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二级学院工作计划范文

高校二级学院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高校二级学院工作计划

第1篇:高校二级学院工作计划范文

摘要:技工院校在院系二级教学管理模式下,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的模式、内涵需重新研究和界定,这也是研究技工院校二级教学管理路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范二级教学计划、教学运行管理模式,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服务于二级教学管理各环节, 才能不断提高技工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二级教学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运行模式

课题:本文系2014年江苏省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技工院校院系二级教学管理路径探索”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随着技工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专业数、学生数不断增多,原先的一级教学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技工学校发展的需要。各学校把原来的教研室转为系部,形成了新的院、系二级教学管理模式。各级二级教学管理机构分别履行所规定的职责、行使相应的权利,保证教学工作和各项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在院系二级教学管理模式下,院系二级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的运行过程、模式将发生变化。完善二级教学运行管理制度,实现二级教学日常管理工作内容程序化、规范化才能提高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才能提高二级教学管理的效能。

一、二级教学管理模式下技工院校教学计划的管理

技工院校教学计划通称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技工院校组织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实施教学管理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文件,在教学工作中具有法规性质。教学计划的管理包括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程序,教学计划的二级管理、执行等。

1.二级管理模式下教学计划的制订

技工院校二级教学管理模式下教学计划的制定程序有别于一级管理模式下的制定程序,一般首先由学院教务处提出制订实施性教学计划应遵循的原则和指导意见,经学院分管领导审批同意,以文件形式发至各系(部)。各系(部)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订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具体意见、要求,以书面文件形式提交系部所属各专业教研室。各专业教研室集中教务处和系部意见,广泛调查该地区、该行业的经济、科技发展实际情况,认真学习政府主管部门里的指导性教学计划,组织学院、企业的专家论证,提出所属专业的教学计划初稿。系部对专业教研室提出的教学计划初稿进行初审,由专业教研室主任和系部主任共同签字后报送教务处复审。教务处对教学计划认真审核,提出审核意见反馈给系部进行修改。审核合格的教学计划,报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审批签字,报学院主管部门批准、备案,下发执行。

2.规范二级管理体制下的教学计划管理、执行

教学计划由教务处负责统一管理,组织教学系部执行教学计划的实施。一般情况下,任何人或机构不得随意改动教学计划内容,确实需要调整的,由系部填写教学计划调整审批表,报教务处审批同意后方可变动,但调整的幅度应不超过总学时的30%。每学期期末由教务处组织各教学系部讨论确定下学期校历,报校长办公室审批。教务处组织各系部召开教学会议,以系部为单位根据校历、实施性教学计划编制不同专业不同年级教学进程表、教师任课计划表、教师教学任务书,教务处审核并汇总编制学院总课程表、教师课程表、班级课程表等,使教学计划得到有效贯彻执行。

二、二级教学管理模式下教学运行管理

教学运行管理是技工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包括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行政管理。技工院校专业数量较多,又分属于各系部,技工院校院二级教学过程管理要“面面俱到,不留死角”,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教学过程管理均要规范化、程序化、有效化。要切实进行教学过程的动态管理,将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落实到位,做到天天巡查、月月抽查,一月一通报,一月一兑现,避免过程管理流于形式,通过扎实的教学管理,形成扎实的教学风气。

1.理论教学的二级教学过程管理

各学校教务处对理论教学的二级教学常规管理、教师教学具体流程及要求制定相应的规范,教务处、院督导室对教学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或随机抽查,系部课堂教学检查每天不少于两次,并填写《日常教学管理情况检查表》。教研室开展教师教学进度情况检查,并填写《教学进度检查表》。教研室对作业情况每学期至少抽查两次,每门课程检查次数不少于2次,检查人须填写《作业检查记录表》。各检查结果录入教师量化考核系统,由教务处组织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

理论教师的教学工作按照教学管理常规工作流程有序开展,开学前教师根据系部下发的教学任务通知书编写教案;开学后根据系部发放的教师课程表、教学进程表编制各班级教学进度计划;上课填写《班级日志》《理论教学日志》;调课时,必须提前向所在系部报告,经同意后由系部开具调课通知单。

每学期开设课程的考试、考查按教学计划规定执行,一般不得变动。学校建立试题库或命题、组卷、审批制度,实行教考分离。课程考试结束后,由各教研室组织阅卷评分,并按规定要求做好试卷分析,完成成绩录入并打印《课程成绩登记表》。教务处应抽查阅卷情况,并对各课程考核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反馈。教务处负责全院成绩管理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工作,各系负责本系学生课程考试与成绩的汇总、审核及管理工作。各课程的成绩一经登记、存档,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确需变更的,须由任课教师提出书面申请,经学生所在系部批准,并报教务处审核。

2.规范实践教学过程二级教学管理及流程

实践教学二级管理包括实践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制订、实施实践教学过程、检查评估教学效果等环节的二级管理。学期结束前各系部根据教务处统一安排开始实习排课工作,各专业系部在学期结束前,按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制新学期的《学期实习教学安排表》,报分管校领导审批后下发到各专业教研组;各教研组及时编制新学期实习教学安排计划,系部审核,报教务处;系部在学期结束前编写并下发《实习教学任课通知书》。

实习教师按时完成实习二级教学常规管理资料,开学前教师根据系部下发的《实习教学任课通知书》编写实习教案;开学后编制《生产实习授课进度计划》,报系部审核、教务处审批后实施;上课填写《班级日志》《实习教学日志》。实习期间,指导教师应按实习计划认真组织和指导学生实习,定期检查实习情况,要求学生记录实习工作内容,完成实习日志。

实习教学的考试由平时考核(课题考核)和期末考试、毕业考试(职业资格鉴定)等几部分组成。课题考试是平时成绩的主体;期末考试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院校的实习条件及本工种的职业资格标准,教研组研究考试范围,确定试件、工具、材料、仪器设备和评分标准,经部门负责人审批后进行。实习结束后一周内,实习指导教师要将实习总结交教研组讨论,报专业系部和教务处存档,完成实习的全部环节。

实施院系二级教学管理模式的技工院校教学计划和教学运行管理规范化建设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只有通过规范二级教学计划、教学运行管理模式,才能不断提高技工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才能不断充实、完善技工院校二级教学管理路径体系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徐林,沈峰满.本科教学计划和教学运行管理规范化研究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4(12).

[2]张明.关于技工院校实习教学的几点看法[J].职业,2014(12).

[3]牛锡振.技工院校实习教学中的管理[J].职业, 2009(3).

第2篇:高校二级学院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学业导航计划;导航学长;导航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3-0021-02

“学业导航计划”(有的高校又称“导航学长制”,或者简称为“学长制”),指的是高校从高年级(甚至研究生)中选拔优秀学生,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帮扶、指导,利用“学生一学生”的途径解决部分低年级学生所面临的学习、生活、感情等问题的一种制度。

本文在对300余位四川理工学院学生进行开放式调查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国内高校“学业导航计划”的初步成果。因为调查面不足,样本面过窄,所以如果文中的某些结论与国内高校“学业导航计划”的全貌不符,或者不正确,敬请各位方家同好指正。

一、导航学长的选拔和培训

(一)导航学长的选拔

开展“学业导航计划”的学校多数是从校级层面推广,少部分仅为院系自行开展。有的高校从研究生中选拔导航学长(如广西医科大学),有的则是从本科高年级同学中选拔。总体而言,各高校对导航学长素质的要求体现在思想道德素质、学业水平、学生干部任职经历、沟通能力等方面,综合考量后择优选出,让优秀学生担任导航学长,使其发挥榜样作用,对低年级学生起到指导作用。选拔过程经过报名后,如果是研究生做导航学长,通常由研究生院/处进行选拔。选拔本科生做导航学长的,则多由各院系选拔。有的学校为一个班配备一名导航学长,有的学校则是整个专业配备一名学长。导航学长多以本专业的为主,除非是新开设的专业或其他情况。

(二)导航学长的培训

导航学长选出后,有的学校是由各二级学院自行培训后直接上岗,有的学校会进行统一的培训,但多数是学校培训和院系培训相结合,有的学校还进行了中期培训。从对四川理工学院的调查来看,不同专业学长们的导航呈现出一定的统一性、整体性,反映出相关培训是必要的,培训也是有效果的。四川理工学院的导航学长主要由二级学院负责培训,主要内容包括要求导航学长多深入班级,深入同学的学习生活,要求他们定期和辅导员、老师联系,定期做总结,向学院汇报导航情况等。

二、导航学长的职责与内容

(一)导航学长的职责

四川理工学院对导航学长的职责规定大致包括以下几部分:

1.加强与导航对象的沟通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热情。

2.每月深入班级一次(参与活动或听课),了解和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通过调研、个别谈心、群体对话和座谈讨论等方式等为大一提供学业指导。

3.每学期主持策划和组织一次有益、有效的班级活动。

4.为学风考风建设提供助力。

5.发现、观察并研究不求上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思想,释疑解惑,引导其健康发展。

当然,不同的高校会有一些不同的要求,有的高校对导航学长深入导航对象宿舍的次数也进行了明确规定。总体而言,对导航学长的要求有一些共同点,如:对所导航班级的同学全面成长成才提供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参加所导航班级的活动,帮助他们搞好班级建设,对导航同学进行思想引导和答疑解惑,定期向二级学院或学校报告导航情况等。

