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数字职业教育范文

数字职业教育全文(5篇)

数字职业教育

第1篇:数字职业教育范文

一、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的价值分析

借鉴刘复兴教授提出的教育政策价值分析的三维模式[4],笔者从价值选择、合法性、有效性等三个价值向度的视角对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进行了价值分析,以便我们进一步了解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要表达的价值诉求。

(一)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的价值选择

价值选择表达着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时追求的目的与价值。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本身代表着政府对于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种价值选择。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价值选择主要体现在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和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两大方面:

1.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有助于促进信息技术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如何促进信息技术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是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有助于促进信息技术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促进职业教育资源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数字校园建设使得职业教育资源内容非常丰富,不仅包括课堂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资源,也包括实训的教学资源。同时,职业教育数字资源来源也十分广泛,既可以引入国外优秀数字教学资源,也可以共享国内优质数字教育资源。(2)促进职业院校管理服务和信息技术的融合。职业院校管理服务的信息化解决了过去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教学科研模式中不能满足学校用户个性化需求以及管理中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浪费的问题,有助于学校管理实现各部门信息共享和及时了解各方需求,从而使学校各个环节有序且高效地运行。(3)促进教学与科研服务和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学和科研是学校最主要的任务,是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有助于教学和科研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促进教学和科研一体化协同发展。(4)促进社会服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职业院校不仅要完成学历教育教学任务,也要承担校外技能培训。职业院校实现信息化管理也能为职业教育人才预警,职业教育就业状况以及专业调整提供准确的数据统计。

2.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有助于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教育质量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有助于促进信息技术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职业院校管理、教学科研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人才在学习能力、实训以及信息化能力方面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使得学生从职业院校教学和实训质量改革中成为真正的受益者。具体来说,通过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有利于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使得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服务更好的安排教学、科研计划和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学生则不仅可以在学习中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而且平时校园生活更加方便和丰富多彩。(2)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训质量。一些岗位因为自身的特殊性,在职业院校进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不可操作性。通过数字校园建设提供的实训数字平台不仅可以更好地指导和监控学生实训的过程和效果,也可以通过实训模拟软件实现高危险性岗位的模拟训练。(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化能力。数字化校园建设使得职业院校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一定的信息化基础知识,而且可以使用信息化设备和同自身职业发展相关的软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和提高能力。

(二)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的合法性

合法性是指政策的价值选择要符合某些在社会范围内被广泛承认、接受和遵守的普遍性规则、规范。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的合法性体现在其实质内容和决策实施过程都符合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普遍追求的教育公平原则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1.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符合教育公平的原则

促进教育公平一直是我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原则。我国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一直致力于实现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和坚持公平性原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了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均衡。如何对待教育弱势群体,实质上反映了教育政策和教育过程中对教育平等理念的深层解读和价值取向[5]。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有助于各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群体之间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达到基本均衡。职业教育发展落后地区师生可以接受更优质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技能人才,从而带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经济落后地区的经济竞争力。政府出台相关文件一方面积极建设职业数字资源库,另一方面扶持落后地区职业教育数字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从而帮助落后地区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总体来说就是要统筹城乡职业教育数字化校园发展和区域职业教育数字化校园发展。2014年,中央财政投入18.49亿元,支持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153个[6]。同时,鼓励更多的企业和教育基金参与到中西部落后地区信息化基础建设,例如香港华夏基金会职教项目,从1982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扶持中西部地区职业学校基础建设发展。(2)扩大了职业教育的受众人群。职业教育公平也体现在保证职业教育受教育者教育权利公平、接受职业教育机会均等方面。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注重远程教育发展和优质数字资源库建设,并强调国家可以购买职业院校优质教育资源,免费向公众开放,这不仅扩宽了职业教育的覆盖面,而且也扩宽了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渠道,特别是对于很多愿意继续接受教育的青年,使他们有机会接受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使他们都能在公平的教育环境下进行职业发展。(3)促进公平和效率协同发展。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数字校园方便教师和学生及时获得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提高了科研和教学的效率。在职业院校管理方面,数字校园信息化管理提高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以及决策管理的工作效率。一方面,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性,有利于各部门及时传递相关有用信息,从而方便管理者掌握最新的院校信息;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方便各种信息整合和科学分析,为职业院校决策者更有效的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在促进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教育的公平性。数字资源扩大了职业教育的受众人群和地区,信息化管理也使职业院校的各项管理更加公开化和透明化。

