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城市旅游管理范文

城市旅游管理全文(5篇)

城市旅游管理

第1篇:城市旅游管理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旅游管理;体验式教学

一、旅游管理课程体验度缺失的教学弊端

(一)知识理解思维误导

旅游管理课程是对于旅游专业知识在管理层面上的细分,其理论教学内容广泛涵盖了旅游产业及其相关领域的知识点。诸如:旅行社业务、旅游政策与法规、旅行社管理、旅游地理、旅游经济、旅游心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英语、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会计、酒店管理、酒店餐饮服务、生态旅游、旅游文化、旅游客源、旅游资源开发、景点规划、旅游安全、旅游信息系统、旅游企业人力资源、旅游财务管理、旅游项目管理等,均为相关的连带知识。而旅游管理知识本身也存在一种实践性的体验,可以认为体验度越强,其旅游管理经验的积累也越为真实。然而当体验度不足时,学生旅游管理知识的获得过于被动,缺乏主观性的分析与鉴别,那么极易产生对于旅游管理知识运用的思维干扰和误导,进而产生更为严重的实践性偏差,导致旅游管理课程教学质量严重下滑。

(二)操作技能实践偏差

旅游管理经验的获得更多地来自于实践活动,单纯的理论知识很难构建完整的旅游管理认知及操作能力。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旅游管理课程也开展了多种实践维度的教育内容,诸如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咨询公司、旅游电子商务企业、旅游规划策划机构、旅游主题公园等方面的合作,便是校企合作共同培育旅游管理人才的发展趋势。但总体而言,即便是实践课题,也需要引入体验度更高的教学机制作为辅助,否则其教学质量也会产生相应的实践操作偏差。这样的旅游管理教学规律始终存在,且直接影响了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效果。因此,当旅游管理课程中缺乏较强的体验度时,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经验,以致于旅游管理操作技能出现了严重的实践性偏差,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旅游管理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基础框架

体验式教学特指依据学情,以及学生对旅游管理知识方面的认知规律,借助创设旅游项目虚拟情景,重复性地经历旅游管理实践操作内容,再现并还原书本理论知识,令学生在亲历旅游管理项目之后,产生更高的旅游管理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情感认同、职业认知、生命体验。体验式教学更加尊重生命发展规律,是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的教育形式。在旅游管理课程中架构教学框架,首先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思维,将更加接近于旅游实践管理项目的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那么旅游管理课程中的诸多要素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即导演

旅游管理课程体验式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旅游管理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作为旅游管理知识的编排者。为学生提供虚拟的旅游管理项目时,专业教师即为导演,主导了课程进展的同时,也设计了旅游管理项目的诸多要求和内容。例如,旅游项目的所在地、旅游经费、地域特征、旅游文化、人力资源、辅助发展资源等,均可作为专业教师设计旅游管理项目的重点方向。通过专业教师对旅游管理项目的勾勒,细致地描绘出每一种旅游管理项目策划的重点实施路径和要求,为学生设置体验度更强的虚拟教学情景,而后引导学生学习和感受其中的知识变化与延伸性内容,增强旅游管理课程的体验度。因而,教师在旅游管理课程中采取了体验式教学模式后,最大的变化是从教师身份转化为导演身份,主导了虚拟旅游管理项目的相关要素。

(二)学生即演员

旅游管理课程采取了体验式教学模式后,学生身份也发生了一定的微妙变化。是学生脱离学习者身份之后的第二重学习角色特征,更加倾向于演员的身份特质。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并非单纯从教师的指导中理解旅游管理知识,而是在模拟旅游管理项目之后,分别扮演了其中的重要角色。诸如:导游、旅行者、旅行社管理人员、旅游服务方、旅游企业方、旅游景点解说员等。那么在扮演这些旅游管理工作中的身份角色后,学生间接产生了旅游管理知识的深刻感悟和体验,最终形成了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经验感知的进阶,成功获得虚拟演练场景带来的体验式认知,更为客观和主动地形成了对于旅游管理知识的运用。因此,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身份发生了微小变化,虽然学习者身份仍然存在,但更多地倾斜于演员身份,扮演着旅游管理工作者的身份角色。

