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共享工程论文范文

共享工程论文精选(九篇)

共享工程论文

第1篇:共享工程论文范文

1.东莞地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建设情况;

1.1东莞共享工程的概况与建设目标;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东莞市分中心自2003年成立以来,根据国务院、文化部的要求,结合地区实际和图书馆发展趋向,依托全市城乡图书馆总分馆网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分中心、镇级基层服务点和村级基层服务点三级网络建设,形成了城市帮助农村、中心带动基层、区域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1.2如今东莞共享工程的建设情况;

从03年开始,东莞市共享工程分中心充分依托东莞图书馆总分馆网络体系,大力推进共享工程建设。截至2008年下半年,东莞32个镇(街)图书馆都已经成为基层服务点,实现镇级全覆盖率100%,镇、村两级基层服务点共达到123个。按照国家共享工程中心的要求,我们的基层服务点在硬件设备和服务效果上都已经达到一级标准,文化共享工程服务与东莞当地的图书馆之城建设相结合,共同促进,收到良好的效果。

1.3东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简介;

东莞地区在行政架构上分为市、镇、村三级,东莞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东莞分中心设在东莞图书馆内)是由市财政资助的公益型事业单位,目前东莞图书馆下属的分馆共有40个(其中镇级分馆26个,村、企业、学校分馆14个)。随着市委、市政府关于东莞打造图书馆之城的目标的实施,总分馆在业务上的往来越来越频繁,使得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变得密不可分,利用已经成形的总分馆网络推进共享工程建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东莞走的是一条有东莞特色的共享工程建设之路。

2.依托总分馆体系,推进共享工程建设;

2.1依托总分馆体系,把镇级图书馆改造成基层服务点;

从2003年起东莞着力构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截至2008年下半年,已经加入总分馆体系成为分馆的图书馆达到40个,镇一级分馆达26个。已经建成的分馆从设备、人员和服务上都符合共享工程的要求。利用好现有的图书馆总分馆网络,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必定事半功倍。东莞的镇(街)共有32个,我们通过对总分馆体系下26个镇(街)图书馆的整改,并对余下未加入总分馆体系的6个镇加以督促并进行适当扶持(举办培训班、现场辅导、搞活动、赠书、赠设备),终于在2007年下半年使得东莞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镇一级覆盖率实现100%。

2.2以镇(街)图书馆为依托,发挥其辐射作用,向农村推广共享工程;

在建设村级基层服务点过程中,我们发现村基层图书馆的场地、人员素质、设备等都相对落后,如何选做在农村推广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道难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到镇级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具有地缘上的优势,他们比较熟悉自己本镇的村和社区的情况,因此,因此我们充分与镇级分馆合作,由他们负责大部分农村基层服务点的推广与建设工作,而我们主要负责最后的验收和支援。

举例:在东莞市常平镇,我们依靠常平分馆的工作人员对本镇的情况了解的优势,把选点、与村委会协商、人员培训、设备配置要求等工作都交由常平馆承担,我们分中心负责验收授牌和监督。截至2008年下半年,常平镇的桥梓村、金美村、下墟村、塘角村、板石村、东田丽园社区等都以加入成为基层服务点(按照当时的要求每个镇要有2个村建成基层点,常平镇超额完成了任务)。另外在此基础上,常平馆还发展了常平勤上集团、常平运城制版厂、常平宝丽美化工公司、常平振兴中学、黄水职业中学、常平第一小学等企业、学校图书馆成为基层服务点,把优秀的文化资源送到企业、学校中去。以镇(街)图书馆为依托,发挥其辐射作用,建设农村级基层服务点是东莞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来的方法。

2.3以丰富的电子资源为卖点,"推销"共享工程,吸引基层加入成为服务点;

共享工程的建设的目的就是给人民群众带去丰富的优秀文化资源。新兴的电子资源服务,能很好地祢补传统图书馆服务的不足,给群众带来新的接受文化资源的方式。东莞分中心拥有着丰富的电子资源,包括:各类题材的影视资源和课件,30万种电子图书,龙源、维普等电子期刊和各种电子报纸数据库。随着社会的进步,基层图书馆传统的服务已很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文化的需求,我们打着"凡是加入成为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图书馆,都能免费使用中心的电子资源"的口号,以此来吸引基层积极主动申请加入成为服务点,这在宣传推广的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树立了共享工程就是给人们带来丰富文化资源的形象。

3.依托总分馆体系,提升共享工程服务效果;

3.1定期组织培训班,通过考核制度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

由于基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为此我们要通过培训以提高人员素质。通过现场培训和每年一次的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地给他们介绍文化共享工程概况、数字资源的使用和网上上报系统等,在集中培训时通过上机考试、颁发合格证书等形式加深基层人员对共享工程的重视,从而提升基层服务点的人员素质。

3.2不拘形式,以创新的服务方式服务群众;

在共享工程建设中,由于东莞的情况与西部地区不同。西部地区有专门资金用于购买卫星电视,并利用卫星接受信号播放影视资源的方式开展服务;而位于珠三角的东莞经济较为发达,没有国家资金的扶持,只能依托自身的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推进共享工程,这是我们东莞的特色之路。由于总分馆体系下,馆与馆之间可实现资源的全市大流通,因此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形式也可以创新,我们的服务形式包括:免费上局域网观看课件、每周末播放热门电影、定期开展巡回展览、光盘外借、电子资源凭证免费使用、开展少儿影视专场、生活知识讲座等等。

4.对东莞共享工程建设的经验总结;

4.1依托总分馆体系,推进共享工程建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事实证明,利用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推进共享工程建设,是可行的。传统的图书馆与共享工程服务相结合不但能增加图书馆的魅力,而且避免了文化建设的重复投资,节省人力与财力,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4.2共享工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目前,东莞在共享工程建设中存在着不足。由于东莞地区经济较发达、休闲方式较多、家庭电脑和有线电视的较普及,所有对图书馆的依赖性不大。绝大多数人在选择文化消遣方式时会优先选择电视、上网等,对于到图书馆利用各种资源的动力不足。此外,共享工程所能提供的电影吸引力不够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4.3对进一步完善共享工程服务的探讨;

在共享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利用新的方式来推进共享工程建设。利用东莞地区互联网线路发达的特点,可考虑利用网络来传播共享工程优秀的文化资源,这比现在的光盘播放、硬盘拷贝播放的方式要快得多。所以,我们设想使用IPTV(网络电视)的形式,使广大市民只要能上网,就能随时观看地到共享工程的影视资源。以后无论在家、网吧还是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读者都可以通过IPTV来点播自己喜欢看的节目。我们期望不久的将来能使用上类似IPTV这样的手段来推进共享工程。

【参考文献】

[1]王国平.江苏省"共享工程"基层网点的建设与发展[J]新世纪图书馆,2006,(06).

第2篇:共享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文化共享工程;图书馆;信息资源

1.引言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采用互联网、有线电视网、移动播放、光盘等现代科学技术,借助工程服务网络,实现数字化的文化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加工,最终进行资源共享。

2002年,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始萌芽,它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催化作用,对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文化的大力建设也对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宣扬五千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对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告诉发展和蓬勃向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信息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人们的社会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在这个时候,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建,一方面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以软实力的方式来占据较高的国际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渐推进,国际形势逐渐走向稳定,文化开始以一种高姿态的形式出现在世界范围内,在这种全球背景下,我国必须加大力度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工程,充分发挥高科技的科学优势,结合日益发展的传播技术,将国外先进的发展理念融入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之中,告诉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建体系,从而实现国际地位的攀升和软实力竞争的胜利,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质量和水平。

目前,图书馆作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已经开始逐渐显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发展的潜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要想使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长久发展下去,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际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就必须及时应对时代所提出的挑战,无论是国家图书馆、县级图书馆、乡镇图书馆,还是专业图书馆、公共图书馆都必须迎难而上,提高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传播力量和影响力,集思广益采取各种措施来应对。

2.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现存问题

2.1馆藏图书资源较少

考虑到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存在着加大的矛盾,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尽管如此,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的经济、政治等有了长足的发展,全面开展经济建设的理念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们社会需求的理念也在不断的深化;与此同时,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作为强有力的国际软实力,其发展的节奏还相对较慢,甚至是落后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发展,对于人们日益增多的精神文化需求而言,是远远不够的。

相关数据表明,2010年,国际图书馆联合会的人均藏书量为1.5―2.5册,而我国所有图书馆的人均藏书量仅为0.46册,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距;同时,与发达国家的图书馆人均藏书量相比,我国也是相对落后的。这就表明了我国存在着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源较少的问题,它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是有负面影响的。因此,国家图书馆、县级图书馆、乡镇图书馆等等机构,都需要加大丰富图书资源的基础建设力量,扩充影像、期刊、电子资源的容量,从而为推进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图书资源地理、内容分布不均衡

虽然,随着国家加大对偏远、贫穷地区的建设力量,提倡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发展的口号,将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援对象;但是,我国的社会文化发展还不够成熟,特别是对于“老少边穷”地区而言,其文化建设力度不够,图书信息资源的分布不均衡。

首先,从地理位置来看,东部沿海地区占据着优势地位,它的经济文化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而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推进,其经济文化也逐渐发展起来;相比之下,国家、地方财政对中部地区的投入较少,其发展较为滞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发展相对落后的中部地区的文化事业也较为缓慢。同时,偏远地区的文化投入力度较小:2010年,国家投入了323.06亿元到文化事业上,其中农村文化事业投入占36.0%,即116.41亿元;同年,国家投入到农村图书馆的馆藏总量为10819.4万册,仅占全国总藏量的17.5%。因此,较发达地区的文化投入力度比较大,图书信息资源较丰富,而落后地区和农村资源的图书资源较为匮乏。

其次,从内容来看,图书资源的分布也是不合理的,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外文文献数量较少,中文文献占据绝对优势,这不利于与国际接轨。第二,各类图书资源的比重分布不合理,影像资料、期刊资料、书籍资料在每个图书馆中的结构安排有待改善。当今世界,文化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我国要想大力建设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就需要努力协调这种不平衡的现象。

