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历史地理信息技术范文

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精选(九篇)

历史地理信息技术

第1篇:历史地理信息技术范文

所谓的信息技术,包括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在本文中则主要指的是以数字化为基础,通过计算机、通信电缆等将文字图文信息、语音等结合在一起,使用者可以通过交互式的操作来感受熟悉化多媒体信息的科学技术的总称。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指借助信息技术的在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方面的处理优势,通过设计教学课件,并运用计算机等硬件来将其展现给学生。通过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学生们可以在一种交互性的学习状态下完成知识的学习。可以说,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化教育的重要工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目前的应用现状来看,信息及技术主要发挥的功能是辅助教学。即通过信息技术来表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并最终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传递给学生。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新型的沟通载体,有效地提升了教学的质量。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优化教学环境

教育学家指出,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环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的学习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学习的客观环境,包括了学校环境和生活环境。另一个指学生的心理环境,包括学生的学习感受、学生对老师的态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等等。对于教师来说,学习环境则包括了客观教学环境和教师心理环境两个方面。客观教学环境指的是教学环境和工作环境,而心理环境则包括授课心态、与学生和其他教师间的关系等等。在信息技术应用与高中历史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为教师和学生创造出一个数字化的课堂,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展现给学生,使学生们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学习、掌握知识。另一方面,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具有过去性和思想性等特点,学生在学习起来往往存在着学习困难的问题,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抵触心理,渐渐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如果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来,则可以将历史知识以立体化的影音图像传递给学生,不仅可以使整个历史课的学习充满乐趣,还可以使教师教学环境和学生学习环境得到显著优化。

2、使教师教学发生变化

首先,信息技术使历史教师的教学设计发生变化。在运用信息制作课堂教学设计中,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供多媒体课件,还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教学工具,这使得教师的自主性得到了扩大,进而借助信息技术,依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制作丰富有趣的教学设计。其次,信息技术使教师的教学模式发生变化。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一方面使传统的历史学科在知识传递上发生了深刻变化,另一方面,也使得教师的倒课、授课、讨论、复习等环节有了新的不同。可以说,信息技术在拓宽教学空间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教学模式的创新,使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更加紧密和容易地结合在了一起。最后,使教师的教学过程发生变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知识的呈现方式发生了质变。在传统教学中,历史知识的学习主要靠学生们阅读书本,而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各类多媒体都成为了传递知识的载体,使课堂教学容量都得到了扩充。不仅如此,在历史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情景创设,将学生们带入一个历史环境中去学习。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与图示法、演示法和板书法等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展示信息技术的优势,还可以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们在探究发现的教学过程中掌握历史知识。

3、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性

首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传统教学中的许多束缚和限制被打破,学生成为了最大的受益方。可以说,信息技术将知识赋予了生机,使学生们的感知和思维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为学生们参与课堂教学创造了机会和条件,将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了出来。其次,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信息技术的运用使的各个学校之间的优秀教学资源实现了共享,使学生们可以坐在教室里,获取任何学校和教师的课程内容,实现了跨时间,跨地域的学习。最后,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并不仅仅是教学方面的工具,其最重要的是将学生们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了主动学习,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也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思辨思维。

四、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信息技术没有科学合理地应用

在许多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并为对信息技术的诸多优势形成重视,也没有从教学实际出发,来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而是盲目追求多媒体和计算机的使用,甚至存在将信息技术的美观程度当成是衡量教学水平的评价标准,这就导致了所设计出的课件和教学环节,往往华而不实,不仅没有提高教学质量,反而影响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成为了“技术唯上主义”。

2、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未突出历史教学特点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后,有些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媒体材料的便利性、多样性和课堂活动的灵活性,围绕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问题—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历史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设计教学。教学中媒体泛滥,文字资料、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一齐上,使学生看得眼花缭乱。此外,许多教师过于注重直观形象,而忽视了理论的抽象概括,不能将媒体演示与教师的讲述有机地结合,也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和起发,导致学生无法探究式的学习中获得真知。