(二)导航学长的内容

1.学习:如叮嘱大一同学认真学习,争取不挂不重修;平时多积累,考试拿高分;早日将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考过;为考研多做准备等。

2.生活:鼓励同学们养成好习惯,早睡早起,不贪玩;发展自己兴趣爱好;多参与实践活动;积极听讲座等。

3.社会实践:等参与各种社团、兴趣小组、实践队,积累经验和知识,锻炼自己能力;参与与专业有关的实践或实验,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等。

4.专业前景:向低年级同学客观分析专业前景,仔细介绍就业方向(双选会的情况、考公务员、考研的前景等)、就业率,专业面临的各种问题等。

导航学长基本能对导航对象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等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内容也基本涵盖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多数学长对新生在专业或其他方面的困惑能做出一定的解答。因此,调查对象对导航学长多持正面看法。

三、“学业导航计划”的考核及意义

各高校对“学业导航计划”有相应的保障、考核和激励制度,多数由学校的某个职能部门提供经费保障(如四川理工学院是由教务处负责提供经费)。多数高校也是由各二级学院考核,主要根据导航学长平日的工作情况、导航效果进行相应的考核。淘汰不合格学长,对优秀学长进行奖励等。

实行“学业导航计划”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加强高低年级学生的沟通交流

实现高低年级学生之间交流的渠道很多,如学生会、社团等。但是,“学业导航计划”是以高年级优秀学长面对低年级的专业或班级为形式的,丰富了高低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让低年级学生多了一条了解并融入大学生活的渠道。

(二)有利于低年级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

我国高校的客观实际,决定了班级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仍会发挥重大作用。学长深入到低年级学生的班级,引导面大。对离开基础教育阶段后,还不适应、不了解大学生活的同学很有帮助。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大学的全新生活时容易迷茫,高年级优秀学长的导航有助于他们解除疑惑,找准目标,努力上进。

(三)给高年级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高年级优秀学长在给低年级学生担当榜样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导航的过程既是帮助低年级学生,也是自身反思总结的过程。导航经理还能锻炼自身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等。

四、总结与建议

(一)“学业导航计划”存在的必要性

低年级学生需要除了教师意外的引导者,也需要更多的与学长们进行沟通交流的渠道,因此,导航学长的诞生和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从实际实施的结果来看,“学业导航计划”有利于打破低年级学生以同年级横向沟通交流为主的局面,打开了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提前了解大学中可能会面临的各种问题,做好大学生涯规划,找准努力的方向。“学业导航计划”应该继续存在,并且还应该继续调整和改进,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建议加大对低年级学生导航的力度

需要加大导航力度,为低年级学生配备更多的导航学长,让他们碰到问题时能找到、愿意找导航学长,让导航学长能帮他们解决更多的问题。

增加导航的方式,变单向导航为双向沟通,提高导航的针对性。同时建议延长导航时间,以四川理工学院为例,该校仅仅对大一学生进行导航,希望个高校能不仅仅是在大一实施“学长导航计划”,大二也可推广此经验,大四学生也可将他们找工作/考研的经验教训及时地告知大二学生(可以由不同的学长来导航),增强其导航的针对性。

第3篇:高校二级学院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二级学院办公室 特点 要求

随着美术院校师生规模的扩大,美术院校的管理模式变为以“二级学院”、“二级学院办公室”为载体的管理模式。二级学院办公室是学院从事教学管理、教务管理、科研管理、行政管理、学生管理的一个综合部门,既要做好其负责的具体事务,又要协助院领导做好学科发展规划的制定与执行,更要协助学院领导实现其任期内的发展愿景。

一、做好办公室工作需先了解受专业背景影响的高等美术学院二级学院师生特点①

1.主观上感性意识更强,理性意识相对薄弱。美术类师生所从事的专业往往需要设计或创作,他们更富于想象力、创造力、开拓力,在专业创作上更有激情,表达上更直接、更率性、更热爱自由,理性意识相对薄弱。

2.客观上更重学科与专业建设,更容易忽视系统性管理办法的建立。美术类师生在学科与专业发展上有理想、追求,更看重为提升学科影响力、专业水平而取的各类教学改革与措施,往往会忽视配套的规章制度建设等现代化管理办法的实施。

而二级学院办公室工作人员往往为非艺术类学科,如教育学、文学、管理学等学科背景出身的工作人员,因此其对办公室的工作在思想上更严谨,程序上更规范,执行上更高效。二级学院办公室工作人员应充分发挥自身专业背景优势,与美术院校特点、师生特点充分结合,扬长避短,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二、做好办公室工作需先认清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高等美术院校二级学院办公室工作特点②

(一)工作性质的协与工作位置的协调性

1.协。(1)应协助院领导完成职能部门布置的常规工作。学校职能部门会第一时间将工作任务与安排下达到二级学院办公室,办公室应根据工作内容合理进行任务分解与分配;学校职能部门会与时俱进地更新管理规定,办公室要根据学校规定,结合二级学院实际情况,配合领导做好二级学院管理规定的修订与制定,为更规范、更高效的管理提供依据。(2)应协助院领导完成发展规划。二级管理体制下,二级学院拥有更多的自③,学校赋予了二级学院在学科建设、专业发展、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设计创作、经费管理等方面更多的自。办公室要积极配合院领导做好发展规划、教学改革等具体工作的执行与落实。院领导可以高屋建瓴、宏观规划,办公室工作一定要脚踏实地、切合实际。

2.协调性。办公室是各类信息的枢纽,因此要架好桥梁,做好沟通,努力做好信息的准确无误、准时高效的上传下达、上情下达、下情上报。(1)做好两个层面工作关系协调。在纵向关系上,协调好学校职能部门与办公室的工作关系,协调好办公室与各教学系、实验中心的工作关系。在横向关系上,做好二级学院各类大型艺术活动、展览工作的协调,善于同时应对多项任务,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逐一应对、攻破。(2)做好两个层面人际关系协调。做好领导班子成员间的协调,院领导往往会将信息反馈到办公室处,当领导意见不一致时要善于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办法,尽量集中不同领导的不同意见,为形成统一意见出谋划策,为领导间的团结、和谐努力。做好院领导班子与系领导班子、普通教职工以及学生之间的协调,系领导或师生碰到难题要及时向院领导反映寻求解决办法,形成全院上下一心、互相支持的团结局面。

(二)工作内容的多样性与工作方法的灵活性

高等美术院校二级学院办公室工作内容多样、烦琐。根据学校职能部门各类工作以及与兄弟院校、企事业单位交流、合作等任务进行横向大类分块④,可分为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学生工作、行政工作。教学工作包含了与本科生、研究生(含港澳台、留学生)相关的所有教学与教务工作;科研工作包含了学科与专业的管理、横向与纵向课题申报、成果管理(含论文、课题、专利、专著、教材、获奖等多种形式)、重大学术活动开展、各类竞赛组织等工作;学生工作由思政教育、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就业与创业指导、共青团与学生会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等几个部分组成;行政工作包含了党务、组织、人事、宣传、财务、外事、后勤等。

办公室根据工作内容,使用不同工作方法。协助开展与学科、专业有关的工作,以分管领导意见为准,做好辅助工作;开展事务性工作,以学校规定为准,做好落实;接待嘉宾来访、起草文字,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工作对象的服务性与对各系办公室工作的指导性

高等美术院校办公室分管具体的工作事务,直接面对学院领导、教职工和学生,在工作执行的过程中,充分发扬“服务育人”的意识,怀抱热心、耐心、细心的态度,当好师生的公仆。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试图将二级学院及各系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办公,建立开放式、一站式面对师生工作窗口,师生各类诉求一站解决,去行政化,扁平式,强化服务师生意识。

办公室作为高等美术院校二级学院信息集散中心,通过业务指导、经验交流、相互学习提升队伍整理素质。办公室工作人员对各项工作要有很清晰的认识,以便更好地指导各系办公室、教师与学生开展工作。

三、做好高等美术院校二级学院办公室工作对工作人员的要求⑤高等美术院校二级学院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工作人员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客观的判断,合理的任务分配,高效的执行力,增强五方面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与建立:

(一)增强“终身学习”意识,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变化

1.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积极保持作为中共党员、中国人对政治的敏感性与觉悟性。

2.认真学习所在学院所属学科的基本情况,含历史发展、专业设置与特色、招生规模、师资队伍、代表性教学与科研成果、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学术活动、就业去向等内容。

3.认真学习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等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办公室不仅仅要利用管理学知识对工作进行高效规范处理,也要充分利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建立与师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换位思考,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二)增强“宏观调控”意识,通过对人、事、物的全面梳理当好学院“大管家”

高等美术院校中办学规模大的二级学院由人、事、物产生的工作面广、工作任务艰巨。在具体的工作中要从全局出发,从学院的整体利益出发,从一切为了教学、一切为了学生的角度出发。

在“人”的方面,学生分为本科生、全日制硕士生、艺术硕士、博士生等各层次,教师分为在编教师(含专任教师、管理岗位教师、实验岗位教师等)与非在编教师(国内外产业、学界、媒体、金融、管理方面的企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媒体人士、设计公司、职业设计师以及致力于设计推广的各界人士和行业组织负责人)。在“事”的方面,包含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学生工作、行政工作。在“物”的方面,教室、办公室、实验室、现代化教学与办公设备等一切有形物体,物的智能化管理日趋重要,可以使人从中解放出来。建立健全完整、完善的人、事、物档案至关重要。

