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农业概述范文

数字农业概述精选(九篇)

数字农业概述

第1篇:数字农业概述范文

>> 数字化阅读的概念纷争与统整:一个分类学框架及其研究线索 《植物分类学》教学课件的研制及其应用 关于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的一些经验与思考 内部控制研究:一个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框架 数量分类学在昆虫学中的生物地理学研究 数字化校园概念模型的研究 论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的“马氏理论”对“布氏框架”的超越 一园两地的统整化管理 栽培金银花农艺性状的数量分类学研究 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学研究的元分析 农地产权模糊化:一个概念性框架及其解释 数字化阅读存在的问题与图书馆的对策研究 农村金融生态研究:一个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草酸钙结晶在几种凤仙花属植物中的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教育目标分类学面临的挑战与转型 国内数字化阅读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 上胜町的垃圾分类学 报纸数字化的一个方向 构建一个数字化的福建 浅谈数字化档案的形成与分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王佑镁.Web2.0时代阅读方式的传承与嬗变[J].中国信息界,2011,(11):39-41.

[3]吴旭君.网络阅读和其他[J].出版与印刷,2000,(1):9.

[4][美]尼古拉·尼葛洛庞蒂.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5.

[5]徐彬.电子阅读新选择[J].软件,2000,(10):40-43.

[6]曾敏灵.电子阅读发展与图书馆建设的对策[J].图书馆论坛,2008,(3):55-57.

[7]王素芳.网络阅读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探析[J].图书与情报,2004,(3):91-93.

[8]朱原谅.基于元认知的网络阅读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2):59-61.

[9]张岚.大学生网络阅读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3):81-84.

[10]毕静.图书馆Web2.0背景下的数字阅读[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12):249-251.

[11]楼向英,高春玲.Mobile2.0背景下的手机阅读[J].图书馆杂志,2009,(10):53-57.

[12]倪圣,袁顺波.我国手机阅读研究现状述评[J].现代情报,2012,(6):17-20.

[13]茆意宏.论手机移动阅读[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6):5-11.

[14]叶凤云.移动阅读国内外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2,(11):142-145.

[15]王子舟.随电纸书洪流走人数字阅读时代[J].图书馆建设,2010,(6):7-9.

[16]张学军.“数字化”引领时代“云阅读”改变生活[J].图书馆建设,2012,(8):62-64.

[17]王筱萌.“云阅读”时代到来[J].出版参考,2013,(3):16.

[18]王素芳.网络阅读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探析[J].图书与情报,2004,(3):91-93.

[19]邓大才.概念建构与概念化:知识再生产的基础[J].社会科学研究,2011,(4):90-95.

[20]俞立君,陈树年.文献分类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8-10.

[21]徐克学.数量分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6-8.

[22]余金香.Folksonomy及其国外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07,(7):38-40.

[23]梁桂英,1997-2007年国内网络阅读研究综述[J].图书馆杂志,2008,(4):7-11.

[24]刘元荣.2000-2010年网络阅读研究述评[J].图书馆学研究,2011,(6):2-6.

[25]曾克宇.网络时代的大众阅读——“网络阅读”研究综述[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2):23-28.

[26][美]罗伯特·达恩顿.阅读的未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5.

[27]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46-49.

[28]尹中艳.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图书馆服务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2.

[29]曾克宇.网络时代的大众阅读——“网络阅读”研究综述[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2):23-28.

[作者简介]

第2篇:数字农业概述范文

关键词:数字农业;时空推理;专家系统

0引言

数字农业应用涉及大量的气象、环境、水文、地质、土壤等领域的时空数据。这些时空数据分散在异构系统中,有着不同的数据格式和规范,采用不同的概念和术语,基于不同的数学模型和分析推理方法。这些多领域时空信息对农业生产、决策均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以前由于缺乏高效、合理的技术手段,即使付出很高的代价,也很难将这些时空信息完整无损地共享和融合集成到数字农业应用中,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数字农业的应用发展。同时gis等商业软件平台成本较高也不利于大规模应用推广。

为此,本文基于自主版权gis、专家系统等系统软件,应用时空推理、本体论、语义web、关系数据挖掘和专家系统等技术,建立一个数字农业时空信息智能管理平台,对多源、异构的数字农业时空数据和推理分析方法进行集中统一的规范化管理,便于在实际应用中进行融合、集成和共享。基于该平台快速建立起了数字化测土施肥系统、大豆种植标准化管理系统、无公害水果蔬菜栽培指导系统等一批智能应用系统。这些应用系统精确控制农田每一地块种子、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能够实现精确控制农业生产过程,有效降低成本,充分保证农业资源科学地综合开发利用,减少和防止对环境和生态的污染破坏,保持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是实现“绿色农业”的重要途径。

1主要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1.1数字农业

数字农业是在“数字地球”的基础上提出并发展的,是21世纪新型的农业模式和挑战性的国家目标,包括精准农业、虚拟农业等内容,其核心是精准农业。以3s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数字农业空间信息管理平台开发研究是数字农业研究的突破口[1,2]。美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数字农业的概念,它是针对农业生产稳定性差、技术措施差异程度大等情况,运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控制位置,用计算机精确定量,把农业技术措施的差异从地块水平精确到平方厘米水平,从而极大地提高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农产量,减少环境污染。法国农业部植保总局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的病虫测报计算机网络系统。日本农林水产省建立了水稻、大豆、大麦等多种作物品种、品系的数据库系统。新西兰农牧研究院利用信息技术向农场主提供土地肥力测定、动物接种免疫、草场建设、饲料质量分析等各种信息服务。同时,我国紧跟国际研究的前沿,开展了系统工程、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遥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在农业、资源、环境和灾害方面的应用研究。

1.2时空推理

近年来,时空推理(spatio-temporal reasoning)已成为十分活跃的研究方向,在军事、航天、能源、交通、农业、环境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十年来我国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清华大学、解放军信息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单位在时态gis、时空数据模型、时空拓扑、时空数据库等时空推理相关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1.3时空数据标准与共享

不同领域和应用环境对时空数据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异,这造成了异构时空系统集成的困难,因此时空数据共享、互操作和标准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方面研究最初从空间数据入手,近期开始向时间数据和时空结合数据发展。时空数据的共享有以下方式:

(1)空间数据交换

空间数据交换的基本思想是各系统使用自身的数据格式,通过标准格式进行数据交换。目前空间数据交换标准有:sdts、digest、rinex等国际标准; 以色列的ief、英国的moepstd、加拿大的saif、我国的cnsdtf等国家标准;autodesk的dxf、esri的e00、mapinfo的mif等厂商标准。尽管各 gis 软件厂商提供了公开的交换文件格式来进行空间数据的转换,但由于底层数据模型的不同,最终导致不同的gis的空间数据不能无损的共享。虽然空间数据交换仍然在使用,但效果并不理想。空间数据互操作标准是当前国际公认的,比空间数据交换标准更有前途的数据标准。

(2)基于gml的空间数据互操作

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协会 (opengis consortium,ogc)提出了简单要素实现规范和地理标记语言( geography markup language,gml)。ogc 相继推出了一整套gis互操作的抽象规范,包括地理几何要素、要素集、ogis 要素、要素之间的关系、空间参考系统、定位几何结构、存储函数和插值、覆盖类型及地球影像等17个抽象规范,2003年1月推出gml 3.10版[3]。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基于gml在空间数据共享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2001年 rancourt等人[4]将gml与先前所定义的空间标准进行比较,认为gml能有效地满足空间数据交换标准。2002年,zhang jianting等人[5]提出了一种基于gml的internet地理信息搜索引擎。2003年,zhang chuanrong等人[6]在网络环境下以gml作为异构空间数据库交换共享空间数据的格式,成功实现数据的互操作。2003年,崔希民等人[7]提出了gis数据集成和互操作的系统架构,在数据层次上实现gis 数据的集成和互操作。2003年,张霞等人[8]提出一种基于gml 构造webgis 的框架结构, 给出实现框架技术。其中采用gml 作为空间数据集成格式。2004年,朱前飞等人[9]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gml 的数据共享解决方案。2005年,陈传彬等人[10]提出了基于gml 的多源异构空间数据集成框架。gml数据类型较完整,支持厂家较多,相关研究丰富,是目前最有前景的时空数据标准。本文选择gml作为农业时空数据标准。

