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农作物种植技术范文

农业农作物种植技术精选(九篇)

农业农作物种植技术

第1篇:农业农作物种植技术范文

摘 要:农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尤其在我国,土地广袤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占有量小,这就更需要有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来提高农业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正好给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加强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产量,还能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现代化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和研究,探讨一下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现代化技术;农业种植;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137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西方欧美国家,已经把现代化技术广泛的应用到了农业种植领域中,大幅度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保证了农业种植的产量和品质。农业的发展必然带动经济的发展。所以,强化现代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有效促进农业进步,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1 现代化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1.1 信息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现在,信息技术得到了高速的发展,目前已经应用到了许多领域,而且都给这些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因此,信息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就具有了可行性。信息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不仅能及时发现并分析种植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精准的调控种植环境和条件,有效的提高农业产量。另外,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农民在农业种植中一旦有什么问题都可已在数据库中搜索和分析,有利于提高农业种植水平,有利于增加农业产量。

1.2 生物工程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研究属于生物工程的研究范畴,所以加强生物工程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十分必要。目前,生物工程技术已经在我国农业种植领域被广泛应用于组织栽培、生物杀虫、转基因等技术上,比如花肥的应用等,有效的提高了农业种植的产量和品质,提高了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利用率,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

1.3 遥感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包括农业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农业病虫害监测、农作物估产等,还可通过遥感技术云平台获取农作物影像数据,包括农作物生长情况、预报预测农作物病虫害等。用遥感技术还可以进行农业灾害评估:比如干旱程度,农作物发病,蝗虫灾害,一般通过检测土壤湿度和农作物叶绿素,叶黄素进行评估受害程度以及受害面积;农作物估产:包括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动态监测、种植 面积测算、单位面积产量估测和总产量估测,属于定量遥感,通过NDVI,叶面积指数反演或正演获得。这些技术的应用都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 现代化技术在农业种植中应用的影响

2.1 有利影响

2.1.1 现代化技术提高了农业种植的产量

由于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广泛应用,通过杂交等手段,培育出了许多新的农作物品种,这些新品种不仅产量高质量好,而且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对环境条条件的要求没那么严苛,大大提高了农业种植的生产效率。

2.1.2 现代化技术可以延长作物的生长周期

农作物的生长都要受到时间的限制,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则可以打破这一限制。比如现在最常见的蔬菜大棚技术,可以一年四季都能种植农作物,无论什么季节都可以吃到想要的瓜果蔬菜,使人的消费需求得到进一步的满足。这种蔬菜大棚有很多优势,其内部温度湿度等条件都可以自行调节,这就使得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更加有利。

2.2 不利影响

2.2.1 造成环境污染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种植都在过分的单一追求产量,这就导致了在种植过程中盲目滥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制剂,长期、大量的使用严重污染了土壤环境,使土壤条件不断恶化,反而影响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此外,大量的化肥农药残留渗入地下,污染的地下水源,这些受污染的地下水,在被人类发掘使用,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农产品的质量。

2.2.2 造成土地盐碱化

在农业种植中,灌溉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有效的加快了灌溉的速率,而合理科学的灌溉不仅能促进农作物的生长,还能有效地节约水资源保护土壤环境。但是,一旦出现过度灌溉,就会加速土壤中营养成分的流失,进而引发土地的盐碱化,影响到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降低农作物的产量。

3 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种植中,现代化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够科学合理的地方需要改进,这就是需要国家技术部门以及全体农业种植工作者共同努力,更好的提高农业产量,加快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农业农作物种植技术范文

AbstractTo guide farmers with different planting structure to adopt suitable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is the key to achieve the effectiv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ique. Through the comparation between grain crop and economic crop cultivation farmers, we foun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in application level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and demands for technical guidance and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mphasis degree and adoption target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and benefit.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doption and application level of farmers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supply and demand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and restricted by the personal factors and attitude of farmers to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The supply precis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he new functional assignment of agricultural technical popularization, the segmented advancement of farmer training and the reformation of farmers’ irrational behavior were the effective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technical application level of farmers.

KeywordsPlanting structure; Technical adoption and application; Suppl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我国已进入全面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农民作为农业技术的最终接受者和应用者,其农业技术的采纳行为决定着农业科研成果是否能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1]。我国各地区自然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当地政府农业发展政策存在明显差别,直接影响农户对种植结构的选择和农业技术的采纳,因此有必要对不同种植结构农户技术采纳应用问题进行研究,找准不同种植结构农户采纳农业技术的特点和对农业技术的差异化需求,为政府分类引导和精准化农业科技供给提供决策参考。

1不同种植结构典型村农户种植状况

院东头镇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西南,总面积106 km2,耕地2 133 hm2,属于典型的农业镇。为了解不同种植结构农户采用农业技术的真实情况,课题组于2015年6月应用“不同种植结构下农户技术采纳应用对比研究”调查问卷对该镇两典型村农户进行抽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4份,有效率为92%,内容涉及农户基本信息、种植结构和农户技术采纳应用三部分,通过SPSS 17.0软件和独立样本检验方法对不同种植结构农户采纳农业技术进行了具体分析。

1.1两典型村种植结构情况

院东头镇农户种植结构较为单一,主要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调查抽取两类典型作物村进行对照研究,一是种植粮食作物的A村,主要种植作物是小麦、玉米和大豆;二是种植经济作物的B村,主要种植作物为生姜,包括大姜、小姜和面姜。?x择这两个村作为调查对象,是基于两村同属一个镇,自然禀赋,如温湿度、气候,社会条件,如交通、通讯设施以及政府农业政策引导基本类似。另外,两村种植结构较为典型,都属单一型。

1.2两典型村种植结构调整状况

近几年,伴随政府对种植结构调整引导和农户对作物增产增收的需要,两地充分遵照地形、土壤特点和种植传统,形成了适宜的种植结构并出现明显差异。A村种植结构基本没有变化,B村种植结构调整明显。