(三)增强“协助参谋”意识,以发展的眼光应对学院影响力的整体提升

高等美术院校二级学院办公室工作人员作为院领导的助手、参谋,通过组织专题会议、协助制定五年规划或年度工作计划等多种形式贯彻落实学院领导的学术理念与工作安排。

如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定期召开二级学院层面的院长办公会议(由党总支书记、院长、副院长参加),会议前收集好各位院领导的工作内容,并做好会议内容的记录、整理、归档,会议中讨论确定的各项工作办公室根据安排定人定时进行落实。在院领导提出的前瞻学术思想需要宣传与普及、重大工作与任务需要安排与落实时,通过召开分院中层干部会议(由系领导、综合办公室领导、实验中心领导参与)、全体教职工大会等形式开展工作。

学科、学院的发展需要长远的规划,做好基础调研,收集多方意见,协助学院领导制定五年规划、年度计划,规划内容从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术交流、实验室与基本条件建设、党建与学生工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规划。同时根据院领导每个阶段的工作中心和要求,提供实施方案,安排具体事宜,特殊时期(如毕业期、学术活动周、学期末等)有阶段性工作计划与工作重点。

(四)增强“协同创新”意识,组建分工明确又团结协作高效有序的管理人员队伍

美术院校通过举办大型学术研讨会、全国性专题展览或比赛等形式拓展学校与学科影响力,此类活动任务重、头绪多、周期长,为积极应对,办公室一定要学会进行工作分解,从会务接待(含人员邀请、活动日程安排、安排学生一对一进行重要嘉宾接待、报到登记等)、设计宣传(活动场所布置、校内氛围营造、会议资料设计制作等)、通讯报道(活动预告、媒体邀请、活动现场通讯稿报道、活动成果成刊成册等)、后勤保障(含餐饮、住宿、交通安排等)等几个层面进行大块分解分工,针对各项工作安排合适的人员负责,充分调动二级学院全体管理人员(教学秘书、辅导员)和学生干部队伍(通过辅导员来发动院、系、班级学生干部)的积极性,扬长避短,由院领导担任总指挥,办公室工作人员担任总协调,秘书或辅导员担任每个小组组长或副组长,学生干部担任志愿者,齐心协力,以团队形式完成每项重要活动,在团体活动中增强管理人员队伍凝聚力、向心力。

(五)增强“依法治院”意识,不断完善二级学院规章制度建设

在管理过程中,减少“人治”因素,依“法”治院,规范管理,根据人、事、物三方面内容,在学校规章制度基础上,制定二级学院实施办法。中国美术学院在十二个部分进行了规章制度的汇编,分别是:综合;组织人事工作;宣传统战思想工作;纪检(监察)、审计工作;教学管理;学生工作;科研、艺术活动管理;财务、资产管理、资产经营工作;外事工作;工会工作;校园建设管理、保卫工作;体育工作。学校根据职能部门分工、工作性质进行了规章制度的制定,越来越重视依法治校。二级学院可以参照学校规章制度执行,在一些二级学院有自且学校规章制度操作性不强的特殊问题上可以制定二级学院规章制度。

“人”由教师与学生组成,学生方面的管理以学校《学生手册》为依据,教师方面的管理,除依托学校的管理规定外,二级学院应制定教职工各个岗位职责、外聘教师管理规定(含外籍)、教师培养实施办法等规定。在“事”的管理上,制定二级学院中层干部换届与考核工作实施办法、分工会委员换届选举办法、教学业绩考核实施办法、年度考核实施办法等规定。在“物”的管理上,制定教室、实验室及办公室管理办法、留校作品管理办法、教学经费使用办法、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等。在涉及师生切身利益制度的制定上,一定要通过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成熟一个制度推出一个制度,确保制度公开、公平、公正,不因人而异,不朝令夕改,依“法”治院,依“法”管人,依“法”办事,有“法”必依。

高等美术院校二级学院办公室是高校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公室工作人员要始终以“管理育人、全员育人”为宗旨理念,加强对美术院校师生特点的认识,加强对美术院校二级学院办公室工作特点的认识,加强自我认识,不断提高综合素养,树立良好个人工作形象,维护领导班子威信,与时俱进,脚踏实地,一同带领全院管理人员为美术院校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

注释:

①沈履平.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教育管理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11):10-11.

②叶小平,方建土.试论二级学院办公室主任的角色定位及素质要求[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3):52-53.

③王建尤.高校二级学院行政管理创新探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高等教育),2012(2):62-63.

④王晓芬.美术院校二级学院管理模式优化探析――以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为例[J].台州学院学报,2014(2):71.

第4篇:高校二级学院工作计划范文

摘要:以高职院校三产科技服务的内涵与意义为基点,论述了在这一过程中应该需要遵循的原则,以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的具体实践案例进行佐证,系统阐述了学校在三产科技服务过程中所采取的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三产;科技服务;实践

作者简介:朱仁良,男,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副校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20-0013-03

近年来,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获得了迅猛发展,科技服务作为其重要组成要素,从不同程度在各层次的高校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就高职院校来说,也同样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但因其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或者行业性,使得“依托地方经济、行业产业经济发展”来提供相应的技术、人力服务支持,成为高职办学的重要出发点和立足点。

一、高职院校三产科技服务的意义

做好学校的三产科技服务,对促进高职院校这一特殊高校群体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高职院校的三产科技服务与产学研的融合之间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方面,它可以最大限度地集聚学校的优秀师资、硬件设备等资源投入到相应的科技服务中去,是保证每一项科技服务顺利开展的基础;另一方面,它可凭借其与相关行业企业联系紧密的天然优势,既可充分利用行业企业中先进的人力、物力、技术、设备等资源,又可及时关注与把控行业企业发展的前沿动态,不断更新与调整,是顺利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投入市场检验并以一定优势占据市场份额最为便捷、有效的途径。

(二)有利于彰显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

通过三产科技服务既可以充分利用其本身所具有的科技资源,集中力量形成相关优势专业领域、研究场所和人才队伍,发挥高职院校中这部分力量对增强区域经济发展以及行业发展的支撑力度,提升学校在区域内或相关行业内的影响力,形成竞争优势;又可以有效地融入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并在教学中实施,这可提升学校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的实用性、可操作性,更好地服务社会的需要,同时也增强了师资队伍的力量,这又可提升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三)有利于拓宽高职院校的社会资本

一般来说,“社会资本”与“社会资源”、“关系网络”等存在相互交叉的地方。[1]高职院校本身就是一个集聚广泛社会关系的网络,而三产又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其自身业务的特殊性,必须又得有自己的交际圈。因此,充分发挥三产科技服务的桥梁作用,借助其便捷的市场通道、信息交流优势,不断增强学校与企业、同行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拓宽学校的社会资本。

二、高职院校三产科技服务的基本原则

高职院校提升科技服务能力,不仅成为区域发展、行业发展,甚至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科技服务行业、高职院校自身的必然选择。

(一)适应性原则

高职院校的三产集多种角色于一身,既可能是产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又可能成为学校品牌特色的设计者与代言者。要承担好这些角色,必须要遵循适应性原则。[2]

1.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高职院校最主要的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合的技术技能人才,开办的三产自然也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即其所开展的服务、生产的产品等都必须与地方经济发展结构相适应。如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一直以自身的城乡规划为特色,以建设专业为发展重点,致力于本地的城乡建设事业发展,为企业输送了众多城镇规划、建筑设计、设备专业等各类人才。

2.适应行业发展需求。依托行业发展,开设相关的三产,也是有效发挥其科技服务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3]三产中涉及到的人员、设备、信息等都应与相应的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学院在开展科技服务的过程中,紧密依托建设行业,每年为本市甚至是本省在这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咨询与服务作用。

3.适应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高职院校三产的运行既是依托学校又是服务学校的载体。因此,在开展三产科技服务过程中,要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相适应,尽可能地将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为社会培养“用得着、上手快、留得住”的人才。

(二)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亦即可行、实用、便于执行。于高职院校的三产而言,不管是承担的高科技产品的研发、创造,还是提供有针对性的、特色化的服务工作,最终都要流向市场进行检验,学院三产积极秉承这一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城镇规划优势,积极参与全省各地区的村镇建设,编制的各项规划在城乡、村镇的建设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三)适度超前原则

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根据产业行业转型升级的需要,高职院校的三产科技服务要树立适度超前的意识,包括产品的开发、设计、运用等。[4]例如,建设行业中一系列新兴技术的出现,使得直接面向消费群体的三产必须要及时、合理地加以运用,以较快的速度、较好的成效尽早占据市场的一席之地。学院率先引入绿色理念,全面运用于到新校区的建设,目前学院已成为江苏省首家绿色建筑节能示范基地;同时,学校设计院与江苏河海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达成了合作意向,在设计院联合成立了绿色新能源工程所,双方人才、资源共享,在山东、安徽等地联合设计项目,就供热、通风设计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达到了节能新高度,收到了广泛的好评。

三、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三产科技服务的实践探索

一般而言,科技服务的核心是科技创新,但是从创新到生产力的转变,其间既有意识层面(服务意识),又有技术层面(成果转化、技术培训等),针对多种层面,高职院校可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可以发挥的作用。[5]学院结合自身的行业特色以及发展实力,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在三产科技服务这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三产的发展概况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目前的三产包括以下三类:江苏省城建校建筑规划设计院、常州诚建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常州市城建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其中设计院为学校下属国有全资设计单位,目前已升级成为国家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资质设计院,主要经营城乡规划编制、工业建筑、民用建筑等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以及相应的项目管理和技术与管理服务等业务。

