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土地资源规划范文

土地资源规划全文(5篇)

土地资源规划

第1篇:土地资源规划范文

关键词:土地资源;信息管理;土地规划利用

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入,实体经济大力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速。提升土地资源的规划与利用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能够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因此,要开展土地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并借助信息技术加强土地的规划利用,进而推动城市化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1当前我国土地规划利用方面存在的不足

1.1土地利用效率大幅下降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受传统小农思想的影响,很多农民群众对于土地保护的意识较为薄弱,为了提高农业生产,他们往往会大量开垦耕地,造成土地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地出现严重的退化与沙化现象。此外,为了提高农业生产,部分农民大量使用农药与化肥,导致土地利用率大幅度下降。

1.2耕地占补不平衡现象突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规模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给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这两条红线的划定工作带来了较多冲击。同时,城郊耕地的占补也存在较多问题,耕地占补无法平衡。此外,大量低附加值的农作物种植对土地环境和资源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平衡性。

1.3土地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对于土地监管的法律法规建设还不够完善,虽然《宪法》和《土地法》都明确规定城市土地与农村土地都归属于国家,但具体到某一区域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归属则相对比较模糊,这就为土地监管工作的有序开展带来了一定阻碍,也影响到了土地的规划和利用。

1.4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相对较低

我国土地监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也较为滞后。“互联网+”旨在推进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促进我国各行各业的现代化发展和建设,但在土地资源信息管理方面,信息化建设的速度较慢,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相对较低,导致土地规划和利用的效率也相对较低。

2土地资源信息管理中土地规划利用的有效策略

2.1利用信息技术做好土地的规划和利用

在土地资源信息管理工作中提升土地规划利用的效率,首先必须利用信息技术做好土地资源的规划和利用。在实际操作中,规划人员必须结合当地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并联合相关产业,将土地规划与利用进行有效衔接与融合,充分考虑城市建设、生态保护和人文环境的发展建设,并有效兼顾土地资源的维护和平衡[1],进而确保土地资源规划的科学性与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性,进一步促进本地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针对当前部分城市存在的耕地占补不平衡现象,应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应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以及相关行业规范,采取积极的经济手段等对土地资源的配置工作进行有效约束,从而确保土地规划工作落到实处。同时,积极发挥出市场的调节作用,从不同角度进行综合考量,不断完善并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工作,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2]。如建设用地必须避开自然景观,如湖泊、园地等,且与人民群众的宅基地相接近,这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居住需求,快速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此外,合理利用空闲土地,增加并提升生态用地的质量,科学调整产业用地的结构,提高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水平。

2.3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土地规划和有效利用工作

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主要的服务主体就是人民群众,这意味着在开展土地规划和利用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土地资源的规划和利用工作中,从而真正保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实质,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的利用结构,加快本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开展土地资源规划工作必须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的意愿,尊重他们的意见。因此,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须召开听证会,向人民群众介绍土地规划的目的,让他们了解该项工作的意义,以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并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到土地规划工作当中,鼓励他们勇敢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以保证土地利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2.4加强土地监管法制机制的建设

应进一步加强土地监管法制机制的建设工作,不断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并在健全基本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专项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则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地方性法规,以便于土地资源规划和利用工作的有序开展。

2.5建立土地与科技协同创新发展的机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引领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在土地资源的规划和利用工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必须建立土地与科技协同创新发展的新机制,充分发挥出土地科技创新在行业发展方面的引领作用,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土地科技创新链条,从而加快土地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3结束语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在“互联网+”背景下,政府土地规划和利用管理职能部门须积极借助信息技术,加强对土地资源规划和利用的研究,以提升土地资源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而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郭珊.土地资源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利用率举措[J].农家参谋,2019,(8).

第2篇:土地资源规划范文

关键词:土地资源;资源管理;土地利用规划

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利用不合理、规划不到位,造成大量土地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面对这种现状,就需要充分认识到土地资源管理的意义,采取各种科学管理策略,以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1新时期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1)土地是人们生活及生产建设所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不仅能为人们提供生存和繁衍的场所,而且还能满足各项生产建设活动的开展需求,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2)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紧张问题也愈发突出,再加上土地污染,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要想满足城市建设需求,就需要合理规划现有土地资源,加大管理力度,以避免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3)土地资源属于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建设活动用地日益增多背景下,必须节约土地资源,通过有效的管理及合理规划,充分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其利用率。由此可见,在新时期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将其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到位。

