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才专员服务范文

人才专员服务精选(九篇)

人才专员服务

第1篇:人才专员服务范文

关键词:社区管理与服务人才;专业调研计划;人才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cial management and professional service, summing up the relevant social management and service of professional requirement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understand the community management and service professionals demand further standard, for the community management and service of professional talent standard reference.

Key word:The community management and service personnel;Professional research program;talent

以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为引导,巩固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群建设成果,进一步提升本专业的教学水平,形成专业特色。2012年7月-11月间,针对省内社区管理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我们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老师对相关行业和组织,以及开办相关专业的院校进行了广泛的调研。我们组织开展了专业人才需求与分析调研,并以这样的一种数据作为专业标准制定的依据,根据职业属性和专业特点,制定了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专业标准。

1 社区管理与服务相关市场调研计划

根据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需要的不断变化与演进,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人才培养的“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已经被专业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作为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团队依据学院下发的“专业标准”项目建设要求,由专业带头人负责,成立了由专业教师、教辅人员,校外兼职教师、校外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标准”建设方案的调研团队,召开会议共同制定调研计划,确定调研主题、调研对象、调研内容、设计调研问卷。

2 本专业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农村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和农村的管理重心将转移到人们日常生活的社区,由社区承担起社会稳定、社会整合和社会服务等功能。这就意味着,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势在必行,社区建设越来越需要专业的社区工作者。社区工作,这个新兴的职业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力加强社区服务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都将加强社区管理与建设,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列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保证社会稳定的必要途径。专家指出,社会分工在配置大量人才进入社区工作的同时,快速推动社区建设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社区承担的历史使命在为社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空间的同时,也为社区人才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3 企业及相关组织与本专业对应岗位设置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各项工作特别是流动人口、下岗职工、老龄工作、社区服务等诸多新问题的出现,对城市居委会和社区工作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岗要文凭,年龄要年轻”已成为这一岗位的基本要求,工作人员也呈现出年轻化、知识化和职业化的发展趋势。目前,在街道、居民委员会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年轻化、学历也越来越高,而且不再局限于女性,很多男性也热衷于该职业。这主要是很多地方采取向社会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的办法,选聘社区居委会干部,使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不断改善,素质明显提高。

4 社区工作及人才需求趋势

城乡社区是我国社会管理体制中的重要平台,社区管理组织集党的基层组织、村居民自治组织、基层行政管理组织、社会服务组织四种身份为一体,功能多,任务重,是社会工作的主战场。社区层面社会工作领域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行政方面的工作,主要是社区管理机构,承担社会政策的落实、社会福利资源的筹集分配、社会工作信息的收集整理等;二是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主要包括社区服务中面向特殊群体的社会福利服务,有社区老年服务,社区未成年人服务,社区残疾人服务,社区特困家庭服务,社区优抚对象服务以及社区矫正、社区卫生、社区劳动保障等工作。

辽宁省共有277个街道、943个乡镇、3145个社区、29534个农村村委会、531个社区服务中心、2720个社区服务站,按一个街道(乡镇)配备一名专业社工,一个社区居委会(村委会)至少配备一名专业社工,一个社区服务中心至少配备3名专业社工的标准,辽宁省共需配备5万名左右社区专业社工。

5 企业及相关组织与本专业对应岗位设置的现状

因为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是一个涉及领域非常宽,涵盖面非常广的专业,所对应的工作岗位也比工科专业宽广的多,所以专业调研团队在岗位设置现状的调研上尽量选取和涵盖了本专业所涉及的各种领域和方向。其岗位设置分类如下。

社会福利类:社区服务中心、老人院、儿童福利院、社区福利机构的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

社区综合管理类:区街社区工作管理机构的管理人员;居委会主任助理和工作人员。

公共事业(社会公益团体):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的工作人员;社区民间组织、公益性劳动组织、家政服务中心,后勤社会化劳动组织的服务人员。

物业服务类:社区保障管理员;社区物业管理员;社区服务管理员;社区文化宣传员。

其他行政性工作:房地产管理销售人员;企事业单位从事综合行政管理员;员工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员;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策划、人事管理等管理、服务岗位工作。

6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对应的省内行业企业职业岗位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总体来说,现在的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在年龄结构、文化结构、观念素质、服务协调能力等方面,明显与现代化城市社区管理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管理人员多是转业军人或其他专业的人员,文化程度高的少,年轻的少,学相关专业的更是少之又少。正处于实践初级阶段和摸索过程中的社区建设面临重重困难。通过走访多个社区进行访谈我们了解到,目前的社区工作人员有着丰富的社区工作实践经验,但基本没有接受过专业培养和训练,面对社区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时感到力不从心,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很多社区工作人员缺乏创新意识,思维视域较窄,不利于在县域范围内进行新型社区的建设。

辽宁省社区专业相关企业及组织目前用人的基本情况总体上,一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人才总量不足,二是结构不合理,三是素质不高。

7 结束语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势在必行,社区建设越来越需要专业的社区工作者。具备良好职业道德,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人员岗位需求的发展方向。为了深入了解、熟习社区管理与服务发展的人才需求,找准职业岗位(群),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要求,更好地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高职教育工作者们会更加努力的完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必然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孙中山选集[M].人民出版社.

第2篇:人才专员服务范文

关键词:中医养老服务人才;需求状况;调查研究;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1-0014-02

当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预计2020年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但是,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匮乏,特别是中医养老服务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我国养老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2016年3月,课题组采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及问卷调查等形式与方法,对贵州省毕节市中医养老服务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 调研目的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本次调研活动,旨在了解毕节市中医养老服务行业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毕节市中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了解社会、行业和企业对中医养老服务人才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的相关要求,了解行业和企业对高职高专学校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等。

二、 调研时间

2016年3月~5月。

三、调研对象

贵州省毕节市养老服务机构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毕节市医疗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老年社会组织和团体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等。

四、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的方法主要是专家访谈、现场交流及问卷调查等。对毕节市具有代表性的养老院、敬老院、医疗服务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相关领导采取专家访谈形式调研,对以上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采取现场交流及问卷调查形式调研。

五、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的主要内容是贵州省毕节市中医养老服务相关行业和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医养老服务人员的岗位职责及岗位职业能力结构,中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信息,相关行业企业对中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及岗位能力要求等。

六、调研分析

1. 对中医养老服务人才需求的分析

优质而高效的服务,是服务类相关行业和企业的生命线。通过对毕节市中医养老服务相关行业和企业进行调研,教师深刻认识到,相关行业和企业对中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强烈和多层次的。虽然优良的服务态度、娴熟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身心素质是做好服务工作的基本前提,但是素质高、能力强和有特色的专业人才,是实现高质量服务的重要保障。中医养老服务的对象是老年人,所以对中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就更高。其不仅要求具有更熟练的岗位工作能力和更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求具有一定的健康管理、教育教学及科研工作能力。也就是说,具有复合技能的中高级中医养老服务人才,更会受到相关行业和企业的欢迎。如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掌握中医养生保健和中医药基本知识的一线工作人员以及善于经营管理、将中医药与健康养老服务融合的复合型人才等。另外,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还需要相关院校相应地加强和完善专业设置,不仅要培养中医临床和中医护理专业人才,还要培养中医养生保健和中医传统康复专业人才,更要加强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