规划院主要经营城市及村镇规划、景观设计等业务;咨询公司主要经营工程咨询、工程造价、招投标等业务。

(二)具体的服务路径

1.专业产业紧密对接,产教学融合。通过专业教师的技术指导、设计人员参与教学以及轮岗挂职锻炼等渠道,广泛开展学习交流,保证所设专业水平位于行业领先。在镇村建设方面,学院抓住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在学院教师、学生和设计院的共同参与下,完成了多个省市级优秀项目。在开展与企业联合办学之际也惠及了下属三产,三产企业先后与江苏金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河海新能源有限公司在生产、科研、教学方面展开全面深度合作,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由技术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全面参与合作企业的科研、生产和调研项目中,合作企业就研发的技术与产品以实物、模型展示等多种方式,在校园内展出,充分发挥其教育、引领作用。同时,合作企业的技术专家定期到学校、三产进行专题讲座,对学生和三产设计人员进行专业引领。详情见表1所示。

三产名称具备资质对接专业

江苏省城建校建筑规划设计院建筑工程甲级资质、工程造价咨询甲级资质、工程招标乙级资质、城市规划乙级资质、工程咨询丙级资质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城镇规划、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工程监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园林工程技术等

常州诚建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城乡规划编制乙级资质城镇规划、园林工程技术、城市交通运输等

常州市城建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工程造价咨询甲级资质、工程招标乙级资质和工程咨询丙级工程造价、建筑电气工程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等

2.以“项目”为载体,开展城乡建设服务。学校以“面向小城镇建设领域、健全完善设计门类、服务江苏省广大农村”为发展方向,以“项目”为纽带,积极开展科技开发和技术服务。在建筑设计、城镇规划、工程造价咨询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发挥专业技术与人才的优势,为城市、村镇建设提供设计服务,并由此形成学院“真题真做”的规划实践教学模式,对产教结合做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如“阜宁县东益经济区城乡统筹发展规划”规划设计中,规划院邀请了学校建筑艺术系主任亲自参与规划设计,把握城乡统筹的技术要点,结合当地实地情况,对项目进行全程指导,很好的服务了当地城乡统筹发展。该项目获得2011年度常州市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

3.以“校企”为平台,攻关专业难题。学校通过规划院与专业类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开展交流与学习,为一些专业难题进行重点解决。针对太湖蓝藻事件,学校环境系、设计院和金梓环境科技在污水生态处理方便展开深度合作,成立农村污水处理课题组,对各种情形进行现状调研、理论研究和科学试验,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景观水体治理和畜禽养殖废水处理等方面取得相当大的成就,研究产品广泛应用于广大农村地区,部分项目作为国家及地区环保示范项目进行推广。另外,在新技术、新能源方面,通过学校设计院与江苏河海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达成了合作意向,成立了绿色新能源工程所,双方人才、资源共享。在山东、安徽等地联合设计项目,就供热、通风设计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达到了节能新高度,得到了甲方的一致好评。

4.依托学科优势,助推镇村规划建设。自省建校创建城镇规划专业以来,在村镇领域不断研究前行,参与全省各地区的村镇建设,目前已涉及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乡镇总体规划、镇村布局规划、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镇绿地系统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等镇村类各方面规划,全面指导城市、乡镇各方面建设。目前,学院与两省八市形成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尤其是规划项目曾多次荣获省、市镇村类奖项,仅规划院设计项目的产值就高达1000多万元。

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的国际化步伐加快的时代背景下,正确定位高职院校三产科技服务的角色,提高三产的科技服务水平,增添科技服务特色既是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一大机遇,同时,也是要应对的一大挑战。

参考文献:

[1]霍刚.地方高校科技服务能力的评价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0(7):30-33.

[2]方美君.高职院校科技服务平台构建策略与实践反思[J].中国高教研究,2010(6):11-13.

[3]齐正学,云娜.着“研”服务,提升高职院校科技服务能力[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59-61.

[4]祝木伟.高职院校科技园对中小企业开展科技服务的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9):40-42.

第5篇:高校二级学院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PDCA”;模式;高校;学风建设

新世纪人才战略要求,高校育人着眼于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品质人才,关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学生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扎实严谨的学风建设工作则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战略的基础。学风建设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学校创品牌、树信誉、求生存、谋发展的立脚点,同时也是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环境的希望工程,关系着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学校的健康发展。本文将对管理学科中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简易分析,并用于指导高校学风建设实践,结合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风建设和本科生培养实例,进而提出高校学风建设工作新方法和新突破。

一、“PDCA”循环管理模式简述

“PDCA”循环管理模式最早由美国资源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是人们在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基本理论方法。“PDCA”表示工作的四个阶段,即计划P(Plan)、实施D(Do)、检查C(Check)、处理A(Action),按这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地工作,称为“PDCA”循环。“PDCA”循环管理模式是将一个过程抽象为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任务和目标,四个阶段为一个循环,通过这样一个持续的循环,使过程的目标业绩持续改进的系统。

将“PDCA”循环模式中系统的观点和动态控制的原理应用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工作中,可以避免高校学风建设各环节脱节孤立的状况产生,从而形成动态的闭合管理,使高校学风建设的质量呈阶梯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状态。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引进“PDCA”循环管理模式,为高校学风建设工作探索出新举措,开拓新局面,从而更加扎实地推进高校学风建设,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环境。

二、“PDCA”与高校学风建设的具体结合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在开展学生工作中,以学风建设为人才培养基石,在具体实践中,从学院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创新,其工作思路和相关举措与“PDCA”管理模式有很多契合。以下结合“PDCA”管理模式理论,以化学化工学院实践为例,浅析并构建当前高校本科生学风建设的系统化机制。

(一)计划阶段(P)。1.大力推进学生个人成长与生涯辅导工程。将学风建设工作从大学生入学开始抓起,化学化工学院在新生入校之初,积极开展对于新生的生涯辅导入学教育,通过专家讲座、优秀高年级学生经验交流等方式,开展生涯规划辅导工作,引导低年级学生认识自我,做好生涯规划,加强自我学习、自我管理。此外,学院依托省级思政科研项目,着力建设“心灵左岸”团队成长辅导室和个体成长辅导室,为学生提供舒适的辅导环境和平台,对学生成长成才进行科学引导。2.建设有丰富内容的学习成长工作坊。化学化工学院在团体成长辅导室设立学生成长工作坊。学院邀请在学术方面有较高建树的专家学者、在学习及其他个人发展方面有优秀表现的学校精英、在人生规划和大学生活方面有丰富心得的各类社团人等,开展主题座谈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交流平台和学习机会。这种工作坊的特色在于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能够打破专业、学院界限,让同学们学会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培养专业兴趣。3.完善研究生党员“一对一”学习帮扶机制。为更好加强学院党建工作以及学风建设工作,推动学院学生工作顺利开展,化学化工学院积极构建以学院党委领导,党支部、专业老师、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研究生党员与本科生班级一对一”机制。通过这类帮扶,学院给本科学生搭建一个接触科研的平台,加强全院的学风建设;同时,也给研究生党员一个实际锻炼的机会,配合各班级导师工作,营造全院良好的育人环境。经过实践证明,该项工作对于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才培养具有双赢效用,提升了学院育人质量。

(二)实施阶段(D)。实施阶段是“PDCA”循环管理模式得以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实施阶段的任务和目标是执行既定计划,并解决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计划的正常实施,此阶段则是按上一步制定的计划进行实施。在高校学风建设计划中,学生是主体,因此对应实施阶段,首先要注重调动学生主体的行为主动性。其次,实施阶段是对计划阶段的检验和考察。实施阶段要不断地完善调整计划,以确保计划的适用度。1.化学化工学院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风气。学院通过“四级网络平台”,从下而上建立一个学习督促和互进系统,涵盖寝室、班级、年级、学院多个层级,在学院内营造浓郁的学风建设氛围,保障计划实施。2.创新活动内容,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风建设。学院在继承传统学风建设举措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通过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和激情点,指导学生开展具有一定深度、广度的学习活动,形成个人独立学习,同学互相合作学习、全班共同学习的动态组合,保障计划实施实效性。3.适时调整计划,提高计划适用性。化学化工学院一直都敢于创新和尝试,对于既定目标和学风建设计划,学院一直保持清醒的认识,跟随学校政策和学院实际情况,进行及时变更和处理,在计划实施中,如发现不妥和不合理,便会及时召开听证会、座谈会进行纠正。

第6篇:高校二级学院工作计划范文

套用一句话:虽然不明白在说什么,但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当你选择院校和导师的时候,总免不了和以上头衔打交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读完本文,你会知道这些头衔到底是指什么,会知道它们确实很厉害!