2.3信息技术不够先进

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采用各种现代技术,从而实现数字化的创新工程。因此,必须有先进的网络技术作为保障,有丰富的信息技术作为契机。现今社会,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发展还不够成熟,没有统一的标准进行约束,而规范化的平台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同时,技术相对不够完善,设备不够先进,这对于网络服务而言是十分不利的。要搭建一个稳定的服务平台,提高工程服务的质量,展现图书馆数字平台的开放性和公益性,需要不断更新科学技术,引进高科技人才,购入先进的设备配置,借助移动播放、有线电视网等等电子产品,提高服务质量。

2.4商业化趋势的价格壁垒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文化事业的繁荣有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在过去,人们习惯于阅读纸质书籍、报纸期刊和文献;而现在,电子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逐渐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这些数字信息资源传递速度较快、包含的内容更加丰富,这无疑适应了越快越来的生活节奏和社会发展趋势。

但是,随着文化信息资源的不断进步,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了为科学研究、课程设计提供可借鉴的基础,纷纷开始向外界购买各种各样的文化信息资源,即开始走向商业化的道路。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随着购买需求的不断增加,开始出现文化信息资源的价格壁垒问题,人们要想获取更多的更有效的图书文化信息资源,就必须受到来自价格的约束,这也是建设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2.5图书馆服务水平较低

在国家的政策倾斜影响下,各地的经济发展处在不同水平,其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发展也存在着或大或小的问题,其中共同的问题就是图书馆的服务水平较为低下,无论是从基层工作人员的服务技能、素质水平来看,还是从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来看,都是相对滞后的,加之图书资源匮乏问题的出现,要想真正实现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需要面临更大的挑战。

3.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改善策略

3.1普及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教育

为了让人们真正了解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工程,就必须进行普及工作和宣传工作,对此,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级相关部门包括宣传部门、文化部门等都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相关知识,对人们进行教育,让人们充分了解到开展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性和促进国家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再者,为了确保图书馆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全面建设,国家财政部门,省级地方政府也需要大力支持,给予充足的资金来大力培养高新技术人才、引进高科技技术设备设施;同时从宏观上进行管理和监督,为其发展指明方向和道路,从而推进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开展。

3.2促进信息技术融入文化共享工程

高科技技术的发展是促进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它对于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建设具有决定性作用,只有搭建稳定、科学的网络信息平台,完善图书馆网络终端建设,加强高新电子技术的应用程度,才能满足社会的各种需求。

通过引进高科技信息技术,可以建立完善丰富的数据库,将图书、音乐、戏曲、美术、法律法规、文化知识、艺术知识、对外交流、经济发展、管理实践、历史资料、语言文化等等方面的信息组合起来,建立一个数字化的资源库,方便人们查询和阅读,为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和课程教育提供素材;同时,信息技术的普及也可以为数据库的各种专业细节进行服务,即对于检索标准进行统一管理、对软件工具进行规范设计、对信息资源库进行完美搭建等等,从而实现文化共享工程的全面建设。

3.3提高图书馆基层服务水平

从国家图书馆到省市级图书馆,从县级图书馆到乡镇图书馆,从专业图书馆到公共图书馆,要想真正做到全面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就必须想法设法提高图书馆基层的服务水平。为此,首先应从中央图书馆和基本图书馆入手,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信息平台,培养相关技术人才和高素质服务人员;然后通过国家的各类通讯网络,搭建联网系统,对省市级、县级、乡镇级、街道级、社区级的图书馆进行管理和监督,引进技术人才,提高硬件设备设施性能和软件功能。最终形成“由上至下,上行下效”的全方面管理,实现信息资源的广泛传播,让全社会都能从中受益。

3.4突显图书信息资源的特色

在制定统一规章制度、运行标准和规范的前提下,图书馆要建立起基本的图书资料,即要能保证一定的数量和图书种类;在这个基础上,图书馆还应该结合自身所处的地理环境、所涉及的学科建设、所服务的读者对象来进行特色化的管理,例如,政法类院校可以在全面建设各学科图书信息资源的基础上,重点突出法律法规文献、法学知识图书、法律影像视频等等类型信息资源的建设;艺术类院校同样可以加大建设音乐、美术、戏曲、表演等方面信息资源的力度,从而提高本地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打造属于自身图书馆的特色品牌,体现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

3.5提高文化信息资源的法律保护意识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随着电子书籍的不断普及,其知识产权和数字版权的问题也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对于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展开:第一,要提高人们对别人思想成果的保护意识,做到尊重他们的研究成果;第二,要完善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同时加大窃取研究成果的惩罚力度,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知识产权安全。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政治体制的不断改革,文化事业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软实力登上国际舞台;同时,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发生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作为国家发展强有力的手段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十二五”规划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开始加大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的关注,通过建设文化事业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这个时候,图书馆在这个大背景下,图书馆要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全面建设,就必须充分认识自身存在的各类问题,从人才培养、技术提升、法律保护、意识促进等等方面来进行改善,借助良好的发展机遇,加大建设自身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技术,从而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为国家的文化事业做出努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地位,转变文化工程的基础性性质,将其上升到战略性工程,发挥其最大效益,让全体人民从中受益。

第3篇:共享工程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通过阐述图书馆开展多元化服务的意义,结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展现状,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中开拓图书馆的多元化服务形式,二者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利用工程自身特.级和优势更好的开展多元化服务,实现图书馆工作的多元化。

1图书馆开展多元化服务的意义

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是智力资源的宝库,它蕴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有着丰富的文献资源,它是人们接受全面系统的素质教育所吮吸不尽的科学知识营养源泉。这种独特的物质优势是任何其他场所无法替代的。

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形势下,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图书馆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公众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增多,来图书馆借阅文献的读者,较以往有减少的趋势,传统的图书馆阵地服务方式显现出了它的局限性,图书馆函待在工作手段、工作内容等方面做出重大转变。同时,与图书馆硬件条件的改善相比,图书馆工作的内涵建设相对滞后,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急待增强,开展多元化的综合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这些问题影响了图书馆既定的社会作用的发挥和图书馆事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近年来,为扩大服务范围,提高社会效益,各级图书馆积极开展面向社区、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延伸服务,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国家陆续实施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书下乡工程和中华古籍善本再造工程等重大文化举措,也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拓展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

笔者将结合河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情况探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图书馆多元化服务中凸显的优势作用。

2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图书馆工作紧密结合

2007年5月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天津召开的全国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中就指出要依托文化共享工程、互联网延伸图书馆服务工作。他还指出文化共享工程是数字图书馆服务的早期实现形式,是图书馆重要的工作内容。各级图书馆要紧密结合共享工程的推进,抓紧开展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图书馆建设。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是2002年4月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工程。文化共享工程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对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的整合,利用覆盖全国的网络服务系统,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

文化共享工程以国家图书馆和省级图书馆为平台,以基层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文化中心)、校园网、有线电视网以及基层党员教育的网络为依托,实行统一的服务,分级管理,逐步建立遍及城乡的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网络。

3推进多元化服务的进程、全面实现多元化服务

笔者认为多元化服务的含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3.1提供服务的文献载体多元化

现代化的图书馆不仅可以向读者和用户提供印刷型文献,也能够提供数字化文献,包括数字化全文文献和知识数据库等。这样,读者既可以获取系统的学科知识和自己特殊需要的知识单元,以满足一般阅读和科学研究的各种需求;也可以适应读者阅读、查阅各种载体文献的习惯。

从读者需求和阅读习惯来分析,人们从印刷型文献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阅读习惯在我们可以预计的将来将广泛地保留。但是各种形式的数字化文献和先进的传播手段的出现,给传统的方式和阅读习惯带来很大的冲击,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通过先进的传播手段来利用数字化文献。这就造成了人们对各种载体文献和传播手段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必须改进,以适应这种环境,创造一种综合性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以最大程度来满足读者获取信息。

文献信息的载体和形式内容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不断演变发展的、在现代图书馆中,数字化文献、影像制品、缩微制品,电子期刊的人藏量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利用率越来越高。对此,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规定和标准,比如根据UB3469规定,电子文献载体类型及其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①磁带(MT)②磁盘(DK)③光盘(CD)④联机网络( OL)

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有别于图书馆传统的文献资源建设,强调的是数字化资源的制作和合理利用,形式涉 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

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弥补了目前国内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不足,除了文献资源数字化,还包括动态文化资源信息,各种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制作,针对不同服务群体可以组织和调整数字资源。文化共享工程有更为宽广的资源攫盖面,更具灵活的制作方式。

笔者认为将文化共享工程数字资源和数字图书馆建设有机结合,对基层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将是极大的补充。

到2005年底,全国文化共享工程数字资源总量已达到34TB(1TB数据量相当于20万字的电子图书25万册或920多个小时视频节目)。到2007年,河北省分中心资源建设已整合、自建、购买资源l0TB,并建成了燕赵文化名人、河北杂技、河北梆子、红色旅游等一批独具河北地方特色的专题资源库。

3.2服务手段和形式的多元化

服务手段和形式的多元化是指要坚持图书馆传统的阵地服手段和形式,同时利用网络传播手段进行知识传播。

3.2.1弥补传统服务手段和形式的局限性

图书馆传统的阵地服务手段和形式很难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人们获取文献也就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对于偏远地区的人们来说,这种局限会成为他们获取知识的决定因素。

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化文献就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实现了人们获取知识的平等权利。

3.2.2缓解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短缺

由于没有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保障机制,县、乡镇和村级公共文化机构的人员保障和经费保障存在困难,形成了很大一部分基层图书馆和文化站图书室设备落后、资源匾乏,没有能力开展有效的文献服务活动。

文化共享工程利用网络的传播优势,为基层文化传播搭建了一条高速公路。文化共享工程通过网络向基层图书馆和文化站图书室输送各种类型的数字化文献,大大地缓解了基层文化设置资金短缺的问题。

文化共享工程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互联网、卫星网、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网为主要传输渠道,光盘/移动硬盘为辅助传输手段的网络传输体系,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的有效传递;在终端服务上,提供了国家中心网站/省分中心网站、省分中心镜像站、卫星终端服务系统、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系统、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光盘、移动硬盘等手段,方便广大群众以多种方式从不同渠道获取和使用文化信息资源。

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的定位是面向基层,服务大众,这与图书馆“任人借阅,不取分文”的“公益性”原则性质是一致的。河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近年来开展的特色服务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河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开展了文化信息资源“服务快车”驶进社区,“文化信息资源服务农民工”活动,参加跨系统的大型国际信息化展会“河北省国际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博览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我的数字生活”网上系列活动等。其他各市县支中心,乡镇、村基层服务点也充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设备、优秀资源开展了多种惠民活动。

