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数字农业经济范文

数字农业经济全文(5篇)

数字农业经济

第1篇:数字农业经济范文

关键词:数字经济;农业经济;乡村振兴;融合

数字经济的快速兴起,刺激了农业向数字化转型步伐。数字经济发达程度已经成为农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数字经济的支撑,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的融合,将大大促进农业增长和农业现代化。

一、数字经济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推动我国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党的报告提出要“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党的五中全会全面布局数字经济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及相关部门相继了系列关于数字乡村发展的纲要及实施方案的文件:2016年的《“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年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2020年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等。这些文件都强调了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转型,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一)数字经济加速农产品生产销售

据商务部统计,2019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了3975亿元,农村地区收投快递超过150亿件,占全国快递业务总量的20%以上。到2019年年底,全国农村网商达到1300万家。根据《CNNIC:2021年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其中,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3.09亿,占网民整体的31.3%。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5.9%。全国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达99.2%。2020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79万亿元,同比增长8.9%。电商加速赋能农业产业化、数字化发展,一系列适应电商市场的农产品持续热销,有力推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网购已成为农民生活的常态,越来越多的服务和商品通过电商进入了农村,改变了农民的生活和消费习惯。客观上,有利于国家倡导的着力发挥信息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信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数字技术释放的普惠效应,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着力发挥信息化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支撑作用,繁荣发展乡村网络文化,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培育信息时代新农民,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等政策措施的实施。2020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不少地方的农产品库存积压量大。基于迅速引流聚客的需求,全国各地带货直播、购物节应运而生,主打品牌促销。“电商+直播”的渗透率迅速提升,许多基层乡镇干部带头当主播,直播带货,充当当地农产品代言人,带动了电子商务行业进一步发展。当地一些水果企业也通过对接大型电商平台,销量大增,线上销售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线下滞销的困境。国家统计局公布,2020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17601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9%。《2019年中国农产品电商发展报告》显示,大连、郑州两个期货市场农产品分别有期权交易品种豆粕、白糖,均采取网上撮合交易的方式。2018年交易1711.46万手,交易额127.27亿元。直播带货+产品定制的营销模式,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生态等产业深度融合,助农惠民,助力乡村振兴。如今,乡村数字经济已成为新业态,电商加速农业产业化、数字化发展,拓展了农民增收和消费空间,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数字经济在农村的应用推广,将出现更多的数字乡村、智能乡村,农民数字化素养随之提升。农产品流通关系着农业经济的运行效率和发展质量。由于农产品,特别是生鲜农产品具有价值低,易损耗,时效性强的特点,农产品能否顺利完成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中,很大程度取决于物流技术和物流效率。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一条连通农产品物流企业与贸易商家和消费者间的物流通道,实现货物运输过程的自动化运作和高效化管理,降低成本、减少自然资源和市场资源的消耗。近年来,中国农产品物流总额呈逐年递增趋势。

(二)数字经济为农村脱贫提速增效

构建“宽带中国”“互联网+”和“网络扶贫行动计划”等大数据支撑平台实现数字化治理,做到精准扶贫。信息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和数字技术的普惠效应,更多的农民享受到数字化发展的红利,将更有效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更有力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业经营管理高效化和农业信息便捷化。如今,数字经济已成为改善人民生活、促进乡村振兴的新增长点。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促使了众多生活服务业企业改变了参与脱贫攻坚的方式和路径。(1)增加就业岗位。中央提出‘六稳’‘六报’,强调“要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数字平台经济的发展,扩大了新增就业空间,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进步与大众消费升级,去雇主化、平台化的新就业模式应运而生。新就业接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而且兼职比例高,借助这种弹性工作形态有效缓解就业压力,这当中快递业最为突出。(2)拓展销售途径。通过网络渠道,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构建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平台,通过加强网络直播、微商、社群等手段营销,培育农村电商品牌,使贫困群众获得销售收入。商务部统计,2019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3975亿元,带动300多万贫困农民增收。2020年网经社启动“春雨行动”计划,形成了从资讯播报、数据查询、物资对接、扶持政策、专项调查、高端访谈等“六位一体”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体系。构建数字乡村让农村各类产品销售范围更广、销量更大,带动农民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品牌,生产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农产品流通的服务体系有了数字经济的支撑,有助于解决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问题。(3)促进绿色发展。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良好生态,需利用包括数字技术等现代科技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实现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的相辅相成与相互促进。《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等数字技术加快向农村普及,让乡村人、财、物等生产要素以及自然风光、田园风貌等自然要素发挥作用,推动乡村发展适应当地实际情况的产业,如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等新业态,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等农村新产业。

