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课堂的教学范文

智慧课堂的教学精选(九篇)

智慧课堂的教学

第1篇:智慧课堂的教学范文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小学数学;智慧课堂

新形势下,学科教学理念不断转变,网络学习空间和智慧课堂以一种新颖的形式进入到了公众的视野,并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高度支持。网络学习空间和智慧课堂的构建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其不仅创新了课堂教学形式,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对提高学科教学效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化,使智慧课堂教学理念不断渗透到了学科教学中,多数教师通过此种形式尝试着进行教学指导,从而使其成为改变传统课堂形式的动力。因此,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在网络学习空间的基础上,进行智慧课堂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以此来提高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效率,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1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应用现状

1.1智慧课堂设计缺乏科学性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智慧课堂主要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资料的上传,给学生打造一个类似于图书馆的小型学习空间。但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此种方式并没有在网络环境下发生太多的变化。虽然网络学习空间为学生学习资料的获取和传递提供了便利,但此种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直接交流。

1.2智慧课堂实施过程的不足

网络学习空间具有自身的优越性,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教师只是将网络信息上传到网络空间上,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学活动的开展并没有与之结合起来,也可以说网络学习空间这一资源没有被充分的利用起来,所以其对智慧课堂所起到的辅助作用是很不明显的。

1.3智慧课堂评价方式的缺陷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智慧课堂在结束之后,教师要将自己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反思进行资料上传,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资料上传过于形式化,没有利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课堂过程的记录和交流,所以学生对课堂具体情况的了解不够全面,也无法借助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学习方法的调整,所以评价形式的缺陷就导致智慧课堂的构建成为了空谈,取得实际效果很不明显[1]。

2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教学策略

2.1智慧课堂设计以智慧型人才培养为目标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智慧课堂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培养智慧型的人才,引导学生能够自由自主的利用学习方法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网络学习空间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资料,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也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创新传统的教学形式,使数学课堂教学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2]。因此,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设计智慧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小学生身心发展尚不健全,存在很大的情绪波动,而小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性,也要求智慧课堂的构建要遵循小学生的身心特征,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需求,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变化,这样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上传一些实际生活中人民币的实际应用知识,让学生意识到人民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如:教师可以首先复习拆分的知识:2里面有()1;5里面有()1;10里面有()1;10个10是()等知识,之后出示具体的1元、2元、5元、10元钱给学生看,并提问:①这一张纸币的面值都是多少?②这几张纸币都是什么单位?③2个1元是几元?可以用哪些面值的纸币来替代?5个1元是几元?可以用哪些面值来替代?此种方式突出了人民币的实用性,实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统一,符合智慧型人才的构建原则。

2.2智慧课堂实施以设计问题为导向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除要发挥网络学习空间的优势,还要通过问题设计和任务教学的形式进行课堂过程的实施,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4]。但是在问题和任务的设计过程中,要与小学生现阶段的身心发展相应,以免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性受到阻碍,从而对问题产生更多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思考和想象的意识,以免使学生落入到思维僵化的窘境中。例如:在学习“角的度量”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欲望。①请学生自主画角,谁画的角大?②思考量角时要用什么?③角的的度量器是什么形状的?在量角器上面你观察到了什么?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是通过一步步的问题设计,学生逐渐认识了量角器,会使用了量角器,完成了角的度量,学生的智慧也一点点被开发和激化,这对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是非常有利的,从而有效的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

2.3智慧课堂要坚持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在目前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主要体现在以网络为核心的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上,其不仅能够改善传统课堂的枯燥乏味,也能够通过直观、形象的优势生动展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现阶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这对于小学生一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是非常关键的。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优势不言而喻,但是在其实际的应用中效果并不完美,还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探索更加具有趣味性、适合性、简单性的应用方法,以此来呈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另外,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可以借助网络学习空间中的丰富资源、创新形式改变传统数学教学的弊端,但只有网络学习空间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为其提供支持。因此,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要充分利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科学构建,最终实现使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升的目的。

3结束语

第2篇:智慧课堂的教学范文

【关 键 词】德育智慧;能力;道德素养

一、教师德育智慧的涵义

智慧是一个很吸引人的话题,它既指人做事的能力,也指人所达到的一种境界,所以教师的德育智慧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智慧的方式来完成道德教育工作,是以智慧作为德育工作的内在支撑。它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智慧性的道德教育方式来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质,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二是教师在进行道德教育时自身所达到的一种境界,它是教师道德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教师的德育智慧既是教师进行道德教育的能力表现,又是教师道德素养的综合体现。

二、课堂教学中教师德育智慧的表现

(一)营造和谐的德育氛围

有些教师认为,道德教育是在德育课中进行的,是对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其实这种认识忽视了对学生道德情感的陶冶和道德行为的培养。具有德育智慧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进行专门的道德知识说教,他们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造一个合适的道德教育情境来激起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实践活动中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促进品德的发展。