1.4时空本体

1.4.1本体、语义web和owl

本体方法目前已经成为计算机科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在语义web、搜索引擎、知识处理平台、异构系统集成、电子商务、自然语言理解、知识工程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尤其是目前随着对语义web研究的深入,本体论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普遍认为它是建立语义web的核心技术。owl是当前最有发展前景的本体表示语言。2002年7月29日,w3c组织公布了本体描述语言(web ontology language, owl)的工作草案1.0版。目前工作草案的最新更新为2004年2月10日的版本[11]。

1.4.2时空本体

基于本体方法对时空建模的相关研究工作如下:

1998 年,roberto 考虑了作为地理表示基础的某些本体问题,给出了关于一般空间表示理论的某些建议[12]。2000年zhou q.和fikes r.定义了一种考虑时间点和时段的时间本体[13]。2000年,córcoles基于xml定义了一个类似sql的时空查询语言,该语言包含八种空间算子和三种时态算子用于表达时空关系[14]。2003年,grenon基于一阶谓词逻辑定义了时空本体,使用斯坦福大学的protégé环境实现[15]。2003年,bittner等人[16]提出了用于描述复杂时空过程和其中的持续实体的形式化本体。以上工作中grenon的时空本体研究相对完整,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在网上共享,本文在此基础上开展研究,建立农业时空本体。

2主要研究内容

(1) 农业时空数据规范

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公认的农业时空数据标准出台。本文基于时空推理技术,研究通用性更强的时空数据表示模型,能表示气象、土壤、环境、水文、地质等各领域的农业时空数据。gml是目前公认的时空数据标准,利用上述模型扩充gml,兼容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农业资源空间信息元数据的分类及编码体系草案”等国内现有的地方性标准,构建针对数字农业中时空数据的da-gml标准,作为数字农业基础时空数据的规范。现有的土壤、环境等基础空间数据库均支持到gml格式的转换。

(2) 农业基础时空数据库

基于笔者自主开发的gis平台建立农业基础时空数据库,该平台具有运行稳定、资源占用少、结构灵活、功能可裁减、成本较低、便于移植等特点。采用了时空推理技术,支持对空间和时空信息的表示和推理。通过da-gml能够直接从现有系统中获取领域农业基础时空数据,主要包括土壤数据库、环境数据库、气象资料数据库、农业生产条件数据库、林业信息数据库、影像数据库等。

(3) 农业时空分析方法库与农业时空知识库

时空推理是研究时间、空间及时空结合信息本质的技术,通过时空推理技术将现有面向农业领域的时空分析技术进行整合和规范化表示,形成农业时空分析方法库。对领域农业时空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同时通过数据挖掘方法从基础数据中提炼知识,建立农业时空知识库。

(4)农业时空本体库

在(2)、(3)中存储的数据、方法和知识需要一个有效的机制进行组织和管理。就目前技术而言,本体是表达一个领域内完整的体系(概念层次、概念之间的关联等)的最有效工具,所以本文选择建立农业时空本体库。具体包括本体获取、本体管理、本体服务与展示三个模块。使用protégé做本体开发环境protégé是斯坦福大学开发的基于java的本体编辑与知识获取工具,带有owl插件的protégé可以支持owl格式的本体编辑与输出。

以上三个库通过web service方式提供基于internet的服务,可以在线对库中信息进行维护和检索,并能无缝集成到应用系统中。

(5) 系统体系结构

系统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首先,外部系统的时空数据转换成gml格式(现在绝大多数系统支持该数据标准),进入农业基础时空数据库。通过本体获取与编辑模块将时空数据和时空知识整理,形成本体库。外部系统的请求通过web ser-vices发给仲裁者,仲裁者区分各类情况调用三个库调用服务、提取数据和执行操作,结果返回给用户。

(6) 基于平台开发农业生产智能应用系统

基于数字农业时空信息管理平台建立数字化测土施肥系统、作物种植标准化管理系统、无公害水果蔬菜栽培指导系统等一批农业生产智能应用系统,解决实际问题。

3相关系统对比分析

3.1数字农业空间信息管理平台

平台基于信息和知识支持的现代农业管理的集成技术,对农田信息进行动态采集、分析、处理和输出,从而根据农田区域差异、农事安排进行模拟分析、决策支持管理和指挥控制,并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区域差异进行精确定位、动态控制等定量操作[17]。

3.2全国农业资源空间信息管理系统

全国农业资源空间信息管理系统(nasis)实现对全国农业资源空间信息的查询分发,具有系统管理、动态数据字典、数据检索、查询、数据分发、制图、报表统计、数据分发等功能。该系统已经用于全国农作物遥感监测、农业资源调查、农业科研和农业政策信息支持服务等方面[18]。

3.3中国西部农业空间信息服务系统

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建立基于web的中国西部农业空间信息服务系统提供技术支撑。本文从西部农业空间信息服务系统的数据库构建开始,全面地介绍了系统的运行模式和数据库访问技术,详细论述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平台环境和开发实现等。

(1)基于平台提供的开发框架,能方便、高效地建立大量的数字农业智能应用系统,基层农业科技人员也能快速开发出技术含量高的应用系统,各应用系统能互通、共享,便于升级维护。

(2)由于大量的底层服务、数据、知识和方法由平台集中统一提供,简化了开发数字农业应用软件的工作,节约了成本。

4结束语

数字农业时空信息管理平台从系统目标、适用范围、采用技术、系统接口等方面不同于任何现有的基础农业空间数据管理平台,是一个概念全新的系统,定位于基础农业空间数据管理平台的上层,更便于开发数字农业应用。其中的本体库等机制为将来建立农业时空数据网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淑惠.数字农业及其实现技术[j ]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15(7):5-8.

[2]唐世浩,朱启疆,闫广建,等.关于数字农业的基本构想[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23(3):183 -187.

[3]geography markup language (gml)[eb/ol].(2003)./techno/specs/002029pgml.html.

[4]rancourt m. gml:spatial data exchange for the internet age[d].new brunswick:department of geodesy and geomatics engineering , university of new brunswick,2001.

第3篇:数字农业概述范文

本报讯 农业推广学科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其在推广农村理论研究和实际问题分析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和强大的生命力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最近推出了《农业推广学》(第二版),该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也是同名的“十五”部级规划教材的修订版。该教材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现代农业推广的理论、方法和实务。这次修订力求使教材更适合教学,更能体现该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国内外农业推广改革的成就。为了节省篇幅,案例教学部分可参见该书的配套教材《农业推广学案例》。该书由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高启杰教授主编,参编人员来自全国18所高校的26名从事农村发展与推广科研和教学工作的教师。 佳妮9617

《创新算法――TRIZ、系统创新和技术创造力》

本报讯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重磅推出一部被苏联雪藏50年的技术创新专著――《创新算法――TRIZ、系统创新和技术创造力》中译本。

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及其研究伙伴们通过对250万份专利的研究证实创新有法可依,这就是TRIZ(俄文“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读音首字母缩写)。TRIZ理论虽然经历了阿奇舒勒及其追随者数十年不懈的完善和改进,而且经受了为数不少的技术工程实例的检验,但它仍是一个发展中的理论,这正是其生命力的体现。现今在俄罗斯对TRIZ的研究和应用范围已大大超过苏联时期。TRIZ包含很多零散的创新方法,将这些方法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系统化的创新方法论,这就是ARIZ(创新算法)。全书科学而系统地归纳总结了创新算法(ARIZ),通过ARIZ的学习和训练,使得人们可以真正拥有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算法――TRIZ、系统创新和技术创造力》一书严谨而有系统,远非只从技术上着眼,而是高屋建瓴地从哲学思维上深入审视与论述创新的有关问题,同时,该书摒弃了专著一向的说教方式,以一种生动活泼的从特殊到一般的方式来阐明创新的方法和原则,使读者更易于接受。 白凌9711

《道路交通科学管理概论》

本报讯 道路交通科学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管理概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队伍等诸多方面的协调发展。目前已有成绩的取得,靠的是科学管理。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种突出问题,也要靠科学管理。日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杨钧、李江平、王京等人所著的《道路交通科学管理概论》。该书概述了道路交通科学管理的基本内涵及其支撑理论和关键技术,回顾了我国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改革20年来科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介绍了国外道路交通管理的一些先进经验,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道路交通管理发展中面临的制约因素和外部环境,提出了实现道路交通科学管理的战略目标和对策体系,力求对道路交通科学管理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解析。