两院院士

“两院院士”是对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统称。两院院士一般都是从事自然科学类学科的研究工作。

中科院院士是最优秀的科学精英和学术权威,从国内外最优秀的科学家中选出,每两年增选一次。评选院士不受理本人申请,必须通过下面两个条件之一:其一,院士直接推荐候选人。每次增选,每位院士推荐候选人限额不超过两名;获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荐为有效。其二,国内各有关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协所属一级学会,按组织系统推荐候选人。此类候选人,必须经过其主管部门、中国科协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初选。可见,想评上院士还真不容易。

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选51人,来自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增选名单中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名字,如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外科学博士生导师赵玉沛,南开大学副校长、数学系博士生导师陈永川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工程院院士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同时很多在大学、研究所任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院士因为工作需要在不同的高校担任教职、带研究生,如中国工程院王陇德院士同时在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任教。如果你希望选择院士作为导师,可以仔细了解他们到底在哪些大学任教,因为他们并不仅仅任职于高不可攀的名校或重点学科。如果你有幸师从他们甚至读博,那么学校的牌子就不那么重要了,学到东西才是关键!

实力指数:

长江学者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被认为是中国最有影响的人才计划。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香港爱国实业家李嘉诚先生为提高中国高等学校学术地位,振兴中国高等教育,共同筹资设立的专项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包括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岗位制度和长江学者成就奖。

长江学者实行聘任制,每年聘任特聘教授150名,聘期为5年;讲座教授50名,聘期为3年,人选的不断更新决定了这个群体每年都有新鲜血液注入,保持了最强劲的实力。

成为长江学者非常不容易,要通过学校和教育部的两次审查。首先由高校根据设置的具体岗位,面向海内外进行公开招聘。符合条件者可通过自荐、专家推荐、驻外使领馆推荐等多种形式应聘。然后高校组织相关专家或由校学术委员会对候选人进行遴选,择优确定推荐人选,之后将人选名单和相关资料报送教育部。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推荐的候选人申报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对符合申报条件的候选人进行评审。首先要经过同行专家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通过公示后再由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评审的人选由高校与拟聘任人签订聘任合同,并报教育部备案。教育部根据高等学校与受聘者签订合同的情况,公布年度聘任结果、颁发“长江学者”证书。

从历届长江学者名单上看,一般都有海外学术背景,同时承担着学校对外交流的责任。如果能拜他们为师,出国交流或留学的概率大大增加。

长江学者和两院院士属于同一类头衔,一般来说,长江学者因为资历等原因还不能位居院士之列,故在高校被称为“准院士”。

实力指数:

“”是“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简称。从2008年开始,由中组部主管,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用5至10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也就是说,入选“”的都是“海归”。

截至2011年底,“”已引进1510位海外高层次人才,成为国内的科研骨干。 “”成员拥有海外背景,不仅带来先进的观念,更能包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而且通常比院士和有行政级别的导师更有时间指导学生。

实力指数:

首席科学家

首席科学家制始于“863计划”,又叫做“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杨家墀、陈芳允四位中科院院士联名“上书”党中央,提出了“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邓小平读后立即做出重要批示,在“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上,“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同年10月,中央还决定:在2000年以前,拿出百亿元专款,支持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1987年2月,“863”计划开始在全国组织实施,此项计划实行专家负责制,这批专家就是“首席科学家”。

二次首席科学家计划始于1997年3月,政府采纳科学家的建议,决定制定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进行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也称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从这批项目开始,我国全面实行国际通行的首席科学家制,首席科学家同时拥有在项目研究上的决定权和科研经费及人员选聘的管理权。因此如果你能师从这些首席科学家,科研的硬件和软件都能得到保障。

实力指数:

国务院特殊津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对于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一种奖励制度,获得者被称作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迄今为止,共有16.6万多名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导师,必须符合下面诸多条件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或在本行业作出突出贡献等。何谓“突出贡献”?如身兼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研所所长、心内科主任等数职的胡大一教授,率先在我国开展射频消融根治快速心律失常技术,并向全国150多家医院以及印度、越南、日本等国推广普及此项技术,先后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胡教授具备开拓性视野,注重循证医学,倡导以预防为主,构建心血管疾病的全面防线,是中国循证医学的首创者。此谓“突出贡献”也。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授尽管人数众多,平均到各个学校,基本都是学科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社科类教授很多,打算报考社科类专业的同学,可以特别关注。

实力指数: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科学界有个说奇不奇的现象,许多很牛的科学家都晚年就风光不再了。伟大如牛顿,晚年一边忙着找寻“上帝”存在的证据,一边追逐金钱和权威,把莱布尼茨排挤出微积分创始人之列。科学界终归还是年轻人的天下。在我国,教授队伍越来越年轻化,从当年28岁就评上博导的清华大学女教授吴明红,到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2岁正教授张峰,80后、85后教授、导师不断出现。为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并鼓励海外学者回国工作,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跨世纪优秀学术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应运而生。该基金由科学基金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日常管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国内与尚在境外即将回国定居工作的优秀青年学者,在国内进行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一般来说,申请者不超过45岁。

实力指数:

二级教授

千万别把“二级”等同于“次级”。根据教育部和人事部联合的相关规定,高校教师的岗位被分为13个等级。教授岗位分一至七级。其中正教授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教授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一般一级教授都是院士级人物,所以二级教授也非常不易。

实力指数:

校外导师

与校内的全职教授不同,很多学校聘请了一部分校外导师,其主要目的就是利用他们在业内的影响与知名度,为学生创造实习甚至就业的机会,同时完善传统的研究生专攻于理论研究的单向模式。有些学校是校外导师为学生唯一导师,有些学校采取双导师制。

校外导师通常有高级职称,在企事业单位担任一定的职务。对于学术类研究生来说,文科的校外导师居多,特别是公共管理类等专业,如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校外导师一般为教学医院院长、卫生厅厅长或具有其他行政职务的导师。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校外导师包括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刘谦等人。对于专业学位,尤其是工科和MBA来说,校外导师更多。工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一般有一年时间参与工科项目,公司的相关项目负责人就是他们的校外导师。MBA的校外导师多是企业负责人。

无论是学术型还是专业性硕士,千万不要以为实习是没意义、与做学问无关的事情,只有经历过,你才更能明确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而在读书期间明确方向。选择校外导师,意味着你有更多接触社会实践的机会,你可以到他所在的工作单位去实习。一般来说,他们虽然不在学校,但是你也可以通过电话、邮件等与之交流。当然,如果你研二、研三上完基础课后去他的单位实习,就是最直接的言传身教了。

实力指数:

正/副高级职务

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是国家设置的职称系列中最高层次的技术职务。担任正高级职务,要经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由政府人事(职改)部门审批,获得任职资格,再由单位根据岗位设置,聘请担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享受正高级职务工资。

一般来说,大学或研究所的正高级职务指的是教授、研究员,理工科院校里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医学院校教学医院里的主任医师等。而副高级职务就是指与之对应的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副主任医师等。通常,拥有正高级职务的老师是学生报考的热门――他们年高资深,可能提供更多的项目。不过话分两头,现在很多青年导师能力非常强,年轻有为,只是因为工作年限没达到晋级标准而未晋级到正高级职务。

实力指数:

“”部分名单

清华大学:施一公、宋永华、胡小平 、王力军、张奇伟

北京大学:陈十一、佘振苏、陈松蹊、龙漫远、邓兴旺、张东晓、卢志扬、高家红、罗光湘

南京大学:肖敏、潘晓晴、刘云才、王雪平、陈镜明、栾升、宋晓东、周豪慎、陈小江、王华兵、马奇英、薛明、徐永兵、陈小元、胡晓、夏应存、李桂根、张幼宽、张凤鸣、李波、 孙韬、何宏昌、刘志翔、李云初、顾泰来、逯利军

浙江大学:彭金荣、顾敏、邹鸿生、李尔平、陈骝、何赛灵、彭笑刚、沈炳辉、张富春

华南理工大学:Mikhail Eremets、景乃桓、吴青华、苏春翌、江健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沙德洛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赵政国、罗毅、张振宇、陆亚林、秦宏、李卫平、严以京

上海交通大学:Robert Parker、邵志峰、倪军、吴国雄、倪明选、刘惠春、黄佩森、季向东、辛军

复旦大学:马红、魏庆义、沈健、冯建峰、谷迅、沈文辉、王城、张颖、郑志杰

厦门大学:洪永淼、李宁、许华曦、张晓坤、洪万进

中山大学:松阳洲、汤子康、许跃生、张辉

华中科技大学:王擎、蒋庆、李亮、胡斌

西安交通大学:马恩、王煜、任晓兵、李晓榕

华东师范大学:刘明耀、张增辉、郑伟安、象伟宁、倪维明、邵军

四川大学:康裕建、肖智雄、林硕

电子科技大学:葛树志、李乐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李世优、沈八中、夏香根、Alessandro Giua、罗智泉

中国人民大学:鲍威、蓝志勇

南开大学:王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刘同先、许金荣

武汉大学:刘奋勇

北京交通大学:宋永端

中国矿业大学:陶东平

兰州大学:付强

武汉理工大学:苏宝连

上海财经大学:田国强

中国石油大学:李向阳

苏州大学:廖良生、洪耀良

杭州师范大学:邱猛生

华北电力大学:黄国和

第7篇:高校二级学院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二级管理体制职能

一、引言

我国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使高职院校的规模和数量都迅速扩张,为了应对激烈的教育竞争,许多高职院校通过校校合并、院系整合、机构调整、人员精简等措施对高职院校的运行机制和内部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和改革。然而,如何使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适应学校发展规模的要求、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在6000-8000人。有的甚至超过万人,管理这样规模的学校,常规的一级管理无论是在管理力度和监控力度上都很难适应。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层次的增加,结构的转化和专业的细分,使一级管理模式陷入一种鞭长莫及、应接不暇的状态。因此,变革高职院校的运行机制和内部管理体制、转变学校的管理职能,降低管理重心、适度地下放权力、加大院(系)的责任,使院(系)的责、权、利有效地统一起来。充分调动(院)系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院(系)的管理职能和教学科研功能,才能真正提高高职院校的管理效能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职院校实行二级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的校院二级管理模式是指高职院校在校、院二级机构建制的基础上,赋予院(系)一定的职责,并根据职责的需要将人权、物权、财权下放,将原有的以职能部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院(系)为主体的管理模式。院(系)在学校总体目标和原则的指导下,拥有与其职责相匹配的权力和利益,使其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

