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舞蹈教学的发展(4篇)

高校舞蹈教学的发展(4篇)

第一篇:高校舞蹈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新形势下,随着高校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高校舞蹈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的舞蹈专业优秀人才。然而,许多高校在教学中,却忽视了办学初衷,片面追求教学形式,忽视教学内容,导致学生缺乏舞蹈人文意蕴,对于舞蹈理解过于肤浅。因此,高校舞蹈教学必须不断创新办学思路,使学生不仅精通舞蹈技能,对于舞蹈文化知识也有很深的了解,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成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一、高校舞蹈教学的现状

1教学模式陈}日,教学条件需要改善

目前,在高校舞蹈教学中,许多教师受自身能力的限制,只会给学生示范一些舞蹈动作,许多高校的舞蹈教学,缺乏有效的教学计划,只重视学生的舞蹈技能训练,注重肢体训练是否能够达标,忽略教学方式的科学性。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只是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学习,模仿练习,不会注重实际教学成果,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影响着学生舞蹈技能的提升。其次,受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影响,一些高校舞蹈教师学历结构不容乐观,舞蹈教师的学历层次偏低,制约着舞蹈教学的有效开展。在硬件设施方面,受办学条件影响,高校舞蹈教学教学条件层次不齐,一部分学校教学条件有限,教学设备不够先进,几乎没有舞台和灯光等相关设备,教学环境仅仅只有一两间排舞房,舞蹈教学缺乏必备舞蹈环境和设施,教学条件满足不了教学需求。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教学资源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舞蹈教学设备资源不到位,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2忽视学生艺术方面教育,学生对于舞蹈文化底蕴理解不深

很多高校的舞蹈教师认为,高校舞蹈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地追求舞蹈技术,着力培养学生高超舞蹈技能,虽然这样,锻炼了学生的舞蹈技能,但是却忽视学生的艺术方面的教育,影响学生对于舞蹈内涵的理解,使学生对舞蹈文化内涵缺乏认识,舞蹈技能只能停留在肢体动作层面,很难将自身情感融人舞蹈之中。目前,在高校舞蹈教学中,许多教师依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通过身传言教来教学,传授学生舞蹈动作的准确度和优美度,学生通过模仿来实现学习,在老师手把手的教育下,很多学生舞蹈动作缺乏韵律和节奏感,仅掌握和熟练动作,对舞蹈的感悟也较少。仅有高超的技术,缺乏对舞蹈内涵的理解,很难将一个舞蹈完美的诊释。因此,我们应该加强舞蹈教学文化底蕴建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用心去领悟舞蹈文化内涵,只有这样,在舞蹈过程中,学生才能够全身心的投人舞蹈表演,在跳舞时举止到位,将更美好的一面展示给观众。如果没有领悟到舞蹈的底蕴,不仅学习过程中领悟慢,舞蹈动作很难表达完美。

二、新形势下高校舞蹈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1.强化师资力量,改善教学方法

高校舞蹈教学要想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在这方面,学校应多投人一些资金,对教师队伍进行必要的培训,组织教师去那些专业性强,实力雄厚的高校进修学习,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便于教师能够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另外,教师的待遇也直接影响着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学校应想尽一切办法,将教师的福利待遇提高上来,这样,更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使教师能够全身心投人到教学之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学设备的不断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随着新技术的不断运用,舞蹈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舞蹈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创新是发展的动力。高校舞蹈教学,要不断创新硬件设施,通过改善教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现代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多媒体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也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所以,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传统教师示范教学,多媒体播放、暂停、慢播、重复等就可以轻松完成,多媒体教学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还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媒体环境下,学生可以更加细致的学习舞蹈动作,提升对于舞蹈的理解和认识。

