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行业礼仪培训范文

教育行业礼仪培训精选(九篇)

教育行业礼仪培训

第1篇:教育行业礼仪培训范文

关键词:礼仪;传播;实施方案

0引言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要全面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强力实施全民守礼、全民敬业行动,拓展、深化、提升全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高,城市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良好的文化条件,“全民守礼”的概念应运而生。但现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不文明现象却日益突出。“中国式过马路”、“泰国白庙”事件、随地乱扔纸屑、吐痰等。早在2006年我国就出台了《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但旅游中的不文明现象却没有得到改善,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文字上。在出境旅游之前,我国游客都要接受“行前教育”,2015年4月国家旅游局依法制订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这一系列的措施都是为了规范游客行为。由此可见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1漯河市礼仪教育发展现状的问卷调查及问题分析

2015年3月期间,笔者就漯河市礼仪教育现状设计成了两份问卷,分别面向我市的企事业单位、市民进行调研。其中面向企事业单位的问卷为20份,回收有效问卷18份,调查方式是选择典型有代表性的单位;面向市民的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调查方式是随机抽样式调查。主要调查了他们对礼仪的态度、想法、要求。在对大家“您认为掌握礼仪方面的知识是否必要”这个问题上,94.8%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学习礼仪是必要的,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需求礼仪知识。在“您是否了解礼仪方面的知识”这个问题上,70%的受访者是不太了解甚至是不了解礼仪知识。

2漯河市礼仪教育实用性模式构建

2.1模式构建前期探索

在2014年7月,笔者被学校推荐到中国形象设计协会进行为期半个月的礼仪专业培训。系统学习了各种礼仪知识,并且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礼仪行业人士,更重要的是得知有公益讲师团的存在,也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学习回来后,笔者积极投入到公益礼仪传播的活动中,但在礼仪教育实施过程中,笔者深感自己一个人的势单力薄,若想做好漯河市礼仪教育的普及和推广,需要搭建一个礼仪行业的平台,整合推广礼仪资源。通过搭建“漯河市礼仪协会”这个平台,为漯河市的公益礼仪传播提供长远支持,做到公益礼仪在漯河市的常态发展,实现礼仪教育品牌建立,实现礼仪文化在漯河市的推广普及,并且这个平台的搭建对培养礼仪人才、使用礼仪人才更加便捷,对漯河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漯河市礼仪行业的发展等都会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2.2模式构建方案

针对漯河市的具体情况和行业自身的实际现状,笔者准备以搭建“漯河市礼仪协会”作为漯河市礼仪教育传播的长期有效的支持平台和实施组织者。

2.2.1总体设想

参照中国形象设计协会,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漯河市市民和企事业单位的真正需求,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志同道合的人士一起搭建“漯河市礼仪协会”平台(如图4所示)。

2.2.2实施计划表

由漯河市礼协会筹建运营表(见表1)可看出,漯河市礼仪传播教育平台是严谨而规范的。从前期的调研到后期的人员招募,办公场地的确定,通过漯河市民政局的审批,再到后续礼仪活动的运营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2016年漯河市礼仪协会在民政局登记备案,目前各项礼仪传播活动也都在有序进行,礼仪协会也确实在发挥着礼仪教育平台的作用。

2.3协会礼仪教育运作模式

礼仪协会成立之后,依托这一平台,秉承“礼仪传天下,公益为大家”的宗旨,通过礼仪讲座、礼仪培训、礼仪公益活动和礼仪相关展演对全市的院校、金融、医疗、服务行业、企事业单位进行礼仪传播活动。

3礼仪教育传播实施过程

3.1实用性研究实施成效

实施方案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在漯河市成立礼仪传播的平台—漯河市礼仪协会,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各方的大力支持,漯河市礼仪协会经过漯河市民政局审批于2016年7月11日正式成立。该协会是由漯河市礼仪、形象设计、形体训练、茶艺、国学、书法、声乐、播音主持、心理学等相关专业教师、专业培训师和爱好者以及相关单位组成的一个公益性组织;也是从漯河市实际出发,倡导礼仪新理念,弘扬中华民族礼仪先进文化,打造礼仪专业平台,推动礼仪服务产业发展,为漯河市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礼仪行业的有序、有力、长久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和知识保障的学术型协会。协会的宗旨是“礼仪传天下,公益为大家”。协会的组织目标是本着“弘扬传统文化、传播礼仪知识、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美丽漯河”之崇高使命,秉承“德为本、礼为先、行为重”的中国礼仪文化理念,以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以传统礼仪与现代文明融合为导向,传播大美大雅精神,优化行为主体形象,美化社会交流环境,对外塑造市民礼仪文明形象,对内促进市民素质提升,并不断推动漯河市礼仪文化的传播与发展[2]。协会的服务项目为:礼仪文化类课题研究、礼仪文化类杂志、书籍出版发行、主题活动(论坛、研讨会、赛事)组织、公益活动组织、礼仪服务接待、礼仪演艺活动组织、礼仪教育培训、礼仪品牌基地建设、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协会目前共招募个人会员和单位会员一共近百人,组建了两只专业队伍。一支队伍是与商务礼仪、政务礼仪、营销礼仪、形体训练、形象设计、声乐、茶艺、国学、心理咨询等相关的专业师资队伍;另一支是经过层层选拔的大学生礼仪队。专业老师都是具有长期教学和行业经验的精专人才,礼仪队队员均是活泼靓丽的在校大学生,我们还制定了礼仪队规章制度和日常训练机制以保证礼仪队队员的整体能力素养。协会还与漯河市团委、漯河市文明办、漯河市科教文化艺术中心、北京仪美礼仪公司漯河分公司、九五文化传媒、河南省商道学院、漯河市心理咨询师协会、漯河市食品学院、漯河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

3.2公益礼仪讲座积极推广

2016年为迎接“3.8”妇女节漯河市礼仪协会和北京仪美分别在3月12号和27号在漯河市举办了两场“魅力女性公益讲座”,2016年6月26日举办了《礼仪———让我们重新定位自己》、2016年7月8日举办了《红酒的品鉴礼仪》、2016年8月19日的《礼仪大课堂走进漯河市旅游局》、2016年8月28日举办了《文明办漯河志愿者培训》、2016年9月2日的《礼仪大课堂走进漯河市地税局》、2016年10月17日对“红心向党,唱响中原”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河南省爱国歌曲联谊展演志愿者进行了礼仪培训等。在礼仪进校园方面,目前,受漯河市郾城区团委邀请,礼仪大讲堂首先进入郾城区中小学,2016年10月12日协会已给漯河市第二实验中学的学生进行了首场公益礼仪讲座,学生和老师们反响热烈,大家对此类活动特别支持。2016年11月24日协会应漯河市实验小学的邀请给该学校全体近2000位学生家长做了《做文明家长、育文明学生》的家长礼仪培训;2016年11月25日对该学校的全体教师做了《优雅教师、魅力无限》的教师礼仪讲座,2016年12月4日受河南省商道学院邀请对近300位高职生就业创业教育培训做了商务礼仪方面的讲座;接下来我们将在昆仑路小学等举办针对学生的公益礼仪讲座,以后也会在全漯河市中小学陆续铺开此项活动,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文明礼仪教育,引导学生讲文明、懂礼仪、营造良好的校风、构建幸福校园而努力。