2.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一直致力于为每一名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可以看出,这项工作方针正是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去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去激发人的价值和潜能。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的实质内容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重视每一个受教育者。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不仅关注接受职业教育的学历教育的学生,也体现出十分关注非学历受教育者的接受教育的权利。截至2013年底,各级各类非学历教育毕业学生达到6000余万学生,注册学生接近5600万[7]。可以看出,非学历教育学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群体。职业教育通过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开放职业院校的优秀职业教育资源供非学历学习者学习,也可以通过数字校园建立的学习平台,让更多的非学历学习者参与到职业教育中。(2)尊重接受职业教育者的个性化发展。通过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学生可以选择灵活自主的学习方式学习,选择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个性化学习方式。鼓励在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备自身职业技能素养,利用业余时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技能,增加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数字校园也为在职人员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通过远程教育培训,根据自身职业需求,补充职业所需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提高自身职业发展竞争力。(3)促进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体现在对受教育者关注,也体现对于职业教育全体教师的关注。职业教育数字化校园政策对于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内涵、过程和途径都有了进一步的扩展。随着数字校园的建设和应用的不断完善,数字校园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通过信息技术对教师教学和科研模式的变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同时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专业水平教师对于专业发展的需求。

(三)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的有效性

教育政策有效性取决于政策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实现了政策目标到政策结果的转化[8],即应然价值与实然价值之间的高度一致性。教育政策的应然价值即教育政策“应该实现怎样的价值”,教育政策的实然价值即教育政策“事实上实现了怎样的价值”,它是对教育政策的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的结果,是评价和选择结果的体现[9]。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有效性体现在政策应然价值与实然价值的高度一致性。虽然我国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开展较晚,但是通过政府和职业院校的不断努力,已经为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发展做出了有效的实际行动。我国政府对于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非常重视,通过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和完善相关政策文件,在数字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资源库建设以及教师信息化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我国实施数字校园政策以来,国家对于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配备各种用途计算机2990717台,其中用于教学的计算机2497229台。相比2005年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用于教学的计算机1660494台,有了显著提高[10]。同时,政府部门将职业院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对学校综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积极建设职业教育数字校园示范校,从而带动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水平的整体提高。我国职业教育专业数字资源库建设自2010年启动实施以来,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3.1亿元,支持建设了56个部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已经建成各类多媒体资源30.2万余条,资源总量4.70T,注册学员38万余人,累计访问量超过7000万人次,已有27个项目通过国家验收[11]。国家职业教学资源库的不断发展不仅帮助我国职业院校间共享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也有利于在职员工更好地跟进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化学习的需要。职业教师信息化能力应用水平及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模式的改变,已成为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随着信息技术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职业教育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新的教育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和科研模式。自2010年开始举行的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通过信息化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训教学,网络课程等方面的比赛,对促进职业教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价值实现中政府、市场和学校关系的重构

