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旅游技术创新范文

旅游技术创新全文(5篇)

旅游技术创新

第1篇:旅游技术创新范文

一、休闲农业旅游简要概述

休闲农业是新时期社会背景下,借助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资源的支持,并基于保证农产品供给的前提,为广大游客提供农务体验、生态休闲、田园观光、旅游度假、文化弘扬与传承的一种全新形态的旅游产业和消费业态。从本质内涵上看,休闲农业旅游是一种立足于传统农产业之上,结合了生活、生产、生态三个方面所构成的新型旅游产业,也是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与自然观光休闲相结合的新兴产业,相较于一般农产业而言,休闲农业旅游的功能性更加多元,包含养生、游乐、文化、环保教育等诸多项目,所以在收益方面并不只是生产收入,而是由生产收入、加工收入和服务收入的共同组成,有利于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产业增长。综合多方面思考来看,在乡村振兴战略实践持续深入的过程中,大力促进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具有以下作用及意义:一是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我国传统农业主要是以种植业为核心的结构模式,其中第三产业占比较低,整体经济效益不高,而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可以实现第一、二、三产业的科学融合,充分发挥出各项产业优势,以此带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使农业经济得以稳定、全面发展。二是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可以有效带动当地的交通、饮食、文化、农产品加工等一系列产业的共同发展,进而促使农业经济效益的快速提高,当地居民的实际收入也将呈现出日益增长的明显趋势。三是有利于加强农村建设。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可以在保障农村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进行全面修饰、完善及优化,这样不仅能够向农村生活、生产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而且可以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有效基础。四是有利于丰富旅游项目。由于休闲农业旅游涵盖了多种产业结构,所以在创设旅游活动项目时除了优美的自然环境景观外,还能结合农、林、渔、牧等不同产业的特点来进行项目设置,促使休闲农业旅游活动更加丰富,以此带给游客真实、多样、有趣的农业旅游体验,推动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的多元化创新发展。五是有利于转移剩余劳动力。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属于新型的劳动密集产业,产业结构覆盖多个行业的同时也需要大量的劳动人员,由此产生了许多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

二、服装艺术设计基本概述

服装艺术设计是在多领域知识元素相互融合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一种艺术设计活动,其实现了实践运用与艺术构思的有效统一,也可以作为创作者表达自身内心情感、价值理念和创意思维的重要载体。服装艺术设计的主要流程首先是创作者建立个人的设计构想,并以此为主题大量搜集有关素材,进而从设计理念出发,明确服饰的色彩、材料、造型款式、细节配饰、整体风格等设计内容,再根据上述各项内容制定出完整的设计方案并绘制平面设计图与效果图,便于直观感受到实际的服装设计效果,最终参考设计图制作服装成品。在服装艺术设计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过创作者的周密思考和严格明确,以确保服装设计成品与最初设计构思相一致。服装艺术设计具有较为突出的综合艺术特色,涉及到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诸多知识理念,既是个性艺术特质和艺术共性的展现,也是多种艺术特性的融合,并且服装艺术设计不存在既定的一般性规律,其设计构思可以基于长期素材积累和艺术理念而形成,也可以是某个时刻的灵感迸发,属于一种十分活跃的思维创作活动。从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角度来看,农村自然生态中美好的田园风光、高山流水以及农村人文风情中特色的民风民俗、文化内涵等各类元素,都可以作为服装艺术设计的灵感构思来源,农村环境中的所有物质都可以成为服装艺术设计的创作素材,独特的农业资源和民俗文化可以带给现代服装艺术设计一种全新的艺术审美风格,由此实现服装艺术设计的全新变革与发展。

