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才交流总结范文

人才交流总结精选(九篇)

人才交流总结

第1篇:人才交流总结范文

 

    根据自治区人社厅《关于做好2018年度全区人力资源市场统计年报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年报工作的通知》(内人社办发[2019]4号)要求,市人才交流中心针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的材料,进行了审验,现将年检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年检基本情况

截止2018年12月底,人才交流中心工作人员5人。全年登记人力资源需求信息数616条;登记求职人数283人;登记要求招聘人才单位数63个,招聘职位数616个,实现招聘人才数271人;举办培训班次数2次,培训人数40人;要求劳务派遣单位数2个,派遣人数41人;举办交流会1次,参会求职人数315人,参会招聘单位26个,达成流动意向协议人数173人;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5场 ,进场人数895人,招聘单位58个,达成就业意向人数348个,签订就业协议人数249人;委托人事单位数2个,人事总人数6人;全年接收人事档案数量237份,现存人事档案总量2274份;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的人数1535人。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精心组织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宣传活动。利用二连浩特市政务服务大厅显示屏幕、人才交流中心微信公众平台、QQ群(154708053)、印发政策宣传资料等宣传形式,开展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高校毕业生政策宣传。以征集就业岗位活动为契机开展就业政策解读,以人力资源市场登记求职和报到的高校毕业生为依托,发放《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问答》和就业服务手册;注重公共服务平台常态化政策宣传活动,发挥人才交流中心、8个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社会保障窗口平台作用,累计发放就业创业政策手册250余份;公开服务热线开展咨询服务活动,印发《服务联系卡》、公开服务热线(0479—7524913、7524197),开展政策咨询就业指导。

(二)扎实做好就业创业服务。一是主动深入中小企业挖掘岗位。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全市中小企业,了解对高校毕业生的用人需求,告知可以享受的就业政策,并提供就业岗位。二是通过举办高校毕业生交流大会和现场招聘会、服务周、服务月、金秋招聘月、就业指导等活动,帮扶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发挥“二连浩特市人才交流中心”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功能,为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实现就业。

(三)加强服务型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开展“三亮三比三提”、争创“文明窗口”“文明服务标兵”,打造“文明科室”等活动,强化“内强素质,外素形象”,努力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把按规章制度办事化为工作中的自觉行动,确保中心工作落实到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毕业生创业的积极性偏低。实名制登记毕业生人数偏低,主动创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

(二)毕业生手提档案问题严重。58%的应届毕业生手提档案在人力资源市场办理存档手续。“不接收个人保管或携带的人事档案”,在短时间内难以落实到位。

三、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一)进一步拓宽中小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渠道。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针对高校毕业生学历、专业实际情况,加大与用工企业协调沟通力度,指导企业合理设置招聘条件,告知可以享受的就业政策,多组织小型化、专业化招聘活动,实现供需对接,促进毕业生就业。

(二)实行“一点登记,两点服务”的工作模式。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施市人力资源市场与人才交流中心微信公众平台、人才E站的相互贯通,实行“窗口”求职登记和“网络”线下线上“两点服务”工作模式。广泛收集、企业招聘岗位和求职登记信息,搭建灵活多样的对接平台,精准服务力促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三)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力度。加大公共就业服务基础设施软硬件的建设力度,提高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水平,营造人才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企业自主用人的良好环境。

 

第2篇:人才交流总结范文

一、做好日常事务和后勤保障工作。1、加强财务和票据管理工作。严格遵守财务制度,做好单位一年来的财务收支工作。每月都能及时把当月的收支情况汇报给中心领导,使领导及时了解和掌握单位的收支情况,坚持做到日清月结,每月收支平衡,按期做好月报表和纳税工作,为单位的开支提供准确数据。经常与财政局联系,使中心办公费用及时下拨,确保工作正常开展,保证了业务正常开支。此外,还加强了票据的管理工作。领用票据时必须将上一本票据交回注销,才允许领用新票据,原则上每次只能领用一本,有效止了票据用完不及时上交和丢失现象,而且规定票据管理人员必须每月与会计对票据帐,有效控制了出纳多记和少记帐现象以及票据遗漏现象,今年来无票据短缺和丢失现象发生。

2、做好办公用品的购买、保管和领用工作。为了保障各部门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我们每月都向各部门了解所需的办公用品,根据各部门所列清单及时购买和提供。如遇特特殊情况需马上购买的,我们随时购买,及时解决。每次领用办公用品都认真做好物品的使用登记手续。

3、搞好单位福利工作。今年调出入人员较多,每次都能及时为相关人员办理社保、公积金等转移手续。

4、及时核定调资工作,[范文为文秘站网作者原创作品-转载请加文秘站网外部链接!]认真做好单位各类统计和证照的年审工作。对需调整工资的同志能及时核定审批,并按期发放。做好一年一度的工资统计、干部统计及本单位相关统计工作,按时办理单位各类证照的换证及年检手续。

二、完成本单位文字材料材料整理及文件的保管工作。

1、完善单位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2、认真完成本单位工作计划的工作总结,做好相关文字材料的整理工作。

3、处理各种文件和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做到当天的文件尽量当天处理好。需呈报领导审阅的能及时转送,并分类归档保存。为了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备有专用的电话记录本,以便及时、准确地传达上级通知。一年来没有过由于错传、漏传和误传现象,使单位领导能及时、准确地掌握上级下达的各种通知和文件精神。

