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初中生文学范文

初中生文学全文(5篇)

初中生文学

第1篇:初中生文学范文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文学素质提升的关键在于社会实践。若想提高文学素养,扩大阅读量是十分必要的。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据调查,由于受互联网兴起的影响,大部分学生都会在网络上打发时间,而非是读书。当今初中生的阅读量可以说是十分贫瘠,基本除了教科书上的课文,他们很少会主动去读一些课外书籍。文化素养的提高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在阅读过程中你会发现书中同时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刻画出的像孔乙己、祥子等经典人物形象,这些形象也反映了中国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及作者通过特殊的文学方式呈现的独特的思考。另一方面,在作品之中也体现了知识与思想的双重内容,这既是文学修养的锻炼,也是知识的接受与学习的过程,还是综合文化传承的过程,对于提升文学素养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学生不仅仅可以通过这些作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提高文学素养,还同时提高了历史人文素养,可谓一举两得。

二、提升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被动的阅读素析初中生文学浅养的提升和积淀牙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内克石市图里河中小学淑香邹永远比不上主动阅读的高效率。所谓兴趣即可以理解为好奇心,学生有继续读下去的欲望。所以我们作为老师就应该在课堂上引发学生的这种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去阅读的乐趣。具体的做法可以是挑出节课专门作为阅读课,让同学们每个人带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在课堂上交换阅读,或者是老师讲述世界名著的竞选片段,在关键部分故意“卖关子”,留下悬念,学生们由于好奇,课下一定会寻找相关书籍阅读,从而促使学生们主动阅读,提升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三、注意总结和归纳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就忘了之前所读书的内容,只记得一个大概事情发展线索,而其中所运用的词汇、手法、典故等等都忘得一干二净。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之后注意做读书笔记,归纳出读书之后的感想,书中精彩的地方精彩在哪里,运用了什么手法去表现等等,只有定期的归纳和总结,才可以真正的理解和记忆阅读中的精髓。只有这样做,才能使书中的优秀之处记在自己的心里,才能丰富自身的文学素养。老师在课堂上就要经常强调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并定期布置作业,督促学生们确实做了笔记,还要不定期的要求学生们在课堂上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和其他同学分享,做到资源共享最大化。

第2篇:初中生文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学素养;文学素材

著名文学家、教育家金波先生强调:文学就是人学,文学素养是一个健全的现代人必备的素养,主张教师应重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因此,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必须要对如何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展开持之以恒的探索。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和技能,更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在各项综合素养中,最直接,也最贴近语文学科的,则属文学素养。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断探索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方法和路径,切实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中学生文学素养的现状

文学素养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非常重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能够对我们的人生起到重要的启蒙和催化作用。拥有了良好的文学素养,我们所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更加全面。文学素养不仅促进人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可以丰富个人内涵,为树立良好的人生观提供依据。我们的语文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培养的效果并不是非常好。当前,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学生更加关注比较容易提分的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而认为语文学科提分慢,所以常常忽略了语文课外知识的学习。又由于学习压力大,很多学生都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除非教师布置了任务,否则他们很少主动去读写。这就导致很多初中生的文学素养比较薄弱。他们不熟悉中外经典文学作品,阅读量远远不足,阅读方法比较传统,阅读习惯没有养成。由于缺乏阅读量的积累,这部分学生往往会在写作中非常吃力,或者写流水账,或者文质平平,没有特色,或者文章空洞无物,无病呻吟。不仅学生,即便是现在很多的语文教师,也存在着文学素养欠缺的问题。《中国教育报》曾对全国城市中小学教师的阅读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很多教师没有写日记、教学札记的习惯,更谈不上发表过文章。甚至有个别语文教师可能平时还不喜欢看书学习,即便看书也只是教参之类。有的教师文学知识仅限于课本内,对于很多文学经典、国内外名著都仅限于了解,很少深入研读,也没有自己的看法……这些都直接造成了当前语文教育改革举步维艰,使语文素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文学素养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更遑论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如何提升初中生的文学素养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对于文学的兴趣;加大对于名家名篇的朗读与背诵,强化积累;引导学生多阅读,多思考,为写作积累素材;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丰富学生文学素养。