三、休闲农业旅游面临的相关问题

一是不同地区资源差异较大,常见方案难以适用。中国地域辽阔,土地横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种不同的气候带,所以全国各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都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这也导致我国各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差别较大,然而很多乡村地区在开展休闲农业旅游时为了尽快收获发展成效、降低投入成本,往往选择参考其他地区的成功案例并在当地进行直接复制,忽略了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整体环境之间的差异化,从而导致部分休闲农业旅游产业项目在当地难以适用,既造成了大量的无效投入和消耗,也不利于休闲农业旅游的长远发展。二是产业发展方案缺乏科学性,整体设施不够完善。许多地区开展休闲农业旅游主要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各项旅游设施规划都更多地考虑到如何获取更多利益,整体方案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一味地寻求关注度和产业热度,忽略了乡村生态环境建设与旅游形象口碑维系的重要性,甚至部分地区还出现花费巨额资金投建造型奇特、夸张的旅游设施,但实用性不高,且缺乏相关配套设施等问题,这类休闲农业旅游产业难以带给游客良好的体验感受,以致经营状况不佳,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管理与经营理念较为落后,地域性特点不突出。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的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管理方面缺少系统、完善的管理模式,难以向游客提供十分全面和完美的服务体验,并且大多数管理工作者都是当地居民,他们对城市化生活模式了解不多,很多时候可能无法切实满足城市游客的具体需求。在经营理念方面则是过于单一,没有结合当地自然环境、人文风俗制定出一套极具独特性的休闲农业旅游经营模式,无法建立鲜明的旅游品牌形象,很难让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容易造成产业后续发展动力不足,不利于当地农业经济的稳定增长。

四、休闲农业旅游服饰艺术设计创新

第2篇:旅游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海南;高尔夫旅游;服务管理创新

引言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旅游服务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高尔夫爱好者对旅游接待服务的需求更是趋于个性化、多元化。旅游接待组织要想在市场竞争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就必须对其接待业服务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海南作为一年四季都适合开展高尔夫运动的地方,创新接待业管理模式对于打造海南高尔夫产业、提升海南高尔夫的知名度及进一步刺激海南高尔夫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海南地区的高尔夫旅游市场现状的优势、劣势进行梳理,从理念、技术、产品、模式、市场五个方面探究海南地区高尔夫接待业服务新的管理模式[1]。

一高尔夫旅游定义

高尔夫旅游是高尔夫运动和旅游活动两种资源的有机整合,它属于高端运动旅游形态,即高尔夫球运动的爱好者离开自己所居住的城市(或国家),前往异地(或异国)的高尔夫球场打球、参会、交友以及从事相关的旅游活动等。

二海南高尔夫旅游市场分析

(一)海南省的高尔夫旅游业的发展优势

1气候适宜资源丰富

海南属于热带海洋气候,全年无冬。即使冬季来临,海南的高尔夫球场仍是满目青翠。“冬季到海南打高尔夫”对我国北部地区及北欧、东欧等地区的高尔夫爱好者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海南有热带原始森林、火山、溶洞等各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因此海南地区存在一些融合了当地旅游风情、文化特色的高尔夫球场,如海口观澜湖高尔夫球场、海南亚龙湾高尔夫球会等。

2球会密集球场众多

“十一五”期间,海南构建环岛高尔夫球场旅游链,球场总数达到30个,年接待能力达300万球客[2]。目前海南的高尔夫球会有45家,高尔夫球场74个。3发展机遇优势2016年高尔夫重返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给高尔夫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海南通过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及本地优势与赛事公司协作组办、承办各种高尔夫竞赛项目,吸引了很多国内外各类高球组织机构落户海南,同时也刺激了海南高尔夫旅游业的发展。

(二)海南省的高尔夫旅游业存在问题

1本土客源不足,淡旺季比例失调

海南高尔夫球场来自海外的客人占半数以上,省外客源所占的比例高达76.22%,省内客源不足1/5。因海南优越的气候优势,外源地的高尔夫游客会集中在冬季来到海南,其他季节更愿意选择在常住地附近打球。海南的高尔夫旅游旺季在每年的1月、2月、11月、12月等4个月,这4个月往往创造了球会80%的利润,其余8个月则是漫长的淡季,只贡献球会20%的利润。