(三)教学环境为舞台

设计体验式的旅游管理课程,需要设计与真实旅游管理项目高度相似的虚拟教学内容。这种教学内容皆以模拟真实的旅游管理场景为依托,为学生提供的虽为虚拟场景,但更加符合真实旅游管理流程。那么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和环境下,感受到的学习方向皆为近似于旅游管理行为的真实方向,更加有助于形成客观的实践维度感知。因此,教学环境并非传统意义的课堂再现,而是更加倾向于实践操作的舞台,辅助学生辨析旅游管理项目的活动内容及策划重点。

(四)教学内容为剧本

开展体验式的旅游管理课程,必须突破教学内容设置的局限性。将教学内容视为剧本,让学生在模拟旅游管理情景的状态下,依据剧本设定方向,参与虚拟的旅游管理活动。诸如,在首都北京的标志性景点中,天安门、长城、故宫、恭王府等,均为必不可少的重点旅游项目。教师可设定本次虚拟活动的旅游人次,由学生依据旅游服务要求,整合当地旅游环境信息,规划出不同天数、费用、路程的旅游项目规划。并设计旅游景区攻略和策划方案。那么,依据教师所提供的旅游需求信息,学生细则里规划旅游项目中的多种资源开发,最终设计方案便是参照教师提供的剧本来演绎的教学内容。当教学内容更加接近于实践流程,并演绎刻画出具体的活动方案,代表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实践能力,是旅游管理课程发展体验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体验式教学在旅游管理课程中运用信息化手段的基本路径

信息化教育的背景下,在旅游管理课程中开展体验式教学,必须结合多种信息化手段,增强旅游管理课程本身的体验度。在旅游信息技术不断更新迭代的发展中,适应市场需求同样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打造数字化课堂,方能形成高度体验,契合学生的旅游管理职业能力培养方向。基于此,需要依据旅游产业当前广泛应用的多种信息化技术为依托,适当选取其中更加具备应用价值的信息技术,将其引入旅游管理课程中,从而增强其教学维度的体验度。

(一)设计虚拟旅游项目策划课题

在常规教学活动中,采取多媒体、微课、慕课教学方案,可有效增强虚拟旅游项目情景的体验度。但本质上并非绝对意义上的体验式教学活动。体验式教学活动更加侧重于真实旅游项目的活动策划,这种策划方案可对接相应的执行层面。在旅游管理课程教学前期,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旅游项目策划的相应知识点。而后,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项信息技术手段,包括多媒体、微课、慕课等。但更为重要的是将虚拟化旅游项目策划课题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查询方法,在大数据网络资源中解析旅游策划方案的可行性。例如,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所有小组提供相同的旅游需求,不同的旅游地点。各小组分别设计该地点的旅游项目策划,并设计相应的宣传海报,编排旅游线路、旅游服务、旅游行程等关键内容。学生在设计旅游项目规划时,需要制作相应的PPT课件,并选出一位讲解人员,对该项旅游活动策划进行解读。而后,通过另行选出单独的评价小组,在其他小组介绍的旅游项目规划中,感受哪一种旅游项目策划更加符合自身的旅游体验需求,并进行最终评分。继而在综合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之后,从学习旅游管理知识,到实践策划旅游管理知识,增强模拟旅游客户的体验度,增强模拟旅游项目设计方案的体验度,打造体验式教学在旅游管理课程中的体验情景,增强旅游管理课程的体验程度,发挥出信息技术手段的教学优势。

(二)借助GoogleEarth平台资源

GE谷歌地球的英文全称为:GoogleEarth。它是一款由谷歌公司开发的虚拟地球软件,该软件可以将卫星照片、航空照相、GIS布置在一个虚拟地球环境的三维模型上。该模型提供了诸多地理信息数据,例如:3D地形和建筑物参照标识,其浏览视角可360度旋转和倾斜。所有数字场景匹配了真实的地理信息,可以作为旅游管理课程讲解地理信息知识的技术手段。在旅游管理课程之中,借助GoogleEarth平台资源,可将相对抽象的地理信息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旅游地理知识产生更为细致的形象理解。同时贯穿地理坐标上的横纵面,覆盖旅游项目地周边环境及服务设施,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对于旅游景区的宏观认知,产生更为形象和真实的旅游景区体验度。即便没有前往过该旅游地点,亦可通过GoogleEarth软件系统,创建属于学生的自学笔记。在保存、共享、搜索、收藏相关地理数据信息之后,可添加学生对当地旅游资源的注释。更加清晰地理顺所需管理侧重点及可优化服务的旅游项目资源。借助街景视图、地球城市夜景等辅助性功能,增强学生对当地旅游环境的体验感知,优化旅游管理课程的体验式教学质量。