五、高中历史教学中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策略思考

1、教师应转变观念,学习先进教学理念

要提高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实效性,适应教学改革的时代大潮,历史教师不仅仅要学习历史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学习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信息技术学等方面的理论,学习素质教育的新理念,转变教育观念,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建立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之下,教学创新才更有源泉和动力。

2、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科学地应用信息技术

第2篇:历史地理信息技术范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历史课堂教学 运用 新课改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同时,新课改的春风也吹遍大江南北。新课改的“改”一体现在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变,二体现在教学方式的改变,在教学方式的改变中信息技术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十五”期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2001年6月,国务院又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这两个重要会议,都反复强调: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在十报告中再一次提出“全面实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在高中的历史课程标准中,也提到要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更大的范围内共享高质量的教学资源。[1]由此可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积极进行教学创新势在必行。

历史可谓史籍浩如烟海、史迹星罗棋布、史家群星灿烂,历史学无所不包,博大精深,曾经被马克思看作“唯一的一门科学”。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用陈旧的授课方式,缺乏现代化技术含量;学生学习方式上习惯于接受性学习、忽视体验式学习、发现式学习,致使历史教学内容狭隘。从20世纪后期起,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进而形成的信息技术迅速运用于教学领域,大大拓展了教育和教学资源,“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扩大,学习者将能把这个世界范围的网络用作全面的参考物指南(词典、百科全书、数字博物馆)、电子顾问、传播工具(电子邮件、有共同兴趣的人的闲谈会),以及获得资源的工具(地址和网址联结)。互联网为青少年探索各种兴趣,了解周围精彩的世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2]教师利用网络的资源共享优势,最大限度地在网上进行筛选、整理、提炼有用的信息,再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单纯使用有限的教材、教参备课的老套路;同时可在网上便捷地获取信息,为科研提供最新素材,并充实相应的学校、教研组、教师个人的网页资源库;在课堂利用多媒体创设新情境,形象、生动、直观地向学生展现历史。通过信息技术可以灵活高效地组织课内外活动,极大地扩展教学空间,学科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的余地得到无限延伸,这对历史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多优点,正如叶小兵教授所言:“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信息量大、检索方便、合成性、虚拟情境、智能化、交互性、网络化、个性化、延伸性的特点”。[3]这些优势功能是传统历史教学“黑板+嘴巴+粉笔+教材”的平面式课堂教学无法具备的。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解决许多历史教学中的难题。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展示、影像播映、动画显示等手段,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枯燥、索然无味的历史课堂“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这一课,老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在观看影片时学生自然而然便形象直观地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背景、过程及结局;《抗日战争》这一课,老师可以提前让学生搜集一些日本侵略者暴行的文字和图片,在课堂上让他们自己演示。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新课改提倡的“三维目标”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同时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把问题、有价值的史料、要点归类、练习巩固等做成教学课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

第3篇:历史地理信息技术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历史教学;教学问题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

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功能体现为以下三方面:第一是信息量较大;第二是快捷方便;第三是能够资源共享。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融入到中学历史教学中,能够有效的培养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以及信息意识,与新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极为相符,是推动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具体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形象直观的将教学内容展现出来。有助于中学生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灵活转换,并且以图像、声像、画面以及文字等方式的呈现,能够摆脱传统历史课堂中的枯燥乏味,不仅能够吸引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还能有效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开阔中学生的视野。

第二,让学生对历史有足够的了解并以历史为借鉴是历史教学的主要作用,现代社会中网络信息化应用较为普及,多媒体课件教学使中学历史教学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对网络课程中的新动态能够及时的关注与了解,促使中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接收最前沿的知识。如此能够充分的展现出中学历史教学具备的时效性。

第三,中学历史学科的性质导致其授课方式大多采用陈述历史事实以及对相关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信息量较大,能够容纳更多的历史资料,而且减少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如此一来,能够有效引导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挖掘、突出重要知识点,使知识重点更加清晰明了。