2服务模式单一,经营模式落后

海南的高尔夫接待业以线下实体经济为主,服务形式单一,而现在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在扩张,接待业应用“旅游+N”的模式将高尔夫旅游与科技、电商、文化等联系起来,仍使用传统的经营模式对于接待业来说等同于落后于时代,不利于产业经营,也影响消费者的旅游体验,接待组织应重视服务业与互联网的结合,重视技术的开发与运用。

3服务质量偏低,专业水平不足

海南很多球会在招聘球童时,会直接从附近农村招聘,因此海南高尔夫球会从业人员学历普遍偏低,极少数人会使用第二语言,这对于国外高尔夫旅游者来说,交流极其不方便。此外,还有一些直接对客服务的球童,未从事过服务行业经过简单培训就直接上岗,专业水平不足,甚至有些不会使用普通话[3]。

三接待业管理模式创新

(一)接待业服务理念创新

理念创新是一切服务创新实现的前提,它有利于实践运作路径的创新实现,因此接待业应首先做到理念创新。

1接待业服务定制化

根据美国旅游运营商协会进行的一项调查,人们在旅游和度假套餐中最想要的是定制旅行,尤其是灵活的行程和“真实的体验”。因此海南的接待组织可根据大数据对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偏好等进行分析,制定出针对性的定制服务,让消费者有“真实的体验”[4]。

2接待业服务交互化

海南接待业可以由单向接受式服务向交互式服务转变,以获得更多的认同感。接待组织可以通过让旅游者提出建议、对服务反馈或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及喜爱的服务,并鼓励消费者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分享这次高尔夫之旅的体验,真正实现接待服务与消费者的交互。

(二)接待业服务技术创新

服务技术创新对于任何行业来说都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于任何行业而言,服务技术创新都是提升竞争力,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因此接待组织应重视技术的研发。

1移动定位技术

海南的高尔夫球场众多、占地面积广,其中最大公众球场海口观澜湖高尔夫球场占地20平方公里。对于高尔夫旅游者来说,旅游接待组织可以采用移动定位技术对他们所处的位置进行精准的定位,便于旅游救援的开展,是对旅游者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

2语音技术

海南当地的高尔夫球场融合了当地旅游风情、极具文化特色,而且球场占地面积广,因此,当地的接待业组织应开发一款APP,通过定位旅游者的具体位置,为旅游者讲解此位置可看到的特殊风景地貌及球场特色、为旅游者导航以及与旅游者智能对话。

(三)接待业服务产品创新

1打车软件

接待组织可以创建高尔夫旅游接待专用车APP,消费者如果需要用车,可在手机APP上填写人数,并发送定位,服务人员会将附近的球车派去,将其接到其想去的地方,大大提高车的利用率,同时让旅游者享受到了服务的便捷性。也可以提前线上预定,俱乐部会派车在机场、车站等预约地点等候旅游者的到来,提供细致周到的“一条龙”服务。

2线上点餐系统

互联网的发展促使了“新旅游时代”的开始,“新旅游时代”是指我国旅游发展的新阶段,即以休闲体验旅游为主的旅游时代,旅游服务更网络化、无线化,旅游者的消费习惯逐步转换成通过手机进行信息预订和费用支付[5]。为让消费者可以随时享受美食,接待组织可通过设计微信小程序,让消费者随时随地线上下单,提供多样化食材供其挑选,利用无线化优势,为消费者带来高效、便捷的服务。

(四)接待业服务模式创新

1金钥匙管家模式

金钥匙服务突破传统的管家服务,由被动变为主动提供服务,服务的供给超出顾客的预期,消费者会有出乎意料的惊喜感。

2给游客满足加惊喜

来体验海南高尔夫旅游的大多数是外来客源,他们想体验独具海南特色的旅游风情。海南号称“热带水果王国”,海南接待组织可主动为旅游者免费提供各种特产水果,给他们“满足加惊喜”,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忠诚度。