具有德育智慧的教师能把课堂教学的功能从重点塑造学生“做事的能力”向“做人的能力”进行转化。如,在英语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语境的需要组织学生在模拟交际的过程中渗透德育,使学生不仅学习了语言,而且还学习了与他人合作与交往,学习了关心他人、互助友爱等品德和行为规范。教师的德育智慧能使道德教育过程在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进行。

(二)努力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德育素材

不明智的教师往往忽视课程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喜欢从课外寻找一些素材和安排专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道德说教。这其实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它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使学生对道德教育产生了一种反感的情绪,从而造成德育效果不佳的状况。苏霍姆林斯基主张:“竭力把学生的集体生活组织得使学生不把道德行为看作是教师为了实现他的想法而必须进行的一种练习,一种有意安排的行动”。其实,我们的教材内容就包含有丰富的思想品德的内容,文科教材中人物与故事情节的选取等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不仅能扩充学生的知识量,而且能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理科教材内容的安排则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加强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因此,智慧型教师会努力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德育因素,以融合、渗透的方式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使传授知识与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机智地抓住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契机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道德教育的契机,这些契机是转瞬即逝的,如果教师能敏捷地感受到,并且把它转化为道德教育的积极因素,往往能使课堂教学产生意想不到的德育效果。如,在英语课的分组活动中,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口语好,就只顾自己表现,不给其它同学表现的机会,于是教师就要适当地加以干预,鼓励好生带差生,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教师的德育智慧正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来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的意义和做人的道理,它不仅能形成学生健康向上的品德,而且能外化为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抓住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契机,能使道德教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灵活地渗透德育

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其实,课堂教学评价是一门艺术性的学问,积极的、有针对性的评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学习的自信心,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消极的、缺乏明确指向的课堂教学评价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课堂活动采取一种消极对抗的态度。因此,教师要努力给予学生积极的、指向明确问题的评价,让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有德育智慧的教师不仅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评价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作用,他还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在课堂中组织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和学生进行自评,这样能使学生反省自己的课堂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行为规范,在评价之中不断审视自己、反思自己,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使学生的道德意识从他律阶段升华到自律阶段。

三、教师的德育智慧中所蕴含的道德素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施展智慧、开展道德教育活动,不仅是教师道德教育能力的综合体现,而且与教师自身良好的道德素养息息相关。教师良好的道德素养能有效地指导教师的道德教育工作,从而达到道德教育的新境界。

(一)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水平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那样地影响着学生。”只有具有较高道德修养水平的教师,他才具备一定的品德魅力和人格魅力,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教师内心的品质力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完成学业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自己的品格。

教师的道德修养还能坚定他们的教育信念,它能使教师无怨无悔地从事教育工作,使教师在创造性的教育活动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正是在不断要求自身道德修养提高的激励作用下,教师的品德才能不断得到升华,心灵才能得到净化,同时教师这种不断追求善的品质也能对学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道德教育作用。

(二)具有敏锐的道德感知、判断和评价能力

道德感知是道德主体与认识对象发生一定联系后所产生的一种感知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敏锐地觉察到道德教育的契机,就要不断地训练自己的道德感知能力,精细、敏锐的道德感知能力是教师德育智慧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道德感知虽属感性认识阶段,但己经包含有理性的因素,或者说是以理性为前提和依托的感性认识,只有从一定的信念、价值观念出发,主体才能与某一对象相互关联,只有作为有自觉意识的主体,人才会去感知某种道德属性。因此,教师的道德感知能力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产物,它除了能敏锐地感受到道德教育的契机,还能迅速地做出判断,对对象进行加工处理,使指导教师采取智慧性的道德教育行动。

道德评价是指评价主体根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对自己、他人的品质、行为所表示的善恶、好坏的价值判断和褒贬态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及时地对学生的品德行为做出好坏的评价,使学生能深刻地了解自己的真实情况,能全面地认识自己,从而用较正确的态度去处理人际关系。善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对社会有价值的行为,它是对行为的肯定和赞扬;恶则是对他人、对社会有害的,产生负价值的行为。善恶是我们进行道德评价的尺度,在道德教育活动中,智慧型教师往往是根据学生的行为是否能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来评价其价值的大小,他们总是通过实行公正的道德评价尺度来培养学生正直的道德品行。

(三)具备丰富的道德情感因素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能充分考虑认知因素外,还能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此来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列宁曾经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所以说,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理性与情感相互交融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对事物的认知过程。而道德教育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道德情感,才能促进学生心灵的成长。德育之根本意义就在于要回归生活、回归人的本性,要达到这两点,莫不过于对人的心灵的感召与沟通。

教师在德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丰富的道德情感就是对学生无限的爱与关心。教师只有爱护学生,充分相信学生,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和维护好学生的合法权益,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不断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行为规范的要求,不断反思自己是否履行了职责,以及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是否触及了别人的利益。正如里克纳所说的:课堂教学中的品格教育,需要创设一个关心的集体,营造民主的班级环境,并制定班级道德纪律。正是在教师的爱与关心的引导下,学生才能自觉遵守课堂道德纪律,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