1,高职院校蓬勃发展,提高管理效能的需要。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和教职工人数的不断增加,专业的细分致使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量与日俱增,校级管理层面也陷入繁杂的日常事务当中,缺乏足够的精力关注学校总体发展的重大问题。建立高职院校二级管理体制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高职院校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通过降低管理和决策的重心,合理分权、充分授权,调整各层级的管理幅度。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实现学校系统性的计划、调控、指导和监督,激发各学院的办学自主性和管理活力,切实提高办学和管理的效益。在校院二级管理模式下,学校负责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规划以及方针政策的制定,对学院实行宏观管理和监督。学院拥有相对独立的人事、财务等方面的权力,在学校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可以结合本学院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政策实施方案。通过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实现教学资源的配置主体由学校向院(系)转变,拉近教学资源与教学科研部门的距离,充分调动学院配置资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学校的管理层也可以从具体微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转变为对教学资源的宏观调控、对学校公共性事务的整合与管理,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效能。

2.增强学院管理自主性和民主性的需要。在一级管理体制下,学院属于管理的客体,对学校的行政指令只是被动地接受和执行,缺乏办学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民主性。而且,学院处于管理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行政指令运行周期长,反馈滞后,学院对市场需求的反应不灵敏。致使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管理效率低下。建立二级管理体制,使管理重心下移,让学院成为责任的重心,一方面可以使学院的管理行为及时反应外界市场经济变化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院组建自己的管理教学团队,积极参与学院的管理和教学活动,使教职工个人的发展与学院的发展实现有机结合,营造一个积极、和谐、民主的管理氛围。

3.具有高职特色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门类都比较齐全,专业的不断细分使不同专业的学生个体差异凸显出来,如果仍然采用“一刀切”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然会制约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建立二级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根据不同的专业群、不同学生群体的发展规律制定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学生管理模式,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院的积极性,更能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突出高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增强高职院校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一个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表现为在发展过程中的自我约束、自我调控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焦点在于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下培养的高技能人才素质。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的形成仅仅停留在校级管理层面是不够的,只有建立二级管理体制,将专业与课程建设的自向学院转移,使学院及时地将专业建设、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与劳动力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相结合,才能使学校在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上保持良好的竞争力,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二级管理体制的探索

1.学校职能的转换。在=级管理体制下,学校的职能由原来单一的管理者转变为调控者、指导者、监督者和协调者。学校应该简政放权,适当调整职能机构的设置,精简机构,防止出现对学院的多头指挥,使二级管理名不副实。另一方面,为实施二级管理,学校应该重新建立教学、科研、人事、财务等制度体系,为二级管理的有效实施营造良好的制度氛围。在学校层面的权限应该包括:一是学校的整体发展目标、规划及各项大政方针的制定;二是学校财政统收项目的分配方案及学院创收的留成比例方案的确定;三是学院编制数和各级各类岗位职数的设立和调整;四是学校全年预算总方案的制定与结算方案的监督执行;五是学院经费的划拨、使用等财务分配方案的制定、监督和调控;六是校内津贴和重大奖项等分配方案的制定、调控和监督;七是对学院内部分配方案的指导、调控、监督和协调;八是对学院专业设置、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审核、监督和调控;九是对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监督、检查和评估;十是对学校重要教学资源的管理和配置;十一是对学校各项整体性工作的监督、检查和审核;十二是对学院一级领导的任免。

学校只有真正将管理重心下移到学院,赋予学院更多的人事、财务、教学、学科建设、科研、学生管理等权限,让学院有充分的工作自由度,学院的发展才能有更大的活力和空间。学校的职能部门也要尽快转变思维方式、更新观念,不仅要为学校领导层的决策提供建议,当好参谋,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学校的指导、监督和协调,确保学院的管理行为与学校的总体目标一致。

2.学院职能的转换。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许多职能部门的管理权

限下放到学院后,学院由原来的被管理者演变为管理的主体,尽管学院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对学院的管理能力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和考验。要使校院二级管理体制的效能充分发挥出来,学院必须设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配备、培养具有管理能力的专兼职管理人才队伍。在职能转变以后,学院应该负责的工作包括:一是在学校核定的编制总数和岗位职数的范围内提出学院教师的聘任、续聘、解聘和考核的方案。二是在学院划拨经费的项目范围内制定学院教职工的内部分配方案和奖惩方案。三是根据学校划拨的经费指标,制定学院当年的经费预算方案,接受学校对经费使用的监督、检查和结算审核。四是根据国家和学校的相关规定对本院教职工进行自主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制定相应的奖惩方案和培训计划。自主审批本学院职工的病、事、婚、产、丧假等。五是调整本学院的学科专业结构,制定学院的学科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师资培养计划、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招生计划等。六是提出本学院教师的人才招聘计划和兼职教师的聘用考核方案等。

四、构建二级管理体制需要注意的问题

1.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是一个逐步推行的过程。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是学校由集权管理向分权管理转变的过程。“分权容易集权难”,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要在综合考虑学校的办学特色、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形成,科学分析学校现有的师生规模,专业设置,机构设置,管理人员数量、结构和素质等因素,借鉴其他学校的成熟模式逐步推进。如果没有建立系统性的二级管理制度体系和监督约束机制。没有明确学院的职责和应承担的责任就急于将权力下放到学院,必然会使学校的管理体制面临巨大的冲击,甚至影响学校正常有序的运行。

2.明确各管理层级的责、权、利,科学设计二级管理实施方案。校院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是学校对学院的管理由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转变的过程。要使学院的管理行为与学校的总体目标相一致,就必须明确学院与行政职能部门之间的责、权、利,应该注意以下问题的产生:第一,学校职能部门和学院的职责划分不明确,在职能上出现交叉和重叠,许多权限并未真正下移,造成学院的职责和权、利分离。职责交叉往往会造成职能部门和学院在责任面前互相推诿、相互等待,在利益面前又相互争抢的局面,从而背离了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初衷,使管理的运行效率更低。第二,学校没有按照学院的职责配置充分的教育资源,或者将优质的教育资源配置到优势的学院。这将会造成学院的利益不够、发展空间不足。基层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仍然调动不起来的结果。资源配置的厚此薄彼则会造成学院之间发展的恶性循环,弱势学院的发展受到限制甚至出现萎缩。整个学校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

3.健全考核评价机制。考核机制与评价机制是紧密结合、相互衔接的一个环节,它是在目标管理过程中一系列调节和干预活动的手段,促使管理活动向规定的目标发展。考核评价的目的是通过了解和检查学院的工作绩效,在学院的管理过程中给予指导、激励和反馈,从而提升学院的管理能力,为学院的奖惩和培训发展提供依据。考核的实质是寻求“差异”,通过考核将学院与学院之间的差异、学院与考核目标之间的差异显现出来,促进学院之间的竞争、提高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l的设计应该是客观的、标准的,考核指标应与学院的目标任务相结合,根据目标任务的轻重赋予评价指标不同的权重系数。学院也应结合本学院的特点制定详细的个人量化评价体系,调整好个人目标和学院目标、学院目标和学校整体目标之间的关系。考核应采用全方位、多测度的考核方法,避免考核片面性,考核结果应及时反馈到学院和教职工,针对考核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和培训需求计划。

4.完善监督约束机制。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应该从决策出发,经过指挥和执行,通过监督和反馈再重新决策的过程,没有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必然会使下放的权力失控。监督机制的内容应当规范学院的管理行为,引导学院的管理目标与学校的总体目标相一致。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务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人事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对学院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管理方面的监督检查,并及时反馈和指导,使之形成制度。二是建立经费使用的财务监控体系。健全财务部门对经费使用的预结算制度,加强财务部门和人事部门对经费使用的监督,保证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通过一系列规范的制度体系形成各管理层级之间的约束机制,既要保证学校对学院的办学方向、办学质量起到宏观调控、监督的职能。又要避免学校干预、调节过度。

第8篇:高校二级学院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城乡规划;三年级设计课程;“职研教融合”;改革研究;河南理工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9025104

1 引言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2011年4月印发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将城乡规划学从原建筑学一级学科中拆分出来,标志着城乡规划学被正式提升为新的一级学科[1]。虽然城乡规划专业属于工科门类,但是涉及的知识体系众多,专业课程涉及工学(建筑学、风景园林、交通运输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统计学、地理类、应用数学)、艺术学(设计学、美术学),以及社会科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门类[2]。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作为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综合了上述学科门类的相关知识,但是目前《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对于城乡规划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组织没有提出明确的规定,因此不同学校针对自己的办学特色进行了学科定位和课程设置。

