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学合理利用资源范文

科学合理利用资源精选(九篇)

科学合理利用资源

第1篇:科学合理利用资源范文

关键词:节水灌溉;基本方法;重要措施

我国水资源严重不足,但农业用水浪费十分严重,灌溉水利用率较低。研究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的途径,对缓解我国水资源的紧张状况,保障粮食安全和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过程中,如何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是很关键的技术问题,充分发挥单位水的利用率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利用科学合理的灌溉技术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1 我省灌溉用水现状

以水稻田为例,据2002年统计资料,全省水利工程总供水量为17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总量达159亿立方米,在农业用水中,水稻灌溉用水量达150亿立方米,占农业总用水量的93 %,占社会总水量的70 %。而另一方面,全省水稻灌溉用水浪费又十分惊人。满足水稻生理需水每亩大致在300~400立方米,但是,全省水田亩平均用水高达850立方米,灌溉用水效率仅为0.4左右。虽然近年水稻生产对我省农业的贡献有目共睹,但是,如此高的耗水对水稻种植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因此,我省要把节水的重点放在水田上。

2 灌溉水利用率的基本方法

2.1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灌溉,提高灌水效率

一是采用先进的灌水方法与技术,例如喷灌,微灌等可提高田间灌水效率。二是良好的田间工程建设,例如土地平整、畦田格田改造等,科学的畦灌,沟灌,波涌灌等地面灌水方法的应用也可提高水的利用率。三是在同样的灌水效率下,增加雨水的利用亦可减少田间灌水量。

2.2水源到田间输水,要提高输水效率

目前我国综合渠系利用系数约为0.5左右。若进行渠系防渗或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实行管道化输水,则挽回的输水损失水量是可观的,进行以渠系防渗为中心的灌区工程改造与建设,无疑对提高水的利用率十分重要。

2.3加强田间灌溉用水管理,建立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以提高作物水分生产效率

我国的水分生产效率偏低,如果每立方米提高0.1 kg,按灌溉耕地现状生产粮食3500亿公斤计,即可减少田间作物需水量(即蒸发蒸腾量)350亿立方米。另外,为达到提高作物水分生产率的目的,应采取农业水利综合措施,如培育耐早高产优质的作物品种,通过覆盖及耕作等措施减少无效的棵间蒸发,采用非充分灌溉技术减少蒸腾,包括近年国内重视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研究,强调要实行科学灌溉等。

3 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3.1要形成节水机制,就要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推进生产关系的变革

水权管理制度是一种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资源权属管理制度。通过明晰水权确立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水资源决策上平等的经济和法律地位,形成政府宏观调控的决策机制、以价格为主的信息机制、以利益关系为驱动的动力机制和通过市场交易配置资源的机制。

3.2多渠道增加节水灌溉资金投入

要发展节水农业,普及推广节水灌溉的积极性很高,纷纷要求国家加大节水灌溉的资金投入力度。要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扶持,各地要发扬自力更生和不等不靠的精神,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政策引导,以奖代补和贴息扶持等方式,充分凋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农民群众投资兴办节水灌溉工程,使节水灌溉走上良性循环、滚动发展的轨道。

3.3做到适时、适量灌溉

根据当地的天气条件、田间水分状况、作物长势及需水规律,水源供水能力及灌溉工程状况等动态信息为依据,制定动态的灌溉用水计划,同时,执行“先急需、后缓用,先灌高、后灌低,先灌远、后灌近,先集中、后分散”的动态配水原则,并通过实时调整渠道流量和轮灌组合,避免渠道流量过大或过小,减少输水损失。

3.4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

积极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和试验,加快节水灌溉先进科技成果的集成、转化和应用,在引进,消化、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节水灌溉技术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节水灌溉设备研制、开发和生产体系,不断提高我国节水灌溉的技术水平和设备制造水平,生产质优价廉的节水灌溉设备。

3.5统一认识,加大宣传

要加大节水灌溉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调动农民群众兴建节水灌溉工程的积极性。通过各种媒介大力宣传水资源短缺的严重性,发展节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全社会的水危机意识和节水意识,使全社会都来关心、重视和支持节水灌溉工作,为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工业和建立节水型的社会贡献力量,为推广节水灌溉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3.6组织领导与部门配合

发展节水灌溉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对节水灌溉工作的组织领导,层层落实目标责任。搞好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调,管好用好各项节水资金,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及时对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搞好节水增产重点县、高标准节水增效示范区的竣工验收。

第2篇:科学合理利用资源范文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学

1建立水资源管理学的必要性

水资源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是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资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短缺成为世界关注的重大资源环境问题。

我国水资源问题更加严重。目前我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影响工业产值2300亿元,农业灌溉每年缺水达到300亿立方米,直接影响粮食生产稳定和发展。据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将达到极限。水污染加剧了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目前,50%的地下水被污染,70%以上的地表水属于四类以上的水质,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此外,地下水超采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部分地区出现海水倒灌,如华北地区形成的地下漏斗世人瞩目。

上述问题的解决,一靠科学技术,二靠科学的管理。技术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加强科学管理能起到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大的作用,何况水利科技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管理的制约。

应该承认,目前我国很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必须承认,目前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与现实的要求相差甚远,开展水资源管理系统研究,系统总结水资源整理水资源管理的知识体系,建立水资源管理学,指导我们的工作,迫在眉睫。建立水资源管理学是十分必要的。

2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2.1水资源管理与水资源管理学

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概念,尽管我们用的很多,但目前学术界尚不统一。《中国大百科全书》是权威的工具书,在不同的卷中,有不同的解释。

水资源管理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调度。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组织各种社会力量开发水利和防治水害;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处理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用水矛盾;监督、限制不合理的开发水资源和危害水源的行为;制定供水系统和水库工程的优化调度方案,科学分配水量”(陈家琦等)(水利卷)

为防止水资源危机,保证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运用行政、技术、立法等手段对淡水资源进行管理的措施。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包括调查水量,分析水质,进行合理规划、开发和利用,保护水源,防止水资源衰竭和污染等。同时也涉及水资源密切相关的工作,如保护森林、草原、水生生物,植树造林,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防止土地盐渍化、沼泽化、砂化等(李宪法等,)(环境科学卷)。

