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制度范文

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制度

第1篇: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制度范文

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各学科的教学活动基本上都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实施,而学校的其他教育活动,如德育、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也主要以班级为平台来操作。自现代班级授课制诞生之后,班级便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我国的中小学教学尚未如很多欧美国家那样实行学生走班制,因而行政班级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更显重要。

一、班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班级管理体制指学校在一定的教育思想观照下,为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而建立起来的班级教育过程中的组织管理形式及各项制度的总和。它涉及班级教育组织系统的设置、隶属关系、职责范围和运行机制等,其外延包括班级教育领导体制、班级教育运作体制和班级教育评价体制。

60年来,我国中小学全部实行班主任负责的班级管理体制。这种体制规定,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组织者,班主任对全班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健康发展负有主要责任。在这种体制下,班主任对班集体的形成和班级各项活动的开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班主任负责所任学科教学任务,要组织教师集体团结协作,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是教师集体的责任人。班主任还要和班级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与之形成教育合力。

班主任负责制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教育史上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它使班级有人领导,学生有人依靠,活动有人组织,班集体有人推动,任课教师有人联系。简单一句话,班级主要责任人明确,避免了“群龙无首”、“三个和尚没有水吃”的局面。正是有了班主任,学校的各种教育任务在班级才能得以落实。

近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中小学从办学体制到学制,从课程计划到课堂教学,从考试制度到评价制度都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现行的班级管理体制――班主任负责制也日益显现出它的局限性。

2005年秋季,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已经发展到小学36个班,中学54个班,在籍学生3000多人。一方面,90位班主任虽全力投入班级工作,但时常感到孤军奋战,力不从心。而广大任课教师或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学科教学,班级管理与己无关;或想参与学生管理,但名不正言不顺,难以实施。同时,不少班级时常发生学科之间争课的矛盾,教师之间的冲突也经常发生。这种情况几乎存在于所有学校,亟待解决。另一方面,我们又观察到,高三、初三毕业班的老师往往自发地坐在一起,共同分析班级升学考试的前景,商讨大家如何来管教管导、相互协作打整体战以提高升学率。这就促使我们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反思班主任负责制的利弊,开始考虑从体制改革的角度来解决这个难题。

中小学生发展的特点之一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交互生成,不能截然分开,但班主任负责制事实上导致“任课教师负责教学”、“班主任负责德育”,形成了教学工作和德育工作“两张皮”的局面。“两张皮”(当然还有考试制度、学校评价制度等)导致应试教育的泛滥,对学生实行全面素质教育难以推行。

班主任负责制过于依赖班主任,使班主任承载了过重的工作和压力。实际上班主任成了班级工作的唯一责任人。任课教师与班主任之间只是一种松散的合作关系,任课教师并没有班集体建设的“角色心理”,这就使班级教师的集体智慧和群体作用受到很大限制。除非班主任个人意识和能力出众(事实上这类班主任属少数),否则班主任负责制难以发挥学生在班级工作中的主体作用,这就严重影响了教育效果。

班主任负责制决定了班主任缺乏领导任课教师的权限,任课教师教学各行其是,在相当程度上造成班级学科教学之间的无序、冲突,这就削弱了教学效果。

班主任负责制下,任课教师仅负责特定学科教学,对学生的了解存在局限性,又由于缺乏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这就导致无法对学生个体进行全面诊断,因而无法对学生个体给予全面指导和个性指导。所以,班主任负责制必须改变。

二、班级教育小组制度建设的实际操作

改革当前中小学班级管理体制的思路是:建立班级教育小组制度以取代班主任负责制。我们着手建立的班级教育小组制度主要特征如下:

1. 班级教育小组成员包括班主任、部分任课教师(生活教师)、学生干部代表、家长代表。其中班主任任组长,部分任课教师(2~3人)为核心成员。生活教师(寄宿制学校)、班长、团支部书记(中队长)、班级家长委员会主任为重要成员。这样组成的班级教育小组成员包括了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代表。教师中包括过去专管德育的班主任,分管教学工作的任课教师,承担生活管理工作的生活教师,就是说,学校所有教师全部进入班级教育小组。

2.办公形式发生了变化,由过去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的办公形式变为以班级教育小组成员(主要指教师)集中办公形式。同时加强教研组、备课组活动,以保证学科教师的业务交流和研讨。

3.决策过程也不同了。在班主任的主持下,由班级教育小组成员集体做出重要决策(如学期工作计划、班级各项重要工作和活动、学期工作总结等),班级日常工作决策主要由核心成员做出。

4.议事方式为:日碰头(核心成员每天用5~10分钟),周例会(核心成员或全体成员每周20分钟左右),月诊断(每学期3次,每次2小时左右,全体班级任课老师参加)。

5.行动方式是在决策作出后,在班主任的领导下,由班级教育小组成员分工负责落实,所有任课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在对全班学生个体指导方案确定后,具体指导工作分包到每一位任课教师。

6.评价制度变化很大。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既要看其在学科教学中的表现,同时也要看其在班级教育小组工作中的表现。评价制度与分配制度密切挂钩。

由班主任负责制转变为班级教育小组负责制,这种班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质是:由班主任个人负责制改变为由班级教育小组集体负责制。所谓集体负责就是:集体决策、集体行动、集体承担责任。

