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旅游资源设计范文

旅游资源设计全文(5篇)

旅游资源设计

第1篇:旅游资源设计范文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以及旅游资源开发遵循的原则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于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已经形成了一致见解。基于地球资源有限性的角度,所谓循环经济就是对地球上的各种资源进行循环有效利用,并在资源开发中考虑到环境保护的理念。当人类逐渐认识到社会的发展必须从依赖物质资源转向依赖人力资本、依赖人的智慧的时候,循环经济理念就出现了。循环经济要求运用科技将资源进行循环利用,从而避免或者减少资源浪费以及废弃物的排放,这种理念追求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循环经济被定义为:将循环资源作为一种资源来源,将人类生产活动视为一种自然循环的过程,将发展经济同资源保护提到同等高度,使所有的资源能在经济发展中得到合理、循环的利用,使自然环境受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程度尽可能的缩小,从而实现循环经济。坚持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就会使我国经济逐渐由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最终达到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目的。

(二)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遵循的原则

1.循环发展原则

实际上,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目之一就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不能对旅游资源造成浪费现象,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追求眼前利益。要坚持循环发展的原则,将科学发展观贯彻并落实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中去,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推动我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个性原则

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注重特色,并且要有一定的选择性,能将旅游区当地的特点体现出来。如我国的桂林山水、云南大理等旅游区,都注重民族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当然这些地方也体现了当地美丽的自然风光,但是其主要的特色就是风景结合其独有的民族风俗来展现该旅游区的价值。针对当地特点,深入挖掘旅游潜力,并对其进行大力宣传,让旅游群体认识到这种特色,并愿意去亲自体验。

3.市场原则

一切产品的开发最终都是面向市场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也不例外。因此,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如这种旅游资源适合那些旅游群体,即找到这种旅游资源的目标消费群体。当了解到一定的市场信息,就要结合信息以及当地旅游资源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适度开发,要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还可以结合旅游资源,设计多种活动项目,充分吸引旅游人群,调动其旅游热情。

二、实现循环经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途径

(一)实现旅游资源再利用

首先,大力宣传保护旅游资源的重要性,让旅游者逐渐存有保护资源的意识,从思想上建立环保意识,有效避免或者减少人为破坏资源的情况,使旅游资源能被可持续利用。例如,在景区设立指示牌,用亲切的语言解说该旅游资源的重要性,以提醒并号召广大游客进行保护;其次,要注意在环境和资源承载力允许的范围内,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不能急功近利,急于获取利益而造成旅游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利用,从而给旅游资源造成极大的破坏。如在旅游旺季,对旅游区实施预约制度,分批、分阶段的接纳游客,有效降低对旅游资源的利用强度。

(二)创新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内涵

创新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其灵魂,而对于旅游资源来说,创新能给其资源的开发带来更多价值,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如以“桃”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的泰安肥城刘台村,将“桃”产品进行了创新开发并深入挖掘了其内涵。除了春天可以赏桃花,秋天可以采桃之外,刘台村人还将桃木再次利用,制作成了各种工艺品,并将桃木具有辟邪之说赋予在桃木作品上,使其产品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市场。

(三)利用技术保护旅游资源

基于循环经济的旅游资源开发同时也要注重对其资源的保护。旅游资源除了一些自然资源之外,还有属于娱乐性质的资源,如游乐场,这种旅游资源是为了减轻或者释放人们在工作以及学习上的压力而开发,是丰富人们课余或者业余生活的娱乐活动项目。首先,这种资源本身就是依赖科学技术来设计和建设的,因此对其保护和维护也需要相应的技术来支持。这就要求充分利用技术来保护旅游资源,从而实现其循环利用。

三、结语

第2篇:旅游资源设计范文

[关键词]产业化;政策扶持;效益;文化内涵

1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向

人文旅游是旅游发展的一种形式,其核心载体是环境与文化,发展人文旅游既要保障正常状态下的农业生产,也要兼顾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因此,在人文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保持旅游景点风貌的生态性,设计过程中如果与生态性相违背,那么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也必将处于瓶颈状态。所谓的生态性不仅是保障既有乡村风貌的传统,也要对乡村文化和风土人情最大限度的予以保留,避免片面性发展,在现代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低碳经济号召的指导下,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应当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后结合自身实际经验进行总结,认为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性保护主要分为以下几点:尊重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避免过度的设计对既有风貌造成干扰;保持物种多样性,防止设计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动植物栖息环境改变;保持自然地貌的基本特性,以最少的人为干扰因素进行设计,最大限度的保留旅游景点的原有特征。

