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团队人文建设范文

团队人文建设全文(5篇)

团队人文建设

第1篇:团队人文建设范文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高职;校园文化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特色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方向和路径。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均试图引入企业文化、行业文化等元素来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忽视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尽管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大成绩,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引入的企业文化、行业文化基础较薄弱,校园文化观念相对落后;重视对学生的技能培养,相对轻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千篇一律,办学理念比较模糊;文化积淀不够深厚,突击建设痕迹明显。因此,必须积极构建适合高职教育的并有着自身特色的,人无我有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既要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修养培养,也要提高学生与所学的技能和职业相对应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起源于八十年前的内思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探索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机电特色职教文化体系,培育出独特的雨耕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凝心聚力,确保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深厚文化积淀,彰显职教文化

1.1融合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自建校以来,始终以职业教育为己任,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渗透着实业报国的思想传统。近年来,学院在国家骨干院校建设中充分挖掘校企合作的内在契合点,建立“校企共融、文化共育、价值趋同”的文化交流平台和基于“情感和文化融合”的沟通机制,制定了《校企合作文化建设方案》。围绕办学方向,办学目标,注重“校企结合”,课堂衔接车间,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先后与奇瑞公司、美的集团、集瑞重工等知名企业合作开展“订单班”,把企业文化带进课堂规范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让学生提前感受到企业对于人才在人文素质方面的要求。学期开学在校园醒目地方学悬挂“走进校园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等标语,实训室布置植入企业车间文化元素。各系部按照各行业、各专业的不同职业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走进企业活动日”等特色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各类讲座以及和主题班会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以及就业观,培育学生的职业操守,努力适应社会一线的需要。

1.2贯通技能教育与人文教育

学院工科专业集成度高,且大多数属机电制造类。毕业生情况调查显示,企业对毕业生专业素养给予充分肯定,但对他们的人文素养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针对这些建议和意见,学院大力推进“素养教育进课堂”,开设礼仪仪表、品德修养等人文素质选修课,促进技能训练和素养培育二者的紧密融合,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让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感受和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学院还开展了“校园文化艺术大讲坛”系列活动,五年中邀请知名学者专家开展文化讲座百余场。同时,学院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组建了人文管理系,此后陆续开设了一批文科类专业,设立的文科类专业诸如应用英语、物流、市场营销等专业也都注入了机电特色,这种个性化特色培养,使得学院在就业中更有竞争力,在岗位上更易成为全方位复合技能型人才,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1.3通过竞赛文化进行素质教育

学院坚持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学生的素质教育同步,注重提升技能和塑造品质兼顾,通过竞赛培养师生的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敢为人先的竞争精神,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学院的竞赛文化体现广泛性、多层面、交叉性、团队性。一年级是选拔团队,二年级是参赛团队,三年级是教练团队,各专业、各班级都有竞赛团队,团队可自主选择指导老师,团队人员可突破系部专业的界限。如,2014年获机械装接国赛一等奖的团队就是两个系学生组成的团队。通过团队培养、教师指导、相互学习,学院技能竞赛文化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学院品牌效应得到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得以增强,行业企业参与度也不断加深。

2.传承创新精神,弘扬特色文化

2.1传承雨耕精神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老校区坐落于安徽省芜湖市雨耕山,建校八十载,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雨耕精神,即负重前行的进取精神,忠于实业报国的坚守精神,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以及兼收并蓄的学习精神。学院食堂前校园“雨耕”的铭石,每年一次以“雨耕”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校友返校的“雨耕”论坛。院精品社团大学生记者团还出版了《雨耕山下》等期刊。学院还通过人文讲坛,采集知名校友资料,征集和整理实物文献,精心策划校史馆,拍摄纪录片等方式讲述校史、景观、学校发展、校园风貌和励志故事等,让广大师生关注学院办学理念、文化特色、发展脉络以及核心价值观等。如徐文杰、吴威等自强之星和道德模范等典型走向讲台讲述机电好故事、人生好华章,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大学生的思想。学院成功举办多届师生书画、摄影、科技作品展,每届展览收集各类作品均超过120件。繁荣的社团文化活动不断充实着雨耕精神,学院34个大学生社团伴随着学院发展和不断创新雨耕精神。另外,由于机电行业的从业人员需要强健的体魄,学院重视将体育元素植入雨耕精神中,彰显出力量之美。学院学子在各项赛事中顽强拼搏,成绩可喜,学子的人文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2.2丰富雨耕精神

