音降低、喘息、窒息史等。咳嗽通常表现为阵发性剧烈呛咳,也可仅表现为慢性咳嗽伴阻塞性肺气肿或肺不张,异物一旦进入小支管以下部位,可以无咳嗽,即所谓进入“沉默区”。

3.病情观察

3.1发现和避免诱发因素(如过敏、呼吸道感染、运动过量等);

3.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了解呼吸困难程度,准确及时尊医嘱给予正确的治疗措施,并做好病情记录;

3.3促进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液阻塞气道,可增加气道阻力,加重缺氧和呼吸困难,因此促进痰液排出是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

3.4应注意观察有无缺氧的症状,必要时给予吸氧。

3.5根据患儿具体情况,了解诱因和以往发作规律,与患儿及家长共同研究,提出并采取一切必要的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和过分剧烈运动。

4.健康教育:

4.1居室要求: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没有刺激性气味;室内物品应简单,不铺地毯,不放花草,不养宠物;避免使用陈旧被褥及羽绒、海绵等填充物,被褥要勤晾晒;用湿式扫除,最好使用吸尘器;室内湿度宜在60%左右,有利于减轻支气管粘膜水肿及稀释分泌物。

4.2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适宜活动,适当户外活动,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4.3摄入充足的水分和营养,饮食要清淡、易于消化,不宜进食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及饮料。

4.4卧位舒适,保持呼吸道通畅,卧位时头胸部稍抬高,注意经常变换,以利于呼吸通畅和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4.5用药指导:明确病因,针对病因尊医嘱用药,婴幼儿不宜应用镇咳药如异丙嗪、可待因等。应以祛痰为原则,不能单纯止咳;针对病因用抗生素,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指导患者了解目前药物的主要作用、用药时间和使用方法,不可擅自停药。

第6篇:慢性支气管炎病理学特征范文

关键词:小儿慢性咳嗽;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92-01

咳嗽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正常防御反应,适度咳嗽是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有害因子的,但频繁剧烈的咳嗽会对小儿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临床上引起咳嗽的原因复杂多样,尤其是儿童慢性咳嗽,其诊断有一定的难度。急性咳嗽多由上呼吸道感染所引起,而慢性咳嗽的病因则复杂多样,可能由单个病因所致,也可能由多个病因引起,还可能是一些严重基础疾病的表现之一,因此慢性咳嗽的诊治应该引起儿科医师的高度重视。现就我院94例小儿慢性咳嗽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94例患儿均为2007年1月至2011年11月在我院门急诊或住院诊治,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资料,依据患儿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如:血常规、支原体检查,可疑病例予结核菌素试验,选择性进行胸部X线片,胸部CT等,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标准诊断为慢性咳嗽。其中男性52例(55.32%),女性42例(44.68%);年龄1~3岁(婴幼儿组)46例,4~6岁(学龄前组)39例,7~14岁(学龄期组)19例,平均年龄5.2岁;咳嗽时间4~28个周,平均为6.9周。

对所有已经确定病因的患儿给予特异性治疗,如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者予阿奇霉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者给予β2受体激动剂100~200μg,2~3次/d;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0.5~1mg/(kg・次),1~2次/天,连续4周以上;鼻后滴漏综合征给予鼻腔滴用2%麻黄碱滴鼻液,每晚1次,共2周,同时鼻腔滴入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PPD试验阳性者转传染科治疗。所有患儿治疗后效果良好。

2 结果

94例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分析:咳嗽变异性哮喘27例(28.72%),肺炎支原体感染22例(23.40%),反复呼吸道感染18例(19.15%)、鼻后滴流综合征10例(10.64%),气管异物6例(6.38%)、胃食道返流3例(3.19%),肺结核2例(2.13%),其他6例(6.38%)。