(三)开发APP终端旅游在线设备应用

目前,国内旅游网络化经营与时俱进,网络营销更加侧重于APP软件的终端在线设备应用。这种教学资源,也是旅游管理课程开发体验式教学的重点方向。诸如:去哪儿旅行、携程旅行、途牛旅游、飞猪、同程旅游、驴妈妈、马蜂窝旅游等APP软件终端用户量均破千万。诸多APP软件提供了各种旅行服务,包括订酒店、精选攻略、出行保险、景点门票、跟团游、品质游、热门演出门票预订等诸多旅游服务功能。这些旅游服务功能的演化,本身也是旅游管理课程电子商务教学的侧重点。课堂之上可引导学生熟识诸多旅游APP软件的服务功能,了解其对接终端旅游消费群体的管理侧重点。让APP旅游服务软件成为一种特殊的学习资源,且定期更新的旅游服务产品和项目,均可作为学生认知旅游产业变化的一手信息,是广泛开发旅游管理课程信息资源的重要方式。而增强性的体验式教学,可由学生为自身制定自助旅游项目为参照,让学生形成更为强烈的用户体验度。诸如,在学生学会使用任何旅游APP软件之后,由学生依据旅游服务APP软件所提供的资源信息,设计自助游攻略,并公布于网络BBS论坛或旅游产业相关的微信公众号。进而通过网络终端潜在的旅游消费群体评价,收集反馈信息,评估学生对于旅游管理资源的客观认知,对于旅游消费心理的掌握程度,对于旅游服务APP软件的信息整合能力等诸多方面的旅游管理知识架构是否完备。继而通过开发终端旅游在线设备的教学应用,实现增强旅游管理课程体验式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真正以旅游消费的网络终端用户以及旅游服务APP软件作为学生的体验式学习资源,促进学生对于旅游管理知识的深度理解,打造信息化课程的优越性。

(四)扩充外部网络资源知识容量

旅游资源并非一成不变,旅游网络营销的电子商务发展,也在与时俱进的发展进程中不断演化。未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从业方向将更为广泛,其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也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资源类型之一。在此方面,需尽量扩充外部网络资源知识容量,延展学生对于旅游管理知识的多层面形象认知,方能真正加强旅游管理课程的体验度,为开展体验式教学铺垫基础条件。外部网络资源的获取,需重点关注全国各大景区所提供的旅游服务发生了何种变化,以及提供旅游服务的企业采取了何种与时俱进的营销策划。当旅游市场的竞争模式发生变化,也是为侧重于实践体验的教学资源进行总结与归纳。这种旅游资源的知识容量扩充,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更加关注小众旅游文化体验度的激增速度和发展前景。诸如猫途鹰TripAdvisor作为全球知名的旅行社区网络平台,汇聚了来自全球旅行者2亿条真实点评。这些评价便可作为一种提升课程体验度、真实性、客观性、乃至宏观视角的知识容量。其中对于海岛、沙滩、酒店、景区特色、旅游服务、旅游目的地等榜单,也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旅游管理知识的网络教学资源。尤其在旅游文化不断偏向个性化的服务市场需求之后,不断扩充外部旅游网络资源信息,增加旅游管理知识的储备容量,才能让学生了解最为真实的旅游市场动向、旅游消费心理、旅游资源管理重点、旅游服务开发倾向等方面的旅游管理学知识。真正优化旅游管理课程本身的体验度,借助网络资源的全维度视角,解析旅游管理知识,加强学生对旅游市场发展的客观认知,提高其实践能力和经验获取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旅游管理课程增强体验度的方法在于强化课程主体框架,将教师视为导演,将学生视为演员,将教学环境视为舞台,将教学内容视为剧本,继而在无限接近于真实旅游管理项目的情况下增强体验度。而在开展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设计虚拟旅游项目策划课题,借助GoogleEarth平台资源,开发APP终端旅游在线设备应用,扩充外部网络资源知识容量。继而完善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在旅游管理课程中的应用,为优化旅游管理课程的体验度及教学质量铺垫基础条件,真正达到优化增强旅游管理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柳青.基于游客角色的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02).