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借鉴江浙发达地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兼收并蓄,开展文化交流。一是“文化走出去”。通过派遣交流生等方式加强与台湾高校间的校际交流与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和文化的交流。重点围绕与台湾新竹县私立内思高级工业职业学校间的历史渊源加强两校之间的合作。2013年11月,学院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协议,共建校园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推动皖台教育与文化交流的深入开展。二是“文化引进来”。我院长期与芜湖书画诗词研究团体联合开展各类人文讲座、培训、艺术活动等,让高雅艺术进校园、繁荣校园。如近年来学院主导参与了“人文耀眼弋江”、“高雅艺术校园展演”等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提高了师生人文素质,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2.3创新雨耕精神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地处的安徽省芜湖市,是一座开放包容和不断创新之城,学院与芜湖现代化建设、发展和改革开放相伴相生、一路前行。学院一直以“产学互动,能力为本,创新创业”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特色,不断创新和发展着雨耕精神,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行业企业科技开发与创新。为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及其下设的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为全院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指导。不断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并投入专项资金建设服务载体。学院设立了每年10万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资助经费,投入近百万元建立了“安徽省AA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新工作室”和“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室”。经过努力,学院孕育了为数众多的创新创业先锋,积淀了丰富的创新创业文化。学院先后获批“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校”、“全国高职高专创新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3.转变育人观念,引领榜样文化

3.1优秀教师“传帮带”引领机电文化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学院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开展教坛新星、骨干教师、教学名师、专业及学术带头人评选及培养工作,逐步建设好政治素质硬、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文化传承好的教师队伍。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完成学院的育人目标、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充分发挥我校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快新教师成长的步伐,学院为新入职工作的青年教师安排导师,采用“导师带徒”的方式,充分发挥学校优质师资的优势,更好地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以缩短新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新教师幸福成长。

3.2教师指导、朋辈师范创新创业文化

学院教师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兴趣,培养科学的学习和思考习惯,组建了由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以及企业、专家组成的“创新创业导师团”对学生创新创业进行指导。学院邀请了一批杰出校友、优秀毕业生以及创新创业典型为广大学生开展“我的青春故事”、“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等报告会,直观的让学生了解到人文素质在创新创业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姚海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成涛.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D].湖南:湖南大学,2011.

[3]莲花.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以内蒙古高职院校为例[D].内蒙古:内蒙古大学,2013.

第2篇:团队人文建设范文

关键词:合唱艺术;人文素养;促进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高校教育体制逐渐开展了改革工作,已经将培养高素质的高校人才确定为了高校的发展目标。而随着人文教育体系构想的出现,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而合唱艺术作为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段,对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开展合唱教育的重要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改革实行,我国教育制度也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传统的应试教育正出现改变,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而合唱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其他的艺术不同,不需要较高的参与门槛,所有学生都能够共同的参与进来。而其也是大学生进行充分的自我表现的平台,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和团队意识。并且合唱艺术作为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使学生在参与与欣赏合唱的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审美情操,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由于合唱艺术不仅仅能够为个人情操的培养提供机会,更是因为其排练训练过程的辛苦,能够为学生提供出良好的努力的榜样。也就是说,想要提升合唱艺术的表达效果,就需要通过不断的训练,这种努力奋斗、刻苦训练的行为,也能够在学生的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产生良好的指导作用,逐渐使学生培养出基本的素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实现高校人文素养的教育目的。

二、高校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大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在社会快速的发展之下,社会各阶层的矛盾也在不断的暴露出来。在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后,其人文素养的缺失问题也逐渐的被暴露出来,已经成为了除就业问题之外,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主要是因为,首先当大学生普遍缺少比较健全的人文知识能力。其是由于长久所以来我国的社会背景造成的。由于我国社会普遍比较重视对于理工科的培养,对于人文社科类的重视程度十分不足,也直接导致了我国当代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基本的历史知识和人文素养。并且其对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没有正确的人事,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没有良好和较高水平的审美能力。其主要表现为:大学生普遍没有良好的纪律观念,缺乏法律意识和伦理观念,所以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没有良好的行为表现和言谈举止,这与独生子女政策也有一定的关系。其次,由于当代大学生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较强的功利心。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真实情感的交流,对别人的判断都需要通过利益判断,只能够进行利益的往来,对眼前的利益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较高的物质享受,缺失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与高校中缺少良好的人文素养教育也有一定的关系。