三、做好信件、档案的收发和报刊杂志的管理工作。

按时做好单位信件的收发及签领,档案的收寄及转交工作。每天做好报纸的分发、杂志的归类保存,使各类报刊杂志井井有条。年底做好明年报纸杂志的征订工作。

四、认真做好综合协调工作。

行政部是一个综合协调的部门,在工作上既要考虑各部的实际情况,又要顾全整个中心工作,使各个部门分工不分家。一年来,行政部能从中心工作出发,积极主动协调好各部门工作,确保中心各项工作能顺利完成。

第3篇:人才交流总结范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logistics enterprises have played increasingly role in the process ofChina's market economy. But the logistics enterprises also face many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such as information systems lag; bloated corporate structure. Thought the study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the thesis aims at finding the solution and helping the logistics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关键词: 物流企业;不足;应对措施

Key words: logistics enterprises;deficiency;solution

中图分类号:F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2-0019-02

0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物流作为经济运行环节中一环,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这对承担物流职能的主要主体――物流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虽然,近几年我国物流企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如:公司规模不断壮大;公司有效结构得以建立等等,但其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鉴于此,笔者以南通市交运集团作为研究蓝本,在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求裨益于公司健康发展。

1存在的不足

南通交运物流集团前身是南通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创立于1951年,2007年7月以南通交运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为母公司组建南通交运物流集团。南通交运集团在改制后近三年的物流经营运作中,虽然取得的了一定得成效,但依旧处于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初级阶段,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以下不足:

1.1 缺乏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交运集团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目前交运集团的物流信息系统拥有单据的查询、运输路线的查询、信息管理三个方面的管理模块,功能比较单一,缺少网上订单管理、客户管理、线路优化、车辆配载、统计分析等重要功能模块,直接导致交运集团无法与客户进行网上交易,无法对客户进行系统的管理、无法做到运输配送线路的最优化等等,对交运集团造成一系列问题,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

另外,交运集团信息的共享程度低。交运集团下属的每个运输项目部各自拥有一套自己的登录账号及密码,登录系统之后各项目部只能查询到自身各项业务的信息,并不能做到跨项目部查询,如各项目部的空车返程信息无法及时让其他项目部了解,各项目部的运输车辆不满载情况无法及时通知其他项目部等,造成空车返程以及货物运输不满载,浪费运力,增加了物流成本。

1.2 缺乏高级专业物流人才目前交运集团拥有员工总数达1140人,其中管理人员100余人,拥有高级物流师职称的仅4人,中级物流师职称的12人,初级物流师职称的19人,拥有较深物流专业知识的人才只占企业总人数2.8%,从人员结构来看,企业缺乏具有系统物流管理知识的人才。

交运集团缺乏高层次物流管理人才发挥才能的环境与条件,使人才在交运集团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造成高层次的物流人才流失。交运集团在人员招聘与人员利用方面存在着偏差,使其企业的高等教育人才能力得不到充分展现,交运人员招聘的主要对象是高职高专的大学毕业生,企业自身的专业人才短缺特别是高等专业人才的紧缺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企业人才短缺会带来三方面影响:因无法及时找到合适人才扩展业务而失去发展良机;员工频繁跳槽导致同行间摩擦增多,并加大知识产权流失风险;在培训新员工方面投入过多精力,并使人力成本增加。

1.3 组织结构臃肿南通交运物流集团是由南通汽车运输有限公司转变而来,其管理结构相对比较臃肿,集团设有股东会,股东会下设有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下设有总经理室,总经理室下又设有多个处,分公司和项目部。

组织机构多,职能重叠。市场营运部及各营运处均面临营销考核压力,都涉及到拉拢业务的职能,一方面造成职能重复设置,增加了人员编制;另一方面,营运二处和营运三处都涉及普货运输,可能造成集团内部的恶性竞争。

除此之外,综合管理部的职能比较单一,主要负责文秘之类的工作,交运无须设置一个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另外,功能类似的公司也未整合,造成子公司数量过多,不好管理。

1.4 营运成本较高交运集团在运输、装卸搬运、仓库储存方面的物流成本控制有待提高。运输方面,交运集团各个项目部的网站都加有密码,相互之间不能访问,不能了解其他项目部的货物运输信息,在安排外包车辆运输货物时,只能是单向运输,没有回程货物运输,造成较高的运价和运力的浪费。在仓库储存方面,交运目前的仓库是一个仓库只对应一个客户服务,仓库利用率只达到了整个仓库50%-60%,造成仓储空间的浪费,导致库存成本的增加。

另外交运集团承担着较多的非物流成本,主要因为集团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对老员工的安置以及退休员工的养老,福利,津贴等等的开支是一笔较大的费用。组织结构臃肿,管理机构岗位繁多,也给企业带来额外的管理费用,增加了营运成本。

2应对的策略

2.1 进一步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针对南通交运集团缺乏完善的信息系统,功能模块少,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等问题。建议交运集团在物流信息系统中增加网上订单管理、客户管理、线路优化、车辆配载、统计分析管理等模块。明确信息系统操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加强信息系统的管理。交运总部也可以通过网上信息平台及时了解到各项目部的业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指导,并由总公司负责车辆的统一调度和配载,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成本。