2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2.1开发理念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

科学合理的开发理念是保障人文旅游资源有效开发的基础性保障内容,一旦出现理念错误将会导致旅游发展陷入困境。根据相关调查发现,部分地区具有较为优质的旅游资源,但由于区域规划部门对其存在片面性认知,认为旅游业不如工农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明显,因此开始大力发展工业,在发展进程中对区域内文物古迹造成了毁灭性破坏。这种情况是对旅游产业缺乏正确认知,难以对其进行准确定位,经济落后于缺乏合理的开发理念而导致其发展陷入恶性循环,这种情况下对潜在的人文旅游资源造成了破坏,旅游业发展受到制约,区域整体经济发展也难以取得成效。

2.2零散开发难以形成产业化发展

我国一些市县级人文旅游开发存在粗放式发展状态,即以个体户为参与主体,结合就近资源进行人文旅游开发,以农家乐等小规模形式进行体现。这种情况下其文化竞争力较差,难以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私人企业以个人利益为经营目的,缺乏对人文旅游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其创新能力和吸引力较低,难以树立品牌形象,因此导致对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形成制约。

2.3缺乏有效的政府政策扶持

公共政策的干预对于旅游资源开发,产业形成并良性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部分地区政府发展旅游业的决心不强,直接影响到当地居睹对于旅游业发展的期望,企业不能从旅游业发展中获得丰厚利益而对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资源得不到进一步开发,旅游业发展各利益群体相心力不足,导致旅游产业发展缓慢。

3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的规划策略

3.1加强对既有文化的保护

面对一些城市在人文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理念偏差,笔者认为应当加强对该项内容的重视,避免在整体发展过程中对既有文化造成破坏。首先应当将人文旅游景点内的建筑风貌保护与修复作为现阶段发展的重要内容,其具体方式可以借鉴苏州园林文化遗产改造,以整旧如旧的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应用,使古建筑等文化元素成为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载体,更好的展现区域文化特征和风貌。

3.2树立独特的品牌形象

在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中,多数城市都以“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切入点,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数量超过百座,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采用这种开发方式将难以有效的吸引游客。因此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各个城市应当结合独特的城市文化进行品牌定位,其具体的休闲娱乐与文化旅游项目可以依据自身文化内涵进行构建,例如可以将历史文化与现代休闲进行有效的融合,构建现代与历史的时间交汇点,凸显出鲜明的独特特征,树立独特的品牌形象。

3.3政府予以政策支持

政府职能对于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不可替代性影响,政府对于旅游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和决心直接关系到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效果。因此,各地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其效能,结合区域旅游产业的具体发展形式,统筹规划出台相应的红利政策,加强对文化旅游的形象宣传。以云南为例,在发展过程中以政府作为主导,规划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以政府直接介入的方式引导区域文化旅游发展,实现了旅游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3.4整合资源形成产业化发展模式

单打独斗式人文旅游资源开发难以取得广阔的发展前景,如果现阶段发展过程中仍是以粗放式旅游开发为主,未来必将被市场形势所淘汰。因此,各区域应当进行人文旅游资源整合,彻底摒弃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在政府的引导下构建规模化旅游公司,对旅游消费进行统一的规范制定,避免个别经营者为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扰乱正常的文化旅游秩序。并且开展产业化发展模式能够有效的规避区域内部同类人文旅游景点的恶性竞争,在规范的发展体制内逐渐形成良性竞争循环,实现区域内人文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与高效运营,逐渐形成产业化发展模式。

4结语

人文旅游是当前人们较为热衷的旅游方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各地政府和参与主体应当加强对实际情况的正确认知。在人文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理念,结合政府政策充分发挥独居特色的地域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游玩,逐渐形成规范化发展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旅游资源设计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开发;农村体育;旅游资源