之所以两村种植结构调整出现明显差异,主要在于:一是生产规模化程度不同。A村粮食作物属于规模化种植,有用于播种和收割的农业机械,有固定的粮食收购点,施用农药大致相同,农户应用的农业技术亦非常类似。B村粮食作物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粮食作物种类分散,规模偏小,无用于作物生产的机械和固定的粮食收购点,农业效益低下。种植结构调整后,粮食作物种植比重逐步减小,生姜种植比重逐步增大,经济作物种植逐步形成规模。

二是经济效益的差异。A村粮食作物种植规模较大,有便捷的粮食销售渠道,由此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B村粮食作物种植规模小,农业效益低,当地农户为改变落后的种植局面,开始种植效益明显的经济作物,较为适合的作物就是生姜。事实证明,生姜种植的确能够获得较高收益,这也是B村调整种植结构的主因。

三是行政干预程度不同。A村村委重视农业发展,积极帮助农户拓展粮食销售渠道。B村种植粮食作物时较少得到村委帮助,但调整种植结构后,村委开始注重在生姜种植和营销过程中的统领作用。

2不同种植结构下农户技术采纳应用比较分析

种植结构不同,种植作物类型不同,直接影响着农户对农业技术的差异化需求,亦使农业技术的实际应用呈现出独自特点。

2.1农户采纳农业技术目的对比分析

通过独立样本检验,两类种植户采纳农业技术目的――“提高产量、提高质量和降低劳动强度”的Sig.(双侧)均大于0.05,两类种植户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深度访谈发现农户采纳农业技术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之间的逻辑关系:农业技术有助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提高,而作物产量质量的提升则是农户增加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小农是理性经济人”[2]的假设。两类种植户对农业技术可以降低劳动强度的目的性认识,为农民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奠定了农民转型的理念基础。

2.2农户对农业技术重视程度对比分析

通过独立样本检验,Sig.=0.337>0.05,方差相等,Sig.(双侧)=0.063>0.05,两类种植户对农业技术的重视程度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A村93.8%、B村97.5%农户认为农业技术对作物种植很重要。就此可见,不论种植何种作物,农业技术都是生产中的关键要素。

2.3农户应用农业技术水平对比分析

通过独立样本检验得出,Sig.=0.42>0.05,方差相等,Sig.(双侧)=0

进一步研究发现,两村之所以出现农业技术应用水平的差异,究其原因,第一,A村种植结构没有发生较大变化,在长期粮食作物种植过程中,农户已经摸索到适宜的优良品种、测土配方施肥和机械化播种收割等技术,而B村近些年调整了种植种类,原有种植技术已不适应经济作物的要求,必须重新选择恰适技术,由于农户还处在对技术的摸索中,故而当前农业技术应用水平较低。

第二,应用农业技术的水平与农户家庭经济收入有关。生姜种植需要品种、催芽、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等方面的技术支持,技术要求的精致化与科学性必然决定技术投入成本的提高,占比半数的家庭经济收入中等及以下的B村农户反映难以负担较高的技术投资,致使生姜种植技术水平普遍不高。

2.4农户农业技术需求对比分析

通过独立样本检验,发现在农药、良种选用和作物储存技术方面,Sig.=1>0.05,方差相等,Sig.(双侧)=0

选择性能好、适宜本地种植、市场需求量大的优良姜种以及选择既能有效杀虫又能保证生姜品质的农药是B村农户当下对良种、良药技术的急迫需求,排序居首,紧随其后的是病虫害防治技术,位居第三的是储存技术,这显然与生姜贮存要求适宜的温湿度有直接关系。

A村农户对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产品营销技术和良药、良种选用技术的需求位居前三位。调查中获知,病虫害防治是当前粮食作物种植农户遇到的最大难题,而仅靠个体经营户收购,压级压价现象存在,催生了种粮户尤其是大户对粮食营销技术的迫切要求。

2.5农户技术采纳后种植效益对比分析

通过独立样本检验,Sig.=0.901>0.05,方差相等,Sig.(双侧)=0.841>0.05,两类种植户采纳农业技术后种植效益没有显著差异。统计显示,A村81.3%农户采纳农业技术后种植效益提高,B村比例为86.3%,虽然不同种植结构决定了农户对良种、良药、病虫害防治、田间栽培管理和储存等农业技术类型、内容需求的差异,决定了农业技术应用水平的高低,但采纳应用农业技术的最终结果都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从行为发生机制看,应用农业技术目的的实现,会进一步强化农户采纳农业技术的动机,推动农户采纳农业科技行为的纵深发展。

3不同种植结构农户农业技术采纳应用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r户农业技术采纳应用水平与农业技术供需状况有关,并受到农户对农业技术的态度和自身因素制约。

3.1农业技术供给与农户技术需求关系对比分析

农业技术供给结构与农户对技术需求结构是否一致,关系到农户农业技术实际采纳应用率。农业技术供给内容、渠道、技术支持是反映供需状况的三个指标。

从供给内容看,粮食作物种植村农户实际获得的技术指导排在前三位的是新技术、农业政策与农村法规和农业生产经营管理,需求实用技术依次是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产品营销技巧、良药良种选用技术;经济作物种植村农户获得的技术指导依次是新技术、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新品种,需求技术是良药良种选用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储存技术。

在供给渠道上,粮食作物种植村农户获取农业技术主要是通过向邻居亲友学习、电视、广播、网络、书报查询、参加培训班,认为理想渠道是参加培训班、涉农院所科技下乡、涉农企业示范培训。经济作物种植村农户获取渠道依次是向邻居亲友学习、涉农企业示范培训、农技推广机构,期望渠道是农技推广机构、科技示范户和种植大户带动、涉农院所科技下乡。

