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历史教育论文范文

历史教育论文全文(5篇)

历史教育论文

第1篇:历史教育论文范文

历史学科教育具有很很重要的德育作用。因为历史长河涵盖了很多不同的社会现象,这些都是极好的教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政治和阶级观点教育;还有仁人志士的英勇事迹都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关于思想教育,历史教育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全部历史课程中都渗透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历史学习,将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还有助于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的运用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二、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作用

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历史教育所承担的作用是非常重要且独特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历史教育的本质。也就是说,相对于哲学提供的是具有价值理性的思维逻辑,而文学提供的是具有价值理性的情感体验。而作为人类以往实践的集体记忆的历史,它为人们提供价值理性累积经验就更加全面和综合。在历史上发生过由于价值理性缺失而造成的失衡,这里主要是指社会发展的失衡,人们由此产生了极为深刻的教训。学习这样的历史也让我们明白了“以史为鉴”所具有的价值和作用。历史教育也可以称之为一种人文素养教育,其具有综合性。学史有助于明智,历史是有生命的,其具有的现代价值就是能够让人们站在更高的起点,继往开来,高瞻远瞩,更好地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三、历史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等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思想政治素质包括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和政治意识。”[2]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精神和传统。历史教育中关于本国史的教育,可以借助对本民族形成和发展历程的学习来促使学生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的形成和进一步强化,有助于促使其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增强,从而增强其对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责任心。历史学科到了十九世纪才开始在学校课程中被重视起来,而其中一大重要原因就在于响应那时兴起的民族主义号召。可见一国的历史也就体现了一国国民的意志。通过历史教学便能促使学生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的形成,使其成为“国民理想”的拥护者。就道德意识的培养而言,历史一直以来都被用作道德教育的手段。孔子的《春秋》体现了对历史的道德作用的最大限度地发挥。杜威认为历史学科作为促进人的道德品性形成的学科来说,无疑使最优良的。他始终相信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是有历史可以追溯的,很多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中都涵盖了类似的典范,同时得出了历史是永恒的道德遗产的结论,并且是具有建设性的。历史学科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其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丰富的内容。历史教科书中蕴含了丰富的材料,尤其是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关于其品格高贵、情操高尚、意志坚强等方面的素材都是可以拿来借鉴,从而帮助学生获得美好、高尚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是较强的感染力。历史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的道德形象是生动具体的,道德精神更富有感染力,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这样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同时也更容易引起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

四、结束语

第2篇:历史教育论文范文

教师在历史教学时,要深挖教材,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为了更好地渗透德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深研教材内容,想方设法地结合相关的内容知识来培养学生的情感,进而再达到一定的德育教育设定的目标。比如,在学习我国的灿烂文化——“瓷器”时,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寻找一些与我国瓷器相关联的历史知识与美术知识,使其对瓷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指导学生欣赏瓷器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学媒介巧妙地将要学习的知识穿插其中,适当地加以引用,让学生更好地由表及里地加以理解、感悟作品的思想,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真切地体验从青铜器作品中表露出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等的积极情感,让学生的情感在欣赏瓷器时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二、重视课堂教学,发掘历史学科的内在功能

历史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在传授历史知识以及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时候,教师也要做好德育渗透,让学生在掌握一些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受到德育熏陶。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比较法教学,指导学生将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与世界的文化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此外,还可以将明清以来中国三百多年的科技落后状况与同一时期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的落后,这样还能够增强学生为祖国振兴而发奋读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把学生内在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出来。再如,在讲述中国近代现代史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归纳一下近百年来我国各阶级的救国道路以及最终的结果,这样的教学既能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还能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同样也是经过验证后历史的最佳选择,同时让学生在学习完知识后,认清中国的现有国情。由此可见,重视课堂教学,把历史学科的内在功能挖掘出来,利用历史学科本身独有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励志成才的理念

“有志者,事竞成。”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有很多名人、伟人的事迹,这些成功人士的成功之道都来源于其立志的精神。比如,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领袖陈胜,就是以“鸿鹄之志”的理念,领导了秦末农民的举旗起义,推翻了秦王朝的暴力统治,名垂青史。再如,当代科学家钱学森为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与“火箭之王”。因此,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教师还要循循善诱,让学生以这些历史人物为榜样,再树立远大的理想,发奋图强,刻苦学习,培养他们苦学多思,勤奋进取的创新精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强化德育功能,在教学中加以渗透,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不断地接受德育熏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高尚、健康思想情感的熏陶与洗礼,不断地完善人格,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

