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中学教育观范文

中学教育观全文(5篇)

中学教育观

第1篇:中学教育观范文

“体者,载知识之本,寓道德之舍也”。体育的功能具有多因素,其价值不仅是为了健康、娱乐,或为升学、就业做准备,更是为了人的一生做准备。因此,应根据体育学科特点,从知识、技术的传授,身体素质的锻炼及情感教育入手,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学是为了用”的观点,努力创设学生动脑、观察、练习、创造的机会,充分发挥体育多功能的作用,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服务。

2.转变教师观念

“身教重于言教”,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因素。在其他学科中,随着学科内容的更新发展,从事这门学科的教师都要进修和培训,学习一些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如教学论、课程论、教育学、心理学等。然而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却很少有机会“充电”,通常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的体育教师,二十年前学习的知识至今还能完全胜任现代教学,这在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年代,怎么能相适应?其结果必然导致体育教育落后于现实。体育教师既是脑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他们并不是社会世俗偏见所认为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只满足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应形成多层复合结构:

(1)掌握有关当代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工具性学科的扎实基础,并能熟练运用。

(2)更多地了解和熟悉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知识,了解体育教育对社会、人类进步的人文价值,从社会发展来揭示、认识学生素质发展的规律性;提高人际交往中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外语能力,具备计算机一般知识和操作技能。

(3)对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花更多的精力去设计教学,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学生和整个教学进程状况。

(4)注重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现代教学手段及教学科研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应结合教学进行教育研究,每学期都写一些科研论文。教师不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像心理学工作者那样,发现学生心灵的奥秘,捕捉学生内心的感受,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个性,建立起高尚美好的情操。

第2篇:中学教育观范文

教育工作者从事的功能性工作就是“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扮演着教育活动的“构建者”和“执行者”的角色,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目前教育工作者中青年人逐渐居多,思维能力强、创新意识强成为了这一批教育工作者的显著特点,也是教育工作者进行现代化教育优势体现,但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却不能秉承教育工作的一贯传统,主动请教不能蕴含于“施教”中。在很多年纪偏长的教育工作者身上,沉淀了很多值得学习的讲演和教法,例如,对学生的教育手段、对知识的传授方法、多学生的管理措施等,青年教育工作者应该主动“拜师学艺”。这种“拜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进行交谈,或者是礼节性的谦虚,二是应该主动接触、长期观察,不能学其皮毛,而应该“学其腠理”,主动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思想,使自己能从宏观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另外一方面,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向学生请教,俗话讲“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身上也具有很多教育者本身需要去学习的东西,多在学生中进行调查,倾听学生的心声,有助于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快速提高。

2、“管理”中要学会“思考”

教育工作者管理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对学生的一切负责。高中学生已经具备对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初步把握,但是还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中,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梳理。“管理”中学会“思考”,这要求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反思和批判的意识和能力,反思意识和能力是一种理性智慧,通过反思能力,教师能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客观的、理性的认识、判断、评价,进行有效的调节,并最终形成教师个人化的、独特的、带有新质特点的教育观念;其次,要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研究问题的前提。教育工作者平时经常徜徉于学生之中,每一天与学生进行接触,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高中学生思维也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管理难度毋庸置疑。尤其是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涉及到青春期的发展期,情感问题往往让学生产生困惑,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些问题要加以重视,合理疏导学生的心理,尽心接触学生问题,解决学生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研究课题被教育工作者掌握,采取的切入口也正在于此,甚至对一些似乎已有定论的教育结论,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新的实际、新的理论予以重新的认识与研究,或修正,或补充,或发展,这些有益的尝试可以理清教育思路,开拓教育工作者教育视野。

3、“学习”中要学会“积累”