就技术供给主体支持性看,技术员每年上门指导次数有限,未指导占绝对优势,接受过1次指导的,A村占36.3%,B村为41.3%;农户主动咨询次数,基本停留在1次上,从有限的指导质量看,满意度较高,A村为86.3%,B村为90.1%。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不论何种种植结构,农业技术供给与农户需求都存在错位现象,表现在:一是农业科技供给重农业产前新技术推广、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介绍,轻种植过程中良药良种选用、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农户作物管理实用技术需求未得到满足;二是农户获取农业技术渠道更多依赖人际传播,农技推广机构、涉农高校等专业渠道功能未充分发挥,致使农户本应能够获得的技术指导和教育培训缺位;三是农业技术指导员作用有限,农户农业生产中未获得及时有效帮助。

3.2农户主体因素对农业技术应用影响对比分析

农户对待农业技术的态度直接影响采纳应用农业技术的行为。调查显示,两村半数以上农户对待农业技术的态度都是看效果,适时采用,但选择“了解技术,立马采用”的农户B村比A高7.5%;对政府号召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积极响应的经济作物种植村占60%,粮食作物村占37.5%,而“不相信”和“徘徊观望”者,A村为43.8%,B村23.8%,这两组数据反映出农户重视农业技术的作用,并且经济作物种植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更高;但农户对待农业技术的态度却较为谨慎,除非看到技术效果,或是政府大力号召,否则不会盲目采纳,就此可见,农业技术效能与政府推动是影响农户对待农业技术态度和采纳应用农业技术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从农户个体因素看,由于本次调查采取目的分层抽样方法,样本年龄集中于中青年农民,年龄40岁以下约占30%,41~55岁为40%,55岁以上占30%,实际上两村从业农民年龄普遍较大,基本都在55岁以上;从学历看,A村、B村学历为初中及以下占到83.9%和68.8%,中职、高中程度为15%、28.8%;种植规模上,A村、B村5×666.7m2以下占68.9%和60.0%,(6~10)×666.7m2分别为29.0%、40.0%,10×666.7m2以上仅A村为2.1%。通过交叉分析发现,不同年龄、学历农民受思想观念、身体素质、种植经验影响,不同种植规模农户受劳动力数量、经济实力、机械化水平影响,在农业技术态度、采纳农业技术积极性和农业技术应用水平方面存在差异,一个基本规律是农民越年轻、学历越高、种植规模越大对农业技术需要越旺盛,实际农业技术应用水平越高。

4基于农户技术需求的农业技术供给创新

农业技术应用不仅仅是一个农户从技术采纳到应用的过程,而是一个由农业技术供给、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技术应用构成的完整过程。提高农户农业技术应用水平,需要从农业技术供需实现平衡,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和优化农户农业技术采纳行为入手。

4.1农业技术供给精准化,满足农户技术需求

农业技术供给与农户需求错位是当前农业技术应用效率低下的源头因素,政府农业技术供给精准化,实现与不同种植结构农户技术需求的有效对接,是提高农户农业技术应用效果的关键。不同种植结构农户对农业技术类型、内容,对农业技术获取途径与方式存在不同要求,政府作为农业技术供给主体,应该按照农户对技术的差异化需求,提供精准化技术。

一是根据自然禀赋条件,科学划分作物种植产业带,结合农业主导产业,建立服务当地种植制度的农业技术库,为农业科技研发、农业技术推广以及政府精准化农业技术供给做好储备。

二是建立农户农业技术需求评估机制[3],地方政府会同农业科技研发机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就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水平、自然禀赋、耕作制度进行摸底调查,就农户种植作物类型、农业技术应用水平、农业技术需求、农户年龄、文化素质等情况进行重点调查,评估农户作物种植制度、使用技术措施的效果,明晰不同种植结构农户对作物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技术需求,对农业技术类型、内容、层次的需求,对农业技术获取方式渠道的偏好,为政府农业技术精准化供给提供方向。

4.2农业技术推广功能赋新,推广培训重要农户

农业技术推广是促使农业科技研发成果向实际应用技术转化的中介环节[4],作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站,承担着向农户推广有效技术、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与培训的任务。

一方面,强化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户技术需求评估功能建设,推广员深入农村,走近农户,搜集、分析农户的技术需求,明确农户技术需求满足情况及其成因,形成农户技术需求评估报告,据此按需推广关键、重点技术。

另一方面,依据农户获取农业技术更偏好人际传播途径的特点,重点加强对具有科技创新意识和较强科技应用水平的合作社技术带头人和科技示范户的技术培训,发挥其科技示范辐射作用,以点带面带动周边普通农户科技种田。

此外,农业技术推广员定期下乡,调查农户技术需求满足和技术应用情况,及时解决农户种植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对重要农户进行科技素质教育和技术培训。

这样经过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被赋予了农户技术需求评估的新功能,而纯粹以“技术”为推广对象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开始注重提高重点农户的科技素质,农业技术推广中“见物不见人”的倾向得到扭转[5]。

4.3农民科技培训按类分段推进,提高农户科技素质

农户是农业技术应用的主体,其科技素质高低是影响农户农业技术采纳效果的重要因素。农民科技素养与科学种田能力提升是一个长期且连续的过程,鉴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对新型职业农民当下与长远需要,可以将农民科技培训按类型分阶段推进,一类是为现实新型职业农民开设的科技培训,一类是为潜在新型职业农民开设的入职培训。

针对目前正在从事种植业的家庭农场主、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依据不同种植类型,分别通过“一事一训”、“短期培训”等途径,以实践操作、参观考察、专家讲座等方式,进行现代农业理念、职业教育和科技教育,逐步转变农民对待“三农”落后理念,改善农民职业知识结构,增强农民科技素质和作物种植实践能力;针对农民后代、返乡农民工及大中专毕业生等潜在新型职业农民[6],虽然目前尚不能充分参与农业生产经营,但也要为其中矢志农业群体,利用其返乡机会开展宣传教育和教育培训,从现代农业发展理念、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与自我发展能力方面提升其从业愿望和科技素质。