自2005年秋季起,学校决定对班级管理体制实行调整,时至今日,这种“调整”已明确为“改革”。我校的班级管理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05年秋季-2007年春。学校中小学各班级先后全部实行班级任课教师集中办公制度。当时,我们还没有“班级教育小组”的概念,虽然管理层和教师认识还不尽相同,但最终还是完成了这种办公方式的转变。班级教师之间的矛盾开始减少,合作开始增多。值得注意的是,初三、高三毕业班在班级教师集中办公的形式下,在面临中考、高考的任务面前,自发出现了“对学生逐个进行整体诊断”、“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同时抓”、“不同学科统筹安排”等现象,这表明了由班主任负责制转变为班级教师集体负责制的客观需求,我们的改革顺理成章地发展到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2007年春-2008年春。学校明确提出各班建立班级教育小组的要求,并对班级任课教师集中办公制度加以完善。中小学部分别印发了《班级教育小组工作手册》,出台了《班级教育小组工作要求》《班级教育小组工作暂行规定》(修订稿)及《年级组、学部对班级教育小组管理考评办法》。以中学部为主,全校14个班级参加的“班级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正式成立,班级教育小组制度建设进入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阶段。

这个阶段,在班级教育小组制度建设的组织领导、教育运作、评价考核等环节均涌现出很多新鲜经验,如在组织领导方面,确定含班主任在内3~4名任课教师(包括生活教师――我校为寄宿制学校)为核心成员,家长代表、学生代表为重要成员;核心成员“日碰头”、“周例会”(有时含重要成员);核心成员与班级全体任课教师共同出席对学生“月诊断”;将全班学生分包到每个教师进行具体指导;年级、学部对教师实行两方面(教学工作、班级教育小组工作)考核评价;等等。显然,班级教育小组制度建设进入全校规范化运作的条件日渐成熟。

第三阶段,从2008年春季新学期开始,学校正式颁布《班级教育小组制度建设的若干规定》,要求各学部、各年级、各班级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同时要求各教育小组大胆实验,勇于创新,值日班主任、值周班主任大量涌现,班级教育小组工作评价制度在加紧研制,班级教育小组成员“捆绑式”考核已经实行……我校班级管理体制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

三、班级教育小组制度建设的意义及前景

班级教育小组制度相对于班主任负责制有明显的优势。

1.有利于班级教师全员育德,克服“两张皮”现象。过去,任课教师主要负责学科教学工作,虽说学校要求所有教师要“管教管导”,除了教学工作外,也要重视德育工作,但在班主任负责制下,实际上难以做到。现在班级教育小组制度下,有了机制的规定,全员德育成为可能,教学工作与德育工作“两张皮”的现象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克服。

2.有利于班级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教学质量。在班级教育小组制度下,任课教师集中办公,这使得他们平时的接触、交流显著增多。在班主任的领导下,通过小组例会,以及对学生的学习诊断,可以对各学科教学进行理性整合,避免了过去经常发生的矛盾,从而提高班级整体教学质量。

3.有利于对学生个体的个性化指导。在班级教育小组制度下,通过对学生更多、更深入了解,对学生个体全面诊断,可以制订出对每个学生的全面指导方案(包括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并由相应的教师(含生活教师)全面指导(整体负责)和重点指导(某一单项),从而提高针对性教育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4.有利于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教师的工作性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具有个体劳动的特点,从备课、上课到批阅作业、试卷,辅导各个环节均可以独立完成;另一方面,每一个教师又都在一定的集体中工作,与其他教师处在同一个系统中,例如班级。在班主任负责制下,任课教师之间只是一种较弱的契约关系,经常出现各行其是的局面,矛盾较多,较难协调。尽管班主任的作用突出,但教师集体作用的发挥往往不够理想。在班级教育小组制度下,所有教师同处在一个具有较强行政关系的集体内,在班主任统一领导下,各种因素能得到较好整合,有利于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起到1+1>2的效果。

5.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是一个师生双边作用的过程,必须调动双边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育中极为重要,而这种作用往往被忽视,也往往难以调动。班级教育小组由于有学生干部的参加,学生在教育中的弱势地位有很大改善,这就使学生在班级工作中有了更多的知情权,为学生参政议政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教育效果。

以班级教育小组制度建设为标志的班级管理体制改革对于当前基础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

1.可以极大地解放中小学教育力。学校教育力指学校教育的总体实力,它包括教师的实力,学生的实力,教学设施、设备,教科研水平等因素。教育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学校教育关系,包括学校性质、办学思想、管理方式、评价制度、分配制度等因素。班级作为学校最主要的基层单位,对学校教育力的发展举足轻重。班主任负责制代表一种原有的教育关系,它对当前教育力的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班级教育小组制度的建立,是对原有教育关系的大胆改革,涉及到教育关系的各个环节。它不靠大运动量高强度投入,不靠低效重复劳动,而是凭借对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科学整合,主要用内涵发展的方式,激发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极大地提高教育质量、教育效益,解放学校教育力。

2.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优化学生素质,这是基础教育的唯一正确的办学思想。办学思想决定学校的办学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并最终决定教育的产品――学生的素质。班主任负责制对贯彻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难度较大,而班级教育小组制度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比较理想的条件。

3.将促进中小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班级教育小组制度建设“改变传统的由班主任个体素质决定班级教育成败为依靠众人综合素质,依靠民主制度、依靠科学方法提高班级生活质量和教育质量;改变传统的任课教师专注学科教学,较少关心学生全面素质为所有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更注重全面育人的积极生命状态和职业感的提升;改变传统的唯上唯书唯分数的应试教育为从学生成长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形成全员参与班级教育的素质教育观念和机制;改变班主任对学生‘我说你听、我教你做’的单项机械管理模式为‘全员参与、师生互动’的多维度班级教育管理模式,从而真正实现师师合作、师生合作、班家合作,实现各学科教师智慧与情感的融合,各种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班级教育真正为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提供最好的帮助和支持。班级教育小组在最基础的教育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德育与教学整合优化,将各科教学整合优化,从而提升班级文化品位,建构教学相长的重要平台,达到师生共成长、共进步。