[2]李桂英.论道德智慧[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第3篇:智慧课堂的教学范文

关键词: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5-023-1

一、“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概括

“智慧课堂”是教育思维和教育情感互动的产物,是师生智慧互动共生的一个过程。在“智慧课堂”上,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适合自己的方法去探索获取知识;教师善用鼓励的话语、期待的目光、巧妙的疏导,以便与学生思维共振、情感共鸣。“智慧课堂”在追求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应该包含看重学生完善的人格成长、差异的知识建构和创新的智慧发展。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要重视“层次性”和“生成性”;在教学资源的遴选上,要重视“针对性”和“发展性”;在教学策略的运用上,要注重“合作性”和“开放性”。

二、“智慧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1.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转变。

“智慧课堂”教学提倡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在这种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努力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和组织者。学生的主动探究使得部分问题在课前自主预习中已能独立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新生成的问题在课堂上提交学习小组,由小组成员合作探究解决,交流学习成果。如果组内仍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则将问题示于组外进行组际合作交流,如果仍不能解决,则提交教师,由教师集中讲解答疑。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巡回指导,发现问题,了解学情。这样的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参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转变。

2.从线性传递到交往互动的转变。

“智慧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和教师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它主要是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充分利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往、多边互动来促进学生学习,挖掘学生学习潜能的教学方式。该模式通过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倡导团结、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在动态开放的课堂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对话、交流、协作,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有效激发,思维得到及时疏通并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将教学活动推向深入;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整体参与的热情,从而使每个合作成员都能在已有基础上,共同达成学习目标,并在“同帮互助”的交往互动学习方式中实现整体提升。

3.从统一培养到独特一个的转变。

“智慧课堂”教学顺应泰州三中“适合与超越”的办学理念,努力构建与特殊性、差异性、个别性相匹配的“智慧课堂”教学体系,让所有学生明了“你的才是最好的”的成长理念。“智慧课堂”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融入“因人施教”的理念,“主动建构、自适共享”的“智慧课堂”,给每一个学生一份学习计划,给每一个学生一份学情诊断,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参与机会,给每一个学生一个表达平台,给每一个学生一份成长记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长为“独特的那一个”。

三、推动“智慧课堂”教学走向常态化的几点对策

1.加强制度建设,借助行政力量对课堂教学转型起助推作用。

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大环境下,置身其中的教师,锐意改革创新未必日子好过,而因循守旧满堂灌逼着学生进入书山题海抓出分数反而名利双收。因此,要想让已经熟悉传统教学流程甚至于已经初步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师去接受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确有一定难度,这就要借助行政力量的推动。泰州三中的做法是首先由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带头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上课,然后逐步推广到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接下来在全体教师中推行。同时,教务处在安排示范课、青优课等活动时明确要求所有授课者必须按“智慧课堂”教学流程上课。另外,积极组织教学开放日,让“智慧课堂”教学走向常态。

2.重视校本培训,厘清教师对“智慧课堂”教学流程的认识。

要保证学生智慧地学,首先要解决教师能智慧地教,因此,加强校本培训,厘清教师对“智慧课堂”教学流程的认识尤为关键。首先,“智慧课堂”教学基本流程的四大环节是“智慧课堂”的重要构成元素而非一节课的必备元素。任课老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教学内容作合理取舍,可以依照这四个步骤组织教学,可以调整四个步骤的顺序,也可以增加或减少其中一个或多个环节。总之,智慧的课堂本身应该是一个灵动的课堂,上课教师要依据课堂生成的情况对教学流程作合理调配。其次,不同的课型要区别对待,不能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固化。第三,互动对话不能狭义地理解为师生、生生之际的交流对话。不能忽视学生内心情感的独特体验,如果他沉浸在一些打动他的情景设置,引起他共鸣的精美文本中,也可视作他与教材、与生活的对话。第四,总结巩固一定要避免拔的习惯思维,学生能走到哪里,更多的时候要受他自身的认知态度、认识能力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将目光放长远一些,更多着眼于学生将来的终身发展,他自己的顿悟带来的效益远强过别人的说教。教师之“魅”在于懂得“有所为且有所不为”的道理,学会等待和抓住教育时机,用一个智慧的生命去照亮许多智慧的生命,用一个智慧的心灵去唤醒许多智慧的心灵。

第4篇:智慧课堂的教学范文

关键词:智慧课堂教学;环境设计;应用

环境设计专业的开展,需要学生在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和环境的创作。在培养这种高端优秀人才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开展先进的教学活动,才能发挥出学生的科技感、时代感价值。在环境设计专业中《环境艺术设计制图与透视》的课程学习中,使用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效果突出。

一、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环境设计专业中的应用

《环境艺术设计制图与透视》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创新地使用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涵盖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一)课程之前