运用、保护和经营已开发的水源、水域和水利工程设施的工作。水利管理的目标是:保护水源、水域和水利工程,合理使用,确保安全,消除水害,增加水利效益,验证水利设施的正确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工作中采取各种技术、经济、行政、法律措施。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利管理已逐步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李石等)

作者认为,目前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概念很多,但在内涵和外延上存在不同的差异。水资源管理具有时代的内涵,不同时代,水资源管理概念是不同的。在古代,偏重于干旱洪涝灾害的管理,此时一切活动都围绕其进行,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至今,不仅仅说明了大禹治水的精神可颂扬,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洪涝灾害依然是威胁我们中华民族生存的大问题。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经济的迅速发展,淡水相对于人的需求供给不足,水向水资源转变,水具有了经济内涵,此时,人类面临的问题除了干旱洪涝灾害之外,增加了水资源短缺问题,为了增加水资源供给,人类加大了水资源开发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但同时带来了新的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环境恶化正在蚕食人类的文明。目前,人类同时面临着干旱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多重危害,水资源管理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仅仅以水论水,解决我们面临的困境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水资源管理中的“水资源”,不仅仅包括通常我们所说的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而且应该包括能够被人类可利用的一切水,如海水、污水、微咸水、洪水等,只有将水资源管理放在与水有关的复合系统之中,从综合的角度出发,采取协调的手段才能解决人类对水资源需求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上述概念都存在存在时代的烙印,与现代水资源管理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陈家琦的定义偏重于开发利用,而且对水资源管理的内容进行了部分阐述;李宪法的定义,是以解决水资源危机为出发点的;李石的定义最终落实在“开发的水源、水域和水利工程设施”上,范围更加狭窄。用现代认识水平来看,这些概念既有一定的合理性,也存在完善补充的问题。

从整体上来看,这些定义以水资源开发作为主线,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保护为开发服务,“保护”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次,视野相对狭窄,此概念大多只局限于水资源本身,缺乏复合系统下对水资源的综合认识,以水论水;第三,生态环境的概念缺乏;第四,资源高效利用问题没有提到应有的地位;第五,概念尚需要进一步精练,在解释水资源管理概念的同时,有的将水资源管理的包含的内容也纳入进去,需要进一步提炼。

作者认为,所谓的水资源管理,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水资源需求及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

目前,关于水资源管理,我们开展了系列的工作,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形成了大量的知识,但水资源管理否能已经成长为“学”呢?,尚缺乏系统的探讨。作者认为,水资源管理学是否成立,主要取决于水资源管理学是否具有明确的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研究对象,只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水资源管理才能渐渐成长为水资源管理学。

作者认为,水资源管理学已经清晰的研究对象,就是研究水资源高效利用保护的各种措施规律,水资源是管理的对象,也是水资源管理学管理的核心。水资源管理学是管理水资源知识体系,其理论基础包括系统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超生命周期理论等。

2.2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内容

水资源管理学作为一门正在成长的学科,研究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诸方面:

(1)水资源数量管理和质量管理

其包括水资源数量管理,水资源质量管理,以及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综合管理。

(2)水资源法律管理

水资源法律管理,是通过法律手段强制性管理水资源行为,在水资源管理学中,水资源法律管理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内容包括国内外水资源法律的比较、水资源法律演进、水资源法律具体内容、水资源法律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等等

(3)水资源权属管理

水资源权属管理是水资源管理学的重要内容,包括水权的分配、交易、管理等。

(4)水资源行政管理

水资源行政管理,是通过行政手段对水资源管理的行为,是以水资源管理行政体制为研究核心,重点研究中央和地方行政关系、以及涉水管理部门协调管理的问题,实现政府管理“到位”而不“越位”等。流域管理和水务管理理论与方法也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

(5)水资源规划管理

水资源规划,是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未来科学描述。水资源管理学中的水资源规划,主要研究水资源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如水资源规划的内容、原则、水资源规划的方法、水资源规划实施的保障等。

(6)水资源配置管理

水资源配置,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内容之一,他是以水资源承载力为基础平台的水的的分配,在水资源配置过程中,由于我们长期挤占了生态用水,必须给予认真的考虑和回补。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与方法能为水资源配置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南。

(7)水资源经济管理

水资源经济管理就是通过经济手段对水资源利用进行调节和干预。包括水资源价值理论、水资源经济管理体系、节水效益分析、水资源折旧、排污收费等等。

(8)水资源投资管理

水资源投资是维护水资源的重要保障,水资源投资管理主要包括与水资源投资有关的资金的筹措、资金的利用效率、资金的回收、资金的增(保)殖、资金投入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等等。

(9)水资源风险管理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既有自然风险,如干旱、洪水等,也有由于人为的作用产生的人为的风险,如设备出现故障导致供水中断等,水资源风险管理研究这些风险的产生、降低甚至消除,提出风险发生情况下采取的应急对策措施。

(10)水资源利用保护技术管理

主要包括城市节水技术管理(工业、城镇生活节水)、农业节水技术管理、污水处理技术管理以及水资源配置技术、水利技术发展战略等等。

(11)水资源工程管理

我国的水利工程遍布江河南北,这些工程布局是否合理缺乏全局性的分析和研究。水资源工程管理就是结合社会、经济、环境等特点,研究水资源工程如何布局的理论与方法。在水资源工程布局过程中,要将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产业制度和产业规模等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谋划优化的水资源工程布局,取得高的综合效益。

(12)水资源数字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水资源的管理必将有传统的管理走向数字化管理,“3S”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将日益普及。水资源数字化管理就是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效率。数字河流(湖泊)、工程仿真模拟、遥感监测、决策支持系统等是水资源数字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13)行业水资源管理

水资源具有多种功能,不同行业由于水资源利用方式、利用技术、利用效益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对水资源管理也不相同,水资源管理具有一定的行业特点。行业水资源管理就是分行业研究水资源管理,如农业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景观管理、工业水资源管理等等。

(14)国际水资源管理

世界有众多的国际河流,国际河流的开发利用,由于涉及到相关的国家,上下游之间的矛盾处理更加复杂,水资源管理更具有特殊性。国际水资源管理,是以国际河流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开发、利用、保护和协调等相关问题。

(15)水资源综合管理

涉及到水资源部门、行业和领域极其广阔,对水资源管理不能就就水论水,必须将其放在社会、经济、环境等复合系统中进行处理。森林管理、湿地管理、妇女在水资源管理中作用、WTO条件下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根据水资源状况通过国际国内市场进行水资源贸易(包括间接贸易,如进口高耗水产品,出口低耗水商品等),等等,是水资源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