二、中学历史信息化教学的必然趋势

历史的特殊性在于它的不可重复性,而信息化教学能够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让历史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历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001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推动下,信息化教学变得尤为重要,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渗透和运用。2003年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方面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丰富的网上资源、制作历史课件、展示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历史网页和进行远程教育等,使学生更直接、更全面、更迅速地了解历史,在更大的范围内共享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因此,充分利用当下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充分结合,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提高当代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尤为重要。

三、中学历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主要运用

(一)多媒体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典型特点是将无声、呆板的文字变得生动、形象。课堂上借助课件,向学生提供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目前中学历史教材中文字量减少,而图片的比重相对增大。传统中学历史教学中对于历史图片的讲解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口述以及挂图的使用,形式单调,对于历史知识的整合有所欠缺。而多媒体教学通过音频、动画等的使用,使静态图得形象生动,利于知识点在图片上的整合与呈现,易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二)网络资源的运用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扩大,学习者将能把这个世界范围的网络用作全面的参考指南(词典、百科全书、数字博物馆)、电子顾问、传播工具(电子邮件、有共同兴趣的人的闲谈会),以及获得资源的工具(地址和网址联结)。”互联网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师生提供了多种学习和交流的网站平台,拓展了中学历史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此外,近年来依托于互联网而广泛发展的远程教育为教学提供了方便。师生通过网络可以多角度的体会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教,拓展学生的学。网络资源的广泛运用使得中学历史教学能够紧跟时代潮流,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

四、信息化教学中中学历史教学的问题

(一)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信息化教学打破了中学历史传统教学模式,特别是多媒体教学,不断突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却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多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是最先进、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因此过多的倚重信息化教学,将原来“教师”的满堂灌变成了“多媒体”的满堂灌,甚至丢弃了板书,使学生获得大量历史知识却不能及时的理解和消化。大大影响了课堂效果,降低了教学水平。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很难合理的把握教学时间,缺乏适当的引导,导致历史课堂讨论激烈却缺少重点,学生将注意力过多集中在课件的表象上,缺少对内容的深度思考。

(二)盲目使用网络资源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资源繁多,不是所有的网络资源都适用于中学历史教学。一些教师抛开历史教材中的典型素材,完全从互联网中摘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导致教学脱离课标,忽视了教学的重点、难点。网络信息更新速度快,一些教师为了紧跟时展的步伐,盲目地将最新的历史观点呈现给学生,却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太过新颖的历史观点超出了中学历史课标的范围,中学生难以理解。此外,一些历史视频的引用不够典型,缺乏甄别性,容易导致中学生史实性知识的错误接收。

五、结束语

总之,当下信息化教学在不断推动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但它只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教学方式,我们不能忽视它更不能完全依赖于它。如何更好地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中学历史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还需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第4篇:历史地理信息技术范文

关键词 新课程 多媒体信息技术 历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3-0019-02

新课程实行已十多年了,经过社会的宣传,学校的推广,自己的实践,我认为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高中历史教学来说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教学手段。但是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并没有因为推广使用信息技术而产生根本性的变革,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多媒体信息技术对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意义,来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意义

高中历史课程的主要任务,除了让学生认识、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外,还要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开放视野,增强学生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在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改进高中历史课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使教师能够适应以新科技革命为主导的知识经济、信息时展所面临的挑战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1.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传统教学单凭语言讲述,学生听起来没有直观感受,只能靠自己的想象。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多彩的画面、灵动的音乐提升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调动、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课的热情。正确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进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例如,在学习《》这一内容时,播放《我的919》影视的相关片断;学习《开辟新航路》时,放映《大国崛起》的相关视频等,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也加深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深层次认识。

2.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有利于把许多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突破课程重难点,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部分知识比较抽象、深奥,单凭传统教学手段,不易突破重难点。由于多媒体具有直观性,通过画面、声音、色彩的展示、传递,使学习内容由抽象变得具体,由深奥变得浅显。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深刻理解,牢固记忆。例如,针对《百家争鸣》这一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可以选取《百家讲坛》的有关视频展示给学生,通过易中天老师的讲解,加上视频中相配的画面,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以及思想家们的重要主张了。多媒体信息技术不仅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多重感官刺激的视听觉材料,而且为学生展现了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可以说,多媒体是一种最有效、最直接突破教学重难点的信息传递方式。