3.3服务内洒多元化:开展多元文化服务

有关多元文化服务的3个指导性文献:《澳大利亚规则》、《多元文化社会:图书馆服务指导方针》1987年版和1998年版。这3个文献是作为一种标准发行的,提出如何公正、公平地为多民族、多语种、多文化背景的少数读者群体服务是衡量图书馆现行服务是否充分的基础,应该落实在图书馆制定计划、公平地采购文献和提供服务方面,确保促进多元文化的少数读者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

3.3.1在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多元文化服务的意义

在我国充分尊重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平等权利也应体现在文化教育和传播。文化部有关负责人曾在2008年全国文化厅局长会上表示,文化部将抓紧规划并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国家、省、市、县、农村乡镇(城市社区)、农村行政村六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其中重点是贫困山区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开展多元文化服务,将在提高边远、贫困地区农村信息化水平,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角。

开展多元文化服务,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挖掘保护工作顺利开展,有利于弘扬和传承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加强各民族的相互了解,消除偏见,增进团结,进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

3.3.2在城市建设中开展多元文化服务的意义

城市建设中开展多元文化服务的意义,上海图书馆馆一长吴建中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开展多元文化服务,不仅能让所有外籍和外来人员心情舒畅地生活和工作,而且能吸收优秀外来文化,吸引优秀外籍人才。在服务方面,除了借阅服务外,图书馆还要为少数群体提供其他服务,如介绍当地情况,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当地语言,上门服务等。

针对群体文化服务方面,河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新农村建设、农民工、未成年人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在我省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建设尚属空白。如何能将文化关怀的触角延伸更广,更深人,更人性化需要图书馆人在未来资源建设和服务工作中考虑。

4结论

通过以上对文化共享工程自身特点和优势的分析,可见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引人文化领域,提高了文化工作的科技含量,实现了文化传播和保存载体的转变。文化共享工程主要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推进,在工程的实施中,大大提升了各级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水平及服务能力,为图书馆服务向基层延伸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图书馆开展多元化服务是完全可以结合文化共享工程的网络平台、技术支持、特色资源优势来开展活动。如果将工程的实施成为推动图书馆工作的有力抓手,则能够促进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的建立,提升各级图书馆的公共服务能力,树立现代图书馆形象,这必产生很好的杜会效益。

5思考

5.1积极开展网上服务,内容和方式勇于创新

5.1.1数字化资源建设和网络服务的创新

数字化资源建设和利用网络开展服务已经成为全球化的主流趋势,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开展的资源数字化项目:它正将数以百万计的书籍、手稿、相片等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以赶上、Internet的发展步伐。美国国会图书馆还拓宽了数字化资源的范围,不仅保存馆藏的印本资源,还保存一些网页内容,如美国大选、卡特里娜咫风、奥运会、伊朗人的博客等。这些内容分布在广阔的Internet上,存在的时间很短暂,因此也被它视为一种应该被数字化长期保存的重要的资源。绝大多数经数字化处理的资源被放在网络上其中两个特色栏目是“American Memor广和“Global Uateway0 o

资源,无论是印刷型文献资源还是各种形式的数字化文献资源,是图书馆和文化共享工程的立足之本。对于如何整合、加工和利用资源,我们应该加强统一的组织和指导,制定短期和中长期的工作规划,并制定相应的标准。

5.1.2开展网上咨询和知识导航服务

依托互联网提供远程服务,为读者开展网上参考咨询和网站知识导航,已成为各级图书馆特别是大中型图书馆延伸服务的重要形式。除提供互联网服务外,随着文化共享工程的开展,依托文化共享工程网络开展服务也已成为各地开展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新形式。

第4篇:共享工程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网络存储技术、虚拟专网vpn技术的设计原则和关健技术的详细介绍,全面分析了这两项技术的性能特点,以及在“共享工程”天津分中心和18家区县支中心的具体实现方案与发展设计构想,阐述了这两项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其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得到广泛应用的必然性。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是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标志性工程,是新形势下构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及千家万户的一项重要文化基础工程。“共享工程”将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各种类型的文化信息资源精华以及贴近大众生活的现代社会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与整合;建成互联网上的中华文化信息中心和网络中心,并通过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部分地(市)、县(区)以及部分乡镇、街道(社区)的文化信息资源网络传输系统,实现优秀文化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该工程于2004年4月正式启动实施。

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不断努力,文化共享工程技术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在资源数字化方面,以数字图书馆技术为依托,建成了国家中心和各省级分中心的资源加工管理系统;在传输建设方面,形成了以互联网、卫星网、有线电视及数字电视网为主要传输渠道,光盘、移动存储设备为辅助传输手段的网络传输体系,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的有效传递;在终端服务上,提供了国家中心网站、省分中心网站、省分中心镜像站、卫星终端服务系统、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系统、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光盘、移动硬盘等手段,方便广大群众以多种方式从不同渠道获取和使用文化信息资源。wWw.lw881.com

本文从动态发展的角度,以现有的技术体系为基础,简要对网络存储技术与虚拟专网vpn技术在“文化共享工程”中应用加以论述。

1网络存储技术

文化共享工程以加工整合各类优秀文献信息资源为重点,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文献信息资源库群。截至2007年6月,数字资源的总量己达到60tb。资源的存储成为了各级分中心核心建设的重中之重。

1.1存储系统设计原则

存储系统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

先进性和实用性:在方案总体设计规划时不仅要满足当时业务需求,而且充分考虑未来的需求可能。保证硬件环境的先进性,尽可能采用业界领先的技术。软件环境的先进性,要从软件平台,设计思想、系统结构等方面考虑,选择先进、可靠的应用平台。

安全可靠性:存储系统要保证365x24小时的不间断稳定运行,具有灾难恢复能力。

灵活性与可扩展性:网络存储系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系统,所以它具有良好的扩展性,方便的扩大容量和提高层次的功能,支持多种通信媒体、多种物理接口的能力,提供技术升级、设备更新的灵活性。

开放性/互联性:具备与多种协议计算机通信网络互联互通的特性,确保网络存储系统基础设施的作用可以充分发挥。

经济性/投资保护:以较高的性能价格构建网络系统,充分利用以往在资金与技术方面的投人。

可管理性:采用智能化,可管理的设备,先进的管理软件,实现先进的分布式管理。实现监控、监测整个系统的运行状况,合理分配资源、动态配置负载等等。

综上所述,存储设备的选择可按需定制,根据不同预算情况,不仅满足当前需求,还要兼顾将来的升级维护。

1.2存储系统解决方案

1.2.1省级分中心的存储解决方案

天津图书馆作为“共享工程”的省级分中心,以其存储系统为例:存储设备采用的是emcclari-ioncx500存储系统。cx500提供了一种没有任何单点故障的可扩展、高可用性体系结构,采用了通用的硬件体系结构和软件应用程序套件,通过emcnavisphere进行集中管理并支持基于存储的业务连续性和灾难恢复功能,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高可用性。具有了全局热备功能,冗余电源和冷却,通向光纤通道和ata磁盘驱动器的四条通路,双活动存储处理器,整个阵列内的数据通路奇偶校验等许多特性。

在性能方面,cx500配有4个用于san连接的2gb前端光纤通道端口和4个光纤通道和ata磁盘驱动器的2gb后端光纤通道通路,可以有效地支持多达120个驱动器而不会出现性能降级。cx500同时支持高性能光纤通道驱动器和高容量ata驱动器,所以提供了最好的部署灵活性。鉴于共享工程资源存储的需求,天津图书馆的cx500共配置了3个光纤磁盘柜共15tb的存储空间,其中包括7.5tb的光纤硬盘和7.5tb的sata硬盘。

在软件支持方面,cx500在设计上可同时支持多达128部服务器,大大简化存储设施的整合过程。它符合绝大多数常用服务器操作环境的要求,其中包括microsoftwindows,sunsolaris,unix,linux和netware平台等,而且在san,nas和das环境中运行时具有高度的灵活性。采用navisphere管理框架,该系统是一套简单易用的基于图形用户界面<glti)的存储管理工具。cx500能实现高数据的可用性、无中断在线备份、高速数据移动、应用程序测试和灾难恢复等要求。客户可在不停止cx500阵列前提下,升级以下各项内容:添加新软件,如snap-view,mirrorview,sancopy,navisphereagent,bi-os、核心软件;在san中添加或删除服务器;调整raid重建设置;重新分配读/写缓存等等。

1.2.2区县支中心的存储解决方案

以天津市的十八家区县支中心为例:

存储设备统一采用h3c的ex1000存储磁盘阵列柜。该设备为基于成熟的ip协议传输的存储设备,使用更灵活,配置更方便。可以在简单配置后为网络中的各种服务器提供海量存储空间,同时也具备极大的扩展性和灵活的升级。此存储配置了4.5t的存储空间(共9块5006盘),其中一块硬盘做为全局热备盘,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磁盘的冗余,确保数据的安全。在数据传输上将4个1000m数据端口进行连路聚合,既保证了高带宽的可用还保证了链路的冗余。高带宽的使用除可以保证访问瓶颈的解除,同时也对数据的链路提供了必要的保护,同时4条链路的存在即意味着可以承受75%的故障率,所以,这样的技术保证是完善的安全运行应用的保证。

2vpn技术

互联网作为“共享工程”的文化信息资源的主要传输渠道,所有信息服务都暴露在internet上,很容易被入侵者窃取和篡改,安全性不够。如果改用专线方式,一方面造价较高,维护也较困难;另一方面升级和扩展也受限制。因此寻找一种比较经济,对数据的安全又较有保障,而且又有利用网络的升级和扩展的组网方式显得异常的重要,而vpn技术恰恰能满足这方面的需要。

vpn(virtualprivatenetwork)中文译为虚拟专用网,它是一种通过isp和其它nsp,在公网中建立用户私有专用网的数据通信技术,是一种通过私有隧道在公共数据网上仿真一条点到点的专线技术。是对专用网络的扩展,它是指共享或公共网络上经封装,加密和身份验证的链路。vpn模仿专用网的一些属性;它允许数据通过诸如internet的网络在两台计算机间传递;通过隧道技术模仿点对点的连接。