在课前阶段,教师利用网络技术,在学校的教学平台上,使用微信群或者直播群,对课程中的教学视频、教学任务、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资源信息进行上传,并根据课程不同阶段的要求,提供从简单到复杂的电子资料压缩包。比如,在课程刚开始学习的时候,针对教材中的制图理论知识,教师可以将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分成不同的模块,然后为每个模块的学习设置不同的时长和积分,让学生进行累计学习。随着课程的开展,教师再根据课程中的实践内容进行线上模拟学习,并将模拟的内容也分为不同的版块,有室内制图版块和室外制图版块。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出选择,进行实践。教师也可以利用这种“学习时长+学习积分”的方式,进行课前学习模式的运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利用线上的学习模式,开展调查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1]

(二)课程之中

在课堂上,教师不需要再长篇大论地进行教学,只需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比如,在学习环境设计透视的主要特点的课堂上,学生已经在课前对透视的特点进行了学习,但是对透视特点与制图设计的联系运用并不熟练,也不能很好地开展实践运用分析。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这一个学习难点进行指导,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展开互动,形成探讨式的教学环境。又如,在制图设计的过程中使用到的数学知识,学生会感到很难,不想学。这时,教师要缓解学生的这种情绪。利用课堂开始之前的5 分钟时间,教师对数学知识进行讲解,一节课只讲一个概念,累计之后,完成对全部数学设计概念的讲解。然后,教师要注意及时开展复习,利用数学中的艺术性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将数学艺术在环境设计的过程中淋漓尽致地展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课程之后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还要在课堂结束之后发挥作用。比如,在课程《环境艺术设计制图与透视》的课后时间中,教师要注意在学习平台上布置作业,利用平台的开放性进行个性化作业的定制设计,根据学生在环境设计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制图问题、透视理解问题进行不同的题目考察,并及时推送相关资料,保证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前沿、最先进的学科知识。教师要时刻关注国家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动态,及时了解制图的标准、规定、行业发展、人才需求等专业知识,并结合教学实践,让学生时刻掌握发展动向,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细分专业的选择。喜欢室内的学生可以专攻室内环境设计,喜欢室外的学生可以进行室外环境设计。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更有利于环境设计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提升。[2]

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环境设计专业中应用的反思

通过《环境艺术设计制图与透视》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提升。

但是还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中进行反思与改善,以促使其更好地应用。

(一)加强线上监督

首先,对于教师制作的视频学习包,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只能一次性完成一个时长的内容,中途不能回放,不能快进。教师要以这样的技术约束,来要求学生进行足额时长的线上学习。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平台,将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线上公示、排名,利用学生好胜心理,发挥监督效果。最后,教师还可以将每个学生的线上学习课时时长计入到学期考评中,体现出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时间,来约束学生进行学习。

(二)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要不断地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在课堂开展过程中,教师要丰富教学过程,穿插故事、音乐等形式,更好地展开互动,将学生吸引在课堂上。比如,在进行透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著名的环境设计作品进行引入式教学,让学生分析在一幅优秀的设计作品中是如何体现渗透运用的,从而更好地进行引导教学。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教学活动的开展要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满足学生能力提升的要求。

(三)提升教师水平

教师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中占据着引导位置。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对环境设计专业的信息资源整合,能够将有效的资源体现在课件的制作中,并不断研究学生对新事物的喜好,利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线上互动,从而不断丰富与环境设计专业相关的人文学习。这样,教师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延伸了学生环境设计的综合能力,实现了智慧课堂的生动开展。[3]

三、结束语

本文结合环境设计专业中的课程《环境艺术设计制图与透视》,对课程开展的课前、课间、课后等三个阶段进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提出了应用的反思意见,以促使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运用提升。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开展时要不断进行实践研究,以更好地形成体系发展,促进其更广泛地使用。

参考文献

[1]卢秋锦.基于大数据环境的智慧课堂模式设计[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9,18(09):30-32.

第5篇:智慧课堂的教学范文

“智慧课堂”是相对传统的“知识课堂”提出的。“智慧课堂”以知识教育为依托,以智慧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以引导学生的高度参与以及主动性的充分发挥,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要学习形式,是旨在培养多样化、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智慧课堂”强调知识和能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并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快乐学习;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并深入探究的同时,还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终身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是师生成长学习的共同体。

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解析

(一)理论基础——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认为,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即“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过程。儿童认知结构就是在“平衡——不平衡——新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丰富、提高和发展的。

(二)教学目标:

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心理品质和价值观为保障,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

(三)操作程序:

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有机融合成一个整体。从创设学习问题情境开始,到学习目标和学习问题的确定,到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再到正确的结论,最后深化学习而产生新的学习问题,完成一个问题学习的循环。

(四)实现条件

1.善于创设情境与问题。情境的“情”是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情境的“境”是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认知背景。知识只有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特别要强调的是问题情境和问题意识,智慧课堂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教学互动。教学是通过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将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更多的是正确引导学生和激励学生思考。因此,课堂上既要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发挥好教师引领的作用。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和教师价值引领相统一的过程,就算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的引领仍然是必要的。

3.教服务学。教必须以学为基础,服从、服务于学。正是这种针对性,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得到表现、强化和培养,使教师的主导性不断转化为学生的主体性,进而达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理想效果。