三、合唱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促进作用

合唱作为音乐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具有特色鲜明的表现形式与独特的艺术魅力已成为音乐艺术中,最高的艺术表达形式。并且由于其所具备的高尚的艺术情操以及积极向上的艺术内容,也成为了高校人文素养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教育形式。而利用合唱教育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并且为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氛围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合唱教育最终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中关于人文素养培养的要求。

(一)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由于社会化的分工逐渐开始精细化,个人能力不能得到直接的体现,所以只能通过团队的合作,才能更好的发挥出个人能力。对大学生进行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的培养已经成为高校进行高校人文素养教育的最为重要的内容。而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才能完成由学生向社会角色的转变。而合唱艺术教育形式主要是通过集体性的活动共同完成多声部的作品的歌唱这种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所进行教育的。在其具体的演唱过程中,对不同的演唱个体有着共同的要求,需要其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因此,在合唱的训练过程中,其实就是对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的培养促进的过程。合唱艺术需要达到的是共性而不是个性,在合唱过程中就需要参与的队员能够建立起和谐的官谢,同时在艺术形象和情感表达中形成比较统一的形式。这种情况下,不能使团队去适应个人,而个人在逐渐适应团队的过程中,就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以及协作精神,培养其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能够提升高校学生的审美情趣

合唱艺术中十分重视对于人声和谐且统一的要求,这也是合唱艺术中的审美特征。而在大学生参与合唱的全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进行审美体验的过程,并且能够在此过程中,不断的对美学艺术进行体会、感受、表现。通过参与合唱艺术,能够逐渐使学生的情操被较好的陶冶,将其的心灵进行净化。在合唱的艺术表现过程中,能够同时使演唱者与欣赏者在体验与感受作品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精神层面的沟通与交流,并积极的对合唱艺术进行参与与体验,并发挥出其强大的想象力,最终获得情感的交流。随着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高校逐渐认识发到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而合唱教育作为审美教育培养的重要途径,很多的高校已经开始在相关的人文素养的教育培训过程中应用合唱教育,不断的提升高校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众多优秀的合唱艺术作品在大学校园内的普及和传播,大学生们通过对于优秀的艺术作品的了解、感受、体会不仅了解了国内外的优秀文化和艺术精神,也通过对于时代精神的感受过程中,在开阔眼界的同时,不断的提升了自身的艺术审美能力。

(三)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情况

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是成为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标准,也是对于学生进行心理情况评估的重要准则。全球化进行在我国不断加深,经济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众多的问题,例如主流价值观的逐渐模糊、人们普遍缺乏信仰、精神世界的空虚等,都造成了人们不健康的心理结构和心理状况。而作为自我意识快速发展,人格形成的最关键时期,大学时期如果没有进行良好的行为、心理指导,很容易使学生出现以上的情况。而当代大学生主要的特征就是其具有鲜明的个性,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往往缺乏集体团队意识。虽然其具有良好的自我思考能力,独立人格能够较快的形成,但是其不能良好的进行社会交往,容易产生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没有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影响其全面发展。合唱艺术作为集体的艺术项目,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的同时,也能够利用大声的歌唱行为,将自身的压力进行释放,帮其缓解不良情绪,避免消极心理的形成。逐渐使其学会自我调节的能力,通过有效的宣泄方式,逐渐获得心灵上的放松和情感上的良好体验。最终使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心理,实现全面发展。

(四)能够营造轻松和谐的大学校园环境

在我国社会大环境中,建设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主要要求,而大学校园作为社会的缩影,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校园氛围,是建设校园文化的根本要求。合唱艺术能够达到的最高要求就是声音的和谐。所以营造和谐的大学校园环境与合唱艺术的最根本要求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合唱艺术所具有的高雅的格调以及积极向上的文化艺术特征,并且合唱艺术所追求的和谐合作精神,能够有效的促进高校校园内部形成良好的和谐氛围。因此,大学生在合唱教育长期的熏陶之下,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人文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从其外在的行为过程中表现出现,形成和谐的大学校园环境氛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高校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使用合唱艺术能够对其起到十分有效的促进作用。不仅仅能够将现阶段高校中只重视理论知识与专业教育的问题进行改变,还能够增进高校对于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培养出具有较高专业能力、良好的审美情趣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苏敏.尽精微而抒广大——大学生合唱团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J].艺术教育,2009,9:84-85.