3、水资源管理学与相关学科关系

3.1水资源管理学与水资源学的关系

水资源学是一门综合叉性学科,目前该学科还没有完全定型,正处于成长时期。通常认为,水资源学是对水资源进行评价并制定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规划,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以及对水资源实行科学管理和保护经验的系统总结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水资源学的基本理论体系是建立在水资源本身存在、运移、转化和调控的基本规律与系统论的基本观念和方法的结合上,研究的重点是建立在系统论基础上对水资源系统评价、开发和最优调控的基本规律。

水资源管理学与水资源学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他们在研究方向上有一定的交叉性,交叉点是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叉科学,在形成水资源学的过程中,也渐渐形成了水资源管理的知识体系,水资源管理学渐渐成长。他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水资源管理学所涉及的面更广泛,而且水资源管理学与管理学存在密切的关系。

3.2水资源管理学与管理学的关系

管理科学是一门应用多学科与多领域理论、方法、技术和知识的综合叉科学,其目的就是研究人类利用有限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方面的动态、复杂和创新的社会行为及其规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995)。人的管理是管理学重要研究内容。

水资源管理学中的管理对象是水资源,而管理学中管理的对象是人,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但管理是要靠人的智慧。因此,管理学的原理可以为水资源管理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水资源管理学的发展为管理学延伸提供新的增长极。

水资源管理学也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

3.3水资源管理学与水文学的关系

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时空分布与运动规律并应用于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科学,作为水利科学的一部分,水文学的重要内容是地面水与地下水的观测、评估与预测,并为规划与管理提供依据。

水资源管理学需要水文学的支持,水文学为水资源管理学提供基础数据,水资源的管理就是以水文学提供的各种数据为依据进行调控管理水资源,水资源管理学的基础是水文学,两者关系非常密切。但水资源管理学所涉及的内容比水文学研究的范围更广泛。

4结语

水资源管理学是多学科交叉的年轻的学科,其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推动力和潜力,目前学术界尚未引起高度重视,相应的研究成果也不多见。作者初论水资源管理学,意在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探讨,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和保护。值得说明的是,作者及其同事合作成果《水资源管理学导论》即将完稿,并出版发行,但愿能为《水资源管理学》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姜文来,水资源价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姜文来,杨瑞珍著,资源资产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王浩,王建华,秦大庸等,现代水资源评价及水资源学学科体系研究,地球科学进展,2002,12(1)

第3篇:科学合理利用资源范文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396-01

1 前言

众所周知,虽然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是人口众多,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还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为了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使之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切实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合理开发、利用现有水资源。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在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源,强化水资源管理工作方面,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无论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还是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世界先进国家的管理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和不足,且这些问题的存在,已影响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基于此,只有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措施,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以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从而确保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 水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职能方面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成为社会各界十分关注和重视的热点话题。尽快解决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政府急需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近年来,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我国相关部门不断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和措施,加大了对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力度。然而,由于各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水资源的管理工作在管理职能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水务管理部门与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的职能交叉问题,水务管理部门与经济发展管理部门对工业生产用水的管理等问题,都没有妥善地处理好,进而导致相关部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影响了水资源管理工作。

2.2 管理观念方面存在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管理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水资源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就现阶段而言,水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管理理念落后,不符合现代化的发展理念。近年来,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与健全,要求对水资源的管理观念也要随之改变,只有具备现代化、科技化的管理理念,才能与之相适应。然而,就目前来说,在水资源管理中先进的管理理念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普及,依法治水的局面还没有形成,某些发达国家科学管理水资源的现代管理方法还没有真正学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水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

2.3 管理方法方面存在问题

水资源管理在管理方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主要是对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还不健全,管理的方法还不科学,管理的手段还太落后。特别是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由于涉及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利益,又没有一套专门的、科学严谨的法律法规,加上管理方法的严重滞后,对水资源还没有实行统一管理,致使我国对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深度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距离。

3 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3.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尽快实施依法治水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法制体系是各行各业正常、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水利行业也不例外。拥有一套完善健全的机制体系是确保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要想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力度,第一:必须要有一套科学严禁的法律法规。因此,对现有的与水资源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必须进一步完善,以保证水资源管理工作有法可依。第二:相关部门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和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将国家对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落到实处。第三:各级政府还要有效的协调好各有关部门的关系,及时解决工作开展中的矛盾和问题。

3.2 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

水资源短缺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的一大阻碍,合理配置水资源,科学利用现有资源,做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环境相协调,是各级政府水务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第一:水务管理部门要根据我国水资源现状,编制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将我国现有水资源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环境与人口发展协调起来,进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第二:水务管理部门要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会同发展改革等有关部门将有限的水资源科学合理的分配到需要水资源的相关部门,并做到远期与近期相结合,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第三:水务管理部门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严格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从而实现对水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

3.3 切实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

水利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工程之一,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因而,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每一项水利工程,并切实加强对所有水利工程的后期管理,使之发挥应有效能。第一:要做到每一项水利工程都必须符合水利发展规划,严格杜绝重复建设;第二:是对每一项水利工程都要科学合理的设计,高质量的施工,严格杜绝豆腐渣工程。第三:切实加强水利工程的建后管理,严格杜绝“重建轻管"现象发生,努力使每一项水利工程都发挥出应有效能。特别是要加强对中小水利工程的管理,切实解决好水利工程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从而使每一项水利工程都能发挥出最大的规划设计效能。

4 结束语

水资源是人们生活赖以生存基本资源。但是现阶段我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因此,为了迅速改善这一现状,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并提出科学有效的对策,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

参考文献

[1] 卓敏.浅谈市场经济下如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J].新财经(理论版),2012(3):102-103.

[2] 杨杰.浅谈如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J].中国科技纵横,2011(16):170-170.

