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数字插画教学范文

数字插画教学全文(5篇)

数字插画教学

第1篇:数字插画教学范文

关键词:融媒体;插画;计算机技术;教学改革

随着20世纪初现代艺术的发展,文化艺术逐渐走近大众,插画因为与“纯”绘画艺术作品相比具有强烈的商业倾向及更强的叙事性、指向性,逐渐被分离。随着视像时代来临,视听技术逐渐开启。到了21世纪,融媒体时代到来,这是个科技时代,也是个艺术时代。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插画的本体介于艺术与商业两者之间,其发展有了质的飞跃[1],围绕在人们身边的插画艺术形式也更加多样,整体效果更加形象生动。如今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全景展示的艺术创作颇多,较之前的纸质媒介相比有了重大的突破。这种方式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视觉空间的利用率。融媒体时代的插画是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体,其是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具有天然的浪漫性和创造性,可以为人们提供新的职业岗位。

一、科技与艺术的有机融合

根据美国克拉克所著《美国的经验》中的调研,大多数的企业迫切需要具有T型知识结构的人才。这种人才不仅能够掌握一到两个横向专业领域的知识面,而且具有其他纵向专业的较深的学问与兴趣,具备较为广博的知识面和较强的理解能力。如今,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要想更好地在这个领域生存,必须掌握足够的计算机知识。商业插画专业方向是天津商业大学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绘画系的一个细分领域,其虽归于美术学专业大类,但课程设置和艺术与科技方向密切相关。商业插画是一个艺术与科学相融的学科,侧重培养商业插画和数字媒体融合的高层次人才。学院需要培养既懂得艺术又懂得技术原理的人,目标是培养技术精深和艺术眼光独到的高级应用人才。融媒介技术丰富了传统静态的表现形式,人们可以利用后期合成软件AE(AdobeAfterEffects)中的灯光、摄像机等工具,这些工具可模拟真实灯光,视觉效果丰富且具有吸引力。此外,软件中的3D粒子(图1)、牛顿动力学、光效插件、水墨水彩插件等高级设置都由软件自行计算,提高了插画的真实程度。为了与时俱进,学院努力构建更加完善的专业教学体系,将融媒体教学引入专业核心课,在教学课程改革中添加了AE、PR(AdobePremierePro)与三维软件的课程。一方面,学生有必要掌握音频制作、视频制作、后期合成、动态图形设计、栏目包装、三维建模(图2)等知识和技能,这些课程结构不仅包括艺术类教育的课程,而且融入了很多计算机技术和媒体创作技能的内容。另一方面,必要的软硬件知识能让学生在利用电脑创作时更从容地解决随时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如简单的代码知识、分辨率和视频编码的相关知识等。这提升了学生在审美和结构性问题上的敏感度,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但机器难以替代人脑,机器具有的智能比较单一,而人脑有复杂的智能,不仅可以识别图像,而且可以实现语义理解等。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智慧的人,因此不仅要让学生具有获取专业领域知识的能力,而且要让学生具备艺术审美和运用艺术法则解决现实问题的创新能力。图像处理软件终究是人类发明的物质手段,其最终还需要依赖人的审美感悟和审美情感才能发挥作用。

二、交互与传播的多维体验

图像、技术、媒介历史语境的变迁,推动了当代插画创新与插画研究范式的转变。媒介不仅被视为“讯息”,而且是艺术创造的表征和动力。插画艺术的研究维度从传统的静态模式走向多样性与交互性的动态场域,形成了一个更加完整的插画研究生态系统。在国外,较为前沿的商业插画用不同的技术颠覆了插画创作,具有一定的和谐感,成功地构建了易于识别的视觉模式,获得了逼真的效果。如,在一些说明动画、视觉短文、动态诗歌和艺术装置艺术中,用户可以通过视、听、交互等多维式沉浸体验,深入地观赏商业插画艺术。如,2017年登录中国的“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成功地将艺术与科技结合,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互动方式,颠覆了传统的观展方式,让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凡•高的艺术世界。观众通过连环巨幅电子幕墙感受这场视听盛宴,直面最清晰的凡•高笔触,细细体会画家每幅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情感[2]。所以,融媒体时代的审美是多维度的综合艺术,其打破了以往的思维定式和已有的框架,使设计开始走向大众、走向流行、走向未知。商业插画的艺术趋势是通过互动的手段与网络、科技相结合,使作品在展示和表达时消除与观众的距离感,更注重与观众的视觉互动,以让观众获得沉浸式体验的效果。此外,与传统媒介不同的是,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微信订阅号或新浪微博平台)成为商业插画艺术作品的体验者、分享者和传播者。动态插画越来越成为文化商品消费的载体,人们可以在移动视频上阅读,获得审美愉悦,缓解心理疲劳。创作者通过信息分享与建构巨大的传播渠道,在传播过程中不仅能为商业插画创造经济效益,而且能使作品的艺术性与社会价值得到最大化体现。我国商业插画专业设立较晚,从事设计驱动型制作的学生和专业人士相对匮乏。为了适应新时代社会对插画人才的要求,高校的插画专业应及时转变战略思路,在教学设计中要以市场为导向,整合多种媒介资源,探索全新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学院新的课程体系包含动态图形设计、三维计算机图像处理和交互数字媒体内容,同时对平面设计和编程知识有一定的要求。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运用图像、动画、音视频等形式表现创作内容,熟练掌握三维、交互等融媒介的创作手法,实现人画合一,并通过动效技术让作品与观众产生良性互动,增强用户体验,提高艺术创作品的传播效率。在后期合成的课堂教学中,笔者时刻注意教学内容的有用性和有趣性,打开学生的视野[3],将时间维度叠加在传统静态插画中,使插画在动画技术影响下获得更生动的效果。笔者再根据交互要求,利用媒体扩充载体,实现多维度设计——插入音乐或音效。这样,插画中就有了节奏和韵律,这使艺术作品的情绪更直接、细腻,烘托了插画的整体效果。这种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研究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促进数字内容产业的蓬勃发展。学生经过学校的专业培训,在毕业后承担插画工作时,可以在各种视觉美学中创造出强有力的视觉风格,也可以在设计驱动的制作中发挥创造性作用。在融媒体语境下,技术更新换代快,插画的价值受融媒体生命周期的影响很大。学生需要合理地应用融媒介,丰富插画的视觉语言,借助科技的力量,创造出具有新时代艺术价值的插画作品。