(一)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对于文学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感兴趣的内容自然会有极大的驱动力,即便是教师不催促、不布置任务,学生也会自主学习和探索。反之如果学生不感兴趣,即便教师为其布置任务,强制其学习,也只能使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为此,要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需要首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要激起学生对于文学的兴趣。比如,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给予及时的表扬、肯定,使学生因为教师的表扬和肯定而得到满足和自豪感。当然,还有很多激发学生对于文学兴趣的方法。比如,为学生开辟一块网络写作天地,让学生课下通过互联网写一写诗歌、散文、读书心得等,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有自己表达的空间。师生之间可以互相评论、转发,这种新媒体形式的读写,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对于读写的兴趣。当然,还有很多种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教师需要加以运用。

(二)加大对于名家名篇的朗读与背诵,强化积累现如今,无论是初中、高中的语文教材,还是小学语文教材,都有很多朗读与背诵的要求。其实,选入语文教材的多数都是名家名篇,具有非常好的立意和非常流畅的表达,因此,教师可以多引导学生来朗读课文、熟读课文,多引导学生背诵比较优美的篇章。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断地朗读、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并不是机械的、枯燥的,而是一个量的逐渐积累,量的积累能够带来质的飞跃。为了强化学生的积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增加对于朗诵的训练,可以在课前领读、课中个别读、集体读的方式,使学生将经典大声地读出来。不仅如此,还要在课后发动家长的力量,鼓励家长与学生一同研读,督促学生背诵。当教师在课堂上提问一些句子的时候,学生能够从容地娓娓道来,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正向激励。而当学在写作的时候,能够信口拈来一些古诗词、名家名言,也能够大大地为学生的写作增彩。这同样反作用于学生,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对于背诵的兴趣。

(三)引导学生多阅读,多思考,为写作积累素材语文的学习,离不开阅读。大量的阅读,能够在阅读中认识到更多的字词,更多的表达方式,了解作者是如何描绘景色、季节、人物的,从而能够积累很多的写作材料。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引导学生积极地为写作积累素材。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但是很多时候,学生的阅读非常低效,他们不知道如何阅读,不知道如何积累。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要引导学生多思考。以朱自清的《春》为例。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文章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你可以从中学到什么?(2)文章的语言特色有哪些?举出一些例子。(3)你还阅读过哪些关于春的散文?那些散文与朱自清的《春》有何异同?(4)你最喜欢这篇散文中的哪一段、哪句话,或者是哪个词语?如果教师没有提出这几个问题,那么学生的阅读多数会浅尝辄止,感觉到作者“写得很美”,就不会有进一步的挖掘。而教师提出了这四个问题,通过这四个问题,学生能够深入地思考,真正走进文章里去感悟春天,感悟散文之美。这要比单纯地阅读有更深远的意义。而且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更加清楚,在阅读时不能走马观花,而要带着问题去阅读和思考,从而更好地为写作积累素材。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和阅读技巧,又为写作积累了素材,学生的文学素养自然能够得到提升。总之,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眼睛和心去阅读。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要在向作者学习的同时,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不仅能让学生学会品味生活,观察生活,学会感动与感恩,成为一个思想品德高尚的人,更让他们积累下丰富的生活素材,写作能力自然也就提升了。