第4篇:科学合理利用资源范文

【关键词】科学教育课程资源合理利用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为了使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广阔的智力背景,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必须利用与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有关课程资源开发的研讨从未止息,不少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都对此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学校作为科学教育的主要前沿阵地,也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开发出了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诸如生物角、科学实验室、生态园、网络中心、科技试验田之类既贴近学生生活又探究性强的资源,但是这些资源总是得不到合理而有效的利用,有些学校的实验室常年紧闭,试验田常年闲置,这样不仅浪费了有形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更没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可谓得不偿失。本文将结合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对如何科学有效利用学校课程资源做出探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一切从孩子出发——提高科学教师课程资源利用的意识

过去我们的教育习惯于采用讲授法,教师站在讲台上照本宣科,简单的对孩子进行说教,以至于孩子们总感觉科学课的内容过于抽象,书本上的知识离自己的实际生活很遥远,久而久之就逐渐丧失了对科学的学习热情。

实际上,科学学科的内容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比如生命世界中的《和动物交朋友》、《植物的生长》、《植物和我们》等教学内容,教师完全可以从生活实际实际出发,引领学生走出教室,置身于校园的绿荫丛中,捡一片绿叶,细细观察;闻一树花香,深深体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许多问题:这棵树叫什么名字?她是怎样吸收养分的?如果没有阳光,这些树木会怎样?这些校园里随处可见的花草树木作为科学课程资源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换一种方式将原本枯燥无味的文字介绍变成具体生动触手可及的生活实例,学生对于植物的认识以及生命的体验必将更加真实,对科学的兴趣也必将更加浓厚,对问题的探究欲望也必将更加强烈。

可见,作为科学教师,只要能大胆的解放思想,改变传统陈旧的观念,树立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的意识,在教学中能从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关注孩子的生活环境,结合孩子的成长经历,充分利用学校生动、具体的课程资源对孩子开展科学教育,那么,科学对孩子而言将不再是冰冷和僵硬的东西,而是鲜活的灵动的富有色彩的课程,对课标中科学课程的性质定义——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就不谋而合了。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增强认真规划合理利用的认识

学校课程资源种类繁多,功能各异。比如校园里的花草可供观察研究,图书馆可供查阅资料,科学实验室可供动手操作,生态种植园可供亲身实践,科技活动节可供反馈交流等。如此众多的资源如果随意利用而不加规划势必会影响资源作用的有效发挥。

首先,要立足教学内容并结合本校师生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利用学校课程资源。比如在讲解六年级上册《植物的生命系统》内容时,可借助学校图书室的书籍图片等资源对植物的器官营养及光合作用有一个初步的理论认知,然后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资源直观形象演示植物的生长过程等抽象概念,最后可带领学生实地参观校园植物观察并研究所学内容。再比如学生学习三年级《植物生活的土地》一课时,可直接到学校的种植园中采用眼看手摸鼻闻的方式与土壤零距离接触,获得初步印象;在采集土壤样本到科学实验室动手操作实验,发现土壤的几种成分,再回到课本中对照文字进一步了解土壤的成分类型作用等。像这样理论结合实际教学策略符合儿童认知事物的客观规律,只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资源,不但能提高学校课程资源的利用率,在教学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也能锻炼孩子们的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其次,注重资源利用中经验的积累。教师是科学教育的一线参与者,其宝贵的经验往往具有教学上的指导性,教师平时如果注重在教学中发现资源利用的问题,及时查缺补漏,总结相应的措施及解决办法,并加强理论研究,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必定对资源的利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一切从长远出发——树立长期利用创造性利用的意识

在学校的科学教育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师生共同的观察、记录、操作等行为,其中也留下了不少宝贵的资料。比如观察日记、动植物标本、实验报告、活动图片等大量鲜活、生动的素材。但由于学校或教师的保存意识不足,致使大量珍贵素材流失。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开辟专门场的科技成果馆,科学教育中包括了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方面的诸多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是收获颇丰。学校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设立不同的展台。比如可设计“我动手我快乐”展台——收录学生采集的精美动植物标本;”我发明我成长”展台——收集学生自己动手发明的小设计小创造;“我参与我幸福”展台——展示学生在课堂或课外科学活动中的风采照片;“我记录我超越”展台——收录学生的各种观察日记或实验报告……这些资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作为校本课程的素材,而且也可以长期循环使用,可谓一举多得。

保护校园开辟的科教天地。很多学校都为科学课专门设立了种植园试验田养殖园等科学教育基地,但是由于疏于管理或管理不当致使这些场所荒废甚至遭破坏。比如有些试验田里种植的树木花草长期无人打理而变得面目全非,既浪费了资源,又起不到教育教学的作用。因此,学校可采用专人管理与学生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使这些精心开发的资源能够真正成为科学教育的“常青树”,一代代学生都可以从中受益。

创造性的利用实验室,仪器设备等资源。在科学素质的养成方面,科学探究能力尤为重要,学校的实验室和仪器设备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动手动脑、亲身实践以及感知体验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应尽可能购置必需的仪器设备并完善各类实验室,且要尽可能对学生开放,让学生有充分的自己动手自主探究的机会

总之,学校课程资源作为科学资源开发的主要方式和途径之一,在整个科学教育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为教师,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地利用教学资源,认真做好各种规划和管理工作,力求让学校课程资源成为科学教育的活水源泉,源源不断地为科学教学工作注入鲜活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第5篇:科学合理利用资源范文

关键词: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0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4-90-1

1 土地资源管理的内涵

土地资源管理是相关部门根据相关规定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并且控制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乱开发乱利用,对其进行控制及监督,土地资源的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整体规划管理有重要的作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土地资源管理要符合现代科学管理,最大限度地体现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有相对完善的经济结构,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在土地管理相关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漏洞。面对土地资源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很多城市管理很混乱,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监督,做出规范、规定。目前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2.1 盲目开发城市用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房子的渴望让城市用地越发紧张,这样就会出现开发商盲目开发导致土地使用浪费的现象。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城市,土地的使用也在不断增长,而有限的土地资源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尤其是一些大型城市,交通堵塞、住房困难、绿化面积少,这些均是城市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很多城市为了加快经济的发展,没有按照相关规定管理,过度开发土地资源,同时也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还有很多地方存在土地资源铺张浪费的现象,一些违规建筑不遵守国家有关土地政策和规定,盲目开发利用,导致很多土地无法有效利用。

2.2 保持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和谐统一

土地开发利用是为了社会的发展,所以在开发时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近年来,社会的进步伴随着城市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原有的土地规划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城市的总体规划与土地管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必须保持统一。