教育工作者自身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学习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积累,这些资料和材料的积累对于教育科研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积累的过程就是“采矿”的过程,积累越丰富成果就越丰硕,创造性教师一定拥有必备的知识并能使其转化为教育的智慧。教师要努力汲取先进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通过知识学习提升自己的理性认识,教师特别要学会选择有智慧价值的知识,将知识转化为智慧,转化为个人经验领域的观念,实现认识的飞跃,学习和管理方面的资料很多都是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活动中获取,资料的积累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管理中实现管理方法的创新和发展,管理工作进行的更加游刃有余,在积累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实践是创造性教师成长的重要环节,特别是校本培训过程、行动研究过程更是教师将理性认识转化为教育的经验、教育的认识、教育的智慧的关键。不脱离教育工作场景,从教育生活中获得鲜活的教育经验,通过实践来驾驭教育理论,然后再提升为成熟的教育理论,并用教育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这是创造性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第3篇:中学教育观范文

关键词:教育教学质量;中学;监督管理

引言

目前,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所以也要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近年来,我国坚持实行基础教育改革,这对于提高我国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中,教学管理制度以及教学管理思想是基本的改革方向。着重对以往单一的教学形式进行改革,并以教育教学管理的新思想为基础,促使新的人才观、教学观形成,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作为教育教学的管理者,肩负着整个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重任,所以必须要具有前瞻性,紧紧跟随时展步伐,把握中学教育教学的基本方向。如今,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重点抓的是教育教学质量,但是很多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仍然不高。通过分析原因发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没有改变应试教育观念;第二,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还未形成;第三,不健全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因此,要从创新发展理念出发,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解决好这些问题,全面监督教育教学质量。

一、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监督管理中面临的困境

(一)重视传递信息,忽视行为管理在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层次比较分明,下一层隶属于上一层。这种监督管理体系既有优势,但也有明显弊端。在这一监督管理模式下,容易限制最低层普通教师的能力。由于教师有过多的职责层次,同时又细化其职能,所以普遍会降低教师的适应能力,还会出现思想僵化问题。由于教师之间缺乏信息传递,所以就会抑制教师的创造性,并且教师自身责任感和责任意识也得不到增强。一旦遇到工作难题,这些教师不是积极地想办法解决,而是相互推诿[1]。

(二)教育教学理念问题随着中学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理念也相应发生变化。然而,在运用其指导教学实践时,仍有一些问题存在:一是墨守成规,有的教师因教学经验丰富,很难改变他们的教学习惯,所以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仍在教育教学中沿用,并且教学实践的教育教学方式是模式化的;二是矫枉过正,有的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时依托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作为指导,但是因没有真正理解教育教育教学理念的内涵,所以教育教学实践就会存在用力过猛的现象,导致教育教学最终失败。

(三)教育教学模式方面存在问题在中学教育教学模式中,分数是管理的依据,也是用于学生成绩评定的重要工具,更是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由此便夸大了学生分数的重要性。在这一形势下,使分数原本作为促进教师和学生进步的方式转变为一种隐性束缚,这对于师生都是极为不利的。此外,教育教学模式作为教育教学环节的规划基础,因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的日渐普及,以及不断革新教育教学理念,使得很多教师对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开始进行探索。在探索中也有一些问题存在,比如,有的教师对于教学创新重点强调,但没有合理规划课堂实践,在课堂上全部将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呈现出来,致使学生的知识消化时间被压缩。有的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不佳,对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变数无法预见,所以课堂创新活动就会陷入到无序的状态,教学质量就难以保证[2]。

(四)重整体发展而忽视个性过于强调整体统一,就可能对个人的创造力产生一定的限制。比如,针对于教育教学行为,采取统一的要求去衡量,就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态度及情感这方面的问题。按照条条框框的要求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所以限制了教师的思想。统一的规范要求,就显得僵化、不够灵活,影响到师生间在学习方面的探索。对任何一位教师来说,要将内心的潜力和工作热情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有一个既合理又宽松的教育教学管理环境,由此才能给予学生积极的影响,但很少有学校是这样的,所以一直限制着教师的思想、行为等。