4.让课堂充满疑问和争辩。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问题和悬念,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诱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理性思辨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应重在揭示隐含在其中的思维过程,并引导学生深入到知识的发现或再发现的过程中去,把教材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慧。

5.重视元认知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元认知能力是个体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元认知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个体智力的发展,因此,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元认知开发、提高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水平,对于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无疑具有重要作用。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非智力因素不直接承担对机体内外信息的接受、加工、处理等任务,但直接制约认知过程,表现为对认识过程的动力作用、定向和影响作用、维持和调节作用。

6.关注教学反馈。通过课堂练习的即时反馈,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到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进展情况、存在问题,起到强化、督促、纠正的作用。这种即时反馈也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对于还存在的问题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可使课堂教学成为具有自我反馈纠正功能的系统。

第6篇:智慧课堂的教学范文

首先,巧妙地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按照社会要求、按照人才成长规律培养人的活动。这个“目的性”“计划性”“社会要求”,由谁去体现?当然是教师。教师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有能力担当起教育的责任。因此,教师必须起主导作用。教学是由教师指导的过程,这就是教师指导作用的原理。

但学生是发展的主体。陈鹤琴说:“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生是发展变化的内因,是发展的主体,是课堂的主角,这就是学生的自主性原理。

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活动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两个方面。学生的学习、发展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学得怎样、发展得怎样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落脚点。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组织、引导、启发、激励、合作。衡量教师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主要看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得怎样,是否全身心投入,是否获得了最优发展。

课堂上,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碰撞、激发,必然生成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这就是智慧课堂的落脚点和归宿。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体现“三有”――有趣味、有价值、有品位。

有趣味。有趣味就是指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能够使学生有愉悦的情感体验、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惟其如此,学生才会喜欢,也就会喜欢。学生喜欢了,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好。

首先,要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同时要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作为教师,我们要坚持用各种有效方法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动脑筋思考,答案对错不是主要的,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

其次,要十分注重让学生明白知识的实用性。要持续提醒学生享受获得知识和个人进步的快乐。例如,教师要在课堂上,在学生获得一定知识或者其他收获以后及时提醒学生:你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又有了什么新收获?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不同了,明天又会有新收获,明天的你又和今天的你不同了,于是我们就感受到了一天一点进步的快乐

最后,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最好的尊重就是把机会让给学生,有人说,好的教育应该给孩子留白,即自主的空间。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作为导演身份出现,把表演的机会交给学生,尽量不要整节课就是教师神采飞扬的演讲,甚至是得意洋洋、略显卖弄的自我展示。总是教师在表演,再优秀的演员也有演艺穷尽的时候,更有“观众”厌倦的时候,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把机会让给学生,既是对学生的尊重,更是自尊。教师想自己表演的时候,要马上给自己提出要求:要问一问学生是怎么想的,要听一听学生是怎么说的,要看一看学生是怎么做的,要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要启发学生去主动探究。

有价值。有价值是指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意义,并有实际作用。课堂是学生和教师,尤其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堂更是学生和教师的生命组成部分。教师珍爱自己的生命的最佳方式就是呈献给学生有价值的课堂,教师珍爱学生生命的最佳方式更是呈献给学生有价值的课堂。否则,就会浪费学生和教师自己的生命,结果往往导致学生和教师生命的疲弱和苍白。就如深圳南山育才小学在倡导绿色教育理念下提出的:上好每一节课、开展好每一次活动就是对师生生命最好的尊重。在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我们绝大多数教师在主观上是努力让课堂具有价值的,到底怎么做,在客观效果上更能体现我们学校的课堂是更有价值的呢?就是自觉地实施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所谓知识就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它主要是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需的活动方式,一般包括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知识与技能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知识的升华;没有知识就谈不上技能,没有技能,知识也无用武之地。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创新。所谓过程,就是指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方法是指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行为或操作体系,这里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亲历体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对亲身经历过事实的体验性认识及其由此产生的态度行为习惯。情感和态度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没有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就不会有科学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情感和态度的升华,并决定了人们的情感态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科内容,结合学生实际不失时机、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有品位。有品味是指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的高质量性。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从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有什么样的课堂就反映出有什么样的教师。

(1)教学内容有品位。一是要先教好教材,在此基础上,有能力的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整合、拓展,做到用教材教;二是要充分吃透所教学科的所有年级的教材,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实际、学生实际科学确定“教什么”;三是对拓展内容选择要科学严肃、高端经典,防止和杜绝低俗的有趣、花边新闻式的有趣、道听途说式的有趣。

第7篇:智慧课堂的教学范文

基于以上的思考,教师在品德课堂教学的智慧表现可以形成以下一些体现能力、灵气、顿悟、魄力等的教学策略。

一、及时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索欲望,展现一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融通共生