2.强化学生艺术方面的教育,提升学生舞蹈文化底蕴

舞蹈源于生活,优秀的舞蹈文化,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开拓创新思维,提升审美能力。因此,高校舞蹈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向学生们渗透舞蹈文化,提升学生舞蹈文化底蕴。要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为学生们讲述舞蹈的创作背景,人文环境、地理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们的思想意识等等,提升学生们对每一个舞蹈动作的理解和认识。这样,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就能够全身心的投人到舞蹈之中。为了让学生对于舞蹈有一1、更深的理解和认识,高校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各种舞蹈娱乐活动,增加学生对于舞蹈的兴趣和认识。如开展文化艺术节、定期举办舞蹈大赛等,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营造了舞蹈活动的氛围。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聘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开设艺术讲座,或者邀请当地一些知名的舞蹈艺术团体,为学生进行舞蹈表演,与学生们一起联欢,开展舞蹈艺术交流,让学生们对于舞蹈文化有更生层次的认识。舞蹈教学,既是一种知识的培养和熏陶,也是一种文化艺术的传播。高等教学舞蹈专业的教学内容,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也要注重将舞蹈的文化底蕴传播下去。弘扬舞蹈文化,打造高校特色舞蹈教学,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作者:刘声超 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第二篇: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改革

【摘要】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经过几十年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对于民间舞教学方法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舞蹈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还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方法上的“灌输式”到“启发式”的转变,“单向输入”向“双向交流”的转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法;科学性

在舞蹈教学的理论之中,由理性到感性到理性化思维的构建过程,也就是其教学的方法。教学工作的实践离不开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为教学实践提供指导。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但是,实践的过程的好坏,取决于教学方法的好坏。多年来,在舞蹈传承的过程中,新型科学的舞蹈教学方法将会成为新的教学理念指导,同时,也应该顺应潮流不断发展,而不应是探求科学教学过程中的牵绊,应当是其中支持引导性的力量。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想要取得一定的成就,就要使得教学方法设计具有一定的科学化,必须对教学内容的本质具有科学的认识,这样,才能使得教学实践是科学的,有效的,而一旦认识出现偏差,必然得不出科学的方法,更遑论对舞蹈进行科学的教学,反而会致使教学呈现一定的盲目性,甚至出现教学的反效果。

一、舞蹈教学方法的综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手段和方式,可以称之为教学法,它以实现教学内容为目的,组织学生学习知识,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创新。所以它包括三个方面: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以及两者如何互补互动。

1.舞蹈教学法的本质。

教学法意味着教授与指导,也意味着学习与被教。就传统上来讲,教学法更偏向于教学的艺术和实践,如今,随着对儿童和成人的学习过程的科学系统的研究,以及对学习课程和教育目的深入的剖析,现在的教学法还容纳了科学性这个概念。教学课程常分为语言、人文、自然、数学与美术五种类型,从学生的学习程序以及部分方法来说,这几类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相同的要求,但每个领域又各有着其独特的一面。对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来说,其独特的课堂环节是教学法的重要的决定因素。

2.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方式与手段。

(1)口传身授教学法。在我们对高校舞蹈教学进行研究与分析时,仍然可以发现口传身授法是符合舞蹈教学特有的规律的。口传身授法,直接从字面上我们可以知道,它包括口头讲解和身体示范两个方面。由于舞蹈是一种人体的有韵律的运动,人的语言是不可能做出全面的解释。因此,体现在舞蹈教学中必须是口头讲解与以身示范的结合。口传身授通俗来讲就是边讲边做,不只是讲解,更要做到实践。在舞蹈教学中,理论指引着实践,实践则检验着理论成果。光说不做不算是舞蹈课,而手不舞、足不蹈,就更不能算是舞蹈了。舞蹈需要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口传与身授补充渗透。从舞蹈教学诞生至今,口传身授法接受住了检验,时间也证明了口传身授是科学的,是符合舞蹈教学规律的,是舞蹈教学的基本方法。(2)高校舞民间舞蹈教学方法的结构与层次。教学方法的结构通常包括教学方法的特点、基本要求、适用学生特征、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以及适用阶段、注意事项、易犯错误,应与何类其他方法、手段配合使用等等。在高校舞民间舞蹈教学中对教学方法的更高要求,是我们培养高素质的民间舞蹈大学生的必要阶段。我们讲究教学方法的多种层次,归根结底是职业舞蹈圈在从业人员上已随着时展日益分层,要求民间舞蹈大学生层次、特点不一,适合不同的工作性质和岗位。