(五)接待业服务市场创新

对于服务形式和内容来说,旅游行业是最适合电子商务的行业。旅游业比一些传统的图书、服装、电子产品等更适合电子商务,因为旅游业是一种无形的产品,不需要物流中心的支持,只有当旅游者到达目的地后,才将无形产品转化为有形的产品,因此,电子商务将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动力,也将是我国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手段[6]。

四结语

第3篇:旅游技术创新范文

文化产业的产业边界

“文化产业”一词的出现迄今已有60多年历史,但是由于世界各国历史背景、经济发展过程、政府政策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各国对文化产业的界定也各不相同。尽管文化产业在不同国家尚未形成被广泛认可的统一定义,但目前采用最多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其之定义,即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构成文化产业。

经过多年发展,文化产业逐渐形成了由内容创意、生产输入、再生产和交易等环节构成的产业价值链。其中,将各种文化资源转化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技术,构成了文化产业的技术边界;文化内容以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体现,作为文化载体的文化产品构成了文化产业的产品边界;经过创意构思、生产制作等环节后,文化产品和服务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实现价值交换,则该空间范围就构成了文化产业的市场边界;作为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企业,成为文化产业的主体,构成文化产业发展的企业边界。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产业融合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通过相互交叉、渗透,逐渐形成融为一体的新型产业形态的动态发展过程。因此,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是指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通过相互渗透、交叉,逐渐形成新业态、新产业增长点的动态发展过程。

虽然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都有各自相应的技术边界、产品边界、市场边界和企业边界,但是结合目前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实际,我们可以发现,在旅游产业中一些专门开发利用文化资源为旅游服务的企业,其本质属于文化产业;而文化产业中有一些专门为旅游者提供参观、游览、鉴赏和购买产品的企业又发挥着旅游的作用。⑤这表明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在实际发展中已经出现了产业融合现象。

通过前面对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边界分析,可以看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不同于一般的传统产业,其产业边界不同于界限清晰的传统产业。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的构成要素非常丰富,导致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边界基础极具开放性、延伸空间非常广阔。与其他产业相比,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间更易发生渗透、交叉、融合等现象。

(一)技术融合。技术融合是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基础。Lind指出,产业融合是由技术变革引发的产业边界重新界定。①技术创新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扩散和应用,将各种技术整合在一起又产生了新技术,各产业通过新技术对本产业进行改造,利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并不断创新工艺,即形成技术融合。产业间通过技术边界的渗透形成技术融合,再通过技术融合形成产业之间的共同技术基础,这样通过共同技术平台的建立为两个产业的融合提供基础条件。旅游产业中的旅游资源开发技术与文化产业中的文化产品创作与制作技术的结合即为两个产业融合发展的技术基础。技术创新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间不断扩散,逐渐形成了共同的技术基础———“创意”,并通过“创意”实现两个产业的技术融合。以创意为基础的技术融合,可以改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生产技术和流程,在为消费者提供新产品、新服务的同时,降低旅游企业和文化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旅游、文化产品和服务质量,从而有利于消除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技术性进入壁垒。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利用“创意”,可以开发影视旅游、演艺旅游、旅游游戏软件等具有关联性的产品,这样在丰富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原来各自经营内容和形式的同时,在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因此,技术融合是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并且成为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二)产品融合。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原本就具有共同的资源基础。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而富含历史文化内涵的遗址和文物,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工艺、饮食等文化资源也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资源作为两个产业的共同生产要素,可以在技术融合的基础上,通过“创意”开发技术得到有效整合利用,既能保护有形文化资源,又能传承非物质文化,还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实现产业发展和文化保护的双赢。因此,在技术融合的基础上,有效利用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旅游文化产品,成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重要标志。