(四)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丰富学生文学素养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不应该拘泥于传统的语文课堂,而是应该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将提升学生文学素养渗透其中,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诗词经典,感受传统文化,提升表达能力,强化文学积淀。比如,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举办讲座,可以在全校推行全民阅读活动,可以在校区内组织诗词大会、辩论赛、作文大赛等,这些活动形式非常丰富,内容也非常多元,在学校里组织开展,吸引学生参加,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尤其是文学素养的提升非常有利。下面列举几个文学活动,简要论述文学活动的开展思路和收效,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1.邀请专家学者或者本校教学经验丰富、文学素养较高的教师举办文学讲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在学校里所接触的是同学和各科教师,较少接触专家学者。为此,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邀请一些文学大家来校举办文学讲座。文学大家、专家学者的视界更加开阔,他们能够高屋建瓴地为学生提出一些阅读方面的建议。当然,如果没有条件,也可以邀请本校教学经验丰富、文学素养较高的教师来举办讲座,为学生解答一些语文学习方面的困惑,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带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2.积极组织开展师生共读活动,使阅读蔚然成风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最不可或缺的就是阅读。而阅读也需要非常好的环境和氛围。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积极开展师生共读活动。比如,每个学期(或者每个月)都由学生投票选出一本名著,在本学期(本月)内师生共同阅读,制订阅读计划,细化到每一个章节。一个人阅读可能会受到惰性的影响,而一个班级阅读则会互相督促,互相促进,会使阅读蔚然成风。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做批注、读书笔记,撰写读书心得进行交流,分享展示活动。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读书分享的环节中来,也要与学生一同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文学活动有很多种形式,涵盖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本文所列举的两个是比较普遍的,还有很多种文学活动的形式,不再一一列举。教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可以加以探索和灵活地运用。

三、结语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提升,经常会布置一些应试类型的作业,而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却存在欠缺。本文论述了中学生文学素养的现状,并从四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提升初中生的文学素养展开了论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慢工出细活”,要通过教师的有针对性地培养、训练,加之学生不断地阅读、积累,才能逐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高凤翔,蔡艳杰.提高初中生文学素养的几点做法[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5(6).

[2]张立轻.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5).

[3]高翠娟.我的教育缺憾———谈语文教学中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J].启迪(教育教学版),2016(2).

第3篇:初中生文学范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了,才能发挥巨大的潜能。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只有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求才能引发他们的兴趣和激情。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都处于不稳定期。发育阶段的身体也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了一些变化。接触的东西多了,考虑问题比小学时复杂了。世界观也在逐渐形成。但因为不稳定,这时期的学生往往具有叛逆性。因此这个时期也叫危险期。他们接触的知识面在逐渐扩大,情感也日渐丰富。他们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喜欢时尚的东西。总是以为老师和家长都过时了。因此,他们往往有一些让大人难以理解的举动。他们自以为懂了很多东西,实际上对很多新事物只是处于懵懂阶段。因此这个时期的兴趣引导非常重要。比如孩子上网的问题,关键是如何引导的问题,视网络为洪水猛兽大可不必。相反,网络作为现代最便捷的工具,利用好了,可以帮助孩子迅速培养起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怎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呢?兴趣的激发主要还是心理因素,做某件事成功了,心理获得了某种满足和自豪,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就会决定着他的心理导向。所以教师要时刻给学生创造机会,令其获得成功的快感。

二、举办活动,促进阅读

举办活动可以展示阅读成果,促进群体的阅读,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可以借助学校的现有资源,定期主办读书报告会,以此为平台,请专家讲,请老师讲,请学生讲,以思维碰撞思维,以视野扩大视野,以情感强化情感,将读书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凭借,教师要利用好教科书,落实教材的基本要求,凭借教材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准确理解教材中字词含义,字词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阅读教学要注重对字词的理解,从而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不同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注重教材中词语的积累,增加学生的作文词汇;品读教材中的佳句,尽情抒发情感;学习教材中的写作方法,学会合理地布局谋篇。

三、培养审美情趣

教育是一种美育,文学教育应当给人以丰富的审美体验,通过文学的陶冶,铸成审美的心灵。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为历代读者所喜闻乐见,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非常适宜。学习这些古诗文,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在优美的作品感染熏陶下,受到美的教育,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好的诗歌散文,特别是诗歌直接诉诸情感,又有节奏,语短意长,易于记诵,使人百读不厌,无形中受到熏陶。著名教育家黄玉峰说“读李白、杜甫的诗,读孔子的书,是没有直接利益,但他能够陶冶情操,澡雪精神,有利于学生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意的性情中人。