品德课体现的是对学生教育情感的深度唤醒,引发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和追求。品德课堂的教学智慧不仅仅体现在形成学生之间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更重要的是追求达成学生之间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教师的作用往往在于教师为学生搭建一座桥,引领学生走过去,这座桥便迅速地消失,继而充满深情地鼓励学生建造自己的桥。这种开渠引源式的引导体现在教师情感态度的呈现。以北师大版二年级《我知道的民族》一课为例,当学生交流了身边和所知道的少数民族知识和习俗后,我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带领学生走进云南民俗文化村,引导学生继续发现问题,为什么有泼水节、火把节、赛马节?惊奇自问号出,思维自探究来。学生的情感意识被唤醒,都争着交流他们的所见所闻,在学生陶醉民族风情的时刻,我及时点燃学生爱的情感,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学校与哪些少数民族学校建立爱的通道,孩子们有共鸣了,一时间争着表达自己与少数民族的孩子手拉手的美好经历,一下子沉浸在温暖情境中,陶醉而忘归。当孩子们情感被激起时,我再推出一个情境,当我们国家有灾难来临的时候,如四川汶川大地震,那是一个有:藏、羌、回、汉各族人民相交汇融合的地带,在镜头里,大家看到全国各族人民心连心,爱的暖流漫延到每个人的心里,一首《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深深地打动孩子们的心,孩子们为人间的真情掉下热泪,民族情深深植入孩子们心中,此情此景我深深体会到情感多么有震撼力,爱是可以传递的,情感是可以感染的,孩子手拉起手,唱着《爱我中华》共同淋浴在友爱、互助、幸福的大家庭中,是多么幸福,这就是课堂上的情感价值观融通共生、自由和美所展现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能使学生的心柔软起来、敏感起来,感动起来,共同浸润在幸福温暖中。由此可见,自由和美的课堂来自问题的激发;教师的教学智慧来自教师真情的流露,情景的营造、情感态度的融合和价值观的引领。

二、对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对教学方式的灵活掌握,展现的是一种能力与魄力

课堂教学首先要求教师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从教学内容到学生的年龄实际中敏锐地捕捉与学生相关的热点话题,巧妙地设计有趣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智慧首先来自有效的布局谋篇和对学生特性的了解,既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呈现又深入学生的生活领域,既发掘学生的在场因素,引发热点话题,又要通过活动,敏锐捕捉课堂生成的有效资源,同时发挥老师的教学管理能力。继续以《我知道的民族》一课为例。活动一:猜猜他们是谁?就融合了本校的学生资源,请了6位来自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与大家见面交朋友。这种形式给学生一种亲切感,为学生主动、互动、灵动创设了氛围。活动二:走进民族文化村。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带领学生到情景现场去,多感观参与,多方位体验。学生视野被拓展、情感被升华,带着一份份的惊喜,课堂呈现的是一片融合交往的生态。活动三:血浓于水,爱心传递。在地震情境中,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一个个感人故事与情景,让爱升华。最后,融合到学生的愿望中,爱心交融与传递,感受爱国之情。可见,教师善于优化融合教学内容,发掘教学的个性内涵,拓展教学的探究空间,教学能呈现一个个动人的情景。

三、关注课堂对话,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展现的是灵气和顿悟

教师课堂的灵气首先体现在教师容光焕发充满期待和娓娓道来。学生在教师的情感魅力感染中会精神奕奕、思维活跃、其情奋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分享会达到融和融通。如一位教师在教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我心中的老师》“请你用一句话夸夸你的老师。”第一个学生说:“老师每天都给我们一个笑容,我们感到喜悦。”老师接着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喜悦心,充满欢笑,这世界多么美好。同学们,你们的微笑是一种智慧的表现,是对生活感悟的升华。”另一个孩子说:“老师的字工工整整,我们喜欢看,我们赞美老师。”老师充满期望地说:“早晚读经典、静心写撇捺是我们的追求,我希望你们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老师画龙点睛的引导,能引发学生的顿悟,引起学生的共振共鸣。

四、敏锐地把握教学情境,灵活自如地融师生交往于角色体验中,展现一种量智和性智的结合

一堂充满智慧、生机勃勃的品德课,离不开教学的宽度、深度和高度,宽度理解为教学资源的拓展延伸。深度理解为对内容的提升、提练和点拨,尤其是画龙点睛的智慧。如我在执教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我知道的民族》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当学生回答56个民族时,老师追问:你们知道吗?我们学校有16位同学来自10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各地,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当这些少数民族的孩子一起走出来,展现不同的特色时,他们的语言、饮食、服装、居住地,慢慢呈现孩子们知道的民族特征。这时候,老师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存,调动自己的情感召唤力,在这种情境中,孩子得到信息传递,一下子感受到民族团结友爱的重要、感受到爱心传递。这个过程教师随时要调动知识储备与激励机制,引导学生感知、悟理、习得,所以这个过程给我更多的是教师教学需要更多的量智和性智的有机整合。

