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生诚信论文范文

中学生诚信论文精选(九篇)

中学生诚信论文

第1篇:中学生诚信论文范文

摘要:

通过调查发现,英语专业本科生论文存在文内和文后参考文献引用不规范、部分论文存在抄袭和剽窃现象以及论文统计数据随意性较大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学术诚信教育机制不够健全以及师生的学术诚信意识不够强。建立健全学术诚信教育“管-监-检-惩”机制、完善学术诚信教育体系以及强化学生的学术诚信主体意识,是提高英语本科生学术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英语专业;本科生;学术诚信教育;路径

学术诚信是大学生重要的学术品德之一。然而,大学生学术不诚信现象屡屡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高校学术诚信教育的担忧,由此对我国人才培养质量产生质疑。英语写作是英语本科教育中的一门主干课程,贯穿整个大学生涯。经过各阶段的写作训练,学生是否已掌握了基本的学术写作规范,形成了良好的学术素养?为了解英语专业学生学术诚信现状,笔者对某高校2015届英语专业120名本科生的课程论文、学期论文和毕业论文进行了调研,旨在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一、英语本科生论文写作中学术不诚信的主要表现

笔者采用观察法,以英语专业本科1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其撰写的课程论文、学期论文和毕业论文为语料,调研其文内引文和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情况。英文文献的著录依据美国语言学会出版的《MLA科研论文写作规范》(MLAHandbookforWritersofResearchPapers)和美国心理学会出版的《APA格式手册》(2010年版)(PublicationMan⁃ualofThe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中文文献的著录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2005年颁布的《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2005)(该版本替代了旧版GB7714-1987)的规定。然后,利用中国知网“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TMLC2)”,对120篇毕业论文的总复制比、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复制比进行检测。最后,通过分析,概括出英语本科生学术诚信的状况。经统计发现,学生论文中存在学术失范和学术不诚信两种情况。第一,文内引用格式错误。主要问题有:英文人名写错;论文为多个作者时,格式写错;未写文献年代。第二,文后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主要问题有:漏写或误写作者、题名、文献名、出版地、出版年代等;著录格式错误,如期刊本应用[J],却用了[M]表示,等等;遗漏或用错符号,比如出版地后面应用“冒号”,却写成“逗号”,等等。第三,引用他人文献而未标明出处。120篇毕业论文复制比统计结果如下:论文总复制比大于30%的占10%,其中有4篇论文复制比分别达50%、55%、70.8%和85.9%;介于20%-30%的占15%;介于10%-20%的占41.7%;介于10%-20%的占33.3%。论文第一段复制比统计结果如下:大于30%的占12.5%;介于20%-30%的占16.67%;介于10%-20%的占29.2%;介于10%-20%的占41.67%。论文第二段复制比统计结果如下:大于30%的占12.5%;介于20%-30%的占15%;介于10%-20%的占35.8%;介于10%-20%的占36.67%。第四,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论文数据随意性大。有的论文数据不可信,经不起推敲,属于随意编造等问题。因而对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学术诚信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加强英语本科生学术诚信教育的方法

英语专业本科论文中学术不规范和学术不诚信的现象,既有来自学生自身的因素,同时也折射出教育管理和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因而,应从健全管理机制、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以及增强学生主体意识这三方面着手,实施学术诚信教育。

1.发挥教育部门的职能作用,构建学术诚信教育“管-监-检-惩”机制。第一,以国外诚信管理机制成功经验为借鉴,建立英语本科生学术诚信档案。学术诚信档案旨在培养大学生的诚信观念,规范其诚信行为。将学生的诚信情况(如作业、考试和论文写作)记录在案,并与奖学金评定、出国推荐以及未来职业和生活等挂钩。有不良记录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这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方式体验、践行诚信,逐渐养成自觉诚信意识。第二,以制度为保障,建立学术诚信管理、监督、检查和惩罚体系。成立专门的学术诚信管理和监督机构,制定详细的学术规范和标准,监督并定期检查学术失信行为和防治情况。对学术失信行为情节较轻者,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影响恶劣者,给予严厉惩罚,并在通告栏、网站上予以公布,以便惩前毖后,防止学术不诚信行为滋生蔓延。在各个环节的实施过程中需把握以下几点:首先,在制定规范和标准时,不妨参考《MLA科研论文写作规范》和英美高校的学术规范条例,细化规则,并辅以实例,使学生有所参照。其次,在监督环节上,可采用多种方式,如生生监督、师生监督。再次,在惩罚环节,应提高惩罚的执行力,而不是纸上谈兵。除了进行学术规范教育外,“防患于未然”尤为重要。比如,可以采用现代技术——反抄袭软件来遏制学术失信行为,可采用学生先自测,学院在论文答辩前再检测的方式。若整篇论文和各章节的重复率超过学校规定的比例,则责成论文作者修改。再次检测若仍达不到要求者,则不予答辩。第三,以本科生参与为手段,营造良好的学术诚信氛围。在我国,学术诚信教育主要依靠政府和教育部门的行政手段,从政策的制定到实施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成为被动接受者。其结果是,学生没有主动参与实践体验,不利于其学术诚信意识的形成。因此,应当加强英语本科生的参与度,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学术诚信教育活动,营造学术诚信氛围,使学生逐步内化学术诚信理念。比如学校教育部门可邀请学生参加制定学术规范条例,监管和裁决学术失信案例。图书馆、学生会和学院可专门设置学术诚信教育网页,组织学生相关规定、标准、规范、条例和惩罚措施,供学生随时查阅。此外,学生可在校刊、校报和橱窗登载学术诚信教育文章或宣传册。另外,采用英语学习经验交流、英语演讲比赛、学术诚信知识竞赛和英语论文写作比赛等方式,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自我教育。