二、构建数字经济与农村产业的融合机制

通过构建数字经济与农村产业深度融合机制,赋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农村经济发展新引擎。

(一)领导机制

中央强调,“坚持全面振兴,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和信息化发展规律,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信息化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通过顶层设计加快数字化、信息化嵌入农业产业,将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探索利益冲突化解机制,健全相关法律基础,提升合作规范化水平。农业产业能否尽快利用互联网、信息数字化平台,农业农村信息化顶层设计和政策创设尤为重要。为此,首要的是构建领导与组织机制。通过领导与组织机制,加快数字技术推广应用,进而加快推进数字化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包括生产方式融合、产品融合、服务融合、竞争规则融合以及产业融合,提升数字化生产力,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畅通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让广大农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二)统筹机制

乡村振兴中能否应用数字经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统筹谋划,有序推进。首先,发挥互联网在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运用大数据产业集群、大数据技术创新联盟和产业联盟等,推动互联网创新成果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和农村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其次,探索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培育发展农业信息经济。可从中央、地方、生产者入手,构建一个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的协调合作机制。宏观上,处理好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经济之间的融合关系,涉及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项目布局;中观上,设计互联网+的农业产业的合作平台,建立政府引导与投资实施所形成的现代农业、智慧农业协调机制;微观上,发挥市场作用,注重互联网、物联网和农产品生产者之间产业链布局的互补和合作,建立利益分享机制,发挥互联网企业和农业信息化企业的核心带动作用,为信息技术开发应用和大数据共享建设提供良好的公共交流平台,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建格局。

(三)运行机制

农业农村信息化是乡村振兴的制高点。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以互联网为手段,以现代农业为目标,构建一批围绕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和服务在线化,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十四五”时期要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方面作用,通过信息引导,促进农产品供需动态平衡;通过更高标准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增强供给侧对需求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通过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建设,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途径。智能农业带来经济提升和人民生活的获得感和满足感明显提升。

三、数字经济助力智慧农业的实现路径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在的利润,近两三年迅速应用。2021年3月11日第13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4个5年规划和2035年愿景目标纲要》(简称《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

(一)数字经济促进智慧农业发展

《规划纲要》提出,“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激发了人们的消费需求向高品质、多种类的农产品转化。随着数字技术全面渗透到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农业现代化的推广、农业产能的扩大、亩产值的提高以及抗风险能力的增强都离不开数字经济对农业的支持。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应用和推广,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更进一步地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促进智慧农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推动乡村振兴。

(二)数字经济和农村经济深度融合

近年兴起的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新业态,促进了游憩休闲、健康养生、创意民宿等新产业发展。未来我国农业发展依托数字经济,借助人工智能,从大数据分析、视频识别、知识图谱、文本处理、语音处理等五大领域入手,发展具有农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点的智能农业。为此,长远而言,要大力培养相关专业人才,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源,搭建智能农业供需之间的沟通平台和促进机制。中短期则为智能农业的供需双方提供贴身服务,特别是数据服务。农业现代化离不开数字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数字化有助于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增长新动能,推动动力变革。我国农业农村能否高质量发展,关键就是看是否具有创新驱动。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壮大数字经济、建设数字农村,农村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是农村农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1.政府统筹,数据战略。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数据采集、存储、处理、挖掘、应用、展示、衍生,涉及多个领域、不同行业,需要政府牵头,构建数字乡村建设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合作对接机制。同时,政府提供财政投入和金融政策支持,协同企业研发,以点带面,探索数字乡村的经验,制定数据战略,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推动农业纵深发展,释放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经济巨大能量。2.技术创新,带动融合。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融合,离不开大数据的推广与应用。大数据能否推广与应用取决于技术创新。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切入点,从基础薄弱的技术环节作为突破口,探索高效、安全、健康、绿色、智能、生态农业发展道路。3.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通过新型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释放数字化生产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5G网络、数据中心等,关乎国家未来的国际竞争力。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融合功效如何,将影响我们的国家制度优势和市场优势的发挥。4.人才的应用型导向。首先,加大对现有人才刺激奖励。其次,充实后备人才力量。再次,培养一批领军人。