4.4开展农业科技宣传教育,改造农户非理性行为

第3篇:农业农作物种植技术范文

1 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1.1 数据库共享技术

数据库共享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农业信息平台,将所搜集到的农业信息资源经过必要的加工处理和分析整理在平台中予以系统化的呈现,并实现资源共享。例如,当农民在农业种植生产实践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可以登录农业信息平台,在数据库当中查询找到想要的信息,从而提高种植水准;也可以在借助专家解答栏目和领域专家学者实现在线的直接沟通交流,专家会对其提供专业性的指导意见,从而对技术难题予以有效解决。

1.2 可视技术

可视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实际上就是在特定的种植区域当中装设摄像头监控,同时借助GPS定位系统来消除地理时空距离的限制,对种植区域内的农作物实现随时随地的监管,并将农作物的图像予以随时获取和上传,种植人员在后台上通过对图像资料的观察能够较好的对农作物的实际生长发育情况予以精确的把握,对所出现的干枯和病虫害等问题及时的发现,在对对农业种植进行模拟实验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对问题予以解决,从而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1.3 传感技术

对于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而言,自然环境在其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特别是温度要素;如棉花种子发芽期的环境温度应不低于13℃,其最适宜的温度为29℃,种植人员以往采取人工检验的方式无法将环境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而传感技术的应用,使得种植人员对农作物生长环境实现24h实时监控,利用传感技术完成环境温度检验任务,根据所获取的检验数值对农作物的种植计划实现适当的调整和干预,从而切实提高农作物种植的水准。

2 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2.1 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是生物技术的代表,同时也是农业种植生产实践中应用最为普及的一项现代化技术,且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转基因技术指的是利用其对农作物的基因进行重构,将所得到的全新的基因置于农作物的体内,对农作物的原有基因构造实现改良和优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技术转基因种培技术,可以显著的提升农作物的成活率;另外就是对转基因农药的使用,起到强化农作物抗害虫能力的作用;转基因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成功案例最突出的就是转基因水稻。除此之外,转基因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也受到了高度的重视。

2.2 无菌培养技术

无菌培养技术作为生物技术中的典型代表,其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呈现出越来越普遍的态势,实际指的是在无菌环境的条件下对正常农作物进行人工培养,其目的在于促进幼苗的生长,一方面能够明显加快农作物种子培育的速度,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对农作物的改良,从而提升农业种植效率。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对幼苗褐变问题实现预防,在应用无菌培养技术对农作物予以培育的过程当中应保证养分的充分。

2.3 光技术

第4篇:农业农作物种植技术范文

关键词 种植因素;农业种植结构;影响;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085-02

农业作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对于我国的经济与社会都有着重要作用,国家为了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前提。然而在现代经济发展的形势下,自然生态坏境的破坏情况十分严重,资源过度使用、环境遭受污染,甚至个别地区已经出现了资源枯竭、环境季度破坏的严峻情形,对农业种植产生了严重不利影响。要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对影响农业种植的各因素进行有效掌握,充分利用积极的种植因素,优化种植技术与水平,以此减少消极种植因素的不利影响,最终实现农业种植事业的优化发展。现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当前影响农业种植的相关因素展开分析,力求找到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我国农业水平,实现长远发展。

农业和民生息息相关,因此保证农业的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切实需要[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各类污染的加剧,农业种植的土地、环境都受到极大破坏,然而土壤、肥料、环境以及植物营养等方面都会对农业种植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农业种植的因素对于农业乃至整个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大多是十分不利的,为确保国家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对于这些农业种植因素的控制力度[2]。

1 当前经济形势下对于农业的发展需求

农业种植对于土壤与自然环境的依赖性极大,因此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农业也遭受十分巨大的影响,制约着农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当前亟需利用现代科技构建全新的有机农业发展模式,以应对如今的环境形势[3]。有机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必然趋势,为减少对于环境的影响,在有机农业的种植过程中,应当尽量采用污染较小且不会对周边种植环境造成影响的化肥与农药。

此外,众所周知随着现阶段农业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得农业种植可不通过化肥与农药的使用就能实现农业产量的提升。当前生态环境的现状也决定了农业种植必须朝着低污染的水平发展,并在种植过程中强化监管,真正为百姓提供绿色健康的农产品[4]。在优化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植物影响因素,提高产量,增强土地的生产力。除了通过无毒害低污染的有机化肥、农药的使用外,还应强化植物抵御天灾的能力,在保证不减产的前提下,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种植理念,利用生态管理技术,以维护生态环境为基础提升产量。

2 影响农业种植的不利因素

城市化建设与工业化发展是我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经阶段,但这一进程势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也就因此对农业种植造成一定影响。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也带动着农业种植技术的不断优化完善,我国农业种植在机械化、现代化、总产量等方面更是较改革开放初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5]。但与此同时农药、化肥以及除草剂等化学药剂的大量使用,也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现阶段农业种植受到的生态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土壤板结的情况严重,而土壤板结可能会造成农作物营养不良等情况。二是农药的大量使用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土壤残留,影响农作物的种植质量与产量。三是化肥使用不当或是过量,则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使生物多样性与土壤中的营养成分骤减。

因此,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会对农作物的产量造成影响,还会影响我国的农产品安全,造成严重不良社会舆论,危害极大。从种植结构角度来看,各类种植因素对农业种植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这其中不仅有制约农业发展的消极因素,同时也有促进农业发展的积极部分,农业种植户可借助这些积极因素来不断提升土壤生产力,利用有机化肥、农药与先进的土壤和种植技术,发掘农作物的生长潜能,弱化消极因素的不利影响。

总而言之,为保障我国的长远发展,必须充分结合现代农业技术与绿色生态理念来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实现。

3 基于种植因素影响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优化的对策

当前我国的农业种植中,为了提升产量,往往会使用大量的农药与化肥,虽然这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业增产,但也严重破坏了土壤生态平衡,弱化了土壤肥力。久而久之,造成了农作物对于化肥与农药的依赖,形成恶性循环。土壤的肥力因农药、化肥的影响被大大弱化,如果不使用农药与化肥,则无法治理病虫害,同时也不能为农作物种植提供充足的养分,而采用农药与化肥则会加大农作物的依赖,加重土壤负担,进一步增加对农药化肥的依赖[6]。但最终造成成本越来越多,但产量却难以提升。因此,农业种植必须充分利用种植因素对于农作物的影响,合理运用新型技术,摆脱生态环境恶化的不利局面。