结语

融媒体时代下,商业插画成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是科技与艺术的有机结合。教师不仅要从传播渠道和信息传达方式的角度不断发掘插画的可能性,发挥插画的能动性,多维度地拓展插画的外延,而且需要在其中补充与时俱进的理念和学术前沿的最新内容;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艺术认知水平,而且要引导其掌握先进的智能与交互技术,狠抓学生的创作。这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能够让学生广泛接触不同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其今后参与团队协作,并对新业态有更深入的了解。总之,该教学课程改革对学院而言是一个契机,笔者希望能够以此为向导,带领年轻学子体会新时代的插画艺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杨晨曦.从插画本体属性出发研究其在商业设计中的可能性[J].新美术,2017(11):88.

[2]李静芳.插画的动态化设计与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9:15.

第2篇:数字插画教学范文

一、动态插画的优势与创新应用途径

1动态插画的优势

动态插画不同于动画,它并不具备完整的故事情节,它是传统静态插画在表现形式上的升华。动态插画的制作是通过电脑软件将插画画面中的部分元素进行动态化处理,从而增强受众对画面的感受,但动态化的制作并没有创造新的画面情景或故事情节。因此,动态插画的本质还是插画。例如,插画师李宁静April的系列动态插画作品《夏天》,作品中出现随风飘落的树叶,摇着尾巴的小狗,下雨的城市,旋转的风扇和骑车的男孩儿,这些局部出现的动态元素,为画面营造出了更真实的情境。由此可见,相比静态插画,动态插画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可以更好地营造氛围和情境,因而能够更清楚地传递画面所流露的情感与理念,用双向互动模式吸引读者。因此,动态插画与静态插画相比更具优势,更能引起受众对画面内容的共情感。2动态插画的创新应用途径伴随动态化视觉设计的大趋势以及新媒体技术的支持,动态插画在视觉传达设计的多个领域有所应用,受众可以通过手机、电脑或平板等欣赏动态插画的视觉魅力。

1.动态插画与移动客户终端设计

随着读图时代的发展,移动客户终端的设计会更注重图片在界面中的显示效果,动态插画在手机软件中的应用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在传递信息的同时,还能通过动态化的插画画面吸引更多受众的注意力,从而提升产品的内涵。比如,目前在天气预报类App中下载量第一位的“墨迹天气”就非常善于使用动态插画来增强产品界面的视觉效果,当用户点击进入时,界面出现的闪屏插画,就是以动态插画的形式呈现的。当用户进入到主界面后(见图1),同样会以动态插画的形式呈现天气状况与人物着装,提醒用户注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由此可见,动态的插画界面更能传递情感,拉近产品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2.动态插画与电子书

电子书市场对于动态插画的运用也是非常普遍的,动态插画能更生动、形象地传递信息,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提升的趣味性。目前,动态插画在电子书市场的应用十分广泛,比如儿童电子绘本、动态化的插画配合音乐与独白,电子绘本的呈现比以往静态插画更具互动性与趣味性,对于儿童的感染力也更加强烈。此外,信息量大的专业书籍,比如解剖学类的电子书籍,可以通过动态插画来直观地呈现知识点,以提高学习效率。

3.动态插画与H5广告

在H5广告设计中,动态插画占据重要位置,其主要功能主要是通过画面讲述故事内容,并辅以文字,帮助用户理解传达的信息,同时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例如,泡泡玛特“DIMOO圣诞礼盒场景手办”新品推售H5广告(见图2),以动态插画形式呈现手办产品的场景画面,画面唯美动感,将产品的主题性诠释得十分形象、生动,充分地调动了受众的购买欲。H5广告与动态插画的结合,能将广告的情感性、交互性展现得更为突出。

4.动态插画与表情包

表情包常常出现在大众的聊天框中,与文字相比,表情包更加生动,并且更有利于情感的传达,它是现在年轻人线上聊天不可或缺的内容。表情包的设计也紧随着时展不断更新,从最初的静态表情包逐渐过渡到如今的动态表情包,并以多样化的风格广泛地被人们应用着。其中动态插画形式的表情包深受年轻人与品牌IP的青睐,通过微信平台的表情包商店,可以看到非常丰富的动态插画风格表情包被年轻人下载使用,各大品牌方也会通过制作上传动态插画表情包提升品牌热度,如“京东安联JOY”(见图3)、“天猫精灵的日常”等。

