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生物科学史范文

初中生物科学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生物科学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生物科学史

第1篇:初中生物科学史范文

[关键词]初中历史证据意识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104

初中历史教科书是学生了解历史、认识历史的主要渠道。历史教学承担着教育任务,历史教科书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和主观意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探究历史,初中历史教学需重视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

一、初中历史教师应有证据意识

初中历史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历史知识、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要有底气,如果有需要,能拿出让人信服的资料,从而证明自身观点的正确性和真实性。

初中历史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厚积薄发。对于不同的书上呈现的不同观点,要通过查找资料进行鉴别,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以讹传讹。分清真实历史与传说、小说、影视作品的区别,并向学生讲清楚。初中历史教师要有证据意识。重证据的历史意识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实践,不断反思。初中历史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探究、求证历史。要让学生知道,历史要依靠证据来证明。教师本身具有重视证据的历史意识,便会感染、影响学生,使他们认识到以科学的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

二、培养初中生证据意识的主要做法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

1.从史料中得出正确结论

历史教科书尊重历史事实,是学生@取历史知识的主要来源,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它。一般地,我们在做出一个结论前,必须先从教科书中找到依据。比如教科书中“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可以说明唐太宗是一位善于纳谏的君主;说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我国,残害我国百姓,并不是为了所谓的“为大东亚共荣”,我们有日本投放的毒气弹的证据,日本在中国恶意遗留60万枚毒气弹,已与中方签署《处理日化武条约》。要求抗日战争研究需要通过档案、资料、事实、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来说话,全面整理我国各地抗战的档案、照片、实物等,尽量掌握第一手材料。这就是用史实说话。

2.搜集史料,印证自己的观点

初中生喜欢表达与众不同的观点,看问题经常带有片面性。为了正确引导学生,笔者要求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料,然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初中历史教师要告诉学生:搜集史料的渠道要广泛,可以从典籍中找,从互联网上搜,听老师和前辈讲述等;史料的种类多,可以是各种载体的出版物,也可以是其他实物证据。收集到的史料要尽量辨别其真伪,把小说、影视剧的“史料”放到一边,仅作参考,因为这样的史料受作者、导演个人观点的影响较大。

3.逐渐学会用证据说话

初中生的知识水平有限,阅历尚浅,可塑性强。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渗透证据意识,教育学生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主见;然后慢慢地强化学生的证据意识,对于有证据意识的学生要加以表扬,而对于缺乏证据意识的学生要加以引导,逐渐引导学生养成用证据说话的习惯。

4.自主求证

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最容易受影视剧干扰。影视剧受导演个人的喜好影响较大。虽说影视剧播放之前已得到广电总局的审批,但有时为了娱乐大众,其历史人物、事件等与历史事实往往有很大的出入,有时为了剧情的需要甚至可以无中生有。不可抹杀影视剧的教育功能,但我们要告诉学生影视剧中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可以杜撰,历史教科书中的人物和事件基本都是真实的,是历史研究者经过反复考证写出来的。教师还要告诉学生:当我们接受其他渠道的“历史知识”时,别把它们当作真正的历史而相信,要逐渐学会自己查找资料来验证自己的观点。

5.开展实践探究活动

第2篇:初中生物科学史范文

关键词:初中历史 历史人物 教学分析

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往往出现许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对于这些事件和人物,师生都应该给予一定的评价和客观的分析。但是大部分学生在进行人物分析的时候,容易彷徨,无从下手。抑或受到课本教学内容的影响,加之自己缺乏对于人物的独到见解,因此分析的过程缺乏自主性和探究性,也没有体现出初中历史教学的本质要求。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教学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进行客观的评价,往往需要学生掌握较多的历史知识,对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有明确的认识和了解,就要求学生更多地去阅读历史课本和相关的历史拓展教材。但是许多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不大,加之历史学科主要是针对历史事件的重现和反思。所以学生不可避免有一种历史局限性和枯燥感,很难真正地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因此,对历史人物进行客观的分析与思考,可以有效地实现学生积极性的调动。通过多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评价,既全面科学又不失真实。如对秦始皇的评价,可以从其功绩和败笔两个方面分析,也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进行客观分析,既没有颠覆历史,也可以更加客观地对人物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形成一种相对科学和严谨的思维模式。