(三)市场融合。根据“需求呼唤需求”理论,技术创新和融合改变了旅游市场和文化市场的需求特征,给原有的产品和服务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同时,市场需求的扩大又进一步促进原有产品的创新,进而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使产业融合在更大范围内出现。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市场融合,主要通过市场营销的创新整合、共同品牌的培育、资本整体运营管理等方面来实现。文化产品的传播渠道、方式与旅游产品营销相结合,将使文化产品的消费方式和旅游产品的销售模式发生改变。如互联网与旅行社相结合形成旅游产品的在线销售;传统的文化演出经过全方位的改良后开发成实景演出,吸引到的消费者不仅是当地居民,更多的是外地的旅游者。还可用某个市场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将区域内的旅游产品和文化产品统一涵盖在内,通过旅游市场与文化市场的融合,两个产业互相借力提升区域旅游产品和文化产品的整体竞争力。因此,市场融合将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巨大的推动力。

第4篇:旅游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旅游景点;动漫产业;互动发展

一、产业整合理论

产业整合的意义意味着产业整合是与产业差异相关的工业发展范式。它指的是一种经济现象,即原始的独立产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模糊或消失原有的产业边界。

(一)工业边界和工业一体化

在技术创新,政府对工业活动的监管或商业运营管理的变化以及市场需求变化等外部创新的推动下,可能会出现业务边界,产品边界,市场边界以及工业经济活动的业务和运营边界模糊。或者消失,最终导致形成一种新型的聚变产业,这意味着产业多层次边界的突破和多层次产业整合的形成。在产业整合的过程中,由于推动产业整合的因素不同,整合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从工业经济活动的起点到终点,有可能首先打破行业间的技术界限,通过工业技术渗透促进产业界的一体化。管理创新也是可能的。通过扩大或重组工业经济活动促进产业一体化;从价值链的角度来看,每个行业都将形成其特定的产业活动和价值链。因此,产业整合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新的整合。产业价值链的形成过程是原始产业价值链的解构和重构过程。价值链的不同重构方法也形成了产业整合模式的多样化。综上所述,工业集成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第一,产业整合的产业渗透。这种方法主要由技术创新或管理创新驱动。通过技术的渗透和整合,属于不同行业的价值链活动全部或部分渗透到另一个行业,没有摩擦,形成一种新型。行业。第二,产业扩展跨行业产业整合。这种整合主要通过产业间经济活动的互补和延伸实现产业一体化。通过扩展各个行业价值链的活动环节,打破了原有行业之间的业务和运营边界,并且各行业的界限是交叉整合的。因此,它将给原有的行业带来新的附加功能和更强的竞争力,并形成新的产业集成体系。第三,工业活动中工业活动的重组。这种整合主要是溶解原有产业的价值链,使各个价值链的价值链活动形成一个混乱的国家价值网络,然后提取原始产业价值链的核心增值环节,采用新的价值观。该渠道的建设重新整合到一个新的价值链中,以创造一种新型的融合产业。由于新的价值链包含了不同行业的核心价值创造活动,新的融合产业具有原始产业的特征,但它创造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极大地促进了产业的升级。