第3篇:历史教育论文范文

爱因斯坦说过:“相比解决一个问题,提出问题更为重要”。在历史教学当中,我充分考虑到了学生自主思考、探讨能力,提出了相关具有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此外,根据新课程历史的相关要求,让学生深入研究教材,针对教材中的难点、知识点以及学生自身的认知与思维特点,设计出能够环环相扣的教学问题,让学生学会思考,逐步的发现历史的本质意义。

例如:在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时,在课外,学生肯定对秦始皇这一位伟人有了深刻的了解,无论是兵马俑还是长城,所以在教授这篇课文的时候,也有同学提问到:“老师,秦始皇这样的残暴,虽然有功,但是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呢?”在课文中,主要是强调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但是我还是决定让学生自行讨论,并且组织了一次辩论:

正方的:

1、前230年的先灭弱韩:“先取韩以恐他国”。

2、前228年的离间灭赵:郭开诬李牧,赵括代廉颇。

3、前225年的水灌灭魏:王贲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城。

4、前223年的王翦灭楚:秦王知错能改,姜是老的辣。

5、前222年的北灭燕国:荆轲刺秦,无功不返。

6、前221年的完胜灭齐:孤掌难鸣,一败涂地。

反方的:

1、秦始皇所做的焚书坑儒,灭杀天下才子。

2、修筑长城,累死人民无数。

3、赋税过重。

4、严厉的刑法。

这时候,我将学生引入到秦朝中央集权的制度讨论中来,有了辩论的兴趣激发,很多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秦始皇的统一六国,为他带来了极大的威信。虽然他的统治是残暴的,但是秦始皇的伟业,自然有很多人去维护他。”学生将的是精彩、大胆,作为老师,我也给予了学生及时的肯定。在这一个提问、讨论、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得到的是个性的张扬、得到的是视野的开阔,也能在不断的在自主学习中,挖掘历史的本质。

二、历史意识的重要内容——情感教育

由于客观条件的约束,历史教材中不可能设计到所有的教材相关的史料。所以,在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将教材作为参照的基础,选择具有趣味性、能活跃学生思维以及启迪学生只能的材料,真正的让教学内容生动、形象,让教学充满情感的味道。

例如:在说到《抗日战争》时,为了在课堂中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感。在课堂之初,我播放了《在松花江上》这一歌曲。这一首充满离愁别恨的歌曲,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聆听悲壮而激昂的音乐的同时,达到一种情感上的震撼,进而对抗日战争中的家破人亡的苦难同胞产生同情,担忧祖国的命运,对日本侵略的愤怒,将学生带入到发生的事件中去。(如,九一八事件、南京大屠杀等等。)在日本那妄图灭掉中国,将其沦为自己的殖民地的思想中,中国人民为了自身的幸福、民族的独立,开展了激烈的抗日战争。这样的情感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民族责任感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三、历史意识的落脚点——评析能力

新课程中的初中历史教学目标是:历史教学应当联系到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去,并能够充分的利用历史知识加以理解、认知。运用历史教学,初步培养出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观察、分析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换句话来说,也就是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观察历史、评析历史和对现实认知的能力。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能够用历史的眼光去审视过去,正确的看待现实,从而展望未来,形成良好的历史意识,才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真正落脚点。

第4篇:历史教育论文范文

教师首先寻找新旧知识的关键联系点,运用一些能够激发兴趣的导入方式,创设情景,让学生带着疑问,带着向往,投入到学习中来。一名智慧的教师善于利用文物,历史图片,音乐,故事等营造引人入胜的课堂情境,并善于设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或进行角色扮演,或进行辩论,或表演历史话剧,通过再现历史的真实场景,让学生的灵魂得到解放,使学生能在历史的天空里自由的翱翔。