三阳9712

《职场SPA:职场心理巧调试》

本报讯 机械工业出版社在新的一年里推出《职场SPA:职场心理巧调试》一书,该书以“让我们快乐地去上班”为口号,不仅指明快乐的细节内容,同时还教会我们如何赶走办公室里的坏心情,如何应对降职、加班、减薪、求职等,告诉我们最实用的招数和解决办法,使你从自我心理调节做起,做一名快乐的职场人。它从职场发展方面也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比如如何培养自己的领袖心理,如何使领导看到你的成绩,如何使自己发现自己是座金矿等,告诉读者什么是最理想的职场状态。书中提出做人要把握“五不”原则:倚老不卖老,弹性不固执,幽默不伤人,关心不冷漠,真诚不矫情。拥有平和的心态,放下架子吧,这样你就有了成功的基础。应该懂得打破心理的界限,做自己的主人,职场中的良好心态是生活快乐的秘诀。江水10071

《中国箫笛史》

本报讯 辞旧迎新之际,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艺术人文文库”又添佳作――《中国箫笛史》,该书被列为上海文化发展基金重点资助项目。

《中国箫笛史》是我国第一部研究中国数千年箫笛史与箫笛艺术的重要学术著作。作者林克仁是我国著名的箫笛大家、艺术系教授。全书从中国箫笛发展史、箫笛制作史和箫笛演奏法三大部分进行全面论述,并着重揭示了其文化精神与美学内涵。内容包括:上编:中国箫笛的起源、汉魏六朝时期长笛的沿革、隋唐以来箫笛的繁衍与普及、现代箫笛艺术的发展、箫笛研究成果与活动、箫笛与中国文化;中编:箫笛的构造和功能、箫笛的制作、箫笛的挑选保养和维修、箫笛的音色和音准;下编:箫笛演奏基本风格、箫笛演奏基本功法、箫笛演奏表现手段、箫笛演奏口内功训练法、箫笛演奏余论。《中国箫笛史》可供中国音乐史研究人员和广大箫笛爱好者阅读使用,它也为海峡两岸传递了悠扬的箫笛声乐与和谐的雅韵信息。王艳10198

“曾文星教授心理治疗”丛书

本报讯 近日,“曾文星教授心理治疗”丛书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该套丛书共分《心理治疗:原则与方法》《心理治疗:理论与分析》《心理治疗:学说与研究》《心理治疗:操作与会谈》《心理治疗:督导与运用》和《心理治疗:解析与策略》6本。丛书内容均为作者数十年来从事教学或讲学的经验积累,所用的个案均为实际治疗或督导的案例。大多是国内华人的案例,有一部分为国内心理学研究者提供的个案,对于国内心理研究与治疗的实际操作也适用。

这套丛书从简单而易解的方法开始,逐渐说明心理治疗上如何会谈与操作,介绍所需知晓与运用的理念与学说,如何配合所依据的常理而透彻了解病情,并树立治疗策略,运用于实际的操作,然后经过督导而去提高操作的水准。该丛书是配合治疗者的学习程度而去按序阅读的有系统、有连贯性的著作。

丰色10249

《中国社会中介组织》

本报讯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推出了《中国社会中介组织》一书。该书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视角,对中国中介组织的兴起发展过程作了初步探析,大致勾勒出中国当代中介组织的发展轮廓,对其发展的内在动力、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作出基本分析与判断。在叙述顺序上,该书首先介绍了办公室中介组织的概念及其外延和内涵,从国风“中介组织”的启示,考察这一类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由梳理中国中介组织的发展历史,理清其发展的来龙去脉;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探究其在当代中国的影响。在本书的主体部分,主要讨论中介组织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改革之间的关系,描述中介组织在当代中国发展成长的特点和作用,探讨中介组织在现代中国的地位与作用,并重点讨论中介组织自身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而讨论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发展进程的影响,并对其发展环境、制度建设的进展作相对具体的分析,最后,提出培育中介组织,促进其健康发展的途径与对策。丰色10274

《我的第一本历史探险漫画书・寻宝记》

本报讯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继成功出版《我的第一本科学漫画书》之后,又联手浙江教育出版社共同推出大型知识漫画系列《我的第一本历史探险漫画书・寻宝记》。

《寻宝记》系列内容丰富多元,以国家为主题统整各领域,涵盖历史掌故、文化遗产、风土人情等方方面面。以“寻宝”为线索,将世界历史知识和世界地理知识等内容巧妙地融进精彩的探险故事中,让读者在轻松而富于趣味的阅读中饱览各国文明。该系列在每章节后,均附有简明的各国概况,生动形象,由浅入深,拓展孩子们的视野,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

《寻宝记》的另一亮点是,该书采取跨省跨社的合作,即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与浙江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形式,从而有效整合了双方的编辑资源和营销宣传的优势,同时依托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强大的发行网络和市场号召力,迅速将优势产品覆盖市场,真正实现品牌效益的最大化。米小宣10417

《骨与关节疾病诊断学》(1~5卷)

本报讯 近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于国内首次推出中文版世界骨科医学经典巨著,被公认的骨科医生必备工具书――《骨与关节疾病诊断学》(1~5卷)。该巨著自1981年出版后的20多年来,先后经过4次再版。第4版于2002年8月出版,分5卷、22篇、89章,对骨科疾病的基础与影像学检查、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相关疾病、结缔组织病变等方面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了全面、系统而深入的阐述。

本书对前一版进行了较大的修订,汲取了近年来骨科疾病诊断方面的最新理论、最新观点、最新技术与最新经验,进一步提高了骨科疾病的诊断水平,体现了当今骨科学领域疾病诊断的最高水平。该书提出的“放射学与病理学相关性”诊断理念,在世界骨科界已达成共识,成为各国骨科医生进行临床诊断的主导思想。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及京、津、沪三地骨科界知名专家学者对该书给予了高度评价。赵晶10425

“中华数字书苑”

本报讯 2009年1月27日至2月2日,总理对瑞士、德国、西班牙、英国和欧盟总部进行了正式访问。在此期间,温总理不仅莅临剑桥大学做精彩演讲,更将一套由其亲自题字的方正阿帕比(Apabi)电子书及数字图书馆系统――“中华数字书苑”作为国礼,赠送给英国剑桥大学。此次馈赠活动将电子书作为国际外交活动中的国礼,标志着电子书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出版物,已经受到我国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可,并在国际上被广泛关注。

第4篇:数字农业概述范文

关键词: 代码自动化; 通用模版; 三层架构; 迭代; 农产品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1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8-6635-03

随着2009年我国《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农产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加工企业质量监管方面的不足,加之我国多数农产品的生产空间分散、规模化经营程度低、规范化生产条件差以及流通管理混乱等,致使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经常发生。因此,科学地监管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过程,对防止突发性或群发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设九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信息系统,以充分发挥在生产、加工与流通领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行追踪监测、质量溯源、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的作用,已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用户对系统功能需求是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认识过程,用户的需求发生变化时也往往会带来数据库设计的变化,开发人员需要对代码进行大量的修改,代码自动生成技术的运用[1-3]可以适应这种情况,缩短MIS的开发周期。

本文运用一种数据模型驱动的面向MIS软件自动化开发框架[4],利用已有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研究成果,基于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构建与开发,对代码自动化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系统中的应用给出设计方法。

1 代码自动化开发框架

以.NET开发平台为基础,运用一个面向MIS的以数据库为基础基于代码生成引擎的软件自动化开发框架,框架实现在三层架构下的Web自动化开发,从而在实际应用中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灵活应对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本框架包含数据库概念模型、通用代码模版、代码生成引擎和自动生成的三层架构代码四个部分,如图1所示。

在MIS开发过程中应用上述框架有三个过程:首先,依据需求分析设计给出数据库概念模型并由此产生具体的数据库物理模型;其次,通过代码生成引擎(CodeSmith)、通用代码模版和数据库物理模型自动生成基于三层架构的源代码;最后,依据功能需求结合用户界面资源对系统界面功能进行开发。面向MIS软件自动化开发框架的运用其主要工作包括数据库概念模型的设计,界面设计实现,以及针对新增功能的三层架构代码编写工作。