(三)把握农业经济数字化发展大好机遇

疫情以来,以“新投资、新消费、新模式、新业态”为主要特点的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央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立涉农信息普惠服务机制,推动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后疫情时代,政府对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特别是数字经济与农产品营销的支持力度更大,消费者也培养了线上消费的新消费习惯。把握好农业经济数字化发展的大好机遇,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乡村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从农产品种植、养殖、农产品交易、农产品物配供应链、农产品支付结算网络金融、农产品交易环境、农产品市场管理农产品监管和治理等环节数字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壮大乡村经济发展新引擎,推动我国由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使中国农业经济发展赢得长久的动力。

四、结语

数字经济,正在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新动能,成为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数字化的生产和消费,特别是信息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信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数字技术释放的普惠效应,加速了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的融合和发展。“夯实数字农业基础”“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国内农村发展趋势。数字经济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机遇,让数字经济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已成共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9:《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人民日报年5月17日第7版.

[2]徐华亮,2020:《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经济日报》2月13日第11版.

[3]李伟,2019:《数字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北京日报》6月3日第14版.

[4]王星,2020:《国数字经济进入提速换挡新阶段》,《中国电子报》4月24日第004版.

[5]刘姗姗,2020:《吉林省推动数字经济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吉林日报》1月15日第3版.

[6]黄益平,2020:《经济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的作用》,《北京日报》3月9日第13版.

[7]吉富星,2021:《加快补齐农村数字经济短板》,《经济日报》1月27日第5版.

第2篇:数字农业经济范文

关键词:数据收集;信息平台;资源调配

在我国,产业结构中农业所占比例远远高于其他产业,从产业发展的根本现状来看,农业的生产水平是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将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创新性的应用于农业领域,实现数字化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是现阶段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1数字化农业技术概述

在农业领域进行数字化管理其实质是将先进的管理技术运用到农场建设发展的各个方面,利用系统化的管理方式,维持农场的健康高效运行。数字化管理技术,是根据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创新性的运用现代化技术对农场人员调配、基础机械建设、财务数据运行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将先进的科技手段与传统的管理经验相结合,研发出的一种加强农业管理效率,提高农业产出的综合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填补传统管理系统的漏洞,提高农场运行效率,实现人力的充分调动与农场资源的合理配置,改善农业机械的利用水平,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为农场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与此同时,增强现代化技术在农业产业的运用,也为农业经济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数字化农业就是将数字化信息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的整个流程,实现可视化管理,从而使农业管理的过程实现数据的高效有序处理、控制农业经济运行成本和加强基础农业机械的建设等发展目标。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区域水平差异较大,数字化管理技术通常与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相适应,农业发达的区域对于数字化管理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为此加强农业数字化进程,首先要强化其在区域推广的力度,促进区域农业的高速发展,只有当区域农场的发展具有规模性,才能带动该区域对数字化管理的技术需求,从而有效推动农业产业整体的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之上,率先成为数字化管理的试点地区,将为全国范围内推行的现代化农业运行模式提供了参考模板。需要注意的是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手段实现农场管理方面的统筹规划时,要切实将数字技术应用于管理系统的内部,不要只将其作为一种外在的技术手段。在农业生产实践环节、农业技术研发环节和农产品的运输存储环节要切实落实数字化管理技术,实现现代化技术对农业产业的全面管理。