2.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完善学术诚信教育体系。第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为指导,强化英语本科生学术诚信意识。学术诚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学术价值观以及对学术诚信的认知。因此,要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学术诚信意识,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研精神,在学业和学术上互相信任,坦诚交流观点,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成绩,公平竞争,自觉遵守学术规范,抵制违背学术道德的行为,成为学术诚信的捍卫者。第二,以年级为阶段,实行“入学教育-课程论文-学期论文-毕业论文”的“一条龙”学术诚信教育培养模式。“一条龙”模式的具体做法是:以英语专业新生入学教育为契机,开展“学术诚信周”活动。人手一本《新生入学手册》,内容包含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使新生一入校即感知科研诚信的重要意义。对于一、二年级的课程论文或课程报告,任课教师应强调学术规范的重要性。同时,可采用高年级学生进行讲座的形式加深低年级学生对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认识。同伴讲座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因为中国学生“往往对正式的规则并不在意,而来自同伴(peer)的口口相传(wordofmouth)对其更有影响力”。到了二、三年级,学生在撰写学期论文或学年论文时,逐步养成了学术诚信的习惯。及至四年级撰写毕业论文时,便会习惯成自然。总之,学术诚信的培养需要经过系统、扎实和持久的训练才能产生效果。第三,以“导学”为抓手,提高英语教师学术诚信教育指导水平。教师是学生学术诚信养成的引路人。因此,廓清“指导什么”和“如何指导”是关键。针对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笔者曾提出“十三导”的原则,即论文前期准备阶段的“六指导”(导学风、导目的、导阅读、导文献、导选题、导信心)、写作过程的“三指导”(导科研态度、导宏观与微观结构和导耐心)以及答辩过程的“四指导”(导总结、导陈述、导答辩和导意义)。受此启发,针对引文和参考文献规范,笔者提出“六导”的指导思路,即:导学风——树立“质量意识”“规范意识”“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导目的——阐述引文和参考文献的意义;导阅读——阅读并仔细研究引文和参考文献规范;导查新——如何在网上、图书馆查阅、筛选和记录参考文献;导格式——比较和分析文内引用和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和规范;导耐心——用心对待参考文献的细枝末节,如“标点”的用法、各种文献的著录方法以及作者、出版社、出版地和出版年代的正确写法,等等。

3.强化责任意识,激发英语专业学生学术诚信的主体作用。第一,以自律为准则,强化学术诚信自教和内控意识。抵制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提高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加强自我道德培养和自我道德约束,自觉、自愿地遵守学术规范,成为学术诚信的传播者。第二,以国际和国内“规则”为准绳,掌握基本的学术写作规范。学术诚信是建立在学术写作规范基础上逐步养成的习惯。因此,了解和熟悉学术写作相关规范是第一步。要了解国际上学术诚信教育和学术写作规范动态,与国际学术惯例接轨。

参考文献:

[1]张春芳.近五年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调查与思考——以某校为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9,(2).

第2篇:中学生诚信论文范文

【关键词】调查法;大学生;诚信度

1.问题的提出

当代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思想道德品质如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前途与命运,更关系的社会主义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的伦理的重要内容。诚信,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素质。

调查法是指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了解被测试者的心理活动的方法,它可分为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等多种形式。其优点是能在短时间同时调查很多对象,获取大量资料,并能对资料进行量化处理,经济省时。作为应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调查法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项目将调查法应用于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价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了解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和诚信心理,从而为提高大学生的诚信素质,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奠定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亦可以锻炼我们(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调查法应用能力,提高我们的心理学研究与应用能力。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并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1 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大学生诚信调查问卷

本问卷用来调查大学生诚信状况,共有17道题目,其中第14~16题为多选题,第17题为五点式量表,其余为单项选择。主要调查包括基本信息、自身诚信态度、对大学生诚信看法、诚信影响因素、提高诚信的方法等几个方面。

其中,自身诚信的态度包括对考场作弊、论文抄袭等不正当的行为,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以及求职简历中的“美化”、“虚化”等现象的看法。

2.2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北京联合大学部分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共回收问卷102份,实得有效问卷102份,问卷有效率为100%。样本的构成情况是:男生32人,女生70人,一年级47人,二、三、四年级55人年龄范围在19岁至22岁之间。

3.研究结果

3.1 大学生的诚信观

对大学生整体诚信度的总体评价,大多数的人对别人的诚信度并没有太大信心,认为总体水平一般。当前大学生中诚信信念迷茫的现象较为普遍。由于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还未建立,在当代大学生中,对诚信缺乏信念,对诚信倍感迷茫的状况也比较普遍。

3.2 影响诚信的因素

在此次问卷调查中,有60%的同学认为大学生个人应该为出现的诚信问题负责;22%的人认为社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大学生的诚信问题;16%的人认为是家庭因素;4%的人认为是学校教育不当导致诚信问题。在以前关于诚信度的研究中,学校教育的不足和社会环境是影响诚信问题的主要的因素。

3.3 对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的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对考场作弊的态度上,大约39%的人认为“没什么,见怪不怪了!哪有功夫管这些事啊!”;21%的人认为,这些是小事,“知情不报”当然不好,可也不想因为这些小事“撕破脸”;17%的人心里异常愤怒,可表面上还得当什么也没发生过;13%的人希望有人站出来“揭发”,来改变这些不良现象;12%的人会指出这种错误行为,这有关一个人的素质问题。

在写论文的问题上,学生在写论文时大量引用资料中的语段的占46%;只引用少量资料中的语段占33%;用别人的文章拼凑的占12%;全部个人完成,大部分自己写的占10%;直接抄一遍的占1%。

3.4 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中的诚信问题

表1 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会对家庭状况

如实说 大肆渲染 基本上照实说,稍微有点渲染 合计 X2 P

年级 大一 38 1 8 47

大二 32 6 17 55 6.740 0.034

合计 70 7 25 102

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在对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会对家庭状况如实说的程度的态度有显著差异。

表2 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会对家庭状况

如实说 大肆渲染 基本上照实说,稍微有点渲染 合计 X2 P

性别 男 20 6 6 32

女 50 1 19 70 10.487 0.005

合计 70 7 25 102

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在对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会对家庭状况如实说的程度的态度有显著差异。

3.5 求职简历中的诚信问题

本研究在大学生看待当前毕业生求职简历中的“美化”、“虚化”现象的调查中,67%的人认为可以理解,好的将来还是最主要的,但毕竟不好;19%的人认为很不应当,这是欺骗行为,是不诚信的体现;9%的人认为既然大家都如此,不这样做就会吃亏;6%的人认为无论什么手段,能保证就业就行。

3.6 在校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相关因素分析

4.讨论

4.1 大学生的诚信观

根据邹春发《诚信度评价: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新途径》的一项调查统计显示:当前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诚信信念迷茫的情况因学生年级的高低而有所不同。在低年级阶段,主要是对诚信教育不以为然,不理解学校为什么要开展诚信教育。他们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从小到大一直在搞诚信教育,没有一点新意,对诚信教育缺乏兴趣;另一种认为讲诚信就会吃亏。在高年级的大学生群体中,情况却正好相反。他们知道诚信教育有必要,也有现实意义,但对诚信教育的态度仍是疑惑重重,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由于他们在社会实践、实习和毕业择业的过程中已初步接触了社会,对社会上不诚信的现象了解更多,对诚信教育的效果和作用有些持怀疑态度。