第2篇: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字:班级管理理念、诸葛亮式管理、李世民式管理、创新精神、主体参与、资信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未来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既富有创新精神,又富有完善人格,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以被教育者的完善和发展为根本,即必须以学生为根本。班级管理是以班级为单位的一切教育教育活动及作为班主任的一切职责的总称,因此班级管理是班级教育的总和,而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点,班级是培养学生的温床,如何对中学的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每一个班主任都极其关注的问题。目前,班主任运用最多的有两种管理模式,根据其各自的特点,我们可以称之为“诸葛亮式管理” 和“李世民式管理”。

    所谓的“诸葛亮式管理”,就是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中像诸葛亮般事必躬亲,事无大小,都一一过问、安排。一个班级在采用这种模式的班主任的管理下,即使在班级成员还彼此不了解的时候,班级成员也能够很快找到班级的归属感,各项后续工作将很快开展起来,班级很快就走上了正常的轨道,完整有序的班集体能够很快形成。这就是“诸葛亮式管理”的优势所在,即能以最快的速度组建一个完整有序的班集体。

    这种模式的最大缺陷是:一旦班主任长期运用这种管理模式,则过度操劳且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作为管理者的班主任对学生信任不够,事事不敢放手,包揽一切,班主任就会透支体力,容易疲惫、憔悴。作为学生就提不起参与班级管理的兴趣和热情,缺少了作为班级主人公的责任感,对与己无关的班级事务显出漠不关心,也就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所谓的“李世民式管理”就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样,选好干部班子,然后在自己的控制下放手让他们去“折腾”。采用这种管理模式的班主任往往在组建了班团委后,就放手让学生来管理学生,让学生来管理班级的具体事务。他会将班级的事务划分为若干条,由班团干部分头负责,明确责任,分工到人,并且配上一套奖勤罚懒的措施,不仅力求使干部们尽心尽力,也使班干部在工作时“有法可依”。班主任基本退出班级的具体日常事务,只负责班级“大政方针”,负责“班级立法”,这就有利于减少工作量,增加管理效率,即以最小的劳动得到了最大的收获。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参与管理的热情和积极性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学生在很大程度上由被动转向主动,由接受者转向参与者,有利于学生身心的成熟,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

    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个模式的缺陷:它的“先期成本”过高。我们的班主任没有缓冲时间,我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班集体组建起来,把干部班子搭建起来,匆忙中搭建的班子其质量可想而知,放权当然要付出代价。尤其是在班级刚刚组建时,班级成员相互不熟悉,对新的班集体没感情,更是会引起其他班级成员不服,由此引发诸如班集体凝聚力不足、思想涣散、人际关系矛盾重重等一系列问题。

    无论是“诸葛亮式管理” 还是“李世民式管理”,都存在着各自优势同时也存在或大或小的局限性。正因为如此,我们不妨结合这两种管理模式,班级集体刚形成时,班级成员刚聚集到了一起,彼此之间缺乏了解、互不认识,班级对班级成员还没有产生吸引力,这个时期班主任应该采用的是“诸葛亮式管理”,亲自介入班级的具体事务,深人了解班级成员,对班级成员提出明确的要求,把班级工作做细做实,同时,班主任加紧对班级人才的挖掘和培养,搭建并不断完善班干部班子。一旦完成了这个阶段,这时,班主任要坚决地退出对班级具体日常事务的管理,把权力下放给班干部,放手让他们开展工作,进行“李世民式管理”。这样一方面可以使班级以最快的速度走上轨道,形成良好的秩序,增强班级凝聚力,最终形成一个理性健全的班级集体;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班主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身心的疲惫,也有利于提高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和积极性,发挥其主人翁精神,培养创新人才。

    下面我想结合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谈一谈在班级管理应用上述模式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各位同行一起探讨班级管理的模式及班级管理中的得失。

    一、确立班主任的管理目标与理念是确立班级管理模式的基础

    我个人认为班级管理是个长期工作,所以作为班主任应该有自己的阶段管理目标,即在高一、高二、高三分别制定自己的阶段管理目标,我在高一制订的管理目标是:让全体同学都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我个人认为一个好学生必须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而且作为班主任应该特别强调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强调它对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和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这是他走上社会后的一笔财富,因此在高一时我制定的班级目标:“净、静、竞、进”,我在高二制订的管理目标是:在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基础上形成特色班风,因此在高二时我制定的班级目标:“忠心给祖国、爱心给社会、诚心给朋友、孝心给父母、信心给自己”,使学生具有“五心”的高素质人才,高三我想是冲刺阶段,经过二年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基本具有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了,因此我在高三制订的管理目标是: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成为学生的解惑者,让学生轻装上阵,发挥出学生自己的应有的水平,因此在高三时我制定的班级目标是:“人生能有几回搏,2008相聚北京”,为了实现我的上述管理目标,我主要从制度上着手。

第3篇: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低年级;班级管理;班主任

小学是学生性格养成的最关键阶段,小学教师和班主任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小学班主任是小学德育工作和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主体,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关系着班级各项工作的效果和学生学习习惯、性格和能力的培养。小学班主任特别是一年级班主任要抓好小学日常行为管理,培养学生的自理、自育和自控能力,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效果,为学生的成长奠定成功的阶梯。

一、班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1.由小学教育对象决定的

小学阶段教育既不同于幼儿园阶段教育,也不同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教育,小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认知能力,但是在思考问题方面还是缺乏独立性。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时候要做到张弛有度,过于松弛的管理会影响学生行为和思想规范性的建立,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过于严格的管理也会影响小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小学生具有天真、幼稚的特性,学生的模仿能力强,但是自制力较差,小学班主任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为学生将来的初中教育、高中教育甚至是大学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2.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