2.1核心技术

①隧道技术:隧道技术是vpn的基本技术类似于点对点连接技术,它在公用网建立一条数据通道(隧道),让数据包通过这条隧道传输。隧道是由隧道协议形成的,分为第二、三层隧道协议。第二层隧道协议是先把各种网络协议封装到ppp中,再把整个数据包装人隧道协议中。这种双层封装方法形成的数据包靠第二层协议进行传输。第二层隧道协议有l2f,pptp,l2tp等。l2tp协议是目前ietf的标准,由ietf融合pptp与l2f而形成。

第三层隧道协议是把各种网络协议直接装人隧道协议中,形成的数据包依靠第三层协议进行传输。第三层隧道协议有vtp,ipsec等。ipsec(ipsecuri-ty)是由一组rfc文档组成,定义了一个系统来提供安全协议选择、安全算法,确定服务所使用密钥等服务,从而在ip层提供安全保障。

②加解密技术:加解密技术是数据通信中一项较成熟的技术,vpn可直接利用现有技术。

③密钥管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在公用数据网上安全地传递密钥而不被窃取。现行密钥管理技术又分为skip与isakmp/oak-ley两种。skip主要是利用diffie-hellman的演算法则,在网络上传输密钥;在isakmi〕中,双方都有两把密钥,分别用于公用、私用。

④使用者与设备身份认证技术:使用者与设备身份认证技术最常用的是使用者名称与密码或卡片式认证等方式。

2.2vpn技术在“共享工程”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实现方法

“共享工程”在资源数字化方面,以数字图书馆技术为依托,建成了国家中心和各省级分中心的资源加工管理系统。

天津图书馆作为天津市“共享工程”的省分中心,数字资源经过多年建设已初具规模,数字资源近5t。内容涉及电子图书、数字化期刊、津门曲艺库、津门群星库,以及与本地经济、文化发展息息相关的各种特色资源库。如何使天津图书馆这些丰富公共资源得到更加广泛的利用,能够在合理范围内为各区县支中心、共享工程基层服务中心进行有效共享。可以利用vpn技术来实现,首先建立vpn数字资源中心,向各区县支中心、共享工程基层服务中心等基层单位提供vpn接人和数据资源内容的提供服务。

2.2.1vpn技术的实现方式

构建vpn网络可分为硬件、tpn和软件、’pn两种形式:软件、’pn的建立成本低,硬件vpn在系统防御上要稳定,软件vpn维护起来相当麻烦,网络管理员不但要维护vpn软件,还需要考虑病毒、恶意攻击及相关设备的软、硬件冲突导致系统平台运行不稳定的因素出现,而硬件vpn一般采用专用硬件,维护量相对减少很多。

2.2.2实现vpn技术的方案

主要有三种:硬件平台vpn、软件平台vpn和辅助硬件平台vpna

(1)软件平台vpn

利用一些软件公司所提供的完全基于软件的vpn产品来实现简单vpn的功能,甚至可以不需要另外购置软件,仅依靠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就可实现纯软件平台的vpn。特别从windows2000系统开始对传统的ipsecvpn方案提供了全面支持,不仅可以提供原来pptp隧道协议vpn的方案支持,而且还提出了新的l2tp隧道协议vpn方案,使vpn的应用得到前所未有的推进。

(2)硬件平台vpn

使用硬件平台的vpn设备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对高数据安全及通信性能的需求,特别是加密及数据乱码等对cpu处理能力需求很高的功能。能提供这些平台的硬件厂商较多,如cisco,3com、华为、联想等,这类vpn平台投资了大量的硬件设备,投资成本较高。

(3)辅助硬件平台vpn

辅助硬件平台vpn作为最常见的vpn平台,介于软件平台和硬件平台之间,主要是以现有网络设备为基础,再增添适当的vpn软件以实现vpn的功能。但通常这种平台中的硬件也不能完全由原来的网络硬件来完成,必要时还要添加专业的vpn设备,如vpn交换机、vpn网关或路由器等。

2.2.3构建vpn专网的关键问题

由于“共享工程”天津分中心与各区县支中心都已建成了自己的局域网,那么vpn设备与防火墙的安装方式,成为构建vpn专网的关键问题。

现在最普遍采用的方式:是将、’pn设备与防火墙平行安装,它不需要改变防火墙目前的结构体系,但也意味着进人内部网络将有两个人口。在大部分vpn设备上,检查进人的数据,并阻挡非vpn流量进人内部网络,以减小额外的安全风险。依赖网络建设的方式,也需要vpn设备做一些地址翻译的工作,或者将流量重定向到防火墙。

还有一种方式:是将vpn设备安装在防火墙后,对防火墙做出一些改变。需要防火墙配置一个足够“聪明”的过滤器以允许vpn流量通过。另外,一些防火墙不能处理碎片,而碎片对于vpn来说是非常普遍的。因此,如果不在客户软件中人为减小mtu(最大传输单元),就不可能将vpn安装在防火墙之后。

信息资源广域vpn网建成后,逻辑上把物理位置省级分中心与不同的区县支中心、共享工程基层中心连接成统一的内部网,从而提升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在意义。

第5篇:共享工程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文化信息资源共丰工程是一项文化与科技相结合的公共文化工程,具有专业性、现代性、传媒性、创新性、公益性特征。为充分发挥共享工程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需要进一步明确思路举措,大力提升共事工程的文化创新、资源整合、文化服务、思想教育、生产生活服务五项功能。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从2002年启动的一项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在全社会共建共享的公益文化工程。目前我省已建成各级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800多个,拥有数字文化信息资源20tb(1tb相当于25万册电子图书或926个小时视频节目)。众多的网点和丰富的资源在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满足基层群众求富裕、求稳定、求健康、求文明的需求等方面越来越发挥出重要作用,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随着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共享工程面临良好发展机遇和巨大发展前景。加强共享工程基础研究,深化对新形势下共享工程特性和功能的认识,对于科学制定共享工程目标规划,加快推进共享工程实施,更好发挥其在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文化资源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孕育而生的一项文化创新工程,是文化面向现代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它与传统文化相承接但运作方式截然不同,与其他的现代文化样式相交融但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它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体现了新时代斌予文化建设的新特性。这些特性展示了共享工程的丰富内涵和存在价值。

    1、专业性。共享工程的专业是文化,它的内容是文化,特色是文化,目的在于繁荣发展文化。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现代文化、地域文化资源是共享工程取之不竭的源泉,这种源泉是永远不会枯竭的,这也就注定了共享工程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共享工程要以文化立足,打响文化品牌,需要把握好大文化意识与泛文化意识之间的度,一方面要从大文化角度出发广泛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另一方面要克服贪大求全心理,不能“捡到篮里都是菜”,要把最能代表文化的内容做大做强做深,这样才能逐渐培育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2.现代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诞生短短几年时间,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化现象,是具有很强现代性的文化新形态。它的现代性表现在,它的制作方式是现代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生成新型文化产品;它的传播方式是现代的,不同于纸质媒体和口传身授的传播方式;它的服务方式是现代的,超越了时空条件的限制。实现共享工程,有助于推进传统文化现代化,有助于推进文化结构布局的现代转换,有助于推进落后地区文化建设加快发展进步,有助于提升文化工作者的现代素质和品位。

    3、传媒性。共享工程不是新闻媒体,但是具有网络新兴媒体的特征。它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不仅是文化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加工场,也是文化舆论的发射台和放大器,通过播发和更新大量的文化资讯,引导人们的文化观念和行为,起到引导文化舆论的作用。因此,共享工程有必要借鉴网络媒体的管理运作模式,提高共享工程的登录点击率,增强共享工程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4、创新性。共享工程开辟了网上文化服务的新模式,而且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比重日益增大。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网络阅读率继续大幅攀升,达到44.996,表明国民阅读正在加快进人数字化时代。今年以来我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推出的网上公益阅读活动,受到省内外网民广泛好评,便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共享工程以数字化方式传播文化,提供高效快捷的网上服务,与公共图书馆提供的传统阅读相辅相承,改变了文化服务的结构布局。除网上阅读外,共享工程还可通过开发互动性强的软件,开展戏曲学唱、文化竞赛、文艺晚会等多种形式的网上文化活动,形成群众文化活动的新空间。

    5、科技性。共享工程是文化领域的一块科技高地,工程的实施提升了文化工作的科技含量,这既体现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理念上,体现在科技化的运作模式上,也体现在人才队伍的现代科技素质上。现代科技给文化发展以强有力的推动,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科技优势是共享工程的根本优势,共享工程应该始终保持并不断壮大这一优势,始终立于现代科技的前沿,随着科技的进步而发展,不断采用最新的科技手段,不断开发文化与科技相结合的新技术,把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共享工程的管理水平、运作水平、服务水平。

    6、公益性。共享工程是公益工程,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公益性指的是,它的网上阅读和下载是免费的,这一点不同于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网站;在它的电子阅读室等场所查阅资料、开展活动是免费的,这一点不同于社会上以赢利为目的的网吧。共享工程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一块公共文化阵地,其目的在于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他们的基本文化权益,特别是实现他们享受公益性的网络文化的权利。发展文化共享工程,可以以较小的投人成本,实现文化信息资源的大规模供应和大面积覆盖,迅速改变农村和基层特别是贫困、边远地区的文化落后状况,消除城乡间数字鸿沟,实现城乡文化共享,缩小城乡文化差距,培育广大农民现代文明素质。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共享工程是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的工程,是具有文化与科技双重优势的工程,是低成本高产出的工程。我们要进一步加快共享工程的实施,加大投人力度,扩大资源总量,拓展覆盖范围,提升服务功能,使共享工程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1、提升文化创新功能。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文化创新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实施文化共享工程是推进文化传播方式创新的重大举措。这首先是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需要。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这些文化遗产多以纸质和实物形式存在,在收藏、传播、利用方面受到很大限制。实施共享工程,推进文化信息化,把有形的文化转化为数字化存贮、网络化传播的文化信息资源,不仅使传统文化传播驶上高速公路,而且将带来传统文化理念、内容、形式的全面创新,有利于更好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其次,这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需要。当前,汉语信息在互联网上所占比例仍然很小,中华文化所占内容更少,处于弱势传播地位,不仅导致国际社会不了解中华文化,而且影响了我国青少年一代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度。实施共享工程,经过长期努力,将有助于增加中华文化在互联网上的份额,提高民族文化的对内凝聚力,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2、提升资源整合功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自成体系,但不同文化形式则处在分散独立状态,现行文化管理体制又造成了文化资源的部门分割。共享工程为整合文化资源提供了广阔平台。共享工程通过加工制作各类文化资源库、整合采购已有数字资源、网上信息抓取与加工等多种方式和渠道,既可实现包括文化法规、图书、音乐、美术、戏剧、戏曲、文物、文化旅游、文化科技、艺术教育、文化市场、对外文化交流、文化史料、文化名人等在内的文化系统的资源整合,还可以整合文化系统之外的文化信息资源。如按照中办、国办要求,改革开放前由各级政府投资的电影等,共享工程可以无偿使用。对于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数字文化资源,可采取鼓励著作权人捐赠等方式,为共享工程无偿或优惠使用。网上文化资源整合不仅会促进文化保护、文化传播、文艺创作、文艺研究工作,也会为实质性的文化资源整合创造有利条件。