(二)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历史学科的许多知识往往都可以应用到现代社会发展当中,同时也非常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从正面的人物身上,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正直和善良,感受到更多的正能量。相反如果是反面人物,学生应该明确其身上的弱点和错误,更好的注意和吸取经验,避免重蹈覆辙,进而在人生的发展轨迹当中少走弯路。所以初中历史教学中任务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相对健全的人格和品质。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的教学实施

(一)历史人物教学实施的理论

1.说明人物的社会称谓

说明人物称谓是对历史人物进行评述的首要要求和基本环节。例如,郑和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发展当中著名的航海家和外交家。这样一个总领式的概括往往可以从整体上体现出历史人物的社会称谓,并且开门见山地讲述了人物的社会地位和影响。

2.对其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

历史事件的分析是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依据。如秦始皇修建长城,建造阿房宫,但是焚书坑儒、暴政使得国家灭亡。对其功绩和劣迹都有客观的讲述,这也是历史人物一生当中重要的事件罗列,对于历史人物教学有着依据的作用。

3.明确体现个人对于历史人物的看法和评述

初中历史中历史人物的教学,个人的观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亦是重要的论证标志。先前的铺垫和内容主要是对历史人物进行宏观的历史介绍,但是对于其独特的认识还是应该由学生自己阐述。例如,某学生可以评价“我认为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明君,他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贞观之治,也是我国历史发展当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皇帝之一”。这样的观点陈述更加有利于实现对人物的客观评述。

(二)实践操作

1.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历史人物的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评述历史人物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形成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进而具备一种客观的评价方法和思维模式。图文并茂的教学往往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慷慨激昂的讲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历史人物的优秀品格,进而对学生的发展和历史的学习带来帮助。

2.设计相关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的安排是辅助课堂教学内容开展的,因此布置开放式的作业,对于初中生形成对历史人物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和意义。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两个重要的历史人物,通过课堂教授的方法进行评述,让学生对练习,进而掌握方式和方法。另外还可以依据地理环境开展教学。

3.开展相应的辩论会

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必然是客观的,因此也就具有两面性,既有功也有过。所以开展辩论会是非常好的一种评述历史人物的方法。正方充分找到历史人物的功绩,而反方更好的抓住弱点,提出劣迹,形成鲜明的对抗。对于学生掌握分析历史人物的方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让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了这一历史人物。

三、结束语

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和评述历史人物,有助于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对历史学习内容进行把握,进而更好地符合新课程改革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更好地实现初中历史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高久红.基于初中历史新课标的历史人物价值引领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许鹭.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人物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第3篇:初中生物科学史范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人文精神培养

初中历史新课标指出,初中历史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初中生年龄较小,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初中历史教材中的人文思想对于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初中历史教学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能够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述丰富的史实,展现精彩的历史人物案例,可以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对社会中不良风气的辨别能力,使学生自觉抵御不良风气的影响,约束自身的行为习惯,并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

(二)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社会要进步,需要提高社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初中生综合素质的水平关系到未来社会人员的整体素质。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中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争做社会文明的先锋人员,树立刻苦学习,奋发进取的生活态度,争做社会的有用人才。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对教师的要求

(一)提高自己的基本功和理论水平

初中历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根据初中历史的学科特点,阅读多学科方面的知识,多角度,多学科深挖教材人文思想,适当运用探究式,讨论式,问答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并提高自己语言组织能力,力争展现给学生一个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堂。

(二)初中历史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人文教育

初中历史教师要有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主动意识,改变只重视学生考试分数,轻视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与人文精神的观念,多关心那些有网瘾,厌学的后进学生,关注他们的精神成长,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多与他们探讨著名的历史人物成长的经历,引导他们树立信心,使教学内容和教学知识上升到精神层面。

三、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策略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深入领略历史人文风采