我国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体现了促进信息技术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价值选择,并且该政策具有较高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作为开放系统的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的价值实现,需要处理好与外界环境的沟通与交流,政策价值的实现也会受到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环境改变的影响,价值实施主体应该适时地调整发展规划,处理好职业教育数字校园价值系统内政府、市场和学校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价值。借鉴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一书中提出的关于“国家、市场和学术权威”的三角协调图,我们构建了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价值实现中政府、市场和学校的关系模式。模型中的实线部分表示主体之间的资源联系机制,虚线部分表示非资源联系机制。市场机制作为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主要标志,处于政府机构、数字校园研发企业和产品供应商和职业院校的中间。图中I部分,是由政府机构、市场和数字校园研发企业和产品供应商构成的三角形。其中实线部分是政府调节市场,市场引导数字校园研发企业和产品供应商的运行机制。虚线部分是政府同数字校园研发企业和产品供应商两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例如,2015年1月,教育部制定和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来指导数字研发企业和产品供应商建设数字校园。图中的II部分表示政府与职业院校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实线部分表示政府与学校之间的资源联系机制,主要指政府向学校投资的方式和管理方式。政府与学校之间的虚线表示两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政府对学校的管理还要运用法律和政策导向等市场手段管理学校。例如政府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进行监管和评估。图中的III部分表示职业院校与数字校园研发企业和产品供应商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实线部分主要反映职业院校与校园研发企业和产品供应商之间的资源配置方式,要通过市场来实现资源的双向配置。学校与校园研发企业和产品供应商之间的虚线部分,表示他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模型表示的是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价值实现中政府、市场与学校之间的关系的理想状态。作为开放性系统,不能将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价值实现的边界当作一个静态的“硬壳”,而应将其视为一张动态的“筛网”,根据环境的变化过滤对该生态系统有害的要素,纳入维持该生态系统平衡的良性要素。在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价值实现过程中,政府应该格外需要把握好实现原则,通过监督和评价机制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进行管理。对于企业的管理,政府通过市场调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活职业教育数字校园研发和投入市场主体的活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从而更好地实现数字校园政策的价值以及维持政策价值实现的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价值实现的策略

基于上述对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价值实现中政府、市场和学校三者关系的重构,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价值的有效实现,还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以下政策实施策略。

(一)政府应建立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实验校,引领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发展

政府通过建立一批在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指导下的实验学校,可以更好地推广和落实数字校园政策,并起到对数字校园建设的辐射示范作用。在数字校园实验校的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到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实验校遴选不是追求数字校园建设各个方面都优秀的,而是选出有特色的、具有代表性的数字校园实验校,从而带动更多的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发展。实验校的建设不仅仅是选出有特色的学校,而且要进一步指导和评估学校数字校园的发展,从而带动更多的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发展和提高。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实验校可以借鉴基础教育数字校园示范校评选的成功经验,但是要意识到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不同,从而更好地建设职业教育实验校。

(二)政府要发挥企业在促进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发展中的作用

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不仅仅是政府相关部门和职业院校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多方面协助政府和职业院校共同建设好数字校园,其中尤其要发挥数字校园研发企业和产品供应商在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中的作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所以职业教育数字校园的发展离不开同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企业的密切合作。企业可以通过参与数字校园建设投资、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建设、院校信息化管理建设以及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等方面的合作,从而提升数字校园建设的效率,扩展数字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为实现建设具备高水平管理和高效率特征的数字校园而努力。

(三)政府应进一步转变投入方式,有效发挥市场作用

在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政府要积极改变以往主导建设投入的模式,而是更多地发挥市场在数字校园建设中的作用。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引入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机制。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简称PPP模式)是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一种优化项目融资与实施模式,是一种参与双方“双赢”或“多赢”为合作理念的现代融资方式[13]。政府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发挥过程中管理、监督以及后续评价的职责。在我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中采用PPP模式有利于转变政府部门的职能和减轻财政关于数字校园建设的负担,进一步促进了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同时也有利于参与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各方利益团体达成共同目标。

四、结束语

第2篇:数字职业教育范文

一、以数字化重构职业教育发展生态为

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教育部确立了三个主攻方向。一是坚持内容为王,持续丰富资源。制定资源准入退出、产权保护和利益分配规则,定期数字化资源建设指导性目录,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职教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二是坚持应用为要,拓展服务功能。健全完善统一门户、统一推广、统一应用,结构优化、区域均衡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管理和服务平台,确保学习者享有优质便捷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提高其使用效率。开发部级实时监测、在线分析预测及综合优化调度系统,智能化选择或推荐学习资源,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要。鼓励企业将数字教学资源作为继续教育和培训平台,认可员工通过平台学习取得的成果。三是要坚持育人为本,赋能高质量发展。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构建以学习者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测量与评价体系,营造“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智慧学习环境,弥补数字鸿沟、促进教育公平,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育形式、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的数字化转型,实现从大规模标准化培养向大规模个性化培养的跃升,培养具有数字化思维和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样的部署源于对以往信息化工作经验的总结。长期以来,信息技术一直被狭隘地当作教育工具。这种窄化的观念,束缚了教育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教育部职成司司长陈子季就此谈到,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数字化技术不能局限于工具性应用或细枝末节性的修修补补,而应作为一种整体性系统变革的契机。这种变革不是数字化与教育的简单叠加,而是要以数字化为媒介,打开教育改革和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通过数字化引领教育理念变革、思想变革、方法变革、实践变革,以数字化思维重构职业教育生态,服务专业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这是职教数字化的本质。