表3 影响在校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相关因素分析

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讲诚信 随着年龄的增长诚信度会降低 性格内向的人会更讲诚信 家庭教育对诚信观念的确立很重要 大学诚信教育对大学生很重要 目前社会的整体诚信状况影响了我对他人的诚信度

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讲诚信 1 .087 .255** .115 .065 .217*

随着年龄的增长诚信度会降低 .087 1 .243* -.088 -.136 .301**

性格内向的人会更讲诚信 .255** .243* 1 .057 .014 .173

家庭教育对诚信观念的确立很重要 .115 -.088 .057 1 .259** -.003

大学诚信教育对大学生很重要 .065 -.136 .014 .259** 1 .283**

目前社会的整体诚信状况影响了我对他人的诚信度 .217* .301** .173 -.003 .283** 1

注:P

4.2 影响诚信的因素

在本研究中,大学生普遍认为是大学生个人的因素导致了诚信问题。这说明人们对诚信问题的影响因素从外归因转为内归因。人们对于诚信问题的内归因有助于人们从自身的方面寻找原因而不是一味的责怪社会和学校教育的不当。这样有助于学生自己改变本身不诚信的行为。

4.3 对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的态度

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到诚信考试,自觉抵制考试作弊的不良行为。但仍有一少部分大学生在虚荣心和从众意识的诱导下,出现考试作弊行为。他们本身在思想上很清楚考试作弊属于不诚信事件,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却屡屡出现失信现象,产生了认知与行为的严重脱节。现在大部分人对考场作弊、论文抄袭等不正当的行为反应冷漠,大家都知道作弊和抄袭是不诚信的行为,但是因为现在社会上不诚信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大家也觉得见怪不怪了。也有一些小部分人心里觉得这是很不对的,但也不会指出这种问题,这是由社会从众心理造成的。

学习上我们历来推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思想。它要求人们实事求是,勤学好问。只有这样才能学习真正到本领。在实际学习中,大部分同学为了图方便,都选择了引用别人的文章或者进行仿写。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同学选择自己完成。

当前学术界论文抄袭现象越来越严重,在论文写作中出现部分抄袭、全文剽窃,甚至找“”等现象,严重干扰了学术界的正常运行。

4.4 助学贷款中的诚信问题

目前,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没有达到预期的国富力强的程度,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在学生读大学阶段采取的是有偿教育。国家为了解决部分大学生因家庭贫困而不能继续接受高等教育这一问题,从1999年起实施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它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的学生通过学校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弥补他们在校学习期间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的不足,要求他们在毕业后再分期偿还。国家之所以出台这一政策,完全是为了能让更多的贫困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使他们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自身的道德素质得到完善,从而使得国民素质整体得到提升。但是,据调查发现,在2003年下半年,国家助学贷款的偿还率出现了下滑现象,面临停顿的危险。主要原因是由于部分受助大学生未能按时归还贷款,严重影响了银行对助学贷款的发放。在《国家助学贷款中诚信问题博弈分析》一文中指出:据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和教育部的调查显示,国家助学贷款的金额违约率为19.71%,人数违约率为20.5%,远远高于一般居民贷款3%的违约率。

在调查人群中,除了没有贷过款的人,大部分的人都认为应该加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做到有借有还。因为大部分同学对助学金的认识不够,所以学校应该加强相关教育,提高大学生在的诚信意识。

4.5 求职简历中的诚信问题

“以诚待人,以信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全社会呼唤诚信的今天,作为祖国“主力军”的大学生有责任将诚信带到社会的各行各业,用自身的诚信品德影响周边的人群。因此,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毕业生来说,在求职过程中本着诚信原则尤为重要,他们应放眼长远,切不可因一件失信于人的事情而毁掉自己的美好前程。就近几年高校毕业生诚信就业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毕业生均能做到诚信就业,但仍有少数大学生由于某些原因在就业中出现失信现象。

现在大学生就业变得越来越难,因此导致了求职简历中的美化现象等不良行为。虽然大部分大学生认为这种现象是不对的,但也是可以理解的。

5.结论

5.1 不同年级在对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会对家庭状况如实说的程度的态度有显著差异。

5.2 不同性别在对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会对家庭状况如实说的程度的态度有显著差异。

5.3 大多数的人对别人的诚信度并没有太大信心,认为总体水平一般。

5.4 大学生普遍都认识到了社会上出现的诚信问题是由自身原因造成的。

5.5 大学生普遍认为考场作弊、论文抄袭,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中造假以及求职简历中的“美化”、“虚化”等现象是不符合诚信标准的。

参考文献:

[1]秦冰.“90后”大学生诚信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王丽芳.国家助学贷款中诚信问题博弈分析[J].商业时代,2010(16).

[3]成航宇,成玮骐.在校大学生诚信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0.

第3篇:中学生诚信论文范文

一、教师引导,建立诚信制度

在班级管理中,要建立诚信制度,使之对学生形成有效约束,这就要求科任教师身先士卒,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做出诚信的表率。班主任在平常的班级事务中,对全班同学一视同仁,对大家不偏不倚,处理同学间的纠纷能做到公平公正,自身言出必行,势必会对班级诚信制度的建立与执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当然,班级诚信制度的建立,不是单纯的是与非、曲与直的判断,而是约束与激励相结合。如在诚信教育中,不抄袭不应付的诚信作业要求,是硬性的规则,将“诚信”纳入个人考核范围,是弹性的约束,而作班级优秀学生评选的首要条件,就是制度的激励。

二、舆论影响,创建诚信文化

针对高中生的思想渐趋成熟、理性、独立的阶段特点,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如果仅凭班主任一己之力,单纯依靠硬性的制度与规则,难免会使班级缺乏人人互助的温暖,失去积极向上的活力,没有青春成长的灵性,从而不利于班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形成。这时,就需要舆论的影响与文化的力量,来平衡与调和硬性的制度条文的不足。班级晨会、周会、班级新闻、黑板报等是班级舆论的主阵地,对于班风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班主任教师,要善于发现班级舆论的力量,并引导正面舆论力量,利用舆论影响,来为自己的班级管理服务,警惕并抵制负能量的舆论在班级内部的传播。班级在开学伊始就布置以“诚信”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墙,将学生最喜爱的诚信格言警句评选出来,制成精美的条幅张贴在班级文化墙上,既美化了教室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外在条件,也有利于班级诚信文化的孕育,加深对学生的诚信教育的影响。