二、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特色及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高校教学中以舞种划分的单元课,教学采取班级授课模式,按男、女进行分班授课。民族民间舞蹈组织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并具有高度技艺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教学必须兼顾科学性与灵活性,集中体现了教师的组织能力与教学才智。善于组织教学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师,能够根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特殊性,及时有效地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遵守课堂秩序,以保证高质量的完成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民族民间舞蹈教师具备过硬的本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掌控全局。不可否认,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一大重要教学任务就是让各民族的学生对其民族有强烈的认同感。基于此,势必会对舞蹈教师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从而引导回归各民族文化,地域环境,历史环境以及民俗风情各方面运用的各类教学的辅助方法,比如影像资料等对学生个体的情况作出较为客观的,细致的分析。在这种“软”意识形态的教学体系下,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初次认识(感性)过渡到理性,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感性阶段,这样各民族的内容和精神才可能真真切切地融入到学生的心中,从而通过学生艺术化的舞蹈动作将民俗舞蹈文化向“高雅”的舞台上进行演绎,最后达到学生真正地对各民族艺术的认同。

参考文献:

[1]刘俐婧.舞蹈教学法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J].剑南文学(经典文苑).2013(01):151.

[2]蒙小燕.芭蕾舞教学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6:4.

[3]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2:148.

作者:张嘉婧 单位:北方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第三篇:高校舞蹈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摘要:舞蹈专业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高校众多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高校舞蹈专业教学的发展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在现今社会人们物质以及精神文明追求水平不断提升的带动和影响下,舞蹈专业的教学工作也被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舞蹈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就成为了高校相关在职授课教师的重点工作内容。

关键词:舞蹈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高校舞蹈专业的教育和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高校相关在职授课教师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我国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科学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带动和影响下,高校舞蹈专业的教学无论是在教学方式还是在教学质量上,都被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舞蹈专业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更好的适应当今社会变化发展的需要,有关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逐渐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

一、高校舞蹈专业的教学现状

舞蹈专业是一门极具感情色彩的艺术教学科目。为更好的适应现今社会变化发展的需要,国家教育局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学政策。在全新教育教学理念的带动和影响下,高校舞蹈专业的教学工作无论是在教学方式还是在教学成果上,都呈现出了全新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在职授课教师开始认识到舞蹈专业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性。相关在职授课教师纷纷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力求大幅度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1]。但由于我国相关工作人员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方面经历的时间较短、经验尚浅,在具体实践探索的过程之中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和弊端现象。教学方法不够系统、教学活动的开展缺乏明确的针对性以及相关在职授课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有待提升等,都是在当今社会发展阶段之中高校舞蹈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和弊端现象。

二、高校舞蹈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1、优化教学观念,转变教学主体地位

在我国高校舞蹈专业传统的教学方式之中,整个舞蹈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全部以授课教师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主体,而将学生置于舞蹈专业教学课堂上被动学习的位置。这样呆板的教学模式严重压制了学生在相关专业知识方面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影响了高校舞蹈专业教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今社会素质教育新型教育教学理念中重点强调的核心内容。在素质教育核心教学理念的带动和影响下,高校舞蹈专业教学的方式和手段也被提出了全新内容的要求[2]。负责高校舞蹈专业教学工作的相关在职授课教师如果想要更加直接有效的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就要积极摆脱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束缚,最大限度的走出传统教学手段的认知误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相关在职授课教师要转变以往学生在舞蹈专业课堂上被动学习的学习状态,将学生置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教学主体的位置,而教师自己则积极充当和扮演教学知识引导者的身份,促进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

2、完善教学体系,彰显教学特色

在当今信息化知识经济的社会发展进程之中,社会对于高校舞蹈专业人才的需求水平也逐渐提升。舞蹈专业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下培养出来的舞蹈专业人才无论是在专业知识素养还是在相关知识内容的实践应用能力上,都不能更好的适应当今社会变化发展的基本需求。为此,相关在职授课教师如果想要更好的提升自身舞蹈教学工作的教学质量,就必须更好的完善高校舞蹈教学的教学体系。必要时,相关在职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的丰富自身的教学形式。分组排练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相关在职授课教师更好的彰显自身舞蹈教学工作的教学特色,更好的提升学生在舞蹈专业知识内容方面的学习兴趣。