2. 对从业人员社会能力要求的分析

通过本次调研,教师明显地感受到:行业和企业在用人时,一方面考察其专业教育的背景,另一方面更关注人才的社会工作能力和非智力素质,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岗敬业和吃苦耐劳精神,具有爱心、事业心和责任心,具有很高的情商善于沟通交流等。中医养老服务是一项新兴且具有特色的职业,它的服务对象是老年人,这就对中医养老服务人才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业务能力,而且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具有全心全意地为老年人服务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充分尊重老年人的价值观和权利,情感丰富、仪表大方、谦恭有礼、吃苦耐劳,能够营造和谐融洽的服务关系等。

3. 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富强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老年人群体对健康养老的需求、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以及养老服务人才的质量和规格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调研发现,目前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不容乐观,普遍存在人才缺口比较大、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1)人员缺口比较大。据统计,2015年底,贵州省毕节市老年人口达到101万人,分别占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15.28%和11.2%,约6.5个常住人口中就有1位老年人,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老龄问题日益凸显的关键时期,急需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特别是中医养老服务人才。而目前真正意义上的养老服务人才非常之少,能够从事中医养老服务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2)人员结构不合理。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毕节市现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一线人员,一般年龄偏大,年轻人比重偏小,87%以上的从业人员年龄在45岁左右。在这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个错误认识,认为照护老人等基础服务性工作,比较适合中年以上没有文化的人员来做。二是性别结构不合理:毕节市现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一线人员,93%以上为女性,仅有7%为男性。一般认为女性比较适合做照护老人等与家政服务相关的工作,但在遇到男性老年人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时,女性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往往不能胜任。三是学历结构不合理:毕节市现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人员,小学及以下文化占68%,初中或高中毕业占25%,中专、大专和本科以上学历仅为7%。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大部分是下岗再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很少是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的相关专业人才,或经过相关专业培训合格上岗的工作人员。

(3)专业化程度不高。调研发现,毕节市养老服务岗位从业人员大多都没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及相关的上岗证,缺少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特别是中医养老服务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缺乏独立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缺乏老年性疾病的应急处理和转诊能力,缺乏与老年人沟通交流的能力,缺乏养老服务机构的经营管理能力,满足不了老年人群体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服务要求。

4. 对中医养老服务人才教育教学的建议

在进行调研过程中,相关行业的企业提出了如下建议:第一,学校应该加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针对性,根据企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设置课程标准和确定教学内容。第二,在专业知识方面,应该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知识、中医养老服务专业知识等的教育教学。第三,在专业技能方面,应该加强开展中医养老服务所必须的岗位职业能力、社会工作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等的实习实训。第四,在专业素质方面,应该加强中医养老服务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人文修养素质以及心理健康素质等的教育。

七、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M步、老年人群体知识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养老服务的需求也不断提高。现在社会不仅需要大量低层次养老服务人员,而且需要一定数量具有专业背景的中高级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特别是中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毕节医学高等专科是黔西北地区唯一一所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医学高等院校,为促进毕节试验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学校有责任对毕节市养老服务人才需求状况进行调研,并担当起为区域和社会培养中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重任。

参考文献:

[1]王建民.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对策[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6(03).

第3篇:人才专员服务范文

关键词:家政;服务人才;培训;策略;后续措施

引言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社会对家政服务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并且对于家政服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家政服务行业出现了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想要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持久的发展,那么就必须培养出优秀的家政服务人才。

1开展家政服务人才项目培训的社会背景

(1)政府大力支持

榱斯娣都艺服务市场和大力扶持家政服务业,政府及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发挥在发展家政服务业中的主导作用,把加强对家政服务行业的管理,推动家政服务业规范发展作为加快我市第三产业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增加就业岗位的一项重要举措。让家政服务业在发展地方经济、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社会需求扩大

城镇化发展速度不断推进,常驻居民的数量不断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对家政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全能型人才要求越来越高,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3)供需关系失衡

一方面,形式多样的高质量家政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家政服务人员素质普遍低下、能力水平不足,特别是有专业技能、高素质的家政服务人员极其稀缺。面对上述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也为家政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成功范例。

2家政服务人才项目培训策略

(1)零存整取,逐步推进

高校开始推出涉及家政服务人才培养的有关项目,从起初的单个项目,逐步增加与家政服务需求相适应的培训项目,在原有母婴护理和养老护理培训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了家政保洁、家电维修、家宴厨师、家庭园艺绿化等;由原先的单一项目培训,发展到可按需选择、起点灵活、叠加提升的综合培训,从而使家政服务人才培养的项目既有子项目的独立性,又有总项目的包容性与扩展性。经过多年的积累,家政服务人才培养相关的子项目得到了不断的完善,总项目得到了不断的充实,从零散单一的课程培训逐步向专业群建设推进。为打造社区教育品牌项目奠定了基础。

(2)合理发展定位,积极改善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结构

高校要紧密围绕家政服务业发展的现实需要,遵循家政学专业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根据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研究型与教学型、管理型与服务型、实用型与技能型等人才培养标准和结构上做出理性选择,如高职高专院校家政学专业可定位于培养家庭服务技能型人才,学校定位于培养家政管理与家政师资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不断丰富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结构。要树立“大家政”观念,构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实训课和专题专修课的“四板块、一专题”教学体系和多证书的人才培养结构,坚持家政服务人才需求与家政人才培养的“无缝链接”,形成“大家政、多证书”的就业优势,实现家政服务人才需求与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结构全方位、全过程、零距离的对接。

(三)创新教育模式,不断提升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要以“厚基础、宽领域、强能力、高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帮助学生科学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注重把理论教学内容与学生实践结合起来,加大实操实训教学比重,指导学生搭建适合自身职业发展的知识结构,加强学生必备基本知识、职业素养、工作技能培养,通过整合、交叉、渗透等方式,使课程建设成果迅速转化为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果实。要广泛联络上下游产业资源,建立完善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与家政服务行业合作育人的长效机制,制定对家政服务企业优先、优惠政策,找准选好校企合作的结合点,坚持“引企入校”“办校进企”“产教一体”模式,把高校家政学实验室搬进家政公司服务第一线,把公司培训基地搬到学校,使校企合作的技术链、资金链、服务链“环环相扣”,促进家政学专业产学研资源融合,为学生职业技能提升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和空间,全面提高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家政服务人才项目培训成效及社会影响