2农场农业统计信息系统的建立

准确全面的信息采集,是建立数字化农场管理系统的基础环节。在建立农场统计信息系统时,农场应加强专业化机械的建设,使用专业化技术人才进行农业指导,建立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从而保证信息管理技术的全面有效推行。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建立实时传递的信息渠道,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从根本上降低不必要的资源损耗。

2.1农场经济统计数字化系统的数据采集

(1)在信息的存储方面。将农场信息通过网络数据的模式进行存储,在保证信息完整性,将农场历年的产量、收益进行对比,制作明确的统计报表,分区域实行综合绩效等方面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技术辅助。(2)在对农场大数据的处理方面。数字化的网络技术,可以进行准确有效的分析计算,对于农场的财务管理、产量统计、农产品运输等方面的数据信息管理提供了便利。然而,尽管数字化管理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大力推行,但由于历年来信息数据的保存不当和基础数据的记录不完善,使得农场数据的采集和区域内农业信息的交互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3)在农业信息采集方面。建立一个专业化的信息交流存储平台,成为了数据信息有效管理的首要前提。相关部门应将农业数据平台作为各区域农场实时信息数据存储的数据库和区域化数据对比的网站,从而实现对农场数据信息的有效管理。

2.2农场经济统计数字化系统的指标表达与实现

(1)利用Access数据库技术实现数据的存储,并利用基于ASP动态网站技术开发的网络应用系统,最终实现了散点图分析、经济增长率分析等。这一技术在农业数字化研究的实现,可以直观、具体地展示农业经济投入和经济增长的比例关系,突破了农业数字化研究中单机版系统现状,实现了网络下多终端共享,并为农场数字农业集成系统网络平台的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方法。(2)数字化农场的方差贡献率是指它所包含原始指标信息变化的程度,当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0%至106%以上时,我们还可以认为这几个主分量可以代表原来的多个变量来反映原始指标的信息。在分析过程中应该根据每个主分量中载荷因子相关系数大小排序,说明第一主分量主要表达了农场产出收益能力;第二主分量主要代表了第一、二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第三主分量主要表达了林业的高产效益类指标。

3结语

农场经济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发展过程中应深化数字化管理技术在实践环节的应用,保证信息化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加强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实现数据收集与存储的全面有效性。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管理方面,不仅是农业产业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张海波.发展数字化农业提升大农业层次[J].农场经济管理,2016(3).

第3篇:数字农业经济范文

关键词:数字经济;农业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新业态

0引言

“十四五”时期是数字乡村全面“布局”和重点“破局”的关键阶段。随着“数字乡村”政策的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正逢其时。目前,数字农业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一方面推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为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生产经营领域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随着5G时代加速到来,进一步推动了物联网技术的升级,也将极大地提升信息的传播和处理速度,为数字农业的高效、精准运营提供技术保障。作为乡村振兴主战场和共同富裕的核心载体,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县域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是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借助数字技术、“互联网+”以及平台经济等新经济业态,依托县域1~2个农业核心产业以及由此辐射的产业集群进而构建起一个生态链,进一步建立合作、共赢和高效的县域经济发展体系。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广大乡村地区都将会以数字化为关键引擎,以数字农业、工业互联网等形式赋能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要素升级、模式创新、治理优化等县域数字生态发展新趋势。

1物联网奠定了县域农业数字经济的基础

物联网在农业领域应用范围广泛,是发展数字农业的前提和基础。物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智能家居、车联网、公共服务、智慧农业、智慧物流、智慧工业等,把过去独立割裂的终端融入网络体系,可以创造大量新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农业物联网行业产业链由上游软硬件及资源供应商、中游农业物联网服务供应商以及下游消费主体三部分组成。部分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供应商凭借其资金及技术实力布局农业生产全领域解决方案,为下游消费主体提供农业生产全场景应用需求和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下游消费主体包括政府部门及现代农业集团。目前我国农业物联网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是政府主导下的物联网示范和应用的载体。首先,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具有典型示范作用,政府为加深农业物联网在农业各领域的渗透,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作为物联网应用与推广的载体,率先开展行业应用示范。其次,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依托园区这一载体,推动农业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优势产业向园区集聚,推进农业产业化、多功能化经营。再次,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产业集聚的载体,是规模化生产的内在要求,打破区域界线,形成农业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营、合作化生产。通过发展产业化经营,可以为发展县域现代化农业增添助力。