3.1 土壤及植物保健

土壤对于农作物种植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要想提高农业产量,不断发掘土壤潜力十分关键。充分利用新型农业技术强化土壤生产力,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并尽量采用污染小的化肥。通过土壤保健,提高土壤性能,进而使土壤调节机能不断增强,以此为农作物提供一个营养物质丰富的生长环境。

土壤保健技术的核心是优化土壤结构,而土壤结构也正是培养土壤无机有机胶体的重点。利用土壤保健,通过有机胶体复合体的培育,促进土壤中已经结板的结构能够恢复稳定的土壤团粒结构[7]。实现此种技术的重点在于先要提升土壤中的无机胶体与有机胶体的含量,并以阳离子等土壤调节剂作为搭桥物质,促进有机无机体的复合。除去以上功用,土壤保健对于土壤动植物及微生物的改善等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在土壤保健的同时还应结合相关化学技术,起到提升净化的作用。

农业种植过程中,通过植物保健技术可开启植物的次生代谢途径,通过这种方式,可使农作物获取次生代谢中所需要的各类营养元素,从而使农作物的防御灾害能力得到大幅强化,提升作物抗逆性,促进农作物加快成熟,增强免疫力,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及副作用[8]。除此之外,还可以改进传统农业技术,如多次收割以及育苗移栽、微生物非豆科以及豆科的固氮农业技术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有效氮,加快新陈代谢,并通过施用有机肥减少农药、化肥的污染。总之通过植物保健以及各类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不但可提升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还能使土壤结构改善,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一举多得,真正为社会提供绿色放心农作物。

3.2 基于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种植结构优化

水资源在农业种植中起着重要作用,高效利用水资源不但可实现节水节能,还可促进种植结构的优化。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种植结构的合理配置可以通过科学计算来实现。以安徽省某县为例,当地总面积约为78 km2,耕地面积约为4 260 hm2,当地耕地率约为54.2%。共管辖25个行政村、7 426户,水资源主要以坝塘供水与小水库等为主,平均年供水量约为1 290万m3。此外,降水也是当地灌溉的重要水资源。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本着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原则,应当先通过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再根据计算结果设计灌溉计划。以保证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环境用水等为前提,结合当地实际环境,先计算出当地农业灌溉的目标函数,见式(1)、式(2)。

max f1=810A1+766.92A2(1)

min f2=430A1+84.5A2(2)

其中A1是水稻的种植总面积,A2是旱作物的种植面积,A1+A2≤4 260,当地种植区域42%为岗地,不适合种植水稻,因此A1≤4 260(1-42%)。计算时先把多目标函数向单目标函数进行转化,构建评价函数:

maxQ(x)=α1 f1(x)-α2 f2(x)(3)

仅对灌溉区的最大净效益进行考虑,对式(3)进行求解,基于LINDO语言的求解结果为:

f1=49 126 516元,f2=15 251 124 m3

A1=1 902.6 hm2,A2=2 350.7 hm2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明确当地水资源优化利用与种植结构的优化设计规划,并根据以上结果,实现当地种植结构与水资源供给的合理配置。

3.3 引入高科技手段,强化农作物科学管理

要想改变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先进技术不但能改变农业种植结构,还能实现土壤、肥料等外界因素的优化调整。为使我国农产品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农业技术,实现技术创新也是一个十分必要的手段,力求利用高新技术将农作物的遗传潜力最大化挖掘出来。

农业技术的创新需要不断调整农业种植的结构,包括种植成本、土壤成分、植物营养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方面的优化提升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这也就需要不断强化生产技术水平,在倡导高科技应用的同时,还应强化农业种植户的技术培训,做到以人为本,以此为农业种植的高科技方向提供群众基础。这样才能确保在生产过程中充分运用到先进技术,实现产量和质量的提升。

农业种植对于土壤与自然环境的依赖性极大,然而现阶段在我国的农业种植中,为了提升产量,往往会使用大量的农药与化肥,虽然这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业增产,但也严重破坏了土壤生态平衡,弱化土壤肥力。但农作物种植并非是只能通过有毒害的农药、化肥才能保证生产质量与产量,而有机农业必须保证生产环境的无污染,因此必须严禁采用有毒有害的肥料化肥,种植过程一定要做到全程监控,保证农产品的绿色生产,让农作物可以在无污染的土地中健康成长。

4 结语

首先,应当明确地了解农业作为我国经济与社会民生的基础保障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强化农业种植影响因素控制力度的重要性。在农业种植期间,会受到各类种植因素的影响,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手段加以控制,则可能会使得种植结构难以维持平衡,对农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为保障我国经济与社会民生的持续发展,必须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减少农业种植中各因素的不良影响,确保国家稳定长远发展。

5 参考文献

[1] 刘青.试论农业种植各因素在农业种植结构中的影响[J].北京农业,2012,3(1):17-19.

[2] 周旭升.各因素在农业种植结构中的影响[J].吉林农业,2014,12(7):27-28.

[3] 李超,潘忠芬,代萍.试论农业种植各因素在农业种植结构中的影响[J].中国农业信息,2013,12(6):258-259.

[4] 王玉宝.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5] 郭永奇.基于生态安全的新疆兵团农地利用评价及优化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1.

[6] 徐万林,粟晓玲.基于作物种植结构优化的农业节水潜力分析――以武威市凉州区为例[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28(5):1-5.