二、插画设计课程现有的教学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插画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比较传统,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教学内容以手绘练习和软件操作为主,教师通过某几种插画风格的讲授,帮助学生掌握静态数字插画的绘制技巧,但学生很难在课堂上学习到自己偏爱的插画风格以及动态化制作的方法。学生的作品呈现出风格形式单一、创新性与应用性不足等问题。然而,插画市场对于插画的需求较为广泛,对于插画风格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学生在课程中只能学到一到两种插画风格,这是无法满足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对于学生长远发展来说是不利的。此外,师资能力不足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没有开设插画设计专业,插画设计主要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门课程展开教学,通常由绘画专业或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师来完成授课任务。

三、新媒体环境下动态插画创新性教学方法

1革新课程教学要求

伴随着数字化与动态化的视觉设计趋势,插画设计教学也应遵循形势的发展,革新教学要求,以满足学习者、社会以及学科发展的需求。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动态插画的应用场景与风格形式,了解不同媒介对于动态插画设计的具体要求,从而展开教学设计。其次,教师还应具备动态化制作的软件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既要掌握插画设计的绘制方法,也要掌握动态插画的设计与制作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不断变化发展的行业需求。

2更新课程教学内容

插画的表现手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替,也在经历着改变和创新,从以往的手绘方式,逐渐发展到数字绘画,再到如今的动态插画,都在通过创新的方式给予受众更优质的审美体验。传统的静态插画已经不能满足插画市场的发展需求。因此,插画设计课程应遵循时代的发展和动态化视觉趋势,利用现有的数字技术,在课程中增添动态插画设计与制作的教学内容。课程起初可以使用Photoshop、Illustrator、Procreate等软件完成静态插画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静态插画的绘制方法。在动态插画的教学上可以使用Photoshop软件中的图层与时间轴功能或Premiere、AfterEffects等动态图形制作软件,指导学生将原有的静态插画制作成GIF或PNG格式的动态插画。

3创新课程教学方法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

根据插画风格的多样性以及动态插画的制作要求,软件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课程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教学内容的广度。针对线上教学给出以下建议:首先,选取合适的教学平台例如学习通、腾讯会议、QQ群、微信群等,方便学生线上学习与交流。其次,整合教学资源库,教师可从虎课网、慕课、站酷网及B站等线上平台整合教学资料,按初级、中级、高级难度分类,根据课程进度安排下达线上学习任务。最后,学生能够通过线上动态化制作的学习,掌握动态插画的制作技巧,让插画“动起来”。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帮助学生解决“如何动”的问题。一幅优秀的动态插画作品需要结合动态化艺术的特点和基本审美原则。学生在制作动态插画时,容易将重点放在动态化的展示技巧上,将与主题关联性较弱的元素进行动态化处理,从而忽视“动势是服务于内容”这一要点,教师课在课堂上可以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动态化设计。

2.案例教学与翻转课堂

教师可在课程中导入动态插画的应用案例,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学习和分析,可以了解市场需求,了解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商业项目,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多提问,并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比如,“此案例是如何完成的?”“此案例的创新点在哪?”“画面中的动态元素是如何选取的?为什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更快地接受知识,并增强记忆。

3.竞赛教学法

竞赛教学法是当前创新教学方式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段。竞赛教学法通过竞赛的模式发现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构建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培育美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3]。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青年平面设计大赛等,将赛事命题作为设计要求,指导学生进行插画设计与动态化制作。在此过程中给予学生合理的修改建议,帮助学生完善作品,以获得理想成绩。通过竞赛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同时也能够通过比赛,检验学生的专业能力。

4.应用型实践教学法

应用型教学法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动态插画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教师可将动态插画相关的商业项目引入课堂教学,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实践。学生拿到设计任务后,通过分析项目背景,梳理设计要求,确定设计风格,绘制草图,最终完成动态化设计方案。应用型的实践教学法,能帮助学生了解客户需求,从商业服务性的角度完成设计,从而形成完整的商业设计思维。总而言之,插画设计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已十分广泛,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插画的表现形式与传播媒介也在不断变化。动态视觉趋势下的动态插画,是传统静态插画与新媒体技术融合的产物,插画设计课程教学也应与时俱进,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革新。在培养学生艺术绘画能力的同时,结合动态化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掌握动态插画的设计要领,提升插画设计的综合能力,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艳.基于视知觉视角下动态插画设计研究[J].艺术大观,2020(05):13-14.

[2]伏晓佳.基于动态插画形式的H5广告交互设计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20.

[3]李慧.基于网络时代下的动态插画创新性教学与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15):128-129.

第3篇:数字插画教学范文

关键词:插画设计;文创产品;课程改革

一、中国文创产业的发展

文创产业是一种以创造力为核心,通过对创意、技能、个人才能与知识产权的开发,从而产生经济效益的新兴产业。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转型进入新常态,人民对物质生活品质与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不断增强,国家提出了文化强国战略,并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在一系列鼓励性政策的扶持和推动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使得众多优秀文创产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其种类涵盖了旅游纪念品、生活用品、影视动画作品、书籍刊物、软件与游戏等多个方面,深受大众的喜爱。插画以其优美的构图,绚丽的色彩一直以来在视觉传达艺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文创产业快速发展的当下,插画作为沟通产品与消费者的最直接有效途径之一,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类型的文创产品设计之中。