3.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可以更好地强化历史课程对学生的情感熏陶、教化功能。历史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及爱国主义情感的重大职责,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很好地完成这样的重任。当今社会是网络时代,各种视频、音频、图片资料随手可得,历史教学如果充分合理地去运用这些资料,就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弥补当今学校教育忽视学生先做人、再学习的缺陷。在学习《抗日战争》时,播放相关典型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面对曾经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还有现在中日之间的问题,部分国家在南海对中国的挑衅行为,做为时代青年,应如何去做?课堂上,学生激情澎湃,责任感和爱国情感充分展现,历史教育功能基本达到。

4.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利于更好地体现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时代性。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传授知识新、快、全等特点,高中历史教学可灵活及时地增加有较强时代气息的内容,使高中历史教学与国内外形势、当前社会热点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时代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在讲授《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中的丝绸之路内容时,利用近几年的“一带一路”视频资料,并用多媒体技术加以处理,使历史和现实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愿和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应尽的贡献。课堂上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视频、音频等资料,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探究,既使学生接受了最新的信息,也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高中历史教师应如何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工具,其最重要的作用是传达授课教师的思想和理念。要想成功地完成教学内容,把自己的思想和理念传递给学生,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来设计教学活动,选择或重组教学资源,熟悉教学课件,或者自己制作参与制作教学课件,并熟练运用,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博大精深。教师既是课件的制作者,也是使用者。如果课件不能充分传达教师的理念,其对教学效果的负面影响已毋庸赘言。教师在操作时技术再不熟练,足以影响教学进程,破坏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努力学习和提升现代信息技术能力,使其更好地服务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2.教师应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更要拥有博大精深的专业知识,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将众多的历史知识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愉快地学习知识,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

第5篇:历史地理信息技术范文

关键词 信息技术;历史教学;课程整合;多媒体课件

一、课程整合的涵义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这几年的学习,我发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教学结构有一定的联系,但也体现了相对独立的特点。传统的教学结构有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素,而现代的教学结构中除了教师、学生和教材之外,多了一个“教学媒体”要素。四个要素不是孤立地、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为了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即彻底改变教学结构中四要素的地位与作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概念,其本意是“把信息技术融入课程中,融入教学的过程中以及融入课堂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进行着一场意义深远的课程改革。在这次改革当中,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课程整合下的新型历史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的产生,信息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构建了一个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课堂引导、教学活动中与社会实际、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学习环境,有效地改进了课堂教学,有效地促进了历史教学效果,让教师在教学中更轻松,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愉快。在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过程中,更注重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注重的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更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作为历史知识学习,历史知识构建的积极参与者,要完成学习中的任务,达到学习目标,都需要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地、有意识地、有目的地获取材料,从而实现学习历史知识的目的。同时,教师作为整个历史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协调者和答疑者,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否得到最大的优化。在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下,学者们提出“以学为主 任务驱动”的历史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型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指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首先教师在课前根据历史学科性质和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按大纲要求对教材进行处理分析,用问题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连同所创设的学习情境,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进入情境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评价讨论。

三、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融合要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课程有机整合,不是简单地在初中历史课程中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不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进行历史教学的简单的演示工具,而是在初中历史课程中真正地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机“融合”,让信息技术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课堂教学中有力手段。为了实现这种“融合”,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从课程的整体观考虑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来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

总之,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只有将信息技术与其有机整合,才能真正实现历史课程的信息化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作为新时代的初中历史教师,要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中,重新构建历史学习环境,实现"学科教学改革、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训练、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机整合,以此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6篇:历史地理信息技术范文

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中学历史教学中越来越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相比传统教学,信息化教学更具活力,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了崭新的发展平台,但也带来了挑战。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中学历史教学;教学问题

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已把人类带入到了信息化社会。现代信息技术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被不断应用于实践。信息化教学为中学历史教学带来了鲜明的变化,打破了传统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为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开拓了新天地。