2.3 合理利用土地规划

土地市场化以来,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和制定限制的条款。城市发展的加快促使社会不断地进步,土地市场化是必然的选择,但是我们必须要合理的利用土地市场化来发展经济建设,同时也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2.4 土地管理要与建设规划管理协调发展

土地管理和建设管理相互制约,如果由于配合不协调,将会出现土地浪费的现象,影响了城市的正常建设。因此,完善土地管理和建设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3 土地资源管理的对策分析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土地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做好土地资源规划和利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价值,这些将成为一个城市长远发展的铺垫,也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城市水平的提高,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也受到制约。针对所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参考意见。

3.1 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办法,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

一个城市土地规划是和城市的整体规划相辅相成的,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都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执行。制定城市的土地规划要合理科学,并且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合理规定建房用地和绿化用地,确保各项工作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顺利开展。严格按照相关的法规进行土地的审批规范来执行,杜绝乱征乱批等现象。

3.2 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

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不能无限使用,因此要节约土地和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发挥土地的最大功能。在我们进行工作管理的时候,必须做到土地的有效使用,达到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保护生态环境。

3.3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国家提倡可持续发展,在土地管理坚持可持续发展中要做到无浪费,综合考虑国土资源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要有关注土地开发的长远心态。在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中,不能过度开发和使用土地,做到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做好土地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做好开发后的治理工作。例如保护绿地,严防土地使用过度等情况,保护土地生态系统,建设和平家园。

参考文献

[1]王万茂.中国土地科学学科建设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中国土地科学,2001,(5).

[2]陆红生,韩桐魁.关于土地科学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02,(4).

[3]孔凡文,李海英,王,常春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三明治”培养模式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5).

[4]汤惠君,于正林.试论土地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主导学科[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第6篇:科学合理利用资源范文

1新体制下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土地利用量大,供应压力大在经济制度的影响下,土地利用量较大,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不断增加,土地资源供应压力较大。我国的国土资源量虽然面积较大,但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旦没有科学的管理体制与利用制度支持,国土资源的浪费现象也会随之增加。

1.2非法乱采滥伐,土地使用不合理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人均土地占有率低,拥有土地的人又很少考虑土地的科学利用,降低了土地的有效利用。

1.3执法力度不够,管理水平不高我国对国土资源的管理力度有待加强,执法力度不够,相关法律法规在管理内容上也不够明确,甚至也存在着执法人员力度不够,执法不严等问题。

2新体制下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的对策

2.1坚持主动服务、主动作为宏观把握我国国土资源的分布情况,统一规化,严格土地利用制度。建立相关土地利用制度并与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科学利用土地。加强对土地项目用地建设的审核,规范土地报批制度,严格实施,规范管理。政府与土地利用商协调配合,在审批程序、用地方式、税收政策上主动提供相应的服务,为科学利用国土资源作出贡献。不断改革更新土地管理制度,加大对基层土地资源的管理力度。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手段,为企业或个人团体解决土地利用的现实困难。

2.2坚持规范管理、规矩办事加强对土地的规范管理,严格实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科学分配对农用土地与非农用土地的利用,保持土地利用的平衡程度,在土地占用上规范建设。对于浪费土地的现象,规范惩罚制度,对于严重破坏土地的行为,要加大惩罚力度。同时加强监管力度,规范在批地、用地等各个程序上的制度。认真对待已批未征、已征未供、已供未用、用而未尽的土地,科学筹划,规范利用。

2.3坚持好字当头、用好资源国土资源的利用要坚持以好字当头,科学有效地利用资源。了解国土性质,选择适合的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另外,要加强对土地保护的宣传,普及土地利用常识。同时要创新土地利用方式,提高科学利用率,汲取历史上有效的土地利用方式,开创优秀土地利用评比制度,为践行我国土地利用好字当头作出贡献。

2.4坚持以人为本、开拓创新在我国的建设发展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原则。同样在国土资源的建设中,我们也应当始终保持着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土地,本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所以,在我国的国土资源的建设中,保护土地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创新土地利用方式,利用现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土地利用知识,加强对国土的统筹和科学规划。

3结语

第7篇:科学合理利用资源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资源;整合与运用

1.正确认识地理教学资源和教学资源整合含义

1.1地理教学资源

地理教学资源就是指在日常地理课上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对完成教学目标和顺利实施教学有利的意识和物质。其中意识形态部分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师生行为、师生间关系等等。教学物质包括所有无生命的客观物质,如:课本、地图、模型、黑板、测量工具。同时也包括有生命的物质,如:参与课程教育的老师和学生。总而言之,在地理教学中只要是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的因素和条件,都囊括在地理教学资源的范畴内。

1.2地理教学资源的整合

地理教学资源的整合就是指重组、调整、协调并优化教学资源,最大程度的使每份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充分的利用。具体来讲,就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将教学资源的物质和意识部分进行创新的、科学的和系统的转化。

2.地理教学资源整合运用的基本原则

2.1针对性原则

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课的种类有很多,包括复习课、新授课练习课、自习课和辅导课等。但是,每一节课程大多有一个主题,所以为了贴近课程教学的主题,教师在整合运用教学资源时必须要有针对性,使得教学资源的利用重点突出。例如,教师在讲授水库这一课程时,应在遵从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将所用能够利用的到的教学资源向学生讲解有关水库的知识,包括:文字、图片、影音视频等,多角度的将水库的历史、形成、构造、地形逐一的展示。

2.2科学性原则

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运用的过程中必须秉持着科学性的态度,以一种严谨的工作观念面对教学资源的运用。在新出台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提出了以弘扬科学精神为教学目的准则,因此科学性的原则是必不可少的资源整合的前提。教学资源整合与运用科学性的原则,要对教学资源客观深入的掌握,以及进行严谨的研究。杜绝一味迷信教科书,对教科书中不合理的地方要用于批判和质疑。另一方面,科学的运用教学资源,以学生身心发展程度和帮助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目的去选择教学资源,并运用到教学中去。

2.3联系性原则

在地理教学资源整合与运用中需要遵守的联系性原则是指:教学资源与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和知识点的多方面的联系。有以下三点需要注意:(1)课上知识点的讲解,要相互联系,让学生记住其中一点就能联想到另外一出知识点。(2)在讲解新的知识点时,寻找与老知识点的共同之处。(3)在讲授国外地理内容时,可以以国内相似的地理内容为例,加快学生的理解。