3、建设竞争就业机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除了有效转变相关在职授课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之外,针对在现今教学发展进程之中高校舞蹈专业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授课教师个人专业素养低下的现象,相关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建设竞争就业上岗的就业机制,有效培养舞蹈专业相关在职授课教师的竞争意识。在竞争就业机制的带动和影响下,相关在职授课教师将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而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教学的工作能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舞蹈专业教育与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对提升相关在职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巨大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师资力量是能够保障高校舞蹈专业教学工作有序展开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相关在职授课教师个人专业素养水平有时能够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教学授课的质量和效率的好坏[3]。

三、结论

总而言之,舞蹈专业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高校相关在职授课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我国高校舞蹈专业教学发展进程不断推进的带动和影响下,相应教学工作的开展方式以及教学质量都被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只有相关在职授课教师真正认识到舞蹈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才能最大限度的摆脱自己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对提升我国高校舞蹈专业的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蓓蓓,顾肖帅.普通高校舞蹈专业技能课分层次教学的改革研究与探索[J].大众文艺,2013,03:219-220.

[2]欧阳晓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4:60-62.

[3]任艳花.普通高校音乐学专业舞蹈教学内容的改革探索——以嘉应学院为例[N].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10:100-102.

作者:王珏 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瑶族长鼓舞资源开发与在地方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高等院校舞蹈教育中,地方文化资源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方面能够补充高等院校舞蹈教育的具体内容,另一方面还可以深化学生对各个地区不同文化的认知。本文在对瑶族长鼓舞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分析瑶族长鼓舞资源对地方高校舞蹈教学的重要作用,进而探讨了瑶族长鼓舞资源在地方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瑶族长鼓舞;地方高校;舞蹈教学

瑶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中国的瑶族人口有260万,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西、湖南等多山区的省份。瑶族长鼓舞是一种极具特色的民族舞蹈。瑶族长鼓舞作为一种地方文化资源,目前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也并未在高校舞蹈教育中进行有效的运用。为此,有必要围绕瑶族长鼓舞资源开发及其在地方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一定研究。

1概述

1.1瑶族长鼓舞简介

瑶族的长鼓舞诞生之初是瑶族人民在祭祀盘王时所跳的舞蹈。跳舞者手中拿着长鼓,身穿瑶族传统服装,肢体动作效仿砍伐树木、建造房屋、穿越山谷等,形象逼真,带有浓重的原始意味。长鼓舞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双人舞、群舞、单人舞等,可是当今我们见到的通常是群舞,双人舞与单人舞被囊括在群舞之中,和这种舞蹈的存在方式相关,其大多出现在公共场合,如祭奠、庆贺新生命的到来、庆贺农业的丰收等。还有部分地区会辅以锣笙、芦笙等,为长鼓舞增添不同韵味。总而言之,瑶族长鼓舞体现了瑶族群众的果敢、积极、坚韧、无所畏惧的性格。

1.2瑶族长鼓舞对地方高校舞蹈教学的作用

瑶族长鼓舞对地方高校舞蹈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学生掌握民族舞蹈的个性特征与动作要领。使学生体验具有民族舞蹈个性特征的舞蹈动作,有利于其正确把握舞蹈的个性特征与动作要领。其均具有柔韧、淳朴、奔放、旷达的特征,方式众多,类型多样。二是有利于学生体会民族舞蹈的内在意蕴和审美。瑶族长鼓舞的内在意蕴便是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有效融合。对于舞蹈艺术来说,宏伟的气势、绚丽的色调、夸张的动作等元素呈现出来的便是阳刚美;愉悦欢快的节奏、轻逸的舞姿,极尽协调的色调,极富曲线的肢体动作表现出来的便是柔和美。