2数字技术推动农业产供销协同生态链逐步形成

新一代数字技术为解构和重塑传统农业范式提供了全新的发展逻辑。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数字经济在农业产业领域的渗透率仅为8.9%,远低于第三产业40.7%数字化渗透率。目前,5G时代的来临以及乡村振兴叠加数字农业相关政策,将共同助力数字农业步入快速发展期。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赋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把数字技术嵌入从田间地头到消费终端供应链管理全过程,以“工业思维+数字农业”指导农产品研发与生产制造,形成营销、物流、技术、资金、人员培养等全方位数字化赋能,这将成为数字经济后续发展的重点。

2.1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驱动县域农业增产

农业生产链分为产前(农资供应)、产中(农产品种植/养殖)、产后(农副产品加工、农产品交易)环节,流程冗长且复杂。数字体系的完善和万物互联的实现,让农业有可能出现全新的社会供销关系。当前数字化技术在中国农业产中环节的应用还处在应用期向发展期转变的过程中,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5S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大数据和云计算应用较为广泛,处于快速发展期;AI、物联网(IoT)已经进入农业领域,在农业生产中逐渐应用起来。虽然5G技术的整体发展还处在初期,在农业中的应用也只处于探索期,但是随着5G技术的逐渐发展成熟,对其他技术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产生极大影响,将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智慧农业是数字技术和农业科技的结合,通过搭建供应链环节的基础设施、供应链环节的数字化、生产环节数字化、订单数字化、供需关系数字化等几个环节可以实现打通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整个产业链路,这种凭借大数据沉淀的技术优势赋能县域产业的模式可以帮助县域产业升级,进而通过数字化引擎推动乡村振兴。以京东数科打造的数字农业生态圈为例。京东数科打造的产业数字化“联结(TIE)”模式,为客户提供“科技(Technology)+产业(Industry)+生态(Ecosystem)”的全方位数字化解决方案,其旗下“数字农牧”依托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方面的数字科技能力,自主研发并推出集成“神农大脑(AI)”+“神农物联网设备(IoT)”+“神农系统(SaaS)”的智能养殖解决方案,独创养殖巡检机器人、饲喂机器人、3D农业级摄像头等先进设备,打通了养殖全产业链。同时在生产和消费的双向需求下,京东数科数字农牧联合观星农业,共同打造了数字化水产养殖模式,通过集装箱养殖,充分利用生态养殖科技,打造全新的可持续数字化水产养殖发展之路。

2.2数字化物流体系提升农产品物流服务效率并降低成本

碎片化的供需信息,是中国农产品流通高成本的核心来源,农产品流通体系变革的根本目的就是降低信息成本。借助数字化来优化农业产业,帮助传统农业做全链路的升级,突破点将从产业链的下游(提升农产品收储加工能力)进行。以阿里数农构建的“产地仓+销地仓”模式为例。作为阿里数字农业新基建的重要一环,“产地仓+销地仓”模式优化了农产品数字化流通网络系统,推动着农产品从种植、生产、流通到消费的全链条革新。首先,在产业互联网的助力下,将仓库、物流中心下沉至田间地头的“产地仓”模式不仅可以有效缓解订单和采摘在时间、数量上的错配压力,解决农产品的分级建立标准,实现农产品到商品的过程,还可以降低农产品采摘、贮存、运输环节的损耗,同时将产值更大程度地留在原产地,实现当地农业产业增收;其次,在消费端,这种短链农业模式满足了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升级,最终实现“产消匹配”“产网融合”“产建一体”“产链共赢”。