在信息系统中增加未满载车辆信息和空车返程信息展示平台,各项目部及时将未满载车辆信息、空车返程信息输入该平台,其他项目部如果有同线路货物或者能够提供回程货物,就可以通过该平台实现拼车运输和返程运输。

2.2 培养引进高端物流人才,并给予待遇优惠人才资源是现代物流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而缺乏具备系统物流知识的人才已经成为交运集团的主要劣势之一。因此交运集团要改变人员劣势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交运集团在人员招聘时应加大对人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考核力度,建立一支高业务素质、高技能水平、拥有活跃创新思维的物流团队,为企业将来业务的扩展做好人员储备工作;

另一方面,交运集团应着力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为物流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等物流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挥其技能优势的机会,并提高其待遇。同时企业应完善内部的绩效评估制度以及考核制度,提高员工的竞争意识和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最终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2.3 进行组织结构调整,精简部门设置,提高管理水平对于交运集团的组织结构,建议进行以下精简:将总部科室中的综合管理部、市场运营部撤掉,将综合管理部的职能划分到总经理室的职责范围,并将市场营运部的职能下放至各分公司。

撤掉企业原有的四个运营处,将原二三处旗下项目部按地区进行整合,设立地区分公司,分公司有开发项目的权力,直接对总经理负责。

最后将原一处和四处的分公司组合建立独立的子公司。例如将原来的车辆管理分公司和危险品车辆修理公司、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有限公司整合为一个新的子公司:车辆综合管理有限公司。

组织结构改变后,避免了营运处跨地区管理所造成管理混乱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凸显了总部对分公司的直接领导,也强化了分公司的职能特别是其市场开发的权力,有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延伸,也可以增强企业的品牌优势。同时总部的科室职能优化,分公司权力强化,也有利于企业内部的柔性化管理。

改善后的具体公司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2.4 控制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在运输方面,针对交运集团出现的车辆单向运输,估算运费等情况,加强与各个项目部的联系,合理安排返程货物,尽量避免车辆返程空驶情况出现。另外,公司应完善信息系统,利用软件合理计算运输的各个环节的成本,包括车辆状况、运输线路优化、车辆过桥过路费、维修费、司机费用等。

在装卸搬运方面,当交运集团面对客户紧急货运时,由于缺少相应的装卸搬运设备,利用人工进行装卸搬运不能按时完成客户需求,影响客户满意度。所以交运集团应实现部分操作机械化,减少作业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仓库储存方面,交运集团目前的仓库利用率只达到了50-60%,因此公司应合理安排货物入库,打破一个仓库只对应一个客户服务企业的常规,充分合理的利用现有的仓库仓容。除此之外,公司应尽量引进物流人才,实现各个物流作业环节的专业化操作与管理。

参考文献:

[1]吕延昌.运用SWOT分析法探讨我国企业的发展战略[J].上海.商场现代化,2004,(12).

[2]徐静.基于SWOT分析的中国港口物流发展战略探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6).

[3]宋华著.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4]许胜余.物流与配送管理技术[M].北京:天下文化出版社,2001,(5).

[5]单永富.现代物流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6).

[6]高宏英.第二方物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

[7]万志坚.单华.物流技术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6).

[8]张大成.现代物流企业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1).

第4篇:人才交流总结范文

今年5月中旬,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和市记协组织上海主要媒体和中央驻沪主要新闻单位30多位记者,分三路赴上海对口支援的云南思茅、文山、红河三市州和新疆阿克苏地区、日喀则地区及三峡库区采访,集中报道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干部群众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生动展示上海学习全国、融入全国、服务全国的最新进展。这次采访活动体现了中央精神和市委要求,各媒体扬各自优势,抓独家鲜活题材,先后推出报道20多万字,其中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人民日报华东版和东方新闻网站等刊登文字和图片报道100多篇(幅),解放日报还集中推出4个整版彩色画刊;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所属频率、频道播出新闻和专题报道近100条,一段时间几乎天天都有来自对口支援地区的报道。采访活动加深了上海人民与对口支援地区人民的了解,成为上海新闻界在“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中进一步转变作风、展示形象、锻炼队伍的一次生动实践,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王仲伟在会上对这次采访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同时讲了三点意见。

首先,坚决贯彻市委的决策,把学习全国、融入全国、服务全国特别是上海对口支援地区的报道,作为上海新闻媒体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市委领导多次指出,上海要按照国家战略,在推进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学习全国、融入全国、服务全国。做好这方面的新闻宣传,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国情、明确责任、找准定位,提升追求。记者只有深入了解全国,正确把握全局,才可能打造自己的精彩人生。同时,只有深入了解全国,才能真正了解世界。我们要很好总结这次采访活动的经验,使我们的新闻宣传和上海学习全国、融入全国、服务全国及支援对口地区的工作同步前进。

其次,新闻工作要进一步提高质量,新闻媒体要进一步提升竞争力,这次采访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在总结交流会上大家的发言表明,感受实情、认识国情、抒发真情,新闻宣传的主线、主题、主调才能生动形象,和蔼可亲,才有可能打造出精品力作。感受实情、认识国情,抒发真情,要求记者深入一线,亲临现场,把自己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写进自己的报道。这是新闻采访最本质的东西,在这个基础上加工,才能有报道的深度,才能使人感动。