2.利用教学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授课中我们运用导学案辅助教学,历史导学案分五部分:课题、学习目标、知识梳理、问题探究和练习与检测。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仔细阅读课文,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完成知识梳理和拓展延伸。“不动笔墨不看书”,这是的读书经验之谈。学生在书上就相关要点做好标记,在疑难之处打上问号,同时也可以在书中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一些看法,这样才能为小组讨论做好充分准备。需要学生查阅资料的,可安排学生课前完成。教师要有效指导学生自学,了解学习进程,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障碍,教师要适时适度的进行点拨。“新课程的课堂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成为挤压与消磨学生个性的场所,老师应学会发现和欣赏学生的缺点,选择其带有主体性和创造性的部分,成为学生的个性,并充分的呵护与培养。”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应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教师应尊重、信赖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慼和行为方式。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问难、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那些独到的见解,要及时的表扬、鼓励,多进行赏识教育。

3.巧用心理暗示,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心理暗示”这一术语来自西方的心理学,它是用含蓄、间接的办法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迅速影响的过程。心理喑示的作用是巨大的,不但能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还能影响到人体的心理机能。积极的心理暗示能起到增进和改善人的心理、行为以及人体的心理机能作用,调动潜意识,也就是在开发我们的潜能。人需要不断地激励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没有受瀲励和积极暗示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旦他受到激励,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相当于激励前的三倍到四倍。在积极心理暗示下,孩子每一天都很快乐,心情也很愉悦,身心都健康,学习只是一个副产品,他自然而然就学好了。脑科学家研究愉悦时学习效率高,因脑分泌物质脑内吗啡,一能让人心情舒畅,二能让人肌肉放松,非常舒服,三能促使大脑大量分泌记忆物质,所以快乐时学习效果好。如果孩子不快乐学习,面临唠叨、责骂、愤怒等,大脑会分泌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多巴胺,让人心跳加速,血管收缩,让人极易封闭,非常难受,让大脑停止分泌记忆物质。其效果和愉悦状态时相差百倍。“皮格马利翁效应”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

第5篇:历史教育论文范文

有很多的高中生对历史的学习存在着错误的看法与习惯,例如他们上历史课就只习惯照抄老师板书出来的内容或者是直接在书中做上记号,而不习惯于主动的去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探寻,有的学生认为历史就只需要死记硬背就可以学好,甚至还有过分的是在上历史课的时候做其他的作业或者打瞌睡。这些错误的看法与习惯不仅仅是打击到了教师教学的兴趣,同时也会让学生们对历史的重视程度逐渐的降低。但是这些现象也反映出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最明显的就是不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史兴趣。

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原因是一些教师们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上一堂历史课就只会是照本宣科,在教学的过程中缺少最基本的思辩与创新。而那些学生们更是将死记硬背当做是掌握历史的唯一途径,对历史的学习方法就犹如是“复印机”一般,只能够不断的对前人的结论进行简单的重复,没有自己的思想,不会独立思考。世界知名教育家小原国芳先生曾经说过:“单做事实的传凿、记忆、叙述,决不是历史教学。……对我们至为重要的是活生生的社会精神,是社会的意志的冲动,是时代精神,更不能单纯将历史看成死了的形骸,而应看成活着的文化,看作人的活动,生命的跃动。”如果历史是有生命的那么,作为历史传承的历史学科也是具有生命的,例如能够让人清晰的感受到的那些强劲的生命波动与浓郁的人文气息。古人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读史使人明智”,正因为历史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我们历史教育者肩负着无比重要的使命。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却让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教学已经偏离了原来的方向,压抑了学生们的学史兴趣,不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们的历史思维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们的学史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趣味教学法就是一种培养学生学史兴趣的优秀教学方法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趣味教学法应用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要放手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历史是没有办法通过其他的方法来再现在眼前的,也没有办法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与模拟。正因为这样,历史知识的传授在很多时候,都只能够通过教师的语言来进行传递,学生们将会通过教师的讲述,对历史的表象进行感知,从教师的语言中体会历史概念,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虽然教师的语言传递十分的重要,但是如果不顾学生的感受,直接将课堂教学变为教师自己的独角戏,则一定会打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到兴趣索然。因此在使用趣味教学法的时候,就必须要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积极有序地开展双边活动,将教与学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

(二)积极的采用多媒体,提高直观性

语言是教学过程中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却不是唯一的途径,同时这种方式只能够从听觉上对学生进行影响,稍微显得有一些单调,不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学史兴趣。所以,要积极的利用多媒体来呈现各种图像、图片等进行更加直观的教学,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刺激,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史兴趣。