1.1 软件层次构架设计

在软件设计中通常采用分层架构来实现“高内聚、低耦合”[5]的设计目标。面向MIS软件自动化开发框架中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系统实现划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并对部分层次进一步划分。

实体层(Model):WebUI、BLL和DAL三层通过Model进行数据的传递。

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DAL):本层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通过配置实现支持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库,为BLL提供与数据库无关的通用数据格式的数据。为支持多种数据库DAL采用了工厂模式进行设计,细分为数据访问层的抽象工厂层(DALFactory)、数据访问接口层(IDAL)、数据访问实现层(MySQLDAL/SQLServerDAL/OracleServerDAL)、数据库访问的方法库(DBUtility)几个部分,在该层中采用内存数据库Memcached作为缓存数据库。

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BLL):本层实现业务规则的制定、业务流程的实现,在WebUI与DAL之间的数据交换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表示层(Web User Interface,WebUI):本层实现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是人机交互界面,实现过程中包括一些用户界面资源,如样式、脚本等。WebUI与BLL之间相互传递数据。

1.2 数据库概念模型建模

在面向MIS软件自动化开发框架中通过数据库概念模型产生数据库物理模型[6],而物理模型是代码生成引擎自动生成代码的基础之一,为避免与编程语言的语法规则和关键词冲突,同时提高生成代码的可读性,需要对概念模型的定义过程进行规范。

1)概念模型中的数据表名和字段名首字小写,不使用下划线,采用驼峰命名,且不能与编程语言的关键词相同。由于物理模型中的表名都将对应各个层中的类名,若出现关键词作为将导致程序出错。

2)概念模型中的数据表名和字段名不能出现空格和中文字。虽然数据库支持中文和空格作为表名和字段名,但由于程序语言中的变量名不允许出现空格,且代码生成引擎不支持中文,这将导致生成的程序错误。

3)概念模型中外键定义不能为表名。外键名若为表名则会出现类名与成员变量名相同的情况,这将导致生成的程序错误。

1.3 缓存数据库

Memcached是一个免费开源、高性能、分布式内存缓存系统,用于大型Web站点的性能优化提升,减少数据库及文件系统的访问压力;是高性能的分布式内存缓存服务器,通过缓存数据库查询结果,减少数据库访问次数,以提高动态Web应用的速度、提高可扩展性。Memcached通过在内存里维护一个统一的巨大的hash表,它能够用来存储各种格式的数据,包括图像、视频、文件以及数据库检索的结果等。

DAL首次从数据库中获取到数据后进行缓存,在下次读取的时即可从缓存数据库中获取数据。应该注意的是Memcached数据置换算法采用的最近最少使用算法,需要在实际应用中依据运行情况调整缓存策略。

1.4基于CodeSmith的通用代码模版

CodeSmith[7]是一个基于模版的代码生成工具,用户通过自定义模版[12]可以生成包括简单的强类型集合和完整应用程序在内的任何东西,并不限定特定的应用程序设计或体系结构。CodeSmith的模板是以“.cst”为后缀名的代码文件,其代码风格非常类似于,模板中除了大量固定的代码以外,还有遍布于各处的元数据,固定代码就是会被原封不动地输出的代码,而元数据则可以被看作是模板中的变量。针对数据模型驱动风格的代码生成,CodeSmith提供了一个封装了所有的数据库对象程序集(SchemaExplorer),该程序集中提供了数据库(DatabaseSchema)、数据表(TableSchema)、数据列(ColumnSchema)的不同级别访问,并支持多种数据源的连接。

数据库的数据基本操作可分为增加(Insert)、修改(Update)、删除(Delete)、查询(Select)四种,通用代码模版围绕这四个基本操作进行设计,面向MIS软件自动化开发框架设计了产生Model、DAL、BLL、WebUI源代码的通用代码模版。运用这些模版针对数据库物理模型中的每个数据表自动产生对应的源代码,为了实现与具体的数据库访问分离,将这些操作行为抽象为一个单独的接口层IDAL,保证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数据库的可移植性。在数据库访问层实现中提供MySQLDAL、SQLServerDAL、OracleDAL三个通用数据访问模版,还可针对不同数据库增加新模版。

2 系统应用

农产平质量安全监测系统是由九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委托,该中心旨在建立用于全市范围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采集统计的综合平台,为加大监测力度以及提高监测数据的时效性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数据传递、分析、统计的系统。

基于数据驱动风格的代码自动化开发框架核心工作就是对系统进行分析设计,获得完整的数据库概念模型,进而依据数据库概念模型通过开发框架自动生成相关的代码。因开发框架可以快速的产生可用的原型系统,因此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采用迭代的方法,开发工作可以在需求被完整地确定之前启动,并在一次迭代中完成系统的一部分功能或业务逻辑的开发工作,再通过用户的反馈来细化需求,并开始新一轮的迭代。

2.1 系统设计与实现

目前在全市范围内农产平质量安全检测终端类型多种多样,数据格式不统一,系统将提供统一的数据采集方式及格式规范,通过各地区数据检测点上报数据到系统,系统对数据进行自动分析统计,并建立所需的统计报表以及安全警报信息等。系统的使用者可以分为五类角色,系统角色图如图2所示。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通过检测仪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后把检测数据划分为大类、小类,建立检测数据标准格式库,由专业人员对检索数据格式库进行管理。

面向MIS软件自动化开发框架是通过数据概念模型开始工作的,首先是构建当前系统的数据库物理模型,通过代码自动化技术给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可以用原型系统,并对原型系统进行使用,并提出改进意见;依据用户反馈意见,对用户需求进一步分析,产生新的数据概念模型,通过框架自动生成改进的版本。通过对需求的迭代获得用户较为满意的版本作为本系统的第一个正式版本。系统管理功能界面如图3所示。

2.2 应用分析

在项目开始阶段,与使用方的沟通得到初步需求,依据需求分析结果构建数据库概念模型,通过开发框架快速生产原型系统,并交由使用方测试使用进一步明确需求,在重复多次后得到一个较为满意的需求分析报告,以此为里程碑进入稳定的系统开发阶段。使用代码统计工具对系统交付使用后的代码行数以及开发框架自动生成的代码行数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Model代码100%自动生成,DAL代码自动生成率为90.1%,BLL代码自动生成率74.7%,WebUI代码自动生成率62.3%,平均代码自动生成率79.4%。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采用本文提出的软件开发自动化技术,当用户需求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的响应,减轻了开发者的工作量,提高了开发效率,使开发者能够更专注去解决需求中的关键问题。

3 结束语

本文利用一种面向MIS的软件开发自动化开发技术开发框架,给出一种适应中小型MIS的开发方法,能应对用户需求的动态性。在九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设计与实现中,依据使用开发框架的流程,能快速产生原型系统让使用者进行试用并反馈,并最终得的一个用户满意的系统。从实际应用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开发者工作量降低,可以更多的专注于解决问题,框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系统的开发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晓宇,钱红兵.基于UML类图和顺序图的C++代码自动生成方法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3,30 (1): 190-195.

[2] 周兵,许俊,吴亚平.中小 MIS 快速原型构建与自动代码生成[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2,22 (5):28-31.

[3] 陈清,吴海涛,王璐.基于代码自动生成技术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3,41(2): 268-270.

[4] Cheng X,Qiu X X.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Software Automation Development Framework f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C]//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4,989: 4488-4492.

[5] 张志杰.基于分层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20 (10):146-149.