第8篇:智慧课堂的教学范文

一、涉及小学数学智慧课堂内涵机理界定

智慧具体是某类质点系统组织结构合理且运行程序优良的描述结果,如若空间结构搭建不存在智慧节点,尤其在外力场作用下会按照时间顺序与方向逐步改变;而相同数目质点分布状况下,系统结构合理性、内耗功效便直接决定智慧成就高低. 人类智慧成就优劣,主要透过精神空间引导行为结果与功耗比展现,实际上就是内外精神空间相互作用而滋生的优良性波浪式上升结果. 那么数学智慧课堂,便是教师充分发挥教育能效,同时结合有利因素进行学生认知规律迎合,同时制定出富有针对性的施教方案,全程摒弃传统硬性口语灌输现象,进而稳定学生学习主动效应. 令不同学生个体得到充分发展,不单单能够稳定认知规律,并且科学协调个体情感、社会化发展成就. 课堂现场有关学生主体意识要得到充分尊重,适时地激发其内在需求,确保引导其活泼参与更多教育单元. 普通形式的教学策略与操作模式相互对照,智慧型课堂完成了师生角色创新定位任务指标,稳定不同阶段教学目标定位效率,使得不同课堂教学因素得到系统融合,由此教师、学生以及课堂都将获取可持续发展机遇.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智慧生成的策略解析

(一)设置灵活的引导情境

任何数学知识都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而延续,目前小学数学课程已经与生活熟悉背景全面接近,学生自觉性接纳程度也越来越可观,教师要做的就是带动他们主动去发现问题,使得课堂现场充分生活情趣,保留智慧探求特性. 毕竟探究才是教学活动延展的生命线,创新教材已经全面克制定向性例题与封闭思维布置状况,在结论、思路空间上赋予较强开放性,尽可能地开放合作交流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心智提升. (二)知识综合运用中迸发智慧结晶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要朝着综合化形态过渡,作为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既定课程资源,包括多媒体设备与实验工具等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一切问题,使得教学源头流淌出鲜明的智慧效应. 为了贯彻这类技术指标,首先要活用教材,从中开拓生动且富有教育矫治的线索,使得生活与数学规律融合一体;再就是完成实践项目匹配任务,丰富综合素质发展体系. 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经常带领小学生进行数学日记等游戏演练,培养其独特思维习惯,必要时设置一些趣味性、发散性和启发性问题,督促学生自行解决. 大部分学生在高度思维兴奋之中,一旦说获取答案结果便自然喜形于色,豁然开朗,对于教师人员来讲更是极大安慰.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智慧生成相关案例内容补充

(一)科学的智慧引领

案例:姐姐买了13千克苹果,一共花了39元,那么每千克苹果要多少钱?

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对于问题情境设置状况比较重视,主要在于其能够顺利摒弃抽象问题蹩脚思维现象,相对地贴合儿童心智特征与生活实际规律. 须知上述一切方案不单单决定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致,与抽象内容理解程度,同时直接影响系统学习潜能发挥效应,维持现场活动生动特效.

(二)全面捕捉学生灵动思维规则

案例,求一个长方体表面积

长:10 宽:5 高:5 单位:厘米

生1:(10 × 5 + 5 × 5 + 10 × 5) × 2

生2:10 × 5 × 2 + 5 × 5 × 2 + 10 × 5 × 2

生3:10 × 5 × 4 + 5 × 5 × 2

……

5 × 5 × 10 5 × 10 × 5

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师不仅要作为先进知识的传递媒介、对话的提问机构、学习活动的指导工具,同时要保留一双智慧眼睛,能够时刻关注任何学生行为表现,包括思想生成状况. 这部分强调的灵动思想,包括学生对于知识的疑问,或是课后独特的理解结果.

具体来讲,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科学引导功效,任何教育活动都不能脱离模拟学习而独自运行,教和学的关系必须时刻明确,切勿因为过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而摒弃细致的引导流程. 教师应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数学阅读,才能使数学阅读之花芬芳灿烂、奇香四溢. 数学中的阅读是指学生个体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充分调动潜在的思维的灵性,并且通过阅读数学教材、教师呈现的文字信息以及图片音像资料、使学生积累的素材和课外数学读物等相关材料,用数学的方法和观点来认知、理解、汲取知识并且能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活动.

第9篇:智慧课堂的教学范文

在刚刚过去的20年里,ICT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已经改变了我们的交流、生活、工作、游戏和学习的方式。这一变革使工业社会转变成为“信息社会”或“知识社会”(Kozma,2003)。信息化已然成为这个时代最显著的标识,每个人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被互联网和电子终端所绑定,信息化时代的知识型社会对学习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化教育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最主要的教育方式。要满足当今学习者们的需求,要求授课者创新知识的传递方式以及教学方法,创造智慧课堂。本文结合我校信息化教育的实践历程以及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建设、应用、发展、创新的成效与经验,就智慧课堂创新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数字化教学的前提条件——基础环境建设