(1)品牌引领,全面发展

通过家政服务人才培养品牌建设,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培训过程中的信息、学员信息登记、学分记录管理、师资聘任、档案管理、就业推介等方面积累了一套规范程序,为学校其他各级各类培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通过品牌建设,学校与街道工会、妇联、劳保、计生以及县级有关部门的联系更加密切,与相关学校、企业的合作更加深入,学员对学校的满意度以及社区居民对成人学校、社区教育的知晓率等有了明显的提高。

(2)人才培养,创业增效

通过对家政市场调研、分析,不断增加培训项目,完善家政服务人才培养培训专业群落,先后拓展了家政保洁员、家电维修工、家宴厨师、家庭园艺绿化等培训专业项目。参加培训的人员绝大多数是城镇失业人员、农村失地农民以及外来务工人员中还没有找到稳定工作的求职人员,还有一部分是已经在家政服务岗位有提升需求培训的人员。为保障学员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学校积极与辖区内家政服务企业、医疗机构、早教机构联系,推介优秀学员就业。

4家政人才服务项目培训后续措施与思考

(1)加大宣传力度

一方面积极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利用官方的报刊、网络宣传好家政服务行业的市场前景、行业优势等,消除社会对家政服务人员的偏见;另一方面,在学校的自身方面做好宣传,通过各类途径宣传好有关培训活动的情况、受训人员创业就业或转移就业的成功案例、市场需求情况及岗位服务回报等,可以利用已经结业的受训人员建立一支与品牌建设有关的志愿者队伍,通过不定期的志愿服务,提高社会各界对学校家政服务人员培养品牌的知晓率,吸引更多的城乡失业失地人员以及新居民求职人员加入到家政服务行业。

(2)拓展专业群落

根据市场调查,家政服务业急需家务劳动、家庭护理、维修服务、物业管理、养老服务等20多个门类200多项服务项目,特别是能够熟练掌握家政行业的市场策划、运作和预测,具备科学指导和传授家庭生活知识的高端人才更是“奇缺”。作为一家从事家政服务人才培养的全曰制教育院校,要不断地拓展专业群,做强每个专业群的主打专业,完善专业群落中的相关专业。在拓展完善专业群的同时,相关的配套工作也要随之跟进。

(3)强化服务追踪

经过多年的实践,家政服务人才培养项目从单一到多样、从盲目到成熟,如今已经初具品牌特色。但作为品牌建设,有必要对这些学员就业情况加以追踪调查,以了解这些学员工作去向。并通过数据分析对比,对家政服务人才培养的重点专业方向进行适时的战略调整,确保人才培养方向的正确性、技能的可用性。

第4篇:人才专员服务范文

第二条凡人事档案在县以上(含县)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以下简称当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委托代管人员,需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均按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流动人员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管理工作,统一归口由当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负责,并在同级人事职改部门(以下简称当地职改办)指导下开展工作。

第四条流动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条件,严格按照当地职改办制定的有关职称评定的政策和规定掌握。

第五条流动人员正常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应在当地职改办所下达的指标限额内进行。

第六条流动人员破格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严格按照省职改办制定的破格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条件及有关政策和规定执行。

第七条流动人员认定初级专业技术职和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专业年限或任职时间的计算,按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第八条流动人员委托代管人事档案期间,其专业技术人员的年度考核管理工作,由当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并将年度考核结果载入本人技术档案。

第九条委托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代管人才档案的大中专(硕士、博士)毕业生,如符合认定初级、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条件,由当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依据有关政策书规定,到相应人事职改部门办理认定手续。

第十条流动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要根据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进行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第十一条流动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结果,应以相应职二部门所发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通知(或人员名单)》为依据,并由当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负责将该文件及评审材料载入本人技术档案,下发由当地职改部门签发验印的相应资格的任职资格证书。

第十二条流动人员获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聘用单位可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方式、聘任期限、工资待遇由聘用单位自行决定。

第十三条流动人员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资格考试,未按时报送评审材料或未按规定时间参加考试的,按自动放弃处理。

第十四条在职评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如发现弄虚作假的单位或个人,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取消其三年参评资格。

第十五条本办法由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河北省流动人员档案工资调整试行办法

第一条为使流动人员档案工资调整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人发[1996]118号)精神,针对我省流动人员档案工资调整问题,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人事档案在县以上(含县)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口流动服务机构(以下简称当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委托代管人员,需调整档案工资的,均按本办法执行。

第四条流动人员晋升、调整档案工资条件、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和我省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晋升的各项政策。

第五条流动人员档案工资调整其工资构成中的津贴比例可比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津贴比例即—般为5.5:4.5。

第5篇:人才专员服务范文

【关键词】养老服务人才;培训;环境分析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于人才的规定:凡从事老年人服务工作的专业人员都可统称为养老服务人才。总体来说,我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存在规模较小、层次单一、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老服务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推进我国养老社会化的过程中,把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大力进行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将从政策环境和现实环境两方面来分析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训的具体环境。

一、政策环境――宏观指导和政策保证

(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提出六项措施扶持养老服务业发展,其中第五条“完善人才培养和就业政策”明确指出:“开展继续教育和远程学历教育。依托院校和养老机构建立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加强老年护理人员专业培训……”。我国当前养老形势严峻,继续教育因其周期较短、灵活方便更适合我国养老服务人才的开发,继续教育将是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

(二)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教职成〔2014〕5号,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加快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全面提高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意见,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社区养老服务人员以及社区工作者将是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培训的主要对象,通过对这些人员开展培训,将是我国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重庆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工作。首先,全市各区县通过民政局内设机构或挂靠民政局等方式设置老龄工作机构,形成市、区(县)两级工作网络;其次,针对老龄问题《重庆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重庆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等配套措施,为重庆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宏观指导和政策保证;最后,创办“重庆市养老护理员培训中心”,由市民政局和市人事局联合组织养老护理员培训,以促进养老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

二、社会环境――现实需求和经验学习

(一)全市老龄率高出全国统计值,老龄化程度、高龄化程度明显加快。据《重庆市2013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624.52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8.61%,高出全国老龄率3.8个百分点。重庆市老年人口呈现两大特点。一是老龄化程度增加速度快。从2009年到2013年,全市老年人口从512.99万增至624.52万,增加人数111.53万人,增长率达21.74%。二是高龄化程度明显。全市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88.9万,占全市总人口与老年总人口的比例分别是2.65%和14.23%。

(二)养老服务人才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规划效果亟待提高。根据重庆大学“养老服务队伍建设”课题的调研数据看,目前重庆市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第一,人才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上,重庆养老护理人员中40-59岁的约占70%;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仅占9%。知识结构上,养老护理人员较多为初高中学历,大专以上约为6%,缺乏高学历人才。第二,专业水平较低。大多数养老服务管理人员所学专业与养老服务完全无关,管理中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养老护理人员多是待业失业人员、家政转岗或离退休中老年人,其服务意识浅薄、专业水平较低。第三,培训规划不完善。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在国内比较滞后,有些养老机构只在员工上岗前进行简单技能培训,培训的专业性、连贯性较低,培训规划不完善,难以保证养老服务人才的专业性。