[2]何宁波.基于合唱艺术教育的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现状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12:220-222.

第3篇:团队人文建设范文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高校健美操,融合;全面发展

0前言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人才不是片面单一的,而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青年。素质教育是很早以前就已经喊出来的口号,意在突破已经近乎僵化的单一的教育方法,和应试教育。将只追求分数的教育方式转变成追求学生的各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健美操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平衡能力,力量和身体的协调度的重要体育活动。大学开设健美操课程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大学课程,还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实现了德智体全面发展[1]。

1健美操的性质与特点

健美操课是一种教学生力与美相结合的课程。健美操是一种集舞蹈和体育为一体的体育运动。健美操不光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操练起来既美观又大方。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吸引着大批学生进行此课程的训练。在训练和表演过程中也会涉及其他学科。比如音乐。音乐频率形成的节拍指导在健美操的训练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健美操表演的整体布局,每个队员的站位又和美术构图息息相关。团队表演时站位不但要考虑整体布局,还要符合形式美感。通过练习健美操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美术水平甚至音乐能力[2]。

1.1要想练好健美操就需要刻苦的训练,每做好一个动作都要付出辛勤的汗水,一套完美的健美操背后是执着的信念。

健美操有些动作难度大,往往训练好一个动作要花费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比如下腰和下叉,少则锻炼数周,多则锻炼数月。而且练习此动作是非常痛苦的。训练前期还要把身体柔韧度练出来。压腿,弯腰,几乎成了每天必备的课程。可以说要想学好这一门课首先要有敢于吃苦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恒心。可以说这门课程对磨练一个人的心性有着很大的作用。

1.2如今再也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

无论做什么事情,团队协作都很重要。凭个人之力,即使再出色,他的成绩也不可能会赶超一个团队。有一个教育性质的动画短片,其主人公是一只运行速度很快的萤火虫。这只萤火虫由于自负自己的运行速度,所以脱离了自己的团队。它本以为自己能飞的更远,却不料刚一起飞就碰到大树。他正在焦头烂额的的时候,突然一群萤火虫飞了过来。大家的力量是强大的,一群萤火虫散发的亮光很轻易的就能照出夜晚所有的障碍。于是这只萤火虫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凭自己一己之力,无论能飞多快,都不可能离开这片森林。而那群萤火虫,虽然行动缓慢,却能够飞的更远。团队精神在健美操练习中表现很明显。健美操不光是个人的表演,更是团队协作的升华。一个人的完美不是真正的完美,一个团队的协调,才是真正的成功。在健美操表演中,每一个人都要既做好自己的动作,又要统筹好团队的和谐。这说起来容易,但在执行起来确实是有难度的。在节拍的指引下,每个人要把动作做到一致,前提就要观察别人的动作,观察整个团队的节拍。

1.3健美操更需要创新精神。

传统的健美操只要求做到节拍一致即可。而健美操熟练的同学则可以通过创新动作来丰富和发展健美操[3]。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国家永葆活力的根源。锻炼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至关重要。通过体操上的动作创新,可以举一反三开发学生对别的事物的思考。从而在别的领域进行创新,以创造出更大的成果。

1.4如今学习课程的增多使得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使得大学生的校园生活越来越枯燥。

再加上大学生所面对的社会压力也越来越重,择业,择偶,住房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据有关部门调查,患抑郁,自闭症的学生在连年增多。更有甚者有些极端学生选择自杀轻生。某些心理医生得出结论,造成这些事件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单一的学习方式,枯燥的学习环境所致。而健美操作为一种立体式,花样式方式,在丰富大学生学习生活上启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健美操课程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释放大学生的校园压力。不仅如此,健美操还能启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1.5健美操在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和人格上有着明显的作用。

健美操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是和美学息息相关的。健美操的动作优雅,柔韧健美。长期坚持练习便会使身体更加协调美观。学习健美操和观看健美操,在一定程度上都能提升审美能力。还能提升对美的认知力和鉴赏力。从美学上来讲,思想品德好,人格魅力强更是一种内在美。当一个人,对美的鉴赏能力提升之后,就会主动去追求一切美的东西。所以自然而然就会在意自己的思想品质和人格。不难发现,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往往他的人格也是高大的,品质也是美好的。金星老师年轻的时候,在北京一家舞厅当艺术总监。由于金星老师对手下员工管理过于严格,就引起了几名员工的不满。这几员工联合起来发起了对金星的讨伐战。金星老师二话不说直接辞去了总监的位置。没有别的理由,只是一名思想品质高尚的艺术家不屑于勾心斗角而已。