[2]李庆雷,任敬,李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数字化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7(03).

[3]陈婵.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探析[J].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2017(06).

[4]吕翠华.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旅行社管理》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6(26).

第2篇:城市旅游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旅游管理;导游实务;课程改革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人们现在越来越青睐旅游这个社会经济活动,为了更好的为旅游者服务,进而需要提升导游的服务水平,《导游实务》这门课程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全国各高校、高职高专纷纷开办旅游管理专业,设立《导游实务》课程,但是在教学环节上有的学校脱离了实际需要,忽视了学生的职业规划和综合能力培养,进而高校《导游实务》的课程改革迫在眉睫,很多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也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其中高职高专的老师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研究:蒋莉[1]、李江敏[2]、王晓丽[3]、胡晓玲[4]、蔡玉红[5]、姜晓琳[6]等人从运用情景模拟、暗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模块教学、实践性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入手研究课程改革。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研究高校《导游实务》的课程改革,有不周之处,请各位业内专家批评指正。

一、调整适宜教学目标

《导游实务》是我校旅游管理专业专业选修课,为了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择业需要,即《旅游学概论》课程后开设的选修课,通过对课程的理论学习,在设置教学计划时要考虑是否可以理论和实践课程一起开,这样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可以将学生在学习完理论课程的同时,可以直接实践,练习过程中老师可以就问题直接点评和指导,让学生了解导游服务在当今旅游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导游服务工作程序与服务技能,理解导游在带团过程中应该具备的特殊问题的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1-2]。

二、逐渐更新教学方法

通过本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掌握地陪、全陪和领队工作的基本程序;课上针对上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提问,帮助同学平时积累考取导游证中的知识点,利用导游带团过程中的实际技能为学生现场模拟,我们学校开设《导游实务》课程是在大一的第二学期,学习完这门课,大二上学期直接可以参加国家导游证考试,让学生学以致用,从2016年国家实施导游证改革之后,《导游实务》就变成了科目五面试课程,而且考试内容有所增加,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授课过程中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适应学生考试。让同学身临其境,感受带团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能独立完成整个带团工作以及具备解决在带团过程中遇到的突发事件,并且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使学生技术更扎实、思维更灵活、服务更到位,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基础[3-5]。

三、全方位培养教师队伍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根据《导游实务》课程的要求,我们学院制定了此课程教师的梯队,完善教师队伍的缺陷,实施老带新的模式,并且聘请有经验、有阅历的老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实施“名导进课堂”为学生传授带团经验,聘请省内知名旅行社的总经理或者有丰富带团经验的老导游员走进课堂,为学生讲授一线的带团经验和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并且要求教一门学科的老师集体备课,按照教学日历进度进行授课,并且鼓励年轻教师到高等学府进修,参加每年的“长白山学术论坛”学术会议,以及一些部级的旅游会议,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层次[6]。

四、完善考核的方式

本课程是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的笔试和口试全考的内容,可见在考试中的作用,而考核的方式最终可以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的重视程度,最初我们学校以闭卷考试为主,其中平时课堂成绩占总成绩的30%,考试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70%。笔试主要考核导游员的职业道德、导游服务规范、导游的应变能力,但是有一些学生完全为了应付考试,考试前突击背诵,也能得高分,但是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我们备课组的几位老师严密讨论后决定取消期末闭卷考试方式,采取平时教学中以作业的形式每月上交一份导游证考试中涉及的规范题和应变题,通过对导游导游讲解能力的学习,写一篇优秀导游词,运用导游的应变能力,解决带团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任课教师通过平时作业(10%)、课堂出勤(30%)、欢迎词(20%)、欢送词(20%)、景点导游词(30%)的考核,完成这门课期末的总成绩。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旅游教育尤其是高校的旅游管理教育也是越来越被重视,要培养适合旅游市场需要的高知识、高技能、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高校导游实务的课程改革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作为实践性特别强的旅游管理专业,重视知识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导游实务课程改革,通过对《导游实务》的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独立带团的能力、突发事故的处理能力、应变能力、团队的合作能力等,是学生成为更加优秀的导游人员。