3.3礼仪志愿者积极行动

协会礼仪队员也一直在我市的各种活动中承担着礼仪志愿者的工作。漯河市礼仪协会礼仪队也是由本课题主持人孙冬玲筹建和带领进行日常训练的。在市里各项活动中都有我们漯河市礼仪协会礼仪志愿者的身影。比如第一届漯河市青年创业大赛颁奖仪式的节目展演和相关礼仪活动、漯河市首届青年志愿者风采颁奖大赛的颁奖活动和漯河市2016年两会礼仪服务工作、漯河市食博会、旅游局主办的全市外事侨务工作会和全市旅游会议的礼仪服务和颁奖活动、漯河工学院成立庆典、印度尼西亚来我校访问、2016年12月2日由漯河市文明委组织的“漯河最美志愿者”典礼、12月5日第三届漯河市青年志愿者成立大会、2016年12月28日漯河市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颁奖典礼。

3.4礼仪教学活动积极开展

保险公司新人转正礼仪培训、保险中介礼仪培训、漯河城市展示馆讲解员礼仪培训、漯河市住房保障中心礼仪培训、招商局商务礼仪培训、漯效王集团销售礼仪培训等等一直在进行。2016年5月份的漯河市职教周启动仪式的礼仪单元节目也是由漯河市礼仪协会承担,协会礼仪专家还带领中职学生获得了职业礼仪比赛漯河市一等奖,省级礼仪比赛三等奖。在2016年全年,以漯河市礼仪协会为平台,我们组织和参与了各项礼仪教育活动,可见在礼仪教育的实用性上,礼仪协会这个平台的搭建是至关重要的。2017年我协会还被漯河市宣传部和漯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授予“社会科学普及先进单位”,这也是社会对我们礼仪教育实用性方案的一种肯定。

4结束语

虽然礼仪文化现在被大家广泛关注,可是系统专业的礼仪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不多,很多地方并没有类似协会一样的行业组织,所以礼仪教育具体实施过程都在一个摸索阶段,希望本文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激发更多的人一起行动,投入到礼仪教育的大部队中。

参考文献:

[1]柳燕.谈高职学生的礼仪教育[J].教育探索,2012(06).

第2篇:教育行业礼仪培训范文

关键词:高职;礼仪课程;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是一个舶来概念,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主要是为纠正高等教育过窄的专业和过重的功利导向,最先出现在《耶鲁大学报告》中,意思是古代西方的自由教育。20世纪40年代蔡元培、梅贻琦、冯友兰等受到良好教育的归国之士,针对当时我国大学过于重视专业教育的弊端,积极倡导通识教育。到2000年前后,国内一些本科院校如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相继开设通识教育的选修课,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提出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通识教育的普及化也表现在国内的高职院校陆续对通识课程的大量开授。

一、高职礼仪课程在通识教育中的地位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各行各业对大学生的职业礼仪等职业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具有专业特性的职业礼仪已成为大学生立足职场的重要条件。如何适应这一社会需求,已成为摆在每一所高职院校及每一位高职学生面前必须思考的一大问题。

高职教育本身就是面向就业的教育,具有浓厚的职业色彩,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的教育,更要重视对他们包括职业礼仪在内的人文素养教育。只有加强职业礼仪教育,使大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择业取向,培养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礼仪,才能使他们的个体行为与社会的要求相协调,成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曾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管仲曾经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文明礼仪是做人的基础,是大学生成人、成才不可或缺的。但职业礼仪行为不可能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自发形成,只有在系统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被理解、吸收、消化,并转化为内在的思想观念。我们对学生进行职业礼仪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知礼、懂礼、习礼、用礼,通过多次的实践和练习,养成自学遵守的良好行为习惯。

大学生显性的职业素养,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来验证学生拥有的资质、行为和技能,但更多的隐性礼仪素养需要我们通过礼仪教育加以实现。礼仪作为沟通的载体,它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好像是学生的名片,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剂和人际沟通的通行证。把礼仪课程引入学校的通识教育,并作为高职学生的必修课,通过对职业礼仪的学习训练,切实提高自己的职业礼仪修养,塑造良好的个人职业形象,成为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忠于职守、气质高雅、举止得体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胜任各企事业单位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工作。

二、当前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教学现状

1.学校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职学生文化素养水平比本科院校整体偏低,受高职办学定位的影响,大多数学校为追求毕业率,把培养上手快的学生做为人才培养质量的“试金石”,“重技能、轻素质”,使礼仪课程教学附属于专业教育。受这些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误以为学好技能就万事大吉,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各类专业的职业资格考证上。事实上,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肩负着学生求知和做人两方面的责任,求知和做人都要以良好的礼仪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文化活动,教育强调的是“成人”,而不是“治器”。学校育人功能异化,使学生礼仪意识淡薄。

2.礼仪课程的开设有专业性

在调查了高职礼仪课程开设情况后发现,一些服务性较强的专业,如文秘、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主持与播音等专业都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开设了相应的礼仪课程,如《秘书礼仪》、《商务礼仪》、《旅游服务礼仪》和《现代礼仪》。而其它专业的学生只能通过公共选修课、讲座或自学等形式学习相关的礼仪知识。而公共选修课因为课时数、开课时间和选课人数等方面的限制,在实践教学课程内容的系统和丰富上有所欠缺,可能会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学不到系统的礼仪课程,出现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和交际能力的问题。[1]

3.礼仪教学专业化和规范化程度不高

荀子曰:“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礼仪教师作为礼仪知识的传播者,应首先做到知礼、懂礼、守礼。在师资结构方面,礼仪课程专任教师严重不足,大多数礼仪课教师是由其它专业课老师兼任且均为自学或简单培训,加之教师在评职称难、科研压力大、教学任务重的情形下,都不愿意投入太多的精力进行课程教学研究和改革。教学团队中,基本上没有来自行业企业的富有礼仪服务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由于理论教师在礼仪规范和操作方法上的不规范,尽管教师主动示范,但不能使抽象的规则达到更好地应用。

4.礼仪教学理论课时较多,实践偏少

良好的礼仪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在社会化过程中不断地接受系统培训才能习得。而目前,礼仪实践能力的培养恰恰是教学内容的薄弱环节。高职院校礼仪教学受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校内实践教学环境的影响,实践课时开出率受到很大的限制,基本上还是教师在标准教室里讲,学生在下面听的传统的授课方式。很多学校没有形体训练室、化妆室,仪容、仪表、仪态的训练不能很好地展开,加之校外实训基地缺乏,导致礼仪实践教学严重不足。