自2003年开始,我国逐步实行了新课改,素质教育受到各方的关注。素质教育改革改变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教师应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学班主任要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下,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调动学生积极学习和主动学习的兴趣,转变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发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低年级学生的管理方法

1.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尊重和信任学生

小学生在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方面还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小学生性格活泼,低年级班级管理工作较为困难。低年级班主任要改变传统的“居高临下”的班级管理方式,多从学生的需要和学生的立场方面思考问题,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学生,用真情和关爱去打动学生,获得学生的信任,让学生真正地感触到教师的关心。与此同时,低年级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也不应该被忽视,教师和家长要给予小学生更多的尊重和鼓励,真诚、热情地帮助学生改掉缺点和弱点,充分的相信每一位学生,严格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

2.加强班级日常管理工作

创建情感丰富和思维活泼的班集体也不是忽视学生日常行为守则的执行。班主任在了解和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要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守则来制定班级管理制度,通过早读情况登记表、自习课情况登记表、卫生管理情况登记表、眼保健操情况登记表以及课堂纪律情况登记表来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班主任要定期听取学生的思想汇报,对违规的学生采取适当的处罚措施,帮助学生改掉不良习惯。此外,班主任老师还要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适当的搞活课堂氛围,强化学生工作,对每一件琐碎的事情进行认真的处理,慢慢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制定好班级管理制度之后,教师还要培养一批班干部,班干部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秩序的维护工作,班主任还可以在管理方法和方式上给予班干部适当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维护良好的班级秩序。

3.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现在的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就养成了唯我独尊和任性的不良习惯,很多学生不具备基本的生活能力。班主任老师要针对小学生的行为和心理特点,从点滴小事来教育和感化学生,帮助学生改掉不良的生活和行为习惯。班主任要适当地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由班干部来自主安排班级值日、课间纪律、收发作业和晨读组织工作等,提高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自我管控能力。总之,小学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性格的养成,班主任要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和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能力,建造良好的班级管理秩序。

4.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小学生的典型特点是活泼好动,学生的性格和表现也是千差万别,班主任要加强学生常规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首先,班主任要时刻保持积极态度和饱满的情绪,保持学生良好的听课、写字和读书姿势,用眼神、手势来传递教师的心声,丰富课堂教学,塑造学生心灵。其次,班主任要重点关注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对他们时时提醒,时时纠正,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无论是班级活动还是集会都要要求学生不乱动、不讲话,培养学生集体作风,帮助学生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养成干脆利落的习惯。在这种严格要求下,学生会主动地将当天的事情完成,想方设法挤出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避免将学校的事情带到家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5.培养学生自育能力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小学阶段的教育至关重要,小学班主任不仅要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班级内形成团结进取和积极向上的氛围,用极大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去影响和感化学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班主任要重视每周的班会,丰富班会的形式,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习惯。比如,教师可以设置主题班会,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观察来商量班会的形式,通过班会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真心感悟。班主任可以针对学生在班会上流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指导,让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实现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理解和共鸣。

小学是学生性格养成的最关键阶段,小学教师和班主任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低年级学生的模仿性强,自制力较差,具有幼稚、活泼和天真的特性,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小学班主任特别是一年级班主任要抓好小学日常行为管理,培养学生的自理、自育和自控能力,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效果,为学生的成长奠定成功的阶梯。

参考文献:

[1]虞大明.用心成长 享受课堂[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1(10).

[2]章琦.让学生在爱中成长[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6).

[3]赵小杰.浅谈如何搞好班级管理[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

[4]顾煦婷.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J].考试:高考英语版,2007(S1).

第4篇: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困境;突破路径

一、小W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困境

1. 管理模式单一

小学班主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采用监督管理的方式来督促学生的学习,其管理模式往往仅维持在一种模式上。所以在学习和生活中,班主任给学生的印象总是一成不变的,多为刻板、严肃的。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多采用整体性管理的方式,并没有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这使得学生的个性得不到有效的发展。这种管理方式所存在的弊端不仅仅是对学生来说的,也使得教师感觉任务繁重,并且不能有效地对班级进行管理。虽然班主任会定期召开班级例会,在会上表彰优秀的学生,但是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学生在这种错误的思想引导下,只不过是一个执行任务的傀儡,学生的个性以及主体意识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2. 管理观念落后

小学生年纪尚且小,“三观”尚不成熟,这就要求班主任能够因材施教,针对每个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很多小学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理念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认为教育无需以学生为主体,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更加难以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如果教师一味地让学生遵循成人的学习模式,适应成人的思维模式,很容易抑制学生的个性,阻碍了他们发展的空间,使学生变成只会学习的机器,这与现行的素质教育理念是很不符合的。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突破路径

1. 根据学生的特性因材施教,制订有针对性的管理计划

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缺乏成年人的自控能力和自律能力,因此会有较多影响学习的因素。小学班主任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量影响学习的因素,尽量减少影响学生的不可控因素。班主任应深入了解小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关心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况,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班级规章制度,从而使班级管理工作更加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班主任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因材施教,在实践中不断地对自己所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打磨和修改,一定会看到其带来的效果。

2.改变管理观念

小学班主任在班级工作的管理中,不仅仅要扮演管理者的角色,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协调工作,协调好学生与学生之间复杂的关系与矛盾,用自己的真心与学生相处,用真心感染学生。班主任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多采用鼓励、欣赏的态度,多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增进师生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但是在班级工作的管理中,如果一味地采用鼓励、欣赏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势必会起到反作用。所以,班主任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对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出问题所在。当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时,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找出原因,而不是横加指责。另外,班主任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规则,小学生的叛逆心理没有中学生那么强,对制定的规则他们也比较容易接受,并且会遵循规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会增强自己的班级荣誉感和自信心,更加努力地投入学习中。如此不仅可以改变学生的不规范行为,而且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为班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发挥“小团体”的作用