一、中学历史信息化教学的必然趋势

历史的特殊性在于它的不可重复性,而信息化教学能够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让历史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历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2001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1]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推动下,信息化教学变得尤为重要,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渗透和运用。2003年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方面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丰富的网上资源、制作历史课件、展示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历史网页和进行远程教育等,使学生更直接、更全面、更迅速地了解历史,在更大的范围内共享高质量的教学资源。”[2]因此,充分利用当下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充分结合,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提高当代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尤为重要。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主要运用

近年来,信息化教学成为一个崭新的教学平台。而当下信息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主要运用是多媒体教学及网络的使用。

(一)多媒体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典型特点是将无声、呆板的文字变得生动、形象。它利用音频、视频以及各种图片等把教学内容生动地传递给学生,将不可复现的历史“真实”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课堂上借助课件,向学生提供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目前中学历史教材中文字量减少,而图片的比重相对增大。传统中学历史教学中对于历史图片的讲解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口述以及挂图的使用,形式单调,对于历史知识的整合有所欠缺。而多媒体教学通过音频、动画等的使用,使静态图变得形象生动,利于知识点在图片上的整合与呈现,易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二)网络资源的运用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扩大,学习者将能把这个世界范围的网络用作全面的参考指南(词典、百科全书、数字博物馆)、电子顾问、传播工具(电子邮件、有共同兴趣的人的闲谈会),以及获得资源的工具(地址和网址联结)。”[3]互联网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师生提供了多种学习和交流的网站平台,拓展了中学历史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此外,近年来依托于互联网而广泛发展的远程教育为教学提供了方便。师生通过网络可以多角度的体会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教,拓展学生的学。网络资源的广泛运用使得中学历史教学能够紧跟时代潮流,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

三、信息化教学中中学历史教学的问题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信息化教学拓展了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空间,但也向其提出了挑战,信息化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信息化教学打破了中学历史传统教学模式,特别是多媒体教学,不断突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却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多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是最先进、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因此过多的倚重信息化教学,将原来“教师”的满堂灌变成了“多媒体”的满堂灌,甚至丢弃了板书,使学生获得大量历史知识却不能及时的理解和消化。大大影响了课堂效果,降低了教学水平。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很难合理的把握教学时间,缺乏适当的引导,导致历史课堂讨论激烈却缺少重点,学生将注意力过多集中在课件的表象上,缺少对内容的深度思考。

(二)盲目使用网络资源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资源繁多,不是所有的网络资源都适用于中学历史教学。一些教师抛开历史教材中的典型素材,完全从互联网中摘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导致教学脱离课标,忽视了教学的重点、难点。网络信息更新速度快,一些教师为了紧跟时展的步伐,盲目地将最新的历史观点呈现给学生,却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太过新颖的历史观点超出了中学历史课标的范围,中学生难以理解。此外,一些历史视频的引用不够典型,缺乏甄别性,容易导致中学生史实性知识的错误接收。

总之,当下信息化教学在不断推动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但它只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教学方式,我们不能忽视它更不能完全依赖于它。如何更好地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中学历史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还需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