参考文献

[1]叶俊.浅谈高职导游业务基于能力本位的课堂教学模式[J].科教文汇,2009.(7):110-111.

[2]张海燕,叶正茂.借鉴CBE模式推动导游业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2):50-51.

[3]刘晓燕,毛龙江.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导游业务课程模式改革[J].探索,2008,(11):197-199.

[4]蒋莉.论情景模拟实训在《导游业务》教学中的运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194-196.

[5]李江敏.基于AIDA原则的“导游业务”情景教学法探讨[J].科教文汇,2009,(31):31-32.

第3篇:城市旅游管理范文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管理;管理要素

前言

施工管理工作是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手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城市园林绿化质量,改善环境。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也在不断的推进,对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要求与日俱增。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工程,需将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水平提高,针对施工中的管理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并归纳总结施工管理措施的优化策略。

1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主要特点

在开展园林绿化的过程中具备以下几个特点:①将绿化工程放在首位,在施工过程中绿化工程可谓是整个园林绿化的施工重点。施工的主要对象是植被,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来确保植被的质量以及成活率;②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保持绿色施工,因地制宜的原则。园林绿化的主要目的就是美化环境,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适地适树,尽可能做到人之作与环境相融合;③因为园林绿化工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所以在施工时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提升园林绿化的施工质量。

2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管理要素

2.1成本管理要素

成本管理是园林绿化工程中重要的管理内容。在施工之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详细的施工预算,根据预算进行分工分阶段的工作安排。在施工期间还需要重视人工费用、材料费用以及机械费用方面的规划与安排,确保工期与进度之间相一致[1]。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选择通过缩短的工期的方法来实现节约成本的目标。

2.2进度管理要素

园林绿化工程是一个连续的系统的工程。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有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整个工程的进度和计划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也扰乱了园林绿化工程的有序开展。施工之前,需要到施工现场进行一次全面的实地勘探收集与施工相关的一些资源。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的保障施工的质量与进度,各个部门需要加强彼此之间的协作能力,提高对工种、工序的统筹安排。

2.3质量管理要素

质量管理在任何工程中都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针对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而言要不断的强化质量控制,切实的提高施工的质量与效率,充分的将园林绿化的效益发挥出来。在控制质量管理的过程中除了成活率外尤其要强化施工的工艺技术,因为园林绿化工程与其他工程项目有所差异,园林绿化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性来提高植被的观赏作用,适当的质量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艺术方面的创造质量[2]。在进行质量管理的时候,除了要重视不同要素的融合,还需要将质量管理落实到每一细节,例如:土壤的改良、植被的工整性、植被的选择等,只有掌握每一个要素和细节,才能够全面的提高园林绿化的施工质量。

2.4安全管理要素

安全管理无论是对园林绿化施工还是对其他项目施工而言都是重中之重的。虽然园林绿化施工的危险性在工程行业中较低,但也是不可忽视的。首先要明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规章制度,有章可依。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以下几点:①施工人员本身的健康管理。尽量启用年富力强的绿化工人,对年长的工作做健康检查,避免带病上岗。②当有吊机、挖机等大型机械作业时,规范操作,防止意外发生。③高温施工,注意防暑降温。④农药等有毒物品妥善保管。⑤注意临时用电安全,持证上岗并按规范要求作业,不得撕拉乱接。

3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措施的优化策略

3.1做好准备工作

通常情况下,开展绿化工作之前,施工团队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如果说事前准备的不够充分,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施工的质量与效率。因此,在施工团队进入到施工现场之前,需要结合现场对整个绿化项目设计图纸进行深度“解读”,在此基础上准备“人、材、机”。