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进入到大部分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极大的突破教材的局限,通过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多元展示,生动直观的展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通过一些影视片段视频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学生在多媒体多元展示下,也是对多元人文精神的生动感知体验。例如,教师在讲述某个著名历史人物时,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在讲到玄奘西游这一节,介绍玄奘是唐代高僧、旅行家、翻译家,玄奘冒着生命危险,走了2万多公里,历经4年时间,终于到达了那烂陀寺。他在印度游学17年,带回了梵文佛经657部,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赞赏和推崇。可以向学生们播放黄晓明主演的《大唐玄奘》,让学生们的通过影片了解他的精神和他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

(二)构建人文教学环境

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必须构建人文教学环境,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帮助学生积累人文知R,经常举办针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辩论比赛,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名胜古迹,组织学生观看历史题材的电影,在校园走廊粘贴历史名人画像和他们的事迹,通过校刊校报,橱窗板报,校园广播等媒介,宣传历史人物故事,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他们的思想,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健康的人格,把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落实到位。

(三)深挖教材中人文教育思想

1.激发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比如,讲到遣唐使与鉴真东渡日本,日本根据唐朝制度改革自己的政治制度,根据汉字创造了日本文字,目前日本文化生活中服饰,饮食文化都受到了汉文化的巨大影响,进而讲述包括东亚,东南亚甚至中亚国家,在历史上都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引导学生产生对祖国悠久的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2.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根据初中历史有关东海和南海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结合如今东海问题,南海问题,,讲述这些事件产生的历史,以及他们为什么属于我们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爱国精神。

3.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多用历史教材中的著名人物激励他们,比如,蔡伦,改进造纸术,贾思勰著《齐民要术》,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李时珍著《本草纲目》等,这些闪耀的历史人物都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俗话说:“人无志而不立.”一个人假若没有远大的理想,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王阳明先生也说:“诚以学不立志,如植木无根,生意将无从发端矣.自古及今,有志而无成者则有之,未有无志而能有成者也.”激发学生们特别是那些沉迷网络,厌学的学生向历史名人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良习惯。

总之,初中历史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最重要的学科,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基本功和教学理论水平,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教学策略上,多使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理解和记忆,构建人文教学环境,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落实到位,深挖教材中人文教育的思想内涵,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薛文桥.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对人文精神的培养探析[J].新课程学习(上),2014(02).

[2]赵曙梅.试析初中历史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

[3]顾春燕.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探析[J].学苑教育,2015(24).

[4]于晓丽.初中历史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

第4篇:初中生物科学史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B-0013-0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区域性、民族性的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历史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民间的、口传的、质朴的、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弥补正史典籍的不足、遗漏或讳饰,这为地方史、专门史、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详细的资料,帮助人们更真实、更全面、更接近地认识已逝的历史及文化。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丰富乡土历史,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提高其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每一个学生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中华民族、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助于学生形成新型的历史学习方式。由“看教材”到“看生活”,由“教室里学”到“生活中学”。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采取多种学习方法,如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等。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在备课环节,教师为了获取翔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需要进行实地考察,需要查阅有关的资料,这不仅磨炼了教师利用教育资源的技能和方法,也使教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领域。其次,促使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发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需要坚持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教育功能发挥出来,从而服务于教学的需要。

促进了初中历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配合。在中学阶段,每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多多少少都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载体。加强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联系,丰富历史教学,更能优化历史学习的效果。

二、关于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利用调查分析

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12个少数民族,其中,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广西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创造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曾经就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初中历史教学对教师、学生进行调查。

1.针对初中学生的调查情况

(1)对于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部分学生达到知道层次,但只是达到听说过或者初步了解的层次,并不是很清楚。(如图1所示)

(2)列举著名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广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著名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部分学生列举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戏剧(例如端午节、京剧等,其中有一半学生列举的是京剧)。对广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列举较多的是三月三歌圩、宾阳炮龙节、壮锦等。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2.针对初中历史教师的调查情况

围绕初中历史教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认识与重视程度,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利用等问题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中的部分问题总结如下:

(1)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历史教学的关系。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应纳入正规的历史教育系统中的问题,82%的历史教师表示赞成,其理由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丰富历史文化内涵,让学生更喜欢、更了解历史。②可以使学生更加近距离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历史就在身边。③有利于历史课堂生活化,提升学生的兴趣,符合课改要求。

(2)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虽然大部分历史教师认为历史学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着密切关系,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利用并不多。教材中所提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集中在一些文化、社会习俗类篇章,而大部分教师往往不重视这部分内容。关于在历史课中请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来传授非物质文化的问题,84%的历史教师表示不赞成,赞成的教师也提出质疑,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利用策略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以历史教材内容为切入点,增加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使历史知识具体化,可触摸、可运用,从而达到拓宽课本内容,形成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实现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互服务的最终目的。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集中在节庆、手工技艺等,因此,与教材的结合点更多是体现在社会生活、文化方面的结合。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第二子目——戏剧的繁荣所列举的京剧就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的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说明:中国的戏剧并不仅仅只有京剧,还有广西特色的戏剧——壮剧、桂剧、邕剧,它们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广西地方文化特色,也有外来文化的元素。“清代湖南祁阳戏就是后来的湘剧一路南下,到桂林,就产生了桂剧;到了桂南,跟邕州官话、南宁本土文化结合就产生了‘邕剧’这个南宁特有的剧种”。这与课本所提及的京剧一样,它们都是明清时期文化发展交融而形成的。这样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地方戏剧,同时加深对明清戏剧繁荣的认识。

2.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

突破传统的“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历史教学模式,让学生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丰富学生对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使其在教材之外发现历史,在生活中发现历史。教师可以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学生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例如,炮龙节是宾阳的特色节庆,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了解该地区的文化习俗,拓展对春节的认识,体会中国的龙文化,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关注家乡、热爱家乡。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同时提高其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3.利用历史活动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查研究

第5篇:初中生物科学史范文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人物赏析 赏析策略

一、引言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人物赏析和历史事件介绍是最为主要的两个部分。历史教师一方面需要给学生介绍不同朝代和特定历史事件,另一方面需要为学生介绍历史上的著名历史人物。然而,对于历史课程而言,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个领域内容,初中生很难在短期内对各方面都有所了解。正因为如此,初中历史教学才存在一定难度。许多一线历史教师都认为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教学存在显著问题就是讲得太深,而学生不理解,讲得太浅又达不到教学效果。面对这样的艰难抉择,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解决。

按照教学基本规律及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时候,往往对具体历史事件不太感兴趣,多数学生却对历史书上出现的历史人物比较感兴趣。因此,为了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水平,切实解决好初中历史教学难题,最好的解决方法之一就是抓住历史人物这样一条历史主线,重点对这些历史人物进行赏析。当学生对众多历史人物都有了了解之后,他们就容易思考这些人物在特定历史时期做出的政治决策或军事战略,这有利于帮助他们学好历史课程。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主要人物赏析策略

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水平,我们可以尝试以下人物赏析策略。

(一)真实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

在众多历史人物当中,有君王、丞相、将军、大臣等政治人士,也有思想家、文学家等知名人士。此外,有民族英雄、民族汉奸等。这些风格各异、性格特长各不相同的人,给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果初中历史教师能抓住这些优势,对课堂进行设计,那么历史课程就能非常生动形象,极富趣味性,让学生以听故事、玩游戏等方式学到知识。只不过,开展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一定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力求客观真实。并且,分析的时候要从多方面正确评价,不能因为某一方面的错误否定历史人物对国家和民族所作的贡献,也不能因为某一个人做过一件对的事情就掩盖他的缺点和不足。相反,我们需要将每一个历史人物当成活生生的人,然后从人性角度出发,思考他们在历史抉择时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历史人物。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历史教师介绍历史人物的时候,往往会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对他们进行评判,例如,一些喜欢诸葛亮的人会把他评价为神一样的存在,而一些讨厌袁世凯的人则会将他视为魔鬼一般的坏蛋。这样的评价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难免存在极端思想,容易使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够理性化,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误导。