作者:崔佳静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

第7篇:历史地理信息技术范文

高中历史教育信息技术有效性众所周知,历史是一门有较强知识性的课程,其所包含的知识量极大;再加上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往往采取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而学生在学习该门学科时,则是死记硬背。长期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继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模式与手段进行优化、创新,是十分有必要的。而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就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教学手段,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积极采取教育信息技术,对提升其教学有效性具有重大的意义。下面,笔者对“教育信息技术怎样促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提升”这一问题进行简要阐述。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够实现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达到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目标。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课堂导入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与部分,若教师导入设计的精彩,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将导入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可达到更好的效果;具体而言,就是在新课导入时,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和历史相关的图片、视音频等,且教师从旁讲解,可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比如,在讲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这一专题的内容时,教师可向学生播放视频资料《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以便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在“大萧条”时期人们的生活现状,进而使学生对历史产生一种不一样的感悟。又如,在学习唐朝历史时,教师可收集一些古代的字画、图片以及相关历史剧等播放给学生看,以通过直观的体验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二、突破重点、难点问题,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在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重点问题与难点问题,高中历史同样是如此。而要想最大限度地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那么突破其中的重点、难点是十分关键且不可忽略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若仅仅采取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通常难以突破其重难点,而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技术)则能够办到。这主要是由于多媒体技术可以文字、图片、声音以及视频等结合在一起,以有效唤起学生的视觉感官,视听并用,继而让学生产生如临其境之感,从而对历史有更为直观的理解与认识。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提前制作一个flash课件,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其中可让学生随意点击当中的按钮,之后战船就会按照最初设计的路线航行,并且,当其行进到重要战场时,战船就会发出闪光,且放出爆炸声。通过这种动态化的展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更全面地了解鸦片战争的全过程,继而掌握该课的难点问题,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扩展历史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众所周知,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局限在“一支粉笔”“一本书”上,而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的容量是十分有限的。而假使教师想适量地补充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是十分困难的。伴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出现与发展,这种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变,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且在其中补充一些相关的内容,以此来对教材中的内容与观点加以证明,亦或者是要求学生对所补充的内容加以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在“打开外交新局面”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一段视频,即《尼克松访华》,以此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那个时期的中国外交情况,并且要求学生认真欣赏影片,且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加以归纳总结;之后,历史教师再联系教材中的内容予以讲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为容易地掌握历史知识,且提升其学习水平。

四、转变师生课堂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中历史的考试内容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其考试题目越来越灵活。面对这种情况,若依旧采取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式,是无法应对现今教育发展的。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与思想,与时俱进,对历史教学模式与手段进行有效的创新。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教育信息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转变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之下,教师在课堂上可向学生展示更多、更丰富的材料,且提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与学习。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之下,教师可以对各个学生的思维角度进行归纳、整理,之后再向全体同学展示,并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判断,最终师生共同分析,且得出最理想的答案。在讲解完一个章节之后,教师可以对该章节内的题目进行归纳与总结,尤其是其中具有代表性、比较性的题型,且向学生提问,以此来对其比较能力、归纳能力等进行培养。例如,在学习完《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进行对比,之后通过多媒体技术,用表格的形式将两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背景、具体内容、特点以及所带来的影响等展现出来,以此来帮助学生更清楚、更全面的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点。这种教学形式不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同时还可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良好转变,进而实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目的。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今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最大限度地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极为有必要的。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求要教师与时俱进,积极转变课堂教学理念与思路,优化教学模式,同时还必须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与改进,以此来有效激发高中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信息技术就是一种不错的手段,通过该技术不仅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同时还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其探究精神。可见,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教育信息技术,对提高其教学有效性,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将信息技术引入历史课堂[J].课堂内外,2014,(09):60-61.

[2]马永霞,王文娟.让信息技术的翅膀在历史课堂中翱翔[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02):131.

第8篇:历史地理信息技术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历史小课题式学习模式;整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4-0029-02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的现状

目前,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出现了两个良好的发展趋势:一是现代教育技术理论逐渐被历史学科教师接受并运用。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已经明显有别于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教师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如何学会如何会学作为课堂主要任务。教师尊重学生的意志,注重学生的内部需求,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者、批判者和重构者。二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地应用于课堂教学。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变了传统课堂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简单状态,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教师利用多媒体传输设备,把制作精美的课件、声情并茂的视频传播到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之中,极大地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但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仍然处在一个初步发展的阶段,有几个问题值得深入的思考:首先是在与历史学科的整合中避免不了形式化问题的出现。有很多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是为了用上多媒体教学而制作课件,忽视了课程内容才是课堂的重心。其次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滥用催生了教育信息化疲劳症。在教学过程中各个学科都在使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于是现代信息化的教学手段逐渐地被学生如同面对黑板一样习以为常,教育信息化疲劳症的出现不可避免。第三是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仍然停留在教师教学手段的变化上。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要求下,教师做的课件越来越精美,多媒体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但所有这些都是以教师为主宰,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或者不接受,所以现代教育技术没有通过教师的手转化为学生的现代学习技术。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的一个方向