(三)养老机构重建设轻服务,亟需学习其他地区养老服务新模式。重硬件环境建设,轻软件人才建设。目前,大多数养老机构将硬件建设摆在首要位置,特别是一些高端老年公寓,但针对老年人的医疗服务等却难觅踪迹。实际上,养老机构能否长久,关键要看后续服务,而人才又是服务的关键。为解决养老服务人才问题,全国各地都在尝试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据了解,上海银康老年公寓已与湖南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签约,定向培养养老服务人才,以打造一支高水平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即将召开的2014第三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北京)也将专门设立“养老领域人才培训服务展区”,以展示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机构和教材课件,为健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提供借鉴。

三、结语

重庆地处西部腹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刻不容缓。从政策环境和现实环境两方面来看,建立一直高素质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不仅是提高养老服务水平的必要前提,也是实现养老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对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可以更新他们的服务观念,改善工作态度,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服务技能,从而建立一支专业化、规范化、职业化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训规划、健全培训制度、丰富培训方式、建立培训评估制度、提高人才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全市养老服务人才的质量和水平,是实现重庆市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基本途径。因此,加快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对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第6篇:人才专员服务范文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社会工作人才是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是社会保障政策的重要传递者,是社会安定有序的重要维护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传播者,是体现党和政府关怀、温暖的重要使者。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适应体制转轨、社会转型需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切入点;是转变政府职能、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服务效能的重要措施;是整合社会资源,凝聚社会力量,服务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关系重大,影响深远。民政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的重要领域,民政领域和民政范围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摆在各级民政部门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州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要求,州民政局组织对我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培养开发对策进行了研究。

一、**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一)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分布广泛。社会工作人才是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一部分,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是指职业从事社会工作的所有人员,而社会工作人才是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中那些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或技能,创造性地进行社会服务与管理的社会工作人员。我州社会工作人才主要分布在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人口、教育、卫生、公安、司法、信访、工、青、妇、残联等部门和团体,担负着大量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就民政系统调研显示,主要涉及城乡老年人、残疾人、孤残儿童、社会福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减灾救灾、流浪乞讨人员、流浪儿童、服刑人员子女临时性社会救助、艾滋孤儿救助、优抚安置、儿童收养、婚姻家庭服务、殡葬服务、残障康复、城乡社区建设、精神病患者康复、慈善事业等多个领域。目前,我州现有社会福利类事业单位17个、社会救助类事业单位117个、收养服务类事业单位15个、优抚安置类事业单位14个、慈善事业(包括慈善类事业单位、民间组织)27个、减灾救灾类事业单位5个、家庭生活服务类事业单位(包括婚姻登记、婚介服务、家庭教育、婚育服务等)59个、殡葬服务类14个,城乡社区单位2609个,共2877个单位。现有专兼职工作人员12152人。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2092人,36—50岁的8785人,51岁以上的1275人;从学历结构看,初中以下的2457人,中专(高中)的8015人,大专的1481人,大学及以上的199人;从专业结构看,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极少,社会工作相关专业毕业的也很少。

(二)社会事业逐步发展。“十五”以来,我州各级党委、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不断加强对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视,社会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全州基本建立了以城乡低保、农村救灾救济和五保供养为主体,医疗、教育、住房、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相配套、政策优惠为辅助、临时救济和社会互助为补充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城市社区建设新格局,兴办了一批社区便民服务站点、建成了一批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坚持政府投入为主,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福利事业,全州城市社会福利院改扩建后,床位达到1500多张,每个乡镇都建设了中心福利院,共收养近万名院民,全州福利救助类机构达到134个,设置床位15000多张,还有服务类事业单位130多个。社会事业的发展,为社会工作人才参与各项社会管理和服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成长环境逐步优化。近年来,我州编制了全州“十一五”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了《**州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出台了《**州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意见》、《**州城市低保救助实施办法》等多项政策规章,社会工作的政策法制环境进一步优化。同时,各行业、各部门从各自职能出发,在加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和办法,为社会工作人才开展工作提供了政策指导和操作规范。社会工作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社会工作人才的工作条件不断改善。

(四)工作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在服务模式上,全州不同社会工作机构的工作人才根据各自职责范围和岗位要求,采取了不同的服务模式。机关的社会工作人才,主要采取“管理+督导”的模式,通过制定政策、督导监管、建立服务体系等方式方法履行职责;事业单位的社会工作人才,主要采取“管理+服务”的模式,通过落实政策、提供服务等方法开展社会工作;社会组织和 民办服务机构则主要采取“引导+服务”的模式,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服务。在服务方式上,对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这三个群体主要采用落实政策和发动社会帮扶的方式,帮助解决他们的生产难、生活难、住房难、子女上学难等问题;对广大城乡社区居民,主要是充分发挥基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的作用,帮助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一)社会事业发展不足。近年来,我州综合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全州生产总值逐年增长,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城市形象和品味明显提升,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呈现发展不足的态势。城市管理不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差,上学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公共卫生基础脆弱,看病难、看病贵、农民因病致贫返贫、医患矛盾突出的问题还依然显著;乡镇文化基础设施薄弱,发挥作用不够充分;社会保障、救助、福利等方面,仍然存在保障标准偏低、覆盖面窄的问题,例如农村困难居民需要纳入低保救助的人数不到40%,基层社会救助工作力量和福利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仍然简陋和不足,社会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尚不健全和完善。

(二)社会工作人才缺乏认同和了解。从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的软环境看,全社会对社会工作职业、社会工作人才的基本认知、认识和认同程度不高。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不管是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自身还是社会公众,大约有75%的人认为“不知道什么是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人才”,有73%的人认为“我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人才”,即使在目前主要从事社会工作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也有很多人对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者表示“只是听说”、“不知具体含义”,不知道社会工作人才是需要经过专门培训、掌握专业方法和技巧、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技术人才。在社会认知中,有的要么把概念泛化,认为只要与社会工作相关的人员都可以称之为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工作人才;有的要么混淆概念,把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等同为一个概念,甚至有的人认为只要把社会工作所涉及领域的岗位与社会工作职业一挂钩,就可以实现从一般工作人员到社会工作者的转变;有的人还认为,做社会工作的就是社区工作人员或是村委会干部。

(三)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整体状况不容乐观。与社会发展要求和群众服务需求相比,我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整体状况还难以适应。主要表现在:

1、从业人员总量不足。仅从民政系统看,从事相关社会工作的人员有978人,与常年100余万名民政服务对象的比例是1:1200,在这部分工作人员中,有42%是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从事的社会工作更侧重于社会管理而不是社会服务。在基层,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则更低。如全州从事城市低保的工作人员只有31人,与全州5万名城市低保对象的比例仅为0.6‰,176名乡镇农村低保工作人员与全州20万名农村低保对象的比例仅为0.8‰。而美国20xx年社会工作者总量达到了65万人,每1000人就配备有2到3名专业社会工作者;英国20xx年的社会工作者人数统计为12.5万人,占全国劳动力的5%;我国香港地区受过专业教育培训并通过资格考试的注册社工就占总人口的1.7‰。

2、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社会工作人才的专业、学历、年龄等结构不够合理。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比例低,学历层次整体偏低,在社会管理、社区事务等传统社会服务领域,大部分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年龄结构老化,工作中基本依靠经验,而缺少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一定程度上难以适应情况日益复杂、要求日益提高的社会管理服务要求。

3、人才队伍分布领域不均衡。首先是社会工作的任务量和从业人员不成比例,如民政系统承担着多项社会工作,但是社会工作人员在整个系统的从业人员中所占比例不到12%;其次是人员分布不均。如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领域的社会工作人才多集中在社会福利机构服务、社区建设基层管理、社会流浪救助服务等方面,在全社会老年人、残疾人和贫困者、失业者等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体等领域的社会工作人才规模仍显不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领域分布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现象,即政府直接举办的领域多、社会自主发育领域少;问题解决型(求助式)领域多、常态维护型(非求助式)领域少;城镇相对多、农村相对少。

4、人才队伍专业能力还不强。拥有专业理念、具有综合运用各类方法技巧开展专门服务的“复合型”社会工作人才严重不足。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所占比例不到5%。在现有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中,多数以上的人员虽都经过本职工作训练,但缺乏专业社会工作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工作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遇到问题往往只能依靠自己的经验作出判断,没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方法支持,难以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的专业服务。

(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支撑体系尚未建立。一是缺乏政策制度支撑。就国家而言,20xx年7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第九批国家职业标准,制定了《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20xx年7月,人事部、民政部联合颁布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除此以外,几乎没有社会工作人才建设的法律法规性文件。就我州来看,包括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引进、使用、激励、考核与资格认证、从业规范、登记管理、继续教育、评估监督等在内的一系列社会工作规章制度还没有建立。尽管各职能部门针对行业特点制定出台了一些规章制度,但是没有专门针对社会工作人才出台的规章制度。二是缺乏组织管理支撑。社会工作分属10多个行业和部门,目前我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没有统一的领导管理机构,各部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严重,致使社会工作缺乏整体规划和总体协调,不能形成工作发展和队伍建设的合力。即使在各行业内部,下属事业单位的属性、级别也不同,给社会工作的协调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社会工作人才依托的民间组织发育还不完善,缺乏保障,运行困难,服务社会的作用发挥不足,能够提供社会工作的岗位十分有限,影响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进程。三是缺乏财政支撑。一方面是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收入水平低,缺少应有的社会保障,而且在社会工作人才培训设施建设、培训教材征订和培训网络建设方面薄弱,使一些受过专业教育的毕业生因待遇偏低、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而不愿在社会工作岗位上工作;另一方面是人员编制受到限制。以州、县民政部门城乡低保工作机构为例,工作人员只有19人,而面对的是全州25万多名的城乡低保对象,以及其它70余万名困难对象;州老龄办长期只有1人,而全州老年人服务对象(60岁以上)却有45万多名,编制、人员、经费多年来都没有等到较好解决,制约了此项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开发的对策措施

(一)明确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坚持培养专业化人才和集聚社会化人才并重原则,充分借鉴发达地区社会工作先进经验,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建立法律规范、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社会工作体制,建立和健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评价使用体系、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有效的激励保障制度,全面提高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素质,着力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水平。

(二)积极营造有利于社会工作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1、优化政策环境。进一步研究建立统一、规范的社会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法规体系,切实解决有关党政部门各自为政、政出多门问题,为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2、优化舆论环境。充分发挥宣传部门、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注重发现、培养和宣传在社会工作岗位上奋发成才的先进典型,积极营造促进社会工作发展、适应社会工作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励、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社会工作。

3、优化工作生活环境。统筹协调现有政府信息网络资源,建设社会工作信息服务平台,及时相关社会工作和具体岗位需求信息,吸引和鼓励社会和个人兴办社区社会服务机构,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社区服务。各类组织和个人到社区兴办公益性社会服务机构的,可免费使用城镇社区现有公共服务设施。要重视解决社会工作人才的户籍迁移、档案管理、社会保险、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

(三)努力健全和完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

1、制定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规划。将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纳入人才发展战略总体规划,抓紧制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发展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进一步增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计划性、系统性和针对性,整体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改革现有人才统计制度,切实掌握社会工作人才状况,为制定人才发展总体规划提供依据。

2、加强社会工作学科建设。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整合教学资源,鼓励高水平教师和专家担任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任务。加强高校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建设,积极组织学生到社会服务机构实习和见习。高校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建设情况纳入年度教学工作考核内容。

3、开展社会工作人员岗位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个人自学、远程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分层次地对现有政府社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进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培训,力争在2年内将所有工作人员轮训一遍,基本实现所有社会工作人员达到相应的岗位素质要求。鼓励和支持城乡社区、村(居)委会工作人员参加进修、见习、短训、函授等素质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化社会服务能力。

(四)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人才评价使用体系

1、完善职业资格制度。所有社会工作人员均应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取得相应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具有其他专业技术职称的社会工作人员,可按国家有关规定转评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晋升上一级职业资格时,其转评前和转评后的任职年限可合并计算。逐步推行社会工作职业资格注册登记制度。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或医师、护师、心理咨询师、律师等其他职业资格的社会工作人员,应进行社会工作职业资格注册登记,力争在5年内全面实行社会工作职业资格注册制度。

2、完善岗位设置制度。调整优化布局结构,科学设置政府社会服务机构,研究建立州、县、乡政府社会服务事业机构定编标准。明确政府社会服务机构岗位设置和结构比例,原则上社会工作岗位不低于岗位总数的90%。研究探索城乡社区、村(居)委会岗位设置办法,在法定岗位之外增设2—4个社会工作专职岗位。鼓励和支持村(居)委会、社区企业和个人创办民间社会服务组织,因地制宜开发和设置社会工作岗位。

3、完善人才使用制度。建立柔性人才引进机制,鼓励社会服务机构采取不迁户口、不转关系、聘用兼职、聘请顾问和短期服务等方式引进社会工作专门人才。州、县市政府部门社会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在晋升职称前,必须到基层社会服务机构服务一年;择优选派基层社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到州、县政府部门社会服务机构挂职进修。以品德诚信、工作绩效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主要标准,加强岗位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奖惩或续聘、解聘和调整岗位的依据。