(二)历史人物评价与历史事件相结合

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需要将特定历史人物与具体历史事件相结合,让历史事件成为人物评价的论据。例如,当我们高度评价唐太宗李世民的丰功伟绩时,有必要对他做出的政治决策进行分析,这就必然提到“贞观之治”相关的一系列历史事件,这样的人物评价才有说服力,能够让学生信服。如果一个教师仅凭借自己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夸夸其谈,那么就实现不了历史教师的目标。相反,我们应该借助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一方面将二者结合起来讨论有利于历史教学课程全面开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历史。另一方面历史人物评价与历史事件相结合,能够增强历史课程的趣味性,让历史课程更生动活泼,以带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尽管对于初中生而言,太多历史事件讲解也许会让他们觉得很乱,短期内不可能记住诸多历史事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环境,并对历史人物有充分了解,这对历史教学课程发展有很大帮助。

(三)引导学生向优秀历史人物学习

通常,历史教科书中出现的人物多数都对历史发展产生过或多或少、或正确或错误的影响。例如,政治家推动了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文学家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学作品,历史学家为我们的历史记录作出了一定贡献。当然,一些品德败坏的历史人物,如秦桧、袁世凯等,他们给历史发展造成了阻碍,同时伤害了许多人,成为民族耻辱。因此,教师在引导初中生进行历史人物赏析的时候,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正确分析历史人物的功劳与过失,然后对优秀历史人物的情怀、智慧、才华进行了解,进而向优秀历史人物学习。由于优秀历史人物众多,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智慧、勇敢、刻苦钻研、刚正不阿等优秀品质,因此是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而通过历史人物学习,初中生的人生价值观念受到积极影响,内心世界变得越来越强大,最终有利于他们成长。据了解,许多初中生在阅读了名著《三国演义》之后,开始对其中众多历史人物,如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产生浓厚兴趣,并视他们为偶像,这也是优秀历史人物具有的魅力。因此,开展历史课程的同时,不要忘了引导学生向优秀历史人物学习,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结语

初中课程当中,历史课程是一门学习难度较低,但多数学生并不感兴趣的学科。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水平,让更多学生对历史课程感兴趣,我们可以适度强化历史人物赏析教学环节,让初中学生在了解历史人物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历史,以实现历史课程教学目标。文章认为真实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人物评价与历史事件相结合、引导学生向优秀历史人物学习是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赏析的主要策略。如果我们能够以历史人物赏析为主线,再穿插一定的历史事件,那么初中历史教学效果有望获得进一步增强。

参考文献:

[1]陈振江.初中历史教材改革的几点建议[J].历史教学,2012(12):26-30.

[2]唐秀英.中学历史问题教学法的实施[J].教育评论,2013(02):38-42.

[3]赵恒烈.历史思维能力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32-35.

第6篇:初中生物科学史范文

关键词:初中 历史 课堂 情感教学

情感教学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是完整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学指的是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影响学生情感的各类因素的关注,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让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师生和谐相处,教学相长,从而达到完成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我国中学历史学科教育,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在课堂上只重视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灌输,只重视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健康人格和情感的培养。在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中,教育部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高度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关注学生的思想生活和情感体验。基础教育改革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情感教学。对初中历史课堂中情感教学问题的研究,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历史学科的特点,是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历史学科情感教学的内涵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通过激发、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在情感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和认知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可以说情感教学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

历史学科的情感教学具体是指教师在历史教学的活动中,着重突出历史的人文学科特点,充分考虑历史学科认知因素,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情感教育理论为指导,针对学生的情感特征进行教学的教学模式。历史学科的情感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融会教学的各个构成要素的情感功能,灵活机智地组织教学,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课堂数学效率,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 历史课情感教学的特点

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丰富的教学素材。历史学科包含丰富的历史事件和众多的历史人物,许多善恶分明的事件和人物可以为教学所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事件、人物善恶和成败得失的分析评价,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

2.多元化的教学实施模式。历史学科本身由于具有丰富的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可从不同的角度对历史知识进行整合,授课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时可以采取本学科的相关特点和情感教学以及心理学的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具有更大的可操作和灵活性性,这是较其他学科的明显优势。