(五)教学目标不合理中学教育教学中教学目标既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也包括情感目标,这就意味着教育教学中需要教师传播知识时能融入德育和情感教育。但是,如今很多中学都将教育教学情感目标当成了空话,或者是泛泛而论。长期下去,这样的教学手段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现代教学设备的运用不当中学教育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作为其辅助手段,但是教师在运用时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课件过度依赖。有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以课件为中心”的观点依旧持肯定态度,由课件来决定教学内容,并且控制着课堂节奏,使教师的创造力开始降低,影响了学生接收知识的实际质量;二是存在严重的“机灌”现象。教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后,就有很多中学教师认为这是一次灌输式教学革命,而从教育教学效果层面来分析,我们发现教师不再是灌输知识的主体,而是由计算机取代。由此可见,不但没有打破当前的灌输式教育教学模式,反而这种知识灌输问题更为严重。

(七)教育教学质量监督机制不健全有的中学质量监督机构在做球员的同时又在做裁判员,即教务处与教学团队是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机构,同时还是监控教育教学质量的机构,教学的决策、管理、评价集中于一体,对于完善教育教学质量非常不利,还阻碍了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正常运行。如果缺少教育教学质量监督机制,那么教育教学中的事故就得不到及时处理,使得教育教学质量监控非常被动。

二、加强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手段

(一)对一线教师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引导如今,教育界开始广泛关注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立德树人实质上就是要求管理者及教师都能对自身有着严格的要求,为学生树立榜样。例如,在中学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管理者可以将突破点当作教师的教案,在教育教学质量监督管理中纳入教学反思,以此激励教师与同年级组教师就自己的教学反思进行交流,讨论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改进的对策。要确保教师在教育教学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中能将自己真正地纳入进去,而不至于在处理与同事及管理者之间关系时存在狭隘的思想。教师之间要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形成一个和谐的氛围。为了教师的积极性能得到提高,管理者要从奖励机制着手,让教师通过分享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反思来得到真正的鼓励[3]。

(二)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的创新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是教育教学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前提,在新课改形势下,思考时必须要站在全球教育发展的制高点上,完善教育教学。应该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学校管理理念进行重新定位,坚持走适合自己的办学路线。新式的教育教学质量监督管理理念将“人性化”作为重点,不束缚人的思想和意识,能够满足师生的实际需求,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激励。可以将“以人为本”的监督管理方式分为学生是教师发展之本、教师是学校进步之本,尽可能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自我发展。此外,教师和学生应该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为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基础。在注重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创新的同时,还要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明确教育是什么。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主要是加强传授知识,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情感的理论,其核心是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将知识作为载体,使得师生的互动能在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完成[4]。

(三)创设适宜的教育教学管理监督环境为了对学生的创新素质加强培养,中学管理者应该采取有效的对策解决好传统教育教学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使教育教学管理的育人作用真正发挥出来。1.为教师提供创造空间一直以来,中学对教师的管理都比较严格、死板,所以要改变这一现状,给予每一位教师更自由、宽松的发展空间,发散他们的教学思维,由此也能发挥出教师的个性,实现创造性教学。以教师的创新能力去带动学生积极开展创新活动,在此基础上,有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促使教学活动从死板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创造性活动。2.尊重学生的个性,实现创新性管理在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都要充分尊重,努力培养学生独特的风格,形成自己的个性,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此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保护,使他们在未来发展中有更多的收获,真正成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四)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实现主要依靠的是课堂教学,这也是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根本途径。学校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并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就要促使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一是教师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将其放在主体位置上,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否则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教师教得再好也没有用;二是整体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制定出科学全面的教学内容及目标,并且教学重点要极为突出;三是重视教学反馈,在此基础上能帮助教师对教学方式及进度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对学校提出的新要求。对中学而言,这一任务比较艰巨,所以学校各方必须要共同协作、全力配合,从而能够获得新进展,学校也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5]。