(五)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

1、完善政府财政投入机制。按照公共财政“以钱养事”的改革要求,研究制定政府财政按社会工作项目任务和社会服务人数核拨财政经费的具体办法,加大财政资金向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积极探索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运作模式,完善政府按服务项目、服务人群购买社会服务的具体办法,鼓励民间社会服务组织提供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服务。

2、健全民间资金投入机制。研究制定工商、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举办民间社会服务机构。研究制定《**州公益事业捐赠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税收优惠政策,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捐款资助社会工作。研究制定国内外慈善组织来我州举办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办法,吸引和鼓励州外资金投入和资助社会工作。

3、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制定社会工作人才薪酬指导政策和奖励政策。政府社会服务机构中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的社会工作人员,应聘到管理岗位工作的,可选择按所聘管理岗位或本人具备的社会工作职业资格享受工资福利等待遇。进一步落实财政专项补助,切实解决社区居委会成员、福利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及其聘用服务人员的生活补贴、工资、保险等福利待遇问题,并使待遇水平随经济发展而适当增长。

4、建立优先晋升(录用)制度。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从事社会工作。凡到城乡社区工作3年以上、且年度考核称职以上的社会工作人员,可提前1年参加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考试;参评高级社会工作师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职业资格;参加全州各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报考州、县市机关公务员的,笔试成绩可适当加分;报考乡镇办机关公务员的,优先予以录用。工作满1年,且年度考核称职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在报考本省高校研究生时,考试总分可加10分。

第7篇:人才专员服务范文

20__年人事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和全省人事局长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认真落实《南平市“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的精神,深入实施《公务员法》,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各项人事人才工作,服务发展,促进和谐,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又好又快发展。

一、深人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努力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1、继续做好公务员登记工作,抓紧建立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完善公务员日常登记制度。做好非领导职务设置和管理工作,规范职务与级别管理。依法依规开展事业单位参照管理工作,指导监督参照管理单位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实施公务员法情况的专项检查。2、继续完善公务员录用制度,逐步扩大从基层招录公务员的比例。会同有关部门,探索从优秀村主干中招收乡镇公务员。健全制度,积极推行竞争上岗。3、下发贯彻《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健全考核指标体系。下发实施《南平市公务员培训“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强和规范公务员各类培训,全面开展公务员公共管理核心课程培训。做好公务员参加培训学时复核、登记和党政机关及其所属单位培训办班计划登记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切实把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不服从所在单位安排参加任职培训的,当年年度考核不得定为基本称职以上等次;对不服从所在单位安排更新知识培训的,在培训周期的最末一年年度考核不得定为基本称职以上。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进一步弘扬公务员精神,加强公务员的思想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和道德建设。二、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认真开展规范津贴补贴工作4、抓紧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后续工作。认真做好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人员登记后的工资套改和兑现工作。加强对改革实施工作的指导,跟踪了解进展情况,及时研究改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改革平稳有序进行。5、认真落实《福建省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方案》,根据省上的精神,研究制定《南平市直机关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方案》,稳妥推进全市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三、全面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职称制度改革6、抓紧出台实施《南平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试行)》,做好事业单位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岗位宏观调控和岗位设置的核准、备案及管理工作。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的原则,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签订聘用合同,规范合同管理。7、贯彻《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把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落实到每个事业单位,规范进人行为。进一步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及时妥善处理人事争议,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人员竞聘上岗和奖惩制度。8、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专业技术人员评价机制。继续推行“评聘分开”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积极拓展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价工作,健全评价标准,规范评价程序,改进服务方式。充分发挥职称政策导向作用,引导、鼓励、支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到社区、农村基层单位服务。加强资格考试管理和监督工作,严肃考风考纪,确保考试安全,全面完成专业技术人员各类资格考试任务。四、加大选拔培养力度,加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9、以实施“538高层次人才建设工程”为抓手,加强领军人才的培养。资助一批优秀中青年骨干人才参加高层次继续教育研修活动。抓好“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的选拔,选派高层次青年人才到闽籍院士、专家身边或到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深造学习。10、加大对南孚、亚明、长富等三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的引进力度,确保工作正常运行,及时帮助解决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充分发挥博士后工作站在吸引、培养、使用高层次人才方面的平台作用。11、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十一五”规划,大力开展专业技术创新能力和职业道德公共课教育。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现代 农业、现代制造、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现代管理、旅游产业、文化事业产业等重点领域的知识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做好各类培训班计划的登记管理工作,加强指导检查,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健康发展。加强专业技术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抓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组织举办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示范性高中级研修班。进一步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深入调研,重新规范南平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有关问题,加大开展非公经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进一步规范继续教育证书的发放、登记、验证和管理等工作,并将对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的考核结果记入业务考绩档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作为聘任、续聘或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必备条件。五、创新人才引进和交流机制,促进人才资源优化配置12、积极参加省“6.18”专家项目成果展和全省人才交流会,广泛征集项目成果、技术难题和人才需求,争取在项目对接和人才智力引进上取得实效。加强人才引进的宏观指导,进一步突出我市人才引进工作重点,根据20__年度我市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重点做好我市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集成电路产品开发、有色金属压力加工、模具设计制造、纺织、路桥等23个产业或行业需求的紧缺急需人才的引进工作,增强人才引进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人才向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合理流动。13、实施南平市人才市场“1123”工程,做大做强南平市人才市场;重点发展建阳闽北农村人才市场;培育扶持邵武市、政和县两个县级区域性人才市场;加快建设建瓯市东峰镇、顺昌县双溪街道办事处、松溪县松源镇三个乡镇人才服务工作站。加强调控与监管,建立较完善的人才市场管理体制。六、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14、认真抓好中央和省里关于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落实,通过重点就业项目带动,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非公经济组织和单位就业。继续实施“选调生计划”和“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抓好“三支一扶”计划”、“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职业见习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毕业生见习期间,见习单位和县、市(区)政府要提供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基本生活补助;当地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中介机构、劳动保障部门及有关服务机构要在户口迁移、档案管理等方面,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服务,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15、以引导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单位和农村基层就业为重点,拓展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支持毕业生就业创业。要规范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保障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继续加强毕业生服务窗口建设,提高工作效率。要进一步完善和全面推广南平人才网,建立就业信息公布制度,依托南平人才网实行毕业生需求信息网上登记和申报,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16、要充分发挥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进一步形成人事、教育、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各用人单位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合力,提升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水平。七、、认真落实安置政策,确保完成安置任务17、认真落实安置政策,加大计划安置力度,严肃计划,确保安置任务完成。落实自主择业干部退役金调整等各项政策,拓展就业创业培训,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干部选择自主择业。健全企业干部解困和维稳的长效机制,加大解困政策措施落实的督查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切实把解决实际问题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完善工作预案,严格落实“五包”责任制,维护社会稳定。八、大力推进技能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18、全面推进岗位继续教育,制定考聘分开办法,完善机关事业单位技师评审办法,规范等级岗位升级考核管理。19、加快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把社会工作人才列入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积极搭建工作载体和平台,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特别是要引导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从事社会工作。不断完善社会工作人才职业水平评价、职业水平考试、薪酬指导、奖励保障等机制,努力调动社会工作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20、配合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农村人才培养工程,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人才智力引进、乡土人才职称评定、拔尖人才评选表彰等活动,大力培养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和发展农村人才市场,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服务体系,切实发挥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21、统筹抓好人事系统“五五”普法教育、人事人才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人事人才理论和政策研究、退离休干部管理服务、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等工作。九、切实加强人事部门自身建设22、注重基础资料积累,做好信息采集和资 料收集整理工作,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基础信息数据库,逐步建立健全专家库、外国专家库、专业技术职务评委库。注重基本制度完善,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23、拓宽公共服务领域,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人才信息、人事档案管理、专家服务、职称评定、人事考试、退休干部管理等公共服务工作,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加强人事信息宣传和舆情工作,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4、进一步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健全工作机制,着力提高工作效率。大力推进人事政务公开,创新公开形式,健全公开制度,明确公开责任,增强公开实效,努力打造“阳光人事”。25、弘扬“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埋头苦干、不为名利,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作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原则,依法办事,严格把关,自觉接受组织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深入开展人事系统机关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推进人事部门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开展20__-20__年度全市人事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营造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树立人事部门的良好形象。