2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成绩并不代表能力,应试教育酿成的惨剧已经不再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了。应试教育的悲剧在中国的历史中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宋时期的程朱理学。当时废除万家法典独尊理学。以至于埋没了很多人才,阻碍了历史的进程。到了明清时期应试,又迷信八股取士。什么科技,文学,艺术,统统在这个时期与外国脱节。到如今教育部怕重蹈覆辙,屡屡呼吁:一定要大力发展人文素质教育,打造出道德,智力,体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于是学校从当初最单一的数理化课程中增加了音乐,美术,和体育。人文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把人的价值和地位放在首当其冲的位置。成功的素质教育可以向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全能型人才。这些人才融入社会,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4]。素质教育笼统上讲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细分起来又有很多方面。比如:

2.1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人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种精神甚至可以无限放大个人以及团队的能力。在长征时期,红军战士凭着这种精神赤脚行万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在抗战时期我们广大劳动人民又以小米加步枪硬是跟日本帝国主义对峙了八年之久,并最终把顽固的侵略者赶出了中国。解放后又凭借着这种精神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生产。并最终缔造了我们当今的繁华社会和美好生活。这种精神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石,是一个团队力量最大化的催化剂。而要想培养这种精神则需要一种目标,让人为之不懈地去奋斗。

2.2不折不挠的性格是人成长的利剑。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据有关媒体统计,百分之八十的是失败是因为个人或这团体对一件事情没有坚持到底。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老农在新开发的农田的时候,一连打了三口井,却无一发现水源。于是他懊丧的放弃了这片肥沃的土地。后来又一个老农来到了这里,惊奇地发现了这三口废井。他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深了三两米,结果三口井都冒出了水来。由此可证:只要拥有一颗恒心,拥有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便几乎可以踏平世间一切坎坷。高校作为学校通往社会的一个翘板,培养出一批具有高意志力,有韧性的新青年是其义不容辞的任务。

3高校开设健美操课程是顺应时代的趋势

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基地,高校是学校与社会接轨的跳板。做好高校人才培养,是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而响应人文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每一个高校都应当考虑到的问题。所以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每个高校必须要做到的。而健美操作为一种集形态美,力量美,心灵美为一体的体育运动,无疑成为诸多高校课程之首选。体操既能够强身健体,于能够陶冶情操,提高人的鉴赏水平和思想品德。学校开设健美操课程还能够在形式上改变师生的交流方法,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良好的体育运动能够塑造良好的人格,可以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品质。健美操的学习,可以让一部分学生转化成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这些人才通常多才多艺,开朗大方,能够担当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5]。

4结语

高校进行体操课改不仅在形式上顺应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号召,而且在内容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从美学上来讲,学生从体操中学到了对美的鉴赏能力,在体操的团队表演中又学到了一定的美术布局知识[6]。从体育上来讲,学生学习体操锻炼了肌肉,使身体更加强壮健康。从音乐上来讲,学习体操使同学们增加了对音乐节拍的熟悉程度。高校开设健美操课程意义深远,不但能够提高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还能为高校提高竞技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锻炼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全能型人才[7]。人文素质教育与高校健美操教改显示出了高度的的融合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健美操课程将会在全国高校蓬勃发展起来。其教学质量和技巧也会一步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段金霞.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4):168~169.

[2]徐旸.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渗透[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07):209~210.

[3]孙延.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J].科技风,2015,(02):203~203.

[4]张冰妹.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25):82~83.

[5]李亚楠.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14):103~104.

[6]杨锐.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5,(02):149~150.

[7]王可.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探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3):123~124+127.