2.4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在既满足当下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又不能削弱后代需要的发展资源。这里强调的是持久性的发展,是满足未来发展前景的公平平台。在地理教学资源上来讲,其是一直存在一种消耗的状态,无论是物质、人力还是意识形态。因此,为了不使高中地理教学资源持续的枯竭,相关教育部门和一线教师就必须要充分的剖析教学资源的潜在力量,适时的对教学资源补充。

3.高中地理教学资源整合与运用的有效措施

3.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几乎全部的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运用均由教师决定,教师在其中起到绝对的主导作用。正因为如此,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将最大程度的影响教学资源的运用效果。以下几点为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措施:(1)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在新时代的到来之际,伴随着新的知识和理念的发现,以及更高水平人才的涌现。作为教书育人的一线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的鞭策自己进步,积极的参加各种培训教育活动。(2)注重专业知识的研究。因地理学科高度综合性的特点,任课教师在地理研究范畴内要不断的扩展知识面,潜心的研究专业知识。

3.2合理的配置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首先要在地区间做到合理的分配,然后在本校内做到教学资源的公平分配。同时,合理化的教学资源还要做到将现代的教学资源融入到传统教学资源之中,使课堂教学更加紧凑。

3.3文本教学资源的整合

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最多的文本资源就是地理教科书,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不能脱离教科书,要深度的发掘教科书上的资源。做到以下几点:(1)利用其它资源对教科书进行补充。例如:使用杂志、报刊、论文和互联网平台。(2)针对教科书内容设置课后作业。教师以巩固课上知识点和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有选择的布置作业。可以给一些开放性的题目,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帮助学生自己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

4.小结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高中地理教学的课改势在必行。如何将有限的教学资源发挥出无限的利用价值,值得引起很大的关注。本文通过对高中地理教学资源整合运用的原则和措施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希望能为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建议高中地理教学应以本校的实际情况,酌情作出教学资源整合运用的决策。

【参考文献】

[1]宋健,吕宜平,苏庆华.“生本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4年10期

[2]李善中.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基础教育研究》,2012年22期

第8篇:科学合理利用资源范文

1、缺少科学规划,缺少懂技术的专业人才。

我局虽然土地资源开发种植工作起步较早,但由于缺少科学规划,缺少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造成了树木种植品种单一,成活率不高,个别单位不考虑土壤环境因素,不科学选种,盲目种植,出现了年年种树不见树的现象。

2、管理不到位,承包收入低。 三、提高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效益的必要性

1、对提高堤防工程面貌和发展水利风景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利用堤防资源,实行高效、规范的开发利用,结合水利风景区建设,在靠近县城、市区的地段,种植观赏性树木、植物等,利用宽弃土地育苗、种植速效经济林和其他高效经济作物,形成千里堤防千里林具有水利特色的生态自然景观。对改善堤防工程面貌及推动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将成为我局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可行性

1、以点带面,提高分成比例

2、水利工程养护经费提供一定的启动资金

目前堤防工程养护经费中包含的“行道林养护费”和“护堤林及防浪林管理费”,可以用来投资堤防土地种植和种植后的树木管理,这样每年约有350万元的资金可以利用,为自我开发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效益提供一定的基础资金。

3、丰富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按照局系统现有4.1万亩土地资源计算,我局职工人均拥有土地34亩,据了解,沿河农村人多地少,随着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发展的理念已被人们清醒地认识,在此大好环境下,我局若能将所辖土地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种植业的市场前景是可喜的,我局丰富的土地资源必将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土里刨金”的发展种植业,完全可以实现生态效益、工程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是。

4、其他流域土地利用效益,提供了可借鉴依据

根据对黄河流域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考察,该流域土地资源丰富,一河务局90公里堤防有近1万亩土地资源,全部那 按每亩每年400元承包给农户,承包期限为三年,抱额都采取提前一次性交纳的方式,黄河大堤上绿树成阴,形成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其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是目前我局的几十倍。其他流域如弟资源利用效益,为我局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可行性提供了学习和借见的经验。

四、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方式及措施

1、总体思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应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向规模要效益,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创新管理模式,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立系统、完善的市场和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

2、作好调研,科学规划

科学规划是加强水土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有效途径,局系统水土资源地域不同,土质不同,环境不同,开发种植、管理的方式也应不同。局应组织有关部门对系统内土地资源进行联合调研,进一步摸清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规模、经营运做模式、投资效益及发展前景等 ,对系统内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

3、局出台水土资源开发指导性的相关政策,明确职责,确保水土资源开发、管理的连续性,,制定出统一规范的经营管理模式,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技术上给予指导,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科学合理有序开展。

4、协调好管理养护与堤防种植相互之间的关系,寻找既能促进提防种植业的发展又不违反工程管理要求的有效途径。

第9篇:科学合理利用资源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科研服务;学科服务;科技查新;专利;调查

DOI:10.39.9/j.issn.1008―0821.2017.06.021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7)06―0130―06

高校图书馆基本职能是发挥文献信息中心作用,面向大学的教学与科研服务。科研服务,即是图书馆通过利用丰富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馆员、设备与技术等,为高校科研提供信息咨询、课题跟踪、科技查新、查收查引、专利信息服务、学科服务、科研数据支撑服务、文献检索、各种讲座以及培训服务等,属于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科研服务工作历来都受到高校图书馆的重视。现阶段,我国国内高校图书馆的科研服务水平如何?带着该问题,笔者通过网络调研方法,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教育部直属75所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对其科研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队伍、服务管理等方面深入剖析,借鉴其成功经验,以其较强的代表性推动高校图书馆科研服务深发展,同时,找出其不足之处,提出如何进一步提升高校图书馆科研服务质量的思考。

1高校图书馆开展科研服务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75所高校图书馆当中,共计有73所图书馆提供了或多或少的科研文献信息服务内容,有最基本的文献传递、读者培训服务;也包括较常见的学科服务、查收查引服务,更有高端的竞争情报、专利信息服务等。其中有9所图书馆建设了科研服务或科研支持服务专栏,见表1。

2高校图书馆科研服务之基础――学科服务

北京大学图书馆朱强说:“学科服务是西方发达国家图书馆为应对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环境变化、需求而主动创新的产物”。服务创新,是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学科服务是服务创新的热点。它以用户为中心,依托学科馆员服务,背靠国家文献平台,依托公共服务平台,面向院所、研究室、课题组和个人,建立基于院所、馆所协同、面向一线学科服务模式与机制,以个性化、学科化、知识化服务为手段,以提升用户信息获取与利用能力为目标,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