2新时期土地资源管理对策

2.1加大土地管理宣传力度,提高民众保护意识

土地资源管理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这就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对土地管理的认识,强化其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一方面,应在各乡村、社区、企业等,通过广播、传单、公告等方式,宣传与土地资源管理相关的知识、政策及法律法规等,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使民众认识到土地管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明确其意义,激发民众的主人翁意识,主动配合政府并积极参与到土地管理工作中去[1]。另一方面,应通过土地使用情况调查,针对其中发现的非法使用行为进行严厉惩处,对民众形成警示作用。并结合具体案例,对土地浪费、土地污染所造成的不良后果进行分析,指出其对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促使民众形成土地资源保护意识,为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2.2加强土地资源市场化管理

土地资源市场化是土地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必然举措,要想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就需要做好市场化管理工作。应对划拨用地范围加以严格控制,对于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推行有偿使用政策,采用价格机制,对占地行为加以控制,减少土地浪费现象。对于工业用地来讲,应逐渐推行拍卖、招标、挂牌出让等使用方式[2]。经依法批准利用原有划拨土地进行经营性开发建设时,需补缴相应的土地出让金,具体以市场价格为准。另外,对农村土地进行市场化管理时,应构建完善的价格机制、中介机制、竞争机制等,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其利用价值。

2.3重视土地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管理

生态问题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在土地管理过程中,必须提高对生态管理的重视。从城市角度而言,应注重低碳理念的渗透,合理控制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尽可能增加市民公共用地面积,保证城市绿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尤其是在各项工程建设活动中,应及时清理地面污染物,避免对土地资源造成污染。从农村角度而言,应落实新农村建设政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例如在农耕活动中,应减少农药等污染物的使用,灭杀病虫害时,优先采用生物法或者采取绿色防治措施,避免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土地资源的生产力。

3新时期土地利用综合规划策略

3.1改善城乡规划体系

在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应结合农村和城市整体情况考虑,做好城乡统筹规划,改善城乡规划体系。土地管理部门应做好土地产权调查工作,对城乡土地使用情况进行汇总、整理,掌握其具体产权关系,对整个地区的土地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便于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规划和优化配置。如果地区条件允许,可适当放宽土地政策,借助各种现代化技术,如卫星遥感技术、GIS技术等,对城乡土地资源进行调查,掌握详细的土地信息,以此作为土地利用综合规划的依据,开展城市规划建设等活动,避免出现土地利用不合理、土地浪费现象。

3.2引入评估机制

土地利用综合规划的合理性,需要依靠评估机制来实现,这就需要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引入评估机制。政府部门在制定土地利用综合规划方案时,需立足于地区土地具体状态做科学评估,对土地类型做出合理划分,并对其利用价值、开发潜力进行评估,便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并且,在土地评估过程中,还需结合生态环境进行考虑,分析土地利用和管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确保利用规划方案与当地环境发展规律相符合。

3.3做好长远规划

土地资源属于不可再生的,要挖掘其开发价值,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在土地利用综合规划过程中,就需要从长远角度考虑进行规划。政府部门应从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长期土地资源利用方案,保持与城市规划建设的同步性。并遵循统筹兼顾原则,对农耕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绿化用地等进行综合考虑,保证土地资源的科学分配,构建区域整体土地资源规划方案,不断优化各地块间的功能搭配,以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开发利用[3]。

4结束语

土地是人民大众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是土地管理必须重视的问题。在新的发展时期,必须重视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做好土地利用综合规划,以提高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卡德尔丁•吐尔地.新时期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综合规划[J].南方农机,2019,50(19):100.

[2]崔云平.新时期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综合规划[J].住宅与房地产,2019(28):86.

第3篇:土地资源规划范文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规划;供给侧改革;路径;探析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作为生产的第一要素,土地资源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也是我国的重要战略资源之一。我国相关部门必须要重视土地资源管理规划,按照中央提出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要求,对土地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从而推动供给侧改革,达到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目的。

一、土地资源管理规划的特点和要求

作为生产的第一要素,同时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土地资源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土地具有以下几种属性,一是土地的不可替代性。土地的用途虽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更,但是作为一个特定的空间载体,土地的位置是无法变动的,而且土地的用途一旦确定之后,在短时间一般是很难发生变化的。因此,土地资源管理规划必须要具有高度的协调性,对各方利益主体的土地需求进行统筹兼顾。二是土地的不可再生性。我国的经济发展大多数都建立在土地消耗的基础之上,但是土地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也往往很难对其本来的面目进行恢复。因此,从一定的角度去看,发展对土地会造成破坏,而且这破坏几乎是永久性的。因此,土地资源管理规划必须要有较强的前瞻性,将土地保护和经济发展之前的矛盾降到最小或者直接化解,防止土地的低效供给和无效供给甚至是过渡供给。三是土地所有权的公有性。我国有关法律法规上明确规定,乡村的土地归集体所有,城市的土地归全民所有,表现出了土地所有权的公有性,如果土地资源管理规划不能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这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因此,土地资源管理规划要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做到统筹兼顾,要合理规划稀有的土地资源。