第5篇:数字农业概述范文

一、把握重点,浓墨重彩记载时代特点

反映时代特点是编纂新方志的重要原则之一。为充分反映时代特点,突出改革开放这个时代主旋律,《陕县志》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办法记述改革。在集中记述方面,一是在志首“概述”第二部分集中记述陕县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概略情况,让读者先从宏观、整体上把握陕县的改革大势;二是在篇目设置中单独设编,专设“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两编,分别对陕县的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情况进行详细记载。同时,在乡镇企业、工业、商贸服务、金融、财税等经济部类和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司法等政治部类,以及教育、卫生等编,对改革进行分散记述,从不同角度记载改革的范围、途径、方法和效果,进一步突出了改革这个时代主题。可以说,《陕县志》对改革开放给予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反映,凸显了改革开放在志书中的重要地位,也符合陕县这些年的发展实际,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尝试。

为体现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大政方针,《陕县志》在篇目设置中别出心裁,专设“经济综述”编,该编的立意非常好,写得也很有特点。从经济发展、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所有制结构、投资结构)、经济效益3个新视角入手,突出经济部类的整体性,反映宏观经济的面貌,让读者对陕县经济发展状况有一个总体把握,能了解陕县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随后,设置农村经济、厂矿企业、商业贸易、乡镇企业等编章,从不同侧面记述陕县经济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畜牧、烟叶、林业、苹果、蔬菜等地方支柱产业发展等给予较全面记述,反映出了陕县这些年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注重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记述是《陕县志》体现时代特色的又一亮点。《陕县志》在篇目设置中单独设立“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一编,内容虽只有1.7万余字,但文约事丰,写得非常扎实。一是记述对公民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如公民文明言行知识教育,“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三学三爱”(学政策、学法律、学本领,爱国家、爱集体、爱家乡)教育等。二是记述创建活动。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县城创“三优”(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活动等。三是设立“文明新风”专章,从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热心公益事业、尊老爱幼、救死扶伤、拾金不昧、崇尚科学、发挥余热8个方面展开记述,所记多数是普通的群众,让人感到这些事例既可亲又可信。四是集中记述张飞山、冰河、白天鹅三次大营救的真实事例,写得精彩生动,十分感人。这种有措施、有活动、有结果的层层递进式记述,陕县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成效就跃然志中,凸显了志书的感染力和教育功能。

与时俱进,集中记述三大基本国策是《陕县志》的另一个时代特点。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和土地保护是我国的三大基本国策。《陕县志》在记述这三大基本国策时,力求出新。一是在篇目设置上将三大基本国策均进行升格处理。按一般习惯做法,环境保护和土地保护大都作为二级目放在地理环境部类中,计划生育则放在政府工作中或与人口一起放在社会部类中。而《陕县志》不仅将它们都上升到一级目的层次,而且集中设为专业志的前3编,给予极为突出的地位。二是从篇幅方面加强内容记述。全书共设34编,而此三编的内容占全书的8%,可见其在全书中的分量之重。

二、准确反映地情,凸显地方特色

地方特色是否突出是体现志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也往往是能否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大看点。陕县志在这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一是对地方特殊事物作适度升格。如在第二编“资源与管理”中,对“温塘矿泉”一般应为节层次升至章层次。开篇即写“温塘矿泉”这个陕县特有的矿产资源,从地质储量、矿泉源流、天然洗浴、水质科考、洗浴疗效、开发利用等6个方面进行详细记述,并附有温塘村矿泉碑铭,写得既平实又生动,十分出彩。对于陕县来说,可谓是一大地方特色。同时,鉴于陕县数十年“有县无城”的历史实际,把“县城变迁”的内容从“城镇建设”编中析出,独立设为一编,通过陕县古城、县设市区、新县城建设3章的纵向记述,反映陕县城1959年因三门峡水利建设被拆迁,陕县长期处于三门峡市区,1994年才有新县城,至2000年城区面积扩展到20.6平方公里,一个现代化的新县城崛起的发展历程。

二是以“社情与民俗”编的相关内容体现陕县特色。如设置“姓氏谱牒”章,题目起得好,内容记得实,富有陕县特色。记述陕县境内的5种主要姓氏起源,10个主要世居族姓,并分析不同的姓氏结构,记述了6个姓氏族谱的编修情况。这不仅能很好地反映陕县地情,也会对海内外同胞寻根问祖,增进文化认同感,加强民族凝聚力发挥积极作用。另外,在“民情风俗”章中将陕县的民情习性概括为:“生活安定,固守家园;粗犷强悍,温柔敦厚;勤劳节俭,积富耻贫;重耕尚文,轻商拙卖;讲究礼仪,注重名声”40个字,用词简洁有力,概括准确。文中既记述这些习性形成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文化因素影响等,又引用一些历史事实、宗祠碑文、民谣谕俗、人文典故加以说明。这种历时数千年才形成、植根于血液中的习性,成为陕县民情的一大亮点。

陕县志通过温塘矿泉、县城变迁、社情民俗这几个有地情特色的“点”,把陕县的地方特色这个“面”写得有声有色,既有浓厚的地域气息,又有鲜明的个性色彩,读后令人难忘。

三、创新人物入志方法,加大以事系人力度

人是生产力中能动性最强、最为活跃的因素。志书如果能写好写实了人的活动,包括群体的、典型个体的活动,一部志书就有了灵性,就增强了志书的生命力。

《陕县志》既坚持以事系人、生不立传的人物入志基本原则,又独具匠心,采取一些新方式突破对当代人物的记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编纂理念。一是拓展人物编的记述空间。除集中收录传记人物20位外,收录简介人物37位;设名表五种,入表的人物达670多位;并记述了50位“山南海北陕县人”在不同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整个人物编共收录各类人物780人左右。二是在部分章节后设立“小附”,记录各行各业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如兴办水利的村干部和普通农民,带头发展经济的民兵,荒山造林的普通群众,集资办学的捐款人,等等。三是加强正文中“以事系人”的力度。所记人物不仅有省、市、县领导,企业家、专家、学者,还有农民、普通干部职工、个体户,以及关心和支持陕县发展的港澳台同胞和侨眷,进一步扩大了陕县志的人物覆盖面。

《陕县志》的入志人物不仅数量多、涉及领域广,而且以人物的言行和细节,用丰富的内容取胜,以事实和数据描写人物的个性和事迹,使人物形象既丰满又感人,读后令人信服、觉着可敬,改变了有些志书中以事系人少和人物记述相对平淡的弊端,从而增强了志书的教育功能。

四、注重表现形式创新,不断丰富志书内容

一部志书是否属上乘之作,内容固然十分重要,但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自然也会为志书的内容增光添彩。《陕县志》注重对表现形式的创新,进一步提升了志书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一是灵活运用图、照、表。《陕县志》收录各种地图、示意图、照片400余幅。其中,志首有标准地图3幅,彩色照片130余幅;随文插入黑白照片、示意图等270余幅,直观形象地展示陕县的发展变化。这些图、照大多随文而设,与文相得益彰。如蛋雕蛋绘、社火表演、剪纸面塑等图照,强化了陕县地方文化特点的记载,这不仅对深化县志内容,客观反映地情,提高可读性起到很大作用,也增强了志书的存史功能。志书还收录各类随文统计图表128张,不仅直观简洁,而且信息量大,还节省了篇幅。二是序、凡例、目录和概述全部附有英文,在志书中比较少见,既拓宽了该志的使用范围,也显示出陕县面向世界的眼光。三是志末设有主题词、人名、地名和图表4种索引,检索方式多样,方便读者使用。四是设“限外辑要”,简要记述2001年~2004年陕县的四大班子任职和所发生的大事情况,弥补志书下限到成书出版之间的记述空白,增强了陕县志的时效性和服务现实的功能。五是在“附录”中设“前志订正补遗”,对前志的大事记补遗26条、文字勘误66处。加上志书中多处正前志之误、补前志之缺,陕县志较好完成了对前志的纠错补漏工作。

五、白璧微瑕,志书的不足之处

《陕县志》虽然是一部质量上乘的成功之作,但也存在不足之处。

第一,凡例不够严谨规范。一是缺少关于纪年的时间规定。《陕县志》中有些编章如古城始末、旅游名胜、人物等,均涉及传统纪年与公元纪年问题,而凡例中却没有纪年的规定。二是有的人物传记上溯年代太远,与凡例第一条的“对重要史实适当上溯”不符。如周朝的姬,唐朝的达摩、上官婉儿等,本志上限是1986年,这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如果漏记,可在 “前志补遗”中记载,不宜纳入正文,否则志书的断限将变得意义不大。三是入志人物的排序规定前后不一致。凡例中规定入志人物“均按生年为序”,但在人物编第760~761页却出现了人物记述不以生年为序的情况。