第三,对市委重大决策的宣传,由市委宣传部等牵头,各主要媒体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就能形成合力。这次采访活动推出的不少报道,看了很感动。这里有新闻媒体的努力,有记者的辛劳,也有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做的基础性工作。现在很多新闻报道在两个方面还需要努力,一是思想性不够,缺乏对新闻事件的深度解读;二是身临其境、栩栩如生不够。归纳起来说,就是报道抽象度不够深,具象度不够活。所以,我们要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加强新闻报道的思想性,增加有记者亲身感受、亲眼目睹、亲临现场的报道。

王仲伟最后指出,上海对口支援地区巡礼采访活动,是上海新闻界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一次重要实践。“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要抓学习,加强理论武装,但更要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好作风,多出好作品。只有实践才能检验和锤炼我们的作风,只有实践才能催生和检验我们的作品。要把“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和当前的新闻实践紧密结合,推动新闻实践和队伍建设上新水平。

第5篇:人才交流总结范文

创新管理手段,积极搭建流动党员网络管理平台

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党总支大胆改革传统的党员管理手段,探索建立了全省人事系统第一家“网上支部”,通过“网上支部”对流动党员进行日常管理。一是把搭建网络管理平台作为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总抓手。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聘请专业网站制作公司,根据新形势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特点,精心开发了流动党员“网上支部”。为每位流动党员建立了专用邮箱,并建立了公用“留言版”。二是把完善流动党员信息库作为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突破口。运用数据库管理技术,设计开发了流动党员动态信息库。构建“网上支部”与流动党员信息库互动机制,及时将“网上支部”运行情况通知到每位党员,同时通过“网上支部”及相应的管理制度,及时补充、更新流动党员信息库。

转变教育模式,突出加强流动党员的素质教育

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党总支在流动党员日常教育工作中,注重开展了各种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全面提高流动党员的综合素质。一是搞结合,不断提高流动党员理论素养。针对流动党员的特点,党总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在“网上党校”了系列学习材料,推出了“六个一活动”(即读一本书,开一次民主生活会,提一条建议,交流一次经验,办一件实事,写一份总结汇报),组织全体流动党员从实践的角度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二是抓典型,帮助流动党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了在基层、个体企业、艰苦地区工作的,自强自立、自主创业的流动党员典型材料,在“网上支部”经验交流栏目,用鲜活的事例引导流动党员正确分析就业形势,明确自身发展方向。:

强化服务理念,全面做好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

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党总支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广大流动党员提供优质服务。一是加强组织建设。为方便流动党员接受党的教育、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先后成立了四个流动人员党支部,对相对集中的流动党员进行统一管理。二是主动做好预备党员跟踪服务工作。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对预备党员跟上加强教育和考察,及时安排支部党员转正大会,为提出申请并符合条件的预备党员办理转正手续。三是按照及各级党委相关政策规定,制订合理的党费交纳标准,推出适合流动党员的网上缴费和委托缴费方式。

第6篇:人才交流总结范文

不久前一份报告称,中国本地软件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高级技术人才的缺乏。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本地软件企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和管理机制的欠缺。人才大量涌入外资企业和频繁的流动,导致了各类有经验人才的欠缺。

每个人都会梦想自己的理想工作。做技术的开发人员要求的更是简单:一个能够不断学到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职位,一个融洽的团队,一个舒适宽松的开发环境,一个成长的空间。而这些简单的需要,恰恰是许多公司所忽视的地方。这些东西,很多时候就是一个人决定离职的因素。

公司要依靠软件来盈利。而要开发一个成功的软件项目,人的作用是第一位的。而个人的力量相对于整个团队来说,又是微不足道的。稍微有点规模项目的成功都是集体努力的结果,而不是靠一两个英雄程序员能够完成的。为了能够保持一个稳定和高效的团队,建设一个吸引开发人员的环境和氛围是所有公司的管理人员们应该考虑的一件事。一个核心的产品开发人员离职,很可能使得当前的项目或订单陷入瘫痪,这目前已经成为了影响许多中小公司存亡的大事。

我所在的公司不仅仅以敏捷过程著称,同时,它以其特有的文化和团队氛围吸引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开发人员。他们不仅仅是认同敏捷而聚在一起,更多的是,他们向往着这种平等、自由、轻松、快乐的空气。

在公司一个典型的敏捷团队中,大致有四种不同角色:项目经理、业务分析师、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同时,根据项目不同可能还需要:美术设计师、数据库工程师、系统工程师、交互设计师等不同人员。

虽然在项目中不同的人需要确定一个角色,并担负相应的责任,但在公司内部,人与人之间是完全平等没有级别区分的。这种平等的文化,就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会因为等级差距而丧失。

同时,公司鼓励每个人向其感兴趣的其他领域发展,成为综合型人才。例如某个人现在是开发人员,但他也可以通过帮助项目经理做一些辅助工作,来学习项目管理方法,从而最终成为独当一面的项目经理。