3 讨论

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十分复杂,诊断时应特别注意详细询问病史,综合分析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参照我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必须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做出诊断。对慢性咳嗽的患儿要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治疗,如:①咳嗽变异性哮喘:在所有病因中所占比例最高,在本组病例中所占比例达到28.72%,由于气道炎症介质的产生,使气道上皮咳嗽感受器反应性增强而产生咳嗽,常有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史,运动、遇冷空气或嗅到特殊气味后加重等诱因,常无感染征象,经抗生素治疗无效,而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且支气管舒张剂诊断性治疗可使咳嗽发作明显缓解(基本诊断条件)。②肺炎支原体感染:近年肺炎支原体感染报道日益增多,呼吸道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呼吸道常见症状。根据阵发性刺激性咳嗽的疾病特点,体征轻而X线改变显著,咽拭子发现肺炎支原体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支原体抗体阳性即可确诊。多数患儿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咳嗽等症状可明显缓解。③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慢性咳嗽常见的病因之一,在本组患儿中有18例,占所有病因的19.15%,其中以婴幼儿与学龄前组患儿所占比重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婴幼儿呼吸道生理解剖特点以及呼吸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此外,还与先天性畸形、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环境污染等有关,缺乏必要的光照和户外活动等亦可引发反复的呼吸道感染。治疗炎症的同时,可酌情给予免疫增强剂支持疗法。④鼻后滴流综合征:它由于鼻腔或鼻窦的分泌物后流至咽喉部刺激其感应器而引起的,急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特别是后鼻道炎症均可引起。诊断时应注意患儿是否合并有鼻窦炎,必要是可考虑请五官科会诊,行鼻窦X线摄片或CT检查。慢性鼻窦炎在治疗中除选用敏感抗生素,可以适当加用免疫调节剂。⑤气管异物:多为学龄前儿童,其行为特点是判断力差、活动过多、好奇心重,发病时多有呛咳史,咳嗽反复难愈,胸部CT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以确诊并取出异物。⑥胃食管反流(GER):多因小儿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不全易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通过食管-支气管迷走反射而引起支气管收缩加强,促发咳嗽,多发生在夜间饮食后,食管下端24h内>4%的时间pH值<4即可确诊。在治疗GER后大多数患儿呼吸道症状得到改善和消失。

临床上,导致小儿慢性咳嗽的原因还有很多,如慢性咽炎、扁桃体炎、鼻窦炎、肺结核,口腔溃疡等。宜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辅助检查,综和分析,找出病因,对症下药,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邵颖,王淑义,唐福兰. 小儿慢性咳嗽84例病因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09).

[2] 王立波. 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及治疗[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6,(04)

[3] 蒋玲珍,庞黎华,庞福珍. 小儿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J]. 江西医药, 2006,(08).

第7篇:慢性支气管炎病理学特征范文

关键词:头孢唑肟钠 慢性支气管炎 急性发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17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27-01

慢性支气管炎主要是由于感染或者非感染因素造成的气管、支气管粘膜以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1]。该疾病的病理特点是支气管腺体增生、粘液分泌增多。患者临床症状往往常年存在,多在冬季发病,春暖后有所缓解,早期症状较轻微,晚期炎症加重[2]。如不及时治疗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7月收治的78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头孢唑肟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7月收治的78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以及相关检查确诊,均符合慢性支气管炎相关诊断标准[3]。将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A组与B组,A组患者38例,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27-80岁,平均(57.8±6.4)岁,病情轻度12例,中度18例,重度8例;B组患者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8-79岁,平均(57.5±5.9)岁,病情轻度14例,中度16例,重度1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祛痰镇咳、解痉平喘以及雾化吸入等治疗。可以给予患者氯化铵合剂、维静宁、溴已新等祛痰镇咳药物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于体弱多病无力咳嗽的老年患者或者痰液较多的患者,治疗时要以祛痰为主,如有必要可以协助其排痰,以保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性。同时根据患者情况酌情给予氨茶碱、特布他林等药物以解除支气管痉挛症状。如条件允许,对于症状相对较严重的患者可以给予复方安息香酊雾化吸入治疗,对患者气管内分泌物起到稀释作用以缓解临床症状。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给予头孢他啶治疗,将2.0g头孢他啶(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3206)加入到100mL的0.9%氯化钠溶液中混匀,给予患者静脉滴注,2次/d,持续给药治疗7d。B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头孢唑肟钠治疗,将2.0g头孢唑肟钠(海口市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6020490)加入到100mL的0.9%氯化钠溶液中混匀,给予患者静脉滴注,2次/d,持续给药治疗7d。

1.3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药效判定标准,痊愈: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消失,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X线胸片检查显示肺部炎症完全被吸收;显效: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基本消失,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X线胸片检查显示肺部炎症大部分被有效吸收;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均有所好转,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或者高于正常范围,X线胸片检查显示肺部炎症有所吸收;无效: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或者高于正常范围,临床症状无变化或者有所加重,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X线胸片检查显示肺部炎症未被吸收。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A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7%;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B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例,%)