二、职教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第3篇:数字职业教育范文

关键词: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数字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新时代赋予了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数字教学资源作为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基础,为教育信息提供了高效、便捷与多样化的传播形式。2020年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通知,决定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鼓励支持广大劳动者参加线上职业技能培训。这些都对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工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主力军之一,在技能人才全日制教育及在职培训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适应新形势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本文以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为研究对象就资源共建共享进行探讨。

一、技工院校电子商专业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现状

笔者对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江苏省汽车技师学院等十多所技师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教师通过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等方式,主要围绕学校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及使用情况、数字教学资源来源、教师参与资源建设意愿等维度进行了调研。具体情况如下:(1)整体建设情况。调查发现关于电子商务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数量及质量各校均有不同,有的学校资源较多但利用率不高,有的学校资源不足不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调查的学校中,仅有少数学校建设了数字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平台上传的资源在一定程度存在为了建设而建设的现象,仅注重于提高资源数量及资源数据量而不注重资源质量及实际使用率。没有资源管理平台的学校更是缺乏对资源的统筹管理,资源处于散乱状态。(2)数字教学资源主要来源。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或来源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①任课教师的日常教学备课资源。此类资源的主要优点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能够结合学生实际学情进行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在教学使用中针对性较强,但缺点在于质量较高的资源需要耗费教师大量时间、精力完成。②出版社教材的配套资源。在电子商务课程教材选用中发现不同出版社此类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差异较大,有的配套资源全面,包括教案、PPT、教学案例、微课视频等整套资源,但多数教材配套资源均较少甚至没有。③网络中的各类免费或收费资源。网络中有非常丰富的电子商务教学资源,但面对海量信息教师在实际使用中难以快速有效收集到有用、想用的资源。质量较高的收费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资源的使用。④购买市场化教育企业开发的教学资源。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及投入的加大,很多企业以教学平台及教学资源作为商机,结合实际业务流程定制开发针对性、专业性及实用性强的数字教学资源,但此类资源大都价值不菲。⑤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学资源。校企合作历来是技工院校的特色与优势,在合作开发数字教学资源方面,如果能够较好合作,可以充分发挥企业新技术、新设备及真实业务系统等优势,及学校教师了解学生及熟悉教学规律的优势。但从实际来看电子商务企业参与数字教学资源共建的积极性不高。

二、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问卷及访谈情况,从已建的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数字教学资源来看,建设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及代表性,反映了技工院校在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共性问题。(1)数字教学资源应用面与新时代职业教育要求有所偏差。目前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大都从学校的角度出发,主要满足建设学校教与学的需求,服务企业或社会人员职业继续教育和技能提升方面较少。(2)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校际间区别较。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投入较大,各院校由于办学经费来源不同、办学实力不同,以及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同,都直接影响着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的质量及成效。(3)数字教学资源建设质量不高。通过前文电子商务专业数字教学资源来源途径分析可以看出,除第四种来源因企业市场化销售需求资源尚有保障外,其他四个来源均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4)数字教学资源使用率不高。在技工院校已建成的数字教学资源中,由于缺乏资源建设的系统性规划,建成的资源呈现明显的碎片化特征,且资源建成后缺乏动态更新,不能满足教与学及社会培训需求,而因资源使用率不高。(5)教师参与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积极性不高。教师和学生是数字教学资源使用的主体,但是作为熟悉学生、熟悉教育教学方法、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师应该在教学资源建设中发挥主要作用。实际调查发现,技工院校中教师参与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的积极性明显不高。

三、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数字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措施