3.明确的情感教学目标。初中历史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在《历史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依据这些既定的标准来衡量和检验情感教学是否达到了教学要求。

三、 关于加强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思考

1.转变历史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本身的知识水平、教学观念、爱好、道德水准、兴趣等都可以对学生道德品质和知识的掌握有着重要影响,对于学生情感的培养起到了直接影响的作用,对学生情感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教师是影响学生情感培养的关键因素,历史情感教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授课教师。教师只有将现代教育观念内化为自己教育活动的指南,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要求:

第一,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这就要求教师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学习过程,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指导学生采用发现学习的方法,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组织学生直接参与历史课的学习过程。

第二,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潜能发展观。潜能是学生发展和成功的基础和前提,历史教师应认识到这一点,学生的发展和成功是其自身潜能的表现形式和实现过程。授课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通过自身存在的待开发的潜能的开发,历史课的学习可以开发和利用其自身潜能。

2.创设情感教学环境。选择和安排适当的教学环境可以很好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起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风校风、师生人际关系等为内容的心理环境:教学中师生友好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平静的教学心境,为教师实施情感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开感教育资源。首先是历史音像资料。包括历史影片、历史音乐、历史地图、历史图片等。如文献纪录片一般能够起到再现历史及相关历史人物,讲述重大的历史事件的作用,并且纪录片里都有丰富的情感素材,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历史情感与思维能力。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这些音像资料,挖掘其中的情感素材。其次是各类历史遗迹,比如各类博物馆和纪念馆等。这些历史遗迹蕴涵着丰富历史内容,是历史人物品质的展示,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记述,对学生来说是直观的情感体验。

4.通过积极评价增强学生体验。学生在历史课程学习中形成相应的体验,需要被不断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如不能合理的加以强化,就可能被淡忘,或者倒退,只有让学生对形成的情感体验进行反复,才能形成高尚的情操。初中生自尊心强,渴望肯定的评价,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多给学生鼓励性、激励性的评价,从而激发学生产生积极情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

总之,授课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学会和善于利用丰历史课程的相应资源,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积极激发、巩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和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 戴甲群.浅析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情感因素[J].科技资讯,2007(3).

[2] 孙继东.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情感教育[J].教育观察,2010(6).

[3] 范守凤.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教研版,2010(3).

第7篇:初中生物科学史范文

6个考试科目拟再变回5科

在上一次意见稿中,拟设置6科中考文化课考试,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含听说)、理化(合卷)、思想品德与历史(合卷)以及生物与地理(合卷)。

在新修改的方案中,考试的科目变回5科。在原有语文、数学、英语(含听说)等考试科目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根据科学、历史与社会已改为分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将原有的科学调整为理化(合卷),将原有的历史与社会调整为历史。

上述5科文化课考试安排在初三年级末进行,考试形式均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长:语文100分钟,数学90分钟,英语笔试80分钟、听说考试15分钟,理化(合卷)90分钟,历史60分钟。卷面分值:语文、数学、英语、理化均为100分,英语科笔试85分、听说考试15分,理化(合卷)中物理60分、化学40分;历史卷面分值为100分,按卷面成绩的30%折算后(即满分为30分)计入中考总分。

生物与地理合卷考不计入总分

新方案中变化的是生物与地理的合卷考,此项考试成绩不计入中考总分,但考生均须参加考试,且须达到B等级以上(即60分及以上)方可被第一批次高中学校录取。

每一名初中毕业生拟有两次考试机会,一次安排在初二年级末报名参加考试,成绩未达到60分或缺考的考生可申请补考,补考安排在初三年级末与下一个初二年级学生一起进行,补考成绩超过60分的,均以60分记。市招考办主任熊开明介绍,在中考总分相同的情况下,生物与地理分数高的优先录取。生物与地理(合卷)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题型全部为选择题(具体内容和要求以当年《考试说明》为准),考生全部在答题卡上作答,考试时长为60分钟,卷面满分为100分(生物50分、地理50分)。