二、插画设计在文创产品的价值体现

1.生动展示产品信息

插画作为一种极富感染力的图像表现艺术形式,可以更有效的传达产品的信息与属性。相较于单一的文字描述,插画设计可以通过色彩、图案、布局等多种类的视觉元素,更生动直观的对产品进行展示,更准确的对消费者加以引导。如故宫文创产品《天然多福》系列红包,该系列红包主题分别取意自“事事如意”“多福多寿”以及“福禄连绵”等传统吉祥寓意词语。红包巧妙的从古代画作与宫廷用具中提取柿子、灵芝、寿桃、石榴、莲藕与葫芦等与主题寓意相关元素,通过大胆时尚的撞色运用与活泼可爱的手绘图形对主题进行了生动的诠释,将抽象的文字语言转换为直观的视觉图形,营造出喜庆热烈的气氛,强烈的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取得了不俗的销量。

2.增强产品的情感性

文创产品要打动消费者不光需要美观的外型与实用的功能,还要能以情动人,用产品背后故事及文化内涵形成与消费者内心的共鸣,达成情感上的共识从而提升对产品的认可度。插画设计便是连接消费者内心情感与产品的桥梁。由国内插画师设计的这本《妙手回春之手撕老黄历》,便是运用充满乡土气息的插画,通过中国农村常见的花布、代表百姓生计的铜钱等元素勾起消费者对过去农村质朴生活的回忆,打动了无数消费者。消费者通过日历上感受到的是对一去不复返的美好时光的珍惜,从而在情感形成了对农历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的认可,完美契合了产品以时间去纪念时间的主题。

3.促进非遗文化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乃至国家传统文化的精髓。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样式面临着文化传统遭受冲击、加速消失的现实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创产品设计需要在保持非遗文化历史传统的同时,越来越多地融入现代生活的内容,从而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非遗文化以插画的形式应用于文创产品之中可以让大众以更为直观、更为亲切的方式对非遗文化重新审视。也为非物质的文化以实体的形式进行保存提供了可能,这不仅能让相关的人群体验到共同秉承的传统,同时也能够让人们持续地感受到文化多样性仍在丰富。例如,黄河鼓乐是一种流传于山西临汾的独特民族文化艺术,四千年来常被用于庆典,祭祀,战事等各种场合,表演时场面壮观,气势非凡。如今除了现场观摩领略外,游客也可以通过一系列以插画为表现形式的文创产品感受其独特魅力。

三、插画设计课程改革

高校作为孕育高素质创意人才的摇篮,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创产业发展的方向。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将文创产品设计融入到插画设计课程教学之中,这样不仅可以促进高校产教结合发展,还可以增进学生对中国文化内涵的理解,并提前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为就业打好基础。

1.项目式教学

文创产品作为一种特定的商品形式,其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商业。与传统插画教学不同,教师不能仅偏向于技能与理论知识的传授,还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商业思维,避免造成文化创意知识在社会和高校之间的脱节。在插画设计的教学实践中应加强校企合作,将社会中的文创设计需求以项目案列的方式引入到课程之中。由教师带领组建项目团队,根据团队中每一位学生的特点指定相应的设计任务,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与团队合作意识。通过让学生参与企业对接、实地调研、项目分析、绘画制作等环节,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社会性的商业活动之中。

2.跨学科合作教学

文创产品的形式丰富多彩,品类繁多,因此插画设计的应用也并不局限于传统平面印刷制品。居家用品,茶具瓷器,服装饰品等都是市场上常见的文创插画载体。近年来随着文创IP热潮来袭,多媒体及影视动画作品中也能见到各类插画作品的身影。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插画设计的教学不能局限于本专业之内,应当充分考虑行业特点打破专业界限,与产品设计、服装设计、数字媒体设计、动画等专业相结合。以实际商业项目为依托组成跨专业教学团队,通过联合项目小组形式,合作探索社会需求与各专业学科的交汇点,形成跨学科合作教学,共同搭建教学平台。

3.培养创新能力

高校在教授学生传统手绘插画技巧之余,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与独特的创作技巧,以增进插画设计的创作空间。考虑到文创产品市场的社会需求,教师应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材料进行创新设计。除了丙烯、水粉、水彩等传统绘画颜料的综合运用,还可以将盐、沙、布料、植物等材料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与绘画相结合。并将社会上相关行业的非遗继承人请入课堂,指导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如雕版印刷、金箔画、剪纸、刺绣等。将传统非遗文化的制作工艺融入到插画设计之中,以现代的商业眼光对传统艺术进行创作,制造出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

4.应用互联网技术

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今天,插画课程从内容到教学方法都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随着网站、手机app的新兴插画载体的不断涌现,以传统手绘线稿结合电脑软件上色,或完全以数字手绘板进行创作的插画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因此在教学内容上需要对数字插画内容进行补充,增强学生的软件及手绘板的应用能力。从教学方法来看,传统的插画课程教学缺乏资源共享及交流的途径。如今由于手机的普及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qq、微信等app作为平台搭建微学习空间。将绘画技法、优秀作品以及资源素材等与学生进行共享,也可以将学生的作品数字化进行展示,为插画的商业性推广需找空间。

5.完善评价机制

结合项目式教学法,对现有的课程评分机制进行补充完善。首先由学生团队互评的方式,让学生以消费者的角度的对完成作品进行分析,加强对作品的切身体验感受。再由教师对项目进行点评,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教师可以根据项目的实践性商业成果以及设计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进行考核评价,并将来自企业的实践评价与社会竞赛获奖状况纳入考核标准作为补充,让学生作品接受到来自商业市场与社会大众的综合评价。最终通过不断调整分析,形成一套更为全面合理的评价标准与考核体系。

四、结语

插画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充分展示产品独特文化魅力,拉近消费者与产品间距离,促进民族文化传播的有效手段。在目前文创产品设计逐渐走入高校课堂的背景下,本文针对当前高校插画设计课程的教学方式提出了五点改革建议,旨在理论联系实践,促进“产、学、研”结合发展,以期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钟渠盛.插画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专业化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