数字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在突出专业复合型、应用型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加大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的力度[1]。结合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笔者就资源共建共享提出如下建议。(1)做好顶层规划形成技工院校专业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合力。教育部主导的部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自2010年正式启动至今,已立项建设203个部级资源库,全面覆盖高等职业教育19个专业大类[2]。这些项目的建设一般由一所职业院校主持,多所职业院校及出版社、教育企业及专业相关企业共同参与建设。教育部除每年“职业专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指南”外,还有项目建设的对应配套资金支持。建议作为全国技工院校主管部门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能够积极推动技工院校数字教学资源库建设国家项目,做好顶层规划,制定相关建设制度及资金配套制度等,集合政校企行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形成技工院校专业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合力。同时,通过部级项目推动技工院校省、市级数字教学资源建设项目的实施。(2)围绕“岗课证赛”融合模式明确资源建设目标及内容。“岗课证赛”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与推广。根据《2019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企业的岗位需求仍然集中在新媒体、视频动画制作、美工等基本要求比较高的岗位。同时,主播(助理)、网红、达人方向人才需求增长迅速。报告还显示很多电商企业逐步认识到数据的重要性,专业数据分析与应用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岗课证赛”融合既要结合岗位核心职业能力要求,又要结合课程体系、技能等级鉴定及各类技能竞赛模块等。结合电子商务专业实际,建议建设“教学培做测评”六位一体的电子商务一体化数字教学资源,融合教学、实训、实战,将资源库、项目库、实战软件、人才能力评估等打通互联,有效解决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社会培训、实践训练、学习效果测试、水平能力评价等,助力于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培养。(3)围绕共建共享目标建立长效机制。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前提是将资源整合存放至相应的资源数据中心,形成共享云资源,采取统一管理、调度的方式。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建设的数字资源将面临格式不一、访问不便等问题。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观念共识是重要前提,科学的运营机制和交易机制是实现标准化、市场化的重要因素[3]。因此,要实现共建共享,首先需明确资源制作标准和质量标准,统一资源开发规范和技术标准;其次要制定各项保证资源共建共享长效化的建设制度、管理制度、运行制度等。

共建共享成员包含政校企行等多个方面,只有有效的机制才能保证资源建设的高质量,资源更新的及时性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建设制度方面需明确各参与建设方的职责、权利、义务,管理制度方面需明确日常运行维护及相关安全保障,运行方面需明确资源更新制度、资源使用交易规定等。同时,还需建立相应激励制度,提高行业企业及教师参与数字资源建设的积极性。(4)发挥技工院校中重点技师学院的头雁效应。江苏省自2006年以来已有10多所技师学院创建成省级重点技师学院,做为省内技工院校的领头群体,重点技师学院应积极担当,作好专业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牵头组织。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发挥作用:一是要团结开设相同专业(群)的技师技工院校及行业企业组建专业教学资源共建团队。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省级重点技师的合作企业大都是行业龙头企业。因此聚集行业、企业及技工院校专家、骨干教师共同参与资源建设,省级重点技师学院具有先天优势。二是要制订校级层面的专项激励制度或强制性措施,如将教师参与资源建设纳入绩效考核、制定教学资源建设奖励办法等,提高教师参与资源建设的积极,并将先进管理理念及制度向团队中其他院校进行推广。三是通过多种渠道和办法增加资源使用的用户数和使用量,如结合新型企业学徒制的推进在企业在职人员培训中积极推广使用,结合“互联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大对社会人员的宣传推广,在服务社会人员技能提升方面加大使用等,以提高资源的使用率。虽然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已经起步,但仍与教学需求有较大差距,还需集合各方智慧与力量,不断探索创新,共建共享优质数字教学资源。要使优质数字教学资源更好地发挥应有作用并能够持续得以充实和改进,在后续建设及使用中还应注意把握好几个方面:一是要创新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注意推动建立面向人人、服务终身的职业教育与学习新制度;二是要创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探索技工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途径;三是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技工院校教学理念、模式、方法的现代化;四是突出技师技工教育规律,发挥特色和优势,将“互联网+”职业教育推向更高境界。

参考文献:

[1]于明飞.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数字资源体系的建设[J].智库时代,2019,(5):265+270.

[2]张启明,李礼,李晓秋.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的若干问题探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0,(23):6-10.