注:*与A组相比,P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A组患者治疗期间,咳嗽症状消失时间为(6.4±2.6)d,痰液恢复正常时间为(5.9±3.0)d,呼吸频率正常时间为(5.3±1.8)d,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为(8.0±2.8)d;B组患者咳嗽症状消失时间为(4.0±2.3)d,痰液恢复正常时间为(3.3±1.9)d,呼吸频率正常时间为(2.0±1.8)d,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为(4.3±2.0)d。B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显著短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疾病,遗传、感染、理化、过敏等方面因素均能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其中感染是造成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病情加重以及急性发作的较为重要的因素。慢性支气管炎哦病理特点主要是支气管腺体的增生以及黏液分泌的增多,患者常表现出慢性咳嗽、咳痰或者伴有喘息以及反复发作等症状,且常伴发有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脉高压以及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患者痰液往往较粘稠不容易被排出,造成细菌在气道中繁殖生长,进而加重支气管炎症。而呼吸道感染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症状加重的另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目前临床上认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以及莫拉卡他菌是导致该疾病急性发作的最主要的病原菌。病毒在该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较大作用。相关研究报道称,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时分离出的病毒主要包括鼻病毒、副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黏液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感染能对呼吸道上皮造成较大的损害,使得细菌有机可乘进而导致感染,造成该疾病的产生以及反复发作。

头孢他啶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其抗菌活力较强,抗菌谱相对较广,可用于治疗单纯的感染或由两种以上敏感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对革兰阳性或阴性菌均具有较强的作用,但是头孢他啶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属配伍禁忌,联合应用需谨慎。本研究中对患者应用头孢他啶进行治疗,其临床总有效率达到73.7%,效果较好。头孢唑肟钠也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属于光谱抗菌药,半衰期较长,主要通过对细菌细胞壁粘胎的生物合成过程产生较好的抑制作用而达到杀菌的效果,另外其能和其他抗菌药物联合应用而不产生交叉耐药性,对各种革兰阳性菌、支原体以及病毒等引起的感染以及炎症具有较强的效果。同时,头孢唑肟钠和其他同类药物相比不良反应较小,偶尔出现其症状也较轻微。本研究中,头孢唑肟钠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头孢他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头孢唑肟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较显著,其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颖,于洋.盐酸氨溴索联合头孢唑肟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1,36(11):26-30

[2] 牟晓华,沈宁,邱梦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86(06):457-458

[3] 段传皓.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对防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56(132):502-506

第8篇:慢性支气管炎病理学特征范文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疗效

慢性支气管炎为社区常见病,且发病率较高,患者多为老年人。由于患者呼吸道受到感染,使支气管、气管黏膜产生慢性炎症,因而诱发为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咳痰、喘息等为临床基本症状,且病情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与日常生活。通常,止咳、祛痰与抗生素联合为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方法,但疗效并不明显,且副作用较大,易并发多种疾病。为有效探讨慢性支气管炎治疗方法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我院采用西医与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0例,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规范》[1]的诊断标准。入选标准:咳痰、喘息、咳嗽等反复发生;病程超过两年以上,每年发病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年龄大于18岁,且患者知情并同意入选为病例对象。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失访者、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肺癌、支气管扩张等排除;治疗一周内应用其它药物治疗者。随机将8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8-77岁,平均年龄62.5岁;包括慢性呼吸衰竭6例、冠心病4例、慢性心功能不全11例、肺源性心脏病14例、低蛋白血症5例。治疗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9-79岁,平均年龄64.8岁;包括慢性呼吸衰竭4例、冠心病5例、慢性心功能不全11例、肺源性心脏病15例、低蛋白血症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的临床特征表现为[2]:咳痰、咳嗽或伴有喘息,均为慢性反复性发作,病情进展较为缓慢,容易并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阻塞性肺气肿。①咳痰、咳嗽:患者初期症状一般容易在寒冷的季节出现,重症者病情则会四季发作,冬春季病情加剧且非常严重。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受异物刺激,气管内存在分泌物的积聚现象,容易引起咳嗽症状。白色黏痰状痰液居多,脓痰在患者细菌感染时出现,如果咳嗽剧烈则会破坏支气管黏膜使其微血管破裂并产生血痰,夜间或清晨痰量较多。②喘息:引发原因为痰液阻塞、管壁肥厚、支气管黏膜水肿及支气管痉挛。③体征:早期体征无异常,急性发作期肺底可闻干、湿音,咳痰和咳嗽后音逐渐消失;喘息严重患者呼气有所延长,并伴有哮鸣音。④分型:单纯型(咳嗽、咳痰);喘息型(除基本症状外,还伴有哮鸣音和喘息,阵咳时哮鸣音加剧,睡眠时症状比较明)。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西医常规疗法进行治疗,给予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或口服β受体激动剂,配合抗感染、低流量吸氧、酸碱平衡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3]。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固本平喘汤加减治疗[4]。药方:10g五味子、18g半夏、20g黄芪、10g茯苓、10g熟地黄、10g人参、12g陈皮、10g桑白皮。表寒肺热证者采用桂枝、麻黄用以解表,痰盛者加用射干、大贝母、葶苈子、瓜蒌等,每日1剂,水煎后分早晚服用。