项目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交流。保障团队内外顺利交流是项目经理的责任之一。

公司鼓励员工之间交流看法和讨论问题。在公司内部,如果有闲暇时间,随时可安排一场讲座。这些讲座都是由员工自发组织和自愿开展,话题多种多样,不仅仅限于技术。

经济、法律、业务知识等等,都是大家平时感兴趣的领域。在项目中,定期的Lunch Learning也是公司项目的一大特色。和客户一起围坐在餐桌前,边享受公司提供的午餐边讨论项目中的技术,团队的学习交流气氛自然会无限高涨。

除了自发的、自由地交流,还有一些约定的交流时间和形式。例如,每天的站立会议。你要说出昨天做了些什么,今天会做些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需要别人的帮助。站立会议鼓励每个人说出事情的真相。有了困难就大胆的向你最值得信任的同伴来寻求帮助,没有人会嘲笑你,也没有人会冷漠的不去理睬你的困境。

一个自组织的团队,应当是一个温馨而又和谐的集体。每个人都会努力地帮助其他的人,帮他解决他的问题并从中积累更多的经验。

无论是在项目中还是在个人的发展过程中,回顾与总结都是一个必不可缺的步骤。公司内部任何事情告一段落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总结活动。

迭代总结,项目总结,总结,陪训总结等。在这段时间内什么做的好,什么做的不好,如何进行改进。任何的过程和成绩都不能是静止不变的。

只有不断的反省和总结,才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进一步提高。项目团队一起召开总结会议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任何人不能够对其他人进行指责和攻击,一切都应该以互相信任为基础,我们的目的是提高下次的工作效率和增强同伴的信心,而不是批斗和推卸责任。

第7篇:人才交流总结范文

           当前,合作交流是当今世界首选的最佳学习形式,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广泛交流,形成不同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等的优势互补,这样不但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而且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对成功的渴求。因此合作交流式教学为多数教师所青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围绕中心议题展开合作交流,能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化,促使学生主动地、开放地学习。同时它能充分发扬民主,吸引学生参与,激活思维火花,开启智慧闸门,给学生以发展个性、展示才华的机会,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另外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下面首先谈谈合作交流在课堂中的作用。

一、课堂合作交流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且兴趣的培养应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与教师讲述和个人自学相比,课堂合作交流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在合作交流时,学生总是兴趣盎然,热情很高,究其原因,主要是:1、由于学生生性爱动、好玩,乐于交往,在合作交流活动中,他们的这种心理要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2、合作交流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自由探索性,学生没有因说错而受批评嘲笑的顾虑,可以大胆交流,因而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教育实验表明:当人们通过民主和自由意志参加某项工作,而不是被迫去做这项工作,他们就会对工作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和兴趣。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课堂合作交流正是这样的教学法。

二、课堂合作交流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学改革追求的一个具体目标, 课堂合作交流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它可以使学生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因为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呈开放状态,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路,可以广泛地交流,并得到及时地反馈,从而促进思维的有序发展,提高思维活动的有效性、广泛性。同时通过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协作功关,使片面的、支离破碎的结论,渐渐地互相配合起来,从而有效地使认识趋于完整,使结果趋于完美。另外在合作交流中,学生逐步学会学习,通过不同学生的各抒己见,为困难学生创造发问机会,在优等生帮助下,达到求知的目的;优等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使自己的知识条理化,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思维更加敏锐、精确,同时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受其他同学的启发,思维更加开阔、深刻,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中等生如鱼得水,在他人的启发下,跳一跳摘到了“桃子”。从而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地发展和提高,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英国教育家哈里 麦多克斯在其所著的《学习方略》中说:“若要使你的成绩保持在高水平上,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和那些在学习上很努力的人交往。”“小组合作交流对于那些学习速度较们慢的人来说往往具有‘加快’作用。”这些都是对小组合作交流在提高学习效益方面的肯定。

三、 课堂合作交流可以发挥教育作用

小组合作交流中,学生可以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接受别人的批评,从而在处事上变地更加宽容和谦虚;同时小组合作交流是一个集体活动,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会组织协调、学会情感交流、学会团结交往、学会取长补短、学会谅解接纳、学会奋力拼搏,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另外,小组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互助”、“合作”、“合群”、“民主”以及“求实”、“求是”、“求真”等道德观念和时代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并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对集体负责的精神。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合作交流呢?

1、在新旧知识衔接,沟通知识之间联系时进行合作交流。

小学数学知识大部分是从原来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发展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并设法沟通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差异,有的同学能很好地进行知识的正迁移,而有的同学却感到困难,有许多疑问等待解决。这时,让学生合作交流一番,说出各自的解题思路和疑惑,相互启发,发挥互补作用,达到共同认识的效果。例如,当学生学会了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后,教师可让学生操作合作交流梯形、三角形等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合作交流可以使学生明白,原有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原有知识的引申和发展,又是原有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进而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2、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进行合作交流。

教材的重点、难点,一般也是学生理解掌握的难点,这时要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主动学习。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攻克教学重点、难点,才能真正理解。例如教学“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我没有直接说出或用一连串的相关问题引出规律,而是提出一个有一定包容量的问题:“从上往下看,等号左边小数点的位置是怎样移动的,等号右边小数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然后分组交流,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甚至争论,加深了印象,同时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3、归纳法则,规律和概念时,进行合作交流。