第5篇:农业农作物种植技术范文

一、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内涵

绿色可实现对自然环境以及生物发展规律的直观体现,是一种可再生以及可循环型的发展,在有机物语以及无机物的基础上进行,最终实现保持生态原有样貌的目标。绿色农业技术以及绿色农产品是绿色农业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绿色农业中是将绿色农业技术作为主要支撑,实现对绿色农业技术的节能减排,最终实现保护生态的目标,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绿色食品的大力发展。

绿色可实现对自然环境以及生物发展规律的直观体现,而是一种可再生以及可循环型的发展,在有机物以及无机物的基础上进行,最终实现保持生态原有样貌的目标。绿色农业技术以及绿色农产品是绿色农业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农业中是将绿色农业技术作为主要支撑,实现对绿色农业技术的节能减号最终实现保护生态的目标。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绿色食品的大力发展。

绿色农业技术在闭锁农业种植技术中占有重要位置,主要就是只在绿色农业中的,种植技术、粮食作物以及经济作物都可实现对上述技术的有效应用。不仅可实现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身体健康的追求,具有较为长远的发展与作用。

二、推广意义

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粮食作物以及经济作物安全性的保障,必须实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有效使用与推广,绿色农业不仅对植物的自身生长规律有一定需求。同时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药以及化肥的使用,从根本上避免农产品残留毒素现象的发生,对人们身体健康的保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绿色果品是我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出了一个概念,主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从中直到运输环节都实现严格的农药管理。从根本上避免农药残留、重金属以及有害细菌对果品污染现象的发生,这不仅对水果的种植技术有严格要求,同时要求水果的品质以及营养价值都需要符合相关的标准与要求。

1.经济性

随着和谐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逐渐增高,绿色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已经成为了现代人们购物的首选,超市中标有绿色字样的果蔬等农产品往往销量较好,并且也以绿色蔬菜水果作为卖点,人们对绿色农产品的认可为农户带来直接经济收益,也为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地区带来经济效益。例如东北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商品粮生产基地,建立发展绿色农业工程,为东北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品牌性

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有利于打造品牌效益,形成品牌优势,吸引更广泛的消费群体和群众认可度。例如山东省寿光市是我国重要的蔬菜种植基地,其从发展之初就利用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对蔬菜进行无公害处理,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避免环境污染的同时保障了蔬菜的绿色健康,使得寿光蔬菜在国内外市场成为了著名蔬菜品牌,获得了民众的广泛认可。

3.资源性

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从资源角度将具有以下意义:一是有利于保护环境资源,促进绿色种植技术能够有效缓解农业和土地、水源等资源的紧张形势,较少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同时起到节约资源的效果;二是有利于发展农村人力资源,通过绿色种植技术推广,发展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评定,提升农业种植户自身专业技能和个人素养,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三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推广绿色种植有助于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朝着绿色化、生态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促进农业与科技结合,实现农业种植技术质的飞跃。

三、推广策略

1.加强绿色农业宣传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农业的推广从农户角度可以由两个方面共同进行:一是政府加强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宣传力度,培养农户绿色农业意识,使农户意识到绿色农业对人们生活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使农户产生道德责任感,有利于加深农户绿色种植意识;二是加强对绿色食品的推广,注重绿色食品无害化,使消费者能够注重绿色农产品消费,加强对绿色食品的认可度,刺激绿色农产品的销售效益,让农户能够真切感受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带来的丰厚经济效益,自愿投入绿色种植队伍中,并从中获得满足感。

2.惠民政策

政府制定一系列绿色农业种植方式优惠政策,我国目前的绿色农业政策只注重了对环境效果的提高而忽视了农民切身经济利益,造成农民对绿色种植技术的不支持和怀疑,因此政府应通过奖励、补贴等经济方式引导农业生产者主动进行绿色农业生产,激发农户的绿色种植积极性。由于绿色种植技术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农作物种植产量,且其对科学技术的要求较高,资金投入较大。因此政府应在现行农业政策基础之上对农业生产者提供经济支援和技术支援,帮助农户适应由传统种植方式向绿色种植方式的转变,主动学习绿色农业种植技术。

3.示范基地

通过绿色农业种植示范基地的建立,使农业生产者供职官感受到绿色农业的优势和经济效益,了解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要点和方式,学习种植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突破区域限制树立良好榜样,更具说服力。例如河南济源市建立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种植的果蔬全程采用生物防治技术,不使用任何化学农药,为农药残留和食品安全问题提供解决方式的同时,构建了绿色高端农产品品牌效应。

四、结语

第6篇:农业农作物种植技术范文

关键词:农业科技化;应用现状;重要意义;农作物种植

毋庸置疑,中国农业发展由来已久,农业发展情况更是关乎国家与人民的福祉。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产业的转型升级,农业的发展以不断朝着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向前进。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上的广泛运用,使得农作物在产量和品质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进步,由此,带动了农业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就需要不断地把生物技术等科技的最新成果合理有效的运用于农业种植生产中。

1生物技术对于农业种植的实际意义

为了加快推进农业种植的发展进程,生物技术正不断地广泛应用于作物生产种植当中。生物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升农作物的品质,满足市场供应需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当下的生物技术的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合理的应用会导致环境破坏,不利于农业的科学发展道路。所以,如何做到农业发展的现代化与科学化是当下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与此同时兼顾现代科技与绿色发展的结合,积极地学习借鉴西方的科技成果与实践经验,并综合考虑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状况,科学合理的促进农业的长足发展,从而为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助力[1]。生物技术对于农业种植方面的贡献主要包括提高产量、提升品质、预防病虫害3个方面。提高产量方面,我国作为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在粮食供应方面一直以来都是与人民切身生活息息相关的。生物技术在我国还未发展开来的时期,粮食问题一直以来就是阻碍我国全方面发展的巨大障碍,直到杂交水稻的发明,我国的粮食问题才有了巨大的突破,粮食产量上去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才有了基础性的保障。提升品质方面,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人们开始重视产品自身的品质问题。尤其是在当下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阶段,粮食的质量问题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预防病虫害方面,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一直以来是困扰农业生产的头号问题之一,然而,有效运用生物技术就可以在一定限度上提升农作物的成活率,较好的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