第4篇:数字职业教育范文

关键词:职教汽修社团;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学生

1汽修社团培训中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现实意义

1.1中等职业教育适应社会对其提出的现实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职场人才多方面需求,职业道德和价值观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人才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职场挑选和雇佣相关人员的重要标准,是学生将来职业竞争,发展和晋升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是现实社会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的中等职业汽修社团必须培养出适应社会人才竞争的大量多元化人才。

1.2适应中职教育全面发展趋势的必要准备

当前世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不断从传统的“工具性”教育向“发展性”教育转变。培养学生就业的专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各个国家职业教育的热点,也成为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发展大趋势。加强中职学生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开发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课程,适应发展趋势,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为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做好必要准备[1]。中等职业教育汽车维修社团有必要抢先适应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并做好必要相关准备。

1.3对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技术正在高速发展,社会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日新月异,社会职业的转变和人员流动也在不断的加速,培养中等职业学生的专业核心竞争力无疑有助于学生找到未来转变知识和技能的机会。职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是中等职业学生技术技能的基础,可以满足他们后期转型的需要,也是中等职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

2中职汽修社团引领学生多元发展的训练设置

2.1设置演讲与口才训练,提高交流能力

沟通是指通过对话、阅读和获取信息以及与他人交互中的书面表达来表达意见,获取和共享信息资源的能力。它是各种职业所必需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方法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使用流畅、准确的语言表达作为听、说、读、写等交流技能的媒介,并通过精准语言和相适应人物的使用,从而促进合作和完成商谈任务。

2.2增设相关数字化课程培训,提高数字化的应用能力

数字化应用能力使用数字信息库作为媒介,通过掌握数字和数字计算方法来说明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除了汽车维修和汽车营销外,还有相当多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将来会从事二手车评估、汽车保险、汽车仓库管理、工厂企业车队管理和汽车行业创业。正是由于这些工作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的汽修专业人员必须学习相应课程来提高他们的数字应用能力[3]。

2.3配置计算机课程训练,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处理能力基于各种媒体,如文本、数据、音频和视频,并使用文档处理,计算机,网络通信和其他技术作为适应工作任务的需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从事汽车行业离不开计算机操作,例如办公软件、管理应用软件和在线汽车技术资源等的应用和共享。我们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行业必须提供相关的信息处理课程。

2.4设置逻辑思维课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解决故障问题的技术和方法不会受到特别限制,作为新时代的汽车专业人士,汽车故障排除的想法和维护过程和方法非常重要。只有明确的诊断才能够准确无误的判断故障,只有科学的维护过程才能促使有效运行。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汽车社团有必要提供高质量的逻辑思维训练课程。

2.5提供相关条件和平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训练

中等职业学校的汽修社团专业也需要从事该领域的必要训练,例如:汽车电气工程基础教学,汽车电路电气元件的相关电子生产课程;参加各种汽修讲座和培训,举办各种创新比赛、会议、研讨会等[4]。此外,中等职业学校的质量课程也体现在就业指导和社会调查以及社会实习等方面。

参考文献:

[1]王雄.汽修教学在一体化转型中的突破[J].现代职业教育,2016(16):153.

[2]韩博砚.汽修专业实践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增强职业意识[J].现代职业教育,2016(17):56.

[3]杨东亮.关于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趣味教学策略的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6(17):78.

第5篇:数字职业教育范文

关键词:新工科;装备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群;建设模式

工科人才的培养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新工科”更是未来产业和经济发展的现实方向。目前,高职院校为培养出多元化应用型“新工科”技能人才,逐渐引入了专业群的建设,在“新工科”发展和专业群建设的重要阶段,高校应当结合自身情况,考虑到不同专业群的建设需要,主动探索相应的建设策略和人才培养计划等,积极促进专业群的建设,进一步实现高职院校的长效发展。