第4篇:团队人文建设范文

一、人文素养教育的内涵

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素养教育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人文素养建立在一定的人文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主体自身不断地修养和习得,内化为主体的人格、气质、修养等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外显为对人类、社会、自然的尊重、理解以及价值追寻和人文关怀。人文素养是潜移默化的、隐形的,须通过后天学习、环境熏陶和社会实践来逐步养成。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更是要结合职业教育特点,通过理论知识传授、学校环境熏陶等多种方式,以人类历史中积累的智慧和精神去陶冶人、引导人、教育人,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文化修养、理论修养等。

二、艺术类产业学院人文素养教育的意义

(一)人文素养教育是产业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作为一种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产业学院在整合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各方优势资源,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人力资源开发培训的互利共赢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产业学院要主动适应新形势下的竞争环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适应性差、责任担当和团队意识缺乏、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等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文素养教育缺失。因此,从能力培养出发,实施“人格本位”教育模式,充分重视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成为高职产业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二)人文素养教育有助于培养企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青睐。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不仅能够弥补高职生知识结构上的欠缺,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的平衡发展,帮助学生成为企业所需的、能够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型、创新型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人文素养教育是实现艺术创作的不竭动力“艺术是技术与人文素质的有机结合”,艺术创作过程中灵感的闪现多是建立在浓厚的人文知识、博大的人文精神和强烈的人文情怀的基础上的。同样,一个好的艺术作品必然包含了深厚的人文内涵。例如,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的封山之作苏州博物馆,堪称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典范和标志,不仅是因为贝老在建筑艺术上的造诣,更是因为祖籍苏州的他对苏州文化及苏州园林文化神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由此,人文素养教育是艺术创作的不竭动力,对于艺术类高职学生的长远和创造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人文素养教育是弘扬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的现实需求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和优秀文化是我们重要的精神支撑。弘扬民族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大力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共识和时代主旋律。职业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对提升国民整体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将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和专业教育紧密结合、齐头并进,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同呼吸、共发展,才能办好新时代所需的高等职业教育。

三、艺术类产业学院人文素养教育的实践探索

格局设计学院是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与华丰集团合作搭建的艺术类产业学院,下设6个艺术设计类专业。近年来,学院将思政课教学、专业教学、人文素质教育等有机融合,全方位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一)“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创新思想育人模式格局设计学院按照学校建设“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的总体部署,基于行业、产业、企业独有的思政资源,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思政课程,实施全程思政教育。首先,推动思政课教师队伍与辅导员队伍的融合发展,构建出一支辅导员即是思政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即是辅导员的思政工作团队,形成“三全育人”的思政工作一体化育人模式。其次,实施课程改革,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交叉融合。思政课程教学关注学生特点,转变话语体系,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和语言来增加思政课的亲和力;同时,教师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行课程思政教育。例如,疫情期间,学院组织“为疫情战,与爱同行”公益海报设计比赛,引导学生致敬抗疫英雄,增强民族自豪感。再次,建设“加氧空间”师生心理健康辅导站,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特色活动,全面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人文教育+专业教育”,优化课程育人方法首先,在艺术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在学院教学过程中,通过普适性的人文课程以及艺术专业史论课程进行人文知识的灌输和传授,同时在专业课程中植入人文教育,进行艺术人文知识的渗透。学院根据企业需要,开设“灯光照明设计”课程,并在课程中加入工业设计史的内容,完善学生对相关艺术人文知识的学习、掌握。其次,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人文素养。艺术类专业的人文内涵、人文关怀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升华和提升。因此,学院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外出写生,了解当地风俗文化,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同时,学院定期组织学生到美术馆、博物馆参观,并在毕业设计中引进“博物院文创产品设计”项目,给学生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和机会。最后,优化资源配置,拓宽教育渠道。融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于一体,创建民艺、陶艺等传统工艺实训工作室,开设艺术鉴赏课等选修课,让学生接触不同的艺术门类,提高艺术人文修养。

(三)“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践行文化育人理念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格局设计学院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首先突出设计类职业特点,以企业文化为引领,打造具有大设计特色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致力于将学院打造成让师生享受学习工作的“书香学园”;在双创空间和双创基地中找寻乐趣的“创业乐园”;同时构建出有生命、有温度、有内涵、有智慧的“幸福家园”。其次,每月开展一次大型学生活动,如趣味运动会、优秀作业作品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等,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每年暑假都会组织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再次,将企业文化、行业特点、专业特色与教学相结合,充分融入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等,推动产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工匠精神入血脉,培养德技双强的时代新人。学院将企业文化纳入课程设置,开设人际交往、职场礼仪等课程及讲座,同时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按照合作企业的企业文化发展要求,开设爱心感恩、理想信念等培训课程,保证学生从“校园人”到“职场人”的完美蜕变。

第5篇:团队人文建设范文

关键词:英语课程;人文素养;内涵;方法

一、引言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各高等学校要充分认识和践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这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英语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必修课。英语课堂既是学生学习运用英语的载体,也是教师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阵地。大学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积极践行人文素养培养。在这个过程中,英语教师应牢固树立四种观念。