(五)对常规过程管理的强化1.备课提高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其前提就是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为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做到心中有教法、脑中有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中心。在复习和布置作业的环节上,教师还要对习题进行精心设计,确保训练的内容能更为具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抓好课堂教学过程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要顺利完成,就要借助于课堂教学过程,该过程也是促使学生素质得到提高的关键所在。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因材施教,突出重点及难点,加强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由于课堂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所以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每一节课读、说、写、算都不能超过两次,每一名学生都应该得到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主动权,而不是被动学习,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再经过分析,从而能获取到知识。另外,课堂训练这一渠道需要教师们必须抓牢,通过多种方式来训练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的掌握,对所学知识能当堂消化,并且对其进一步巩固,使学生学有所得。3.对作业环节应严格要求考察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能力和解决能力要合理利用作业环节,所以,中学要监督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必须对等级制严格实施,突出有批有改。对于低年级来说,还需要面批面改。高质、精选是对作业内容的基本要求,还要严禁流于形式,重视内容的实效性。

(六)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合理利用中学教师要认识到现代化教学设备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的作用,以便能够有效地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教师要在设备的使用中注意以下方面:一是对多媒体技术的潜力进行不断挖掘,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使课堂内容更丰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课件的辅助作用需要明确,而教学活动是以人的能动性及创造力为基础的。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始终站在教学实践的一线,对教学环节合理设计,控制教学节奏的同时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三是认真听取学生的反馈,调整好课堂的进度,以免因传授知识的速度过快而引起学生“消化不良”。

(七)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教育教学质量要得到保证,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态度,强化职业道德,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要做到因材施教,重视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效性,也就意味着教学内容能够与学生的实际知识基础合理地衔接起来,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既与教学目标要求相符,同时还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通过不断地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能从根本上帮助中学生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后还要求教师对教学科研活动要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参与其中,经过认真分析课堂教学活动以及集体研课,反思教学活动,并且在课堂上要学会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采用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最佳方式,并且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创新工作理念。此外,要将教育教学的目标确定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能力培养,与学校的实际相结合,使师生在学校能够体会到满意感,最终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监督管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学波.试论如何提高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2017(12).

[2]孙志国,刘佳.中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引入人本化理念的重要性[J].教育前沿,2018(2).

[3]李桢.对建设中学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10).

[4]江源.对我国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7(22).

第4篇:中学教育观范文

[关键词]整体语言观;高中英语;阅读

过往的许多阅读教学呈现模式化、碎片化倾向,主要体现在长期形成的一种教学范式,以及过度把语言当作知识来教的行为习惯。在这样的倾向下,教学目标的设计通常缺乏内在关联性,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此外,教师搭建的“支架”常过于完整以致替代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在处理语篇内容时,教师常将重点放在语音、语法、词汇和句子上,对文章内涵和主题意义挖掘不够。语言学习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升。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深入了解整体语言教学的含义及其理论基础,在整体语言教学观指导下,创设有益学生语言与思维能力发展的活动,走出模式化和碎片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一、整体语言教学的含义

整体语言教学观以人文主义、建构主义和语言习得论为理论基础。人文主义的主要教育观点有: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特点选择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要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性,培养学生友爱、合作、求知、审美和创造的能力;要促进人的潜能发展(罗杰斯,1988)。建构主义认为学生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完成的,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与他人协作对知识意义进行主动建构实现的。因此,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教师要注重小组活动和社交式活动,让在学与用的过程中习得知识。Krashen(1985)提出的二语学习理论中的“习得———学得”假设和输入假设也是整体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认为,学生要真正提升语言能力,就必须走语言习得的途径。语言习得可通过语言输入实现,且必须是可理解的、有趣的、大量的、真实的、自然的语言输入。在上述理论基础上,许多学者对整体语言教学进行了归纳分析。Brown(1994)认为整体语言教学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由学生参与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合作学习,融合语言技巧,致力于让学生在真实自然环境下使用语言。张献臣(2009)认为在新形势下,可采取整体性教学策略,“从整体理解语篇内容入手,分析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方式、逻辑思维的连贯方式以及语言形式方面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韩宝成(2018)进一步提出整体教育哲学观,指出要秉持“整进整出”的理念,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独立、自律的学习者。此外,《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也强调语言教学的整体性,提出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由上述学者观点和课程标准可以看出,整体语言教学重视语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强调从整体到部分,强调整体内容和意义。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要避免碎片化、模式化的弊端,就应重视整体语言教学观中“学生中心”“主题语境”“整体性”“真实性”“合作学习”“思维训练”“整进整出”等要素,并将其落实在教学中。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施原则