第二,有的章节、内容归属不当。一是第一编“环境与保护”第四章“自然灾害”中第四节“防汛抗旱”不属于自然灾害的范畴,应并入农业编的“水利”。二是第四编“社情民俗”第一章“民族宗教”辖“民族、基督教、其他教派”三节,将佛教与伊斯兰教的内容列为“其他教派”欠妥当。佛教、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同为世界三大宗教,而“教派”一般指宗教内部的派别。依据科学分类与编排原则,应将基督教与其他教派设为“宗教”一节,与“民族”节并列。三是如第五编“人民生活”第二章“物质生活”第一节“饮食”中,记述居民的衣食住行的部分内容属于当地风俗习惯,而不属于饮食。

第三,图、照、表的处理不够细致。一是书中具有存史价值的多张珍贵示意图,如陕县旅游资源分布图、水利工程示意图、乡镇示意图等,感觉制作比较粗糙,不太清晰,也没有统一编号,降低了图片的利用价值。二是照片存在资料性不强、文字说明要素不全、缺少摄影时间等问题,如第63页“县环保局领导监测工厂水污染处理情况”的照片缺乏典型性,这类照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志书的使用价值。三是表格不够统一规范。如表述“××年”时有的表用“年度”,有的表则用“年份”,全书应该统一为好。

第6篇:数字农业概述范文

《科学种养》杂志创刊七年多来,笔者一直从事编辑工作,在审稿过程中发现不少来稿使用计量单位比较混乱,也存在不少错误。为了提高《科学种养》杂志稿件的质量,建议来稿对计量单位的表述,原则上按国家规定执行,但考虑到《科学种养》杂志的特殊性(定位是通俗实用,主要读者是农民),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灵活变通。下面浅谈《科学种养》杂志使用计量单位如何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灵活变通的个人意见,如有不同见解,欢迎来函商榷。

一、使用的单位

国家规定:“用于定量地描述物理现象的量,即科学技术领域里使用的表示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和发光的强度的量,使用的单位应是法定计量单位。”因此,长度使用米、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海里,面积使用平方米、平方千米、平方厘米、公顷、平方海里,体积使用立方米(米3)、立方厘米(厘米3)、升、毫升(用于气体和液体),重量使用克、千克、吨、毫克,时间使用秒、分、小时(表示时间量的一般用“小时”,但在公式中和表示时刻处用“时”)、日、月、年、年代、世纪、千纪,温度使用摄氏度(℃),电压、电位使用伏特,电荷量使用库仑,密度使用克/厘米2:原则上都是正确的。为了便于读者“一看就懂”,《科学种养》杂志7年来也使用了我国一些传统的计量单位,尽管这些都不是法定计量单位,但它们便于农民理解,目前仍然不算错误,可以继续使用。这些计量单位主要是:

1. 长度。丈量布匹等可使用“尺”“寸”,表述水稻插秧规格可使用“寸”(x寸×x寸),引用译文可使用“英寸”“英尺”“码”等。

2. 面积。表述土地面积可使用“分”“亩”等。

3. 体积。表述水体、肥堆等可使用“方”等。

4. 重量。表述人、畜、禽粪尿和农作物秸秆可使用“担”“堆”,表述奶产品可使用“磅”等。

5. 时间。口语化的表述时刻处的“时”可使用“点”,如下午两点钟。

二、符号的表述

国家规定:计量单位的单位和词头符号使用英文,这不仅适用于公式、数据表、曲线图、刻度盘和产品铭牌等需要明了的地方,而且也适用于叙述性文字中;中文符号只在小学、初中教科书和普通书刊中在有必要时使用。《科学种养》杂志虽属科技类杂志,不是上述规定可以使用中文符号的刊物,但考虑到它的特殊性,在叙述性文字中也提倡使用中文符号(如:米、平方米、立方米、克等),其中用于公式、数据表、曲线图、刻度盘和产品铭牌的,建议使用英文符号(如:m、m2、m3、g等),这样既能让广大读者看得懂,又能节省版面。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明确规定计量单位符号没有复数形式,符号上不得附加任何其他标记或符号;摄氏度的符号可以作为中文符号使用;不应在组合单位中同时使用单位符号(英文)和中文符号,例如速度单位不得写作km/小时。《科学种养》杂志无疑应该严格执行上述国家规定。

三、量值数字的表述

国家规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遇特殊情形,或者为避免歧解,可以灵活变通,但全篇体例应相对统一。”“物理量量值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并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非物理量一般情况下应使用阿拉伯数字。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可以用汉字,但要照顾到上下文,求得局部体例上的一致。”“竖排文字中涉及的数字除必须保留的阿拉伯数字外,应一律用汉字。必须保留的阿拉伯数字、外文字母和符号均按顺时针方向转90度。”《科学种养》杂志无疑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这些规定,但在可以灵活变通部分应该尽可能做到全篇文章保持一致。如非物理量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遇到以下几种情况仍沿袭以往的表述方法,统一使用中文:一是文章题目,二是带有字头、字尾的词组(第几天、前几天、最后几天等),三是“多”“余”“左右”“上下”“约”等表示的约数。[论文网]

在计量单位量值数字的表述上,以下常见的错误应该该引起我们注意:

1. 认为国家提倡使用阿拉伯数字,为了图省事凡是遇到数字统统使用阿拉伯数字。实际上,国家明确规定:“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在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使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得用顿号隔开。”“中国干支纪年的夏历月日和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等都必须使用汉字。

2. “二”与“两”混淆。在计量单位量值的表述上,很多情况使用“二”和“两”均可,但以下情况只能用“两”:①用在非度量衡和面积单位量词的前面,如两周岁、两支笔、两件衣服、两棵树等;②用在一些外来的度量衡面积词的整数前边,如两米、两公里、两平方米、两吨、两公顷等。此外,有些量值只能用“二”而不能用“两”,如:表示分数或小数(五分之二、三点二等),表示序数(二爷、二战、高二年级、第二书记等),表示多位数中的百、十、个位(二十、十二、二百二十二、二千三百五十二等),表示星期几(星期一、星期六等),一些口号(一、二、三……)等。

3. 表示数值范围顺序颠倒。如:“1/3~1/2”写成“1/2~1/3”,“-5~-1℃”写成“-1~-5℃”等。

4. 表示相邻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时,两个数字之间加顿号。如:“在二三年内”写成“在二、三年内”,“三四百人”写成“三、四百人”等。

5. 表示偏差范围的数值时不加圆括号。如“(50±1)℃”写成“50±1℃”等。

6. 数值的减少用倍数表述。如“今年粮食产量比去年减产5倍等。

7. 把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拆开。如“20摄氏度”写成“摄氏20度或20度,“5波美度”写成“波美5度”等。

8. 有千字词头的单位名称构成中文符号时,不加圆括号。如表示“二立方千米”应写为“2(千米)3”,不应写成“2千米3”。

9. 表示概数时与“最大”“最少”的词连用。如:“每篇文章不宜超过1500~2000字”“今天最高气温为25~30℃”等都是错误的。

10. 表示数值范围的前后两个数值定量不一致。如:“5~8万”“10~20%”等也都是错误的。

11. “零”和“”被弄混。2011年开始正式实施的《出版物上数字用法》规定:一个数字用作计量时,其“0”的汉字书写形式为“零”;用作编号时,“0”的汉字书写形式为“”。有些来稿常在涉及编号的场合,以“零”代“”,比如将“二一二年”误写作“二零一二年”。

第7篇:数字农业概述范文

关键词:农业;远程教育;数字化;员工培训

一、背景

农广校系统已经建立了遍布全国的卫星教学系统,同时正在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的在线学习。虽然农广校在教学硬件方面基本达到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需要,但各级学校的教职员工却缺乏如何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进行教学的经验,针对其岗位需要开展的培训也还很薄弱,特别是在数字环境下如何进行远程教育的教育管理、教学服务、教学设计等。教师的角色转变也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发挥,教学人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支持者和咨询者,而不是教学内容的灌输者。从“教师者为中心”的模式向“学习者为中心”转变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加强农广校开展远程教育的能力,联合国粮农组织援助中国政府实施了“加强中国农业和乡村发展远程教育”技术合作项目,把数字式授课方式融入中国农业和乡村发展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解决农广校“员工能力”这个瓶颈问题,项目聘请国际专家通过“管理员及行政管理人员”、“学习材料设计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辅导教师”三个层面对农广校系统的员工分别进行培训。“数字环境下的教与学”作为项目的一项重要产出,主要是提高农广校辅导教师在数字化环境的教学能力:一方面整体提升农广校的各类工作人员利用远程手段服务农民教育的水平;另外一方面,培训在设计理念上充分考虑了利用各种现代远程手段,把培训本身当作案例来学习和研究,探索在农村地区运用数字技术开展远程教育,缩小和跨越数字农村鸿沟的经验和模式。