2.3农产品交易数字化驱动农业产业链的数字化升级

自2016年起,大数据、人工智能、云服务技术的革新发展推动浅层决策智能走向成熟,新型商业智能时代逐步开启,新的科技和应用正在重塑着整个零售行业,为传统零售业带来在底层技术驱动、消费结构分化与升级持续。随着一、二线城市流量见顶,各电商平台纷纷布局农村新零售,从线上线下竞争到融合,加速构建现代快捷便利的物流网络、运用大数据进行农产品消费分析,推动农业生产朝着标准化、绿色生态的方向迈进,农村电商也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基地直采、社区团购、农场对接社区、直播带货等模式的扩展降低了农业生产者成为商家的门槛,让生产者在没有规模化优势的背景下也有机会接触更多的消费者,进而达到一定的供需平衡。近年来,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提升了实时信息连接和数据处理能力,数字经济催生出社交电商和直播电商等新型电商模式,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进一步改变了传统零售业的时间、空间距离,让远离客源市场、没有地缘优势的地区也能搭上互联网的快车,获得迅速发展。各电商平台通过打造产、销、研、加工一体化的现代化农业产业链系统,实现了消费端“最后一公里”和产地“最初一公里”的直连,探索出农业产业新模式,改变了小农户的利益分配格局,让产业利益变得更加平衡,自发式涌现-集群化发展-产业链形成-新工业化体系(新基础设施、新生产要素和新服务体系)的出现成为县域电商产业发展行之有效的路径。

2.4县域普惠金融助力解决农产品生产资金缺口

随着城乡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县域金融服务体系的日趋完善,近年来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数字普惠金融服务链条更加顺畅,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制度保障更加健全。同时,随着“三农”数据平台的建设,在推动土地确权、流转信息等“三农”数据的有效归集和适度共享并提供给合规的金融机构规范使用方面,新服务、新产品不断涌现,县域数字普惠金融迸发出新的活力。

3乡村治理进入全面数字化阶段

要全面理解数字经济,可从要素、供给、融合和治理等多个维度出发,分别对应的是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以及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治理,包括治理模式创新,利用数字技术完善治理体系,提升综合治理能力等。目前,随着数字技术持续升级,数字应用场景持续拓宽,数字生态推动县域组织形式发生变革,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乡村发展模式,既是当今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求。

3.1数字乡村服务平台创新乡村治理模式

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乡村治理、农村居民服务和产业发展三个方面,数字化服务平台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基于数字乡村的发展理念,构建“数字乡村一张图”,拓展信息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在乡村治理实践中的运用,涵盖乡村规划、乡村经营、乡村环境、乡村服务、乡村治理等诸多方面,通过技术手段和平台模式创新性地解决乡村发展中的阶段性难题,促进政府工作模式的转变,在政府端实现“治理+服务”的乡村管理方式,协助政府实现全视角评估和科学决策。

3.2数字技术助推乡村政务服务实现均衡均质

要打造数字化的乡村生活空间,关键在于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机制,通过数字技术全方面采集县域发展数据并实现“一张图”展示,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新技术和新业态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现县乡村政务服务“一网通”,促进农村居民对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均衡均质,尤其为乡村群体公共服务的可及性提供了资源链接和服务支持。

3.3数字化技术重构乡村善治体系

随着“互联网+政务”不断向乡村延伸,将助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实现县乡联动,把更多公共资源下沉到乡镇和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村民自治方式,进一步保障了村民的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权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农村个体、组织的思想、心理、行为规律进行科学分析与预测,有利于将乡村社会矛盾与冲突解决在萌芽状态,使乡村治理的动力激发模式由“矛盾激化-救火维稳”转向“主动预防-积极创稳”。

4结论

第4篇:数字农业经济范文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经济增长;影响

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农业发展也越来越注重技术的投入,农业技术推广力度不断加强,投资规模加大,极大的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因此,要高度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客观认识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采取一定的科学手段,提高农业技术应用水平,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的新发展。

1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

1.1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分析

农业技术推广,主要是在农业生产中,大范围普及农业技术的应用,提高技术的应用水平和效率,从而更高质高效的利用土地资源和资本,创造出更多的农业产值。[1]此外,推广农业技术,对于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以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从目前来看,农业技术推广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一部分限制因素,如:农民整体素质偏低,传统思想影响过大,创新不积极,致使农业技术推广速度较慢。