3.2提升施工队伍专业水平

施工团队专业化水平的高低能够直接决定施工质量的好坏。因此,园林绿化施工项目需要重视对施工团队的专业化建设,从而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①主要管理人员要具有完备的管理知识,做好事前准备,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总结。还要有一定的审美眼光,能够根据植物本身的特点与关键点因地制宜,对于不合理的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②施工人员要掌握具体的栽植方法,注意事项,熟练操作,如具体的苗木定位防线的方法、定根水的浇灌、打支撑的时机以及修剪等等。

3.3保证有效沟通

在园林绿化施工项目中,想要保质保量的完成项目任务,就需要在各个部门之间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能够就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及时的沟通与解决,对于不合理的地方的应该及时的进行处理,以免耽误工期或者出现返工的情况[3]。例如:在种植大树的时候,需要先了解施工地区的土壤环境、天气因素、自然环境等特点来确定大树的种植方向、位置。园林绿化工程是一个具备极强联系性的整体,从植被采购到运输到现场种植再到后期的管养,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受到了影响,其他环节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工程质量直线下降。尽管方案设计的再完美,也无法规避施工所突发的各种问题。所以,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控,制定科学合理的沟通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

3.4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与后期养护管理

(1)强化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一般园林绿化是使用的材料成本相对较高,但是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工程的质量,所以,需要对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严密的监管。此外,施工所用原材料的价格对整个工程的施工成本而言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采购原材料的时候需谨记“货比三家”的采购原则,有效的规避不必要的成本损失。(2)重视后期的养护工作。园林绿化工程不同于其他的建筑项目,其所涉及很多的后期养护工作,因为后期工程完成后植物的死亡率会直影响到工程的成本。所谓“三分靠种,七分靠需”,因此可知,植物的养护工作是园林绿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4]。

4结论

总之,对于园林绿化工程的管理措施来说,不仅需要重视施工的质量、进度以及成本的管理工作,同时也要协调好彼此之间的关系,因为这三方之间所存在的关系是缺一不可的,是需要彼此相互扶持相互依赖的,只有了解并掌握园林绿化工程的管理内容才能够真正的做好管理工作。因此,应该掌握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管理要素,从而制定出施工管理措施的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1]王述霞.园林绿化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分析[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8(2):66-67.

[2]翟会磊.小区景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措施探讨[J].建筑与装饰,2019(1):121-122.

[3]郑超然.分析住宅小区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后期养护管理[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8,16(7):35.

第4篇:城市旅游管理范文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管理;管理要素

前言

施工管理工作是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手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城市园林绿化质量,改善环境。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也在不断的推进,对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要求与日俱增。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工程,需将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水平提高,针对施工中的管理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并归纳总结施工管理措施的优化策略。

1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主要特点

在开展园林绿化的过程中具备以下几个特点:①将绿化工程放在首位,在施工过程中绿化工程可谓是整个园林绿化的施工重点。施工的主要对象是植被,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来确保植被的质量以及成活率;②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保持绿色施工,因地制宜的原则。园林绿化的主要目的就是美化环境,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适地适树,尽可能做到人之作与环境相融合;③因为园林绿化工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所以在施工时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提升园林绿化的施工质量。

2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管理要素

2.1成本管理要素

成本管理是园林绿化工程中重要的管理内容。在施工之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详细的施工预算,根据预算进行分工分阶段的工作安排。在施工期间还需要重视人工费用、材料费用以及机械费用方面的规划与安排,确保工期与进度之间相一致[1]。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选择通过缩短的工期的方法来实现节约成本的目标。

2.2进度管理要素

园林绿化工程是一个连续的系统的工程。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有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整个工程的进度和计划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也扰乱了园林绿化工程的有序开展。施工之前,需要到施工现场进行一次全面的实地勘探收集与施工相关的一些资源。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的保障施工的质量与进度,各个部门需要加强彼此之间的协作能力,提高对工种、工序的统筹安排。