四、利用网络资源

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已经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而网上丰富的资料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条件。语文教师可以把网络作为训练的舞台,引领学生在文学的海洋里游弋。可以利用网络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可以让孩子在网上开博客,写博客,到一些文学论坛去参与文学创作。利用网络搞一些文学活动,带学生走进网络文学。学生在网上参与正当的活动后,就会明白网络不止是游戏更不是吃人的老虎,它既可以锻炼自己的文笔,还可以训练自己的文学才能,圆自己的作家梦。利用网络组织参与文学活动,比如每周一赛,征文评选,小说接龙等等。前文说的轮流创作小说,如果在网上进行,就会更加快捷,点评起来也更方便。

五、通过其他途径提高文学素养

第4篇:初中生文学范文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人文素养;必要性;策略

一、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和必要性

古诗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古诗文不仅是传承、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提高初中学生人文素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有效途径。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有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学习古诗文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除了可以突出自己深厚的古诗文功底以外,对于他们未来发展并没有作用。他们这种对古诗文片面的认识既说明他们的发展眼光非常短浅,同时也表现出古诗文正面临着一个很危险的发展风险。初中生正处于一个传承、发展古诗文文学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探索能力都处于顶峰,所以通过培养初中生人文素养。进一步完善古诗文教学成为提高古诗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强有力保证。上海从2018年新入学的初中生开始统一采用部编新教材,新教材较老教材而言,古诗文选篇明显增加,共有124篇,占所有片目的51.7%,体裁从《诗经》到清诗,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由此可见,国家教育部门对传承中华文化极为重视,作为汲取传承中华文化的初中生而言,目前我们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朗读背诵法,有的学生对这种方式不太能接受,因此觉得学习古诗文很枯燥,所以探索新的古诗文教学方式显得很重要。学生是接受教学服务的主体,如果他们对当前的古诗文教学方式不认同,那么后续的教学工作将很难有效开展,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知识的兴趣。

二、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从目前初中生所使用的语文教材可以看出,古诗文所占据的比例明显加大,这既显露出国家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决心,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难度。如果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这些古诗文知识,那么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传承、发展这些古诗文文化,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教育方式根本就不能发挥出我们所需要的效能,甚至还会让学生对古诗文教学产生厌烦、抵触的心理。所以,我们必须要利用古诗文教学来培养初中学生的人文素养,让他们通过深入学习、鉴赏这些古诗文教学内容而对古诗文产生兴趣,从而保证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成为古诗文的传承者、继承者,尽他们最大的努力将这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民都可以感受到中国古诗文的魅力。

(一)积极开展古诗文课外阅读活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限,而能够分配到古诗文教学的课上时间就更少了,所以教师应该通过积极开展古诗文课外阅读活动来增加学生学习古诗文知识的时间,同时也可以扩大学生学习古诗文知识的途径,从而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同样要发挥出作用,以身作则,既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同时还要以参与者的身份给学生树立榜样。学校还要利用官网、宣传栏等媒介,给学生宣传有关古诗文方面的知识,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出一个优越的学习环境,满足他们未来发展需要。相应的,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比较优质的古诗文阅读资源,在活动之前给学生指定阅读素材,增强他们参与古诗文课外活动的信心。

(二)改革教学方式。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并不能让学生真正地领悟到古诗文文学的魅力,那么学生就更不可能在学习古诗文知识的同时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事实上,学生能否培养出文学素养,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教学方式的影响。所以,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能够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及时改革教学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的力度,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刨根问底”也是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文学知识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因为很多古诗文非常的抽象,学生学习起来难度比较大,这就导致他们当中很多人只能死记硬背,不能理解性地记忆。而通过与教师交流,他们就可以更深入地学习这些知识,从而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地掌握这些古诗文知识,为培养自身文学素养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古诗文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提高初中学生人文素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有效途径;还是传承、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由此可知,《古诗文教学中初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研究》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蒯启勇.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中学语文,2017(24):136-137.