二、旅游景点和动漫产业的产业边界和产业整合

(一)旅游景区产业和动漫产业的产业边界

旅游景点行业指的是一系列吸引人们旅行并提供各种景点服务以满足其旅行需求的经济活动。从供给的角度来看,“吸引人来旅游”的因素是旅游资源,可以是名山,河流等自然资源,历史悠久的寺庙等传统人文旅游资源,经济成就,民俗等无形社会。经济和文化资源,这些可以刺激人们旅行和吸引他们的动力的元素是旅游景点行业所依赖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可以刺激人们的旅游动机,但它们还不足以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需求,所以必须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旅游开发”,最后通过具体的“渠道”(主题公园,博物馆,动物园,游乐场等各种景点的主题公园)传递给游客“各种旅行服务产品(各种游乐设施或活动)。“从旅游景区产业的完整“生产过程”或业务流程的角度来看,景区产业的各种工业经济活动是在其特定产业的范围内进行的,旅游资源是通过相应的行业进行的。旅游景点的技术开发手段。根据具体技术标准加工,提供相应的旅游景点服务,然后通过具体的传播渠道和流通环节向游客分发。因此,相应的旅游景区开发技术构成了景区产业的技术边界。旅游景点服务产品构成了景区产业的产品边界,具体的景点服务产品交付渠道和流通环节构成了自给自足的景点产业。运营边界和业务边界。由于旅游景点行业和动漫行业都为消费者提供休闲和娱乐消费内容,因此两者都可以归类为内容行业。根据内容产业的结构特征,内容产业包括内容和渠道两部分,因而也可以将两大产业的价值创造活动进一步分为两个主要环节:内容产生(简称“内容”)和内容通信(称为“频道”)。从旅游景区产业的简化价值链,包括旅游资源识别和景点规划的三大主要价值创造活动-旅游资源开发-吸引力产品销售,这三个价值活动中景区的规划设计娱乐项目或活动实际上是吸引力内容产品的生产链接。景区相应配套设施及其空间区域载体的建设也是景区产品的展示和传播或销售环节。同样,动画产业的产业结构可以简单地分为两部分:内容制作和内容传播:动漫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活动是动画内容的生产环节,动漫书籍和视听的和发行以及影视和在线交流是动画内容的交流环节。显然,这两个行业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渠道”,从而形成了两者之间明确的“内容界限”和“渠道界限”。

(二)旅游景区产业和动漫产业的产业整合过程和模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休闲娱乐需求。游客除了“追求新奇,寻求陌生,寻求专业,寻求差异”外,更注重体验性参与式旅游活动。为了应对消费者需求偏好的这种变化,增强自身竞争力,旅游景区行业和动漫产业的一些龙头企业通过细分各自产业价值链中的价值活动,确定了其价值活动的利弊。。然后,通过技术手段的创新,突破原有的产业界限,渗透或延伸到彼此的传统产业活动,然后结合其内部价值活动,优化,重组,整合和创新两个产业价值活动,最后优化并整合。它涵盖了两大产业核心价值活动的新价值链,实现了两大产业的整合与发展。第一,动漫主题公园式整合发展模式。这种综合发展模式是通过工业渗透实现旅游景区产业和动漫产业的产业整合。它主要是为动漫产业的先锋企业突破其动漫产品的文化内涵的优势和广泛传播所获得的市场优势。原有的工业活动边界通过技术创新将工业活动传播到旅游业,打破两大产业的技术界限,开发以动漫为主题的动漫产品??,促进两大产业的产品整合,终于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融合产业---动漫主题公园,实现了两大产业的融合。第二,动漫开发模式和旅游景点整合。该模型还通过产业渗透的整合实现了两个产业的整合。主要在旅游景点行业和动漫产业企业中运用动漫表演技术,制作方法和虚拟现实技术,真正吸引产品,特别是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遗迹景观动画,虚拟化,在虚拟世界中创造真实世界景点在真实景点中创造虚拟世界,使行业边界内的行业价值链活动渗透到彼此的工业领域,形成你我之间的融合状态。从内容产业的角度来看,这种整合模式实际上是由技术创新驱动的。它通过两个行业的渠道整合和内容整合促进两个行业的整合。吸引力行业使用动漫产业的沟通渠道。通过景区的真实内容,动漫产业将自然或人文景观的地理空间作为动画虚拟内容的展示载体,通过两者的相互融合,动漫产业可以增加其实际体验由于景点内容的注入。着名景区的知名度可以带来更好的市场效应;吸引力产业通过动漫传播渠道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也可以通过静态吸引力产品的动态和动画来丰富景区产品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李亦.香港动漫业陷入瓶颈[J].沪港经济,2013(11).