2.3质量管理要素

质量管理在任何工程中都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针对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而言要不断的强化质量控制,切实的提高施工的质量与效率,充分的将园林绿化的效益发挥出来。在控制质量管理的过程中除了成活率外尤其要强化施工的工艺技术,因为园林绿化工程与其他工程项目有所差异,园林绿化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性来提高植被的观赏作用,适当的质量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艺术方面的创造质量[2]。在进行质量管理的时候,除了要重视不同要素的融合,还需要将质量管理落实到每一细节,例如:土壤的改良、植被的工整性、植被的选择等,只有掌握每一个要素和细节,才能够全面的提高园林绿化的施工质量。

2.4安全管理要素

安全管理无论是对园林绿化施工还是对其他项目施工而言都是重中之重的。虽然园林绿化施工的危险性在工程行业中较低,但也是不可忽视的。首先要明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规章制度,有章可依。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以下几点:①施工人员本身的健康管理。尽量启用年富力强的绿化工人,对年长的工作做健康检查,避免带病上岗。②当有吊机、挖机等大型机械作业时,规范操作,防止意外发生。③高温施工,注意防暑降温。④农药等有毒物品妥善保管。⑤注意临时用电安全,持证上岗并按规范要求作业,不得撕拉乱接。

3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措施的优化策略

3.1做好准备工作

通常情况下,开展绿化工作之前,施工团队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如果说事前准备的不够充分,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施工的质量与效率。因此,在施工团队进入到施工现场之前,需要结合现场对整个绿化项目设计图纸进行深度“解读”,在此基础上准备“人、材、机”。

3.2提升施工队伍专业水平

施工团队专业化水平的高低能够直接决定施工质量的好坏。因此,园林绿化施工项目需要重视对施工团队的专业化建设,从而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①主要管理人员要具有完备的管理知识,做好事前准备,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总结。还要有一定的审美眼光,能够根据植物本身的特点与关键点因地制宜,对于不合理的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②施工人员要掌握具体的栽植方法,注意事项,熟练操作,如具体的苗木定位防线的方法、定根水的浇灌、打支撑的时机以及修剪等等。

3.3保证有效沟通

在园林绿化施工项目中,想要保质保量的完成项目任务,就需要在各个部门之间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能够就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及时的沟通与解决,对于不合理的地方的应该及时的进行处理,以免耽误工期或者出现返工的情况[3]。例如:在种植大树的时候,需要先了解施工地区的土壤环境、天气因素、自然环境等特点来确定大树的种植方向、位置。园林绿化工程是一个具备极强联系性的整体,从植被采购到运输到现场种植再到后期的管养,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受到了影响,其他环节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工程质量直线下降。尽管方案设计的再完美,也无法规避施工所突发的各种问题。所以,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控,制定科学合理的沟通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

3.4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与后期养护管理

(1)强化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一般园林绿化是使用的材料成本相对较高,但是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工程的质量,所以,需要对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严密的监管。此外,施工所用原材料的价格对整个工程的施工成本而言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采购原材料的时候需谨记“货比三家”的采购原则,有效的规避不必要的成本损失。(2)重视后期的养护工作。园林绿化工程不同于其他的建筑项目,其所涉及很多的后期养护工作,因为后期工程完成后植物的死亡率会直影响到工程的成本。所谓“三分靠种,七分靠需”,因此可知,植物的养护工作是园林绿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4]。

4结论

总之,对于园林绿化工程的管理措施来说,不仅需要重视施工的质量、进度以及成本的管理工作,同时也要协调好彼此之间的关系,因为这三方之间所存在的关系是缺一不可的,是需要彼此相互扶持相互依赖的,只有了解并掌握园林绿化工程的管理内容才能够真正的做好管理工作。因此,应该掌握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管理要素,从而制定出施工管理措施的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1]王述霞.园林绿化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分析[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8(2):66-67.

[2]翟会磊.小区景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措施探讨[J].建筑与装饰,2019(1):121-122.

[3]郑超然.分析住宅小区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后期养护管理[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8,16(7):35.