班主任可以利用班级“小团体”这一力量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从而有效地弥补管理模式单一这一缺陷。对班级“小团体”,班主任不应进行打压,而应该对这些“小团体”加以引导,让其起到带动作用,带动班级的和谐与稳定。

对“小团体”的思想工作,班主任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第一,班主任应学会利用这些“小团体”中的“小领导”去下放自己的权利;第二,班主任应该让那些参与多个“小团体”的学生协助开展班级的管理工作,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在班级工作中起到纽带的作用,最终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通过以上对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浅析,我们可以看出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离不开“以人为本”这一管理理念,不仅要改变管理理念,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顺应时展对知识型人才的需求,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丽萍,刘李平,陈向阳.优秀班主任素质现状分析――广西中小学百名优秀班主任素质现状调查报告[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6).

第5篇: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自主管理二级管理小组竞赛

目前在我们的教学管理中,受职业学校招生人数较多,生源素质较差的影响,班级管理大多都采取了"统一管理",甚至就是"专制管理",只突出一个"管"字,班主任是"警察"、"保姆"、"工头",学生就是"学奴",结果是:老师在场时毕恭毕敬,不在时秩序混乱,不能自制。长期以往,导致学生情绪紧张,不是淡漠就是带有攻击性,做事有较强的依赖性,没有个性,缺乏自主意识,造成了教师累、学生苦,家长难的难堪局面。为扭转这种局面,更好的完成学校部署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为正班风、立学风、树校风,本人经过近一年的探索,总结出了一套班级自主管理的模式,借鉴系部二级管理模式,以小组为单位,实施班级二级管理。

对于班主任来说,一个班的学生多者50,60,少者30几,很难做到照顾到每个学生使他们都得到很好的管理,即使有班干部的协助也有着种种的缺陷和局限性,在职业学校你很难保证在每个班都能找到得力的班干部,而且也无法确保每个班委都可以做得很好。wwW.133229.Com而二级管理方式则可以弥补这个不足。

首先什么是二级管理?班主任是一级管理,其实质是集决策、控制、考核、奖惩以及所有的资源调配等诸多权力于最高管理层,其优势是效率高,其制约因素是管理幅度有限,不能用于大规模组织;中下层都只需要执行,不需要太多的主动性。班级二级管理指在班主任管理的基础上,赋予小组一定的职责,并根据职责的需要将部分权力下放,将原有的以班主任为主体班委为辅的管理模式变为以小组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使小组在班级总体目标、原则的指导下,拥有足够的权力和利益,使其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相对独立的学习和自管实体。

那为什么要实施二级管理呢?管理学中有一个重要原理:管理幅度是有限的,当同一层级的子系统过多时,受到管理幅度的限制,只能通过增加管理层次来解决;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减小了,就需要增加管理层次。一个老师管理10个学生可能会很轻松,很有效率,但是当数字扩大到30以上,就必然会造成管理力度减弱,效率降低的后果。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现将本人实施班级的二级管理体会和经验总结如下:

一、科学的选择二级管理的主体组成

二级管理的小组的组成和组长的选择,首先为了有效地管理,每组的人数不宜超过10人,6到8人为佳,第二为了达到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目的,每组的人员构成方面可以先让学生自愿选择,自己组合,但教师一定要加以调整,以达到每组实力相对平均,不可以造成组与组之间有很大的悬殊,影响学生的竞争。组长的确定在程序上和班干的确定是一致的,自愿报名和民主选举相结合,再由班主任最后确定。

二、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谨慎行事,逐步推进

班级由一级管理走向二级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从集权管理模式向分权管理模式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班级的实际情况,对于小组的职能要逐步加强,逐步下放权力,对于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要及时解决,对于方案要适时进行微调,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不要期望一步到位,成熟的方案是需要时间的磨合的。班级要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和班干部会议,对于出现的问题要有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

三、合理界定职责权限,科学设计实施方案

实施班级二级管理,首先必须制定班级二级管理规程,明确小组在学习,卫生,日常行为等方面的责职与管理权限。使学生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制度的制定要根据学校的要求,在学生的讨论基础上,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从学习、纪律、品德、体育、卫生、日常行为等方面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有针对性的规范要求。由于这些规章制度是学生自己参与制定的,在执行中,学生都较为自觉遵守。班主任要把握好自己参与的度,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包办一切,在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时,要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想象的余地,使学生主动、独立地发展,让学生自我管理,就是要给学生一个实践的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四、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发挥考核导向作用

其次要根据班规建立一整套学生自查自纠、组长和值日班干部督促检查的自主管理的监督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学生自主管理能真正落到实处。在组与组之间形成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风气。并在班级的小组竞赛的表格上以加减分的形式体现出来,每日进行总结,明白得失的原因,促进小组的良性竞争。班级的管理是长期、复杂的过程,学生的自主管理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班主任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并在工作上给学生指点和帮助,使班级的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不偏离正确轨道。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地安排计划,选择方法,勇敢地面对困难,承担责任和义务,同时要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服务于集体,这不仅能增强学生小组意识和班级的凝聚力,而且能使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

五、坚持和谐发展原则,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第一,处理好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的发展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第二,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同学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彼此之间是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伙伴关系;第三,处理好组与组之间的关系,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公平竞争,不要造成小组之间的敌视和不正当竞争;第四,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应该是彼此信任的,有问题应该及时找老师沟通。

实现学生自主管理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方向,现在中国的某些学校已经尝试性开展了学生自主管理体制,比如长春一汽一中取消了初二年级18位班主任,改为增设四位年级主任对学生的自主管理进行辅导。这是一种教育方向,现在虽然我们不能象长春一汽一中一样全校实现学生自主管理,但是我们在管理自己的班级时可以适当的实现部分学生自主管理,这是为了学生,更是为了社会、为了祖国。