1“新工科”背景下专业群建设的必然性

随着时展,为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教育部开始推进新工科建设,鼓励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学科交叉融合,致力于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符合新经济发展需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专业人才。新工科教育理念也应运而生,包含以下三个方面:新型、新兴、新生。“新型”是对工业技术和产业的革新,“新兴”是对传统工科专业的转型或新专业的研究,“新生”则是工科与其他学科的交融。2021年10月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意见》为职业教育发展部署了目标和相应路径,提出构建职业教育体系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在于推进管理体制、保障制度、办学模式和体制、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尤其是新兴专业、紧缺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和大国之匠。高职院校中,专业群是社会经济驱动、国家政策引导和历代教育工作者实践经验总结的必然产物,其将一些理论基础相似、专业技术相关的专业进行统筹规划,实现师资、教学、实训资源共享的人才培养系统。专业群建设是“双高计划”的重点,实现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对培养复合型人才和构建相应的产业群有着战略作用。正值“十四五”开局之年,高职院校应当乘势而上,开启新局。走在传统工业转型和“新工科”实践的风口,对高职院校在“新工科”背景下的专业群建设进行相应规划,与时俱进,将专业融合交叉,培育专业群核心竞争力,才能够进一步适应新工科发展的趋势,推动新工科专业群的发展。

2“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大类专业群建设的必然趋势

“新工科”背景下,“新”是基础,“工科”则是核心,其最终目的是探索新的教育形式、教育理念和新的人才培养实施方式,培养掌握相关专业新技术的人才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机械大类专业而言,培养的人才面向的就业领域大多为制造业,研究“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大类专业群建设的趋势,首先要研究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方向转型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作为其配套文件,预测了我国制造业中的十大重点领域到2025年将有48%的人才缺口率,而这些重点领域中大部分属于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领域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正在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企业,对装备智能制造领域人才也会产生较大的需求。湖北省也提出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和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奋力推进建设制造强省。未来,不论是从湖北省层面,还是从全国层面考虑,制造业这一行业的发展趋势都将紧密围绕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这也将是机械大类专业群建设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装备智能制造技术人才对于帮助国家储备人才尤为重要和关键。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中,组建并且能够实现高水平发展智能制造专业群、推动专业智能化发展成为机械大类专业群建设的必然趋势。

3装备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群建设探索

3.1明确专业群定位,实现资源共享和融合

面对新工科产业智能化转型,随着一大批新职业岗位出现,装备制造行业的发展也就相应需要大量的现代装备制造技能人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以此为契机,结合学院发展实际需要,组建了装备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群(如图1),涵括增材制造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工业机器人这5个专业。增材制造技术专业主要培养有别于传统制造的新兴制造技术人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主要培养模具设计制造工艺及维修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主要培养电气设备和自动控制系统生产运维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主要培养装备零部件加工装配及机械自动化控制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编程和设备运行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5个专业的培养人才目标分别对接装备制造产业不同链节中技术发展以及对人才的需求,致力于培养装备制造领域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目标清晰,定位明确。专业群作为新的跨专业组成的单元,要使其具备最大化的竞争力,实现真正的1+1>2的效果,就必须对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学科资源、教师资源和相应教学资源(基础设施、合作企业、实训基地等)的共享和融合。装备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群现拥有首个中央财政支持、湖北装备制造职业教育品牌支持的3D打印技术中心、模具制造中心和部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且增材制造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工业机器人这5个专业在培养人才时,存在专业交叉现象,可实现师资和实训设备等资源的共享,实现资源的融合和高效利用,全面提高群内5个专业的建设水平,构建装备制造群的核心竞争力。