三、将礼仪课程引入通识教育的途径

通识教育着重教育的内在价值,侧重于人的精神意识的现代化。将礼仪课程引入通识教育,注重学生礼仪修养,强化对他们未来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及做人的人格教育,可为学生在工作上树立优良的职业操守打下坚实基础。高职院校应成立专门的“通识课程委员会”,对礼仪课程进行顶层设计,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师资等多方面进行整合创新,使其精致化、规范化。

1.把礼仪课程写入人才培养方案

爱因基坦指出:“用专业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能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把礼仪课程作为大学生的通识必修科目,写入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就像大学英语课、大学体育课一样,规定相应的学分,放在入学后第一学年修完。礼仪课程任课教师要与教研室主任和辅导员老师一起认真研讨教材,根据不同专业和职业、行业特征,以及高职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对礼仪课程体系进行深入地整体规划和精心设计,规范礼仪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2.重视礼仪课程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公关礼仪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要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标准,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基本教学方法,全面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用项目做载体,把实践作为主要教学手段,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养成和实际操作能力,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主动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制订独立的礼仪课程实训计划。要像重视理论教学一样重视实践教学,将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相结合,实践课时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总课时的40%。为克服公关礼仪实践教学的随意性,建议将礼仪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教学计划分开设置和执行,要求两类教学的教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保持沟通和衔接。通过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或结合实习、实训场所作为礼仪课程教学工作的重要课堂,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3.改进礼仪课程教学的考核方式

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对礼仪课程的考核进行改革。加强对教和学的过程管理,改变课程学习前松后紧的传统方式,使礼仪知识能够边学边用。考核可采用独立单元模块任务考评,累计合成期末成绩的考核方法。在相对独立的几个模块中设有规定实训任务,各任务完成后成绩累计占课程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平时成绩含课堂练习、作业和课堂表现),各模块考核若不合格可以随时申请补测,如最后累计仍不合格的,必须进入下一学期的补考,由此形成礼仪知识传授与学生礼仪养成教育的有机结合。

4.体现礼仪教学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礼仪自身特点之一就是规范性。(1)构建礼仪课程的教学团队。为突出礼仪教学的专业性,可聘请来自礼仪服务一线的兼职教师与具备礼仪专业知识的教师形成教学团队,团队成员间在知识和能力上优势互补,构建起良好的礼仪教学平台。(2)选定与课程配套的高职礼仪课程教材。改变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惯例,从岗位工作业务出发,选择突出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教育特色,使用适合高职通识类课程开设需要的教材。在教材使用的同时,借助多媒体和网络进行教学,随时扩充礼仪课程学习内容。(3)注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采用讲练式、模拟式、案例教学等多种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情境模拟或真实情境中,自觉地践行礼仪规范和操作方法。

5.注重隐性课程对礼仪教育的积极作用

(1)加强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建设。精心设计校园人文景观,可在校园内增设名人雕像,设立名人名言宣传橱窗、展板,教室里悬挂伟人画像等方式,努力营造体现浓厚社会公德的校园环境文化。(2)强化学校的管理制度。通过外显的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内化为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注重礼仪的传承,要与学生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和谐师生关系。教师作出榜样,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意识与行为。

参考文献:

[1] 陈德荣.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礼仪养成的研究

[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2,(9):53.

第3篇:教育行业礼仪培训范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素质 环境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竞争的加剧,各行各业对其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调了要将素质教育特别是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高职生的素质教育主要以职业素养养成为实现途径,培养高职学生崇高的职业理想、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职业能力。因此,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也必须要把学生的职业素养养成与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等的培养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地做好学生的职业素养养成教育。

职业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核心,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环境建设,是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和保障,也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内涵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一部分高职院校不仅设计建设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培养方案,还完善并建设了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基地和机制,可称之为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养成环境建设。本文重点通过剖析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机制、措施、成效等,探讨职业素质养成的环境建设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一、氛围感化——企业文化环境建设

职业素质是指从事某个职业的人自身所具备的适应此职业的内在自身条件,是否适应主要是取决于职业素质能否达到职业对其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不同的职业对其从业人员又有不同的要求。职业素质的培养既离不开内因个体倾向的优势作用,又要靠外因教育灌输和氛围熏陶的影响,按照学生将来职业方向的培养要求,在职业教育的环境建设中注重渗透行业和企业的特色文化,不仅有利于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而且更有利于学生良好职业习惯的养成。

首先,要紧紧抓住新生始业教育这一环节,通过聘请行业专家、专业教师、优秀校友举办讲座和现身说法,让学生尽快了解所学专业,喜欢所学专业,热爱所学专业,把专业思想和职业愿景联系起来。其次,要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上,注重融入行业特色和企业文化,通过校园楼宇冠名、企业理念与文化上墙、校友风采展览等,直观展示优秀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涵,通过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理念外化式的教育。再次,要把企业优秀文化模式和技术优势引进学生的第二课堂,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和形式,深化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把学生专业理论学习、专业技能训练和学生的兴趣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最后,要把知识讲授、问题研讨、参观调查、社会实践等结合起来,通过举办行业、企业的优秀人士对话访谈,学生亲自采访杰出校友、成功人士,邀请已毕业的本专业优秀的校友或者业内知名成功人士讲座等,实现未来自我形象的理想塑造,培养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自豪感。

二、品德优化——职业道德环境建设

职业道德是指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不同的职业对职业道德的内涵和要求也不尽相同,职业道德是职业人确立职业信念,调整职业行为,追求职业理想的根本保证。职业道德是职业素质的首要方面,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是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核心,高职院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注重职业道德培养为重点,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把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精神。

职业道德的养成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需要长期的引导、培养和养成训练,无论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还是职业道德的养成,也都需要与其相匹配的职业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因此,高职院校应十分重视校园德育环境建设,加强学生第二课堂的基地和环境建设,为有效开展职业素质养成搭建平台,充分发挥隐形教育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就有高职院校设计了以诚信文化为核心的职业道德环境建设项目,以技术能力为核心的职业素质拓展环境建设项目,以仪表形象为核心的职业礼仪培训环境建设项目,建设了供学生开展职业素质教育与实践活动的职业素质养成基地。

职业素质养成基地的建设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提供了硬件保障,同时也促进了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和提升的机制建设,通过软、硬件建设营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职业素质养成氛围。以诚信文化为核心的金融职业道德环境建设,把诚信教育和行为观测、考核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提升学生诚信意识和诚信品德。在诚信观察中,建立了观测的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包括诚信品德指标、诚信生活指标、诚信经济指标、诚信学习指标和诚信就业指标等项目,一级指标下设二十多项二级指标,如诚信概念认知度调查、个人日常诚信行为态度调查、对待他人诚信行为态度调查、言行一致情况调查、体育器材借用偿还情况、诚信伞丢失情况、助学贷款还贷情况、诚信考试情况等,通过实测和问卷调查获得二级指数,并定期对比诚信指数。构建以诚信文化为核心的金融职业道德环境,不仅推进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更有效提升了金融“职业人”的从业能力,从而有助于其职业能力的更好发挥。