参考书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

第6篇: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模仿带头;班干部队伍;班级管理制度

如今的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传统、陈旧,而且当前的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极其宠爱,因此在他们身上有很多不良习惯,如在思想道德方面缺乏爱心,只爱自己、不爱他人,在纪律方面,比较自由散漫,不愿受纪律制度的束缚……这就给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所以,身为小学班主任,我们必须努力寻找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的管理策略,使学生乐于接受我们的管理,并以此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一、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为学生做好模仿带头作用

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辨别是非的能力低,但是接受能力强,而且单纯向上,具有十分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而身为班主任的我们,是每天和他们接触最频繁的人,我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自身修养、学识水平等,都在无形之中对他们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会在思想、言行、作风上,把我们当作他们的模仿对象。所以,身为小学班主任,我们必须树立一种极强的表率意识,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特别注意自身的形象,从而做到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为学生做好模仿带头作用。

比如,我们要求学生按时上学、不随便缺课,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按时到教室,不迟到、不早退;我们要求学生讲卫生,服装整洁,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服装得体、干净大方;我们要求学生热爱劳动、关心集体,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身体力行、关爱学生;我们要求学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和同事和睦共处、不拉帮结派……总之,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我们自己首先要不做,如此,我们只有严于律己,为学生做好模仿带头作用,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班主任形象,进而使学生乐于服从我们的管理,推动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二、组建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形成有凝聚力的领导核心

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仅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我们还要借助其他方面的帮助,如班干部的小助手作用。因为有的时候,学生和班主任之间会由于某种因素而变得有距离感,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会更有利于我们进行班级管理。因此,这就需要身为小学班主任的我们,组建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形成一股有凝聚力的领导核心,使他们成为我们管理班级的得力助手。

在进行班干部的选拔时,我会提前对班里每一位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如性格、特长、品质、能力等,选择其中能吃苦、有头脑、有口才、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生作为班干部人选,然后通过民主的方式,即学生投票选出班级小干部。在班干部人选确立之后,由于他们年纪小、各方面发展不成熟,所以,身为班主任的我们要及时召开班干部会议,对每位班干部进行明确的分工,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并且做到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班干部共同努力,帮助我们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当班干部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之后,我们要大胆放手,不束缚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己探索管好班级的新方法,对于他们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足,我们也要及时指出,帮助他们完善和纠正,对于他们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出色的地方,则要及时肯定和表扬,这样既能使班干部树立管理班级的自信心,也能使他们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权威和威信,学生也会心甘情愿地接受班干部的管理。

三、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班级班风

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明确地说明了秩序的重要性。没错,我们大家都知道,若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所有事情都会变得混乱,班级管理工作亦是如此。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年纪小,自控力差,很多事情如果没有一定的准则,那么他们就会随心所欲,什么都按照自己的心意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阻碍。所以,身为小学班主任的我们,就应该依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和班级班情,健全相应的班级管理制度,形成一股积极向上、健康良好的班风。

比如,在班规班纪方面,我在作息制度、课堂制度、自习制度、劳动制度、卫生制度、作业制度、学生守则、奖惩考核等方面作出了具体的规章细则,使学生按照这些规章制度有秩序、有节奏地生活、学习、劳动、娱乐。当然,要想做到使学生自觉执行这些规章制度,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制定规章制度时,不可凭我们的主观制定,要真正能反映实际活动的客观需要;(2)制定的规章制度,每位学生都必须严格遵守,不可有例外,作为监督者的我们,也要平等对待所有学生,要一碗水端平;(3)制定的规章制度,要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可超过他们的接受能力。这样,我们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才能真正为学生所用,才能形成健康向上的班级班风,进而为我们班级管理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并非用一句简单的语言就能概括,它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作为小学班主任的我们,必须深知我们在班级管理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且在平时工作中多注意观察、善于总结,探索出符合管理实际和小学生身心特点的管理策略,将我们的班级管理得有声有色,打造出一个有着优秀班风、班容、班貌的班集体!

以上即为我个人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的点滴之谈,在今后,我会继续结合自己的实际行动,对小学班级管理工作进行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从而使我的班级管理工作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他们日后成为国家栋梁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7篇: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班级是小学管理的主要结构,班主任是开展小学管理工作的主体,对班级的发展和管理起到最主要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在教学管理方面的深入,目前小学班主任都很重视对管理水平的要求,班主任如何提高小学班级管理水平也是当下小学教育十分关注的话题。

一、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目前学校与教师都十分重视班级管理。在教职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班级管理质量已有很大的提升。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班级管理的水平仍有待提升。根据笔者的分析和调查,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班主任管理班级观念有待提升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综合的管理工作。一般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教师都具有双重的身份,他们既是科目教师也承担着班级管理工作。一名优秀的小学班主任是需要经验的积累的,参加教育工作时间越长,积累的经验越丰富,所以在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管理多半是靠经验摸索出来的,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再加上如今小学班主任教师趋于年轻化,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大多是年轻的教师,教师既缺乏作为班主任的理论教育,又缺乏一定的教育经验,因此班主任的管理班级观念有待提升。

2.小学班主任素质参差不齐

班主任作为主导班级管理工作的人员,承担的工作内容较多,因此,班主任岗位对于任职教师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成为小学班主任的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考核才能真正胜任小学班级的管理工作,但是在小学工作的实际中,成为班主任的教师并不需要进行一定的考核,接手班级管理工作之前也缺乏相关的培训工作,这导致小学班主任的素质普遍较低,参差不齐,这无疑会影响小学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3.班主任工作量较大,教学与管理难以平衡