当要揭示法则、规律、概括概念时,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提取学生思维精华,使学生参与总结过程,锻炼学生思维。教学长方体体积公式时,让学生对“长方体体积跟长方体的什么有关”这一问题进行合作交流,研究,并利用手中的小方块分组合作,让他们用小方块拼出大小不等的长方体,相互启发,补充、辨论、进行多向信息交流,最终研究出长方体的体积与它长、宽、高的关系,这时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人,个个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4、解答开放性题目时进行合作交流。

开放性习题是指一个数学问题,它的答案不是唯一或有多种解法,因而它的解答策略也多种多样,在解答开放性题目时,采用合作交流形式,可让学生拓展解题思路,取长补短,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意识。例如,教学完平面图形后,出了一道练习题:王奶奶想利用围墙(8米)围一个鸡舍,她现在有6.28米篱笆,你能帮她围一个鸡舍吗?学生合作交流非常热烈,小组间的互补学习热情高涨,最终形成了共识。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一个运用知识、展示才能的舞台,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也有很大帮助。

总之,课堂合作交流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有利于优化教学成果,它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灵魂,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生命线。 

第8篇:人才交流总结范文

【关键词】改变;学习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新的学习方式

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探索、总结,学生基本上形成了新的学习方式。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最现实的、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的因素,是形成有效学习方式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主要尝试几下几种方式:

1.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数学问题,特别是与学生直接相关的问题,更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的问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生活中的有趣现象,一类是学生已有知识不能解决的问题。

1.2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数学美。“数学美自身的魅力集中反映在简单、统一、对称、奇异等审美原则。”教学中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数学美,培养审美、创造美的能力,这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增加数学内容的趣味性。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数学史、数学的巧妙运用、数学名题和趣题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1.4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简炼、幽默的语言,再加以恰当的体态语言,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数学,让学生爱上数学课,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奠定心理基础。

2.以教材为中心,为学生营造多种方式学习的氛围,形成新的学习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探索,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并制定了经历、感受等过程性目标,而学生已形成“听话”的习惯,动手能力差,缺乏活动热情,面对活动不知所措,有畏难情绪,甚至出现置之不理的现象。因此让学生有效地活动成为改变学习方式的重要措施。

2.1活动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器材、程序、时间、活动方式等。但教师的准备,并不是包办代替,学生能准备的,就让学生准备。活动中,明确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边动手,边观察,边思考;同时指导学生之间有目的地交流,相互促进。活动结束,要详细记录活动结果,仔细分析,发现并解决问题。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适时、适当地对学生鼓励、表扬,对活动出现偏差或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指导;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分工协作的能力,形成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这一形式的学习中,首先要创造民主平等的氛围,包括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教师是参与者,而不是评价者,甚至有时装作不懂。生生之间,不仅能有条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更要会倾听别人的发言,明晰他人的思路,并溶入到自己的思路中,使自己的想法得到提升。这样才能显示合作交流的作用。

其次,合作交流必须要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能自主探索的就自主探索。当自主探索不能解决问题时,自然就会进入合作交流的程序。

另外,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有个别组总是某一个人发言。对于这种现象,采取发言人轮流制即可避免。

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逐渐形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答疑。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不敢甚至不愿提出问题,人云亦云,不懂装懂,这与课程标准中“学生的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相悖,因此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尤为重要。质疑也就成为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树立自信。学生不是没有问题问,而是不敢问,怕受到教师的斥责或同学的嘲笑。因此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条件。

其次,在课堂中,要留有机动的时间供学生质疑。这个时间可以安排在教学环节中或结尾。

第三,答疑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学生能回答的让学生答;学生解决有一定困难的,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对于有一定代表性的问题,开辟专门的时间讨论。

最后,对勤于质疑和提出有一定价值的问题的学生及时表扬,使学生逐渐形成质疑光荣的观念。

当学生的质疑得到圆满的答复,受到相应的表扬,就会产生成就感,更乐于质疑,乐于学数学。

每章的总结,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知识结构的归纳,然后同学之间交流,最后通过教师的总评,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

3.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促进其学习方式的改变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特别是过程性评价,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进行兴趣的自我培养,自觉地改变学习方式。有效的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加速器。特别是当学生有新奇的想法时,更要及时激励。要尽可能布置实践性、创造性的作业,如设计新颖的统计图等。不仅评价学生的作业是否符合所运用的知识,更应对与众不同的创意大力表扬,既增强创作者的信心,也使其他学生产生仿效的愿望,当有适当的机会时,他们必然会将这种愿望付诸于行动。久而久之,就会达到“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目的。

4.教师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中的作用

教师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是内因,教师是外因。教师只有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环境,才能逐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是合作者;当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是引导者。教师只有在不同的条件下起到相应的作用,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数学学习中不断改变、完善学习方式。

第9篇:人才交流总结范文

关键词:长吉图;人力资源;优势;劣势;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3-0127-04

引言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包括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部分区域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其地处东北中部地带、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核心地区和东北亚区域的地理几何中心,与俄、朝陆地相接,与日、韩隔海相望。作为中国第一个沿边开发开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以及中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平台和东北地区新的重要增长极[1],长吉图自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高度以来,随着各项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区域内经济、贸易的发展以及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已初见成效,但由于正式、统一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规划的缺失,使得该区域人力资源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是关键,长吉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与人力资源发展相对缓慢两者间的矛盾,使该区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优化升级成为当务之急。