第8篇:人才专员服务范文

社会工作人才是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是社会保障政策的重要传递者,是社会安定有序的重要维护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传播者,是体现党和政府关怀、温暖的重要使者。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适应体制转轨、社会转型需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切入点;是转变政府职能、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服务效能的重要措施;是整合社会资源,凝聚社会力量,服务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关系重大,影响深远。民政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的重要领域,民政领域和民政范围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摆在各级民政部门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__州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要求,州民政局组织对我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培养开发对策进行了研究。

一、__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一)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分布广泛。社会工作人才是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一部分,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是指职业从事社会工作的所有人员,而社会工作人才是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中那些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或技能,创造性地进行社会服务与管理的社会工作人员。我州社会工作人才主要分布在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人口、教育、卫生、公安、司法、、工、青、妇、残联等部门和团体,担负着大量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就民政系统调研显示,主要涉及城乡老年人、残疾人、孤残儿童、社会福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减灾救灾、流浪乞讨人员、流浪儿童、服刑人员子女临时性社会救助、艾滋孤儿救助、优抚安置、儿童收养、婚姻家庭服务、殡葬服务、残障康复、城乡社区建设、精神病患者康复、慈善事业等多个领域。目前,我州现有社会福利类事业单位17个、社会救助类事业单位117个、收养服务类事业单位15个、优抚安置类事业单位14个、慈善事业(包括慈善类事业单位、民间组织)27个、减灾救灾类事业单位5个、家庭生活服务类事业单位(包括婚姻登记、婚介服务、家庭教育、婚育服务等)59个、殡葬服务类14个,城乡社区单位2609个,共2877个单位。现有专兼职工作人员12152人。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2092人,36—50岁的8785人,51岁以上的1275人;从学历结构看,初中以下的2457人,中专(高中)的8015人,大专的1481人,大学及以上的199人;从专业结构看,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极少,社会工作相关专业毕业的也很少。

(二)社会事业逐步发展。“十五”以来,我州各级党委、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不断加强对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视,社会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全州基本建立了以城乡低保、农村救灾救济和五保供养为主体,医疗、教育、住房、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相配套、政策优惠为辅助、临时救济和社会互助为补充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城市社区建设新格局,兴办了一批社区便民服务站点、建成了一批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坚持政府投入为主,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福利事业,全州城市社会福利院改扩建后,床位达到1500多张,每个乡镇都建设了中心福利院,共收养近万名院民,全州福利救助类机构达到134个,设置床位15000多张,还有服务类事业单效发挥而不愿在社会工作岗位上工作;另一方面是人员编制受到限制。以州、县民政部门城乡低保工作机构为例,工作人员只有19人,而面对的是全州25万多名的城乡低保对象,以及其它70余万名困难对象;州老龄办长期只有1人,而全州老年人服务对象(60岁以上)却有45万多名,编制、人员、经费多年来都没有等到较好解决,制约了此项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__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开发的对策措施

(一)明确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坚持培养专业化人才和集聚社会化人才并重原则,充分借鉴发达地区社会工作先进经验,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建立法律规范、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社会工作体制,建立和健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评价使用体系、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有效的激励保障制度,全面提高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素质,着力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水平。

(二)积极 营造有利于社会工作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1、优化政策环境。进一步研究建立统一、规范的社会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法规体系,切实解决有关党政部门各自为政、政出多门问题,为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2、优化舆论环境。充分发挥宣传部门、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注重发现、培养和宣传在社会工作岗位上奋发成才的先进典型,积极营造促进社会工作发展、适应社会工作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励、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社会工作。

3、优化工作生活环境。统筹协调现有政府信息网络资源,建设社会工作信息服务平台,及时相关社会工作和具体岗位需求信息,吸引和鼓励社会和个人兴办社区社会服务机构,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社区服务。各类组织和个人到社区兴办公益性社会服务机构的,可免费使用城镇社区现有公共服务设施。要重视解决社会工作人才的户籍迁移、档案管理、社会保险、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

(三)努力健全和完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

1、制定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规划。将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纳入人才发展战略总体规划,抓紧制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发展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进一步增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计划性、系统性和针对性,整体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改革现有人才统计制度,切实掌握社会工作人才状况,为制定人才发展总体规划提供依据。

2、加强社会工作学科建设。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整合教学资源,鼓励高水平教师和专家担任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任务。加强高校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建设,积极组织学生到社会服务机构实习和见习。高校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建设情况纳入年度教学工作考核内容。

3、开展社会工作人员岗位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个人自学、远程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分层次地对现有政府社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进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培训,力争在2年内将所有工作人员轮训一遍,基本实现所有社会工作人员达到相应的岗位素质要求。鼓励和支持城乡社区、村(居)委会工作人员参加进修、见习、短训、函授等素质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化社会服务能力。

(四)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人才评价使用体系

1、完善职业资格制度。所有社会工作人员均应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取得相应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具有其他专业技术职称的社会工作人员,可按国家有关规定转评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晋升上一级职业资格时,其转评前和转评后的任职年限可合并计算。逐步推行社会工作职业资格注册登记制度。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或医师、护师、心理咨询师、律师等其他职业资格的社会工作人员,应进行社会工作职业资格注册登记,力争在5年内全面实行社会工作职业资格注册制度。