由于班主任既承担教育工作又负责管理工作,班主任做好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平衡是十分困难的。当下小学班主任普遍面临着大量的管理工作,在教学方面又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和考核压力,这导致班主任无法抽出精力去钻研班级管理工作。很多教师在经历多年小学班级管理之后仍然在管理工作上没有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难以提升。这也是影响小学班级管理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提高小学班级管理水平的对策探索

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只是根据班级管理工作的要求开展机械的管理,加上小学班主任通常工作较繁琐,无法抽出更多的经历去应付管理工作,导致小学班级管理水平较低。笔者认为,提升小学管理水平教师应当提起对管理工作的热爱,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投入情感,与学生真\交流。

1.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注重情感投入

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提倡的教育方式。情感教育是指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情感层面的交流打开学生的心扉,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开展情感教育教师需要在管理工作中关注学生的情绪,一切以学生的感受出发开展管理工作。例如,在制定班级规则的时候教师应当注意人性化,征求学生的意见制定班规,适当去除伤害学生情感的严苛规定。如迟到罚款的规定,不少班级都有迟到罚款的规定,虽然班主任严抓纪律是职责所在,但是迟到罚款的处理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应当废除。

2.班主任与学生多交流,开展鼓励教育

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班主任应当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增进与学生的相互理解。此外,在处理班级事务时教师应当以鼓励教育为主,尽量避免硬性的处罚。例如,班级中存在违反班级纪律的学生时,教师不应当严厉呵斥、问责。教师应当选取较为隐私的场所与学生开展谈话。小学生在自制力方面本身就有不足,教师应当多倾听、多理解,给学生提出改进的建议,鼓励学生规范自身的行为。

3.注重班级团结建设

班级是一个集体,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如果班级是一盘散沙,教师很难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因此,教师应当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构建团结的班集体。例如,定期举办班级团结会,教师可以抽出一个课时的时间开展不同主题的班级团结会,引导学生做游戏或者开展合作项目,通过教师与学生的通力合作,创建团结的班集体。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应当专注以人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真切迎合学生的需求。此外,教师应当提升管理水平与自身的素质,注重情感投入与鼓励,以提高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第8篇: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制度范文

完善推行《年级工作考核方案》、《班主任工作考核方案》、《精神文明班考评方案》,建立班级考核内容及指标体系,促进班级管理工作;以习惯养成教育为落脚点和突破口,指导各年级组分年级段进行习惯养成教育,逐步形成良好班风、校风。

二、主要工作任务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在教师队伍特别是班主任队伍中实行“绝不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的承诺。

(2)在班主任队伍中开展“我尽我责”的教育活动,倡导每位班主任都要尽心尽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按时坐班,深入了解班情,采取妥善办法解决处理班级问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2、班主任培训工作

有针对性对班主任进行管班培训,尤其是对小学部班主任的培训工作,从管班方法和工作态度两方面入手,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跟踪、监督、引导、评估,促使小学部班主任工作效力有所提高。

3、班级管班工作,规范完善三个考核方案,并认真实施。

(1)《年级组长工作考评方案》

(2)《班主任工作考评方案》

(3)《精神文明班考评方案》

4、习惯养成教育

(1)小低年级组以《入学宝典》学习习惯为重点,逐条训练。

(2)小中年级以日常行为规范、课堂纪律、课间秩序、专心听讲、在家自学为重点,长期坚持训练。

(3)小高年级以日常行为规范、自觉学习、勤奋学习为重点。

(4)初一年级以行为规范、学生常规、听讲、复习、预习等习惯为重点。

(5)初二年级以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课外阅读、行为规范为重点。

(6)初三年级以行为规范、勤奋好学,主动学习为重点。

5、学年末开展“优秀年级组长”、“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学期末开展“三好学生”、“文明学生”、“优秀班干部”评选活动,进行奖励。

6、家长学校工作

(1)外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2—3次。

(2)组织召开家长会一次。

7、结集印制有关班主任工作制度和要求,组织全体班主任学习,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8、安全工作

(1)认真开展“安全教育日”活动(每周一),开展禁毒防毒、水土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

(2)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安全事故防范管理制度、安全事故问责制度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3)组织法制教育活动。

(4)严格执行保安值勤制度,加强学校保卫工作。

三、具体活动安排

8月份:组织初一新生军训。

9月份:(1—4周)

1、开学教育、稳定秩序

2、安全教育

3、组织学生看电影

4、“精神文明班”月评小结

5、检查各班级学生仪表着装。

10月份:(5—9周)

1、组织新分配老师、新调入老师学习

2、启动初二年级的课题研究

3、安全教育

4、“精神文明班”月评小结

5、家长学校开课

11月份:(10—13周)

1、中段考迎考工作

2、组织召开家长会

3、法制教育

4、组织学生看电影

5、“精神文明班”月评小结

12月份:(14—17周)

1、家长学校活动

2、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3、交通安全教育

4、精神文明班月评小结

XX年1月份(18—21周)

1、期末迎考

2、评优奖励

3、安全教育

第9篇: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制度范文

>> 高中“班级自主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班级自主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构筑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物理班级自主管理的实践探索 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探索 中职学校班级“小组式”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与研究 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实践实践 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思考和探索 农村初中以“班级格言”为载体进行班级自主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中职学校班级自主管理探索 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探索 中职班级自主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小学班级自主管理能力的实践 班级电教设备自主管理的实践 小组合作学习背景下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学生自主管理的校本实践与探索 浅谈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探索 班组安全自主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班级自主管理的粗浅体会 关于班级自主管理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班级自主管理的实践探索 班级自主管理的实践探索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本文通过对班级自主管理的相关研究,以浙江某高职院校班级自主管理为试点,研究学院的规章制度以及部分教师与学生的班级自主管理心得,在此基础上,分析班级自主管理的必要性及现状;探索班级自主管理的措施和途径;阐述班级自主管理的实践启示。 关键词:自主管理 学习小组 目标管理 保障机制