一、“长吉图”人力资源发展现状

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人力资源的加速集聚和不断增长。截至2009年底,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人力资源总量为794.87万人,分别占吉林省总人口数与人力资源总量的71.43%和42.21%,其中人力资源占总人口比重及人力资源总量呈不断上升趋势,2005―2009年,人力资源占总人口比重年均增长率与人力资源总量年均增长人数分别为0.28%和7.48万,且人力资源集聚度高于人口集聚度1.29个百分点(见表1)。

(一)年龄结构

按照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0%及以上或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7%及以上的标准来看,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与吉林省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步入了人口老龄化行列,并且老年人口系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底,长吉图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14.24%,高出吉林省0.89个百分点,而少年儿童人口系数则平均以每年0.84%的速度快速下降。与前两者大幅度的波动相比,长吉图地区人力资源年龄人口比重仅以平均每年0.28%的速度缓慢增长(见表1)。

人力资源内部年龄结构特征与人口年龄结构特征相似,都呈现出较强的老龄化趋势, 2009年底,年老人力资源总量为年轻人力资源总量的1.56倍,随着长吉图少年儿童人口系数的快速下降,人力资源老龄化程度还将进一步加深。这种老龄化程度较深的人力资源年龄结构将对新老接替和年轻人力资源提出严峻的挑战。

(二)文化结构

吉林省人口受教育程度整体呈现出较高水平。2009年底,吉林省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9年,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52年;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分别高出东北地区与全国0.24和3.23个百分点,其中高中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为东北三省之最,但从人口总量来看,吉林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仅为辽宁省的3/5,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大量外流是造成吉林省“人才空巢”的主要原因。

虽然目前吉林省以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为主的人口比重仍显得过高,但人力资源整体文化结构提升速度较快,相比较于2005年,高中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总人口和比重分别增长了89.29万和2.66个百分点;而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人口比重和文盲率分别下降了6.3和2.42个百分点。

(三)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

近几年,长吉图地区产业结构水平稳步提升,并逐渐向高级化方向发展。第一产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比重稳步提升,第三产业比重较低且上下浮动,但波动幅度不大。产业结构决定人力资源的需求结构,从而影响着人力资源的产业分布情况。从人力资源三次产业就业状况来看,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逐渐下降,而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不断上升,但上升幅度较小,其中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比重远远低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这与长吉图地区重型化工业吸收劳动力能力不强相关。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系数是测量两者协调程度以及合理性的重要因子之一。长吉图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就业偏离严重,并且第一产业就业偏离逐渐增大,因此长吉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加大第二、三产业人力资源吸收能力任务艰巨。

(四)人力资源城乡结构

吉林省长期以来,一直以重型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使得工业集聚重心长吉图地区的城市化呈现出较高水平,2008年底,长吉图城镇人口比重为55.03%,分别高出吉林省和全国平均水平1.82和9.35个百分点;人口非农化程度与人口城市化水平基本一致。人力资源城乡分布与人口分布相似,但人力资源的集聚现象更明显,这与极化增长区域人力资源集聚现象明显的特征相一致 [2]。从就业人口城乡分布来看,就业人口城乡差距不大,但仍以农村为主,这主要与吉林省农业大省的发展定位以及重型工业吸收劳动力的能力逐渐下降等因素息息相关。

二、“长吉图”人力资源的优势与劣势

长吉图作为中国首个沿边开发开放先导区,其发展政策、制度的调整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为该区人力资源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人力资源发展优势

1.教育资源密集,人力资源文化结构层次较高。东北地区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为长吉图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后续支撑。2008底,东北地区普通高校和在校生分别为198 所和199.42万人,而长吉图地区普通高校和在校生分别为34所和45.16万人,占全省的76%和89.6%,是吉林省各类教育资源及高级人才的集聚与培养中心。另外,人力资源整体受教育程度较高,据政府部门数据统计,目前长春市人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十二年,远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高层次的人力资源结构为长吉图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国内国际交流频繁,对外开放度高。由于历史、经济及区位等因素,“长吉图”先导区与延边国及临海国自古以来在文化、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交流较为频繁,而文化与人才的国际间交流又为延吉图先导区对外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国际环境。2008年,吉林省共聘请外国专家2 002人次;同时,截至2006年,吉林省派遣各类留学人员25 667人,已有12 887人回国工作和创业 [3]。另外,俄国对其远东地区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日韩人口老龄化突出以及朝蒙劳动力封闭等问题为长吉图地区剩余劳动力输出和人力资源国际间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3.人力资源开发潜力大。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产业集聚效应和经济增长极化效应所带来的就业机会的增大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吸引大量劳动力资源、尤其是高素质人力资源的流入,同时长吉图地区培养的高素质人才的留守比例也将增大;而目前发展水平较低和就业人数不多的第三产业,其未来吸收的人力资源数量也蔚为可观;另外,长吉图地区较低的人口密度和优越的人居环境,也是引导人力资源流入的因素之一。