2.1学科资源建设

学科资源建设是学科服务的基础,据笔者调查73所可以链接的图书馆中,有46所建设有学科服务专栏,有17所图书馆的服务内容里提供学科资源服务。例如北京大学有学科信息门户,同济大学有文献资源保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有学科文献资源建设,西南财经大学有学科数据库等;提供学科导航、学科信息导航等的图书馆有8所。从以上可见,在学科资源建设方面各图书馆重视不够,各类型资源的建设,都要紧密联系本校的学科需求。在部分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内容介绍里一般都会提到学科资源建设,了解院系需求等。如武汉大学的学科资源建设服务,开通加急选书通道,由学科馆员、院系资料室负责人、骨干教师共同组成多维的文献资源建设小组。

2.2学科服务平台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0所图书馆在其学科服务专栏里建设有学科服务平台。例如南开大学的学科服务平台,为11个学科提供深层次的信息服务,点击其页面,服务栏目包括学术搜索引擎、校内快链、培训通告、学术新闻、图书馆公告等;西南财经大学在其学科服务平台里提供学科导航、学科馆员、学科数据库、学科情报资料、核心期刊、科研支撑、院系咨询,在其学科情报资料页面里介绍了6种刊物,在其院系咨询页面里提供8个馆员的对口院系及联系方式。这些服务为院系、为各学科提供了方便,为有需求的院系、课题组或个人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但是,在46所建设有学科服务专栏的图书馆中,只有10个学科服务平台,所占的比例偏低,如果把学科服务的内容整合在学科服务平台上,既方便用户使用,又方便学科服务馆员及图书馆的管理。

2.3学科团队建设

调查发现,在46所图书馆学科服务专栏里,提供学科服务团队列表的图书馆有南开大学、同济大学、江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5所,有34所图书馆在其服务栏目页面里提供学科馆员或学科馆员介绍及其联系方式或对口联系院系。如清华大学的学科服务提供教师顾问与学科馆员名单,中国人民大学提供学科服务组及联系方式,北京外国语大学提供对口院系及联系人。从调查可以看出,建设有学科服务专栏的图书馆对学科馆员建设比较重视,虽然在其服务栏目里没有说明是服务团队,但基本都有学科馆员列表或联系方式。

2.4学科服务内容

46所建设有学科服务专栏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参差不齐,其中有10所图书馆建设的学科服务内容比较丰富,见表2,起到了示范作用。但有些图书馆却不够重视学科服务内容建设,例如北京语言大学点击学科服务链接却没有内容;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科服务只有简介和馆员的联系表,这些图书馆在学科服务内容方面还应加强建设,应根据本馆的具体情况开展适合本校的学科服务。

2.5W科服务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做好学科服务工作的保证,图书馆建立学科管理制度是为了加强馆员与院系的联系,学科服务管理制度一般由学科馆员制度、学科联系人制度、馆员工作职责等这几部分组成。例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由“学科馆员工作职责(8条);图书馆教师顾问的工作职责(资源建设、建议与反馈、指导学科服务、查新专家顾问);图书馆教师顾问与学科馆员名单;图书馆学生顾问工作职责(6条);图书馆学生顾问名单”等组成;南开大学的学科馆员制度由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说明及学科馆员的主要职责范围共8条组成。建立管理制度,是明确馆员的职责及业务范围,规范图书馆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的举措。从调查来看,建立学科服务管理制度的图书馆比例偏低,只占39%,应引起各图书馆的重视。

3高校图书馆科研服务之核心――科技查新服务

有58所高校图书馆提供了查新服务,占77%。其中与其它图书馆合作开展查新服务的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另外从教育部科技查新服务平台上没有查到北京邮电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具有查新资质,但在这两所图书馆的查新服务说明里也没有看到其合作单位。

3.1查新服务网站建设

除3所图书馆与其它图书馆合作开展科技查新服务外,55所图书馆都建设有科技查新专项网站、页面或平台。点击链接进入,发现建设有查新简介、查新地点、联系方式、收费标准、查新资质、服务内容、查新流程、查新制度、查新委托、须知等与查新相关的内容。

3.2管理制度、法律法规建设

从调查可知,图书馆提供管理办法的有lO所,查新规范5所,服务公约4所,服务规则6所,查新法规3所,查新制度、规章制度17所,政策法规、相关法规11所。以上数据说明,在科技查新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建设上,各图书馆比较重视。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既可以保护查新委托人的权益,又可以提高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理应得到重视,健全法律法规建设,更有利于科技查新服务项目的发展。

3.3查新资源及查新人员队伍建设

网站建设有查新资源及查新人员这两项服务栏目的图书馆不多,只有10所图书馆建设查新资源专栏。15所图书馆建设查新人员专栏,其中有10所图书馆在查新简介或查新概况里说明查新人员的数量、学历、资质等,同时也提到利用本馆信息资源或其它资源进行查新服务。在查新网站上提供查新资源,让用户了解资源来源,对比查新资源是否适合用户的查新内容需求,同时也提高本馆科技查新服务的可信度与权威性;另外,在查新网站上提供所有查新人员的各种联系方式,方便有需求的用户与查新人员的沟通交流。表3是较具代表性的高校图书馆的查新资源与查新人员队伍建设列表。

3.4专家咨询及用户反馈

有些高校图书馆充分发挥学科专家在图书馆查新服务工作中的指导作用。例如吉林大学图书馆的查新咨询专家有15名,列举专家姓名、所在学院、职称、专业方向等;江南大学图书馆特聘16名各专业教授为查新工作咨询专家;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的查新专家咨询组由本校各学科教授组成,共24名。东北师范大学、东华大学图书馆提供专家在线QQ咨询。加强与用户的实时交流,是促进科技查新服务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用户反馈方面,调查发现提供用户反馈服务的图书馆有16所,包括常见问题FAQ服务、用户意见表的下载上传服务、在线实时提交反馈意见服务等。