数字化教学是一个宽泛的名词,不同的配备条件决定了不同的数字化教学的模式,数字化教学只有形态的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我校信息化教育的设施建设从主要指标——教师教学端来看,大致经历了电视、幕布、交互式电子白板三个阶段。从学校层面终端的解决路径看,经历了从公共机房到常态教室,从学校向家长借款购买终端到BYOD模式再到学校购买。数字化教学永远只有进行时,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基础环境建设,才能为智慧课堂、创新教学提供丰厚的土壤。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习则一定要建立在云的架构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综合考虑各个系统的建设,包括资源库系统、教学应用系统、互动课堂系统、空间交流系统、文化展示系统等都相互关联,缺少任何一项都会给数字化教学带来不便。比如,如果没有云平台,资源就不能实现有效管理,共建共享也就无法实现,数据无法分析利用,移动学习也无法实现,数字化教与学也就实现不了常态化。

理念创新引领思维创新

升学考试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影响着课堂教学改革,相对固化的课堂评价标准也很难涵盖信息化课堂的内涵。传统的评价主要是识记理解,属低阶认知,而信息化的课堂评价还应该包括应用和创造等高阶认知,而高阶认知是很难用一张试卷考查出来的。这就是乔布斯的经典之问:“当交通、金融、医疗诸多领域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时,教育为什么对信息技术的依赖这么低?”他给出了6个方面的答案,其中之一就是关于教育自身的,“有些教育机构心存恐惧,担心过去通过严格限制教育内容而好不容易取得的传统学习成果,将会由于强调技能培养的新型学习方式而受到削弱。”事实也的确如此,传统的知识学习,信息技术并不是必须的,通过死记硬背、加班加点、题海战术等传统手段和方法也能使学生得到一个不错的成绩。这就是技术遭遇传统评价所面临的尴尬。

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理念引领:重视知识层面,更要重视技能层面,淡化功利意识;让学生学会操作电脑,学会使用各种软件和思维工具,学会利用工具进行创造性学习和问题解决,形成人机合一的思维方式,这应该成为我们基本的价值追求。

以应用为导向,坚持实践创新

通过技术的熟练运用,不断加深对技术的理解,以量变求质变,使教育技术成为课程的重要元素,而不是游离于课程之外。不能过多地苛求教师应用,没有技术的熟练掌握就不可能有与课程的深度融合,过多地指责教师,会打消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随着技术熟练程度的不断提高,教师对应用时机也应合理把控。在课堂上过度使用技术,会影响团队交互、思想碰撞、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因此,一定要用得适度、合理。课堂以外的自主学习应是数字化学习的最重要领域。

信息化的教学,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流程再造的过程,用新技术服务老理念或是频繁使用技术却忽视技术本身的意义,都不会对传统教学产生变革性影响。因此,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的窠臼,把自主、合作、探究,课堂与课外,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等多种形式引入教学,真正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特别要克服互联网焦虑症,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学会鉴别,并通过在网络上开展有意义的活动体现其价值,减少互联网的负面影响。

弘扬传统,保护本真,注重人文关怀

当今的教育体系决定了教育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学科教学上。技术是为了实现课改理念和学科教学服务的,学科思想永远是第一位的。脱离了学科思想,理念和技术都是纸上谈兵。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绝不可缺少技术与学科相融合的能力。因而键盘文化不能代替书写文化,网络表达不能代替口语表达,人机对话不能取代人际对话,虚拟文化不能取代现实文化。但是,也不能过分地追求学科的味道,当在线教育真正袭来,人际交互和学科味道必然有所淡化,学科融合和问题解决将成为基本的价值追求之一。注重教育的人文关怀,关注智力因素更要关注非智力因素。关注技术的同时,要更加关注人的因素。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永远胜过先进的技术,真正带来效益的还是使用它的人。

注重学习资源建设,构建新型教与学模式

以学习为中心需要学校和教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随时随地能够利用的资源,因而必须加强资源的多渠道建设,并进行系统管理,保证方便快捷地满足师生的需求。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的海量与人的精力的有限性构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资源在精不在多,并且方便检索,应成为我们资源建设的重点。资源的本地化、校本化必然成为最重要的渠道。云架构下的资源建设与管理是数字化学习的应有之义。

要构建新型稳定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模式不是束缚,而是一种路径指向。只有用模式引领上路,才能在熟练应用的基础上走向创新。在教给学生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多地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充分理解信息技术所蕴涵的教育理念,自觉地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良好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努力构建一个良好的信息生态。

建立区域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机制

信息化教学要有开放意识,全新思维,要加强与其他学校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与区域教育网络相连,提供教研网络社区服务,支持教师在线互动、交流、资源分享、案例研讨等;提供教研数字资源服务,支持教师自主学习和协作研究;提供跨校区域交流和评价服务,支持校际教师间远程评课互动;提供跨校区域协同备课服务,支持校际教师间协同设计教案和课件;结合区域特性和本校特色,建设校本课程资源,并通过多种渠道与外部共享;提供数字家校互通服务,支持家长与学校进行便捷的沟通交流;提供数字课外学习支持服务,支持学生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提供数字化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播服务,支持学生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提供数字化社会公共服务,向社会开放学校的教育资源,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