二、数字环境下的教与学培训

(一)培训的目标

如何有效地将数字式授课方式融入农业和乡村发展的培训之中;如何组织农民和其他乡村教育目标群体的教与学,并为之提供帮助;怎样使用虚拟教室;怎样进行非同步的计算机会议;怎样将参与式的需求评价和考评融入远程教育的实践中。

(二)培训课程的设计和内容

来自菲律宾开放大学的Flor博士编制了培训课程教材并担任主讲老师。Flor博士有着丰富的项目执行和教育培训经验,但他对中国的国情并不十分了解,为了使编制的培训课程适合农广校的特点,农广校的负责人向Flor博士详细介绍了农广校系统的一些背景资料并陪同Flor博士前往基层农广校进行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双方就课程内容进行了反复的协商、修改和完善。教学模块结合了世界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和成果,特别考虑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互动教学理念。培训前,组织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学员,录制了他们在培训前的想法和建议;培训中,Flor博士与这些学员通过卫星音视频系统进行了对话,建立教与学之问的纽带。为了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农广校组织者对培训的材料进行了翻译,并将培训讲义在农广校网页上,供学员提前预习。培训课程共有七个模块:

模块一:区分模拟与数字化学习环境;描述数字化学习的优点与特征;列举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习原则。

模块二:详细说明电子学习的主要战略。

模块三:列举传统的和数字的媒体及学习资料;描述传输方式;复述数字媒体的优点和局限性。

模块四:详细解释术语“多媒体”;详细解释“计算机辅助教学”。

模块五:描述农广校教学设计和课件开发的过程;把参与者需求评价和评估结合到这些过程中;确定参与者的进入点。

模块六:在万维网上进行网上冲浪和浏览;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和协作;通过搜索引擎和网络人口进行网上搜索;描述农广校的网上信息;组织和协助在线讨论。

模块七:了解社会资本的定义;描述数字环境中社会资本的形式;讨论动员学习者的方法;开发一个动员学习者的计划

(三)培训的实施

培训采用面授与卫星直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历时5天。来自全国各地的60名骨干教师在北京的直播教室接受面对面的培训,同时卫星向分布在全国各地的60个卫星小站进行了同步直播,共计1800多名辅导教师同时参加了培训,所有60个虚拟教室的培训者均可以通过音视频的双向传输与直播教室的主讲教师交流。

(四)培训的评估

为及时对每天的课程进行评价,并让学员积极参与到互动式的教学活动中来,每晚各虚拟教室的负责人把当天小组讨论的情况汇总,通过电子邮件反馈给北京直播教室,全国学员也可在中国农村远距离教育网站上的留言板上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交流心得。工作人员则连夜将其归纳、整理,反馈给Flor博士,并在第二天课前安排答疑和交流。

培训最后一天,直播教室的每位学员填写了评估调查表,每个虚拟教室选派了十名学员填写评估调查表,并寄回中央农广校。培训结束后共收到705份反馈表,超过了预期的数量。多数学员踊跃填写评估表。以尺度1―5进行衡量(5表示非常好),在“授课内容”、“小组讨论形式”、“现场便利程度”指标上选择5的学员分别占54%,52%和35%,对本次培训班的组织、实施和效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我学会了描述数字学习的特点和优势”、“我学会了对传统式教学和远程教学及其传输方式进行比较”两项上选择5的学员分别占47%和51%,而在“我学会了如何开发课程。进行数字技术教学”、“我学会了在一个虚拟教室组织和协助教学活动”两项上选择5的学员分别只占20%和21%。可以看出:通过培训,学员们在思想上对数字化教学的概念有了很深的认识,但是对于利用数字化手段去教学却还需要回到工作岗位上不断实践,总结经验,才能真正体会和应用好。70%的学员在“我建议多组织些类似的培训”上选择了5,农广校广大教职员工渴望通过这样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来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使农民教育事业的发展能跟上时展的需要。多数学员都对今后农广校的师资培训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三、培训班的几点启示

(一)授课教师Flor博士在培训课程的设计理念、授课方式和评价测试上给农广校教学人员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展现了一套数字化环境中的教学模式

在讲义的编写和修改中,他认真倾听农广校的情况和实践,与农广校人员密切合作,很短的时间内,把国外先进的技术与农广校的实际情况有机的整合到培训模块中,同时针对每天学员的反馈意见,连夜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在课程教授过程中,他幽默诙谐,利用各种手段调动学员们的积极性,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丰富多样,教与学的互动贯穿始终。学员在倾听Flor博士培训内容的同时,通过其组织培训的整个过程,看到了从教材设计、教材修改、教材讲授到教材评估这样一整套培训流程,这本身就值得我们广大教职员工研究和借鉴。

(二)培训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协调和后勤保障

历时5天的培训,通过卫星向全国60个小站同步直播,共1800余名学员同时参加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北京的直播教室与各卫星小站始终保持着互动交流,大家虽然地处四面八方,但却又处在同一个课堂中。教学中充分采用了一系列的现代远程教育手段:音视频双向交互,电子邮件、BBS、留言板、在线学习平台等。组织这样一次规模如此之大、覆盖面如此之广、手段如此之先进、效果如此之好的培训在中国农业远程教育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它标志着中国农业远程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第8篇:数字农业概述范文

主标题:字简意精,主题鲜明

例1:

原题摘录:××区××年经济指标运行情况简析

修改建议:运行趋势总体向好个别指标增速不高

――××区××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例2:

原题摘录:依据2009年发展形势预测2010年发展目标

――对2010年××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预测分析

修改建议:农民收入增势平稳年度目标有望增“10”

――2010年××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预测分析

例3:

原题摘录:××年××区居民消费价格简析

修改建议:消费价格高位行走缘于食品日趋“金贵”

――××年××区居民消费价格走势分析

技法提示1:高度浓缩主题,克服平说浅叙。主标题是提示文章主旨的核心标题,它是分析报告总体内容的体现,是让读者对分析报告产生印象的第一视点,也是最大视点。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度概括全文内容,提炼、浓缩分析观点是制作主标题的重要技法。要在有限的文字容量中,体现作者对分析内容、分析主题、分析观点或结论的概括和提炼能力。

在上述三个例子当中,原标题的通病是平说浅叙,读者通过标题解读不出这篇分析报告的主要视点、分析结论、核心观点。“修改建议”则克服了原题不足,达到了浓缩主题、概括观点的效果。设计标题既考察作者梳理分析思路、概括核心要点的能力,也考察作者文字归纳、文字提炼的水平,建议您参看上例细心品察。

例4:

原题摘录: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第三产业贡献最大

――2009年××区规模以上单位能源消费情况

修改建议: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第三产业“拖累”明显

――2009年××区规模以上单位能源消费情况分析

例5:

原题摘录:应对挑战共克时艰

――2009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修改建议:经济低位运行部分领域回缓

――2009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技法提示2:要义表达精确,避免词空意偏。主标题是对分析报告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和提炼,是最凝练、最鲜明的信息符号。它要通过恰当的文字让读者接收到清晰、精准的要义内容――统计数据的解读意涵、经济运行的分析观点、经济走势的判断结论。

例4“第三产业贡献最大”中的“贡献”,意为第三产业在全区能耗总的增量当中贡献率最大,也就是增量最多、份额最大、比重最高,从抽象的数据加工角度,使用“贡献”一词没有问题。但能耗是控制指标、“下压”指标(越降越好,不是越增越好),谁在指标增量中贡献最大、说明受谁的拖累最大。因此,把“贡献”写入标题,极易引起读者(特别是业外读者)的歧义。例5“应对挑战共克时艰”显得“宏观”和空泛,文字内容给人一种口号、号召、决心的味道,读不出分析含量。特别是针对当时的分析时段,“挑战”、“时艰”的措词,与经济运行复苏,回缓曙光初现的特征相对应,其信息指向已明显跑偏。

例6:

原题摘录:改革承包带来生产效益全面增长企业经营状况不平衡提出新课题

修改建议:生产效益全面增长企业之间不够平衡

技法提示3:文字简洁精炼。净除赘词絮句。标题制作是小中见大、凝词炼句的艺术,要用最简洁的文字把分析报告的“意核”表达出来,使读者易读易记,印象鲜明。如果文字拖沓,要义不精,对分析报告主题的理解效果就要打折扣。

例7:

原题摘录:在希望的田野上

――昌平改革十年农业得失情况分析

例8:

原题摘录:你距小康有多远?