三、活动参与,渗透诚信教育

高效的德育教育工作,应如春风化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寓教于乐,将诚信教育渗透在平时,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各种主题活动来体现诚信精神。组织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举行“诚信伴我行”的演讲比赛,写你身边的诚信故事,讲你周围的诚信的人或事。一系列主题活动的准备、策划、实施、总结,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了他们的组织能力、执行能力等综合素质,也有效地渗透了诚信教育的精神。如在老师面前乖巧懂事而在家里飞扬跋扈的刘佳佳同学,通过“诚信伴我行”的演讲比赛,流着泪坦诚个人在诚信言行方面的不足,并以实际行动切实践行诚信理念与自省精神。在以后的学习中,她热心于班级事务,为晨会积极准备班级新闻,通过班级新闻的播报,加入到“弘扬诚信精神,传播正能量”的队伍中来。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一个人内心思想的重大转变,必然会影响到行动中来,诚信教育的目的在于形成一种优良的班级氛围,用以在学生群体中塑造美好思想,引导文明行动。

四、学生自主,落实诚信行动

第4篇:中学生诚信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教学,诚信缺失,诚信教育,对策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从8所中学分别分层随机抽取80人,共计400名在校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00人,女生20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过程中,查阅收集了有关国内外诚信教育与体育教学方面的资料共15余篇。

1.2.2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87份,回收率为96 %,其中有效问卷361份,有效回收率为97.7%。

1.2.3 数理统计法

将所有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文字、图表采用word2000系统制作。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中学生诚信道德状况的具体分析

2.1.1 关于诚信道德认同的矛盾心理

2.1.1.1 中学生对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认同度不高

根据调查显示中学生普遍认为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水平一般,与学生应该具有的素质不相符合。其中认为自身群体诚信意识强的学生有55人,只占14.2%;认为“一般”的占68.7%;认为差的有66人,占17.1%。免费论文,诚信教育。

2.1.1.2 中学生对自身个体诚信道德认同度高。免费论文,诚信教育。

调查显示,尽管中学生对群体道德水平的认同度不高,但对个体的道德水平给予了充分肯定。免费论文,诚信教育。

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认为中学生诚信意识状况“一般”和“差”的学生有85.8%,而有76.5%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可见,中学生对于所属群体和个体的诚信道德的认同上出现了矛盾的心理。

2.1.2 关于初中学生对待体育课的态度

调查显示:“经常”“偶尔”请假的人中女生人数明显多于男生,排除一部分女学生因进入青春期例假的原因,还有一部分人因为害羞或是不愿意活动出汗、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等原因,而提供虚假信息作为迟到、见习的理由。

2.1.3 关于体育考核与运动竞赛

在体育测试和校际,区级等小型比赛中,由于组织不严密,有的学生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常常出现找人代考替考的现象。

2.1.4 关于体育教师的诚信表率

体育教师的言行具有示范性和后延性的特点,出自教育者的不讲诚信的行为,不可避免地对学生造成极不良的影响。

2.2 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2.2.1 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文化市场上的污染无时不在侵蚀着中学生的心灵,错误思想极大的腐蚀了正在成长中的中小学生原本纯洁的心灵,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产生了很强的投机取巧的心理,各种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

2.2.2 家庭教育的缺陷

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谈举止及教养态度、教养态度和方法存在缺陷将会对子女产生不良的影响。

2.2.3 学校教育的偏差与失误

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在评价教师和学生的过程中,过分强调分数,只要学生的学习成绩好,教师的教学就有成效,“升学率”成了评价教育教学的唯一标准。这不仅背离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刺激了教师和学生的投机心理,使教育过程出现大量非诚信现象。

2.2.4 体育教师自身的原因

往往有些体育教师不注重提高自身的素养,不注意自身言行对学生的成长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缺乏诚信意识,师德失范,影响了中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

除以上因素以外,中学生自身的一些心理特点和道德自律意识的欠缺,也会影响他们诚信品质的养成。

2.3 初中体育教学进行诚信教育的优势

中学时期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又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可塑性很大;而 体育是各学科中唯一一门从幼儿园开设到大学的必修课程,是学校中开设时间最长的一门学科,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优缺点往往在剧烈的运动中比安静状态更容易表露出来。

3.结论

3.1 中学生普遍对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认同度不高,而对自身个体的诚信道德认同度高。

3.2 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对体育课缺乏诚实的态度,上课迟到请假的现象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免费论文,诚信教育。

3.3 在初中体育考核和校际,区级等小型比赛中,有的学生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出现一些诚信迷失的现象。免费论文,诚信教育。

3.4 有些体育教师自身诚信意识不强,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体育教师不值得自己信赖。免费论文,诚信教育。

4.建议

4.1. 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加强诚信教育

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诚信教育,要大力加强诚信方面的宣传,在全校形成诚信光荣可敬,弄虚作假可耻的良好氛围。

4.2 与课外活动紧密相连,加强诚信教育

在课余体育竞赛中,要求学生遵守竞赛规则和体育道德,要公平竞争,公正竞赛,求真务实,要尊重对手,要正确对待他人犯规,布置课外体育作业,教师凭学生的诚信汇报来掌握学生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

4.3 建立学生诚信监督评价体系,做到监督护诚

一是制定学生日常行为诚信守则,使学生有规可循且使学生的诚信状况有据可查。二是制定学生的诚信状况评估条例,定期对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评估。三是制定奖罚分明的制度。四是建立学生诚信档案,以便对学生诚信道德形成过程进行长期的跟踪和系统教育。

总之,一个学校是否能卓有成效地完成培养人才的任务,关键在教师。体育教师是教育队伍中的一股重要力量,育体、育心、我们责无旁贷。如何通过体育课教学贯彻德育要求,把强身健体与德育结合起来,把诚信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之中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实践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傅维利,刘磊.论诚信教育的原则和方法[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12.