基于整体语言教学的定义和理论基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应在整体语言教学观的指导下,遵守以学生为中心、整进整出和真实性的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整体语言教学强调以生为本,把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整体出发,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制定评价标准,而不是用一个教案来应付有个体差异的几十个学生,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教学目标的设计为例,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之前,传统的教学目标通常是以双基为基础,目标之间相对割裂,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第一册Unit5Languagesaroundtheworld的单元主题是世界语言,其中“TheChineseWritingSystem:ConnectingthePastandthePresent”是一节阅读课。按照过去的方式,教学目标一般设定为:学生通过学习,能掌握本课的生词civilisation、despite、symbol、vari-ety、regard、calligraphy、appreciate等;能理解语篇大意和段落大意;能根据关键词复述语篇的大意。三项目标之间缺乏连贯性和完整性。在这样的目标导向下,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的意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注重学生从学习理解到迁移创新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要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的三个层次进行设计。譬如,学习理解阶段的教学目标可设计为:能获取、梳理、描述汉字在发展中发生的变化,如最初的甲骨文、战国时期不同地区使用的战国文字、秦始皇统一文字、书法文化形成、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汉字书写系统形成;查找、梳理并用英语描述每个段落的大意,总结汉字发展过程和变化。应用实践的目标可设计为:思考、分析和阐释汉字是如何将过去和现在连接起来的。迁移创新的目标可设计为:思考和探究中国文字和中国文化得以传承的因素。依据这些目标,教师可以设计各类活动,例如:让学生根据语篇的标题和图片等预测文本内容,通过预测切入对语篇内容的学习,验证预测和语篇内容的一致性;让学生梳理语篇内容,明确语篇依照什么顺序叙述汉字发展过程,确定每个段落的大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语篇的意义,分析汉字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历史知识和经验,分析推动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其他因素,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2.整进整出的原则。高中学生经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高中英语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语篇时注重整体呈现、整体理解、整体互动、整体输出。整体呈现指教师在为学生提供学习内容时,不要碎片化地呈现给学生,要以完整的语篇为学生提供完整的语境。整体理解即在整体呈现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各种阅读活动整体感知语篇内容,并在学习中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迁移。整体互动指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听、说、读、看、写等活动方式与文本互动、与教师互动、生生互动。只有在真正的互动中,学习才能真正产生并有成效。整体输出强调意义优先,是基于意义的输出。整体输出在语言学习中非常重要。虽然学习过程中有互动、互动中有输出,但是整体输出不是单一的语言操练,基于输入的输出才是整体输出。总体来看,整进整出强调把教学重点放在语篇的内容与意义上。也就是说,教师要围绕语篇内容开展各种促进理解与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单元主题意义,理解作者写作意图,把握语篇类型,学习语言技能,掌握学习策略,提升文化意识,最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通过学习,应能用阅读所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完整输出语篇,至于语篇的长短可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而定。仍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英语新教材第一册Unit5教学为例,教师让学生看标题和图片预测语篇内容,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二者的猜测。语篇标题常揭示或暗含全文主题,把握住语篇标题的含义,就意味着窥见全文脉络,可为接下来的整体理解奠定基础。在推测语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设计表格(如表1),让学生阅读和整体理解文本内容,获取、梳理、描述汉字在发展中发生的变化。教学jiɑoxue剖析学生在理解语篇的过程中,逐步把握每个段落的大意,明确汉字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并尝试总体概括全文内容。接着,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汉字是如何将过去和现在连接起来的,并说出自己的看法与依据。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思考和探究中国文字和中国文化得以传承的原因。