1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体育发展间的关系分析

针对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体育发展间的关系,许多学者做了深入研究分析,多数学者指出,在农村生产方式逐步变化的趋势下,农民价值观与思想观都在随之不断变化,其生活也随之越来越富裕,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村体育发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础。而且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持续推进,为社会主义体育文化传播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此一来,不仅可为农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还可有效保障其基本的体育权利。农村体育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任务,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促进作用,此外,农村体育发展可显著提高农民身体素质,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健全既有体育文化体系,从而促使我国实现体育强国发展目标。总之,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体育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由辩证角度分析可知,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直接为农村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切实推动了农村体育产业的长远可持续化发展。作为新型内容,农村体育不仅可丰富农民文化娱乐生活,保障其身心健康,还可促进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因此,二者可谓是相辅相成。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开发农村体育旅游资源的建议

2.1遵循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

农村体育旅游资源属于特殊资源,具备独特性与不可再生性,特别是传统体育项目资源,都是通过长期人文积累所形成的,对于我国人类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所以,在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时,应基于既有资源,面向独具区域特色的体育旅游项目进行开发,不可随意编造滥造旅游资源,更不可无视市场需求,应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初期科学合理分析市场动态,明确定位。而且任何旅游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都相对有限,一旦超出阈限势必会被严重损坏,所以在开发时应严格遵守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在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适度开发。

2.2增加体育旅游项目宣传力度

政府相关部门与体育旅游经营单位应根据自身需求多元化宣传手段,以强化人们的体育健身意识,使得人们自主参与体育健身活动。而且大力宣传农村体育旅游形式,可以帮助人们充分了解农村体育旅游。例如海南省旅游局与多家媒体合作构建传媒协作体,于国内外广泛宣传影响海南旅游,以此途径将海南黎族传统体育推向了全世界。此外,还可就区域性优势条件举办体育赛事,创建与旅游休闲相关,且市场发展前景良好的体育项目。目前国内人们对于体育旅游的认知水平相对偏低,并未深入了解农村体育旅游资源特色与方式。这就需要政府、旅游、体育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全面强化农村体育旅游宣传,增强人们对于农村体育旅游的认知,调动人们的旅游积极性与主动性。可发挥电商营销优势作用,积极宣传;可组织多元化体育活动,举办区域性专项体育旅游活动,并设计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形象;可有效发挥媒体、网络、广告等多样化渠道加强宣传,提高农村体育旅游项目知名度,以吸引更多游客。

2.3制定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并健全农村体育旅游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是政府部门面向旅游行业的基本工作,我国当前既有法律法规主要包括《旅游规划通则》《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中国旅游抢险标准》等,但是面向体育旅游与农村体育旅游的法律政策并不完善,只有局部区域根据当地旅游资源需要出台了针对性法律法规。例如深圳市颁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文体旅游领域社会投资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通知。只有制定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才能高度保障农村体育旅游资源实现合理适度开发,才能保证体育旅游行业的顺利稳定发展。

2.4招商引资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农村体育旅游行业想要实现规模化与规范化发展,必须具备充足的资金,所以拓展农村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招商融资渠道十分关键。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农村体育旅游专项资金,并设计利于农村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政策,以积极招商引资,在此基础上健全农村体育旅游景点硬件设施,创新人才培养培训机制,从而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同时,与地方高校建立良性合作关系,培养更多优秀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吸引人才到景区实习并在毕业后留任。针对既有服务人员定期安排培训与考核,可采取游客评估方式,对服务人员的业绩与水平进行综合考核,以激励所有工作人员主动积极做好工作。

2.5充分挖掘民族特色体育旅游文化内涵

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历史文化悠久,各个民族都具备其自身独特的传统体育项目,且拥有各式各样的传奇故事,以及繁衍不朽的精神文化。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深远的教育意义。在农村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时,应深入挖掘区域性民族传统体育旅游项目,呈现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与内涵,为游客带来深刻美妙的印象与享受。与此同时,农村体育旅游项目设计还需对当地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的自然特征进行综合考虑,例如北方地区冬季可安排冰雪类型运动项目,沙漠地区可组织滑沙项目,草原可安排骑马射箭项目,海边可设计冲浪项目,河流可规划漂流项目等等。

3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天然大市场,农村体育旅游资源不仅天然且非常丰富,若是可以科学合理开发并有效利用,必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休闲健身需求。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基础条件较好的农村区域可因地制宜,开发体育旅游资源,而相关部门则应强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并培养创新型人才,以助于农村体育旅游实现长远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开发农村体育旅游资源的研究——以珠海市金湾区为例[J].考试周刊,2017(A1):139-140.