1.2农业技术推广初期影响

农业技术推广初期,限制条件较多,大部分农户不愿主动接受和尝试新技术。因此,主要采取实验形式的推广方法,一部分农户通过利用农业技术进行实验,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对农业经济的增长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农业技术应用者的农业生产地位逐渐上升,促使农业技术推广实验进一步深化,并且不断对农业技术进行改革创新,获得新的突破,最终吸引了多数的农户,农业技术的使用者越来越多,农业经济增长的趋势也逐渐明显起来。

1.3农业技术推广不断成熟后的影响

农业技术在推广中,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技术逐渐成熟,采用农业技术的人员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当农业技术应用的人达到一定数量时,农业生产的产量就会提高,随之而来也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增长。

2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与农业经济之间的关系分析

通过对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技术推广进行分析和研究,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要想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就需要快速对农业技术进行推广,提高农业技术的应用范围。而对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就需要对农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此进行实际的投资。这也是分析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与农业经济之间关系的基础和依据。[2]通常,对于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无论时间长短,都会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但是,如果从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短期绩效方面来看,农业总产值并不高,如果从农业技术推广投资长期来看,农业总产值比较大。一般情况而言,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和农业经济增长并不能一直向前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因为,农业技术推广需要一定的时间,只有新技术得到大范围的应用,转化为实际的农业生产力,才能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经济的增长。

3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力度的具体措施

3.1提高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

要想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水平,首先就离不开政府财政上的支持。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使农业技术推广具备充足的资金,扩大农业技术推广的范围。[3]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要对农业推广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机制,制定一系列的制度和政策,合理调整资金注入的结构,使农业技术推广得到政策和资金上的双重支持,保证推广资金的充分利用,促进推广工作的落实,从而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规范性和时效性,真正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进一步发展。

3.2对农业技术推广投资进行创新

对于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机制来讲,主要是采用自下而上的模式,不利于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稳定进行,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更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农业技术推广投资进行全面的创新和改革,建立起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投资运行机制,促进其多元高效发展。通过实行多元高效运行机制,能够建立起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服务体系,根据当前农村农业生产实际,提供更专业更有效的服务,促进农业技术的应用于发展,同时也能够使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在市场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

3.3加强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

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主要是推广农业技术的应用范围,在此过程中,农户对新技术的应用是关键,这也是农业经济能否增长的关键。因此,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开展各种专业的培训班,或者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现场演示等,提高农民应用农业技术的能力,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加强农民对新技术的认识,使其主动投入到学习与应用中来,打破传统的农业生产观念,主动接受新技术,树立新的思想和观念,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的水平,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

4结论

综上所述,农业技术推广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途径,也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了进一步发挥出农业技术推广的实际作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体系和机制,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落实,促进农业技术的应用,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晶,肖海峰.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4,(1):41-45.

[2]冉莉.探究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J].农技服务,2014,(11):8.

第5篇:数字农业经济范文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农业经济增长;影响

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是将科技转变成为农业生产力,将社会资金引入到农业结构中,以实现农业经济的增长,这不但需要政府和相关科研单位的努力,还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推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而为我国的经济增长作出突出贡献。

一、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意义

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就是为扩大再生产而投入农业生产领域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会比表现,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使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得到强有力的发展动力,能够不断改善农业的物质技术,是农业的生产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也是投资的多样化表现。此外,推广农业技术,对于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以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从目前来看,农业技术推广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一部分限制因素,如:农民整体素质偏低,传统思想影响过大,创新不积极,致使农业技术推广速度较慢。

二、农业技术投资推广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存在的问题

1.农业技术投资推广以政府投资为主

我国当前的农产业结构依然是以农民个体户为主体结构,以政府的财政支出为主要模式,由于受到相关农业相关技术成本过高、国内农产业的相关经济效益差、相关企业虽然是以农产业为核心而建立的,但他们的发展潜力有限以及,对农业技术投资推广的观念陈旧与认识不做足,从而造成了我国农业科技广泛推广困难,推广投资仍然由政府来承担等问题,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农产业的发展。