一、实施班级自主管理的必要性

现代学生的民主意识增强,主人翁意识增强,腻烦填鸭式的管理说教,渴望自我管理却不知怎样管理,虽然目前的班级管理确实存在诸多不利之处,但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口头上的“学生为主体”在实际工作中演化成了“教师为主宰”。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行班级自主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了。班级由学生自主管理已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教育的要求,更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深入体现。

二、实施班级自主管理现状

浙江某高校班级自主管理试点以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每学期期末的课程通过率达到98%;班级同学在院、系、社团担任干部的同学占30%;生活上大家团结互助,寝室矛盾发生率为零。学生在校学习井然有序,班级学习气氛浓厚,学生精神风貌蒸蒸日上。

在实行班级自主管理的两年多时间里,学生是这样感言的:“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 班级里大大小小的事,一路磕磕绊绊,好在办法总比问题多,算是有点小成果。虽然管理模式与高中相似,却处处不同,分组学习只是一个形式,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走出以寝室为单位这个圈子,多与除室友以外的同学交流;另外,学习形式也是多钟多样,让一些学的好的同学来组织一个学习小组,一起交流学习,收效不错。管理不仅是实施,更重要的还有反馈:问卷调查,开班会提建议,给每位同学留存一个档案,记录下大学以来的成长…所有这一切不止是靠老师、班委,也是靠每一位同学的支持与全力配合,我们能做到更好。

三、实施班级自主管理的措施和途径

(一)构建班级自主管理的内外部支持系统;

班级自主管理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高扬人的主体性,主体性是人全面发展的核心和根本特征。提倡学生主体性根本动因就是突显学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推进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中,学校仅仅重视学科教学改革是不够的,还需要寻求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与之相匹配,使之相辅相成,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素质。

因此,班级管理的改革,班级由学生自主管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学生的管理教育中真正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需要外部系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需要内部系统学校领导、教师的帮助和支持。

(二)实行“双线”管理,完成班级日常事务管理和班级成员学业成绩管理;

本着“易于操作,实效性大,突出学生主体的原则”制订出班级自主管理的实施途径――“双线管理”,即由学生民主产生的班委管理班级日常事务,和学习兴趣小组监督帮助小组成员的学业成绩管理。

1、班委管理班级日常事务。班委负责制定班级日常管理章程,

班级与院系之间的联系,班级日常事务的落实执行等

2、学习兴趣小组。学习兴趣小组由兴趣相投或者在学习某门课程中有难度的同学组成,每组成员不超过8人,兴趣小组建成后不是一层不变的,在不同学期根据开设的课程不同,会组建不同的学习小组。

以浙江某高职院校班级自主管理试点班级为例,该班级大一学年部分同学感觉学习高数有困难,部分学生觉得学习英语有困难,于是由学生自己组建了高数学习小组和英语学习小组,学生自己选出小组长兼“任课老师”,上课的时间和地点皆有学生自己安排。到了大二第二学年,专业课程的增加部分同学感觉到学习比较吃力,于是学生又自发组织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小组,由专业课学习较好的同学担任组长,并且组长人选不局限于自己班级,学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集中学习,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经过不断的努力,坚持不抛弃,不放弃每位同学的精神,该班级的学业成绩在同年级同专业中名列前茅。

(三)分阶段,分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这一概念是由著名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提出的。按照时间顺序,以及每阶段的学习目标,我们把班级自主管理分为:初级阶段、形成阶段、成熟阶段和完善阶段。

1、班级自主管理初级阶段。大一上学期是班级自主管理的初

级阶段。来自四面八方的新生组建了一个新的班集体,此时班级自主管理的目标是,尽快的使新成员找到归属感,利用学校的资源开展活动,培养新同学之间的感情。

2、班级自主管理的形成阶段。大一下学期班级自主管理的模式逐渐形成,班级成员之间已相互熟悉。这一阶段的管理目标是,构建组织,建立学习小组,辅助班委共同完成学习自我管理和日常生活自我管理。

3、班级自主管理的成熟阶段。进入大二这一学年,专业课程的学习任务加重,加强小组学习力度,帮助团队成员共同进步。这一阶段,班委和兴趣小组也逐渐走上成熟稳定,此时的管理目标是,充分利用班委和小组管理的优势,引入竞争机制,相互监督,共创佳绩。

4、班级自主管理的完善阶段。大三学年的主要任务是实习和完成毕业设计,一年以后学生即将成为“社会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在实习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阶段除了要完成学习的自我管理、日常生活自我管理以外,人际关系管理、情绪自我管理已显得尤为重要。

(四)构建班级自主管理质量保障机制

班级自主管理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通过给学生提供比较安全和宽广的成长空间,让学生去自我磨炼、自我成长。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是对学生放任不管,不闻不问。要保证班级自主管理的质量还必须要建立监督、保障机制。

四、班级自主管理实践启示

大学生自我管理研究对大学生群体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大学生个体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在大学时代对学生民利的获取,而且有利于在未来民主社会的环境下,公民民利的履行。

大学内部管理的变革,需要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强化。学分制等教育教学改革,增强了大学生个体的自由度和自我掌控的时间和空间,这就必然需要大学生个体进行有计划,有目得的自我管理,科学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大学生自主管理是发展的需要,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程度已经具备自我管理的条件和能力,为自主管理提供了可能和基础。大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个性鲜明、渴望创新,迫切需要有展示自我的空间,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提升自主管理能力成为他们一致期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