1.3判定标准 治愈:咳嗽、咳痰等基本症状消失,气喘及体征等全部消失,经胸片显示患者炎性病灶吸收完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好转:咳嗽、咳痰等基本症状有所改善,气喘及体征等部分消失,炎性病灶吸收较好,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无效:基本症状改善不明显,气喘及体征等无转变,炎性病灶浸润,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有所增高[5]。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愈+有效)、生存质量评分。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显著低于治疗组的8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生存质量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总分为(133±1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01±7)分,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中医认为肾气虚弱、脾虚生痰、外邪侵袭、肺脏虚弱等是诱发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因素,患者容易出现咳嗽咳痰、气息喘促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喘逆不得平卧,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与生活[6]。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通常由于暴咳迁延病情,邪恋伤肺、肺气耗伤,因此咳嗽咳痰,且 长期反复性发作。患者病情一般多虚实夹杂,主证源于肺部并涉及脾肾。急性期需要采用抗菌药物给予治疗,同时在感染控制的配合下服用祛痰镇咳药对其病症进行改善较为适宜;缓解期适宜采用免疫制剂促使机体抗病能力的逐步提高,使其症状发作有所减少。中医于急性期以治标为主,缓解期以治本为主[6],遵循这一原则,急性期患者应给予祛痰宣肺治疗;缓解期患者应给予补益肺脾治疗;慢性迁延期患者则给予标本兼顾治疗。一般来说,治疗方法不当会破坏人体菌群的平衡,容易促使有关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病情更为严重,对此,采用单纯西医疗法进行治疗,患者复发率高、且药物副作用大,需要考虑加用中药给予治疗。中医学表明[8],肺司呼吸为气之主、水之上源;肾主纳气为气之根,因此肺肾合作共同促使人体完成内水液代谢。由此,水液代谢的改善应以治肾为本、治肺为标。另外,中医学认为咳喘为上有痰热郁肺、下有肾阴不足,临床多见于肾气不足、肺失宣降等有关症状,所以宣肺化痰、温肾培元应为治疗之根本。本组中医疗法的药方中,黄芪可理气、补气,有活血之功效;茯苓宁心安神,有利水渗湿之功效;人参可补元气;陈皮可利水通便、理气健脾;半夏消痞散结,有燥湿化痰之功效。表寒肺热证者需采用桂枝、麻黄以解表;痰盛者则加用葶苈子、射干、用瓜蒌、大贝母等进行治疗;肺肾阴虚证者经加用熟地黄、麦冬、加沙参、山药等可起到滋阴补肺止咳之功效;寒饮伏肺证者可加用干姜、细辛、茯苓、桂枝等,具有温肺化饮散寒之功效;肺气虚弱证者补肺化痰止咳可加用熟地黄、黄芪、人参等。

本组病例中,治疗组总有效率、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中医结合疗法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有利方案,其治疗效果优越,药物副作用小,可控制并发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敏霞.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的相关宣教[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9):181-182.

[2]郑华妮.253例老年人慢性气管炎和470例肺原性心脏病血气分析的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0,5(7):57-58.

[3]谢永平,李静宇,黎国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105例痰需氧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9,21(3):269-270.

[4]王荣林,周向阳,周匡果.沐舒坦佐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26例[J].当代医学,2010,16(30):57-58.

[5]李保端,杨晓红,邬超,等.10例肺栓塞实验室结果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03):528-529.

[6]陈学香,夏向南.老年人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与治疗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8,10(2):131.

第9篇:慢性支气管炎病理学特征范文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60例中,男46例,女14例;年龄60~84岁,平均68±14岁。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哮喘学组2003年的诊断标准。诱因:上呼吸道感染28例,急性支气管炎19例;吸入烟雾、花粉、冷空气诱发10例,精神紧张3例。老年患者伴随的基础疾病:高血压病13例,糖尿病患者15例,肺心病12例,心衰2例。并发症:水电解质紊乱3例,呼吸衰竭8例,冠心病9例,高血压13例,肺气肿12例。预后:哮喘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58例,死亡2例。