2探究当下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运用路径

2.1生物技术中在农业种植方面应用最广的便是转基因技术

当下转基因技术毫无疑问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诸多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取出优良的农作物基因,转移至缺乏此基因的农作物之中,这种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给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但是随着进一步的发展研究,有部分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对此技术产生质疑,认为这种技术从长远来说会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然而,根据近年来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我国并未发现该技术的危害之处。面对这种质疑之声,应该进一步对这种生物技术进行研究,更好的完善转基因技术。

2.2农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预防病虫害的影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但是于此同时农药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也是十分严重的。随着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绿色科学可持续的发展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要求。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忽视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在这方面,广泛开发生物农药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生物农药把生物自身的新陈代谢与农药相结合,极大地减小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又能很好的做到预防病虫害[3]。但是,这种新兴的生物技术目前也有一定的问题,由于制作成本过高,影响了生物农药的广泛运用,所以,生物科学家们还需要不断研究,进一步把该技术完善成熟,最终将这些新型科研成果应用在农业发展中来。

3结语

生物技术的运用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利用转基因技术、生物农药技术、杂交技术等实现了农业的长足发展。然而,在农作物的种植生产中新问题也层出不穷,这需要进一步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发展生物技术,实现农业发展的可持续化。

参考文献

[1]陈继侠.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应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5(9):122-123.

[2]严昕辉.浅析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2014(17):39-40.

第7篇:农业农作物种植技术范文

关键词种植业技术;农村经济发展;影响

1种植业技术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1.1种植业技术是保障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点要素便是农民和农业,而种植业则是农业中的重点项目,所以提高种植业技术的创新是目前提高农业综合水平的重要措施。目前,种植业是我国大多数农村的核心经济产业,由于经济的发展也促使种植业技术得到了一定的推助,能够为农村的经济提供更加稳定的保障,以及保证农作物的高产与高质量。例如,玉米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而在进行玉米种植过程中,农民对于种植技术的了解及掌握一定程度上能够直接决定玉米种植的产量。①玉米种的处理环节。在进行播种前,需要针对玉米种子进行预先晾晒,能够明显提高玉米种的皮层吸水能力及透气性,提高玉米种的出芽率和存活率,晒种时必须要选择阳光充足的晴天,同时对温度进行合理的把控,避免由于温差导致玉米种受冻。在晾晒完毕后,还要选择玉米种衣剂进行拌种,该步骤是为了降低玉米生长时的病虫害,以及提高玉米种的出芽率;②土地处理。由于农作物对于土壤的依赖性非常大,所以在土地的选择以及土壤处理方面是必要的,最适合玉米生长的土地需要具备较为疏松的土质,以及肥力较为充足,并且有保水特征的土壤;③施肥管理。施肥是促进农作物生长,补充作物所需养分的关键环节,不过施肥阶段必须要进行合理的控制,若是肥料使用过量,那么会导致烧苗的现象;第四,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指的是病害虫害的防护及治理,以及灌溉等,针对玉米种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以及常见的病害虫害等进行预防及处理,在旱季时必须要进行合理的田间灌溉,汛期时还要进行积水的梳理,避免田间涝灾,为玉米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1.2种植业技术的重要性

在农业种植过程中,若是针对种植业技术的了解程度不足,或是应用水平不够,那么农民在进行种植时依然会利用传统的种植技术进行种植。这样不但会提高资源、成本、人力的投入,同时在农作物生长质量以及产量方面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导致作物的产量减少,进而导致经济收益降低,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必须要提高农业种植技术的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来应用及推广新的种植技术,才能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提高种植业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1提高种植业技术的科学研究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种植业技术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现种植业技术的创新,必须要提高其科学研究力度,加强科研人员的综合技术能力,保证科研工作的稳定开展。为了能够有效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种植业技术进行创新是必要的,按照作物的实际生长状态和需求,并将其作为主要目标和方向进行技术研究,切实地加强农作物种植质量。

2.2提高种植业技术的宣传力度

影响种植水平的众多因素中,种植业技术的宣传一直以来都是最主要的重点之一,所以必须要针对种植业技术加大宣传力度,构建完整的宣传体系。首先,提高种植业技术宣传的重视。相关部门需要把种植技术的推广当作日常工作过程中,并且提高对农业种植业技术宣传的了解程度,完善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其次,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为了能够提高人员的宣传水平,需要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水平,并且加强技术人员针对种植业技术的了解,保证宣传工作的效果;最后,构建完备的管理制度。

2.3提高农民群众的技术培训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是主要动力。因此,提高对农民群众的技术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导作用,进而有效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而提高农民群众的技术培训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首先,需要提高农民技术培训的资金投入把农民的技术培训工作当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为农民的农业种植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以及创建更加优良的环境;其次,革新技术培训方法。在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时,需要针对传统的培训手段进行创新,引进先进的培训技术,并根据当前农民的具体现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技术培训方案,且需要突破传统培训理念和方法的局限,不断加强农民对于种植业技术的运用意识和积极性,进而提高培训成效;最后,提高技术培训组织的建设。

第8篇:农业农作物种植技术范文

为了提高农业技术水平,解决我国农业种植水平落后的问题,我国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所谓的农业现代化,就是把新技术、新产品融合到农业种植上,用这种办法来提高农业种植水平。农业种植中的新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生物技术的应用。但是无论是什么技术,都应该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来应用,避免技术的滥用造成浪费。

1 信息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并且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生产,其涉及到的领域方方面面。信息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数据库技术、光技术、无线传感器监控技术和可视化技术等。

要实现农业种植的信息化,就必须运用计算机技术,建设一个农业信息系统,而农业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数据库的支撑。农业信息数据库能够对农业种植的过程,做出信息化的管理,这样可以方便种植人员信息的查询和共享。依托于数据库技术还可以建立专家系统和模拟种植系统。专家系统指的是,将专家的专业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输入到数据库当中,当种植人员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以通过专家系统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这就省去了请专家亲自过来解决问题,从而直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模拟种植系统,通过系统分析和模拟,可以直观的看到各项参数的问题,从而可以及时纠正,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农作物的生长对于温度、湿度、光照时间、二氧化碳浓度、土壤的pH值等环境条件,要求的比较严格。尤其在反季种植的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的条件,因此,必须人为的创造出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条件。为了满足农作物生长条件,就必须对周围环境进行监测。无线传感器监控技术可以在种植过程中,实现实时的监控。如果再连接上处理器的话,则可以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真正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还可以使用可视化技术。可视化技术指的是,利用监控摄像头,将农作物的情况实时显示在电脑屏幕上,为工作人员作参考。可视技术能够保证工人按照工作要求和规范来操作提高劳动效率。并且对于发生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调取监控录像找到原因,从而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