[2]王启明,涂绍生,张自治.中学体育教材教法[M].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第5篇:中学生诚信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教学,诚信缺失,诚信教育,对策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从8所中学分别分层随机抽取80人,共计400名在校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00人,女生20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过程中,查阅收集了有关国内外诚信教育与体育教学方面的资料共15余篇。

1.2.2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87份,回收率为96 %,其中有效问卷361份,有效回收率为97.7%。

1.2.3 数理统计法

将所有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文字、图表采用word2000系统制作。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中学生诚信道德状况的具体分析

2.1.1 关于诚信道德认同的矛盾心理

2.1.1.1 中学生对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认同度不高

根据调查显示中学生普遍认为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水平一般,与学生应该具有的素质不相符合。其中认为自身群体诚信意识强的学生有55人,只占14.2%;认为“一般”的占68.7%;认为差的有66人,占17.1%。免费论文,诚信教育。

2.1.1.2 中学生对自身个体诚信道德认同度高。免费论文,诚信教育。

调查显示,尽管中学生对群体道德水平的认同度不高,但对个体的道德水平给予了充分肯定。免费论文,诚信教育。

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认为中学生诚信意识状况“一般”和“差”的学生有85.8%,而有76.5%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可见,中学生对于所属群体和个体的诚信道德的认同上出现了矛盾的心理。

2.1.2 关于初中学生对待体育课的态度

调查显示:“经常”“偶尔”请假的人中女生人数明显多于男生,排除一部分女学生因进入青春期例假的原因,还有一部分人因为害羞或是不愿意活动出汗、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等原因,而提供虚假信息作为迟到、见习的理由。

2.1.3 关于体育考核与运动竞赛

在体育测试和校际,区级等小型比赛中,由于组织不严密,有的学生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常常出现找人代考替考的现象。

2.1.4 关于体育教师的诚信表率

体育教师的言行具有示范性和后延性的特点,出自教育者的不讲诚信的行为,不可避免地对学生造成极不良的影响。

2.2 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2.2.1 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文化市场上的污染无时不在侵蚀着中学生的心灵,错误思想极大的腐蚀了正在成长中的中小学生原本纯洁的心灵,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产生了很强的投机取巧的心理,各种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

2.2.2 家庭教育的缺陷

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谈举止及教养态度、教养态度和方法存在缺陷将会对子女产生不良的影响。

2.2.3 学校教育的偏差与失误

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在评价教师和学生的过程中,过分强调分数,只要学生的学习成绩好,教师的教学就有成效,“升学率”成了评价教育教学的唯一标准。这不仅背离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刺激了教师和学生的投机心理,使教育过程出现大量非诚信现象。

2.2.4 体育教师自身的原因

往往有些体育教师不注重提高自身的素养,不注意自身言行对学生的成长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缺乏诚信意识,师德失范,影响了中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

除以上因素以外,中学生自身的一些心理特点和道德自律意识的欠缺,也会影响他们诚信品质的养成。

2.3 初中体育教学进行诚信教育的优势

中学时期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又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可塑性很大;而 体育是各学科中唯一一门从幼儿园开设到大学的必修课程,是学校中开设时间最长的一门学科,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优缺点往往在剧烈的运动中比安静状态更容易表露出来。

3.结论

3.1 中学生普遍对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认同度不高,而对自身个体的诚信道德认同度高。

3.2 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对体育课缺乏诚实的态度,上课迟到请假的现象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免费论文,诚信教育。

3.3 在初中体育考核和校际,区级等小型比赛中,有的学生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出现一些诚信迷失的现象。免费论文,诚信教育。

3.4 有些体育教师自身诚信意识不强,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体育教师不值得自己信赖。免费论文,诚信教育。

4.建议

4.1. 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加强诚信教育

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诚信教育,要大力加强诚信方面的宣传,在全校形成诚信光荣可敬,弄虚作假可耻的良好氛围。

4.2 与课外活动紧密相连,加强诚信教育

在课余体育竞赛中,要求学生遵守竞赛规则和体育道德,要公平竞争,公正竞赛,求真务实,要尊重对手,要正确对待他人犯规,布置课外体育作业,教师凭学生的诚信汇报来掌握学生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

4.3 建立学生诚信监督评价体系,做到监督护诚

一是制定学生日常行为诚信守则,使学生有规可循且使学生的诚信状况有据可查。二是制定学生的诚信状况评估条例,定期对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评估。三是制定奖罚分明的制度。四是建立学生诚信档案,以便对学生诚信道德形成过程进行长期的跟踪和系统教育。

总之,一个学校是否能卓有成效地完成培养人才的任务,关键在教师。体育教师是教育队伍中的一股重要力量,育体、育心、我们责无旁贷。如何通过体育课教学贯彻德育要求,把强身健体与德育结合起来,把诚信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之中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实践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傅维利,刘磊.论诚信教育的原则和方法[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12.

[2]王启明,涂绍生,张自治.中学体育教材教法[M].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第6篇:中学生诚信论文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实践

2001年高考关于诚信的主题作文命题引起了举国上下对诚信的思考,自那时起,人们开始猛然反省,直面整个社会的诚信问题。今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让人心痛的事实:作业、论文抄袭,考试作弊,贷款不还,伪造证书,简历造假,任意毁约等失信行为在大学生中屡见不鲜。失信,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乃至社会的一个巨大毒瘤,它侵害着事业的发展,毒蚀着人们的灵魂。在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背后,也带给了我们一些思考:我们的教育缺失什么?如何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由此,我们以院级课题“大学生诚信教育与信用体系建设研究”为依托,对诚信教育作了一些积极的实践和创新,始终把诚信教育放在突出位置,以实践为主线,丰富诚信教育活动,完善诚信教育机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现了学生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一、诚信教育内容:直面现实

在诚信教育内容的选择方面,我们立足于广东尤其是珠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实际,建立诚信教育内容体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人际关系教育内容、遵纪守法教育内容、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时代精神教育内容、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六个方面。实行包括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的主体教育、以多种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教育、以日常生活为内容的常规教育、结合教育过程的专题教育、与社会互动为形式的开放教育。wwW.lw881.com

二、诚信教育实践:知行合一

(一)诚信校园氛围:教育基础

宋代大理学家程颐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诚信品质的养成是环境熏陶的结果,校园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环境,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场所,学生的良好发展和诚信品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风、学风。为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环境,使学生受到校园诚信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在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针对08级新生,一是进行了“诚信宣誓”、“诚信签名”、签订诚信承诺书、征集诚信口号、张贴诚信标语、插放诚信旗帜、出版诚信板报、放映诚信专题片、“诚信、成长、成才辩论赛”、无人售报、“ 诚信、立德、修身、报国”诚信征文、邀请汶川地震抗震英雄——广东药学院院长到我院进行题为“诚信是人生成功基础”的演讲,评选“诚信之星”开展诚信表彰活动,树立诚信典型等系列活动,从而使学生处处感受到诚信文化的熏陶,形成了良好的诚信氛围,深化学生对诚信与人生、诚信与社会的思考,让诚信美德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习惯。二是统一协调校园内校报、校园网络、广播、宣传栏、壁报等宣传舆论工具,定期开展诚信主题宣传,使校园媒体都成为诚信舆论的有力工具,使全体师生了解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诚信”的良好氛围,为“人人讲诚信”打下舆论基础,以实践的方式向学生传达诚信的理念,促进了诚信校园氛围的形成。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二)创新教学模式:学生为本