    3、提升文化服务功能。共享工程具有强大的文化服务功能,一根根网络光纤,一条条卫星波段,一块块移动硬盘,拥有所未有的复制能力和传播速度。要发挥这些优势,把丰富的电影、戏曲、民间艺术、动漫游戏、综艺晚会等文化产品送到群众身边,把数字报刊、图书、论文等数字读物送到群众身边,把根据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发的专题文化资源送到群众身边,让群众自主选择、自由下载、点播收看,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等因素限制,大大增加了服务量,扩大了服务范围,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缓解了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共享工程还要积极开辟网上的文化活动新空间。如省中心研制开发的“网上跟我唱”、“我的dv网上行”等一系列共享工程互动应用系统,为群众提供了自娱自乐的网上活动平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第6篇:共享工程论文范文

一、电工及工业电子学课程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思路

电工及工业电子学课程隶属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03年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课程。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步入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思路是秉承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遵循课程的教学规律、认知规律,更好地满足学习者和教学者需要。力求自然、专业、循序渐进、充满激情,录制图像清晰,视频字幕清晰,声音清楚,并配以详细、完善的各个知识模块和知识点的教学资料素材,使资源共享课所有的素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可见,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一个教学团队合理分工,互相配合。

二、电工及工业电子学课程资源共享课的结构设计

电工及工业电子学课程共享资源体系是由知识模块组成,而知识模块是由若干个知识点组成。合理、清晰地切分知识点对整个资源共享课建设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每个知识模块和知识点要从几个方面来编辑、整理相应的资料。每个知识模块包含十个标签,它们分别是学习目标、学习指南、知识内容、练习、实践、作业、测验、案例、常见问题和知识结构。知识模块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理论目标

1.了解电路的概念和主要物理量;

2.了解电路模型的概念和理想电路元件的特性

图1知识模块架构示意图

每个知识点包含六个标签,分别是内容、练习、测验、案例、资源下载和扩展学习。知识点的架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一、电路

电路就是电路的通路,它是为了某种需要由某些电工设备或电器元件按一定方式组合起来的实体。

电路由电源、负载及中间环节三十部分组成的: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设备;负载;是取用电能的设备,而

图2知识点架构示意图

三、 电工及工业电子学课程资源共享课的建设

(一)知识模块、知识点的切分

电工及工业电子学课程以知识模块和知识点组织课堂录像、课件、练习和作业等全部课程资源。针对本课程的课程体系,合理、科学地切分知识模块和知识点。以选择的一本教材为主,根据教材的章节来划分知识模块和知识点。只有合理的划分,才能保证后续文档的制作都能围绕着同一个知识模块和知识点展开工作,否则,一旦修改知识模块和知识点结构将使得大量的资料编辑工作要重新进行,浪费了很多时间。本课程划分的知识模块和知识点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 知识模块和知识点划分示意图

(二)课程录像的制作

课程录像录制前,要认真进行教学设计,把课程特色充分体现出来。根据划分的知识模块和知识点,梳理课程讲义,制作课程教学录像时需要的课程演示文稿(PPT文档)。录像过程中不要总看PPT,一定要熟悉课程内容,表情自然,语速适中;发现讲课时出现错误,最好停下来重新录制,以免后期制作麻烦。全部视频录像完成后,要逐字认真听,注意言论和科学性错误,发现问题填写问题清单进行修改。修改后重新审核,并将PPT错误地方同时修正。

(三)文档资料的编辑

文档资料的编辑和整理工作包括课程导航、每个知识模块和知识点对应的相应资料和素材。课程导航的架构如图4所示。课程导航的每一部分都要编辑成WORD文档,然后拷贝到资源共享课制作系统中的usercontent目录下即可,按制作系统的要求,每个WORD文档的文件名都要命名为英文文件名。

图4课程导航架构图

每个知识模块和知识点对应的相应资料和素材的编辑与整理工作主要为WORD文档的编辑和整理,如知识模块和知识点中的非试题类标签的内容。团队教师需要针对每个标签的含义,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料的积累,整理出反映本课程特点的文档。如案例部分,需要把每个模块和每个知识点的理论和实际的应用相结合,找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案例,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在资源共享课制作系统中制作这部分文档时,必须将WORD文件全部转换为要求的网页格式html文件,然后将其拷贝到对应的目录中即可。

对于练习、作业、测验等部分,首先要收集、整理与各个模块和知识点相对应的试题,这部分要注意试题的深度、覆盖面和重复性,而且要根据试题给出正确答案,解答题要给出简单、清晰的结题步骤,并按照资源共享课制作系统中提供的试题模版,制作每道试题和试题答案,使学生可以在资源共享课平台上实现在线测试。

四、结论及下一步的工作

总之,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每位团队教师尽心尽力地耐心建设,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更好地满足学习者和教学者需要。本课程的资源共享课还需要不断自查和完善,如知识模块和知识点内容还需精益求精,还要增加案例分析和进行拓展资源的建设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Z].教高厅 [2011]8号文.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Z].教高厅[2012]2号文.

第7篇:共享工程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阐释了隐性知识共享的行为有着重大的意义,即隐性知识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知识共享又与人的因素瞬密相关。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个体层面、文化层面、组织层面三方面总结并探讨了影响员工隐性知识分享行为的重要因素。并提出组织鼓励员工隐性知识共享行为的建议:构建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建设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隐性知识是一种属于个人拥有的深层次知识,组织管理层不能强迫转移和共享员工个体所佣有的隐性知识,而只能引导他们自觉与他人交流分享或奉献给组织。因此利用理理论探讨隐性知识共享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有着重大意义。

一、理理论

理理论是由美国学者ajzen和fishbein于1975年提出的,它源于社会心理学,常用来分析并预测个人行为。

理理论认为,个体行为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行为意图。个体执行某一行为的意图是个体对该行为的态度和主观规范共同作用的结果。行为态度是指个人对行为持有的态度;主观规范是个人执行特定行为时,重要的他人或团体对个体的影响。它意味着个体感受到的来自重要他人或团体的社会压力。

二、共享的态度和主观规范

对知识分享的态度不仅直接影响知识分享,而且通过正向影响分享意愿间接影响了自我报告的分享行为。在任萍(2005)对销售人员隐性知识分享行为的研究中,证明了在销售人员隐性知识分享行为的各个因素中,知识分享行为态度是影响其知识分享意图的最重要的因素。主观规范对知识分享行为的意图没有显著的影响,但主观规范并非对行为意愿没有影响,而是通过态度间接地影响意图。因此,她的研究结论表明态度在各个因素中占居主导地位,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

隐性知识共享的主观规范可以分为个体层面、文化层面和组织层面。个体层面的因素有:性格特征、利他主义、知识所有权信念和感知的成本和收益。文化层面的因素主要有信任和公平两个方面。组织层面的因素主要有领导支持、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

知识共享的态度和主观规范由共享的信念所决定。任萍(2005)的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对知识分享行为的主观规范通过影响他们从事知识分享的态度间接影响知识分享的行为意愿。主观规范不仅通过影响态度进而影响隐性知识分享意愿,也直接影响隐性知识分享意愿。主观规范和知识分享意愿之间有正向关系。不仅如此,主观规范下的个人层面、文化层面、组织层面的一些因素不但通过对主观规范的影响间接影响行为意愿,而且直接影响隐性知识共享意愿(如组织气候公平性)。

三、隐性知识共享的个人层面因素

1、性格特征

组织中员工个体不同的性格特质对知识共享的主观规范具有不同的影响。

mauler, renzl & muller. etc(2008)调查了工程公司团队,发现个体稳定的性格特征和知识共享关系重大,这些个性特征包括随和性,责任感和开放性。随和的员工是利他主义的,有同情心并渴望去帮助别人,他们努力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而不是竞争关系。开放性的个体往往预示着很强的学习力和专业技能。高责任感的员工更乐意去记载他们的知识以便于和别人分享,将知识存入知识数据库,并积极使用知识数据库。因此他们建议公司根据员工的性格去进行他们的角色分配。此外他们还发现责任感和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正向关系。

2、利他主义

对某些员工来说,知识共享可能是乐于助人的行为,是其高贵品格的反映;或者是因为对某个方面的爱好,共享知识并不是为了取得回报,而是为了兴趣。

lin( 2007)利用理理论(t1ta),从动机的角度研究了内部动机(知识的自我效能感和乐意帮助他人)和外部动机(期望的组织回报和相互的利益)在解释员工知识分享意愿中的作用。他发现动机因素如互惠的利益、知识的自我效能感和乐意帮助他人与知识分享态度和意愿有着紧密的联系。然而,期望的组织回报对知识分享的态度和行为意愿没有太大的影响。之前也有研究表明,通常在专业群体里,当员工认识到他们的知识对别人是有用的,与得到个人利益相比,他们会更乐意去分享其知识。

3、知识所有权信念

知识经济时代拥有知识是权利的象征。如果个体拥有了独特的知识,他可以将其当作个人财产从而提升自己的权利和地位。考虑到自身利益和不信任的因素,个体很有可能不愿分享自己的知识。

个人所有权与组织所有权同时存在。个体越相信个人所有权,也越相信组织所有权。在员工看来,组织有权利去使用他们的员工,包括使用他们的个人专长(jarvenpaa&staples, 2001)。无论在内部或外部分享情境下,个体更倾向于将组织所有权与信息产品(代表显性知识)联系起来,而不是与个人专长(代表隐性知识)相联系。对于隐性知识而言,当员工相信是他们自己而不是组织拥有知识时,他们更有可能去进行知识分享活动。这可以归因于员工与别人分享知识而得到了内部满足。