2 护理

2.1 支气管哮喘的护理问题

2.1.1 低效性呼吸型态。与支气管痉挛、平滑肌水肿有关。

2.1.2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支气管痉挛、黏液分泌过多、无力咳嗽有关。

2.1.3 焦虑。与呼吸困难、健康状况改变有关。

2.1.4 舒适的改变。与哮喘发作、呼吸困难有关。

2.1.5 体液不足。与大量出汗及用力张口呼吸使水分丢失有关。

2.1.6 潜在并发症。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

2.1.7 知识缺乏。与缺乏支气管哮喘的预防保健知识有关。

2.2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护理措施

2.2.1 环境:保持病室湿度在50%~70%,病房内空气流通,温度维持在18~22℃;病室内不摆放花草,卧具不使用羽毛制品。

2.2.2 饮食护理 :哮喘发作时勿讲话、勿进饮食,以防加重哮喘发作。缓解时给予营养丰富、高维生素的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吃水果和蔬菜,避免进食可能诱发哮喘的食物,如鱼、虾、蛋等。

2.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1)卧床休息,协助患者抬高床头使患者半坐位或半坐卧位,有利于呼吸。(2)对病情不允许活动的卧床患者,鼓励他们在床上做慢而深的呼吸,如呼-呼将肺内气体吐尽,吸-吸使新鲜空气进入肺内。

2.2.4 口腔、皮肤的护理

2.2.5 心理护理

陪伴在患者床边,给予其支持及安慰。向患者解释病情,讲明紧张情绪对哮喘的不利影响。

2.2.6 鉴别诊断

支气管哮喘需与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相鉴别。哮喘常于幼年或青年突然起病,常有个人或家族过敏性疾病史,但一般无慢性咳嗽、咯痰病史,以发作性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为特征,发作时两肺布满哮鸣音,缓解后可无症状;喘息型慢支多见于中、老年,一般以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及哮鸣音为临床特征,感染控制后症状多可缓解,但肺部仍有哮鸣音。典型患例不难区别,当哮喘并发慢支和(或)肺气肿两者难以鉴别时,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定期巡视病房,严密观察呼吸困难的程度及生命体征情况,及时发现呼吸衰竭及自发性气胸等并发症,并及时采取措施协助医生抢救。

3 讨论

3.1 支气管哮喘的变态反应学说

具有特异性体质的人接触外源性过敏原后,即产生特异性IgE抗体,并结合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当该种过敏原再次进入体内时,即与特异性IgE抗体结合形成桥联,激活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出各种炎性介质引起气道平滑肌收缩和气道阻塞。继而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聚集和浸润,导致气道产生变应性炎症,此为速发性哮喘反应(IAR);几乎可在吸入过敏原的同时发生,15~30分钟达高峰,两小时后逐渐恢复正常。

3.2 气道炎症学说

气道炎症是所有哮喘的发病基础。气道反应性是指气道对各种化学、物理或药物刺激的收缩反应。气道高反应性(AHR)是指气道对正常不引起或仅引起轻度应答反应的刺激物出现过度的气道收缩反应。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的重要特征之一。气道炎症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最重要的机制之一。当气道受到变应原或其他刺激后,由于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参与、气道上皮和上皮内神经的损害等而导致AHR。AHR与β肾上腺能受体功能低下、胆碱能神经兴奋性增强和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NANC)的抑制功能缺陷有关。在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冷空气、SO2、干燥空气、低渗和高渗溶液等理化因素刺激均可使气道反应性增高。气道高反应性程度与气道炎症密切相关,但两者并非等同。气道高反应性目前已公认是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共同病理生理特征,然而出现气道高反应性者并非都是支气管哮喘,如长期吸烟、接触臭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过敏性鼻炎、支气管扩张、热带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和过敏性肺泡炎等患者也可出现,所以应该全面地理解AHR的临床意义。

3.3 神经因素

支气管的自主神经支配很复杂,除以前所了解的胆碱能神经、肾上腺能神经外,还存在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NANC)神经系统。支气管哮喘与β肾上腺能受体功能低下和迷走神经张力亢进有关,并可能存在有α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反应性增加。NANC神经系统又分为抑制性NANC神经系统(i-NANC)及兴奋性NANC神经系统(e-NANC)。i-NANC是产生气道平滑肌松弛的主要神经系统,其神经递质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是血管活性肠肽(VIP)和(或)组胺酸甲硫胺。VIP是最强烈的内源性支气管扩张物质,而气道平滑肌的收缩可能与该系统的功能受损有关。e-NANC是一种无髓鞘感觉神经系统,其神经递质是P物质,而该物质存在于气道迷走神经化学敏感性的C类传入纤维中。当气道上皮损伤后暴露出C纤维传入神经末梢,受炎症介质的刺激,引起局部轴突反射,沿传入神经侧索逆向传导,并释放感觉神经肽,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黏液分泌增多等。

3.4 其他因素

药物、运动、月经、心理因素以及胃-食管反流等疾病也与部分患者哮喘的发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