[2]张韶天.群雄逐鹿青岛动漫业[J].商周刊,2011(23).

[3]竺云.做大两岸动漫业的蛋糕[J].两岸关系,2007(5).

[4]张沈伟.是谁谋杀了中国动漫业?[J].科技智囊,2010(6).

第5篇:旅游技术创新范文

1.1林业产业发展制度缺失

林业作为具有生物质能源的独特性与能源替代的突出作用已被世界各国所认可,并成为开发新能源的战略选择。但是,我国地方政府并未充分认识到低碳化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性,黑龙江省在这方面也有欠缺,其在推进林业发展方面虽有部分政策、法律、制度支持,但远不能达到产业快速发展的目的。

1.2林业资源与生态环境发展失衡

如前所述,黑龙江省的林业自然资源是相当丰富的,长期以来都存在着资源利用率低、超限额采伐与破坏森林资源等突出问题。低碳化林业经济构建是在人们对森林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综合分析、认识基础上进行的。当前,黑龙江省对林业资源低碳化建设研究开展的不充分,人们对低碳并不了解甚至心存疑虑,低碳化林业产业开发明显不足。

1.3林业产业经济发展缓慢黑

龙江省林业产业经济面临的最大发展阻碍就是资金的匮乏。林业的低碳化建设需要地方政府长期投入,在片面追求GDP增速的时下,发展低碳化林业经济很难让地方政府看到立竿见影的经济回报,因此,造成因资金不足而使林业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1.4林业科技发展滞后

低碳视角下,林业产业发展需要技术创新的支撑,尤其是在林业生产过程中林木病虫防治、环保化学品的使用、生态产业链的建设等等方面,没有创新的技术应用是很难实现低碳化林业产业发展的。但另一方面,科技创新研究需要地方政府资金投入与支持。黑龙江省作为林大省,对林业科技的发展还应加大支持力度[4]。

2低碳经济视角下黑龙江林业发展模式构建

2.1低碳化林业产业发展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围绕低碳经济需求展开,依托技术创新、能源开发、产业转型三大趋势,探索低碳化林业发展之路。一是立足黑龙江省实际,积极调研,政府牵头,制定林业产业低碳化发展规划,引导低碳林业经济;二是实现森林分类经营策略,在注重现有森林质量基础上,全力推进造林工程,实行产业化经营;三是进行技术创新,在推进低碳化林业经济的同时,加快生物质能源的研发与推广,充分利用新能源优势。

2.2森林碳汇贸易发展模式

众所周知,森林是大自然中当之无愧的“碳源”,森林凭借其独特的生存方式发挥着生物固碳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全球变暖的趋势,发挥着其环境保护的优势。碳汇贸易就是建立在森林碳汇功能之上的。所谓森林碳汇贸易发展模式强调的是通过投资造林以消减二氧化碳排放过多,这种模式的需求主体多为发达国家。纵观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的现状,可以说黑龙江省具有充足的森林碳汇容量,缺少的只是走出去的魄力与勇气。黑龙江省可以通过发展人工种植碳汇林的方式,增加碳汇储备,寻求合适的时机打开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大门,实现碳汇林资源向经济效益的转化。碳汇贸易的建设不仅能够有效吸收、合理转化森林建设资金,而且在建设过程中能学习、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林业技术,可谓一举多得。

2.3绿色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互联网时代为绿色林下经济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从低碳经济视角看,黑龙江省可以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鼓励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包括药物种植在内的高附加值产品。例如,可以推广具有广阔销售前景与较高营养价值的黑木耳林下种植,形成种植、网上销售、物流运输为一体的产业链,创新传统林业发展思路,为黑龙江省林业发展带来新契机。此外,应重视旅游业飞速发展对经济的推动作用,绿色林下经济可以从打造黑龙江省林区旅游品牌入手,精心规划旅游路线,形成特色旅游产业,实现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林下发展模式[5]。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