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以知识为本位,只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个体发展中非智力因素的缺失,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诚信素质,必须依托高校教书育人的雄厚力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诚信教育进教材、进课堂,增强教育的系统性和理论性,达到用诚信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目的。从08级新生开始,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尤其是诚信教育时,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知识为本转为以人为本,把学生从诚信知识的教育层次上脱离出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结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一是利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这二门主干课程,把诚信教育与我国历史文化传统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诚信要求与个人行为结合起来,把教师讲课与学生讨论、答辩、多媒体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自发地思考体会:为什么要诚信?如何做到诚信?使诚信内化为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自觉情感,达到知行合一,把理论转化为行动,把行动沉淀为习惯,把习惯上升为信念。自觉认识到诚信要从我做起,从尊敬父母,团结同学做起,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尊敬长辈,关心同学,助人为乐,奉献爱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建立诚信教学队伍。由我们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的全体教师为主、结合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干部组成精干的诚信教学力量。三是改革教学方式。诚信教学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把专题讲授、案例

教学和名师讲座相结合,把课内诚信教学与课外诚信活动相结合,充分运用课堂多媒体技术,积极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增强教育教学效果。改革考核方法,探索把诚信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日常诚信表现相结合、学生诚信理论知识水平与学生诚信行为相结合的综合考核评价方法,把诚信教育融入到完成作业、考试等日常的教学环节之中,促进学生诚信知与行的结合。

(三)强调师德垂范:稳固基石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对于学生而言,更是一个引路人,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因此,对于每一位教师,诚实守信不仅是职责要求,也是最起码的师德要求。作为教师,要教育学生诚实守信,自己首先要做到诚实守信,讲真话,办真事,做真人,成为诚信的典范,稳固的基石;教学中做到诚实为本,育人为先,言传身教,用自身的人格魅力熏陶学生,用自已的敬业精神影响学生,用自我的诚信行为和诚信品质感染学生,做学生的表率和榜样。

(四)建设校园信用制度:制度保证

诚信素质的培养仅仅靠诚信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辅之以必要和完善的制度,即建立校园信用制度,以约束学生的各种行为。校园信用制度即指诚信评估机制,奖惩机制,跟踪机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联合各部门,将对学生的信用情况进行评估,结合其具体诚信表现给予奖惩。一是建立诚信档案。由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处联合记录学生的个人信息。包括学生个人的姓名、身份证明、生源地、学生个人的学号、所在系、专业。每个学期末对学生进行品行记录:入学后的奖励、处分情况等。如考试过程中是否有作弊行为;上课期间是否有旷课、迟到、早退现象;作业是否有抄袭行为,在校期间,勤工助学,是否有不良表现或其他违纪违法行为,毕业前由学生处提供学生的借贷款情况信用历史记录。学生毕业时,将其信用档案延伸到社会,转入社会信用系统,从而保持信用记录的连贯性,以刚性的制度督促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二是建立诚信评估机制。对学生诚信状况进行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根据评估情况,适时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使诚信教育措施的实施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具有针对性,更趋于合理。把学生诚信状况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对每一项指标定出不同级别的标准,以便参考定位。定期对学生的操行进行考查评价,依照评价标准对不诚信行为予以减分,最后根据得分多少,将学生信誉度分为a、b、c、b四个等级,进行合理奖惩。诚信度达到a级的学生才有评选奖学金、校级三好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资格,三年里每个学期的诚信度等级都达到a级的学生方有资格评选省级优秀毕业生、校级优秀毕业生等;诚信度b级以上的学生,才有资格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和参加党校学习等;诚信度等级为d级的学生人数比例达到或超过10%的班级无权参加当年度的各项集体评优活动。同时,学生诚信得分将如实记录到本人的档案中,并在校园专门网站予以公示,择业时供用人单位参考,a级学生将优先获得就业推荐机会。

三、存在问题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原设想采用信用银行存折方式,每学期末学生通过打印存折,就可知自己诚信得分。但在目前的情况下,评分标准如何确定?学生诚信分数如何计算?分数又怎样输入信用银行存折?信用银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运作?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慢慢解决。

参考资料:

[1]胡彩业.高职院校诚信教育的路径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03).

第7篇:中学生诚信论文范文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从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的内容中所体现的考生的诚信观念出发,分析指出了在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学生对传统诚信观念的困惑和矛盾。进而对中国传统诚信观念和现代诚信观念的区别作出了法伦理学层面上的分析,指出了中国传统诚信观是“单边主义的、义务主义的、目的主义的和自我支配的诚信观”而现代诚信观则是“双边主义、权利主义、工具主义和对等制约的诚信观”的本质差异。然后,作者以两者差异为工具,具体考察和分析了在中学语文教科书中所存在的传统观念形态,并且同时考察和分析了在若干学生作文中所蕴涵的中国传统诚信观念以及这种观念对法制社会中现代诚信观念形成的消极影响和错误导向。最后,作者提出了以下建议:消除“语文与伦理和法制教育无关”的观念,树立语文教育也应担当起对学生进行现代伦理和法制教育责任的观念;中学教科书的编辑者应该具有强烈的现代文明观念和法制观念;教科书具体篇目的选定应该开放和透明,应该征求法学界和经济学界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学者的意见;中学语文教科书编选文章的内容在理论依据上应该和大学教科书的基本理论保持一致。

关键词:传统诚信观念 现代诚信观念 伦理和法制教育 语文教育改革

一、 从2001年高考作文看到的问题

2001年高考作文的话题是“论诚信”。应该说,该命题不仅具有鲜明的社会现实性,更具有法学研讨的价值(例如我国民法就将“诚实信用原则”列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帝王规则”),它与“以德治国”理论和朱总理在那年的两会期间提出的“整顿市场秩序”口号以及法律学者们忧心仲仲的“社会诚信缺失危机”等社会现象,无不有默契的联系。诚如命题人王伟明专家所言“出这个题目,就是要积极引导青少年注重品德、注重诚信,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尽力。”①但是从考生五花八门的作文标题、立意和体例中,法伦理学看到了考生对“诚信”在内涵理解上的陈腐和苍白,更感觉到了考生那种“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心态。我们仅以学生作文的标题就可以看出学生在观念上的困惑感和失败感:《留些诚信给自己取暖》和《守住心灵的契约》表明了学生在其思想的深处认为:诚信只可以用来孤芳自赏而不可以用之于现实的社会关系,同时也传递出一种典型的陈腐观念“诚信是一个人自己的事,与别人没有关系”。《诚信出走》则表明了学生思想意识中对“诚信迫切要求逃离和出走”的无奈与无助。《拍卖诚信》显示出学生潜意识中对诚信的腻烦和抛弃……几乎所有的考生都难以逃脱的传统诚信观念的枷锁和窠臼,这不能不说是中学语文教育的某种失败。