(一)全局观念

英语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全局意识。大学生素养的提高不是只通过马列课、团课等课程来进行的,它应该贯穿于大学期间所有的课程,当然包括英语课程;也不单是通过辅导员、班主任等来实施的,所有教师都要参与其中。英语教师,作为外国语言与文化的传播者,更要重视人文素养培养。

(二)全程观念

人文素养培养应渗透到整个英语教学全程。英语教师不是在某一时刻对学生进行某一方面的人文素养教育,而应该在英语教学中全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映射观念

英语教师要善于从教学内容和过程中发现、引导、提炼出人文素养的要素,从只讲词汇、知识点、练习题的藩篱中跳出来,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

(四)养成观念

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人文素养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大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素养的提高也是一个渐进的、艰难的任务与过程。教师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从细微处着手,不厌其烦地指导学生,不断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二、人文素质的内涵

笔者认为,一个人的人文素养指的是知识、能力、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构成的个人内在品质。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包含诸多方面的内容,这里撇开个人所学到的知识和能力,侧重于从情感与意志方面来看,可以将其细化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爱国情愫培养

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师要解读挖掘文章中的爱国情愫,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度。同时,在帮助学生了解西方语言文化的同时,更要学会欣赏、传承中国文化。

(二)团队精神培养

团队精神是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录用人员的重要参考指数。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兴趣小组、情景剧表演、英语俱乐部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也可以选用电影、文章等解读体验其中的团队精神。如影片《拯救大兵瑞恩》(SavingPri⁃vateRyan)中,登陆诺曼底时,米勒率领一支小分队深入敌后去寻找詹姆斯•瑞恩的故事,就表现出战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

(三)情商培养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品格认知缺失等问题比较突出,情商培养也成为教学关注的重点。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教育必须围绕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四大支柱来进行改革。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大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品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三个部分: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性、处理跨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葛艳丽,2009)。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不仅表现在其英语技能的掌握上,还表现在对英语文化中人文精神的解读中。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自身对西方文化了解较多的优势,多向学生介绍文化与习俗方面的差异。在课前准备好文化片段或文化包,在课中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信息,在课后推荐相关文学作品,使学生的认识从表层语言现象到深层人文精神发展,进而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修养(王立群,2008)。另外,英语教师要多介绍中西不同的礼仪文化和习俗等,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在举手投足中体现出来人文素养。

(五)人道精神培养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的公民。人道精神是对人的关切,对命运和心灵的关切。因此,也要注重培养学生扶弱助残、无私援助等人道精神。

(六)历史地理知识培养

英语教师不仅要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也要了解英、美等国家的历史,在语言学习时给学生以适当的介绍。在国际交流和贸易中,历史地理知识的掌握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譬如,法国的一大型企业招聘时,很多大学生因不能在地图中指出哪一个图形是法国而在面试时被淘汰。(七)美学鉴赏能力培养在学习西方经典文学作品时,教师应注重挖掘其中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等。如英美诗歌中的意象、韵律,欧美的建筑风格、绘画艺术等。同时,在译介中国文化、景点建筑特色时,也要重视美学鉴赏能力培养。

三、途径与方法

(一)校园文化的影响

各高等学校要充分重视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工作,增强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师生全员参与,创设以人为本的、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构建浓厚的校园文化符号与特征,营造教师与学生个人发展的有利环境,提升整个学校的人文素养水平。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渗透

英语教师要牢固树立全程服务、长期服务于人文素养培养的理念,利用大学英语教材中感人的故事和个人成长经历,主动剖析素材中的人文素养成分,升华其人文素养的内涵,给学生以榜样的示范引领。

(三)第二课堂活动的拓展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是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理想载体,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与手段。如英语角,英语俱乐部,英语朗读、演讲等各种比赛,线下自主英语学习等,这些活动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

(四)社团活动的引导

各高校要组建多个不同的英语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个人荣誉感、集体荣誉感等。

四、结语

英语课程教学不仅要传授英语语言技能,更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英语课堂是学生情感培育与人格完善的重要载体,是传承中外优秀文化、抵制思想文化糟粕的重要思想阵地。英语教师要高度重视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时刻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积极投身到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艰巨任务中去。

参考文献:

[1]葛艳丽.外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3).

[2]王立群.试论大学英语精品课程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