2、完善岗位设置制度。调整优化布局结构,科学设置政府社会服务机构,研究建立州、县、乡政府社会服务事业机构定编标准。明确政府社会服务机构岗位设置和结构比例,原则上社会工作岗位不低于岗位总数的90%。研究探索城乡社区、村(居)委会岗位设置办法,在法定岗位之外增设2—4个社会工作专职岗位。鼓励和支持村(居)委会、社区企业和个人创办民间社会服务组织,因地制宜开发和设置社会工作岗位。

3、完善人才使用制度。建立柔性人才引进机制,鼓励社会服务机构采取不迁户口、不转关系、聘用兼职、聘请顾问和短期服务等方式引进社会工作专门人才。州、县市政府部门社会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在晋升职称前,必须到基层社会服务机构服务一年;择优选派基层社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到州、县政府部门社会服务机构挂职进修。以品德诚信、工作绩效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主要标准,加强岗位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奖惩或续聘、解聘和调整岗位的依据。

(五)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

1、完善政府财政投入机制。按照公共财政“以钱养事”的改革要求,研究制定政府财政按社会工作项目任务和社会服务人数核拨财政经费的具体办法,加大财政资金向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积极探索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运作模式,完善政府按服务项目、服务人群购买社会服务的具体办法,鼓励民间社会服务组织提供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服务。

2、健全民间资金投入机制。研究制定工商、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举办民间社会服务机构。研究制定《__州公益事业捐赠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税收优惠政策,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捐款资助社会工作。研究制定国内外慈善组织来我州举办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办法,吸引和鼓励州外资金投入和资助社会工作。

3、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制定社会工作人才薪酬指导政策和奖励政策。政府社会服务机构中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的社会工作人员,应聘到管理岗位工作的,可选择按所聘管理岗位或本人具备的社会工作职业资格享受工资福利等待遇。进一步落实财政专项补助,切实解决社区居委会成员、福利服务机构 工作人员及其聘用服务人员的生活补贴、工资、保险等福利待遇问题,并使待遇水平随经济发展而适当增长。

4、建立优先晋升(录用)制度。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从事社会工作。凡到城乡社区工作3年以上、且年度考核称职以上的社会工作人员,可提前1年参加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考试;参评高级社会工作师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职业资格;参加全州各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报考州、县市机关公务员的,笔试成绩可适当加分;报考乡镇办机关公务员的,优先予以录用。工作满1年,且年度考核称职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在报考本省高校研究生时,考试总分可加10分。

第9篇:人才专员服务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培养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为核心,以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为重点,加大继续教育力度,努力增强服务业专业技术人员“充电工程”的实效性和创造性,提高现代服务业专技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推进我市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完成服务业新一轮“振兴计划”的各项任务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

2、主要目标

从*年下半年至2010年,通过3年多时间,对全市现代服务业领域中的现代商贸、旅游会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专业市场、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专项继续教育活动,重点培训100名掌握现代服务业前沿理念和先进管理方法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力争通过培训,使全市各镇(区)、各行业从事现代服务业的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得到更新,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实施原则

改革创新,提高能力。按照《*市专业技术人员“充电工程”实施办法》的总体要求,加快服务业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步伐,不断探索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和管理方式,着力提高服务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

突出重点,带动整体。以现代商贸、旅游会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专业市场、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培训为重点,优先培训急需紧缺服务行业和专业的业务技术骨干,开展优秀人才强化培训、紧缺人才优先培训、骨干人才重点培训、后备人才超前培训,以此来推进全市服务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结合实际,按需施教。围绕《*市现代服务业总体发展“十一五”规划》(*年—2020年),结合服务行业发展趋势及专业管理岗位的实际需求,重点突出新理论、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的业务培训,以培补缺,以训促学,增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培养人才的实效性。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按照全市培训计划,落实好*市现代服务业专业技术人员“充电工程”实施方案,由市发改委牵头,会同市人事部门、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协调推进分行业和有关专业的业务培训,确保完成全市服务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目标任务。

三、培训方式

1、举办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研修班。市发改委牵头,分别会同市人事局、经贸委、旅游局、人民银行、信息办等业务主管部门,结合现代商贸、旅游会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专业市场、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培训任务,组织各镇(区)和市有关部门服务业管理人员,每两年举办1期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研修班。

2、举办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讲座。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讲座是一种时间短、参与广、见效快的继续教育方式。以“四新”讲座为载体,围绕当年的重点领域每年举办1期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公共知识更新专题讲座。

3、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除举办中高级研修班和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系列讲座外,积极探索符合现代服务业专业技术人员特点、简便有效的多种培训方式。

集中培训。围绕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的需求,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相对集中的业务培训。对重要和特殊岗位上的服务业专业技术人员,采取业务进修、专项培养、学术交流考察等多种形式进行继续教育培训。

结合工作实践培训。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服务业重要和特殊岗位上的专业技术人员,采取业务进修、专项培养、学术交流、实践锻炼、技术考察等多种形式进行继续教育培训。

自学。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不同需要,采取个人自学、专家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个性化的继续教育。

在线培训和远程教育。充分利用网络通讯、卫星传输、广播电视等快捷高效的现代化远程教育手段,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

四、实施步骤

本实施方案采取总体策划、分步推进的形式,逐年分课题开展培训教育。具体培训计划安排如下:

1、宾服餐饮中层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年8月)

市发改委会同人事局、旅游局举办全市宾服餐饮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与管理、投诉处理技巧、部门间沟通与协调和中层管理人员执行力的提高等。培训对象由市旅游局落实。

2、现代商贸和物流领域业务培训(*年)

市发改委会同人事局、经贸委举办培训班。重点对从事现代商贸和现代物流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3、金融保险、专业市场领域业务培训(2009年)

市发改委会同人事局、人民银行、经贸委举办培训班。重点对从事金融保险领域和专业市场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4、信息服务、电子政务领域业务培训(2010年上半年)

市发改委会同人事局、信息办举办培训班。重点对从事信息服务和电子政务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五、具体要求

1、要强化政府行为。“充电工程”管理法制化是继续教育发展的总趋势。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政府必须遵循法制原则,对继续教育实施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管理。就我市服务业继续教育的现状来看,对继续教育要强化政府行为。首先,要重视舆论导向。对继续教育的舆论宣传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推动力量,要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对继续教育的渊源、意义、作用、继续教育搞得好的单位、企业及其好的作法等等予以大力宣传,促进继续教育由被动应付向主动提高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其次,通过一定的政策倾斜和适当的利益调整,如在评选各级各类高层专家和科技进步奖、突出贡献奖等各种奖励以及申请国务院、省、市政府津贴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向奋战在服务业第一线的科技人员倾斜;运用行政管理和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人才和科技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着力提高科技人员的收入,加大中高层次和中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努力实现科技人员在服务业领域的合理分布。再次,政府部门要舍得花本钱、下大力气,增加继续教育的投入,通过地方(部门、单位)出一点、社会筹一点、一定职级专技人员捐一点等各种途径筹集继续教育资金,着重在内容形式、组织管理上提高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