至于思想品德作为考查科目,由各区、各新区教育部门或初中学校负责组织考查。思想品德考查不合格的考生,高中学校可不予录取。

拟恢复采用原始分录取

过去使用标准分录取引起不少家长质疑,在昨日的座谈会上,熊开明透露了新修改的方案中拟采取以单科等级和原始总分同时呈现。单科等级主要用于考生了解单科原始分所处的分数区间,原始总分用于中考划线录取。

单科等级成绩根据单科原始分确定,各科公布成绩分为A+、A、B+、B、C+、C 六个等级,卷面成绩与等级的关系为:90分(含)以上为A+,80分(含)以上、不足90分为A,70分(含)以上、不足80分为B+,60分(含)以上、不足70分为B,30分(以上)、不足60分为C+,不足30分为C。

原始总分由语文、数学、英语、理化(合卷)4科原始分及历史、体育两科按原始分的30%折算后所得分数相加而成,满分为460分。

体育考试方案维持不变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修改方案中,体育考试项目仍以我市当年中招体育考试方案为准,体育单科成绩按实际得分的30%折算后(即满分为30分)计入中考总分。市招考办表示,这些年来,深圳一直坚持体育考试,体育科继续坚持按原有权重比例计入中考总分,充分考虑了我市多年来通过体育中考促进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修改意见稿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一是注意中考政策的连续性,做好与原中考方案的衔接工作,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科目的考试基本保持不变,只针对原有的科学、历史与社会两门综合课程进行适当调整,考试总时长也与原方案基本相当。二是在确保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发展打好基础的前提下,控制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三是对个别科目考试成绩的运用方式作出调整。四是综合各方意见,对成绩呈现方式作出调整。

主要变化

1.五科保持不变,但将原有的科学调整为理化(合卷),共100分,其中物理60分、化学40分。将原有的历史与社会调整为历史,卷面分值为100分,按卷面成绩的30%折算后(即满分为30分)计入中考总分。

第8篇:初中生物科学史范文

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历史人物教学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心理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学科优势,蕴含丰富的心育资源,理应正视其心育价值,采取恰当的心育策略,推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关键词:历史人物教学;心育价值;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2)05-0050-0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初中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阶段,历史教学尤其是历史人物教学,在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天然的学科优势,有助于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一、初中历史人物教学的心育价值

(一)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课堂教学历来被看作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调查显示,从全国总的情况看,开课(55.6%)、办板报(45.8%)和举办活动讲座(43.7%)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种最主要的途径。而心理健康课开设状况并不理想,“未开设”健康教育课的学校占总数的10.5%,“开而不足”的比例为31.4%,“开但经常被挤占”的比例为10.6%,这说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层面落实并不理想[1]。在历史人物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生态度、奋斗历程等,在教与学活动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见,在历史人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无疑将大大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起步晚、底子薄、水平低[2]。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多是“舶来品”。尽管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心理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但总体上说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比较匮乏,尤其是广大农村学校尤为突出。在本文第一部分中,作者已经论述了历史人物教学中的心育资源,并对其进行了初步分类。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经验、方法,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心理调节方法,对帮助学生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适应生活和社会,具有很强的启迪价值和教育意义。由此可见,挖掘并利用好历史人物中的心育资源,是丰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重要路径。

(三)为学生提供模仿学习对象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产生是通过模仿过程而获得的。大量的心理学研究结果也表明,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学会的。对他人思想和行为结果的学习观察,能使儿童的行为产生强化作用。心理健康教育,除了需要帮助获得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关键是要给他们提供现实的、可供其进行模仿学习的对象。初中历史教材中筛选的历史人物是人类历史进程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作出过贡献,他们在追求人生理想、正确对待挫折、处理人际关系、参与社会活动等方面的思想观念、经验做法和技能技巧,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鲜活素材,是学生模仿学习的重要对象。多少年来,苏格拉底的智慧雄辩、孔子的博学善思、牛顿的成长故事、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都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养成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积极健康心理的良好素材和学习楷模。