4、感知成本和收益

社会交换理论表明人们会衡量他们感知的成本收益率,他们的行动将取决于对回报的期望。这些回报包括尊重,名望和有形的激励。与此同时,研究还表明,在专业群体里面,感知收益与知识分享正相关,而感知成本与知识分享负相关。知识持有者通常想被他人当作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并且乐于与他人共享的人,这是员工对尊重的需要。尊重、名望等虽是无形的,但却可能带来有形的收益,例如工作的稳定性、薪水的提高等。但是当员工发现为了知识共享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整理编纂知识时,他们参与共享活动的可能性变小,特别是他们同时认为他人很少去使用分享的知识或贡献出自己的知识。

员工通过分享知识带来自我价值的实现能够增强其知识分享的主观规范的重要性。隐性知识是个人拥有的独特的知识,它的私有性能够给个体带来收益。是否与别人共享自己的隐性知识,取决于个体对于成本和利益的权衡。期望理论也可以解释,当员工的付出没有成绩就者得不到他需要的激励时,他会减少自己行为的努力。这也给组织以启示:为员工分享隐性知识制定他们重视的报酬戟奖励措施,其次要保证分享的隐性知识能够发挥应用的作用。

四、隐性知识共享的文化层面因素

1、信任

mcallister(1995)指出信任的两个因素是“基于情感的信任”和“基于认知的信任”。基于情感的信任和基于认知的信任水平决定了员工愿意分享并使用隐性知识的程度。基于情感的信任对隐性知识共享意愿有更大的影响,而基于认知的信任对隐性知识使用意愿影响更大(holste&fields , 2010 ) 。yang&farn(2009)的研究结论也表明基于情感的信任是相互分享隐性知识重要先决条件。

因此,隐性知识分享需要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作为基础。员工相互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信任的水平。组织要为员工之间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条件,使他们能够有机会在一起交流自己的经验,观点和建议,并且处在一个和谐、团结互助的组织氛围中。

2、公平

公平理论表明:公平感会影晌员工的工作动机和行为。公平意味着对所有的员工创造平等的环境和机会,得到平等的报酬和激励。这对于组织中知识持有者抛弃自利的动机,与他人分享自己积累的知识有积极的作用。若组织内缺乏公平的机制和氛围,员工的内在动机则会受到严重的打击,极度降低了员工知识分享的积极性。

lin ( 2007 )通过对在台湾进修的来自不同企业员工调查的数据,发现分配性公平和程序性公平通过组织承诺和对合作者信任的调节正向影响隐性知识的分享。组织中的公平影晌员工的态度或行为,特别是员工对组织的承诺和对其他组织成员的信任。对于关系到个人利益的公平来说,公平度越低,员工隐性知识分享就越少。bock etc. ( 2005 )实证研究发现有助于知识分享的组织气候(包括公平性,创新性和亲和性)对知识共享主观规范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也直接影晌了知识共享的行为意愿。

五、隐性知识共享的组织层面因素

灵活开放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有利于隐性知识的共享。它意味着要打破组织结构之间的界限,任命跨职能的任务团队,进行对等的知识联网,使每个人都成为网络上的一个节点。这样知识型团队就成为管理模式的核心,这种自组织、自学习及自适应的有机团队使管理层次更简化,而管理方式更注重人的知识和创造力。组织知识共享的氛围的形成离不开高层管理者的认同、支持和参与。组织的领导应该制定知识愿景,以引导员工的隐性知识分享行为。同时,领导应该先做好表率,积极分享自己的经蛋立心得和新观念。领导还通过激履机制对于乐于分享隐性知识的员工以物质和精神激励,形成组织内对于知识分享行为正确的价值评价,进而从正面影响员工对隐性知识分享的行为态度。

六、结论及建议

组织要增加员工隐性知识的共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构建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

主观规范对态度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因此通过营造一种以分享知识为荣的企业知识分享文化,改变利益评价的标准,建立员工隐性知识分享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知识共享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种正确的组织文化。组织应该首先建立一种核心文化,这种核心文化能够使员工对组织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能够共同为组织目标而努力,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分享自己的隐性知识。员工之间信任和支持,要有为组织做贡献不遗余力的隐性知识分享信念,共同完成组织目标。同时组织做到程序公平和分配公平,培养公平和信任的氛围,增加员工的隐性知识分享行为。

2、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员工之间信任、合作和互助等良好人际关系是隐性知识分享的基础。由于隐性知识的私有性和高度个人化,难以通过强制的手段使其在组织内交流和分享。良好的沟通氛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为隐性知识的分享创造了条件。

组织可以通过建立正式和非正式的渠道鼓励员工知识分享。正式的沟通渠道能提供给他们自由探讨、共同提高的时间和空间。

3、建设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第8篇:共享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母子公司;知识共享;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员工组织承诺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集团化公司在经济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母子公司的组织形式受到重视。根据资源基础理论,一个企业只有充分运用自身的战略资源,才能建立竞争优势。21世纪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而知识掌握在人才手中,因而,提高整个公司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如今,在金融危机后,越来越多的公司迫切期望实施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提升组织的竞争力。虽然,人力资源管理强度这个概念还未广泛传播,但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固然重要,但是其实施过程和效果更是决定其绩效提高的关键(唐贵瑶,魏立群,贾建锋,2013)。

知识共享对于提高创新能力和组织绩效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同,而且目前的研究大多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知识共享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研究,但是关于知识共享对人力资源管理是否产生影响的研究非常少(王霞,2011),而人力资源管理强度是一个新颖的概念,研究知识共享是否对人力资源管理强度产生影响的文献更是稀缺。

在集团化企业的迅速发展下,子公司员工与母子公司的关系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复杂与多元的态势,这种变化也使得员工的组织承诺发生了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即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的提升。因此,通过员工组织承诺这一中介因素,研究母子公司之间的知识共享对于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二、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为了研究母子公司之间的知识共享对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的影响,本文首先探讨了母子公司之间的关系以及实现知识共享的可能性;然后,从理论上讨论和界定知识共享和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的内涵,并通过员工组织承诺这一中介因素,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结合理论评述,提出相应的假设。本文的研究模型如下:

1、 母子公司之间实现知识共享的可能性

随着集团化企业的发展,母子公司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已十分普遍。虽然母子公司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但是母公司通过持有子公司一定比例以上的股份,实际控制着其重大事项决定权,在实施有效监管的同时,母公司还可以通过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子公司的积极性和主动精神。对于子公司来说,需要服从集团的整体规划,自觉接受母公司来自产权方面和集团章程规定的监管,从而确保企业集团整体发展目标的实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母公司对子公司传递集团目标、文化的过程中,使得母子公司之间的知识共享成为可能。与外部市场渠道相比,母子公司在知识的传递、转移和利用方面更具优势,这也是母子公司这一组织形式受到重视的重要原因(曲孟宇,2012)。从母子公司的成因、发展关系和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都足以得知,母子公司之间的知识共享不仅具有可能性,而且十分必要。

2、 母子公司之间的知识共享与子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

关于知识共享的内涵,国内学者林东清认为:组织的员工或内外部团队在组织内部或跨组织之间,彼此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知识交换和讨论,其目的在于通过知识的交流,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并产生知识的效应。由此,母子公司在集团内部通过知识共享能够通过有效的沟通过程,提升组织效能,达成组织目标(沈其泰,黄敏萍,郑伯埙)。Alavi和Minbaeva等国内外学者都曾通过研究指出,知识共享会对组织绩效产生影响。

人力资源管理强度是由Bowen 和Ostroff(2004)最先提出的,他们借鉴组织氛围的相关理论,认为组织内员工如果就人力资源实践、措施等方面持相似的感知,在组织内部形成一个高强度的人力资源管理氛围,员工的组织承诺会更高,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会更显著。

在集团化组织中,通过知识共享塑造的开放的、共享型企业文化,为组织内部人力资源信息的高效传递、理解和实施创造了条件。所以,子公司高强度组织氛围的形成离不开知识共享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母子公司之间的知识共享对子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具有正向影响

3、 员工组织承诺的中介作用

组织承诺是个人对组织的参与、忠诚和认同,是一个多维概念,包括情感承诺、规范承诺和联系承诺三个维度(Meyer & Allen,1984)。母子公司之间的知识共享不只是知识的交流、分享和成员间的相互学习,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塑造出相互交流、学习的文化氛围,从而在子公司形成一个学习型组织(葛林于,2011)。根据组织学习理论,国内学者于海波、方俐洛、凌文辁通过研究表明,在组织学习作用上,组织间学习既可以直接影响情感承诺,也可以通过个体学习影响情感承诺。由此而来,通过母子公司之间的知识共享,子公司的员工组织承诺随之强化。

Bowen 和Ostroff(2004)提出,人力资源部管理强度包括独特性、一致性、共识性三个维度。其中,共识性是指员工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中形成对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普遍认同感。组织承诺作为员工对组织的一种感情依赖,是个人对特定组织的认同和参与的相对程度(Mowday,Steers,Porter,1979)。所以,当员工的组织承诺高时,也就意味着员工对组织以及组织中人力管理有着较强的认同感(王震,孙健敏,2011),从而对于提升组织人力资源强度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母子公司之间的知识共享对子公司的员工组织承诺具有正向影响;

假设3: 员工组织承诺在知识共享与人力资源管理强度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参考文献:

[1]Bowen D E,et al.HRM and service fairness:How being fair with employees spills over to customers[J].Organizational Dynamics,1999,27(3):7-23.

[2]Bowen D E and Ostroff C.Understanding HRM_firm performance linkages:The role of the HRM system[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4,29(2):203-221.

[3]Allen,N.J.& Meyer,J.P. Affective,continuance, and normative commitment to the organization:An examination of construct validity[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996,49(3):252一276.

[4]唐贵瑶,魏立群,贾建锋.人力资源管理强度述评与展望 [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 (4): 40-48.

[5]林新奇著.国际人力资源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3):26-35.

[6]王霞.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知识共享研究综述[J].中外企业家,2011(12): 13-15.

[7]林东清著,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7):12.

第9篇:共享工程论文范文

Study on the Motivation of Information Sharing in Large State-owned Power Grid Enterprises

Abstract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foreign and domestic studies on the motivation of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investigates the motivation which effects the information sharing in large state-owned power grid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sample of China South Power Grid. Meanwhile, the influence on the staff cognition of motivation of information sharing is analyzed combining the various backgrounds of the staff in the company.