三、业务深化——职业能力环境建设

素质靠养成,能力靠训练。无论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还是职业素质的养成,都需要营造业务能力深化的氛围和职业能力提升的环境。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既要遵循教育规律,还要遵循市场规律,既要符合社会需求,还要考虑学生个人需要,按照职业发展对职业人的内涵要求来培养高职学生,不仅使其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而且还可以适应社会发展对职业人的新要求。  能力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实践教学提高职业能力的必然环节。高职院校应特别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环境建设,通过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改善实训基地条件,把模拟仿真教学和真实的实习、实训结合起来。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要注重普通性培训和通用性训练,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群的基本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通过专业实训、岗位实习和顶岗实践等形式,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对校内实训基地的重要补充,它更强调现场性和专业性,它能保证学生实践训练的真实性,在从业人员的专业指导下,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学校要注重与相应的行业密切合作,借用企业和行业的师资力量培养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高业务能力。高职院校还应重视把职业教育向企业延伸,鼓励一些技术上先进、经营上良好、又热心与高职院校共同创新的行业和企业单位,吸引它们参与到高职教育的实训基地建设中来。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在生产和服务的第一线为行业和企业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展示高职学生的职业才华和能力,也为今后的求职和从事职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技能强化——职业操守环境建设

有了正确的职业意识,并不等于有了良好的职业能力和职业习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职业操守的培养是确保高职学生良好职业行为习惯养成的保障。在职业操守养成环境建设中,不单是学生实习、实训的硬环境建设,更重要的是学校与企业、行业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实习与就业、创业相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的软环境建设。

激发高职学生职业兴趣是培养他们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前提,职业兴趣有助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提高反过来会激起更高的学习兴趣。鼓励各种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兴趣的学生社团的建立,把高职院校的学生第二课堂社团活动与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紧密结合,更好地发挥学生社团在学生职业素质提升中的积极作用。通过组织一些与专业有关的职业素质培养活动和竞赛,寓职业教育于文化娱乐活动之中,引导学生热爱所学专业,树立职业意识,培养职业道德,塑造职业形象,提高职业能力。通过开展技能尖子培养工程和举办技能竞赛活动,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带动学生学习技能、练习技能的兴趣。加强学生技能协会的指导和训练,带动广大同学参与技能训练,提升职业技能水平。

五、仪表美化——职业礼仪环境建设

礼仪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社会的交往和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而且社会越进步,生活越社会化,人们也就更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同样职业人在从事职业活动中,更需要有其相应职业礼仪的要求。职业礼仪是职业素养的基本要素之一,职业素养养成教育中应在做好专业、能力教育培养的同时,要在确保学生职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训练和培养,注重学生的具有职业特色的职业礼仪培训和良好职业习惯的养成,积极构建立体化职业素质养成平台。

第4篇:教育行业礼仪培训范文

关键词:现代礼仪;形体训练;中职教育;综合素质

近年来,国家把发展中职教育放到了突出位置,而职业学校主要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来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应用型人才。形体礼仪是广大职业院校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的必修课或选修课,通过形体礼仪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和表现力,使学生以优美的姿态和良好的气质从事职业技术工作。

一、形体与礼仪

形体与礼仪,其基础是“形”。首先,从“形”的感觉开始,即体态感觉,以找到“提”“收”“松”“挺”的正确的最佳形体感觉及精神状态,对形体气质加以强化;然后,针对“形”的状态加以调整,即形体训练,以对身体各个部位分别进行塑造、修饰,使身材得到改善;最后,对形体动作和表现加以约束,即展现礼仪美。无论怎么训练形体、改善形体,最终都将回归于仪态。通过礼仪学习,使学生拥有高水准的、符合职业形象要求和适应社会交往的礼仪标准。

二、形体礼仪课程对于中职教育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中职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形态的可塑性很强,形体礼仪课程内容丰富,既能全面塑造身体,增强肌肉的控制能力,又能培养正确的感知觉,矫正身体的不良姿态,改变学生形态动作的原始状态,提高灵活性,增强可塑性,从而使学生在形态结构上趋于理想化,彰显体态美。

2.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气质,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一般来讲,经过系统的形体礼仪课程的青少年,除了身材素质优秀外,还表现为举止得体,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处事方式,能够充分展示出青少年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科学而正确的审美观,在追求美的过程当中,能把握真、善、美的内涵,脱离低级趣味。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竞争力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善于与人沟通是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如果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就难以和服务对象良性互动,无法提供优质的服务。形体礼仪课程不仅能培养身体协调能力、气质修养,而且能够起到陶冶情操、激发自信心和进取心的作用,使学生获得未来从事管理、服务工作的职业素质,增强职业竞争力。

三、在中职教育中形体礼仪课程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尽管形体礼仪课程已经纳入中职学生的课程表,但师生的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

1.教学目标模糊、师资配备随意、教学场地固定、教学内容落后

当前很多学校虽然已经开设了形体礼仪课程,但学校对形体礼仪课程对于中职生的基本修养和就业能力塑造的重要性并不明确,不清楚形体礼仪课程与中职其他教学课程该如何衔接,不清楚形体礼仪课程的教学框架和软硬件配置,这样,就存在教学目标模糊、非专业教师教学、教学内容偏理论化和非理论实践相结合、没有专业的教学场地等问题。

2.形体与礼仪相关课程相互隔离

当前很多学校开设的形体与礼仪课程是将二者相互隔离的,或多重视理论教学,偏重礼仪知识的传授而缺少形体训练的支撑;或仅仅重视形体训练却未关注学生礼仪的培养,形体与礼仪未能较好地结合,难以达到使学生内外兼修、学以致用的效果。学生对形体礼仪课程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3.学生自身的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学生认为形体礼仪课不是主课,只是简单的身体训练,动作枯燥单调,存在“上课就是混”的思想,这种思想上的错误认识往往导致学生在训练时不认真、敷衍了事。教师应该在每期的形体训练课开始前进行理论课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形体训练的内容,充分认识形体训练的重要性,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重视形体训练,还能够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四、形体礼仪课程在中职学校发展的措施

1.专业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言传身教,身教更重要。”中职生普遍年龄较小,但思想活跃,对新鲜的东西接受起来非常快,崇尚榜样的力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形体礼仪教师在举止言行、穿着打扮、神态气质方面都可以影响到学生并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因此,教师要做到普通话标准、使用文明用语、衣着搭配合理、落落大方、做事得体。从自身做起,将礼仪教育渗透到教学当中,为学生树立美的典范。

2.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形体训练对动作要求到位、协调、幅度大、节奏感强、姿态优美,并要求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练习。音乐伴奏在形体训练中是进行美育教育的良好手段,优秀的伴奏曲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动作的表现力。因此,在形体训练的同时要教会学生划分音乐作品或开设专门的音乐讲座,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3.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加入多种元素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形体礼仪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教学当中,可植入情境教学,可以选择学生乐于接受又适合教学的流行音乐,将生活中的坐、立、行等基本体态编成各种组合,并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需要对组合加以设计,这样更能突出该专业的技能特点。

在教学中,让学生有听的时间、思考的时间、看的时间、动的时间,让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去帮助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让学生愉快地完成学习,丰富了学习内容,而且增长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了团队精神。