第5篇:中学教育观范文

关键词:中学教育;教育管理;人本化管理

人本化管理是人性化理念在管理领域中的实践及应用,中学教育管理与人本化管理的有效结合,不仅贯彻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也符合教育改革的核心要求。本文通过阐述人本化管理的含义,结合中学教育管理中人本化管理的现状,探究了中学教育管理中正确进行人本化管理的途径。

一、人本化管理的含义

人本化管理是基于人的价值观和选择性,对外界力量进行控制的心理学定义,它是结合了现代管理方法后延伸出的新型管理理念。人本化管理最初应用在企业管理中,从人性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将人性和动因作为中心,按照人性的普遍状况进行整体管理,包含了管理人员、管理环境、价值观念和文化背景等部分。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本化管理也在教学管理中得到了充分应用,不仅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更有利于通过激励形式和课程资源开发,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中学教育管理中人本化管理的现状

(一)教师的人本化意识淡薄

教育管理与人本化管理理念的结合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但由于许多教育管理者对人本化理念的认识不到位,导致教师的人本化意识淡薄。教师的管理思维局限在传统的管理理念中,不能充分发挥人本化管理的作用,甚至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仍然将学生的成绩作为管理核心,阻碍了学生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发展,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二)教育管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育观念的弊端逐渐显露,在教学管理层面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学校只重视学生成绩的提升,不能真正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和行为模式进行量化,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尊重学生感受的教育管理模式,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本质,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人本化管理方法不够完善

正确的人本化管理需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完善的制度,管理者对管理对象要有充分的了解[1]。大多学校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上级管理者布置的工作任务,校领导不能充分了解学校实情。教师对学生的量化要求,对成绩和言行举止的要求过于传统化。人本化管理方法不够完善,教育管理人本化理念并没有深入人心,教育管理者也没有充分重视教育管理的人本化。另外,学校缺少多样化的思想教育的管理方法,多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强制性要求或惩罚,不能调动被教育者的积极性。

三、中学教育管理中的人本化管理途径

(一)规范民主化管理制度

用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学校的人本化管理制度。在制度建设上,建立民主化的管理制度,教育者要时常与被教育者进行情感沟通,走进被管理者的内心世界,与其进行思想交流。在学校的管理制度上,要松弛有度,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但要用近乎人情的方式来执行。只有严宽结合,打造以教师和学生为本的制度,不以成绩来衡量教师和学生的成果,才能形成一种轻松、融洽的学习和教育环境。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透明管理制度,在期中期末评奖时,对优秀的教师和学生予以表扬和鼓励。

(二)构建人本化课程体系

构建人本化的课程体系,学生的学习不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简单行为,而是教师和学生自动自主地进行关于学习方法的研究,对知识的讨论和探索[2]。因此,在人本化课程体系构建中,教师应放低姿态,走进学生的世界,和学生一起讨论和研究,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教育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自行提高,使其确立奋斗目标,让其明白集体的奋斗目标。人本化的课程体系构建要将教育与引导充分结合。运用思想教育的方法,通过与学生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对学生表现出的不同道德行为进行引导,用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带动学生。

(三)强化人本化教育管理制度

强化制度是实现人本化管理的保证。在制定教育管理制度时,要为学生讲解制度的作用和目的,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执行制度;充分尊重,并参考学生、教师的意见,真正的做到人本化管理。改革学习制度要充分尊重教师的教育意见和学生的学习意见,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教师的授课方式多元化,在增强教师创造力的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综上所述,我国中学教育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人本化管理方法契合度不高,人本化管理实行手段乏力等弊病。中学教育管理人员应当不断探索人本化管理方法,进而实现中学教育管理人本化的普及。

参考文献:

[1]刘丽.中学教育管理中对于人本化管理方法的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4):23-2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