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效率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光照的情况。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有时候自然光很难满足农作物光合作用的需要。因此,要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就需要使用人工光源。目前,实际生产过程中比较常用的人工光源主要是:日光灯、白炽灯等。不同的农作物需要的光源种类不同,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也不同,而且同一种农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光照的要求也不同。因此,要根据农作物的种类来选择合适的光源,同时根据农作物不同的生长阶段,来调整光照的强弱。同时,由于很多虫子都有趋光性,还可以利用光源,对害虫进行捕杀。

2 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组织培养技术、生物农药技术、转基因技术。组织培养技术主要是通过人工诱导的方式,缩短农作物从种子生长为幼苗的生长周期。通过组织培养还能有效防止细菌、病毒对幼苗的侵害。病虫害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而传统的化学农药对人们的身体损害比较大,并且有些还会污染环境。生物农药技术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杀虫技术。生物农药技术是利用生物的新陈代谢产生杀虫物质,因此不仅杀灭了害虫,而且对生物本身并没有太大影响。但是由于生物农药的技术成本比较高,因此,它的发展受到了阻碍。转基因技术近年来被人们所熟知,转基因技术就是通过提取某些植物的优良基因,植入到农作物中,对基因进行重组和再造,因此可以使农作物具备某些特殊的特性。例如: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提高农作物的抗冻能力,提高农作物抗倒伏的能力。然而人们对于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还有很大的争议,目前还没有一个肯定的结论。因此对于这项技术的推广,应该谨慎负责。使在利用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避免新的技术对生活和健康造成危害。

第9篇:农业农作物种植技术范文

我国要想发展绿色农业,就要全面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进而为农业事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相关工作人员要利用有效方式全面普及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这样能够使农业产品在安全性上有所保证,还能加快绿色农业经济建设,让农业从业者提高经济收入,实现农业产业结构改革,让我国农业产品真正走向品牌之路。所以要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形式进行研究,这样才能实现绿色农业的全面发展。

1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概述

对于有机物以及无机物来说,最主要的体现则是绿色农业,而且这也是生态面貌最本质的特点,能够满足生物实际发展规律。而绿色农业就是借助利用农业种植技术使农产品更加绿色、更加健康,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应用到经济作物和粮食种植中,能够使民众生活品质得到提高,而且能够为人们带来更加健康的农作物,还能够满足健康环保以及高效低耗的目标,这也是今后农业发展必经之路。在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就是安全性。在农业生产种植中引入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可以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能够有效改善有害物质残留等情况,能够满足农产品实际生长规律;其次,就是经济性。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更加关注绿色粮食作物,在市场和超市中能够看到很多带有绿色产品字样的农作物,而且销售量逐步攀升,人们越发认可绿色农产品,这也让农户在经济效益上得到了提高,对于农村经济建设有重要指导作用。

2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策略

2.1借鉴国外先进技术

目前,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上取得了领先地位,而且他们在农业中很早就引入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并且实现了规范经营。我国在这方面就稍显不足,因此可以将西方发达国家的良好经验引入到我国,很多国家都已经全面推广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我们可以学习经验,少走弯路,提高推广效果。例如日本就是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纳入了立法当中,以法律的形式进行推广,这样能够为其提供法律支持,并借助法律所具备的强制性属性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得到更好普及。而且在西方国家中还通过牲畜和禽类的粪便进行施肥,这样能够避免使用过多的化肥和农药,可以降低种植成本,能够让种植技术在我国实现更大面积的推广。总而言之,就是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并以我国现有的农业种植状况为基础,让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在我国实现更好发展。

2.2创建示范基地

现阶段我国并没有大范围普及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而且很多人对于绿色种植技术是什么都不清楚,为了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能够得到更好推广,就要让人们首先了解这项技术。通过创建示范基地使农户更加理解这项技术,还能够掌握具体使用方法,使农户能够适应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第一,要向农户传播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本质以及优点,使农户可以认可这项技术,这样在推广时就会更有信心。第二,在向农户讲解绿色种植技术相关理论知识后,可以让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结合,这样能够让农户对如何使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有更好的掌握。

2.3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是以现代科技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全新种植方法,通过这项技术能够为农户带来更加可观的经济收入,能够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更多帮助。但不可否认,由于这项技术没有得到良好普及,很多人不敢贸然应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所以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国家应该出台相关福利政策,可以让农户不必承担过多的种植风险,而且还可以为农户提供必要的奖励以及补贴,这样在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时农户就会更加积极,还能够让他们对此项技术更有信心,可以让推广速度进一步加快。

2.4加大宣传力度

目前在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时之所以存在重重阻碍,最大的原因就是人们对于此项技术并不了解,而且对于如何使用这项技术也知之甚少。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在宣传力度上进一步加强,可以借助网络媒体、电视媒体等来宣传报道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区政府可以定期组织农户培训,向他们讲解这项技术的好处以及推广意义。不仅如此,媒体也要全面宣传绿色农业产品的特点以及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绿色产品的实际需求,可以让农户深刻认识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就是今后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具有巨大潜力。

2.5加强与绿色农业种植企业的合作

农户由于并没有完全接受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所以在经营和管理方面还稍显不足,这也造成推广时比较缓慢。所以国家应该让相关企业和农户进行合作,这样通过企业能够带领农户学习种植技术以及具体操作方法,通过合作能够让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实现大规模发展,能够在推广方面取得更好效果,还能够让农户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规避风险,使他们能够更加认可此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