[2]秦军.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开发农村体育旅游资源的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1):186-187.

[3]郭曼.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开发农村体育旅游资源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3,3(16):107-108.

第4篇:旅游资源设计范文

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迅猛发展,推动了国民经济增长,增进了文化交流,但传统单一的旅游项目已难以满足旅游者精神层面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各式各样具有科技含量的工程项目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其中便包括水利工程。水利工程通常建设于山川河流之间,周边风光旖旎,环境宜人,可为人们带来良好的感官体验,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得到人们的日益推崇。与此同时,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还可帮助人们提高对水利工程的认识,领略中国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水利旅游概论》是针对我国水利风景区经营情况与发展经验进行研究的书籍,在明确水利旅游基础理论的情况下对水利旅游的开发进行了深入探索。

该书总体可分为5篇、14章:第一篇基础篇,包括第一章到第三章,介绍了水利旅游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国内外水利旅游发展情况等内容;第二篇资源篇,包括第四章到第六章,介绍了水利旅游资源形成与特征、水利旅游资源主要类型等内容;第三篇开发篇,包括第七章到第九章,全书针对水利旅游规划流程、水利旅游策划等开发环节进行了分析;第四篇管理篇,涵盖了第十章和第十一章,归纳了其他国家开发水利旅游的经验,为我国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借鉴;第五篇保护篇,涵盖了第十二章到第十四章节,对水环境保护、水文化遗产保护等生态人文保护工作进行了分析。该书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所建立的水利旅游学科概论体系,可有效提高相关人员对水利、水利风景区和水利旅游等的认知水平。

结合《水利旅游概论》相关内容,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能够拓展经济效益、产生社会效益、起到保护生态等作用。首先,经济效益。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通常会结合当地人文风俗、传统娱乐项目等,实现了旅游开发与当地文化的有效融合,以此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同时,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可增长地方产业链,提高当地居民就业率,并且可为水利工程维护管理创造经费来源。其次,社会效益。水利工程周边风景旖旎、环境宜人,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可有效缓解旅游者的生活工作压力,使人们在身心愉悦的同时,提高人们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认识,明确水利工程的重要性,促进保护水利文化遗产。最后,生态效益。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可推动地方政府实现对地方诸如河流、山川、道路等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

虽然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可创造诸多效益,但也面临不少困境。首先,当前一些水利工程旅游景区仍推行粗放集中式的管理,缺乏科学完备的运行维护,景区经济效益不尽人意;地方政府对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重视不够,管理制度不完善,各部门分工不明,开发资金有限,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的难度,影响了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其次,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涉及水体保护、工程安全等多个方面,景区普遍是建设在各种水利工程基础上的,应充分集合水利工程现状,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推进开发工作。鉴于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所能创造的各项效益及其面临的困境,笔者针对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革新思想观念,开展合理规划。相关部门应明确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的特殊性,结合旅游资源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规划。要在保证水利工程有序运行的基础上,全面系统考虑水利工程旅游功能的实现;同时,应有效防范水体污染,保障流域健康,注重开发水文化及地域特色文化,有机整合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与地方其他规划。第二,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景区内涵。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必须要建设完善各类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满足游客的多元需求;同时,加强水利旅游产品设计,以“水”元素为主题,提升景区文化内涵,比如建设自然灾害教育馆、水文化展示馆,或者借助节水灌溉设施、污水处理系统等开展水知识宣传教育。第三,争取财政扶持,完善投入机制。在积极向财政部门争取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经费、为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提供资金保障的同时,还应不断开拓资金来源渠道,积极吸收社会资金,推动水利工程的产业化发展,调动市场主体及地方群众参与水利旅游发展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作者:张有山 李韵 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第5篇:旅游资源设计范文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广大旅游者的旅游需求逐步趋于个性化、多元化。在此背景下,各地不断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并推出了丰富多样的旅游项目,其中便包括水利工程旅游。近年来,水利工程旅游凭借其宏伟的水利工程、宜人的生态环境而受到广大旅游者的青睐。众多水利工程在实现发电、灌溉、供水、防洪、航运等一系列传统功能的基础上,还被赋予了优化生态环境、提升景观效果及促进人水和谐等重要作用,通过对其工程优势、环境优势、资源优势的有效发挥,开发出了丰富的水利工程旅游资源。