第5篇:城市旅游管理范文

【关键词】创新型;旅游管理工程师;培养模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旅游业开始进入规范化发展的道路,于此同时行业发展对旅游管理工程师的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才特质需要符合旅游市场发展需求,鼓励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复合型人才在旅游业从业人员中所占比例,为旅游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保障。

一、旅游业发展对管理人员提出的新要求

2016年,国内旅游44.4亿人次,出入境旅游2.6亿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69万亿元,增长13.6%,2017年国内旅游、出入境旅游还将保持较高的发展增速,旅游业还将继续领跑经济增长,预计国内旅游收入将实现12.5%左右的增长。随着旅游人次的提高,现有的旅游业专业人才配置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包括人员数量不足、人才素质与市场需求不契合等,限制了我国旅游业服务水平的提高。为改变旅游业乱象,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旅游业对复合型优秀人才的需求越发迫切,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以及较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还需要掌握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旅游政策法规、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旅游管理的效率。未来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一对人才需求上的转变还将更加更加明显。

二、创新型旅游管理工程师培养模式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这一要求,学校需要创新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旅游管理是典型的应用型学科,用人单位在应聘员工时更多的关注他们的能力而不是学历,因此需要将旅游管理工程师培养重点从理论向实践转移,使人才素质符合当前旅游管理的实际需求。近年来,“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CBE模式作为较为成功的能力本位教育得到广泛应用。该模式突破学科课程框架,以产业界对职业能力的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与旅游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因此创新型旅游管理工程师的培养可以在该模式的指导下进行。

(一)创新型旅游管理工程师培养的CBE模式

旅游管理工程师根据所从事工作内容的区别可以分为创意工程师、产品设计工程师、产品咨询师、旅游服务工程师等。相比其他人才培养模式,CBE模式具有一定的普适性,能够适应不同类型旅游工程师的培养需求,学校可以在CBE模式的大框架下,优化培养方案细节,使之符合我国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CBE模式下,旅游管理工程师的培养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分析。学校通过分析旅游行业大数据以及社会团体对雇员的需求,判断学生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才能适应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调整课程科目和教学学时,实现人才培养的市场化;2.工作分析。分析旅游管理工程师需要具备哪些专项能力,包括知识层面的能力以及应用层面的能力;3.教学分析。根据学生需要掌握的专项能力,设计和开发学习内容,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每一个学生在入学后都将获得一张专项能力表,对自己所学专业构建总体认知。此外,学校需要定期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估,衡量学生一个时期的学习效果,并根据评价结果向学生提出建议。

(二)CBE模式下,旅游管理工程师培养的具体模式

CBE模式为创新型旅游管理工程师的培养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目前不少学校在实际应用该模式时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管理模式,例如“基地-仿真公司-企业”模式、“教室-基地-仿真公司-企业”模式、“双素养+双技能+双证书”模式。1.“基地-仿真公司-企业”模式旅游管理工程师不仅需要具备旅游管理概念及技能、营销策划理念,还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以及实践操作能力,而“基地-仿真公司-企业”模式恰好能满足这一人才培养的目标。该模式中,学生将得到在校内基地、仿真公司、校外企业三次实习机会,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此外,在校外企业实习中,通过参与实际项目管理,与企业正式员工的交流合作,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发展潜力将得到明显提高。2.“教室-基地-仿真公司-企业”模式同“基地-仿真公司-企业”模式相比,“教室-基地-仿真公司-企业”模式的最大特点在于划分教学模块,并引入全方位评价系统。此外,学校在实施该模式之前会对当前旅游行业典型职业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工学项目系列模块,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该模式要求学生在仿真公司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期间完成设计毕业作品,毕业设计的完成将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3.“双素养+双技能+双证书”模式“双素养+双技能+双证书”模式中,“双素养”指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双技能”指外语技能和专业技能,“双证书”指毕业证书和职业证书。基于该模式的创新型旅游管理工程师培养要求学校加强同企业之间的联系,以专业建议指导委员会为依托,在分析工作领域、从业资格等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以及专业工学项目任务,实现理论实践的一体化,同时引入校企共同评价系统,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使之更加符合旅游市场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结束语

总的来讲,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境内外旅游将呈现持续发展的状态,为了进一步促进旅游业服务质量的优化,需要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入手,提高创新型、复合型旅游管理工程师的培养力度。学校需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从市场需求出发,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为旅游业输入更多的高素质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肖静,许驰.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践的研究[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6,(01):52-5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