我国城乡规划专业多为五年制办学,不少学校都是以三年级作为专业的过渡期,从之前的建筑学知识的学习转向城乡规划专业的学习,因此研究三年级的规划设计课程是很有必要的。为了提高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城乡规划专业的办学质量,进一步做好城乡规划专业的本科教学工作,确定城乡规划专业的办学特色,需要进行设计类课程的改革。当前社会对城乡规划专业的要求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城乡规划专业乃至整个行业都处在大转型时期,未来的规划方法和方式会和现有的规划体系有很大变革,从粗放式的追求量的规划转向精细化的强调质的规划,教育体系要灵活变革来适应未来的发展要求。

本文以河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已毕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职研教融合”的角度出发来探索一般工科院校城乡规划专业三年级设计课程的改革研究,其中“职”指的是学生就职,“研”指的是学生考研,“教”指的是本科课程教学。

2 河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办学现状

2.1 办学简介

河南理工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成立于2005年,学制为5年,毕业发工学学士学位证。当时所在学院为土木学院,2008年并入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2013年更名为城乡规划专业。该专业的前身是测绘学院建立于1993年的城镇规划专科专业。城乡规划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城市规划管理、区域规划等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接受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设计等基本训练,掌握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成立于2005年,设置有人文地理学与城乡规划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毕业发理学学士学位证。该专业的前身是建立于1993年的城镇规划专科专业。2001年秋季开始面向全国招收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生,学制四年。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承担自然资源学、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区域规划、村镇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教学工作,致力于培养具备坚实的地理科学基础和开阔的城市与区域经济视野,较强的空间分析和综合信息处理能力,从事资源环境评价、城乡规划管理,以及村镇旅游规划设计等领域的管理与技术复合型人才。

从上述介绍来看,河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前身都是建立于1993年的城镇规划专科专业,目前这两大专业分别属于不同的学院,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尽管两个专业在本科教学的课程设置上有一部分重合,但是城乡规划专业不等同于人文地理学与城乡规划专业,在专业定位和课程设置中避免出现雷同的现象,而设计类课程就是两大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区别。根据笔者对于我国城乡规划专业通过评估的42所院校的调研,城乡规划专业所在学院有众多模式,其中建筑与城规学院模式所占比重最大,这说明了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两大专业齐头并进发展势头强劲,建筑学院模式紧跟其后,也说明了城乡规划专业对于建筑学的基础依托。

2.2 学生就职状况

2.2.1 已毕业学生就职总体状况

笔者对已毕业的130名学生进行了统计,除了12人信息不明之外,发现就业状况总体良好(06级学生没有信息反馈,11级学生由于刚毕业信息还不完善)(表1)。其中转行人数12人,占到统计人数的9.2%,从事规划以及建筑行业的人数共计106人,所在的挝恢饕集中在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规划管理局以及景观设计院等。从学生就职的状况可以为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的培养目标提供借鉴。

2.2.2 已毕业学生从事的项目类型

笔者对已毕业但仍然从事规划行业的85名学生接触的物质空间类的规划项目类型进行了汇总,具体内容详见表2。

根据已毕业学生从事的项目类型,可以为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体系提供一定的依据。

2.2.3 已毕业学生对于培养能力的建议

在设计能力方面首先应该掌握各个功能区的做法,如居住区、商业中心、站前区、滨水区、CBD、仓储区、物流园区、交通枢纽等,多参观,多思考。其次设计前应仔细研究地块所在城市或地区的基础资料,了解其文化内涵,提炼其城市特色,融入设计中,让作品主题更鲜明,更有灵魂。再次应熟悉相关规范,关注规划前沿,与时俱进。最近国家新出的政策要多了解,如开放式社区、花园城市、美丽乡村、大数据获取及处理等。

在表达能力方面平时多加强手绘的练习,练习空间尺度和建筑尺度的把握,提升方案能力。并且要精通各种软件,包括CAD、PS、SU、GIS、AI、INDESIGN、COREDRAW、OFFIC办公软件等,并且要掌握与外界和甲方的沟通和斡旋技巧。

2.3 学生考研状况

2.3.1 考研录取率分析

河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7年来考研录取率呈现波动状态,在2014年达到低谷,2016年达到高峰,总体考研率为17.5%,具体内容见表3。

2.3.2 快题题目分析

快题设计是规划设计的一种快速表达形式,是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规划设计从文字的要求到图形的表达。无论是研究生入学考试还是工作选拔测试,都可能采用规划快题设计的形式。研究生初试考快题的高校有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广州大学、湖南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天津大学、深圳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清华大学、西建大、南京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16所高校。研究生复试考快题的高校有西北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广州大学等11所高校。

快题设计测试中一般多考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此类快题在考试测试中更容易操作。具体类型包括: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心区规划设计(商业中心规划设计、文化娱乐中心规划设计、行政中心规划设计)、滨水区规划设计、旧城改造规划设计、旅游区规划设计(一般会有山地)、公园景观(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步行街规划设计(一般是历史街道)、大学校园规划、中学校园规划、产业园区规划、办公园区规划、物流园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近5年来部分高校(上述16所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快题题目类型详见表4。

3 三年级规划设计课程改革研究

城市规划专业在学科设置上升为一级学科后,城市规划专业涵盖的范围更宽更广,不同院校背景的城市规划专业也在日渐摸索中形成了各自的专业特色[3]。不论城乡规划专业如何发展,其核心是不变的,即以城乡物质空间为核心。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城乡规划专业是以土建类学科为背景,以设计类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以物质空间规划为主,同时强调对多种能力的培养,逐步形成具有豫西北地域特色的教学与科研方向。

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在前三学期和建筑学专业实行建筑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到二年级下学期进行专业的选择(建筑学专业和城乡规划专业)。因此城乡规划专业五年的设计类课程为从大一的建筑设计基础、到大二的建筑设计、大三和大四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以及大五的毕业设计。城乡规划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城市规划设计系列课程作为城乡规划专业最重要的核心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4]。三年级是城乡规划专业系统的由建筑类知识向城乡规划类知识的转换,因此这个阶段学生在思想上、方法上、认知上会有很大的不同,笔者从已毕业学生的就职状况和考研状况综合考虑,从下述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研究[5~8]。

3.1 教学内容改革

三年级城市规划与设计课程以物质规划和形态规划为主,同时强调相关知识体系的结合。在教学内容上和二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个建筑设计相衔接,从单体建筑设计过渡到群体建筑设计,再过渡到对整体空间环境的综合设计。以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和城市设计为主,每个学期两个设计,每个课程设计56学时,具体内容见表5。

3.2 培养能力改革

城市规划与设计课程不能仅仅只是训练学生的绘图水平,应从多方面进行能力的提升,笔者认为,三年级的规划设计课程可以从设计能力、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综合能力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具体内容详见表7。

3.3 教学过程改革

3.3.1 O计课流程安排

设计课程要特别重视过程控制,上课纪律应当加强,防止学生最终只交一套图纸的情况发生。严格把控每一个过程环节,一草和二草按照时间交图或汇报,并注重点评。设计课中的集中授课与点评时间应均匀分布在设计过程的每个阶段。并且要注重设计课和实际的结合,要强调实地调研的重要性。具体可以细分为1+1+2+2+1模式,即第一周的开题、调研阶段,第二周的汇报、点评阶段,第三、四周的一草、点评阶段,第五、六周的二草、点评阶段,第七周的三草、点评阶段,并且一定要有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周,在这一周里学生可以专心的表现最终成果。

上学期:开题――实地调研――资料搜集――规划先例分析(以快题的形式,注重手绘能力的提高)――资料搜集――方案生成(师生互动)――一草(交一草草图)――二草(交二草草图)――三草(生生互动)――出图、制作手工模型――评图、评模型――展览――制作图集、刻录光盘――归档。

下学期:开题――实地调研――资料搜集――规划先例汇报(以ppt汇报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资料搜集――方案生成(师生互动)――一草(师生互动)――二草(交二草草图)――三草(生生互动)――出图、制作机器模型――评图、评模型――展览――制作图集、刻录光盘――归档。

3.3.2 设计课过程监控

为了严格把控学生上设计课的纪律,端正学习态度,应做好平时阶段的考勤工作,平时成绩结合学生上设计课的出勤率以及迟到情况分别对待,并努力控制好上课的学习效率。

为了强化学生课程设计的过程性,避免最终熬夜突击画图交图的状况,每个设计过程中间要求交草图,草图要求进行简单的排版,要有设计思路分析、手绘草图、设计说明、总平面设计等内容。并且严格要求调研报告、调研汇报、成果汇报、模型制作等的成果质量[9~10]。

课程设计结束要求上交正式的设计图纸,正图要求严格按照任务书要求来完成,要有认真的排版、分析图、总平面图、效果图、意向图等。

3.3.3 设计师进课堂

考虑到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科特点,设计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进一些设计院的工作模式,例如设计师教学、设计师答疑、设计师评审等环节。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三年级课程建议邀请有丰富经验的规划设计师或规划局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建议邀请至课堂的规划设计师或规划局工作人员针对规划行业发展行情、规划设计方法、规划评审过程、规划局工作职责等做专门讲座。

4 结语

作为一般工科院校的城乡规划专业,在专业定位、办学特色、设计课程的资源获取等方面不能一味地模仿和学习“老八校”类的城乡规划专业。应从行业需求的角度考虑确定适合非“建筑老八校”类城乡规划专业的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丰富设计课类型,重视建筑与规划设计方法的指导,加强对外交流。并积极探索学院和规划设计院、建筑设计院和兄弟院校合作办学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徐煜辉,孙国春.重庆大学城乡规划学科教学体系创新与改革探索[J].规划师,2012,28(9):11~16.