总之,形体礼仪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判断人的基本素质的重要标准。中职学校是为社会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平台,将形体礼仪课程提高到核心教学内容的重要位置,除了有助于传授职业技能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为社会打造体态匀称、身材健美、内外兼修的综合技术人才。同时,形体礼仪课程也不必拘泥于传统课堂的理论知识,而应该将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将形体与礼仪结合起来,将专业特质和学生个人气质有效融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行为特点设定教学内容,全方位地激发学生对于形体礼仪课程的热爱,养成良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第5篇:教育行业礼仪培训范文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各行各业对大学生的职业礼仪等职业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具有专业特性的职业礼仪已成为大学生立足职场的重要条件。如何适应这一社会需求,已成为摆在每一所高职院校及每一位高职学生面前必须思考的一大问题。高职教育本身就是面向就业的教育,具有浓厚的职业色彩,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的教育,更要重视对他们包括职业礼仪在内的人文素养教育。只有加强职业礼仪教育,使大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择业取向,培养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礼仪,才能使他们的个体行为与社会的要求相协调,成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曾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管仲曾经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文明礼仪是做人的基础,是大学生成人、成才不可或缺的。但职业礼仪行为不可能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自发形成,只有在系统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被理解、吸收、消化,并转化为内在的思想观念。我们对学生进行职业礼仪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知礼、懂礼、习礼、用礼,通过多次的实践和练习,养成自学遵守的良好行为习惯。大学生显性的职业素养,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来验证学生拥有的资质、行为和技能,但更多的隐性礼仪素养需要我们通过礼仪教育加以实现。礼仪作为沟通的载体,它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好像是学生的名片,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剂和人际沟通的通行证。把礼仪课程引入学校的通识教育,并作为高职学生的必修课,通过对职业礼仪的学习训练,切实提高自己的职业礼仪修养,塑造良好的个人职业形象,成为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忠于职守、气质高雅、举止得体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胜任各企事业单位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工作。

二、当前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教学现状

1.学校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职学生文化素养水平比本科院校整体偏低,受高职办学定位的影响,大多数学校为追求毕业率,把培养上手快的学生做为人才培养质量的“试金石”,“重技能、轻素质”,使礼仪课程教学附属于专业教育。受这些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误以为学好技能就万事大吉,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各类专业的职业资格考证上。事实上,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肩负着学生求知和做人两方面的责任,求知和做人都要以良好的礼仪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文化活动,教育强调的是“成人”,而不是“治器”。学校育人功能异化,使学生礼仪意识淡薄。

2.礼仪课程的开设有专业性

在调查了高职礼仪课程开设情况后发现,一些服务性较强的专业,如文秘、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主持与播音等专业都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开设了相应的礼仪课程,如《秘书礼仪》、《商务礼仪》、《旅游服务礼仪》和《现代礼仪》。而其它专业的学生只能通过公共选修课、讲座或自学等形式学习相关的礼仪知识。而公共选修课因为课时数、开课时间和选课人数等方面的限制,在实践教学课程内容的系统和丰富上有所欠缺,可能会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学不到系统的礼仪课程,出现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和交际能力的问题。

3.礼仪教学专业化和规范化程度不高

荀子曰:“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礼仪教师作为礼仪知识的传播者,应首先做到知礼、懂礼、守礼。在师资结构方面,礼仪课程专任教师严重不足,大多数礼仪课教师是由其它专业课老师兼任且均为自学或简单培训,加之教师在评职称难、科研压力大、教学任务重的情形下,都不愿意投入太多的精力进行课程教学研究和改革。教学团队中,基本上没有来自行业企业的富有礼仪服务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由于理论教师在礼仪规范和操作方法上的不规范,尽管教师主动示范,但不能使抽象的规则达到更好地应用。

4.礼仪教学理论课时较多,实践偏少

良好的礼仪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在社会化过程中不断地接受系统培训才能习得。而目前,礼仪实践能力的培养恰恰是教学内容的薄弱环节。高职院校礼仪教学受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校内实践教学环境的影响,实践课时开出率受到很大的限制,基本上还是教师在标准教室里讲,学生在下面听的传统的授课方式。很多学校没有形体训练室、化妆室,仪容、仪表、仪态的训练不能很好地展开,加之校外实训基地缺乏,导致礼仪实践教学严重不足。

三、将礼仪课程引入通识教育的途径

通识教育着重教育的内在价值,侧重于人的精神意识的现代化。将礼仪课程引入通识教育,注重学生礼仪修养,强化对他们未来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及做人的人格教育,可为学生在工作上树立优良的职业操守打下坚实基础。高职院校应成立专门的“通识课程委员会”,对礼仪课程进行顶层设计,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师资等多方面进行整合创新,使其精致化、规范化。

1.把礼仪课程写入人才培养方案

爱因基坦指出:“用专业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能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把礼仪课程作为大学生的通识必修科目,写入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就像大学英语课、大学体育课一样,规定相应的学分,放在入学后第一学年修完。礼仪课程任课教师要与教研室主任和辅导员老师一起认真研讨教材,根据不同专业和职业、行业特征,以及高职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对礼仪课程体系进行深入地整体规划和精心设计,规范礼仪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2.重视礼仪课程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公关礼仪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要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标准,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基本教学方法,全面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用项目做载体,把实践作为主要教学手段,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养成和实际操作能力,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主动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制订独立的礼仪课程实训计划。要像重视理论教学一样重视实践教学,将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相结合,实践课时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总课时的40%。为克服公关礼仪实践教学的随意性,建议将礼仪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教学计划分开设置和执行,要求两类教学的教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保持沟通和衔接。通过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或结合实习、实训场所作为礼仪课程教学工作的重要课堂,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3.改进礼仪课程教学的考核方式

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对礼仪课程的考核进行改革。加强对教和学的过程管理,改变课程学习前松后紧的传统方式,使礼仪知识能够边学边用。考核可采用独立单元模块任务考评,累计合成期末成绩的考核方法。在相对独立的几个模块中设有规定实训任务,各任务完成后成绩累计占课程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平时成绩含课堂练习、作业和课堂表现),各模块考核若不合格可以随时申请补测,如最后累计仍不合格的,必须进入下一学期的补考,由此形成礼仪知识传授与学生礼仪养成教育的有机结合。

4.体现礼仪教学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礼仪自身特点之一就是规范性。(1)构建礼仪课程的教学团队。为突出礼仪教学的专业性,可聘请来自礼仪服务一线的兼职教师与具备礼仪专业知识的教师形成教学团队,团队成员间在知识和能力上优势互补,构建起良好的礼仪教学平台。(2)选定与课程配套的高职礼仪课程教材。改变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惯例,从岗位工作业务出发,选择突出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教育特色,使用适合高职通识类课程开设需要的教材。在教材使用的同时,借助多媒体和网络进行教学,随时扩充礼仪课程学习内容。(3)注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采用讲练式、模拟式、案例教学等多种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情境模拟或真实情境中,自觉地践行礼仪规范和操作方法。