第4篇:数字插画教学范文

关键词:童书;插画;艺术教育

0前言

童书在如今的出版业里可谓一道风景线,它的繁荣让纸质出版业在数字媒体时代多了一些生机。这不是一个国家的出版业的现状,而是全球出版业共有的形势。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童书消费群体,其童书市场自然也是一片大好,中国的童书出版也体现出空前繁荣的态势。根据2016年开卷童书前三季度的统计,中国的580余家出版社有九成以上在出版童书或面向中小学生的学生读物。童书的繁荣促使童书出版业的繁荣,这就使得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需求增加。童书与艺术之间的紧密关系使得童书业对艺术人才或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出版人才需求急剧增加,也为高校艺术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

1专业插画人才需求增大

1.1原创童书的发展需要更多专业插画师的参与

童书市场的繁荣,并不意味着中国童书创作力量的繁荣。目前,国内童书市场引进版权占据主流,与各种引进版童书的热销相比,中国原创童书市场表现则相对平淡。任何行业,如果没有真正培养出内生动力,热闹只能是昙花一现。从童书出版来看,在市场培育初期,以版权引进为抓手的选择无可厚非,但若长时间依赖于此,难免后继乏力。如果没有本土创作人、插画师、出版人合力增强原创能力,童书市场将难以形成内力的积蓄,从而真正帮助中国童书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博洛尼亚童书展入口有一个区域有几面空白墙,专门供一些自由插画者展示自己的作品,出版商有时也可以从这里找到他们中意的插画者。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简称CCBF)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的博洛尼亚童书展,2016年CCBF没做这个单元,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还是对儿童插画爱好者的信心不足。就像好的编剧不愿做儿童剧,好的文创不愿写童书一样,一些好的插画师也更愿意把时间花在利润丰厚的商业插画上。而实际上,在中国,职业插画师的数量本就不多,何况是创作量大但利润低的童书插画师。所以,中国童书插画师的群体数量一直是一个不确定的问号,也很少有数据公司能提供这方面的统计报表。

1.2插画师在童书产业中地位的改善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

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以及大众阅读体验的变革,让当下的童书不再限于纸质书的出版,还可应用二维码技术或AR、VR等技术打造成集声音、影像于一体的多媒体读物。基于一个卡通形象,一个经典故事,可以开发出玩具、游戏、数字互动课件、动漫、影视、舞台剧、展览等众多内容形态。这就是IP化的运营模式。随着童书IP化运营的推行,童书插画师作品叫好不盈利的现状有望得到较大的改善,这样将有更多有经验的插画师愿意把精力投入创作作品之中,而不是为了跑量赚钱的低端画稿。从而低端市场的人才需求正好给毕业生提供适合的成长空间。这对于高校艺术生,不管是不是插画专业学生,都是一个接纳度较高的入行成长环境。插画行业的梯队性成长也为这个行业的稳定、良性发展提供了保障。中国童书领域里有名的插画师很少,不仅仅是因为原创童书创作的报酬低,很难留住插画师专心创作童书。插画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国外插画是艺术中的一大门类。美国、英国很多艺术学院都设有插图专业,并且是与纯艺术绘画并列的学科,插画专业的硕士教学课程中几乎没有技巧性的训练,而主要是研究创作方法。在中国,从21世纪初到现在,南京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院校都成立了插画系或设立了插画专业,但总体上教学内容覆盖面不够广泛,且教育方向偏技术化。相关教学单位还需明确插画师需具备的综合能力,不仅仅是绘画技能,还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文史知识的底蕴、勤奋思考与创作的毅力等。其实插画不是一种纯粹的绘画创作,它具有很强的综合设计性。中国高校的插画专业教育才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童书互动设计成为新课题

2.1传统书籍互动类设计的多元化

传统书籍互动类设计主要指建立在纸媒基础上的互动设计。为了提高儿童的阅读兴趣,童书的设计往往在视觉、触觉、内容上大做文章。其主要包含书籍装帧上的互动设计和内容上的互动设计这两大方面。在童书展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拥有特殊装帧的书籍。它们可以在原本二维的平面上延展出立体的维度,从而实现翻、折、拉、转、拼接等很多动手参与的模式。有些书甚至还设计了道具,如骰子、棋子、放大镜、反光板、单色有机玻璃等,这些道具集成在纸书里,让书能“玩”起来。例如,绘本《消防车呜呜呜》,书的每一页都设计了轨道,书的右下角有一辆上发条的消防车,只要把上满发条的消防车放上轨道,车就会在书上跑。而书的所有页面都可以拆下来,拼成一个长长的环形轨道,让发条车在上面驶过。书还是玩具,已经界限模糊了。同样是在纸上表现,现代书籍呈现得更多元化。这类书需要设计师具有较好的视觉传达设计、认知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甚至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累积。高校的书籍装帧教学需要在纸面上进行深入的多维度的设计启发教学。