现代教育技术应该与历史学科有更为深入的整合。如何在历史的教学中把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转化为学生的现代学习手段,使现代教育技术对历史学科的影响从有限性转变为无限性,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历史学科中小课题式学习模式的应用为这种整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小课题式学习是探究学习的一种方式,它将学习、设计、研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其基本模式是提出课题―确定研究方案―解决问题―总结评价,这种模式要求学生全程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一切手段,包括资源的搜集与提取,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成果的展示与评价。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多角度地发挥积极主动性,利用现代技术下的一切条件,自主选择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素材,按自己的理解用熟悉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得出结果。在这种学习模式中,现代教育技术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被学生主动选择和运用的,能够相应地满足学生不同程度的学习需求。

三、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历史小课题式学习模式的研发

历史小课题式学习模式并不是侧重于学生的研究创新,而是侧重于学生的探究学习,所以它能够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开发确立不同程度的探究小课题。在此类问题的研发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教材,根据学生的现有技术条件,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制定选题方案、实施方案和评价方案。

在选题方面,根据现有中学教材的内容和信息,大致可从三个方面给予指导:历史专题式选题、情景再现式选题和历史评价性选题;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组建小组,引导学生制定探究方案,指导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训练学生制作展示成果;在对小课题的评价上要贯穿活动全程,要评价选题的价值、信息搜集处理的得失、小组合作的程度、探究成果的形式和学习目标的达成度等。

在小课题的探究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资源不再完全按教师的理解选定,而是教师指导给学生,建议学生在某个环节可以选取某些资源或采用某个手段可以完成,让学生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和资源。

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历史小课题式学习模式的意义

1.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历史小课题式学习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通过使用小课题式的学习模式,学生充分享有自主选题、搜集资料、开展研究实践、进行探究学习等权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历史学科的学习效率有显著地提高。

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历史小课题式学习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在一般的历史课堂上,学生只是忙于接受教师通过书本或课件设置给他们的学习内容,做着长时间的记忆、理解的活动,久而久之学习成了繁重的负担。在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小课题式学习模式结合后,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实践,既体会到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乐趣,又发现了历史学科的内在魅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历史的兴趣。

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历史小课题式学习模式,能够使现代教育信息资源的影响在历史学科中趋向于极限

现代教育信息资源只有在不同的学生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才能体现其自身的全部价值。教育信息资源具有无限性的特点,学生利用这种资源的潜力也是无限的,在小课题式学习模式的实践中,二者的结合能够达到彼此的功能最大化的效果。历史小课题式学习模式使现代教育信息资源不再有任何闲置。

参考文献:

[1]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9.

[2]罗锋.浅谈历史学科中信息化手段的运用[J].新校园,2010(5).

[3]张川.中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3).

第9篇:历史地理信息技术范文

摘 要:为实现历史课堂教学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化组合,需要提高个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中的一些问题,调动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积极参与历史教学并使之常态化,这样才能打造精品的、高效的历史课堂,充分发挥好信息技术对历史教学的辅助作用,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高效课堂;优化组合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教育现代化开辟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前景与空间,为优化课堂教学、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尤其在我们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集文字、图片、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尤其将学生充分置身于历史发展的情境中,犹如历史的再现,的确使我们的历史教学进行了一场深化的改革。但在具体的历史教学实践中,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历史课堂的知识性、趣味性更加突出,充分构建真正的高效课堂?现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初中历史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予以总结。

一、将信息技术与历史课堂有效整合,首先需要提高教师的操作水平

现在的历史教学将丰富的音频、视频资料,史料,图片资料制成教学课件,对一堂高效历史课的达成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演示操作水平是最基本的前提需要,尤其现在一体机在我校已经实现班班通、堂堂用,熟练一体机的使用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操作就成为教师的必修课。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历史教师使用的课件过于花哨,字体设置、颜色搭配、模板选择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和课堂教学。有些教师在操作过程中,音频、视频链接打不开,课件出现问题,有些教师的课件上满是动的蝴蝶、卡通人物,完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现阶段尤其是一体机的推广、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更使一部分教师无所适从,本来很好的资源却成了负担。因此,要想使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更好地服务于历史教学,首先我们一线的历史教师应该在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上下功夫,在操作水平上下功夫,不断地学习,在课堂中不断地实践提高,正确地处理素材,注重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的整合。尤其是历史课教学,每堂课的内容都有相关的丰富多彩的各种资料,如何巧妙地利用、剪接、处理,使课堂异彩纷呈,前提也是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因此作为历史教师,应该广泛开展学习,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课件制作水平、一体机使用的熟练程度、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水平,真正做好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打造历史精品高效课堂。