二、目前土地资源管理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灵活度不够

当前我国针对土地的使用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比如土地收储制度、城市统一的用途管制制度等,导致土地使用的灵活性大大降低。土地使用者虽然可以按照这些制度对土地的用途进行变更,但是变更的程序非常繁琐,要经过层层审批,花费的时间比较多。以目前的收储制度为例,一块土地从收储一直到出让,需要花费许多年的时间,而且还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除此之外,工业用地出让的时间过长,就可能会造成低效用地等问题,这是对土地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

(二)协调性较差

土地资源管理规划部门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规划的时候,必须要针对各方的利益做到统筹兼顾。但是当前针对土地出让通常采取“挂牌”方式,导致一些与产业政策鼓励发展方向相符合而且质量优等的项目无法获得土地,尤其是一些正处在创业起步阶段的微小企业。挂牌方式可以让政府获得较高的土地收益,而且操作非常简便,但是结果通常都是谁出价最高谁得。一些传统的企业由于多年的积累,在经济上具有较强的实力,因此在土地出让上往往有先发优势。而一些具有创新能力但是经济不足的企业却拿不到土地,土地资源管理规划缺乏协调性。

(三)前瞻性不足

因为土地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即使土地的用途能够改变,但是在短时间内是很难实现的,发展对土地会造成一定的破坏,而且这个破坏几乎是永久性的,所以土地资源管理规划部门在进行土地管理规划的时候需要考虑全面,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一点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在目前的土地资源管理规划中,没有有效结合人口变化、产业特点、发展规模以及不同地区发展方向。对于新增的建设用地,我国采取计划管理的方式,国土资源部门每年都会定期下达供地的数量,地方政府部门再根据市场需求以及产业发展自行决定供地结构。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因为信息的有限性。当地的地方政府无法及时预测和调整土地需求状态,没有有效的衔接土地供应安排与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人口分布和地方经济发展。

三、土地资源管理规划供给侧改革路径的探析

(一)明确土地管理规划责任

土地是我国生产的第一要素,土地资源的管理规划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土地资源管理缺乏前瞻性和灵活性,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将会受到重重阻碍。土地资源管理规划相关人员必须要明确土地管理规划责任,结合国家的发展计划,从宏观的角度对土地进行管理规划,同时还要针对区域城市发展定位,从中观的角度去设计。这些都需要有大量的信息数据作为支撑,土地资源管理规划部门要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土地资源管理规划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任务,土地资源的管理规划需要有专门的人才,并且要反复进行权衡,才能确定最终的方案。鉴于此,我国必须要尽可能早的对责任部门进行明确,落实责任,从顶层往下进行结构设计,这样才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加强对土地资源管理规划的重视,这样才能实现供给侧改革目标。

(二)站在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对土地

进行管理规划曾经说过,要想处理问题,必须要抓住主要的矛盾。土地资源管理规划存在多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在大的方面,土地资源管理规划与产业发展规模、速度、方向以及发展空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对我国的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国力有着间接的影响;在小的方面,土地资源管理规划与人们生活、出行和居住的便利程度息息相关。因此,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规划部门在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规划的时候,要站在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去进行考虑。在规划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到与能源发展规划、城乡发展规划以及人口发展规划等统筹兼顾,从顶层开始设计规划。具体地说,土地资源管理规划部门在对土地资源管理进行规划的时候,首先要从大的方面进行考虑,比如环保要求、基础设施标准、城市发展规模以及城市发展方向等,限制政府的自主发展,无论政府如何去发展,都必须要达到这个标准。可以作为微观有标准、中观有目标、宏观有计划,从而提高土地资源管理规划的有效性,完成供给侧改革任务。

(三)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对土地进行利用

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乡村的土地归集体所有,城市的土地归全民所有,因此,土地的所有权表现出公有性的特点。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规划应当抓住这个特点,对这个制度的优势进行充分利用,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措施对土地进行利用,一般来说,对土地进行利用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出让、售卖、转让、租赁等,土地资源管理规划部门可以结合土地用途以及土地使用者的需求等选择合适的管理方式。比如,如果为了增加土地利用效率,可以使用“租赁”的方式。一些传统的企业有雄厚的实力,如果土地资源管理规划部门采取“出让”的方式,这些企业就具有先发优势,而一些新兴产业、具有较强创新能力但是经济不足的企业就无法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如果采用“租赁”的方式,以利润率作为主要的参考指标,就可以增加一些新兴企业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可能性。而且租赁土地的方式还可以实现土地收益的分摊,防止政府的一些短期行为出现,提高土地资源管理规划的灵活性和前瞻性。综上所述,我国土地资源管理要想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推动供给侧改革,必须要站在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对土地进行管理规划,采取统筹兼顾的方式,明确土地管理规划责任,从而达到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于雷.节约利用土地对土地资源管理的意义[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7).