2.2多媒体读物设计的局面被打开

现在,一些新技术开始慢慢参与到童书中来,使得纸媒与移动终端设备关联,从而开启了一个新的互动领域,它主要完成纸媒和数码设备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利用数码设备强大的展示互动性进一步拓展互动空间,增强儿童的阅读体验。目前,童书市场上出现的新技术——AR增强现实就是很好的例子。AR才起步,它的用法还很单一,未来其应该有更为广阔的开发应用空间,这将涉及两个专业领域:传统纸媒互动设计和程序设计,也许还会涉及更广。相较于专门的游戏程序设计,它的技术起点没那么高,但需要设计者有较强的设计思维和创意能力。学校的数字媒体专业完全可以对接这个领域,这也许可以成为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课题新方向。新技术的互动开发空间有多大,目前还难以估算,但这座桥梁所连接的两端却有着很大的开发信心与合作兴趣。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多媒体互动读物行业也处于起步期,作品不少,新颖却还没有形成市场,学校完全可以跟企业携手同步发展。

3市场需要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复合型出版人才

中国的原创童书出现了一个奇特的创作方式:出版社与电商合创,电商通过自己的销售平台统计市场需求大数据,出版社按照市场的喜好指数作出投其所好的题材选择,之后就把出版计划转交给编辑。编辑让签约文创按出版社选好的题材进行创作,文字的定稿权在编辑手里,编辑定稿后,再给插画师进行绘画创作,插画能否过关也由编辑说了算。所以一本童书的好坏,基本由编辑的判断力决定。而大部分编辑都是文科出身,因此文编能力还是不错的,但艺术判断力却不见得高,所以有一些好的故事、创意输在了画面、设计上。因此在大学,给文科生开设系统的艺术欣赏选修课是很有必要的。中国的大部分原创童书都是以这种工厂式流水线作业产生的,文创和插画很难相互沟通,双方也基本不会把书当自己的原创作品来做,所以很难出一些有意思的好书。在国外,童书大多由一个人设计故事和绘制,或者文编和插画有长期合作关系,因此作品有很高的统一性。我们期待中国原创童书的未来有很多兼具文字创作能力的插画师出现,也希望有较高审美能力的童书编辑参与创作,只有这样,中国的童书原创力量才能支撑起中国童书的未来。

4结语

第5篇:数字插画教学范文

关键词:美术学科;通识教育;数码绘画;绘画语言

绘画语言的通识教育是高校美术学科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尽管美术高考方式不断改革,尤其是2020年以来,中央美术学院等国内重点艺术专业院校改革力度大幅度增强,但目前尚未有一种新的可普遍推广的方式,因此目前美术艺考的形式仍然以光影素描和条件色体系的色彩把控衡量为主。这种模式具有其合理性,但一个较大的缺陷是,进入高校之后,学生对美术学科绘画语言的认知仅限“光影塑造”,绘画语言的通识教育认知方面存在短板。我们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积极探索和研究,发现在不改变原有课程设置的基础上,依托特定课程,引入数码应用,可以弥补学生在绘画语言通识教育方面的不足,从而更有效地协助学生完成对相关认知体系的构建。

一、高校美术学科绘画语言通识教育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高校美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训练方式还是以传统的素描和色彩为主,这种模式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曾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日新月异与艺术形式和表达观念的不断更新,这种模式开始显现出其造型模式化、概念化和教条化等局限性。从高校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很难改变高考美术沿袭的“短平快”培养模式和思维惯性,从而对绘画语言缺乏深入理解,对审美能力提升的方向也难以辨识,甚至出现很多高年级的学生对绘画语言也缺乏全面认知的情况。什么原因呢?显然,这是其沉浸在传统光影造型模式和缺乏完整知识体系架构所造成的。对此,中央美术学院王华祥教授提出的“将错就错”美术教育体系[1],正是针对这种传统美术基础教育弊端进行的绘画语言认知体系方面的改革。在传统美术基础教育下,学生迷失了基础教育审美思维的方向,也看不到传统基础教育模式的前景①,这导致学生对基础造型的重视度不够,兴趣度和认知度偏低。究其原因,这种困境无非是传统美术教育模式过于侧重单一思维模式培养造成的,忽视了绘画语言的通识教育和审美能力提升,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与融会贯通,最终陷入“道技分离”的困境。韦秀玉在《多学科艺术教育模式下绘画语言课程体系的建构》中说过,“在当代艺术多学科相结合的艺术教育模式中,要建设完善的课程体系、合理地设置艺术教学内容、遵循现当代艺术发展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道’与‘技’的有机结合”[2]。韦秀玉虽然强调了对“道”的重视,但她仍然侧重于从课程设置层面展开,对绘画语言整体的“道”,即美术学科绘画语言的通识教育方面,并没有展开论述。就绘画体系而言,绘画语言的通识教育是一个体系完整的大“道”。相比而言,各细分专业的绘画造型方法和语言则更倾向于“技”或局部的小“道”。对局部的“道”进行深入挖掘研究,需要在绘画语言通识教育“大道”的认知高度下,才能让学生对美术基础教育的认知更加多维化和深远。当然,对这些局部“道”的每一项深入研究,也不断有力支撑学生对大“道”认知体系的构建。如此,也才能让学生看到美术基础教育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和自由度,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综上可知,在当下课程设置暂时不能解决困境和问题的情况下,依托既有课改实验成果,完成绘画语言通识教育便成为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