2瑶族长鼓舞教育资源开发现状

我国各个地区的学校舞蹈教育均在全面开展教改工作。传统教学内容的滞后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的降低是促使高校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原因。以瑶族长鼓舞为例,随着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被各界所熟知,其在舞蹈教育领域的重要作用也逐渐被挖掘出来。地方高校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发瑶族长鼓舞资源,邀请瑶族长鼓舞艺人参与高校舞蹈类课程的改革,同时也是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目前,地方高校正在努力开发瑶族长鼓舞教育资源。刘小春等通过广泛地调研和走访瑶族长鼓舞源地及发展发展地,并与瑶族长鼓舞艺人进行访谈交流,最终编撰了我国首部关于瑶族长鼓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丛书——《广西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瑶族长鼓舞》。这部丛书对“瑶族长鼓舞”的历史渊源、表演形式、与节庆民俗的关系、传承与保护、变迁与发展五个方面进行了系统介绍。这部丛书为瑶族长鼓舞在地方高校的舞蹈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教育资源。同时,也有地方高校从实践层面探索了瑶族长鼓舞作为教育资源在地方高校中的应用。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邀请北京舞蹈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钟宁教授、汪云田老师详尽介绍了瑶族舞蹈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编排了瑶族舞蹈作品《敲起铜锣追男崽》,使学生们对民族舞蹈特别是瑶族舞蹈的历史及研究状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地方高校而言,充分利用瑶族长鼓舞资源开展舞蹈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文将对瑶族长鼓舞资源在地方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述。

3瑶族长鼓舞资源在地方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地方高校舞蹈教育课程改革刻不容缓,应当以着重凸显瑶族长鼓舞为特色的课程,把瑶族长鼓舞引入高校舞蹈教学中。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制定详细的瑶族长鼓舞教学计划

经过深入了解瑶族长鼓舞,对各个地区调研的资料加以汇总后,结合应用型人才培育目标,提出两套教学计划,且按部就班地进行。具体如下:一是可以尝试开展“瑶族长鼓舞基础动作练习”,对经典的瑶族长鼓舞动作加以整编,选取典型的动作分步骤教给学生,使其领会这种舞蹈所独有的风格内涵,一学期大概教授3~5个民族舞蹈。在教给学生民族舞蹈经典动作组合以前,应当先讲解有关的理论知识,如此可以使学生更快速地掌握舞蹈动作,更科学地领悟舞蹈的内在意蕴,同时为之后的作品改编奠定基础。二是可以尝试“成品舞蹈创排”,在学生学会该舞蹈的经典动作组合以后,让学生基于民族舞蹈要素编排成品。如此,能够使学生经过掌握瑶族长鼓舞成品舞,一方面提升表演水平,另一方面牢固掌握动作要领与特点。

3.2将瑶族长鼓舞视为所有专业的公共课

个性化课程的开展不可拘泥于舞蹈专业的大学生,应当以学校所有学生为对象进行。在教学设计中,构建瑶族长鼓舞民俗舞蹈经典课程开放系统,创编部分容易学会的、蕴含民俗特点的动作,调动非舞蹈专业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切实体会到这种舞蹈的独特风采。瑶族长鼓舞教学一方面让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内容更为多样,另一方面有效推动了民俗文化的发展。

3.3注重瑶族长鼓舞教学效果的展示

地方高校应注重每个学习周期后的瑶族长鼓舞教学效果的展示。可采用多种方式来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如表演一个舞蹈片段,使学生全面展现自己在一个学期中学到的知识,同时也有效宣传了瑶族长鼓舞,吸引更多的学生了解与学习这种舞蹈,使其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展。

4结语

地方高校必须深入地挖掘瑶族长鼓舞作为教育资源对舞蹈类教育的重要作用,并积极探索瑶族长鼓舞在地方高校舞蹈教育中的应用。通过在舞蹈类专业中开设瑶族长鼓舞相关课程,形成富有特色的舞蹈类课程体系,在传承和保护瑶族长鼓舞的同时,提升地方高校大学生的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何永琳.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广西瑶族长鼓舞的教学改革[J].大众文艺,2015(9):239.

[2]杨翠丽.瑶族长鼓舞的体育文化社会功能及资源开发[J].体育学刊,2006,13(4):73-75.

[3]孔湘华.瑶族长鼓舞与民族舞蹈教学[J].考试周刊,2008(40):163-165.

作者:陈东云 单位:贺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