5.注重隐性课程对礼仪教育的积极作用

第6篇:教育行业礼仪培训范文

关键词:礼仪训练;行为自律;实效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一、自律的含义

自律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规范指引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求、约束自己,在一些是非对错面前,能明白要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在一定的道德规范面前能够约束自己、管束自己。换句话说,自律就是自己要求自己、自己监督自己、自己管控自己、自己规范自己,使得自己能有比较正确规范的行为。

二、影响自律能力的主要因素

教育是个复杂的问题,影响高职生自律能力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高职生自身的心理因素、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学校对学生的忽视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都是造成高职生自律能力差的原因。如何提高学生自律能力这个问题是当今社会学校讨论比较多的问题,简单来说,要想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只有学生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提高自律能力。单纯靠学校的教育是不能做到的,这还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学校只能起到引导、帮助的作用。本文提出的通过礼仪训练的方法来提高自律能力,主要是想在学校方面达到以下几个教育目的:①通过个人素质礼仪训练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②通过团队沟通等礼仪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沟通、团队合作与自我管理能力;③通过礼仪训练开发课程资源,帮助学生提高个人素养。

三、问卷调查及分组准备

本次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同一专业的两个班级学生的自律行为做了一个分析统计,以了解学生行为自律的情况,为开展礼仪培训做好准备。只有充分了解了学生的行为自律水平,才能在后面的实践检验中得出比较准确的有意义的结果。参加此次问卷调查的学生共有103人,笔者通过这次问卷调查发现,参与调查的学生行为自律水平参差不齐,个体差异较为明显,为此选取其中一个班51人作为礼仪训练组,将在以后的课程中加入礼仪训练学习,将另一个班52人作为对照组;经过一个学期的对照试验后再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

四、对分组礼仪培训结果的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分组对照试验,参照第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和第二次问卷调查结果,经过统计得出以下结果:礼仪训练组学生的行为自律水平较对照组学生的行为自律水平提高较为明显。虽然本次调查对象较少,但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通过礼仪训练,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行为自律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提供帮助,因此通过礼仪训练提高学生的行为自律水平的办法是可行的。

五、总结

培养学生自律意识,提升学生自律能力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的课题。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及职业核心能力,其中自律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同时也是比较难培养的。通过学校的教育来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需要有切实可行的方法,通过礼仪训练方式来提高学生行为自律能力的方法对现阶段的学校教育来说是可行的,实验证明,这一方法也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第7篇:教育行业礼仪培训范文

1.服务行业短期礼仪培训的社会意义

1.1创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和谐社会理念自被提出来以后,就得到了多方面的肯定,各个领域都在努力践行这一理念。服务行业作为我国三大产业之一,贯彻落实和谐的理念是必然的选择。服务行业就是与消费者打交道的行业,无论是从消费者类型上说,还是从消费者数量来说,其他行业都是无法比拟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服务行业与消费者之间产生的矛盾也很多,给社会和企业都带来了消极影响,如何减少矛盾的发生,是社会和服务行业研究的重点问题。礼仪不仅仅代表的是礼貌,更是一种素质,因此在服务行业中,加强礼仪培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既能够提升服务行业的整体形象,又能提高我国人民整体素质水平,为和谐社会的创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服务行业转变发展思路的必然选择

服务行业要想真正的以服务来获得利益,最应该做的是服务令消费者满意,而服务令消费者满足的最佳方法就是对其进行礼仪性的服务。很多服务行业的高层只是单纯的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问题,针对消费者消费能力的不同对其进行不同的服务,这种做法不仅伤害了消费者,严重影响了该行业的形象。因此服务行业的决策者应该转变发展思路,不仅要以经济效益来衡量企业发展,还应该从更多的角度来考量企业的发展,这样才能使企业获得长远发展。顾客就是上帝的理念已经成为服务行业的服务的宗旨面,服务行业的高层更应该将其贯彻落实,让每个消费者都成为上帝。

1.3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法

礼仪代表的不仅仅是现代的中国,更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当然这里所说的礼仪只是以中国礼仪为重点,还指国际上普遍认可的礼仪。如果服务行业能够做好礼仪培训工作,也可以说是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定期短期的培训,都相关人员都能够了解中国礼仪文化,逐渐的就会成为个人素质的一部分。因此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服务行业,都应该进行礼仪培训,因为大多数服务行业很难有大段时间进行礼仪培训,但是也要轮流进行短期的礼仪培训,让员工掌握礼仪要点,能够针对不同的消费者采用不同的礼仪方法进行沟通。而且通过培训也能够增加培训单位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服务行业短期礼仪培训的实现途径

2.1提高服务人员对礼仪服务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

服务礼仪实际上就是在服务过程中对别人表示尊重的一种规范化行为,尊重服务对象同时也是尊重我们服务人员自身。所谓服务意识实际上就是对服务工作怎么看。通俗地讲服务就是为别人工作,为社会工作,为单位工作,为公民工作,为人民服务。全社会就是一个相互服务的整体体系,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双向的,无所不在的,是神圣又崇高的,是都不可或缺的。老师今天在为学员搞培训,老师是在为学员服务,明天老师去银行办业务,学员又在为老师服务。因此要教育服务人员首先对工作要有崇高感,其次要有平等感,要有爱,然后才会有慈善有宽容,才有礼仪。从某种意义上讲,正确的服务意识比训练有素的专业技能更重要。它会使服务人员更好地爱岗敬业,勤俭自强,甘于奉献。所以有没有服务意识,有没有正确的服务意识,是在培训工作中应首要解决的问题,只有树立了"自知之明、善解人意、无微不至、不厌其烦"的正确的服务意识,才能做好服务工作,同时也会赢得社会对自己人格的尊重。

2.2确定短期礼仪规范服务培训的具体内容

(1)针对社会服务人员的具体情况以及短期培训的短时高效的性质,短期培训应严格区别于在校学历教育学生的系统的礼仪教育。社会服务行业的服务人员普遍来自于社会,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大多数人对礼仪知之甚少,更谈不上接受过正规的礼仪训练。少数受过礼仪教育的服务人员,当把课堂上的礼仪理论与具体的行业工作对照起来,也是一头雾水,不知从何入手。而工作的需要,他们又不可能像在校生那样长期的作在校园里接受系统的礼仪培训,因此,在培训内容及具体操作上,要充分考虑短期培训所具有的特点确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

(2)作为承担培训任务的职业学校。要把各行业的短期培训任务纳入学校的总体工作计划中去,并在具体工作中根据社会各行业不同需求及时进行补充和调整。各行业也应对自己的礼仪服务培训做出计划,并按照实施,以提高行业的服务形象。要明确培训目的,努力达到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使学员改善自己的仪容仪表,懂得设计与本行业相适应的服务形象,明晰市场的竞争意识,树立正确的沟通观念并掌握礼仪技巧,从而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选择正确合适的教学培训内容。把礼仪基本技能与具体行业特点紧密结合。通过掌握仪表仪容的基本要求,并结合本行业的特点,塑造出自己专业的,优雅的符合本行业特点的职业形象,同时注意掌握礼仪规范的站姿、坐姿和步态等规范的仪态和举止,全面了解并掌握本行业服务过程中的必备礼节,并逐步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以此来提升行业的服务质量。