[2]赵娟.强化土地管理工作提高土地利用水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2).

[3]姚成波.新型城镇背景下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21).

[4]姜莉.浅谈如何做好土地管理与规划的新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09).

第4篇:土地资源规划范文

关键词:城乡规划;土地资源;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同时对生活的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乡规划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其发展基础是土地资源,但由于我国城乡规划建设起步相对较晚,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同时土地资源管理效率也相对较为低下,无法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进而影响城乡规划建设的进程。对此,政府部门与有关部门需要做好配合,积极地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强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资源管理的结合,旨在能够更好地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的有效进行,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土地资源管理和城乡规划的关系分析

土地资源管理和城乡发展规划之间呈现的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土地资源管理的关键是提升现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城乡规划是城市建设对土地资源的一种利用,土地资源管理和城乡规划在本质上存在一定的关联,表现如下:土地资源管理是城市规划的重要根基;土地资源规划利用紧跟城乡发展需要。在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下,土地资源管理和城乡规划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复杂的异同特点。

1.1共同点

土地资源管理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基本对象都是土地资源,目的都是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2矛盾点

(1)土地资源管理的核心。土地资源管理利用的核心是保护土地资源,是以土地资源为中心组织的规划。土地规划管理的发展内容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确保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通过对土地资源的科学规划和管理,在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合理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提升产业和地区发展的协调性,实现人、社会经济和土地的协调发展。在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下,不仅能够保障基本的农田用地面积,而且还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打造出可持续化的土地利用环境。第二,加大土地管理力度。我国土地利用基本国情是人均土地面积较少,土地资源有限。通过土地资源规划管理能够将土地资源的利用进行细分,并根据不同的土地类型选择不同的管控方式。第三,能够完善土地管理。土地管理规划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受到外界多个因素的影响。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制定完善的土地管理规划制度,完善土地管理。(2)城市规划发展的核心。城市规划是以城市建设、城市发展为目的而利用土地。城市规模发展越大,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就越多,土地资源的数量也会快速减少。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牺牲一些土地资源,这与对土地资源的保护目标相悖。

2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

2.1缺乏完善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

城乡规划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并且还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城乡规划建设中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也不够科学、合理,最终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土地资源浪费的问题,不利于城乡规划建设的开展。

2.2土地资源管理效率低下

城乡规划建设中的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包含诸多的工程项目,如农业工程、水利工程、建筑工程以及环保工程等,需要专业的人员在相关理论指导下合理地开展。但在实际的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强的情况,相关人员缺乏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的技术能力,从而使得土地资源管理效率低下。同时,相关部门还缺乏开展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缺乏完善的奖惩制度,使得工作人员缺乏积极主动性,在工作中过于随意,并且对土地资源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进而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阻碍了城乡规划建设的进程。

2.3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存在冲突点

城乡规划和土地资源利用管理在一些方面存在冲突点,表现如下:(1)二者规划重点不同。土地资源管理利用是基于土地资源特点、功能和耕地保护等内容进行的。城市规划过程中对土地的利用和管理以实现经济效益为目标。(2)编制规整和工作路线不同。土地资源管理规划在工作计划制订方面具备很强的计划性。城市规划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缺乏审慎规划,对土地资源的使用比较随意。

3优化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资源管理的对策

3.1完善土地规划建设管理机制

在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管 理十分重要,通过合理的管理能有效发挥出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需要建立完善的土地资源利用管理机制,保证土地资源管理的有效进行。在开展土地资源利用管理具体工作时,需要进行综合的考量,制定全面的管理制度。相关工作人员要深入实地进行考察,这样才能有效掌握当地的地理情况和气候情况,收集整理出详细的数据信息,从而不断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并有效解决土地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建设之间的矛盾,为城乡规划建设提供有效的依据,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3.2打造专门的土地管理部门

在开展土地资源管理时,各地区还需要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该部门在工作中需要把握好城市规划建设和土地资源管理利用的联系,当城乡规划与土地资源管理出现矛盾时,必须及时分析矛盾出现的原因,并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加强对土地资源管理的监督,提高土地资源使用的透明度,最终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的有效性。