二、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也应该注重克服一些误区,真正发挥好信息技术手段对历史教学的辅助功能

在我的教学实践和许多听课评课活动中,发现了许多的整合使用误区,影响了课堂教学。误区一:为了再现历史情境,将历史课变成一堂精彩的“放电影课”。一部分历史教师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内,超过一半时间播放某一部历史电影的片段,成为一堂课的主体。历史音频、视频资料只能作为教学任务达成的辅助角色,坚决不能取代历史教师,原则上一堂课最多不超过十五分钟为宜。误区二:使用信息技术不注重尊重历史,不能还学生于历史真相,滥用网络资料,误导学生。当今的网络世界形形,就连许多历史剧也能不切合实际地穿越,学生也难辨是非,一些历史教师将许多错误的、不能考察的,甚至是传说的、想象的历史文字资料、音频视频资料搬上“一体机”,进入课堂,灌输给每位学生。作为历史教师,应该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网络资料充分筛选,还学生于历史真相,自己不能认可考证的坚决不能搬上一体机银幕,有待考证的就必须加以考证才能予以使用,提高信息技术对历史真实的重现度,让学生掌握真实的历史知识,对历史真相负责,更对学生负责。误区三:教师一人尽兴施展,过于包办替代,不能将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引入历史教学中。在信息时代下,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习惯,构建历史高效课堂,可以充分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搜集、去制作、去操作,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从而也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

三、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实现常态化,充分引导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中至关重要

作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学生才是主体,只有学生喜欢,学生积极参与,才能形成长效机制,才能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在新时代,上网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物,在历史教学中,许多历史事件的史料、图片资料、音频视频资料对于学生来说,查阅图书和上网搜寻完全可以完成,而且学生兴趣浓厚。根据教学任务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自己查找相关历史事件的资料,将为课堂教学成效的提升注入新的活力,对于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的常态化也是至关重要的。尤其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历史教学,并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手段,必须注重把学生引入进来,培养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参与历史教学的习惯,这也是我长期坚持的一个良好做法。许多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的历史史实布置成任务让学生去搜集,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资料,在上课过程中大胆让学生展示,这样做提高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参与积极性,促进了教学成效的提升。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该调动学生的W习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应用信息技术学习历史的成功与喜悦。

四、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都是服务于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不能用信息技术手段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要实现优化组合

现阶段,每所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受好课标准的影响,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成为一个评价的重要标准,这就导致在许多课堂中,不需要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也要使用,用历史挂图等传统手段能更方便有效的也不用,非信息技术手段不用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而传统的教学手段,诸如历史挂图、静态实物模拟演示、学生课堂历史情景剧表演、教师的板书等被束之高阁,背离了历史课堂教学的真正内涵。因此,我倡导将信息技术手段和传统的历史教学手段优化组合,哪一种手段能更好、更直接地服务于教学,更好地达成教学任务目标,就采用哪一种手段,根据一堂课的实际需要来定,让课堂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应该有所选择,传统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应该坚持发展,使传统手段与信息技术手段优化组合,以便更好地服务教学、提高教学成效。如七年级下册《明清抗击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这一课,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字资料及插图,教师讲述民族英雄的故事,并播放郑成功的视频及戚继光抗击倭寇的视频等教学资源,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样,课堂效率就会很高。

总之,提高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正确处理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中的一些问题,调动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积极参与历史教学的积极性并使之成为常态化,充分发挥好信息技术对历史教学的辅助作用,加强对整合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全面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推广,以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