2.3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以短时高效为培训核心,以长期实施监督、行为养成为培训目的。学校与企业联手打场礼仪培训的持久战。具体可采用集中授课,理论结合实际,可在课堂上集中强化进行站立走以及微笑等的模拟训练,反复说出服务礼貌用语,同时结合情境训练,让学员尽快从心理上接受并进入服务角色。礼仪是一门行为科学,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二十一次的重复。因此,如何把课堂上的理论化为日后自觉的行为习惯,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岗位上的监督和检查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综合起来看,服务行业的短期礼仪培训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各服务行业与培训学校互相服务、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一件好事情。只要全社会都能提高认识,各司其职,相信我们国家的服务行业必会盛放文明和谐之花朵。

第8篇:教育行业礼仪培训范文

【关键词】职业院校 礼仪技能教学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3C-0159-02

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礼仪技能教育正日益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关注,尤以职业院校最为明显。各职业院校基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需求,纷纷开设了礼仪技能课程。然而,诸多问题的存在导致职业院校礼仪技能教学陷入窘境,这种状况已经受到不少研究人员的关注,学界一致认为必须对职业院校礼仪技能教学进行改革,为礼仪技能教学顺利走出窘境寻找新的出路。

一、职业院校礼仪技能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效果不明显

经过多年的礼仪技能教学,职业院校校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不文明和欠文明现象,有些甚至出现在礼仪技能实践教学过程中。这说明,职业院校礼仪技能教学的效果是不明显的,仍有待提高。

(二)教学内容保守单一

职业院校在整体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保守单一,表现出明显的功利目的。礼仪技能的教学在多数职业院校都是安排在就业指导课程中,以一个准专业的模块出现。因此。礼仪技能教学在这些院校里其实就是以求职礼仪技能教学为核心的,礼仪技能教学的内容被人为地、偏执地限定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过于功利化。一般来说,教学内容和范围的限缩,应该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但正如前文所述,教学效果却并不明显,所以限定礼仪技能教学内容和范围并非明智之举。礼仪技能教学内容不应该屈居就业指导课程某一模块的地位。职业院校的教学以就业为导向是合理的,但以就业为导向不表示礼仪技能教学的内容就应该限定在就业指导范围。礼仪技能教学究其实质是属于学生综合素养教育范围的,是践行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脱离素质教育框架谈礼仪技能教学,人为地将礼仪技能教学与素质教育割裂开来,是一种方向上的错误。将礼仪技能教学内容限定在就业指导范围内,弊大于利。

(三)师资力量薄弱

笔者就职业院校礼仪技能教学师资情况对所在学校周边的职业院校进行过调查,从结果看,各校均很少有礼仪技能教学的专任教师,甚至有的院校连名义上的礼仪技能专任教师都没有。教师往往属非自愿被安排授课,多数是暂时无法安排教学任务的教师,尤其是那些专业整合后被淘汰的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年龄整体偏大、学历偏低。有少数是从没有专业、职称、职务或学历优势的艺体、思政等教师中抽调出来的。这些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礼仪理论和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经过必要的转岗培训,创新能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都有待提高。而且,取得礼仪培训师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者为数极少,“双师”比例极低,这与现今社会对职业院校礼仪技能教学的期望极不匹配,与实现礼仪技能教学目标的师资要求相去甚远。

二、职业院校礼仪技能教学的对策

(一)科学重构教学内容

就礼仪技能的功能和教学目标看,礼仪技能教学内容宜分为两个模块,即公共模块和专业模块,两个模块又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为若干子模块。公共模块内容所有学生都要学习和掌握,专业模块是针对礼仪技能有特殊或更高要求的特定专业而安排的,因专业而异,但并非所有专业都有必要开设专业礼仪技能模块。

公共模块旨在帮助学生外塑形象,内炼修为,提高综合素养。通过公共模块的学习,学生培养宽容、理解、诚恳、谦逊的态度,练就讲究礼貌、谈吐文雅、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的行为举止,具备得体地处理内部和外部各种事务、在工作中协调与上下级和同事间各种关系的基本礼仪技能。公共模块按工作场景应包括如下子模块:接待礼仪、办公室礼仪、商务酬宾礼仪、差旅礼仪、商务活动主持礼仪等。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在公共模块中安排涉外礼仪与礼俗的教学内容。从功能方面看,公共礼仪技能教学的内容应至少包括语言礼仪技能、行为礼仪技能和仪态礼仪技能。

专业模块则只对部分专业有特别意义,例如文秘专业学生对礼仪技能的要求比机械专业学生相对可能要高些。针对这些对礼仪技能要求高或者特殊的专业,需要单独研究专业模块的设置,对于该模块的子模块的安排当以岗位需求为基础,可以考虑将这个模块安排进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就业指导中个性指导的内容。

两个模块的设置,能较好地适应不同专业学生对礼仪技能的不同要求,也能较好地促进教学人员从事不同层次的教学与研究,促进教师在礼仪技能教学领域也做到术业有专攻,进而提升教师整体的教学能力和素养。

(二)以强化实践为目的,丰富教学形式

1.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充分运用各种可用载体营造礼仪氛围。礼仪技能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不仅表现为单纯的课堂教学和相关的实践教育活动,还表现为其他多种形式。应充分运用各种可用载体营造礼仪氛围,将礼仪技能教学和学校的常规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完美地结合起来,采取可持续的教学形式,提高礼仪技能的教学实效。

首先,将礼仪技能教学和学校的常规管理相结合,培养学生尊崇规范的意识。以开设礼仪技能课程为基础,以“文明做人”为主线,以规章制度为依据,以常规管理为重点,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将礼仪技能教学和学校的常规管理结合起来,重在教育学生明白规范之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礼仪其实就是一种规范,是个人道德修为、文化涵养和交际能力的外化形式。这种形式实质是从礼仪的规范属性出发,尝试从源头解决问题。

其次,将礼仪技能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现代社会各种资讯泛滥,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日益明显,而学生的识别能力非常有限,所以环境的营造就特别重要。职业院校学生礼仪技能教学也可以通过环境配置的方式进行。这里的环境配置其实可以通过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来实现。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孕育学生的文化意识,而文化育人又是自在化、生活化的教育形式。文化氛围愈浓郁,愈有利于学生文化品格的自觉形成。校园文化建设应当坚持正确导向,坚持营造人文氛围,注重发挥校园活动正面的、积极的作用。坚持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举行礼仪技能竞赛、举办人文素质讲座等方式,有效、无缝地融入礼仪技能教育。

再次,将礼仪技能教学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现代社会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整体素质良好的人,方能具备竞争优势。礼仪技能教育,从本质上说属于素质教育。礼仪技能教学也应因材施教,要求学生从小处着眼,不断丰富自己的礼仪技能。学校应结合形势,针对性地开展相关讨论活动,督促学生全面树立竞争意识,提高文明素养,养成文明