3.3提升土地规划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管理人员是城乡规划建设和土地资源管理中的主体,如果管理人员能力不足,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那么就会严重影响管理工作的质量和顺利开展。因此,要想进一步提升土地资源管理的水平,就必须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时俱进地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首先,在人员选聘时,应加强对应聘人员综合能力的考察,从源头上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其次,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定期开展岗位培训,帮助管理人员了解最新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树立管理人员终身学习的意识,从而不断充实自身,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3.4制定科学规划规范城乡建设中土地资源的利用

(1)强化土地资源利用总体规划控制的作用。土地资源的利用要和总体规划工作密切结合在一起,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要符合整个土地资源利用的规划安排。(2)切实强化对重大基础设施的科学规划。在规划土地资源的时候按照合理优化布局、经济可行的原则进行,在具体实施操作的时候要强化交通、能源和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协调、联系,避免出现盲目投资的现象。(3)严格制定土地资源的利用标准。各个地区城市规划管理需要制定出完善的土地资源利用标准体系。按照节约用地的使用要求,在满足基本安全使用要求的情况下重新审视现有的土地资源利用标准。(4)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不能够以盲目牺牲土地资源为代价。

3.5严格按照规范的标准综合整治土地

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应严格遵循制定好查处制度,对浪费土地资源的行为要加大惩处力度。(1)对违法建设作出责令停止建设决定之后,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要立即停止建设,如果没有及时停止建设,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要以书面的形式予以通知。(2)对于违反控制性详细规划提供规划条件或者随意更改规划条件的,要责令改正。(3)对城市建设规划区域内建设单位、个人没有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没有严格按照工程规划规定建设的,要责令停止建设。3.6实现土地资源规划和城市规划建设的协调发展(1)正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城市建设是在土地资源利用基础上开展的城市规划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不能够以牺牲土地资源的环境效益为代价。一方面,土地规划利用决定了城市建设规模;另一方面,城市规划也是对土地资源规划的一个深层次作用体现。(2)协调好土地管理规划体系和工作路线。在编订城市规划土地资源利用计划的过程中,要重点凸显出土地资源利用总体规划的价值,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更好地促进现代文明建设发展,减少城市发展规划和土地资源利用之间的矛盾冲突。同时,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也需要从宏观角度出发,进一步拓展规划项目和范围。(3)实现土地资源利用和城市规划目标的协调。不管是土地总体规划还是城市规划,都需要以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为目的,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情况下实现土地资源、城市建设、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利用量加大,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和日益紧缺的土地资源矛盾问题日益突出。文章立足于土地规划和城市规划之间的影响关系,结合当前城市规划建设中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从建立健全土地利用体制、强化人才队伍培养、管理部门打造、土地整治标准优化、城乡规划和土地协调发展的角度入手,思考如何提升土地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另外,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健全土地资源管理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规范性,最终促进我国城乡规划建设的稳定开展。

参考文献:

[1]朱孟珏.非规划类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建设探讨: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22):72-73.

[2]郭宝麒.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的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24):216.

[3]王翔.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探讨[J].南方农机,2018,49(4):151-152.

第5篇:土地资源规划范文

01进一步明确土地开发、保护、建设活动

应当坚持规划先行,强化空间规划意识以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说过,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已经明确,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新《条例》进一步规定,土地开发、保护、建设活动应当坚持规划先行。土地是国土空间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的要求,新《条例》特别强调在土地管理领域应当强化空间规划意识,发挥好国土空间规划的统筹布局作用,对土地开发、保护、建设活动做出科学安排。坚持先规划、后实施,严禁违反国土空间规划进行开发建设活动。国土规划一经批复,就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坚决防止出现换一届党委政府改一次规划的现象。坚持按法定条件和程序修改规划,严格审批。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要严肃追究责任。

02进一步明确在国土空间规划中

落实“三条控制线”的要求,构建空间管控边界“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2019年3月5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把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新《条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底线思维、保护优先,首次将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写入法规,规定国土空间规划应当细化落实国家发展规划提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以底线约束方式体现了科学有序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的要求。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安全底线,对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必须实行强制性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是粮食安全底线,在严守耕地红线的基础上,必须对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达到质量要求的耕地实行永久特殊保护。城镇开发边界体现了国土安全底线的要求,划定可以集中进行城镇开发建设、以城镇功能为主的区域边界,框定总量,限定容量,防止城镇无序蔓延。目前,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全国自然资源系统正在牵头开展“三条控制线”划定和落地。下一步,要运用全国统一、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切实落实好以“三条控制线”为基础分类分空间的管控措施。

03进一步明确国土空间规划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