(四)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心理暗示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也是最常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在历史人物教学中,学生直接学习的是历史人物及其相关的历史事件,而在学习过程中,历史任务教学所特有的心育环境会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暗示个体学习模范历史人物,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会做出一定的心理反应。由于历史任务及其相关事件往往是积极健康的,有很多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闪光点,会给学生产生正向的暗示效应。比如在学习李时珍这一历史人物时,通过学习他历尽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名著《本草纲目》这一历史事实,会为学生营造一种具有积极进取、勤于钻研、持之以恒等特征的心理环境,能帮助学生学习和体会树立人生远大理想,刻苦奋进,追求科学进步等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三、初中历史人物教学的心育策略

(一)增强承担心育的责任感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印发的《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试行)》,将“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作为新课标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可见,历史教师应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重要性,应充分发挥历史人物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自觉承担起心育的教育责任,在历史人物学习过程中自觉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视野,重视历史人物心育资源挖掘,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拓展心育的内涵和途径,创新心育的措施和方法,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明确历史人物教学的心育目标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试行)》提出的历史课程总体目标,除了包括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等目标外,也确定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总体目标。其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历史教学课程重要目标之一。可见,如果说历史教学目标是一堂历史人物教学的“明线”的话,那么心育目标则是它的“暗线”。这需要在历史人物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历史教学目标和心育目标之间的关系,在历史教学准备、实施过程等环节,将心育目标纳入课堂教学目标之中,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展开历史人物教学,并自觉把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状况作为课堂教学成效评价指标之一。

(三)尊重心理健康教育规律

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要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这是初中心理教育的基本规律。在历史人物教学中,应注重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历史人物的概况,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理解历史发展进程的同时,体验历史人物的事迹蕴含的健康理念、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节方法。在历史学习活动中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历史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在评价历史人物过程中自觉坚持正确的心育观念,选择适合自身心理特点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参考文献:

[1]徐美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3B):78-83.

第9篇:初中生物科学史范文

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做好2019年陕西省初中学业考试工作的通知》获悉,安康2019年中考时间:7月4日-5日。具体安排如下:

安康中考时间安排

(一) 2019年全省八年级学生参加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笔试科目安排如下:

笔试科目为生物学和地理,两科分值各60分,考试时长各60分钟。

实验操作考试科目为信息技术上机操作和生物学实验操作,两科分值各10分,考试时长各15分钟。

日期 时 间科 目7月3日 (星期三)下午14:00—15:00生物学15:40—16:40地理2019年全省九年级学生参加的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笔试科目安排如下:

1. 笔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共7科5卷。其中,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实行开卷笔试,其他科目均为闭卷。笔试科目的语文为一卷制,其他科目为两卷制。各科目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长分别为:

语文120分,时长为150分钟;

数学120分,时长为120分钟;

英语120分(其中听力25分),时长为120分钟;

物理与化学合卷120分(物理70分、化学50分),时长为120分钟;

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合卷100分(道德与法治60分,历史40分),时长为100分钟。

2. 2019年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具体办法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方案〉的通知》(陕教规范〔2014〕18号)执行,学生实际得分计入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总分。体育考试成绩满分为50分,其中,体育课成绩9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6分,现场统一考试成绩35分。

3. 2019年初中毕业生参加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实验操作考试。具体办法按照省教育厅(陕教基〔2005〕81号)文件执行。日期时间科目备注7月4日 (星期四)上午8:30—11:00语 文 英语学科考试当天,8:25播放英语听力

考试提示语;8:30~8:50播放听力试题内容。

下午14:00—16:00数 学16:50—18:30道德与法治、历史 (合卷)7月5日 (星期五)上午8:30—10:30英 语下午14:00—16:00物理、化学 (合卷)各考点采用“英语听力光盘”或“英语听力U盘”播放英语听力试题内容。从8:25开始先播送提示语,接着播送听力试题内容。

各市、县(区)务必在考前调试好使用“英语听力光盘”或“英语听力U盘”的播放设备,各考点学校在规定时间内做好英语听力试题播送工作。

(二)2019年全省八年级学生参加的信息技术上机操作考试和生物学实验操作考试在5月底前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