习惯,形成健康人格,进而增强综合素质。

最后,利用网络优势,开展礼仪技能教育。学校可通过在校园网上建立礼仪专栏,设置娱乐、欣赏、互动等版块,在网上进行礼仪技能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专栏过程中进行体验,通过现代网络渠道感受礼仪文明修身的氛围,从中接受礼仪技能教育,提升礼仪技能。

2.丰富礼仪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升礼仪技能。职业院校礼仪技能教学的根本宗旨并不在于使学生获得多少礼仪知识,而在于使学生习得礼仪技能。而技能的习得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实践,因此应丰富礼仪实践活动。

首先,组建经济实体,为社会提供礼仪服务。学校成立礼仪服务实体,采用公司或者其他的企业形式,承接校内外各种礼仪服务业务,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而非模拟的礼仪服务工作场景,可以满足学生礼仪技能实习、实训等实践的教学,学生也可以因此而创收,整体收获是多重的,远比模拟性的实践教学效果明显。

其次,组织礼仪技能竞赛,提高教学实效。礼仪技能竞赛其实就是一种赛场教学法,是根据礼仪技能教学的需要,组织学生参加礼仪技能比赛,将教学场所从教室移至赛场,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都能体验和感受,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礼仪技能的兴趣,教学与竞赛紧密集合,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提高教学实效。组织礼仪技能竞赛过程中,很多人只看重竞赛的结果却忽视赛前和赛后的过程,认为赛前和赛后阶段并不重要,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赛前和赛后阶段恰恰是礼仪技能竞赛的最重要的阶段。赛前的指导、演练和赛后的总结、修整较之赛场当中的切磋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礼仪技能。从某种意义上说,礼仪技能竞赛的过程就是礼仪技能形成的过程。

最后,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礼仪实习,完善和发展礼仪技能。学校应积极为学生争取实习机会,安排学生到校外单位进行礼仪实习,使学生在交际活动中运用所学礼仪知识和技能,亲自体验和感悟,在实习中强化学过的知识,同时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为礼仪技能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奠定基础。在校外实习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勤问、勤练、勤总结,教育学生不必刻意关注实习期间所谓的报酬和其他经济上的收益,使学生明白实习最主要的是在真正的场景中历练自己,是在学习和验证如何工作。

(三)组建稳定、高素质的教学团队

礼仪技能教学其实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并非任何人都可以胜任。要强化教学效果,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是前提。各职业院校应重新认识礼仪技能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逐步建立专业的礼仪技能教学团队。教学团队采用专职教学人员和兼职教学人员结合的形式,但所有教学人员均需为专业人员。要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教学团队,必须对团队成员进行礼仪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校内的专职人员可以通过送培、挂职锻炼等方法进行培训。鼓励团队成员参加相应的礼仪技能培训资格的培训,争取获取全国性或行业性的礼仪技能培训师资格,争取所有成员都能具备“双师”素质。选聘校外的兼职人员时需考察其实际的行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只有礼仪行业的专家或专业人士并且具备相应教学能力的人员才有资格成为礼仪技能教学团队的兼职成员。

建设教学团队的另一个核心问题是稳定教学团队。稳定礼仪技能教学团队应解决好专(兼)职教师的系列归属和职称评定方面的问题。应尽快明确礼仪技能教学人员纳入哪个系列,不管这类教师是归人思政系列还是归人教育大类,都应予以明确。这表面看来是一个“名分”的问题。实际上是礼仪技能教学队伍能否稳定的最基本的问题。北京市将高校辅导员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和普通教师分离开来,建立独立的考评体系的方法,为解决礼仪技能教学人员的系列归属和职称评定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第9篇:教育行业礼仪培训范文

论文摘要:礼仪教学的实践性较强,要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学好并能学以致用,笔者认为,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结合高职商务英语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地改革礼仪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礼仪素质。

交际习俗与礼仪是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逐步渗透礼仪文化意识,尤其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更需要了解丰富的礼仪知识。因此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其具体方法可以如下:

一、开设相关的礼仪课程进行专门的礼仪训练

笔者认为可以开设《社交礼仪实训》和《商务礼仪实训》这两门课程,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礼仪知识,并能够学以致用。具体做法可以如下:

(一)改革教学内容

1.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安排课程内容。掌握礼仪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提高学生个人修养与气质是实训课程教学的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以个人礼仪、社交礼仪、商务礼仪、涉外礼仪等章节为主要内容,其余章节或自学,或以书面作业的形式完成,这样既能保证教学的重点,又能兼顾知识的系统性。

2.教学内容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社交礼仪实训课程上加入西方礼仪习俗训练;商务礼仪实训上侧重介绍在商务场合上与不同国家的人进行商务活动时需要注意的礼仪。

3.礼仪实训因其时间短,及其课程本身具有较高的形象、视觉要求,有些内容仅靠理论讲解难以让学生感受到具体的礼仪要求,为了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在课堂上适当地采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光盘结合观摩分析的方法,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理论知识的讲解突出重点和难点,力求系统生动地向学生讲授现代礼仪的基本知识。

4.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应穿插丰富的案例。

(二)改进教学方法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任务驱动法、演练法、互动法、直观感受法、对比互评法、情境法、课内外结合法等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开拓动手操作的渠道,可让学生学以致用,使能力与素质得到提高。在各种阶段性训练的基础上可举办一次难度较大的综合性“面试情境模拟表演”,模拟表演的内容由学生自定题材、人员自由组合、自选角色、自写台词、自设场景,进行精心准备并公开在课堂上表演。通过情境模拟表演,可使学生真正处于教学与实践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的体验,并能将所学的内容更好地应用于实际。

(三)改革考试方法

传统的考试方法主要是以理论考试为主,导致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死记硬背,融会贯通与实际运用的能力较差。因此,应对传统的考试方法进行改革,将重点放在实践操作的成绩上,结合实训报告、课堂表现等各方面进行综合成绩评定。礼仪实训教学应当由课堂延伸至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举办形象魅力大赛,可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礼仪的魅力。

二、将礼仪教育渗透到相关的专业课程中

文化因素教学是商务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交际习俗与礼仪如:打招呼、称赞、称谓,访友做客等都是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适时进行礼仪教育,注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更好地掌握并准确运用英语语言。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中,注重“礼貌原则”。礼貌是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礼貌既是一种普遍现象,为各社会群体所共有,又是一种个性化的交际原则,受制于不同语言群体的不同文化背景。因此,“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说话者与听话者的文化价值观有很大差异,甚至彼此完全不能接受,礼貌的话语可能伤害对方,从而导致交际失败。因此,在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中,双文化比双语言更加重要。因此将礼仪知识的讲解渗透到不同的专业课程中,使学生在不同的话题学习中比较中英礼仪文化的异同点,渗透礼仪文化意识。

学习和掌握礼仪知识是现代商务组织和个人的身份证和通行证。应及时发现礼仪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礼仪课程教学环境必将得到有效改善,形成良好的礼仪实践范围,提高礼仪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