Keywords large state-owned power grid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haring; motive factor

1 引言

自1996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首次在报告中提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一概念,知识经济一词得到人们的广泛使用。在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信息、知识、情报对于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由于信息、知识、情报三者在企业内的定义存在一定的交叉,本文将其统称为企业情报,将其界定为对企业用户行为和管理决策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规律、经验、规范及与企业相关的各类信息。

由于情报在主体(个人、部门、组织等)之间分布不均衡,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而不同主体之间进行情报共享,在企业中可大致分为企业内部的情报共享与企业间的情报共享。本文主要探讨企业内部的情报共享。

企业内部的情报共享对于企业高水平的创新与提高组织绩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企业内部的情报资源共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培育,因而不少企业会投入大量资金,致力于情报共享。部分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引入信息系统以促进情报共享,然而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研究表明,有相当多的组织在引入信息系统后,其情报共享程度并未得到显著改善。在2001年英国信息产业内居领先地位的45家大企业中,有80%以上的信息技术项目由于缺乏对员工知识共享行为因素的重视而无法达到预期设计目的[1]。在我国,情报共享现状也并不理想,很多企业实践知识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内很多与企业相关的知识情报没有得到有效保存与共享,其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而研究情报共享的动力因素将有效促进企业内的情报共享,提升情报价值,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由此可见,探求企业情报共享的动力因素,对于企业内部的情报共享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文旨在探寻影响企业情报共享的动力因素,以有针对性的促进企业内情报共享行为,从而达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目标。

2 研究综述

2.1 我国的企业内部情报共享动力因素研究综述

2.1.1 企业内部情报共享动力因素的理论基础

我国部分学者将国外已较为成熟的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来探讨影响情报共享的动力因素。王长河[2]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对影响企业员工个体知识分享行为的重要因素作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知识分享的影响因素中,预期的互惠关系、自我价值感、知识权利损失对企业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显著。文庭孝等[3]从知识不对称理论出发,认为知识在知识主体之间分布是不均衡的,存在知识势差,是知识共享产生的基础和动力源泉,同时,又由于知识不对称给竞争主体带来竞争优势,使得知识共享存在一定困难,因而也是阻碍知识共享进行的重要因素。安世虎[4]基于组织行为学理论,认为适应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将有力的促进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因而企业的激励作用是影响员工知识共享的重要因素。基于博弈论理论的学者认为,知识共享问题是相关主体之间的博弈问题,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与良好的文化氛围,知识共享行为不会自发发生。张忠良[5]从博弈论出发,对电力企业活动中的知识共享行为的基本博弈模型以及合作性动态重复、不完全信息两个角度进行了决策过程分析,确认了电力企业活动中知识共享行为实现的可能性。张志远、谭跃进[6]通过客户知识共享过程中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获取促使客户知识共享的条件,其实质为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李娜[7]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三个维度,将影响知识共享的因素分为三个层面,即知识共享主体、知识共享客体与知识共享环境,认为个体间互动强弱结构维度和人际关系维度影响了知识共享主体,个体间认知维度影响了知识共享环境。

2.1.2 企业内部情报共享的动力因素

关于企业内部情报共享,有学者从多方面分析影响其共享的动力因素,有学者则着重从某一方面分析。文庭孝、陈能华[8]提出知识共享主要是在社会需求、社会利益、政府权力、社会竞争、道德精神这些作用力的共同驱动下进行的。苏文兵等[9]通过调查发现,影响企业内部信息共享的因素主要来自个人、组织和文化等方面,认为信息共享沟通平台与信息沟通考核机制对于企业信息共享十分重要。郝文杰、鞠晓峰[10]运用调查问卷与结构方程模型对研发团队的知识共享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果表明,知识提供者、接受者、共享手段、共享双方关系这四项因素对研发团队知识共享水平有显著影响,而知识共享文化对知识共享的作用并不显著。章?鹏[11]将知识共享行为的动因分为员工个人层面与组织层面,其中个人层面又包括知识共享的成本与收益。钱春海[12]以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为例,着重从企业团队成员角度探讨了企业内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团队成员间的共享心智模式对知识共享有着正向的效果,团队成员的敬业性与外向型特征也对知识共享有着正向的调节效果。曹雁、吴英策[13]从成员关系的角度出发,发现团队成员间有较佳的交换关系时,会大大提升成员的知识共享行为,认为企业应重视营造团队成员自主创新以及知识共享的氛围。刘晓英、文庭孝[14]还提出知识资源的公开程度、知识资源共享的技术条件等会影响企业知识的共享水平。而熊钰君、崔家铭[15]则认为目前传统的知识共享系统已无法满足企业需求,Web2.0的出现给企业知识共享带来了新的契机,也在客观上强调了技术条件对企业情报共享的影响作用。

2.2 国外的企业情报共享动力因素研究

国外关于企业情报共享动力因素的研究比较全面,主要分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又包括情报共享的主体、客体特征,以及情报共享双方的关系;外部因素包括组织经济激励因素、组织文化因素与组织技术条件因素。

在影响企业情报共享动力的内部因素方面,主要包括情报所有者和接受者特征,两者关系,以及所共享情报的特征等因素。Szulanski G[16]从粘滞知识成因出发,提出接受者的知识吸收能力,知识所有者与接受者的关系是影响企业内部知识共享的重要因素。Jeffrey L Cummings和Bing-Sheng Teng[17]提出知识共享主要影响因素为合作者双方的理解能力,所共享知识的相似程度等。Gee Woo Bock和Young-Gul Kim[18]采用社会交换理论、自我效能理论和理性行为理论对四家大型组织的467名员工的调查结果进行研究表明:预期的合作和贡献观点是个体形成知识共享观点的主要决定因素。Sheng Wang和Raymond A. Noe[19]综合了众多学者观点,将影响知识共享的动力因素归为知识主体的信念、个体态度以及双方间的信任程度等。

在影响企业情报共享动力的外部因素方面,Kathryn M. Bartol[20]认为经济激励是影响知识共享动机的重要因素,并且提出经济激励通过四个知识共享机制(知识库、正式交流、非正式交流、实践协会)起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Davenport和Prusak[21]将知识共享过程看作是企业内部的知识参与市场的过程,认为企业中存在一种内部的知识市场,互惠、声誉、利他在这一市场中起着支付机制的作用,影响着企业的知识共享行为。David Constant,SaraKiesler和Lee Sproull[22]在对信息共享态度的研究中发现,人们共享知识是因为他们能够得到某些个人利益。以上学者均从经济及利益因素角度探讨影响企业情报共享的动力,还有不少学者从企业组织文化以及企业制度角度对企业情报共享动力进行了研究。Wen-Bao Lin[23]提出较为松散简洁的组织形式以及创造性支持性的组织文化将有效促进企业内的知识共享。Sandra Jones[24]研究了改善员工工作条件、员工参与决策和员工分享知识意愿之间的关系。指出只有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给予员工参与决策的机会,员工才会有分享知识的动机。同时,组织制度也会影响企业内员工的情报共享行为,Bartol和Srivasta-va[25]指出,以团队为基础的考核制度更能激发员工共享信息的积极性。此外,还有学者从企业信息技术及其运用的角度探讨企业内部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认为知识共享是一种学习行为,其重要影响因素为企业内部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与企业内部信息技术的完善[26],可见外部技术条件对企业内员工的知识共享有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外关于情报共享动力因素的研究观点众多,但角度各不相同,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同时,不同类型的企业内情报共享的动力因素也有所差异。本文以南方电网这一大型公共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公共企业,详细探究公共企业的情报共享动力因素,并针对用户的不同特征分析其对于情报共享动力因素的认识。

3 研究过程

3.1 样本选择

南方电网公司是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处在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和能源供应的关键领域,是我国重要的公共企业,选取南方电网公司作为样本可间接了解我国公共企业的情报共享动力因素。与此同时,南方电网依据其公司“集团化管理模式、一体化管理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致力于搭建服务于全公司的情报共享平台,以提供更优质的情报服务。选取南方电网公司进行情报共享动力影响因素的研究将推动全公司情报共享平台的构建,有效促进公司内部情报共享。

3.2 研究方式与数据处理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南方电网公司情报共享动力因素进行调查,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以及南方电网公司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如下问题与选项。

您认为哪些因素会促使您进行情报共享(可多选):

完成共同的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交流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通过他人获得有益知识,拓宽思路

分享工作、研究经验

交流新动态

增加个人声誉

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扩大企业社会效益

健全的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机制

完善的版权保护机制

其它(请自填)

本文于2012年6月设计完成了问卷,并在南方电网科研院选定用户进行了预调研。通过对回收结果的分析,结合调查对象反馈的问题,我们对调查问卷做了进一步的修正,形成问卷定稿。2012年7~8月,我们通过网络问卷平台开展了此次问卷调查工作,借助于专业的网络调研平台“问道网”发放问卷为调查对象的作答提供了便利。经过20天的问卷调查期,共回收了349份有效调查问卷。

本文利用Excel对349份有效样本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任务性质、职业资历、职业资质、情报依赖程度这四项背景信息进行交叉分析,以期针对不同用户的特征调查其情报共享动力因素。

4 研究结果

4.1 背景信息调查结果

4.1.1 工作任务

共有349人回答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任务信息,其中决策与领导类10人(占2.87%),行政与管理类52人(占14.90%),运营与工程类108人(占30.95%),市场与客户类17人(占4.87%),服务与保障类86人(占24.64%),研究与情报类34人(占9.74%),其它类42人(占12.03%),包括技术、会计、检修、生产工作等。

可以看到调查对象工作任务的分布比较广泛,覆盖了南方电网公司各种工作类型。为方便进行数据分析,并根据南方电网公司具体情况,本文按任务性质将所调查用户分为两类,研究型任务用户与非研究型任务用户,其中研究型任务用户包括任务为决策与领导、研究与情报、运营与工程的用户,共有152人(占43.55%),非研究型任务用户包括任务为行政与管理、市场与客户、服务与保障的用户,共有155人(占44.41%)。

4.1.2 职业资历

共有349人回答了工作年限信息,其中选择“2年以下”的有131人(占37.54%),选择“2~5年”的有137人(占39.26%),选择“6~10年”的有67人(占19.20%),选择“11~15年”的有10人(占2.87%),选择“16~20年”的有2人(占0.57%),选择“20年以上”的有2人(占0.57%)。