[2]许哲辉.浅谈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5(07):62-63.

第5篇:初中生文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实践策略

前言

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升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传统作文教学僵化,枯燥、范围狭窄的作文课堂,缺乏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学生的“学”基于素材的背诵,而缺乏写作技巧的培养。因此,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构建,要转变单一的教学视域,以生活为载体,在生活化的教学空间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生成。从生活入手,将丰富多彩的生活元素融入到作文之中,让作文的“情感更加真切”、“内容更加饱满”。在笔者看来,初中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实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紧扣生活元素,丰富作文情感

写作素材的创设,是有效作文写作的重要基础。教师在作文教学的构建中,应注重学生作文素材的收集,在丰富多彩的生活视域之下,形成具有丰富情感的作文素材,让作文的情感面更加开阔,真切的情感表达,能够更好地展现出作文的张力。在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面对作文“头大”,源于无话可说、无情可表,尴尬的写作情形,逐渐弱化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为此,教师的“教”要突破传统教学的禁锢,紧扣生活元素,从生活中丰富作文你情感,让作文写作充满真情实感,感情有了,学生就有话可说。源于生活的故事、人物、可以成为作文构建的重要元素,生活视域下的作文教学更加精彩,让学生更好地走进作文写作课堂。在《我的母亲》的课时教学之后,教师的“教”没有嘎然而止,而是以此作为写作教学的背景,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依托,展开“我的母亲”主题作文教学。对于母亲的写作,学生有丰富的生活元素,但写作起来,学生的语言及情感表达难以到位。为此,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我的母亲》,从生活细节、生活故事着手,在故事中构建情感、在合理结构创设中形成完整的文章脉络。很显然,学生紧扣生活体验,在点滴的生活细节中,构建母亲的形象、传递母爱。生活是作文教学的新视野,也是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本质的重要基础。教师的“教”紧扣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作文内容更加真切而饱满,避免传统作文教学中“假”“大”“空”的情感表达,以利于学生良好写作体验的生成。因此,生活化作文的教学实践,要培育中学生生活化的作文情感,在情感元素的融入中,让生活情感生成真切的、感人的语句,这是初中生作文写作的有效路径。

二、渗透生活情境,拓展作文视角

初中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阶段,丰富多彩的生活,在作文课堂的渗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盘活僵化的作文教学。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于生活元素缺乏积累,生活情境的渗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对生活元素的归纳、总结,进而作为作文写作的载体,让作文的空白点在生活化的情境构建中,形成真切的情感表达。为此,一是要合理渗透生活情境,让生活资源成为丰富学生作文学习的重要因子,让学生的作文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二是初中生要形成开阔的作文视角,在生活情境之中,让作文的故事叙述、情感路线更加丰富多彩,让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作文中演绎;三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去利用好生活资源,让作文走进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枯燥乏味的存在于生活之外。例如,在“中国梦•我的梦”的作文教学中,学生一开始的写作视域十分狭窄,不知如何去写,如何从国家、自身的出发,构建“梦”的框架。为此,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创设生活情境,将国家改革开放来的发展成果展现在学生的视域之中,同时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体验出发,将自己的理想紧密联系在“中国梦”之中。这样一来,学生的视野更加快开阔,源于生活的“梦”,让中国梦、我的梦的演绎更加精彩,整个作文写作更具流程而富有情感。作文写作是不断练习、积累的过程,视野更加开阔、学习空间更加广泛,能够为语文作文能力的培养创设良好条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实践,应转变传统教学思维,在开放式的作文空间,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生成。在本文的探讨中,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应以新的教学视角,在紧扣生活元素、创设生活情境中,为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实现创设良好条件。从生活中丰富作文素材、丰富作文情感、拓展作文视角,让作文写作成为学生深入语文学习、培养良好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促进有效语文教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谢颖.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实践策略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2017(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