2.投资缺乏带动力

我国已经逐步的重视对农业产业链的投入,为了可以促进我国农产业的良好持续发展,国家也相继的出台了一些帮扶政策,对农产业技术的投资也逐年增加。但是,就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当前的农业技术与发达国家先进技术水平相比较,差距还是非常的大,我国推广投资力度不足,造成了预期效果的实现较为困难的局面。另外,在当前我国的农业财政支出中,农业财政支出所占比例较低,由此可以充分体现出国内对农业技术投资与推广的力度小、资金数额不大,造成了国内农业产业增长困难,很难从根本上取得实际进展。

3教育、科研和推广严重脱节

实现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有效转化,必须要实现教育、科研和推广三者之间的有效融合。由于受到当今管理上诸多矛盾的限制,当前各自为政现象比较严重,没有实现三者之间的有效融合。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投资推广过程中,只有农业科研以及相关教育机构积极的响应共同参与其其中,但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作为农业科研成果有效推广的核心部门,却被忽略并没有实现完全的参与其中,从而造成了众多的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换率低下的状况发生。与此同时,在此种背景下,一些前沿的农业科技技术难以实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第一时间获取,其推广部门不能及时的对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行更新,由此导致了其不能充分的满足当前的农业生产经营需求。

三、农业技术投资推广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策略

1.加强财政支持力度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要想实现彻底的改变与发展,国家可以通过出台一系类相关的倾斜政策,强化与完善当前的农业技术投资推广发展机制,增强我国农业技术投资推广的力度,对其的投入资金进行有效合理的运用。相关政府部门通过建立完善有效的绩效系统,加强增大对农业技术投资推广的监督工作,对投入资金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控,做到“专款专用”,合理使用过投资推广资金,提升其的使用率。此外,相关政府部门要依据实际的情况,来对以往经费使用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善,要做到项目与事业费比例的科学、合理化,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奠定良好的基础,促使其可以有效的进行开展。相关数据表明,在当前的农业技术推广相关部门,80%以上的资金费用都用于工资的发放,严重的制约了农业技术推广活动资金流动与使用,在此种背景下,事业费用的拨款比重政府应该进行加大,有效控制在25%以上。

2.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

“自上而下”的农业推广形式只是注重于应用推广,过于单一,对现实市场的实际需求没有起到充分的考虑。所以,必须要进行技术推广形式的改变,实现“由下至上”的技术推广模式的建立,做到农村科研机构、科研所等相关部门协力发展,以此来将政府投资的农业技术推广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同时,通过对多元化的金融投资机制进行有效的建立,相关金融企放宽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贷款门槛,以此来对民间资本的作用进行充分的、积极的发挥。此外,对非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科学分流,对基层推广人员的相应的工资待遇进行提高,以此来保障他们可以享有到应得的利益,大力兴办经济实体,有效推动非技术推广人员可以全心致力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对推广机构的影响力进行有效的提升,并将经营与推广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处理,以此来实现推动现代企业的发展。

3.加强农科教结合工作

实现农业经济的经营模式的多样化、丰富化,以多元化、核心化等方式并存的模式来推动农业支柱产业链的全面发展,加大对农业推广技术人才的专业知识、创新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培训与培养,实现农业支柱产业链的结构在源头上进行不断的健全与完善。一方面,建立校企、政校合作机制。为是实现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有效性,通过对政府各个职能单位、科研单位、企业三者之间的协作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强化,以此来促进教育、科研和推广三者之间的有效融合,提高各职能部门参与积极性,以此来发挥各职能部门的最大功效,提高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换的转换率。另一方面,做好示范带头工作,通过结合当地农业技术现状,积极开展品种、科技示范等相关活动,以此来促进形象品牌的良好推广,实现农业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从而促使当地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四、结语

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加快现代化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的生产产量,提高农民收入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农业对于科学技术的需求还在不断增长,这就需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工作。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投资渠道单一、产学研脱节、投资缺乏带动力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工作的发展,为此笔者结合以上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完善策略,希望给我国农业产业改革提供有效依据。

参考文献:

[1]董洁,王洪勇,王海燕.农业技术投资推广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探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6,(15):45-46.

[2]冉莉.探究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J].农技服务,2014,(11):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