二、高校美术学科绘画语言通识教育中数码绘画应用的研究现状

高校美术学科绘画语言通识教育的建构有多种途径可以达到殊途同归,只是每个途径必须足以概括绘画语言的整体性和宏观性。数码绘画便很好地兼具了这种特征,是实现美术通识教育教学系统构架的有效途径之一。2000年以来,数码绘画及其应用已经被广泛关注和重视,国内学者已经有了很多相关的研究,如彭纲的《绘画的数字化生存———在高校绘画专业开设数字绘画课的尝试》[3]、唐丽丽的《探讨数字绘画在教学中的应用》[4]和龚田华的《数码艺术的形式美与传统绘画的内在联系》[5]等。这些研究从不同方面开始对数码绘画与现有美术教育展开思考,但因长期以来的数码设备保障和相关师资短缺问题刚刚得到初步解决,这些相关研究仍不能尽如人意。据笔者了解,目前探讨利用数码绘画来促进高校美术通识教育较少。在当前数码硬件和软件实力均已增强,已具备研究推进条件的情况下,如果依然不能把数码绘画应用到学科通识教育中来,势必会造成教育资源浪费,错失教改优化机会,忽视时代和科技发展带来的教育优化机遇。因此,对美术学科绘画语言通识教育的数码应用探索,是一种时代需求,也成为一种创新的价值投资。高校美术通识教育是一种软实力的培养。在新时代,推进现代化数码绘画教学和创新美术通识教育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种把数码绘画和美术通识教育的融合研究,另辟蹊径的同时,也是响应教育部一直倡导的强化美育号召。发挥数码技术优势,从而完成对绘画语言体系的完整架构和绘画语言表达能力的多维化引导,是重视对造型语言通识教育的领悟和自主表达能力的培养。从美术教学来说,也可以使学生能够高效利用学习时间,增强自主性和可持续性的学习,拓展学生自由和多维的创作意识,强化大学生美术学科绘画语言的通识教育,从而开阔学术视野,形成美术应用转化能力,以适应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代特点。因此,把现代数码技术引进高校美术教学,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观念上都有着革新意义。