3.2推动专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为应对现代社会生产中先进装备制造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需求和趋势,高职院校应当着力重点发展相关新技术专业,或是变革传统专业往新技术方向发展,以此推动高职院校专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装备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群中的工业机器人专业紧跟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步伐,筹建于2014年,是湖北省高职院校最早开创的专业,2019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教育部“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1+X证书”试点单位,2020年工业机器人专业获批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考试部级考点,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拥有FANUC机器人(全球市场占用量最高),ABB机器人(全球教育行业应用最广),华数机器人(国产品牌)等实训设备以及相关实训室,贴近时代脉搏,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向数字化、智能化的制造业源源不断输出机器人操作编程、现场管理等技术人才。装备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群中的增材制造技术专业,作为以数字化模型为设计基础,采用增材制造的非传统方式制造实际零件的新兴技术专业,于国内高校最早一批创建,拥有部级的3D打印协同创新中心,也是目前华中地区较为全面的3D打印技术中心。增材制造技术专业紧跟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已与湖北省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同建设的3D打印创新平台,实现与企业的合作共赢,是装备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群发展新技术专业的先驱。装备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群中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面对行业发展变化和企业对人才的动态需求,应当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传统专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升级。为推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升级,装备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群成员做出了长远计划以及极大努力,成立专业调研小组,分别赴长三角和珠三角进行了广泛的调研,走访了一些办学先进的兄弟院校及相关企业,着手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进行改造和转型升级。调研发现企业都在进行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方面的升级或转型,对相关技术人才需求量较大,并且2021年3月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新增“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以来,当前开设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已有20多所,装备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群果断组建团队,着手筹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同时安排2名老师参加“1+X”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证书师资培训,并取得了培训合格证书和巡考员资格证书。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完成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改造升级,积累一定的资源和经验,成功申报“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新增专业,以培养“数字化设计工程师”“数字化制造工程师”为目标,突出职业素养、创新创业、先进技术、服务能力、学业升级的培养,完成传统专业往新技术方向发展的变革,推动“新工科”背景下的专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3.3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联系

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校企合作水平的提高和产教融合程度的深化。职业教育与产业通过成功衔接和有机融合,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实干水平,培养企业所需的高质量专业人才,同时让企业对员工能力的要求与教育模式互相融合。为促进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为一体,将课堂搬到生产实践中,同时增强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机电工程学院与优秀企业长期合作,其中装备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群的5个专业的部分三年级学生参与试点。为确保校企合作的有效推行,机电工程学院专门定制了《校企协同育人试点教学计划》,分别与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举办“PM工程师订单班”、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华星智能制造订单班”以及武汉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京东方订单班”等。装备智能制造技术群专业教师坚持去相关装备智能制造领域的企业参观与交流合作,充分了解行业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企业对学生知识能力的需求,并将企业需求融入课程教学,以此为标准加强专业建设,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思路,为企业提供优质人才的同时也为毕业生择取优质岗位,建立密切、深入的校企合作关系。

3.4加强理论与实践师资力量

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是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点,职业教育应当同时注重加强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装备智能制造技术群从各高新技术企业,如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武汉益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积极引进既有实践基础、又有理论知识的技术人员,为教师进行实践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装备智能制造技术群在注重教学改革创新交流、培养和训练教师教学能力和大赛能力的同时,对专业教师制定有序的双师素质培养规划,每学年选派专业教师到装备制造行业中的传统和新兴企业实践进修,例如2022年选派2名教师赴武汉中原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实行脱产实践,以掌握装备制造行业最新进展与技术前沿,推动专业群今后在与企业对接和教师建设的不断深入。此外,装备智能制造技术群还建立了兼职教师储备资源库,通过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相关企业技术专家来校兼职教学,与生产实际结合,在让高职学生拓宽行业知识、准确掌握企业对员工能力需求的同时,紧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方向,带动专业教师提升实践能力。

3.5建立实训课程新模式

实训课程在高职教育中是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相对于传统实训教学中存在的情境单一、成本高、风险大的问题,依托于虚拟仿真技术的虚拟教学平台可弥补以上的不足。装备智能制造技术群正在积极打造虚拟仿真国家实训基地,计划围绕智能设计、智能制造、智能管控3个方向,建立与专业群建设方向一致的“设计-生产-运维”生态化实训体系,逐步实现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增材制造、减材制造、智能产线的运维与调试等多个模块的仿真实训。这种实训新模式,相对于传统实训教学,不局限于时空界限,将理论和实训相融合,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装备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群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在“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建设应当紧跟行业发展需求和趋势,把握产业不同链节中技术发展和人才需求,利用重点专业群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科的综合性与交叉性,明确定位,掌握方向,优化方法,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新工科专业人才,以服务我国经济发展大局。

参考文献:

[1]张媛媛.“双高计划”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策略[J].云南教育视界,2021(10):31-33.

[2]杨树勇.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专业课程群建设的研究[J].甘肃科技,2021.37(19):73-74.

[3]郝珍珍.高职院校专业群核心竞争力:理论、模型与实践[J].科技和产业,2021(10):38-4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