――昌平县“农村小康标准”实现程度分析

例9:

原题摘录:请关注!一季度工业亏损面已近40%

――××年第一季度××区工业生产情况分析

技法提示4:措辞生动活泼,摒弃呆言滞语。形式活泼的标题可以给读者一种新奇感和心理、视觉上的“冲击力”,能够有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在上例当中就使用了歌名、提问句式或提示语等方法。您在拟题过程中,既要运用多种修辞方式让标题生动起来,还要尽力摒弃呆言滞语、不得要领、平淡无味的标题文字。建议您在注意把握分寸的同时,能够举一反三,大胆实践与创新。

副标题:信息完整,要义清晰

例1():

原题摘录:北京打造世界城市昌平应该有何作为?

例11:

原题摘录:商务花园城市昌平可见雏形?

――“商务花园城市”评价指标设计框架与思考

技法提示1:是否加副标题,视需要做取舍。副标题是对主标题的补充和解说,如分析对象、范围、内容、目的、区域、时段等。统计分析报告是否加设副标题,没有刚性要求,完全视表述需要和效果而定。例10已基本把分析主题表述完整,所以未设副标题。例11则需要通过副标题的设置,使分析报告的主题更鲜明、更完整。

例12:

原题摘录:全镇经济运行稳定主要指标增长明显

――1-10月全镇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修改建议:全镇经济运行稳定主要指标增长明显

――1-10月××镇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例13:

原题摘录:成绩背后有隐患树立信心迎挑战

――2009年1-2月××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浅析

修改建议:成绩背后有隐患树立信心迎挑战

――2009年1-2月××镇规模以上工业运行情况分析

例14:

原题摘录:收入显现增量构成还需完善

――2007年××镇服务业经营情况简介

修改建议:收入显现增量构成还需完善

――2007年××镇服务业运行情况分析

技法提示2:信息内容完整,表达要素清晰。作为对主标题的补充和解说,副标题一定要达到信息内容完整、表述要素清晰的拟题效果。如果要素缺失、表述偏误,不仅达不到副标题应有的作用,还会造成要义含量降低、信息指向不清,从而使标题质量大打折扣。

例12副标题的区域符号不清晰,应该用区域(单位)的规范名称,既保证表达效果,又便于文档的历史查询和交流平台上的信息清晰度。例13副标题“工业企业浅析”措辞不准确,表意模糊。您分析企业的哪个方面?是经营还是产品情况?报告主题是工业运行分析,就一定要恰当、精确地表达出来。例14副标题“服务业经营情况简介”中的“经营情况”和“简介”的用词均欠准确,词意指向和既定的分析主题没有吻合。

小标题:承载观点,排列有序

第9篇:数字农业概述范文

一、试题特点

1.试题通常以热点问题为背景,围绕国家重大政策编制数据图表。

2.题型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材料一般由“表题、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表格题、坐标(曲线)图、饼状图、柱状图四种)、注释(解释性注释和补充性注释)”三部分组成。一是设问,选择题通常只有一个设问;主观题通常由2~3个小问组成。

二、解题方法

1.三审

(1)审图表。图表一般是表格、坐标(曲线)图、饼状图和柱状图,由标题、时间、项目、数据和注释等构成。标题往往就是图表类材料的中心,对理解图表类材料的中心观点有重要的提示、指向和限制作用,所以抓住标题非常关键。项目则把各种数据按照一定的类别划分开来,按照一定关系有序地进行排列。

(2)审注释。注释是对图表不能直接罗列或体现的内容所作的文字解释或补充说明,是图表材料的有机组成部分。注释可以使图表的本意得到更全面、更彻底的表达,是图表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答题思路有提示作用。

(3)审设问。图表是为设问服务的,设问是命题测试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审设问,一要弄懂各问分别问的是什么,二要弄懂各问之间的内在联系。(当然要注意图表中具有特殊年份的启示,如图表中出现1978年应联想到改革开放,1997年应联想到党的十五大。2002年应联想到党的十六大等。2007年应联想到党的十七大,2008年就联想到金融危机等。)根据设问,审读图表中的内在联系,通过对图表类材料的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找出其间的内在联系。

2.三比

(1)纵向比较。一般为不同项目之间比较,重点找“差距”。

(2)横向比较。一般为单项在不同时期的表现,重点找“变化”,发现不同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发现新问题。这是创造性思维的突出表现。

(3)图表与图表之间的比较分析。图表与图表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通过比较,抓住内在的联系,从而产生新的认识。综观近年高考政治图表题,依据其联系的性质,大体能把图表间的联系分为四种情况: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前后相继的关系、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3.三联系

(1)数字与术语相联系。图表类题往往以数字表达某种现象,在回答问题时必须用术语概括这一现象。

(2)现象与本质相联系。我们必须在由数字到术语表述的基础上,揭示出本质。

(3)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政治高考不仅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更主要考查学生在理论指导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典例解析

(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1978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为568.9亿元,2009年达到40288.2亿元;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2009年的32736元。

材料一

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为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

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别如图8、图9所示。

——摘编自2011年3月7日《经济观察报》

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14分)

解析:材料一由文字材料和两个图表组成,首先,审文字材料对收入分配问题要和世界的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可知与世界水平相比,最低工资在人均GDP中占比低,在平均工资中占比低,最低工资水平偏低。

其次,审图8和9:把居民收入和政府及企业的所得进行纵向对比,可知,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呈减少趋势,政府和企业所得呈增加趋势;进而揭示本质得出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的结论。

最后,针对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概括采取的具体举措。

参考答案:问题:与世界水平相比,最低工资在人均GDP中占比低,在平均工资中占比低,最低工资水平偏低。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呈减少趋势,政府和企业所得呈增加趋势,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

对策: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和居民收入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社会公平。

(2011高考浙江卷41)近年来,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出现了“用工荒”,一些企业难以找到所需的农民工。“用工荒”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材料一:我国东部地区民营企业绝对多数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农民工的需求很大。我国地区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差异巨大,中西部地区仍将保持一段时间的工资相对低廉的优势,一些东部企业逐渐向中西部扩张。随着国家中西部地区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企业用工明显增加。

材料二

材料三:就“用工荒”问题,三位同学各抒己见。小张认为,“用工荒”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一定程度上“慌”了企业,企业和政府都应高度重视。小王认为,“用工荒”与劳动力价格太低有关,企业只要大大提高工资,“用工荒”就能迎刃而解,企业也没有什么可“慌”的。小周则认为,“用工荒”是市场运行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只要让“看不见的手”继续发挥作用,“用工荒”问题自然就会得到解决。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思想政治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分别指出表4、图14中的经济信息。(6分)

解析:第一步审表4,从标题和纵向看表格对比东、中、西部可知,东部地区民工工资高于中西部地区,但增幅小于中西部地区。

第二步审图14,横向对比可知东部地区吸纳了全国外出农民工的绝大部分,但2009年的比例下滑。相对于2008年,2009年农民工在东部、长三角、珠三角就业的比例下降,在中西部地区的比例上升,省内就业比例上升,省外就业比例下降。

参考答案:(1)表4显示,东部地区民工工资高于中西部地区,但增幅小于中西部地区。图14表明,东部地区吸纳了全国外出农民工的绝大部分,但2009年的比例下滑。相对于2008年,2009年农民工在东部、长三角、珠三角就业的比例下降,在中西部地区的比例上升,省内就业比例上升,省外就业比例下降。

(2)运用劳动和就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别评析三位同学的观点。(14分)