《水利旅游概论》一书以开发流程为主线,创建水利旅游开发模型,对水利旅游建设与管理进行了全面系统阐释。下面在该书指导下,对水利工程旅游资源特征及其开发进行分析。《水利旅游概论》对水利旅游建设与管理进行了系统论述,共分为5篇14章。第一篇为基础篇,包括水利旅游概述、水利旅游发展、水利旅游理论基础;第二篇为资源篇,包括水利旅游资源形成与特征、水利旅游资源主要类型、水利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第三篇为开发篇,包括水利旅游规划体系、水利旅游策划、水利风景区规划;第四篇为管理篇,包括国外水利旅游管理、中国水利风景区管理。第五篇为保护篇,包括水生态环境保护、水文化保护、水工程保护。《水利旅游概论》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尤其所建立的水利旅游学科概论体系,可为提升相关人员的水利旅游理论知识水平提供有效帮助。

该书不仅可作为高校水利、旅游等相关专业的参考教材,还可供水利、旅游相关从业人员研究使用。通过《水利旅游概论》可了解到,我国水利工程旅游资源丰富,为实现对这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必须建立起对水利工程旅游资源特征的深刻认识。水利工程旅游资源特征主要包括:一是水利工程大多依山傍水,有着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自然景观与水利工程等人文景观相得益彰,使旅游者不仅可获得良好的视觉体验,还可获得精神层面的享受。二是水利工程有着十分深厚的文化内涵,诸如古代水利工程历经岁月的沉淀,被赋予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水利工程的建设发展,往往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由此被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留下大量的文化胜迹。三是通过对水利工程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可实现突出的科普教育价值。水利工程不论是规划设计环节,还是施工管理过程,都需要应用多学科的科学技术,涉及领域包括建筑工程、环境科学、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等,这就决定了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具有极大的科普教育价值。参观游览水利工程景区,可开拓旅游者眼界,进一步培养旅游者的水患意识,对我国水利事业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另外,一些地区在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中打造了水利科普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更好地实现水利工程旅游资源的科普教育价值。虽然我国水利工程旅游资源丰富,但从整体而言,对于水利工程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基于对《水利旅游概论》一书的通览,对水利工程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加大对水文化的挖掘力度。新时期社会大众对旅游资源提出了越来越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中,应注重打造自然景观与文化内涵协同的水利工程旅游产品。一方面,可依托景观设计传达文化内涵,比如通过对水文化中可吸引旅游者的因素进行挖掘,依托具体的形象展现抽象的文化,使旅游者获得精神享受。

同时,还应预留出理想的观景位置,为旅游者观赏主题景观创造便利。另一方面,可借助独特的地域风情展现文化魅力,比如通过将与水利工程相关的地域历史、人文风俗、传统饮食、文学艺术等地域文化融入水利工程旅游产品中,打造独特的旅游文化产品,提升水利工程景区的吸引力。二是丰富景区景点群。水利工程的一大不足之处在于其宏伟的外部形态之余,往往给人以单调乏味的感觉,倘若缺乏完善的配套景点,势必难以留住旅游者。因而,应注重丰富景区景点群,一方面对相关大型景观予以不同角度的呈现,另一方面还可通过建设相应的文化设施丰富水利工程的内涵。三是加强环境保护。《水利旅游概论》保护篇中提到,为推动水利资源的有序健康发展,必须开展好水资源保护、水利工程保护等工作。鉴于此,在水利工程旅游资源开发实践中,不仅要注重创造经济效益,提升资源有效利用率,还应考虑水利工程旅游资源的承载能力,保证开发与保护的协同开展。比如,对于影响到生活供水区等对水质有较高要求的水体,应禁止进行旅游开发。即使水域与生活供水不相关,也应确保采取可靠的水污染防治措施以后,方可开展旅游活动。

作者:李宝华 单位:山东济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