4.1.3 职业资质

本文将用户的学历与职称信息归为职业资质。共有349人回答了学历信息,选择“大专及以下”的有49人(占14.04%),选择“本科”的有185人(占53.01%),选择“硕士研究生”的有98人(占28.08%),选择“博士或博士后”的有17人(占4.87%)。学历分布比较广泛,也反映了南方电网公司现阶段的人力资源状况。

共有349人回答了职称信息,选择“正高级”的有14人(占4.01%),选择“副高级”的有28人(占8.02%),选择“中级”的有83人(占23.78%),选择“助理级”的有132人(占37.82%),选择“技术员”的有70人(占20.06%),选择“其它”的有22人(占6.30%),包括初级工、实习生等。这种职称分布也是与南方电网员工的实际情况相吻合的。

4.1.4 情报依赖程度

不同情报用户的情报获取频率也有所不同,本文通过用户获取情报频率来反应用户的情报依赖程度。共有349人回答了本问题,选择“每日”的有139人(占39.83%),选择“每周”的有82人(占23.50%),选择“每月”的有29人(占8.31%),选择“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的有84人(占24.07%),选择“很少”的有13人(占3.72%),选择“从不”的有2人(占0.57%)。

4.2 南方电网用户对情报共享动力因素的总体认知

从统计的总体认知情况(见表1)可以看出,不同动力因素对于用户发生情报共享行为的促进效果不尽相同,从用户的选择频次可以将结果大致分为三组。

“交流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完成共同的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他人获得有益知识,拓宽思路”、“分享工作、研究经验”四项因素被选择的频次最高。这四项因素均与用户工作任务的完成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在涉及员工自身的工作任务时,员工更倾向于进行彼此之间的情报共享与交流。因而,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用户进行情报共享的重要动力是为获取有利于工作任务完成的情报信息,促进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这也在客观上反映出,用户已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情报共享对于自身工作任务的完成具有促进作用,这一意识促使着员工积极进行情报共享行为。

“交流新动态”、“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扩大企业社会效益”三项因素的选择频次居中,在100~200之间,这三项因素的共同点是为促进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效益。从选择频次可以看出,与企业发展相关的因素现阶段并不是促使用户进行企业情报共享的主要因素,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用户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情报共享行为与企业效益提升之间的关系,或者是用户更为关注与自身工作更为密切相关的情报信息,而忽略了有关企业长远发展的情报信息。这启示企业应提升员工对于相关问题的认知程度。

“增加个人声誉”、“健全的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机制”、“完善的版权保护机制”三项因素被选择的频次相对较少,均未超过100。这一结果反映出,企业中的用户总体上更注重情报共享的有形价值,更倾向于获取具体的有利于工作任务或者企业发展的信息,而不是期望通过情报共享获取无形资产,如个人声誉。同时,排在最后两项的因素均与信息政策法规相关,可见用户还没有意识到健全的信息政策法规对于情报的获取与利用的重要作用,用户在实施情报共享行为的过程中,更加看重的是情报资源获取与利用目标的实现,而对情报共享过程中信息安全与版权保护等问题有所忽视。

4.3 不同工作任务用户对情报共享动力因素的认知

从不同工作任务用户对促进情报共享行为因素的认知情况(见表2)可以看出,研究型与非研究型用户对于促进情报共享行为因素的认知有所差异,可见不同的工作任务对于情报共享的影响因素认知有所不同。从数据可以看出,在“完成共同的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交流问题,寻求解决方案”、“通过他人获得有益知识,拓宽思路”以及“分享工作、研究经验”这四项因素的选择上,研究型用户的选择比例高于非研究型用户,由此看出,研究性用户进行情报共享的目标多为解决工作方面的问题,也反映出研究性用户的工作任务中,面临着更多的问题需要借助于情报共享活动来解决,因此他们相对更善于利用情报共享来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而在“交流新动态”、“增加个人声誉”、“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扩大企业社会效益”、“完善的版权保护机制”、“健全的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机制”这六项因素的选择中,非研究型用户的选择比例较高,这反映了由于工作任务为行政管理、市场客户、服务保障,涉及研究性问题解决较少,非研究性用户更注重情报共享对于工作任务之外的影响作用,例如个人无形资产的增加,企业效益的提高等等。同时,研究型用户选择“完善的版权保护机制”、“健全的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机制”的比例只有19.21%与21.19%,大大低于其他因素的选择比例,这说明从事研究型任务的用户,更加看重与情报资源的获取与满足,目前对于其中涉及的版权问题与信息保护机制缺乏足够的重视。

4.4 不同职业资历用户对情报共享动力因素的认知

从不同工作年限用户对促进情报共享行为因素的认知情况(见表3)可以看出,不同职业资历用户对情报共享动力因素的认知有所差异。工作年限在2年以下的用户,选择“完成共同的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分享工作、研究经验”的比例要高于其他组别,这反映了该类型用户由于参与工作时间不长,更希望有机会分享相互的工作研究经验,提升自身能力。工作年限在11~15年的用户,选择“交流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增加个人声誉”、“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完善的版权保护机制”的比例要高于其他组别,可以看出,职业资历较老的用户更善于利用情报共享来交流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同时,对于情报共享与企业经济效益增加之间的关系有更为强烈的意识,对版权保护机制的作用更为看重。

除此之外,工作年限较长的用户(“5~10年”、“11~15年”)选择“增加个人声誉”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个组别,可见职业资历越高的用户更倾向于通过情报共享来提升个人声誉。

4.5 不同职业资质用户对情报共享动力因素的认知

企业用户的学历与职称可以综合反映用户的职业资质,本文通过分析不同学历与不同资质用户对于促进情报共享行为因素的认知来综合反映职业资质对于情报共享动力因素的影响。

从不同学历用户对促进情报共享行为因素的认知情况(见表4)可以看出,对于“完成共同的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交流问题,寻求解决方案”、“通过他人获得有益知识,拓宽思路”、“分享工作、研究经验”等四项因素,学历较高的用户(“硕士研究生”和“博士或博士后”)选择的比例要高于学历为“大专及以下”和“本科”的用户,这反映了学历较高的用户在从事工作的过程中,更善于利用情报共享的方式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促进工作任务的完成,也反映了学历较高的用户更倾向于分享与工作相关的情报。而对于“完善的版权保护机制”、“健全的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机制”这两项选项,学历较高的用户(“硕士研究生”和“博士或博士后”)的选择比例明显低于学历为“大专及以下”的用户,特别是没有一名学历为“博士或博士后”的用户选择“完善的版权保护机制”。由此可见,较高学历的用户更加看重情报共享对于相关工作问题的解决,而忽视了情报获取过程中的信息保护机制,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情报共享行为。除此之外,观察数据可以看出,对于增加企业效益方面的影响因素,不同学历的用户选择比例较为接近,差异不大,可见用户的学历对该因素的影响较小。

由不同职称用户对促进情报共享行为因素的认知情况(见表5)可以看出,不同职称的用户对促进情报共享行为因素的认知有所差异。对于“完成共同的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交流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因素的选择,随着职称的升高,用户选择的比例也呈逐步增加的趋势,职称级别高的用户选择比例也较高,由此可见,职称较高的用户更善于利用情报共享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高工作效率。在“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扩大企业社会效益”因素的选择上,正高级职称的用户的选择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职称用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职称用户更加关注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并且对于情报共享与企业发展之间关系的认知程度更高。其他影响因素在不同职称用户之间的选择差异不大,没有显著影响。

4.6 不同情报依赖程度用户对情报共享动力因素的认知

从不同情报获取频率用户对促进情报共享行为因素的认知情况(见表6)可以看出,情报获取频率为“很少”的用户,对“完成共同的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交流问题,寻求解决方案”、“通过他人获得有益知识,拓宽思路”、“分享工作、研究经验”四种因素的选择比例较高,而对于企业信息保护机制相关的因素选择比例较低,这反映了获取情报频率较低的用户只关注与自己工作任务相关的情报信息,而对于企业及外部机制的关注较低,主要是被动接受一些情报信息,主动进行情报共享的意愿较低。

若单独对有固定情报获取频率的用户(“每日”、“每周”、“每月”)进行分析,可以明显看出,在各个因素的选择上,其比例均随获取情报频率的增加而提升,并且较为显著,由此可见,情报获取频率对于情报共享有着显著影响,情报获取频率越高的用户越积极进行情报共享活动,这反映了用户在开展情报共享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后,会继续推动相关情报共享行为的开展,并且关注影响情报共享的相关信息保护机制。

5 分析与结论

5.1 分析总结

总体上看,影响南方电网用户进行情报共享的动力因素主要为促进其工作任务的完成,提升工作效率,而对促使企业效益提升这一因素的认识相对较弱,对于信息保护相关法规政策的关注最弱。同时,不同背景特征的用户对于情报共享动力因素的认识有所差异,但不同的背景信息对其的影响程度不同。工作任务不同的用户对于情报共享动力因素的认识差异主要体现在:研究型用户更倾向于促进工作任务完成与问题解决的情报共享与获取;而工作资历对于情报共享动力因素的认识主要表现为,工作资历较老的用户更善于利于情报共享来解决工作上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资质的影响主要为高学历高职称的用户更多的利用情报共享来解决与工作任务相关的问题,而高职称的用户同时对于情报共享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认知程度更高,更关注企业的效益提升;情报依赖程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有着固定情报获取频率的用户,其获取情报的频率越高,对于各个因素的关注与认知程度也越高,说明该类用户更倾向于进行情报共享。

这启示情报工作者在开展情报服务工作,进行情报推送时,应围绕用户的工作特点及任务开展,重点推送与用户工作任务相关的情报信息,并针对不同背景特征的用户设置不同类型的情报服务进行推送,从而满足用户的情报需求,有效促进员工的工作任务的完成,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使情报发挥其最大价值。

同时,不可忽视的是,虽然企业内用户认为相关信息保护法规对于促进其情报共享行为的作用并不显著,但是“完善的版权保护机制”与“健全的信息安全保护机制”对于情报共享的顺利开展十分重要,需要引起情报工作者与企业内用户的关注,相关情报工作者应重视信息保护法规则的作用,从而保证情报共享的健康有序进行。

5.2 研究局限

由于调查方式与调查时间所限,本文在样本选择与问题选项设置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