(二)人力资源发展劣势

1.人力资源老龄化特征明显,新老接替断层。从人力资源内部年龄结构特征来看,2009年底,长吉图地区年老人力资源高出年轻人力资源21.74个百分点,占人力资源总量的3/5强,人力资源老龄化特征明显;另外,随着该地区少年儿童人口系数比重的迅速下降以及大量年轻人力资源的流出,人力资源老龄化程度还将进一步加剧,这对于长吉图地区人力资源的新老接替以及经济的后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人力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现象严重。高级人力资本具有消极的地理扩散效应和溢出效应,人力资源、尤其是高素质人力资源的过度集聚将对邻近区域经济的增长产生消极作用 [4],2008年底,土地面积约为长吉图2/5的长春、吉林两市拥有长吉图4/5强的人力资源,而土地面积占长吉图3/5强的延边朝鲜自治州仅拥有长吉图不到1/5的人力资源。虽然目前这种人力资源分布现状比较符合极化增长区人力资源明显集聚的特征,但随着珲春、延(边)龙(井)图(们)等前沿城市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当前的人力资源总量及结构将无法满足未来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人力资源消极的地理扩散和溢出效应又阻碍了人力资源的区域流动,因此,加快长吉图前沿城市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引进已是必然之举。

3.人力资源类型单一,供需不平衡。长吉图特别是长春、吉林两市长久以来以汽车、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重型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5],使该地区人力资源结构,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结构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单一化特征。随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当前的人才结构已远远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各类高级管理型、创新型、复合型以及对外型人才将出现严重缺口。

4.高素质人力资源流失严重。作为吉林省的经济文化核心区,长吉图先导区虽然是高等教育资源的集聚中心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中心,但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后原有优势条件的丧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低水平利用和不合理开发等,致使吉林省高素质人才外流现象极为严重。2006年,吉林省流出人才和流入人才之比达到了12∶1,且流出人才多以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高素质人才为主,预计到2010年全省的工程技术人才缺口将会达到55万~100万人左右 [3] ,形成了人才培养基地出现“人才空巢”的奇特现象。高素质人才的大量流失不但造成了当地教育资源的浪费,也将严重制约着长吉图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长吉图”人力资源发展对策

如何改善长吉图地区高素质人才大量外流和新老人力资源断层的现状,走出人才极度缺乏的困境,以及促使长吉图地区顺利从人才流出地转变为人才聚集地,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必须做好以下准备。

1.结合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拓展方向,合理培养各类人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为人力资源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现有人力资源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根据产业结构发展方向,积极迅速的调整教育发展重点和人才培养方向,促进产学结合,是克服人力资源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方面,根据长春、吉林两市的发展定位及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并利用两市优越的教育条件,大力培养符合开放型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所需求的管理型、创新型、对外型、复合型以及现代服务型等各级各类人才;另一方面,加快延吉、龙井、图们、珲春等前沿开放城市各类职业性技术院校与培训机构的建设,促进各类中低级的专业性技术人才,外贸及对外人才的就近培养和吸收利用。

2.加快区内外各级各类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要消除人才过度集聚对邻近区域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实现长吉图区域均衡发展,区内各市之间应当加快人力资源的一体化进程,促进各类人才的自由流动。强化珲春、延龙图等前沿城市与长春、吉林两大腹地城市之间的人才联动,从而满足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并促进人力资源区域分布合理化。另外,加快户籍制度的调整改革,放宽人口准入政策,以及尽快促成区际、省际间自由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促使各类人力资源,尤其是年轻人力资源的流入,加大人力资源的区际、省际联动,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人力资源新老断层这一现状。

3.加强区内人才巩固和区外智力引进。人才的长期性流入和短期性流入的主要原因分别为经济发展速度、居民生活质量和平均收入[6],因此对于人才的巩固及引进,有关政府部门及企业应对症下药。首先,以政府部门和各大院校研究中心为研发主体,并以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长春、吉林为实施中心,制定一整套高素质人才优惠与吸引政策、构建完善的高端人才合理利用体系以及服务系统,在优化区内人才发展环境、加大对区内高素质人力资源巩固力度的同时,吸引区外及国外高素质人力资源的进驻。其次,利用区位优势,设立长吉图人才合作交流平台、加强各级各类人力资源的区内外以及国际间的交流合作,鼓励与发达地区及国家的高素质人才交流,并积极引进区外、国外的高素质人才,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和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建立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EB/OL].http://省略/content/2009-11/17/content_1770428.htm.

[2]曾明星.极化增长区域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3]唐文婷.吉林省引进国外智力资源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4]Raul Ramos,Jordi Suri?ach and Manuel Artís.Human Capital Spillovers,Productivity and Regional Convergence in Spain[J].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Blackwell Publishing,2010, (2).

[5]于红莉,张兴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产业结构拓展及产业链延伸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0,(5):34-36.

[6]王胜今,范力达.20世纪90年代东北地区省际间人口迁移的人力资本考察[J].人口学刊,2007,(3):3-7.

The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Human Resources

in Chang-Ji-Tu Development,Opening and Leading areas

SHAN Liang 1,GONG Jie2

(1.The Marine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2.School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Abstract:Human resources are a key in the Regional economies development.The fast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Chang-Ji-Tu areas makes the local human resources’ reasonable development,effective use,optimization and promotion becoming an urgent matter.The author exhaustively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human resources in Chang-Ji-Tu areas,then in view of the questions which exist proposes the proper countermeasures for human resources’ reasonable development,effective us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 that the human resources in Chang-Ji-Tu areas can be used reasonably and effectively,and ocal government can formulat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al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