[2]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年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3]李 婧,王 冷.基于城市空间设计思维的案例教学实践[J].华中建筑,2016(4):176~180.

[4]梁振然.产教融合背景下城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5):93~96.

[5]王浩钰.城乡规划专业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5(6).

[6]申洁,王丽娜,邵 俊.城乡规划学专业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2016(6).

[7]杨梅焕,陈秋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法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2(2).

[8]李 洋,崔 俏,刘叶城.乡规划专业快速设计课程改革研究[J].江西建材,2016(24).

[9]唐 乐.城乡规划专业快速设计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

[10]韩秀茹,燕 华.城乡规划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青海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4(36).

第9篇:高校二级学院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目标管理;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

[DOI]10.13939/ki.zgsc.2016.02.173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年间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许多高职院校,在抢抓发展机遇的进程中,积极推行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创新,目标管理作为一种新举措在高职院校管理中得到积极推广应用。

1高职院校实施目标管理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目标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引导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共同确定学校工作目标及体系,并以目标为指针,明确各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的分目标,各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在获得适当资源配置和授权的前提下,制定行动方案,组织实施,从而使学校的总目标得以实现的活动。

1.1实行目标管理有利于明确学校发展方向

美国管理学家埃得温・A.洛克指出,当目标既是未来指向的,又是富有挑战性的时候,它便是最有效的。办好一所高职院校,需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正确的办学定位,更需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科学的发展战略,目标就是指明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实行目标管理有助于校领导从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的过程管理中解脱出来,进行更多富有成效的开创性思考学校未来的发展,通过重点工作目标的实现,带动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1.2实行目标管理有利于提升学校办学实力

推行目标管理,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学院在开放办学理念指导下进行管理创新的战略选择,有利于促进学院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通过挖掘内部潜力,汇集各方面优势因素,优化内部管理机制,从管理上求效率,充分调配有限的教育资源促进目标的实现,提升办学水平。

1.3实行目标管理有利于提高整体管理效益

学校层面通过抓住目标制定和目标考核两个重要环节,在统一管理与简政放权的结合中实现有效的权责分担,把有效的“控制”措施变为“常规”措施,把“临时”管理变为“长效管理”。对于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在目标实施过程中的具体事务不作过多的行政干预,有利于各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调动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步骤,开创性地做好各项工作,实现学院总体工作目标。

1.4实行目标管理有利于充分调动工作热情

目标管理是一种使组织目标和成员的个人目标、组织意愿与成员的个人意愿结合为一体的管理程序与方法。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让所有教职员工都亲自参与目标的制定,并“自觉承诺”目标。在管理行为上实行以人为中心的、宽容的、放权的管理原则,把个人目标同组织目标很好结合起来,为教职工充分施展才华创造了条件,激发了工作热情,提高了工作效率。

2目标管理下推行二级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2.1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在目标管理体制下,院(系)是在学校统一领导和宏观调控下的二级办学实体,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享有较大的自主管理权。然而,现行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统得过多、管得过死,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严重制约二级院(系)办学积极性,与二级目标管理不相适应。因此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二级财务管理制度,已成为高职院校推行目标管理的必然选择。

2.2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的需要

实行目标管理后,二级院(系)已成为相对独立的单位,应在学院财务制度框架下建立适合二级院(系)经费管理办法,明确责权关系,在充分享有权利的同时承担应有的责任与义务。在经费管理上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建立合理高效的财务管理模式,确保二级院(系)财务运行安全有序,合理合法。

2.3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需要

在高职院校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资金控制在学校一级,二级院(系)在财务上缺少自,很少有成本效益观念和节约意识。实行目标管理后,应建立一种合理高效的二级财务管理模式,理顺学校与二级院(系)的财务关系,扩大二级院(系)财务自,促进二级院(系)树立科学理财意识和经费使用责任意识,合理运作和调配资金,提高学校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益。

3目标管理下加强二级财务管理的措施

3.1建立健全二级财务管理体制,明确各级经济责任

高职院校实行目标管理后,各二级院(系)已成为拥有一定权力和职责的办学实体,应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明确二级院(系)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责权利。①统一领导。学院对各类资金从源头上实施统一安排、协调、规划。院长作为学院法定代表人,对学院的财务工作负有法律责任,对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合理性、有效性负责。②分级管理。实施院(系)两级管理后,二级院(系)作为相对独立的单位享有一定的财权,在遵守学院财务制度的前提下,对学院分配的经费有自主支配权,合理行使经费预算编制、使用和审批的权利,完成学院既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③集中核算。实行目标管理后,学校财务部门为二级院(系)及时、安全地办理结算业务,加强对校内各二级院(系)资金的管理,归集校内各部门资金,统一调度。

3.2科学合理核定二级院(系)经费,强化二级预算管理

高职院校实行目标管理后,学校应根据财力,将部分办学经费指标核定给二级院(系),由二级院(系)负责管理使用。①明确经费核定范围。凡是牵涉到学校全局和长远发展事项的经费,如学校的基本建设、师资培养和人才引进等经费,应该由学院统一掌握使用。核定给二级院(系)的经费主要包括人员经费、运行经费、专项经费和创收提成经费等。其中,人员经费是指二级院(系)为完成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各项活动所发生的经费支出;运行经费是指二级院(系)用于正常运转的行政办公、教学业务、学生事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奖学助学金等经费支出;专项经费是指二级院(系)为完成专项工作所需的经费,如重点实验室、品牌特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等。创收提成经费是指二级院(系)通过培训、科技服务、技术成果转让等创收活动所提成的经费。②制定经费核定办法。人员经费的核定可以按照二级院(系)完成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等各项活动的编制人数乘以定额计算确定二级院(系)人员经费。运行经费的核定可以根据二级院(系)学生数、教职工人数、专业性质、专业数等因素核定专项经费的核定可以引进竞争机制,通过二级院(系)申报和专家评审后立项,按项目建设进度划拨经费。创收提成经费的核定可以采用按一定比例从各二级院(系)利用校内资源所取得的创收收入中为二级院(系)提取发展经费。③合理编制二级预算。二级院(系)应根据学校核定的经费指标,结合二级院(系)发展计划和工作任务,按照国家及学校预算编制原则和方法编制二级预算。二级院(系)年度预算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编制,经二级院(系)党政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后,报学院财务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实施。④加强预算执行力度。二级院(系)应遵循积极稳妥、统筹兼顾与节约的原则控制费用支出、合理安排使用资金,做到事前计划控制、事中商议、事后分析总结。

3.3加强二级财务内部控制建设,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二级院(系)要保证各项经济活动正常运行,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就必须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完善内部会计监督。①完善内部授权审批控制。二级院(系)对一般经济事项应要求相关人员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对于重大事项要经党政联席会议集体决策审批后施行。②健全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二级院(系)要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③严格预算支出控制。实行目标管理后,校一级管理机构的职能应定位于宏观调控,监督二级院(系)切实做到“经费包干,专款专用”。二级院(系)预算支出控制不仅要对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而且要对每一道环节加以监督做到层层把关。要定期地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分析,将预算实际支出数与计划指标数进行比较,及时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及原因,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④加强财务收支控制。二级院(系)对外培训、技术服务和成果转让等所取得的各项收入必须由学校财务处统一开具票据,由校级财务机构集中进行收入核算,分账为各二级院(系)做好创收收入的提成。二级院(系)各项经费支出应严格执行授权审批制度,确保报销的单据凭证真实、合理、合法。⑤搭建财务信息查询平台。高职院校应积极加强会计电算化及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提高各项费用的收支、预算控制等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做到经费使用实时监控,让二级院(系)能及时地了解本部门财务收支状况和预算的执行情况,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⑥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学校财务部门要对二级院(系)经费使用、预算执行情况实行动态监控,学校审计部门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二级院(系)进行财务审计,对二院(系)资金收支业务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严格监督,对二级院(系)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应当及时提出并要求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3.4构建二级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对二级院(系)财务管理绩效考核评价,是衡量二级院(系)财务管理水平和管理成效的重要手段,为学校实施目标考核奖惩和进行宏观调控提供依据。鉴于高职院校经济效益考核的特殊性,建立二级财务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时,不仅要考虑自筹经费能力、经费支出结构和经费使用效率等可计量的财务指标,又要有能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认可度等难以计量的非财务指标。重点可从这几个方面的指标进行评价:①自筹经费能力指标:主要包括二级院(系)各种自筹经费总额、自筹经费年增长率以及教师人均自筹经费额等。②经费使用效率指标:主要包括公用支出与人员支出占年度总经费支出比、教学科研支出与行政管理支出比、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等。③生均经费占有指标:主要包括教学仪器费与学生人数比、实习实训费与学生人数比、学生活动费与学生人数比等。④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年科研经费总额、科研活动经费年增长率、教师人均科研经费、教师人均科技服务收入等。⑤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主要包括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就业对口率、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等。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可以通过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单一指标与多元指标、主要指标和辅助指标来综合评价二级院(系)财务运行绩效,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绩效管理,提高二级院(系)经费使用绩效。

参考文献:

[1]刘亚.基于战略视角的高职院校目标管理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