4高校图书馆科研服务之拓展――专利信息服务

科研服务中知识产权服务是不可或缺的,而专利信息服务存知识产权服务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图书馆科研服务的拓展方向。目前,高校图书馆的专利服务大致有两方面,一是专利咨询服务,包括专利深层次信息服务如专利分析服务、专利定题检索服务、专利价值评估和专利文献检索服务等;二是专利培训与教学服务,高校一般是通过学分选修制在大学生中开展专利知识的教学或讲座培训,例如介绍专利数据库检索方法、专利侵权防范等。

4.1专利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的专利信息服务应利用本馆或网上丰富的专利文献资源开展专利查新服务、专利分析服务等。调查发现北京大学图书馆的知识产权服务页面里为用户提供专利查新、专利分析报告、专利申请和相关服务咨询、知识产权咨询等的服务;清华大学图书馆提供专利分析、机构专利竞争力分析、发明人定题专利分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利、专利定期预警;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的专利信息服务主要提供针对专利申请和科技立项前的预检索服务,其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数据库、万方专利数据库、中国专利数据库(知网版)以及其他专利资源,针对专利或课题的新颖性进行检索,使委托人在申请专利或科技立项前充分了解已有公开文献情况,为专利申请或项目实施提供相关专利资料。这些服务为专利发明人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为高校二级院系和科研管理部门提供科研统计依据,为专利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依据。

4.2专利培训及专利教学

专利培训方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提供专利培训及专利讲座服务。专利教学方面,天津大学和武汉大学图书馆以学分制的形式,开设专利说明、专利申请、专利数据库使用等课程。笔者调研发现,在网页上提供专利培训及专利教学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并不多,反映了各高校图书馆对专利培训及专利教学不够重视。

5对高校图书馆科研服务的思考

5.1与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开展合作服务

众所周知,高校科研管理职能部门主要负责科研管理、科研统计、科研转化等;而高校图书馆利用本身有利的文献信息资源及人才优势开展学科服务、科技查新等科研服务。两大部门分别从事科研管理与科研服务,彼此缺乏沟通及合作。因此,高校图书馆应主动开展与科研管理部门的合作,从科研管理部门处获取各种科研动态统计数据,主动为课题申报者、专利申请者进行文献调研,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技查新、专利检索分析服务,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科研支持专栏提供的服务项目有课题、专利申请前文献调研,课题申报分析。通过合作,图书馆可以为科研管理部门提供学科SCI、EI论文收录统计、学科实力研究报告等科研数据支撑服务工作。而科研管理职能部门利用图书馆科研服务能力,在规范科研管理的同时,能够提供可靠的、及时的科研文献检索、专利分析报告、科研竞争力分析等优质服务,节省人力资源,弥补科研服务能力的不足,提高科研用户的满意度。

5.2联合学科专家等多方人力资源开展服务

高校图书馆要开展高端的科研服务工作,人才是第一要素,在开展该项服务时配备相应的专职或兼职馆T,以体现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及支持力度。笔者调研发现,开展科技查新服务的图书馆均有专职查新员和兼职查新员、审核员若干名,具体见表3的举例。但组建查新咨询专家的图书馆较少,仅发现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的科技查新由本校各学科教授组成专家咨询组24名,吉林大学图书馆的科技查新由本校各学科教授组成查新咨询专家15名。图书馆要提高深层次服务水平,可以联合本校或本地政府职能部门的人力资源实现借力服务。如科技查新队伍建设,除可以组建本校各学科教授咨询顾问外,可以组建科技局、大型企业等咨询顾问。学科服务方面,有些图书馆提供教师顾问及学生顾问参与服务,如清华大学、东北林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除利用本校教师、学生外,也可以拓展聘请本区域其他高校的专家、教授作为本校的学科服务顾问。图书馆借用外力服务是提高科研服务水平、拓展科研服务项目的有效途径,值得推广。

5.3利用多样化通讯平台与工具加强与用户的实时沟通联系

调查发现,在科技查新方面,提供各N咨询及用户反馈服务的图书馆共31所,详见3.4,占提供查新服务图书馆的53%。仅有3所图书馆提供在线咨询,大部分图书馆都提供表单咨询。在学科服务方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9所图书馆在其学科服务页面里提供咨询服务,其中有5所图书馆提供在线咨询。说明了目前高校图书馆对科研服务的实时咨询不够重视。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各专栏页面或平台加强与用户的实时沟通联系,具体如科技查新平台可以设QQ在线咨询,用户反馈意见表则可以提供在线提交功能等。学科服务如中国农业大学设立了“图情教授”,利用“图情教授”实现师生对图书馆资源建设及各项工作的及时沟通,从而保证学科服务内容的准确、实用。在专利信息服务方面,可以联合本校申请专利较多的专家、教授,或者专利权威管理服务机构的专职人员进行合作咨询,为用户搭建实时沟通、交流的平台,指导用户查找和利用专利信息的途径、技巧及怎样进行专利申请等。

5.4重视购买资源的整理与特色资源的建设与积累

图书馆之所以能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就在于图书馆拥有雄厚的知识资源,这是任何个人都无法比拟的。首先,高校图书馆要根据自身科研、教学工作的需求,对已有的电子文献资源进行整合、加工、存储,按学科、专业,分门别类建立起本校信息资源导航。其次,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要重视机构知识库及具有本校、本地特色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与积累,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厚积薄发的文献资源保障建设理念。可以通过建立学校机构知识库的方式,实现本校科研人员研究成果的开放存取;还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不同学科开放存取期刊出版、开放存取仓储出版等出版途径,以及主要的商业出版社对于论文开放存取的要求,使科研人员能够通过开放存取出版研究成果。图书馆长期建设与积累的具有本校或本地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能满足科研人员更广泛、更深层次的科研信息需求。

5.5加强图书馆之间的科技查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文献资源是开展科技查新工作最基本的工具,是保证查新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新时期,每个图书馆的购买文献资源的经费都是有限的,加上国内的数据库价格也不断上涨,每个高校图书馆都不可能系统、全面购买文献资源,因此整合、共享科技查新资源是必需的。可以与同类型的高校图书馆合作,如石油类、农业类、林业类、师范类等,共享同类型专业性较强的文献资源,互通有无;可以高校图书馆个体之间合作,例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可以与科研院所及情报研究所合作,如共建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联合开展虚拟咨询服务等,既可以解决经费问题又可以避免资源重复购置,以满足科技查新工作需要大量文献资源的需求,有助于提高科技查新的查全率和查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