例如在教学《抗日战争》的时候,笔者从网上收集了一些当年日军侵华时的资料,其中有很多的图片与图像资料。这些资料对于学生了解历史真相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利用多媒体将这些资料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了解到日军侵华时所作出的种种恶行,让学生们了解到当时我国所处的危险环境。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强烈的爱国热情,让他们更想了解到历史的真相,从而自觉的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

(三)注意教学的直观与形象化

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只注意提高学生的兴趣,而忽视了其他方面,例如教学的直观与形象化。不管是教师的板书还是教师的语言、教师所展示的课件等都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渠道和载体,它们都是如今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最常用的不可或缺的方法与手段。其中包含了各种数码、符号、以及教师自己所总结的精简的词句,因此在组织教学语言、设计教学课件、板书时,都应该注意将科学知识进行形象化、抽象知识具体化、复杂知识简明化,并要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时间发展和空间立体多维的特点,为学生们揭示出历史概念各个要素间的联系及其相互关系,从而直接从视觉、听觉上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刺激,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从而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形象、直观、具体的知识体系,并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

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够独立的进行思考。他们已经不再象初中生那样,只注重事件的结果,他们的追求已经是“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但是仅凭这些就让他们自己主动的投入到历史学习中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来激发出他们的求知欲与兴趣。

三、趣味教学法在高中历史中的具体应用

(一)趣味教学法在课程导入中的应用

课程的导入对历史课的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课程开始的几分钟内,学生的思想是最容易集中地。因此在开课时的引导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稳定他们的情绪,并激发他们的兴趣十分的重要。同时,有效的课程导入还能够让学生们知道课堂上要学什么,什么内容是需要掌握的,从而帮助他们明确课堂学习目标。成功的引导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是用趣味教学法,则能够将轻松诙谐等诸多能够吸引学生们注意力的元素融入引导中。

趣味导入有多种方法,例如诗词导入、歌谣导入、故事导入、成语导入等等多种导入方法。例如利用歌曲导入,歌曲能与人的心灵进行对话,人们能够受到歌曲的情感的感染。如在讲解《伟大的抗日战争》时,笔者首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以及《九一八小调》,低沉而悲壮的歌曲很快就把学生带到国破家亡的历史情景中,从而激发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这样大家对爱国主义情感也就有了直接体验,也能够对抗日战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再例如利用故事导入,故事对学生来说,其吸引力总是很强,特别是历史上那些名人事迹更是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历史教材中往往也不缺乏这类题材。这些名人小故事的影响并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在课外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例如在教学《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时,笔者首先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孙中山的生平事迹,在新课导入的时候通过简单生动的语言讲述出来,这不仅有利于课文学习,而且使学生增长了多种背景知识,提高了综合素质。学生由此对孙中山其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起来便水到渠成。

(二)趣味教学在授课过程中的应用

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从具体的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出发,也可以从教材内容出发,也可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等。同时还能够达到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培养他们的的鉴赏力和文学欣赏水平等各种综合能力的目的,例如利用对联、诗词等文学形式、与小说电影等进行联系、利用讽刺或者幽默的形式等等方式激活课堂教学,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时,通过多媒体为学生们播放《百年中国》的纪实片段,让学生们对我国“一国两制”的具体构想与实践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体会,并在此基础上对同学们讲解本课的内容,让他们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再例如,到现在有很多的与历史有关的小说、电影都是广受人们欢迎,但是这些新一代的高中生们却有可能没有看过,而这些电影或小说都是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热爱历史的重要手段。例如《甲午风云》、《从奴隶到将军》、《地道战》等就是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护国运动、敌后军民反扫荡斗争最好的素材。

(三)在结课时使用趣味教学

趣味教学不仅仅能够在新课的导入、授课的过程中应用,同时还能够在结课的时候使用。例如在《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中《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都是必须要掌握的。对于《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五个沿海通商口岸,可以在结课时可以用“广厦福宁上,五口先通商”或用“商(上)人(宁)福厦广,沿海北到南”这样的口诀来帮助学生们记忆,而对于《辛丑条约》中的内容可以化简串联记作:“前进宾馆出新(辛)丑”。

同时在每一节课结课的时候,还可以展示一些下节课内容中的一些有趣的“片断”或者精彩的“镜头”,以此来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让他们能够在课后主动的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也可以设置一些巧妙的疑问,以此来激发学生们进行课后探究,主动的复习,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