三、数码应用在高校美术学科绘画语言通识教育中的可行性

我国高校美术专业大都有国画、油画和版画等专业划分,并普遍采用“2+2”的学制模式①。两年基础教育阶段的专业课程设置长期受美院模式影响,多以光影素描和外光色彩课程来完成学生的基础教育,对于绘画语言的综合性和全面性缺乏深入展开。这种情况是多年以来一直存在的现象,杨茜在《高师美术教育培养体制与中小学美术教师实际教学差距分析》一文中曾经进行过研究分析[6]。在这种“2+2”学制模式中,即使在两年分专业培养的阶段,其重点也多在于各细分专业的倾向性教学:国画侧重于线的语言造型,油画倾向于光影语言造型,而版画倾向于黑白语言造型。教师固然可以在教学中强调绘画语言的综合性和全面性,但因为每门课程有各自侧重的教学任务和重点,难以专门对语言的综合性要求进行重点分析和强化训练。这是造成综合性认知“蜻蜓点水”和美术学科绘画语言通识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关于绘画语言通识教育,笔者依托数码插画课程,大胆尝试并开展了实例研究,引导学生建立较全面的绘画语言体系架构,取得了良好效果,大致如下。第一,数码插画等数码绘画,可以更直接地强调绘画语言和造型规律的直观和主动表达,完全契合绘画语言通识教育研究的“化抽象为具象”需求。传统架上绘画多重视造型的学科化细分,但绘画造型语言和造型规律比较抽象。如果没有对绘画语言的深刻认知,常常被具象的绘画形象、绘画主题和叙事内容所吸引,从而无意间对绘画语言本身“视而不见”,导致学生缺乏对绘画语言本身的鉴别、应用和分析。而数码插画的造型则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这些弊端。数码插画造型不但在多元化表达上综合了国画、油画和版画等多画种综合表达方式,更重要的是,它能更直观地使学生在绘画构成的经营、色彩的主动归纳、原创性造型的主动表达等方面均得到强化。在处理绘画语言过程中,也更直观地强化对比统一、疏密节奏、绘画元素处理等造型规律的应用,增加了学生绘画语言学习的直观感受和经验积累。也就是说,学生在绘画语言主动应用上避免了传统绘画培养模式“重形象、轻语言”和“重再现、轻创造”的弊端,从而更加重视绘画语言的纯粹度和主动性,一定程度上来说,提高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和高度,实质上,强化了美术学科绘画语言的通识教育。第二,数码插画造型手法兼具综合性,适于开展绘画语言的综合性研究,从而能有效落实美术学科绘画语言的通识教育。数码绘画利用数码硬件和绘画软件,不需要传统画种必需的复杂材料准备和消耗,压缩了各材料复杂性能的掌控过程,更易于把研究重点置于绘画语言通识性教育目标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做到事半功倍。另外,数码插画软件已具备非常丰富的虚拟画笔(“笔刷”),既拥有油画细腻过度的笔刷和粗犷肌理效果的笔刷,也具备传统国画奔放写意的水墨笔刷和接近国画工笔类工细的喷枪笔刷。同时,数码笔刷还可以模拟不同刻刀效果的笔刷和各类线条笔刷,且软件还具备套色版画所需多图层叠加的优势,操作也更加简便直接。当然,数字绘画还具有各种其他诸如滤镜、色彩属性调整、锐化、虚化和模糊等数字化处理功能。以上这些优势,是传统绘画工具所无法比拟的。也正是如此,诸如英国的大卫·霍克尼和法国的让·朱利安等享誉全球的著名油画和插画艺术家,也开始采用数码绘画来从事自己的绘画创作。第三,数码绘画采用电子教室和多端互联技术授课,更侧重过程教学和因材施教,有助于兼顾授课集体和个体教学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掌握,更易于落实美术造型通识教育的全面实效。数码绘画教学依托计算机实验室进行,而计算机实验室大都在建设初期就完善了教师机和学生机的局域网互联,便于教师与学生资源共享,这在十年前便已得到普及。尤其是近年来建立的数码绘画实验室,更是实现了手机、计算机、电子黑板、投影仪、无线音响等多客户端的有线或无线的互联技术,大大方便了教学的顺利展开①,所以数码绘画教学可以实行线上和线下混合范式教学,极大拓展了教学空间和可利用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有利于推广美术学科绘画语言的通识教育教学。另外,近年来数码绘画实验室更是普及了伽卡他卡电子教室、联想电子教室软件、极域电子教室等上课软件,这些软件可以被师生轻松操作使用,极利于数码绘画教学的展开。首先,电子教室便于集中授课并共享屏幕,避免了多年来美术专业师生们对于投影仪和电脑端在色显、分辨率和清晰度等方面的差异问题,让相关视觉艺术的教学效果得到改善;其次,电子教室软件具有实时监控学生端操作的功能,教师只需要利用教师机客户端调出屏幕墙,而不必诸机巡视,便可轻松查看学生们的数码绘画实践情况,而且还可以选择屏幕墙上任意一位同学的屏幕,进行全屏查看,以发现学生绘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辅导,非常有利于美术通识教育教学的因材施教和过程教学;最后,电子教室还有很多其他加强师生互动的功能,诸如点名、举手、提问、收发电子作业和教学资料等功能,极大发挥了数码绘画教学的效率优势和数码优势。第四,当前数码绘画技术的普及和成熟,有利于高校美术学科绘画语言的通识教育推广。数码科技发展尚未深度突破之前,无论硬件还是软件方面,很多关于数字化教改的课题都很难顺利开展,即使有部分领域的创新研究,也会搁浅在推广难度方面。2000年以来,数码绘画技术在现代3D数码游戏和影视制作等领域的新时代需求之下,逐步取得了极大突破。数码技术本身不能自觉使人具备审美能力和造型能力,所以美术人才仍需经历美术造型能力的培养过程。而且这个结合数码绘画技术的培养过程,通常综合了几乎所有传统美术学科所具有的造型培养需求,也就是说,数码绘画训练在绘画语言通识教育方面更具备优势。因此,也无意中形成目前数码绘画可全面参与绘画语言通识教育的研究基础和时代背景。这个新时代背景下,顺理成章地引起美术教育研究的学者对高校美术学科绘画语言通识教育改革所带来新机遇的重视。而且,凭借当下数字化设备和技术成熟发展的环境优势,数码绘画对美术通识教育的优势也开始彰显,所以数码绘画与高校美术教育的综合研究也不断涌现。目前,这种研究得益于研究者敏感的学术嗅觉和时代需求,同时也得益于现代数码绘画的成熟基础。但致力于研究成果推广的学者不多,据笔者了解,目前只有上海的管郁生等少数学者还在努力坚持着,所以说,推广普及任务还依然艰巨。近年来,数码科技和美育的结合方面开始取得了新的景象。首先,教育部在各个教育阶段都加强了美育和美术通识教育引导,积极推广美术教育改革,从中小学开始,在教材中不断增设民间美术、东西方绘画、计算机绘画和生活中体现出的艺术语言等相关内容。美术教育改革方面营造了良好的大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高校美术课程设置改革和绘画语言通识教育的推广。其次,目前数字绘画已取得普及性推广。2000年之前,数码硬件上多用于图像制作、校色和排版等方面,在自由绘制方面却存在诸多制约,且数字储存能力方面也不具备,导致数码绘画与传统架上绘画有很多难以沟通之处。目前,数位板、数位屏、数码软件和计算机、iPad的普及和应用,形成非常接近传统绘画的自由绘制功能,并在多方面具备很多不可取代的优势,具备了数码绘画与传统架上绘画的多方面融通。近年来诞生和更新的SAI、Painter等电脑数码绘画软件和Procreate、Astropad等平板电脑数码绘画软件,都为数码绘画的普及做足了基础保障。最后,当前高校在新型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也得以不断推进,形成绘画语言通识教育在数码设备上的有力保障。目前,河南省很多高校都建设有数码绘画电脑机房,尽管多为美术设计服务,但作为硬件,自然也可以为绘画语言通识教育推广所利用。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拓展了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功效和建设价值。当然,目前高校美术学科绘画语言通识教育的数码绘画应用研究还处在初期阶段,有待业内人士继续深入研究下去。就河南省而言,部分高校利用数码实验室成立了数码插画实验室和数字造型实验室,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但数码绘画师资匮乏,愿意致力于数码绘画推广的学者寥寥无几。因为现有数码绘画人才多被网络公司、游戏公司和影视公司的高薪所吸引,师资力量很难流入高校。基于这个原因,2017年至今,河南省教育厅也曾联合WOCAM中国公司,对高校在职教师进行了数次的数字艺术培训活动,跨越传统绘画材料和学科领域,着力引导了数码绘画对高校美术绘画语言通识教育的介入。这种活动为高校美术学科绘画语言通识教育搭建了桥梁、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探索空间。

参考文献:

[1]王华祥.我的素描观以及教学方法[J].美苑,1994(1).

[2]韦秀玉.多学科艺术教育模式下绘画语言课程体系的建构[J].西北美术,2016(3).

[3]彭纲.绘画的数字化生存———在高校绘画专业开设数字绘画课的尝试[J].美与时代,2005(11).

[4]唐丽丽.探讨数字绘画在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2(4).

[5]龚田华.数码艺术的形式美与传统绘画的内在联系[J].美术文献,2014(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