人的思想观念,自中学播种,自大学分蘖灌浆,至中年成熟收获。中学时期是人的思想在躁动中探询出路的时期,迫切需要在伦理上正确的指路。语文教科书所选文章均代表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所以语文教育对学生树立伦理观念的影响极大。但是,我们从2001年高考作文最优秀的满分答卷中,却只看到在学生思想深处存在的中国传统诚信观念的阴影和自我欺骗,而看不到现代诚信观念的明亮和希望,我们不能不为此而进行一番探讨。

二、 中国传统诚信观念和现代诚信观念的分野

对于诚信的基本含义,中国传统诚信观念和现代诚信观念并无大的争论,但是,在对于诚信的底蕴、作用、维护机制等方面,中国传统诚信观念和现代诚信观念却大不相同。

(一)从诚信观念的起源来看,中国传统诚信观念主要起源于社会主体孤立的道德内省和意识上的自我约束。而现代诚信观念则是西方的舶来品。西方民法学以为,诚信观念主要起源于商品交换和贸易中所产生的彼此恪守契约的客观要求。前者认为诚信与否是一个人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后者则认为诚信是社会经济关系双方的事,与个人孤立的道德内省无关。另外,在古代和现代的中国主流的意识形态中,诚信从来都是一种单边的义务而不是一种双边义务,诚信是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诚信是老师为学生设置的行为规范,诚信是国民对国家应该履行的义务……惟独没有人考虑到这样的问题:家长、老师和国家如果对孩子、学生和国民失信的时候,孩子、学生和国民可以通过何种方法来索取家长、老师和国家应该“交付”给自己的“诚信”?!这种起源上的不同,决定了中国传统诚信观念和现代诚信观念在底蕴上的“单边主义诚信观”和“双边主义诚信观”的本质差异。现代中国社会,诚信作为一种社会交往的重要资源,其基本底蕴和精华不仅仅应该是“双边主义”的,更应该是建立在法制意义上的。为了维护双边主义的诚信,我们只能将法制作为超越于道德内省和舆论评判的“第三种力量”。

(二)从影响诚信观念发育和成长的人性论观念看,中国传统的人性论认为,人虽然有自利之本性,但是这种本性是丑恶的和应该自我抑制的,而诚信恰好就是抑制自利的利器,因为在实际上,诚信的原则就是对他人权利的维护,当然也意味着对自利的限制。所以,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的诚信,也只能是一种自我克制的“义务主义诚信观”。在这种观念下,诚信是一种负担!而西方的主流人性论则认为,人的自利本性是固有的和正当的理性,不但不应该被认为是丑恶的,而且也是不可能被抑制的,而诚信恰好应该是实现自利人性的利器,盖因为自利的实现来自于对方主体诚信的行为,反之亦然。所以,现代法制意识观念下的诚信观只能是一种维护人际互利的“权利主义诚信观”。在这种观念下,诚信是一种快乐!

第8篇:中学生诚信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 本文试从诚信教育价值选择的角度入手,论述中国传统诚信观、和谐社会理念以及科学发展观对当代高职学生诚信教育的指导意义,以在思想上对高职诚信教育建设作出有益探索。

诚信问题是历史问题,也是现实问题。诚信道德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要求,对当代高职生而言,诚信也是一种人格品质和信用资本。高职诚信道德建设,对提高高职生的道德水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实现诚信教育的价值和效果,就必须重视诚信教育的价值选择,科学的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对于诚信教育的成败具有重要的影响。高职院校只有把握了诚信教育价值选择的规律和方向,才能使诚信教育的实践产生出实效。高职诚信教育的价值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追求真善美,它的根本价值取向则是为了实现道德至上。在当前“诚信缺失”和“诚信危机”的社会形势下,我们要求在价值选择的过程中,能够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指导、以和谐社会建设为平台和目标和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

一、回归传统:以优秀的传统文化指导诚信教育

在我国古老灿烂的文化中,诚信思想占据有重要的地位,诚信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我国古代的各派学说中,有许多关于“诚信”的论述。关于“诚”,《大学》说:“所谓诚其意者,不自欺也。”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中庸》曰:“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这是说,只有内心真诚才能达到明晓道理,这叫做人的天性。

关于“信”,孔子在《论语》中曾38次提到“信”,并将“信”与“仁、义、礼、智”并列,称为“五伦”。WWW.133229.COm“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信必行,行必果。”(《论语·子路》)“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论语·学而》)孟子要求“朋友有信”(《孟子·藤文公章句上》),《吕氏春秋》中说:“天行不信,不能成岁,地行不信,草木不大。”(《吕氏春秋·贵信》)

总之,古人对诚信观及诚信教育是非常重视的。我们在诚信教育的价值选择中,应提倡思想回归传统,批判性地继承和弘扬古代的诚信思想,深入挖掘传统的诚信资源,对于在高职生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创新诚信教育手段,以传统诚信思想渗透进当前诚信教育过程中。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教育者在发挥传统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必须敢于创新,善于利用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和现代化教育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情感。高职院校在加强诚信教育过程中,可以建立专门的诚信教育网站,扩大诚信教育的影响力,可以开设网络诚信教育课程,结合学生实际,对某些诚信缺失问题向学生做出解读,还可以采用讲座、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诚信教育相关信息,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改善教育状况。

第二,构建高职院校诚信教育体系,通过“两课”教育与诚信教育专门课程相结合的方式,营造诚信校园文化氛围。高职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关注学生的思想现状,根据高职生的心理特点,解决学生在诚信认识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走出诚信“误区”。构建诚信教育体系,还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学生实现知行合一的重要途径,是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诚信意义和价值的重要平台。诚信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观文化名胜、弘扬传统文化活动等方式,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第三,加强对诚信教育者的传统文化教育,树立教育者的诚信形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诚信教育者是推动诚信教育建设的主体和实施者,教育者的工作作风、精神面貌、传统文化素养等,对诚信教育接受者具有示范效应。只有通过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才能实现并坚定高职生的诚信信念。

二、关注生活:以和谐社会为平台建设诚信教育

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憧憬和追求的美好理想和目标,和谐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价值观念。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目标之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它对高职生的诚信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在高职生诚信教育的价值选择过程中,应该基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以和谐社会建设为平台,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原则。“和谐社会”蕴含着人文、人本、人道等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尊重高职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尊重他们的人格价值,尊重他们的合理需要,尊重他们的能动性、多样性和创造力。诚信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坚决反对“管控压”的教育方式,根据高职生的个性特点和思想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正确地引导他们诚信思想的发展,使其具备社会所需要的诚信品德和人格素质。

第二,建设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高职院校是对高职生进行诚信教育的主阵地,校园文化是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生诚信教育工作的实际载体,必须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和谐的校园文化对高职生诚信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必须在校园中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在和谐诚信的校园文化氛围中,高职生更容易培养出和谐共处、讲诚信的道德素质和道德观念。

第三,培育高职生和谐的心理素质和人格品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包含了塑造“和谐人”的理念。任何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符合社会需要的教育内容内化为个人的内在信念。和谐的心理是接受教育的基础,诚信意识是形成理想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完善的人格心理又造就完善的诚信意识。诚信教育也必须重视在“和谐人”理念下,对高职生进行心理塑造和人格教育。

三、启迪人生:以科学发展观引领诚信教育

科学发展观呼唤一个诚信、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高职院校的诚信教育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才能辩证地认识和处理当前诚信教育所遇到的危机。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诚信教育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目标。科学发展观有两个基本的内涵:一是全面发展,二是可持续发展。一方面,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的发展,这其中包括了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也包含有社会秩序、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和谐等方面。在全民中形成普遍的“诚信意识”,形成一种“诚信至上”的社会公德,诚信教育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也包含了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原则,人的发展不仅包含了人的活动及其能力的发展,也包含了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还包括人的个性、素质、品德的全面发展。诚信教育以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为目标,是建立和谐社会关系最基本的保证,也是提升道德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基本保障。

第二,诚信教育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诚信教育应该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指导,首先,诚信教育要讲究统筹协调。高职生诚信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在高职院校这一主阵地中进行,还必须使教育融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贯穿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因而不仅要统筹协调诚信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之间的关系,还要协调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关系,还必须重视协调家庭、社会及学校在教育过程中的关系和作用。

其次,诚信教育还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观。这要求在诚信教育过程中,必须使教育本身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必须使学生保持可持续发展性。要保证诚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性,关键在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化发展,根据社会的实际,不断在诚信教育的理念和观念上革故鼎新,在教育的方法、内容、机制和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总之,只有立足于高职生的全面和长远发展,诚信教育才能适应社会和时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孙伟平.论价值选择的主体性和合理性[j].湘潭工学院学报,1999,(1).

[2]朱永新,徐艳,秦燕编.诚信启示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9篇:中学生诚信论文范文

【关键词】: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政治理论诚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种传统美德,深深地镌刻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都反映了古人重诺言、重信用胜于一切的名言,千古流芳,至今依然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座佑铭。

高职院校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要求他们不仅是一个具有较高知识水平、较强劳动技能的群体,也应该成为一个具有较高诚信品质的群体。因此,如何使他们把诚实守信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理念和准则,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有些学生口头上追求理想,实际上崇尚实惠;虽有强烈的爱国情感,但缺乏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虽有真善美的道德意识,却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上存在的诸多问题虽然不是高职院校学生中的普遍现象,但确实令人担忧。试想,他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如果读书期间就缺乏诚信的态度,将来走向社会,如何以诚待人?因此,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诚信教育。

一、加强道德教育,用道德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

道德是指人与人相处的行为准则。我国古代思想家都十分重视道德修养,儒家学派很早就主张用道德教育和克制、内省的手段,来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诚信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教育。我们必须通过道德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现代社会,诚实守信是一个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美德,是为人处世、建立社会关系的立身之本。道德教育在于鼓励和倡导一种诚信的道德风尚和人格修养,它主要是以善和恶,“应该”和“不应该”的方式给人以劝导和指导,并通过自我评价、自我监控、自我激励等来规范自己的诚信行为。

二、加强法制教育,用法制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

法制是指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思,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加强法制教育,用法制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必须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深刻理解诚信的法律价值和意义。一是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我国法律中关于诚实守信的法律规定。尤其要注重发挥典型案例教学、法院旁听、课堂讨论、辩论等方式生动、直观地开展法制教育,使学生详细地了解我国已经建立了哪些有关诚信的法律制度,法律能为诚信者提供什么样的保障,哪些非诚信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其法律责任和后果如何等。这样能使学生认识到:诚信不但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一种法律要求,是为人处世的道德底线。二是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引导学生树立公正、平等的法律意识和信守规则的法治理念,使更多的学生把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自觉意识,从而从法律层面上加强诚信建设,用法制规范自己的诚信行为。

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用理论指导学生的诚信行为

理论是思想的根基,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在诚信教育中,应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用理论指导学生的诚信行为。我们通过诚信教育,指导学生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要不断培养和弘扬高尚的人格品质,实现政治坚定性和道德纯洁性、理性和人格完美的统一,进而形成“信用至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唯有如此,才能使现代诚信超越传统意义上“朋友有信”的狭隘范围,形成维系市场秩序的经济伦理,维系社会公共秩序的公民道德。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塑造学生的诚信形象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对学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导向作用。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中,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资源,通过整体横幅、橱窗、黑板报及教室、宿舍、校园环境布置,可不定期地安排一些横幅,如“端正学风,从我做起”“诚实守信,光明磊落”等,还可通过辩论赛、知识竞赛、体育竞赛、演讲讲座、学术、科研、艺术等文活动,将诚信教育贯穿其中,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将诚信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塑造学生的诚信形象。

五、加强制度建设,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

诚信教育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方方面面的通力协作。社会、家庭、学校应该齐心协力,联手“打造”诚信教育。建立健全稳定的信用制度、诚信管理制度和法律特有的奖励机制,从立法、执法、守法、司法、法律监督的不同环节,从经济信用、行政信用、司法信用的不同领域,全面加强和完善诚实守信的法律制度及运行机制,进而强化人们的诚信意识。

总之,“诚信”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最核心的外在表现,是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缺少的“无形资产”。重视和加强诚信教育则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需要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以诚立信,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新世纪大学生的诚信形象。

参考文献:

[1]焦国成,诚信的制度保障,江海学刊,2003,(3)

[2]程孝良,论高校诚信教育的紧迫性,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4(2)

[3]卢文娟,加强高校诚信教育刍议,教育与职业,2004(28)

[4]孙福岗,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金融教学与研究,2002(2)

[5]潘秀山,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途径,高教论坛,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